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济群法师:佛教的福寿观


 2009/2/1    下载DOC文档    

前言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昨天和各位说过了佛教对女性的看法,今天再来和大家谈“佛教的福寿观”。多福多寿是人生在世普遍的希求,我们每日辛苦奔波、汲汲营营,只不过是为了求得更多的享福,放眼世间的事业,绝大多数和增强身体、延年益寿有关系,贵如秦始皇还遣令大臣为他求取长生不死之药,因此求得大富大贵、长命百岁是世人共同的愿望,但是福寿往往很难兼得,有人富可敌国却英年早逝、无福享受,有人老耄长寿却一生穷苦潦倒,必须要福德因缘具足了,才能福寿增广,绵延无量。
求福添寿固然是人人梦魅以求的希望,但是一般人对于如何求得福寿的观念却不一定正确。社会上一般人总认为要长寿多福,应该向神明、菩萨、佛祖祈求,把信仰建立在贪求、餍取的层次上。其实福寿并不是有求必得的,如果自己不去培植福寿的因缘,福寿是不会凭空降下的。所谓“生天自有生天福,未必求仙便成仙”,自己不努力去自求多福,而把一切的责任完全推诸于神明佛祖的身上是不合乎因果道理的。譬如把一块沉甸甸的石头放置在水中,石头自然要沉下去,而我们却违反常理说:“石头呀!石头!请你浮起来吧!”因为你的祈求不合理、不如法,纵然你真心诚意,石头是无法依你所求浮出水面的。相反的,如果我们所作所行合乎因果法则,享有福寿的美果,龙天神明也无法一手遮蔽,抹摋你应享有的果报。好比浮荡在水面上的热油,纵然有人祈求说:“油呀!油呀!请你沉下去吧!”油是不会和他相应沉淀水底的。因此福寿的获得,别人是无法操纵的,即使神明也不能掌握我们的生死祸福,一切都取决于我们自己是否努力去播种福寿的种子。下面我分四点来向各位说明佛教对福寿的看法。
一.世间的福寿
既然福寿具足是世人普遍的愿望,那么世间的人所希求的福寿又是什么呢?春节过年的时候,人们总喜欢在门口贴个春联,讨个祥瑞,也做为今年的努力目标,许多人家门联上写着:五福临门。福禄寿财喜这五福齐降门庭,就是一般大众心目中所企盼的幸福。拥有了这五福,人生就美满无憾了吗?人生的幸福快乐就仅仅止于这五福的获得吗?其实人间的福乐不止五种,可以细分成十项:
1.财富:有人以为有钱便是福,日进斗金,富甲天下,穿金戴银,华厦车乘,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是人生最大的乐事。
2.权贵:有人以为大权在握,吆三喝四,何等威风;来往都是豪门贵客,万人仰承鼻息,不可一世,人生何其风光!
3.康宁:有钱有权固然快乐,但是缠绵病榻,无法发挥威能,身强体健,行动方便,健康是人间第一财富。
4.喜乐:生性乐观开朗,遇事积极进取,超然贵贱,淡泊名利,只要活得喜悦便是幸福。
5.子孙:子孙满堂,承欢膝下,子贤孙孝,老来有靠,人生还有什么憾求呢?
6.长寿:长命百岁,人间称瑞,与天地同寿是人人希望的幸福。
7.道德:立德是人生三不朽的盛业之一,如果有崇高圣洁的道德留芳万世,遗爱人间,不但可受到万人的尊敬仰戴,并且能成就真正永恒的生命。
8.顺遂:做事能够顺心遂意毫无阻碍,处世能够圆融多助,所到亨通,是可遇不可求的美事。
9.平安:万贯的家财、显赫的权势,如果灾祸不断,也无法享受。快快乐乐的生活,平平安安的过日,平静安然的生活是千金难买的幸福。
10.善终:人生固然希望能够好好的生,更要求得好好的死,有人生的时候种种熬煎,死的刹那千般痛苦,如龟脱壳,如陷火犁。能够求得寿终正寝,死得安然,比生得享乐风光更为重要,因为懂得如何死,也就懂得如何生,生死事大莫过于此。
一般认为人生如果能够十福具足,就是圆满无缺的人生;除了十福十全之外,如果能拥有长久的寿命,那人生更是锦上添花了!说起寿命,可分为下列四种:
1.肉体上的寿命:养生有术,长命百岁,活到八、九十岁,甚至一百余岁,童颜鹤发,依然矫健如虎,毫无龙钟的老态,这是一般人所欣求的寿命。
2.事业上的寿命:开创事业,福利邦梓,泽被社会人群,譬如创建公司、工厂,一经营就是几十年,甚至百年老店,不但本身投注毕生的岁月,子子孙孙继承不辍,就是一种事业上的寿命,尤其是从事文化出版的事业,其寿命更是亘古长久!
