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
第一堂
修念佛法门的方法,很粗浅地说就是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念完了这一声阿弥陀佛,身心一概放下沉下去,沉到虚空,这是修净土念佛三昧的方法,非常之好,而且是禅净同修之路。在我们来讲,这也是中国儒家文化。
儒家修行之路
曾子著的《大学》讲,上至皇帝,下至普通任何一个人,都必须自修内养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是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我们十一二岁都背来了,是儒家正统的修行之路,在佛法没有来之前就有了。所以当佛法传过来,翻译禅定这个"定",是采用《大学》里的,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现在我们中国人的教育,自己把它丢掉了,不止断层,是连根挖掉了;不过没有挖完,还有我这个老兵在。
这几步是修行的功夫,"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止做到了,这是定,包括我们这几天讲的修持。定而后才真正进到静,静的境界工夫做到了才是安。所以大家杀坐在这里搞了四五天已经了不起了,我都佩服你们。在我的想像中,右排这几个当代年轻的大英雄们,我讲大英雄是给他们戴高帽子,原以为他们坐不住,是玩玩的,两三天就会跑了,结果竟然安定下来,很不容易啊!可是他们这四五天也很勉强,心没有真正的安。"静而后能安",一步一步工夫,不是读了就知道的,有些人玩聪明,认为读了就办到了。
你注意"而后"两个字,是指一步一步工夫做到。"安而后能虑",认为虑好像是思想、思虑,那就错了,虑就是佛学讲智慧般若,能虑就是能够生起智慧来,由定生慧。虑而后呢?工夫做到了,则"能得",得个什么?是倒过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得到明德了。"物有本末",任何东西都有根,有顶尖,本是根,末就是顶尖。这是中国文化传统,从皇帝起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基本教育修养。"事有终始",你要做内圣外王之学,内是圣人的修养,外用可以治中平天下,都要先从这里学起。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人生自己的修养也好,全体人民人类的教育也好,其根本就在知止。知止很难,是止在一点上。我刚才上来,听到诸位在念佛号,共修跟单独自己修力量不同,共修有互相的感应,有共鸣的作用,互相影响。所以在外面听到无比的庄严清净!左右都念,自己也不好意思,只好跟着修行,心不静也冒充静了嘛!这是共修的好处,但是要有共修的环境。
所以我感叹,政府花了那么多钱办小学中学,孩子一进学校就要住校集体生活,需要明师的带领,共同的影响。进学校先养成到社会怎么做人,怎么生活。像我们七天在这里,这里也是一个社会,三个人以上在一起就变成一个社会了,社会主义嘛,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生活;真正民主的重点,必须是共同的需要,共同的修养。那么我们刚才的方法呢?是讲共修念佛,走修证之路,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也靠阿弥陀佛的力量加持我们,西方人叫做祈祷。我们不是用自心去祈祷,是心跟佛合一,念佛的名号,心就宁静下来,这就是定,就是止。
佛号与咒语
所以净土法门念一声佛号,叫做"三根普被",这句话是最大的教义,也是佛教最重要的,大家却很轻视。哪三个根呢?第一等聪明的人是上根,就是昨天我引用孔子讲的"生而知之"的人;第二等"学而知之"的中是等人;下根中最笨的人。上中下三等,三根普被。不管你高智慧或最笨的人,念一声佛号,心一静,什么魔啊鬼啊,当下都宁静了。不然你们可以去做个试验,养一只猫,或一条狗,这些动物在动得很凶猛的时候,你静静站在前面,看着它的眼神,你的心进入它的心里头,念南无阿弥陀佛,它就安静下来了。
我以前的一个老学生,就是朱文光博士,这里老一辈的都叫他师兄,他是台湾人,他跟我最早,死得也最早,学农化的,美国留学,既学佛又学道。我吹牛给你们听,他真是大科学家,虽然学农化,什么都懂。他有科学问题解答不了的就跟我来讨论,开始做试验,讲了很多东西。有一个阶段,他测验念佛、念准提咒的功效,把稻子、花木种两排,用念过咒子、念过佛的水浇一排,用普通的水浇另外一排。两三个月比下来,发现用念佛念咒子的水浇的稻子、花木长得非常好,比一般好地两三倍。他说开口对着那个水念大悲咒或准提咒,或念心经,或者念阿弥陀佛,效果都不一样,水的分子跟着变化。开口念和用意识默念,又是两样效果。
你们没有经验,大概古道有点经验吧。像我当年在峨嵋山上闭关,山上三年把人世间一辈子的清理福已经享完了。所以我说我这一辈子的福气从此没有了。你们以为做管发财的有福气,在我看来没有福气,真的福气是清福。在那个峨嵋山顶,到了秋天九月十月之间,已经大雪封山了,上山是不可能的,没有人可以走路上来的。要从山顶下来除非是滑冰下来。也有些和尚师兄弟们,屁股上包个大草席,拿两个手棍,从山顶上"哗"一路滑下来,那真是万山冰雪。
我那时享尽清福,每夜的月亮都看得到,不管弯弯的眉毛月,半圆的月,圆满的月。看到上空都是蓝天,加上万山冰雪,四周上下整个是水晶世界。尤其夜静更深,不要说人看不到一个,鬼也看不到半个啊。那是冷得很哦,冷到已经不知道自己冷不冷了。就在那个时候朗诵一声诗句,或者一声南无阿弥陀佛,整个大地好像都在震动。现在我们大家在座的都住在城市中,红尘滚滚,多少烦恼。但是,自己回到小房间,乃至有一个小地方坐下来,眼睛一闭,算是自己死掉了吧!什么都不管,心中南无阿弥陀佛一念,同山顶的境界是一样的清净。
禅净双修
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实际上"南无"是皈依,阿弥陀佛是佛的名号,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他是真正的大密宗,也是真正的禅宗。宋朝禅宗大师永明寿禅师,浙江余杭人,是一个将军出家的,学佛有成就,学问又好。有一部中国最伟大的佛学《宗镜录》是他带领的著作,影响中国文化千多年。所以有人说学佛没有一部基本概论的书,我说你先去读《宗镜录》,它就是佛学概论。永明寿禅师悟道以后专门提倡念佛,他的道德行为影响了宋元明清一直到现代。他有几个偈子非常好,你们出家的同学应该都记得,"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你们打坐修行学禅,不晓得连带修念佛法门,修啊修啊,修错了,因为自己智慧不够;第二个偈子"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一边打坐修行,一边念念佛,好象很厉害的老虎又生了两个角;"现世为人师,来生做佛祖",他一生提倡禅净双修,我只抽他几句偈子讲。你们出家同学应该背来。而且我还常劝你们出家同学,除了修准提法以外,好好提倡禅净双修,可是没有一个人听话的。像那个法师,我传了个准提法,他就拼命教人修准提法。所以你们都叫我老师,我只好笑。
你们这些人在散乱中搞惯了,还能坚持五天下来,是多大的牺牲啊!我很佩服。因为我知道你们,这是多么难能可贵,所以值得赞叹。但是这一次六七天的经验,不要回去受到环境影响就变了,那就不行了。有些同学跟我在这个环境也好多次了,要是都像在禅堂一样一贯下去,三年五年七年没有不成就的。可是做不到,离开禅堂回去就不是这样,受环境影响动摇了。然后说老师啊,真没有办法,外面的事情忙。我对啊对啊!实际上我嘴里跟你讲对,心里在骂你,没有本事,修行一换环境就变了,那怎么叫修行!
