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傅味琴居士: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30~39)


 2023/5/3    下载DOC文档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15-1)(总第30)

◎ 傅味琴 讲于 2001.5.9

不全面理解专修的人,连闻思修基础都没有

提要:

  ■ 不全面理解专修的人,连闻思修基础都没有
   ■ 要修持不错,要弘扬正法,还得广学多闻
   ■ 墨守前辈土办法的人,难道就不能进步了
   ■ 参禅如果不懂佛法,结果参也参错,讲也讲错
   ■ 修行用功,不用经教,不懂佛法,搞点啥?
   

不全面理解专修的人,连闻思修基础都没有

能海上师对念诵的必要性特地说了些开示,“讲教理者应学多闻,而难摄持”。从教理上讲,要广学多闻,现在有人不全面理解专修,他只修不学,或者只要很简单的理论,以为这就是专修。大学跟专科到底是两样的,况且像佛门里现在有些人主张的这种专修,连闻思修的基础都没有,就更没有希望了。

要修持不错,要弘扬正法,还得广学多闻

我们都是声闻弟子,除了人天法以外,至少应该把基本的四谛法戒定慧、十二因缘学会。然后你在修持上去用功,就不大会错。如果你发大心,要弘扬正法,广度众生,你还得要在专修基础上广学。现在变了不学而专修,专修而不学。

墨守前辈土办法的人,难道就不能进步了

拿世间法说,墨守成规社会怎么发展?从前的码头工人,师傅的经验教给他,货物往肩头上一背,人稍微弯一点,口里要叫,以减轻负担。从前有人还写了一支歌,一开始就是“嗨唷,嗨唷……”,现在看得见吗?

打桩也是这样,现在都是机器打桩,从前打桩,用绳子把桩柱竖起来,他们用唱的方法,好几个人齐声唱了一句,“嗨哟”,打下去,再“嗨哟”一声,打下去,现在有吗?现在打桩你还得先学会掌握机器,你一定要照前辈的土办法,那也太落后了,难道你就不能进步了?

参禅如果不懂佛法,结果参也参错,讲也讲错

说现在人很聪明,可是现代禅师也没有想出一句从他那里悟出的话头来,参来参去,就是从前的老两句:“念佛是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想不出来,当然也没悟到。我现在倒想出一句来,可以去参参:“佛在哪里?”你找到佛了,你不是开悟了吗?看你找得到找不到。从前禅师讲开示,活泼得很啊,内容非常丰富。他们如果不懂佛法,岂不要讲错吗?六祖慧能讲《金刚经》,可没讲错啊。

修行用功,不用经教,不懂佛法,搞点啥?

现在人佛法还没有学好,就去参话头,你参得进去吗?参话头是依据佛法的指导,进行思维性的研究和实践,不是用仪器,而是用脑子去思维,提个很难解答的问题叫你去想,想了否定,再否定,全部否定光了,你才会悟,不简单的啊。比如想“念佛是谁?”“念佛是我”,不对。“念佛是佛”,我念佛怎么我是佛呢?不对。有人会想,这样子每想一句就不对,那全不对不就行了?那也不叫参禅了。所以不懂佛法,不能根据佛法去思维,怎么能开出智慧?开智慧要从佛法里去开呀。现在参禅的人,往往错误地理解祖师的话,以为不用经教,就是不必懂佛法。既不要经教,又不懂佛法,你在搞点啥?

再说大迦叶不持戒,可是他从不犯戒啊,他本身就在戒里。因为我们没有戒,所以要持戒,大迦叶不持戒,因为他本身有戒,按照戒律来看,他一条都没有错。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15-2)(总第31)

◎ 傅味琴 讲于 2001.5.9

佛法通不过去,怎能说世间法就是佛法

提要:

  ■ 懂佛法,才能悟出法义来
   ■ 佛法通不过去,怎能说世间法就是佛法
   ■ 100缺了99怎能起100%的作用
   ■ 各有各的根机,要三世因果看问题
   ■ 越是钝根,越要苦学
   ■ 乞食不乞法,不称士,强化缘成了强要钱的叫化子
   

懂佛法,才能悟出法义来

你们懂得法了,即使没开悟,可能还说得出一些法义来。(击掌)你们参,啥意思?说:“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叮当。”这是成语,可没有法义啊,要懂法的人才说得出法义。这个法义就是缘生法,因缘具足,事物必定出生。

佛法通不过去,怎能说世间法就是佛法

有句话说,“佛法不离世间法”,如果世间法没有离开佛法,那么世间法就是佛法,如果世间法离开了佛法,仍然叫世间法。比如说,佛法五戒规定不喝酒,世间上人也有不喝酒的。这是指相通的说,通得过去啊。如果佛法通不过去,怎能说世间法就是佛法,世间法又怎么能进入涅槃呢?涅槃门都没有开啊。

佛法是辩证的,你不能光看到一句话,听到一句话,就按照语言文字停留在那里,要用种种佛法的理去思维,亲证。亲证的速度是很快的,但没有通过量变怎么进入质变呢?你没有通过前面大量的基础,怎么会一下子亲证呢?

