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慧律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三卷


 2020/7/5    下载DOC文档    

慧律法师佛学讲座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第三卷

上海圆明讲堂沙门韬光圆瑛讲

受度弟子芬陀利子明旸日新录

丙二正报妙分二丁初征释名号二别释主伴初分二戊初征二释今初

【经】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你的意思如何?你知道那尊佛祖的法号叫做阿弥陀,你知道吗?底下说:

【解】此经的示持名妙行。】那么这本经,的示就是标示,如何持名的妙行,【故特征释名号。】一问一答叫做征释,自己问,自己答叫做征释,征释,我们说征求,是不是?那么征释就是说一问一答,自己假设的问,佛才自己答叫做征释名号,最主要是解释阿弥陀是什么意思,【欲人深信。万德洪名。不可思议。一心执持。无复疑贰也。】就是无二心,不会怀疑,无复疑贰也,要让我们一心专修。

【讲】此经乃是如来。的确指示。】指示什么呢?【持名念佛之妙行。故特征】就是特别问【佛名而解释之。

持名而称妙行者:一但持一句佛号。而得三界横超。此简捷妙。】最简单,第一只要你好好持这句佛号你就可以超出三界。

【二但要十念功成。亦得带业往生。此殊特妙。】在座诸位!这带业往生要注意听,带善业,带清净业,不是叫你整天跑去杀人放火,偷盗邪YIN,这样我也会往生,不是这意思,听到佛法,听到这净土法门,要好好去行善,带善业来往生。此殊特奥妙。

【三但得往生净土。便证三种不退。】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三种不退,【此圆顿妙。故称妙行。

此文释正报妙。正报有主有伴。】主就是阿弥陀佛,伴就是菩萨跟声闻跟那些人民。【先征释化主名号。故问当机。】当机,旁边写:舍利弗,讲《弥陀经》这本经哪个是当机者?当机就是舍利弗,舍利弗就是这本经的当机者,适合讲这本经典。【在汝之意。以为云何?彼佛因何之故。号为阿弥陀?就此一征。正欲人因名思义。深信万德洪(大也)名。不可思议。一心执持。无复疑贰之心也。

初征竟。

戊二释分二己初约光明释二约寿命释

【解】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翻译作无量,本不可说,【本师以光寿二义】光就是我们所讲的空间,寿就是我们所讲的时间,这确实是很奥妙,无量光,无量寿,就是空间无量,生命无量,时间也无量。【(确妙。)。收尽一切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法界的体不是讲横就是讲直。【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三身跟四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速须信入。)[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每一个众生都有无量光,无量寿,这就是我们本觉,本性里面大家都有的理性。【持名。即始觉合本。】我们开始持名就开始有这个觉性出来,合本就是始觉合这个本觉,始觉配合本觉,【始本不二。生佛不二。】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要记得!这句是很深奥,一念相应一念佛,简单讲,你若念不相应你就没有佛,你看这句很单纯,但是这句就是功夫,要特别这句,我在念佛的时候,我清清楚楚,我一心求生净土,我知道有一个极乐世界,我知道有一尊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在等我们,一心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咦!我一念相应,一念佛本性的佛就现前,念念相应就念念佛,你若念念有相应,你念念佛性就跑出来,阿弥陀佛就现前,这句话若相反就不同了,一念不相应,千百万念就没有用,就没有佛,这句话就要反过来,你若念得不相应,你再怎样用功,没有作用,没有用,念佛当中没有带有愿力,念佛当中没有带着清净的心,没有带着慈悲心,只想:我念一念要消灾,我念一念要消灾,用这种心,这样就不对,不对,所以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讲】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释迦本师。以光寿无量二义。收尽一切无量之义。非弥陀但具光寿二义也。光则横遍十方。(如日光彻上、彻下、遍照十方。)寿则竖穷三际。(过去、现在、未来。)光寿二义。即弥陀心性。光则寂而常照。】把笔拿起来,那个常照要加强那个“照”字,这个光是形容这个照字,光是形容那个“照”字。【不变常随缘也。】把笔拿好,那个“随缘”要加强笔记,画一条杠,尤其是那个“随缘”两个字,简单讲,光是形容照,是形容随缘,所以应该这样念,光则寂而常“照”,不变常“随缘”(法师读“光则寂而常‘照’,不变常‘随缘’”这两句时,把“照”和“随缘”读的很重),那么这样子就可以衬托出光就是在形容照的力量,不变就是在形容随缘的重要。【寿则照而常寂。随缘常不变也。】我们的生命是无量寿,虽然有照而常寂,“常寂”这两个字要画好,常常清清净净,永远如此,就是说你若往生到极乐世界,你永远得到清净,无量无限的生命,简单讲一句,就是不会死,随缘常不变。注意那个不变两个字,你若有随缘,常不变,所以这寿就是教我们念佛念到后来,本性感应到佛现前,佛的愿力接引我们,那么我们到极乐世界也无量寿,无量光,也可以照而常寂,随缘而常不变,所以寿是说寂寂不变,加重这两个字。【寂中有照。照中有寂。横竖交彻。即一真法界之全体。为十界之纲宗。乃诸法之实相。故举此作弥陀三身四土。三身四土。乃此体之所现。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光寿无量。】生命也是无量,【亦此体之所成也。

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者。本觉理性。即众生人人本有之佛性。此性横遍竖穷。寂照照寂。即光寿无量之义。持名即始觉合本者。执持名号。能持之心即始觉。所持佛号即本觉。始觉不离本觉。本觉具足始觉。故曰始本不二。如摩尼珠。】摩尼宝珠【珠具光明。还照珠体。光不离珠。珠不离光。光珠不二也。

生佛不二者。生心如是。横遍竖穷。寂照照寂。佛心亦如是。佛号亦如是。故念佛众生。一念心与佛号相应。(即相契合。)则一念佛。念念相应。则念念佛。是则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也。

己初约光明释

【经】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那尊佛祖就是光明无量照着十方国土,没有任何的障碍,这叫做阿弥陀佛。我们现在在讲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我怎么没看到,我们无明遮住怎么看得到,就像一个瞎子看不到太阳光,但是他感觉得出来,感觉得出来春天到了,夏天到了,冬天到了,只能用感觉的,不然瞎子他没看到,没有太阳,没有日光,实在是有日光,他没有看到,无明就是这样,心,本性被遮住,与佛不相应。

【解】心性寂而常照。(一切诸佛之心要。)故为光明。】我们这个本性寂而常照就是一切诸佛的心要,所以叫做光明。【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明无量也。

【讲】此释佛光无量。先约证释。首句为一切诸佛心要。诸佛心性。悉皆寂而常照。不变常随缘。故为光明。遍照法界。今弥陀从因至果。复本心源。彻证心性无量之体。称体起用。故光明无量也。】【()

【解】诸佛皆彻性体。皆照十方。】就是说诸佛都彻悟到他的本性,皆照十方,【皆可名无量[光]。而因中愿力不同。随因缘立别名。】愿力不同,释迦牟尼佛他就跟娑婆世界有缘,药师佛他就跟东方琉璃世界有缘,阿弥陀佛他就跟极乐世界有缘,所以说随因缘而立别名。【弥陀为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有光明恒照十方之愿。】他有发四十八大愿,他成佛之后他的光要照百千万亿诸佛国土,【今果成如愿也。(可悟心佛。)】【

【讲】此约愿释。前三句佛佛道同。无有差别。而欲立别名者。必约差别因缘。如弥陀因中。为法藏比丘。对世自在王佛。发四十八愿。】所以他【第十二愿云:设我得佛。】成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那由他就是亿,【诸佛国者。不取正觉。】那么阿弥陀佛【今果成得如所愿。可悟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也。

【解】法身光明无分际。报身光明称真性。此则佛佛道同。应身光明。有照一由旬者。十百千由旬者。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者。唯阿弥普照。(方是极乐净宗。)故别名无量光。然三身不一不异。为令众生得四益。故作此分别耳。】这段是在解释法身、报身跟应化身,有的人照一由旬,有的人照十由旬,有的人是照千百由旬,有的人照一世界,有的人照十世界,有的人照千百世界,只有阿弥陀普照,叫做无量光,普照就是十方世界全都到,所以三身,报身、化身、应身,不一就是说不能同一身,因为三身,不异就是也不能讳疾忌医三身,本来就同一体,为众生得四益,所以作此分别耳,我们刚才讲的四悉檀,四悉檀就是四益。

【讲】此约三身。简】就是分别。分别这个【法身横遍竖穷。】横遍竖穷,【故光明亦无分际际限。】分际就是没有界限,因为法身是横遍十方,竖穷三际,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下、上,十方,所以十方也有,三际也有,当然他是无分际,无,没有一个界限。【报身以智慧为身。乃称性所现。】这个报身简单讲就是智慧为身,以本性所显现出来,【故光明】就是本性所显现出来,【亦称合真性。】简单讲光明就是本性叫做亦称合真性,光明就是本性的光明,本性所显现出来的光明,智慧之身。【法报二身。诸佛一如。】本性就有报身,清净庄严之身,所谓清净庄严之身,就是无相的法身,无相的法身又有无量的庄严,因为他悟到空性。【应身光明。乃有差别。】应身就是应化身,【有照一由旬者。由旬无正翻。乃轮王巡狩】去打猎或是巡察,【停留之处。如此方驿馆。】这个驿馆就是以前没有这个车子,这个马若跑几里,它要休息,有一个休息小,马这样跑、这样跑、这样跑,跑四十里,休息一下,让它休息一下,所以这驿馆也算是连络站,也算是休息站,差不多【有小(四十里)】或是【中(六十里)】再【大】的【(八十里)之不同。】就是像我们中国这种情形,这个由旬就是轮王,金轮王、铁轮王、银轮王、巡狩停留之处,【或照十百千由旬。或照一世界。十百千世界不等。唯阿弥陀佛。大光普照。故别名无量光。此指弥陀应身。常光如是。】常光就是不必经过入定,头上常常保持这样,常光如是,【非指放光而言。放光者。】在经典有这么说:【如本师未说《法华》之前。先放眉间白毫相光。】佛若在讲大部经都放光,放光,放光。【照东方万八千亿佛土。正说《楞严》之时。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金光闪闪叫做晃昱,yǜ,一个日一个光是念huǎng,三声晃,yǜ,四声昱,晃昱就是金光晃动的意思,【如百千日。普照十方。微尘世界等。

三身不一不异者。法身。】法身是什么?法身是无相。【以理为身。】以这理性为身。【报身。以智为身。应身。以机缘为身。应机示现故。】意思是说要有缘,众生要有那个福报,比如说我们现在要请一尊佛像,佛祖要来感应我们,没有福报,佛出世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出世,佛入涅槃的时候,我们在这里沉沦,在六道轮回,可怜,可怜,所以想起来实在很痛心,人家生死都了了,大家都到极乐世界了,在向我们招手了,我们还在这里,很可怜,很可怜。【如何可以说一。三身本来一体。如何可以说异。】为什么可以说同一体,因为三身,法身、报身、应身,本来就同一体,如何可以说异呢?怎么可以说不同?【说一说异。皆为戏论。佛身不可思议。离诸戏论。故曰不一不异。为令众生。得四悉檀利益。】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前面都讲过了。【故作三身光明分别耳。

【解】当知无障碍。约人民言。】人民而言,【由众生与佛缘深。故佛光到处。一切世间。无不圆见也。】每个地方都清清楚楚。【(例下寿命确极不然佛光照十方,何劳颂祝。)

【讲】此释佛光无碍。佛光而言碍无碍者。皆约众生分上说。众生与佛缘浅。不睹佛光。故说为碍。若与缘深。能睹佛光。说为无碍。】就能说无碍。【故佛光到处。一切世间有缘众生。无不圆见。】每个地方都圆满看到。【故曰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问。佛光既照十方。何以念佛之人。许多不见佛光?

答。正因念佛功浅。宿世障深。】这里要画线起来,你今天你修行就是这几个字,念佛的功力不够,没什么理由,念佛的功力不够,宿世的障碍深,【故不能见。不可因不见佛光。遂疑佛光不能照十方国。譬如日光普照。】众生眼睛没看到,【生盲不见。】瞎子,【岂可谓日无光耶?倘能一心念佛。念念无间。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何况佛光?

初约光明释竟。

己二约寿命释

【经】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寿命皆)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他就跟我们解释,舍利弗!阿弥陀佛的生命跟他那个国家人民的生命,是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解】心性照而常寂。故为寿命。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寿命无量也。】因为我们起心动念有障碍,所以我们有执著,执著就分裂,将我们这个本性分裂,分裂就变成一段、一段,所感应的意识不同,就有分段的生死。

【讲】此释佛寿无量。先约证释。首句指诸佛心性之体。悉皆照而常寂。随缘常不变。故为寿命。法身常住。今弥陀因行已满。】因地修行,已经修到圆满。【果觉已圆。】这个究竟的果报觉已经圆满。【彻证心性无量之体。始本合一。故寿命无量也。

【解】法身寿命。无始无终。】为什么法身的寿命无始无终?空,无相,法身是什么?空无一物当然是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为什么在始无终呢?有修行,修到后来你才显现得出来,才有一个开始,若开始有报身就无终。所以为什么有始呢?报身要修,法身是理性的东西,所以是无始无终,若报身的生命呢?你要修,只有佛,佛才显现这个报身出来,佛若开始有这个报身出来,这样他就无终,寿命就无量无边,无终。【此亦佛佛道同。】每一尊佛的道都是一样。【皆可名无量寿。应身随愿随机。延促不等。】就是长短不等,延就是长,促就是短。应身随愿随机,长短不同。【法藏愿王。】就是这个阿弥陀佛因地修行法藏比丘大愿王,【有佛及人。】有佛跟我们这个人,【寿命】极乐世界的人寿命【皆无量之愿。今果成如愿。别名无量寿也。

【讲】此约愿释。法身清净。犹若虚空。既无形相。安有始终。报身修成。智德圆满。断德究竟。】断德就是后天的修行,后天的修行断除了我、法二执,而显示出本性的德性这个叫做断德,性德就是本性具足,断德就是后天的修行,断除烦恼是显示本性出来的德行叫做断德,究竟就是最究竟。【故有始无终。此亦佛佛道同。本无差别。应身寿命。则随佛本愿。及与机缘。而为长短。如释迦生于人寿百岁时。】平均。【愿减寿二十年。】佛是修无量的阿僧祇劫的福德因缘,所以他留二十年的寿命【以补末劫众生。】福报不够,你看!佛一个人修的福德,他本来可以活到一百岁,减二十岁来弥补众生的末劫,这个没有福报的人来听到佛法,来支持这些出家人的吃、穿,以佛的修行来庇荫诸位出家人的福德因缘,所以人家说:慧律法师!你福报很大,你建讲堂,两年就盖这么大间。我说:哪有福报,我明天这件衣服脱下来还俗,你看!谁要拿钱给我。真的,难道不是这样,都是佛祖的庇荫,后面这尊(释迦牟尼佛),所以我要请比较大尊放后面,对不对?我们人哪有什么有福报没有福报,我今天出家,佛慈悲,庇佑,我们发心正确,要建立一个弘扬正法的道场,我们没有自私,牺牲我们自己,佛慈悲,说我有福报,也可以说众生的福报,我今天衣服脱下来要建这间讲堂就困难了,对不对?人家要布施,一百拿来,要找五十,你还得拿五十给他,对啊!现在布施都有用零钱的,我都准备很多五十要找给人,所以说愿减寿二十寿命,二十年的寿命,以补这个末劫的众生。【故八十岁入涅槃。此为随愿。机薪既尽。应火须亡。】机薪就是根机,薪就是这个木柴,木柴有这个火性,佛就是火,佛引火起来点燃之后,那么这个木柴就不见了,意思是说【此为随机。故或延(长也)或促(短也)不等。】这要看众生的因缘跟福报。

【法藏愿王者:法藏。即弥陀因中为比丘之名。对世自在王佛。发四十八之弘愿。故称愿王。第十三愿云: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又第十五愿云: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把笔拿起来,除其本愿就是说菩萨他自己有修行,他来到这个极乐世界,人家他不要来,人家他自己有修,修到可以控制,他的愿力要到哪里示现,所以他就不能像国中的天人寿,没有这个限量,唯除其本愿,人家他修行够,人家要活多久随他的意思。【修(长也)短自在。】“长也”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故曰有佛及人。寿命皆无量之愿。】无量之愿,【今果成如愿。故别名无量寿也。

【解】阿僧祇。】阿僧祇翻译成中文叫做【无边】一个外省的读错了,读成无边,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不是这样,人家读回头是岸,有的人读作回头是岸,照理讲要读这个破音字,你若读过汉音就知道,回头是岸,不是回头是岸。阿僧祇翻译成中文叫做无边。【无量。皆算数名。实有量之无量。】注意听!什么叫做有量之无量?有量之无量就是说他的寿命很长、很长,但是还有一个界限,有量之无量简单讲就是说虽然没有界限,是很长没有错,但是还是有界限,叫做有量的无量。【然三身不一不异。】三身,你不可以说一,你不可以说异,不可以说一,也不可以说三。【应身亦可即是无量之无量矣。】为什么呢?应身就是跟法身、报身同一体,所以他无量无边要怎样应化都可以,无量之无量。

【讲】此约三身简。】就是分别,分别,【阿僧祇。此云无数。乃印度十大数之首。】把笔拿起来,有读过数学的人我告诉我,你把它记起来,就是十的五十一次方,十的五十一次方叫做阿僧祇,此去无数,阿僧祇就是一后面五十一个零,1000……,咦!五十一个,中国话没办法,中国的话没办法,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兆、十兆、百兆、千兆、万兆、十万兆、百万兆、千万兆、亿万兆、十亿万兆、百亿万兆、千亿万兆、兆、兆、兆、………,再兆、兆……,也才二十几个而已,中国读到一直兆,才二十几个而已,阿僧祇就十,十的五十一次方,一后面五十一个零,这样还不够大,印度人实在很行,印度人没什么行,这个哲学的理念最厉害,四吠陀经典是原始佛教的经典,最早讲到业力,所以印度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文化的地方,就是这个科学不发达,不然他的思想理论很厉害,很厉害。【第二由阿僧祇阿僧祇。为无量。】什么意思呢?十的五十一次方乘以十的五十一次方,等于十的五十一次方,括弧,平方,阿僧祇乘以阿僧祇等于十的一百零二次方,不得了,十后面一百零二个零,这样还不厉害,还不厉害。【第三】阿僧祇乘以阿僧祇叫做无量。第三【由无量无量。】十的一百零二次方相乘,这样多少?二百零四,不只,哇!不计其数,第三就是第二的相乘,第四就是第三的相乘,第五就是第四的相乘,第六就是第五的相乘,第七就是第六的相乘,第八就是第七的相乘,第九就是第八的相乘,第十就是第九的相乘,讲这样听不懂,我再告诉你们,无量就是阿僧祇乘以阿僧祇,【为无边。】第三这个无边【以下皆倍倍积累。第四为无等。】就是无边乘以无边,【第五不可数。】就是无等乘以无等,【第六不可称。】就是不可数乘以不可数,【第七不可思。】就是不可称乘以不可称,【第八不可量。】就是不可思乘以不可思,【第九不可说。】就是不可量乘以不可量,【第十不可说不可说。】就是不可说乘以不可说,听到这数目头昏了,头昏了,太多、太多、太多……,实在是没办法统计,没办法统计,【今佛生寿命。以阿僧祇劫计算。有无量无边之阿僧祇劫。此实有量之无量也。】这样往生到极乐世界,对不对?若说往生到极乐世界我爱这个众生,这样确实是真的,对不对?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说我爱你,我爱你没有用,夫妻相爱几十年就死翘翘了,剩下一堆骨头,对不对?死的时候烂、臭、肿,对不对?以前恩恩爱爱,Lancome擦整个脸,很喜欢,现在,死了,所以到极乐世界才有永久的爱,永远的爱,I Lovev Forever就是我永远地爱着你。那要在极乐世界才能看得到,没有在极乐世界这不可能,不可能,所以说你若是真的爱那个人,你无论如何要度他到极乐世界,这样就对,这样就对,我先去等你们。再来:

【弥陀应身亦有涅槃。非同法报二身。无量之无量也。】意思是说阿弥陀佛因缘要具足,之后,当然要等我们成佛之后,阿弥陀佛还没有入涅槃,我们成佛之后阿弥陀佛还没有入涅槃,这是说阿弥陀佛寿命虽然很长、很长……,长到无量无边的众生,但是他还在度众生,但是到最后因缘散了之后,极乐世界缘尽了。【正法住世。亦复无量。】什么叫做正法呢?不阙(缺)佛叫做正法,阙佛就不是正法,像我们娑婆世界,佛入涅槃,这时候就不是正法了,不阙佛,佛在世就是正法,我们现在已经求法了。正法住世也是无量,【正法于上半夜灭时。观世音菩萨。即补佛位。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国名众宝普集庄严。其佛寿命。正法。亦复无量。】简单讲阿弥陀佛入涅槃,观世音菩萨马上来,我们现在娑婆世界释迦佛入涅槃,弥勒佛还在兜率天宫,没有下来,对不对?没有下来,今天我这种根要是若佛来不晓得要证几果,佛没有来,没办法,没有来,所以很可怜,很可怜。【正法灭后。是夜大势至菩萨。即补佛位。】观世音菩萨成佛叫做普不功德山王如来,入涅槃之后换大势至【号善住功德宝王如来。然三身不一不异下。是破情计。应身本来即法】身【即报】身【。故曰亦可即是无量之无量矣。

【解】及者。并也。人民指等觉以还。谓佛寿命。并其人民寿命。皆无(有)量[等]也。

【讲】此释生寿无量。佛为法王。惟妙觉堪称。等觉以还。皆人民也。彼佛寿命无量。并其人民。皆得无量之寿。

【解】当知光寿名号。皆本众生建立。】皆本众生建立,【以】众【生】与【佛平等。能令持名者。光明寿命。同佛无异也。】【()

【讲】此重释光寿二义。先总明。当知无量光寿之佛名。皆本于众生。现前一念。】现前一念。【竖穷横遍之心性建立。以生心佛心。】众生的心,佛的心,【本同一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故曰平等。能令持名者。即佛号而悟心性。光明寿命。同佛无异也。】同佛无异也。

【解】复次由无量光义故。众生生极乐。即生十方。见阿弥陀佛。】见阿弥陀佛,【即见十方诸佛。能自度。即普利一切。】这文字都很简单。

【讲】此别明光义。承接上文。由众生心性。有大智慧光明。横遍十方。无量光之义。故生极乐。即生十方。见弥陀。即见诸佛。能自度。即普利一切。自度谓断自性之烦恼。】所以我们所讲的众生无边誓愿度,是说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度自性之众生。十方一切众生。与我本来同体。故能自度。即是普利一切也。

【解】由无量寿义故。极乐人民。即是一生补处。皆定此生成佛。不至异生。】不用再经过其他的下辈子。

【讲】此别明寿义。由众生心性。有常住不变。竖穷三际。无量寿之义。故极乐人民生者。即是一生补处。】一辈子就被佛的位,有无量寿,极乐世界人民就是一生补处,他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一辈子他就补佛的位,修补,我们讲的佛的候选人,候选人,他又不用选,一定补得到。【以是最后身。】最后一辈子,【圆证三不退。任运进趣佛果。故皆定此生成佛。不至异生】异生就是来世,【(即二生)也。】皆定此生就成佛,简单讲,只要你往生到极乐世界一辈子一定成佛道,决定此生就成佛,不会再拖过第二辈子,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我们现在娑婆世界这辈子当大法师,下辈子要当牛、当马、当狗还不晓得,还不晓得,极乐世界不同,对不对?再傻的人,对不对?冤大头都要往生,何况我们,再傻,傻得像白痴也要往生。

【解】当知离却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何处有阿弥陀[佛]名号。而离却阿弥陀[佛]名号。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愿深思之。愿深思之。】这教我们这句话要记得。

【讲】此结归心性。劝人深思。】阿弥陀佛【导师证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性。故名阿弥陀。故曰离心无名号。离名号何由彻证无量光寿之心。是以叮嘱。】用心去念,心就是阿弥陀佛,佛就是阿弥陀,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就是阿弥陀,就是现前一念,无量寿,无量光,你好好念,吸铁就会产生力量,【应当起智观察而知。即心即佛。愿深思(即思慧)之。未可草草过去。

初征释名号竟。】【

丁二别释主伴分二戊初别释二结示初又二己初主二伴

今初初主(此亦别释序中今现在说法句)

【经】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到现在已经十劫了。

【解】此明极乐世界教主成就也。

【讲】此别释教主。极乐世界。以弥陀为教主。故曰主成就。即六成就之一。阿弥陀佛成佛。是证果。证果必由修因。彼佛之因。藏经中所载不一。今略举其八】简单举这八种【:

○一《大本》云:定光佛前。五十三佛。名世自在王佛时。有国王闻法出家。即法藏比丘。对佛发四十八愿。愿行圆满。得成为佛。今阿弥陀。即法藏比丘所成之佛也。

○二《法华经》云:大通智胜如来时。有十六王子出家。净修梵行。勤求无上菩提。佛灭度后。常乐受持。《妙法华经》。后悉成佛。今阿弥陀。即第九王子所成之佛也。

○三《悲华经》云:无量劫前。有转轮王名无诤念。供养宝藏如来。时王发愿。愿成佛时。国中种种清净庄严。佛与授记。过恒沙劫。西方世界作佛。国名安乐。今阿弥陀。即无诤念转轮王所成之佛也。】因为这文字很简单,看一下读一遍就知道。

○【四《大乘四等总持经》云:无垢焰称起王如来时。有净命比丘。总持诸经。】三藏十二部经典,【十四亿部。随众生愿乐。】只要是众生他要听哪一部【广为说法。今阿弥陀。即净命比丘所成之佛也。()

○五《贤劫经》云:云雷吼如来时。有王子名净福报众音。供养彼佛。发菩提心。上求下化。今阿弥陀。即净福报众音所成之佛也。

○六《贤劫经》又云:金龙决光佛时。有法师名无限宝音行。力弘经法。今阿弥陀。即彼法师所成之佛也。

○七《观佛三昧第九经》云:空王佛时。有四比丘。烦恼覆心。空中教令观佛。遂得念佛三昧。今阿弥陀。即彼第三比丘所成之佛也。

○八《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云:师子游戏金光如来时。有国王名胜威尊重。供养彼佛。修禅定行。今阿弥陀。即彼国王所成之佛也。阿弥陀因地修行多劫。因应无量。不能枚举。】太多,阿弥陀佛修太久、太久。

【解】然法身无成[无]不成。不应论劫。】法身是本有的东西,不是像报身他要经过修行,所以不应论劫。【报身因圆果满名成。】因地圆满,果报圆满,名叫做成,所以有有始而无终,【应身为物】物的旁边写两个字:众生,应身是为了众生【示生名成。皆可论劫。】有一个时间性,法身是无相,所以不可以论劫,报身要经过修行才能够显示,应化身是为了众生才示现,这都应该要论劫。

【讲】此约事论三身。佛有三身。法身是本有。报应属修成。法身无相。故无成与不成。不应论劫。报身因圆果满名成者。依始觉智修因。以智断惑。见思粗惑先断。从真出假。】从真出假,以这个真就是空,出这个有。【修二利行。断尘沙惑。修中道观。断无明惑。此别教意。若一断一切断。此圆教意。惑净智圆始本合一。得根本智。】根本智就是先天的,【成自受用报身。依根本智。起后得智。】后得智就是后天修持的,根本智就是悟到空,后得智就是悟到有。【成他受用报身。故可名成。亦得论劫。

应身为物示生名成者。应身。乃应众生机而示现。众生机缘未熟。佛不出世。物字指众生言。若众生机缘成熟。佛即示现八相成道。故可名成。亦得论劫。】这一看很简单,没什么深奥的地方可解释。

【解】又。法身因修德显。亦可论成论劫。报身别无新得。应身如月印川。亦无成(与)不成。不应论劫。】现在正好转回来,转回来,现在将法身为什么要来论劫,报身为什么不论劫,它这里就解释,法身因为修才来显示这个法身,比如我们现在若没有修法身怎么显现得出来,显现不出来,所以法身要修,所以也可以论成跟论劫,若报身别无新得,每一个人都有清净的报身,真的,每个都有,对不对?清净的报身,应身如月印川,像月亮映在河的上面,无成跟不成,怎么可以说成跟不成,本来就有的东西,所以说你修、修……,修到这报身显现出来,报身不是新得的东西,我们清净的本性就显现无量的庄严相,报身产生,所以他现在就这个报身无新得,本来就有,不应论劫。

【讲】此约理论三身。与上文互显。文法妙极。法身因修德显者。法身。是三德中第一德。虽然本具。必因修德方显。】本身具足叫做性德,后天修德叫做作德。【修德是三德中。第二般若德。第三解脱德。法身虽然人人本有。若不假般若智德。解脱断德。法身之性德。终不能显。如金矿虽具真金。若无人知。不开采煅炼。金终不显。必由了缘二因之功。正因方显。故亦可论成论劫。

报身别无新得者。报身虽属修成。以智断惑。惑净智圆。法身显现。譬如磨镜。】这个镜子磨、磨、磨……,【垢尽明生。】肮脏的尽,清净的光明就显现出来,【别无新得。】镜子本来就有,【但狂心若歇。】就像什么?狂心,狂心就是我们这个妄想心,妄想心只要放下,【歇即菩提。】放下就是菩提。你看!注意这句话,不是追求哦!菩提不可求,菩提不可追,菩提本无树,何有追,何有求,放下,无所住,放下就是,当下就是。【胜净明心。本周法界。非从外得也。】所以要明心见性要从哪里下手,第一、宽恕无量无边的众生,无论别人对你怎样坏、怎样诽谤、怎样伤害,你一概放下,一概放下,当作欠他的。再来:

【应身如月印川者。应身。随机应现。如一月在天。影印百川。古云:千江有水千江月。千月还是一月摄。应身不出法身。并上报身。由法垂报。既法身无成不成。不应论劫。则报应亦然。】像月亮在虚空中映现在百川,所以只要你有水你就有月亮,所以我们念佛,阿弥陀佛有来没有来,本性就是尽虚空遍法界,你要说他有来,他有来;你要说他没有来,也对;本来就不来不去,对不对?所以千月还是一月摄,无量无边的众生在念佛,也是我们的本性,应身不出法身,加上上面的报身,由法身产生这个报身,法身无成不成,不应论劫,报身也是这样。

【弥陀】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劫【梵语劫波。此云时分。】时分,要读作fèn,时分就是有个界限,【有小】劫【中】劫【大】劫【三种。】他是在算时间,怎么算?【人寿】我们人的寿命【从十岁。过一百年增一岁。】经过一百年十一岁,经过二百年十二,在三百年又多一岁,十三,每多一百年多一岁,【如是递增。增到八万四千岁。】这样就是一百乘以八百四千减十,对不对?这样听得懂吗?每一百年多一岁嘛!递增嘛!之后再从八万,【以后】就是再从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八万四千,八万三千九百九十九,八万三千九百九十八,……每一百再减一,每一百再减一,【如是递减。减至十岁。】十岁,【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简单讲就是一百乘以八万四千减十,括号乘以二,一增一减,乘以二就double,二倍,一小劫乘以二十,再乘以二十个小劫,就是一个中劫,这个乘以四,为什么?【成住坏空四中劫。为一大劫。】简单讲一百乘以,括号八万四千减十乘以二,一增一减嘛!一个小劫,乘以二十,一个中劫,乘以四,一个大劫,总共心算得到十三亿,十三亿多,底下我没有算过,以前就有算过,为一大劫,【合有八十小劫。此约世界成坏为一劫。弥陀成佛至今。已经十劫。当依唐译。是十大劫也。】大劫,大劫。【种种教化成就。故声闻弟子。诸菩萨众。无量无边。一生补处菩萨。其数甚多。】其数甚多。底下:

【解】[但]诸佛成道。各有本迹。】把笔拿起来,本就是无量亿劫来所修的本愿力,迹就是示现一生一世的因缘。再讲一遍:本就是无量亿劫以来所修的本愿力,无量劫来修的长时间。迹指示现机缘成就的那个地方,比如说释迦牟尼佛来娑婆世界,来印度成佛那是迹,本呢?无量劫来早就成佛了。【本地并不可测。】这本地就是佛由无始以来所修的那个心的愿力,不可思议,本地并不可测,无始劫以来佛的本地所修的不可测。【且约极乐示成之迹而言。】这是就极乐世界示现,成道之迹而言,【即是三身。一成一切成。亦是非成非不成而论成也。】一成一切成。