尤其年轻的同学,从大学开始起搞这个到现在,一辈子没有成就。不但是自己内养没有成就,学问也没有成就,事业也没有成就,吹牛也没有成就。有啊,有个人在外面说是我的传人,到处骗人吹牛,骗人有成就没有?也没有成就。所以吃饭时,当众骂他靠佛吃饭骗人。他一边流着鼻涕眼泪,是!是!一边看着前面的菜,问是牛肉还是猪肉啊!我写信骂他,他把我的信裱起来,挂在前面:你看,老师在骂我,他没有写信骂别人吧!可见我是他的大弟子。你说有什么办法?真可惜啊!几十年我说半个人都没有,不要说整个。
这个时代
其实这一堂课是感慨,感慨什么呢?我讲件小事,也是大事。我笑沙弥,我说:这个地方,开始不是谢老总来垦泥巴不行,垦下来你盖房子,现在来试用一下,样样觉得都还好。当然你也不懂,硬叫你来干这个。虽然吃了那么多的苦,受了那么多的气,一两年当中有这么一个地方,你还是了不起。我还问,大家在这里住,每一个房间,用的东西对不对,赶快集中意见,下一次再建的话,可以改善。
先跟你们闲谈一下再讲正题。我们这里有一位朋友何先生,他对于国家民族文化教育热忱得很,我说将来中国前途,他们年轻后代是有希望的,但是要靠自己,不是靠教育来,现在这个教育大有问题。我就想起古人两首诗,我经常引用的,也是我的一辈子的写照。
雨后山中蔓草荣 沿溪漫谷可怜生
寻常岂藉栽培力 自得天机自长成
"雨后山中蔓草荣",他说山里头,等于我们庙港这个地,原来是荒郊,谢老总来开始开垦。他说大雨以后荒山里头的那个草,得了天上的雨,自己生出来了。"沿溪漫谷可怜生",这些草没有人培养,这些树木是自己成长的。"寻常岂藉栽培力",寻常就是平常,藉就是依靠,没有靠哪一个提拔,没有靠哪一个帮忙。"自得天机自长成",我从年轻到现在,常常感叹,自己的一生也是这样。比如这三位老板,做生意的许多人,或者做事业的等等,都有这个感慨。
我回到大陆以后,看到这一代,二三十岁,三四十岁的青年,包括你们四五十岁的几个,都是自己成长出来的啊!都是一样的可怜,"沿溪漫谷可怜生"。"三反""五反"以后,一毛钱没有,自己怎么干上来的?"寻常岂藉栽培力,自得天机自长成"。好可怜啊!所以像有人说要叫谁来帮忙我啊,都不要,我们都"自得天机自长成"啊!要是人家不要我们长成就算了,做枯草烂草算了嘛,这是菩萨发心。第二首:
自少齐埋于小草 而今渐却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干 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两句诗对于现代的社会、文化、教育、人生,是很悲观的。人贵自立,要很努力自己站起来。"自少齐埋于小草",他说一个大树根苗,跟小草一起生长。"而今渐却出蓬蒿",从小看不出来,现在慢慢长大了。"时人不识凌云干",时人,当时的人,看它是个小草嘛,理都不理。"直待凌云始道高",一直等到这棵树长得冲向云霄了,大家就说好伟大的树啊!所以任何伟大都是从平凡中来的。
现在我不是讲哪一个人,我来禅堂以前还在跟沙弥研究建筑。这里建筑还没有完成,是刚开始的初步;还有很多要做的,真做一个大学堂,科学、哲学研究室,宿舍,什么都还不够。她说怎么办?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们两个一老一少在讲,走一步算一步吧!"时人不识凌云干",世界上的人看现成的,不看你前面怎么努力。修行也是一样,出世法,入世法,做人做事都是一样。
所以这两首诗我们从小背来,我一辈子都当作自己的鞭策,做事情不求人知,只问自己该做不该做。所以儒家的道理就是"理所当为",应该做的就做了,不管一切。也就是昨天引用禅宗祖师讲的"龙衔海珠,游鱼不顾"。这些是是非非,同那些障碍听都不听,那是空话,没有用的,作出来才是真的。这是刚才听到念佛一路有的感想。你看人的思想那么转,转了一大圈又转回来。
这两首诗也是偈子,你们每个人可以拿来安慰自己,勉励自己。譬如讲庙港这块土地,我平常讲,我平生最后悔的是庙港的事,不应该动念头建这个地方,动了以后,自己搞得很痛苦,我最对不起的就是这一件事。中间大家这样那样,我一听都是笑话空话,不理。
这地方如果等到完全弄好,还要等一两年以后。这一次突然一念,翻开日历一看,今年又去了半年了,阴历六月初六,阳历七月一日,会计年度刚开始,所以几天以前告诉他们发出通知,就硬来测验一下,不硬上就上不了。但是这里什么管理都没有,后来忽然想到有一位女士,打个电话她就赶来了,一切就这样匆匆逼出来的。当中宋君还找来管理的人帮忙,这都是讲世法的事。大家五六天下来一看还可以,初步的试验不错,真要达到教育的目的,对社会作贡献,还远呢!前途万里才刚刚踏出第一脚。
第二堂
继续昨天讲安那般那的修法,用这个方法修禅定,即生成就可以证果。其实讲实话,我还真怕讲了白讲。但是另外一个观念,还不一定给你们讲,还有很多众生在听,很多比你们高明的需要听。关于"十六特胜",现在先说这个佛学的名称,是释迦牟尼佛以后这些大弟子们、大阿罗汉们,综合修持的经验,是很重要的法门。修气、修脉、修安那般那,是由风大入手修,先了色身的四大,然后再证入到阿罗汉的果位。这是即生成就的路,很深。
知是什么
首先昨天讲到五个重点,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知息遍身、除诸身行。这包括了大小乘佛法,修四禅八定,也包括了现在修密宗的红教、花教、白教、黄教。我是照次序来讲,这是整个修气脉,即生成就的方法。因为内容太多了,先了解知息入这个"知性"。
这一次我告诉大家的题目,你们还记得吗?这次的题目"禅与生命科学的认知",很严重哦。我也笑自己这个牛吹大了,这不只是一个题目,是多少个题目综合在一起的!认知是认知科学,生命科学是生命科学,禅是禅,禅又包括了禅定与禅宗、见地与工夫,这里头内容太多了。给你们诸位这些老油条讲,所谓老油条,就是老参菩萨,永远在那里参。丛林下那些老修行,当有人说你这个老参菩萨,听起来恭维得很,其实就是老油条的意思,参也参不通的。