3.言教上的寿命:古人所谓立德、立功、立言,古今圣贤的珠玑教谕,让后代的人不断的沿用,他们的教言是人类智慧的遗产、文化的宝库,透过古人的著书立说,传之其人,文化得以薪尽火传绵延下去,言教上的寿命是超越时空,和心灵交会的生命。
4.信仰上的寿命:肉体上的寿命有生老病死的现象,事业上的寿命有兴隆衰微的可能,言教上的寿命有时也依因缘际会之不同,而有或被宣扬或遭压抑之别。所谓信仰上的寿命是对生命有无限未来的信仰,相信生命是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弥新,信仰上的寿命是超越了有无、美丑等对待,绝对解脱,究竟常乐,与真理契合的清净生命!
世间上有如此多类的福寿,这许多种类的福寿本身有时也有它们的缺陷,不是无漏究竟。举个例子来看,我们常常欣羡别人说:“你真有福气!”有福就会有气.福是伴随着气一齐而来的。譬如儿女成群,儿女所带来的闲气也不在少数,幼小时担心他身心的成长;长大了忧心他能否成龙成凤;即使成家立业了,还要挂心他家庭是否美满、事业是否顺利?如果遇到不肖子弟,操心的事就更多了!儿女多,福气多,钱财多,福和气也如影随形接踵而至。钱财多有时固然可以享受声色之娱,但是钱财有时也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烦恼,何况周转不灵时,银行三点半那种焦虑的滋味,如同烈火焚身一样难忍。
福和气如身影一般关系非常密切,寿和老也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无法分开。当我们恭喜一个人长命百岁时常说:“老寿星呀!”有寿必然会老,老了之后的长寿不一定快乐。活到一百二十岁的人瑞也许是人人羡慕的对象,但是如果我们细思的话,一个人活到百岁以上就是值得羡慕庆幸的事吗?假如一个人养生有道,真的活到一百二十岁,也许他一百岁的儿子寿终了,八十岁的孙子逝世了,甚至六十岁的曾孙也撒手尘寰,一个须发皤皤的老人活得这么长久就为了要为儿孙送葬?世间上最悲惨的事莫过于“白发人反送黑发人”,真是死者已矣,生者情何以堪?这样的一百二十岁,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里?纵然晚年一门子孙旺盛,贤能孝顺,侍奉羹汤不怠,人生也不一定有幸福。上了年纪力气自然衰退,耳朵不灵了,人间的妙音听不见了;视力减退老眼昏花,世上的美物看不见了;行动迟钝不方便,无法享受寻幽访胜的情趣,这种“发苍苍,视茫茫,齿牙动摇。”的生活,有什么乐趣可言呢?这种世间的长寿不是究竟的快乐境地。
佛教认为世间上的福寿虽然不究竟,不是我们追寻的目标,但是佛教并不是排斥对福寿的追求。过去有一位信徒过六十大寿的生日,请了一位法师来为他诵经消灾、祈福延寿,这位法师就问他说:
“你要我为你消灾延寿,你想增添多少寿命呢?”
信徒一听师父要为他诵经祈寿,赶快毕恭毕敬合掌说:
“我再添加二十年,八十岁就心满意足了!”
“纵然活到八十岁,二十年转眼就过去了,你还是会死亡呀!”
“喔!可以再增加吗?那么增加到一百岁好了!”
“一百岁虽然人间称稀,四十年的光阴就像一刹那,仍然免不了生死无常。”
“一百二十岁好了,刚好是二甲子。”
“一百二十岁虽然是二甲子,但是好比电光石火,瞬息消灭,最后还是黄土一堆。”
“一百二十岁仍然太少,那么人生究竟可以祈求活到多少岁数呢?”
“人生当求无量的寿命,成就与日月同光与真理融合一体的无限生命,这种生命才是永恒不死,无穷无尽的生命。”法师正容的开示这位信徒。
世间上的寿命纵然如彭祖活到八百那样长寿,最后仍然免不了生老病死的现象;世间上的福乐纵然贵如帝王一般希有,终究归于生灭幻空,因此人生当求永恒的生命,不变的福报。永恒的生命和不变的福报如何才能求得呢?好比农夫春天不播下种子,秋天那里能够开花结果?我们求福求寿也必须平时播撒种子,有因有果,等到有一天因缘成熟,自然能够享受丰硕的收成。
二.福寿的因果
世间上的福寿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好比花朵的成长过程,首先要有花的种子-因,加上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细心的灌溉照顾等条件-缘,因缘和合具备了,才能孕育出美丽的花朵-果。每个人的福寿也有其必然的因果律则,是丝毫不会混淆的。那么人生的福寿因果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佛教有一首十来偈,最能说明其中的道理:
端正者忍辱中来  贫穷者悭贪中来
高位者恭敬中来  下贱者骄慢中来
喑哑者诽谤中来  盲聋者不信中来
长寿者慈悲中来  短命者杀生中来
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 诸根具足者持戒中来
端正者忍辱中来,一个人相貌庄严端正是因为他能修忍辱,接受种种的考验,因此能够仪表堂堂,风姿翩翩。有一首诗说:“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都无怨,留得清白在人间。”石灰能够禁得起火炼铁锤,因此才能带给每个家庭一片赏心悦目的洁白。铜制的佛像承受得了铁匠的雕琢铸镂,才能成就庄严的法相,接受万人的膜拜供养。
贫穷者悭贪中来,有的人贫寒穷困,那是因为他不知道布施喜舍他人,因此才得到贫穷的果报。有一天阎罗王召来两名鬼卒说:
“你们两个人前世尚知行善,具备投胎做人的资格,现在有两户人家让你们来选择,其中一人要投胎去行布施,一生给人;另外一人完全接受别人的施与……”
阎罗王的话还没讲完,甲鬼卒赶快跪出来抢先说:
“报告阎罗王!一辈子给与他人的人生太苦了,让我去投胎接受施与的那户人家吧!”