100缺了99怎能起100%的作用

有人说:“黄先生只敲一下,就能使墙上涂的水泥石灰掉下去。”别人不信,他说:“真的啦,我看见了才说的。”是有那么回事情,他刚从门外,一进来,看到黄先生拿把鎯头,“啪”一敲,一下就掉下了。你相信了,你也去用鎯头一敲,咦,怎么不掉下来。你才知道,他在骗你,他说:“我没骗,我亲眼看到的。”争来争去,这两种都不是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态度要了解事物的全过程。事实是他走进来的时候,黄先生已经敲了99下了,所以他看到的这一下,是第100下,一敲就掉了,可是在敲99下的时候,他没有看到,就认为只要敲一下就行了。所以有些唸佛的人就认为“只要一句,样样不要”。

各有各的根机,要三世因果看问题

有些参禅的人,也说只要开悟就什么都懂了。六祖文盲,一开悟照样能讲《金刚经》,因此学它干什么?开悟了什么都会。那么六祖会英语吗?会日语吗?六祖所以会讲《金刚经》,也是学来的。你只看今世不看前世。佛教是三世因果看问题,因为他前辈子学的基础非常厚,所以这辈子遇到一个触发的机缘,前辈子的种子就出来了。就像刚才的例子,只看一下,就不看这一下之前的99下,所以造成现在修行人的种种误解,认为不用听法,不用唸经,唸经不必求懂,只要一句,什么都不要。

越是钝根,越要苦学

禅宗摄上根上智,什么叫上根上智?前世根机好,今世是利根。所以禅宗是特别法门。钝根的人必须要广学,不学你怎么懂啊?聪明的人,他学一点,能懂五点,这叫触类旁通,还会自己联系。越是笨,越是钝根,越是要苦学。好比你想活命,可不能够说泄气的话,也不能顾虑这顾虑那。想活命的人会说,“妈,你一定要救我啊,没钱想办法借,将来我做了工作,我来还。”假如有人反说:“妈,我的病难好啊,妈你也别向人家借钱了,家里的钱留给你用吧,今天就给我打最后一针吧。”这个人肯定死的。

乞食不乞法,不称士,强化缘成了强要钱的叫化子

为什么要求法?因为你自己想学啊。比丘称乞士,上乞法,下乞食。如果不乞法,只乞食,那就不称士了。士是有学问的人,你法不要,没有学问,只乞食,岂不等同乞丐啊,有的人还强行化缘,成了强要钱的叫化子。所以不求法,不乞法,不学法,是极其错误的。因为我是老师,自然三句不离本行,没有一个学生要学法了,老师也得下岗了。即使大家都是老师了,还要互相帮助,互相教导,到证阿罗汉果了才不学呢。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15-3)(总第32)

◎ 傅味琴 讲于 2001.5.9

正法住世,就住在你身上

提要:

  ■ 离开佛法越远,越难证果
   ■ 正法住世,就住在你身上
   ■ 自己不要法,可不要劝别人也不要法
   ■ 不从广开中去深透,能当法师吗
   ■ 简单、风趣,却仍然不懂法
   ■ 要把死的讲得活起来,才能活学活用
   ■ 多闻难于摄持,唸诵能摄持法义
   

离开佛法越远,越难证果

佛法是科学,是现实,佛法是可知论,佛法不可能无中生有,别异想天开。末法时期众生只拜佛,不学法,离开佛法越远越难证果。我们常讲正法住世,没听说正法住佛,佛说的法本来就是正的,何用住?正法住世,怎么住到佛身上去?说释迦佛住世就是正法住世。那么佛涅槃了呢?佛法就灭了!

正法住世,就住在你身上

正法住世,正确地该怎么解释啊?你还在世间上,正法住世,就住在你身上。你说到了极乐世界,我再学正法,那叫正法住极乐世界,不叫正法住世啊!我们度众生就是度世上的人,你是世间上人,正法住在你身上,要你去度那些愚痴颠倒的众生,就应该这么理解。

自己不要法,可不要劝别人也不要法

自己不要法,可不要劝别人也不要法。别人有了正法,还可以来度你,所以这种不要法的影响千万不能扩大,可是现在已经扩大开了,差不多普遍都不要法,好像癌症扩散一样,可怕得很。

不从广开中去深透,能当法师吗

所以讲教理者,应学多闻。尤其是我们这个专修班,目的就是培养法师。说傅老师开课已经两个月了,经文只讲了这么一点点,话却那么多,何必讲得这么广开?简单一点,咱们还可以学得多一点,将来也能当法师。比如说《心经》,你只要讲两个小时,其它时间咱们可以学《阿弥陀经》,《阿弥陀经》你讲四个小时,其它时间可以学《地藏经》了,不是更好吗?

简单、风趣,却仍然不懂法

那么我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不能念“bān ruò”,要念“bō re”,“般若”者,智慧也。“波罗蜜”,不要以为是水果菠萝蜜,波罗蜜者究竟也。多心经,这个“多”字独立的,你可放上也可以放下(众笑),放下面就是“多心经”,“心经”,心里有数,所谓中心也(众笑)。“观自在菩萨”,这是菩萨观的,现在末法时期钝根根本观不起来(众笑),观不起来,你就不得自在。所以末法时期休想成功。你们只要知道,菩萨名字叫观自在,“自在”就跟你没关系了,因为菩萨是菩萨,众生是众生。(众笑)“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行”就是流转、流动,你们走路也能行的,行什么?行深般若波罗蜜。“深”,修得深一点。“无眼耳鼻舌身意”,明明有眼睛,怎么说无呢?哎,你把眼睛闭起来不就是无了吗?(众笑)。“无”就是没有。“无眼耳鼻舌身意”,就是没有眼睛,没有耳朵,没有鼻子,……,明明有,怎么没有?你业障重啊,佛怎么会讲错呢?没有就没有(众笑)。”那么考试了,问《心经》中有几个无?做起数字游戏来了,这还度得了众生,听的人说这蛮有趣,蛮好听的,却仍然不懂法。

