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念佛应适宜
一、印光大师文钞摘录原文 (1)念佛应适宜 念佛之法,何可执定。古人立法,如药肆中俱备药品。吾人用法,须称量自己之精神气力,宿昔善根。或大,或小,或金刚,或默,俱无不可。昏沉,则不妨大声以退昏。散乱,亦然。若常大声,必至受病。勿道普通人,不可常如此,即极强健人,亦不可常如此。一日之中,热则去衣,冷则加衣,何得于念佛了生死一法,死执一定,不取适宜,是尚得谓之知法乎。又有提倡掐珠记数者,此亦有利有弊。利,则一句一掐,不轻放过,则心易归一。弊,则静坐时掐,必致心难安定,久则成病。 又人之精神,有种种不一,何可执一法,而不知调停从事乎。凡同众修持,须按大家之精神另定。个人修持,亦须按自己之精神为定。何有死法令人遵守乎。精神用极之后,不是退惰,便是生病。量己力为,则有益无损矣。(续编·卷上·复念西大师书·P152) (2)不往生过在自己 唯念佛法门,仗佛慈力。若有真信切愿,至诚念佛,无一不往生者。然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以愚痴无知,只求来生人天福报,或不生惭愧,常行不孝不慈,不忠不义等事,心与佛背所致。过在自己,非佛不慈悲也。若其人未发心念佛前,曾作诸恶,今既念佛生大惭愧,痛改前非,则亦可决定往生。(三编·卷二·复郑琴樵居士书·P441) (3)一心待死 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愈。以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业,业消则病愈矣。若不放下,欲求好,倘不能好,则决定无由往生,以不愿生故。此等道理不明白,尚能得仗佛慈力乎。(增广·卷二·复周孟由昆弟说·P392) (4)何必问人念佛效验 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之效验。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凭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事。英烈汉子,断不至捨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己中心无主,专欲以效验人言为前途导师,可不哀哉。(增广·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一·P166) 二、白话译文:译者 慕藏 (1)念佛应适宜 念佛的方法,怎么可以千篇一律呢!古人立个规矩,就如同药铺中准备了全部的药品。我们选择方法的时候,应该根据自己的精神,气力,往昔的善根,或者大声念,或者小声念,或者金刚念,或者默念,都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昏沉的时候,不妨大声念以赶走昏沉。散乱的时候也是。若经常大声念,就会导致生病。别说普通人不能这样,就是身体极强健的人,也不能经常如此。一天之中,热了就脱衣服,冷了就加衣服,为什么对于念佛了脱生死这件事,就非要执一定的方法,而不能取适宜的呢。这怎么能说是知道佛法呢!又有提倡掐念珠记数的,这样也是有利有弊。好处是,一句一掐,不会轻易放过每句佛号,这样心容易归一。弊端是,静坐的时候掐念珠,就会使心难以安定,时间久了容易生病的。 另外,人的精神,有种种不一样的地方,怎么能只执定一种方法,而不知道调停从事呢!凡是跟大家一起修行,需要按大家的精神情况另行规定。自己修行,也要根据自己的精神情况来定。哪里有个死规矩要每个人都来遵守呢!精神用的过度后,不是退堕,就是生病。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方法,才会有益无损。——续编·卷上·复念西大师书·P152 (2)不往生过在自己 只有念佛法门,仰仗佛的慈力。若有真信切愿,至诚念佛,没有一个不能往生的。然而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这是因为世人愚痴无知,只求来生人天福报,或者不生惭愧心,常做不孝顺,不慈善,不忠不义的事情,使自己的心与佛相背离所导致的。过错在自己,不是佛不慈悲呀!若是没有发心念佛前,做过一些恶事,现在念佛了,而生大惭愧心,痛改前非,那么也决定可以往生。——三编·卷二·复郑琴樵居士书·P441 (3)一心待死 念佛人有病了,应当一心等待死亡。若是世寿没尽,病很快就能痊愈。身心全部放下,以这样的心态来念佛,最能消业障。业障消除了,病就好了。若放不下,想要求病好,倘若病不能好,那就决定不能往生极乐世界了。因为你不愿意去。这个道理不明白,怎么能得到佛的慈力加持呢! ——增广·卷二·复周孟由昆弟说·P392 (4)何必问人念佛效验 修行净土,有决定的不容怀疑的道理。何必要问别人效验呢!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没有效验,也不生一念怀疑的心。因为有佛祖诚谛的语言可以做依据。如果去问他人效验,就是认为佛的话不足信,而以人言为准。这便是偷心。这样念佛就不管用了。英烈汉子,决不会舍弃佛语而去相信人言。自己心中没个主见,专门以效验,以别人的话作为前途的导师,多么可悲呀! ——增广·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一·P166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