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愿和回向
如何发愿和回向[摘编] 四众弟子每天课颂或做功德后,常把功德「回向」给亲友、怨亲债主、法界众生等;到底「回向」在佛教里的意义是什么? 其实,「回向」是佛教极为殊胜而独特的修行法门之一;「回向」的原理就如手拿一根蜡烛去引燃其它的蜡烛,不但原来的蜡烛本身的光亮未曾减弱,反而和其它蜡烛的光光相照,而使室内更为光明、更为明亮。所以,回向愈多,不但自身的功德未曾减少,反而功德更多,因为能利益更多的人,功德也就更加殊胜了。 心念的力量很大,我们今天所有的种种都是以前甚至多生多劫前发的愿所成就的,《百业经》就是专门谈发愿所得的果报,我们不要轻视发愿,不要轻视起心动念,无论善恶最后哪怕经历无数阿僧祇劫,总有一天会回到自己身上。因此,发愿很重要,要常常发善愿,祝福自己和一切众生。 发愿是很重要,一般来说,如果你诵经而没有明确的发愿的话,你诵经的所有功德都会转换为你的福报,而大部分有大福报的人都会造恶业,从而要受到恶的果报的,所以发愿确实很重要,但这并不是说你不能通过诵经、念佛求一些现世的福报的, “能”;只要诚心诵经、念佛不求自来,根本用不着求。 比较如法的是:在诵经、念佛之前就先调整自己的心绪,发愿往生西方脱离轮回,早日成佛,乘愿再来普度众生,即使你不能从心里真的发出来,也要尽可能的发出相似的念头来;然后至诚恭敬的诵经、念佛;在诵完之后先按经书后面的回向偈来回向。然后如果有所求就祈请三宝的加持,让你的善行善愿都能成就。 很多不了解佛教的人常常只是简单的认为:佛教只是教人向善的。事实上,我们学佛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脱离六道轮回,往生净土。要做到这一点,发愿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发愿就没有办法得到这一点。祖师大德告诉我们:如果只是行善而不发愿去净土,那么命终的时候也是无法去净土的。 佛子当“常随佛学”,我们没有福报投生在佛陀降临娑婆世界的那个年代,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在这个年代认真修行、依戒为师、依四依法修行、深信因果、为“脱离轮回、乘愿再来、利益众生”。 我们知道任何的善行都会产生功德,大乘佛子将这种功德时时回向给法界众生,这是一种真正无我利他的行为。回向文可能有成百上千种,但是回向的发心只有一种,哪怕你不会念诵任何回向文,但是你的发心是要把自己的功德回向给某人或者所有众生,那么这种回向就是圆满的回向。回向不要执着于某一种的回向文,回向文都是人写出来的,但是发心却是要自己去发。回向也是锻炼我们自己的心,认识自己的过程。 功德回向,不但不会减少和损失我们的功德,反而会使我们的功德更圆满。功德回向犹如将自己杯中的水倒入大海一样,只要大海的水不干枯,那么我们倒入大海的那杯水也就不会干枯。 不要吝啬做功德回向,有些人把功德守得死死的,唯恐失去功德,殊不知这样反而容易失去功德。可能我们的一个嗔恨心就把我们辛辛苦苦累积的功德全部丧失掉了,这是多么的不值啊。因此,时时将自己“杯中”的功德之“水”倒入利益众生的功德大海,那么一旦自己不小心打碎了自己的“杯子”,也没有什么损失,因为你所有的功德都时时的回向给了众生,一切都了无牵挂。 故事:传说过去有一个富翁一生行善无数,修桥铺路,救济鳏寡孤独,施茶施米,做了许多的慈善公益。他只知热心修福,忽略闻法慧解的重要,当然对于佛法的因果,无法明理信受。 到了晚年老病的时候,业障现前,一直向家人吵闹着要吃猪肉。当时,乡下人杀猪是一件大事,只有在年节和喜庆的日子才杀猪。富翁家里的猪只只肥大,他一个人吃不了那么多,上街去买,路途实在遥远,家人不得办法,向邻居买了一头小猪,杀了小猪,肉还没煮熟,他就一命呜呼。 