【讲】十方诸佛成道。各各皆有本迹。本者。最初成等正觉为本。迹者。令生应化事迹为迹。如《法华经•如来寿量品》。释迦自谓:尘点劫前。早已成佛。此本也。出释氏宫。】出这个释迦宫,【去伽耶城不远。】去就是离,离开这个伽耶城,这个城不远,在菩提树下【坐于道场。】成佛,【此迹也。弥勒是补处菩萨。尚不能测。一佛如是。佛佛皆然。】等觉菩萨就没办法了,更何况佛,【故曰本地并不可测。今弥陀。且约极乐示现成佛之迹而言。非约本地而论。即上文所谓。一成一切成。亦即是三身。非成非不成而论成。此非偏论也。

【解】又。佛寿无量。今仅十劫。】简单讲就是早晨而已,现在我们若赶快求往生极乐世界,还很长、很长,一直到你成佛,佛还没有入涅槃,才十劫而已,才十劫而已,你想想看!很早、很早,成佛才十劫而已。【则现在说法。时正未央。】时正未央,未央就是未尽。那个“央”就是“尽”的意思。这个时候还没有尽,还在说法,时正未央,这个时候还没有尽,说法还没有停,还在说法。【普劝三世众生。速求往生。同佛寿命。一生成办也。】劝告,劝告三世一切众生,赶快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一辈子就成办。【又。下文无数声闻菩萨。及与补处。皆十劫所成就。正显十方三世。往生不退者。多且易也。】多且易,很多、很多而且又很简单。

【讲】此明佛寿无量。今仅(才也)十劫。则现在说法。时正未央】还没有【(尽也)。经云:佛世甚难值。今既弥陀住世。寿命无量。故普劝三世众生。速求往生。面奉慈容。亲闻妙法。同佛寿命。依佛修证。一生可以成办道果。】这文字都很简单。【如下文无数声闻菩萨。及与补处。皆弥陀十劫中。教化之所成就也。正显十方三世。往生不退者。多且易也。我等曷不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亲觐无量寿如来也。】那个念jìn,不是念dǔ,不要看错了,亲觐,觐见谁的人,觐见总统那个觐。

【初主竟。

己二伴

【经】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解】他方定性二乘。】这定性二乘就是说没有改变,他没有回小向大,没有回向菩提,固定在二乘,这叫做二乘,【不得生彼。】不能生极乐世界,【若先习小行。】就是小乘的,【临终回向菩提。发大誓愿者。生彼国已。】就能够生极乐世界。【佛顺机说法。令断见思。】佛顺这个众生的根机说法,令断这个见思惑,【故名罗汉。如别教七住。断见思之类。非实声闻也。

【讲】此明非实声闻。经云: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名同小乘。皆是回心大阿罗汉。】回心就是发菩提心要来度众生,不是老是固定在小乘,是回心转意,转向大阿罗汉。【非是实行声闻。因他方定性二乘。不得生彼佛土。】定性的二乘,声闻跟缘觉,没有发菩提心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定性者。即小乘实行声闻。志意下劣。得少为足。】就不想度众生,【但证人空。未得法空。遂沈空滞寂。】沉空就是他证到我空,滞就是停止,停止,寂,他的心安住在小乘我空的境界。【保果不前者。】保有现在所证到的阶位,他不想再继续向大乘进行。【中乘辟支。亦复如是。故名定性二乘。极乐纯大乘机故。他方小机。皆不得生。

若生前先习小乘之行。】就是说一辈子学小乘的,【临终之时。回向无上菩提。发大誓愿。求生极乐。常随佛学。上求佛道。下度众生。此即回小向大。得生彼国。生彼国已。佛顺机而为说法。令先断见思烦恼。故名罗汉。非定性之类。乃回心大阿罗汉。如别教】别教就是别菩萨法,【(独菩萨法)】叫做别教,像别教【七住。亦但断见思之类。非实行声闻也。

【解】盖藏通二教。不闻他方佛名。】藏教跟通教都是讲这个三界内,三界内,所以我们若去泰国他没什么阿弥陀佛,没有消灾延寿药师佛,没有弥勒佛,只有中间一尊,一定是释迦牟尼佛,小乘的法他不曾听过什么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你若画一张观世音菩萨像送他,他说:你怎么画小姐的像送我。他都不晓得有什么菩萨,文殊师利菩萨都不曾听过,因为这是他方菩萨,所以说藏教跟通教,不闻他方佛名,但闻释迦牟尼佛,【今闻弥陀名号。信愿往生。总属别圆二教所摄机矣。

【讲】此明实是菩萨。盖藏通二教。不闻他方佛名者。佛对彼二教。不说他方事。故不得闻也。今闻佛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由此信愿往生。定非藏通二教之机。故断定总属别圆二教所摄菩萨机矣。

正文云: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者。谓彼国不独】到极乐世界,不是只【声闻之众无量无边。而诸菩萨。】不是算数算得出来的,【亦非算数之所能知。】不是有办法让你用指头算,用笔写的,算不出来,【菩萨之数难知。菩萨之功德亦复无尽。大本佛赞彼国菩萨功德。为二十三喻。】那么极乐世界菩萨有二十三种譬喻:

【一】极乐世界菩萨都是【智慧深广。犹如大海。

二三昧不动。】三昧就是定慧平等,不是定多慧少,或是慧多定少,三昧就是定慧均等,【如须弥山。】须弥山就是很稳的意思。

【三慧光明净。超踰日光。

四净法满足。犹如雪山。】净法就是清清净净,持戒清净,心地清净,像雪山。

【五平等如地。好恶普载。】西方极乐世界菩萨好的他也是对他这样,恶的,他也是要度,所以说好恶普载,我们娑婆世界就不同,人家要让我们死,我们不让他先死怎么可以,对不对?我们怎么有可能等到他要让我们死,我们还要度他,这世间有几个人有办法这样,你们有那种心量?我们全部财产被霸占,我们清净的名誉被破坏,你有可能发愿说:我感谢你,你成就我,我下次还要度你。有几个能这样?不然法院开假的,对不对?不可能这样,你师父这种修养就已经很不简单,真的,他一直搞,不要理他,这样就很困难了,已经不会争吵不休,就已经不简单了,对不对?搞到你们,我看就争吵不休,对不对?搞到我,不要理他,疯子,随他去,讲到嘴烂掉都不要理他,所以我也不错,真的!要稍微自己夸奖一下,难道不用自己鼓励一下(众鼓掌),不然你若理这些众生,你光是生气就气死,真的,光是气这些你就气死,他要让你死很简单,随便写几句诽谤,你就死定了,我没有这样,都不用解释,不理他,我们人在做,良心在看,老天在看,对不对?我们是不是为众生,当然是这样,对不对?我们若发心正确,他要搞我们,搞不倒,龙天自有护法,龙天自有护法,不是说他说我们是魔,我们就是魔,说我们是魔的人,那个反而著魔,自己著魔不讲。

【六清净如水。洗诸尘垢。】肮脏的洗得干干净净。

【七犹如火王。烧烦恼薪。】烦薪这个薪就是点火的,引火的这个器材,烦恼就像都准备好的干柴,只有境界来就烧起来。

【八如风行世。普遍无碍。】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实在很了不起,像风这样普遍无碍。

【九犹如虚空。一切无著。

十净如莲华。无有染污。

十一犹如大乘。广能运载。】这乘是车子的意思,像大车子可以载很多,发大心的人,发大心的人要广度众生的人,他压力大,忍辱才能负重,忍辱才能负重,一个没办法忍辱的人你就没办法走很远,你就不能广度众生。

【十二如震法雷。警觉未觉。】如震法雷就是说法度众生,警告这些还没有觉悟的人。

【十三如雨甘露。滋润众生。】像下雨可以滋润众生。

【十四如金刚山。魔外不动。】魔外就是魔道跟外道,不能动摇到菩萨,所以在座诸位!注意!这句很重要,你的心若无所著,不要理他,他怎么搞你,他就是没办法,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是他这样搞你,你烦恼,换你要伤害他,若有人要害你,你再怎样他都要害你,辩论是绝对没办法辩论,你有话说,他一定有话要说,你解释也没有用,让别人委屈你,他那种人心地很坏,我一直解释我自己,他又搞你,解释没有用,解释不好没有解释,知道吗?你既然要让你死,他不怕因果的,什么恶毒的话他都最讲,所以你愈解释,你有话要说,他一定有话要说,没有用,讲再多都没有用,那个时候就看我们的功夫,我们不要先被他转,对不对?我们如如不动,对不对?他看你如如不动,他本来是诽谤你,要让你死,他若看你如如不动,对不对?他就气得要命,我们让他先死,怎么我们先死,对不对?不要理他他就气死,我把他搞成这样,他都不会生气,都不理我,我还没死,他就要先死,真的,你多会搞,对不对?我们不要犯到国法,不要去杀人放火,对不对?哪有可能多会整你,难道不是这样,最怕的是我们自己不对,有去害人,有去偷拿人家的东西,有去杀人放火,有胡作非为,当然这样违法,你没有违法,他多会搞,对不对?不可能,所以产一切事情我们不要先动摇我们这个念头,不要动摇我们这个念头,不要理他,不要理他。

【十五如梵天王。诸善最上。】像大梵天王善最上。

【十六如大树王。普覆一切。】可以在树下乘凉,意思是说普覆一切可以让众生得到清凉的意思。

【十七如优昙华。希有难遇。】优昙花这是一种很可贵,像我们所说的昙花一现,昙花一现,希有难遇。

【十八如金翅鸟。威伏外道。】金翅鸟专门在吃龙的,它一出来,大家又躲又闪,怕被它吃掉。表示这正法若出来,这些外道的每个都降伏。

【十九如众游禽。无所藏积。】走到哪里,安住在哪里,无所藏积就是没有任何的隐藏,意思是说没有任何的执著,走到那里,随缘,走到那里,随缘。

【二十犹如牛王。无能胜故。】就像这个牛王,就是印度牛体型大,白色又有力气,所有的牛里面最清净,最有力量。

【二十一】西方极乐世界菩萨【如大象王。善调伏故。】大象王心情很好,调伏得都能够配合这个主人,善调伏,极乐世界的菩萨都调伏他的心调得很顺,不是像电视广告词:吃加味姑嫂丸调得很顺。我看报告新闻有在广告这些,阿娇,加味姑嫂丸,把你调得很顺,我们是用极乐世界的法水把你调得很顺,让你不会生气。

【二十二如师子王。无所畏故。】没什么恐怖。

【二十三旷若虚空。大慈等故。】像虚空这样大慈悲心。

【末复结云:我但为汝略言之耳。】这是我简单这样讲而已。【若广说者。】西方极乐世界菩萨【百千万劫。不能穷尽。

二伴竟。合上初别释竟。

戊二结示

【经】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解】佛及声闻菩萨。并是弥陀因中。愿行所成。亦是果上一成一切成。是则佛。菩萨。声闻。各各非自非他。自他不二。故云成就如是功德庄严。】什么叫做非自非他呢?后面就会谈到,非自非他,我们现在看这个:

【讲】此处正文。与前全同。其义与前不一。前乃成就依报庄严。此乃成就正报庄严。】正报就是说到佛、菩萨、声闻这些叫做正报。【化主以光寿无量为庄严。】伴呢?【化伴。声闻皆是回心大阿罗汉。菩萨具诸功德。其数无量无边。非是算数所知为庄严。佛及声闻菩萨。若主若伴。】主就是阿弥陀佛,伴就是这些菩萨众,【并是弥陀因中。愿行所成。

愿所成者。大本法藏愿云:我作佛时。光明照无央数天下。】无央数就是无尽,【幽冥之处。皆当大明。】幽冥之处,皆当大明,经典有这样写,说我们人平常没什么修行,只记得一句阿弥陀佛,若做很多坏事,到阎罗王那时,要抓去炸油锅,你只念一句阿弥陀佛,锅子就裂开,火就熄,这句你可要记得,我看我们这些坏事也做很多,乱骗钱,倒会钱,以前养鳗鱼苗,养鱼,今天有人从菲律宾打电话来,说他在菲律宾养鳗鱼,一次空运都几百万只,到半途就死掉,他不晓得怎么办,我说:不好。他说:我从事二十几年了,我一下子改不掉,对不对?他说:我若顶让给人家?我若顶让给人家,我抽百分之二十,这样我要跟他共业吗?要啊!怎么不用共业,哪有那么好,不用共业,他说:我在绝望当中听到师父的录音带,这录音带救了一条生命。噢!很安慰,很多人都要自杀,生命都失去信心,因为这个录音带救了他一条生命,所以我这个功德无量,真的(法师笑),我要赞叹自己,真的,他本来要自杀,吃到录音带,噢!这不要自杀,死一次要死七次,不要,不要,再傻的人都不要自杀,对不对?我今天在树德女中上课,去度他们的时候,我就告诉她,我说:今天假设说,假设说,我是俗家人,我是俗家人,我谈恋爱,我有听到佛法,两个不能有结果,我的女朋友邀我“益谦!不然我们两个都去自杀。我说:要死你自己去,你十二楼选得……,最好跳下去一下子就解决,我不可能自杀,我有勇气自杀,我怎么没勇气再活下去,对不对?再前弘期的事情也能解决,哪有一定要自杀,哪有那么笨的,一条生命这么宝贵我干么要自杀,头脑坏掉才要自杀,要死,你去那里死,若没有那个……我再买农药,我帮你买,若要自杀你不要邀我去,我绝对不会自杀,绝对不可能自杀,不可以走这种路,这不归路嘛!简直是无量的痛苦嘛!再怎么痛苦也不可以走自杀这条路,对不对?要修什么才会庄严?赞叹,这张嘴都赞叹,不造口业,坏的我都不讲,都赞叹,赞叹要赞叹好,你知道吗?要赞叹得对,不要乱马屁,皆当大明。【诸天人民。以及蜎蝡。】这个蜎就是蚊的幼虫,动物屈曲蠕动的样子。蚯蚓,蝡ruǎn,这个蝡跟那个蠕一样。【见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来生我国。此光明随愿所成也。】【()

○又。法藏第十三愿云: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此寿命亦随愿所成也。

○又。大本云:假使比丘。满亿那由他百千数量。皆同目犍连神通。欲共计算彼佛初会声闻。尽其神通。百分中不能知一。】就是用这个目犍连的神通,来算那个极乐世界这些声闻算不完。

○【又云:我作佛时。刹中菩萨。神通。智慧。辩才。相好。威神。悉皆如佛。今来成佛。得随所愿。】到极乐世界他的神通、智慧、辩才、相好,你看,貌相好,爱美的人就要往生极乐世界。再来:

【行所成者。大本云:尔时。法藏教化众生。修行六度。广行教化无量众生。发菩提心。行今成就。有斯庄严。皆以愿行之因。为能庄严。光寿无量。化伴无数之果。为所庄严。故曰。并是弥陀愿行所成。

亦是果上一成一切成者。果者。对因而言。因中由法藏愿行无碍之因。成就弥陀无碍之果。果上种智。】种智就是一切种智,果报上的种智就是一切种智,在《十四讲表》有讲过,【一现一切皆现。现成化主光寿无量之庄严。化伴算数难知之庄严。

○复由众生心性无碍之因。成就罗汉菩萨无碍之果。果上唯识。一变一切皆变。变起自他影像。互相成就。

是则佛菩萨声闻。各各非自非他者。自是他心中之自。则自即非自。他是自心中之他。则他亦非他。】这什么意思呢?你说他心中的他也对,要说不是他心中的他也对,心中的自也对,自就是非自,他是共同,都是影像,说自己也对,说不是自己也对,说自己也不对,说自己也对,所以说非自非他,亦是自心中的他,他也是非他,所以

○【自他不二者。即生佛不二也。声闻菩萨。乃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乃声闻菩萨心内之佛。佛心内众生。全生即佛。众生心内之佛。全佛即生。生佛一体。自他不二。惟是现前一念心性。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解】能令信愿持名者。念念亦如是成就也。】可以让信愿持名念佛的人每一念、每一念,念念就有这种成就,【初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竟。】这里就是很广泛地来讲彼土的依报正报它的奥妙果报,来启发众生的信心。【(上重重无尽,总归于一句名号)

【讲】上约已成。此约今成。当成。】前面讲的是已经,愿力,佛的愿力已经完成,那么现在你只要能持名念佛,你就可以今成,将来持名,将来当成,【今成者。即现今念念成就。当成者。即当来亦如是成就。】当来也是同样这样,当来就是【今成当成。皆依已成之彼土。依正妙果为本质境。】本质的境界,依报跟正报这个妙果,妙果就是佛证的不可思议的本性,清净庄严的果报,来作为本质境,本质境,见到本性。【作增上缘。】作什么增上缘呢?你要写清楚,作众生的增上缘,增上缘就是增加众生一分力量,意思是说藉着佛的本质境加持,加持力,加持我们当作一种增上缘,【能令我等。信愿持名之众生。】能够成就。【信。亦念念如是信。愿。亦念念加是愿。持。亦念念如是持。自然无量庄严。亦必念念如是成就。若今成。若当成。皆如已成者。如是成就也。】要让众生启信极乐世界依报有这么好,这个正报这么好,我们怎么还不想往生呢?

【二正报妙竟。大科初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竟。

乙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分二丙初揭示无上因缘(此科关系极大)二特劝净土殊胜

现在……极乐世界好,现在要劝告众生要发愿,要求往生极乐世界,要发愿,底下就是教我们要如何求往生发愿。

【解】[净土殊胜]谓带业往生。横出三界。】横出三界,带业往生,横出三界,【同居横具四土。】带业往生可以横出这个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同居净土,同居就是……,同居净土就有具足四种净土的殊胜。【开显四教*轮。众生圆净四土。圆见三身。圆证三不退。】就是同居、方便有余、实报庄严、常寂光净土,圆见三身,法身、报身、应身。圆证三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念不退,三不退。【人民皆一生成佛。如是等胜异超绝。】这么殊胜,【(然)全在此二科点示。】就是这二科现在要点示,【须谛研之。】好好地研究。

【讲】此二科。乃发挥一经不可思议之力用。承前。既闻极乐依正庄严而生深信。自应依信发愿。谓净土法门。带业可以往生。横出三界生死。此为一切法门所未有。于同居净土。即能横具上三土。开显四教*轮。(如前说)一生同居。即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即已横生上三土。是谓圆净四土。自可圆见三身。圆证三不退。一生补处菩萨甚多。即是一生可以成佛。此等殊胜奇异。超绝无比之法门。】超绝无比的法门。【全在此二科点示。蕅公恐人忽略。故婆心特切。叮嘱须谛研之。】【()

丙初揭示无上因缘

【经】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才)生(彼土)者。】只要往生极乐世界,【皆是(三种)阿鞞跋致。其(三不退)】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转,其【中】这个其就是“三不退”,三不退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只要其中多有一生补处,你只要往生极乐世界你就是补佛的位,你就是准备要做佛,候补,不是候选人,候补,一定会成佛。其数甚多,这数目很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阿僧祇说。再来:

【解】阿鞞跋致。此云不退。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地。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堕二乘地。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萨婆若海翻译成中文叫做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就是如来的果海,如来的果海。

【讲】此正明三种不退。彼土众生。无论上中下品。但得往生者。一概皆是阿鞞跋致。此云不退地。一位不退。】位不退就是【入圣流。】当然【不堕凡地者。谓即得预入圣人之流类。不退堕凡夫地。

○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堕二乘地者。谓能修大乘行。恒常度生。不堕二乘地。不肯涉俗利生。】不跟众生打滚,利益众生。

○【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者。】每一个念头都流入萨婆若海,【谓双舍二边。(有边、空边。)全归中道。心心流入萨婆若海。此云一切种智海。即如来果海也。】

现在这是藏、通、别、圆它的分法,诸位!你不要认为这很难,这没什么困难,我读一遍给你听:

【解】若约此土。】若是就娑婆世界来讲,【藏】教的【初果。通】教的【见地。】就是四地见真谛,四地菩萨,通教的四地菩萨,见地,【别初住。圆初信。名位不退。】所以简单讲就是藏教的初果等于通教的见地,等于别教的初住,等于圆教的初信位,名叫做位不退,这都平等,平行,【通菩萨。】旁边写:九地菩萨。【别】教的【十(】回【向)】十【[行]。圆】教的【十信。名行不退。】通教的九地菩萨,别教的十向,十行,圆教的十信,名叫做行不退。最后,【别初地。圆初住。名念不退。】所以简单讲通教的九地菩萨等于别教的十向、十行,圆教的十信,别教的初地菩萨见到法身等于圆教的初住菩萨,地位相同,名念不退,名念不退。

【讲】此竖论三种不退位次。若约此娑婆世界。藏教初果名须陀洹。此云入流。谓预入圣人之流也。通见地。乃通教第四地。见真谛理。故名见地。别初住。乃初发心住。圆初信。乃圆教十信初心。】初发心就是初信,十信的初心就是十信的初信位,【此皆此土证位不退之位次。】再来:

○若论行不退。藏教则以二乘不修大乘行。故无此位。通教菩萨。乃第九菩萨地。九地以前还有退。别十向。即别教十回向位。前十行。未能全不退。圆十信。乃圆教八至十信。】意思是说八位,八位就是【八位以前。还有退也。此皆此土证行不退之位次。】所以这没什么,你不要看这很困难,这是说哪里会退,哪里不会退,这样而已,不困难,这很简单。

○若论念不退。藏通二教。皆无此位。以不破无明。】没有破无明,没有破无明,当然他【不证法身故。别教要到初欢喜地。圆教要到初发心住。方破一品无明。方证一分法身。方得念念流入萨婆若海也。足见行念二不退之难证夷。】非常、非常地困难。

【解】今净土。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也。】在娑婆世界造五逆罪的人还可以求忏悔,当然这是很困难,这是说净土法门收尽一切众生的根机,你造十恶,佛也有办法,但是这不是鼓励你去做坏事,极乐世界不是坏人的包庇所,不要听到这样之后我继续做坏事,不是这意思,而是指过去我们无知,造恶,赶快求忏悔,所以五逆十恶罪,临命终还十念成就,你想想看!可以带业往生,还可以往生下下品,皆得三不退转,下下品就可以证到三不退,所以此经不可思议。

【讲】此点示圆证胜异。即此经不思议之力用。今净土法门。乃至具足五逆十恶之众生。但要临终十念功成。亦得带业往生。虽居下下品位者。亦得圆证三种不退。此种殊胜奇异。功能力用。为其它法门所未有。岂思议所能及哉。】所以我们平时有修没有修,临命终要参禅,不可能,临命终的时候爬起来结手印,像密宗爬起来结手印,来不及,没办法,临命终的时候自己的腿要盘起来,要参禅,来不及了,一定要念佛,所以我告诉诸位,我说:你们大家,我们大家要是相信佛的话,我们就是世间最幸运的人,我看经典看十几年,只要你听师父的话,一生当中修净土,永远不要改变,你可以省十五年看大藏经的时间,因为你若大藏经看完,十五年,你也跟我一样,怎样?念佛,一样,一样念佛,你整本大藏经看完,还是要念南无阿弥陀佛,还有更好的吗?慧律法师!不然你告诉我,你告诉我,讲大藏经最简单,最好的,我一辈子都不会后悔的,我不用再去找路线的。有,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我也一样,我现在还是要念佛,我还不是跟你一样,谁用功,谁得到利益,对不对?你今天若相信我的话,你几十年看书的时间你省下来,你聪明多了,这样好,我就相信师父的话,这样OK!对不对?阿弥陀佛念一整天,对不对?都省下来,对不对?我替你们看好了,对不对?不过你们也看不懂,那也没有标点符号,都文言文怎么看得懂,读大学的也看不懂,真的,若没人教绝对看不懂,有时候一、两句要用猜的,不相信大藏经你看看,大藏经打开都是之乎也者,虚字用法,除非佛光山有《四阿含经》,那就作得比较好,不然大藏经打开,我看佛教大藏经,现在看律藏,实在看不懂,看不懂,目犍连的《五百问事经》,字,每个字都看得懂,就不晓得什么意思,不晓得在哪里停住,你知道吗?不晓得停在哪里,没有标点符号,所以说有时候标点符号若用不好很严重,请勿在此小便,标点符号,请勿,在此小便,标点符号,请,勿,底下,停下来,请勿,停下来,在此小便,读错了,所以说这种若文学程度不够,又没有相当的功力,要看大藏经实在是很困难。有啊!有一些在家居士他也买一些大藏经,摆设好看的,那要读作大藏经,都藏起来,看不懂,看不懂,噢!很好看,买那么多藏经,表示我们很有学问,看不懂,装饰一下,佛宝、法宝全都有,全都有,全都看不懂。

【五逆者。一出佛身血。】出佛身血这不可能,佛不在世间怎么出佛身血。【二弑(音试,杀也。)阿罗汉。】杀阿罗汉,杀阿罗汉,今天来讲是杀师父,等于杀师父一样,杀师父就是逆罪,那都不用讲,光是忤逆师父就是逆罪,忤逆师父就是逆罪,除非说你师父是邪知邪见的,所讲的都不正确,都不正确,他不教你了生死,每次讲都用外道的,不然所讲的都不符合佛法,对不对?不然每次讲的都在生死里面打转,你好心建议他,建议不了,人家现出家相,尊重他,若正法的师父在教你,你又不听他的劝告,又忤逆他,噢!你的罪很重,真的,罪很重,非同小可。【三弑父。】杀父亲。【四弑母。五破(破坏。)和合僧。】这句要画两条杠,我之所以订这个不说是非,不听是非,不讲是非,这是怕你犯到这条戒律,人家那个僧团很好,僧团很好,人家师徒相处得很好,我们去搬弄一些坏话,搬弄一些坏话,人家如火如荼在弘法利生你在那里挑拨离间,胡说,导致师父对徒弟误会,徒弟对师父误会,你都不用修了,真的,不得了,僧团团结起来是很有力量,你在那里讲东讲西,讲是非,这很不好,很不好,真的,我就是看道场,看几百间,看太多、太多,整间道场会乱就是这张嘴,你不相信,我们人这张嘴很毒,你知道吗?我们人的口水若吐在蛇的皮,蛇的皮,三天不要擦掉,蛇的皮会烂,你知道吗?真的,你若到雷音寺采荔枝,雷音寺采这个荔枝,你若被蜜蜂蛰到,擦下去,真的马上消肿,口水会消炎,真的,你若被蜜蜂蛰到,赶快告诉我,OK!(法师笑)我们人的口水很毒,这张嘴是很毒,要人家好就说人家好,要人家坏就说人家坏,对不对?人家明明对他很好,稍微对他九件好,对他九十九件的好,有时候好意建议他,稍微跟他起冲突,所有你对他的恩情都否认掉,全都否认你,否认你没有关系,还讲你的坏话,讲那个听了……,幸好出家,不然会吐血,对不对?外人他不会分辨,所以这个破和合僧是很厉害、很厉害,非常、非常厉害,今天我们若到讲堂有一个福气,我教你们:正路教你们走,歹路教你们避,你到哪一间道场,能亲近的亲近,不能亲近的你赶快离开就好,都不能讲,都静默,静默就好,你不晓得有还是没有,真还是假,到底是哪一个对,你又不晓得,每一个到你面前讲,都讲他很委屈,对不对?每一个来讲都讲他很委屈,其实不是这样,每一件事情你若调查清楚,不是你想像的这样,你相信吗?每一件事情你若深入调查,不是你想像的这样子,刚好跟事实正好相反,他到你面前讲他很委屈,他怎样、怎样,不见得,都吹嘘的,有时候他是在害人,害得快死了,真的,对不对?所以这个破和合僧,这是几乎目前来讲大部分都会犯到,当然这里面戒律讲的破和合僧是很困难,要有一个假佛,当作他是佛,另外用一个僧轩跟这个佛打对台,当然末法是没有这样,末法简单讲就是你若在僧团讲是非,让他分裂,你就犯了,怎么修你都很困难,这是保证要下地狱的,所以来我这个讲堂有一个好处,戒律清净,全都不可以讲,对、不对都跟我们没关系,都放下,听师父的劝告,对不对?一心念佛,你来这里是要往生极乐世界,你不是要造恶的,对不对?你来这里造恶,你来讲堂做什么,对不对?你就是要求往生,求往生,听我的,真的也好,假的也好,这是非即使是真的,真的也不要听,对不对?假的也好,假的连听都不须要,这样就OK了,当作傻瓜全都没听到,都没听到,人家来打很多小报告,全都没听到,都没听到,人家若在讲:噢!那个法师多坏又多坏。嗯、嗯……。我们不要批评人家,对不对?我们不晓得他是真的、假的,真的我也不要批评,所以我这辈子这么会讲话就是这样,真的,所以有的人口臭,口臭,口臭就是口业造太多,我不会,我一天刷五次牙,口业实在很厉害,造口业的人最愚痴,对我们修行没有帮忙,又伤害到众生,又分裂众生,对我们一点都没有用,我们造这个口业做什么,对不对?所以说最傻的人就是造这个口业,再来,讲完没有人敢,若敢,也是菩萨,敢,也是菩萨,不怕死,黄金特攻队,那种才敢造口业。再来,【十恶者。身杀盗YIN。口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意贪嗔痴。五逆十恶极重之罪。为地狱之因。《十六观经•下品往生章》云: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劝令念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于念念中。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你看那么多恶业,临命终念佛还会往生,这种佛,世间人哪有办法像佛慈悲,慈悲到这种程度,哪有办法,哪有可能,对不对?【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于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此即十念成就。带业往生。虽居下下品。皆与补处菩萨俱。即是圆证三不退。】圆满证到三不退,【圆见三身。一生可以圆成佛果也。此种胜异。惟净宗所独有。故特点示。】【()

净土带业往生。人多怀疑。

昔有国王。问那先和尚】那先比丘【云:念佛带业往生。是事难信?

那先对曰:大王。】我请问你:【巨石置水沉否?

王曰:必沉。】一定沉下去的。

【先又曰:要令不沉。其可得乎?】要让这颗石头不要沉下去有可能吗?

【王曰:不可。

先又曰:若以巨石。置巨船上。不亦可乎?