要把死的讲得活起来,才能活学活用

讲法要讲到死的东西活起来,这样才能活学活用啊。你不把死的东西讲活了,叫人家怎么修啊,怎么用啊?我的理想是培养法师。法师要结合现实,结合科学,结合是非,要结合怎样修得起来,用得上去,要这样去教导众生。讲得辛苦一点,众生修起来就方便一点,因为现在众生业障重、烦恼重、我执重、简直是钝根里的钝根。

多闻难于摄持,唸诵能摄持法义

有了慈悲心、菩提心,我们还应该在接受教育上广学多闻。其中会出现一个矛盾,多闻了难于摄持,怎么办呢?就要把多闻所得的法义摄起来。通常就是摄在颂子上,这一段要领摄成一两个字,这两个小时法义摄成两句话,摄成偈语来唸诵,唸诵就可以反复地熟练。所以念诵能摄持法义。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15-4)(总第33)

◎ 傅味琴 讲于 2001.5.9

用音声摄持,容易连贯下去

提要:

  ■ 用音声摄持,容易连贯下去
   ■ 《文殊仪轨》音声殊胜,抑扬顿挫,心情舒畅
   ■ 唸诵要音声和雅,不要出怪调
   ■ 发什么音,生理上就起什么变化
   ■ 音声和观想所起作用,完全相应
   ■ 行仪上的摄持力,能摄持身口意三业
   ■ 手指一活跃,末稍促进中枢,就不会迟钝
   

    能海上师说:“摄持之力,寄于音声及仪形上,心缘名句文身,如理作意,千万义修之,其式不殊,成就如一,盖显正道无二辙也。”

用音声摄持,容易连贯下去

“摄持之力,寄于音声及仪形上”,摄持要有力量,有的没有力量。有的很善巧就有力量。小孩子背书,背背想想,容易中断,其实他已经重复很多次了。假如用音声摄持,就容易连贯下去,因为已经定型了,跟着这个音声转,像敲木鱼一样,“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心轮在转动,有一定的规律,就不会冲冲停停,结果机关枪卡壳,开不下去了。

《文殊仪轨》音声殊胜,抑扬顿挫,心情舒畅

我们诵的《文殊仪轨》,音声殊胜,容易熟练,一熟练了,你只要头上引一引,整部仪轨就会一直转下去。你固定这样,就形成了这一整套。比如修《文殊仪轨》诵菩萨戒,开头一段,“赞己毁他悭法财”,不快不慢,中间一段快,唸到后面,“如是恶作四十六”,更快了,诵密乘戒了,“违依止法……”又突然慢下来,唸熟了,从头背到底,一个字也不差,因为音声全部固定下来了,而且有抑扬顿挫,唸起来心情舒畅。

唸诵要音声和雅,不要出怪调

我20几岁时,整天在上海常德路金刚道场修法,一早就去,晚上才回来。我特别喜欢唸经,唸的时候我声音特别响。经常有游客及烧香的人,站在大殿门口听我唸经,我也随便他们,他们为什么不走?因为挺好听的。

现在我太忙了,没时间多唸经了。你们都唸不到我这样。你们唸诵有时会出现怪调,原调被你们改变了。比如唸“护法尊。”应该是“护—法—尊”,你们两样,“护—法尊。”(众笑)拐个大弯。

发什么音,生理上就起什么变化

传承不能改变,历代祖师的传承是有道理的。音声是个修行的方法。五明中就有声明,什么音生理上起什么变化,都有讲究。调也是这样,不能人为去创造一个调,要根据传承。一个大修行人,他有亲身体会。依传承能起极其好的作用,如果随便改动,非但得不到传承的利益,在集体唸诵时会出现混乱。唸诵也不能作歌调或者像音乐那样来研究。

音声和观想所起作用,完全相应

我举几个音声和生理作用的例子,有个字在音声上唸“嗡”,而在观想上是安立在头顶。有个字在音声上发“阿”,在观想上安立在喉间。有个字在音声上发“吽”,在观想上安立在心间。我喜欢做实验。我跟学修禅定的同学作过实验,我发一个“嗡”字音声,问他们身上哪儿有感觉,回答说在头顶有感觉,我发一个“阿”字音声,他们说喉间有感觉,我发一个“吽”字音声,他们说心间有感觉,跟观想的部位完全相应。所以,通过实验证明,佛教中的有传承的唸诵,可以使整个生理产生感应。又如我在禅定中作加持,发声波的时候就是发“阿”字音声,这音声很像狮子吼。在语轮上作加持,你们同学们讲话就会讲多了。

行仪上的摄持力,能摄持身口意三业

加持很重要,不光是心理加持,音声加持也很重要,行仪上的摄持力量也很重要,能摄持身口意三业。唸诵是口,手印是身,作意观想是意。边唸边作手印边作观想,即能起使身口意三业相应的作用。又如八供是印度接待贵宾的礼节,“阿刚”洗澡水;“巴当”洗脚水;“布白”花,你看手印就像一朵花;“都白”檀香;“阿洛格”灯;……“下答”音乐,手印作敲鼓状,这是行仪加持。

