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梦参老和尚:《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讲记四


 2019/9/25    下载DOC文档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有依行品第四

  梦参老和尚 主讲

  现在开始讲〈有依行品〉,“有依”是指依着三宝,就能够产生种种的功德力量。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于大众中,从座而起,顶礼佛足,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以颂问曰:”

  金刚藏菩萨就提出问题了。他问:“佛说的这法,好像有的地方跟以前说的不一样,相互有矛盾之处,应该如何融通?”金刚藏菩萨本身是融通的,但是他知道未来的众生可能会有这个问号,质疑三乘是平等吗?但是佛在《法华经》上说,“唯此一是实,余二皆非真。”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上又说《金刚经》是究竟的,其它都不是。为什么佛有时候这样说,有时候又那样说呢?要怎么融通呢?

  “昔言破戒失净德 非贤圣器非我子

  诸沙门法弃如烬 不应居我清众中

  三垢所污失灭道 彼不堪消胜供养

  于施四方僧众物 少分我亦不听受

  四根本罪随犯一 清众所弃如海尸

  云何今说恶苾刍 应忍应悲遮谪罚

  复劝应勤供养彼 悲愍勿生微恶心

  恭敬听受所说法 常获福慧大悲者

  六通救世余经说 汝等皆当信大乘

  正直微妙菩提道 应舍二乘解脱路

  云何今复说三乘 普劝听持修供养

  根力觉道沙门果 此经中有余处无

  八支圣道无等伦 三乘皆同行此道

  欲求解脱勤精进 各随所愿证菩提

  有情中尊当照察 会今昔教使无违

  令诸天人菩萨众 解悟心欢证真实

  闻说大乘谁有益 闻说大乘谁有损

  十种解脱声闻乘 闻说谁损谁有益

  何人闻法转升进 何人闻法翻退没

  云何厌患诸有为 能速枯竭于老死

  昼夜勤修诸善者 依何妙理御何乘

  能度深广四瀑流 救世皆当为宣说”

  “昔言破戒失净德,非贤圣器非我子,诸沙门法弃如烬,不应居我清众中。”这一颂是指,破戒的比丘没有功德,失掉清净的功德,贤人成不了,圣人也成不了。不是盛法器的器皿,非我弟子,我非他大师,他非我弟子,就是这样的意思。

  “诸沙门法弃如烬,不应居清众中。”犯戒的人不应再跟大众共住了,每部经论都这样说。

  “三垢所污失灭道,彼不堪消胜供养,于施四方僧众物,少分我亦不听受。”佛在戒经上说过,要是破戒的比丘,他不能享受四方僧物,乃至一点点也不听取他享受;他消受不了,因为这是殊胜的供养。

  “四根本罪随犯一,清众所弃如海尸。”大海是不容死尸的,死到海里,浪一定把你打到岸边上。这是说犯戒的比丘在清净的比丘众当中,就把他清除了。

  “云何今说恶苾刍,应忍应悲遮谪罚。”可是这部经为什么要这样说?要忍受恶比丘,要悲悯他,不要随便的诃责他。

  “复劝应勤供养彼,悲愍勿生微恶心。”要生起大悲心供养他,悲悯他,不要生起一点点恶心,因为他是披赤袈裟的。

  “恭敬听受所说法,常获福慧大悲者,六通救世余经说,汝等皆当信大乘。”佛所说的话,我们都是恭敬听受的,听受了一定获得福慧大悲。我们对待法要恭敬,要听受,要护持,这样才能得福得慧。

  “六通救世余经说”,佛是具足六通的。六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佛的漏尽是究竟漏尽,是究竟清净。“汝等应皆当信大乘”,二乘法不可以学,要信大乘法。

  “正直微妙菩提道,应舍二乘解脱路。”二乘的解脱不是真正的解脱,这是微妙不可思议的菩提道,不要贪着小乘。

  “云何今复说三乘,普劝听持修供养。”这部经上,佛说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三乘善修,劝大家都听持,都要供养,怎么跟以前说的相互矛盾?就是这样的涵义。

  “根力觉道沙门果,此经中有余处无。”现在说是五根五力七觉支,乃至于证得了四果沙门,这部经是这样说。大乘经典就不这样说了。

  “八支圣道无等伦,三乘皆同行此道。”三乘平等的,都如是修八圣道。

  “欲求解脱勤精进,各随所愿证菩提。”依八圣道,想精进修行想求解脱的,你发什么愿就证什么菩提果。

  “有情中尊当照察,会今昔教使无违。”佛在一切众生中尊,是众生之中最尊贵的,你应当用智能照察。会,融会的意思,现在所说的跟以前所教导的,不相违才好。

  “令诸天人菩萨众,解悟心欢证真实。”像这样的听,他们不会喜欢的。为什么?他们不能够解悟,不能够证到真实,究竟如何才是对?就是这个意思。

  “闻说大乘谁有益,闻说大乘谁有损,十种解脱声闻乘,闻说谁损谁有益。”哪个是有利益的?哪个是有损害的?大乘也好,声闻乘也好。听说闻,是听者、是演说者,究竟谁有利益?谁受损害呢?

  “何人闻法转升进,何人闻法翻退没。”要怎么样的闻法才能够高升,向前精进。而何人闻法翻退没,这样子会使他产生怀疑,就想谤法。谤法就退,退了就堕地狱。

  “云何厌患诸有为,能速枯竭于老死。”一切有为法,怎么样才能使他知道他的过患,才能使他免于生老病死苦。老死枯竭,枯竭就灭了。云何厌恶有为是生,如何能断生死?世间一切诸法都是有为法,老死也是世间法。怎么样厌患生老病死,求出离?

  “昼夜勤修诸善者,依何妙理御何乘。”这些修善业的,声闻也好,菩萨也好,究竟以什么道理才能得御?御就是驾御的那个乘,是声闻乘好?缘觉乘好?还是菩萨乘好?或者是依着四谛法,因缘法,六度法?

  “能度深广四瀑流,救世皆当为宣说。”四瀑流,第一个就是欲瀑流,五欲境界。一般的说,财色名食睡就是五欲,最明显的,就是地狱五条根,这叫五欲的境界。第二种是四界无色界,四瀑流就是指四界无色界。四界是哪四界呢?地、水、火、风。无色界,没有地水风火。这是第二种。

  四界无色界里头都有贪、骄慢、怀疑,这是最突出的。一切众生的怀疑,耽误了修菩提道的道理。怀疑,就是不信,遇到什么事,他都有问号。但是金刚藏菩萨,他是代表众生,晓得众生一定会生起问号。

  第三种,见。见就是知见,我们有很多的错误知见,邪知邪见颠倒见。

  第四种,大菩萨也具足了无明根本烦恼,非得到等觉、妙觉才能断除,那是很微细的。“救世皆当为宣说”,我所请问的,希望佛给我答覆,给我指示,就是这样的意思。

  “尔时佛告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为欲利益安乐无量有情,为诸天人阿素洛等作大义利,请问如来如是深义,汝应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金刚藏菩萨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言:善男子!有十种补特伽罗,轮回生死,难得人身。何等为十补特伽罗?一者不种善根,二者未修福业,三者杂染相续,四者随恶友行,五者不见不畏后世苦果,六者猛利贪欲,七者猛利瞋恚,八者猛利愚痴,九者其心迷乱,十者守恶邪见。如是十种无依行因,令诸众生犯根本罪,毁犯尸罗,堕诸恶趣。”

  这十种补特伽罗所作的业,就是因为没有善根所依的。一点儿善根都没有,什么福都不修,而且他所做的业,杂染相续从来不会停止的。因为过去有十种无依行因,所以他不修福业,不种善根。

  “何等名为十无依行?谓于我法中而出家者,有加行坏意乐不坏,有意乐坏加行不坏,有加行意乐俱坏,有戒坏见不坏,有见坏戒不坏,有戒见俱坏,有于加行意乐戒见虽皆不坏,而但依止恶友力行作无依行,有虽依止善友力行,而复愚钝,犹如痖羊,于诸事业都不分别,闻善友说善不善法,不能领受,不能记持,不能解了善不善义,由是因缘,作无依行。有于种种财宝众具常无厌足,追求因缘,其心迷乱,作无依行,有为众病之所逼恼,便求种种祠祀咒术,由是因缘作无依行。如是十种无依行因,令诸众生犯根本罪,于现法中非贤圣器,毁犯尸罗,堕诸恶趣。”

  为什么他会犯根本罪?因为他有这种的因,必然会犯罪。如是十种无依行,令一切众生犯根本罪,于现在的法中不是贤圣的器皿,就毁犯尸罗了,所以堕诸恶趣道。

  “善男子!若有补特伽罗加行坏意乐不坏,随遇一种无依行因,犯根本罪,便深怖惧,惭愧弃舍,而不数数作诸恶行,如来为益彼故,说有汙道沙门。所以者何?彼作如是重恶业已,便即发露,不敢覆藏,惭愧忏悔。彼由如是惭愧忏悔,罪得除灭,永断相续,不复更作。虽于一切沙门法事皆应摈出,一切沙门所有资具不听受用,而由彼人于三乘中成法器故,如来慈悲,或为彼说声闻乘法,或为彼说缘觉乘法,或为彼说无上乘法,彼有是处,转于第二第三生中,发正愿力,遇善友力,一切所作诸恶业障皆悉消灭。或有证得声闻乘果,或有证得缘觉乘果而般涅槃,或有悟入广大甚深无上乘理,如是戒坏见不坏者应知亦尔。”

  以下就又重说一遍。

  破了戒的,他今生能够忏悔改过了,我又给他说三乘法。他在第二第三生中发正愿力,再加遇上善友,所有的诸恶业障都消灭了。这证得了声闻乘法,或有证得缘觉乘法,或有证得了广大甚深无上乘法,这就叫“戒坏见不坏,应知亦尔”。

  第一个就是“加行坏意乐不坏”、“意乐坏加行不坏”两个合起来解释。加行坏了,加行就是没有方便善巧,因为破戒了,方便善巧没有了;虽然加行坏了,可是意乐不坏,他还能惭愧,能忏悔,还能发露。虽然是汙道沙门,还能发露忏悔,有悔改的表现,他的罪就可以除灭了。所以佛说汙道沙门也应当供养,也应当尊敬,涵义就是在这里。

  虽然汙道沙门今生不能证果,但是在第二生、第三生,他的正见力量就发挥出来了。再遇见善友的提携,那么他所作的一切恶业障都消灭了。至于是证得声闻乘果,或者证得缘觉乘果而般涅槃,那就不一定了,要看他“第二生第三生”所修的情况。

  “或有悟入广大甚深无上乘理,如是戒坏见不坏,”他虽然破戒了,他的知见没有破,还认识自己是不对的。有些人虽然做错事,他不承认,还认为自己是对的,那就是真正恶了。虽然破了戒,他还有正知正见,能够忏悔改过。

  “若有补特伽罗意乐坏加行不坏,如来为益彼故,说求四梵住法,彼是声闻乘器,或是缘觉乘器。若有补特伽罗加行意乐俱坏,彼于诸乘皆非法器,如来为益彼故,赞说布施。若有补特伽罗见坏戒不坏,如来为益彼故,说缘起法令舍恶见,于现身中入声闻法或缘觉法,或于余身方能悟入。”

  “若有补特伽罗意乐坏加行不坏”,他虽然对佛教没有意乐了,不大相信佛法了;但他的工作不间断,念经,照常的课诵,照常的礼拜。

  他意乐坏了,信心不具足了,产生不了兴趣,可是加行不坏,他照常工作。三宝的加持力能够使他意乐,还能收回来。

  善巧的方便,证道的方便,你要修道时,前面得有加行。这个加行是什么呢?就是方便善巧。不一定是叩十万个大头,也不一定念十万次百字明咒,也不一定念十万次三宝颂,这是密宗修加行。我们显宗的是读诵、礼拜、忏悔,像早晚殿,都叫加行。这是修道以前的方便善巧,加行就是方便善巧。如来为了使他得到利益,“说求四梵住法”。四梵住法就是四无量心,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能使你的心清净。如果是声闻乘的法器,或者是缘觉乘的法器,那么他修缘觉乘,修声闻乘,就可以脱离苦。所以对这一类的汙道比丘、汙道沙门,作如是的善巧方便,摄受他们。

  “若有补特伽罗加行意乐俱坏,彼于诸乘皆非法器。”加行坏了,意乐也坏了。缘觉乘也好,声闻乘也好,大乘佛法也好,都不是法器了。怎么办呢?佛就给他赞叹说布施,多做善事多施舍,这也是另一种摄受的方法。

  “若有补特伽罗见坏戒不坏”,知见虽然不正,但他不破戒,那么如来为了加庇他,说缘起法,令他舍恶见,让他认识诸法是因缘生起的。“于现身中入声闻法,或缘觉法,或于余身方能悟入。”今生还是不行,来生才能悟入。

  第四种,戒坏见不坏。戒坏见不坏、见坏戒不坏,这两个可以作一个解释。如来为使他们受益,就给他“说缘起法令舍恶见”。或者是见坏了戒不坏,或者他戒坏了见不坏,这两个都是相似一个了,所以不再重复了。

  “若有补特伽罗戒见俱坏,彼于圣法亦不成器。如来为益彼故,赞说布施。若有补特伽罗加行意乐戒见不坏,而但依止恶友力行,如来为益彼故,赞说十善业道。若有补特伽罗虽复依止善友力行,而复愚钝。犹如痖羊,不能领受善不善法,如来为益彼故,赞说习诵。若为种种贪病所逼,有为种种见趣迷惑,如来为益如是等故,求解脱者,为其开示能出生死趣声闻乘四圣谛法;断见论者,为其赞说诸缘起法;常见论者,为说三界诸有诸趣,死此生彼,如陶家轮往来无绝无常等法。”

  “若有补特伽罗,戒见俱坏,彼于圣法亦不成器。”那么就给他说布施,使这个补特伽罗亦能得救。

  “若有补特伽罗加行意乐戒见不坏”,加行也不坏,意乐也不坏,戒也不坏,见也不坏。那不是很好吗?但是他有恶友,坏人作为朋党,依着恶友的力量,跟着恶友所行,那就糟糕了。例如阿难的哥哥提婆达多,他不是堕身陷地狱?他把比丘分出五百众,这五百个比丘,跟着他就是破和合僧。这五百比丘,见也没坏,戒也没坏,意乐也没坏,但是跟着恶友,就犯一阐提罪,信不具足了。

  “若有补特伽罗虽复依止善友力行,而复愚钝”,这就反过来了。有一类是跟着善友,但是他钝迟的不得了,什么都不知道,既不能说法也不能辨别义理,就像哑羊一样,哑羊就是不会说话。他就拿这个哑羊作比喻,他对佛法无所知,也不能领受什么是善法,什么是不善法,就像哑羊僧。