“那么另外一家谁去出生呢?”阎罗王皱着眉说。
“阎罗王!让我去转世好了!”忠厚的乙鬼卒平静地说。
两个小鬼皆大欢喜地去投胎,一心贪吝的甲鬼卒出生在乞丐的家庭,一生接受别人的怜悯施与;而发愿布施的乙鬼卒却出生在高贵人家,一生济贫救苦,享受给与的快乐。从这则故事我们可以了解施比受更有福,世间上最贫穷的是悭吝贪餍的人,懂得布施的人不但没有失去丝毫,反而拥有更多,施舍的人生才是真正富足的人生。
高位者恭敬中来,敬人者人恒敬之,得人心者多助,自然能够平步青云,位居高显。下贱者骄慢中来,贡高我慢的人,人人避之如同探汤,自绝善缘,自然受人鄙视瞧不起了。喑哑者诽谤中来,有的人讲话音声咽哑、口吃咬舌,原因是此人过去不知修持赞叹,甚至恶口毁谤。佛世时有一个小沙弥常常夸奖他人,赞叹三宝,久而久之,他的口中自然飘散一股异香,人人都称他为香口沙弥。我们如果想拥有美妙的音声,就要常行赞叹法门,赞叹的柔软语不但可化解人际之间的暴戾之气,并且能使我们自己很快趋入佛道。盲聋者不信中来,对于圣贤的金玉良言不能信解,对于因果三宝不知信仰,自闭于智慧真理之门,会得到瞎子、聋子的果报,看不到世间的真象,听不见世间的真音。
长寿从慈悲中来,短命从杀生中来,对他人的生命懂得爱惜尊重的人,才能得到珍贵的生命;暴戾凶残、作贱生命的人,不知赞天地的化育,如何能感得天地之寿呢?遭致短命旱夭的果报是必然的道理。有一个小沙弥从小离开父母跟随师父出家学道,这位师父是已经得道的阿罗汉,有一次以神通的慧眼一看,这个才十二岁大的徒弟只剩下七天的寿命,如此难堪的事不好当面说破,于是告诉他:
“小沙弥!你好久不曾回去探望父母了,明天起你回去和父母相聚一段时间。”
不知究里的小沙弥乖顺的背起简单的衣单回去了,一星期过去了,虽是证悟了的师父,想到年纪轻轻的徒弟就此离开了人间,心头不由一片黯然。过了数天之后,师父正在为徒弟默默祝祷,突然看到小沙弥活蹦乱跳地从外面回来了,气色红润,一点病容也没有,师父很纳闷,就问他说:
“你回去父母都好吗?最近你都做了什么事?”
“父母都健康无恙,我回去一直陪侍在他们身边。”
师父再耐心的探问,最后终于查出整个事情的真象。原来小沙弥在回家的半路上,经过一个池塘,看到一群蚂蚁困在水中,手忙脚乱地挣扎求生,小沙弥看了,慈悲心一起,拿了一片荷叶,耐心地把一只只水淋淋的蚂蚁救上岸。由于这一念慈悲,不但救活了无数的众生,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有时我们看到一些无知的孩子把玩蝴蝶昆虫,捉弄弱小动物,心中总为他们着急,何必糟蹋自己未来的宝贵生命呢?因此为人父母师长,从小就要教导幼童培养悲愍心,爱惜一切众生的生命,能够如此教育菩提幼苗,我们的社会一定是个充满鸟语花香的国土。
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诸根具足者持戒中来,眼耳鼻舌残缺,身体四肢有缺陷的人,是由于不能坚守戒律,侵犯了他人才会遭到不幸的果报;希望六根具足、仪容端庄,就要严持律法,收摄自己身心,不使放逸。
如何培植福寿的因果,佛经上告诉我们如果实践七种布施法门,可以获得无量的福寿:1.设立佛像僧房。2.种植树木果园。3.常施医药救病。4.打造船只渡人。5.建设桥梁道路。6.点灯凿井施茶。7.造厕供人方便。添福寿的方法很多,建筑寺院、装塑佛像、助印经书,固然是增福添寿的途径,造桥铺路、施茶凿井、点灯建厕,直接嘉惠他人,更是播植福寿因缘的妙方。求得福寿的方法俯拾即是,只要我们稍加留意用心,确实去实践力行,福寿就在我们的左右。
我们如何求得福寿?世间上有那些福田能够生长我们的福寿呢?佛经上举出了下列八种:
1.三宝-三宝是我们修福培慧的好福田,所谓“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笠管山河。”梁武帝过去是一个樵夫,有一天打柴回家途中,遇到一场骤雨,突然看到路旁有一尊石雕的菩萨像在淋雨,于是赶忙把自己的斗笠摘了下来,盖在菩萨的头上,由于他恭敬布施一顶斗笠,终于成为九五之尊,统理整个山河。
2.父母-父母是我们的恩田,佛经上说父母恩惠浩大,为人子女者纵然一肩挑父,一肩挑母,累劫累世行孝,也无法报答春晖恩泽于万分之一,孝顺父母的人必能得到人天爱敬,福寿俱全。
3.师长-师长传授我们以技能,启发我们以智慧,使我们能立足社会,明白善恶是非,师长是我们的敬田,应该恭敬他们如父母。
4.弟子-学生、徒弟、儿女,是我们未来事业、生命,乃至精神慧命的传承者,要好好爱护他们,细心教育他们,使他们茁壮健挺。
5.病人-身罹疾病的人最需要别人的照顾,有病的人我们应该拿出悲心、耐心,去关心他、帮助他、鼓励他,以进步的医药治疗他的身病,以精辟的道理去除他的心病,使他早日解脱病苦。佛经上曾说:八福田中,看病为第一福田。释迦牟尼佛虽已果德圆满,仍然不舍弃修植福寿的任何机缘,为病比丘看病,何况薄地凡夫的我们,怎可轻忽掉举,不知自求多福呢?
