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敞开心扉 安住当下


 2023/12/25    下载DOC文档    

敞开心扉,安住当下

  今早要讲的题目是“敞开心扉,安住当下”。
  大家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为了庙里边的安全,要保安、要防火、防盗,以及各种电器的使用,这些都要规范。大寮的烧饭、炒菜,也都是要保证安全的。这样,就需要有窗户,就要有门,就要加锁,要有人值班,要有记录、存档,挂单,退单,查看身份证等等。为了庙里边的保安,这些应该具备的程序,条件,措施,才能够保证安全。
  其次,还要保洁,是要保持、保证清洁。我们斋堂、佛堂卫生都做得非常干净,摆放非常得整齐。寮房、走道、馆藏,各个方面的通道都需要去保洁。有些油渍的东西,以及不好清的地方,都要用“去污粉”等把它去掉。就是说各个地方不干净的,都要把它清除,让它清洁。用的方法、工具、材料是不一样的。但是目的就是为了让环境保持清洁。
  我们常常说,做事情的目的,不在这个事情的本身。比如:搬石头的目的不在于石头;炒菜的目的也不在于炒菜,清洁卫生的目的也不在于清洁、保洁这个本身。不保洁的话就不卫生,不卫生人就容易得病,这是有因果关系的。而不是说,做事情的本身不在这个事情,那事情就可以马马虎虎做,也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又比如说走路,我们走路的目的不在于走路,那就随便走来走去,这些都是在浪费时间。
  说话、做事应该更有进一层的含义。也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要成就的,都会有更高的、更好的一个目的。事情的本身的意义是有限的。如果我们眼前的、当下的,没有做好,那明天的、未来的怎么能够好呢?在学佛法的过程当中,对观念性的一些理解必须要很深刻,而不是说忽视对事项上的理解,或者说就不注重了,这些都是有一系列的连带关系的。
  反过来说,用什么方法能够让寺庙里边安全,这是很重要的。只要能达到目的,方法方式是千变万化的。比如扫地,只要有空余的时间,早晨、中午、晚上都是可以的。但还是有一定的规范,若不照这个规范做,就很难做好,所以先就要去学做事情本身的操作流程规范,样样事情都是有规范的,熟能生巧,可能刚刚开始不会做,那就要去学,从生疏到熟练,从熟练到最后做起来就驾轻就熟。时时刻刻都要保持一颗好学的心,对未知的领域、不会的地方,都要有一种好学的心。
  那么保安、保洁够不够呢?还不够。庙里边本身很安全,环境很好,卫生也很清洁。如果把所有的门都锁起来,房间就进不去,也出不来,相当于和外在隔绝了联系,如果阳光、空气也透不进来,人也没办法活。也就是说,在做卫生的过程当中,要注意经常开窗户。在冬天,可能中午才能开窗户,要是夜里开窗户大家就会着凉。对于开窗户,什么时间开,肯定要找比较暖和的、没有风的时候开,而且开窗户的时候,人不能对着窗户站。这个就是打开门窗的需要。一天当中屋子里必须要有这个过程,才能够有新鲜的空气进来。
  人的心扉也是一样,如果没有意识去敞开自己的心扉,心就与外在隔绝了。我们常常听到说“自我保护”,就是在自己心里的思维,砌起了一堵高高厚厚的墙,外在的阳光、空气就进不来,跟人沟通就会有问题。人的心跟外在的房子,跟外在的境界是一样的。在自然界里,空气最好,阳光也最好,阳光、空气、雨露具足,万物生长就快,就茂盛,就欣欣向荣。人的心也是如此,我们敞开心扉,但是又要保安、保洁,否则的话门打开了,小偷跑进来,窗户打开,风沙刮进来,这都是有可能的,所以下一步还是要保洁,要安住当下。
  安住当下就是说这个时侯要开窗,或者是要开门、要扫卫生、要整理房间里的物品,这些都是很清楚的。但是,无论保安也好,保洁也好,还是打开窗户,目的都是让人住得舒适,人的心情好,工作起来方便,整个环境好、健康,而不是说要去弄这些很无谓的事。这对人的学习、用功、修行、生活、工作都是有关系的,营造这样一个很好的环境,是我们的一个目的。