手指一活跃,末稍促进中枢,就不会迟钝

而且你做手印的动作,脑子会聪明。手指一活跃,末稍神经促进中枢神经,中枢神经也活跃,就不会迟钝。这比动脑筋促进脑子活跃好得多,人一直动脑筋,会动得头昏脑胀。时间过了,现在下课。(2001.5.9 第13讲完)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16-1)(总第34)

◎ 傅味琴 讲于 2001.6.4

仪轨是总摄法义,完成精密摄持

提要:

  ■ 仪轨是把法义总摄起来,完成一个精密摄持
   ■ 无分别从有分别来
   ■ 没有佛法,哪来无相
   ■ 经都可以唸,邪说不能学
   ■ 修《文殊法》,开智慧得辩才
   ■ 没有水平不能学密
   

    能海上师讲:“密法之中,一一仪轨,时能摄身口意三业,谓之总持。”

仪轨是把法义总摄起来,完成一个精密摄持

“密法之中,一一仪轨,时能摄身口意三业,谓之总持。”密法都是按仪轨修。仪轨,是按照佛经把法义总摄起来,完成一个精密的摄持。如将仪轨广开,法义非常广大。修仪轨的人,有时间可以唸各种各样的经典,因为法与法是没有抵触的。

现在末法时期有这种风气,说:唸了一部经,就不能再唸其它的经,否则就说是杂修。释迦佛从来没有这么说过,否则法门无量誓愿学这句话不是错了吗?弘扬佛法可不是弘扬你个人的偏见。如果法跟法有抵触,那佛法岂不是不圆融?一切法体性空,所有障碍都是人搞出来的。

无分别从有分别来

很多年前,有个居士想拜某人为师,那人要求他把原来学的法全放下,他就问:“为什么要放下?”回答说,“我这个法是无相,你们修的法是有相,无相不能跟有相共。”

什么叫“无相不能跟有相共”?此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无相还不是从有相来,本身就是一个东西,有什么矛盾障碍?比如说有分别慧也是佛法,无分别慧也是佛法。你不通过分别慧,怎么能达到无分别慧?没有有相,哪来你的无相?无相是不可说不可说,没有语言文字的相,你什么也不懂,仍是一个无知的众生。

没有佛法,哪来无相

如果不通过佛法的有,只保留你原来的有,那是流转生死的有,着相的有,凡夫知见的有,烦恼的有。释迦佛叫你去抓佛法,因为众生喜欢有,我就给你有,众生喜欢抓,到我这儿来抓,不过要换一换,不要抓肮脏的,到我这儿来抓干净的,所以佛是善巧方便。等你抓起来了,佛才跟你说,不要着相,是一步一步来的啊。心里没有佛法,哪来无相?

经都可以唸,邪说不能学

无论修什么仪轨,修完后,你喜欢唸《金刚经》、《药师经》、《佛说阿弥陀经》、乃至四《阿含》都好,佛法全好,只能赞叹,要鼓励人学。除非是邪说,或者借了佛法的名义,加了邪的知见,那些你一学就糟了,只要有一点点邪,学了也会中毒。

修《文殊法》,开智慧得辩才

《文殊法》不是密法仪轨,是显密法流里的显法,每个人都可以修,主要的作用是能得文殊菩萨的加被,开智慧获辩才。

没有水平不能学密

密法不能随便讲,不到水平的人不能听,因为你没有水平,听了往往会导致退心。这一点,我是有体会的。那年清定上师刚被特赦释放,居士们也不知道他去哪里了,有的居士竟然用扶乩的办法去问鬼,真好笑,结果仍然不知道。其实他回老家了,国家就在他老家的医院里给他安排了工作,做针灸推拿医生。后来据清定上师的侄女说,我是第一个找到清定上师,也是第一个到清定上师那里去的。我先讲了我这几年的情况,年轻人常有来我这儿跟我学法的,上师听了大为赞叹。那时医院里的宿舍只有一张床,晚上我跟清定上师一起睡,上师对我很慈悲,常用被子包我的脚。第二天清早一起床,上师就给我讲大威德怖畏金刚,我一听,心里起疑惑,还好没退心,后来多听多听,慢慢才懂得,这是勾贪瞋痴来断贪瞋痴,是一个特殊法门。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16-2)(总第35)

◎ 傅味琴 讲于 2001.6.4

没基础,学高了,反增我慢

提要:

  ■ 为了经济利益而公开密法是不妥当的
   ■ 修持仪轨能摄身口意三业
   ■ 错了,还能快吗
   ■ 没有断烦恼功夫,哪会多占便宜
   ■ 没有基础的人学高了反增我慢心
   

为了经济利益而公开密法是不妥当的

现在这么多年来,从香港开始,把密法和密宗的佛像作为佛教艺术公开出来,这是以前没有过的事情。本来保密的,所以称“密教”,如今被某些人为了经济利益把密法公开,结果给那些旁门邪道,学气功的人拿去了乱搞。