6.急难-遭遇紧急灾难的人,如水灾、火灾、矿灾、空难、兵难,都是我们布施爱心的对象,因此我们的社会上设有许多的慈善机构,创立各种的慈善事业,目的就在帮助急难的不幸者。不过今日所举办的慈善工作,应该以救助急难为主,而不是救济贫穷。难是一时的,贫穷是长久的,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因此有人主张“救急不救穷”,贫穷是救不了的,贫穷要靠自己去努力振作,最重要的是救助灾难,在别人最危急的时候,适时地助他一臂之力,在别人最饥渴的时候,即地播洒清凉露水。
7.根缺-身体残障的人行动比一般健全的人不方便,求生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奋斗,我们在物质上要资助他们,在精神上给予鼓舞,让他们对生命燃起热烈的希望,更重要的是要以平常心对待他们,平等地给予一切生存的机会,容纳他们,接受他们,不可以把他们视为异类,给予不平等的待遇。
8.百苦-忧愁、烦闷,受痛苦煎熬的人也是我们的福田,当我们解除了他们的烦恼,把欢乐散播给他们的时候,我们不但获得了福寿,同时也得到助人最乐的喜悦!
我们希望福寿增广,就要学习农夫孜孜矻矻地耕种,只要我们播了福寿的因,有一天自然会抽绿发芽,虽然无心希求,福寿的果也会降临到我们身上的,如果不懂春耘,而冀望秋冬收成,犹如守株待兔,一切将会落空。
过去印度有一位王后贤慧美貌,笃信佛教,常常行布施供养三宝,深得国王的宠爱。有一天夫妇在花园散步的时候,国王望着身披锦锈罗衣,头戴珠鬘宝冠的皇后就说了:
“皇后,今天你打扮得这般美丽,享受人间至高的殊荣,这一切都应该感谢我所赐给你的恩宠啊!”
王后平心静气地回答说:
“虽然妻以夫为贵,但是这一切的富贵是我自己布施修福得来的,每个人有他各人不同因果业报,谁也无法更改。”
国王听了王后如此斩钉截铁的回答,悻悻然地回到宫中,暗中把王后心爱的钻石戒子,偷偷地丢到江河。第二天王后皇醒来,找不到戒子,就问国王说:
“国王,你看见我的戒子了吗?”
“你的福报力量不是很大吗?怎么保不住自己指上的戒子呢?”国王不怀好意的讥讽她。
“如果这个戒子属于我应得的福份的话,是绝对不会丢失的;如果不是我的福德,强求也是没有用的。”王后悠闲自在的回答。
事情过了数日之后,有一天御厨买回一条大鱼回宫烹煮,不可思议地剖开鱼肚一看,竟然在鱼肚中发现王后失去的那颗闪亮晶莹的戒子。国王至此不得不相信福报要靠各人去培养,种了一分,收获十分,丝毫不会缺失。同样的故事也曾经发生在波斯匿王的公主身上。
印度的波斯匿王有一位丽质天生的女儿叫善光公主,国王对这个女儿疼爱有加,视如掌上明珠。有一天国王就对公主说:
“女儿呀!你生长在帝王之家,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你应该感谢父王给你的庇荫,才有今日的荣华富贵。”
公主信奉佛法,懂得罪福自作自受的道理,因此回答说:
“父王!所谓福德因缘是自己种植的,不是他人所能给予的,今天我能够出生为公主,固然应该孝敬您,但这一切的福德因缘,是我自己过去所积聚的。”
波斯匿王听了女儿如此忤逆,非常生气地说:
“如果我不让你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你还能享受什么幸福?既然你认为自己有福报,我倒要试试你的福报究竟有多大?”