  同样如此,我们修行用功,对这些境界怎么办,就要有一种安住当下的作意和心态。比如说现在要吃饭了,但是你觉得,我今天只有一点点饿,没有昨天那么饿,没有前天那么饿,前天你可能一天没有吃,两天没有吃了。那你老想着昨天很饿,今天不怎么饿,所以现在就不怎么想吃。或者说等下看一看是不是很好吃,如果很好吃,我们就吃一点,如果不是很可口那就少吃一点,或者就不吃了,或者说大家都来过堂了,我不来就不好意思,那我也要来。这些都不是安住当下的一个心态,都是我们内心没有规律、没有规范的一个标志。没有按照这种工作流程操作的一个状态,那就是非常容易出问题的。
  我们常常讲“饮食知时量”,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就跟我们的工作一样,定时定量,我每天能够做多少事,每天能够吃多少饭,什么时间去做事,什么时间来吃饭,修行就是这么简单。有时候你想吃,有时候又不想吃;有时候想去工作,有时候又不想;有的时候想学习,有时候又不想,这样的话,心时时刻刻就处在一种躁动的状态,就是没有安住。
  实际上,外在提供种种条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心能够安住。有安住才会有快乐。如果我们的心在动荡,在浮躁,所有的法都是不入心的。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应该从内心方面去着手、去解决、去下功夫,而在外在执取,那都是错误的。为什么叫“五取蕴”?追求外在的东西就是执取色蕴;执着追求自己种种的感受,累积下来就是受蕴;很多的胡思乱想累积下来的是想蕴;轻举妄动最后累积下来的就是行蕴;我们一直在分别、比较、散乱,种种的心态累积下来就是识蕴,所以“五蕴”也名为“五取蕴”, “取”就是烦恼。
  修行的目的就要靠智慧去观照,观照此时此刻我们当下怎么办。比如菜不够了,要把哪个碗推出去?粥不够了,要哪个碗?要吃多少,要怎么表示,能够让行堂的同学看得到,避免他没有关照到。行堂的同学对现在哪位同学需要什么东西,都要非常的敏捷,观照力要很强,动作要很迅速,同时走路打饭菜的时候不能有响声,又保证安全,不能烫到别人的手,要保洁不能掉到地板上,掉在桌子上等等。如果说我们没有去观照,没有安住的一种心态,会很浮躁,汤也好,菜也好,行堂中肯定不容易做得那么圆满。
  打菜的时候能够安住当下,吃饭的时候也是要安住当下。观察自己内心,现在起什么心,动什么念,现在正在干嘛,坐在这里是做什么,时时刻刻要非常的清醒,非常清楚,就不会老去想过去的事情:早晨念经没有念好啊,昨天怎么样子啊,前天怎么样子?老去回忆过去,更何况又不能在过去的事上悟出更深的道理来让自己安住。
  反过来,本来过去已经做过的这些事,比如说昨天卫生没有打扫好,班长批评,你老去想昨天没有做好被批评。你昨天没做好,今天把它做好,每天把它做好,这才是对的。你老记住昨天工作没做好被人家批评,你的心态就会有问题,修行就修的不对路。学佛法就是为了要去处理解决当下的问题,当下的问题处理好了,今后才能够更好,未来才能够更好。
  佛法里面的任何的一个法,在任何的一个事上,都是能够体现的。就是说在这个事上能不能悟出来,这是很关键的。你能悟出这些道理,只有亲身去历练,才是真实的。没有亲身去历练,没有实实在在去工作,是非经过不知道,就非常容易成为“理论脱离实际”。
  空跟有,大跟小。空是建立在有的基础上,大是建立在小的基础上,一件大事是由无量的小事组合而成,无量的小事,无量的事物,那是组合起来,因为本身是空,所以我们不能去执着,但是他这个本性是空,是建立在有的基础上,才能够说它是空的,如果说不是建立在有的基础上,那么你去谈空,就变成虚无主义了,这个是错误的。
  所以说空,要从内在来讲,就是对治我们的烦恼情绪,因为是空,所以能够把内在的烦恼情绪对治掉,外在的空,是认为事物没有真实性,所以能够改变,众缘和合。众缘和合,当下我要怎么办,让众缘和合,朝着好的、善良的、圆满的一个境界去努力发展,才是对的,而不是说这个楼是众缘和合,那个楼也是众缘和合,肯定没有错,但这个楼我们可以住,那个楼人家就不让你住,那个楼跟你没有关系,你再怎么众缘和合,跟你没有关系。
  就是我们现在吃饭,众缘和合,桶里边有多少饭,直接关系到我们现在能否吃到饭。库房里边虽然有米,也要过两个小时以后才能够“众缘和合”,这情况是不一样的,行堂到你的跟前没有了,即刻就起烦恼,即便说再等一个小时给你煮,这两个情况是不一样的。
  学佛法,要一层一层的道理都要清楚,若学不清楚,学久了,可能还是迷糊。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