王忽然领悟。若仗他力。自可不沉。

念佛众生。同仗弥陀大愿船之力。何难出离苦海。同赴乐邦莲池会耶。】再来:

【解】然据教道。】教道就是说我们所讲的有次第的教化叫做教道。【若是凡夫。则非初果等。】若是凡夫,就不是初果等。【若是二乘。则非菩萨等。若是异生。】把笔拿起来,若是异生,什么是异生?不与如来同体,不见法身,相异耳,法身是平等嘛!叫做同生嘛!见到法身是同生,这异生就是不见法身,与佛的本性不相应,不同,异生就是异佛的法身叫做异生。【则非同生】同生就是见到佛的法身【性等。】从头再读一遍:若是凡夫,当然不是初果阿罗汉,若是二乘人,当然不是菩萨,若是没有见到法身,与佛的本性相应的异生,当然不是同生的本性等。【又。念不退。非复异生。】不是再不见法身。非复异生【行不退。】意思就是说念不退,非复异生,念不退,当然不是再不见法身,非复异生,当然,念不退,当然不是再跟那些没有见到法身的众生一样,念不退的意思就是说就是见到法身,非复异生就是不是那些没有见到法身的菩萨了,这是见到法身的意思,所以叫做非复异生,简单讲就是不再是那一些不见法身,就是见法身的意思。行不退,【非仅见道。】“见道”的旁边写三个字:知小果。行不退就不是见道的那些小果,这是大菩萨。【位不退。非是人民。】“人民”的旁边写:烦恼的众生叫做人民。【躐等则成大妄。】你若要跳,一下子要跳上去,当然就是犯大妄语。(躐liè:超越。践踏。)【进步则舍故称。】若进去,就舍,所以进一步就舍,就舍,舍的意思就是舍三贤所以叫做舍。

【讲】此文进退双明。教道不乱。教中位次分明。】这个位分明,【丝毫不容紊乱。】不可以让你紊乱,【若是具足烦恼之凡夫。自然不是初果。见道位之圣人。若是但求自利之二乘。自然不是自他两利。常恒度生之菩萨。】这不简单,【若是异生性之三贤。】异生性就是不见法身之三贤,【未破无明。未证法身。不与如来体同。名异生性。】异生性,【自然不是破无明证法身。同生性之菩萨等。此是下位。未可躐等(超越也)】不可以超越他,不可以超越这个【上位。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成大妄语不可。】你还没有得到你说它得到,还没有证到,你说它证到,这成大妄语。

【又。念不退菩萨。已得同生性。】已经证到法身了,同生性,与佛同生(本性),与佛同一个法身性叫做同生性,【非复异生性。】已经不再是不见法身的。【行不退菩萨。已发大心。非仅见道之小果。位不退圣人。非是具足烦恼之人民。此是上位。未可仍称下名。】不可以称底下的名。【既已进步。而获新证。】所以要舍,【则舍故称。如登初地。则舍三贤之故名等。】再进一步就舍后面,进前面就舍后面,进前面就舍后面。

【解】(惟)[唯]极乐同居。一切俱非。一切俱是。】一切俱非,一切俱是。

【讲】此点示圆超绝待。惟是极乐同居净土人民。约依正二报而论。悉皆超绝。一切俱非。是圆超。一切俱是。乃绝待。(绝诸对待,无有分别,故俱是。)一切俱非俱是者。以与佛同体。本来是佛。圆证三不退。故非凡夫。非二乘。非菩萨。】不是二乘人,不是菩萨,【以五住烦恼未尽。二种生死未了。故非是佛。此俱非义也。又。具足烦恼。是凡夫。宿种已熟。见思粗垢已落。是二乘。已回小向大。恒度众生。是菩萨。往生净土。是最后身。一生成佛。故是佛。此俱是义也。如下文云:】因此意思是说若说全不是,就是不是佛也不是菩萨,生死也没有了,烦恼也没有断,全都说是,就像佛这样庄严,往生净土,一辈子成就,补佛的位,全都是,全都不是,不是佛,全都是,有具足那些条件。【若谓是凡夫。却不历异生。必补佛职。若谓是一生补处。却可名凡夫。是为不思议之妙门也。】底下:

【解】十方佛土。(极乐净宗,如此如此。)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法门。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我解释一下:十方诸佛的国土根本就没有这种名相,这种名相超一切的阶位,超一切的法门,只有极乐世界有,不是心性极致,这若不是我们的本性显现到最高超,平等相,持名它的不可思议,奇勋就是持名的不可思议的功力,弥陀的大愿,哪有可能有这种这么了不起的东西,这么奇巧的事情,不可思议的事情,念佛,这样就往生极乐世界,跟圣人一模一样,哪有这么好。

【讲】此承上文。所点示之胜异超绝。乃结归三种不思议因。谓十方无此等胜异超绝之名相。阶位。法门。唯极乐独有。

○心性之极致者。此论心要。以心性平等一相。即非凡夫。二乘。菩萨。佛。种种名相阶位。是名凡夫。二乘。菩萨。佛。差别名相阶位。此等名相阶位。皆称性缘起。】按照这个本性显现出来的缘起,所以缘起不离本性,本性就是缘起,【故曰极致。】再来:

○持名之奇勋者。此论境要。】境界的重要,【以一句佛号为境。佛号称性】就是以本性起来产生这个【不可思议】的力量【。以持名之奇勋。(功也。)】他的功力,【所感果报。亦不可思议。

○弥陀之大愿。此论法门要。以导师因中。所发四八之大愿。庄严极乐之依正。故得同居横具上三土。凡夫圆证三不退。心性之上非字。对末句。乃反显。若非三要不思议之力用。何以有此。】这句话我再解释一下,非心性之极致,哪里有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意思是说非心性之极致,非持名之奇勋,非弥陀之大愿,哪里有这样子十方诸佛净土所没有的,所以这个非贯穿三个字,非心性之极致,非持名之奇勋,非弥陀之大愿,哪里有这样样子的。

【解】一生补处者。只一生补佛位。】只要一辈子他就可以补佛的位。【如弥勒观音等。极乐人民。普皆一生成佛。人人必实证补处。故其中多有此等上善。不可数知[也]。】没办法从数量来了解。

【讲】上释不退。此释补处。一生补处。即前文圆证三不退之别名。只一生补佛位者。只此莲华化生之身。是最后身。】最后一身,一定成佛的。只要你【一生精进。】一生精进,【即补佛位。如此土之弥勒。在兜率内院。候补作佛。极乐之观音。弥陀正法灭尽。即补佛位。非只观音一人。极乐人民。普皆一生成佛。人人寿命无量。必实证补处故。其中多有此等上善菩萨。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知。但可总说无量无边阿僧祇也。】阿僧祇劫。

【解】复次。释迦一代时教。(惟)[唯]《华严》明一生圆满。而一生圆满之因。则末后《普贤行愿品》中。十大愿王。导归安养。且以此劝进华藏海众。

【讲】此亦点示胜异超绝也。释迦如来。一代时教。即说法四十九年。天台判为五时。八教。故称一代时教。其中所说诸经。惟华严一经。明一生圆满成佛之因。此指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初参文殊菩萨。得根本智。后参五十二员善知识。得差别智。】差别智就是后得智,【而一生圆满之因。以最后参普贤菩萨。行愿品中。以十大愿王。】就是我们在读的【(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乃至十者普皆回向)导归安养。】导归安养。安养【(即极乐世界,又名安养国。)圆满一生成佛之因。此经非独劝善财一人。乃华藏海众。】佛藏海众,【同闻共禀。】共禀就是说共遵,【以前九愿。】九大愿,【所积功德。于第十愿。普皆回向。求生净土。疾趣菩提。故曰且以此净土法门。劝进华严海会。一切圣众。若宏华严。而不信净土者。恐于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安养之旨。而未深思也。】所以说而未深思,意思就是说凡是讲《华严经》的人,到最后全都要导归,导归就是归向,归向极乐世界,所以说十大愿王导归安养,就是导归极乐世界,说《华严经》那境界都是大菩萨,他都还要求往生极乐世界,何以我们这些凡夫不求往生极乐世界,佛再一次的悲心开示。

【《行愿品》偈云: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诸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这读起来很好听。【此偈即导归安养之铁证也。】到最后要回向极乐世界,【华严一生成佛。惟有善财。此经则一生补处。非是算数之所能知。其胜异超绝。为何如耶?

【解】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凡夫一下子就登入补处佛,这就是奇倡极谈,就是不可思议极妙之谈,不可测度,六方佛全都赞叹。【华严所禀。】华严海会佛菩萨全都遵守。所禀就是共同遵守。【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尠疑多。】尠就是少,海鲜的鲜,新鲜的鲜。(尠xiǎn:同“鲜”。)信尠疑多,信的人很少,怀疑的人很多,所以我在六月初一还要补讲《净土十疑论》,上次在大雄精舍讲,没有讲完,后面还剩一点点,这次又赶,三天,一直赶、一直赶,现在要好好讲,六月初一,请期待,请期待。信尠疑多,信的人很少,疑问的人很多。【辞繁义蚀。】把笔拿起来,蚀就是缺。信净土的人很少,信极乐世界的人很少,信有这种不可思议念佛往生就登补处佛很少,怀疑的人比较多,若经典辞繁义蚀,文字是很多,义理又缺,讲不清楚叫做义蚀,蚀,侵蚀的蚀,就是缺的意思,义理缺陷。【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这个沥就是滴的意思,我只有挖我的心肝,血一直滴,剖心滴血,心的血滴出来,到那种程度。

【讲】嗟乎。是慨叹辞。凡夫例登补处者。谓同居土凡夫。比例实报土补处菩萨。下下与上上同一例。而无异也。】没有差别。【此为他经他土所未有。故为奇特之倡。极妙之谈。乃为法门大事因缘。不可测度。故六方诸佛云: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者。以此。

○华严海众所禀。一生成佛之旨。末后导归安养者。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之者尠(少也。)。而疑之者多也。如《华严合论》。】有错误的讲法。【尚云西方是权。华藏是实等。言辞既繁。(多也。)将凡夫例登补处。念念即佛之义遂蚀】很【(缺也。)。余。】就是【蕅公】蕅益大师【自称。唯有剖心沥血而已者。谓此种无上大因缘。既是信少疑多。余唯剖(以刀剖开也。)】拿刀子剖开自己的【心沥(滴也。)血。】剖开来看,【而昭告于人而已。】告诉世间人。【故此解字字。】《弥陀要解》每一个字【皆蕅公心血也。可不信欤?】大家要相信。

【初揭示无上因缘竟。

丙二特劝净土殊胜

【经】舍利弗。(如上无上大事因缘。)】就是上面这些种种因缘,【众生(幸得。)闻者。】众生闻者,幸运的人遇到,【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要赶快求往生回向极乐世界,【所以者何。】为什么呢?【得与如是(不可算数一生补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解】前罗汉菩萨。但可云善人。唯补处居因位之极。】补处佛因位,比如说十信、十向、十行,或是说十住,或是说十地,其中是十地最高,十地再上面就是补处佛,所以这是补处居因位之极,所有的因就是补处佛最高,十信、十行、十住、十回向,什么十地,就是补处佛最高,所以说因位之极,在因地上来讲,补处佛是已经到达最高的,接近佛了,叫做居因位之极,【故云上。其数甚多。故云诸。

【讲】此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故重呼当机。告以如上一生成佛。无上大事因缘。众生幸而得闻。必宜深信。既已深信。若不发愿。亦复无益。如人深信。饭可养身。若不想吃。何能滋养?】意思就是说要你自己去修,若没有发愿没有用,【故如来苦口悲心。殷殷垂劝。】劝告你,垂,长辈对晚辈叫做垂劝,殷殷就是很苦口婆心劝告你,【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愿之为力。不可思议。】愿力,愿力,有愿必成。【极乐净土。亦由法藏愿力所成。临终往生。全仗愿力。《行愿品》云:是人欲临命终时。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六根全都败坏,【以致亲属威势。】有权有力的人,【象马珍宝等。】印度当时是在比象、比马、比珍宝最多的,就像现在在比劳斯莱斯,雷诺,奥迪,不是比车子,以前没有车子,佛若现在在讲经他就不会这样了,他就说:以致亲属威势,劳斯莱斯、楼房、一切钻石,全都【悉皆散灭。】佛就会这样讲,佛以当时情况讲经,印度当时没有这个劳斯莱斯,你跟他讲这个,他怎样听得懂,对不对?他连裕隆的都听过,他怎么听过劳斯莱斯。【惟有愿王。不相舍离。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观此。则发愿求生。自属当务之急。非愿无以导行也。】若没有这个愿力没办法引导他修行。

【所以者何下。乃征释发愿所以。征有二意。一娑婆亦属佛国。何为劝其舍此趣彼?】娑婆世界也是这个佛国,为什么要离开这个娑婆世界往生净土(极乐世界),【二十方无量佛国。何必劝其定求极乐?】为什么?为什么?在问你,为什么?以前有一首歌:为什么?

【得与如是下。出其劝愿之意。得与如是补处菩萨。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也。前罗汉菩萨。但可云善人。唯补处居因位之极。与妙觉佛位相邻。乃可称上善人。得与同会一处。所谓观音势至。把手共行。文殊普贤。亲为胜友。则熏陶有自。成佛无难。】观音菩萨大家跟你手牵手,大家走在街上。民权路,你若在民权路走,你怎么跟观世音菩萨牵手,修净土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作这个胜友,你的朋友是谁?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不是黑道的当朋友,不是这些朋友,这些不正当的,都是那些大菩萨,极乐世界的好处,光是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往生,世间都是坏人,恶心毒行,心肝都被狗咬了,没几个有良心的,我看到极乐世界有这么多好朋友,【可不愿生欤?】一定要去,薰陶有自,成佛无难。第一个,再来:

【解】俱会一处。犹言凡圣同居。寻常由实圣过去有漏业。】把笔拿起来,什么叫寻常呢?就是佛前佛后,没有佛的时候,寻常就是没有佛的时候,由这实圣过去有小漏业,也就是【权圣大慈悲愿。故凡夫得与圣人同居。至实圣灰身。权圣机尽。便升沉硕异。】硕异就是大异,大异,【苦乐悬殊。乃暂同(石火电光。)非究竟同也。又。天壤】天壤就是地,天地【之间。见闻者少。幸获见闻。亲近步趋者少。】亲近的人少。我现在先从(讲)解释一下,再来解释大字(《要解》的这部分),黑(体)字的,这样你就会清楚:

【讲】俱会一处。即是凡夫与圣人。同居一处。进求佛果。故曰犹言凡圣同居。】凡圣同居土。【寻常。指普通佛前佛后而言。】就是没有佛的时候,【实圣有漏业者。谓实行现证初二三果之圣人。见道】位,见道位,【所断之惑虽除。修道】位,你在旁边加一个字:见道位所断之惑虽除,修道位【所断之惑未尽。故曰有漏业。】见道位,见道,初果、二果、三果,修道位之惑未尽,所以这叫做有漏业。【权圣大慈悲愿者。即上三土之圣人。权巧方便。示现受生。】留惑润生,再来这娑婆世界示现,【则由大慈悲愿力。有欲饶益众生。如观音三十二应。示现界内外身。故凡夫得与圣人同居。】在一起。

【至实圣灰身者。初二三果断思惑尽。】断这个见思惑,【证阿罗汉果。则有漏之业既尽。凡情亦空。灰身泯智。】就是入涅槃,【不受后有。(不经中有身,不受来生后有果报。)】入涅槃,不受后有,不再来出世。【权圣机尽者。】权巧的圣人,【大权示现之圣。应机出世。机缘既尽。】也没了,【所应度者。皆已度毕。大愿亦满。感(属机。)应(指圣。)道息。】停了,道息就是停,“感”属“机”,“应”就是“圣”,机跟圣感应停止了,【即机薪既尽。应火亦灭。】机薪就是凡夫众生,应火也灭,这火就是圣人,也没有了,没有了。【便升沉硕(大也。)异。】硕异就是“大也”异,有的升,有的沉,沉。所以说【苦乐悬(远也。)殊。】苦跟乐差别很大。【升指权圣。】权巧方便的圣人,【实报寂光乐。沉谓实圣。沉空滞寂】沉空滞寂的【苦。现前同居。乃暂同。】暂同,暂时一样,【如石火电光。非究竟同。】意思是说娑婆世界虽然有圣人来度化我们,我们跟圣人住在一直,但是不是究竟,时间到人家就回去了,入涅槃了。【又天壤(地也。)下。明天上人间。天。谓四禅天中五不还天。】五不还天就是三果,三果。【壤。谓人间名山圣道场地。见闻者少。】圣人不再来了,凡夫比较多。【如《楞严经》云:此不还天。】不还天就是三果圣人在这个四禅天的五不还天修行,直接要跳出三界,【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才有听到,【不能知见。】不能了解。【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如天台山五百罗汉所居,雁荡山万罗汉所居等。)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幸获见闻。亲近步趋者少。】走靠近的,【如此生有幸。】如此生有幸【获见获闻。】这辈子有福气,有看到也有听到,【如文喜禅师之见文殊。闾丘胤之见丰干。】(闾)这不是念yán,念lǘ,闾邱胤之见丰干,丰干就是【(弥陀应世。)虽得一时亲近。而得同居一处。亦步亦趋。】亦步亦趋就是跟随在步后,【不相远离者亦少。】现在再来,我现在读(《要解》这部分内容)一遍,你就清清楚楚:俱会一处,犹言凡圣同居土,现在在讲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是跟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是不一样,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是什么呢?寻常,就是佛前佛后,没有佛的时候,是由这个产圣,实实在在有证到圣果,初果、二果、三果的罗汉,过去因为他还有有漏业,所以不能断一切烦恼,又娑婆世界权圣的大慈悲愿的菩萨来示现,所以这娑婆世界的凡夫才可以跟圣人住在一起,但是到圣人,实圣,灰身泯智就是入涅槃,权巧的圣人机尽,已经尽了,这个升沉硕大,要浮要沉就差别很大,差别很大,意思是说娑婆世界这些圣人,人家来,人家就要回去了,若乐悬殊,若跟快乐差别很大,乃是暂同,圣人是暂时的跟我们住在一起,不是究竟凡圣同居土,若往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就永远住在一起。又,天壤之间,天地之间,看到的人少,那么我们也很幸运,见闻,亲近,能接近的人更少,这样听得懂吧!所以这样就很清楚,这若自己看可能稳死的,保证看不懂,这真的很困难。

还没有结束。【解】又。佛世圣人纵多。如珍如瑞。】珍就是很珍贵,瑞就是很祥瑞。但是却【不能遍满国土。】不能【如众星】抬头眼睛就看到很多星,【微尘】之多,【。】微尘,到处都有。【又。居虽同。而所作所办。则迥不同。

【讲】上明佛前佛后。此明佛世。】意思是说【辅扬佛化之圣人。纵使是多。亦不过如珍宝之罕。】像很吉祥,珍宝般,【如祥瑞之奇。总不能遍满国土。如众星罗列普天。如微尘飞扬世界也。又。居虽同。而所作所办不同。】跟极乐世界完全不同,【不能如极乐世界。上善俱会。作办皆同也。】【()

【解】今[同]以无漏不思议业。(多善根福德因缘。)感生俱会一处。(得生彼国。)为师友。如埙如(箎)[篪]。】那个(“箎”)念chí,有的人写成下面一个(“篪”)字。(此处“箎”的“篪”二个选一。)【同尽无明。同登妙觉。】现在先看这个解释:

【讲】此明胜异。】这是很殊胜,跟别人不一样。【凡往生极乐者。同以无漏不思议业(解见前。)为能感。得生彼国。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以为师友。竟如兄弟。不相舍离。埙篪】那个是水池的池,这个水池的音,就是竹制成的管乐器,埙箎【是乐器名。】竹子所制的乐器的名。【诗云】有诗这么说【:伯氏(兄。)吹埙。】埙xūn,埙,一声埙,吹埙,把笔拿起来,用土制成的乐器。箎是用竹子所制的乐器,埙是土制用的乐器。所以伯氏吹埙,【仲氏(弟。)】他大哥就吹这个埙,他弟弟就【吹篪。】箎就是用竹子制的,【和谐叶奏。】一个口再一个十,那个念xié,和谐的谐,和谐叶奏,【喻诸善俱会。作办皆同。此即胜异。前文作办不同。不得亦步亦趋也。】趋向,没办法一步、一步接近。

【同尽无明者。即圆断五住之惑。由圆证三不退。圆净四土。同发妙觉极果。一生成佛。圆证三身。圆显四智。一切力用。自在其中。其胜异为何如耶?】看《要解》这段内容:现在同样以无漏不思议业来感应生极乐世界,与诸善人俱会一处,作这个师友,如埙如箎,就像乐器全都一样,兄弟,如埙如箎就是像兄弟那么好,同样都是乐器,同样都是乐器,虽然它是竹制的,它是土制的,但是它同样是乐器,虽然他是大菩萨,我们是凡夫,但是都住在一起,同尽无明,同登妙觉,这太不可思议。

【解】是则下凡众生。于念不退中。超尽四十一因位。】四十一因位,四十一因位就是住、行、向、地,超越这四十一因位,是则下凡的众生,在念不退当中,超尽四十一位,不用经过那么多菩萨位。【(者)[若]谓是凡夫。却不历异生。】就是第二生,来世,你若说他是凡夫,他不用经过第二世,他这辈子往生到极乐世界他一定成佛,【必补佛职。】一定补佛的位。【与观音势至无别。若谓是一生补处。却可名凡夫。不可名等觉菩萨。此皆教网所不能收。】我再解释一遍:是则下凡的众生,于念不退中,一下子超过四十一位的菩萨位,若说他是凡夫,他不用再经过第二生他就可以补佛的位,跟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一样,若是他是一生的补处,他是实实在在的凡夫,不可名为等觉菩萨,这都是所有的教不能收,所有十方三千大千世界都不能例,没有这种例子。【刹网所不能例。(方是极乐净宗。)

【讲】此明超绝。即顿超佛地。绝待无比。是则净土众生。即下凡带业往生者。(如五逆十恶之类。)一生彼国。圆证三不退。于念不退中。即能超尽四十一因位。此等众生。非凡非圣。若谓是凡夫。却不历异生。(不必经历第二生。)一生必补佛职。(佛之职位。)与观世音大势至。无二无别。故非凡。若谓是一生补处菩萨。却可名凡夫。不可名等觉菩萨。故非圣。】所以非圣,【而又即凡即圣也。】凡夫跟圣人一样。【此皆教网所不能收。】所有的教网,佛所讲的法门无量全都不能像净土这样,【刹网所不能例者。】所有的十方世界都没有这种例子,【佛所说之教。法门无量。犹如网孔之多。故曰教网。捞摅有情故。】把笔拿起来,捞摅就是度尽,度尽一切众生。【一切教中皆无此等名相。此等阶位。是谓所不能收。

○十方佛刹之多。亦如网孔。故曰刹网。诸佛刹中。亦皆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同居。不能与极乐同一例也。是谓所不能例。方见净士法门。极乐同居。超绝无有伦匹也。】无有伦匹。因为这它不困难,所以我们不必再耽误时间,不必再耽误时间,很快,你看,很快,很快这本经就讲完,后面就很快,这文字不像前面那么困难,不会,不会那么困难。

【解】当知吾人大事因缘。同居一关。(实话。)最难透脱。唯极乐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了此方能深信弥陀愿力。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议也。】我现在解释一下,我们要知道我们人这个大事因缘,大事因缘就是要开佛的知见,示佛的知见,悟佛的知见跟入佛的知见,所以开、示、悟、入这是《法华经》讲的,开佛的知见;示佛的知见,让人了解;悟佛的知见,悟到佛他的知见;入,到后来就证到佛的知见,同居一关,最难透脱,同居一关,最难透脱,同居净土,我们这娑婆世界也有同居净土,凡圣同居土,娑婆世界也有四土,极乐世界也有四土,药师琉璃世界也有四土,但是我们这娑婆世界同居土也是很痛苦,不能像极乐世界这样,所以说最难透脱,唯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超出十方凡圣同居土之外,意思是说每一尊佛就是度化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度化三界,度化六道,度化九有、二十五有,四生九有,唯有极乐世界的了殊胜,超出十方凡圣同居土之外。了此,我们若能了解这些,才能深信弥陀的愿力,方能,才可以了此,才可以深信弥陀,阿弥陀佛的愿力,信佛的力量,才可以深信名号,念佛的名号功德,信持名,信这个持名,才可以深信我们人的本性本来就是不可思议,简单讲你若信佛力才可以深信名号不可思议功德,信愿持名念佛,你就会了解我们人的本性不可思议。

【讲】此结显三不思议。劝人当知。不可或昧。】就是迷迷糊糊。【大事因缘者。】就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之知见。】现在开示悟入就是简略说,照理是要讲四句:开佛的知见;示佛的知见;悟佛的知见;入佛的知见。现在简单讲开示悟入佛的知见。【此为诸佛出世大事因缘。了脱生死。疾趣菩提。】了脱生死,直接趋向菩提。【此为吾人成佛大事因缘。同居一关。即凡圣同居土。见思之惑难断。分段生死难出。故以关名。最难透脱也。唯极乐同居。圆】满【具】足【上三土。】就是方便、实报、常寂光净土,【圆证三不退。故能圆断诸惑。一生圆成佛道。超出十方同居之外。】简单讲每一尊佛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我们所讲的六道轮回,就是我们所讲的四生九有,就是我们所讲的二十五有,就是我们所讲的四土,娑婆世界也有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若对佛来讲没有差别,四土就是一土,若是对凡夫来讲凡圣同居土,像我们现在就是住在凡圣同居土,凡夫跟圣人住在一起,但是圣人已经入涅槃了,空无一物,对不对?像我们今天要断惑,断这个见、思惑请到阿罗汉果,一个也没有,目前我们知道的一个也没有,一个也没看到,没那么简单,唯有极乐世界那个凡圣同居土,才是最尊、最贵的,最了不起的。

【了此者。即了悟极乐同居。乃弥陀种智所现。念佛净业所感。吾人心性所现。故曰了此。方能深信弥陀愿力。(彼土同居,乃弥陀愿力所成故。)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底下小字的:【(但持佛号,能净三业,仗承名号功德,感生彼土同居。)】感应到往生在极乐世界同居土,【信持名。】我们若相信,持名仿佛,【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议。以不思议心。持不思议名号。生弥陀愿力所成不思议同居。是谓三不思议也。】底下:

【解】具此深信。方能发于大愿。】你若能深信你就可以发大愿,【文中应当二字。即指深信。】应当发愿,原生极乐世界。【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即)[的)为净土指南。】信,深信,愿,切愿,即的就是标示,这就是净土的指南,就是,即的,为净土指南,就是净土的指南针。【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

【讲】具足三种深信。信以导愿。故方能发于大愿。愿横超生死。一生成佛。其愿故大。既具深信。复发大愿。即发无上菩提心也。合此信愿二者为慧行。】信跟愿两项是智慧之行,智慧。【慧行。即往生净土之指南针。由此信愿。方能执持名号。即由慧行。而起行行。】信、愿、行,信跟愿就慧行,至于行就是行,所以第一个信愿就是智慧之行,至于行就是行动的行,行行,所以慧行跟行行,【二行并进。】慧行跟二行,二行并进,【乃为净业之正行。】净业的正行,【自可感生净土。

【解】若信愿坚固。】这段很重要,这段非常地重要,若信愿坚固,深信,这个愿力很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我今天要向你报告一个好消息,这句话的意思若讲下去没有一个不会往生极乐世界,在座诸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每一个人无论你做多坏,过去的不论,你深信有一个极乐世界,有一尊阿弥陀佛,我愿意往生,这样而已,这样就每一个都会往生极乐世界,肯定,每一个都会往生,接着就是看品位,品位就看你平时如何念佛,送你的念珠有念吗?有去买一卷五会念佛,每天在那里放,装耳机念佛吗?有念念有词吗?认真用功,所以说往生跟没有往生不是看你念佛多跟少,你有坚心,到死不改变,到临命终的时候眼睛合起来,我相信有一尊阿弥陀佛,我不会怀疑,我相信我一定会往生,这两种条件就往生极乐世界了,百分之一百保证,现在怕是怕怎样呢?到临命终生病,念佛,啊!我不晓得会不会往生,我曾卖过荤食,也曾被请过办桌(厨师),当时被雇用当厨师又偷拿一颗钻石,我不晓得会不会往生,我罪业很深重,现在生病他没见到佛,没见到佛就:不晓得是否真的,若假的不就倒楣,我搞了一辈子就等这个,没看到。那就完了,因疑成障,这句话很重要,因为怀疑而成为自己的障碍,因疑成障,丝毫不可以怀疑,不然古时候大德不就犯妄语戒了,每个都要下地狱,难道不是这样,所以说不可以因为怀疑自己不能往生而障碍自己,这点非常重要,所以整本经典你都不用看太多,只看这十几个字,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一念就好,也决定往生,听了很安慰,这样股票买下来,涨停板,这句话听了百分之一百,你就比较不会失望了,我不晓得会不会往生,我罪业造很重,我是怎样,不会,会走进里面的人不曾杀死人,顶多青菜、姜偷拿两块,那曾有,捡到钱不还人家也有,捡到钱,你捡到我的钱不还我,没有,我没有,是我自己掉下去的,不然那张一千块的号码几号,不然你说来我听看看,人家哪有在背那个,笑死人,放在身上,你曾背一千元几号,对不对?所以说我们一辈子多少犯到偷盗戒,我说给你听,我们一辈子曾犯过的,我说给你听,杀生,杀生就是那些小只动物,曾有,偷盗,第一杀生,第二就是偷盗,偷拿人家一根蒜头、葱,像我小时候偷摘芭乐,老实讲,有啊!荔枝,走过去都偷摘,会啊!,我们摘得不多,够吃就好了,不然你不曾偷摘过,曾有,大家都曾有,多多少少,哪有不曾摘过,难道不是这样。再来,邪YIN,那么邪YIN就是说我们有起心动念,或是说自YIN,用任何方式,都自己伤害自己,解决自己的那个纳闷,这个都算是一种邪YIN。再来,妄语,大家都曾讲过谎话,多多少少,哪有不曾讲过谎话,不曾讲谎话,那舌头就可触及鼻孔,我们每个人都曾讲过谎话,多多少少,至于你今天杀人,这不可能,对不对?曾杀死人的举手,对不对?最多堕胎,堕胎,心理会比较难过,对不对?堕胎,对不对?比较难过,偷盗,你真的曾去绑票,像唐荣五千万,不可能的事情,你敢这么大胆,早就抓去枪毙了,对不对?邪YIN,这不晓得,这问你的良心,有没有就不晓得了,这说有跟没有,这会很不好意思,哪有人敢举手,对不对?再来,再来就妄语,妄语,这一定会说谎的,大妄语,我证阿罗汉果,这没人敢这样讲,对不对?所以说重罪没有,重罪没有,照你这么说五逆十恶罪都会往生,我们还没有这样,所以说保证大家都会往生,放心,诸位!你放心,尽管安心去,安心去,绝对往生的,不晓得哪一道?你若能坚心念佛,万无一失,诸位!你不要失望,不要失望,你要拥有希望。底下,底下这句很重要:【若无信愿。(世有此一辈以持名压捺妄想,不知求生,故为极力道破。)】你没有深信极乐世界,也没有深信有一尊阿弥陀佛,也没有深信我会往生,也没有发愿我要往生极乐世界,【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就表示你持得很定,念佛念得很定,百分之一百,但是没有发愿,【如(铜)[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这样也不能往生,这句是整本经典最为重要,要让你了解信跟愿的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所以为什么我们念佛一定要发愿,一定要发愿,不要常常讲:我念佛我不能往生,若能为我念佛消灾,添福寿,儿子多生两个就好了,或是让我得到六合彩,大家乐,让我三餐温饱就好了,三餐不济要往什么生,不用了,不用发愿往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保佑我赚大钱就好了,这就等于拿一颗大钻石去跟人家换一颗糖果,大钻石,你听得懂吗?往生极乐世界是究竟法,是价值连城,百千万劫遇不到的法门,你念佛的功德要换一个消灾解厄,赚一点小钱,赚一赚你不用死吗?你吃不完吗?对不对?那就等于拿一颗大钻石,南非那种几百克拉的钻石,到饼干店说:跟你们换一粒糖果。这么可怜,所以若求消灾解厄,仿佛只求消灾解厄,那是世间最傻的人才会这样,世间最傻的人才会这样,所以说人家若问你:菩萨!你会往生哦!你说:我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绝对没有怀疑。你要常常这样讲,常常这样讲,信心,这不是我慢,你不要像龙发堂,说:菩萨!你会往生极乐世界吗?那不一定哦。严重了,嗯!那不一定哦!所以说不可以,坚持到底我绝对往生,所以若念到铜墙铁壁,风吹不入,雨打不湿,若没有愿力,没办法往生。【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修净土的人你不可不了解。【大本阿弥陀经。亦以发菩提(心)[愿]为要。正与此同。

【讲】此明信愿为重。若使信愿能得坚固。虽临命终时。只十念或一念。亦决定得生净土。何以故。因彼念力坚固。一心不杂不乱。加信愿二坚固力。会三力于一时。收成功于片刻。】信力、愿力、行力三力加在一时,收成功于片刻。

【如张善和。一生杀牛为业。临命终时。业报现前。群牛竞来索命。要其妻请僧救度。妻请一僧来。谓曰:汝杀业太重。惟有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仗承佛力。方可得救。善和求救心切。一心念佛。念得数声。曰:牛去矣。要妻点香与他。一手擎香。连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咦!念没几句,【少顷云。】就是一会儿时间,【佛来了。僧劝再念。不久含笑而终。】你看!杀牛杀一辈子,听到佛法坚持往生,你看!

