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味琴居士:定学开导(60~69)
定学开导 (60)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1 打基础是最辛苦。善知识不可能整天陪着你, 提要: 为了逃避大众间的磨擦,住小庙, 要把心磨细,这是修行人必须要修的功夫,修行就是修把心磨细。要想心磨细,你一切都是平平稳稳,没有风浪,你怎么磨呢?总要有点磨擦吧。比如你要把一块铁板磨平,你抓一个棉花团擦来擦去,不行的,你要用把锉刀去锉,那必须要磨擦,磨擦起来还有声音呢。 可是中国佛门一向有个风气,嫌在僧团大众里磨擦太多,所以后来就流行住小庙。小庙是独家独户,什么戒律、丛林规矩、讲经说法,都很难做得起来。修行最多是做两堂功课,唱唱唸唸,放只功德箱收点钱,做做佛事维持生活,再收一两个徒弟,小庙就是这样。说起来是师父徒弟,其实师父也没有法,徒弟也学不到法,只学会唱唸。收了徒弟,为的老了也可有个照顾,所以对徒弟百般宠爱,能海上师说过:“中国的小庙等于变相的还俗。” 不是磨擦不好,是磨擦中起烦恼不好 从前还有一句话:要培养出人才来,必须要在大风大浪里锻炼。我们的每个道场都是四众弟子具足,每个道场的人员都在不断发展,可想而知,经常会有磨擦的。磨擦是好事情啊,你通过磨擦累积经验,通过磨擦来消除自己的烦恼,这不是好事情吗?可是有人把好事情搞坏了,一磨擦他就起烦恼,对方也起烦恼,那么烦恼对烦恼。最明显的表现,一开口各讲各的理由,各讲各的气恼,争啊争啊,争到后来起烦恼了。不是磨擦不好,是起烦恼不好。 不从法上去想,偏要照自己的想法去想, 磨擦起来了,各人想自己一套,因为有想,才有争论。你们先别问阿罗汉的灭受想定怎么修,你们先把头脑里自己这一套少想想,发生磨擦争论时每个人都想佛怎么说的,大家都根据佛的道理去想,就统一了,你们老同学听法听了这么多,为什么不从法上去想,偏要照自己的想法去想?这就是我执,这就是生死的根。如果你肯虚心,同学之间的磨擦,能把你心磨细,能使你去想佛是怎么教导的,能使你逐渐逐渐去掉我执,就看你愿不愿意这么做。 打基础是最辛苦。善知识不可能整天陪着你, 万事开头难,修行开始最难修,比如说修菩萨地,初地最难修,修禅定,初禅最难修,打基础是最辛苦的时候。初进佛门你个人力量不够的,你即使有善知识指导,善知识总不见得一天到晚陪着你。假如你对善知识不高兴,善知识也没有办法帮助你。善知识还有善知识苦衷,我这个老师这次能在崇教寺住一个多月,这是一个殊胜的因缘,每个道场看见我来了都高兴,看见我要走了都苦恼,最好老师从年初一到年三十都住在我们这里。不可能啊,因为善知识弘扬佛法度众生,不是光度你一个啊。 所以初进佛门修行怎么修?要靠同学,同学的力量最大,同学整天陪着你,共同生活在一起,能够在磨擦中帮助你改掉缺点,得到提高。所以能海上师说:“初修的人应该在大众里修。”离开雁群的孤雁是很可怜的。 定学开导 (61)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1 僧团修行才有功德, 提要: 得不到称心如意,就说没有缘份, 现在有些人进了佛门什么都要称心如意,稍微起了矛盾他就要走,说起来:“我跟这儿没有缘份。”没有缘份你怎么会来啊?从前老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有缘份才会相聚啊,明明有缘份,是你不珍惜缘份。同学在一起,这个缘份多好啊,所以要珍惜自己的缘份。 这些人离开了,居士么回家,出家人反正有居士供养,到处走,走啊走,乐啊乐,或者回到小庙去。这种风气如今社会上也出现啦,现在的孩子,如果跟父母闹了矛盾,他会一个人跑出去,他连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全不要了,自充好汉,一个人去走江湖打天下。这些人后果怎么样?人生路上光是呕气、憋气,没好结果的。而且同学之间感情最深了,就是有点磨擦,过后还是同学,分不开的。 劝人和合有功德,帮人吵架最愚蠢 顺便劝你们一句,你们看到人家夫妻吵架,你去劝劝架,劝他们和合你有功德,可千万别作傻瓜,帮一方吵。你别看他们夫妻吵得很厉害,吵过了以后,仍然是夫妻,无论你帮谁,最后都是你倒霉,这是生活中的经验。有人说:老师讲法,话特别多。因为你们生活都没有经验,修行要在生活里修的,不知道怎么生活好,你咋修行?所以同学发生矛盾了,你劝他们和合你有功德,修行人就要做像一个修行人。你千万别帮一个吵,过几天这两个同学醒过来了,互相忏悔道歉,又和好了,就会说:“某某人跟我说你怎么怎么。”你倒霉。 僧团修行才有功德, 话再说回来,这四句话是赞叹僧的功德,僧为什么有功德?因为他们修行啊,你不修行会有功德吗?僧团是修行人的团体,可不是做了和尚就有饭吃,也不是养老院、福利院。 