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元音老人: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六、修行的必要性


 2022/6/5    下载DOC文档    

六、修行的必要性

    无念并非无记(此是无始无明)。”

    “无念”并不是无记。无记是什么呢?就是象木头、石头一样,一个念头都没有,即所谓“无记空”。无记空就是“灭受想定”,灭掉了“受”和“想”,不接受外界的任何信息,没有任何思想活动了。无记空是“无始无明”,不是好东西,不要把它当成好东西看。有的人追求这个东西、崇拜这个东西。哎哟!某某功夫好,他能入定一个星期不动;嗨!某某功夫更好,他一个月都没动;哎呀!某某已经坐三年啦!这些都是无记空,饶你能入定八万四千劫,充其量也不过是“非想非非想处定”,那还是世间禅定,还在六道轮回里,并没有解脱。成佛是修成活佛,活活泼泼地起灵活妙用,并不是死坐在那里不动。死坐在那里不动有什么用处呢?

    唐朝的玄奘法师到印度取经,走到喜玛拉雅山一带,发现山上有紫云结盖,知道山里一定有人修道。于是,大家就去寻找。山上原来有个洞,年深日久,树倒下草生起,山洞被掩没了。找啊、找啊,突然有人发现象有个洞,就在那里试着挖挖看。挖进去,果然是个洞,有一个人坐在里面。玄奘的弟子说,这人死掉了,你看他冷冰冰的,只剩下皮包的骨头架子了。玄奘法师摸摸他的胸口还有点热,这就说明他没死,第八识还没有走。第八识是“暖寿识”,胸口还有点暖气,说明他还有寿命在。玄奘法师敲敲引罄,这道者出定了。道者睁开眼一看:啊!佛来了,来给我说法啦。他坐在这里就是等释迦佛出世为他说法,所以一见玄奘法师,以为是释迦佛来接引他、来度脱他。玄奘法师说:我不是释迦佛,释迦佛已经圆寂多年了。释迦佛出世相当于周昭王时期,唐玄奘是唐朝李世民时期,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了。这个道者哭了:唉!我错过机会了,我在等释迦佛出世来度我,想不到佛已经圆寂了。玄奘法师说:你不要哭,释迦佛的佛法还在,我就是到佛国求取真经的,将来回震旦大振佛法。你这身体没有用了,坐了一千多年了(他入定是一千多年,不是三年、五年)不能用了,再换一个身体吧!你赶快到震旦投胎,待你长大,我也该回来了。你要到高楼大院琉璃瓦的地方去投胎,小地方不要去。这道者就投胎去了,投到尉迟恭家里,成了小王子。这道者一入定就是一千多年,他功夫应该是很好的吧。不行!这种灭受想定没有用,这是搬石头压草,石去草生,反而更甚。他长大以后,着相、YIN乱,闯下大祸,被打入太庙,要杀他的头了。尉迟恭是功臣,他家是封王的,要杀王子,就先打入太庙。但是,如果出家做和尚,就可以不杀头,他只好出家做和尚了。但是,女人、乐队、好吃好玩的,他还要带着,这些东西拉了三大车。人们讽刺他为“三车和尚”。后来,玄奘法师点醒他的前生,他翻然醒悟,“三车”都不要了。他就是玄奘的大弟子窥基法师,后来成就很高,是法相宗第二代传人。

    所以,我们要活泼泼地作功夫,死坐在那里没用处,真定是对境不惑。无论什么事情发生,我的心都不乱;什么女色来到面前,我的心都不动;再多的财宝也不能使我动心。这才是真定。假若对境心动,再压下去,还不是真定,还有生灭心在啊!初果罗汉为什么还会七生天上、七生人间呢?就是因为他还有生灭心。念头来了,立即警觉,马上就灭掉,这也是生灭心啊,有生灭就要七返人天!我们作功夫,要作真正的功夫,时时处处保护真心不失。无念并不是无记,弄明白这一点,非常重要。

    更别于外凡。”

    更和外道、凡夫不同。心外求法,就是外道。外道也讲究无念,但他那无念是死的。凡夫所修的气功,没有离开执着,他也讲无念。他的无念更不是真正的无念。他执着在气上,这个气到什么地方了,一会到百会、一会到丹田、一会又到涌泉,大周天、小周天等等,这些东西能算无念吗?所以,我们所讲的无念,不同于外道、凡夫的无念,与他们那些功夫毫不相干。

    由不觉而始觉,始觉即同本觉生出之子光明,而合母光明也。”

    我们大家作功夫都是“由不觉而始觉”,以前不觉悟,通过入道修行,开始觉悟了。我现在给大家讲法,就是希望大家开始觉悟。始觉发出的慧光,“即同本觉生出之子光明”,本觉就是我们的佛性。本觉是“母光明”,始觉为“子光明”,子光明是母光明所生,就象是母亲生出儿子一样。“而合母光明也”,就是始觉合于本觉。子母相合就成道了,子母不相合就不能成道。要时时刻刻观照,不要着外境,这是始觉合于本觉的过程。始觉和本觉融为一体,就是子母相合。比如,我们修心中心法,第四印就是“如来母印”。母能生子,子母相合,从而证成大道。净土宗也是这样讲:“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这段话是大势至菩萨讲的。我们念佛的时候,佛就是母,我们是子,佛总是时时刻刻接引我们。假如儿子忆念母亲,就象母亲忆念儿子一样,那么,子母相合,成道就很快。三藏十二部经,都是同一鼻孔出气。要把这个总纲抓住,真正领会了,则三藏十二部经都能通达。若没有抓住总纲,断章取义,就会支离破碎,无所适从。所以,要时时刻刻见到本性,这最要紧。

    虽立见宗,亦非不修所能证。”

    虽然我们确立了“见宗”,有了正确的知见,明明白白地知道本性是怎么一回事,知道用这本性来修行才能成道。但是,这并不是不要修行。不修道,能证道吗?不能啊!故云“亦非不修所能证”,也并不是说不修行就能证道的。

    金沙具金质,但未即成金。必须炼冶工夫也。”

    金沙,含有黄金的沙子,也就是含金的矿藏。“金沙具金质”,从本质上讲,金沙里面含有黄金,具有黄金的质地。“但未即成金”,虽然含金,但它还不完全是纯粹的黄金,还有沙子等杂质掺和在里面。“必须炼冶工夫也”,必须要一个冶炼的过程,把沙子等杂质去掉,才能够成为纯金。比喻一切众生(金沙)虽然都有如来智慧德相,都具足佛性(具金质),但还有无明在,还有妄想执着,并不是果地佛啊!换句话说,众生虽具佛性,但还不是佛(但未即成金)。必须要一个修行的过程(必须炼冶工夫也),豁然打破无明,进而除尽妄想执着,才能成佛。这段话是以冶炼金矿为喻,意在强调修行的重要。怎么修呢?看取下文。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