【此即临终念佛往生之证。】他这里还交代好,【惟是此事不可误会。倘若以为。临终十念一念。决定得生净土。且待到临终再发心念。何必早早念也。】我现在可以多造一点业,难道不是这样。【若作如是思想。必定要自误。何以故。临终时。众苦逼迫。神识昏昧。多不能念佛。如张善和。虽今生业重。前世善根不少。故得遇善知识。教以念佛法门。神识不昏。而能称念。】我看到这段我有这样的感想,我相信张善和上辈子是一个大法师,是一个大法师,这个大法师他为什么他会迷了,这辈子再来当杀牛,我认为示现的,我认为示现的,一个人杀一辈子的牛临命终有办法这样往生极乐世界,这根本一千万个、一亿万个都找不到一个,光是临命终那些牛来,病苦就够他受的,怎么有可能往生极乐世界,我认为张善和是来示现的,示现佛的慈悲力,我看到这段我一直有这样感想,一直有这样感想,要不然这众生,这有两个角度,会精进的众生他就会这样想,张善和杀牛杀成这样,我还没有这样,我只杀鸡,我坐月子只杀十四只鸡而已,哪有多少,杀牛杀一辈子,十四只鸡哪里比得上好几百只牛,好几千只牛,这样我会往生,他若这样想就好,这是好的角度。若反过来,张善和临命终念十句就会往生,我这个时候再多骗人家一些钱,我也没像他业那么重,这样临命终我也决定往生,你若这样想就变成极乐世界是坏人的包庇所,听到、恶业要断,知道吗?不可以再造业,这才叫做善念,你若要像张善和这样没有几个有办法,我认为张善和也不是普通人再来,若是我,我也不敢示现这样,太没有把握,这种千百万个哪有一个可能像这样,这是一个形容,说佛慈悲,慈悲到业这么重的人也要接引,世间人只有一种,不能往生而已,你看!杀业这么重还可以往生,只有一种人不会往生,谤佛、谤法、谤僧,这种人绝对没办法,也要去极乐世界,也要诽谤出家人哪有办法,这稳死的,再强,念佛念到那种也不会往生,谤佛、谤法、谤僧哪有办法往生,所以杀牛还比诽谤三宝的罪还轻,不然,你看!人家往生极乐世界,对不对?你曾看过往生净土的例子,他一辈子都诽谤出家人,诽谤三宝,到临命终佛又来接引他,你打开《净土圣贤录》,每个过去有诽谤三宝的,每个都赶快求忏悔,从今以后嘴都闭起来,没有人敢再说,对不对?看千百万个往生极乐世界,他没有写一生一世谤佛又谤法,谤释迦牟尼佛是邪知邪见,谤僧,临命终的时候往生处在,阿弥陀佛现前,不曾看过,绝对没有,但是杀生杀这么多,还有往生,你宁可去杀人放火,你宁可去犯到偷盗,你宁可去犯到邪YIN,你可不要犯到这个诽谤,稳死的。再来,所以虽然今生业重,上辈子善根不少,所以遇到善知识教他仿佛法门,神识不昏,故能称念,【亦善根之力。与信愿行三力。及以佛力。故得带业往生。惟望及早念佛。信愿行三种资粮。早办为要。】有一个菩萨听我这样讲,听录音带,他跑来这里,跪着跟师父顶礼说:请问师父!为什么诽谤三宝的业这么重?我说:很简单,人家本来要进来信佛了,你听得懂吗?你去跟他讲这个法师的坏话,他没有信心,出去,这样叫断众生的慧命,你杀死人的罪比较轻,你杀死人是一辈子的业,你可要记得,听得懂吗?我今天拿刀杀人是一辈子,你今天诽谤三宝,让他退失信心,杀死他的什么?慧命,慧命是生生世世,你今天诽谤三宝,换他再来诽谤,八识田中就断掉这个佛种,没有缘,杀掉生命是一辈子,杀掉人家的慧命,你宁可自己……,菩萨戒讲的你宁可拿起刀子割掉你自己的舌头,都不可以诽谤三宝,我拿起一把马子自己……,舌头都割破、割烂,我这辈子舌头烂掉而已,诽谤三宝生生世世下地狱,拔舌地狱,所以说我们自己有修,没有修,没有关系,你影响到众生,众生又失去信心,拉都拉不进来了,你还把他推出去,这非同小可,这罪很重,所以说谤……,若欲不下无间地狱,莫谤如来的正*轮,因此就是这样,老菩萨:哦!这样我懂,这样我懂,就是这样,断掉众生的慧命。

再来:【若无信愿。纵使念佛。将一声佛号。持得绵绵密密。】绵绵密密,【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美则美矣。】好是很好,【亦无得生净土之理。何以故?以不信西方。】念佛散心杂念,是念怎样的,念无聊的,不然闲着不晓得做什么,对不对?一面念佛,一面吃甜不辣,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面吃甜不辣,一面念佛。【不愿求生。故不得生。如人于海中驾一舟。】开一艘船,【开足机器。】开足机器。他这譬喻譬喻得很好,像我们在海中开一艘船,马力开足,【若不想到西方。决不能到。】在海中,马力开很强不晓得开往哪里,念佛念得很好,没有发愿往生,找不到目标。

【念佛不愿生净土之人。如问他:子念佛何为?】你是为什么要念佛?【答曰:修修来世。此人临终。一定不得往生。转生人间受福。福中作业。仍要堕落。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信愿为往生之慧行。不可不重也。

《大本阿弥陀经》。亦以发菩提愿为要者。

菩提愿。即四弘誓愿:

一众生无边誓愿度。求生净土。正欲度生。行愿品偈云: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也就是《华严经》讲的。

【二烦恼无尽誓愿断。若不求生净土。见思尚不易断。况尘沙无明乎?】不可能。

【三法门无量誓愿学。求生净土。诸善俱会。则观摩有自。】有自就是我们若要学习就有所依靠,有自就是有所依靠,我们若要观摩,观摩,我们要学习,观摩就是学习就有所依靠,你到极乐世界全都是那些圣人,当然你要向他学习,观摩有自就是你要学习就有所依靠,有个对象。【可以广学法门。

四佛道无上誓愿成。求生净土。可以横出生死。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发菩提愿。正与此信愿相同。

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竟。】【()

乙三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分二丙初正示无上因缘二重劝

今初正示无上因缘

【经】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解】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亲因就是重要的因,亲因是对疏因缘讲的,疏就是疏导的疏,疏就是力量比较小的。亲因,最重要的因叫做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布施、持戒、禅定简单讲叫做施戒禅,全部讲叫做布施、持戒、禅定等等,布施、持戒、禅定,名叫做福田,【即助缘。声闻(独)[缘]觉。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但是还有烦恼,有漏那个漏就是不是究竟,还会继续六道轮回,漏就是烦恼的别名,还有烦恼,他修一些福,但是还有烦恼,福德少,【皆不可生净土。(唯)[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称名。福善亦不可量。况一心不乱哉。】何况说一心不乱。

【讲】此文初正释善根福德。声闻下别明得生不得生。菩提正道名善根者。菩提二字。通因彻果。】因地也叫做菩提,【因中发菩提心。】果叫做菩提果,菩提心,菩提果,因中发菩提心,【而修持名念佛之正行。为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因者种义。为成菩提果之种子。种种助道。乃助成正道之法。如布施。持戒。禅定等诸度。名福德。即助缘。助成种子。生根发苗。】这个幼苗,【开花结果。

声闻缘觉。菩提善根少者。因但求己利。】自己求自己而已,【得少为足。不发菩提心。故善根少。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者。因修诸度。但求人天福乐。未了无为。】无为就是无相、无作、无愿、空的思想,空、无相、无作,就是无为。【未得无漏。】还没办法到究竟没有烦恼的地方,【故福德少。皆不得生净土。故曰不可以少善根(因。)福德(缘。)因缘。得生彼国。】善根不够的人不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福报不够的人没办法往生极乐世界,【唯以下明得生所以。欲生彼国。须具信愿行。三种资粮。】资粮的意思是说我要去爬山,我身上要带一些什么,要带一些资粮,肚子饿可吃,我要去爬山,我要带一些御寒的东西,这个就是资粮,要带一些泡面,泡面,都要带好,带到山上,要不然就能煮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若是要修行也要有资粮,路才走得远,才达得到目的地,像背背包准备干粮。【信愿执持名号。即是三资粮。信吾人心性不可思议。西方依正。种种庄严。不出吾人心外。由是立大誓愿。愿求生彼国土。发菩提心。执持名号。正修净业。兼修诸度。以万善庄严净土。是为多善根多福德。如是念佛。则一一声中。悉具多善根福德。无上大因缘也。即散心称名。福善亦不可量。何况一心不乱。其福善。岂可得而思议哉?

持名念佛。为善中善。故多善根。福中福。故多福德。此理人多不信。当为证释。

何为善中善?以发菩提心念佛。具足智度论五菩提心故。

○一发心菩提。】发菩提心意思就是说发这个觉悟的心,自觉,觉他的心叫做菩提心,人家说:你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什么意思?就是觉悟的心,慈悲心,知道吗?【谓于无量生死中。发大菩提心也。而持名。正于凡夫生死心中发菩提心。求出生死。求生彼国。自度度人故。

○二伏心菩提。谓断诸烦恼。降伏其心也。而持名。则正念才彰。烦恼自灭故。】正念佛起来烦恼就没有。

○【三明心菩提。谓明了诸法。不外一心也。而持名。则了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故。】要记得!要念得相应,这句话要很注意,要念得相应,不要佛珠拿着一直数,没有专心念,鹦鹉也会学讲话,但是无心,所以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句话你可要好好去体会,我今天坐在这里念,我念,有相应吗?我有没有相应地在念佛,或是说我在应付一下而已,师父叫我定早、晚课,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睡着了,看电视,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看到好看的,噢!很好,很好(法师鼓掌),那有相应吗?这样佛就没有现前,让你念再多也没有用,所以我跟诸位建议:若在念佛半小时、一小时,门都闭起来,电话不要接,不过,火灾你要记得跑出来倒是真的,你不要念得连火灾都忘了跑出来,惨了,若在念佛的时候,一切都断掉,那半小时我就是用生命,那半小时就像什么,像煮开水,这半小时一定要熟煮,对不对?仿佛这样才有用,这样才有用,我们现在人不是,一串念珠拿着,楼上、楼下这样走动,晃来晃去的,晃过来又晃过去,去市场,念珠拿在后面,这一斤多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散心杂念的念,散心杂念的念,到市场,拿一串念珠去买猪肉,猪肉一斤多少?咦!念佛的人怎么在吃荤。没有,我超度。所以说我们在念佛为什么不会往生极乐世界,就是这句话体会不深,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他不相应怎么会有佛呢!他不能一心不乱怎么会有佛呢!念那么久都不会往生,没有感应,他不会说我这半小时要念佛,门关起来,不理会,死了人也不管,这样就是成就了。

○【四出到菩提。谓得无生忍。出离三界。到萨婆若】海【(此云一切种智,即佛果也。)也。而持名。即得一二三忍。】这是次第性的一忍、二忍、三忍,初忍、二忍、三忍,这是境界愈来愈深的意思,【捷超生死。】捷就是速超,【趋一切智故。】趋向一切智。

○【五无上菩提。谓坐大道场。成最正觉也。而持名。则圆证三不退。直至成佛故。是谓善中之善。为多善也。】【()

何谓福中福?以弥陀名号。具足万德。而持名念佛。如莲池大师所云:举其名兮。兼众德以俱备。】只是那个名号起来,所有的德行都具足在这个地方,无量寿,无量光,无量的时间,无量的空间,对不对?这个名你不要小看它,是非常重要,虽然这名是假的,对不对?我举一个例子给你听,你今天有一张慧律法师的相片,又有一张崔苔青的相片,你知道这慧律法师,上面写南无慧律法师,你这边:南无崔苔青,南无就是皈依,皈依师父,你要拜哪一张,你有可能拜崔苔青?两张都是假的,名就是代表他的人,难道不是这样,当然你拜师父,他是三宝,我当然顶礼他,对不对?随意举个例子你就晓得,对不对?叫你什么,虽然南无阿弥陀佛,那六个字假的,我若毛笔自己写得漂亮一点,南无阿弥陀佛,叫你跪下去顶礼,你要吗?要啊!怎么不要,你叫我拜,我也要,南无阿弥陀佛那六个字,对不对?这是世间人,他是唱歌很行,很红,但是那不能让我们了脱生死,你对他很赞叹,但是你不可能跪着向他顶礼。何谓福中福?以弥陀的名号,具足万德,而持名念佛,像莲池大师所讲的,举其名兮,兼众德以俱备,【专乎持也。统百行以无遗。则一心念佛。百行齐修。是谓福中之福。为多福也。

问:持名念佛。即为多善根多福德。有何圣教为证?】有什么圣教为证明?

【答:《大悲经》云: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称扬诸佛功德经》云:若有得闻无量寿佛名者。一心持讽诵念。此人当得无量之福。永离三途。命终之后。往生彼国。此二经即多善多福之明证也。】意思是说念佛就是善跟福具足了,最简单的你一直念就对了,一直念就对了,但是一直念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不可以离开讲堂,离开讲堂,久了,三、五个月就忘记了,真的,没有在煮沸,瓦斯,水马上就冷却了,所以听经闻法该安住的差不多都安住了,该出去、往生的也都去了,那些听不进去的都出去了,留在这里的差不多都固定的,固定的,搞到现在已经不会离开的还是不会离开了,你再怎么跟他讲坏话也是不会离开,再遇到什么他还是不会离开,对不对?他知道了,他知道了,知道这是正知正见的道场。

【解】故使感应道交。文成印坏。】这句话,文章刻好了,印好了,弄好了,印坏就是模版坏了,就是说我们这色身念佛念到感应道交,往生极乐世界了,咦!神识感应,这色身放下,娑婆的这个色身放下,极乐世界的这个神识成功,文成就是极乐世界的神识已经托胎莲华,印坏,娑婆世界的身心全部放掉,简单讲就是这样。【弥陀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亲自来接引,【行人心识。】修行人这个心识,心识,【不往而往。托质宝莲也。】我们所讲的这种事情很心识(有趣),就是这两个字,知道吗?很有趣,心识,心跟识在分别,有趣,很有趣,这种人很有趣就是心识,心跟意识的分别,不然心识你们会写吗?以前不曾听过,这种人很心识(有趣),你这种人很心识(有趣),就是这两个字,教你们。

【讲】承上多善多福之故。而使因果相契。感应道交者。以三资之因为能感。以九品之果为能应。文成印坏者。】文成,文章则成,那么这个版模坏掉,【出《涅槃经》:譬如蜡印印泥。】蜡印,用蜡作成的印,印这个泥,【印与泥合。】印跟泥合起来,【印灭】这蜡的印坏了,就是【文】已经【成】功了,【。】作好了,那个版模就坏了。【此以铜铸像。像文成。】我们若用这个铜来做这个像,像,总统的像或是国父的像作好,文章作好,【则蜡模印坏。】我们所作的这个模坏掉,【以喻念佛行人。】以譬喻念佛行人,修行人【临终往生。则净土文成。娑婆印坏。在于一念。

弥陀众圣。不来而来。亲垂接引者。】亲自来接引,【佛圣。乃众生心内之佛圣。故不来。此约真如门。而来亲垂接引。】亲自来接引。【此约生灭门。真如随缘显现。

○行人心识。不往而往。托质宝莲者。行人心识之体。本来周遍法界。故不往。】按照这个,【循不思议业。现不思议事。故而往。托质宝莲也。古德往生偈云。“身在华中佛现前。】这个华中,这个华就是我们的莲花的花,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紫金莲就是上品上生的莲花,【心随我佛往生去。无去无来事宛然。”】这句很自在,这二十八字道尽那个解脱境界,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我佛往生去,无去无来事宛然。这就是在演布袋戏的(法师笑),布袋戏黄俊雄,前辈出来都读这句你不晓得,前辈出来都先读一句偈。【以上总释无上因果。

【解】善男女者。不论出家在家。贵贱老少。六趣四生。但闻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恶。皆名善也。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圆极语。)罄】这个念庆祝的庆,罄【无不尽。】就是无所不尽,全部都包括。【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行。】就是参禅。【至简易。至直捷也。

【讲】此别明能持所持。善男女为能持人。不论出家在家。贵贱老少。乃至六趣。(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四生。(胎、卵、湿、化。)但得闻佛名。即多劫善根。方能得闻。若无善根。佛名永不得闻。闻佛名。即使五逆十恶。皆名善也。】意思是说若造五逆十恶罪,只要你可以听到佛号的名,这也是很有善根的人。

【阿弥陀佛。为所持佛名。此名具足万德。故曰是万德洪(大也。)名。以名呼召佛德。罄无不尽。】这个念庆祝的庆这个音,罄无不尽就是所有的记载统统包括在内。【莲池大师云:举其名兮兼众德而俱备。】举这个名所有的德行就包括在这个佛号里面,【何止光寿无量也。故即以执持弥陀名号。以为修行之正行。不必更涉及观想参究等行。】底下这句很重要,【但持一句洪名。】只要你持一句的洪名。【至简】最简单,【至易。一教便会。一心受持。便得往生。】直接,【至极直捷也。】

【解】闻而信。信而愿。乃肯执持(行也。)。不信不愿。与不闻等。虽为远因。不名闻慧。】我先解释一下:

【讲】此别明闻慧。闻而】听到之后就相信,相【信】之后就发【愿。乃肯立行。】执持名号,【具足三资。方名闻慧。若不信】当然他就【不愿。正行无由而立。与不闻无异。】虽为远因,虽然可以当作将来“正行无由而立”。【虽佛号一历耳根。】但是不名闻慧,闻慧就是不能产生闻道的智慧,没有什么力量,没有效果,虽然你有念佛,但是你没有信、愿、行坚持执持,【堪为道种。但成远因。】远因就是很久、很信才会成熟的果叫做远因,远因就是要经过好久这个种子才会成熟,这个叫做远因,【不得名为闻慧也。】虽然有听到,这种智慧没有用,没有作用,我们在念佛、念佛,你在路上若看到师父:师父!阿弥陀佛!譬如说这个孩子来,来讲堂,他妈妈就说:跟师父顶礼!他说:师父!阿弥陀佛!这个孩子以后若没有修行也没有用,对不对?没有信愿持名,小孩子不懂,大人讲,他跟着人家讲,所以不能修行,不能产生力量,所以不名闻慧,闻而经过智慧,本性产生力量才叫做闻慧。

【解】执持。则念念忆佛名号。故是思慧。然有事持理持】事持跟理持。【(可订久伪。】久伪就是争论的意思,因为解释而不同,而有争论。【)。

【讲】此别明思慧。执持。则念念思忆佛之名号。】二十四个小时就是念念思忆佛的名号,【净念相继。无有间断。故是思慧。】整天就是在想佛,整个影像都在打电报,脑波就像一个电报机一直打电报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要去极乐世界,可要记得来接引我,每天打电报、打电报,每天打,阿弥陀佛这条路愈来就愈通达,愈通达,整个脑部里面要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当然在你临命终一下子就现前,你每天都打电话给他,打电话给他,打传真机给他,FAX,对不对?每天都打电报给他,佛早就接到你传真了,从美国传真到台湾,一下子而已,对不对?我们每天在念佛、思佛,这就是在打传真机给佛,他怎么不暴利你何时要往生,知道,知道你要往生极乐世界。【然执持有事持理持。】事相跟现体。【浅深不等。旁注可订久伪者。订为订正。久伪。】就是说因为解释不同有所争论,比如说事一心不乱有种种的解释,理一心不乱也有种种的解释。不按照这个《教观纲宗》。天台宗的思想全都有须要改正,改正错误。【指有人解释执持名号。一心不乱等。不按教观。】不按照这个《教观纲宗》,天台宗的教观,藏、通、别、圆解释,【故为伪。】就是不正确,【今大师为之订正。】蕅益大师加以订正。底下:

【解】事持者。】什么叫做事持?【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事持就是说佛珠拿着,早课、晚课,二十四小时有空就念佛,信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但是他还不能心就是佛,佛就是心,不能修到那种境界,那种是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就是在事相一直修行,不能通达到理一心不乱,理就是无生的意思,不能通达到是心是佛,就是证悟了无生就是佛,不能证悟无生的道理,但以决志愿求生故,所以事持的意思是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简单讲就是断第六意识,理一心不乱简单讲就是断第七意识,这没那么简单,如子忆母,无时暂忘。再来:

【讲】此释事持。】事相的执持,【深信西方。实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现在说法。未达心佛不二之理。是心作佛者。是事造之佛。】事相的佛。【是心是佛者。是理具之佛。理具事造。皆不出吾人一念不可思议心性之外。】好,把笔拿起来,你在理具的旁边写个:证悟无生法忍名为理具,事造,断第六意识,不是伏哦!是断,理具事造,理一心不乱就是证悟无生,事一心不乱,断第六意识,这样写你就知道,皆不出吾人一念不可思议心性之外,【未明斯理。不达他佛全是自心。自心全是他佛。弥陀即我心。我心即弥陀。但以信佛之故。决志愿求。生彼国土。执持名号。执受在怀。持守不失。念兹在兹。无有间断。喻如儿子忆念慈母。无时暂忘。此即思慧。但是事持。】事持就是事相的执持。

【解】理持者。】什么叫做理持呢?【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也。(仍不废事。)

【讲】此释理持。】什么叫理持呢?【理不离事。即由事持。而能达理。便是理持。了达所信西方阿弥陀佛。即是我心理具。】我的心就是无相,所以我的心本性就是有这个阿弥陀佛,因此我的心若证悟到无生,阿弥陀佛就现前,就通达一心不乱,【即是我心事造。即以自心理具事造万德洪名。以为系心之境。以心缘境。以境系心。心境不相舍离。令不暂时或忘。悟明全境是心。全心即境。心境一如。能所不二。此亦思慧。即是理持。】理持。

【解】一日至七日者。克期办事也。利根一日即不乱。钝根七日方不乱。】一心不乱。【中根二三四五六日不定。[又利根能七日不乱。钝根仅一日不乱。中根六五四三二日不定。](此初学要期之法,下根则有若干七日,亦是随乐克期之法。)

【讲】此别明修慧。先明七日克期。】所以我们现在打佛七都是七日,七日就是圆满的意思,圆满的意思。【一日至七日者。乃克定期限。以办生死大事也。念佛三昧得成。即生死大事所作已办。何以故。一心不乱。即念佛三昧(此云正定。)功成。不乱即正定也。七之为数。世间所重。】就是圆满日。【故斋戒则定七日。持咒则定七遍。荐亲】就是拔度。拔度【则定七七。】四十九日,【今念佛亦定七日。以验根机之利钝。而分三昧之浅深。】荐亲,超度亡者,七七,四十九天。底下说:

【利根一日即不乱者。根机灵利。天性敏捷。于克期取证中。才经一日念佛之功。即得一心不乱。非谓受持念佛法门第一日。乃谓平时或散或定。不得一心。于克期取证中。勇猛精进。一日念佛。三昧功成也。

○钝根要经七日精进。方得不乱。中根或二日三日四五六日不定。此亦大略分之。

又利根者。志性坚固。平日工夫纯熟。于克期办事中。万缘放下。一念精专。能经七日。皆得一心不乱。安住三昧之中。

○钝根者。于克期七日。仅得一日不乱。中根或能经六日五日四三二日。而能一心不乱。亦不一概。

以上乃据本经而言。其它诸部。克期念佛。长短不定。大本则定十日。文云:斋戒清净。一心常念。十昼夜】十昼夜,十天,【不绝者。命终必生我刹。】只要你十天,这是大本的,【此文似指在家之众。若于克期之中。斋戒清净。一心常念。十日。亦得往生。

○又《鼓音王经》:亦定十日。文云。若受持彼佛名号。坚固其心。忆念不忘。十日十夜。除舍散乱。必得见彼阿弥陀佛。《大集经》。定四十九日。文云:若人专念一方佛。或行或坐至七七日。现身(现生之身。)即得往生。】现身就是这辈子。

○【又《般舟三昧经》。定九十日。文云:若人自誓九十日中。常行常立。】常行常立就是不坐,绕佛,般舟三昧,【一心系念。于三昧中。得见阿弥陀佛。】这不可能,九十天不睡不可能,一般的人怎么有这种的定力,一天没睡就昏沉了,怎么有办法九十天不睡觉,所以说我们这里三月二十九要打这个佛七,诸位!一定要参加,无论如何一定要参加,我们讲这么多经典,这么好,打一、二次佛七。

○【又《文殊般若经》。亦定九旬。文云:九十日端坐西向。专念于佛。即成三昧。此与般舟。克期虽同。行法全异。】般舟三昧【彼则半行半立。此则全坐也。】都坐着。《文殊般若经》是全坐着;《般舟三昧经》是站着,要不然用走的。

【如上所引。皆以念佛功深。净业成就。然弥陀悲愿难量。即一日。或十念称名者。亦皆愿垂接引也。】接引,愿垂接引。【大本法藏愿云:一心系念于我。虽止一昼夜不断。必生我刹。】【()

○若世俗之人。俗务不能摆脱。未得处于空闲。】不能有空闲,【专念彼佛。但每日早晚。】每一天,这要不间断才可以,每日早晚就是不能间断,【端身西向。】身西边合掌,【念十口气者。】十口气有的人都认为十念,十念法有的人说念十念,十声,十声,不是,念十口气,十念法是说吸一口气,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到这口气尽,再吸第二口气,这样十次叫做十念法,没时间了,要上班了,五点多他爬不起来,六点多还在棉被里面,七点多才开始准备梳洗,看一看来不及,十念最快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直念、念……,一口气,所以算一算,这方法对我而言最好,最好,这叫做藉气束心,藉着气来束我们的心,这样临命终十念就念得出来。【临终亦得往生。总而言之。念佛之法。但能一心。不论时之久暂。皆得往生。惟品位高下之分矣。

【解】一心亦二种。不论事持理持。(可订久伪。)持至伏除烦恼。乃至见思先尽。皆事一心。不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理一心。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字字引商刻羽。)理一心不为二边所乱。即修慧也。

【讲】此别明修慧。】我们说闻、思、修,闻慧、思慧跟修慧,现在在讲修慧。【念佛以一心不乱。方为极则。】最重要叫极则,【方是真修。】这才是真正在修行。【一心不乱者。即纯一其心。专念弥陀。三昧现前。而不动乱。不起妄念。不落知解。】不落入知解。【然有事一心。理一心之别。故曰一心亦二种。

不论事持理持者。事持。如闻说念佛法门。可以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深信不疑。一心系念。句句分明。念念相续。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更无二念。即以一念。而除众念。由未达理。故曰事持。】整段的意思就是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每一念全都分明,而且行住坐卧都按照这种念,这叫做事持,简单讲就是这样。

【理持。如闻说念佛法门。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深信不疑。一心持念。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极而空。了知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于佛。能所双忘。】就是能念跟所念全都忘记,【心佛一体。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由达理故。是曰理持。

持至伏除烦恼。乃至见思先尽。皆事一心者。念佛是圆顿修法。下事理二持。皆约圆教判。持名至圆五品位。】前面有讲过了,【伏见惑烦恼。至圆初信。除见惑烦恼。乃至二信至七信。思惑亦断。为见思先尽。此皆事一心也。】这是分位,藏、通、别、圆教所判教的稍微有点不同,稍微有点不同,以前都有讲过了。

○【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理一心者。】理一心不乱,【由事持。持至圆初住位。】圆教的初住就见法身了,【破一品无明。】见法身,【藏心开显。藏心。乃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秘藏之心。】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这是无相法,般若德就是智慧,解脱德就是自在,三德密秘之心,【此心向为无明所覆。不得显现。今念佛功深。能破一品无明。藏心开显。即证一分三德。可以亲见本性法身佛。名理一心也。

○事一心我执亡。不为见思所乱者。】见惑、思惑所乱,【如念到事一心。则我执已亡。见思, 惑尽。故不为见思所乱。理一心法执尽。不为二边所乱者。若念到理一心。则法执已尽。无明亦破。双舍空有二边。全归中道。】所以说事一心就是我执破,事一心不乱就是断第六意识,伏第七意识的一半,若念到事一心不乱,我执就没有,见思惑就了,所以就不会被见思惑所扰乱,若念到理一心不乱,法执也没有,就没有空有的东西,全都尽,【故不为二边所乱。】空有两边,不为两边所乱,【此一心不乱。乃为修慧。

此中一心不乱。该括《观经》三种心:

○一至诚心。】至诚心就是【无伪无妄故。此一心不乱。惟精惟一。更无伪妄。即至诚心也。】简单讲我今天拜佛、念佛只为一个目的,要了生脱死,往生极乐世界,人家说名,争夺这个名,没这个必要,我来到这个地方,有的人拜佛拜面子的,要让人觉得我很有修行,没有用,你现在骗别人骗得过,临命终骗不过,所以至诚心就是没有虚伪,我来到这个地方我不为名也不为利,只为了一项,为了往生极乐世界,了生脱死,我是老老实实的人。

○【二深心。具足善法故。此一心不乱。诸妄不起。万善同归。即深心也。

○三回向发愿心。回向有三:

一回向真如。此一心不乱。念念旋元自归真如实际。即回向真如。

二回向佛道。此一心不乱。念念相应。念念佛。即回向佛道。

三回向众生。此一心不乱。自性众生。悉皆得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有人来问这个,信徒来问:师父!自性众生誓愿度,我这句话听不懂,我讲给你听:众生、众生就是集烦恼之所生,自性众生誓愿度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这个烦恼一直生起来,一直生起来就是众生,用这个般若智慧,自性有般若的智慧,悟到,悟到之后就放下,就破我执、法执,众生就化作我们的佛,佛心,所以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所产生的智慧就破这个烦恼,超越这个生死,这叫做自性众生誓愿度。悉皆得度,【自行化他。即回向众生。

合此三者。即回向发愿心也。

又即起信论之三心。

○一直心。正念真如故。此一心不乱。不落有念。(有佛处不得住。)不落无念】没有落入有念,也没有落入无念。“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不落入无念。【有无不著。全归中道。即直心正念真如也。

○二深心。乐集诸善法故。此一心不乱。六度齐修。万行具足。(《那先经》云:诸善之中,独有一心,最为第一,【一其心者,诸善随之。)】一心就全都清净了,没有烦恼了,没有烦恼了,了悟到缘起性空的道理,噢!我发现生命就是这样,真正的生命就是安详,真正的生命就是安详,你在安祥当中会发出无量的智慧,你在安祥当中你会过着很快乐的日子,你受一切的,怎么样子的侮辱伤害,你都若无其事,什么东西若来到安祥的心态里面就没有恨,安详可以解决一切的嫉妒、恨、不满,安详就是我们真正的生命,《六祖坛经》让我悟到很深,缘起性空,空性,一切时空当中都用这个空性去修行,无往不利,烦恼没办法动摇我们的内心,逆境,欢喜心,顺境,没有感觉,人家赞叹你,也这样而已,只要你内心安详,我没有对不起良心,非常地安详,天地万物与我了不相干,从此以后生死涅槃,涅槃生死,你会发现都是戏论,根本就没有这种事情。慢慢地体会,一心最重要,一心就是什么?就是安祥,非常、非常地清静,我们人都是没办法忍耐,无明遮住,冲动、烦恼、报复、恨、扰乱,别人还没倒,我们就先倒了,宁可别人先倒,怎么可以让我们先倒,对不对?你让他随便搞,这等于说一根柱子扎得很稳,风雨一直打,柱子都不动摇,你若动到一个念头:我要报仇,他把我搞成这样,我要报仇。你就有抵抗力,所以修无相法的人就是什么情形你知道吗?修无相法的人,比如说我这里面,我这教室里面,我这大殿里面我有放东西,放东西,放这个屏风,屏风,我入这个屏风,风吹来的时候屏风会抗拒,抗拒,这就是活在世间的人没有智慧,他应用一种东西要抵抗外来的力,他受不了委屈,掀桌椅,你攻击我,换我攻击你,屏风,风吹过来,碰!有时候会倒下去,如果说风来,全都空,空无一物,我也不想解释,也不觉得委屈,也全都不想报仇,等于这个风吹来在虚空当中找不到目标,这样听得懂吗?找不到目标,没有目标可攻击,你不要阻挡,你不要理它,它就没有办法,怎么打转,它就是转不起来,这就是最高境界的修行,对不对?你要悟到这种东西,空,无相的思想你才有办法修行,要不然你活在这世间你绝对没办法,今天你没有智慧,你笨,人家都要讲你了,其笨无比,没有智慧,你今天很能干,人家一定会攻击你的,对不对?公园树枝若突出,明天你就看不见了,人家就剪掉了,你不能太过于能干,所以说你活在这世间你就要了解这个世间,众生若要制造是非,你再怎么解释就是有是非产生,你要相信吗?你多会解释,我问你,你说:我没有,我没有那么坏。你讲这个没有用,这就是说要劝告诸位,你在一生当中你一定会遇到的,今天师父已经遇到了,对不对?你一定会遇到的,在你生命当中无论你在工作,无论你跟人家在一起要办什么事情,只要有团体的地方,你没办法避免,你不要自己觉得很安慰,我们这个公司大家都很赞叹我很夸奖我,傻傻的,他在背后不晓得讲你多少坏话你不晓得,可恶,你不晓得,你傻呼呼的,傻得要命,所以说你不要认为大家都很夸奖你,在你面前夸奖才是厉害,为你注射毒针最严重的,一见面就是:噢!你好!你好!好久不见了,托你的福,我们这个工厂没有你支持实在是很那个,不可能撑下来,你真是大恩大德无以回报,只有以身相许。之后为了利害关系,大家要是互相在推责任,你就死定了,你就死定了,他一直拼命中伤你,什么坏话都讲,什么坏话都讲,现在你去查,你有讲我的坏话?没有,我没有,我这种人是……,不然,你看我拿念珠还是琥珀的,你也知道我不会去讲你的坏话,黑心肝,良心被狗咬了,所以说我今天我是怎样,我不会相信众生,我不会相信众生,我也不会去诽谤众生,每一个众生我都很尊重他就好了,真的,假的,我也不要探讨,对不对?这影响我的修行,没有必要,所以我今天我活得很快乐,很超越,你们可能没有师父的心境,我不是在吹嘘,真的,活到今天我就是这样,我不理会众生,众生要管我也管不到,我不要管他,对不对?活到今天我就发现中道第一谛实相,就是保持距离,空,保持一个空,你尊重我,我尊重你,空性就是这样,所以在座诸位!记得!深心就是集合一切的善事,那么一心不乱,六度齐修,万行具足,一心不乱最为重要,你若一心不乱你就安详,你就不可能让别人影响你,这样你即深心也。】如如不动,简单讲深心就是如如不动。

○【三大悲心。】大悲心就是【广度诸众生故。此一心不乱。三昧成就。教化众生。即大悲心也。

以上持名妙行。具足信愿行三资粮。闻思修三妙慧。是净土真因。下段临终见佛。接引往生。是念佛胜果。

【经】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是经典。

【解】不为见思乱。故感变化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娑婆界中。】心不会现起娑婆世界的妄想,【三有颠倒。】三有的颠倒就是欲有、色有、无色有,就是三界的意思。【往生同居方便。二种极乐世界。】简单讲就是你若见思惑,不为见思惑所乱,你就会得到感应佛以及圣众现前,你就不会在娑婆世界还起这个颠倒,就会往生同居净土,要不然就方便有余土,两种极乐世界,因为极乐世界有四土嘛!

