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广结善缘


 2023/12/27    下载DOC文档    

广结善缘

各位同学,各位同修:
  今天我们讲的主题是“广结善缘”。这四个字常常听到,究竟怎么叫“广结善缘”?什么是“善缘”?怎么来“广结”? 
  我们现在提倡“有序管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广结善缘”就是构建完善、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秩序,创造良好的公共活动空间,这就是广结善缘。
  缘,就是各种关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事的关系,过去、现在、未来的关系,事与理的关系,事与法的关系。这些关系中善良的叫善缘;相反对人际关系、公共秩序、社会稳定有腐蚀的作用的,就不是善缘,而是恶缘。我们所做的事情、所做的法,如果有利于公共秩序、社会秩序、人际秩序的确立,那就是好的。
  我们如何着手“广结善缘”呢?
  在庙里要烧香可以随便取,就以为这就是广结善缘;或者要吃饭可以随便吃,也以为那就是广结善缘;或者经书随意取,就以为那就是广结善缘。当然,对寺庙而言,这些都是广结善缘的一个形式。但我们烧香、吃饭、取经书的人,是不是在广结善缘呢?这就不好说了。这要看我们怎么发心,出自什么动机。庙里边有些经书没地方堆,你们来拿,拿完就好;或者庙里有时香很多,不好处理,你们来买,供别人来烧,给众生培福报,或者有时饭吃不完,请别人来吧,这些都可以广结善缘;不过这些都是被动的结缘。
  如果我有100元钱,看到一个人,我给他5块,以为这是在广结善缘,这样的事情谁不会做呢?这是平均主义的思想,并非广结善缘。广结善缘不是平均主义,广结善缘不是没有原则的,广结善缘是有度的。
  那么,我们在寺庙里怎么认识和实现广结善缘呢?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比如我们人说话,如果说到恰到好处,人家喜欢听,乐于接受,接收后行为能马上发生改变,能够产生作用,那么我们的语言才是有作用的。相反,如果人家正在这里做事情,你说我们是学佛,又不是为了做事,那我们说的话就跟他做事不相干,就会跟他结了恶缘,结了违缘。或者看见人家在那边用功,拜佛,看经,打坐,我们过去说:走一走吧,不要整天坐在那里。这样也不是结善缘,而是结恶缘。他本来心已经很寂静,那你话一说,起反作用了。
  由于我们自己内心散乱,就常常不知所云。遇到人时,想说什么话就讲给对方听,对方把你的话听进去后,照着你这种散乱的语言去实践;那他也变成散乱的了。这业果都是真实不虚的事。因为你讲这话,本身是无意的从烦恼心出发,人家听了你的话就接受了,就对他有影响。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业,身语意业。所以,我们在家里也好,在庙里也好,怎么说话是非常关键的。要谨言慎行,不要随意随便说话。所以从说话,就能够结善缘。
  我们一天到头都要法师给自己说话,关键我们要去实践,如果我们没有去实践的话,就犹如小孩一样,每天都要家长去管,那是不行的。这样小孩永远就长不大。我们说法也是如此,对不同层次的人,表达方式不同。刚刚开始我们可能要说比较多的话,要用比较多的语言,慢慢语言越来越少。我们办一场法会或者组织一场活动,我们常常很容易去强调说做这个事情有多大的意义,有多大的功德,如何如何,那么,我们听的人也会觉得,我们做这个事情会有多大的好处,多大的功德最后才去做。而实际上,我们说的话,最关键的就是怎么样能把事情办好;办好了,那么意义就很大,功德就很大。就在此时此刻,你要说的话,就是怎么样去把事情办好,让我们相关的人员人听了以后,功德圆满,广结善缘。办好了,那么你的功德就很大,而不是说我们去强调做这个事情本身有多大的意义,有多大的功德。虽然有功德有意义。
