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楞严经》简言4


 2020/1/18    下载DOC文档    

  (承/南山草人:《楞严经》简言/4/原创):

  (七)观世音菩萨就是修习耳根圆通法门,证得了真圆通。首先从耳根的闻性入手起修,做回光返照、入流照性功夫而亡失所闻的声尘;所入的声尘既寂止,能闻的耳根也寂静,从而或动、或静的两种声尘完全寂止不生。这样,能闻、所闻皆灭尽,根、尘脱落,解根结,证我空,能觉之智与所觉之境皆归空寂,空觉究竟圆满,六根消妄复真,一切生灭之法皆灭尽,则本有寂静妙常觉性自然现前,忽然间超越一切世间、出世间,十方世界周遍圆满。

  接着,佛陀对阿难等开示了“三无漏学”,即修行的三种决定义: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佛说:阿难,你修习正定本为出离尘劳烦恼,如果YIN心不除,就出不了尘劳。修学三摩地,必须先断YIN心,这是第一决定清净明诲。修习正定,本为出离尘劳烦恼,如果杀心不除,就出不了尘劳。修学三摩地,必须先断杀心,这是第二决定清净明诲。修习正定,本为出离尘劳烦恼,如果偷心不除,就出不了尘劳。修学三摩地,必须先断除偷盗心,这是第三决定清净明诲。至此,身心虽然已经没有了杀、盗、YIN等三业,但如果犯了大妄语,三摩地仍然不得清净,必将成为贪爱名利、妄生邪见的爱见魔而妖言惑众。修学三摩地,还要断除各种妄语。

  求菩提道的人,首先要修持好这四种根本律仪,使身心皎洁如冰霜,就不会生出一切枝叶,如心三恶业之贪、嗔、痴,口四恶业之妄语、绮语、两舌、恶口等,这些就没有可生起的因了。这四律仪若能持守,加上再不攀缘色、香、味、触等尘境,一切魔事就不会发生。到最后能断之念都断除,断性也没有了,求证佛果菩提才有希望。

  (八)第七卷前部分主要是介绍“楞严咒”。楞严咒是《楞严经》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阿难请问佛陀如何安立道场修习“楞严咒”,于是佛从顶髻涌出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身佛坐于其中,宣说了“楞严咒”。此咒长达四百多句,在汉传佛教中被称为咒中之王,历来被认为对于除魔、护戒、禅定证果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因此“楞严咒”被列入汉传佛教日课,成为早课的首要内容。第七卷后部分主要是说,佛开示了修真三摩地应当先要认识众生和世界这二种颠倒生起以及生起的原因;颠倒灭除了,不再生起了,就是真三摩地,是如来无上菩提,令达如来涅槃果位。

  佛告诉阿难说:阿难,你应当知道,妙性圆明,是离一切明相的,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只因无明妄动而有世界、众生生起,然而有生就有灭;这生、灭二相是虚妄的,灭除了这虚妄就是真。

  什么叫“众生颠倒”呢?佛说,众生由于在本明的觉体上妄有所明,于是生发了业识之性,识性妄动而能见之妄见生发,就这样,从毕竟无相之真转成究竟有相之妄,从而因无明业识建立了世界与众生。而此能有之妄识与所有之妄境,既非能因,亦非所因;能住相与所住相了无根本之自体,此二者皆为虚幻。因为众生无始以来迷失了本然圆明妙真如心,生起了虚妄的惑业,经熏习而成业相,从而有相生相灭之虚妄,所以有众生颠倒。

  什么叫“世界颠倒”呢?佛说,能有之无明与所有之众生根身,由无明妄力揽尘结根,所以有分段受生之妄有身产生。这无始无明本是虚妄,非是始因,却执为妄有之所因;妄有本来虚妄无有能住之体,却宛若有所住之相,而迁流不住,因此虚妄之三世成就,从而有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与东、西、南、北四方的分别。

  这三世与四方和合相涉,生出十二类众生,即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等。而世界因无明风动而有声尘生,因声尘黏着湛明之体而有色尘生。因色尘而有香尘起,因香尘而有触尘生,因触尘而有味着生,因味着而有知觉生,于是诸识转生。

  因声色香触味觉这六乱妄想熏成业性故,就有十二类众生的区分,由此六道轮转,无有停息。所以,众生依于对声、色、香、味、触、法等六尘颠倒执着之轻重及惑业成就之先后,而次第感根,穷尽十二类众生之轮换变迁,成为一轮旋复。总的来说,这十二类众生都因妄想、妄执,起惑业而成就轮回性,从而轮回流转不息。

  (九)第八卷佛向阿难及与会众宣说:修证佛法三摩地,应当从颠倒产生的根本因和虚妄乱想的发生处,建立修行的三种渐次,才能灭除这些颠倒妄想。这三种渐次位是:一是修习位,即除去助因,五辛(指葱、蒜、韭、薤、兴渠等五种蔬菜)是助恶之因,要先除去;二是真修位,即杀盗YIN妄是性业之罪,必须刳而空之,故要严持清净戒律;三是增进圣位,即违离现业,即心不外驰,返观自性。再历五十七位修断,合起来有六十位菩萨行修证阶位。这五十七位是: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等。

  在本卷后部分中,阿难问佛说,一切含灵有情众生都具如来成佛之真体,那么佛体既然真实净妙,为什么又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六道呢?这时,佛从妄情(爱染、情执)和想念(发愿、发心)二方面分别作了开示,告诉阿难说: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只因一念无明妄动而成妄见,因妄见而有妄业习气,从而分为身内分与身外分。

  内分,就是众生因六根觉受执着而有种种爱染,因为种种爱染而生起妄情,妄情积聚不休而能产生身内爱水。比如心里忆想珍馐美味,就会流口水;心中忆念故人,眼中就会流泪,等等。种种爱染虽有差别,但流液与业习缚结是相同的,因润湿之性不能上升,所以自然下坠。

  外分,就是众生因对外境的种种渴望仰慕而生起虚想,虚想积聚不休而能产生升浮胜气。例如心中严持戒律,身心就会轻快清净;心中欲想生于诸天,梦里也会出现自已在飞升;心里向往佛国,圣境就会时不时地隐约显现,等等。种种想念虽不同,但升浮轻举是相同的,因飞动性不会下沉,所以自然超越。

  佛还告诉阿难说:一切有情世间的生死相续,生,是随其习气而造善恶等业;死,是从其业力而受报流转为同类或异类身。临命终时,暖相尚存之际,一生所造善恶业会一齐显示出来。这时,心识若纯为发愿想念而没有情执,神识就会飞升,生于天上;若是纯想加上平时修福、修慧,发净愿,心地则自然开通,见十方佛,一切净土可随愿往生。这时,如果情执与想念均等,神识不飞升,也不下坠,而生于人道;情多想少的,则流转于畜生道;纯情而无想,恶业又重的,则下沉于地狱。

  世间有情众生在地狱、饿鬼、畜生、人、仙、天、阿修罗等七趣间轮回流转,都是因自心昏沉之无明惑而生起诸多有为相,然而因妄想而受生,随妄业而受报。但对于妙觉圆明的无作本心来说,这七趣如同空中幻花一样,只是一个虚妄幻化之相。如果依妙理、修妙行而得三摩地,妙明常寂之境现前,所谓的有三恶行与无三恶行二者双亡,此双亡“无二”之念也灭除。(待续)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原创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