【讲】其人。即事理二持。一心不乱之人。临当寿命欲终之时。能感佛圣现前者。此乃以自力(净业之力。)为能感之因。他力(弥陀愿力。)为能应之缘。因缘具足。感应道交也。】【()

《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此自力也。大本法藏愿云: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有发菩提。修诸功德。愿生我刹。临寿终时。我与大众。现其人前。此他力也。接引往生有二相。上文闻思修三慧。为无上因。此临终佛现。往生四土。为无上果。不为见思所乱。承上生前念佛工夫。若得事一心。则临命终时。自然不为见思烦恼所乱。正念昭彰。如入禅定。与变化身佛。及诸圣众。感应道交。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复起娑婆界中。】欲界、色界、无色界,【欲有色有无色有。】就是业,有欲界的业,有色界的业,有无色界的业,所以这个有,有来世。【三界内我执颠倒。若但伏我执。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若我执已断。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

【解】不为二边乱。故感受用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生死涅槃二见颠倒。往生实报寂光二种极乐世界。】现在是讲若境界更高,若得到理一心不乱的人,自然不为二边所乱,二边所乱是什么意思?就是有跟空,举一个例子来讲我们众生就是被这个有所乱,有所乱就是说他没办法悟到缘起性空的东西,在这个生灭法当中有记恨、有报复、有不满,他不了解我们这辈子的业是上辈子的因来的,所有的不幸他就是埋怨,别人对不起他,他不曾检讨自己,每天只知道要跟人家计较,每天只讲别人不好,他可曾冷静想想看:啊!我今天会遭遇这种是我自己造的因,我要忍受这种和痛苦,所以他不能悟到缘起性空的道理,对这个因果不了解,所以他在这个有的东西,假有的世间法里面过着非常烦恼的日子,所以为有过所乱,众生执著有,我们认为有,就一定要烦恼,你有汽车,你就要为这部汽车烦恼,你有珠宝,你一定要为了珠宝烦恼,你钱太多被人绑票,为了这有的东西烦恼,你有这个色身,你就要照顾这个色身,睡得饱,吃得饱,穿得暖,你就一定要为这个色身,有这种东西,你就要苦恼无边,世间是愈多愈好,烦恼就愈多,那么这个罗汉就说:愈少愈好,我每样都没有最好。悟到空,我了解空,若悟到空的人,他对这个有会恐惧,要度众生要在人群当中度,度的时候我用生命来度众生又被人家诽谤成这样,他怕,他怕出来度众生,这就是有边,就是凡夫的执著,烦恼,所有的相有就是执著,所有的他都以有的角度在做事情,有这个色身他就要烦恼,有金钱就替金钱烦恼,有这部车,这部车的烦恼,有这间房子,这间房子的烦恼,有亲戚朋友,亲戚朋友不合的烦恼,所有有的东西就是全都痛苦,在这世间生灭法里面你若悟到有当下就是空性,这样你就不会烦恼,再来悟到空性的小乘,他很怕这个有,会落入这个空,他不要出来度众生,我自修比较重要,我生死比较重要,度其他的众生,度到他会害怕,生命要给众生,众生还要害他,所以又落入空的这边,那么菩萨就不是这样,菩萨在有边里面,当下他就悟到缘起性空的东西,所以大修行的人,大修行的人心没有污染,没有清净的观念,他污染,当下悟到他就是清净,这种是一般的人都会说,不会做的东西,比如说你今天你先生让你很苦恼,但是你也可以说你先生给你很多的菩提心,你怎么不这么讲,你怎么不说先生让你很痛苦,你怎么不说我的修养就是还不够,你怎么不这么说,清净、污染都是我们这颗心在决定而已,你今天若将你的逆境当作是一种磨练,一种让你学习的机会,所有有的东西,烦恼,全都化作顺境,会运用这个心的人所有的逆境就是顺境,不会运用这颗心的人所有的顺境都是叫做逆境,顺、逆皆在一心,善、恶皆在一心,清净、污染,污染、菩提皆在一心,皆在一心,我们今天听到人家在讲坏话,我们今天这个坏话放着,我们一直传、一直传,传坏话,你肚子里所装的就是肮脏,肮脏,我今天我听到是非,来到我这里,不见了,整个所有的东西,恩恩怨怨来到我这个地方,都消化一无所有,没有埋怨、没有嫉妒、没有埋怨、不传是非,为什么?我的内心不装这些,对不对?所以说你注意看,整天在传是非那就是烦恼,每天活得烦恼,他讲出来的这个不对,那个不对,他整天装的都是肮脏的东西,对不对?本来就没有他的事情,对不对?别人做不好,别人的因果,他装在腹部里面,一个来传一个,一个来传一个,他腹部里面全都不干净,聪明的人怎么要这样,悟道的人他怎么会这样,禅师他就不可能去讲别人的坏话,参禅开悟的人心没有任何烦恼,你跟他讲到天边海角,所有的善恶两边跟他讲,都无所碍,为什么?他悟到空性的东西,世间虚妄,他怎么会去执著这种东西,我们人不会运用,所以他就为两边所困扰,困扰,你不晓得我们自己本来面目是什么东西,其实我们可以当佛祖,每个都可以当佛祖,当佛祖不会很困难,你不要而已,你不当,对不对?我今天静默坐着,我悟到空性,悟到生灭法,无所著法,应无所住,一直放,一直放,放久了,咦!般若智慧自然就产生,你就会了解生死涅槃,涅槃生死,这个都是虚妄的东西,与你了不相干,与你没有一点关系,对不对?烦恼跟你哪有什么关系,烦恼怎么会……,所以我们没有智慧,因此我们就拼命要参学,走,去台北,去台中,去深山林中跟禅师,这个修得不好,再跑去修密宗,修密宗不好,又跑去修什么日莲正宗,又跑去修,你若没有找到那颗心,全世界道场全走遍,你都找不到自己,认识自己是求知的开始,认识自己是般若的开始,你若不了解你自己本来的面目,你就是没有般若的智慧,本来面目是天下本来就没有事情,本来就没有事情,两个人在打架,打得乱七八糟,你眼睛在看,你若心定在这个地方,两个人在打架,就像演电影一样,他不可能打一辈子,最多打半个小时而已,再打一个小时、打两个小时,这就像演电影,在眼前看到就像影像在演电影,你都不要动到念头,也不要讲这个对,也不要讲这个不对,不要讲这个对,这个不对,你全都静默,你观察,观察众生的无明跟发展,到后来,散坏,不见了,你以后看事情的时候,将这个事情延长,延长两个钟头,现在要发生这个事情,噢!两个小时之后,这些事情没有了,知道吗?延长,现在发生这些事情的冲击,你延长,明天,就没有了,明天就没有了,你就会悟到这个生灭法的可贵,悟到那个安祥的内在,你不可能……,凡夫就是说你要叫他动一个念头,活在清净安祥的世界,不可能,圣人则是他要起一个动念,要打一个妄想都不可能,就差在这个地方,就差在这个地方,像什么?像火箭,开悟的人像火箭射到外太空,他想要找到这个妄想,烦恼这个阻力都找不到,他知道这个是空的东西,这个是假的,当然他就了解自己,他慢慢、慢慢什么事情他都放得下,包括他的生命,对不对?当他要结束生命的时候,他会很欢喜,为什么?这个是宇宙自然的定理,每一个人都必经的过程,对不对?因为我的死亡,所以证明世间佛陀所讲的真理就是生灭,因为我们的出生,也证明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业力的不可思议,因为我们的死亡这是履行宇宙自然原则,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改变的,来了,去了,去了,来了,这个宇宙里面从以前到现在,死了几百亿人口,人家还是一样要走,而你这个生命只是一小点而已,你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世间一样要转动,太阳明天还是从东边上来,你罣碍你这个生命,你有没有想到几百亿的众生也是循着一定的原理跟原则,自然,他走向死亡,没有任何的改变,你能够改变这个世间的宇宙的自然原则吗?包括佛陀都要示现死亡,你就会了解死亡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你在宇宙当中沧桑一粟,一粟沧桑,如果你认识自己,你就无忝于所生,你若了解我们这个生命,早死、晚死都是一样这样,所以说不为两边所乱,就是因为我们的修持不够,不能悟到……,我们今天整日就是为了别人在烦恼、痛苦,人家若在讲那个人多坏,记恨,这个人对不起我们,我们记恨,整天就是记这个,记这个……,记到晚上在睡觉,可恶,可恶,愈想愈生气,他实在是可以过得很快乐的生活,我们怎么不想:啊!这就是我的业,我本来就是要这样,我过去就是造这么多恶业,我当然就是要这样忍受,我今天还有办法忍耐,他还无法搞到让我没办法忍耐,这样还算我还有一点福报还可以听到佛法,你怎么不这么想,自我解开这个痛苦的内心,痛苦的内心,解铃还得系铃人,只有你的心才是佛,自性众生誓愿度,是度你内心所产生的烦恼,不是整天审视别人,照顾我们自己的本性,顾我们自己的生死,内心不要装那些有的没有的是是非非,一切像垃圾把它倒掉,其实本来就没有垃圾,是你自己捡的,对不对?你家都不放垃圾,为何你要捡一些垃圾装在内心里面?垃圾就是是非、善恶、纷争、嫉妒,没有,舍掉,像垃圾倒得空无一物,其实也不用倒,本来就没有,那是用比喻的,比喻就要倒来倒去,本来就没有的东西你要倒什么?心是无相法,你要倒什么?所以说不为两边所乱,所以感应到受用身佛,以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生死涅槃二见,生死也是执著,你认为有一个涅槃可得也是执著,生死涅槃二见颠倒,往生实报寂光二种极乐世界。

【讲】不为二边(有边、空边。)所乱。承上生前念佛工夫。若得理一心。则临命终时。自然不为二边所乱。心佛一如。入三摩地。】三摩地就是正定。【与受用身佛。】受用身佛就是佛的化身。【及诸圣众。感应道交。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复起生死(有边。)涅槃(空边。)二见颠倒。】在座诸位!今天跟你们讲一个你要很注意,你这个时候的心若一直控制不住,一直捡那些垃圾来放,你临命终绝对没把握,这句话就是我要跟你讲的座右铭,你现在这个念头,你这个时候你没办法控制你的念头,没有办法放下的事情,没有办法放下的事情,所以佛就是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忍耐别人没办法忍耐的事情,做别人没办法做的事情,没办法放下,照样放下,这样你生死就有把握了,你的生死就有相当把握,你只要深信有一个极乐世界,有一尊阿弥陀佛,有一个极乐世界,那么你的生死就解决了,就解决了,这点非常重要,所以心不复起生死涅槃二见颠倒。【若无明分破。】就是【(四十二品无明,随分而破,未尽。)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

○若(四十二品)无明破尽。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常寂光净土。

大凡人到临终。是为生死关头。死逆生顺。】死逆就是说……,逆就是大家会恐惧,生顺就是大家喜爱,大家对于死很恐惧,对继续再活下去会产生这个执著,顺就是欢喜,所以痛苦、恐怖、欢喜,【二习相交。一生所作善恶。俱时顿现。作善现善境界。作恶现恶境界。如念佛之人。则现西方胜境。及佛圣接引之境。身无痛苦。】身无痛苦,所以我今天……,我个人无论遇到什么逆境我都不会埋怨,我就想:我就是有去害人家,我今天就是有造这个恶业,这个时候正在消恶业,有空上机会让我消恶业,这么久我从来不曾解释,我从来不曾不满,我也不会去恨哪一个众生,我造的业我就是要承担,前辈子造的业,这辈子所造的业现在在报应,欢喜,欢喜,这个时候报应是比我临命终报应还轻松,现在一直攻讦、攻讦……,攻讦习惯就麻痹,就免疫,到临命终才搞你,光是生气就气死,我临命终就不会往生,死的时候翻白眼,不甘愿,不会这样,因为我们有看过佛经嘛!我们了解一切因缘果报全都要接受,我们要常常想我们有去害人家,我们上辈子一定有诽谤人家,有写黑函,这辈子就要遭遇到这种果报,跑不掉,欢喜,欢喜,所以他写得很少,总共才写三张而已,太少张,太少张,虽然他写的是编的,我知道,我也知道写得太过于离谱,我全都知道,对不对?但是我们不须要为了这种事情恨,若这样子临命终佛要来接引我们,这个恨出来就挡住,念头,念头,这念头,所以我们活着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一定要清清楚楚,不要动到这个念头,这样生死就有把握,生死就有把握,对不对?因为生死有把握就是由念头在控制。今天两个人起冲突,今天让你赢,你辩论,你赢,你得到什么?我问你,换我今天搞他,搞得他他鸡犬不宁,让他精神很痛苦,报复,我得到什么?你说,有没有得到,有,得到恶业,地狱,怎么没有得到?得到下地狱的果报,你因为没有,感到很痛苦,一无所有,人家难道会比较瞧得起我慧律法师,或是我比较有钱,或是说我比较出名,我什么都没有,就娑婆世界而言是什么都没有,若就业而言是什么都有,造恶业,你把他搞得很痛苦,对不对?所以众生他若冷静,冷静,思惟这世间,他就了解恩怨是结不得,恩怨是结不得,不可以结这个恩怨,他对不起我们,没关系让他一直搞,搞到他甘愿,甘愿,让他觉得:我很舒服。整人家,人家也不一定会死,你骂人家有多坏,大家都要相信吗?你咒骂人家早点死,人家真的会早死吗?诅咒人家,说那个人多坏又多坏,人家真的这么坏?你把人家讲得这么坏,人家真的做那么多坏事,对不对?都只是你在写而已,你又不是阎罗王、审判官,难道不是这样,所以我们若是对这个仇恨用这种心理来接受,你临命终你就有把握,你经过这么大逆境你都有办法控制,你临命终你怎么没办法控制?所以说我们要感谢,感谢逆境,因为它让你成熟,感谢一切的创伤,一切的波折,因为他让你得到般若的智慧,你二十四个小时用感恩的心理,你会发现心理的安详就是你真正的生命,有的听完:这样好,这样好,本来我是要拿刀杀死他,听完,解脱。没有,今天听完你会解脱,明天、一星期之后就又发作了,我搞了十七年,十七年,从大学一年级,用这个心地功夫我用了十七年,以前也是脾气很不好的人,人家现在就有办法忍耐到这样,所以有时候自己觉得很安慰,觉得很安慰,佛法实在是很伟大,很伟大!若以前早就拿刀、拿枪找到他家了,不在那里让他写。哪一个给我出来,全都打死,对不对?对不对?又结恶缘,又结恶缘,若转产的杀手早就不知死几个了,哪有办法像师父这样忍耐,不可能的事情,不可能。所以佛门就是清凉,学佛就是清凉,清凉,学佛就是什么?两个字:清凉。再二个字:安祥,无量的安详。再来,身无痛苦,【先从下身冷起。】往生的人下身先冷,【渐渐冷上。全身都冷。而顶门未冷。】顶门没有冷,上次我们去为人家助念,一个菩萨不晓得从头上一直摸,我说:你在摸什么?师父!你不是说往生头上那里会热热的。我说顶,顶,往生不往生是摸这里(法师摸头顶百会穴的位置),你怎么摸这里(法师摸前额位置),摸这里是感冒,你摸错了,往生极乐世界是这里热的,顶门未冷,你注意看,顶门,你有看那两个字吗?头上的顶门,头上的顶门很简单,两个耳朵的以上去的中心点,两个耳朵画直线,所以若修过密法,开过颇瓦法的人,里面的骨,念佛功夫若比较好的人,顶门开开来,像印光大师火化之后,头顶裂开,头盖骨裂开像莲华化开,顶门就是有开,第八意识临命终一下子从这里出来,一下子就出来,所以我们的心控制好,一心念佛,对世间的事情全部放下,生死比较重要,所以我若遇到逆境我都说我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圣人,不要跟你计较,我要去当圣人了,我哪要在这里跟你打转,不要,报怨仇,没有这个必要,你要报仇你自己去六道轮回,你要继续六道轮回中,你自己去轮回,我不要,我要跑出六道轮回,与众生没有恩怨,你可以伤害到我,但是我不可以,我是要往生的人,你不要往生是你的事情,我是要往生的人,我不可以跟你结怨仇,所以若往生的人,顶门未冷,【此即往生之验。往生之人。第八识从顶门而出。识离即冷。】意识若是离开就冷。【(古偈云:佛顶眼生天,】若往生佛道的人,头顶就是热的,若眼睛热的,眼生天就是眼睛最慢冷,意识从眼睛出来,那就是投生天上。【人心饿鬼腹,】我们人的心脏那里若是热的就是当人,饿鬼腹就是服务部最慢冷,全身都冷冰冰,腹部还热的,这就是出世为饿鬼道。【旁生在两膝,】我们的双膝,膝盖,旁生就是畜生,畜生,若出世当畜生的人他的膝盖最慢冷,【地狱脚板出。】脚底,我们踩在地上的那个脚底,若脚底出来就糟了,那就是恶业深重。【)即得往生。不经中阴】身【。】中阴身就是此生时,来生投胎以前,中间,还没有出世的灵魂叫做中阴身,简单讲就是这样。【不逾顷刻。】不会超出很短的时间,【一念之间。生极乐国。托质宝莲。】将我们这个意识带到极乐世界,【自然化生。不由胞胎。不假乳养。】不用吃奶,【得清虚之身。】清静像虚空的色身,【相好具足。纯丈夫相。随功行之浅深。分品位之高下。故有四土之分。

【解】当知执持名号。既简易直捷。仍至顿至圆。】最快,最圆满,至顿至圆,【以念念即佛故。】每一念就是佛,【不劳观想。】你也不用经过观想。【不必参究。】你也不用去参禅,【当下圆明。无余无欠。】当下就是圆满清净,无余无欠。

【讲】此二段。乃结前正释。启后破疑。当知持名一法。但持一句佛号。何等简单。一教便会。何等容易。一心持去。即得往生。何等直捷。仍至顿至圆者。横出三界。顿超生死。一生同居。圆证三不退也。何以有此奇勋。】勋就是功。为什么有这么多奇妙之功力呢?【以念念即佛故。】每一念就是佛,【不劳别作观想。】也不用观想。【不必更加参究。】你就是不用参禅,你就是不用参禅,【一念当下圆明。具足无量法门。即观想参究。亦不出一句名号中。无有盈余。】没有剩下,【亦无欠阙。此一句佛号。即是大总相法门也。】【()

【解】上上根。不能逾其阃。(以念念即佛故。)】阃就是界限。根机很利的人他也不能超过这个界限。【下下根亦(得)[能]臻其域。】根机比较差的人也可以达到这种境界,叫做下下根亦(得)(能)臻其域,也可以达到那个范围,以念佛就好,【(以念念即佛故。)】下根的人也是念念即是佛故,一样,【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胜进。】往往胜进就是说可以跳跃,凡夫一下子可以进入不可思议的净土。这就是说我们所讲的圆教接这个别教,圆接别,或者别接通,圆教接这个别教,就是别教直接通到圆教,这是往往胜进,别教接通就是别教接这个通教,【(方是极乐净宗。)】往往胜进简单讲就是跳一级的意思,【亦不一概。】也是不能一概而论,意思是说下下根的人,钝根的人有时候在修持,修净土的一下子就会达到很高超的境界。【可谓横该八教。竖彻五时。(圆收所以圆超。)所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且[深]叹其难信也。】可以说横该八教,就是包括八教,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竖彻五时,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所以彻底悲心,不问自说,且(深)叹其难信也。意思就是说这种净土法门是很难相信。

【讲】上上根。如文殊普贤。皆发愿求生极乐。二偈见前。不能逾(越也。)其阃者。】不能走过那个界限,上上根的等觉菩萨也要念佛,【谓等觉菩萨。尚不能超越其范围。下下根。如鹦鹉八哥。学念弥陀。亦得往生。以臻(到也。)其域。】也可以“到也”达他的范围,【极乐称为莲域。】极乐世界称为莲邦。

【所感佛。所生土。往往胜进。亦不一概者。所感应现之佛。有应化身。受用身之不同。所生土。有同居。方便。实报。寂光之不一。】没有统一,不一定,【皆由能感三慧之力。有胜有劣故。感应道交。不妨不来而来。各见所见。不往而往。各生所生矣。】不妨不来而来,不来,本性本来就不来,那么本性不来,但是就凡夫来讲方便讲来,各见所见,不往而往,我们说往生极乐世界实在是不往,那么方便说从娑婆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各生所生,所以不来而来就各见所见,不往而住就各生所生,法身是同一体,大家都平等。

【往往胜进。亦不一概者。此论蒙佛接引。往往有胜进接。如圆教接别教。】圆教接引这个别教,意思是说别教因缘根机若够一下子就达到圆教,【别教接通教。】就是通教根机若够,一下子就跳到别教。【不按位接者居多。】不按照藏、通、别、圆来接,【亦不是一概如是也。

此持名念佛法门。圆满具足。可谓横该(包括。)顿。渐。秘密。不定。】可以包括顿、渐、秘密、不定。【(化仪四教。)藏。通。别。圆。】化仪四教就是顿、渐、秘密、不定。【(化法四教。)】就是藏、通、别、圆,【八教。】那么这些我们五时八教里面都讲得很清楚,在这里不再重复。【竖而论之。亦可彻于五时(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涅槃时。)。所以如来彻底悲心。不待问而自说。且深叹其难信也。

【解】问:观经专明作观。何谓不劳观想?】有人这样怀疑这样问,《十六观经》都教人要作这个观想,为什么你说持名念佛不用观想呢?

【答:此义即出《观经》。】这个义理是出自《十六观经》,【彼经因胜观非凡夫心力所及。】因为观这个诸佛的像,极乐世界清净观,不是凡夫的心力可以做得到的,凡夫都是妄想心,怎么有办法观想那个微细清净的极乐世界观得出来,或是观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观不来,【故于第十三。别开劣像之观。】就观比较差劲的,观比较差劲的。【而障重者。】障碍很重的人,障重者,障碍很重的人,【犹不能念彼佛。】还是没办法念,【故于第十六。大开称名之门。】意思是说胜观,佛像观不出来,再来,在第十三观再开出,劣观,劣像,就是说比较小尊的,更小尊的,还是没办法观,所以在第十六观就大开称名之门。【今经因末世障重者多。】业障很深重,【故专主第十六观。】最重要就是第十六观,【当知人根虽钝。而丈六八尺之像身。】丈六就是胜观,八尺就是劣观之像观,【无量寿佛之名字。未尝不心作心是。】这意思就是说无量寿的名,未尝不是,未尝不是,心是就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意思就是这样,心作就是是心作佛,心是就是是心是佛,这个心就是佛,【故观劣者。】观比较差劲的,【不劳胜观。而称名者。】只要你执持名号,【并不劳观想也。】也不用观想。

【讲】此下释疑。因前云。不劳观想。】不必经过观想,【故假设疑问。而解释之。

问:《观经》专明作观。】专门作观想,专门作观想,【此是佛说。】这是佛说,【今何谓不劳观想?】现在为什么你说不用观想呢?

【答。以此义。即出《观经》。彼经因殊胜之观法。非凡夫心力所能及。胜观者。即观彼佛报身之相。】报身一尊佛的头就比我们地球还大,你怎么有办法观呢?你怎么有可能呢?对不对?不可能,我们根本就没有那个能力。所以【在池水上。】在池子的上面,【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佛一根白毫就是一根白毛,宛转这样绕、这样绕,五大须弥山,像须弥山那么大,佛的一根毛五大须弥山就是五座须弥山那样,我们所说的喜玛拉雅山,佛的一根毛绕这样。绀目澄清四大海,佛祖,绀就是红带蓝,蓝色带红色这叫做绀,gàn,干掉他的干,那个音是一样的,这个不是念gan,gan目澄清四大海,不对,要念gàn,这个绀目就是红带蓝,蓝色带红色,绀目澄清四大海,【此相岂凡夫心力所能观想耶?】一根毛就像五座须弥山那样绕,一个眼睛,佛的眼睛就像太平洋那么大,你要怎么观想,不可能的事情。

【故于第十三。别开劣像(八尺金身。)之观。而障重之人。心粗念杂。仍不能观。故于第十六观。大开称名之门。今经因末世人根浅薄。障重者多。故专主第十六观。执持名号。

○《观经•下品往生章》云: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劝令念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后。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于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我跟诸位讲:诸位!你保证会往生极乐世界,保证,你若死后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你来找我算帐,我在这儿等你,死了之后若再爬起来,这是开玩笑的话,当然死了之后是不会再回来,是跟你讲保证会往生极乐世界,诸位!不用担心,但是也不能因为听到我一定会往生极乐世界,而不修行,不要这样想,要说我们深信,发愿就会往生,要拼高一点的品位,拼高一点,我若到极乐世界遇到慧律法师说:我也中品以上。持这八关斋戒,我那天没有讲话,持戒清净,所以有的人来这里打八关斋戒打得很好,说我们这里戒规很严格,二百拜,二万佛,拜得很欢喜,回到家里都不讲话,她先生问她……,都微笑一下而已,她心里持戒规,都没有在讲话,回去也没有讲话,洗好澡跑去睡,睡醒,戒律清净,戒律清净,一般的人打八关斋戒都误会,认为那天持戒清净,不是,那天持戒之后还要用功,还要用功,若我那天我受八关斋戒,我到深山林中,没有恶缘也不可能造业,没有人跟我讲话,这样就是持戒清净了,不是这样,还要拜佛、念佛才是,一般的人都误会,持八关斋戒只要持那八条戒,过午不食,这样就是六十世吃穿不用愁,有无量的功德,不是这样,还要精进,还要精进,不然很简单,我持个八关斋戒,帮我注射一针安眠药,注射下去一直睡,睡到明天爬起来戒律清净,像死人般,那绝对不可能犯戒,连喝茶也没有,对不对?(法师笑)才不是这样,持戒不是说避开一切的外缘就好,还要用功,所以打这八关斋戒很殊胜,几乎快六百个,大家都拜得很欢喜,有的人拜得都有感应。再来:

【当知下。称理之谈。末世人根虽钝。】末世众生根机虽然很钝,【心体本来具足百界千如。】天台宗的思想,【而丈六八尺之像身。无量寿佛之名字。未尝不是唯心。】也就是我们的心所作,【是心作佛像。是心是佛像。是心作名字。是心是名字。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诸佛如来,尽虚空,遍法界,来到我们每一个众生的心中,你若想他,佛就现前,就像感应道交吸铁般,【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句话很重要,意思是说我们一个人的心若常常有佛,世间的恨、嫉妒、贪、嗔、痴就不会执著,我们心中有佛嘛!心中有佛,所以心常常念佛,我们的烦恼不可以装在我们的内心,我教诸位一个很好的办法,如果你自己认为你自己很没修养,脾气很坏,脾气很坏,你自己认为你的烦恼很重,你听我的话尽量不要出去,在公司上班,尽量不要讲话,不要跟那些狐群狗党牵扯不清,若讲学有在上课,你来,有在共修,你来,回到家里好好用功,因为我们若是烦恼重,脾气不好的人,外境稍微引导一下,一下子就发作了,我们就像汽油,外面点火,啪!着火了,之后再来拜八十八佛,啊!观世音菩萨,我不要生气,是他们要让我生气的,我不要生气,我再求忏悔,令人发指我不要生气,隔一星期又来,怎样?又生气,所以说功夫不够的人逆境现前,避开,避开。【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诸佛正遍知海,正遍知就是佛的十个通号,正遍知就是正确了解天地万物,遍知就是无所不知,正确地了解天地万物叫做正遍知,从心想。【故观劣者。不劳胜观。】不必观想,观这殊胜的佛像,【持名者。亦不劳观想。其义一也。

【解】问:】我现在先解释一下:【天奇毒峰诸祖。皆主参念佛者是谁。何谓不必参究?

