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明奘法师:禅与现代生活


 2022/4/24    下载DOC文档    

禅与现代生活

2005年11月9日天后宫乐圣岭佛学会-禅与现代生活

禅与现代生活,怎么定义现代呢?现代就是我们活着的时候。不管是一千年前的人,还是一千年后的人,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活着的时候就是现代。现代是禅真正的精髓。就是当下、此刻、此时、此地、此生。完全是活着的时候来运用禅,了解禅,享受禅。所以说禅与现代生活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没有佛法的时候,没有禅的教法的时候,古人或者可能不叫禅,可能叫生活的智慧。将来佛法有变化,或者没有佛法了,它可能叫另外的名称,但是它离不开禅的本质。这种禅的本质就可以帮助我们活得愉快,提升生命质量,让我们活得喜乐安和。对他人有所帮助,对整个的社会有所帮助。这就是禅的理念运用。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看禅的特质和他们是如何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结合的。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个是禅的内在体验的方面,又分三个层面。一个是我们要和别人分享,要外用的、禅的、生活的结合点。这里又分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每个人要来体验禅,必须要了解的一点——禅是什么?本来的心,就是禅。如果一个婴儿刚出生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不知道谁是他的父亲,也不知道谁是他的母亲;还没有被所有后天的知识、分别,执取所染污的时候,他的啼哭是不是很美妙?那是不是禅?当他在自己的襁褓中玩腿,眨眼睛,看看这个世界,这是不是禅?当一个老年人经历了人生的风雨,没有了对人生的祈求埋怨,只有生活的智慧升华之后的平和,每天就拄着拐杖看夕阳西下,蚂蚁打架,河水流动,听雨打树叶,这是不是禅?年轻人外出郊游,旅行国外,所有的负担都放下,尽情的投入于山水自然之中,不给山减少什么,也不给水增加什么,山水本来的、自然的、朴素的状态是不是禅?大自然的万事万物本来的状态是不是禅?无不是禅。所以本来的心就是禅的特征。而这个本来的心绝对不是佛菩萨才有,不是那些出了家的人才有,也不是那些皈了依受了五戒的人才有,而是人人都有,众生本具。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这颗本来的心,每一个生命个体,不管是达官贵人、知识分子、乞丐、小商贩;乃至飞禽走兽、水族蚂蚁,都本具这个真如佛性。因为是本具的,所以我们的修行是向内的,不是向外的。因为是本具的,我本来就有这个佛性,本来的心、真如、法界、法藏全都是,叫它华藏,叫它毗卢遮那,都是一个东西不同的名称。因为它是本具的,只要我认识到了这个东西是我的,不会被外在任何力量改变的,哪怕我们的生命形态变化了,前生来世,无论在六道中的哪一道,都无关紧要,因为它是不增不减的。《金刚经》里说它无所从来也无所去,心经里说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一不异。它既没有这些也没有那些,它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状况,我们每个人本来就有,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重新找到。而找它,不是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也不是到另外一个身心去找,而是就在当下的身心运作之中寻找。只要我们活着,这个东西就在。既然如此,每一秒每一时刻我们如果能够醒觉的、清楚的、明白的、慈善的、平和的为我们开显出来了,那就是佛性的光辉。就是人性发展到极点的叫佛性,这样的人我们叫他菩萨,叫他佛,叫他觉悟的圣人。但是这个菩萨,这个觉悟的圣人是谁来做的?是我们自己来做的,不是外人给我们的。不是通过我们做好事累积起来,然后有一个造世主允许把我们这个本来还给我们。也不是说,如果你做了很多的坏事造物主就把这个东西永远地剥夺了。

打个比方,我们喝加冰的水,冰和水是不是一样的东西呢?本来他们是一样的,可是形态不同。性质一样的东西,可以有很多种形态。例如冰加了蓝颜料就是蓝冰,加红颜料就是红冰,加温到100度就变成了蒸汽。

