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卄三 八功德水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
彼诸菩萨,及声闻众,若入宝池,意欲令水没足⑧,水即没足。欲令至膝,即至于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颈,水即至颈。欲令灌身⑨,自然灌身。欲令还复,水辄还复。
(这是说八功德水资用随意)
七宝池中的八功德水,还可随人之意而增减。极乐世界的菩萨或阿罗汉,在宝池中沐浴,欲脚没入水中,水即没足;欲水至膝,水即至膝;欲水至腰,水即至腰;欲水至颈,水即至颈;欲水灌浴全身,自然灌浴全身;如要它复原,水即恢复原状。
◎注释
⑧没足 水高过脚面。
⑨灌身 灌浴全身,这里是说水高过头部。
调和冷暖①,自然随意。开神悦体②,荡除心垢③。清明澄洁④,净若无形⑤。宝沙映彻⑥,无深不照⑦。微澜回流⑧,转相灌注⑨,安祥徐逝⑩,不迟不疾(11)。
八功德水还能随人之意而自然调和其冷暖,沐浴其中,你心想它冷一点,它就冷一点,要它暖一点,它就暖一点,总之令人精神爽朗,身体舒畅,完全洗掉心中之尘垢烦恼。池水澄清洁净,犹如虚空,没有形状。由于池水澄清,池底的宝沙都能清晰地映现出来,无论多深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宝池里的微波,来回交流,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辗转互相灌注,不慢不快,显得十分的安祥与和谐!
◎注释
①调和冷暖 这里是说池水能随人之意而或冷或暖。
②开神悦体 “开神”是精神爽朗,“悦体”是身体舒畅。
③心垢 心中之垢染烦恼。
④清明澄洁 指池水很澄清洁净。
⑤净若无形 指水清见底,犹如虚空,没有形状。
⑥宝沙映彻 指水清澄,池底的宝沙都能清晰的映现出来。
⑦无深不照 无论多深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⑧微澜回流 “微澜”即微波,“回流”即来回交流。
⑨转相灌注 指水由下而上,又由上而下,辗转互相灌注。
⑩安祥徐逝 指流水不快不慢,显得很安祥、和谐。
(11)不迟不疾 不慢不快。
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①,莫不闻者。或闻佛声②,或闻法声③,或闻僧声④,或寂静⑤声,空无我⑥声,大慈悲⑦声,波罗蜜⑧声,或十力⑨无畏⑩,不共法(11)声,诸通慧(12)声,无所作(13)声,不起灭(14)声,无生忍(15)声,乃至甘露灌顶(16),众妙法(17)声。如是等声,称其所闻(18),欢喜无量。
(这是说波扬妙声)
其波能演放无量微妙的音声,其声广宣法音,使闻者各各听到自己所欲听闻之佛法,诸如听到令人自然皆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的音声,或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以及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通慧、无所作、不生不灭、无生法忍,乃至甘露灌顶,一切妙法之音声。这些音声,都适合听者的根性,所以听了之后,人人法喜充满,欢喜无量!
附记:以上几段经文所说,乃释尊赞叹弥陀依本愿所成就的净土的依正庄严及其妙用,诸如众生的正报,身体如佛端正庄严,智慧亦如佛无量无边;至于依报,极乐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胜妙无比,令人六根常合道,六识皆清净,一切烦恼习气皆不起,令人如比丘入灭尽定。像这里所说的“波扬无量自然妙声”,能使闻者各各听到自己所欲听闻之佛法,或闻佛法僧三宝声,或闻四无量、六波罗蜜,乃至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声,此乃是极乐世界六尘中声尘所起的妙用,能令人当下明心见性、返璞归真。为什么其六尘有如斯之妙用?因它正如《楞严经》之所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声尘如是,其他五尘亦复如是。
◎注释
①随其所应 这里是指所说佛法,正是他所想要听的。
②佛声 听了就想念佛的声音。
③法声 听了就想念法的音声。
④僧声 听了就想念僧的音声。
⑤寂静声 “寂”是寂灭一切烦恼,“静”是静止一切苦患。寂静即涅槃的境界,演说涅槃之境界的音声,叫做“寂静声”。
⑥空无我声 演说空、无我的音声。空者,万法缘起性空;无我者,我由五蕴所组成,离开了五蕴,根本就没有我。
⑦大慈悲声 演说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音声。慈者与乐的心,悲者拔苦的心,喜者见人离苦得乐而心生欢喜,舍者舍弃怨亲分别的心。
⑧波罗蜜声 演说六波罗蜜的音声。六波罗蜜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⑨十力 指如来所具有的十种力用。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即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的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即能知各种禅定及解脱三昧等的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即能知众生根性的胜劣与得果大小的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即能普知一切众生种种知解的智力;六、 知种种界智力,即能普知一切众生种种境界不同的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即能知一切众生行道因果的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即能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而无障碍的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即知众生宿命及知无漏涅槃的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即于一切妄惑余气,永断不生,能如实知之的智力。