  “如来为益彼故,赞说习诵。”他得多读读大乘,多读读经典,学习诵经。

  “若为种种贪病所逼,有为种种见趣迷惑,如来为益如是等故,求解脱者,为其开示能出生死趣声闻乘四圣谛法”,就是苦集灭道法。补特伽罗有十种,在第八种当中就把九、十都说了,并没有一个一个标。这有合有分的,你随着这个经文,一看就知道了。

  对于“断见论者,为其赞说诸缘起法”。要是对有“常见论”的,就说不常法。所谓常见论是说一切,指山河大地都是不变的、永远在的。人死了又来了,虽然是来来死死,死死来来,他认为是常的。或者寿命,想活一千岁,这个是常见众生,他看一切事物,好像都是不坏的,所以增长贪心。但是这是错误的,三界都是无常的。

  佛说一个比喻,“陶家轮”,做瓷器的,有个轮子,烧瓷器的那个轮就那么转,不停往来,没有常法可得,这是形容无常。

  “善男子!如来无有所说,名字、言说、音声,空无果者,无不皆为成熟有情。是故一切毁谤如来所说正法,坏诸有情正法眼罪,过诸无间、似无间等无量重罪,若有于我为欲利乐一切有情所说正法,谓依声闻乘所说正法,或依缘觉乘所说正法,或依大乘所说正法,诽谤遮止障蔽隐没,下至一颂,当知是名谤正法者,亦名毁灭八圣道者,亦名破坏一切有情正法眼者。如是之人,既自习行大无利行,亦令一切有情习行大无利行,此人依止无惭愧僧,如是毁谤如来正法。”

  如来所说的名字、言说、音声都是空的,没有实体。无果者就没有实在,都是空的。所以所说名字相、言说相、音声,都是假的。如梦幻泡影,说是空无果,就是无实在的。“无不皆为成熟有情”,目的就是要让众生得度,就是这个目的。

  “是故一切毁谤如来所说正法,坏诸有情正法眼罪,过诸无间、似无间等无量重罪”,你要是这样毁谤法,会受到很大的罪恶。毁灭如来所说的法,等于毁灭众生的正法眼,这叫犯毁灭法之罪。世间的无间罪乃至于相似无间罪,无量等罪,灭法的罪是最大的。这就是答复金刚藏菩萨的怀疑。

  “复次善男子!有四种僧,何等为四?一者胜义僧,二者世俗僧,三者痖羊僧,四者无惭愧僧。云何名胜义僧?谓佛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得自在者,若独胜觉,若阿罗汉,若不还,若一来,若预流,如是七种补特伽罗,胜义僧摄。若诸有情,带在家相,不剃须发,不服袈裟,虽不得受一切出家别解脱戒,一切羯磨布萨自恣悉皆遮遣,而有圣法,得圣果故,胜义僧摄,是名胜义僧。云何名世俗僧?谓剃须发,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别解脱戒,是名世俗僧。云何名痖羊僧?谓不了知根本等罪犯与不犯,不知轻重,毁犯种种小随小罪,不知发露忏悔所犯,惷愚鲁钝,于微小罪不见不畏,不依聪明善士而住,不时时间往诣多闻聪明者所亲近承事,亦不数数恭敬请问:云何为善?云何不善?云何有罪?云何无罪?修何为妙?作何为恶?如是一切补特伽罗,痖羊僧摄,是名痖羊僧。云何名无惭愧僧?谓若有情,为活命故,归依我法,而求出家,得出家已,于所受持别解脱戒一切毁犯,无惭无愧,不见不畏后世苦果,内怀腐败,如秽蜗螺,贝音狗行,常好虚言,曾无一实,悭贪嫉妒,愚痴,骄慢,离三胜业,贪着利养恭敬名誉,耽湎六尘,好乐YIN泆,爱欲色声香味触境,如是一切补特伽罗,无惭僧摄,毁谤正法,是名无惭愧僧。”

  “复次善男子!有四种僧”,经文里并没有说朋党僧。“何等为四?一者是胜义僧,二者世俗僧,三者哑羊僧,四者无惭愧僧。”什么是胜义僧?“谓佛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众,其德尊高,于一切法得自在者”,这是胜义僧。“若独胜觉,若阿罗汉”,就是独觉,阿罗汉是无生。“若不还”是三果不还果,“若一来”是二果,“若预流”是一果初果圣人。须陀洹、阿那含、斯陀含、阿罗汉,就是四圣谛果。再加上佛、菩萨、独觉,一共七种补特伽罗。佛也是众生之一,七种补特伽罗当中,佛、菩萨、缘觉就有三种。再加上四果,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就是七种补特伽罗,这七种都属于胜义僧。

  “若诸有情带在家相”,虽然未出家,他的心出家了,身未出家,他“不剃须发不服袈裟”,虽然没有受出家的别解脱戒,一切羯磨布萨自恣,他都不能参加,这就遮遣、遮止了。“而有圣法”,在家也有得胜果的,这个也属于“胜义僧摄”,在家的得了胜果,这就叫胜义僧。

  云何名世俗僧?谓剃须发,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别解脱戒,是名世俗僧。没证胜果的,这叫世俗僧。

  云何名为哑羊僧呢?不了知根本等罪犯与不犯。对于根本戒,他不知道什么叫犯,什么叫不犯。怎么叫做犯?每一戒里都具足五缘,好比杀戒。杀因、杀法、杀缘、杀业,乃至于到命尽,命尽就是杀死了,这个才叫犯了。命未尽有杀因,我想杀死他,也得有那个缘,像刀具,拿什么东西,就叫缘。杀业,就是想办法,想什么办法,或者刀砍,或者枪毙,或拿枪打死,做了这个业,乃至于想种种法子。前人命尽,你这个罪就犯了。没有这等,缺一缘而不成。你必须得学,不学不知道。哑羊僧,他不学,他不懂得什么叫犯,什么叫不犯,这叫哑羊僧,他不学,也不能给别人说。

  什么叫惭愧僧呢?他是为了活命,看和尚这碗饭好吃,到这里来要混饭吃的出家人。他虽然归依佛法了,出家之后,也受了别解脱戒,一切都犯,他根本不是想出家的,所以一切戒都犯了。犯了又不忏悔,“无惭无愧”,还认为自己所做是对的,他也看不见后世的苦果。内心是腐败的、腐朽的。“如秽蜗螺”,像螺丝一样,像蜗牛一样。“贝音狗行”,贝音狗行就是学狗行,学狗而且还说大话,还说假话。“常好虚言,曾无一实”,一句实话都没有,都是假话。

  “悭贪嫉妒愚痴,骄慢”,三胜业他都离了。身口意的三殊胜业,他全离了,骄慢愚痴贪悭十恶全犯了,还贪着利养恭敬的名誉,耽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境界,一样都不舍弃。“好乐YIN泆”,好乐YIN泆就是只求享受,简单说,“爱欲色声香味触境,如是一切补特伽罗,无惭僧摄,毁谤正法,是名无惭愧僧”。

  “善男子!胜义僧者,于中或有亦是胜道沙门所摄。言胜道者,谓若能依八支圣道,自度一切烦恼驶流,亦令他度。此复云何?谓佛世尊及独胜觉诸阿罗汉,如是三种补特伽罗,已离一切有支眷属,故名胜道。”

  沙门一共有四种,再加上朋党,就是五种。因为金刚藏菩萨问佛,佛以前说破戒的汙道沙门,就像大海中死尸似的,是弃诸佛海之外。僧众一切的享受都不分给他,他也不能得,为什么佛还劝弟子们供养他?要慈悲他?

  这个“善男子”是指金刚藏菩萨,佛称赞金刚藏菩萨。胜义者,就是指着胜道沙门说的,而胜义就摄到胜道沙门里说,叫胜义。这个胜道包括几种,哪几种是属于胜义僧?简单说是依着胜道而证果的。佛世尊、独觉声闻而缘觉声闻,声闻就是阿罗汉,这三种的补特伽罗,有情补特伽罗,佛也是补特伽罗之一。他们断了见思烦恼,烦恼不是他的眷属。“有支”就是所有的烦恼,一共有三界二十五,这属于法相名词,就说这三种。他们离开烦恼了,所以叫胜道沙门。

  “复有菩萨摩诃萨众,不假他缘,于一切法智见无障,摄受利乐一切有情,亦名胜道沙门所摄。其胜义僧,及世俗僧,于中或有亦是示道沙门所摄。若有成就别解脱戒真善异生,乃至具足世间正见,彼由记说变现力故,能广为他宣说开示诸圣道法。当知如是补特伽罗,名最下劣示道沙门。证预流果补特伽罗是名第二,证一来果补特伽罗是名第三,证不还果补特伽罗是名第四。复有菩萨摩诃萨众,是名第五,谓住初地,至第十地,乃至安住最后有身,此皆示道沙门所摄。若有成就别解脱戒,轨则所行,清净具足,此皆命道沙门所摄,以道活命,故名命道。”

  “菩萨摩诃萨众,不假他缘”,不假他缘,是指菩萨利益众生的时候,虽然是未成道,他证果方面不如声闻,不如独觉,但是利生方面,他超过声闻,超过独觉。也有大权示现的,他已经证得了,又回来示现,或者示现凡夫。不假他缘者,他不像其他的沙门一样,有时候他没有出家。菩萨摩诃萨不一定都是出家众,也有在家的菩萨众,在一切法上,他能够见着空有不二,悟得中道,智能有根本智,也有后得智,后得智就是方便善巧。

  所以他的正知正见,对于利生上无有障碍,智度上无有障碍,他的目的就是摄受一切有情,度众生。菩萨多半都是示现的在家众,因为他要度众生,没有想到自己,所想的都是一切众生。大家读〈普贤行愿品〉,或者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只是成佛度众生,愿一切众生都成佛,这也是属于胜道沙门所摄。

  其它的还有胜义僧、世俗僧。世俗僧就是未证道的,就是在这个世间,这里头包括了初果、二果,还要来人间,三果就不来了,这属于世俗僧。证得阿罗汉果,才叫胜义僧。一般来说,声闻教义里头,《阿含经》跟〈俱舍论〉里讲,证了初果就算圣人了;在这个地方是分开来说,其它的属于胜义僧跟世俗僧。

  也有的是“不道沙门所摄”。示道,就是给一批众生说法的佛,或者显示苦集灭道,或者显示十二个缘法,或者显示六波罗蜜,就是三乘之法,他没有分开。笼统的说,这都属于示道沙门,这是属于好的。

  还有成就别解脱戒的。“真善异生”,真善补特伽罗,也得了解脱有情的,但是不一定是出家众。异生者就是以法为生,从法化生。异生是这样解释的,是真解脱了,他能得到解脱了。

  还有成就别解脱戒的。善异生别解脱戒,就是比丘二百五十戒,别别解脱,持一条戒解脱一分,持一条戒解脱一分,这也算是“善异生”。

  真善就是解脱的意思。乃至于未具足戒,但是他有正知正见。具足了正知正见,见不颠倒,知道一切诸法无常,知道一切诸法皆苦、一切诸法无我、一切诸法皆空,这叫四法印。一切诸法皆是唯一实相,这叫“一实境界”,这叫“一法印”。拿这个印证,有这种知见的,就是正知正见。他求得般若智空,但是不落于断灭之空,但是示现一切法有,不落于常见,这才叫正见。

  “起颠倒见”,他有辨别是非的能力。现在我们当前现实生活当中,有好多人也说佛法,其实他是用外道的观点来解释,跟佛所教导的不相合,那就不是示道沙门所摄了。他有没有具足正见?他的语言是不是正语?是不是合乎佛所教导的?乃至于看那口业当中,有没有这个恶语,粗犷语、妄语、两舌?没有这个就是正语,有这个就不是正语。

  有的人,身虽出家,心不出家,贪心还是蛮重的。他示现的好像是佛教徒,但是他所做的不是佛教,他所表现的就是自己,为了自己的五欲,为了自己的贪求享受。

  举个例子,修庙的功德无量,谁都知道。但是要看他是用什么心主导的。要是名利心主导的,修庙就没有功德,只要这个庙在,他的业永远存在;这个庙毁了,他的业也消失了。如果攀缘,使用种种不正确的手段,虽然庙修起来,他死了,一定下地狱;等到这间庙全没有了,这个业才消了。像这种庙不一定住僧众,有些庙修起来,没有和尚住,虽然是在家道场,也不算居士,知见都不是正见。这要靠我们的智能去判断,是不是正知正见,得靠自己从教义上,印证跟佛所说教导合不合,就知道这个见,是不是正见。

  “彼由记说变现力故”,变现力就是有神通,他证得他心智,就具足一种智能,看着这个众生应给他说什么法,就给他开示什么法,这都属于记说变现力。这些补特伽罗,就是最下劣的示道沙门,这一个示道沙门都是哪一类的呢?以下就举了“证预流果补特伽罗”,预流果就是初果,初果的圣人就是须陀洹,他还要在人间天上七返生死,才证阿罗汉果,那就不退了。也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眼观色、耳观声、舌知味、鼻嗅香臭、身接触,分别心断了,断了八十八使的见惑。预流是预了圣人的流,这一类众生补特伽罗,这一类有情要比前面的高一点,也就是比那记说的宣扬佛法的要高一点,这不属于胜义僧摄,而是示道沙门。

  “证一来果补特伽罗是名第三”,第三果,还来人间一回,人间天上,只来一次,他就证得四果阿罗汉,叫斯陀含果。证不还果的补特伽罗是名第四。

  “不还”,就是再不来人间了,这叫阿那含果。他已经把第三品的思惑断了,但是还不能断习气,还不能断无明,这叫第四种。

  “复有菩萨摩诃萨众是名第五”,依照四教五教判教的涵义,菩萨摩诃萨是指通教的。小、始、终、顿、圆,小教、始教、通教的菩萨,因为下面说的是初地至十地,也是住最后身,这是证得的,跟阿罗汉相等,到七地才跟阿罗汉相等的。圆教不是如此,圆教的初住菩萨就是这样的。这一类所说的都叫示道沙门,示道沙门自己有正知正见,佛法理解了,他也能够利益众生,让众生理解。

  “成就别解脱戒”,对于他所受的戒清净不犯,乃至所做的一切,都按佛所教导的规则来行事,这个规则包括了应该做的事情都去做。佛的戒有两种,一种是止持,这件事不能做;还有作持,你必须得作。例如说一位比丘犯了错误,大家必须给他做羯磨法,僧众就做羯磨法事,这叫办事,应做的必须得做。还有寺庙里头,应该负的责任都应当去做。作持的内容很多,都是比丘应当做的,这叫规则。