在唐朝有个著名的禅师叫药山,他有个学生叫李翱。李翱是个刺史,在任的时候,请药山禅师到他的府上去参禅论道,禅师不去。于是他亲自到寺院拜访药山禅师。到了寺院,他的侍者说:“太守在此.”禅师没听见似的拿着一本书专注地看,不理会他。第一次去没理他,第二次去还是不理他。第三次去的时候他受不了了,觉得自尊受到了伤害,撂下一句话:“见面不如闻名。”一甩袖子走了。意思是我耳闻老和尚是多么的有修行有道行,来了三次看他,不过尔尔。这时老禅师慢条斯理的说了一句话:“太守何得贵耳而贱目?”李翱回身拱手作揖,问道:如何是道?禅师以手指上下,问:会吗?李翱说:不会!禅师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欣然作礼,述偈赞之曰:“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有"李万卷"之称的江州剌史李渤,有一次问智常禅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太玄妙离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实在是太不懂常识了,是在骗人吧?” 智常禅师听了李渤的话后,笑着问:“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是否真有这么回事呢?” “当然了!我何止读书破万卷啊?” 李渤得意地说。“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现在都保存在哪里呢?” 智常禅师顺着话题问李渤。李渤抬手指着头脑说:“当然都保存在这里了。” 智常禅师说:“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呢?莫非你也在骗人吗?” 李渤听了之后,立即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我们这颗小小的心,装了多少事情多少记忆,所发生的一切我们都清清楚楚。所以全能的审判者不是神,不是造物主,而是我们自己这颗心。这颗心是我们人人本来具足的,只有找到这颗心,我们才能够安心。如果不知道这颗心在哪儿,我们大概会以为到深山老林去打坐,直到头发又长又乱,小鸟可以在头上做窝,我们就可以找到这颗心。其实不管我们的生命是如何流转,这颗心时时刻刻都没有离开过我们。但是为什么我们抓不到它呢?

我们现在的问题,第一是我们不知道我们原来就拥有这颗佛心,第二就是知道了我们拥有这颗心,也不知道怎么找到它,总以为有另为一个我,一个解脱的,觉悟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拥有这颗心。其实,找到这颗心的方法就是当下承担。当下,此时、此地就这个我。但是,不是有着各种情绪变化的,而是平和的、安详的、清明的、醒觉的、慈善的、悲悯的,这样状态下的我,才能符合真我,也就是本来那颗心的特色。如果充满了愤怒、恐惧、斗争,那不是,而是贪嗔痴的作用,是烦恼的力量在推动。尽管这颗心人人本来就有,但还是要通过一些方法才能让它现前。就是把遮住它的东西擦掉,拿开,本来的心就现前。我们学禅必须要了解这一点,一个特质一个是我本具的,但是要通过方法才能够得到。

接下来第二个特质是什么呢?不二的心。一个小孩子是不会有分别心的,不管是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他看到男的就叫叔叔,看到女的就叫阿姨。在中国大陆幼儿园里最能看出这点。那儿的孩子见到所有的老年男子都叫爷爷,见到所有的老年女子都叫奶奶。随着后天分别心的灌输,他学会了分别,那个是我的爷爷,那个不是我的爷爷。佛教里说,一切众生皆曾为我父,一切众生皆曾为我母,人人都曾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我们一切众生辗转相生,辗转相救,也辗转相害。一向都是这样在六道轮回来互为依靠、互为敌对、互为友善。但是我们把这些给否定了。我们一开始就“二”,由对亲属的“二”开始就对所有的事情产生了对和错的分别,评价一个人就有了是和非的分别;看一个人的秉性也就有了善良与狠毒、慈悲与凶恶的分别;看一个人的外貌就有了高矮胖瘦俊美丑陋的分别;从自然现象看,就有了白天黑夜温暖寒冷的分别。

这些分别的内在表现就是心和身的分离。什么是心和身的分离呢?当我们在睡梦中被蚊子叮咬觉得很不舒服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用左手还是右手去打蚊子?我们不会这么想,我们本能的用最快最有效的那只手。这就是不二的状态。因为我们的身心是一个全体的作用,那时候我们的眼睛没去看,意识也不是完全清醒的,耳朵也没听到蚊子飞的嗡嗡声,一切的行动都是自然的本能的,那个状态就是不二的状态。我们天天在运用却不自知。

最可怕的分裂是身和心的分裂。特别是年轻人,工作中的压力会影响到身心的和谐。比如接到一个新的工作,本来工作是身体的行动,可是如果没有完成,心也跟着不安。这样心神不宁,坐卧不安。第二天上班丢三拉四,魂不守舍,影响了工作的效率,结果被老板骂了一顿。然后心里难免感到委屈不忿,这种情绪积压多了就会导致抗争。这种抗争是我们的心的深层意识作用,心里对自己说不想干了,可是表面上还得压抑着情绪不想被别人发现自己的不满,这种身心的相反的作用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甚至出错。由心的紧张导致身的不圆满,身心的对立就是如此。甚至疾病也就这样被引发了。比如说现代人多发的颈椎病,肩周炎,练气功的人给这类疾病一个名字叫抗上。意思是说一些来自上司的压力他们不想接受,可是表面上不能反抗,于是就造成了身体的紧张状态,肩周炎和颈椎病就产生了。还有胃病。西医上说胃病是因为饮食不调,中医上说是心胃同源。在生活中许多事情我们不能消化了就会在胃上产生直接的反应。