佛学上说,不要起分别心啊!普通说学佛不要打妄想啊!一般学佛的人,都认为得定好像是坐在那里,一万年都不动才算了不起似的。我说我前面这一条石头牛,不是坐了多少年都不动吗?它还是牛啊!当年我学佛时,大家都叫我大师兄,你们问问题时,袁先生就笑,叫他们问我。他们问怎么叫做无妄想?怎么叫做不起分别心?这里大问题。我说不起妄想,不起分别,请问成佛了以后,佛有没有起妄想?起不起分别?当然起!他开口一说法,都是分别。
知性这一知,并非最后的究竟哦!见闻觉知有四个作用。见,不是用眼睛哦,要搞清楚。我们闭着眼睛有没有看?也在看。看到什么?看到一个什么都看不见,但是你还是在看,这也是看哦。闻,就是听,你听到完全没有声音的时候,乃至睡着了,什么都没有听,实际还在听,听那个没有声音、听不见的声音。觉,感觉,你睡着了有没有感觉呢?有啊!你醒来才知道刚才睡得好舒服啊!事后方知和当时有些差别而已。知,知道的知,有一个知道不知道的知,知不知是知之至也,到了极点。知道那个不知之地,跟你们讲,那是属于般若了,太高了。
再提醒你们学佛的,这个知性不是第六意识的分别作用。知没有分别哦,因知而起了许多的分别,这是个大科学、大哲学、大逻辑。所以这一知比什么都厉害,到般若境界,直到无知之地。所以鸠摩罗什的弟子僧肇写了《肇论》,影响了几千年,有一篇叫《般若无知论》,知不知是谓知也。佛说过,孔子、老子也说过,都从"一知"的知性入手。
现在大家当场要体会,譬如我讲话你们听话,谁在听啊?知性在听。先不讲科学,先不讲脑的反应,就讲普通的吧!你一边听我讲话,一边还在思想,第六意识还在里头分别--老师讲这一句什么意思,那句什么意思,也会记录,这是第六意识的分别心啊!不是你那个知性。但是"知"道你自己坐在这里,也知道气候舒服不舒服,身体流不流汗,同时也知道自己在分别,这一知包括很多了,这是唯识所讲的五遍行。
五遍行,作意、触、受、想、思,这五个作用无所不在,跟知性也有关。换句话说,作意也是知,知也有作意在内。这叫五遍行,随时都在,过去现在未来,甚至你死后都在,做梦也在,变成灵魂也在。怎么了这个五遍行?就是怎么转过来这个知。换句话说,知是什么呢?知是意,意识思想。现在才跟你们漏一点点认知科学,那都在佛学里。平常也跟你们提过,有些同学听我讲万遍了,耳朵都生茧了,懒得听了,可是自己没有体验。
佛告诉我们,这么一弹指有六十个刹那。我们一呼一吸一刹那之间意识有多少转呢?九百六十个转动。一昼夜之间我们的思想转了十三亿转,就是中国十三亿人口那么多。这个是行阴。譬如现在我讲话你听话,你还在做笔记,你同时还知道外面的事,作用那么多,就因为你这个意在转动。这个作用的功能就有那么厉害。
不要听了这个到外面吹牛,说自己懂得很多,你自己真懂进去再说。这一知有这样厉害。当你呼吸也好,或做任何事,你那个知,就在那个事上面;可是同时也在这个事上面的,像火花一样放开的,还有很多很多。譬如我们拿一支蜡烛来点,你这个蜡烛点了,就只看到一点亮,这一点亮在转,旁边所有东西你都看到了,这是科学。它的光是辐射、放射的。现在讲量子力学,是波粒在转动,这个波粒的转动快得不得了。
修行叫你先了解这个知。知息入,你以为只是知道这个息入吗?你这里知息入,那里同时还知别的呢!你们要弄清楚,这个头脑很厉害,佛告诉你先利用这个鼻子呼吸入手,知息入,知息出。风与息还有这个气是在科学,跟宇宙相连的哦。我们呼吸一进一出,有个什么东西在进出呢?没有啊,它是空的啊,它不过是个生灭法,来往、往来。像你这个拳头挥动来往,有个拳头往来吗?没有啊!中间没有个拳头啊,只是一个空的形相。你说没有吗?它有啊!所以很难懂得。
学佛是需要大科学、大逻辑、大智能。所以叫你用鼻子修安那般那,入气、出气。我不是用刚生下来的婴儿比喻吗?嘴开口"啊",他不是有意叫的,因为十个月在里面闷住,没有呼吸。那么有气没有?有气啊,是闷住的,气在里头一样在变化,一出娘胎接触外面,就是触受了。所以婴儿生下来就膨胀开来,生下来那么小,一下就长大不少。佛说那个一出娘胎的感受,就等于十万根针插进全身毛孔里头那样,难受极了。
吐故纳新
所以这个"啊"是自然的发音,是开口音,然后鼻子气进去。道家有句话形容得很好,吐故纳新,碳气呼出去是吐故,氧气吸进来是纳新。所以我昨天为什么跟你们讲哼哈二将,就是因为鼻子"哼"气,嘴巴"哈"气。戴老板在日本买来了两个哼哈二将的头,塑得很好。譬如我们难过时,就叹口气"唉"!嘴里是出气,这是阿部的音,叹出了心肝脾肺肾五脏六腑的气。心肝脾肺肾本身在呼吸,每个细胞也在呼吸。至于呼吸来往的气,是通督脉、任脉等等的。黄医师讲胚胎细胞的变化,像开花一样,生命是行阴来的,行是动。所以开口以后气进来了,开始后天的呼吸。
但是我们呼吸完全靠鼻子行吗?不行的哦!有时候我们难过时,"哎哟,我的妈啊!"这个气郁在里头,那时鼻子的气不能表达了。所以韩愈也说:"穷极则呼天,痛极则呼父母。"这是我们小时候背的古文。一个人倒霉到极点,环境困难到极点的时候喊什么?"我的天啊!"外国人说上帝啊!怎么办啊!我们痛苦时,身体难过极了,喊一声"我的妈啊"是自然的。
呼天也好,呼父母也好,都是呼吸喊叫,这个喊是吐气哦!吐故,吐五脏六腑的气。我们喜怒哀乐的时候,是出气的,嘻嘻,嘻嘻,吐故就纳新。所以昨天告诉你六个字,可以治病的。那个"嘻"字是什么啊,还记得吧!嘻就是嘻嘻,高兴时嘻嘻,五脏六腑的气出来了。所以身体不好,那么一站,哈......一声,所有的病都把它哈出去了。庙子上塑的哼哈二将,不是迷信,它是表示一个方法给你看,只是你看不懂罢了。
五行气