富翁过世之后,到了阎罗王那里,阎罗王翻看他的生死簿,看到他一生做了不少慈善事业,正准备判决他回到人间,做个大富贵人时,忽然跑出一头小猪,向阎罗王抗议说:「请他还我一条命,为了满足他口腹之欲,使我那么小就夭折了。」他申辩说:「我又没有吃到牠的肉,是家里的人把牠杀的。」阎罗王说:「你虽然没有吃牠的肉,但是牠是为你死的,你的福报分一半给小猪,让牠也去投胎做人,享受富贵的日子。」这个人悭贪不舍,心里计算,为什么一生积德换来的富贵,平白分一半给人?双方僵持不下,阎罗王说:「你如果不肯分一半给小猪,你就转世做猪,抵还欠牠的债。」富翁自以为讨到便宜,反正变成猪也不过一世,我的福报依然存在,总会有享用荣华富贵的一天。 由于他过去的福报,虽然变成猪,还是受到很好的待遇。享用上好的饲料,住在有冷气设备的地方,主人把牠当成比赛的大猪公,吃住百般的呵护照料。 有一天,一只小鸡跑来偷吃牠的饲料,牠用头盖住饲料的糟口,不肯给鸡子吃,饲料沾满牠的头,贪吃的小鸡又去啄牠头上的饲料,牠一生气就把鸡咬死了。 由于牠的瞋恨无知,富翁不断的变换身形,鸡鸭牛马、飞禽走兽,不断的轮回,而他念念不忘的富贵,像一张空头支票永远没有兑现的一天。 我们种善根、修福德、做功德,要立即回向。若是没有回向,就像一个很好的东西没有善加使用而白白浪费了。 人身难得,一生的福德造化,一世的美好际遇,一念的善因善缘,一旦蹉跎,万劫难逢!有谁可以把握下一分钟的福祸,又有谁能够保证能否看得到明天的太阳升起?佛陀说:「人命在呼吸间。」不是消极悲观论,而是彻见生命的实相,要我们全心全意,活在当下的每一个因缘。 富翁一念悭贪,不肯与人分享,结果换来无穷无尽的生死轮回。我们的一念之差,如果没有察觉,不肯修正,也如同富翁,不断幻化身躯,妄想遥不可及的幸福岁月。 故事:有一个很穷困的女子,她将自己仅有的两文钱供养三宝,方丈和尚亲自为她回向。 世事多变,这位女子后来做了皇后,就带着许多宫女再回到这个寺院修大供养。方丈和尚没有亲自主持,只让弟子为她诵经回向。她觉得很奇怪,问老和尚:“从前我很穷苦,布施两文钱,您亲自为我回向。今天我带这么多财务来供养,您怎么只让您的徒弟来为我回向?”老和尚说:“那时两文钱是你的全部财产,你是真诚心,我一定要替你回向。今天你做了皇后,拥有亿万财富,你拿的这点钱是九牛一毛,我的徒弟替你回向足够了。” 回向时的心量越大越好。普贤菩萨作回向的时候,把善根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众生。众生无边,我们学习普贤菩萨,把功德回向给法界所有众生,这样我们所作的功德也是无边无际的。有的人不敢回向,怕功德没有了。不是这样的。你把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所得到的功德会更多、更圆满。 修行一定要心口相应,心和行为要一致,否则都是花言巧语,装模作样。整天发心发愿,说众生可怜我要度,佛菩萨功德无量我要学,却没有发自内心地做,都是假话,空话,大话。我们念诵《普贤行愿品》的时候,要学习普贤菩萨的愿。发心、回向都是愿。一个是在功德还没有做,或者准备做的时候发的愿;一个是功德做完以后发的愿。我们跟随普贤菩萨发大愿,这样心胸才能打开。发自内心地饶益所有的众生,才能断除我执我爱、自私自利。这都是对治我执我爱、自私自利的一些境界,一些修法。 发善愿,功德无量。回向就是有一个目标和方向,时时事事向往之,系念之,容易达成,若不回向,就像漫无目的漂泊,随业流转,不容易聚集功德,因此要常常回向,可回向某一善愿早成,或回向给父母家亲眷属、冤家债主,如果像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修积功德的大德所说的常常替自己和众生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究竟,最圆满。 阿弥陀佛! 摘自 净土修行必读第三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