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八)~A 第490经、491经(阎浮车经):经中叙述出家难,出家后乐道更难,并有种种之问答,即阎浮车列出种种之问,舍利弗一一予以解答。
漫说《杂阿含》(卷十八) 第490经、491经(阎浮车经):经中叙述出家难,出家后乐道更难,并有种种之问答,即阎浮车列出种种之问,舍利弗一一予以解答。 本经比较长,由多个小经集合而成。“阎浮车”是一名外道出家者,这个人看来也不是泛泛之辈,因为他“是舍利弗旧善知识”(南传注为舍利弗外甥)。在舍利弗未出家之前,他们俩关系就很不错,十分要好。而舍利弗在俗家是位心高气傲、学识颇丰的富家子弟,而与他为“旧善知识”者自然不会差到哪儿去。 有一天,阎浮车前来造访舍利弗尊者,二人就一些问题进入了深入的探讨。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问:“贤圣法律中,有何难事?” 答:“唯出家难。” 问:“云何出家难?” 答:“爱乐者难。” 问:“云何爱乐难?” 答:“乐常修善法难。” 问:“云何名善说法者?为世间正向?云何名为世间善逝?” 答:“若说法调伏欲贪,调伏嗔恚,调伏愚痴,是名世间说法者。若向调伏欲扁,向调伏嗔恚,向调伏愚痴,是名正向。若贪欲已尽,无余断知,嗔恚、愚痴已尽,无余断知,是名善断。” 问:“谓涅槃者,云何为涅槃?” 答:“涅槃者,贪欲永尽,嗔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诸烦恼永尽,是名涅槃。” 问:“何故于沙门瞿昙所出家修梵行?” 答:“为断贪欲故,断嗔恚故,断愚痴故。” 问:“谓有漏尽,云何名为有漏尽?” 答:“有漏者,三有漏,谓欲有漏、有有漏、无明有漏。此三有漏,欲尽无余,名有漏尽。” 问:“所谓阿罗汉者,云何名阿罗汉?” 答:“贪欲已断(尽)无余,嗔恚、愚痴已断无余,是名阿罗汉。” 问:“所谓无明者,云何为无明?” 答:“所谓无明者,于前际无知,后际无知,前、后、中际无知,佛、法、僧宝无知,苦、集、灭、道无知,善、不善、无记无知,内无知、外无知;若于彼彼事无知暗障,是名无明。” 问:“所谓有,云何为有?” 答:“有谓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 问:“所谓有身,云何有身?” 答:“有身者,五受阴。云何五受阴?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问:“所谓苦者,云何为苦?” 答:“苦者,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恩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所求不得苦,略说五受阴苦,是名为苦。” 问:“所谓流者,云何为流?” 答:“流者,谓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 问:“所谓取者,云何为取?” 答:“取者,四取,谓欲取、我取、见取、戒取。” 问:“所谓缚者,云何为缚?” 答:“缚者,四缚,谓贪欲缚、嗔恚缚、戒取缚、我见缚。” 问:“所谓结者,云何为结?” 答:“结者,九结,谓爱结、恚结、慢结、无明结、见结、他取结、疑结、嫉结、悭结。” 问:“所谓使者,云何为使?” 答:“使者,七使,谓贪欲使、嗔恚使、有爱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 问:“所谓欲者,云何为欲?” 答:“欲者,谓眼所识色可爱、乐、念,染著色;耳声、鼻香、舌味、身所识触可爱、乐、念,染著触。此功德非欲,但觉思惟者。” 问:“所谓盖者,云何为盖?” 答:“盖者有五盖,谓贪欲盖、嗔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 问:“谓稣息(安息)者,云何稣息?” 答:“得稣息者,谓三结(身见、戒禁取、疑)已尽、已知。” 问:“谓得上稣息处,云何为得上稣息处(最上安息,指阿罗汉)?” 答:“得上稣息处者,谓贪欲已断、已知,永尽无余;嗔恚、愚痴已断已知,永尽无余,是为得上稣息处。” 问:“所谓清凉,云何为清凉?” 答:“五下分已尽、已知,是名得清凉。”(五下分是指:身见、戒禁取、疑、贪欲、嗔恚,指证入三果的圣者所断之烦恼) 问:“所谓上清凉(阿罗汉)者,云何为上清凉?” 答:“上清凉者,谓贪欲永尽无余,嗔恚、愚痴永尽无余,一切烦恼永尽无余,是名上清凉。” 问:“所谓爱,云何为爱?” 答:“有三爱,谓欲爱、色爱、无色爱。” 问:“谓业迹(恶业),云何为业迹?” 答:“业迹者,十不善业迹,谓杀生、偷盗、邪YIN、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问:“所谓恚者,云何为秽?” 答:“秽者,谓三秽:贪欲秽、嗔恚秽、愚痴秽。” 这位阎浮车外道在这里主要提出了二十六个问题,这些问题包囊括的范围极其广泛。舍利弗一一予以解答。从舍利弗解答的思路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回答问题的重点,并不是该问题的定义,而是着眼于该问题的类别,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比如说,阎浮车问什么叫“盖”?舍利弗回答说“有五盖”,并列出了五盖的具体内容。按照现今的标准,当别人问“什么叫‘盖’?”,我们当然会回答:“所谓盖,乃障覆义,烦恼别名。由于烦恼能覆盖行者清净的善心,使善心不得开发,故称烦恼为‘盖’”在回答了什么是盖,我们可以适当扩展到五盖的具体内容。舍利弗并没有直接解答“盖”定义,而是直接给出了“盖”的类别。因而舍利弗这种回答问题的方式,与我们今天是有差异的。 对于上述的众多问题,阎浮车都提出了一个同样的问题,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舍利弗,有道有向,断此三秽耶?”)。舍利弗给出了一个相同的答案:“有,谓八正道,正见乃至正定。”从这里可以发现,在早期佛教看来,八正道就是修习解脱的最上最好最妙法门,没有比八正道更为殊胜的法门了。因此对于八正道,我们应予以足够的重视。(10月3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