知息入、知息出,你以为只在鼻子那里看呼吸进出吗?那是最初步耶。所以叫你眼观鼻,鼻观心,就是先了解气。我们整个身体有五行气,下行气是下行,放屁屙尿都是下行气,你不要把下行气提到上面来,提上来那就糟了。中行气在胃腰部这圈横的,道家和中国的医书叫带脉,是横的一圈这样转的。上行气是上走的,心脏以上一直到脑。还有左行气,右行气,共五个。学瑜珈、学密宗都要知道。然后五行气配合三脉七轮,这些学理讲起来那么闹热,你真做工夫的话,一旦定了下来,就会认得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通通都知道了。
如果你初步到达知道五行气,你身体自己自然会改进。这个不是吹牛的哦!我的五六十岁的时候,背也有一点弯起来,我发现了,心想开玩笑,我不是白搞了吗!我就把它转变了,我也没有找人按摩。佛生下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告诉你"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嘛!那就是靠自力,不靠他力。
所以当你初步真的做到安那般那,身体五行气你都知道了,这是有为的哦!再提醒你注意的是有关有为法,"生因识有,灭从色除",先把四大调整过来,你们现在做事业,一边想学佛修行,一边用功又用不上。老师啊!等我把这个事情忙过了,我要好好修行。我说:对,对,你了不起。我的意思是你起不了,了不起是给你面子,平常又不讲佛法,我骂你干吗呢!
所以知息入、知息出,你那个一知里头意念是两件事哦。气息一进一出,吐故纳新,所以有时候是嘴巴吸气,工夫到了的时候,譬如说打坐坐好了,打嗝,呃......你不要惊讶,那是气动了。但是听那个声音,外行不懂,内行知道这是胃气!呃......是肾气来的,两个腰这里气发动的;有时候肝胆来的气,发出声的;有些气是工夫到的。像我们站在池子边上,捡一块石头丢到池子里去,石头沉到底会冒水泡上来,因为外气进来,里头的浊气就压上来。你们打坐能够发动这个吗?真修行的话,这个一定有,这不是普通的打嗝了。你听了以后去修行,不要故意一天到晚等这个,或者自己想办法呃......所以西藏密宗,看见住茅棚住洞的人在那里呃,就赶快给他挂上哈达,顶礼膜拜--哎呀!这个师父有工夫了。在中国汉地一般不懂,所以说打坐修行还要个环境才好,否则你在家里打起坐来,如果有了反应,家里人吓死了,到医院去吧!有问题了!那你怎么办呢?
有些时候打嗝,你晓得五行气都在动了,肠胃完全要空才好。这个时候岂止一天吃一餐,一天吃三次五次六次,连平常修行也是少吃多餐,每次吃一点点,吃多了妨碍气脉。像我早上起来一碗豆浆蛋,喝了来给你们讲话。中午他们说要我吃一点东西,我就不能吃,吃了我就讲不出来了,越不吃我骂你们越痛快,有气力骂嘛!吃了以后把那个气堵塞了,要是管自己的话,只好打坐去了。打坐干什么?帮助它消化,那是浪费的打坐,只能骂自己讨厌,贪嘴。你们多半都是吃得一饱二胀三贪嘴,然后讲禅堂。
我常常讲,庙子上禅堂每次打七除了三餐以外,还有两次点心。因为吃素,大家拼命吃,吃到肚子胀,上面呃......下面噗......禅堂又阴暗空气又闷,真是五味俱全。所以他们要盖禅堂,先要等我盖好了来参观,看如何让空气流通,把脏气抽出去,光线调整好。我们这个禅堂是初步试验,还要更完整才是共修清净道场。
工夫做到"精满不思YIN,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不需要男女之事,不需要吃饭、睡觉了,都是真的。所以真修到安那般那,也自然到达了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讲到知息长短,生于我们刚才讲的,站在水池边丢一块石头下去,沉到底时水泡冒上来,这个息是长还是短呢?或是更深长?庄子说"真人之息以踵",一直到脚底心。如果没有动,就不冒水泡了。最后你坐在这里,这个身体如庄子的话"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也是孟子的话"养吾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跟天地虚空合一了,那才到了知息出入、知息长短的阶段。
第三堂
瑜珈体功 《易筋经》 《洗髓经》
希望大家这一次听了要好好去修,时间来不及了,再过一阵子也许我死了,你们没有人问了。刚才下课的时候,有年轻同学来跟我讲,希望了解一下修密宗同瑜珈的配合。密宗修三脉七轮,有修气、修脉、修明点、修拙火;修安那般那的方法叫修气。修密宗必须要练习"体功",这是我们汉文翻译。修炼身体的工夫有三十六种密宗的拳法,就是瑜珈变出来的。何碧媚因为明天有事要先离开,所以同学要求她把几年所学的体功示范给大家,她现在就来做这个瑜珈体功。这是现代印度瑜珈另外一派,印度也有很多派别的。(何碧媚示范)
中国禅宗讲达摩祖师到少林寺,传下来的有两个顶尖的工夫,不是打拳,是练体功,一个是《易筋经》,一个是《洗髓经》。少林寺已经几次被毁,民国初年(一九二八)被冯玉祥部队中的一个石友三统统烧掉了。现在少林寺旧的练武场里头,还有少数的图案。世界上《易筋经》有好几种不同版本,我在峨嵋山庙子里发现了一个古本的《易筋经》,完全跟一般的两样。我没有时间把它绘下来,但要点记住了,那是靠一个年轻童子帮忙练习的。
实际上达摩传了武功没有?没有。他当时来看一般的中国修行人,光想修行打坐,身体没有搞好,不能得定,所以就传了瑜珈。开始瑜珈的图,就是《易筋经》的基本。有人说《洗髓经》没有了,那是把骨髓都换了的功法。后来据我的研究,所谓《洗髓经》就是不净观与白骨观配上安那般那,把整个的生命,父母所生的身体转换了。专练要十三年到十五年,整个身体变了。对不对留给大家做参考。