作为一个学禅的人我们应该了解身心运行的实相。这些都源自于分别,要想破除这种分别唯有回到不二的心。怎么样才能回到不二的心呢?实际上我们天天都在运用这个不二。手掌和拳头是一个还是两个?不一不二吧?我们整天都在评价这个世间的对错,实际上有没有完全的对和完全的错?因为我们认知的局限性,我们认为对的在天人看来也许是错,我们认为善的在二乘人看来也许是恶的。比如我们认为放生种树,保护生态环境,帮助他人都是善事,在人天善法的层面都是善的,可是从大乘的解脱道来讲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法是为魔业。还有比如说,二乘人通过对苦集灭道的修证,通过对十二因缘法体悟,内心已经享受到了寂灭之乐了,但是在菩萨看来他们是内守幽闲,为法所缚,外有生死可了,结束的时候有涅槃可得。他还是为法所缚的,仍然有法执。在佛看来,菩萨是生相无明,俨然存在,仍然是不圆满的。

在任何一个事情当中,都有善恶、是非、非善非恶、非是非非的那种状态,当下我们体验它,经常体验它,唤起不二。这样当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时候,当我们和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看看,那个让我们生气不高兴的人,会不会就和没有长大的我是一样的呢?我们是不是也曾经有过和他一样让人生气的时候呢?想到这里,强烈的是非对错之分就会淡化,我们就超然于其之上了。当我们以为我们是正确的、正义的要去铲除邪恶,消灭罪恶的时候,最终引发的只能是战争。当年希特勒成立国家社会党,要强化日耳曼民族,消灭犹太人的时候,完全是从一个很高尚的角度去提出口号的,否则那么多德国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怎么会响应他呢?他们心里的某些情结和情绪被他煽动起来了,而他也认为那样做是正义的。我们去指责他,我们认为我们是对的,这样必然会有冲突。可是如果我们能够超越对错,心平气静的坐下来找到共同点,矛盾是不是就能化解呢?人类就避免了一场战争。

人际关系中,不二的心是最有用的,尤其在今天这个人际关系紧张的社会更是有用。实施不二要有善巧方便,不是说不二了明天我们就去和同事说,现在我们不二了以后中午我就不带饭了,你请客吧。这样别人可能会不高兴。实施不二,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不二,才能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第三个层面就是无住的心,不可以停留在任何一个地方。《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在任何一个地方“住”了,就有了执取。当然,作为世间法来说,不在某一个地方住,怎么能成为一个大成就者呢。一个建筑师,如果不认真地研究,怎么能设计出好的建筑呢?一个画家,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临摹、练习,最后才能胸有成竹的绘画。这些人是社会上有着特殊才能和本领的人。我们叫他们画家、艺术家、音乐家、教育家、理论家、军事家等等。但是这些“家”,往往会成为枷锁的枷。我们常常会听到某个艺术家、作家自杀的消息。比如美国的海明威,日本获诺贝尔奖的川端康成,写了那么多优秀的小说,最后开煤气自杀了。他们都是家,枷锁的枷,他们被套在自己思维的框框里出不来了。无住的心是很难体会的。它和不二的心不同,不二的心是要破除我们的分别,无住的心是要破除我们的执著。我们凡夫是碰到什么就黏着在什么东西上。唐代的文学大家韩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蝜蝂说》,说的是一种比蜗牛还小的爬行动物。它自己没有家,它爬呀爬,看到一个蜗牛壳,觉得这是自己的家,它就把这个壳背在自己的背上走。又爬呀爬,看到了另一个蜗牛壳,觉得这个更大更好,可是还是舍不得原来的那个,于是又把这个壳背到了背上。又爬,又看到了蜗牛壳,把它又背到了背上,最后累死了,它的几个壳没用上。

无论人是怎么样的有钱有地位,再怎么样的美貌,睡觉的时候躺下去也不过三尺,人高一些也不过三尺半,所以要这样去对治,生无住的心,任何东西,够用就好,不要过于贪着,尤其是不要贪着那些根本就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如果我们把生命的目标定位在一个根本和我们的现实生活不相干的东西上。做到这点很难。作为修行人来说,对于生死的抓取是最实在的,贪生怕死的心人皆有之。

有一个笑话,讲到一个老人家为了求生极乐世界成天念阿弥陀佛。有一天医生来宣布,老太太,明天晚上8点你的大限就要到了。老太太一听,不愿意了:“不对吧大夫,我的大限还没到,再给我三天。我的儿子和我的女儿还没回来看我,我孙子也没来看我,我外孙女的事情我还没办好…...”她就那么和主治医生磨着希望再给三天时间。不管再怎么念阿弥陀佛,到了真正考验的时候放不下就是贪生怕死。所以,无住的心平时就要学会,这样,在生死关头就会没有恐惧。如同心经所言,远离恐惧,远离颠倒梦想。生死是我们的一个颠倒梦想,没有了它,自然就不害怕了。

本来的心、无住的心、不二的心,这是禅的特质,也是我们学禅的人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没有这种心理素质谈禅就是空谈。如果一个人在内心领会体验这三样东西,我们可以说这个人在学禅,在学禅的路上迈进。