  其次,我们要认真去听别人告诉我们什么,然后我们去实践。在我们庙里这样一个团体当中,有当家师,知客师,维那师,纠察师等。他们跟你说话的时候,代表着他的身份。又如法会里有部长,有总召集人,如果认为说,这个部长或者召集人还不如我,或者说,我们大家都一样,你的话我可以听也可以不听,那么你这个作意本身就是错了,就不是广结善缘。虽然那个部长,岁数可能比你小,资历可能比你浅,文化程度可能比你低,但是他是替我们这个活动在履行公务,他是为了要维护秩序,维护工作的秩序,维护公共事物的秩序,维护空间的秩序,这个你要听;如果你不听,不照着做,那么就是在造违缘,因为你不知道,你有没有搞清楚,人家为什么要这么说,为什么要这么决定,前因后果,有很多方面的考虑。我们可能容易说依据眼前这一点,我们应该这么做,这个是不一样的,这个着眼点,着力点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的行为不能和合,容易观过,就是我们自己的动机,自己的认识的角度有问题,总是认为说别人不如自己。《论语》里边讲:“无友不如己者”。那这句话的理解,有些人认为是我交的朋友一定要比我好,如果你不如我,我就不愿意搭理你。也有些人这么理解,理解无友不如己者,没有人不如自己的,每一个人都比我好,这又是一种理解的方法。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长处,每一个人只要在各自的缘起点上,把自己的做好,那么就是广结善缘了。如果每一个人在不同的缘起点上没有做好,那么就不是广结善缘,因为你这一点,你这个缘,对别人,对别的事,对整体造成了妨碍,就不叫做广结善缘。佛法是要我们去觉悟的。不是让我们拿一个观念去套一切,去衡量一切。  
  广结善缘,在语言上面有序,叫做广结善缘。落实在行为上面也要有序,行为方面有序,也是广结善缘。如果你认为我没有存心要给别人造违缘,我没有存心要搞破坏,我们常常容易去原谅自己,认为我们自己没什么问题,而其实我们的责任没有尽到,我们的义务没有尽到,我们该做的事情没有及时去做,没有完成好,就不叫广结善缘。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一天到晚,一年到头用功、做事说话,是不是有进步,要看是不是对众人有利。对众人有利,不是刚所谈到的撒胡椒面式的那种广结善缘,而是实实在在的,我说出来某句话,我做出来某件事,能够对他人有利。就如医院里边医生,看到病人来了,随便拿起一堆药就说,这个药你拿回去吃吧。不同的病人,症状是不一样的,这药不能随便发给人家,发给人家起反起用。我们说话也是一样,不能说我遇到人,我就跟你说话,那一样会起反作用。你知道他有什么问题吗?连问题都没有听清楚,即使你认为我说的这个就是佛法,我这个就是药,也会出问题,所以在行的上面,要恰到好处,这就是广结善缘。
  第三,在人的威仪方面,也是能够广结善缘。一个法师也好,一个居士也好,如果我们威仪非常好,大家看了生恭敬心,君子不威则不重。若威仪好,在一个团体当中,在一个公共的空间当中,就会给人家一种稳定稳重的感觉,安稳的感觉。如果威仪很轻浮,就说明我们内心很散乱,在日常生活当中,开会、工作,沟通交流时,这些威仪都是很重要的。在佛堂当中,这拜垫怎么摆,木鱼怎么摆,引磬怎么摆,大磬怎么摆?蜡烛塔像怎么摆,都要恰到好处。前后左右的距离都要恰到好处,大小也要恰到好处,方位也要恰到好处,人的威仪也是如此。恰到好处,用社会上面的话来讲,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很重要的,就是说我们该坐哪一位置,那我们就坐那一位置,我们该站哪儿,我们就站在那里。该坐的,我们就坐。设想如果大家都坐在那里,只有你说我喜欢站着,只有你一个人站在那里,从你个人角度来看,站着或者坐着,对个人来讲没有什么不妥。在这个时候我就是喜欢站着,不喜欢坐着。但是如果对整个的集体来讲,就有关系了。比如我们比丘开会,作羯摩大家都坐着,就你站着,就会有问题。居士开会也是一样,大家都坐着,你自己一个人站在那里。那么别人就会觉得你这个人很奇怪,自己也会觉得怎么和别人不一样。有些人就喜欢往前坐,有些人就喜欢往后坐,有些人就喜欢往中间挤,有些人就喜欢往最边上退,这些都不是我们的威仪方面恰到好处的地方。恰到好处就是说:十个人、二十个人开会,你心里很清楚知道说哪个人坐在什么位置,你都应该很清楚,就犹如公司里面的职员一样,谁坐在什么位置都是很清楚的。科长、处长、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他坐什么位置都是很清楚。他要说什么话,他是什么威仪,他都是很清楚的。你这个经理,总经理,他的语言、他的威仪,都是不一样的。