像刚才何碧媚所示范的瑜珈,她学了四五年的工夫,没有放弃。她这些动作配合修安那般那最好,所以密宗叫做体功,是密宗三十六种拳法之一。大家到西藏学密宗,一般人只想修行成佛,修些观想啦、灌顶啦,念念咒子,都是很基础的。但是灌顶、念咒子、观想,这个叫加行,是修持的一个加工的方法,并非最高,但体能修炼很重要。
加行法的瑜珈
如果到西藏南部,有两个庙子名字我记不得,一个是尼姑庙。西藏的尼姑没有比丘尼戒律,她们出家自己规定,清心守戒。有一个庙子的比丘尼统统都懂印度古代天文学,不是女喇嘛。另外有一个女喇嘛的庙子专练瑜珈,据说在喜马拉雅山的东北部,靠拉萨的南面,很冷。可是那些女喇嘛并不怕冷,她们早晨做功课,四五点起来,背一个练瑜珈的袋子,就上雪山顶上练瑜珈,一天两三次,专门做瑜珈的修行,最后进入瑜珈的禅定。一般所讲的去西藏学密宗,就是拜那些大庙子,围着喇嘛转一圈,什么都不知道。我就是笑你们也没有真看过,这些比丘尼年轻出家,一辈子真练真修行。你想一个年轻出家,每天都在练习这个,搞了几十年,一定有他可观之处的,这是身体的瑜珈。
瑜珈的练习对身心健康自有一套作用的,如果配上呼吸,最后证到禅定境界,这个是瑜珈加行法,非常的重要。修小乘的佛法,包括念佛、念身、念呼吸等,修四禅八定。大乘是菩萨分十地,实际上大乘分五十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有加行法,所谓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法。
暖法,譬如你们初步学打坐,像那位胖胖的老板,一坐起来全身流汗。流汗是暖的初步,因为生命本来有拙火,要发动未发动时,先把水分排掉。身体同地球一样百分之七十都是水,火力不够,被水泡着老化了。肚子大都是水分,都要把它排掉。打坐有时候发冷,也是水大的关系。所以一定要得暖,每一步工夫里都有四加行。
顶法,气冲头顶,应该头顶是发闷的、胀的。修气到顶再进步以后,这个气跟宇宙,跟自然界的风大,跟天地虚空交通了。
忍法,是定住了,切断了,有隔离的意思,隔开了人世间。
由暖、顶、忍,杂念妄想清净了,到达世第一法。修到这一步,在这个世间已经达到顶尖了,转到大阿罗汉境界,然后再转到菩萨境界。所以练习身瑜珈,一定会流汗,一定会快一点得暖。像瑜珈的这些动作,很容易得暖,使气脉贯通上下。
中国的佛经翻译了那么多,但是弥勒菩萨论著中的《现观庄严论》没有直接翻,但是藏文里头有。民国初年太虚法师的弟子法尊法师,在西藏根据藏文翻成了中文。我看过了,他学玄奘法师的文章,文字翻得很好,像唯识学《成唯识论》的文字,很了不起,但是他本身修证方面功力比较差一点。《现观庄严论》内容完备,四加行就是现观,意思是很现实的,一做工夫就出现,这就是现观嘛,现量境界,这是非常庄严的四加行。
第四堂
用功修持
有人提出来,听了几天课想要分组讨论了。参学的工夫不晓得做了多少,要讨论搞思想了,变成了分别知见,好不好呢?好。肯讨论已经不错了。但是在禅宗丛林底下,用功参禅是没有讨论的,闷葫芦一样闷在里头,自己去参究找答案。古代的禅堂,讲讨论是吃香板的,挨打的,要讲讨论那就不要到禅堂来,到法堂去吧,到佛学院研究读书去吧。
参禅用功是求证之路,到那个境界的时候,真的善知识会看得出来,你不找他,他还来找你呢。有一点意见觉得很高明想发表的,早就吃香板一百板了,已经不是了。分组讨论等于现代社会一样,找些知识相等的,偶然有一个嘴巴头脑四肢聪明的,做个组长,永远论不出来什么东西的。你说找跟自己差不多的讨论,既然差不多还有什么讨论的!这都是胡扯。告诉你,你把妄想先打死了再来。要讨论,有人啊!我说找某人去讨论,你服他吗?你们这一班同学谁也不服谁,一个比一个高。
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平常都讨论太多,你一辈子讨论了多少次啊!什么都在讨论。讨了半天,论也论不上!赶快死不心来,"打得念头死,方得法身生"。今天到明天就各奔东西了,珍惜这三十个钟头好好去用功吧。
怎么样把妄念打死?刚才讲了六妙门,十六特胜。知息入、知息出、知气归一,做到这一步没有?这个没有讨论的,我都在讲,讲得很清楚啊,你们自己哪一点做到了?这有什么讨论的!我所讲的,是用我自己辛苦用功经验来的本事告诉你,是这样走的路,你做到没有?再要讨论跟我来讨论。有少数人做到深一点的,但是也没有哪个真能达到一个境界的,所以没得讨论。现在的教育,尤其是现在的社会,有开会讨论的习惯,会也多,讨论小组也多,浪费一生。你要找人讨论自己找一个修行有经验的,或者比你经验老到一点的去问问,不是讨论,是"请教"。
这两天重点讲到如何修证,到了今天下午有点散漫了,岔进来别的东西。念佛法门,念到万缘放下,一心不乱,做到了吗?六妙门数息,数到一心不乱,念念清楚。数息、随息、止息,做到了吗?后面三个不说,做到了再"请教"我对不对。如果自己没有疑问,晓得到了某一步,再求下一步。有问题再请教,不是讨论。究竟什么是六妙门还不知道,那你白听了。六妙门不算,进一步十六特胜,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这不是讨论的哦!要你自己心跟气两个讨论,自做到哪一步。这个还没有做到,有什么可讨论的?也没有好讨教的。
其实也不必有那么多话,我也是废话连篇。因为告诉大家如何修到数息、随息到止、到观。"还"跟"净"比较高深了,然后转过来。那个是入门的方法,叫大家把握这几天每一分秒的时间,自己练习、修习,不是搞学问,是要求证这个工夫,如何知息入,如何知息出。
与虚空合一了吗
纪女士:请问老师,我们在练习知出入息的时候,在打坐的当中,如果发现自己变成好像跟虚空合一,应该维持那个状况,还是回去保持注意,回到有一个对象的打坐状态,才能够进步?