国王于是命令大臣找来一位国中最穷的青年乞丐,把公主匹配给他,公主毫无怨尤地脱去华服,换上布衣和乞丐结为夫妇。一天公主就问丈夫说:
“你年纪轻轻,仪表俊秀,为什么会一贫如洗,沦为乞丐呢?”
“唉!我本来也是宦官子弟,只因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又无一技可以谋生,只好乞讨度日了!”
“父母难道都没有留下什么恒产吗?”
“只剩下一栋荒废的老屋,但是蛛网缠结,无法避雨。”
“既然还有一间破屋,我们何不回到家乡,同心协力重辟草莱,耕种花果蔬菜,自食其力,总比沿街乞讨要强多了。”
夫妻两人于是回到了一片断垣颓壁的家园,合力地挖掘坚硬的石地,打算种些菜蔬。挖着挖着,突然在冰冷的石板下面,发现藏着许多珍奇的金银珠宝,靠着这些祖先们埋藏的宝物,很快地又把家业复兴起来,成为当地的首富,消息不迳而走,传到了波斯匿王的耳中,国王对于自业自受的因果业报终于信服不疑了。
有时候福报来临之时,好比江涛潮水一样,滚滚汹涌而来,无法抵挡;福德因缘不具足的时候,眼看垂手可得的财富,却消失湮灭。福寿的取得灭失与否,不是神明所能主宰的,也不是第三者所能决定的,纵然是家族亲人,也只是一种助缘而已,如何才能获得福寿呢?要靠自己去培植福寿的因果。经上说:“现在之福,积之祖宗,不可不惜;将来之福,贻之子孙,不可不培。现在之福,如点燃灯火,随点随竭;将来之福,如添油料,愈点愈久。”我们要善于把握现在已有的福德因果,努力种植未来的福德因缘,如此必能福乐常随,永享甘醇的美果。
三.怎样有福寿
既然福寿的得失与否有它一定的因果关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植福寿的善因善缘,才能感得福寿的美果好报呢?如何才能获得福寿,我分别提供十种方法作为各位的参考。
如何才能多福?如果我们能做到以下十点,必能福报增广:
1.少贪多舍:一般观念总以为取得才能拥有,事实上贪餍并不能得到福报,反而因小失大,甚至把本来拥有的福报丢失尽净。贪取的心如果能减少一分,喜舍的心增长一分,福报不求自生,自然会降临我们身上。喜舍好比播种,必然能有收成;贪婪仿佛掘根,根本不固,如何冀望果实累树呢?因此,唯有知道施舍,才能得到福报。
有一个穷苦的丈夫临终的时候,想到跟随自己一生的贫贱妻子,受冻挨饿,尝尽人间辛酸,希望来生能投胎畜生,为妻子儿女作牛作马,让他们能衣食无缺,享受富贵人生。他断气之后,一缕幽魂到了阎罗王那里,一五一十把自己的希望禀明了阎罗王,希望阎罗王成全他的心愿,阎罗王听了感念他天伦情深,因此特别满足他的愿望说:
“好吧!我让你去转世成为一只金色的鹅,浑身的羽毛都是珍贵的黄金,你的妻子儿女靠着它就可以丰衣足食,你不就能报答他们的恩情了吗?”
这个贫穷的丈夫欣喜若狂,赶快托梦给自己的妻子说:“老伴呀!你一辈子跟我煎熬辛苦,现在我要去投胎做金鹅了,以后你只要每天拔去我身上的一根羽毛,变卖金钱,就够你们母子生活了。”
妻子一觉醒来,半信半疑,但是没几天,家中饲养的母鹅果然生了一只金色的小鹅,从此她就每天拔掉鹅身上的一支羽毛去卖,生活逐渐地改善了起来。但是由于金鹅实在长得太娇小,一支金毛卖不了多少钱,贪得无餍的妻子突然动念:“何不把金鹅身上的羽毛全部拔光,如此一来,不就可以发财了吗?”于是不管金鹅的痛苦,一口气把鹅毛拔得精光,说也奇怪,那些被拔下来的黄澄澄的金毛却变成了洁净如雪的白毛,而这只伤心哀痛的金鹅刹那间又恢复了他美丽的羽毛,展翅飞腾而去,留下贪心的妻子,为自己的黄金梦碎而懊恼不已!贪心不能致富,喜舍才能多福!
2.少聚多散:有的人一生就活在屯积之中,屯积金钱、屯积物品,悭吝守财,最后做了钱财的奴隶,不能享受“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放旷洒脱。对金钱应该视如流水行云,流动的江水才不会发出臭味,飘荡的浮云才不会拘泥一方,金钱应善加运用,充分发挥它的功效,而不是积聚执取,成为日后子孙纷争的根源。有钱固然是一种福报,懂得如何散金用钱,更是一种智慧,有钱而不知有意义的使用,金钱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堆废纸而已!
3.少执多放:人生为什么有苦恼?因为我们执取虚妄为真实,不知看破放下,当然不能自在逍遥。人生唯有少执着,多放下,对名利不执着,对权位不执着,对人我是非能放下,对情爱欲念能放下,才能享受随缘随喜的解脱生活!