  佛教传到中国来,中国的百丈禅师,就制订了中国的清规戒律,因为寺庙住很多人,不能照佛制那样去做,因为在我们的国土上,生活情况有所不同,他就另订清规戒律。像我们穿衣服,上早晚课上殿,佛在世并没有早晚殿,百丈禅师就把这些咒语、大乘经典摘一些,像早上起来念〈楞严咒〉,晚上也是拜八十八佛,或是念《弥陀经》,这是早晚的功课,都属于规则,都属于戒律。

  出坡、扫地、上山种地,佛在世是不许种地的,因为会伤到众生。到了我们的国土,不这样做不行,因为寺庙都在山里头,你自己不种,吃的从哪儿来?佛在世时候也要订了一些规则。凡是所订的规则,乃至于戒律所束缚的、应该做的事情,这些都做的很好,就“清净具足”。这个叫“命道沙门”,就是以道活命。

  不许可的是医卜形相。现是末法了,和尚去当医生还是很好的、很清高的,在佛戒上可不许,这叫邪命致活,有五种邪命。《占察经》不是邪命吗?不是,《占察经》只是为你修道,地藏菩萨特别说的。所以当坚净信菩萨请佛说法的时候,问佛说:“末法众生,怀疑心特重,怎么来断众生的疑?佛请地藏菩萨说,佛自己没有说。因为佛制过戒,这是不许可的。

  地藏菩萨就善巧方便了,他为了达到“一实境界、二种观道”,使用占察轮的时候,不要怀疑,如果以这个求名利,或者给人家打卦收钱,那就犯戒了,不许可的。占察轮主要的目的是为你占察,你自己贪瞋痴断了好多,现在是不是证得了?我们自己是否已证了五品位,自己还不知道,你要占察一下。现在我可以不可以修二种观道?因为依《占察经》上说,如果轮相没有清净的时候,不许可你修二种观道,修不成的,修了也容易着魔。占察轮是要你断魔的,懂得这个涵义就行了。所以这些沙门都是“叩道沙门所摄”,以道活命,故名命道。

  “复有菩萨摩诃萨众,为欲摄受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具足修行六到彼岸,亦名命道。如是胜道、示道、命道三种沙门,名为世间真实福田。所余沙门名为汙道,虽非真实,亦得堕在福田数中。”

  大菩萨利益众生,使一切众生有情都能觉悟。那得摄受他们,要给他们好处,他们才相信。布施,菩萨也要行布施,慈悲众生。要爱语,同事利行,做对他有利的事情,他就高兴了,就跟你亲近了。这样你才能够摄受他、度他。再进一步就修习布施、持戒、忍辱、禅定,这个六度万行,乃至禅定、般若,这些也叫命道。大小乘里头都有命道沙门,都有示道沙门,这是三乘共的。

  “如是胜道、示道、命道三种沙门,名为世间真实福田”,供养这些命道沙门,示道沙门,胜道沙门,福德当然更好更大,这都是世间真实福田。“所余沙门”,除了这三种之外,就是“汙道沙门”。汙道沙门,就是破戒的比丘,戒律不清净,或者规则不清净,对三宝有污染,但是不是真实的。

  所以虽然不是真实的,佛说他们也算是福田僧。为什么呢?在末法时候,胜道沙门、示道沙门、命道沙门没有了,要在汙道沙门里头去拣择,所以你们还是要供养,还是要尊敬他们,这就是答复金刚藏菩萨所问的。

  “若有依止无惭愧僧补特伽罗,于我正法毗奈耶中名为死尸,于清众海应当摈弃,非法器故。我于彼人不称大师,彼人于我亦非弟子。有无惭僧,不成法器,称我为师,于我舍利及我形像,深生敬信。于我法、僧,圣所爱戒,亦深敬信。既不自执诸恶邪见,亦不令他执恶邪见,能广为他宣说我法,称扬赞叹,不生毁谤,常发正愿;随所犯罪,数数厌舍,发露忏悔,众多业障,皆能除灭。当知如是补特伽罗,信敬三宝圣戒力故,胜九十五诸外道众多百千倍,非速能入般涅槃城,转轮圣王尚不能及,况余杂类一切有情。以是义故,如来观察一切有情诸业法受差别相已,作如是说:于我法中,剃除须发被袈裟者,我终不听刹帝利等毁辱谪罚,若有毁辱谪罚一切出家之人,所获罪报如前广说。”

  无惭僧虽然不是法器了,在这里还要拣择一下。所以说汙道沙门也要供养,就是这个涵义。无惭无愧的补特伽罗,就是他犯了戒、破了戒,他不忏悔,对于三乘法,特别是对正法的毗奈耶戒也不修。

  死尸就是人死了,尸体还未腐烂,在大众的清净海里是不能容许的,将他摈出僧团之外。虽然他不是法器,但是这里头有一些人还是有点好的。对这些人,他们也不是佛的弟子,但是有些无惭愧的僧,他还是称佛为师的。

  为什么呢?他于佛舍利及佛的形相还是深生敬信,对于佛的法,“亦深敬信”,他虽然是没有惭愧、不成法器,但是他还是以佛为师。对于佛的舍利、形相,还是深生敬信。对于所受的戒,他还怀着“深敬信”,深切的、诚敬的信心。

  他说的还是正法,他让你去除邪倒见,教导你去我执,教导你修空观,要对一切法不执着,他能够向一切众生宣说佛的法,还能够“称扬赞叹,不生毁谤,常发正愿”。发愿,那么“随所犯罪,数数厌舍”,厌舍就忏,厌舍不再犯了。知道那个事做不得,不做了,还能够发露忏悔,众多的业障皆能除灭。虽然是他做了很多的罪,也有很多的业障,就是因为忏悔的关系,能够清净,又回复清净了。

  先说无惭愧僧,后面又说在无惭愧僧里应当摈除不成法器的,但是还是有些有悔改表现的,这些出家众比五十九种外道,比世俗上的要好多了。虽然现在他还不能够就证入涅槃,还不能成道;但是他的功德、福德、智能还是在的。“转轮圣王尚不能及”,这一类的比丘,就是转轮圣王的福德智能也没有这些比丘的福德智能大。“况余杂类一切有情”呢?其它的有情更不能比了。

  以这个道理,如来知道一切众生,一切有情的业,他的法,他的差别。不能够笼统说一切相,笼统说都是无惭愧僧,都是汙道沙门。但是汙道沙门里头还有好一点的,哪一类众生都有上中下。汙道沙门里还有上品的,也有中品、下品的。因为这样,佛才作如是说。“于我法中剃除须发被袈裟者,我终不听剎帝利等毁辱谪罚。”就是这样的意思。

  为什么佛不听许剎帝利这些国王世间法律制裁呢?因为他剃除须发,被了袈裟,他所种的福德,那个法幢相还存在着。要是毁辱他,遣责他,一切出家之人所获罪报,如前广说,在〈无依品〉里头已经说得很多了。

  “又依我法舍俗出家,剃除须发,被赤袈裟,即为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慈悲护念。威仪形相。所服袈裟,亦为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慈悲守护。是故轻毁剃除须发被赤袈裟出家人者,即是轻毁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由是因缘,诸有智能,厌怖众苦,欣求人天涅槃乐者,不应轻毁舍俗出家剃除须发被袈裟者。有无惭僧,毁破禁戒,不成三乘贤圣法器,既自坚执诸恶邪见,亦能令他执恶邪见,谓为真善刹帝利,真善婆罗门,真善宰官,真善居士,真善沙门,真善长者,真善筏舍,真善戍达罗。”

  三世诸佛是守护那个袈裟的,那个袈裟就是一切诸佛的法幢相。因为这个缘故,对于剃除须发被赤袈裟出家人,不听许在家人、国王、大臣乃至婆罗门等,对他们逼害,对他们侮辱,反而应当供养他。由于这个因缘,佛才这样说的,也就是给金刚藏菩萨作答复的。

  因此,一切要想求福业的人,就不应该轻视这些出家人。管他破戒也好,还是要尊敬他,供养他,你就能得到福德。

  “有无惭僧、毁破禁戒、不成三乘贤圣法器,既自坚执诸恶邪见,亦能令他执恶邪见。”这就是恶知识了,前面的汙道沙门有两种,前面那种是好的,还可以亲近,还可以供养。这个就是坏的,如果有好国王有真善国王,真善婆罗门、真善宰官、真善居士,真善说就是求解脱的,乃至真善长者、真善筏舍、真善戍达罗,就是四种种姓。

  “若男若女说诸世间无父无母,乃至无有善业恶业所得果报,无有能得圣道果者,一切诸法,不从因生,或有执言,色界是常,非变坏法。或有执言,无色界常,非变坏法。或有执言,外道所计诸苦行法得究竟净。或有执言,唯声闻乘得究竟净,非独觉乘,亦非大乘,于声闻乘,信敬称赞,宣说开示,于独觉乘及于大乘,诽谤轻毁,障蔽隐没,不令流布。或有执言,唯独觉乘得究竟净,非声闻乘,亦非大乘,于独觉乘信敬称赞宣说开示,于声闻乘及于大乘,诽谤轻毁障蔽隐没不令流布。或有执言,唯有大乘得究竟净,非声闻乘,非独觉乘,于大乘法,既自生信,教他生信,既自恭敬,教他恭敬,既自称赞,教他称赞,既自书写,教他书写,既自读诵,教他读诵,既自听受,教他听受,既自思惟,教他思惟,于他有情,若是法器,若非法器,皆为广说开示解释微细甚深大乘法义。于声闻乘,及独觉乘,诽谤轻毁障蔽隐没不令流布,自不生信,障他生信,自不恭敬,障他恭敬,自不称赞,障他称赞,自不书写,障他书写,自不读诵听受思惟,障他读诵听受思惟,不乐广说开示解释二乘法义。”

  这段经文是说恶性很深,邪见很深的恶知识。这位求解脱的国王,或者是四类种姓的,不论是男是女,不应当跟着这些人学,不应当亲近这些恶知识。这些坏人,不论是男众女众,怎么辨别他的恶邪见呢?他说世间无父无母,就是现在好多人,忤逆的。这是不信父母、伤害父母、杀害父母的。这个言说,恐怕大家都听过,我们不需要详细解释。现在经常看到杀父杀母的事情,过去很少,现在业愈来愈重。

  拨无因果,做善得善报,做恶得恶报,他不信。认为人死了就了,他就尽量的造恶,放纵五欲。根本就没有能得到成圣,证道果的,他认为这是骗人的、不真实的,他认为一切诸法都不从因生的,没有因果。还说色界是常的,永远不变化的。乃至于说无色界是常的,也永远不变化的。或者执言外道的那些苦行,就像食火婆罗门行苦行,乃至于饥饿的婆罗门,乃至拜牛拜狗,这都是外道。他说这些法能够得到究竟净。

  或有执言,也就是执着说,唯有声闻乘才能得到究竟净,独觉乘、大乘都不能得,这是执着声闻乘而毁谤独觉乘毁谤大乘。或者于独觉乘,他有信心,于是他又毁谤声闻乘,对三乘法,他并不是平等的。他信执一而非其二,他信声闻法,就毁谤因缘法,毁谤六度法。那个因缘法、六度法就渐渐隐没了。

  或者反过来说,他执着独觉乘,对声闻乘、对大乘也毁谤。或者他执着大乘,对声闻、独觉乘也毁谤,不许别人学,乃至于使它隐没,不令它流布。

  在三乘法中互相的执着,互相的毁谤,他信哪个就说哪个好,让别人信这个,让弟子们都不要信其它的。他信的就恭敬,他不信的就毁谤。自己如是教,教他也如是。他自己称赞声闻乘好,他就赞叹声闻法,《阿含经》、〈俱舍论〉好。六度万行跟十二因缘都不好,他自己如是说,也教别人如是。他自己如是书写,也教别人书写。

  有些学大乘法的,就学《法华经》说,二乘人是焦芽败种。那是佛在呵责他们,因为他们不发菩提心,你要是执着这个,也是错误的。三乘法都好,佛所说的一切法义,佛所教导的都是对机说的。

  对机说的,三乘法平等,不能信这个,就谤毁那个,如果是这样,就是毁灭佛法。乃至说只有修布施才能得到究竟净,持戒、忍辱、学智,都没有用,修禅定都没有用。或者他又执着学禅定有用,乃至于你持戒、布施、忍辱、学般若都没有用,就是执一而非其它。在六度万行里也是这样子,他在六度万行执一度,而非其它的五度。

  “或有执言,唯修布施得究竟净,非戒非忍,乃至非慧。或有执言,唯修禁戒得究竟净,非施非忍,乃至非慧。或有执言,唯修安忍得究竟净,非施非戒,乃至非慧。或有执言,唯修精进得究竟净,非施非戒,乃至非慧。或有执言,唯修静虑得究竟净,非施非戒,乃至非慧。或有执言,唯修般若得究竟净,非施非戒,乃至非定。或有执言,唯修种种世间所习诸伎艺智得究竟净。或有执言,唯修种种投岩赴火自饿等行得究竟净。”

  “或有执言,唯修布施得究竟净,非戒非忍”,也不是戒,也不是尸罗波罗蜜,也不是忍辱波罗蜜,乃至于也非般若波罗蜜。或有执言,唯修禁戒得究竟净,修尸罗波罗蜜才能得到究竟清净,其它的波罗蜜都不好,这是佛所呵责的。这就是恶性的执着恶见,这叫执着邪见。外道更不用说了,或者修种种的投岩、赴火、自饿,以为修这些行门才究竟,这是颠倒说。这里是举例,投岩,到了山顶,跳到山崖,以为跳了就成道了。

  在峨眉山有个舍身崖,《法华经》上妙喜菩萨燃身自焚,这不是常法,不能取以为例的。大乘经典有如是说,那是个别的因缘。外道所说的投岩赴火自饿,认为能得到究竟的清净,这是错误的。

  “善男子!如是破戒恶行苾刍非法器者,种种诳惑真善法器诸有情等令执恶见,彼由颠倒诸恶见故,破坏真善刹帝利王,乃至真善戍达罗等。若男若女,所有净信戒闻舍慧,转刹帝利成旃荼罗。乃至筏舍戍达罗等成旃荼罗,此非法器破戒苾刍,并刹帝利旃荼罗等,师及弟子俱断善根,乃至当堕无间地狱。善男子!如人死尸,膖胀烂臭,诸来见者,皆为臭熏,随所触近烂臭死尸,或与交玩,随被臭秽之所熏染。如是真善刹帝利王,乃至真善戍达罗等若男若女,随所亲近破戒恶行非法器僧,或与交游,或共住止,或同事业,随被恶见臭秽熏染。如是如是,令彼真善刹帝利王,乃至真善戍达罗等若男若女,退失净信戒闻舍慧,成旃荼罗,师及弟子俱断善根,乃至当堕无间地狱。”