修持仪轨能摄身口意三业

“密法之中,一一仪轨,时能摄身口意三业,谓之总持。”身口意三门同时修,身口意一把抓起来,称为总持。诵仪轨,是口修,唸诵时作手印,这是身修。比如作八供时,“阿刚”是供养洗澡水,“巴当”是洗脚水,“布白”是花,“都白”是熏香,“阿洛格”是灯,“更德”是涂香,“勒尾得”是饮食,“下答”是音乐,八供靠手的动作辅助观想来作供养,供养也是修行。心随着仪轨去转,转的全是佛法的法义,就是意在修行。所以一修《文殊法》身口意一下子都修起来了。有人说,这样修得快,但是你起烦恼,你打妄想,仍然不快,辩证的啊。

错了,还能快吗

有些人连手印也搞错了。比如更德是供养涂香,手印是表法,用手来做一个表示。印度天热有许多小虫子,贵宾到了,首先给他擦身、洗脚,然后在他身上涂一点防蚊子、小虫咬的涂香油,以这样的礼节来供养佛菩萨,有人没学准,他做起涂香手印来,起劲啊(众笑),来个一大圈,旁边人说,“哎,你碰到我了。”“碰到你有什么关系啊,我是在涂香嘛。”像这样修能快吗?

没有断烦恼功夫,哪会多占便宜

诵经时,心要跟着经文,吸收这个法义,而且还能跟着法义做观想,这叫随文入观,那全是意地的功夫。这样努力去修,才能起快的作用。有人学密法,越学越高,脾气也越学越大,因为他们只会唸仪轨,从未在显教上真正下过断烦恼的功夫,在法义上似懂非懂,似乎学法高了能多占一点便宜。

没有基础的人学高了反增我慢心

有人看见清定上师,抓住机会在上师面前跪下求法,上师大慈大悲,有求必应,你跪着不起来,他还是满你的愿,旁边人还会帮腔,“他文殊法唸了很多了,请上师给他传大威德吧。”其实不够基础的人传了大威德,反而增加了他的我慢心。他不知道大威德就是空,他修大威德什么也空不掉,好比乱吃药,照样会送命。有世俗知见,世俗心态的人,法求得高了,自以为了不起了,好像自己是幸运中最幸运的,福气大中最大的,似乎自己一切都吉祥圆满了。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16-3)(总第36)

◎ 傅味琴 讲于 2001.6.4

苦难的童年使我消极,一学佛法就欢喜

提要:

  ■ 对在法上随便、占便宜的做法,我没有好感
   ■ 依法而修,当具恒心,不可间断
   ■ 以法报师恩,法供养为无上
   ■ 苦难的童年使我消极,一学佛法就欢喜
   ■ 我诵经不高不低,播得很远,还带声波
   ■ 诵《文殊法》仪轨,一天最多四座,至少一座
   

对在法上随便、占便宜的做法,我没有好感

所以对这些在法上这么随便的居士我是没有好感,她们已养成了这种随随便便的风气。如今来我这儿求法的人就嫌我教得太慢。这都是凡夫众生的心态,想投机取巧占个便宜,天下有这么好便宜给你占?修行要老老实实地修,学习要老老实实地学,快也要有条件啊。不要钻空子、投机取巧,那都是没得用的。

    能海上师讲:“诵仪轨,当具恒心,不可间断,所谓瑜伽四次不动摇,每日最少须修一座,数年之后,无已纯熟,即可更换较为繁难者,此中有其一贯次第,学人应尊上师教授。

依法而修,当具恒心,不可间断

“诵仪轨,当具恒心,不可间断。”一请法就要每天唸,从年轻到现在,凡是跟我求文殊法的,我都跟他讲清楚,“请了法不能中断,不能半途而废,你做得到可以请,做不到暂时不要请,我不说明白,我有过错,我说清楚了,你说保证做到,后来又没做到,这跟我没关系,是你有罪。”释迦佛也这么说:善知识指路没指错,你不照他的话去做,善知识没有过错,是你的问题,跟善知识无关。可是即使说清楚,很多人还是半途而废,半途而废的人,你跟我都做了一件没有意义的事,半途而废怎么会有成就呢?真是浪费时间,白费劲。

以法报师恩,法供养为无上

修行三大障碍:一个是内魔,心里烦恼,也叫烦恼魔;第二外魔,环境跟你捣乱;第三中断。很多人坏成就,就是坏在中断上。我直到现在,还是每天早晨一起来就唸经,因为每天都要供养师父报师恩,是以法上的修行功德报恩,要有恒心。

苦难的童年使我消极,一学佛法就欢喜

我年轻时候的苦难生活使我对一切名利不感兴趣,消极得很,一学佛法,就特别欢喜。我22岁开始到佛教青年会听经,听说上海金刚道场初八有会供,我也去了,就在四月初八那一天,我皈依受了五戒。从此天天去唸经,开始跟师父们一起唸,我声音特别响。实际上对师父们有干扰,可是师父们也不说话,还经常看见我笑笑,意思很喜欢我。

我诵经不高不低,播得很远,还带声波

后来我才知道,我唸经连清定上师在里边楼上都听得清清楚楚(众笑),当时我对上师既恭敬,又畏惧,想靠拢又不敢,就是这么个心态。有一次鼓足勇气进去,顶完三个礼,上师问我:“你每天修几座?”我说我修七座,“哦,太多了,太多了,四座就可以了。”因为上午下午都会听到我在唸经。当时真是法喜充满,越唸越起劲,假如旁边有一个人站着,听我唸经,我唸得更起劲(众笑)。其实我也有优点,在同学中间,唸经算我唸得最好听。有的学生说,一听到我唸经声音,一切心里的烦恼都会消除,我唸经声音不高也不低,播得很远,还带着声波。