4.少傲多谦:万事成于谦虚,败于骄矜,溪壑因为低下,所以能容纳百川,成熟的稻子头总是俯得更低,我们昂藏六尺之躯,生活在五尺高的天地之间,要学习谦下,要懂得虚怀,如大地之谦卑,才能承载万物,成就万事。
5.少私多公:自私的心去除一分,凡事不能只想到自己的利害,不管别人的生死,多培养公德心,顾念大众的利益,与人多结善缘,因缘具足,幸福自然指日可待。
6.少忧多喜:弥勒菩萨有一首偈语说:“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日常生活中不要常常拿忧愁的事情来烦恼自己,让自己活在愁云惨雾之中;纵然遇到不幸打击,也要抱持豁达的心胸,转痛苦为快乐,化郁闷为开朗。譬如辛辛苦苦积蓄的钱被人诈骗了,可以如此观想:“也许自己前世亏欠对方,这辈子有力量偿还你,算了,破财消灾!”听到别人毁谤中伤自己,可以如此运思:“如果自己有过失,别人的指责正所以为自己消除业障,应该闻过则喜;如果自己没有瑕疵,毁谤正所以庄严我们的菩提,应该感激对方!”如此一个回心,天地多么的辽阔,任我徜徉;如此一个转念,再严重的困局,没有不迎刃而解!
7.少爱多慈:渴爱是一切烦恼的渊薮、痛苦的来源,把染污、有漏的私情私爱,扩充成为对一切含灵的悲悯,对一切众生的慈心,爱的内涵将更隽永,爱的意义将更深远!
8.少色多德:古人曾慨叹说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贪恋美色是众生普遍的倾向,但是美色有时会蒙蔽我们清净的自性,如果能将贪逐美色的心,提升为道德的追求,我们的人格将更芬芳,生活将另有一番风光!
9.少自多他:在我们的观念里“自”和“他”是对立的,别人得到了好处,相对的自己就失去了利益;但是佛教却认为自他是一如的,别人的幸福是我们的快乐,他受用就是自受用,这种把“他”融入自己的“自”,生命更为广大,幸福更为真切!
10.少拒多容:常人总有一种习惯,当别人向我们请教问题,或者求助困难的时候,我们总喜欢先加以否定,“不是啦!”“不过……”“然而……”的口头禅,不知造成人与人之间多大的距离?别人有求于我们的时候,不能轻率地拒人于千里之外,要包容对方,给予信心激励。大海能成其深广,因为它不拣择细流;高山所以能成其峻伟,因为它不拒绝寸土,有容乃大,无别则广,我们应该培养弥勒菩萨“大肚能容,容纳世间难容之事。”能够如此,何处不能随遇而安呢?
怎样才能多福?如果能做到上面十点,幸福必定常随左右。怎样才能多寿呢?我也提供十点给各位参考:
1.少肉多菜:佛门物质生活淡泊,但是有许多的老和尚却活得非常高寿,主要和佛教主张素食有很大的关系。很多人以为吃素食营养不良,容易饥饿,缺乏体力,事实上不尽然如此,我们看看动物之中的牛、马、骆驼等都是吃素的动物,但是它们或者在烈日下为主人犁田,或者奔驰疆场卫国保民,或者载运货品于沙漠,耐力最大,体力最足。而肉食的虎豹豺狼虽然很凶狠,威猛冲扑一下,后继无力。何况吃素的牛所挤出来的牛奶,营养价值最高,成为现代母亲哺乳婴儿的代用品,因此素食并不如想像中那么没有价值。素食虽然有它的好处,但是并不是强迫每个人都吃素,只是平常大鱼大肉吃腻了,有时换换青菜豆腐,既保胃口新鲜,也可减少一些疾病。
2.少杀多放:少杀生、多放生才能长寿。社会上有一种怪现象,每逢婚丧喜庆的时候,宰杀动物牲禽尤其激烈。譬如为老人祝寿,往往以杀猪宰羊享宴天神来求得长寿。求长寿应多放生,夭折其他众生的生机,只会招致短命果报,如此缘木求鱼的愚行,智者不为!小孩弥月,母亲要吃多少的鸡汤补品,人类只想到自己骨肉天伦生命诞生的喜悦,而不顾其他生命骨肉乖违,生离死别的痛苦,何其自私!亲友病逝,生命的殒灭已经是让人伤感的事了,但是无知的子孙却杀害牲畜来祭拜亡灵,增加亡者的罪业,能不戒惧!因此婚丧喜庆的时候应该以放生来代杀生,增加民福民寿,让全世界、全宇宙的一切众生都能和自己一样多福多寿。
3.少盐多淡:如何才是健康之道?少吃一些盐,减少消化器官的负担,口味清淡,有助于养生延年。