南师:你刚才问,我给你重复再讲一遍,大家听到,佛法是公开的,没有秘密,不是一个人的。你问我,你说修行知道自己呼吸,知息入、知息出对不对?然后到达虚空状态对不对?然后不知道应该住在虚空状态还是知息入、知息出对不对,是不是这个问法?
纪女士:是。
南师:你做到知息入、知息出,呼吸止了吗?不呼不吸了吗?
纪女士:呼吸食微弱,几乎没有。
南师:呼吸很微弱还是有呼吸,没有到止息。然后你的思想就不管呼吸,有一个境界,感觉到自己跟虚空合一了。
纪女士:是。
南师:不好好用功,不老实!你素来是玩聪明的,玩了几十年对不对?
纪女士:是。
南师:我讲的没有错吧!你既然知道知息入、知息出,微细的呼吸还在往来,还在出入息境界里头对不对?还没有到止息。这个时候你心境已经散乱了,离开本位,岔开了,觉得已经跟虚空合一了,那不是散乱吗?没有做到知息入、知息出,还没有做到止息境界,空话!修行不老实!
这是禅宗的教育,"宁可将身下地狱,不把佛法做人情",非常严格的,一步一步工夫、求证。根据她所讲的,她是很聪明的,学法律,从美国来到东方,年轻学佛,来见我时她是喇嘛装。到现在那么多年,没有好好修行。但是她也了不起啊,我的《金刚经说什么》那本书,她翻成英文,现在外面还在流行。但是不因为她有这么一点成绩,就对佛法可以将就,不行的,这还是讲她。我说你啊一生聪明是聪明,修持没有到。彭先生还买了很多本她翻译的《金刚经说什么》到处送人,在美国也很流行。可是我刚才呵斥她,以禅宗来讲叫"呵斥",责备她,不能将就的,绝不因为她有一件事情做对了就将就,那会影响她的修行成就。如果我将就一点是我的罪过,是害了她。禅宗的教育非常严的。
你们没有见过真正的禅宗,宋老板有心发愿把五个禅宗祖庭恢复,保存禅宗文化。我是非常赞成,但也感觉非常可笑。什么叫禅宗啊?你现在勉勉强强地看到禅宗一个影子。真讲禅宗的教育法就是这样,从前有禅师说,如果真提倡禅宗的正印,"门前草深三尺"。什么意思啊?就是说鬼都不上门了,一个一个都骂跑了。所以我平常对你们非常客气,你来了吃饭,说笑话,发表你的高论也好,那是世俗普通的朋友。你叫我老师,我也嗯嗯嗯,我不承认自己是老师,也不承认你是学生,是朋友而已。朋友的话,合则留不合则去,尤其我们之间的交情,是道义之交,没有利害关系。
但是,如果真讲佛法是非常严格的,朝讲教育的话,儒家也非常严格。现在的教育没有师道了,有师道的尊严才能造就一个人。中国文化你们没有看到,当年每个人家的中堂,祖宗牌位中间供了几个字:天地君亲师,那是师道的尊严,现在没有了。我现在露一点给你听听。譬如这位美国纪同学,晃荡晃荡,东方西方奔来奔去,印度、密宗都学过。为什么现在对她这样严格,毫不留情?因为不要害她了,她搞得都不对。
修禅定
现在开始讲这一次发出去的题目:禅与生命科学的认知。就是怎么样修这个禅定,至于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呢?都还没有开始谈,初步才提到十六特胜,一步一步工夫。所谓工夫是实际的,自己本身的经验,你要去实验。下午也讲到知息入、知息出,提出来本身生命有五行气,上行气、下行气、中行气、左行气、右行气,都要体会到。你整个身体内部会起变化的,五脏六腑都会起变化,不是说你有一点点偶然的感受,好像跟虚空合一了,那又走了偏路了。所以你说讨论,就要在这个地方讨论。一个师兄如果有比较高明的见解,会说:师弟啊!赶快把那个虚空合一的境界放下,回转本位吧,你还没有得止息,没有到达不呼不吸的程度呢!有一点微细的往来已经不是了。到了止息的时候,思想念头没有了,一念清净,止住了。所以我下午有句很沉重的话,我说我不是跟你们在座这一班人讲,是另外一班人在听耶!这个话你们听不懂而已。
到达念也止了,息也止了,还有没有呼吸呢?有。进一步知息长短。很长一段时间才感觉到还有一下呼吸往来,或者是出息,或者是入息,进来止在那里很久,偶然重新来一下。昨天也讲过,来一下是什么?长中短、短中长。有时候感觉到出息很长出去了,止息,回来的时候很短促,已经满了。有时候感觉到短中长,出息很短,或者入息特别深沉,一身气都充满了,没有饿的感觉了。
如果东讨论西讨论,讨论的结果会变成那一位,认为自己都懂了,变成大师把听来的到外面去吹了,那就很危险,误人子弟,造业无边。所以我只是在理上给你们解说,知息出入,知息长短。本来下午还接下去讲的,后来听到你们念佛念得好,把你们带到念佛三昧去了,那一下清净下来,也同修止息到达的程度一样,那就对了。
知息长短 遍身
知息长短以后,身心转变了,这个工夫很深了,已经了不起了。我也提出来,以人世间世俗观念,道书上讲祛病延年,什么生瘤啊、生癌啊,各种病痛不需要医药,自己把它转化了。那就是下午讲的五行气都知道了,那个时候人是非常宁定的。
再讲一步呢?到知息遍身时,整个身心气脉都变了。密宗同印度瑜珈讲的三脉都在变化,每个细胞呼吸都在变化。就算你老化了,又有病,这时病也好了,那个老化的细胞又活了起来。换句话说,你全身十万八千个毛孔自然都在呼吸往来,但却没有呼吸的现象。这不是刚才纪女士讲的什么虚空合一,而是庄子说的"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也就是孟子说的"养我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我只讲原则哦!对别的朋友们一起讲清楚,不过他们提问题,你们也听不见。我知道他们提问题了,所以答复他们。
到达这个程度,知息遍身了。你要晓得印度的医学,现在传来是西藏的医学,不像我们中国传统医学说的十二经脉,而是讲三脉七轮。人家一样地治病哦,印度人一样地活了几千年,人口众多,这就是科学了,不是空洞的理论。所以知息遍身,是到达这个程度。