我又想起前一个时期在开化文殊院,有人带了一批社会上的人,说是来学法学禅定,其实很多都是哄热闹,对佛门也不太尊重,挤在里面看看讲经说法到底是啥个样子的,都很我慢贡高,自由散漫。搞得我实在有意见,我就说话了:“我们这里是修行的团体,是供你们来学习的,不是旅游场所,也不是吃饭、睡觉不要钱的免费供应站。凡是对我们不尊重的一律不欢迎。”佛弟子不欺负人,可是佛弟子也不是任人欺负的矮冬瓜,要维护佛教的尊严、僧团的庄严。 如果这个僧团里没有修行人,又怎能称僧团呢?当年释迦佛组织僧团就是让弟子们在僧团里修行啊,修就是修戒定慧。如果一个僧团又不持戒,又不修禅定,又不讲经说法,那到底修什么了?不要失去自己的本份,修行人的本份就是修行,因为修行就有功德,所以要赞叹。 如来的悲心和智慧等流到佛弟子身上, “如来悲智等流身”,佛弟子在佛的教导下好好学法修行,成就如来一样的智慧和悲心,就等于如来的智慧和悲心通过你学法修行不断流到你身上来了,也就成了如来悲智的等流身,将来决定成如来。世俗上讲,父子有血缘关系。现在社会上有个奇怪现象,叫断绝父子关系,这真叫自说自话。父子关系断不了的,即使法律上认可你们断绝了父子关系,你仍然有你爸爸的血统,一化验就知道你是他的儿子,即使你不承认,挖起根你还是父亲的儿子,变得了吗?也就是说,我们得到了释迦佛的悲心和智慧,我们决定是有释迦佛的血统,我们决定能成佛,要树立这个坚强的信心。悲智是因,成佛是果,有因必有果嘛。 定学开导 (62)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1 戒净是正因,不依戒的定是邪定, 提要: 戒净是正因,不依戒的定是邪定, “戒净圣种杜多行”戒定慧,以戒生定,由定发慧,戒在第一位。如果不依戒,你即使得定,这个定是邪定。邪定得邪果,正定得正果。说句笑话,你不照戒上去做,为了满足你的烦恼欲望,继续干坏事,做小偷杀生,你说你将来也能证果,证什么果?小偷果、强盗果。学强盗这一套,将来肯定是强盗,这就是邪因邪果,所以戒律要清净。 释迦佛讲过:如来涅槃,以戒为师。从前一个寺院里挂着“以戒为师”的书法,可是里边的小和尚来跟我说:“就因为你老师在这里讲法,我们才留下,你不在,我们都想走啊!”我说干嘛啊?“你看看,挂的是:‘以戒为师,’这里有戒吗?”没有戒还叫僧团吗?戒能止住你的恶业,戒能使你安定团结,戒能使你好好修行,就拿修禅定来说,没有戒你修得起来吗?非但要有戒,还要有丛林规矩。比如大家在修禅定,来了一群香客,说话声音很响,老远就喊:“黄居士啊,你也来了。”还要放鞭炮。别说修禅定,连讲法都受干扰。如果这个寺院讲究丛林规矩,讲究戒,不准高声说话,不准放鞭炮,就不会有这种事,所以戒是给我们保护啊。 圣种~圣即佛、菩萨、阿罗汉种乃种子,种子久久薰习成种性 佛弟子应皆是如来、菩萨、阿罗汉种性,是谓圣种。 我们都是得到圣种的人, “圣种”圣就是佛、菩萨、阿罗汉,种乃种子”,我们都是得到圣种的人,都是将来要成为圣人的种子。你们来听法,法上的智慧你听进去了,圣人的种子就已经下进去了。我们心田里的种子无其数,第八识称为能藏,再多的种子也装得下。拿世间上的心理学来说,潜意识犹如海洋,里面的种子多得不得了,再多也能在这个海洋里潜伏下。你下的是什么种子,将来就结什么果,你们下的是释迦佛智慧的种子,将来决定在法上成就,有因必有果。法上的成就就是成就智慧和悲心,智慧和悲心彻底究竟圆满了,你不是佛谁是佛啊? 把梦想成得神通,偏得很厉害, 如果你还没有到真实的境界,自己得意,好像我已经成功了,实际上你是想出来的。前两天我接到一张条子,有个信佛的人据说他梦很灵,他做事情都根据做梦给他的启示,梦里怎么样他就怎么办,他把这个情况想成“我得神通了”。你得的“梦神通”啊?要知道梦都是虚妄的。我看他想的已经偏啦,很危险啊,而且劝也劝不醒,钻牛角尖了。佛弟子天天唸《心经》,《心经》要我们“远离颠倒梦想”,你怎么把梦抓得这么厉害呢?这样子再想下去,多想一个念头就多下一颗种子,这都是迷信的种子、邪种子,将来不邪才怪呢。 心田中种下有毒的种子,也会害人, 我也不知道花有几种,我是一向不关心,不过我年轻时听到一支歌,唱“夜来香”,前几年还听到唱“牡丹”,还有一种种子有毒,开的花叫罂粟花,很漂亮,却专门害人。一个佛弟子在八识田中种下有毒的种子,也会害人。所以“戒净圣种”,你要成为圣种,要下圣人的种子,那么你戒必须要清净。 种子熏习成种性,修行要有人管才成材 “种子久久熏习成种性”,你们在这里跟这么多同学一起共住,天天听法,还要讨论,还有纠察要管头管脚管你们,走路不许你像个猴子那样蹦蹦跳、摇摇摆摆的,不恰当的话也不许你说,你到佛门里来,纠察不管你谁管你?从前在福鼎,我专门在女众专修班讲一个“管”,讲了好几堂课。没有一个人不受人管的,小时候父母管,学校里老师管,社会上领导管,就是你不要任何人管,还是有人管你,谁?