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不只做对的人 还要做慈悲的人


 2009/1/17    下载DOC文档    

老天爷就是在看我们如何原谅别人,来决定以后怎么体谅我们。佛陀与上帝也是在看我们如何善解别人,来决定将来怎么善待我们;看我们怎么关怀别人,来决定将来怎么关爱我们。不管对在哪里,错在哪里,或谁是对,谁是错,只要我们是一个慈悲的人,我们就能包容一切的对与错。对的我们跟进,错的我们警惕。人若要喜悦地成长,就不要只是做一个对的人,还要做一个慈悲的人。
曾经有一位志工干部,行事观念有自己的定见,待人接物也不甚圆融,造成了一些志工们的烦恼,也令会务推动遭遇瓶颈。那时我尚经营着工厂,如以企业经营的概念来处置,在人事架构不健全或人不适其职之际,往往会以快刀斩乱麻的果断方式去调兵遣将,让经营绩效立竿见影。但是,我从旁用心观察证严上人的应对之道,不得不心悦诚服于上人的睿智与心量,在面对人事问题而又理性与感性无法兼顾之际,上人选择了“感性”与“慈悲”。之后我才发觉,在以无量悲心去包容及教化众生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种随缘示教,也是一种观机逗教,这就是以慈悲为基础的“无上智慧”。可惜,那时我智慧未开,无从体解。

彼时,我不甚了解,心中也疑惑着:“为了包容一个人,让多数的人受影响而无法成长,这样的做法对吗?”以经营事业的角度或经验来看事情,它还是落入事相的主观里头,人一旦落入事相,则容易被无明障住,这会让我们在处理人事问题的时候,偏重在解决事情,而忽略了“人性至情”,也就是理性重于感性,造成理多情就薄。这是为何现今社会,人们常理直气壮,甚至喜好强词夺理之故。人人都比较会注重去做“自认为对”的事,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却忽略了,也要做一个让别人感受到慈悲的人。

那时,上人接二连三派遣资深委员前往该据点,不是进行会务视察,而是给予贴心的关怀与肤慰,犹如慈悲的母亲善解包容着叛逆的孩子一般,最终让孩子因受尽恩泽而顽石点头,无不受到感动。现在回想,终能体会上人的用心良苦。如果设想这是发生在我们与子女身上,在智慧未开之前,我们有可能会以父母的权威“以恶制恶”,结果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孩子的反弹更大,家庭气氛自然是不得安宁。现在我们在生活中,学习启发智慧,要以四两拨千金,学会“以柔克刚”,体会“柔软最大力”,深信“清净无染的爱甚具穿透力”,这就是“慈悲的力量”。慈悲的力量能激发人的良知与潜能,让小卒变英雄,让小兵立大功,这就是“人、事、理圆融”的悲智双运,而它也一一应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包容与善解的道理用在自己孩子或自己家人身上,我们比较能理解,因为那是在自己家里,彼此也是自家人。但是,用在一个团体或领导者身上,有人可能还是会有疑惑:下面跟随的人要何去何从?要如何自处?要如何应对?我以为,既是修行就要常持“因果观”与“慈悲观”。老天爷就是在看我们如何原谅别人,来决定以后怎么体谅我们。佛陀与上帝也是在看我们如何善解别人,来决定将来怎么善待我们;看我们怎么关怀别人,来决定将来怎么关爱我们。如果,因为一个人的因素,而表面上好像是阻碍了多数人的成长,则被影响的多数人需视之为教育我们成长的正面教材。处此境界,我们更应提起正念,以悲心转逆境,化逆境为增上缘。唯有将悲心化为善解与包容,将慈悲的力量化为同理的心量,我们才能不受别人影响,仍然欢喜信受、继续成长。

其实,真正会阻碍我们成长的人不是领众者或是主管,而是我们自己。同理,障碍我们的力量也不是来自别人,而是自己。更何况,有一天当我们也因成长而成为领导者或主管的时候,我们是否也是期待别人能慈悲给予我们善解与包容?甚至期待别人能慈悲给予我们全力的协助与配合?如能以此同理心思考,同时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胸襟,则我们对任何人与事,就比较会将心比心。如此,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的人生路就会走得“心安理得”。

生命中,我们虽然会常常互相勉励去做对的事,也会自我审视要做一个对的人,但我们却也常常依自己的主观与偏见去评断“我对你错”或“我对他错”。不管对在哪里,错在哪里,或谁是对,谁是错,只要我们是一个慈悲的人,我们就能包容一切的对与错。对的我们跟进,错的我们警惕。人若要喜悦地成长,就不要只是做一个对的人,还要做一个慈悲的人。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文学创作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