答:此义即出天奇诸祖。前祖】前面那些祖师大德,【因念佛人不契释迦彻底悲心。故傍不甘。直下诘问。一猛提醒。何止长夜复旦。】我解释一下:这自己看可能比较困难,天奇毒峰诸祖这是一个地方,大陆的一个地方,就是这座山建立的丛林,传下来这些诸大祖师都是主张参,参什么?参念佛者是谁?是什么人在念佛,在念的这个是什么人,是要打断这个妄想。何谓不必参究?现在为什么你说要念佛叫我们不要参禅,参念佛的人是谁?因为若参禅就没有愿,就没有信,他是要参那个念头,打断那个妄想,净土不是这样修,净土是相信有一个极乐世界,有一尊阿弥陀佛,我愿意往生极乐世界,我照这样去念佛,去行持,这是净土信、愿、行的资粮,现在在参念佛的人是谁,他又不相信是佛,也不相信极乐世界,也没有发愿要往生,是与净土不同,那么为什么天奇毒峰诸祖他要叫人参?为什么我们这个地方不用叫人参?答:此义就是出天奇诸祖,这个义理也是出自天奇毒峰诸祖那几代的祖师,前祖,前祖因为前面那些祖师大德,因念佛人。不了解释迦彻底的悲心。释迦佛彻底的悲心是什么意思呢?是说教你念佛念到是心作佛,是心就是佛,教他要证悟到理一心不乱,但是那些修行的人修不来,参念佛的人是什么人?参一参,参不出来,接着,接着,念佛也念得不得力,所以他就告诉你,你参念佛的人是什么人,就是要认识你自己的本性,因为大家都不认识本性,所以故傍不甘,傍,把笔拿起来,傍就是诸祖在旁边,不甘心,故傍不甘就是这些祖师大德都在修行人旁边教他,他不甘心,不甘心众生可怜,我叫你参,我叫他念佛念不来,教他参念佛的人是什么人,就是要叫他认识自己,因为过去都念佛念得不能契合,释迦牟尼佛彻底的悲心,释迦牟尼佛彻底的悲心就是什么?叫你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你就是佛,但是叫人念佛,念了并没有得到利益,他才叫人参,故谤不甘,所以在旁边那些诸位祖师大德,不甘心这些众生又被迷了,因此直下叫你参,念佛的是什么人,念佛的是什么人,你找、找……,找不到,找不到念佛的人是谁,碰!般若智慧就跑出来,打断那个妄想,我们本性的光明就显现出来,打得念头死,许你法身活,念头若打得死,法身就跑出来了,一猛提醒,参、参……,念佛的是什么人,念佛是谁,我在念佛,我在念,头脑在念,观想脚,咦!脚底也在念,手,咦!手也会念佛,手也会念佛,你观想佛号,你不相信回去自己右手举起来,佛号也从手出来,佛号也从手出来,从手出来,你全身找念佛的是谁?找不到,当下了解因缘性空,妄想打不起来,全都空,般若智慧自然跑出来,等于一桶水放着,若清净之后面貌就照得出来,面貌就照得出来,面貌就照得出来,我们要找到本来的面目一定要让水平静,我们去看,貌相才照得出来,我们的心没有起心动念,照到一切,观空,所有的妄想都打死,清净心就跑出来,般若智慧,无量的妙用就现在眼前,不离一寸,当下,所以直下诘问,一猛提醒,提醒你,何止长夜复旦,众生念、念、念……,念佛又不能彻底了解释迦的悲心,这样一下子让你开悟,了解,啊!我就是佛,所以人家若来请教师父,说:师父!请师父开示。我说:你家的宝贝不拿,你跑这么远来做啥?当下冷静,回光返照,你就是佛,你跑这么远来要做啥,他说:我来参。我说:没什么好参,参你的心,好好观照你内心的起心动念。令一切念无所著,善无所著,恶无所著,善无所著,净也无所著,没有净,没有生死,没有涅槃,一切法没有一切名利,文字相,心缘相,一切放下无所著,无所著,这是佛祖彻底的悲心,彻悟到无所著的人,他就能够了解佛门的精神就是这个,为什么其他的宗教他不能彻彻底底解决生死,他有所著,像一贯道说我度一个我就有多少功德,度十个我就有多少功德,功德本性本来具足,放下就是,放下就是,所以所有的宗教都不能彻彻底底来了脱生死,因为有所著,有所著就落入业力里面,有所著就落入业的因缘,就落入时间跟空间的交会里面,佛教就是最简单,三个字:无所著,一切法无所著,善、恶、是、非、色、受、想、行、识,苦、空、无常,一切包括你成佛的念头全都放下,佛尚不可得,何况有念,何况有得,是不是?成佛尚不可得,成佛都不可得,本来面目就是佛,要跟人家讲什么受,得到什么东西,何况有得,所以一猛提醒,何止长夜复旦,这样我就了解。

【讲】此因前云。不必参究。故假设疑问。而解释之。

问:天奇毒峰诸祖。皆主参念佛者是谁。何谓不必参究?】为什么你说不要参?

【答:此义即出诸祖。天奇本瑞禅师。毒峰本善禅师。】这两个禅师,【因念佛人。不契】就是不会跟【释迦如来彻底悲心】契合【。何谓彻底悲心。佛以大悲愍念众生。教人念佛。要人悟明。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旨。一切众生。不明斯旨。是为不契佛心。故诸祖在旁不甘心。】在旁边的人看众生可怜,不甘心,参这么久不了解佛祖如来【以佛心如是大悲。念佛者昧而不觉。】昧就是迷迷糊糊而不觉悟,【故天奇示众云:终日念佛。不知全体是佛。如不知。只看念佛者是谁?直下诘问。一猛提醒。】一猛提醒,【曰念佛是谁。要人于言下。回光返照。亲见自性弥陀。

何止长夜复旦者。】就是很长、很长的夜晚突然间见到光明,【众生自从最初一念无明妄动。即迷却本性。从迷入迷。在无明长夜中。而不觉悟。今为猛力提醒。豁然迷情顿破。心佛显现。是谓复旦。众生由本觉而不觉。今由不觉豁悟本觉。喻如昨日从旦入夜。今早从夜复旦。(天明也。)即性天明朗。佛日现前也。

【解】我(等)[辈至]今日。】我们这一辈的众生,【犹不肯死心念佛。】不肯死心,死心就是不杂修,这辈子绝对不改变,不肯死心念佛,要是念佛都在做表面给人家看,拿着一串念珠,却老打妄想,做表面给人家看,要让人家知道他很有修行,不肯死心念佛,不要做表面,我念佛是为了生死,不是要这辈子得虚妄的名,这辈子不是要得到这虚名。【苦欲执敲门瓦子。向屋里打亲生爷娘。】这什么意思呢?若欲执敲门瓦子就是说我们若拿那个瓦片敲这个门,敲这个门,这就是比喻参禅的意思,参参看你本来的面目是谁,同屋里打亲生爹娘,在旁边写个:就是你的本性,我们拿这个石头敲、敲……,是要问看看里面是什么人,就是要让你了解你的本性是什么?现在你拿这个执敲门的瓦子,这种石头敲自己的爸爸、妈妈,这样就不孝顺了,这样就不是了,本来拿那个东西是要敲门,门要打开,意思是说我们参禅本来是要见我们的面目,现在你参禅参一参,却自己对本性不了解,却生起斗争,斗争的这个心理,变成本来是善意的,本来是善意的,结果你不了解祖师大德圆证的,违背祖师大德,所以祖师大德要提醒你,提醒什么呢?提醒参念佛的是什么人,我叫你开门,举例,拿石头来敲门,是要让你认识里面坐的是什么人,我叫你参禅是要让你认识本性是什么人,结果你参、参……,参到跟你的内心交战,打你内心自性的东西,结果烦恼愈产生变成不孝顺,不能体会释迦佛祖,参禅不出是心作佛,是心就是佛,【则于诸祖成恶逆。非善顺也。】这就是不了解,不了解。

【讲】释迦彻底悲心。要我念佛。我等犹不肯死心念佛。求生净土。苦苦的去看念佛是谁。一句话头。】人家说参话头,【犹如执敲门瓦子。】就是瓦片,【向屋里打亲生爷娘。】父母亲,【爷娘喻自心。】就是我们的本性,【能念所念。一一唯心。不了心作心是。反将念佛是谁。一句话头。苦苦参究。自问自己是谁。何异以敲门瓦子。打亲生爷娘也。参究之人。原欲善顺诸祖。】祖师大德是要叫你参有的,参是心是作佛,【因不达祖意。反成恶逆。违背祖师一猛提醒之意。非善顺也。

【解】进问。】继续问,【此在肯心者则可。】肯心就是说死心要念佛的人你这样告诉他,这是可以。【未肯者何得相应。】他若不肯死心念佛要怎么相应呢?

【曰:噫。正(是)[唯]未肯。】感慨,正是他就是不肯。【所以要你肯心相应。】只要你肯念佛,死心念佛,这可以说呕心沥血在劝告你,只要你肯念佛,自然心会相应。【汝等正信未开。如生牛皮。不可屈折。】你这种就是正信未开,汝等正信未开就是说我们这众生,芸芸的众生,正信,对佛的信心,我执跟法执都不存在像生的牛皮。如生牛皮就是不柔软,不屈服,不接受人家劝告叫你死心塌地地念佛,不可屈折,折不软,固执自己的看法,佛祖,诸祖师大德苦口婆心劝告我们,我们这辈子生命很短,你不要修别种宗教,你不要修别种宗派,你可要一心念佛,这就是你的正信,结果如生牛皮,不柔软,压不下去,不肯屈折。【当知有目者。】把笔拿起来,有目就是正信已开,正信的心已经开,了解说:这样好,从这以后我绝对相信佛的话就是有目,有眼睛的人,有眼睛的人,【固无日下(然)[燃]灯之理。】有眼睛的人当然他不可能在日光下点灯,笑死人,眼睛很亮,日光也很明亮,哪里须要点灯,【而无目者。亦何必于日中苦觅灯炬。】而无目,无目就是正信未开,他对这个正信还没有开,又何必在日光中苦觅灯炬,意思就是说何必苦苦去参禅,去了解,去找这颗心,不用,欲觅灯炬,灯炬就是我们的自性,你没有眼睛,你正信还没有开,因为你智慧不够,又何必在日中苦觅灯炬。我现在把这句全部再解释一下:进问,此在肯心者则可,只要你死心去仿佛,这样就没有话讲,则可,就没有话讲,未肯者何得相应,不肯,你怎么有办法相应呢?曰噫,就是很感慨,正是唯未肯,他就是不肯听我们的劝告,不肯听佛,听祖师大德的劝告,就是不肯,所以要你肯心相应,就是要你肯答应,肯死心念佛,现在在劝告,汝等正信未开,你根本正信没有开,如生牛皮,不可屈折,折不软,劝告你就是不听,你就是有我执跟法执,叫你念佛,你就讲一大堆的理由:那太慢了,那老太婆。我藏经看完我才要念佛,藏经看完你在观音山,你在纳骨堂了,藏经看完你在纳骨堂了,当知有目的人,固无日下燃灯之理,就是说有正信的人他不用在日下点灯,意思就是说不用再经过,因为他有正信,他清清楚楚,当然他也知道要念佛,若没有正信就是而无目的人,没有正信的人又何必在日中苦觅灯炬,苦苦去参禅找我们的自心,这段意思就是说无论正信的人(已开),无论没有正信还(未开),要死心塌地去念,这句话意思就是这样,有目的的人,没有目的人,正信已开,正信没有开,你全都要死心塌地地念佛,。【(平常之极愚者,未免惊其孤峻所谓难信之法也。)】【()

【讲】此兼破不肯死心。更进而问曰。前此所说。乃在能肯死心念佛之人则可。如未肯者。何得与释迦彻底悲心相应。曰噫。(叹恨声。)谓我所说者。非为肯心者说。正唯(独也。)对未肯者。要你发起肯心念佛。与释迦悲心相应也。汝等正信未开者。即唯心之正信尚未开发。我法二执坚固。喻如生牛皮。不柔软。不可屈折也。当知有目者。喻正信已开之人。深信即佛即心。即心即佛。自肯死心念佛。不必更加参究。故曰固无日下燃灯之理。

而无目者。喻正信未开之人。正好死心念佛。自得心开。何必苦苦参究。于心中更去觅心。故曰亦何必于日中。苦觅灯炬(火。)也。】【

【解】大势至法王子云】大势至法王子讲【: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此一行三昧中。大火聚语也。敢有触者。宁不被烧。】大势至法王子讲: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用藉任何其他的条件,自得心开,他的心自然会开,此一行三昧,一行三昧就是说行、住、坐、卧全都念佛,大火聚语,这就是像很多火,敢有触者,宁不被烧,只要有人敢去摸到,一定会被烧到的道理。

【讲】此引证不必参究。《楞严经》:大势至法王子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只要你忆佛、念佛,每天想佛,每天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即不假观想,参究,诸方便。)】全都不用,【自得心开。(但要死心念去,工夫一到,自得藏心开显,】藏心就是我们的本性,【见本性佛。)即此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二语。乃一行三昧(念佛三昧。)】行、住、坐、卧一心念佛,【中。大火聚(大火焰。)语也。】大火就是大火焰,像“大火焰”,【谁敢有触之者。若有触者。】意思是说只要你念佛,所到之处若有人遇到每一个就会成佛的意思。敢有触者,【那有不被烧之理。】只要你接触到念佛这个法门,每一个都度,到将来宁不被烧,每个都会被念佛感化到,一定会成佛的意思。

【解】问:临终佛现。宁保非魔?】意思是说临命终佛现前你敢保证说不是魔现前,意思就是说临命终若佛现前,敢肯定跟着他去就是佛,不会着魔吗?

【答:修心人不作佛观。】没有任何观想,【而佛忽现。】突然间现前,【非本所期。】不是我们本来所期待的,修心的人就是说参禅的人,平时不作观想的人,突然间跑出佛那就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没有观想,他自己跑出来。【故名魔事。】这就是著魔,【念佛见佛。已是相应。】若念佛的人见到佛才是相应,【况临终非致魔时。】何况临命终的时候又不是著魔,著魔的时候都是在世的时候,在我们这辈子的时候,因为我们的意识混乱,先控制我们的神经,所以著魔,光是著魔我看至少好几百个,不计其数,来找师父的,若到临命终的时候是宿世所造的业都现前,那就是第八意识的力量跑出来,平时著魔差不多都是第六意识在作用,若到临命终的时候业全都显现出来,那就是第八意识在作用,最后第八意识在作用。【何须疑虑。】你不用担心。

【讲】修心人。指参禅之士。平时不作佛观。而佛忽现。定属魔事。】著魔,【如《楞严》所云:“修奢摩他。毘婆舍那。】奢摩他就是定多慧少,定太多,智慧比较少,一种是智慧比较多,定比较少。【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洗心非正,当然我们不了解这个魔事是正的还是邪的,所以说汝不能识,洗心非正,我们不能了解我们的判断正确还是魔,所以我们会落入邪见。【”又永明大师《四料简》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十个有九个错,意思就是说修禅的人若没有修这个净土法门,十个有九个错误,【阴境(五阴魔境。)忽(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五阴魔突然间现前,瞥尔就是一刹那之间,就跟着他走了。【魔之恼乱行人。种种不一。皆投行人之所好。】皆投其所好,皆投行人之所好,就是修行人要什么,他就给他什么,喜欢看到佛,他就【多现佛身。】喜欢看到菩萨,就现这个【与菩萨身。而为说法。引入魔网。】引入这个魔网,【此非本所期望。忽见佛现。故名魔事。】目前有一个很出名,娶妻生子,自称是活佛,说他这个佛法都是定中或是梦中,诸佛菩萨来为他说法的,来为他说法的,这就是五十阴魔里面,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平常修持当中无论你看到什么全都放下,有看到不要太过于高兴,没有看到,也不要捻,有看到不要执著,没看到也不要执著,一心念佛,所以说印光大师文钞中说念佛的人只有一句话:但问定不定,不问见不见。只问你心有没有定,你的心若有定,临命终百分之一百往生极乐世界。但问定不定,不问见不见,没有在问你有见到佛没有见到佛,见到说不定是魔,不晓得,所以你是不是一心在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过去有一个大修行的人一辈子都认真在修行,那么因为他有看过很多经典,他知道有这魔事,临命终的时候他知道他往生,他知道他往生,念佛,他就说:啊!佛现前。旁边的人很多人在为他助念,那么他为了要试探他是魔还是佛,他说:你若是佛,你若是慈悲的阿弥陀佛,那么你的手为我摩顶,证明你确实是佛现前来的,拿金莲华要来接引我,佛就摩顶,马上为他摩顶,马上就为他摩顶,手摩顶,我确实是佛,摩顶,授记,所以说念到那种功夫,请佛为他摩顶就摩顶,我们请佛来摩顶,魔就摩脚,修行不到那程度,人家修到金莲华,所以自古以来往生看到佛不计其数,若说释迦牟尼佛妄语,绝对不可能,打死我也不相信,绝对肯定有极乐世界,百分之一万,一亿万,用生命下赌注,光凭我这一念,我慧律法师就会往生了,所以说你再讲什么我都相信有极乐世界,你再什么我都相信有一尊阿弥陀佛,要不然不可能,因为我们去为人助念这么多,我们也看到很多人往生,对不对?我就有亲眼看到,所以说不管什么,你讲什么都没有用,我就是要念佛,若有这种决心,恁这个念头,信跟愿就往生了,品位高低当然就要看你平时念佛的功夫了,所以我就要认真一点,我要认真一点。【禅宗有防魔语曰。“魔来也斩。佛来也斩。”】魔来也斩,佛来也是斩。【而念佛见佛。是本所期。是为相应。不为魔事。况临命终时。此时非致魔时。何须疑虑?

【解】问:七日不乱。平时耶?临终耶?】意思是说我们在念七日不乱,一心不乱,是平时一心不乱,还是临命终一心不乱?

【答:平时也。

问:七日不乱之后。复起惑造业。亦得生耶?

答。果得一心不乱之人。(宝鉴照妖。)无更起惑造业之事。】七天一心不乱这差不多要阿罗汉才有办法了,不然不可能。

【讲】此料简】料简就是分别,现在要解释分别说【七日一心。】料简就是像人家在抓药,中药叫做抓药,抓药,配药,现在是在分别解答七日一心不乱。【第一问答可知。】是平时一心不乱,不是临命终而已,意思是说你若平时一心不乱,临命终更别谈了。【第二答中。果得一心不乱者。更无起惑造业之事者。果得事一心不乱。如《成具光明定意经》云:“空闲寂寞。而一其心。在众烦恼。而一其心。乃至褒讪利失。善恶等处。而一其心。”】所以这一心很重要,师父今天一开始讲经跟诸位讲的那个安详,就是我们所讲的一心,一心就是没有烦恼,安详就是没有烦恼,安详就是……,一心是以前的名词,安详是现在我用的名词,我用这个安详的名词,这个名词比较贴切,用这安详是非常地慈善,非常地柔和,无所住,无所著,那种意境叫做安详,空闲寂寞,而一其心,空闲,闲着没事,寂寞,一心清净,我们人没办法。有一个富裕人家的女众,她先生有轿车给她开,有楼房让她住,有现金好几千万,这是后来她学佛才告诉我的,她有很多钱,有轿车,她先生事业繁忙常常出国,自己很寂寞,不晓得怎么消遣,打保龄球,跳土风舞,到后来没有办法,人家在郊游就跟人家出去,交往、交往……,出外游玩,在交往中又认识另外一个,认识另外一个,他也知道他有结过婚,先生也很有地位,对不对?久了,感情控制不住,感情控制不住,就跟另外这个偷偷摸摸,一方面活得很痛苦,一方面又很喜欢另外这个,所以她很矛盾,内心的矛盾,认为空闲寂寞要一其心很困难,不甘寂寞,人不能在寂寞的时候稳定,我们一定要去赌博,我们去签大家乐,要不然去玩股票,已经那么有钱,那么富裕,她也在玩股票,没有必要嘛!难道不是这样,对不对?涨停板,很欢喜,跌停板,心脏病,赶快,救心,赶快,救心,为何要这样,对不对?寂寞就是一种享受嘛!众生寂寞却变成一种恐惧,有谁来爱我,安慰我,窗外下着细雨,呼呼的冷风,就像告诉我孤独的痛苦,可怜,我从来不曾有这种想法,我们都怕接见太多客人,整天都是人,我现在就是一直希望寂寞,以前有谈恋爱的时候当然不了解这种心境,整天都想去找对方,想要谈话,打个电话也好,见面又吵架,回来才又失落感,现在学佛了,人愈多是愈烦恼,对不对?现在谁要安慰我,靠你们吗?你们谁来安慰我,笑死人,半斤笑八两!你们又不会比我还要有智慧,若有,只是来师父面前哭泣而已,我安慰你比较多,比较大部分,你要来安慰我,你也好了,对不对?以师父今天的智慧我要找谁,如果我今天发生问题,你说我要找谁,你说,张老师吗?还是去帮张老师解决,有可能吗?不可能,今天全世界的人谁要安慰我,不用,因为我们找到自己,所以说整天都坐着,念佛。有一个电视陪伴我,看报告新闻,Report News,报告新闻就好了,没什么,世间本来就是这样,所以现在若谈恋爱,我若跟他见面,见面、见面,总是一定要分开,一定要分开,难道不是这样,你要见多久,对不对?像现在的年轻人遇到之后,不曾谈过恋爱,遇到之后左右开弓,左右吻得昏头转向,不了解,所以我现在发现学佛的人他耐得住寂寞而一其心,这不简单,不简单,这句话我觉得写得很好,空闲寂寞,而一其心,这句话我到今天才体会到,在众烦恼,而一其心,一其心,什么境界来就是安详,一其心,没有变化,乃至褒讪利失,善恶等处,而一其心,褒就是赞叹,讪就是诽谤,利就是得到,利失就是得到、失去,也是一样,善恶等处,而一其心,所以那天同学来看我:慧律法师!你现在作何消遣?开玩笑,我念佛都没时间了,什么叫做消遣,作何消遣,那种人就是活得不耐烦,很痛苦,你作何消遣,我作何消遣?不然去打保龄球算消遣,我说:我念佛,看经典都没时间,《弥陀经》我每天要查的,你知道吗?每天要查的,还要讲《净土十疑论》,还要讲《无量寿经》,我说:要度众生看经典都没时间。怎么消遣,你活得不耐烦,你们怎么消遣?很痛苦,不然打算消遣,讲这句就是说众生的内心很空虚,空虚跟没有依靠,他就要藉着假的东西来消遣那才叫你作什么消遣,对不对?年轻人像我们这样真的不简单,真的,不简单,世间一下子放得下,斩断,对不对?几天待在家里也不觉得寂寞,没什么,整天都是在看书,看书,看书以外还是看书,再来就是睡觉,再来就休息,再来就见客,以前都说接客,不对,人家说这样不好听,要改成见客,要见客,要见客,对不对?客人也是很奇怪,客人要来见师父,他若没见到师父,红包他不拿出来,很奇怪,有一个人来到那里,来到那里,拿一包红包问我,问我:请问慧律法师在吗?我说:我师父在休息。我故意不让他知道,我师父在休息。哦!师父不在,那我下次再来。红包不放着,他不放入功德箱,他还得带回去,众生实在……,人家已经准备好了,请问慧律法师在不在?我说:我师父在休息。噢!那我下次再来。红包再放回去,很难为人,师父不在就这里就没得收,很奇怪(法师笑),他说:噢!你的声音怎么跟师父一模一样。我说:大家都这么说,大家都说我很像师父。我不会笑,我不会笑,那时候,众生没看到师父红包就不拿出来,不拿出来,下次要跟他讲:我就是,我就是。【不为内惑外境之所杂乱。故曰无更起惑造业之事。

【解】问:大本十念。《宝王》】就是《念佛三昧宝王论》。【一念。平时耶?临终耶?】意思就是说大本《阿弥陀经》讲十念,《念佛三昧宝王论》讲一念,那么是平时或是临命终呢?

【答:十念通二时。晨朝十念。属平时。】晨朝十念这是属于平时。【十念得生。与《观经》十念称名同。属临终[时]。一念。则但约临终时。】临终的时候,一念,则但约临终的时候。

【讲】此料简十念一念。】这在分别十念还是一念。【大本。即大本《无量寿经》。】《大本无量寿经》,【《宝王》。即《念佛三昧宝王论》。晨朝十念。】早上十念,【即慈云忏主:晨朝十念法。每日清晨。以水嗽口。焚香西向。】燃香朝西,【合掌念十口气。一口气尽。为一念。此接引事务忙碌。】所以我都说现在的早课在哪里作,摩托车,摩托车作早课,从家里骑到文殊讲堂,上班,刚好二十分,早课刚好作完,早课刚好作完。【日间无暇念佛之人。能早晚终身十念。亦得往生。

○十念得生。与观经十念称名。俱属临终时。看破一切。放下万缘。以最猛利之心。念佛十口气。亦得带业往生。】所以你想想,诸位!你哪有可能不往生极乐世界,哪有可能不往生,怎么可能,我们教授讲的,这怎么可能。

○【而一念。但约临终者。生平不信佛。不念佛。至临欲命终。】这要很注意,临命终【业报现前。】临命终,我听广化法师讲的,我听广化法师讲他曾死过一次,他曾死过一次,十八岁的时候老和尚曾死过一次,那时候年轻当兵的时候,当时吐血吐得……,因为他得到**(日语),我常常有时候这个**(日语),跟**(日语)都分不清楚,我若看男的,噢!你头发怎么梳(日语)那么好看,实在不是,这叫做**(日语),日语怎么这么难记,谁知道,**(日语),提那个**(日语),穿鞋子叫做**(日语),日语很难学,很难学,这个广化法师年轻的时候,他讲给我听,说我们人快死的时候,过去像演电影般,我们人一辈子所造的业像演电影般,一直显现,一直显现,看你造什么业你就现什么业,比如你一辈子杀众生,杀生,从事这行业,你临命终就是无量的冤亲债主现前,你杀多少就现多少,很可怕,杀牛就现牛,杀人就现一切的众生,鬼神都要向你讨命,所以说这个临命终业报现前,平时念佛的功夫若没有念到相当的定力,危险、危险,最主要就是说坚心,坚心,你若坚持到底,我临命终的时候,我一定要往生,我一定要往生,你无论什么境界,再怎么痛苦你都记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有看过一个居士五十几岁,五十几岁,他平日很认真,很认真,但是娶好几个太太,这点就是缺点,娶好几个太太,娶好几个太太的时候,他都有在念佛,他年轻懵懵懂懂,乱搞,乱搞,娶好几个太太,家庭就失和,后来他听到佛法,他知道他这么做错了,他也是很精进念佛,到后来临命终的时候,喊一声:啊!喊一声:来不及了,马上断气,喊一声就马上断气,助念,助念,来不及念佛,业报现前,回去,喊一声就回去了,幸好遇到师父,所以有烧香就有保佑,正巧,我去他家,正好碰到他往生,专程挑的都没那么准,结果他是怎么求,他求:希望我临命终的时候师父来为我加持。他每天都这么求,你看!多准,对不对?人家都那么准,准成这样,你们可不要那么求,那样求我会忙死,今天听这个死,明天听那个死,后天听那个死,要命!若新加坡的就跑到新加坡,真的,若美国就跑到美国,那没办法,没办法,所以现在我都叫人抄起来,抄起来,我们人很奇怪,他没有痛苦,又不是临命终,他一定要来消灾一下,消灾一下,供养师父,包一千,拜托师父为我消灾一下,人好好地要消什么灾,对不对?他自己不念佛,好,看到一千的份上我为你消灾一下,没办法,你不为他消灾,他下次不拿来,他会说:师父偏心,叫你晚课为我念一下而已,愿以此功德消灾某某人,不为我念,众生分别相非常重,其实是不要这样,留给残障的,或是急诊的,或是死亡的,应该留给那些,你平时身体好好地要自己念,自己认真念,念佛。所以说业报现前,【得遇善知识。开导念佛法门。善根发现。信心称名。虽只一念。当此生死关头。念力坚固。亦得往生。】我就是看到这句,这样有希望了,有希望了,不然靠我们的修行,我们跟不上祖师大德。

【解】问:十念一念并得(往)生。何须七日?】你说十念会往生,乃至一念会往生,并得往生,何必七天呢?

【答:若无平时七日工夫。】平时没有七日的工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就像郑少秋在演电影,杀人的招式那么美,人家平时练到什么程度,成龙,你看,成龙招式,那实在真的不是盖的,成龙的电影我也很喜欢看,真的,打那个鹤拳,什么醉拳,真的吃了不少苦,成龙真的不简单,那确确实实是工夫,人家吃很多苦,人家演电影两个钟头打成这样,练十年、二十年才有这样,念佛的人也是这样,临命终十念、一念。【(确确)(从)[纵]下下品逆恶之人。】纵然是下下品的逆恶之人,造恶业的人,【并是夙因成熟。】这就是生生世世因缘成熟,【故感临终遇善友。闻便信愿。】听到之后便相信有佛,相信有极乐世界,愿意往生,【此事万中无一。】这种事情是一万个找不到一个,【岂可侥幸?】不可以有这种侥幸的话,侥幸台湾话怎么讲?侥幸,这个人很侥幸,这么年轻就死了丈夫,侥幸,台湾话来讲是很难听,很侥幸是说这个人很凄惨的意思,你知道吗?所以岂可侥幸,岂可侥幸,这要问看看,这要去问看看这两个字要怎么读,侥幸,侥幸。(侥幸 jiǎo xìng: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很幸运。1.企求非分。2.意外获得成功或免除灾害。犹幸运。)【《净土或问》。】有一本书叫做《净土或问》,【斥此最详。】就是排斥这种最详细的。(斥:斥责)【今人不可不读。】昨天我跟周罗汉先生,以后也会讲到《净土或问》,反正我们这讲堂这辈子就一直讲净土法门,将来会讲到《楞严经》、《金刚经》跟这个《心经》,跟《六祖坛经》,这一定会讲到,净土一直讲,净土法门一直讲。

【讲】此段文虽明显。事极切要。】这很重要。【每见世人。以为念佛不必早念。且待年老再念。并不思古人云:“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半是少年人。”】诸位!你们曾听过吗?不要等到老来才学道,坟墓那些都是年轻人,你若不相信,你若不相信,扫墓节到了,你去元亨寺纳骨堂看,随便都好,义永寺去看,或是开证法师那里纳骨堂,媾不晓得有没有,宏法寺有没有?有,宏法寺有,去那里看,甕,骨灰甕算看看,民国几年出世,民国几年死,你算算看,超过七十岁的有几个,超过七十岁的,你算算看,比例,七十岁没有几个,没有几个,真的,算一算要像我活到三十八岁就很困难,真的,很少,不然十岁,十二岁,二十五岁当兵,有的当后骑摩托车当场死亡,二十五岁,三十出头,我算一算三十八岁也排在中间,中间的,真的,不简单,真的,生命长真的是福报,所以说不简单,不要到老了才学道。【又闻说临终念佛。十念一念。并得往生。遂不肯平时念佛。欲待临终时。再发心念。此是很错误的。故蕅公云:若无平时七日工夫。安有(那里能有。)临终十念一念。到临终时。百苦交煎。就是要十念一念。都不容易。定要平时念佛工夫纯熟。临终方能提起正念。

纵下下品。逆恶之人者。谓五逆十恶之人。临终而能十念一念者。皆是夙世善根之因成熟。故能感善缘。临终时遇善友。开示念佛法门。闻便信愿。发心持名。虽十念一念。其行不多。而当时心力猛利。惟佛是念。惟佛是求。故得仗佛愿力。慈力。接引往生。此事一万人中。难逢一人。】很不简单去遇到。【岂可待临终方念。】怎么可以等待临命终的时候才念,【而存侥幸之心哉。《净土或问》一书。呵斥此事最详。人人不可不读此书。】我一定会讲这本。

【解】问:西方去此十万亿土。何得即生?】西方离我们这么远,十万亿佛土就是十万亿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十万亿的银河系,十万亿个银河系以上,简单讲就是这样,何得即生,十万亿的娑婆世界,佛土,怎么有办法刹那间就往生?

【答:十万亿土。不出我现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无外故。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难即生?】何难即生,怎么会有困难?十万亿佛土也是我们的本性,本性外……都包括在我们的本性里面,没有在本性外,所以藉着自心,我们自己的心跟佛力的接引,哪有很困难呢?

【讲】此疑遥远即到。】很远的地方怎样可以马上到。

【问:西方去此娑婆世界。相隔十万亿佛土。何得即生?

答。以十万亿土。虽隔甚远。实在不出我现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竖穷三际就是过去、现在、未来,横遍十方就是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下、上十个方向。心包那个虚空,量周沙界,沙界就是无量三千大千世界叫做沙界,周就是包括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叫做量周沙界。【太虚尚在心中。况十万亿土乎?故曰:心性本无外故。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往生自心之净土。无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何难即生?

【解】如镜中照数十层山水楼阁。层数宛然。实无远近。一照俱了。见无先后。】现在用这个镜子来比喻,藉着镜子来照着十几层山水的楼阁,每一层都清清楚楚,但是在镜中不远也不近,一照马上就现前,见无先后。

【讲】此以喻显法。法中心性包括太虚。此理难知。借喻显之。以镜喻心。以数十层山水楼阁喻十万亿土。一照俱了。实无远近。一见俱周。亦无先后。同在一时。故往生者。如一念顷生极乐国。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来去宛然。来去无性。如镜中之境。显现宛然。显现无性也。

【解】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亦如是。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亦如是。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亦如是。

【讲】此以法合喻。西方依报。极乐世界。与弥陀说法。正报之佛生。亦如镜中山水楼阁。层数宛然。层数无性。一照俱了。见无先后。弥陀圣众现前。众生心不颠倒。即得往生。亦如镜中来去宛然。来去无性。一念俱了。见无先后也。

【解】当知。字字皆海印三昧。】把笔拿起来,海印三昧出自《华严经》,《华严经》,海印三昧就是说像海那么大,所有经过海的他就印入海中,海印三昧像大海那么大,只要在虚空当中走过都可以印在海中,同时显现的意思,简单讲就是海印三昧就是四个字:同时显现,没有先后,出自《华严经》。【大圆镜智之灵文也。】大圆镜智之灵文。

【讲】此总结唯心。当知二字。】我们要知道:【要即事以明理。此经字字行行。皆心性之灵文。】我们的本性所显现出来很清楚的文章。【海印三昧。与大圆镜智。皆心性之异名。】我们的本性就是尽虚空遍法界,可以同时显现无量的事相,就像大圆镜智,就像镜子里面充满了智慧,叫做大圆镜智,像镜子这样而充满了智慧,都是心性的异名,【心性具足一切法界。名海印三昧。即万众森罗海印含。此理具也。】万众森罗海印含,此理具也,全都包含在森罗万象里面,同时显现。【心性圆现一切依正。名大圆镜智。即圆光普照。无法不现。】就像圆满的光普照,无法不现,【此事造也。】事造,事造,所以讲经要法师领导、解释比较听得懂,若没有解释,自己看有时候一些名词出自哪里就不晓得。

【解】问:持名判行行。则是助行。何名正行?