我们每个人不是独立存在的,除了孙悟空是石头里蹦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生出来的。(在此去掉有关上帝和耶稣基督的话语,第一,上帝不是耶稣基督,上帝是耶稣基督的父亲。第二,耶稣基督也有自己的父母,虽然说他的父亲是上帝,可是他是由人类的童贞女马利亚感应受孕所生,所以说他没父母不正确。)世界上的家庭形形色色,有各色人种的家庭,有从事各种行业的家庭,有喜好洁净的家庭等等,人活在世界上,要和各类人等打交道,那么,在这种复杂的交往过程中,怎么样才能把本来的心、不二的心、无住的心和其他人分享呢?禅者光有内证是不够的,还有外用。不是说体验禅就要到深山修炼,而人间的所有事情我们都袖手旁观。如果大家都躲到深山老林修炼,人类社会怎么正常运作?就算是少数入山修行的人,也不过是在生命中的某一个时间段如此入山修行。修行到了一定的时候,还是要外用。

明朝的时候有一个人称龙裤的国师出家时入山修行,和他从小相依为命的姐姐去看他,他不理睬,第二年去看他,看到他的衣服破烂了就做了一套新的放在那里,他也不理睬。就这样打坐参禅十四年,他认为他开悟了,应该出山去弘法。身上的衣服已经破旧不堪,他姐姐做的衣服也风化了,他就用树叶做了衣服下山去。福建有很多河,他不知道到哪儿去弘法,怎么弘法,就到了有河的地方,把人背过河,没人的时候,他就用石头修砌道路让人行走。后来皇帝的母亲去世了,皇帝诏告天下邀请一百个高僧到皇宫念经超度皇太后,皇太后生前也是修行人,托梦给皇帝说福建有高僧,于是皇帝就差人到福建找了一百位高僧,这些高僧途中碰到了龙裤,龙裤听说了这件事也要和他们一起去,人家嫌他说:“你不会念经,去有何用?”他说:“我有力气,可以替你们挑经箱。”于是让他也跟去。

皇帝为了试探谁是真正的高僧,故意在宫门口的一块砖下放了一本《金刚经》。那些高僧并不知情,踏着《金刚经》鱼贯而入。唯独龙裤,独自跪在城门口,口宣佛号,不肯进去。问他何故?他说:“地下有金刚经。”皇帝一听大喜说:“这才是我要请的得道高僧!”

次日,请他上法堂念经超度。他只宣读三声佛号“南无阿弥陀佛!”然后念一偈:“我本不来,是汝故爱,连根拔起,超生天界。”将幡招三下,就说做完道场了。皇帝正狐疑间,忽闻空中有人说:“感谢三宝和圣僧超拔,我已超生去了。”万历皇帝大喜,要重谢法师,他只求皇帝赐予身穿的龙裤。于是就赐号“龙裤国师”。道场赐额“闲云石室”。至今福建漳州尚存一座石塔,传说也是龙裤使用神通从御花园中移来的。

这个故事说的是,我们修行得再好,还是要外用,要去帮助人,否则毫无用处。

禅从三个方面外用。第一感恩,第二结缘,第三分享

为什么要感恩呢,我们能降生到这个世界上靠父母,学习知识靠师长,我们一生中所有的一切活动,都环环相扣,都不能离开别人的工作和帮助。每一件事情都适合所有的法界联系到一起的。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每享用一样东西,后面都凝聚了许许多多人的努力,所以我们要有感恩的心。感恩的心可以破除骄慢的心。当我们有了这颗谦卑的感恩之心,龙天会护佑我们,善神会保佑我们。因为当我们能够感激所有的事情,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我们走到哪里不受欢迎呢。

《地藏菩萨本愿经》的校量布施功德品里,地藏菩萨问世尊:“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佛告诉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语慰谕,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力。何以故。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生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相反,如果我们用骄慢的心去布施,我们布施的功德就会大大减少,因为我们带这样一种态度去布施的时候,别人的自尊可能就会受到伤害。比如说我们要布施给一个乞丐,如果带着骄慢的心,叫人家“乞丐”,那么他也许会接受你的布施,可是你却因为称他乞丐而伤害了他的自尊,尽管这一生他沦为乞丐,可是不等于没有了做人的尊严。相反的,我们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布施,正是因为他的贫穷才成就了我们布施的心。

或许有的人要说,有时候我们给了,乞丐并不说一句好话。过去英国有个有钱人,住在富人区里,他是个很有身分地位,也有修养的绅士,每天去买报纸的时候都会向卖报人致谢,十几年如一日,但是那个卖报的人从来也没有回应过他。有一天绅士的朋友来探望他,和他一起去买报,买完报后他像往常一样向卖报人致谢,卖报人仍然没有回应。他的朋友说,你的身份比他体面得多,向他问候还得不到回应,你这么做不是很愚蠢吗?他说:这是我的生活态度,和他无关。如果他不在这儿卖报,那我就不可能有这个方便,所以我感激他。感恩的心,破除了骄慢。