公安局管你,你只有通过教育,通过管,你才会做好人。假如你犯了法,你也不要公安局管,你真能这么样,牢房里岂不早都空掉了?你真能这么样,所有的地狱也全空掉了,可能吗? 定学开导 (63)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1 进佛堂熏檀香,进厕所熏臭气, 提要: 种子熏现行,现行熏种子,熏久了自会变 在这儿培养你们怎么样遵守规章制度、遵守纪律,怎么样过六和生活,怎么样团结,这叫熏习,天天这样,慢慢你们就养成习惯了。熏就好比是熏香,一只香盒子没有装香之前闻不到香味,香装久了,闻闻盒子也是香的;习就是学习、练习。你们应该要有智慧,要明白在我们这个清净的天天学戒定慧的团体里,你多留一天,就多熏习一天,也就多有一天的利益。 修行就是“种子熏现行,现行熏种子”,是熏出来的。种子会熏现行,行就是行动,你听到了佛法了,或者同学对你很有益处的开导,就像种子那样下去了,你现在的行动也会变掉,你即使一时变不过来,熏久了自会变的。你本来不是这样,经过熏习现在变得非常的稳重,文雅,沉着,非常的文明,你慢慢就习惯了。这个现行又会熏种子,你每个变化的动作又在你八识田中投下了种子,当然这是好的种子喽,这叫现行熏种子。 进佛堂熏檀香,进厕所熏臭气, 我们修行为什么要争取在一个清净的环境、清净的团体里修,为什么要天天学修戒定慧?就是熏啊!同样的道理,假如你喜欢东走西走,不管什么地方都要挤进去,这也叫熏。你到这儿去熏熏,到那儿去熏熏,随自己高兴,要熏檀香就到佛堂,要熏臭气,就进厕所,也会熏成功的,你只要在茅坑里留个两个小时,你出来连衣服都是臭的。能随便东走西走吗?所以要听佛的教导,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不清净的地方不要去,看见恶知识要远远的离开,否则熏了臭气你倒霉哦!臭气冲天的了。 有人熏了臭气还得意,这是众生的愚痴颠倒, 有些人熏了臭气,还很得意啊,他就喜欢这个样子,就像粪坑里的蛆,特别喜欢粪坑里的臭气,养成习性了,这是众生的愚痴颠倒。他不知道别人都背后在说他,“这个人怎么世俗气这么重?”他还以此为得意。所以我们要熏香,不要熏臭;我们要熏清净,不要熏肮脏;我们要熏伟大,不要熏渺小;我们要熏高尚,不要熏自私。熏久了就成了种性,越久越牢,越牢越稳。 “心”跟种性的“性”是两个字,比方男性总是男性,女性总是女性,不可能这个人本来是男性,忽然变成女性了,没那么容易。即使有的男人长大了一副娘娘腔,他要通过很多年的熏染,才会变成娘娘腔。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靠佛性去改, 再比如性格也是性,个性也是性,都有性字。性格形成了,改起来很困难。从心理学来说,六岁以下的孩子性格容易改变,叫可塑期,就好像石膏模型还没有发硬,你要它长一点就长一点,短一点就短一点,胖一点就胖一点,瘦一点就瘦一点。六岁以后的儿童,形成他的个性了,再要他改变,比较困难啦,就好像石膏像硬化了以后能不能改变?还是可以改变的,但有限的很,你只好拿把刀,这儿削削,那儿削削,只能是这样。所以世间上的人要改变个性,谈何容易啊,古人就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所以释迦佛要到娑婆世界来成佛度众生,佛的个性、人格完全是圆满的,他是做一个榜样给我们看。那么我们靠什么改啊?力量最大的就是佛法,我们靠佛法改,所以说是能改的。 定学开导 (64)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1 佛弟子都是圣人的种性, 提要: 难不等于不可能,难一分努力一分,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句话一般人理解成:他就是这个脾气,改不了的。其实难不等于不可能,仅仅是难一点呀,哪怕你们脾气再坏,烦恼习气再重,也不要灰心,不要信这种话:“你是业障众生,脾气这么坏,你想成就,别打妄想了。”难一点你努力一点,难一分你努力一分,难两分努力两分,一切都会变,说不变就不是佛法。所以我们在这儿熏习久了,将来就成就了圣人的种性,就是能够形成佛、菩萨、阿罗汉的种性。 佛弟子都是圣人的种性, “佛弟子应皆是如来、菩萨、阿罗汉种性。”世俗上的人能不能成为佛、菩萨、阿罗汉的种性?也有可能,那他们必须要接受佛陀的教育才会形成。我们所说的佛弟子,是指跟佛学的人,你不跟佛学,能称为佛弟子吗?比如你不跟老师学,能称为学生吗?现在有多少名义上的佛弟子不去学佛,却去学怎么样搞名搞利,学怎么炒股票,怎么发财,怎么骗人,能叫佛弟子吗? 假和尚说烧长香能消灾,骗了钱就人影不见了 讲到骗,我讲一件事情供给你们作生活经验。大概在十年前吧,有个单位请我到西安去办班。