答。依一心说信愿行。非先后。非定三。盖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全由信愿持名。故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我先解释:

问:持名判行行,我们说信跟愿是判……,慧行,智慧之行,信跟愿是慧行,那么行就是持名念佛,判为行行,所以说挂名判为行行,第一个行字就是我们慧跟行,第二个这个行字是我们所谓的信、愿、行的行,这是助行,助行,那么挂名是行行,这是助行,那么什么叫做正行呢?

答:依一心说信愿行,一心就是不乱,深信切愿,一心不乱持名,依一心说这个信愿行,非先后,非定三,没有一个前面后面,意思是说这三个都有关系,也不一定是说三个,讲实在的是一个,所以说非先后,非定三,就是说讲到信,愿和行具足,讲到愿,信和行具足,讲到行,信和愿具足,所以非先后,因为一心不乱,一心求生极乐世界,没有先后,方便才分作信愿行,所以这叫做非先后,非定三,不可以说一定是三种,说起来是三就是一,一就是三。底下就是解释:你若是没有愿和行,你这种信就不是真信,所以说无愿行,不名真信,你没有行跟信,这是不名真愿,你没有行跟信,你不是真正的愿,愿都是虚愿,若没有信跟愿,你所行的就不是真行,所以讲到信就离不开愿跟行,讲到行就离不开这个信跟愿,所以说,讲到信,就愿跟行具足,讲一就是三,讲三就是一,今全由信跟愿持名,所以信愿行三,声声圆具,圆具就是圆满具足三项,念一尊佛就是南无阿弥陀佛一声佛,就是具足信愿行,这叫做圆具,我相信有极乐世界,我也要往生,我照这样去做,念一声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信愿行同时具足,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

【讲】此疑二行差别。】二行就是慧行跟行行,信愿行分两种行,信跟愿是慧,行是行行。【问持名判行行者。因前文判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

故此问曰:持名既判行行。则是助行。何名正行?】什么才是正?正行就是什么叫做最重要?最重要就是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乱。

【答:依一心说信愿行者。三资唯是一心也。】信愿行就是一心,一心不乱。【既是一心。故非有先后。亦非定三也。

○盖下明非定三之理。】就是说不可以说一定是三种的,你要说三就是一,一就是三,【无有愿行。不名真信。】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真信离不开愿行,你若是真的信,当然你就有愿又会去行,你若没有这个愿跟行,你这个信就不是真信。底下说,【无有行信。不名真愿。】没有行跟信你就不是真正地愿。再来,【无信愿。】你所有的行【不名真行。】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也没有用,没有信跟没有愿。【今全由信愿持名。】信愿持名,【故信愿行三。举一即三。】举一个就是包括三个,【全三是一。】三个合起来就是一个,【念一声佛号。圆具信愿行。声声悉皆圆具。】圆满具足,【正助皆不出一心。】所以【二行】就是慧行跟行行叫做二行,【亦不出一心。所以名为多善根福德因缘也。

【解】观经称佛名故。】这《十六观经》讲,讲称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为什么有办法这样呢?这就是声声句句圆满具足信愿行,福善若是多,所以灭罪就多。【此之谓也。】这就是这样说,【若福善不多。安能除罪如此之大。】你若福不够,善不够,你怎么有办法除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呢!意思是说我们声声句句圆满具足了信愿行,所以福善才会这么多,才会灭这么多的罪。

【讲】此引经作证。观经称佛名故。于念念中。能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即声声圆具信愿行。福善既多。所以灭罪亦多。末二句反言者。福善不多。安能灭罪如此之大。】【()

【解】问:临终猛切。能除多罪。平日至心称名。亦除罪否?】我们临命终猛切念佛能够除罪,那么平时我们若至心念佛是不是有办法除罪呢?因为都强调这个临命终,现在人家就在怀疑,那么平时呢?

【答:如日出。】就像日光出来黑暗全都消失,【群(暗)[闇]消。】现在觉悟到仿佛就像日光出来一样,觉悟到一心念佛,信愿行具足,所有的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中有佛就像日光一出来黑暗全都消失,智慧之力就现前,愚痴的惑业就灭,所以说【称(佛)[洪]名。万罪灭。】因为我们有觉悟到。

【讲】此疑临终猛切念佛。能除多罪。平日至心念佛。亦除罪否。答。如日出群暗消者。此以喻明。谓众生将心造罪时。依惑起业。无明惑起。智慧日落。则全明成暗。今觉悟念佛。如日一出。群暗自消。智慧之日既现。愚痴惑业自灭。故曰称佛名万罪灭也。】【()

【解】问:散心称名亦除罪否?】现在又开始在怀疑,临命终猛切去念可以除罪,平时至心念佛是不是除罪?答案是肯定,现在问:请问散心杂念,不专心的,那些散心杂念就是一边拿念珠一边看电视,一边去菜市场,一边讲话那种念佛,这句话要注意!散心持名也除罪否?

【答: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宁不除罪?但不定往生。】这句话就是说平时你不专心念佛,一面讲话一面念佛,一面看电视一面念佛,不专心,每天到外面乱跑,东奔西跑,这样是不是能够除罪?名号功德是不可思议,宁不除罪,宁,怎么会不除罪,也是会除罪,底下那句,but,but,but,不不一定往生,这句就最麻烦了,你念佛、念佛很多功德,可以灭罪,但是不一定往生,这样就很麻烦了,不能决定往生,意思是说散心杂念没有力量,有结善缘会除罪,但是没有力量,底下说【以悠悠散善。难敌无始积罪故。】你散心杂念,散心杂念,散心没有办法抵挡无始劫以来累积的习气,我们无始劫以来累积的习气就是什么?你知道吗?就是说我们的心很想要按照我们的意思去做,但是我们的欲望或是我们的习气控制不住,控制不住,简单讲就是散心念佛控制这习气,这业力,控制不住,世间人所讲的克服不了,所以还要再继续六道轮回中,念佛有一些善根,下辈子当皇后,下辈子做股票马上涨停板,有钱,下辈子他做事情的时候遇到贵人,初出来唱歌他就遇到导演,马上唱歌演电演,一炮而红,就是念佛有福德因缘,所遇到的都是好人,但是就不能往生,这辈子,下辈子的福,你又没有来信佛,没有来拜佛,福报享受完了,又不晓得到哪一道了?又迷迷糊糊了,若又没有听到法师开示他又迷迷糊糊,又迷糊了,所以念佛不能散心念佛,要坚心念佛,义无反顾拿死做赌注,用你生命去赌,用生命,世间最可贵的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命,我们若能用生命去念佛,生死决定会了。

【讲】此疑散心称名。能否除罪?答。佛之名号。具足万德。不可思议。岂有不除罪之理。但不一定往生净土。下二句明不往生之故。以悠悠(心不专也。)散善。散心称名为悠悠散善。力不充分。所以难敌无始以来。生生世世。所积众罪也。

【解】当知积罪。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虽百年昼夜。弥陀十万。一一声(中)。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然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我现在解释:当知积罪,假使有体有相,我们累劫所造的恶业,我们累劫所造的恶业若是有体、有相,就是有这个硬的东西,有形相的东西,所以《华严经》说业若有形,尽虚空界,法界不能容,我们所造的业若是有形的,那无量无边的这个业,尽虚空界,法界不能容,这《华严经》讲的。

【讲】此引证。当知是叮咛告诫。】所以说【应当知识。积罪假使是有体相者。则尽虚空界。皆不能容受。】太多了,无始劫来的罪业太多,虽百年昼夜,【虽然于百年中。昼夜称念弥陀十万声。一一声皆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其所已灭罪。不过如爪上土。(印度呼手,多呼为爪。)】佛在讲经的时候,大众当中:你们在用功,那么念佛,我这泥土,佛祖抓起来,指甲,抓上就是指甲,指甲,指甲所黏的泥土比较多还是大地的泥土比较多,当然是说【未灭之罪。如大地之土。】比较多,泥土比较多,他说:我们生生世世所造的业就像大地的土,我们若散心念佛,虽然说我们有在念佛,散心念佛,我们不能得到利益,得到利益就像爪上土,就像指甲里面一点而已,意思就是说我们的罪业就像泥土那么多,现在念阿弥陀佛灭罪像指甲上面的泥土,【其相去几何?】

【解】唯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三军能制耳。

【讲】此专重一心不乱。唯有念佛。念到事理二种一心不乱。则有殊胜力用。必得往生。譬如健人。指勇健之将被围。】他很强健,他受到外围被包,但是因为他【以有勇健之力。可以突破重围。(言娑婆世界。)】把我们围起来,所以【挺身而出。非复三军之力所能制耳。三军。】因为太强健,【喻见思尘沙无明三惑也。】我们要一直念,念到一心不乱,这样力量才会强大,才会强大,讲实在的坚信,坚信切愿决定往生。

【解】然称名便为成佛种子。如金刚终不可坏。】我们前面有讲金刚就是很坚固,终不可坏。

【佛世一老人求出家。】有一个老人要出家。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老人要来求出家,五百个阿罗汉都说这个人没有善根,【五百圣众皆谓无善根。佛言】佛说【:此人无量劫前为虎逼。】这个逼就是跟那个逼迫一样,【失声称南无佛。】失声就是不经意,不是念到失声,沙哑,不是这意思,失声就是不经意,像我们走楼梯走得滑倒,阿弥陀佛,滑倒,或是脸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或是盘子被打破,不经意被他念出来,为虎所逼,不经意被他念出来,失声称南无佛,【今此善根成熟。值我得道。】刚好遇到我成道,刚好遇到我成道,【非二乘】二乘就是声闻跟缘觉,他的【(慧)】眼跟他的【[道]眼所知也。】由他所看的五百世,有的大阿罗汉就看得比较远,所以他藉着二乘人的眼宿命通所观察,还不能了解这个人有善根,佛才有办法说无量劫以前。

【由此观之。《法华》明过去佛所。散乱称名(者)。】法华就是《法华经》,《法华经》说明过去佛所,散乱称名,【皆已成佛。】都已经成佛,意思就是说我们要了解,散心念佛他是作未来的远因,也会成佛,成佛,但是力量比较慢。【岂不信(欤)[哉]?

【讲】此喻证。念佛便为成佛种子。永劫不坏。如金刚之坚固。终不可坏。引佛世一老人为证。失声念佛一声。当为得度之因。况专心念。一心不乱念耶。又引法华经。明过去佛所。散乱称名。皆已成佛。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塔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寺,我们现在讲塔就是指纳骨塔,纳骨堂,所以现在中国人若在讲塔就是讲死人的地方,讲实在的,不是,塔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寺院,寺院,所以我们若到泰国看,人家寺庙都建榙的形状,我们现在建塔的形状都放死人,放骨头,所以变成不了解的人看到:入于塔庙中,他就不了解塔庙,佛当时在世叫做塔,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寺院的意思,寺院的意思,【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岂有不信哉。】我们难道不相信吗?意思是说称名,只要你有念佛就是成佛的种子,金刚种不坏,他就举例老人要求出家,罗汉观察没有,佛就说有,这就是无始劫来所念佛一句而已。

【解】伏愿缁素智愚。于此简易直捷。无上圆顿法门。勿视为难。而辄生退诿。勿视为易。而漫不策勤。勿视为浅。而妄致藐轻。勿视为深。而弗敢承任。

【讲】此诫劝也。伏愿缁素智愚者。】缁就是黑色,素就是白。就是【缁指出家人。著染衣曰缁。素指在家人。著白衣为素。】唯愿出家人、在家人,你若到泰国看,在家人去寺庙都穿白色的衣服,【无论上智下愚。】上,智慧的人,下是愚痴的人,【于此至简易。至直捷之无上圆顿法门。勿(不可也。)视为圆顿难修。】很难修他就不敢修,【而辄生退却推诿。】而辄就是往往,辄生退却推诿,辄就是往往,往往会生退却推诿,诿,那个念wěi,就是推辞的意思,诿。【勿视为直捷易行。】也不可以觉得它太过于简单,不要觉得净土法门很简单,太简单,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样而已,【而漫不策励精勤。】就不要用功,不要精进,【勿视为简易浅近。】不要认为那太过于简单,【而妄致】妄致就是狂妄,【藐(小也。)视轻慢。】妄致就是狂妄,藐视轻慢,【勿视为无上高深。】也不要认为那很深奥,无限地深奥,【而不敢承当担任。】这样就不能荷担如来的家业,【此句明第一义谛。即心即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之理。

【解】盖所持之名号。真实不可思议。(即心故。)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即佛故。)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读者当知此优昙钵罗花出现时也。)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也。】【

【讲】此文明三要。所念之佛。即境要。以一句佛号为系心之境。】将这个心抓住,【不可思议者。以佛即是心故。能念之心。即心要。心为诸法之本也。不可思议者。以心即是佛故。能所不二。心佛一如。即法门要。声声皆不可思议。声声相续。念念相应。即如优昙钵罗华。】把笔拿起来,优昙钵罗花是出自印度或者是斯里兰卡,斯里兰卡,我们现在所讲的大概是锡兰吧!祥瑞之花好像天花,天上的花,很祥瑞,优昙钵罗花。【时时出现。】时时就出现,【以喻佛身出现也。此解解此三要。要者。妙也。妙则不可思议。心境法门。三皆不可思议。】三种不可思议,【此解亦不可思议也。

初正示无上因缘竟。

丙二重劝

【经】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解】我见者。佛眼所见。究尽明了也。是利者。横出五浊。圆净四土。直至不退位[尽]。是为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也]。

【讲】此约圆理释。我乃释迦自称。佛证八自在我。】什么叫做八自在我呢?一、(我现在讲,你们就要写起来。一就是)一身变化多身,多身变化一身。因为太自在,佛一个色身可以变化无量色身,无量色身也可以变化一个色身,这就是八自在第一个自在。第二、佛在一微尘就可以遍三千。佛他只要一微尘,一点点地东西,他就是可以变化像无量三千大千世界这样,简单讲他的色身也可以隐藏在微尘里面,也可以遍满一切三千大千世界,所以叫做一法满无量三千大千世界,他有那个神通力。比如说他拿到这个手表,他变化一下马上就可以遍满整个虚空,也可以隐藏在一个微尘里面。第三、他的色身很轻,(第三的自在就是色身很轻,)他若要到无量诸佛国土,一下子就到达,身轻远到,这是第三。第四个自在就是现无量类。什么叫现无量类呢?也可以化作鸟类,也可以化作人类,也可以化作比丘,也可以化作妇女,也可以化作天王,也可以化作龙王,所以无量无边的众生他都有办法变化,这是佛的第四自在。第五自在就是六根互用,六根互用。什么叫做六根互用呢?眼睛可以看也可以听,耳朵可以听也可以看,也可以闻,六根互用,因为他是见性的人,本性没有那种障碍。第六,所以得一切法不得一切法想。他得一切法但是他无所得的想法,不像我们众生得到一点点法,执著这种法又变成一种法执,佛他没有这样,得一切法而不执著一切法有所得,叫做得一切法。第七自在,说一句偈可经长劫。随便讲一句偈,说法,佛可以说一劫,讲一劫的道理出来,因为他的智慧太大,佛的智慧太大,比如说佛讲这个: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就说:这就是生灭法,这就是缘起法,这就是空性,一切无所著,观想一切苦、空、无常,一直说法、一直说法,说一句偈可经长劫,意思是佛的智慧辩才无碍。第八身遍诸处如虚空,色身可以遍一切处像虚空这样,所以佛证到八自在我。诸位!你们可以去查这个《佛学辞典》。所以佛证到八自在的我,【故亦称我。佛具足五眼。此见即佛眼所见。五眼者。肉眼。】我们一般的肉眼。【天眼。】天眼就是天人所看的,看得比较远。【慧眼。(二乘所得。)】这慧眼我印象最深刻,以前我小时候很喜欢看布袋戏。现在布袋戏出来:老和尚(咚咚锵锵……)坐着:“慧眼普照三千里……。”从小就老是记着这句:慧眼普照三千里。我老是刻三千公里,所以这个慧眼到后来我研究佛法,慧眼就是声闻跟缘觉断见思惑所发显出来的慧眼。【法眼。(菩萨所得。)】得到正法眼。再来就【佛眼。(唯佛独有。)】只有佛有而已。【五眼功用颂曰。“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法眼唯观俗。慧眼了知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天眼通非碍:天眼通没有什么障碍。肉眼碍非通:肉眼障碍,就不通达,肉眼是很凄惨,拿一张纸遮住就看不见了,什么都看不见,迷迷茫茫,这本书遮在前面你什么都看不到。(所以)法眼唯观俗:菩萨的眼他可以观察这个俗谛。慧眼了知空:声闻跟缘觉他是修我空,我执,破这个我执,所以说慧眼了知空。佛眼如千日:佛的眼就像一千个太阳在头上照下去;照异体还同:所照到不同的全都包括在佛眼里面,都可以透彻,透视,在佛眼来看全都一样。【照差别之异相。一一体同平等相。佛眼所见。全事即理。法法唯心。曰究尽诸法实相。明了不昧也。是利。即念佛可以横出娑婆五浊。圆净极乐四土。乃至三种不退位尽。是为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也。

【解】复次是利。约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言。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此解确甚令人骨寒。)】噢!这很重要,这就是说我们临命终非常、非常地困难,临命终就非常地困难。

【讲】此约实事释。是利。乃约临命终时。此即一生念佛。修因结果之时。仗自己念力。仗弥陀愿力。心不颠倒。此即是大利。由不颠倒。即得往生。离苦得乐。了生脱死。即得。乃不待移时。】就不用经过一段时间,【于弹指顷。】弹指顷就是这样(法师打一个响指),刹那之间,弹指顷就是刹那的意思,于弹指顷就是刹那之间,【横超三界。神归安养矣。】安养就是极乐,所以我们藉着自己的念力,藉着阿弥陀佛的愿力,刹那之间就跳出三界来到西方极乐世界。【盖秽土。依自力。到临命终时。未舍暖触。】暖触意思是说娑婆世界污秽之土,依自己的力量到临命终的时候,还没有舍开这个暖触,暖就是温度。触,色身有感觉到这个温度。意思就是说【(火大也,即四大分离时,火大尚未全离也。)】就是我们的温度还没有全离。【一生善恶。俱时顿现。】作善作恶这个时候都不用狡辩,所以说,所以说,说什么呢?在娑婆世界互告若告赢,不代表什么?在娑婆世界互告输,也不代表什么?这世间有钱有势力,他欺负我们,我们又没办法报复,他讲的是一篇道理,法官也认识,中央级的也认识,有钱又有势力,钱再贪污一下,那么我们这娑婆世界的众生一直遮掩自己的错误,恶业造很多,明明他不对,互告,他也告到赢,他一定要赢,对不对?所以说娑婆世界两人相争,争赢了那代表什么,争夺你赢,你代表什么,你赢了什么,有吗?你争夺输,你输了什么,今天我若跟人家斗争,我斗争输,我没有面子,面子算什么?这一层皮,因为我们有我执当然想要抵抗,若大修行通达悟性的人,没有面子,没有面子,我过得心安理得就好了,我内心明明知道你不对,但是因为你比较会讲话,你比较有势力,你认识一些记者,你用报纸攻击我,杂志攻击我,让我完全没办法解释,没关系,佛祖知道,我没有这么坏,对不对?你有钱有势力,我告不赢你,记者,电视台你都有熟人,把我搞成这样,让我受不了,没关系。诸位!在我们善恶的良心本性里面在处理这种事情,绝对万无一失,你不要觉得你很委屈,知道吗?佛就为你安排得好好的,到临命终的时候那些唬弄人的,欺负人的,平常认为赢的,你全都输,全都要倒,阎罗王没有在收红包,这点你可要记得,那个时候到阎罗王那里谈判,红包送过去派不上用场,派不上用场,你多会辩论,那里有一个生死镜,到阎罗王那里有一个生死镜,你有唬弄他吗?看电视,看电视,他没有安装电子电脑,整个头脑……,所有的生死簿整个全都列在资料里面,也不用按电脑,不用,阎罗王旁边那个镜子就很清楚,生死镜,善恶一照就出来了,来!来!……,你说你没有,来!明明你冤枉人家的,害人家上吊自杀,那个时候牛头马面就过来,带上来,虎头铡,那时候就没办法辩论了,没办法辩论了,再让你多强,多能干,辩论都没有用,善恶都在头上,都在生死簿里面,因为你意识起心动念,鬼看得到都把你记起来,所以在座诸位!这样你有了解我们比较吃亏,心安理得,知道吗?鬼神、佛祖、菩萨,全都看得很清楚,你不用跟他计较,再差劲的人也还有几个朋友,所以说一生的善恶俱时顿现全都出来,在座诸位!你去唬弄人家,你去欺负人家,你可以骗众生的眼睛,你没办法骗你的良心,你没办法骗因果,我跟诸位讲真的,你今天一张嘴只讲人家多差劲、多差劲,你摸你的良心看看,摸你的良心你有多好,你扰乱整个佛教你多好,只讲人家多坏、多坏,你不摸摸你的良心,可以骗人,不可以骗我们的良心,不可以骗阎罗王,阎罗王钱(红包)送去,没有在收红包的,他没有在使用红包的,是我才有在使用,就是这样,你若包红包来,我是不敢得罪你,没有包来我也不敢得罪你,我这里有在使用,到阎罗王那里讲不通,罪犯很重,像法院在互告,这给你泡茶,喝茶喝个冻顶的,到阴间那里都在受苦,阎罗王都是菩萨示现的,他神通自在,他收你什么红包,你没看经典,鬼王都是菩萨示现的,为了要成就你的道业,你造恶太多,他要除掉你,把你抓下去炸油锅,为了你好,对不对?你多行,到临命终人家脚镣手铐抓来铐的时候,我没有,没有用,到了才讲,到了才讲,没有用,你解释没有用,所以说平时我们若不要作违背良心,我们不要去害人家,如果说我们摸我们的良心我没有这么坏,无论你用什么办法,包括全世界的人都不认同,我没有对不起我的良心,这没有关系,别人对我不信任,误会,包括不相信我,统统没有关系,为什么?我的因果很清楚嘛!对不对?我因果簿里面我没有罪,是你有罪,我没有罪,所以说我们如果真的做错了,别人不讲我们,我们也会难过,因为我们确实错了,对不对?我们没有错,别人讲我们,我们不会难过,我们会过得很快乐,对不对?什么人来跟你讲也是这样,生死簿里面没有,你没有违背因果,阎罗王查一查,人家没有这样你偏偏要我判他死刑,阎罗王又不会被你怂恿,用的假的证据,我拿录音带给你听,证据在这里,我拿录影带给你,在那里没有用了,假的马上显现出来,他那里也不用电脑,为什么我们有阎罗王,万法是不是唯心所造,我告诉你,因为你有意识,你有意识你不能主宰自己,就有人能控制你,当然就有主宰天地万物的善恶之神,善恶之神是唯心所造,你却没办法控制自己。以前有一个禅师,鬼神要来抓他,双腿盘起来入定,鬼神来找,找不到,人在这里,找不到,他那个锁链在铐什么,把意识铐起来,我们有起心动念,鬼就有你的办法了,圣者开悟的人他见到佛的光明,来的时候一片光明,他怎么靠近你的色身,根本就不可能,所以临命终认真念佛的人怎么有可能著魔障,怎么有可能,不可能的事情,临命终的时候诸佛菩萨天人都靠过来,魔看到,每个都发光,不是长角的,会发光的,那个法师往生的时候全身都是光,为什么?天人,诸佛菩萨都到,那些魔子魔孙怎么靠近,不可能靠近,仿佛绝对不会著魔的,听我的话就对了(众鼓掌)。所以说一生善恶到这个时候全都显现出来,【死逆生顺。】死的时候他很恐惧,活的时候他就很欢喜,逆跟顺交叉,【二习相交。谓之生死关头。最难作主。《宗镜录》:此位名乱心位。】这个时候叫做乱心,意思是说我们临命终没有几个可以作主的,【第六意识不行。】第六意识就是我们所讲的神经系统都停了,第六意识就是依附在神经系统的,我们现在所讲的肉体就是神经系统,附在神经系统就是第六意识的,就是我们所讲的神经系统都停了,已经没有作用了,【八识中习气乱发。故最难得力也。】一辈子所造的业全都显现,全都显现,什么人辩论都没有用,到阎罗王那里再讲,所以你可以欺骗众生的眼睛,你没办法欺骗鬼神在你头上的鬼神,不要害人,不要害人,不要偷拿人家的东西,不要伤害到一切的众生,不要讲没良心的话,被狗咬走的话,有就讲有,没有就是讲没有。

【若念佛之人。兼修福慧。及有净愿。临终自然。心不颠倒。故余归心净土。自号三求堂主人。】三求的堂主,【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以上二求。助成净土之求。高登上品。《楞严经》云:纯想(即纯善无恶。)即飞。(临终神识飞举。)】就是说若一个人一辈子做善事,没有恶业,他到临命终的时候意识会飞,飞到空中,即飞,【必生天上。】飞到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与清净的愿,他若有修福跟修慧,又有清净愿,加上这个清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欲度生死难关。但修净业。自得其利。】因为这段很重要。

【解】无论顽修狂慧。懡 忄羅  无功。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我先解释一下,这很简单:无论顽修狂慧,顽修狂慧就是说有解无行,了解佛法,但是不修行,道理全都知道,不念佛,听经听很多,开示是一大堆,很会讲话,偏偏不念佛,不修持,不持咒,你就没办法,所以无论顽修狂慧就是不了解修行的方法,不明正理的人,狂慧就是世间的聪明人虽然有了解一些佛法,不修行,没有实际修行的人,懡忄羅 ,把笔拿起来,懡忄羅  就是惭愧无功,惭愧无功,懡忄羅  就是惭愧,自己觉得惭愧,不得力,临命终生死关头没有用,全然无用,著事不达理,或者是执理废事,这全都没有修行,免谈,无论,不用讲这些事理不圆融,没修行的,偏事或者是偏理惭愧无功的人,底下说,现在确实有修行。即悟门深远,把笔拿起来,就是深悟之人,就是说真正悟入,操履潜确,操履就是亲自去修行,潜确就是确确实实深入肯定在修行,真修之人,真正修行的人叫做操履潜确之人,底下那句,傥就是如果,如果分毫习气未除,如果你习气还有一点点习气没有除掉,分毫,如果你留下一点的习气没有除掉,如果你还留下一点点习气没有除掉,未免随强偏坠,意思就是说未免随着比较强的恶业,你所造的业堕落,坠就是堕落。

【讲】此为蕅公婆心苦口。闻者当知猛省。】要好好反省。【顽修者。谓盲修瞎练。】像瞎子走不出路来,盲修瞎练,【但知用功。不谙修法。】只知道要用功,但是不晓得要如何修法,【不明正理之人。】所以这段就是在说善知识像明灯般,善知识就像明灯般,没有亲近善知识,乱搞会搞死,真的,会乱来。【狂慧者。谓天资聪敏。虽有狂解。】就是【(有解无行,】要不然就【偏理废事。)不事进修。】不好好修行,【而无实行之人。此二种人。到生死关头。不能得力。全然无用。谓之懡忄羅 无功。】就是惭愧自己没有功力,【此二种人。一则著事不达理。一则执理而废事。】这两种人【姑置勿论矣。】且放一旁,不要论,【下则进一步而论修禅之士。

即悟门深远。】就是悟得很深入,【操履潜确之人者。上句谓非顽修者。】乱修的人,【乃参禅悟理之人。不独浅悟。而悟门又复深远。下句谓非狂慧者。】狂慧,【乃解行相应之人。】意思是说不简单,【操修履践。】履践就是确确实实脚踏实地,脚踏实地在修,实践的人,【深潜确实。】深入,潜就是入的意思,深入的意思,确确实实去修行,【如此二种之人。应当临终有大把握。】很深入的悟,又确确实实的人,【可以了脱生死。】底下说,【倘】,如果,【有一分一毫习气种子未除干净。未免还要随强偏坠。】看什么种子比较强就掉下去,【即随那种力强。而偏招坠落。况顽修狂慧者。此皆但凭自力修行之危险也。】意思就是说没有靠佛没有办法,靠自己的真才实修也是很危险、很危险的意思,简单讲就是要念佛,念佛之后还是要念佛,念佛之后还是要念佛。师父!念佛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法门吗?有,什么?念佛,念佛以外还有更好的吗?有,念佛,你问我一百次,我还是讲这样而已,真的,再怎么讲我还是这句而已。人家去参拜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在那里很喘,喘,很喘,没有体力,人家顶礼他:顶礼老和尚。一拜就好,一拜就好,一拜,就拜一拜,旁边的:老和尚说一拜就好了。老和尚!请问老和尚!要如何修行才会了脱生死。念佛、念佛、念佛。老和尚要如何念佛?念佛你不会?拿一串念珠,这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这样会吗?这样而已吗?这样而已,这样而已,对。这我也很在行,我老了我坐得弯腰驼背,一拜就好了,一拜就好了。慧律法师要如何修行?念佛。念佛要如何念?简单,念,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会吗?这样就好。我也会开示,讲来讲去就念佛而已,听广钦老和尚开示老半天也是讲念佛而已,不然不晓得讲什么,没什么好讲的,对不对?我若开示念佛法门绝对不会讲错,若开示念佛法门走错路,会下地狱,广钦老和尚要第一个先下去,他教的,这他教的,所以他若下去,我也跟着下去,他若往生,我也跟着他去,对不对?跟着他的路走就没错。底下说:

【昔日草堂青禅师。有解有行。受曾姓妇人四事供养。心生感激。乃言:老僧与夫人作子。】意思是说有一位草堂青,草堂青禅师修持,修持,他有解又有行,很有修行,受到姓曾的妇人,以前的人没有名字,曾氏,郑氏,林氏,都只称姓氏而已,没有名字,古时候的人没有名字,姓郑的人叫做郑氏,古时候的人姓这个姓氏很奇怪,他受到这个妇人四事的供养,四事就是医药、饮食、卧具,医药、吃穿、睡、四事供养,(四事供养:衣被、饮食、卧具、医药。)心生感激,他说:老僧与夫人作子。我下辈子当你的儿子报答你,作子。【一日。见宰相告老还乡。非常荣耀。】以前宰相……,现在我们所讲的副总统或是行政院院长官位那么大,宰相官位很大,告老还乡,非常地荣耀,非常地光荣。【忽起一念羡慕之心。】起这个羡慕之心,很羡慕。【未久示寂。】没多久,修行到他何时要回去,示寂就是示现这个涅槃。【曾姓生子。】姓曾的就生一个儿子,他动一个凡心的念头,宰相很好,很光荣。【使人看草堂已坐脱矣。】修到这种功夫,坐着神识已经脱出去了。【年少聪敏。】因为他上辈子是禅师,解跟行都很厉害的,【早登科第。】很年轻就当官了,【以前世之禅功。换一生之富贵。后入阁为宰相。即曾鲁公也。】这样是不是很可惜,修禅的,有解又有行,诸位!危险,这辈子当宰相之后,下辈子猪、狗、牛就不晓得了,说不定成了六合路砧板上的肉,被人烹煮也不一定,下辈子我若没有修行,你这辈子在这里听经闻法,下辈子我们在哪里见面?在六合路路边摊见面,说不定人已经当一条大鱼,我去,那条比较大条,结果是我们讲堂的学生,下辈子我也是不晓得,吃,就吃了,他不管你什么学生不学生,所以因此不要再来娑婆世界受苦,确实不要再来,真的不要再来,无论会生会死,头会破,无论会粉身,会碎骨,你就是要往生极乐世界,无路可走,一定要走这条路,不要乱修,不要去外面乱参,我劝告你们是实在的,不要去外面乱参,参一参,你可要像陀螺转回来,参,没有关系,去拜山没有关系,去参没有关系,你可要会绕回来,若参一参被外境拉走,那就不是我的责任了。底下:

