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张秉全居士:八句名言,往生津梁——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三


 2023/1/13    下载DOC文档    

《八句名言,往生津梁》

——印光大师殊胜开示之三

 净土念佛法门,属大乘圆教有门。即空明有,其修法多就事相发挥,包含世间,出世间二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就世间法而言,必须立身处世,敦品励行,作个正人君子,居心行事,无愧于天地,无怍于暗室。如此方能心与佛合,心与道合,方堪学佛入道。印光大师说: “为佛弟子,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如此行去,方为真佛弟子。若口虽念佛,心存不善,则与佛气分相反,不能得念佛之实益。”即此意也,

  至于出世间法而言,无外乎发菩提心,信愿持名求生西方。印光大师说: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净土念佛法门之纲要”在《文钞》中,屡见如此开示学人。兹谨就大师一则殊胜开示而诠释之。以概其馀。

一,先列正文: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欲学佛道以脱凡俗若不注重于此四句,则如无根之木,期其茂盛,无翼之鸟,冀其高飞。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博地凡夫,欲于现在即了生死,若不依此四句,则成无因欲得果,未种而思收获,万无得理。果能将此八句,通身荷担,决定可以生入对贤之域,没登极乐之邦。”(文钞三编卷二。第四八八页复蔡契诚居士书三)

二,略释其义。

“闲邪存诚”

“闲”字,防范,禁止之义。 “邪”,乃正之反。谓不正当,不正派。凡不正当,不正派之居心行事。均目之为邪。属于防范,禁止之列,不使其有丝毫存怀。闲邪自然存诚.果能防闲邪僻之思,心中自然存有一团浑厚肃穆光明正大气象,这就是存诚的表露。闲邪存诚,即是儒书上所说的克已复礼工夫.若能克除心中邪僻之物欲,自然恢复本具之良知,德性.使居心行事,合乎礼节。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造作)。古云:圣罔念则作狂,狂克念则作圣,可见圣狂之分,在于罔念与克念之一念,若不能克念,则资质堪作圣者,亦可落成狂悖之徒。相反,若能克念,则原来狂悖之徒,亦可作贤作圣。是为闲邪存诚之大义也。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此二句,乃老生常谈,并无新意。但真正要作到,却也不易。昔白居易问鸟窠禅师: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童也会恁么道。”师曰:“三岁孩童虽道得,八十公公行不得”。可见这二句话,能浅能深,幸勿以浅显忽之。实则此二句,义本佛经,乃三世诸佛略戒经。何以见得?因为戒有止持与作持。 “诸恶莫作,”即止持。绝对禁作,否则便名犯戒; “众善奉行,”即作持。须如此作,若不作,亦名犯戒。比如杀生,属止持,。止而不作为持戒。放生,是作持。己有能力作到,见杀生而不去救赎,亦名犯戒。馀类推。而且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二句,在身三口四七支作到还不够,还须论心。要在起心动念上作到,才能算真正的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印光大师说:“诸恶莫作二句,乃三世诸佛略之戒经。切勿浅视。当从举心动念处审察。若能推致其极,尚可以上成佛道,况其馀福慧果位乎哉!”

“欲学佛道以脱凡俗,若不注重于此四句,则如无根之木,期其盛茂,无翼之鸟,冀其高飞。”

大师此处以无根之木,无翼之鸟为喻,深明离此四句之不可也。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此两句明学佛之目的,在于了生死。而欲了生死,则非发菩提心不可也。须知我等生死凡夫,无量劫来,迷本净心,背觉合尘,于六尘境上,因贪嗔痴,造身口意种种恶业,无量无边。《普贤行愿品》说:“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由惑造业,因业感报,在六道轮回中头出头没,地狱,饿鬼,畜生诸趣,靡不经历。纵得人身,为时极少。由于宿习恶业种子所使,又复造业,再堕恶道。故知在三恶道时长,而上升人天时少也。言之堪痛。今日幸遇知识,得闻佛法,又遇能即生了生死之净土法门,决计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生西方,则可永脱生死轮回矣。但我有生死,我求出离。而一切众生,也有生死,亦有出离问题。彼等皆是我之宿世父母、眷属,我既知出离之道,何忍心于彼等仍在轮回中受痛苦煎熬,亦应开导彼等,同生西方,同脱生死。能发这种心,即名发菩提心。特别是净土念佛法门,发菩提心尤其重要。何以故?若不发自利利他之菩提心,唯为自己脱离娑婆之苦而求生极乐,则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普度众生之心不合,亦难感通之故。《往生论》说:“言发菩提心者,正是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是摄取众生生佛国心。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安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所以真为生死,必当发菩提心也。

“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此二句明念佛法门宗旨。藕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 “以信愿持名为宗。”持名即行。印光大师对真信切愿特别强调,认为是往生与否之关键所在。大师说: “无论工夫深浅,若具真信切愿,至诚称念,无一不往生者”有人力主念佛一心之说,大师颇不以为然。师云: “然念佛一法,注重在信愿行三法。只知念佛,而不生信发愿,纵得一心,也未必得往生。果然信愿真切,虽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往生。”大师又谆诫净业行人: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为宗,有信愿,无论行之多少,皆得往生。无信愿。即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地,步,亦难往生。以真证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实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则不必论。若但有工夫见此理,尚未实证。若无信愿,也难往生。”对于一些净业行人或有念佛工夫很浅,今生有恐不得往生之虑,印光大师则为我等保任云: “唯有念佛一法,若具真信切愿,志诚念佛,求生西方,纵有通身业力,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所谓带业往生者。一生西方,则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矣。”

至于 “持佛名号”如何用功?印光大师说: “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专注于佛名号,即摄意根。口须念得清清楚楚,即摄舌根,耳须听得清清楚楚,即摄耳根。此三根摄于佛号,则眼不会乱视。念佛时眼宜垂帘,即放下眼皮,不可睁大,眼既摄矣,鼻也不会乱嗅,则鼻亦摄矣。身须恭敬,则身亦摄矣。六根既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唯佛是念,方为净念。六根不摄,虽则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纷飞,难得实益。若能常摄六根而念,是名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矣。”大师又说: “当如子忆母,行住坐卧,语默周旋,一句佛号,绵绵密密,任可何事缘,不令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能如是者,决定往生。”

总之, “敦伦尽分”四句,是修出世间法。 “真为生死”四句是出世间法。如车二轮,如鸟二翼,不可偏废,往生西方,才有保任。

此则殊胜开示,不啻往生津梁。普愿同修,互相策勉,依教奉行,庶几同登莲邦,同归正觉。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