4.少糖多果:少吃糖份高的东西,糖份过高有时会得到疾病,水果可以帮助食物的吸收,应该多食用。少吃糖,糖的销售量减少,如此一来不是和糖果公司为难了吗?过与不及都不是中道,含有盐份或糖份的东西,我们要摄取适量,而不是因噎废食,完全不吃。
5.少食多嚼:过去野有饿殍是时有耳闻的事,现在肥胖症是全世界时髦的毛病,营养过份成了现代人的烦恼。古人说食不求饱,吃饭只求八分饱,可以常保健康,头脑清醒,吃得过饱容易昏沉,并且胃肠工作量过重,容易产生疾病。除了吃得少之外,更要细嚼慢咽,既可享受美味,并且得到长寿。
6.少车多走:文明太进步,人们亲自动手用脚的机会相对地减少;洗衣服有洗衣机,割草有割草机,上楼可以乘坐电梯,出门有车子代步,有心人士甚至担心有一天人类将变成头脑膨大、四肢缩小的怪物。如何才能长寿?运动跑步很重要,我们要多利用双脚走路,尤其是饭后的散步更是长寿的秘诀。“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跑香、经行也因此被列为佛门的重要生活训练之一。
7.少愤多笑:嗔恨就像一把火一样,可以烧掉一切的功德,嗔恨的火还没燃烧到别人以前,先灼伤到自己。怨愤就像仰天唾痰,必堕其面;又好比逆风扫尘,必覆其身。世间上的事情再难忍、难堪,哈哈一笑,尽付笑谈之中,每日光明如煦日,和悦如春风,一定可以青春永驻,长命百岁。
8.少忧多睡:有的人上床睡觉了,还辗转反侧、翻来覆去睡不着,这就是忧愁烦恼。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不要把忧愁留到明天,要训练自己一上床就能抛下众缘,安心入睡。我感谢佛陀的加被,我这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很快能入睡,不仅躺在床上能睡,有时头还没有靠到枕头,就已经睡着了;坐在椅子上也能安然睡眠;有时为了弘法,南北奔波往返,经常以高速公路做床铺;甚至站着也如枕大地那么平稳入睡。因为我心中坦然无块垒,与佛理经义能相印,没有丝毫的挂碍牵挂,因此才能够很快地进入睡境。各位如果实在无法睡着,我提供几个对治失眠的办法:或者可以观想佛菩萨的圣像,但是这个圣像并不是泥塑木雕的外相,要观想栩栩如生和人一样的真正佛菩萨,观想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于一相,不能忽而眼睛,忽而鼻子,即使观想鼻子或眼睛、身体等一相时,也不能忽大忽小,忽胖忽瘦,始终保持一个样子不变。除了观想佛的三十二相好之外,也可以观想光明,或者默念佛菩萨圣号,另外迅速不乱地倒数数目,如一百、九九、九八、九七……,速度要快并且不可错乱,如此精神一专注,自然很快入睡。临睡前一小时不要吃太多东西,要上床时再洗个脚,也可帮助安心睡觉。
9.少言多行:愈香甜的酱菜,坛口总是封的愈密,坐而言更要起而行,少说没意义的话,多做利益大众的事。言不及义、不知实行,不仅浪费光阴岁月,话说多了,并且容易伤到自己的元气,身体力行更能保健长寿。
10.少欲多施:把爱欲心去除一分,少贪取、少企求;把施舍心增加一分,多给予、多慈悲。过去日本有一个贫女阿照,由于布施一盏油灯供佛,终于和失散多年的老父亲团圆。这盏贫女的一灯,一千三百多年来一直供奉在高野山上,常明不灭,一个多月前,日本的几位佛教徒专程包机,把这盏千年长明灯送到了佛光山,少欲多施的功德可见一斑。
如何增福添寿?我举几首古德高僧的诗偈,让大家从中得到几分的消息:
“三宝门中福好修,大富之家前世修;
未曾下得春时种,坐守荒田望有秋。”
“一切财产总非真,急早将他施于贫;
水火盗官并逆子,五家有份尽来侵。”
“一粒落土百粒收,一文施舍万文收;
与君寄在坚牢库,汝及子孙享不休。”
富贵要自己去耕耘,福寿要自己去播种,不知勤奋耕种而冀望有成,犹如守株待兔,终归幻灭。世间的财富虚妄不实,熊熊烈火、汹涌洪水、强盗贪官、不肖子孙,都可能夺去我们辛辛苦苦、血汗相濡攒聚的钱财,不如把它施舍出去,让穷困的人现世受益,并且德泽庇荫子孙于来生,享无尽福报,何乐而不为呢?怎样才有福寿?“能善行礼节,常敬长老者;四福自然增,色力寿而安。”求得福寿之道并不困难,就看我们努力多少、实践几分?