这两天有道家修道的人,很想跟我见面,不过这是另外一个题目了。道家神仙境界修到什么呢?"三花聚顶,五气朝元"。道家达到这个境界,就是知息遍身。三花聚顶就是脑部的脉打通,精气神与天地相通了。五气朝元,的中国讲是金木水火土五气。金就是肺,木就是肝胆,水就是肾,火就是心脏,土就是脾胃。在密宗和印度就是上行气、下行气、中行气、左行气、右行气。五气朝元,朝哪里?朝那个寂然不动。都清楚了,舒服了,一切病都没有了。你看我们黄医师,今天下午就有进步,他也没有吃药,懂了,慢慢转变就不同了。他是学科学的西医师,他不盲目的。
这个十六特胜只讲知息遍身,这一句话你翻遍了藏经以及所有道家的书,你也找不出来。我告诉你那么清楚明白,你以为得来容易,还要讨论,你讨论个什么!如果你也是十二岁出去,学到九十岁,像我一样用心求学,拿命来拼了才会知道!找谁去讨论啊?要做工夫才行,自己不做工夫,身体都已经衰老了,自己还不知道。
所以这一次发的通知有"传习"二字,你们也看不懂。传你们秘法,叫你们去修习去,对不对?发的通知有没有"传习"两个字?都没有留意,你读什么书啊!你以为普通的文字啊!所以我笑你们写的那些契约公文,都是现代的,都靠不住,一字都不留意。等于我在信上说:不要带新人,你们也没有留意。不带新人,可见旧人老一辈都可以,是新的不要参加。新的带来什么都不懂,以前没有经过这个教育的新人,没有修证过懂个什么?那一封信都不留意看文字,还说跟老师学,所以我只好写白话了,写一点古文你更看不懂了。
除诸身行
再进一步,第五个是什么?"除诸身行"。身上气充满,那些都变化了,化空灵了,整个身体柔软,内部统统变了。五脏六腑,拿现在西医讲的话,中枢神经的系统变了,连带前面道家叫任脉的自律神经系统的脏腑都变了。比如自己晓得肝不好的,胃不好的,那个时候都好了;或者女性不雅词不显示像有乳瘤一样,慢慢自己晓得化了。乃至说五六十岁的女人,更年期过了,忽然胸部又膨胀了,同少女一样充满起来。我们座中有人到了这境界,每个细胞都转变,各人自己知道。
"除诸身行",这时密宗讲的三脉七轮的气脉打通了,生活习惯已经变了,就是三句话,你们听惯了的,"精满不思YIN",YIN欲观念没有了,没有压力了,觉得粗浅不喜欢了。当然勉强可以,等于《楞严经》上讲的"于横陈时,味同嚼蜡"。佛把做爱非常文学地形容为"横陈",就是等于两个人运动做瑜珈,没有性欲的观念。"味同嚼蜡",没有说爱啊、舒服啊这一套,等于吃白蜡一样,什么味道都没有,可是也可以应付。你看佛经翻译得多好,形容得多好。
所以到"除诸身行",整个物理法则的动力还在转哦,这要懂唯识,什么叫身行?就是行阴没有断,身上的气还没有完全静止,脉还没有完全停掉。不过你到达这里,用心电图来测心脏,跳得非常缓慢,轻轻跳一下、跳一下。拿现在来讲,西医会告诉你心脏有问题,可能哪里血管阻塞了。如果中医按你的心脉,细细的,很慢跳一下,哎呀,你这个心脏有问题了。
像我自己碰到那个境界,"哎哟,这两天靠不住了,走就走吧,充其量心脏停了嘛。"我就是比你们狂,狂到生死我都不在乎了,要走早走嘛。再来何必到这个世界来啊!充其量是"空向人间走一回",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再来再修过嘛!如果这个时候找医生就不得了了。既然死都不怕,还怕什么?懒残禅师的诗"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除诸身行,大概地讲,也不是对你们诸位讲,是对其他来找我的朋友讲哦,都讲清楚了。这还没有到初禅呢,不过生理变了。
初禅的受喜受乐
再进一步到受喜、受乐,你的感受方面不同了,心里无比的欢喜。那不是普通的高兴,知道自己这一生修行总算对了,有点影子了,很高兴。等于黄医师一样,以前不相信气,后来他自己在家里修,总算有点影子了,有时候也蛮高兴,摸到了,这是受喜,可是还没有受乐。乐从脑起,每个细胞都舒服极了,闽南话"爽快"。为什么不是喜受、乐受呢?受,受阴,特别着重于感觉、触受。得喜、得乐,你普通打坐偶然有一下,不要把普通打坐的喜乐、触受,当成那个境界,那还远呢!程度差别太大了。进入初禅,就受喜、受乐。
初禅是什么呢?正式的禅定来了,昨天讲过,心一境性,离生喜乐。这个时候你杂念清净了。"离"这个字有两重意义:第一才晓得知性跟感受是分开的,气息四大可以分开。第二个意义,晓得如果我这一口气不来死掉了,马上可以跳到另外一个生命境界。所以佛经形容这个生命,灵魂离开身体"如鸟之出笼",像关在笼子的鸟心放出来一样,超越了肉体、物质的障碍,舒服得很。
所以初禅离生喜乐,喜是心理的,乐是四大变化。如果你修到初禅,配合心理上脾气、个性,毛病都改变了,就是现在走了,会生色界初禅天。初禅天是色界天,已经跳出了欲界。欲界都有性欲的关系;色界没有欲了,一切的欲望都清净了。
你们要讨论,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可以提出来问我啊,不晓得提!也不懂,所以说没有资格讨论。你说到了得定进入初禅,还是第一步哦,那前面的工夫都不是禅定吗?前面也是得定。叫什么定?有三四个名称,我们普通的打坐得定是"欲界定",欲界的众生都可以做到的,偶然静一下很舒服;上面还有"未到定",还达不到定的一种境界;有些是"中间定",好像不动,好像动,中间的;还有"近似定",接近、相似了,所以你们打坐修行也在修定,没有错。真到了除诸身行,受喜受乐时才进入初禅离生喜乐。再配合《俱舍论》心理思想行为转变,智慧都要打开了,也许这一生就可以证到罗汉果了,是也许哦!