诵《文殊法》仪轨,一天最多四座,至少一座

唸诵《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唸诵法》,出家人一天四座,在家人事情忙,四座来不及,每日至少修一座,不要中断。我们现在讲的这一本厚的是全本,有人称广法,薄的一本,叫略法。略法是给初学的人或事情忙的人修的,如果你实在太忙,广法没有时间修,有个方便,你就唸一座略法,略法5分钟就唸完了,也算你不中断。略法不计数,广法要计数。

“数年之后,无已纯熟,即可更换较为繁难者。”一天唸四座的人,唸满一千座也要一年,一天一座,就要三年,一千座满了,你可以换另外较为繁难的仪轨。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16-4)(总第37)

◎ 傅味琴 讲于 2001.6.4

文殊菩萨显现童子相

提要:

  ■ 越难唸的经,越不易打妄想
   ■ 唸诵声调多变,也是为了克服妄想
   ■ 精力不集中,科学家也难成就
   ■ 修行本来挺有趣,却被人搞得这么苦恼
   ■ 你苦恼着脸,我也笑不出来
   ■ 别人都在变,你议人长短,你才没变呢
   ■ 修到最后,文殊菩萨还不是显现童子相
   ■ 我逗人笑,两次一笑,我就放心了,没事了
   ■ 善巧方便,没废话,看你悟不悟
   ■ 仪轨有其一贯次第,学人应尊上师教授
   ■ 我讲法啰嗦,正好对治你心的啰嗦
   

越难唸的经,越不易打妄想

为什么要换?因为唸到后来,经文唸熟了,妄想的本事也大了,能边打妄想边唸经,经唸完,妄想打完。你刚开始唸的时候,妄想很少,因为你不熟啊,要看着字唸,唸熟了,心里打妄想,照样能从头唸到底,一点没错,那还有什么作用呢?要换一本更繁难的仪轨,搞得你没时间打妄想,这才是修行的科学态度。

唸诵声调多变,也是为了克服妄想

唸仪轨时,有时声音高,有时声音低,当然高也高不了多少,总有一个高低,有时唸快,有时很慢,这样你就没办法打妄想。你打妄想了,忽然之间,这一段要快了,妄想给打断了,唸到下一段时,忽然又变调了。这并不是追求好听,而是以种种变化来抑制自己的妄念。越是难度高,越不容易打妄想。

精力不集中,科学家也难成就

好比科学家思考一个难题,这个时候肯定妄想很少,妄想多了他能解答吗?当他集中精力在想一个题目时,能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听说中国有位数学家,当国家领导来访问他时,都是他的妻子招待,他只是人出来,却不说话,坐在沙发上,眼睛看天花板,因为他在想问题,所以人家称他的妻子是真贤内助。如果你正在想一个问题,看见人一招呼,这个问题早就飞掉了。

修行本来挺有趣,却被人搞得这么苦恼

修定也是如此,像母鸡孵鸡蛋,除了吃米拉屎外,始终不离开鸡蛋,一完又赶快回来再孵起来。哪有母鸡一看见公鸡,就跟公鸡去游山玩水的(众笑),鸡蛋冷掉了还孵得起来吗?有人说修行很难,其实你们跟我学法觉得修行满有趣,本来就是满有趣,要搞得这么苦恼干什么?

你苦恼着脸,我也笑不出来

你别看我老了,我修行到现在仍然像个年轻人。有人称我挺可爱,也有人说挺好玩。当然我的学生也挺可爱,一本正经地苦恼,绷紧了脸,满脸漆黑,笑也笑不出来。闲话特别多,肚里尽在怄气,对烦恼这么认真干啥呀?过后想想,真好笑。

别人都在变,你议人长短,你才没变呢

我们每个人要尊重事实,看看我身边的人过去怎么样,现在怎么样,比一比,到底两样还是一样?女孩子过去喜欢哭,现在都不哭了,过去脾气很坏,现在很听话,过去对别的同学嫉妒,现在不嫉妒了,这是个极大的变化啊,众生最难改的就是妒嫉。过去他不会说法,现在能够给同学上课,过去颠颠倒倒,东抓西抓,现在干起事情来使人很放心。喜欢说闲话的人总说别人没有变,你才没有变呢,过去议人长短,现在仍然议人长短。

修到最后,文殊菩萨还不是显现童子相

至于说,她不像修行人,还像个小姑娘,你要她变老头子啊,我自己还想返老还童呢。有的学生只要我一到,一句话一说,就哈哈笑,周围居士都朝她看,哪来这么多的高兴?你能说她不对吗,是我故意逗她笑的呀,人应该保持天真,一切自然,这也叫本来面目,何必装模作样呢?菩萨法修到最后就像小孩那样天真,文殊菩萨还不是显现童子相。

我逗人笑,两次一笑,我就放心了,没事了

有个同学当了纠察,亲身体会到纠察难做,所以她非常同情总纠察,“我过去真是错了,尽说她闲话,我现在深有体会啊,她真是了不起,现在搞的我真不想干了。”听说还哭了一个晚上。我没时间跟她个别说话啊,但我只要一开口说一句话,她哈哈哈笑,再说一句,她又笑了,两次一笑,我放心了,没事了,她再也不会哭了。善巧方便嘛。