“结缘的心”说的是我们体会到每一件事都离不开众缘,都要经过众缘和合才能成,所以我们要尊重、感恩,同时结缘。怎么样才能结缘呢?一个人很聪明,可是他人缘不好,他去做生意,有人信任他吗?一个人赚小钱靠的是辛苦积攒。但是发大财的人,没有算计,是人家一见他就相信他信任他,愿意和他有生意的往来。那源于福报,是前生结的缘成熟了、现前了。所以说小财靠勤俭,大富靠福德。我们要想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和命运,就是要结缘。

结缘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结人缘。如果我们都到哪儿都是千夫所指,那就一定没有好下场。关于这个有很多古训。第二结善缘。光有人缘还不够,还要结善缘。否则就是八苦里的怨憎会苦。不管你是如何的思念对方,一见面就话不投机,说不到两句就吵架。吵完了想到酒吧解解闷,结果出言不逊和招待又吵了一架。和服务生吵还不够,把老板叫出来又吵一顿,吵完了开车出去,警察把车拦住了,违章罚款。可见结善缘是多么必要。有了善缘以后,我们要结法缘。在共同生活准则和空间的基础上,我们有共同的兴趣,比如对宗教的信仰,对禅修的追求,这就是法缘。佛法分为五乘教法。有三皈五戒为核心的人乘教法,有五戒十善为主的天乘教法,以四圣谛八正道为主的声闻教法,以十二因缘为主的缘觉教法,以六度万行为主的菩萨教法,以超越一切的佛乘真如法。最后一个是要结佛缘。大家一起成佛,因为只有成佛,才能断除熄灭一切的烦恼。烦恼彻底的止息,轮回的停止,涅槃的证得都要靠佛缘。

结缘之后是分享。分享包括各个层面。我们看看布施包括几个层面。第一是财布施,第二是法布施,第三是无畏布施。我懂的东西和别人分享,这是法的一部分,这个法,不限定是佛法的法,事实上,究竟的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但是也无一法是佛法。如果有经济能力,在自己随份尽力的前提下去帮助他人,不分种族,不分国籍,不分时间和空间的去帮助他人。比如说这段时间巴基斯坦地震,我们就可以去报名参加救护。比如说,我们如果学过心理学,可以去帮助安慰那些失去家园和亲人的人,抚慰他们的伤痛。这是内财布施。如果人家有急难、恐怖,我们也可以去帮助别人。真正的恐怖是对生死的畏惧,消除别人对生死的畏怖,这样的布施是究竟的无畏施。

分享、结缘、感恩是外用的三心,本有的内证的三心是本来的心,不二的心和无住的心。它们融合在一起,让我们内在的个体生命活得非常安详、自在、喜悦、平和。这样一个人,也一定可以感染到身边的人,让他们感受到安详、喜悦、平和的力量。这种力量是行不言之教,行无言之话。我们不用说我是佛教徒,跟我来学佛法。行不行之教,也就是大而化之,无为而无不为。我们不需要叫别人跟着我们吃素,或者跟着我们这样那样,不需要,我们只需要这样去做。过去有一个禅师,他教一个人学禅,可是这个禅师的所在地是一个不了解佛法,不了解禅的、完全是异教徒的地方,这些人就认为禅师所教的是一种妖法,一直不能接受。后来他的学生带他到他学生的家里去,发现他家人特别接纳他,把他当自己人,他觉得很惊奇,找不到原因。然后他看到他学生的爸爸回来了,学生给他爸爸开门,替他把家常衣服换好,等他坐好了,把他爸爸的眼镜给他递过去,报纸递上,茶端上来,然后才开始介绍他的老师给他的父亲。他从中看出来了,不在乎他学的什么,在乎他用的什么,用才是真的,说的都是假的。我们了解了这一点以后,也要特别的体会,内证和外用必然是同步的,如果两个脱节了必然出问题。但是,如果有一段时间精进的闭关修行是可以的。但是一定是一个有限的时间段,出来以后一定要外用,把自己的体验、功德和自己的证得和大家分享。
这六个心,也就是禅与现代生活。实际上,现代的生活就是眼前的生活,眼前的生活就是每时每刻离不开的生活。每时每刻离不开的,无非是对外我们总是一颗感恩的心、结缘的心、分享的心。向内,我们能够无住,然后又不过份的分别执取,保留本来面目,清净无为、清净安乐、清净祥和,这个就是在今天这个紧张的社会来化解所有压力的有效的清凉剂。我们把它叫禅的艺术,禅对生活的指导,或者叫关于生命的学说、生命的艺术都可以。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下面是交流的时间。

问:当我们的身心分裂的时候,我们应该办?