西安的学生就请我到他家里去,他讲给我听,他的太太刚信佛,有一天有人敲门,一看是两个小和尚,刚信佛的人非常虔诚,看见出家人非常恭敬,就请他们到里面坐好,泡茶,送上点心。这两个小和尚就开口:“看你最近气色不太好嘛!”出家人应该是给居士讲佛法,气色好不好管你什么事啊?你又不是看相先生。看相先生老是吓唬人的,如果不吓唬人就没生意了,我当学生的时候经常碰到这种人。有的看相先生把一张小桌子放在马路边,看见一个人走过,桌子一拍,“先生!”那个一吓,“你大祸临头啊!”他一紧张,就被他抓来看相,看完了:“这个结,我可以给你解,五十块钱怎么样?”(众笑)现在假和尚也搞这一套。我说的是假和尚,可别说我在骂和尚。 这两个和尚又说了:“这个问题,不在你身上,是出在你女儿身上。”这个妈妈更紧张了,又说:“办法是有,你给我两只杯子,一双筷子。”他装模作样把筷子这么摆,那么放,“如果这个结不解开,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这样吧,我回去给你烧长香,求菩萨保佑吧,一天两块钱,给你烧三年。”她说:“我没这么多钱啊。”“那就一块钱。”这个可怜的妈妈走进房里,整票零票全都凑来捧给他:“我就是这么一点了。”“那也行,不烧三年就烧一年,但是你要记住,这件事情,你不能跟任何人说,三个小时之内不能出家门,三天之内你不能出弄堂口,否则就不灵了。”钱给他拿走了,这个妈妈越想越不对头,等醒过来再去追他,人影不见了。 一支长香要九百八十元,我们这儿烧香不要钱, 现在骗的更厉害了,上海有个学生告诉我,现在有的寺院,一进去就分配你到这个房间里去,到那个房间,进去干啥?叫他烧香。这个同学因为懂法的,一看情况不对,知道有点邪了,可是有儒教思想,想我既然来了,结个缘就算了,那么就给他三十元。他说:“三十元?我一般烧一支长香,要九百八十块钱。”这个同学理也不理他就走了,所以你们回去劝劝亲戚朋友,真的要烧香就到我们这儿来烧,一块钱也不要,真正的佛教不做生意,更不骗钱。 定学开导 (65)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1 佛在人间时,教导弟子走向证果证道的路, 提要: “圣种”指真正的佛弟子, “是谓圣种”,这里讲,“佛弟子应皆是如来、菩萨、阿罗汉种性”,这是指真正的佛弟子,这个种子将来就使你成为圣人。而不是冒牌的佛弟子,更不是假和尚。佛教里的圣人是指贤圣僧,已经证了果了,这叫圣僧,还没有证果在路上的,叫贤僧,我们皈依应该是皈依贤圣僧,而不是只要穿了和尚衣服,剃了头的都可以皈依,否则电影里演和尚的演员,你也可以皈依了。不是光头就是和尚,在家人剃光了头很多的,只能称光头居士。在我们这儿学法的一个比丘尼,她跟我说过:“我为什么要学法?我作为出家人,佛法都不懂,那不是变了光头居士了?”其实居士也应该学佛法,所以连光头居士都不是,只能叫光头演员。 圣种趋向涅槃,由戒定而至彼岸 有了圣种以后,咱们这条道路必然是趋向涅槃,必然得到生死解脱。涅槃又称彼岸,到了彼岸再也没有生死轮转,也没有六道轮回,修解脱法就能到解脱的彼岸,你要达到这个境界,首先必须要修离欲。“由戒定而至彼岸”,通过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这条路就能到彼岸,这里边离欲特别特别重要。我们修禅定,首先要得初禅,初禅叫离生喜乐定,或者叫寻伺喜乐定,离是离欲恶不善法。要入初禅首先要离开欲,粗一点说,财色名食睡都不能贪,不能爱好,细一点说,色身香味触都要离开,这些都是欲。如果你能这么修,就能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走上证果的道路。像这样的圣众,就称贤圣僧,我们都应该要皈依,都应该要恭敬,都应该要赞叹。 佛在人间时,教导弟子走向证果证道的路, 当年释迦佛在人间时,出家人都是接受佛陀的教导,走向证果证道的路,所以都是贤圣僧,有些佛弟子也不是释迦佛亲自剃度的,他们有的是舍利弗的弟子,有的是目键连的弟子,因为舍利弗、目键连以及其他的圣众比丘都是贤圣僧啊。 为师要具十种功德,不可拜没有实德的人为师 现在的佛门就不像样喽,连假和尚都在收徒弟,假和尚自己还说“我是僧宝”,假和尚能称宝吗?所以大家要明白,我们接受了佛陀的教育,我们就是具足圣种的弟子,千万不要糊里糊涂再去亲近假和尚。皈依也不能乱皈依,如果你要找一个善知识作你的依止师,跟着他学法修行,你还要先看看清楚,不能够随便拜师。当师的按照择师法的要求,要具备十种功德,当然现在末法时期,十种功德要求太高了,那么多少带一点总应该吧,不要观察下来,一种功德都没有,就拜他师。 出家为了争夺名利,排挤他人, 从前有个人,还是个女的,她也听过法,可是她听法没起作用,因为她的欲很厉害。她忽然发心出家了,认定一个老和尚,跪在老和尚面前,一定要老和尚给她剃头,说:“我就认定你是我师父啦。”