那如果一个单位里,你是一个经理,你所说的话如果超过了总经理的话,那你就是讲大话。经理只能在总经理交代你说什么,然后你只能说话的语言的内涵很小,你只能讲这么小的,这才是有益的话。你心里想着说总经理告诉我说做什么事情,那我就只有把这个事情办好。你就不能讲,我这个公司要怎么样怎么样做。那都跟你没有关系。这个公司是人家总裁去想的事情。你讲的话就是没有意义的事情。那是开董事会,领导决策会才需要去研究的事情。你现在需要去研究的就是:我要带我下面的三个人、五个人,我知道今天要去干什么事,我要把这个事干完。那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这个威仪不能很简单的认为:耳朵不听别人说话,眼睛不看别人,就可以了 。眼观鼻,鼻观舌,舌观心,心念佛,这是告诉我们用心的方法,调心的方法,保持正念的方法,这个是需要的。但是不等于说我们每个人,这样子就够了。那么如果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眼观鼻,鼻观舌,舌观心,心念佛,谁去安排工作呢。谁去检查工作呢,谁去督促呢?对不对。那肯定不行,肯定要人去安排,肯定要有人去执行。才能保证一个单位,一个团体和合、发展、稳定。如果你不听人家安排,一个庙也好,一个单位也好,你怎么来落实呢?落实不了,因为你不听,你不知道你要干吗?人家安排你什么工作,你都不知道。那肯定就会误事了。所以在做事方面、在威仪方面,都是能够广结善缘的。你做到恰到好处,大家看到高兴,推动了佛教事业的发展,或者说推动了自己工作的进展,或者推动了自己的单位的事业的发展。那就是给众生、给大家结的善缘。
  再一个,爱好也能够广结善缘。如果说你的爱好是符合佛法的:用功,看经,打坐,拜佛,过堂,上殿,人是勤快的,身语意上面都有序,那都能够广结善缘。那如果说你爱好的不一样,或者说你没有任何的爱好。那也是不对的,没有任何的爱好就看不出造业的中心是什么。爱好肯定要有的,比如有人喜欢打坐,有人喜欢磕头,有人喜欢念经。有人喜欢做善事,都是一种爱好,都是好的爱好。那反过来,可能有些人喜欢聊天,有些人喜欢交朋友,有些人喜欢写诗,有些人喜欢喝茶,有些人喜欢旅游等,当然这些从世俗当中来看不能讲他们是错的,但是我们就是要判断出你这个爱好的本身是值不值的。他的意义何在?那比如我们喝茶来讲:喝茶本来我们可以解渴,可以提神,可以能够参悟佛法,那喝茶就有意义。如果说喝茶是用来拉关系,为了是谈天说地,为了去放逸也是一种意义但就变成一种散乱的缘。那他认可的爱好有可能结了善缘,也可能结了恶缘,也有可能结了违缘,都是有可能性的。因为如果我们的心把握不住、认识不到,那么这些方面我们观察不出来,也体会不到。
  有时候听到有居士说:我这是护持这个庙,这个是不是叫做广结善缘,或者说我是不是说每一个庙都要去护持,才叫广结善缘呢。我是不是供养所有的法师才叫广结善缘?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个答案是什么。
  广结善缘,刚才谈到,你这个人是什么,应该怎么去做事。我们的缘是什么,然后我们怎么去结,这个是很重要的事情。我们寺庙,出家法师,对居士来讲,我们对在家乃至没有信佛的人,是我们的一种缘;我们在家的俗众,对寺庙,对法师来讲,是我们学法,种善根的一种缘。别人对自己是一个缘,自己对别人也是一个缘。如果我们时时刻刻只想到我是因,你是缘,那就会成问题,就变成我们时时刻刻说,我是主观的,你们都是客观的,你这个客观的要为难我这个主观的。这都是“我执”、“法执”的一个表相。从在个人角度看,这个人认为,我修行我用功,怎么样对我有利,他才去做,3个人、5个人、10个人、20个人都这么想,就会问题重重,很多问题都是这么产生的。他没有认识到,我们自己本身也是别人的缘。佛在世的时候,比丘要拖钵乞食,拖钵乞食本身就是广结善缘。到庙里边,我供养一些大米,这些大米拿到大寮里边,谁来了谁就能够吃到它,本身就是广结善缘。你没有必要说,我这个橘子拿到庙里来了,20斤橘子一定要亲手发给每一个法师,这不是找麻烦吗?人家要吃你一个橘子还要把人都集合起来?你说你捐10块钱拿给基金会,基金会就会到时发给灾民,是不是?这里边就广结善缘了。没有分别心,心里就没有这个障碍了。