⑩无畏 指佛四无畏,佛对众生说法时有四种的泰然无畏:一、一切智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乃一切智人而无所畏;二、漏尽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已断尽一切烦恼而无所畏;三、说障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惑业是障碍佛道之法而无所畏;四、说尽苦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戒定慧等是断尽诸苦之正道而无所畏。
(11)不共法 即十八不共法,只限于佛所有的十八种功德法,因为只限于佛,不与三乘共有,故名“不共法”。一、身无失,佛自无量劫以来,常用戒定慧和慈悲以修其身,由于功德圆满,一切烦恼皆尽,是名“身无失”;二、口无失,佛具无量智慧辩才,从佛金口所说的话,字字句句,契合真理,是名“”口无失;三、念无失,佛具无上深妙禅定,心不散乱,常在定中,对一切法,心无所住,故名“念无失”;四、无异想,佛对众生,平等普度,心无分别,是名“无异想”;五、无不定心,佛于行住坐卧,不离甚深禅定,是名“无不定心”;六、无不知己舍,佛说法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未有了知一法而不舍者,是名“无不知己舍”;七、欲无减,佛悲愍众生,欲度众生,心无厌足,是名“欲无减”;八、精进无减,佛以救度众生为己任,故常度一切众生,无有休息,是名“精进无减”;九、念无减,佛于三世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应圆满,无有退转,是名“念无减”;十、慧无减,佛具一切智慧,无量无际不可尽,故名“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佛远离一切执着,具二种解脱,一者有为解脱(即与无漏智慧相应之解脱)、二者无为解脱(即一切烦恼净尽而无余),是名“解脱无减”;十二、解脱知见无减,佛于一切解脱中,知见明了,分别无碍,是名“解脱知见无减”;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佛身之所作,皆以智慧为前导,故无不充满智慧,是名“一切身业随智慧行”;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佛口之所言,亦皆以智慧前导,故无不充满智慧,是名“一切口业随智慧行”;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佛心之所思,亦皆以智慧先行,故无不充满智慧,是名“一切意业随智慧行”;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佛以智慧照见过去世一切法,悉能遍知而无障碍,是名“智慧知过去世无碍”;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佛以智慧照见未来世所有一切,悉能遍知而无障碍,是名“智慧知未来世无碍”;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佛以智慧照见现在世所有一切,悉能遍知而无障碍,是名“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12)通慧声 演说神通和智慧的音声,一切的神通皆以智慧为体,故名“通慧”,意即通就是慧。
(13)无所作声 演说离因缘造作之法的音声。无作亦即无为。
(14)不起灭声 演说不生不灭涅槃之理的音声。
(15)无生忍声 演说无生法忍的音声。
(16)甘露灌顶声 演说甘露灌顶密法的音声。“灌顶”二字,灌者大悲护念义,顶者佛果最上义,谓诸佛以大悲水灌顶,能使人功德圆满之意。在佛教诸宗中,密宗特别注重灌顶。
(17)众妙法声 演说众多妙法的音声。
(18)称其所闻 很适合闻法者的根性。
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随顺三宝力、无所畏、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
(这是说闻声能生善乐)
于是,人人都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如、实相之义;随顺三宝、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奉行之道。
附记1:“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则能生涅槃寂静常乐我净之乐;“随顺三宝力无所畏不共之法”,则能生无上菩提心和无上佛果之乐;“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则能生三乘圣贤之乐。这三句经文,可以作为修行人的座右铭,若随之顺之,必获大利。
附记2:随顺与随缘不同,随顺是随着人人本具之自性清净心而作,顺着菩提心而行,其中有悲有智,纯净无染,契合无上之正觉;随缘则不同,所随之缘有染、净、违、逆、邪、正、迷、觉等等,善恶杂陈、看似善缘,却是恶缘,往往令人感到混淆不清,难以取舍。
附记3:“随顺三宝”一句,是指我们开始时先皈依住持三宝。住持三宝者,佛入涅槃后住于世上保持佛法的三宝,如木雕泥塑纸画的佛像,即住持佛宝;三藏经典,即住持法宝;一切的出家人,即住持僧宝。接着随顺别体三宝,这有大小乘之别,大乘以佛三身(法、报、应)为佛宝,六度为法宝,十圣(十地位上的菩萨)为僧宝;小乘则以丈六应身为佛宝,四谛十二因缘为法宝,声闻缘觉为僧宝。最后则亲证一体三宝,便是成佛。一体三宝者,又名同体三宝,或同相三宝,意谓三宝中的每一宝都圆具三宝之义,即:佛中含觉照义,是佛宝,含轨则义,是法宝,无违诤过,是僧宝;法系佛法身,是佛宝,凭之能出三界,证涅槃,是法宝,依法修行,是僧宝;僧具观智,是佛宝,具轨则,是法宝,具和敬,是僧宝。
无有三途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安乐。
(这是结叹胜妙的六尘能使人背尘合觉)
由于极乐世界的六尘,胜妙无比,能使人背尘合觉,返璞归真,根本没有三途苦难之名,但有一切自然之快乐,所以其国,叫做安乐。
附记:极乐世界有无比胜妙的六尘,如:在莲花中化生令人离粗得妙、音声令人背尘合觉、香气令人离垢得净、味尘令人无秽香洁、触尘令人离苦得乐、法尘令人舍妄归真。所以极乐世界“无有三途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这是本愿中第16“无诸不善愿”、第27“无尽庄严愿”和第32“国土严饰愿”等功德所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