受诸心行 心作喜 心作摄 心作解脱
第八个是"受诸心行"。有没有问题啊?上面除诸身行,这里转了,受诸心行,转到心的境界,跟身体四大地水火风关系变了,感受不同了。由离生喜乐初禅,到第二禅"定生喜乐",受诸心行来了,这个是心念境界。刚才纪女士讲的她感觉跟虚空合一,这个时候可以谈了。她觉得跟虚空合一的那个感觉,其实完全是妄想、幻想,叫做独影意识的境界,也属于非量,是不对的。当你到达受诸心行时,就不同了,感受到二禅定生喜乐。
受诸心行以后是"心作喜"。上面不是受喜受乐吗?这个喜同那个喜不同吗?不同。上面那个受喜受乐,还带有物质的、感觉的状态;这个是心境状态,境界完全不同了。为什么叫心作喜呢?作,唯识学叫作意,心意识在作意,就是定生喜乐了,所以心作喜。
心作喜还容易懂,"心作摄"就难懂了,尽虚空大地归之于一。《楞严经》上讲一毛端可以容纳大海,心细如发,一念万年,万年一念,都是心的境界。《易经》上也讲"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看不见的。也就是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心作摄,定生喜乐,进入二禅。
后面呢?"心作解脱",这个时候就真的解脱了,一切烦恼根根清净了,二禅进到三禅境界了。
第五堂
讲到心作喜、心作摄、心作解脱,十六特胜过了一半了,这初禅、二禅、三禅,快到四禅舍念清净了。修行五个程序: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由修戒做人开始,修定,修慧,得解脱,解脱了欲界的束缚,解脱了三界的束缚。修行得到真解脱,真解放了,也真见到自性,得到大自由、大自在了。解脱以后再解脱知见。
观无常 观慧 观出散
你们注意,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知息遍身四个,然后就不管不知了。知当然仍在那里!没有动过啊。除诸身行了,然后受喜、受乐、受诸心行,没有知不知了。再进一层心作喜,完全在心了,不管身了;再心作摄,心作解脱,清清楚楚都告诉你了。这是简单地讲,详细深入很多啦。接下来是什么?观无常。也不是知,也不是心,也不是身,都不是。观无常,观一切无常,观慧,完全是智慧的境界。
晚上到现在半天,那一位挨了我一顿骂,管他真的假的,还坐得好好的,你说是他划得来,还是我划得来?这些现象境界还有没有?都过了,一切皆无常,过去了,诸法无常,不永恒,都在变化,现在就在变化。大家由婴儿出生到现在都几十岁了,有些做婆婆做妈妈,做奶奶做公公,每个都无常,都斯拉夫了。世间一切无常,修行打坐也无常,刚才坐行好好的都没有了。如梦如幻,过去了,所以说观无常。
修行的方法不过是一个拐杖,不要给拐杖困住了,坐轮椅不要给轮椅困住了,诸法无常,观无常。所以从安那般那开始,出入息一进一出也是无常嘛!佛告诉他这个世界一切皆无常,一切皆苦,一切是空的,一切是无我的。无常、空、无我是三法印,学佛的基本。你用一个方法修行,但不要被方法困住了。否则就是把无常当成有常,那就错了。观无常,不是到这一步才开始观,其实你一开始入手就的观无常了。慧跟定配合来修,要有这个智慧再来谈学佛,再来谈讨论。他挨了冤枉骂,正好当时我没有人可以骂,这叫做枪打出头鸟,就挨了一枪。他挨了骂有好处没有?你问他,观无常。
观出散。黄医师注意,被气困住了,就观出散,把平常的一切不适丢开了,放之于虚空。管它气到哪里了,你有个气,就被困住了,没有观无常,没有智慧去破它,没有观出散。人身体有病,乃至衰老要死,用观出散都把它散出来,丢开了,一切皆空,死也空嘛,老也空,病也是空,出散。所以佛有一个偈子,吩咐你"诸行无常",一切作为行为,不是永恒的,都是无常。"是生灭法",一来一往,呼吸一样,一进一出都是生灭法。"生灭灭已",不呼不吸,绝对的清净,呼吸也静止了,不生不灭,"寂灭为乐"。有智慧的人一看这个偈子,理也到了,工夫也到了,还讨论个什么啊!还有讨论已经在生灭中了。所以叫你观无常、观出散,所是慧观,不是眼睛去看,是智慧解脱。
观离欲 观灭尽 观弃舍
再进一步观什么?观离欲。跳出欲界,这个世界都是自己的贪瞋痴欲望,一切解脱了,什么都没有,观无常,观出散,观离欲。其实你们做官做生意也是这个道理,应该赚的赚,赚来是属于你的,不应该赚的,赚了一千亿、几万亿又怎么样?最后还是别人的。所以我说庙港这个禅堂将来谁用?有缘的去用,谁知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你应该做的做了,观无常、观出散、观离欲。
然后观什么?观灭尽。什么是灭尽啊?注意哦!什么都没有,灭哪两样呢?灭受(感受),灭想。受、想两个灭掉了,思想清净了,没有杂念妄想,没有什么讨论,没有分别了,也没有感觉了,知觉也空了,寂灭清净。大阿罗汉进入灭尽定,九次第定中最后的一定,绝对清净涅槃。不管密宗、禅宗,什么宗也好,到这里证得灭尽定,得阿罗汉果位。万法一切皆是空的,都没有用。灭尽,拿什么灭呢?由你知性开始到智慧成就,灭了一切妄想,灭了一切知觉、感觉,一切都空了。观灭尽,得灭尽定。大阿罗汉得灭尽定,究竟了地没有?没有。
最后一个是观弃舍,还要丢掉。得道,得什么道?没有道,连道也丢掉。成佛了,谁成佛了?没有人成佛。自己认为有道、有学问、有成就,已经不是了。最后观弃舍,一切放下。黄医师注意!观出散,气一切放之于空,现在不修气,修空了。一切放空,连背弯起来也空了。这个修行法门,靠慧观了。
由安那般那知息入起十六条,一条一条告诉你特胜法门,只有这一条最好的路,什么禅啊、密啊,通通推翻了,就是这一条路,是佛讲的一路成就的法门。所以《达摩禅经》非常辛苦地告诉你这一条路。然后更要注意,他讲这个法门以前,先讲到修行人最容易退,天天讲发心修行,天天退步,走一步退三步;就算不退也会减,就是慢一点退;或者是住,就是停留在那里,没有进步。《达摩禅经》粗略地讲四十几个退,仔细分析的话,不止这些退。所以你觉得自己在修行用功,其实你天天在退步;不退步当然就是进步。所以《达摩禅经》很难搞懂,这就是大秘密的法门,要升进,不要停留了,要向前进。退减、住、升进,进到最后灭尽定还要弃舍,才证到一切皆空,真达到空的境界,才是见空性。
今天先要把六妙门到十六特胜的修法仔细地记住,要自己一步一步去实验,去推进,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不是讨论问题。记住,"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诸位参加这一次讲课的人,我碰到就会问你十六特胜是什么?六妙门工夫怎么做?叫你们背给我听。如果怕答复我,不要见面,背会了再来。佛法不是讲空话的,一般学佛的人都是讲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