四.佛教对福寿的看法
佛教对福寿究竟有什么看法,从《六祖坛经》的经文中可以了解一点端倪: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禄变祸兆。
心好命不好,转祸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平命,最好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六祖大师告诉我们一切的福寿果报都离开不了心地的修持,心地纯善,平时又知道与人结缘,培植福寿的因缘-命,自然富贵随身,长命百岁。存心险恶,虽然能够左右逢源,享受一时的快乐,但是转瞬间就变成灾难祸殃。譬如抢劫偷窃别人的财富,虽然得到短暂的欲乐,但是却埋下日后服刑受苦的恶因,好比以舌头舐食剑上的蜂蜜,虽然尝到甜美的蜂蜜,却把舌头也割伤了。因此虽然眼前因缘不具足,只要宅心仁厚,心存慈悲,有一天灾祸也会转变成幸福。心地既凶狠,又不知善植福德因缘,必然会遭到贫穷短命的果报。因此福禄寿命的获得,取决于我们的心念清净与否?只要我们能把这颗心照顾好,时时摄护它,处处观照它,不任它放逸,不使它逾矩,二六时中住在正法之中,那么福寿的获得是不容置疑的。
如何才能增福添寿?依佛教的看法福寿不是上天所赐,不是他人给予,而是自己的业力感得,所谓自作自受,自己的净行善业能为自己带来无尽的福寿,自己的劣行恶业也会断绝福寿的因缘,糟蹋自己的幸福。佛教所讲的五戒,不偷盗就能拥有福报,不杀生就能永保长寿,因此如何才能求得福寿?遵守佛教的五戒就能得到福寿。日常生活之中,如何自我修持,才能健康长寿、幸福快乐呢?我个人有一些妙诀,贡献给各位:
吃得粗 吃得少 吃得苦 吃得亏
起得早 睡得好 七分饱 常跑跑
多笑笑 莫烦恼 天天忙 永不老
这几首诗偈告诉我们正确的生活态度、正常的生活规律,能够如此,福寿垂手可得。日常食衣住行中,吃东西不精挑细选。譬如吃米要吃糙米,因为糙米比精白的蓬莱米更有营养。除了吃得粗、吃得少,更要吃得苦、吃得亏,伟大的事业都是从吃亏受苦中煎熬出来的,污泥里才能长出净莲,烈火中才能冶炼出黄金,在打击挫折下才能造就成熟的生命。如何才能福寿绵长?生活要有规律秩序,早睡早起,有一定的作息;心情要保持安和愉快,不轻易闹情绪,不随便发脾气,把自己忙碌起来,忙碌于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忙碌于事业的创造,忙碌于服务社会人群,忙碌于自我生命的提升,把自己的生活填充起来,让烦恼没有一丝空隙可乘,享受放旷逍遥的欢乐人生!
佛教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获得多少?而是对于已经拥有的能珍惜几分?知足第一富,能知足感恩的人才是世间最富贵的人。“别人骑马我骑驴,看看眼前我不如,回头一看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余。”比较计较只有带给自己更多的怨愤痛苦,幸福就在一念的肯定,当下的承担,不忮不求、不悲不恼的当下一念,就是至上的幸福。“勿羡他人富,勿悲自己穷,知足心常乐,无求品自高。”就是这个道理。
福寿既然是我们所企盼追求,那么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福寿呢?佛教认为世间的福寿无论如何的广长,都有它的缺憾限量,不是最究竟殊胜。古人有一首诗描写得好:“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仅有五十年,倒有一半在夜间过去了,算来算去只有二十五年,又受尽多少风霜烦恼?”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虚幻似水上浮沤,每天在吃喝大小便利之中浪费多少宝贵光阴,在所剩不多的生命里,又装满多少的贪嗔苦闷,这种如梦幻泡影的福寿不是我们追求的对象,这种如镜花水月的人生不是我们实践的目标,那么人生当求怎样的福寿呢?我有四句话献给各位:
求福当求永久福 增寿当增无量寿
求福当求智慧福 增寿当增慈悲寿
我们追求福报要追求生生世世的永久福报,而不要追求一世一时的短暂福报,如金刚经所言一生一世的幸福是有限、有量、有尽、有为、有漏;永久的幸福是无限、无量、无尽、无为、无漏、盗贼不能偷、水火不能侵、永恒不缺失的幸福。譬如今天在这里举办演讲,多少幕前幕后的工作人员成就了这个盛会,使成千上万的大众和佛教结了善缘,这就是永久的福报。
我们追求寿命该追求永恒不死的真生命,追求与虚空宇宙同在,亘古不灭的无量寿。平常我们也许做了不少善事,布施许多的金钱,但是不及各位在这里聚精会神的听闻佛法功德大,因为各位以欢喜心、忘我心来闻法,这种无贪、无念的欢喜心、忘我心就是佛心,这种无私、无染的佛心所成就的生命,就是不生不灭、涅槃寂静的无量寿境界,因此各位参加今天这场的听讲可以说已得到了永久福,与无量寿!
“求福当求智慧福,增寿当增慈悲寿。”只有福报,没有智慧好比片轮难行,单翅难飞,必须融合了智慧的福报才功行圆满,有了智慧的福报,才能运用智慧把自己的福报回馈给一切众生。同样的只有长寿而不知行善,这种长寿对众生而言,没有存在的意义。因此我们要追求智慧福、慈悲寿,像观世音菩萨那样,累劫累世慈悲度化,不求自我完成。今天各位参加佛学讲座,对福寿有进一步的真正认识,证明你们已得到了智慧福。散会之后,大家发心以成就别人来完成自己,这就是慈悲寿。我虔诚的祝福大家都能求得永久福、无量寿,完成智慧福、慈悲寿,谢谢!明天再见!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