  一个团体,一项事业,本身就是各种善缘的集聚。我们认识到这件事,这个团体是我可以信得过的,我应该发心去护持它,我应该去付出,那么你就要去做,这就广结善缘了。如果说,我做的这种事情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才可以,那这个就会有问题。第二个人、第三个人也这么想,我的行为一定要让很多人知道,才叫做广结善缘,这是不好的。我们一个事业,一个组织,一个团体,本身都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汇总在一起的。本身就体现了每一个人行为,身语意三业的总聚。如果我们认识到,自然我们就不会有问题,不会有这些矛盾,这个就是,要做到说我们怎么去广结善缘。
  《四十二章经》里边讲,我们去饭100个恶人不如饭一个善人,就是你养100个恶人不如养一个善人;饭善人一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因为他的因不一样。你供养100个恶人后,他们吃过饭去做恶事;供养一个善人,他吃完饭后去做好事。你可能认为说,这是不是没有人道主义的一个思想?这是两回事,两个概念。我们是说供养100个恶人和1个善人的意义来讲,而不是说100个恶人不要给他饭吃,这个概念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学修生活中,我们的行为,我们的付出,我们必须要有很清楚的抉择的问题,否则,我们的行为就不能彰显出它的意义,就不能彰显出你的行为和你内心对佛法的认知程度;就看不出来自己对佛法认识的度,自己内心就不会有一个很深切的感觉。
  什么是很深切的感觉?就如同吃饭一样,行堂一到,你就要知道我今天要吃多少,心里是有谱的。一年春夏秋冬气候的变化,什么时间我的衣服要穿几件,一般的情况下,自己都是有一定的把握的。佛法跟吃饭、穿衣的道理一模一样,都是任运的,自己心里是有谱的。如果有一天自己没有谱,我不知道要穿几件衣服,要吃多少,一天到晚,经常都不知道,人就开始有问题了。正常的来讲,我吃两餐也好,三餐也好,肯定是有序的。你只有有序,你才正常,身心就安稳,就健康。如果你反常,毛病就出来了。这个就叫做佛法,佛法本身就从这些事情去体现。至于果相上边,是相互的,是众多的,众多的缘结在一起的,才叫做广结,并且是善的,是缘。
  缘,相对来讲称为缘,缘的本身是因,因的本身是缘,我们常常把这些因和果对立起来。如果每个人都说我注重因,那每个人都缺缘,那每个人都活不下去。因缘都是相互的,我们常常讲“缘起法”,缘起法本身也是包括因。大家桌前有个钵,钵里面有饭菜,那么如果我们作意说,我吃饭的目的为了成佛,为了度众生,为了住持正法,这肯定是种正因。那好,你这个饭菜怎么来,你这个钵怎么来,这对我们来讲就变成了我们的缘了。譬如钵,要能知道说哪个地方有钵卖,或者说谁供养这个钵,谁又来供养这些饭菜,还要有人去洗菜,有人去煮饭,有人去打饭。如果我们只注重因,我要吃饭,你们要给我打饭,这个就成了问题了。那,今天五百个人吃饭,食堂必须要有20个人,寺庙或负责人,要找20个人,如果没有这20个人,没有怎么足够的人力,饭就做不出来。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都是因缘,因缘相互交错的,这都交错在一起。所以我们对佛法里边的这种缘起法的把握是很重要的。
  佛法、佛教不同于其它宗教的地方就在于缘起法。它谈的这些因缘果报,所有果的出现都跟因缘有关。因而我们面对一件事情必须去推究这个事情的因是什么,这个事情的缘是什么。那我们现在怎么做,以后才会有这个果。整个佛法的理论都是要让我们建立一种对事情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就是正见。正确的认识就是确实是如此,所有一切善恶、轮回、解脱都是因为因缘,这个建立成为定解以后,成为决定的见解不动摇。