等到老和尚给她剃了头,她向老和尚提要求了:“你把佛学苑交给我,我来做苑长。”噢!原来她出家是为了这个,我看这种出家跟假和尚差不多。现在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可能一阵黑风吹到罗刹鬼国去了。今天讲到这里。 定学开导 (66)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2 僧宝功德,归纳为戒定慧, 提要: 僧宝功德,归纳为戒定慧, “戒净圣种杜多行”是赞叹僧宝的功德,僧宝的功德很多,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这是修行的总路线,目的就是为了断烦恼,了生死,证阿罗汉果到彼岸。 僧宝是圣种,决定能证果成道, 照着断烦恼、出离生死这条路子去修,尚未证果称贤僧,证果称圣僧。我们赞叹僧宝的功德是赞叹贤圣僧,贤圣僧称宝。我们皈依,应该皈依贤圣僧,如果一个人出了家搞名搞利,自身不持戒、没有定、没有慧,既不断烦恼,又不想了脱生死,更不想证果成道,把佛门作为获取名利的场所,像这种人就不是贤圣僧,不能称宝,他的方向和目的以及修行的路线都不对头。我们赞叹僧宝的功德是因为他们是圣种,他们将来决定能够证果成道,成为佛、菩萨、阿罗汉,由于长期的熏习,他们具足了这样的种性。 观世音菩萨教导众生在持诵大悲心陀罗尼咒时要发愿,在此十大愿中首先要“愿我速知一切法”,这是总纲,不知法就没有智慧眼。其中有“愿我速得戒定道”,“愿我早登涅槃山”,要得涅槃,必须通过戒定道。 “观世音菩萨教导众生在持诵大悲心陀罗尼咒时要发愿”,一共是十六愿,第一个愿“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第一个愿是个总纲,没有第一个愿,后面的所有的愿都不可能实现,所以没有法什么也没有,你也不可能成就。释迦佛是以法度众生的,为了要度众生出苦海,说了四十九年的法。不论是出家弟子在家居士,你修行没有法,那不是盲修瞎练?释迦佛的法你不听也不学,释迦佛咋度你?所以佛弟子不懂佛法,就成了释迦佛度不了的人。佛不可能用手来拉你,也不可能用水洗干净你身上的罪恶,他是跟你讲佛法,要你接受教育,自己转变。 不知从何时开始,认为不懂法没关系, 现在这种不要法的风气已经遍及佛门,究竟从哪一个朝代开始也没办法说,使人非常操心。可是这些人还自得其乐,他们认为懂不懂法没有关系,吃素、唸佛、放生,就是修行。放生是好事,放生功德能得长寿,福气大了升天,天人的寿命更长,可还是有生死轮回。所以作为佛弟子就要学法修行呀。 吃素是妙行,不是戒行, 吃素好处很多,可是吃素是妙行,妙就是好,这可不是戒行,戒律里只有不杀生,没有规定要吃素。这要弄清楚,不弄清楚,佛法被搞乱了。很多人说:“你受了五戒,吃荤就犯戒啦!”那五戒岂不变成六戒了?五戒只受四条戒倒是可以的,因为有一条戒你做不到,可以不受。例如法警,枪毙人是他的工作,他做不到不杀生,不杀生这条戒就可以不受。办法就是受戒前跟授戒的师父打个招呼,到传戒时,师父在问:“如诸佛尽形寿不杀生,汝今能持否?”你不要吭声,你别因为大家说“能持”,你也说“能持”,那你就受了这条戒。 定学开导 (67)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2 不是你成不了圣者, 提要: 把吃素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学法断烦恼, 吃素是妙行,吃素不等于在修行,而国内的佛门一向把吃素放在第一位,他不根据你学佛法,也不根据你断烦恼,你没有吃素,随便你修得多好,人家就说:“他还早咧!他还没净口咧!”吃素的风气在中国盛行日久,明朝民间已经有吃素的风气了,修外道的也主张要吃素,所以民间就有菜公、菜婆,因为他们自己说是吃菜的。一直流传到现在,现在闽南地带还有菜姑。但也不见得专门吃菜,也吃素鸡、素鸭、素黄鱼、素狮子头、素排骨。 也不能以唸佛来代表全部修行,唸佛是用功的方法,是以唸佛止妄念。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这才叫修行。 持咒要发愿,持咒不发愿就容易着魔 观世音菩萨叫我们念《大悲咒》时要发愿,你们也要记住,不管念什么咒都要发愿,如果不发愿,容易得魔加持。比如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气功风行一时,据说学气功的人也在唸六字大明咒。后来学气功的人出偏差特别多,当然气功本身也有问题,按照佛教的教义来说,持咒不发愿就容易着魔,所以观世音菩萨就叫我们要发愿。 如今佛弟子不想速知一切法,从前人求法, 第一个愿是总纲“愿我速知一切法”,速,不能慢慢来,现在佛门慢慢来的风气真是厉害,都不着急的啦,慢吞吞,慢吞吞。