答:这个可以分两个层面。一个层面,在一些状态下你根本无法控制自己,这个时候,你要观察下来是很难的,除非你有足够的定力和智慧。比如说你受了太大的委屈就要爆发的时候,你无法去平静的观察自己了。那就先转移,离开那个环境,离开那个人,到一个让你能够放松的,开心的环境中去。比如在家里吵架了,马上到一个好朋友那里去放松一下,让家人知道你是在安全的状态下离开的。先转移,再观察。如果在不是那么恼怒的情形下,先拿镜子照照自己,照妖镜照照自己,我这么漂亮的人,怎么成妖怪了。深呼吸5到7次,不要管下一步要怎么做,先深呼吸,看看自己,怎么从一个美丽的温文尔雅的人变成了这付模样。简言之,当你的愤怒不是那么激烈的时候,先观察自己,深呼吸。如果你的愤怒很强烈,就先离开那个环境,等你定力超过你的愤怒了,再来观察它。就是转移观察两个方法合作。

问:我经常犯错伤害人怎么办?

答:我已经做错了,就要勇于认错。一个人不可能不犯错,没有天生的释迦牟尼佛,也没有自然的老子和耶稣基督,都是要修行得来的。所以天下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是找不到的。人人都会犯错,接受这一点,犯错的时候就不必太懊丧,以至于惩罚自己。那是没必要的。那么已经犯错伤害了人,怎么办,找到他,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解决。万一自己抹不开面子,可以找一个第三者,在喝茶喝咖啡时,假装对第三者说话,把你的善意通过这种方式间接的传达给被伤害者,因为人的心是全知全能的。只要你的心决定去做了,对方迟早都能感觉到。另外一点就是,一切都是无常的,根本没有什么独立存在的东西,那么我的自尊又算什么呢?怕什么呢,我去道个歉,屈尊一下又有何妨呢!勇敢的直接去跟他道歉,并请他监督你下次不要犯类似的错误,化敌为友。这些都要源自于你真正拥有一颗禅者的心,禅者的心是无惧的,也无畏的,也没有牵挂。犯错是天经地义的,知错能改就是好的。知错了来纹过饰非就错了。真正的禅者是无敌的、无惧的、无害的。他不惧怕任何东西,他也不伤害任何东西,知错就改,再不二犯就行了。

问:禅修或者禅一定有固定的地方和方法么?

答:修习禅定的方法除了静坐以外,通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哪个都可以来修习禅定。比如说,在你工作之余,总有一两分钟的休息时间,这个时候你可以深呼吸。甚至上洗手间的时间都可以来观不净。最方便的是每次你的或者是别人的手机铃声响的时候,你听,听得很清楚,很明白,但是又没有听进去什么,没有任何东西听到你的心里去,这就是耳根的禅修。看也一样,看什么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但是它不能干扰我们心的平静,这也是禅定的修习。单独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吸气,吐气,进入一种很放松的状态,这也是禅修。走路从脚抬起,在空中,刚接触地面到实实在在的、稳稳的落到地面,这样把每一个步子分成四个部分来完成,也是一种禅修。所以禅是无处不在的,禅修也随时都可以做得到。

问:我打坐总是有妄想,请问如何对治?

答:不要控制,想要控制的心也是妄想。想要控制的念还是属于妄念。认为禅修一定是无念头这是一个误解。到了禅定的某一个境界是无念的,但是在初开始不是的,初开始大概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妄念纷飞,正念很少,用数息或者观息的方法,大概三十分钟时有五分钟是在数息,其它时间都在打妄想,不是想过去就是想未来,想过去懊丧的多一些,想未来美好的多一些,但更多的是紧张的。其实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不用太在意。第二个阶段,三十分钟能有一半的时间可以平静下来,刚开始十分钟挺平静,中间十分钟又开始打妄想了,然后又回来,又很安静,结束了。第三个阶段,这三十分钟,大概有二十五分钟你都能比较平静,偶尔有一些念头,但是不会影响你。所以,不要刻意地等待无念的状态。真正的禅修是思维修,思维就是要动念。只要你的正念在,这一次的禅修,无论你用那种方法,只要你能够让你的方法现前就行了。什么叫方法现前呢,这一次的禅修,我就数息,那么如果我去观察呼吸了,或者念佛持咒了,都算是失念。失念没有善恶,没有对错,你不过是离开了你的方法而已。所以不要在心里觉得沮丧,不要惩罚自己,接受就好了。妄念就像不听话的孩童时代,我们不用去管它,只要管好我们的正念在不在。妄念来了跑了,我们再回来数息,时间长了,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妄念和正念可以和平共处。你一边数息,妄念也会纷飞可是他不会干扰你的和平共处,慢慢的你会发现所谓的妄念正念不过是假名安立,没有所谓的正也没有所谓的妄,只不过都是一个念头,他们遵从一种共同的法则,在我们的心里升起来又消失,最后也不在乎有没有妄念和正念,禅修就是禅修,很简单,很快乐,禅悦是自然现象。

问:能不能介绍柏林寺生活禅夏令营?