  这是总结。这些破戒的恶行比丘,他不是法器,不是盛法的器皿,他是邪知邪见,妄言诳惑。真善的法器,对真正的修行人、真正的正知正见人,劝他起恶见,劝他放弃正见。他自身有颠倒恶见,破坏好的国王、好的商人,乃至于好的下贱种族。戍达罗是下贱种族,就是四姓当中最低下的种族,都使他们起恶见。

  在印度,种族阶级的成份非常的严重。离婆多尊者,是持戒第一的,他在这宫廷里头本来是给皇帝剃发的,阿难出家的时候,佛就让他礼离婆多尊者的足,阿难不礼。他说:“这是我的剃发下人,我怎么来礼他呢?”佛说:“入了佛法,平等平等。他是上座,他出家比你早,他已证得阿罗汉果了,你应当礼。”在佛,法是平等的。佛度众生,不分阶级,平等度。所以佛是因机说一切法。

  三乘法,小乘的是四谛法,缘觉乘的是十二因缘法,菩萨乘的是六度万行,这都是举其大意而说的。律藏的藏经,里头也含着大乘的义理。像念阿弥陀佛,那就是大乘的意思,这是在戒经里头说的。有些法叫我们善于学,但是这是说恶性比丘、破戒比丘,他就引导这些人,让他们或者信戒,把慧舍掉,把布施舍掉,把真善的剎帝利王,转成到旃荼罗剎帝利王。或者真善的筏舍、戍达罗都转成旃荼罗,都转成恶性的,跟着他走。非法器的破戒比丘,把这些人都引导成了恶性的。

  提婆达多教阿阇世王杀他父亲,让他去纂夺皇位,那就是五逆罪。他要当佛,就搬石头掷佛,想把佛掷死,掷到佛的脚上,出佛身血,当时下地狱,这就是恶性代表。

  这是非法器破戒比丘,乃至于跟他走的,信他的,生了恶见的。这些剎帝利旃荼罗王,乃至于戍达罗的旃荼罗都成恶性的。“师及弟子俱断善根”,不论教者,乃至是他的弟子善根断了,“当堕无间地狱”。大家都下无间地狱。

  “令彼真善剎帝利王,乃至真善戍达罗等,若男若女退失净信戒闻舍慧”,舍就是布施,慧就是智能,闻就是闻法。把净戒闻法智能全都舍掉了,成了恶性旃荼罗,善根俱断了,当堕无间地狱。

  所以佛跟金刚藏菩萨说,我所说的应当供养,是有拣择的,不是无拣择的。恶的善的两个略分别一下,都是汙道沙门,但是汙道沙门里头,还有一部份是好的。

  这个意思是说依着三宝,依着善修行,就能成道;如果是退到无依,你所修行的没有功德,退到〈无依行品〉。〈无依行品〉跟〈有依行品〉两个要合起来讲的。为什么要无依而不依三宝,没有正知正见,那就堕无间地狱。依着三宝,有正知正见,那就是示道沙门、命道沙门、胜道沙门,就含着这个意思。恶的讲完了,佛又讲善的。

  “善男子!汝观如是刹帝利等无量有情,亲近如是破戒恶行非法器僧,退失一切所有善法,乃至当堕无间地狱。是故欲得上妙生天涅槃乐者,皆应亲近承事供养胜道沙门,谘禀听闻三乘要法,或求示道命道沙门。若无如是三道沙门,当于汙道沙门中求,虽复戒坏,而有正见,具足意乐及加行者,应往亲近承事供养,谘禀听闻三乘要法,不应亲近承事供养加行意乐及见坏者。彼虽戒坏,而无邪见,意乐加行见具足故,应诣其所,谘禀听闻声闻乘法、独觉乘法及大乘法,不应轻毁。于三乘中随意所乐,发愿精进,随学一乘,于所余乘不应轻毁。若于三乘随轻毁一下至一颂,不应亲近或与交游,或共住止,或同事业,若有亲近,或与交游,或共住止,或同事业。俱定当堕无间地狱。”

  前面讲十恶轮,随有一恶轮,不但退失今生的善法,你多劫所修行善法都退失了。“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不但退失,你往前尽是障碍。起一念瞋心、起贪心,本身就是愚痴,就含着无明了。如果没有无明惑,就是智能光明照了。他不会起贪,也不会起瞋,那是善恶两涂。

  我们多生累劫以来,为什么不能成道,就是进进退退。今生遇见善知识,向前就进了好大一段,之后又遇见恶知识,又退回来了。这样进进退退,进进退退,时间就长了。

  拜忏,修行,念佛号、圣号,或者念观世音菩萨,或者念地藏菩萨,随便你作什么,都是向前进的。要是能够在临命终时坚持,如果能有宿命智,在来生你就知道我前生做什么,你就不会再做恶了。你今生最少必须修到的是宿命智。

  你想得到上妙生天涅槃的快乐,应该怎么样呢?应该“亲近承事供养胜道沙门”。现在是末法,那儿去找证得罗汉果果位?还能见着佛?不可能。你怎么办?你在汙道沙门找一个也好,可别找破戒恶行,邪知邪见的,那会把你引到地狱。

  胜道沙门没有了,那么就找示道沙门,这个也不容易。现在我们也不认识,也没有得到这个慧。命道沙门也好,“若无如是三道沙门”,胜道沙门也没有了,示道沙门你也遇不到,命道沙门你也遇不到,怎么办呢?“当于汙道沙门中求”吧!

  现在连汙道沙门都难得遇到,这汙道沙门虽然是戒坏了,但是有正见,他见不坏。破戒的,佛还能够救,破见的佛没法救。他不信,你怎么说,他都不信。

  颠倒见虽然生起了,他对佛法还是有意乐的心,还有求的心。加行就是善巧方便,他要修。这加行就是方便道,我们现在读诵经,礼拜,忏悔,乃至称圣号都算是加行道。

  那你就应该“亲近承事供养,谘禀听闻三乘要法”,胜道沙门你遇不到了,命道沙门你也遇不到了,乃至示道沙门都遇不到了。怎么办呢?到了最后连汙道沙门也见不到了,披袈裟的都没有了,法就灭了。真正法灭了,想请一部经,也见不到了。你别看现在法宝很多,到了灭的时候,一下就没有了。我们不知道那是什么力量,它就是没有了。

  大陆上就是这样。好多的寺庙里,藏经楼都封起来,经是在那儿,你不敢看,你也拿不出来,看了就犯法,犯罪。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那个旃荼罗王,就是旃荼罗的法,恶法,你没有办法。他虽然是破了戒,但是见还很好,没有邪见。那么,他有意乐,意乐就希望,他欢喜心,他对佛教有欢喜心,他还去做加行。“应诣其所,谘禀听闻声闻乘法、独觉乘法及大乘法,不应轻毁”,对他要生恭敬。

  “于三乘中随意所乐,发愿精进”,三乘的法,随便你喜欢那个法,你修那法就好了。“随学一乘”,不定,你哪个因缘种得深厚,你就学那个,这个要随缘。我想学声闻乘法,你遇不着《阿含经》,遇不着〈俱舍论〉,又怎么学呢?同时你遇到这个老师,他没有学过〈俱舍论〉,也没有学过《阿含经》,他又跟你讲什么呢?他学什么,你就学什么。

  我在厦门南普陀寺恢复闽南学院的时候,那时我是教务长,你到哪里请老师?中断了。学生二十来岁,我们那时候七十多岁,你要想找个四五十岁的老师,没有了。

  以前的闽南佛学院是修唯识宗的,可是现在想请老师讲讲〈八识规矩颂〉没人可以讲,都没学过;有学四教的,有学五教的,有学净土的,他就会讲《阿弥陀经》。怎么办?你会什么,就教什么,所以教的很复杂。课程不够,我请几个厦门大学的老师,老教授来,文学也要学,我们也有英语、日语,那就教的很复杂。为什么呢?随缘。你要想决定学什么,没有了,怎么办?还有教的课程,学生得有书本,没有书本怎么学?用油印,在图书馆里头请几本,找别人翻印,就教去了。

  三乘经典,随便他要学哪一部,就可以共同去学,但是不应当轻毁。可是那个恶行的,你不能跟他亲近,不能跟他交游,你要是一亲近跟他交游,那你可就倒霉了。

  所以学三乘法的时候,或者学显教的时候,我们为了种福,不要谤毁其它的乘。不论哪一个法师讲经,你都赞叹随喜,莫要生谤毁。你不必评论他讲的好、讲的坏,你要是跟他有缘,高兴听你就听,不高兴听你可以不听,那没有什么错。你要是谤毁,无缘无故给自己找些烦恼,找些罪受。没罪,你要找些罪受,又何必呢?不论对人,对法,你心里总有一个佛法僧三宝。我们讲《占察善恶业报经》,念佛、念法、念僧的功德大得很,你念法的时候,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十方诸佛所说的法都在里头,没有拣择的。

  一切胜僧,可以引起你的好乐。因为有凡僧,你就可以想到圣僧;因为有圣僧,你可以想到佛,你的功德就种下去了。

  “善男子!是故若欲于三乘中,随依一乘,求出生死,欣乐安乐,厌危苦者,应于如来所说正法,或依声闻乘所说正法,或依独觉乘所说正法,或依大乘所说正法,普深信敬,勿生谤毁,障蔽隐没下至一颂,常应恭敬读诵听闻,应发坚牢正愿求证。谤毁三乘随一法者,不应共住,下至一宿,不应亲近谘禀听法。若诸有情,随于三乘毁谤一乘,或复亲近谤三乘人谘禀听受,由此因缘,皆定当堕无间地狱,受大苦恼,难有出期。”

  所以“善男子!欲于三乘中,随依一乘,求出生死欣乐安乐”,你厌离这些危难,厌离这个社会。要出生死,应于如来所说的正法,或依声闻乘所说的正法,或依独觉乘所说的正法,或依大乘所说的正法,普深信敬。普是普遍的深,不是浅见,而是深深的信仰。你要是证到四阿罗汉果位,神通也无碍了,能知道八万大劫的事,不错了。但是你不住于这个定中,这就是菩萨。

  但是请“勿生谤毁,障蔽隐没”,若是谤毁障蔽隐没,这属于嫉妒心理。他信这个法,就只想弘扬这个法,他怕别人也弘扬。看人家庙上的弟子很多,他产生障碍,就会破坏造谣,这是末法的特点,也就是现在的特点。

  不只出家人,我们在家居士也是这样。这我们不举例了,大家都可以明白,一天当中都可以碰得到的,但我们不要做。三乘所说的法都好,如果你的愿力不坚定,见不正,愿就不正。你没有正愿,没有正见,你就不会产生正愿了。歪门邪道的,你想证得出离苦海,不可能。

  如果“谤毁三乘法随一法者,不应共住”,现在这个住的权利,大众僧也没有了。像南普陀寺,那儿住五百多个人,现在要是看那个不好,把他摈出去,他可以到宗教局告你。我说:“他破戒了!”他说:“没看他犯什么错误,一个和尚怎么能跟女人干什么?这不犯法!”你怎么办?哈!你还请他住吧!

  到了这个时代,应当知时,知道这是什么时候;应当知界,知道你在哪一个国界里头。还得知因、知缘、知法、知业,有智能的,你应当随缘,这叫随缘。但你自己可别变,若他喝酒,我也喝,他找女人,我也找。或者女的,她找男人,我也找。女众佛学院还俗的也很多,在这个社会末法的时代,就是这样。如果这样,你要堕无间地狱的,哪有出期。

  “何以故?善男子!我于过去修菩萨行,精勤求证无上智时,或为求请依声闻乘所说正法下至一颂,乃至弃舍自身手足血肉皮骨头目髓脑,或为求请依独觉乘所说正法下至一颂,乃至弃舍自身手足血肉皮骨头目髓脑,或为求请依于大乘所说正法下至一颂,乃至弃舍自身手足血肉皮骨头目髓脑。如是勤苦,于三乘中,下至求得一颂法已,深生欢喜,恭敬受持,如说修行,时无暂废,经无量劫,修行一切难行苦行,乃证究竟无上智果。复为利益安乐有情,宣说开示三乘正法,以是义故,不应谤毁障蔽隐没下至一颂,常应恭敬读诵听闻,应发坚牢正愿求证。”

  什么缘故呢?“善男子”,“我于过去修菩萨行,精勤求证无上智时”,佛自己引证自己说,在过去行菩萨道的时候,想证得佛的智能,那个时候,请佛说一句偈子,就要舍身命供养佛。大家看释迦牟尼佛的传,那一类的故事太多。为求一偈,为求半偈,要舍身命的,弃舍自身的手足血肉皮骨头目髓脑。只要求到法,心生欢喜恭敬受持。如果拿身命舍手足那样来换,你那恭敬心、信乐心、求证心,勇猛得很。

  现在要我们在这儿听经,我不说舍手足,只要舍上二天,舍上三天,好好闭闭关,修行修行,想想那句话都舍不得,没有那个时间,还舍手足?还舍头目?我们没有这个力量。为什么呢?必须得信心坚定。要坚定的清净信心,你才做得到。我们天天说要六时修行,经本上是这么说,自己实在做不了,应该生惭愧心。

  拜忏的时候,不知我们道友有没有想过?应当对你现在的肉体生起惭愧心。大家对“我”是很爱护的,尽在“我”身上打主意,吃什么身体好一点,气力加一点,有什么毛病检查一下子。其实应当另外打个主意,怎么让我成就,让大家互相成就。成就了,将来我们在一块才能脱离苦海。你别在身体上尽打些主意,没有不死的,谁的身体都保存不住的。你想保持永远那样,不可能。不死?要是这个世界上不死,这个人口早搁不下了。

  离开这个苦,要行苦行。难行的能去做,我们应当怎么办呢?能够做得到的,拜拜佛念念经可以吗?你说这个也不可以,我是在上班,念念佛可以!不出声念可以!心里想也可以!你就照顾好自己的念头。

  就像《占察善恶业报经》下卷经文,他要你一天二六时中照顾你的念头,一起念就注意一下,为什么生起这个念? 这就叫修行。

  所以三乘正法,不应该毁谤隐蔽,乃至一句话就可以开悟。又应当恭敬,读诵听闻。不过有时候,佛又呵责读诵、呵责听闻。所以佛对阿难呵责:“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他一天听法闻法,遇到摩登伽女,他就没有办法了,容易产生邪见。