我做老师发菩提心也够可怜的了,从前是人求法,祖师有时还不肯给法咧,要看你诚不诚心。法是无上宝,这么容易给你法啊?从前有公案,有人到祖师那里去求法,在雪地里跪了三天,祖师才开门,也只给他讲两三句法。现在这一套行不通,我老师只好“若要好,大作小”,现在不是人来求法,是我求你们来听法了。已经可怜到这样了,有人还要拖啊拖,这个说:“我过几天来。”那个说:“我八月份来吧。”又说:“我现在又来不了了。” 昨天是我们禅定学修第三周开头第一天,我觉得奇怪,怎么新同学很少,咋搞的?别人给我解说,“奥运会开始了,没空来听法了。”(众笑) 不是你成不了圣者, 我现在讲法给你们听,你们假如还不觉悟,还拖拖拉拉,那不是你成不了一个圣者,而是你自己不要成就。我们有这个种子,我们有这个种性决定成就。可是你不要成就,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比如做妈的劝女儿:“这个小伙子挺好,你为什么偏偏要找那个小伙子?”女儿不听妈的,妈也没办法。再说下去,女儿也要冒火:“我找对象,当然要照我的意思。”结了婚,妈妈催:“总得要生个孩子。”说得多了,女儿实在冒火:“我是不想生,要生你自己生。” 同学们之间发菩提心,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你好心劝人来听法,他开始敷衍,多劝了还嫌烦:“我不去听,你去听吧。”但你也别因此退了菩提心。 时光流过去了,再也流不回来了, 时光像流水那样流过去再也流不回来了,所谓返老还童,仅是说说呀。尤其不能相信世俗人说的话,世俗上的人为了赚钱,尽说假话,所谓不说假话不能办大事。比如多年前有一则广告,“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因为用了这个香皂,去年二十,今年十八,可能吗?那么后年十六,一直用下去,就回到妈肚子里去了。(众笑) 只有释迦佛说的是真话实话。人生难得,佛法难闻,今天能听到佛法,都是你们过去世修来的福气,今后怎么样谁也不知道。我二十三岁时在上海经常有佛法听,还有好多法师讲经。仅仅过了五十五年,现在你能听到一位法师讲经说法,真是难哦,如果再过五十年怎么样?谁知道啊。 观世音菩萨是大菩萨,我们都要记住他的话,“愿我速知一切法”,时光不等人,可以放下的事情快放下吧,抓紧时间学佛法修行,观世音菩萨就会特别喜欢你,因为你做到了“愿我速知一切法”。所有的菩萨都是一个心态,如果你不喜欢听法就不喜欢你。 “愿我速得戒定道”, 提要: 有人吃饱了还怕会饿死, 有的人拖泥带水拖得厉害,有的人听了一点就满足了,再叫他去听,“我听过了。”那么你吃了早饭,为什么还要吃中饭?你只怕自己会饿死,不怕自己的法身慧命得不到法乳的滋养,骨瘦如柴。所以说众生愚痴颠倒,真是可怜!从前班禅大师才十四岁,在北京雍和宫讲法,据说他一上法座第一句话:“人生第一件大事,了生脱死。”这是第一件大事,要了生脱死,就要赶快速知一切法。 “愿我早得智慧眼”,佛门里不懂佛法的瞎子, 观世音菩萨叫我们发第二愿:“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智慧眼。”不知道法就没有智慧眼,瞎子没有眼睛东撞西撞,只好靠一根棒棒东嘟嘟,西嘟嘟。你即使靠棒棒走几步路,也不能跑起来啊。不懂佛法的人都是佛门里的瞎子,这些瞎子还要做引路人。瞎子收瞎子做徒弟倒也罢了,有许多人不完全是瞎子,他看看书也稍微懂一点,就因为这个瞎子名气大,宁愿拜他做师父,瞎子讲起法来尽讲错,他还心安理得:“这个师父名气大,会讲错吗?”这叫盲目崇拜。 “若多少有闻,自大以骄人, 还有一种人,虽然学了佛法,仍然是瞎子,因为他傲慢。佛经上有一偈,“若多少有闻,自大以骄人,犹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虽然学到了一点佛法,骄傲自大,自以为了不起,好像瞎子拿一个烛火,虽然有光,可是瞎子见不到光。像这样傲慢自满的人,佛法的光明也照不亮他。 我根据这几句话写了个故事,叫“盲人执烛”。有一个黑暗的房子,第一个人拿着烛火走进去,他什么都看见了;第二个人走进去,他什么都看不见;第三个人拿着烛火走进去,他仍然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第一个人是亮子,黑暗的房子里他拿着烛火一照就看清楚了。第二个人虽然有眼睛,他没有得到智慧的火光,没有烛光,仍然在黑暗里。第三个人拿着烛火走进去,怎么会什么也看不见?瞎子呀,而且瞎的人偏偏还要假装不是瞎子,也拿了烛火走进去,结果这个东西撞一下,那个东西碰一下。他还自以为是:你看我走的多好。他不知道人们都在嘿嘿地笑他。所以傲慢的人自我陶醉,从不想到有多少人在取笑他。修行人要有智慧眼,一切都用佛陀的智慧来看问题,你不懂法,哪来智慧眼。 “愿我速得戒定道”, 后面还有两句,“愿我速得戒定道”,“愿我早登涅槃山”,得到智慧眼,你修行的路就看清楚,就不会走上歧路啦。这条路就是戒定道,修行人只走一条道,就是戒跟定的路。离开了戒定道,都是歧途,就算不是歧途,你也拐了一个大弯,那你很吃亏啊。你本来可以笔直地走,结果想想走直路比较吃力,还要爬山头,还是听别人的话,走旁边路方便,咦,怎么这么远啦?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善知识,善知识告诉你:“啊呀!你怎么不走直路,去绕一个圈子干嘛?”这个时候糟了,你再想回来嘛还得绕回来,只好继续再绕下去,这样绕圈子走路修行能快吗?走弯路的人,即使肯半路里退回来,一去一来,浪费了多少时间啊? 定学开导 (69)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2 修行无捷径,不走弯路就叫捷径 提要: 修行无捷径,不走弯路就叫捷径 从前我在上海,有个信佛的人来看我,希望我给他指一条捷径。佛法哪有捷径,我就回答他:不走弯路就叫捷径。为什么末法时期众生修行这么困难,证果成道的人稀有难得,都因为不听释迦佛的话,自作主张、自搞一套。或者听到几句哄人的话,去绕弯路。我不哄人,你不走弯路就是捷径,唱戏的还有一句话: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唱戏。修行能不老实吗? 修行走直路能稳速抵家,走弯弯道有危险, 释迦佛讲法四十九年,都叫我们走直路,拿八正道来说,就是八个正道,不许偏,也不许歪,所谓直心办道场。你走笔直的路,快啊,学过《菩提道次第》的人都知道,你有了真正的善知识给你做指导,不会进入疑怖之林,可以“稳速抵家”,又稳当又快地回到你的老家,你的老家就在如来那里,善知识就有这个功德。如果你路稍微偏了一点,进入了大森林,迷了路,你就出不来,里边都是老虎、狮子,不把你吃掉还算你有福气。 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才是正道,能到涅槃彼岸 我是主张听释迦佛的话,走正道,也就是直道,横穿千万学不得。我们现在都得到人身了,就笔直地一步一步往前。横穿能快得了吗?即使竹竿里一条虫横穿穿出来,可仍然是条虫。什么叫直路?什么叫捷径?什么叫正道?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这才是正道。你走戒定道,就能够到涅槃,到彼岸,所以还有一个愿,“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登涅槃山”,要登涅槃山必须通过戒定道。 何谓定?能海上师说:“定”,离五欲而生之心一境性。” 今天我们讲的定学,戒定慧三学都要学,不可分割,但是定学是个关键。定的解说很多,从前经常讲止住了妄念就叫定。外道也修止住妄念,所以外道也能得定,可是外道定了不脱生死,那叫世间定。佛教的出世间定那就不同了,不光是要止住妄念还要修观。首先要皈依三宝,还要发菩提心,修好四无量心,还要修三十七道品,这样修起来,就能够出三界。所以光有方法止住妄念,对我们佛弟子修行成就是不够的。 何谓定?定谓离五欲而生之心一境性 “何谓定?能海上师说:定谓离五欲而生之心一境性”。心在一个境上,就叫心一境,这可以通过训练来实现,训练的办法就是专注一境,把心住在一个境上,通常讲就是全神贯注,要全神贯注在一个境上,一动不动。有时候心会动,你一打妄想心就飘掉了,还有昏沉,糊里糊涂,境也找不到了。克服了妄想和昏沉,训练成熟了,就成为性,叫心一境性。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
离开了大众的孤雁很可怜的
·为了逃避大众间的磨擦,住小庙,收一两个徒弟子为防老,也就形成了变相
的还俗
·不是磨擦不好,是磨擦中起烦恼不好
·不从法上去想,偏要照自己的想法去想,这就是我执,也就是生死的根
·打基础是最辛苦。善知识不可能整天陪着你,离开了大众的孤雁很可怜的
收一两个徒弟子为防老,也就形成了变相的还俗
这就是我执,也就是生死的根
离开了大众的孤雁很可怜的
要维护佛教的尊严、僧团的庄严
·得不到称心如意,就说没有缘份,实在说是你不珍惜缘份
·劝人和合有功德,帮人吵架最愚蠢
·僧团修行才有功德,要维护佛教的尊严、僧团的庄严
·如来的悲心和智慧等流到佛弟子身上,悲智是因,成佛是果
实在说是你不珍惜缘份
要维护佛教的尊严、僧团的庄严
悲智是因,成佛是果
所以正定靠戒来保护
·戒净是正因,不依戒的定是邪定,所以正定靠戒来保护
·我们都是得到圣种的人,将来决定能证阿罗汉行菩萨道成佛
·把梦想成得神通,偏得很厉害,将来不邪才怪呢
·心田中种下有毒的种子,也会害人,戒清净才能种下圣人的种子