讲一个故事:【又。唐朝惠林寺。圆泽和尚与李源】李源这两个,一个出家人跟一个在家人,交往很好叫做【交善。】就是两个人感情很好,【源以不仕。常居寺中。】这个李源因为都考不上,没有当官,都考不上,所以常常住在寺院里面,寺庙当中。【一日。与泽】圆泽法师,圆泽法师,这泽是圆泽法师,【相约。】相互约定,【同朝峨嵋山。】峨嵋山是谁的道场?普贤菩萨的道场。李【源欲取道荆州。泽欲由斜谷。须过京师。源以久绝人事。不欲入京。】久绝人事就是说没有跟世间人来往,他都住在寺庙,等于一半出家,虽然现这个俗家身,可是已经一半出家,他不喜欢管俗事,不欲入京,不要进入京城,所以就从这个荆州,【泽遂从之。】没办法,禅师就跟着他去。【一日。舟行南浦。】划船划到这个南浦,【见一妇人汲水。】就是在取水。汲水,以前要到溪边用这个桶子汲水,汲水就是提水,像我们用桶子在提水。【泽望而泣曰】圆泽师看到就在哭泣【:不欲由此为是耳。】我不想从这条路走过来,我就是要避开那个孕妇,因为腹中的孩子就是我。【源惊问其故。】李源吓一跳,就问他:你是什么缘故?【泽曰】圆泽法师讲【:妇人孕三年。吾迟为之子。不逢则已。今既见之。无可逃者。】不要遇到但罢,遇到因缘具足我逃不掉了,我逃不掉了,我一定要出世当她的儿子。【三日愿公临。以一笑为信。】经过三天之后希望你能够来,三天之后就出世,你能够来,我用一笑,用这个笑来作这个信号,表示我就是圆泽师出世的,你若来看我,那个孩子出世我就……(笑),我就是圆泽法师,禅师。【后十三年。】十三年之后,【于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我那时候十三岁,你李源才来跟我见面。李【源心悲哀。】心悲哀。【泽具浴。至晚而寂。】看到那个孕妇就逃不掉了,看多厉害,这里不晓得有孕妇的,我最好不要去看她,真的,看到孕妇,万一出生当她儿子就惨了,真的,累死了,看到孕妇,腹中不晓得是不是我,若是我就惨了,认真念佛,认真念佛。【过三日。】很准确,经过三天,李源来探视,【源往亲之。】来探视,【儿果对源一笑。】这个孩子出世不但没有哭泣还对他笑,这种若以前没事先讲好,这要抓去下油锅,这马上是妖魔鬼怪,哪有出世的孩子马上会对你笑,这不可能。【即以故语其家。】故语其家。【葬讫。】他就把他以前的事情讲清楚,葬讫,就把他埋葬完,埋葬完,埋葬那个圆泽,【源还返寺中。】这个李源回到寺中。【后十三年。自洛赴杭。】自这个洛赴这个杭州,【以应其约。】答应他,答应他,【于葛洪井畔。】这是一个地名。【闻有牧童扣牛角而歌曰】听到这个牧童站(坐)在牛背上敲这个牛角,一面敲牛角,一面唱歌,以前没什么法器,以前没这个吉他,以前没这个鼓(以前有鼓,但乐器不多。),没有,他就这样讲【:“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贫道,布袋戏就教这句,三生石上旧精魂,三生石上就是说过去、现在、未来这个因缘,都已经天注定,三生石上就是说天已经注定,石上,依我的判断,可能是写在石头上了,已经肯定的意思,三生石上就是说不能改变了,旧精魂就是灵魂就是以前旧的再来的,赏月吟风莫要论,过去我们这么好,赏月,吟诗作对,这不重要了,莫要论,不重要了,惭愧情人远相访,我们过去就是好朋友,你今天来看我,我们就是过去有感情的好朋友,远相访,你从那么远的地方来,来看我,此身虽异性相常存,这个色身已经改变,但是我们的本性是永久存在的。【源曰:泽公健否?】泽公,叫他上辈子的名字,意思是说圆泽法师你身体还健康吗?【答曰:李君真信士也。】唉!李源你确确实实真的是一位讲信用的人,我说十三年之后,你就是十三年后来。【然世缘未尽。】就是说他虽然修到已经坐化,再下辈子来也没有隔阴之迷了,但是世缘未尽,【且勿相近。】我们不要再相近了,再吟诗作对,不要浪费我们的生命。【唯勤修不惰。】不要再懒惰,这辈子决定要认真修行,拜佛,念佛,【乃复相见。】我们到极乐世界再相见,我们到极乐世界再相见,他修到可以坐着,坐脱,入涅槃,没办法,世缘未尽,再来,再来,没办法。【又歌曰】歌曰,这是很凄凉的一个偈【:“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这句话意思就是说身前身后,我们出世前,死了之后事茫茫,迷茫,迷迷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我若要讲到我们这个因缘,过去、现在就像断肠一般,但是那么好,但是修得不够,又没修念佛法门,修禅,本来我们可以自由自在,但又来出世,说起来是很断肠,断肠就是说很可惜、很可惜,过去我们那么好,种种,这辈子还是脱离不开这个缘,讲起来是会让我们断肠,很痛心。吴越江山游已遍,吴越所建的江山,吴越所建的这个江山,吴越,我们知道以前有一个吴越,所建立这个国家,江山游已遍,已经游完了,千山万水都游完了,什么都不重要,却回烟棹上瞿塘,烟棹,瞿塘,瞿塘可能是个江,瞿塘江,意思是说要隐居,好好地去修行。(我认为:后两句是所有的法门都已经试过之后,还是应该回到念佛法门,到极乐世界去。)【遂隐不见。】意思是说连好朋友也不能帮助我们的生死,吟诗作对的快乐也是暂时。要好好回来,【源返惠林。】要好好回来惠林躲起来。

最后说:【青禅师。宗门巨匠。】青禅师他是修禅宗修得那么了不起的人,【圆泽具宿命通。】圆泽法师已经修到宿命,他知道上辈子的事情了,他也知道下辈子要跑到哪里出世,还在生死的关头打不开,【尚于生死关打不透。况复其余。】何况其他的。【望学道之士。及早持名。求得事理一心不乱。并仗佛力往生。勿徒恃自力而已。】千万不要说要靠自己,一定要靠佛力往生极乐世界。讲这两个故事就是要让你了解修到开悟,修到生死自在,修到能记得上辈子的事情,照样没办法,又恢复以前那句,讲来讲去就是要念佛,讲来讲去就是要念佛,无路可走。底下:

【解】永明祖师。所谓十人九蹉路。】十个人有九个人走错路,【阴境(忽)[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我们临命终的时候五十阴魔若出现,境界就扰乱,一下子你就跟着魔走了,不能作主,【此诚可寒心者也。】【()

【讲】永明延寿智觉大师。为净土宗第六代祖。故称祖师。四料简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蹉路者。错路也。又失路也。阴境有二释。一五阴魔境。于禅定时。彼等诸魔。佥来恼乱。若不辨识其为魔。一瞥眼即随之而去。

○一为中阴。临命终时。前阴已尽。中阴现前。自力不胜。】自己的力量不够,【又无佛力。难免随境而去。是为可惧。】是则可怕,【岂不寒心。】也要注意,会害怕。

【解】初果昧于出胎。菩萨昏于隔阴。(这)[者]里岂容强作主宰。侥幸颟顸。

【讲】初果。即须陀洹果。此云预流果。】预流圣人,【已破见惑。初预圣人之流。天上人间。尚须七番受生。昧于出胎者。一出胎。对前生之事。】前世的事情,【皆迷昧不知也。菩萨亦有隔阴之昏。】隔阴就是隔胎,菩萨就是隔胎之迷,隔胎之迷。【前阴已灭。经中阴身投胎。后阴出世。对前生事。亦复昏昧。】菩萨还这样,隔阴之迷。【这里(即临终。)岂容勉强作主宰。】这怎么可以勉强我要来修禅定,要来修别种宗教,我临命终要控制自己,要主宰,不可能,每个都倒,对前生的事情每个都倒,亦复昏昧,大家都昏昏沉沉,昏昧,【而侥幸】很幸运,侥幸【颟顸也。】糊里糊涂的想要得到一点幸运,就是说临命终没有幸运,不可以糊涂地想要得到幸运,颟顸就是迷迷糊糊,那读作han,颟顸,侥幸颟顸,就是说我们若想要临命终自己作主,作主宰,想要侥幸这个很幸运,这不是在抽签,没那个功力就是没办法,颟顸,就是糊涂,糊涂的意思叫做颟顸。

【世有修行不精进之人。自谓今生修不圆满。来生再修。总有一生。可以修得圆满。】意思是说我们人不要有这种观念,【他不知有隔阴之昏。一转生。便不记得前生所修未满。幷不思修行。不能继续。前功尽废。岂不可惜哉?】就是很可惜,认真修行,这辈子就解决的意思。

【解】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弥陀圣众。现前慰导。故得无倒。自在往生。】【

【讲】修行。唯有念佛。最为稳当。有信愿持名。(行也。)自己净业之力。更仗他弥陀愿力。佛以慈悲愿力。接引念佛众生。往生彼国。故一生所用之功。定不至唐捐。】不【(虚弃也。)】没有白费,功不唐捐就是没有白费,【到临终时。弥陀圣众现前。安慰引导。故得心无颠倒。自在往生也。】【()

【解】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我们没办法控制,每个都倒,【特为保任此事。】特别保证这个事情,什么事情呢?你果然有办法念佛,一心不乱,临命终你就绝对会受到佛的感应,【所以】再三劝告你,【殷勤再劝发愿。】一定要发愿,【以愿能导行故也。(切肤刻骨。)】就像这个人很可恶,我绝对要让他死,你发这个愿,真的,你这辈子没让他死,下辈子就报应了,你就会让他死了,报仇,真的,所以我们不要发这个愿,不要发:我这辈子没报仇,我生生世世我绝对要报仇,你试试看!不要发这个愿,我生生世世绝对要让你痛苦,不要这样,你要说:生生世世我绝对要度你,我疼爱你,疼到你往生极乐世界为止,度你,要发这个愿,我这辈子度不了你,我下辈子再来,有功夫才讲这样,没功夫讲这些没有用,不要发愿要报仇,不要发愿我生生世世,他这辈子对不起我们,因果,没关系。我常常想:我们还有一条生命,他没让我们死就算很慈悲了,我们有三餐可吃,有经典可看,有佛号可念,又不用缴税金,世间再委屈的事情也忍耐得过了,就好了,没什么好计较,认真地想:就这样而已。

【讲】此明佛意。我佛见一切众生。临终时倒乱之苦。特说此文。保任此事。果能念佛。一心不乱。临终必感佛现。所以殷勤恳切。再劝发愿。求生彼国。以愿之为力至大。以能导行故也。

【解】问:佛既心作心是。】就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何不竟言自佛。】何不竟言自佛,【而必以他佛为胜。】为什么他要藉着阿弥陀佛,为什么不靠自己呢?你既然说我们的心就是佛,为什么不靠自己呢?为什么要靠他佛?【何也?

【讲】此问答。乃破我法二种执情。问意。佛既心作心是。何不言自佛。而必以他佛之力为胜。必仗他力者。何也。】【()

【解】答: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若讳言他佛。则是他见未忘。(妙)若偏重自佛。(则是)[却成]我见颠倒。】这句话的意思我解释一下:

【讲】答:此念佛是圆顿法门。同《华严经》: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之旨。佛。是众生心内之佛。众生。是佛心内众生。生心佛心。本来一体。】所以全在了他即自,他就是我们的心,佛就是我们的心,若讳言他佛,你若是坚持说是他佛,则是他见未忘,你还有存在对立性的他,佛就是我们的心,你也不会忘了他见,你还有分别相,还有他,其实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心,若偏重自佛,则是我见颠倒,你若只重视我自己心中的佛,就是我见颠倒,为什么我见颠倒?你认为你很有办法。【修此法门者。贵在悟理。】悟到这个道理,【方成理一心不乱。故曰全在了他即自。了知他佛。即是自心之佛。若讳言。讳者忌讳。】忌讳,人在父母亲死的那一天,大家都不敢乱讲话,【人子于亲终之日。】亲终就是我们人在父母亲死的那一天,很多忌【讳不敢言。若忌言他佛。则是他见未忘。】忌言就是避讳不谈他佛,那么就是他见未忘,【未能了他即自故。】不能了解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本性。【若必言自佛。乃偏重自佛。则是我见坚固。颠倒莫甚。我见未除。何况法执?若明即佛即心之理。则自他见泯。】泯就是灭。自见跟他见就灭掉。【我法双忘矣。】简单讲我们的心就是众生的心,众生的心来到佛的心没有二心,所以我们就是佛心中的众生,佛就是众生心中的佛,佛、众生、心一无差别。

【解】又悉檀四益。后三益。事不孤起。傥不从世界深发庆信。(牙慧者能不瞠目。)则欣厌二益尚不能生。(生善破恶。)何况悟入理佛?唯即事持达理持。所以弥陀圣众现前。即是本性明显。往生彼土。见佛闻法。即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讲悉檀四益,世界悉檀,后面的三益,事不孤起,一定有因缘,事不孤起就是必有因缘的意思,第一件事情没有单独起来,一定有因缘才会起来,傥就是假若,假使没有从世界深发庆信,世界悉檀,没有从世界悉檀深发空上庆信,就是说自己觉得很幸运,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有一个这么好往生的地方,太好了,那么欣就是欣赏极乐世界,厌,万万没有想到恶这个娑婆世界,边两种益,好处,就不能生了,何况去悟到理佛,理性的佛,唯即事持达到理持,有一个事相的持达到这个理一心的持,所以弥陀圣从现前,就是我们本性的明显,往生彼土,见佛闻法,就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讲】悉檀四益者。一世界悉檀。】世界悉檀,一切事叫做悉檀,【欢喜益。】令众生欢喜。【二为人悉檀。】要怎样做呢?对众生要怎么做?【生善益。三对治悉檀。破恶益。】破一切恶可以得到利益。【四第一义悉檀。入理益。】入这个理性。【后三益。事不孤起。起必有由。】每一件事情没有单独起来,一定要有原因,起必有由,就是原因,【傥不从世界深发庆信者。】这是什么意思呢?【谓释迦未说西方依正庄严。不能深发庆幸信仰之心。则欣厌二者之愿尚不能生。何况悟入理佛耶?庆。即庆闻佛说。庆遇良缘。】所以说这个结婚,结婚都写四个字:天赐良缘,应该改作恶缘,天赐恶缘,每天在作对,我们人都讲虚伪,世间都是虚伪,都是一层表面的,写得很好听,我们那里那个从事水泥工他儿子,水泥工他儿子,十七岁就结婚,写上个匾额:两小无猜。怎么不写:两小无知。写:无猜。小孩在玩家家酒,十七岁就结婚,现在他生四、五个了,比我小四岁,比我小三岁还是四岁,生四、五个,所以我们人结婚,十七岁结婚,请客,中间一个喜幛,一些祝贺的匾额,请客,开始请客,请客,以前吃荤食,很喜欢让人家请客,我妈妈她慈悲,小孩爱吃就派小孩去,都派我去,吃,我都再包回来,整碗公,大家只顾着看表演而已,叫那个来表演,实在观世音,没办法,不便讲,叫那个来表演,她不害臊,我替她很不好意思,那个都不会不好意思,我都替她不好意思,吃一吃大家只顾着看,只顾着看,我不会看那个,我就打包,我去都带袋子,打包,所以我们人结婚,结婚,干杯,喝喜酒,谁娶妻喝喜酒,其实是苦酒,不知死活,我若看到路上两个人抱得太紧:不知死活(法师笑)!开车经过,开车经过,看到:不知死活。这句若学起来很好用,若看到结婚,不知死活,两个月就吵闹不休了,差不多都这样,差不多,若我看到的,你们看到的我不晓得,我看的都几个月而已,几个月而已,回去你慢慢想,你若看到夫妻两个吵架:,你看!师父讲的确实是真的,很准!确实很准。世间人,世间人他没有听到佛法他怎么知道人生是什么,他怎么知道什么是了生脱死,整天都是五欲六尘,吃、穿、住、酒、赌、嫖每样都来,没什么智慧,可怜,要度一个人入佛门不是很简单,你知道吗?所以人家经典说度一千个是观世音,度一万个是弥陀佛,真的,有办法度一千个人入佛门,那就是观世音菩萨了,所以《悲华经》里面讲:末法时期劝人家念佛是名大悲行者,在大慈悲的人,末法的众生,只要你劝人家念佛,你就是行慈悲心的人,大慈悲心的人,劝告人家念佛,一千个就观世音,我们不晓得哪一种音,一万个就是弥陀佛了,所以在座诸位!要觉悟。我们若了解欣慕极乐世界,庆幸我们良缘,佛赐良缘,【得欢喜益。欣。即欣慕极乐。欣修净业。得生善益。厌。即厌离娑婆。厌弃五浊。得破恶益。】破这个恶。【悟。即悟唯心净土。悟自性弥陀。得入理益。】了解这个理体。【倘无第一悉檀。】第一悉檀。【二三尚不可得。】第二、第三尚不可得。【何况能得第四耶?】要悟到自性弥陀才可以得到理益,你不能得到第一义悉檀,第二、第三、第四就不可能。

【唯即事持达理持者。先由事持。以能念心。念所念佛。此属有念。再由有念。而至无念。了知能念之心。自体本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此属无念。若住无念。此亦非是。古德云:“有佛处不得住。】有佛的地方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赶快走过。没有佛的地方赶快走过,要赶快,有佛,有佛也要不得住,【透过有无两关。无念而念。念即无念。】底下:【所谓“恰恰念佛时。恰恰无佛念。无佛恰恰念。常念恰恰无。”】这读来读去像碰恰恰,恰恰念佛时,正好在念佛的时候,正好没有佛可念,没有佛可念,老人听经听不懂就是这样,听到后来,不晓得在讲什么,你教我怎么念佛就好,什么恰恰念佛时,念无佛恰恰时,听不懂,老人困难,转都转不过来,所以说老人学道就是困难,正好念佛时,正好没有佛可念,老人就问:那就奇怪了,明明有佛可念,怎么说没有?他不晓得无念,无佛可念,底下:无佛恰恰念,就是说无佛恰恰念,就是说无佛的时候你念。常念恰恰无,常常念就是念无,无佛恰恰念就是无念而念,常念恰恰无就是念而无念,简单讲就是这样,无佛恰恰念就是无念而念,常念恰恰无,就是念而无念。【此乃即事持而达理持。所以得弥陀圣众现前。即是本性之佛分明显现。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往生彼土。见佛闻法。即是成就自性之中本有慧身。不由他悟。此即同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得清净妙法身。湛然应一切也。

【解】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这就是讲一些祖师跟大德,后面都会讲到。马鸣是东印度人,龙树就是南印度人,智者,永明是中国人,之流。【彻底担荷得去。】彻底担荷世尊这个担子。】

【[其余世智辩聪。通儒禅客。】通达儒家的思想,参禅那些,【尽思度量。】用他的第六意识去思度量,【(确确。)愈推愈远。】愈推论愈远,【又不若愚夫妇老实念佛者。】也比不上那个傻傻念佛的阿公跟阿婆,所以我跟诸位讲:今天让你读博士也没有用,读硕士也没有用,让你美国留学也没有用,哪一种人最不得了,拿念珠的,知道念佛的,无论有读书,无论没有读书,百年之后一个是圣人,一个是六道轮回的凡夫,读书没有用,看经典比较方便倒是真的,比较方便倒是真的,若不修行书读得再多也只是世间人而已,又不若愚夫妇老实念佛者。【(确确。)为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他听佛的话,只师父的话,他就是符合佛的智慧,我每样都不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咦!佛在保佑你,他就是默默在学佛的智慧。【我见是利。故说此言。】我就是看到这么好的利益,所以跟诸位讲。【分明以佛眼佛音。印定此事。岂敢违抗。不善顺入也哉。

二正宗分竟。

【讲】持名念佛一法。为无上圆顿法门。故以深妙称之。但持一句佛号。】那个字念mò,【蓦】mò【直念去。不假分别。】蓦直就是说内心完全不打妄想,一直念下去,不假分别,没有分别,【不落思量。直心直行。故得破尽一切戏论。(不合真理都无实义。)斩尽一切意见。】意见就是【(计度分别,情有理无。)】不是像世间人整天在斗争,念佛没什么道理,就是要求往生,佛讲的我就相信,我就发愿,这样就OK了,不用在那里辩论了。【而此无上圆顿深妙法门。唯有大根器人。如马鸣。龙树。(此二印度)智者。永明(此二华夏)之流。方能直下承当。彻底担荷得去。

马鸣。东天竺】天竺就是印度,【婆罗门。因中】因地修行,【五百世为马王。生时群马皆鸣。】群马皆鸣,马鸣,【故号马鸣。】马在叫,叫做马鸣,【为马说法。马皆流泪。】对马说法,马会流眼泪,【七日不食。】不简单,读经给马听,马听得懂不简单。【出家后。得法于富那夜奢尊者。】富那夜奢尊者,【传佛心印为十二祖。】马鸣菩萨是传佛的心印,第十二代祖师,【造《大乘起信论》。发起大乘正信。文云: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见佛故。终无有退。若观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习。毕竟得生。住正定故。

龙树。南天竺梵志。】南印度梵志就是外道在修清净行的,梵志。【因中为树神。树中常有五百龙听法。】树上有五百龙在听法。【后遇迦毗摩罗尊者。授以心印。《楞伽经》云:有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厥就是代名词,其的意思,其他的其,其号为,就是他的法号叫做龙树,叫做厥号为龙树,厥就是其,代名词的意思。【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智者。】智者大师,【讳智顗。】他的偏名叫做智顗,【字德安。】德安,【俗姓陈氏。】陈氏,智者大师,【颍川人也。母徐氏。】徐,徐氏,【梦五彩香烟萦怀。】五彩的香烟环绕她的腹部,萦怀,【欲拂去之。】她要拨开,【闻人语曰:宿世因缘。寄托王道。】王道的意思就是有仁慈之心的人,仁慈之道,【福德自至。】王道不是霸王道,那不是,王道就是有慈悲心的人,这个人是宿世因缘,我寄在你这有慈悲心的人的地方,福德自然【既诞。夜现神光。栋宇焕然。】柱子都发光,不简单,不是普通人,我都一无所有,差别这么大,你看看,看差别多大,这是菩萨再来的,我看是佛来的。【兼辉邻室。】邻室,隔壁。【眼有重瞳。】眼睛有重瞳,【七岁至伽蓝。】伽蓝就是清净修持的地方,和合圣众,出家人住的地方,【诸僧口授《普门》。】大众僧教他《普门品》,【一遍即得成诵。】成诵就是背起来,念一遍就背起来,我们哪一个有这种根机的举手,《普门品》念一遍记起来的举手,不可能,我都不可能了,何况你们这些喽罗,不可能,我《楞严咒》还得背十八个小时,《五会楞严咒》我要背十八个小时,一天背六个小时,六个小时,我要背三天,你想想看!他《普门品》念一遍就背起来,看智慧高到什么程度,《楞严咒》《楞严咒》要背十八个小时,看我的根机有多差……,有的比我还差劲,要背半年,十八个小时,一百八十个小时还搞不来,看差别多大,每个人的根器不同,一遍即得成诵,【后誓作沙门。荷负正法为己重任。投湘州果愿寺沙门法绪出家。】跟随这个法绪出家,【得法于光州大苏山。慧思禅师。】这个慧思禅师是一个不得了的人,经典说他无量的神通力,外道要害他,都用毒药要给他吃,慧思禅师禅坐下去,将毒药逼出去,若是我们十个色身也不够死,这慧思禅师是很厉害,他修这个《法华》,禅定,外道一直要让他死,掺毒药,掺毒药给他吃,喝下去之后他中毒,脸色都发青,赶快禅坐,运气,毒气打出去。若给我们吃,早就死了,早成枯骨了,我们怎么有可能这样,所以我都叫小弟这杯茶照顾好,照顾好,要照顾好,真的,真的,若有人动手脚就麻烦了,你知道吗?掺毒药你不晓得,爬上来一只手伸到这里又没人看到,所以说这很危险,很危险。慧思禅师【一见谓曰】一看到智者大师他就这样讲【:昔日灵山。】大家都在听世尊的《法华经》,【同听《法华》。宿缘所追。】宿缘所追,【今复来矣。】我现在就来了。【一日。诵华至《药王菩萨本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身心豁然。】马上开通,开悟。【得入法华三昧。】马上入定。【后住天台山。判释东流一代时教。分为五时八教。】我们已经有讲过了。【创立三止三观。】空观、假观、中观,体真止,三止,体真止,方便随缘止,息二边止,三止三观,体真止,方便随缘止,息二边止(,息空、有二边止),三止。【为天台宗。后奉诏入京。行至石城有疾。右胁西向。】右胁西向。走到石城觉得有一点病苦,右胁西向,躺下去,右胁西向。【称念弥陀观音而寂。】称念观世音菩萨,弥陀佛而寂。【足证大师。亦归心净土矣。】这样了解智者大师也是归心净土。

【永明。名延寿。号冲元。俗姓王。钱文穆王时。为杭州税司。】就是专门在管这个税的,永明延寿大师是很【好放生。用亏库银。】就是用公库去放生,就是在管理国库的,这样花费才会大笔,用自己的钱放生不会大笔,用国库放生才会大笔,【判处死刑。临斩面不改色。怡然】怡然就是很自在,【曰:以吾一命。已救无量生命。死何恨焉。】我若死有什么怨恨呢?【刽子一刀斩下。】就是刽子手一刀斩下去,【刀成三段。】三段。永明延寿大师,俗家姓王,【王颈无伤。】这个姓王的脖子没有伤害到,【监斩官奇之。】噢!奇怪!奇怪!斩下去头没有断成三块,怎么刀子断成三段,【具奏获赦。】他就呈报上去,呈报上去跟皇帝讲:他的出发点是好意,我们不要斩他,斩下去刀子断成三截,可见这是贵人,不要杀他。所以获赦就是赦他免罪。【官复原职。】那么这个姓王的,【王力辞。】王力辞就是执意辞职,管政治也不是办法,生死比较重要。因此【发心出家。参天台韶国师。发明心要。】发明心要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了解悟到我们的心性的意思,叫做发明心要,悟到我们这个心性叫做发明心要。悟到我们这个心性。【后闻净土法门。横超三界。疾出生死。】很快就出离生死,【乃书禅净二阄。】这个阄就是写我是要修禅宗比较好,还是要修净土比较好,作两个签,阄就是抽签的意思,二支签,要抽签,看我抽哪一支,抽到禅宗的修禅宗,投到净土的就修净土的。【于佛前恳祷。】祈祷,【拈取决定之。】连续抽三次,【连拈三次。皆是净土。】所以说抽签不准也是很准,抽三次,三次都是净土的,像有的拜师父拜四、五个,不晓得要拜哪一个,跟哪一个比较好,不晓得哪一个善知识,他说:我拜四、五个,法名是四、五个,参一参,拜佛,清净向八十八佛再抽签,抽起来,抽起来,看拜(跟随)哪一个?所以抽三次都是抽到净土的,【乃决志念佛。以万善庄严净土。日课一百八事。】一百八事意思就是说,一百八佛事意思就是说拜忏一种佛事,早课一种佛事,晚课一种佛事,煮饭也一种佛事,所有的只要三宝事都叫做佛事,所以一百零八项,这意思是说也有持《大悲咒》,也有持《往生咒》,也有拜忏,也有《楞严咒》,一百零八个佛事。每一天【十万弥陀。】十万声,你想想看!十万声就要念多久的时间,一天念十万,十万一般来讲差不多要念十四个小时至十六个小时,一天不能睡超过四个, 小时,若一天要念十万声,不可以睡超过四个小时,所以十万声是很久,要念很久才会完。【住持杭之西湖净慈寺。】住持净慈寺,西湖,杭州西湖,净慈寺,【夜间别峰行道念佛。】晚上跑到山峰另外一个地方去经行、去念佛。【后蒙观音菩萨。授灌顶水。福慧日增。】观世音菩萨为他灌顶,念佛念到这样,福慧日增。【著《宗镜录》。及阐扬净土诸书。清雍正帝阅其书。】雍正皇帝,清朝雍正皇帝看到他的书【称扬赞叹。超过历代诸大善知识之上。

年七十二岁。焚香别众。】要告假,【坐脱西归。有僧病中入冥。见阎王礼一僧像。问其部属曰:王礼是谁之像?告曰?永明大师。往生西方上上品。】连阎罗【王重其德。故敬礼耳。】意思是说在阳间所做的,做到让阴间的阎罗王感动到,连在阴间都在拜这个永明延寿大师,所以说在座诸位!我们今天听到佛法了解阴间确确实实有,西方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有。诸位!若能一心念佛,所作行、住、坐、卧不离净土,这样临命终决定往生,鬼神钦敬。【

【【讲】世智辩聪,八难之一,通儒禅客,即其类也。此明聪明多自误,老实方得益,佛眼亲见是利,佛音即定此事,岂可不善顺哉。(此段释《要解》中“其余世智辩聪,通儒禅客,……岂敢抗违,不善顺入也。”。在慧律的法师讲座中并有本段,此为其他版本所载,录以参考。)】

三正示行者执名号以立行竟。三分中。

第二正宗分竟。】【()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第三卷终

                      

补充资料:

八大自在我:

①即涅槃所含常、乐、我、净四德中,‘我’乃自在无碍之义,大我即如来法身,具足八种大自在,故称八大自在我。又作八自在、八变化、八神变。即:(一)能示一身为多身。(二)示一尘身满大千界。(三)大身轻举远到。(四)现无量类常居。(五)诸根互用。(六)得一切法无得想。(七)说一偈义,经无量劫。(八)身遍诸处,犹如虚空。然诸经所说略异。  据法界次第初门卷下所载:(一)能小,指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为极小微尘。(二) 能大,指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满于极大虚空。(三)能轻,指以变化力使自他身及世界等如极轻之鸿毛。(四)能自在,指以变化力使大小、长短等转化自在。(五)能有主,指以变化力自化为大人、小人,而心无高下,降伏一切,摄受一切。(六)能远至,指以变化力能到远处;凡有四种,即:(1)飞行远至。(2)此没彼出。(3)移远而近,不往而到。(4)于一念遍至十方。(七)能动,指以变化力使大地为六种震动或十八种震动。(八)随意,指以变化力而能一身作多身,多身作一身,山壁直过,履水火,蹈虚空,转四大,使地作水,使石作金等,皆得如意。[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三、大明三藏法数卷三十一]《佛光大辞典》

②﹝出涅槃经﹞

我即自在之义。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具此八义,故称我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我者,即八自在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一、能示一身以为多身],一身多身者,于一身中现无量身也。经云:如来身数,犹如微尘,充满十方无量世界。盖如来所证法身之体,遍一切处。全此之体,起于应用。故能一多自在也。

[二、示一尘身满大千界],一尘身满大千界者,谓如来法身,体无不遍。故一尘之身与法身之量,同一广大,大千世界悉皆充满,自在无碍也。

[三、大身轻举远到],大身轻举远到者,谓如来广大之身,飞行轻举,无远不到,自在无碍也。经云:如来能以满大千世界之身,轻举飞空,过于二十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而无障碍。是也。

[四、现无量类常居一土],现无量类常居一土者,谓如来虽为众生现众类之身,而所居常在一土,自在无碍也。经云:如来之心,安住不动,而能随诸众生现无量形类。又云:如来之身,常住一土,而令他土一切悉见。是也。

[五、诸根互用],诸根互用者,谓如来眼等诸根,互相为用,自在无碍也。经云:如来一根亦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一根既然,诸根亦尔。是也。(一根者,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之一根也。)

[六、得一切法如无法想],得一切法如无法想者,谓如来知一切法,本性空寂,若言有法而可证得,则为虚妄。故虽有所证,而无能证之想,于法融通自在无碍也。经云:若是有者,可名为得;实无所有,云何名得。以自在故,非得而得。是也。

[七、说一偈义经无量劫],说一偈义经无量劫者,谓如来智慧辩才,演说一偈之义,虽经多劫,无有穷尽,称性宣扬,自在无碍也。经云:如来演一偈之义,经无量劫,义亦不尽。是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八、身遍诸处犹如虚空],身遍诸处犹如虚空者,谓如来为诸众生处处现身说法,犹如虚空,了无形相可得,随缘应化,自在无无碍也。经云:虚空之性,不可得见;如来亦尔,实不可见。以自在故,令一切见。是也。(《三藏法数》明•一如等撰)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