  但是,我们恭敬听闻读诵,当下就有六方佛护念你,东西南北上下六方佛,不是一方,前面举了几个代表,后面就是恒河沙数,六方的恒河沙数诸佛护念你。

  还有大家读《弥陀经》有没有注意到,我今生生不了,那没有关系;今生生不了,来生一定生;来生生不了,再来生还能生。有三句,“若已生”,已经生极乐世界去了。“若当生”,我今生念的,我就能生到极乐世界。若已生若今生,今生一定能生到,生不到也没有关系,六方佛护念我。“若当生”,当来一定能生,你要念阿弥陀佛,念《弥陀经》,你就发这个愿,我已经到了极乐世界,现在没去没关系,晚一点儿去都没有关系。你这个机票没有买到,隔几天再买,总是有飞机飞就行了。飞机要是不起航,你没有办法,我们那个极乐世界永远都起航的,因为是你自己心里生起的。

  所以有些人说:“师父我生不到,怎么办?”我说:“怕啥!生不到,来生再生。来生还生不到,再来生,六方佛护念你一定能生。要是不能生的话,释迦牟尼佛就打妄语。” 《阿弥陀经》说得很清楚,“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先走是给你做证明。今生有很多人去,我现在没有去,没去就再等下班飞机,都是一样。所以应当有这么一个信念,有这么一个勇猛精进的正愿,有个求证的心,这是主要的。

  “善男子!如是三乘出要正法,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过殑伽沙诸佛同说,大威神力共所护持,为欲拔济一切有情生死大苦,为欲绍隆三宝种性令不断绝,是故于此三乘正法,应普信敬,勿生谤毁,障蔽隐没,若有谤毁障蔽隐没三乘正法下至一颂,决定当堕无间地狱。”

  “善男子!如是三乘出要正法,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过殑伽沙诸佛同说”,这句话不只释迦牟尼佛这样说,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像恒河沙数那么多佛,他们也是这样说,是“大威神力共所护持”。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护持什么呢?护持三乘出要正法的信者,使一切有情能够脱离生死大苦,也能“绍隆三宝种性,令不断绝”。“三宝种性不断”,一切众生都能离苦。“是故于三乘正法应普信敬”。

  到最后,要你信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你不要生毁谤,不生障蔽隐没,不要以自己所信仰的就为是,其它的就为非。我们这个毛病很大、很重,这叫业障。业障是什么样子?就是这样。要是隐蔽了三乘正法,决定堕无间地狱。

  “复次善男子!于未来世此佛土中,有刹帝利旃荼罗,婆罗门旃荼罗,宰官旃荼罗,居士旃荼罗,沙门旃荼罗,长者旃荼罗,筏舍旃荼罗,戍达罗旃荼罗,若男若女,谄曲愚痴,怀聪明慢,其性凶悖,懆厉粗犷,不见不畏后世苦果,好行杀生,乃至邪见,嫉妒悭贪,憎背善友,亲近恶友,非是三乘贤圣法器。或少听习声闻乘法,便于诸佛共所护持独觉乘法、无上乘法诽谤毁呰,障蔽隐没不令流布。或少听习独觉乘法,便于诸佛共所护持声闻乘法、无上乘法诽谤毁呰,障蔽隐没不令流布。或少听习无上乘法,便于诸佛共所护持声闻乘法、独觉乘法诽谤毁呰,障蔽隐没不令流布。为求名利,唱如是言,我是大乘,是大乘党,唯乐听习受持大乘,不乐声闻、独觉乘法,不乐亲近学二乘人。如是诈称大乘人等,由自愚痴㤭慢势力,如是谤毁障蔽隐没三乘正法不令流布,憎嫉修学三乘法人,诽谤毁辱,令无威势。”

  “怀聪明慢”是不聪明,慢不是聪明的表现,这个聪明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明明不及人家,还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处处都不如人。我们自己问自己好了,每个人都具足这一点,经常看不起别人,总感觉自己不错,这是我执。其实是你看见别人都比任何人好,那时你最好了,这个他体会不到。自己明明是愚痴,他还认为自己聪明,他有这个慢心。

  “其性凶悖”,悖就是不好受调顺的。我们看牛或马,驴子拿鞭子紧揪把它绑在柱子上,它还是不改,堕了畜生,它那个性悖逆得很。“懆厉粗犷”,行动很不守规则的,就是那样,说话也很粗犷的。

  为什么他这样做呢?他不怕后世,不信因果,这样的人不是三乘的法器。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都不是法器。或者是稍许听见一点声闻乘法,听到苦集灭道法,他就破坏了。他听到一点的声闻法,他认为不得了,对独觉乘法、上乘法,毁谤的很厉害。

  斯里兰卡、泰国的佛法是很好的。我们有很多弟子到那里去留学,那是佛在世时纯粹的佛法。但对中国的大乘乃至西藏密宗,他们绝对不相信。中国学大乘法的人,特别是学禅宗的人,对于戒律,对于听经,大多数摆脑壳。在鼓山的时候,禅堂跟我们的学堂,不是抬杠,就是争利。哪个堂口东西多,哪个堂口的生活好一点,就争这个,忘了三乘法,就是这样。

  于诸佛所共护持的三乘法,他听了声闻乘法,就毁谤独觉乘法,毁谤大乘法。他听了独觉乘法,就毁谤声闻法跟大乘法。听了大乘法就毁谤声闻、独觉法,想令他隐蔽,不让他流布。但有个基本条件,“为求名利,唱如是言”,他的内心是为了名利,不是为了法。

  他是大乘的,就是大乘党。声闻乘就是声闻乘党,独觉乘就是独觉乘党了,党同伐异。你们大家都一样,我们是一党的,我们都是大乘。那个独觉乘他是二乘,我们跟他不一样,那就排斥他。党同伐异,攻击异端,你要是变成几个党,怎么会不攻击?互相攻击,想和平共处,不可能。我要是上来,就把你压下去,就是这样。

  如是诈称大乘人等,加个“诈”字,他不是大乘。若他真是大乘,真是菩萨,他不会毁谤任何一法的。地藏菩萨弘扬地藏法门,他没有谤观音,观音也到这里来助他宣扬。金刚藏菩萨是空的,虚空藏菩萨都是空的。

  他不是大乘,而是诈现大乘,不是真正大乘。由于自己愚痴骄慢的势力,他有一定的力量,有社会力量。因为他党同伐异,信他的还是不少,愈到末法,信的愈多。好人,你吃不开,现在说吃不开,你说黑道不好,哪个国家没有黑道,哪一党没有黑道?

  到了这个时候,这叫末法。这是诈称大乘人,大家要注意“诈”字,他不是真大乘人。由于他自己的势力,毁谤了障蔽了隐没三乘正法,不令流布,憎嫉修学三乘法的人。谁宣传正法,他僧嫉。现在的外道就僧嫉,九十六种外道,对佛就僧嫉到不得了,诽谤毁辱,令他没有威势。

  “善男子!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及诸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一切有情,以大悲力护持二事。一者为欲绍隆三宝种性常令不绝,舍俗出家,剃除须发,被服袈裟。二者三乘出要四圣谛等相应正法。如是二事,唯佛世尊及大菩萨能善护持,非诸声闻独胜觉等,亦非百千那庾多数大梵天王及天帝释王、四大洲转轮王等,所能护持。”

  这些大菩萨跟诸佛,为一切众生得利益,以大悲的力量护持两件事。二者为欲绍隆三宝种性常令不绝,舍俗出家,剃除须发被服袈裟。”这是以大悲力护持的第一件事,使三宝经常的流传不断,常令不绝。怎么才能使三宝种性不断呢?要出家人来护持,来住持三宝。僧人本身就是,他是剃除须发被服袈裟,这还没有说他持戒不持戒,持戒更好了,只要能够被服袈裟舍俗出家剃除须发,他这第一步做到了,就已经不得了。

  “二者三乘出要四圣谛等相应正法。”第二点要护持三乘出要,就是出世要道,无论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第一个你得建立出离心,必须有一个出离三界苦海的心,没有这个心,什么都不成。出离心是三乘共的。四圣谛,苦集灭道四圣谛,声闻乘讲的苦集灭道,就是自己了,证得涅槃就够了。

  菩萨乘就不同了,那么多人都来了,等他们都了了,我再了。地藏菩萨就是等他们都成佛了,再成佛,要尽责任度众生。这相应的一切正法,苦集灭道四圣谛法,声闻乘、缘觉乘、独觉乘都要具足的。

  “如是二事”,唯有诸佛世尊及大菩萨才能善于护持,这不是声闻、缘觉等所能做得到的,也不是百千那庾多数大梵天王及天帝释天、四大洲转轮王等所能护持的,这是佛跟大菩萨才能护持的。

  “于未来世此佛土中,有刹帝利旃荼罗王,见依我法而得出家剃除须发被袈裟者,方便伺术所犯过失,以种种缘,呵骂毁辱。或加鞭杖,或闭牢狱,或夺资具,或脱袈裟,废令还俗,使作种种居家事业,或横驱役,或滥摈遣,或断饮食,或害身命。彼刹帝利旃荼罗王,以己愚痴㤭慢势力,毁辱谪罚诸佛菩萨以大悲力共所护持我诸弟子,诽谤毁灭诸佛菩萨以大悲力共所护持我甚深法,于其三世诸佛菩萨共所护持三乘正法,障蔽隐没不令流布。”

  这一段是说末法的时候。有的恶王,旃荼罗就是恶,没有善信。他见着出家众,也就是剃除须发的出家众,依照佛法而出家的人,找他们种种的过错。伺察就是寻求,寻求所犯的过失。以种种的因缘,呵骂他们,毁辱他们,乃至鞭杖,这是属于刑罚。

  或者击闭牢狱,这种情形过去也有,明朝、满清都有。大家看看紫柏老人、憨山大师,都住过监牢。紫柏老人是死在监狱里头,在满清时候,喇嘛、和尚也很多。像最近的八指头陀的济禅大师也被关过,在末法的时候,这种现象都有。

  这个时候众生的善根微薄了。他做国王是有福德的,多生累劫的福德成熟了,他做了国王。在末法的时候,他见不得出家人,看到依着佛法而出家的出家人,伺求他们的过错。像憨山大师跟紫柏老人是牵涉到皇太后,因为皇帝跟皇太后有矛盾,太后尊敬他们为师,给他们很多钱修庙,就以这个过错系闭牢狱的。

  像在监狱里头,不准我们这些出家人互相交谈,关的房间都不一样。到了后来能够劳动,虽然再怎么严格,放风的时候可以交谈的,我知道他们得到很多佛菩萨的加持,说出来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的,这里头含摄着诸佛菩萨加持灵感。

  这种事有时候是共业,叫劫浊。这个时候,大家都犯了共业。迫害我们的,也是一个集团;那么受害者的,也是一个集团。不管在家、出家都是受害者。过去的,你的共业所感,必须得受。债消了,得到加持,看你的功力如何,看你的付出如何。真正到了那时候,一切都观空了,那就无所谓。在现相上看,好像很不好,从实质上看,报受了,也就没有了,这也是集体的。

  所以在末法的时候,那个恶王,他看见穿袈裟的,不大喜欢,以种种缘来呵骂毁辱,乃至于鞭打,系闭牢狱,把寺庙大众僧的资生工具都没收了,那你就活不成了,不能再做和尚了。或者强迫你还俗脱袈裟,非要还了,就做在家的一些事情。或横驱役,就做贱役。就像我刚才讲的,就是驱役。或滥摈遣,滥摈遣就不按佛的制度,不按僧法来摈遣,而是滥摈遣。

  或者断饮食,或者害他生命,这位恶国王以自己的愚痴、骄慢的势力,毁辱这些出家的弟子,乃至毁谤毁灭。就是对僧毁灭、对法毁灭,如果没了僧,没了法,佛像也就被毁。这是毁灭三宝。三世诸佛所护持的大乘正法,因为他毁灭了,就障蔽隐没了,法就不能流通了。

  像台湾,把观世音菩萨的像都做成广告,满街都是。那个包装扯的满地都是,这样虽然不灭法,但是这种跟大陆差不多,根本不尊敬。那这个业也是大,大家拿佛教的文物作宣传,杂志也泛滥。就算是我们这些信佛的道友,看见那个杂志上的佛像,你有何感想?很多都乱丢,乃至每个印经院,坏了就丢得满地都是。这是干什么?这些印经的功德跟那个福德折算起来差不多,都是毁灭佛法的现象。不是三世诸佛都在护持的,为什么还遭到毁灭呢?众生的业力比佛力大,如果不比佛力大的话,佛就把我们都度了,是我们的业障障住了,通不到,所以不令流布。

  “有刹帝利旃荼罗王,乃至筏舍、戍达罗等旃荼罗人,若男若女,愚痴骄慢,自号大乘,彼人尚非声闻、独觉二乘法器,况是无上大乘法器,为求利养恭敬名誉,诳惑世间愚痴杂类,自言我等是大乘人,谤毁如来二乘正法。如是人等愚痴谄曲骄慢嫉妒悭贪因缘,毁我法眼令速隐灭,彼于三世一切诸佛犯大过罪,亦于三世一切菩萨犯大过罪。又于三世一切声闻犯大过罪,不久便当肢体废缺,遭遇种种重恶疾病,彼刹帝利旃荼罗王,乃至筏舍、戍达罗等旃荼罗人,若男若女,由造恶业起倒见故,损断一切所有善根。虽复有时多修施福,于未来世,当生鬼趣傍生趣中,受富乐果,而彼身中,尚不能起色无色界下劣善根,况当能种声闻、独觉,及无上乘,无功用起一切智智善根种子。又令其舌为病所害,于多日夜结舌不言,受诸苦毒,痛切难忍,命终定当生于无间大地狱中。”

  这一段说什么呢?那个恶王乃至于这个恶人、恶民,乃至大臣宰官,不论男的女的,因为他愚痴没有智能,骄傲自满,自号大乘,学大乘法,要谤声闻、谤缘觉法,乃至于不听流传。

  佛说这类人连“声闻、独觉二乘法器”都没有,没有善根,他怎么能又进入无上大乘法器呢?只能有谤法之罪。但是他为了“求利养恭敬名誉”,欺骗“诳惑世间愚痴杂类”。杂类是指众生说的,指人说的。为了这个目的,他说自己是学大乘的,不需要二乘法,不需要声闻缘觉十二因缘法,那就不听任流通,不流通这一法,渐渐就泯灭了,这就是毁谤如来的二乘正法。