  那么,第二步正思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我们常常讲正思维,其实我们是思维不起来的,我们不要说,六凡四圣,甚深因果这种理论思维。简单至一件衣服一块地板一只电灯都未必能够思维起来。譬如衣服怎么做,这个衣服的材料叫什么,颜色叫什么,都很难讲清楚。比如我们穿的衣服是灰色,前面的灰色和后面的灰色都是灰色,你脑筋里头的两件不同的衣服灰色的颜色是不一样的。你的心里,你看到,你心里清楚,但你表达不清楚。你怎么来思维这几件物品不一样的东西,怎么来建立你的正思维呢,你思维不了的。人家说我们中国的文化是一种形象思维,很多的东西是靠形象的,我们很多东西的形象是模糊的,因为你模糊,所以思维也模糊,因为你的模糊,所以你的结果也模糊。因为模糊,所以是不可预测的,因为不可预测,所以你把握不住。因为把握不住,所以你害怕的;因为害怕,所以你就会产生忧虑;因为忧虑,所以你不能安住。这些都是因为缺乏正见正思维的原因。譬如厨师,他知道我怎么煮饭,脑筋里面的思维是非常清楚,那他煮出的饭就是好的,他可能不懂得怎么表达很深的理论,但是他,一定清楚几点钟备菜,几点洗菜,几点钟生火,他肯定讲的出来,要怎么才好,他肯定知道。多少人,锅有多大,瓢有多大,他都一清二楚。他有经验,他有办法去思维。他不需要几十本书,他有这些经验,他就有办法思维。如果我们没有去煮过菜的人,思维不起来。你思维全是纸张上面的,和去炒菜是两回事。所以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行持和我们的师友的重要性,不可分离,都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炒菜跟烧火,同一个道理,你要认为这个烧火很简单,你到那边去烧一烧就知道了,煮馒头的,炒菜的,炸豆腐的,所需要烧的火都是不同;你煮开水的,煮粥的,煮米饭的,要烧多久,火要多大,都是有区别的,要烧多少分钟都是有关系的,关系都是很大的。
  那么我们要建立这些好的思维,都应该遵循广结善缘的原则。广结善缘就是自利利他,就是普度众生,就是清楚思维。成佛是为什么呢,就是要广度众生,要不怎么自利利他呢?要包括一切。广结善缘就是成佛的正因,就是发菩提心,而不是另外有一种什么大家都不懂的叫发菩提心。所以我们在一个道场当中,怎么来体会佛法?怎么用心、怎么建立自己生命的宗旨、工作的目标,建立很好的学修的态度、思维的模式,这些本身都要去学,只有你去学,你才有办法思维。如果我们没有去学,我们就思维不起来,我们就不知道怎么去思维,不知道怎么思考。社会上科学家、数学家的思维和一个文学家不一样。科学家看到一滴水,看到的是氢气、氧气;文学家看到一滴水,他可能写出很好的文章,作出很好的诗,对不对?那我们佛法也是看到水,每个人看到的不一样,因为你业不一样,他看水不一样,天人看到水是宫殿琉璃,人看到水就是水,鱼看到水,鬼看到水都不一样。业不一样,所以同样一个东西,同样一个境界,对不同的有情的作用力是不一样的。
  在一个道场当中,为什么一样菜,一样东西,一个事情,会很多人不同的反应,就是业感。业感缘起。只有你真正了解到说这些人这么反应,这些人这么说法,这些人这些态度,它是正常的,那么你的心态才是正常的。你如果心态受到影响,那么就是对于广结善缘、对于佛法的缘起法的把握还不到家。所以广结善缘,能够跟业果联系在一起,跟我们的用功在一起的,因为你只有认识到所有的这都是众生的种种业的汇聚、汇和、展现,那么,我当下这个时候要解决是什么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解决几分?当下讲的这个话,可能在眼前没有真实的意义,但是可能过了一个礼拜,过了一个月,过了半年,过了一年,它有因,它能够产生作用。这个就是说我们今天讲的话就可能变成可能一个缘,可能不能直接解决很多的问题,但是种下这种因。那我们心里就要很清楚了,如果是说我们种的因,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收成,那你就去种吗?所有的农夫去种庄稼的时候都是有预期的,白菜要多少天,土豆要多少天,苹果要几年,心里是知道的,他才会去做。那么如果我们学佛法认为说我所做的事情在无量劫以后会有果,那我们这话就没有意义的,那谁都知道无量劫以后会有果,那你能不能知道说十年以后会有怎么样的果,五年之后会有怎么样的果,一年以后会有怎么样的果,那才是关键。我这一生里会结什么果,这才是重要的。我们不能把已知的东西推到无量劫那样的未知领域去,而恰恰相反我们要把未知的领域转化到已知的领域。我们成佛是很远的,不知道何年何月,我要让它不知道的变成能知道的,要让做不到的变成做得到的,那么我们这个就叫广结善缘。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