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南怀瑾:纠正“不孝有三”的千年错解03


 2019/12/27    下载DOC文档    

  南怀瑾老师纠正“不孝有三”的千年错解03

  ——《孟子与离娄》

  【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

  孟子说:“仕非为贫也”,这句话非常好,推翻了宋儒以来,历代注解“不孝有三”之中的“家贫不仕”,家中贫穷不出来做官。孟子在这里就说了,绝对不会为了没饭吃而出来做官。这不是中国文化中士大夫的精神。一个知识分子,穷得没饭吃,可以出卖劳力赚饭吃,但不能随便出山。

  他说,不过,有时候可以讲究一下。所谓有时候,是非常灵活的,上面所说孔子“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三个要点,就是属于“有时候”。

  若准备出来做事,是认为这件事对于社会、国家、人类是有意义有贡献的,这就是“有见行可之仕”。其次,有的时候,名义、地位都不计较,只当一个顾问、参议,甚至没有任何名义,他也可以在旁边敲边鼓,站住旁边协助,这是“有际可之仕”。还有第三“公养之仕”,就说老了,退休了,国家供养他一点生活费,这一点,他就接受了。

  也就是说,在时间、空间,对人、对事、对社会、人类能有贡献的话,就属于“有时候”的条件,但仍然绝对不变更自己的人格节操。

  ——整理自《孟子与万章》

  汉儒之学,上面顶着孔子的帽子,内在借题发挥,糅集道、墨、阴阳诸家之所长,外饰儒家为标榜,从此曲学阿世,大得其势,后世历经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中间屡有变质,虽然或有以“词章、义理、记闻”等为儒林学者的内涵;以“君道、师道、臣道”为儒家学问的本质。但不管如何说法,总之,必须要以功名爵禄,入仕用世为目的。孟子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外,其余两种不孝之一,据汉儒赵岐的注解,便是“家贫亲老,不为禄仕。”换言之,读书除了作官以外,就不能谋生,既不能谋生养亲,当然就罪莫大焉。这与现在“教育即生活”,生活以赚大钱为最有出息的新观念,除了形式与方法有不同以外,它的本质,究竟又有什么两样?

  ——《亦新亦旧的一代》

  有同学问“不孝有三”是哪三样的问题。我们古代重男轻女,但是中国上古男女还是平等的,男女不平等是宋朝以后的事,所以在古书上女孩子也可以称兄弟,叫女兄、女弟。所谓“不孝有三”,不一定是指男性而言,“无后为大”,无后是第一不孝。第二不孝是“家贫亲老不仕”,父母年纪大了,家庭生活贫寒,自己还装清高,懒惰,这样不做,那样不做。不肯养父母,这是第二条不孝。第三不孝就是自己“曲意阿从,陷亲不义”,父母教育你立身,自己站不起来,永远靠父母生活。这是三样不孝。

  “无后为大”是第一条,其他两条不讲。那么依据在哪里呢?要看朱熹的“四书”注解。其中《孟子》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朱熹集注里,也不是朱熹的见解,是朱熹引用古人的见解。这个问题很麻烦,你几乎把我考倒了。不过,有些问题我不大同意,怎么说呢?“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是不错,因为民族主义,事关人类的衍生,这个暂时不管。

  有一条我非常反感,就是“家贫亲老不仕”也算不孝之一,我很反对。中国的知识分子好像只有一条生路,只有做官。其实知识分子不一定要做官,做官、做皇帝是职业的不同,人生要有自己的事业,对社会国家有贡献叫做事业,能够创出事业来才是大孝子。这个观念在哪里呢?在《孝经》这一本书里。《孝经》是中国文化十三经之一,是孔子传道的学生曾子所著的。所以真正的大孝是大孝于天下,换句话说,对社会人类有贡献就是大孝子,这是《孝经》里头的道理。

  另外,一定要做官才叫孝子吗?那是解释错误,所以孟子也不引用。我认为中国几千年的教育犯一个错误,重男轻女,因为重男,每人都想生个儿子望子成龙,成龙的方法只有教育他读书。读书有什么好呢?读书可以做官。做官有什么好呢?升官可以发财。现在一直到选举也是这个观念。不过《朱子治家格言》里说,“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这是我们小时候的一个基本教育。读书人志在圣贤,不是诗作得好,文章写得好;为官呢?心存君国。但是尽管从小那么教,结果出来还不是想升官,升官以后想发财?所以,升官发财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我在讲《孟子》的时候也提到过,“不孝有三”之中这一条我是不大同意的。

  ——《列子臆说》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