  “如是人等愚痴谄曲骄慢嫉妒悭贪”,以这种种因缘,所以毁我法眼,令速隐灭。法就是诸佛的慧眼,也是诸佛的法眼。这些法你能够了解都不容易,能够听闻一个名字都不容易,现在有好多经论的名字,我们听不到了,没人说,你就听不到了。像我们所讲的《大集十轮经》,不要说是在家的道友,像我们出家人,好多人听到这部经的名字都很诧异。没有听说过,也没有对这部经做批注,过去的大德没有提倡,就没有人说。因为那个时候,有很多偏见、执着,认为这是小乘法。《地藏经》尽讲鬼神,地藏菩萨已经在地狱里头,都不承认他是大菩萨。这就是末法的时代,什么现象都有,你听都未听说过,又怎么能学呢?不能学了。

  对于二乘法,就只有《阿含经》、〈俱舍论〉。在我出家的时候学习的很少,后来因为跟泰国、斯里兰卡沟通,我们也派留学生到这个国家。或者从日本传进来的,他们对于《阿含经》,对于南传佛教才重视,才不谤毁。以前南传佛教是进不了大陆的。大陆只有禅宗,所以禅宗最盛的时候,很多法都隐蔽了。为什么呢?三武灭佛的时候,不准学,不准修,没办法,不准许你出家。那些大德们就隐居到山里头去了,只能参禅,没有经书可读。所以禅宗独盛,就在那个时候,好多经就渐渐隐灭了。

  因此,国王的关系很重要。如果国王是三宝弟子,大力提倡佛教,人民也就容易种福田。

  他因为名闻利养的关系,诳惑世间的欺骗,所以说毁灭二乘法,毁灭二乘法。这个二乘法,也是三世诸佛所护持的。他不听学习,这个罪过就犯的很重。

  会得到什么果报呢?肢体废缺,遭遇了种种重大疾病。恶性的这些人,或者是男或者是女,由于造这个恶见,造这个恶业,起了颠倒见。颠倒见就是把正法当成非法,把非法当成正法。而颠倒见把一切的善根,先减少,直到全部断绝了,一切所有的善根,过去种的善根,培的福报,这一生就毁灭了。在这种善根修福的时候,是很艰难的。

  积累的福德也很容易丧失,他不坚固,佛称这些众生是毛道凡夫,就像毛似的在空中,还不说大风巨风,就是一点点微风都把你吹动了,因为你定不了。有的虽然是恶性,他一点善根发了,他有修布施的福,那福德,他要享受的。但是他生到鬼趣,生到傍生趣了。说是牛马,或者变成大众,生到傍生趣,他也受“福乐果”。

  在印度,“香象挂缨络”,就是在我们这个国土上也可以看得到。像蒙古有几个王,他们自己坐骑的马,比农奴享受的好得多,一匹马都有两个奴隶来照顾这匹马,叫马夫。我们那时候在东北没有汽车、没有飞机的时候,土匪跟军队也都是骑马,师长以上那些高级将领,他们那几匹马,喂的非常好,也是马夫侍奉的,这叫傍生的享受的福报。印度的象很苦,负重很多,但是有些象有它的福报,特别是“香象挂缨络”,就是那个涵义。

  虽然有这个福报,他还是落到鬼趣,大力鬼王就是这样。像这类的众生,在现生中,生天的善根,他是没有的。这个色界无色界,就是生天,无色界天,没有这个福德。连下劣的福德都没有,他怎么能够种“声闻独觉及无上乘”的这种善根呢?乃至于“一切智智善根种子”,这些人没有佛法的善根,没有声闻、独觉的善根。无上乘的、无功用的、一切智智的这种善根种子,更没有了。同时由于现生的谤法,令他的舌根为病所害,谤法都是口里毁谤。遭报的时候就“为病所害,多日夜结舌不言”,说不出来话。“受诸苦毒,痛切难忍,命终定当生于无间大地狱中”,死后就堕落地狱。

  “是故如来慈悲怜愍一切真善刹帝利王,乃至真善戍达罗等,若男若女,令得长夜利益安乐,殷勤恳切,作如是言:汝等应当于归我法剃除须发被片袈裟出家人所,慎勿恼乱讥呵谪罚,于我所说三乘正教,慎勿谤毁障蔽隐没,若违我言而故作者,所获罪报如前广说。”

  下贱种姓也有发心的,但是恶性的不发心。也有好的真善的戍达罗,他虽然今生堕到下贱的种族,当中也有屠宰行业的,他一切觉悟了,放下屠刀不做这个职业了。我们那天讲十个YIN舍等于一个酒舍,卖酒的开酒店的,他改行了不做酒店,他就醒悟了。但是这一种很不容易,一陷下去了还能觉悟的,很不容易。必须得宿世的善因缘成熟了,对于这些,不论男女,让他们永远享受利益安乐。

  所以佛殷勤恳切的跟他们说:“汝等应当于归我法剃除须发被片袈裟出家人所,慎勿恼乱讥呵谪罚”,千万不要恼害这些人,对于我所说三乘正法,“慎勿谤毁障蔽隐没”。假使违背我的这些话,“而故作者”,故意的作,“所获罪报如前广说”。所获的罪报,不但未来下地狱,现生或舌不能言,乃至断肢节种种的病苦。

  “所以者何?此归我法剃除须发被赤袈裟出家形相,乃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菩萨大悲神力之所护持,此剃须发被赤袈裟出家威仪,是诸贤圣解脱幢相,亦是一切声闻乘人受用解脱法味幢相,亦是一切独觉乘人受用解脱法味幢相”亦是一切大乘之人受用解脱法味幢相,如来所说三乘正法,亦是三世诸佛菩萨大悲神力之所护持,是诸贤圣解脱依止,亦是一切声闻乘人受用解脱法味依止,亦是一切独觉乘人受用解脱法味依止,亦是一切大乘之人受用解脱法味依止。”

  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呢?“此归我法剃除须发被赤袈裟出家形相”。这种形相就现了出家的僧相,剃除须发被袈裟出家的这些人,他的威仪、他的行动,乃至被片袈裟,这就是“解脱幢相”,法幢相,就是竖立正法的意思。你见着这些人,就想起佛,想起法。佛说的法就是教我们解脱的,不是束缚的。现在我们的身心有各种的束缚,尤其是我们的身束缚特别严重,解脱不了。贪瞋痴慢疑,身边戒禁邪,乃至杀盗YIN妄,这都是我们身体的束缚,不能得到解脱。

  如果是“大乘之人受用解脱法味幢相”,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能,这些都是大乘的幢相。如果依着这个,你能够解脱,能够成为菩萨。若依着苦集灭道修行,就能够成为声闻。

  观一切诸法的生起,观一切诸法的还灭,观一切世界的善恶因果报应的因果循环法,那就属于独觉乘法。每一乘法都能够使你得到解脱,如果真正的受持,你会有一种解脱的殊胜感。就像饮食,你自己嗜好什么味道,吃起来感觉愉快。如果你不嗜好那味道,你吃起感觉不愉快,有些不吃辣椒的,要是给他一碗辣椒菜让他吃,那他苦死了,他不适合。他是小乘的法器,你却给他说大乘的法,就很不适合。

  现在这个国土里头都是说大乘法,说小乘法没有人听。你跟他举客观现实的一切生活现象,他听不进去。乃至在戒律说,在别别解脱戒说,他感觉太束缚了,不适合的。为什么大乘法他又信得进去呢?他不是真信,而是大乘法的方便。

  我们佛弟子都应当知道,佛所说的一切法,是对机说的,是什么根机给他说什么法。不对机,那就叫错误。如何能对机呢?从他的本身,从他的语言障碍,文字的障碍,再加上法的障碍,他不知道对这个人应该说什么法,因此他就只能讲这部经。你听你得到受用,这法跟你相应。没受用,你可以不听。为什么会有这样情况呢?因为大家的福报都薄了。佛在世时没有遇到,乃至于佛涅槃了之后,还有一些大阿罗汉住世,我们也没有见过。

  到了末法时候,什么都没有了。不过还感个末法,还有佛像、经书,还有被袈裟的出家人,要是再经过两千年,不用一万年,恐怕再过两千年,这个也没了,渐渐就断绝了。现在印刷术很发达,我们印那么多经,怎么会没有了?到时候它会隐没了,是业障感的,打开经本没得字,都变成无字天书了。为什么没有字?或者是气候的关系,或者潮湿,或者腐烂,那个字都没有了。或者油墨沾到一块儿去了,这就是福报的关系。

  “善男子!以是义故,求解脱者,应当亲近恭敬供养诸归我法剃除须发被赤袈裟出家之人,应先信敬声闻乘法,若自听受,教他听受;若自读诵,教他读诵;若自书写,教他书写;若自施与,教他施与;若自宣说,教他宣说,思惟修行,广令流布。如是信敬独觉乘法,若自听受,教他听受;若自读诵,教他读诵;若自书写,教他书写;若自施与,教他施与;若自宣说,教他宣说,思惟修行,广令流布。如是信敬于大乘法,若自听受,教他听受;若自读诵,教他读诵;若自书写,教他书写;若自施与,教他施与;若自宣说,教他宣说,思惟修行,广令流布。若非器者,不应自听,勿教他听,乃至广说。”

  对于剃除须发被袈裟的出家人,应该信敬他们,同时也应该信敬声闻乘法。苦集灭道,对我们日常生活确实有利益,你多观想一些,我们所受的那样是不是苦,苦怎么来的?是你自己召感来的,是你集来的,集是集聚的意思。你自己召感、自己集来,就自己受。这个世间的因果,就是苦集二谛,就是世间因果,那么你所作的业所召感的,这里有快乐,但是痛苦居多。

  想想我们现实的生活,财富是有了,你不能免除病痛,并不能让你的思想很愉快。有财富的人很多,你跟他谈起来并不愉快,他的心里没有解脱,这个叫财的奴才,而不是财的主人。中国古话说守财奴,他是守护那个钱,自己都不用,他还对他父母、妻子都不舍,守财奴就是这样。他还能施舍给外人吗?不可能的。

  闻法也是不可思议的。你要想离苦,离苦得乐,要出离得修道,修道就能证得。证得什么?证得寂灭,这就离苦了。证得道灭二谛,出世间的因果。这种法对我们现世是很好的。六度万行,乃至般若波罗蜜,好像是种善根还可以,受用就做不到,为什么呢?如果是有福德、有智慧的人,他是受用得到,没有智能的人受用不到。二乘法里有很多禅定功夫,如果你坐禅,你的身心会非常安定。大乘的禅定,你不容易入,大乘的禅定为什么不能入呢?就在日常生活当中,随便你做什么事情,都要用禅定的功夫。

  禅定功夫,在《占察善恶业报经》里面讲的,就是念念不离三宝,这就是定。能够念念不离,就是定;离了就定不住了,就出定了。出定了就去做别的事情了,就去做世间的事情。世间的事情也有善有恶有无记,你做事不伤害别人,那就是不善不恶。做善事情,别人得利益了,就叫善。你做恶事情,别人受害了,这就是恶。一般是以这个来判断的。大乘的定是“那伽常在定”,那伽定是不容易的,不是无量劫来所种的善根,不容易得定。

  大乘法要我们拜忏,不论拜哪一个忏本,都是大乘的。不论哪个经论,一说拜忏的时候,要你观想回向法界众生,这就是属于大乘法。凡是能参加拜忏的,〈大悲忏〉也好,〈药师忏〉、〈占察忏〉,随便拜哪个忏,如果没经过无量佛所种过的善根,你遇不到。你拜的时候,也不会猛利参加,拜拜就断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是那样的涵义,拜拜就断了。但是拜一次得到一次的功德,长拜就解脱了,障碍就没有了,但这是很困难的事情。还不用说是未来的如何,就是在现在,当你做的时候,会给你生出好多障碍。你想要拜,家里人不见得会去支持,你要照顾孩子。定了拜忏的时间,你要做饭,要送孩子上学。“不行,我要拜忏!”这个是做不到的,忏也拜不成了,家里会给你出障碍。必须顺着世法,而且还能修出世法,使这一切因缘都成熟,这个善根还是不容易的。

  我说这个大家可能不相信,你看看我们和尚跟比丘尼师父,是不是勇猛精进的修行呢?以我来说,我就没有这样做,我做不到。应不应该自己修呢?应该修,为什么不做呢?业障。总有很多的缘,牵着你不能去做。你要做那个,又失掉这个。

  若你能够拜忏,那是经过无量劫前种的福德。现在这个地球上六十多亿人,能做这些事的究竟有好多?善种是弱的,恶种是盛的。到了末法时候,恶盛善弱,强权的力量就是大,你修善的人力量就是小。不是有那么多护法神吗?护法神都顶不住恶力。我们说鬼怕恶人,屠夫那把屠刀,鬼都怕,连鬼神都不敢近他的。懂得这个道理,你就知道了。

  “又应远离一切恶法,应舍恶友,应亲善友,应勤修习六到彼岸,应数忏悔一切恶业,应随所宜勤发正愿。若能如是,斯有是处,现身得成声闻乘器,或独觉乘种子不退,或复大乘种子不退。是故三乘皆应修学,不应骄傲,妄号大乘,谤毁声闻独觉乘法,我先唯为大乘法器坚修行者。说如是言,唯修大乘能得究竟,是故今昔说不相违。”

  这些人要远离这些恶法,就应该舍弃恶友,亲近善友。那些不听的,专门做障碍的,你千万不要跟他打堆。打堆,你就受到他的污染了,他把你拉去,你也听不成了,就是这样的涵义。有些家庭之中,有太太信的,先生不信,先生信的,太太不信,总是扯紧拉着。要是沟通好了,不拉扯你,那就很了不得。一般的都是拉扯你,给你做障碍。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能这六个,你随得一个都可以,但是要坚持修行,六个齐修那就更不得了。但是现在我们犯了六波罗蜜的一个毛病。什么毛病呢?不精进,懈怠,那一个也修不成。我们没有信心,为什么呢?那个有信心的精进的,他一听到这个法,坚决去做,而且能够排除一切障碍,宁舍身命都去做,这才算有坚定信心,不然不算有信心。遇到一点挫折,他就不干了,没有信心。那信心还是毛道的,风一吹就倒了,有信心的,他排除一切障碍。

  每个人出家的时候都经过许多困难,过去现在都如是;须发不是那么容易落的,说出家就出家,会有好多障碍。出了家之后,还是有很多障缘,使你还俗。业障发现就是这样,你想不还也不成,会让你自己也愿意还俗。出了家,已经学了那么多法了,为什么还要还俗呢?那是业障发现。业障发现,就退道了。这些人不应当亲近,所以修习六波罗蜜,勤修六波罗蜜,就能到彼岸,就能超脱了生死。

