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七十一章)01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七十一章)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七十一章 天叹情路绕地长01 所以《法华经》云:‘以禅定智慧力得法国土’。又云:‘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 《法华经》上说,要想成佛必须先修禅定。禅定并非禅宗,二者有所差别。由禅定中得到智慧的力量、得到法身、得到佛法净土,此称法国土。比如净土宗阿弥陀佛的净土,即是法国土。 ‘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当法师弘法的人,要想度一切众生,必须定力、慧力庄严。所谓庄严,不是现代建筑的装潢气派,那是假庄严;真庄严必须定慧成就,才有资格度一切众生。 《华严经》颂云:‘众生惑见恒随缚,无始稠林未除翦;与志共俱心并生,常相羁系不断绝。’ 颂和中文的诗一样,有长短句。为什么祖师们作的经偈叫偈而不叫诗?因为以文学标准来说,偶不合音韵,不够诗的标准,但是格式又像诗,所以另创一名叫偈,白话、文言均可作偈。 ‘众生惑见’,惑、见是两个名词。我们为什么不能成佛、悟道?因为有惑,被迷住了,不知道就是惑。惑有见惑、思惑。见惑就是现代所讲的主观的成见、意见或观点;被见惑所困就是所谓的‘我见’。思惑是贪嗔痴的妄念不能清净、被障碍住。见、思二种惑构成了习气,习气就是结使。人的主观成见和私欲用惯了便成‘结’,久而久之使意识思想形成一种形态,而且非常坚固。以心理行为做严格的分类,这种结使有九十八种之多。结使不能断,连小乘的果位都证不到,不要说大乘的菩萨道了!惑也叫惑业,这个业力永远把你捆绑住。学问越好的人,见惑越厉害,也越难成道。那学问不好的呢?是水泥一坨,头脑不空灵,思想没有智慧,属于思惑中的无明、愚痴重,因习气业力转生使脑子笨,也没有办法成道。 ‘恒随缚’,一切众生永远被惑见捆绑住。所以说究竟成佛是一个观念问题,一念转变,万法唯心。 ‘无始稠林未除翦’,无始以来的惑见像原始森林一样,浓浓密密、一重重地把你遮住,使你上不见天日。每一个人生来习气不同,观念不同。有些人爱笑、有些人爱哭,有些人爱骂人、有些人喜欢恭维人。 个性不同,各有习气,这都是无始以来惑见的稠林把你罩住了!所以修行要转识成智,此习气转不了,没有希望的。 ‘与志共俱心并生’,无始以来,不只此生,多生累劫惑见的业力,配合意志共同与生命俱来。每个人的个性在末出娘胎时就已经有了。有些老妈妈生孩子的经验多,就知道每个孩子个性不同。有些孩子在肚子里开运动会,拳打脚踢,有些个性很文静;有些哭爱闹的连母亲的的情绪也受影响。 惑见的碉[稠]林与生命的意志俱来,和后天的心理作用并生,跟著生命而变化。所以学佛的人把现有的心理习气转变了还不算数,最难的是把无始以来习气的根转变过来,才算成功,这是非常困难的!现在把你关在这里打坐,坐二、三个月,一天到晚瞪起眼睛看著你,你蛮乖的,那是假的,无始以来习气的稠林去不掉的,遇缘进发,碰到外在环境一变又爆发了。 ‘常相羁系不断绝’,无始以来这股习气、烦恼,永远把你羁绊住,断不了,使你跳不出生死。 但唯妄想非实物,不离于心无处所。 同学经常问妄想怎么去?妄想不是一个东西,妄者虚妄也;虚者不实在,它没有一个东西,是不实在的、假的。我们思想本身就是空洞的,所以叫妄想。既然是妄想,你何必再费事想办法去除妄想?这叫吃饱饭没事做,你想另用一个方法去除妄想,也是一个大妄想。可是有些水泥做的脑子,他就是点不通。当法师的只好因材施教,告诉他先吃素七天。来问法时,洗澡洗干净,带些供养来,跪著,慢慢求。过三个钟头再传你一个法,法多得很,爱怎么传就怎么传,然后慢慢去妄想。其实是拿一个大妄想给你。你抓住大妄想,觉得小妄想清净,还以为有效、有进步!人不自欺就欺人,再不然被人欺,根本就是妄想。 所以,《华严经》告诉你,只是个妄想,妄想的本身非实物,它不是一个东西,这句话不在我这里哦!在经典上。 妄想怎么来的?‘不离心无处所’,妄想唯心所生,妄想本身就是个妄念,你求佛修道做功夫就是一个大妄念,已经被自己欺骗了!一个人好好地活著做什么功夫呢?打通任督二脉,眼睛看什么境界,那不是学神经吗!这些都是唯心所生,你自己被心所骗。所以佛经告诉你‘不离于自心’。那么,心在哪里呢?此心无处所。 道家有些修法说是传你一个道,或者守窍、守肚肠、守丹田。女人守丹田是大危险,容易月经错乱,严重且有血崩之虞,不要乱搞!据我所知,有一些地方乱传!这里是个什么道(指肚肠)?这里是白骨一砣;是肠子,最脏的地方。如果道在这里,我的肚皮算便宜一点卖给你!不要自己欺骗自己!道也不在身体上,一切都是唯心所造,心在哪里?无处所,没有—个固定的位置。说道应该从某个地方开始修已经错误,那是自欺欺人的玩意儿。所以劝各位要看佛经,看了自然懂,自然知道方法:不离于心。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