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四十九章)01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四十九章)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四十九章夜来千诗由病禅01 如观音言。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观音菩萨报告他当年修持的经验是走这个路线进来的。‘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闻,是返回来听自己念佛的音声。且一边参究,这是思,昼夜二六时中如此修去,这是修,就这样进入了最高定慧等持的三昧境界。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比如,修念佛法门的人,每一字、每一句自己都听得清清楚楚;乃至不出声地念,自己回转来听意识境界念佛的音声,一字不漏都听得清清楚楚。如此持续下去念一百句、一千句都一直不乱,就差不多要‘入流’了,进入法性之流,顺流而去。久而久之就‘亡所’,外界的音声听不见了乃至念佛的音声也没有了,自己就安住在那个境界上,这个就是‘入流亡所’。 因此,修净土法门的道友也应该这样走才比较确实,你心中在念佛,一直回转来听听听,自然不听外界的音声,即使外面有人骂你,你也不理他,慢慢地就听不见了,只有心中这个念佛的声音;或者是听外界的音声来修也可以,古人喜欢在水边林下修道,依我的经验,在松树林最好,风一吹那个声音特别美,你慢慢地听听听就入流了,接著就可‘亡所’。由此自然就可进入到下个境界。 如果说这个境界你无法保任,又迷糊了,那又变成凡夫了。好比天天求黄金,有一天黄金到手了偏偏又把它搞丢,那有什么办法呢?因此,你依旧照著原先用功的方法用功下去,若干时或是刹那间‘所入既寂’,那个时候我们修持的境界会更进一步地深入到寂灭的状态。‘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到了这时候外界的一切音声都了然清楚,但对你毫无妨碍。此心如如不动、生而不生,一切都清楚,那怕是风吹草动,甚至此时,有一只蚂蚁爬过,你也能听到。因此,当年达摩祖师在嵩山少林寺面壁时‘闻蚁斗如雷鸣’,听到了蚂蚁在地上打架的声音,就像我们听到的打雷声一样大。修到这个程度时动相、静相都了然,如果不了然就不算数,这个了是明明了了之了。在这个时候你想找妄念也找不到,所以说,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这个样子到家了没有?还没有。‘如是渐增’,再求进步。‘闻所闻尽’,能闻与所闻都没有了。‘尽闻不住’,什么都听不见,连听不见的也听不见;一切听见、听不见及动静了然的那个境界也不住。就如《金刚经》所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虽然有那么好的境也不住、不理,顺其自然。 接下来的就不是由音声来的闻;而是知了觉性的觉,禅宗的说法就是悟了。但是,如果你觉得自己开悟了,那个‘悟’就变成耽误的‘误’。‘觉所觉空’,悟到了觉性,能觉的与所觉的也空了。‘空觉极圆’,空了以后有空的境界,空与悟境都不住,悟了以后当然是空,真空了以后自然就悟,无论是空也好,悟也好,都不住,这个时候就圆融了。‘空所空灭’,所以能空与所空都没有了,谈不上空不空。因为空而自性自然起妙有,因此能空与所空都灭了。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一切生灭轮回也自然地解脱。此时寂灭的自性现前,二六时中行、住、坐、卧都在寂灭自性中。观音菩萨把修持的功夫境界都切切实实的告诉了我们。如果我们还不懂那就只好慢慢地持诵观音菩萨的圣号,求他老人家的加被。不要认为这是迷信,因为你虔诚持诵佛号的关系,使得你的心与菩萨的心越来越接近而相应,他一定会来度你。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忽然’即顿悟了道理,突然之间你自己悟了,不但跳脱了世间也跳脱了出世间,无所谓在家或出家。‘十方圆明’,在这个时候也无所谓空间及时间的观念,圆满清净,在一片的智慧光明中。‘获二殊胜’,获得两种特殊的、讲不出来的好处。 是哪两种好处呢?‘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修持到了这个境界依禅宗祖师的说法是,与三世十方一切佛同一鼻孔出气,即你已修证到了佛果与诸佛合流了。合什么流呢?慈力,即法界慈悲的心愿;就像观音菩萨一样对一切众生无比地慈爱。慈下面还有一个力,有这个力量;我们凡夫发慈悲心没有这个力量,心力发不出来。修持到家的人,那个力量发出来有影响力,他坐在那里无形中就把你给影响了,可以使你的心念都平静下来。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有人开悟了,到了这个境界,心里有无比的悲心自然流露,惭悔自己以前为何如此愚蠢。再看看一切众生都是在解脱的境界里自找烦恼,真是好可怜!因此,与未成就的众生同一悲仰,这里不用悲力而用悲仰,意指仰慕悟道的人是多么解脱、平静,而发出了无比的悲感。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