  我们总想有神通,有神通想方便,找一个窍门有神通,听说传个咒可以一念就有神通,又听说那里又有什么方法可以使你发财,使你身体能健康,你就去了,结果是上当,不可能的。你自己求,自己求也可以,求得神通,但是有了神通就会堕落,会失掉的。印度六通仙人,那是外道,不是佛道;他们以前应供的时候,是飞出去从空中降下来。有一次国王供养他们,邀这些仙人,这国王一作意把供品都供上;一祈求,各处的仙人,就飞来了。国王想试试他们的道力,让宫女来顶礼他们,宫女一接触,有的外道很坚定的,修行好的,他没问题,心里不动念,他就飞走了。有些外道,那个宫女一礼他的足,宫女的手很柔软,跟他的足一接触,他动了念,一动念他飞不走了,神通马上失掉了。

  阿难尊者,大家都知道,有一天他乞食,到了YIN舍,摩登伽女就看上他了。因为他俩人过去五百世的因缘,非要嫁给他不可,要求她妈用邪咒,她妈妈说:“不可以,这是大师的弟子,而且阿难很有名的,我这咒术不行,得用梵天那一种咒。”她女儿一直求,不然要自杀。她妈妈迫得无奈,就用咒把阿难迷了,迷了佛就知道了。佛派文殊师利菩萨去,持着楞严咒,也就是楞伽神咒,这个咒你念一个“悉怛多般怛啰”都可以,不用说那个咒全背了,全背,你背不下来,只念那咒心“悉怛多般怛啰”,如果持灵了,这个神咒就破了那邪咒。

  这是因为他过去的因缘成熟了,有这么一个表现。摩登伽女跟着来了到佛前:“我没有他,我就死,佛你得度我。”佛就给他说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这一说,她心开意解,马上证得阿罗汉。

  从YIN女都可以证得阿罗汉,更不用说《法华经》的龙女即身成佛。那是她过去积累的善根,只看现实的情况,这是不可以的,现实情况你是看不到的。如果你想修神通,你要念一个咒,闭上一百天的关,只求神通,这是有方法的,但是这个方法我不愿意学。

  真正的神通是什么呢?什么是神?神是自然的心,也就是你现前的一念心。通是你智能开了,通是慧性,神明天心,通明慧性,就是你自己的心开了智能,业障消失就通了,这个通是真通。

  若修六波罗蜜,那应当怎样修?应当忏悔。忏悔是拜忏,不是一回两回,要数数的忏。恶业忏悔净了,善业就生长了,应随所宜勤发正愿。发正愿求成佛,求利益众生。念〈净行品〉、〈梵行品〉、〈普贤行愿品〉,那就是学习发愿的。

  正愿,好多的愿都离不开普贤菩萨的十大愿,许多发愿文都是从那里摘下来的。要能这样的发愿,才能够有入处,才能够成就。现身就能成就声闻乘的法器,成就一个独觉乘的法器,成就独觉乘种子不退,或大乘种子不退。独觉乘比较深一点,大乘更深一点。我们只是种善根,种个种子,能够使我们不退失。三乘果位现生能证到,那你得好好修,好好学,今生证不到,未来生能证到。

  发愿生极乐世界的,你不要退心。当生、来生、再来生一定能生。因为有六方佛护持你让你生。《大方广佛华严经》最后的八十一卷〈普贤行愿品〉,那是导归极乐,大家诵〈普贤行愿品〉去的就是上品上生,谁诵〈普贤行愿品〉就生极乐世界,上品上生。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到下卷的时候,说“一实境界、二种观道”,修不成入不进去,怎么办?这样子好了,你实在没办法就念我的名号,你每天念一万声,我让你成就,这个能做得到的,这才是善巧方便。不要找邪门外道,邪门外道是进不去,不但进不去,还会着魔!一着魔就苦了,堕落魔道去了。

  三乘这样修行,“不应骄傲妄号大乘,谤毁声闻独觉乘法。我先唯为大乘法器坚修行者”,这是佛自称,他说,我以前为什么只提倡大乘的法器呢?因为对了这类根机,我才如是说。我现在又说不相违,乃至三乘法并说,这个并不违背,而是对机!

  “尔时世尊重显此义而说颂曰:

  对诸大众前 金刚藏问我 云何勤供养 破戒恶苾刍

  失杜多功德 痴恶见所持 非法器汙道 而不听谪罚

  复说从彼闻 三乘微妙法 真解脱良药 趣寂静涅槃

  何故余经言 一大乘解脱 遮学二乘法 今复说三乘

  哀愍诸有情 令舍邪恶业 得利益安乐 愿为说除疑

  为益刹帝利 乃至戍达罗 不听恼苾刍 恐彼染大罪

  剃发被袈裟 诸佛法幢相 诸佛等护持 解脱道之服”

  佛又把这个意思重新说一下。在大众前金刚藏菩萨问佛,金刚藏菩萨怎么问佛的呢?“云何勤供养,破戒恶苾刍”,问佛说你怎么劝人们供养破戒的比丘?“失杜多功德”,把这个尘垢及烦恼除掉叫“杜多”,“杜多”是一种苦行,修道者的一种苦行。

  “痴恶见所持”,已经不是法器,使这个道,所修的道,乃至于佛所教导的道,污染了,不清净了。“而不听谪罚”,我为什么叫你不要去谪他的过?还要供养他?前面已经解释了。

  在这汙道沙门里,也有能说法的,那么你跟他也能听着三乘的微妙法,听到了就能解脱了。那是解脱的良药,那是趣向寂静涅槃的好道路,也就是菩提道。所以对汙道的沙门,不要拣择而要供养,原因就在此。别的经就不是这样说!

  “何故余经言,一大乘解脱,遮学二乘法,今复说三乘,哀愍诸有情,令舍邪恶业”。有的地方是说一乘大乘的解脱,你们遮止的时候,对这一类根器不要堕落到二乘。过去经上是这么说的,现在我又说三乘,声闻缘觉菩萨乘都在说。哀愍诸有情,就是令这一切诸众生舍诸邪恶业,“得利益安乐”,所以愿意为他说,去除他的疑惑。

  “为益剎帝利,乃至戍达罗,不听恼苾刍,恐彼染大罪”,我不让他们说比丘过,是怕他们犯大罪。“剃发被袈裟,诸佛法幢相”,只要他剃了须发,现比丘相,这是诸佛的法幢。“诸佛等护持,解脱道之服”,我是护那个人,是护持解脱道的那个幢相,护那个赤袈裟。

  “虽破诸律仪 非永遮解脱 能舍诸恶见 当速趣涅槃

  如腐败良药 犹能疗众病 如是破律仪 亦能灭他苦

  不听彼苾刍 在布萨羯磨 许为他说法 俱获福无疑

  若归敬三宝 称我为大师 能弃舍众恶 胜诸外道众

  如堕罗刹渚 商众悉惊惶 各执兽一毛 渡海得免难

  如是破戒者 离诸恶邪见 由一信为因 脱烦恼罗刹

  如是解脱相 诸佛等护持 不恼破戒僧 能离诸重恶

  诸乐多福人 欣求真解脱 等护器非器 证解脱无难

  痴慢号大乘 彼无有智力 尚迷二乘法 况能解大乘

  譬如阙坏眼 不能见众色 如是阙坏信 不能解大乘

  无力饮池河 讵能呑大海 不习二乘法 何能学大乘

  先信二乘法 方能信大乘 无信诵大乘 空言无所益”

  “虽破诸律仪,非永遮解脱”,你不要看他现在破戒,没有修道,是恶道、汙道,他不是永远不解脱,他一定可以解脱。什么时候他把恶见舍了,当速趣菩提,一定很快就证得菩提果。就像腐朽的良药,虽然是腐败了,还能疗诸病。比丘要到垃圾堆里捡药吃,吃腐药,这是佛制的。比丘有病了,捡那个腐药吃,检那腐菜吃。吃腐药,假佛的加持力病就好了。

  “如是破律仪,亦能灭他苦”,你别看他是汙道沙门,他还能灭别人的苦,别人在他分中能种福田。“不听彼苾刍,在布萨羯磨,许为他说法,俱获福无疑”,虽然是不听比丘诵戒,不应当受大众僧的供养,但是许可他给众生说法,为什么?他自己说的时候,他得福德消除业障,听的人也得福德,这是决定无疑的。

  “若归敬三宝,称我为大师,能弃舍众恶,胜诸外道众”,只要是归依过我,他称我为大师的,就把诸恶都弃舍了,那比外道强的多的。

  “如堕罗剎渚,商众悉惊惶”,那采宝的商人,走到罗剎的区域,吓死了。如果“各执兽一毛,渡海得免难”,那个兽毛是很大的,只要执片兽毛他也能够从海中浮出来。“如是破戒者,离诸恶邪见,由一信为因,脱烦恼罗剎”,一信就是他还有一个信心,信佛;有这么信心,也能够得解脱。

  “如是解脱相,诸佛等护持”。他是披袈裟的,现这么一个解脱相,一切诸佛都护持这个解脱相。“不恼破戒僧,能离诸重恶”,你不要恼害破戒的比丘,也能脱离苦海。

  “诸乐多福人,欣求真解脱,等护器非器”,平等护持,不论是法器或者是非法器,你要求真正解脱,平等对待,破戒的跟不破戒的比丘,平等对待,只有此经这样说,其它经很少这样说。要是学戒经,那简直是完全不同。

  《大集十轮经》是地藏菩萨特别的慈悲经。“譬如阙坏眼”,眼根坏了,“不能见众色”了,眼睛什么颜色也看不见了,“如是阙坏信,不能解大乘”,信心没有了,怎么还能信大乘呢?“无力饮池河,讵能呑大海”,连河水也呑不进,你怎么还能把大海水呑干净呢?这是不可能的。若“不习二乘法,何能学大乘”,你不学二乘法,就学大乘法,怎么能学得到呢?要“先信二乘法,方能信大乘”,这是有次第的。“无信诵大乘,空言无所益”,信心都没有,你诵大乘经典有什么用?

  “内真怀断见 妄自号大乘 不护三业罪 坏乱我正法

  彼人命终后 定堕无间狱 故应观机说 勿为非器者

  骄傲无慈悲 暴恶志下劣 智者应当知 是怀断见者

  非声闻缘觉 亦非大乘器 谄毁谤诸佛 必堕无间狱

  持戒乐喧闹 悭法畏苦恶 智者应当了 是名声闻乘

  乐施观生灭 常欣独静处 智者应当了 是名独觉乘

  具足诸善根 守护慈悲本 常乐摄利物 是名为大乘

  舍身命护戒 不恼害众生 精进求空法 应知是大乘

  心堪忍诸法 善言无秘悋 于法常欣乐 应知是大乘

  法器非法器 利乐心平等 不染诸世法 应知是大乘

  是故有智者 普敬说三乘 不恼我僧徒 速成无上觉”

  “内真怀断见”,内心怀着是断见的心理,就是学空没学好,反而学成断灭见了,般若空不是这个虚空的空,不是断见的空。“妄自号大乘”,那个学大乘法人,认为一切诸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面对吃肉喝酒娶妻安家,自认没有问题,我是大乘,无挂无碍。吃肉喝酒做什么呢?这本身就是挂碍了,这是譬喻说。那里头他怀的是断见思想,完了还说自己是大乘。“不护三业罪,坏乱我正法”,他对于身口意三业十恶业一点也不保护,做十恶业,把正法也给坏了。这个人命终后一定堕到无间狱。

  “故应观机说,勿为非器者”,大乘法,你得看看他是不是法器,要观机。我们在说法的时候,不能观机,我不知道他是前生几百年多少大劫前作什么善根,不能观机。怎么办呢?要先忏悔。先观想释迦牟尼佛,这是佛在说,不是我在说,每回忏罪的时候一定加上一条,我说法是得到佛的加持,是佛来说,不是我说,一定要观想。完了要忏罪,忏什么罪呢?说错了,人家没有得到利益,闻了法还不能解脱,那就是有罪。说者有罪,闻者没有关系。

  “骄傲无慈悲,暴恶志下劣”,很骄傲的,没有慈悲心。说法需具足慈悲心,我说法的目的是让人得到解脱,要人闻法开悟,起码种个善根,一定得具足。你要是骄傲又没有慈悲心,这是看不起众生,下劣的一个志向。所以有智能的人应当知道,是怀断见者,什么样才是怀断见的呢?

  “骄傲无慈悲,暴恶志下劣,智者应当知,是怀断见者,非声闻缘觉,亦非大乘器,谄毁谤诸佛,必堕无间狱。”你不是声闻缘觉,也不是大乘,三乘都不是,只是谄媚那个恶的国王,谄媚这些大臣,你毁谤佛法,必堕无间狱。有些宰官,自己心里不是毁谤大乘,因为那个恶法,恶国王恶势力迫使他,不得不这样做。他为要利益,求现世安乐,毁谤、检举别人,他想得利益,为利养故,那罪就重了。

  “持戒乐喧闹,悭法畏苦恶,智者应当了,是名声闻乘”,他想持戒,必须到清净处,得住寂静处,不敢在都市住。要是喧闹,他就怕戒持不成,张开眼睛也犯戒,耳朵听见也是邪恶的音乐,看电视都犯戒,处处都犯戒,怎么办呢?住到无人烟的地方,远离愦闹。“悭法畏苦恶”,他不肯说法,怕什么呢?怕受他们感染,怕说法受苦。“智者应当了”,有智慧人知道,声闻乘就是这样子。

  “乐施观生灭,常欣独静处,智者应当了,是名独觉乘”,独觉乘也喜欢布施,观生灭法,一切诸法无常,观生灭就观因缘。但是他也喜欢独自做,为什么叫独觉?独自静坐,这就叫独觉乘。“具足诸善根,守护慈悲本”,这个大慈大悲心,守护慈悲,“常乐摄利物,是名为大乘”,常时喜欢,摄入众生,用四摄法利益众生。“舍身命护戒,不恼害众生”,宁可舍身命护持佛禁戒。“精进求空法,应知是大乘”。求般若智能,一切有为法,都不能空,得修无为法,绝不恼害众生。

  “心堪忍诸法,善言无祕吝,于法常欣乐,应知是大乘”,心堪忍,忍就是承认的意思,一切诸法皆善。菩萨连世间法都不舍,没有世间法,也没有佛法。为什么我说法常用世间法来比喻呢?出世间法,众生进不去,就给他说世间法,众生懂得世间法,拿那个来显出世间法,那么他就能入进去了。

  不要吝惜。法没有秘密,说佛法是秘密,那就错误的。佛法没有秘密,没有一法不跟众生说的,都可以。但是不对机,对这个众生说是密,对那个众生就是显,密就是显,显就是密,要懂得这个道理。于一切佛所说的教法,常时生起信乐心,欢乐心,这就是大乘。