答:在台湾,生活营已经举办了很久,早期到台湾去的法师们和学者们都举办过各种各样的大、中专佛学营。我师父和台湾的耕云先生和星云大师的关系很好。我的师父和他的弟子商量怎么才能在青年中推广佛教,因为文化大革命以后,1979年开始大陆才开始恢复寺院和僧人,佛教事业在大陆那时候是百废待兴。从1993(那时我还没出家)年开始我师父借用台湾的模式,开始试办生活禅夏令营。生活禅的理念源自于六祖坛经和一些祖师的经论,比如说马祖道一、南泉普愿禅师到赵州禅师这个师徒孙一脉相承的“平常心是道”这个理念,平常心都是在日用生活中体现的。永嘉大师的证道歌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也就是动静自在都不离开这个禅,在生活中修禅,在禅中提升生活。

秉着这样一种理念,为了让有知识的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认识禅和佛教,就举办生活禅夏令营。当初赵朴初老居士在世,他很支持,还亲自提笔书写了一个生活禅夏令营的匾额,一面旗子。每年开营,他都会派中国佛教协会的副会长来宣读贺词。因为赵老是全国政协委员,有了他的支持,河北省政府的领导和官员们也跟着支持。就这样,大家越来越了解,禅是突破了时间空间,突破了文化等等,可以为任何人所用。

比如说我们刚才说的禅的六心,向内来的,本来的心人人具足,这个就符合佛教的教义。正如佛在菩提树下证道以后,说的一句话:“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就是佛给我们做证明了,人人都本有这颗心,不二的心。不二,在维摩经里面就是倡导不二的,生死与涅槃不二、菩提与烦恼不二、解脱与束缚不二。不住的心,六祖就是听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的。结缘、分享、感恩,这全是一种外用,菩萨法的一种外用。

就这样参加禅修夏令营的人越来越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XC法师、常到新加坡澳洲讲学的济群法师、妙华法师、哈尔滨极乐寺的静波法师、南京大学读博士的圣凯法师、香港大学佛教研究中心净因法师、复旦大学哲学系主任王雷泉教授、北京大学的楼宇烈教授、人民大学的方立天教授都是给夏令营学员们讲课的主要成员。这样就提供了一个桥梁让学者们走进寺院僧团中来,体验僧人的生活,让年轻的法师了解学者们和社会上各种认识是如何评价和比较佛教和其它宗教的关系,佛教和现实人生的对应是如何定位的,让法师们树立起自信心,走上了弘法的舞台。这样的社会影响特别好,所以到2005年已经办了十三届,每一届都有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就是“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为和谐加油。”1995年我参加了夏令营,夏令营结束后我就出家了。从1996年开始我一直都在做夏令营的执行长,类似于总指挥。

今年的活动是最有意思的,一共有700多人报名,我们只录取了300人。72个男营员一日出家,我们给他们授沙弥十戒,然后他们去托钵乞食。72个人分为三组,沿着我们寺院的周边县城去托钵乞食。刚开始我们还担心乞不到食,结果我们老和尚从寺院里还没走出山门,他的钵里面就已经有上万元的人民币了。最后是我们派车把他们托钵乞来的食物用车往回拉。这三个组里都有一个人给他们照管香袋。然后又分成28个小组,每一个组少则两个人,多则四五个人去自谋生路。不能带自己的钱,不能欺骗,然后又一个人去给自己小组的人弄午餐,只要是合法的,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行。比如说摆摊卖香,街上吹口琴都行。如果中午午餐的钱没有化回来,中午就没饭吃,到晚上才能吃,这就是生存挑战。女营员里一部分买东西供僧,一部分就在营里为他们诵经祈祷。中央电视台第四套国际节目经常播放我们的活动。后来中国国务院对外宣传办公室把我们寺院作为对海外宣传的一个基地,就是我们可以给外国人举办夏令营。我来的那几天,10月28号,日本的50多个僧人正在我们寺院体验生活。在那个之前,有一个天下赵州茶禅文化交流大会,韩国的五个茶道队,韩国<禅的世界>杂志,以及日本的,香港的台湾的很多人都来向赵州禅师献供。因为赵州禅师是赵州茶吃茶去的鼻祖。8月份的时候,法国人和瑞典人组团到寺院来,我们给他们举行禅修和禅七这样的交流。今年4月也请了你们这里的法师组团到我们那里体验赵州禅师的风范。赵州禅师的风范就是平常心是道,以本分事接人,没有任何谈玄说妙之处,完全是把禅,把最高的佛法精髓落实在每天的生活之中,所以他才能有这么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问:除了夏令营,我们有没有去参加禅修的机会?