善巧方便,没废话,看你悟不悟

初初开学的时候,有的同学从小在庙里长大,为什么不能适应这儿环境,经常怄气,其中也有一个原因,因为她们一本正经,我也只好一本正经了,这样心神就松不掉啊,我看见你,我心里也紧张起来,想说几句风趣话,这些风趣话,也不知道怎么就逃光了,这样就搞成死胡同了。其实我这个人是老小孩,越老越小,有时候我说起话来,会引得你哈哈笑,像在胡扯,其实是你不理解,我有时会问,你懂不懂啊?你不懂,我会从第一句,普普通通开玩笑的话,讲到最后一句话,全是法义。所以有人就说,傅老师一开口,没有一句废话,看你悟不悟,这都是善巧方便呀。

苏州同学曾在背后提我意见,有人就传给我听,说:“傅老师讲法,讲到要紧关键的地方,忽然拐弯了,到底怎么回事,他不讲了,干脆讲讲明白。”我就朝他笑笑,“老师总要留一点东西给学生去悟啊。全听我讲出来的,你们还有什么机会悟啊。”其实我早就讲出来了,我一根肚肠通到底,怎么会保守呢?不过巧妙得很,讲出来你也不知道,你自己去找吧。

再回过来讲,唸诵熟了,换更繁难的,一方面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一方面是善巧方便,主要对治自己的妄想烦恼。

仪轨有其一贯次第,学人应尊上师教授

“此中有其一贯次第”,一贯就是不矛盾,初中后都是相通的,次第就是步骤。“学人应尊上师教授”,学文殊法的人,应该要遵照上师的教授学修,上师就是能海上师,所以我给你们讲课讲的都是上师的话,即使我有时候举例子,打比方,拐个弯,也是三句不离本行,说到后来还是回到原来地方。

我讲法啰嗦,正好对治你心的啰嗦

一本文殊仪轨很精要,上师的开示可多了。有人说,傅老师讲的比能海上师还要多,如果你们对能海上师的话能全懂,又何必我这么辛苦啰嗦呢?因为你们自己的心啰嗦了,所以我不得不啰嗦对啰嗦,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嘛,用法的啰嗦把你烦恼的啰嗦冲掉。如果你们喜欢告诉我你们心里的矛盾,我还要啰嗦了。别怪我啰嗦,因为你心啰嗦啊,做老师总要帮你解答心里的疑问。

啰嗦只啰嗦一次啊,我讲过了不再重讲。老了,没时间重讲。以后来的新同学,我也不会从头开始讲了,都听磁带。现在下课。(2001.6.4 第十四讲完)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17-1)(总第38)

◎ 傅味琴 讲于 2001.6.5

法句既熟,念念不忘,烦恼自息

提要:

  ■ 光学不修不能了生死
   ■ 念诵能起熟练作用
   ■ 法句既熟,念念不忘,烦恼自息
   ■ 修观的人,能在念诵中随文入观
   ■ 要知佛理,就要听法,不达理,法也难起作用
   ■ 念诵能使身心舒畅
   ■ 不懂法义,法上的作用发挥不出来
   

    能海上师讲:“念诵、修观、达理,此三者为修任何仪轨所不可少,念诵既熟,其用乃兴。”

光学不修不能了生死

“念诵、修观、达理,此三者为修任何仪轨所不可少。”修仪轨就是修法,学了那么多法应该怎么修呢?学跟修两个都不可少。学了就要修,修了才有成就。光学不修,也能成就,不过不能了生死,只能成一个佛学专家,现在的名堂叫什么硕士、博士,那么死了仍然叫硕士、博士,来世再学佛,仍然拿个硕士、博士。我看,经书里也没有这个名堂,经书里只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那么取个初果不好吗?成就阿罗汉果更好。不管你什么士,你不修,不能了生死。修要怎么修?首先学了以后不要忘记,而且要把它记熟的话,那就必须要重复,不重复是记不住的,好比学校里的背书,你不重复的读是背不出来的。

念诵能起熟练作用

“念诵既熟,其用乃兴。”功到自然成,里边的种子成熟了,随时随刻都能起作用。如果你念诵唸熟了,在念诵上就能起熟练的作用。如果平时念诵唸得好,不大打妄想,背熟了,到那时候,哪怕不看书,只要心能够定得下去,开头一转,一直会转下去,也不大会打妄想。所以如何培养自己,训练自己,或者如何去训练学生,都要有套科学的做法。

法句既熟,念念不忘,烦恼自息

念诵熟了,还起一个作用,当仪轨里的法句跳出来的时候,烦恼自会息下去,头脑清醒,而且带来了法喜充满。所以念诵是很重要的,八大成就中就有一个叫念诵成就。

修观的人,能在念诵中随文入观

第二个修观,修观的人在念诵时可随文入观,这就把念诵跟禅定合在一起,合二为一了,这种方法是非常善巧的。但要想在念诵上达到随文入观,你必须要在念诵和禅定上都有一定的基础,否则是很难办到的,因为念诵时的随文入观,内容既丰富又复杂,而学修禅定却可以从简单的基础观修起,比较容易入手。但不管修什么观,全是一个方便、一座桥梁、是利用的工具,真正的目的,是随着这样子修,心就磨细了,心就定下去了。那么在生活中,随便你遇到一个什么境,你照样能够作观。当然在念诵中,也就能够做到随文入观,随着经文而进入了观想的境界。