·种子熏习成种性,修行要有人管才成材
所以正定靠戒来保护
趋向涅槃,首修离欲,由戒定而至 彼岸,此类僧众即称贤圣僧,
应皈依,应恭敬,应赞叹。
将来决定能证阿罗汉行菩萨道成佛
将来不邪才怪呢
戒清净才能种下圣人的种子
佛弟子要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种子熏现行,现行熏种子,熏久了自会变
·进佛堂熏檀香,进厕所熏臭气,佛弟子要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有人熏了臭气还得意,这是众生的愚痴颠倒,熏久成性,成了粪坑里的蛆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靠佛法去改,就能成就佛陀那样圆满的人格
佛弟子要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熏久成性,成了粪坑里的蛆
就能成就佛陀那样圆满的人格
不学佛的人能称佛弟子吗?
·难不等于不可能,难一分努力一分,说不会变,就不是佛法
·佛弟子都是圣人的种性,不学佛的人能称佛弟子吗?
·假和尚说烧长香能消灾,骗了钱就人影不见了
·一支长香要九百八十元,我们这儿烧香不要钱,佛教不做生意,更不骗钱
说不会变,就不是佛法
不学佛的人能称佛弟子吗?
佛教不做生意,更不骗钱
所以称贤圣僧
·“圣种”指真正的佛弟子,这个种子将来能使你成为圣人
·圣种趋向涅槃,由戒定而至彼岸
·佛在人间时,教导弟子走向证果证道的路,所以称贤圣僧
·为师要具十种功德,不可拜没有实德的人为师
·家为了争夺名利,排挤他人,一阵黑风吹向了罗刹鬼国
这个种子将来能使你成为圣人
所以称贤圣僧
一阵黑风吹向了罗刹鬼国
修行目的是为了断烦恼,证阿罗汉果到彼岸
·僧宝功德,归纳为戒定慧,修行目的是为了断烦恼,证阿罗汉果到彼岸
·僧宝是圣种,决定能证果成道,由于长期的熏习,使他们具足了这样的种性
·“愿我速知一切法”是总纲,释迦佛的法,你不听不学,佛咋度你
·不知从何时开始,认为不懂法没关系,吃素、唸佛、放生就是修行
·吃素是妙行,不是戒行,说不吃素就犯戒,五戒岂不成了六戒
修行目的是为了断烦恼,证阿罗汉果到彼岸
由于长期的熏习,使他们具足了这样的种性
“愿我速知一切法”是总纲,
释迦佛的法,你不听不学,佛咋度你
吃素、唸佛、放生就是修行
说不吃素就犯戒,五戒岂不成了六戒
而是你自己不要成就,这就没办法了
·把吃素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学法断烦恼,这种风气盛行已久,要勤修戒定
慧,熄灭贪瞋痴才叫修行
·持咒要发愿,持咒不发愿就容易着魔
·如今佛弟子不想速知一切法,从前人求法,现在我求你们来听法,还要拖拉
成风
·不是你成不了圣者,而是你自己不要成就,这就没办法了
·时光流过去了,再也流不回来了,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可以放下的事就放
下吧
这种风气盛行已久,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才叫修行
现在我求你们来听法,还要拖拉成风
而是你自己不要成就,这就没办法了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可以放下的事就放下吧
修行人只走一条路,就是戒定道
·有人吃饱了还怕会饿死,却不怕自己的法身慧命得不到法乳的滋养,而骨瘦
如柴
·“愿我早得智慧眼”,佛门里不懂佛法的瞎子,偏要做引路人,因为名气
大,自会有人盲目跟从
·“若多少有闻,自大以骄人,犹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
·“愿我速得戒定道”,修行人只走一条路,就是戒定道
却不怕自己的法身慧命得不到法乳的滋养,而骨瘦如柴
偏要做引路人,因为名气大,自会有人盲目跟从
犹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
修行人只走一条路,就是戒定道
·修行无捷径,不走弯路就叫捷径
·修行走直路能稳速抵家,走弯弯道有危险,进入了疑怖之林,不被野兽吃,
还算你有福气
·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才是正道,能到涅槃彼岸
·修止修观才是出世间定,佛弟子还要发菩提心,修好慈悲喜舍
·何谓定?定谓离五欲而生之心一境性
进入了疑怖之林,不被野兽吃掉,还算你有福气
修止修观才是出世间定, 佛弟子还要发菩提心,修好慈悲喜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