答:有,我们每年的冬天,农历11月15开始连续35天打坐,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到晚上9点半休息,一共打9支香。清晨一支香,上午三支香,下午三支香,晚上两支香。除了吃饭睡觉上洗手间的时间,其他时间全部打坐。在禅七期间不念经。大家要到赵州祖师塔那儿去告生死假。因为过去禅堂打禅七就是这样的,如果死在禅堂里是很光荣的事情。所以要告生死假。我记得97年,我那几个才出家的师弟们不会打坐,一打坐就痛苦,我师父拿着香板一个个都敲到了,必须是单盘,不管有多疼。我们都下来吃饭了,我那几个师弟的腿疼得还拿不下来,满辛苦的。但是一旦过了这关,禅修就非常有乐趣,它是直接的体验到法喜,禅悦法喜。因为要通过诵经对身心有一个改变比较难,念佛也很耗气,放生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通过禅修,如果方法得当,心态平和,又有足够的福报,当下就有身心的体验,很受用。

我们有三个禅堂,出家人有出家人的禅堂,男众有男众的禅堂,女众有女众的禅堂,一共可以容纳一千人。现在参加禅修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先去的坐禅凳,后去的坐禅垫。大家都愿意坐禅凳因为在跑香以后不用把禅垫拉出来,思绪不被影响。因为在跑香越跑越快的时候思绪是空的,稍微有点杂事一干扰就会有冲击。

现在每年都会有很多国家的人来参加我们的禅修夏令营,新加坡的文静法师曾经都去参加过。有一年加拿大的一个哲学系的教授带了他哲学系的25个学生,全部都是加拿大人,在我们这里参加了一个星期的禅修。这就是禅,和宗教信仰没有太大的关系,它不要求你改变你的宗教信仰,但是它要求你改变你的思维模式,帮助你把不快乐的人生变得快乐。所以禅能被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和信仰所接受。

问:打坐腿疼,是坚持坐下去还是放下来呢?

答:给你讲一个故事吧。六祖的大弟子南岳怀让禅师,他下面出了临济宗和沩仰宗。当时南岳怀让禅师住持般若寺,得知马祖道一每天坐禅,是一个有造就的人,便前往传法院问马祖道一:“你整日坐禅为了什么?”马祖道一回答说:“为的是成佛。” 于是南岳怀让禅师取了一块砖,在庙前的石上磨了起来,马祖道一见此十分惊异,立刻上前问南岳怀让禅师:“师父磨砖干什么?”南岳怀让禅师回答说:“磨成一面镜子。”马祖道一困惑不解地问道:“磨砖怎么能成镜呢?”此时,南岳怀让禅师反问马祖道一:“既然磨砖不能成镜,那么你坐禅又岂能成佛?”马祖道一向南岳怀让禅师请教说:“师父,依你之见,怎样才是正确的呢?” 南岳怀让禅师反问道:“这好比牛驾车,当车不走的时候,是打车还是打牛呢?”马祖道一不知道如何回答,沉默不言。南岳怀让禅师继续说道:“你坐禅的目的是为了成佛,那么禅并不限于坐卧的形式。因为佛性无所不在,没有固定的形相。在绝对的禅宗大法上,不应该有取舍的执著。所以,坐禅不可能悟道成佛。”马祖道一听了这番话,豁然开悟。所以你说坐禅是解决腿的问题还是解决心的问题呢。既然是解决心的问题,那腿疼了就拿下来好了。禅修解决的是心的问题,当你的心柔软了,你的腿自然就会柔软了。我们是业报之身,我们的心结反映到腿上就是腿的僵硬,要冲开这些结就要修行。当我们的心开窍以后,它很快就通畅了。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只是在练身,那是很难的。

问:打坐身体会摇动是怎么一回事?

答:禅坐会有几种生理现象,痛、麻、酸、冷、涨、热,还有一个就是动。把眼睛睁开三分可以帮助减少摇晃。

问:吉祥卧是每个人必须的么?

答:吉祥卧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一般来说,右侧卧是吉祥卧,左侧卧是贪欲卧,仰面卧是嗔恨卧,像婴儿那样趴着是愚痴相。但是这都因人而异。在上床之前,修内观的人可以观察动作和觉受。很清楚的觉知你除衣,上床,身体接触到床上的感受,觉知这些感受而不作判断,躺到床上以后可以做一个水轮观,或者月轮观,或者日轮观。出家人做吉祥卧要求作日轮观或月轮观。假如你不舒服也可以做水轮观,像水那样清清澈澈的也可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