要知佛理,就要听法,不达理,法也难起作用

第三个达理,达理就要听法,佛理要懂,法义要明白。佛最反对一知半解,乃至于一懂都不懂,这很容易发生错见,很容易把修行搞错。如果不达理的话,法也很难起作用。

念诵能使身心舒畅

你光是唸,唸熟了,它也能起个作用,会养成你念诵的习惯。一个喜欢念诵的人,他觉得念诵后人就心情舒畅,全身舒服,如果有一天忽然不唸了,或者忙,忘记唸了,往往自我感觉,这一天会有说不出原因的不舒服,忽然想起来了,哦,我今天没念诵,马上去念诵,又恢复了念诵后的舒适和安定,这就是养成了念诵的习气。

不懂法义,法上的作用发挥不出来

当然这种习气是好的习气,能够引生身心方面良好的反应,促使身心发生变化。可是不懂法义,法上的极其殊胜的意义和作用就发挥不出来了,这是非常可惜的的事。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17-2)(总第39)

◎ 傅味琴 讲于 2001.6.5

歌调美化,是修行的障碍

提要:

  ■ 佛教的念诵是不追求好听的
   ■ 音调的美化,是修行的障碍
   ■ 动听的音声和语言,会带有迷惑性
   ■ 佛教不作虚伪的赞美
   ■ 琴棋书画进了佛门,使佛教变了颜色
   ■ 学佛法,是为了建立法幢,广度众生
   ■ 修饰名词美,不是好现象
   

佛教的念诵是不追求好听的

就好比,不懂佛法又特别喜欢唸佛的人,唸佛以后,也会觉得身心很舒畅。不过以前人的舒畅,跟现在人的舒畅,可能略有不同。以前人的舒畅,它很单纯,很纯洁,通过唸的声波,就能发生身心上的舒畅。再加上以前的人,追求比较少,世俗的烦恼比较轻,所以,这种舒畅应该说是念诵的效果。如今的人喜欢唸佛,可能也达到了心情的舒畅,可是其中加进去了一个东西,我看是不太好,就是追求唸起来好听,以好听来达到心情舒畅,这就与社会上人喜欢唱歌差不多。同样是念诵,由于唸的方式不同,作用就不同了。而佛教的念诵是不追求好听的,不应该有任何的艺术加工。

音调的美化,是修行的障碍

佛教最反对世间上的娱乐,包括歌舞伎乐,也反对以世俗的爱美来包装自己,不管是男的、女的,说话音声不要求好听,尤其是女的,要逐渐脱离女性故意做作的音调。女性姿态比较多,声音变化比较多,在修行的路上这些都是障碍,你们可以去看一看《大爱道比丘尼经》,里边讲得很清楚。

动听的音声和语言,会带有迷惑性

男性,也要避免追求种种美观动听的音声言语,乃至于不能说绮语,绮语就是花言巧语,虽然你能够把人家说得心花怒放,可是这里边带有迷惑性。讲智慧的语言,也能说得人家心花怒放,何必一定要说一些奉承的话?

佛教不作虚伪的赞美

像外国人,有时候也很虚伪,看见一个人,不管他心里欢喜不欢喜,即使对这个人有意见,他仍然会说,“看见你很高兴。”外国人还有一种习惯,不管你美不美,总是赞叹你很美,实在赞叹不出来,他就会说你名字很美。

琴棋书画进了佛门,使佛教变了颜色

佛教反对修饰名词美,名词也不能取得很美。严格地说起来,一切世俗的琴棋书画对出家人来说都是禁止的,可是由于佛教传到中国后,儒教的士大夫阶级,因为他们好学,也进入了佛门,结果把那些诗书琴画全都搬进了佛门,表示他在佛门里也是个清雅之士,这样就使佛教逐渐变了颜色。

学佛法,是为了建立法幢,广度众生

我们看过一部录象,名叫《走进佛门》,录像镜头放出来,在采访佛学院时,拍的人问佛学院的学生:“毕业以后,你的理想是什么?”有个佛学院里的学生回答——他是一个年轻的和尚,“毕业后,我喜欢搞一个清净的地方,每天做做诗,画画画,弹弹琴”,又去成都铁像寺的尼众佛学院,也问同样的问题,回答是说,“我要主持法幢,弘法利生,广度众生。”回答就不一样,因为她们受的影响不一样。

修饰名词美,不是好现象

修饰名词美,这不是好现象,修行人没这个必要。举一个名片的例子,现在佛门里的名片上头衔很多,因为排不下,只好用两层叠起来。用得着吗?我从前也印过名片,但我觉得名片毫无意义,我也懒得送。从前有人给我印了名片,金黄色的,头衔是九华山佛学院副教务长,今天时过境迁,放着有什么用?真的烧成灰,也没有一个鬼会来拿,听说隆莲法师过去从不印名片,人家问她,她就用笔写,后来年纪老了,我发现她写字时手会发抖,弟子们就劝她印张名片,方便一点,但她名片上只有两个字:“隆莲”,什么也没有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