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石岩教授:禅悟与实现 第五章 直观的智慧与自在
禅悟与实现 第五章 直观的智慧与自在 我们待人接物的态度,有两种不同的心向:其一是理智的思维,它是分辨的、观念的、系统的、逻辑的、推理的。其二是直观的智慧,它是统整的、圆满的、当下的、主客一体的。两者对人类生活一样的重要,理智的思维构成了生活的现象,直观的智慧导致精神生活的实现。由于现象是对立的,比较的,分辨的,所以所思维的对象是部分的。部分不能代表完整,所以它的结果是悲剧的。另一方面直观所涉猎的是当下的把握与完整的投入,所以它是圆融的,是喜悦的。在这一章里,我们要讨论知性思维在精神生活上的困境,同时说明直观的智慧足以弥补现代人精神生活的不足。 分别的悲剧性和直观的圆融性 理智的思考必须建立在分别识上。这正如心理学家布鲁那(J,Bruner)所谓一切思维起于分辨,由分辨而归纳,由归纳形成观念,进而构成有系统的思考,布鲁那就思考来研究思考,所以只能说明思考的特质,但思考充其量只能处理生活中一部分的事,而另一部分不属于分辨范围的般若直观则被忽略。思考既然是分辨的,所以归纳所得的结论,是部分而不是整体。由于生活并不是“部分”的法则能完全处理,因此这分辨式的思考,就不免有了缺陷。由于分辨的思考,使自己从万物孤立出来,以客观、孤立和对立的态度来对待一切客体,以致使自己误认为自己是主宰,而把生活中的客体,如环境、人物等等,都看成了宰割和予取予求的对象。这一来更使人生活在对立与敌视的心态,它使我们自己陷于痛苦、孤立、不安和无尽的防卫与挣扎。正因如此,成开忙碌于分辨思考的现代人,就及需这分直观而投入的生活智慧。 生活本来是一种投入,主客两者虽然存在,但两者并非对立,即使是客体所包涵的许多事物有著种种差异,但也必然是互补共生的。当一个人有了这样的生活态度,心灵开始静下来,沉默下来,而且是喜悦自得的。当你把万缘放下,走到青翠而春阳普照的山陂上,你在那儿静听鸟儿呼晴,山花放笑的时候,你会突然间投入那完整的生活体验。这就像是法眼文益(西元八八五——九五八)的诗: “幽鸟语如篁,柳摇金线长, 云归山谷静,风送杏花香, 永日蒹然坐,澄心万虑忘, 欲言言不及,林下好商量。” 确实如此,当你投入当下时,无论你是在工作或在休闲,乃至行住坐卧的平常事,都能体会个中的单纯与妙趣。那是语言说不出来的,药山惟俨(西元七五一~~八三四年)和石头希迁(西元七OO~~七九O年)之间一段故事,对于这种无思的直观智慧,有著很好的省发。 有一天药山在静坐,他的老师石头看到了就问他,你在做什么?药山回答说: “什么都没有做。” 石头说: “那么你就是在闲坐啰!”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
郑石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