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八十一章)里03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八十一章)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八十一章 大道消在无言里03 教理次第须辨明 何谓成事?若功行未圆,必仗理观引发开导。 但是同时又讲你必须要研究佛经,要通这个理,理才能使你成功修证,使福德圆满、功德庄严,这个叫成事之功。因为你懂了一点点道,晓得学佛的一点点路,但是你修行的功夫没有到,如同一个沙弥出家,修行几十年才可以成为一个大和尚一样,那是苦行来的,慢慢慢慢修来的,这是功行要圆。功行不圆满呢,‘必仗理观’,必须先要学教理。所以在西藏我就非常赞叹,黄教密法的修法,六岁八岁出家当沙弥,第一步先学十二年的经教,到了二十岁左右,可以受戒了。真正的十二年教理学通了以后,才开始拜佛,先磕满十万个长头,五体投地那么拜,整个身体趴下去,一块木板大家磕得那个木板都光了,十万个长头磕满了,那是真功夫喔!这才慢慢地、渐渐地学一点三皈依四皈依,至于上师相应法,还早呢?真传你密法要到四五十岁了。受戒是九年,三年沙弥戒,三年比丘戒,这中间都要考察你,以后才受菩萨戒,这才叫做佛的制度。现在几乎都没有,现在连知道这样的人、事的也都少之又少了,这很糟糕,很危险。所以说选通教理,才能成事,即是‘功行未圆,必仗理观引发开导’。 何谓覆理?若一向执事坐禅,反迷己眼。未识玄旨,徒劳念静。 覆就是障碍盖住了,我们喜欢打坐做功夫的朋友请注意,理始终不去参透,那么永远不会成功的,这就是覆理。如果你一向贪图只以为打坐就可以成功,越坐越久,盲修瞎练,没有用,功夫做得再好,‘反迷己眼,未识玄旨’,形而上的道理,玄之又玄的道理,你透不过去。‘徒劳念静’一天到晚光图个清净,那与道无关。 天真一现百妖除 何谓夺事?若天真顿朗,如日消冰。何须调心收摄伏捺。 再者,他说假如智慧高的人,‘天真顿朗’,言下顿悟,一句话就开悟了,这种人如古代的禅师们,像马祖的作略或德山棒、临济喝,一进门问佛法,给你一顿臭骂。‘喝!’叫一声就开悟了。什么叫临济喝?就是骂你一下,你这就开悟了。为什么这些人能够言下顿悟呢?‘天真顿朗’,那么一下本性就现前了。‘如日消冰’,好像太阳一出来,大地就光明了,不须要一点一点地凑合打点,冰冻也就自然化掉了。因此又‘何须调心’,每天坐在那里,这个念头慢慢去掉了,那个念头又按下去了,在那里‘收摄伏捺’。今天,唉!念头不大好,昨天,坐起来不对,今天这里发麻,明天又那样,这些都是在那里调心,好像水上按空葫芦一样,这里按下去,那一边又冒起来。如果一天到晚打坐在那里只搞这个事,这个不叫打坐,这叫玩把戏,玩给自己看,然后告诉菩萨我在用功,如此而已。 故经偈云:若学诸三昧,是动非是禅。心随境界流,云何名为定。 你如果说我有心在学一切三昧,修苦行,今天修般舟,明天又坐禅,或者学密作止观,有心去学的,那是动,不是禅。这是众生的妄念,在那里打妄想乱动。‘心随境界流’,这心一直在境界上打转追逐。今天坐好一点,清净一下,明天又不清净了,然后后天又对了,大后天又错了。‘心随境界流,云何名为定。’这怎么能叫做修定呢? 是以不可执一执二,定是定非。但临时随用圆融得力,自谙深浅。 这是彻底地讲定慧双修而悟道的话。不可以抓到一边,也不可以抓到两边,这要你自己理上去透了。也不要认为要这个法门才是佛法,那样做不是佛法,这叫‘定是定非’,你错了。因此你不如觉得‘无心于事,无事于心。’一切入世出世都一样,行云流水,过了就过了,这是‘无心于事’,这句话,勉强做得到‘无事于心’,万箭攻身之间,心中还是无事,这是大修法。这样‘临时随用’,这才能够做到‘圆融得力’。那么一天一天自己就会进步,自己知道自己的功夫到哪里,有没有进步,这叫‘自谙深浅’。 若也归宗顺旨,则理事双消,心境俱亡,定慧齐泯。 然后若是讲达到究竟悟道成佛的境界,归到佛法的心宗里头,如楞伽、华严这些境界,‘则理事双消’,无所谓理也无所谓功夫,无所谓智慧,也无所谓福德,都圆满了。这个时候‘心境俱亡’,心念也空,处境也空,定也空,非定也空。也无所谓定,也无所谓慧,也无所谓戒,因为他这个时候不须要戒,他本身就是戒,这是‘定慧齐泯’。所以永嘉禅师对于这样的顿悟修法有几句名言告诉我们。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