  “法器非法器,利乐心平等”,不因为这是法器,或不是法器,聪明有智能的大弟子,就非常高兴,对愚痴的,胡里胡涂的,就对那弟子生厌离心,乃至看不起他,这不是菩萨。法器也好,对他也平等利乐,非法器也好,对他平等利乐,利乐众生心是平等的。

  “不染诸世法”,对世间法虽然不染着,说菩萨做一切功德无功德,为什么无功德?他不染着功德相,这就是大乘。

  “是故有智者,普敬说三乘,不恼我僧徒,速成无上觉”,不要恼害我的弟子,不要恼害破戒的僧人。

  “复次善男子!若有真善刹帝利,真善婆罗门,真善宰官,真善居士,真善长者,真善沙门,真善筏舍,真善戍达罗,若男若女,成就十种有依行轮。于现身中,速能种植声闻乘种令不退失,或于现身成声闻乘诸圣法器,非独觉乘大乘圣器。何等为十?一者具足净信,信有一切善恶业果。二者具足惭愧,远离一切恶友恶见。三者安住律仪,远离杀生,乃至饮酒。四者安住慈心,远离一切瞋恚忿恼。五者安住悲心,救拔一切羸弱有情。六者安住喜心,远离一切语四恶业。七者安住舍心,远离一切悭贪嫉妒。八者具正归依,远离一切妄执吉凶,终不归依邪神外道。九者具足精进,坚固勇猛修诸善法。十者常乐寂静,思求法义,欢悦无倦。”

  无依行轮有十个,有依行轮也有十个。于现生中速能种植声闻乘的种性,令他不退失,或于现身中成就声闻乘诸圣法器。诸圣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可是不是独觉大乘的圣器,也不是独觉乘的法器。

  “何等为十二者具足净信”,就是信善恶因果。

  “二者具足惭愧”,常感觉自己不足,修行也不够,闻法也不够,智能也没有,对于恶友、恶见,你一定要远离。

  “二者安住律仪”,安住律仪,就是远离杀生,乃至饮酒,起码安住于三归五戒。

  “四者安住慈心”,要有大悲心,慈要拔除一切众生痛苦,看他苦即是我苦,也就是有一种代替的心,代替他受苦。普贤菩萨十大愿在回向里头,愿为众生受一切苦难,让他得解脱。这是菩萨的大悲心,那是远离一切的瞋恚忿恼。小乘只要自己不瞋恚、不忿恼、不恼害众生,这个慈心就可以了。但是现在这个十善轮,有依所,这叫有依轮。有依轮,依着这十轮,三乘都共的,看你用什么心,大乘心就信仰大乘,他那个慈悲就宽广,二乘的慈悲就不宽广。

  “五者安住悲心”,救拔羸弱的有情。

  “六者安住喜心”,远离一切语四恶业。说话的时候,不要打妄语,不要诈骗人家,不要恶口伤人。古人说:“良言一句深冬暖”,这个时候听到好话,心里都很愉快,很安慰,就是温暖的。“恶语伤人六月寒”,六月天气那么热,你一句话伤了人,就像给人当头用一桶冰水浇下去,凉得很,要伤人的,就是那个意思。这是专指说语业的十恶业,不要绮言,对人家没有利益的话不要说,就像是邪语,演那个相声的,说那些话,很多是造业的。

  “七者安住舍心”,经常有个舍离心,这个舍离心,舍离世间,如果大乘的舍离二乘,远离一切悭贪嫉妒,这个都是指二乘说的。

  “八者具正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是正归依。远离一切妄执吉凶,邪归依,终不归依邪神外道。

  “九者具足精进,坚固勇猛,修诸善法”,十善业,我们就说一个,不恶语。你永远不说恶语,就说赞扬话,坚持一行都可以,不但一生,无量生坚持一行。

  “十者常乐寂静,思求法义”,这个常乐寂静是心寂静,不是求环境寂静,环境永远寂静不了。以为住山里就寂静了?山里也不寂静,一个修道者住在山林之中,住在茅蓬里头,他正在入定的时候,心里很静的。小鸟在外头叫,吱吱喳喳吱吱喳喳,他生起了恶念,我将来要变成秃鹰专吃这个小鸟,他的功德就全转向了。一念瞋心起,恶念起了,百万障门开,他就堕落了,就变秃鹰子,专吃小鸟去了。住山林就不会造罪了吗?意念是非常的重要。

  “善男子!若有真善刹帝利王,乃至真善戍达罗等,若男若女,成此十种有依行轮,于现身中,速能种植声闻乘种,令不退失。”

  这个声闻乘种性是不会退失的,也可能现生证得声闻乘所有的圣法。这十种有依轮是指着声闻乘说的。刚才有几句完全是针对声闻乘的诸圣法器,非独觉乘,非证大乘法,证不到的,也非成独觉大乘的圣器。

  “或于现身证声闻乘所有圣法,成声闻乘诸圣法器,非证独觉大乘圣法,非成独觉大乘圣器,应知此中独觉大乘皆如是说。善男子!如是十种有依行轮,一切声闻独觉菩萨,诸佛如来皆同共有。”

  这段经文的意义,并不是对声闻乘的。

  “善男子!复有十种有依行轮,不共声闻,唯与独觉菩萨如来皆同共有。若有真善刹帝利王,乃至真善戍达罗等,若男若女,成此十种有依行轮,于现身中,速能种植独觉乘种令不退失。或于现身证独觉乘所有圣法,成独觉乘诸圣法器。何等为十?一者修行清净身语意业。二者具足惭愧,厌患自身。三者于五取蕴深生怖畏。四者见生死河极为难渡。五者常乐寂静,离诸愦闹。六者乐阿练若不讥他失。七者守护诸根,心常寂定。八者善观缘起审察因果。九者常乐勤修等持静虑。十者于集起法能善除灭。”

  上面所说的是声闻乘的十种有依行,下面所说的是独觉乘的。

  这个有依行轮,是专给独觉乘菩萨说的,偏重于缘觉跟菩萨,跟罗汉有所区别。前面那十个轮,大乘的菩萨、独觉乘都具足的。还有,十种有依行轮,与独觉乘菩萨如来共有的,若有国王是善顺的,也就是求解脱法的,乃至于四种种姓最后的种姓,或者是男,或者是女。若能够与这十种轮成就,在他现身的生活当中,就能够种植独觉乘的种性,使他不退失了。也就是依着缘觉而入法悟道的,这是中乘的。

  声闻乘是小乘的,菩萨是大乘的。或者他现生能证得,或者现生证不到,将来也会证得到。种了种子,就成了独觉乘的圣人法器,也就是盛法的器皿。

  “何等为十”,哪十种轮呢?“一者修行清净身语意业”,身业就是没有杀盗YIN的这个行为;语业没有妄言、绮语、两舌、恶口的行为;意念不起贪瞋痴,这就叫清净身语意。

  “二者具足惭愧,厌患自身”,总感觉自己距离圣道很远,不能够清净,不能够解脱世间的烦恼,厌离自己的身心。他厌患他的身心,不去贪着他的身。衣食住行,他就不会去放逸了。

  “三者于五取蕴,深生怖畏”,色受想行识,这叫五取蕴。因为这五种,他就取恶而不行善,对于色法,也就是一切种种的形形色色,他有贪求,心法就是受想行识,这四法都属于心法。这是第三种有依轮。

  “四者见生死河,极为难渡”,他依着这四种观察的时候,在生死苦海中,很难得渡脱过去。就像我们沉沦于生死河,死此生彼,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了又死,要不死就不生了,要不生就不会死了。这个生死海很难得渡,就是沉没于生死海中。

  “五者常乐寂静,远离愦闹”,他常希求寂静,心离愦闹,在这尘世当中要到山林,到悠闲的地方去。

  “六者乐阿练若,不机讥他失”,因为反对愦闹,他就希望阿练若,也就是寂静处。那么对别人的过失,他不讥毁、不毁谤,不去讥讽别人。

  “七者守护诸根,心常寂定”,眼耳鼻舌身意要常时守护好,别让他犯错误。心常在寂然中,在定中不浮躁不散乱,也不昏沉。

  “八者善观缘起,审察因果”,就是这样起修的,善于观察诸法缘起。但他这个是独觉,出生在无佛时,就是独觉。在有佛出世的时候,他叫缘觉,依着十二因缘观十二因缘法,观他生起,观他消失。为什么一年会有四季?为什么树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就观这个因缘起。因什么会生长,因什么它会消失;观一切人生的因果报应,善恶因果报应,是什么因就结什么果。我们种善因,绝对得善果;种恶因,你绝对要受报。观察这个人为什么这么苦?为什么那个人有那样的福报、那么好。

  “为什么”就是观察的意思,看他所行、所做的,这只能就现生说。独觉乘,他在山里入定,他能够观到八万大劫,有多少万万年亿万年的事,他在定中看这个人多生都做什么,他能看到。但是他有缺点,缺点就是不度众生,不向人说。

  “九者常乐勤修,等持静虑”,静虑是定,他能平等的任持,使定不失。定有多种,他是等持,像修道的七觉支、八正道、五根、五力、四正勤、四如意足,他常时勤而不懈怠的。

  “十者于集起法,能善除灭”,集是集聚的意思,是独觉修道的时候。他在这个身心当中,生起种种的因;在因的时候,就能把它消失除灭掉,恶因一定要消失,善因使它增长。

  “善男子!若有真善刹帝利王,乃至真善戍达罗等若男若女,成此十种有依行轮。于现身中速能种植独觉乘种令不退失,或于现身证独觉乘所有圣法,成独觉乘诸圣法器。善男子!是名一切声闻独觉有依行轮。一切声闻及诸独觉,依止此轮,速能超度三有大海,速能趣入般涅槃城。”

  “善男子”,这是佛对着金刚藏菩萨说的,这个法是金刚藏菩萨请的。若有好的国王,乃至于好的四种种姓,不论他是男是女,若成就了这十种的有依行轮,就在他的修行当中,或者生活的当中,能够消灭他的罪业,消灭他的惑。能够种植独觉的种性,使他不退失,今生未成独觉乘的道果,那么他未来能证到。或者有现生就能成为诸圣法器的,现生就能证到的。

  “善男子!是名一切声闻独觉有依行轮。”一切声闻及诸独觉,依止此轮,速能超度三有大海,速能趣入般涅槃城”,能达到不生不死的地步,证得涅槃,这个涅槃不是究竟的,不是佛那个究竟涅槃,所以是有差别的。

  “善男子!有依行轮是何句义?言有依者,名有执取,有我所依,有所摄受,有所系属。行谓蕴行、界行、处行、有系属行。轮谓教授教诫之轮,如转轮王所乘车轮,或首行轮。如是一切声闻独觉,依止此轮求涅槃道,故此二种非大乘器。所以者何?由彼依止下劣行故,非大乘器。由彼执取自诸蕴行惊怖厌患,自求解脱一切忧苦,不求解脱一切有情而修行故,非大乘器。由彼依止自诸界行惊怖厌患,自求解脱一切忧苦,不求解脱一切有情而修行故,非大乘器。由彼摄受自诸处行惊怖厌患,自求解脱一切忧苦,不求解脱一切有情而修行故,非大乘器。由彼系属有系属行,于诸有情不乐摄受,无有慈悲,有系属故,非大乘器。由彼观他具受众苦舍而不救,但为自身求解脱故,非大乘器。由彼自断诸烦恼首,不乐断除一切有情诸烦恼首,非大乘器。由彼不能驭大乘轮趣菩提故,非大乘器。由彼不能随大光轮趣菩提故,非大乘器。由彼喜乐独一无侣入涅槃城而修行故,非大乘器。”

  “善男子!有依行轮是何句义?”这些言语名句,有什么意思呢?“言有依者”,有依行轮,先讲有依,什么叫有依呢?就是“执取”。执着取舍,先有我而后有我所依的法,就是境。

  对于好的,就摄受。“有所摄受,有所系属”,这是讲有依。什么叫有依呢?依着他的执着取,就有我,有我就有我所,我所就是我所依的。

  例如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食衣住行,冬天冷了,我们要取暖,就是生活之中所有依着。但是执着这些贪恋,有所摄受、有所系属,这就把你系缚到脱离不了。

  单讲这个“行”字,有依行,行是什么呢?蕴行、界行、处行、有系属行。蕴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五种都是经常不停的运动,就是行。行就是运动义,经常不停的运动。一切的事,就是境,包括你的身体,你的身体是四大种所成的,你身体一切的动作,都不离开五蕴。

  受就是领受的意思。外面境界没有了,但内心领受自己的法身境界,跟它相接触,就是蕴行。界是十八界,十八界就包括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叫六根;色声香味触法,这叫六尘;眼耳鼻舌身意,这叫六识。六根六尘六识,三个加起来三六一十八。界,各有各的界所,各有各的界限。处就是十二处,眼观色、耳听声、舌知味、识摄法,每一个六尘境界跟六识接触,这就叫十二处。尘跟识跟根接触,六根跟六尘接触了,这个就是识所行处。

  什么叫有系属呢?就是系缚的意思。有无系属行,解脱了就无系属,每一行里头就有很多眷属来系属你。说身外色,好比我们的身体,就属于我们自己的,但我们身外有色,是我们所享受。有些系属,有些厌离,你不喜欢就厌离,就是属于爱憎,爱的就想据为己有,憎的就想把他脱离掉,这是有系属的,这叫“有依行”。

  轮就是“教授教诫之轮”,佛给我们说的法,教授我们,教诫我们应当怎么样做。就像转轮圣王所乘的车轮一样,也是像我们坐的汽车一样,他可以载我们行动。但是轮有摧辗的功能,轮子底下有一点障碍,小的能够辗碎。一切的声闻独觉依着有依行轮,他能够证得涅槃道。

  “或首行轮”是什么意思呢?首就是头的意思,就是断烦恼。这个断烦恼首,把烦恼都断了,好求得涅槃。这二种就是声闻缘觉,本来书上只说独觉的,这里把前面的声闻也一并合起来说。这个有依行轮,行这个轮不是大乘的法器,不是菩萨,不是盛大乘的器皿,是小乘的,他的器量只有这么大,为什么这样说呢?

  “由彼依止自诸界行惊怖厌患”,他所依止的这个有依行轮,只是对他自己,他不想让这个苦乐束缚他,不让这个痛苦来束缚他。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这种苦难,他很惊怖很厌患。特别是病,很厌患。还有,求不得,你想要求的达不到,你想要舍弃的又舍不掉。爱别离、怨僧会,他要把这些忧苦解脱,但是他只求自己的解脱。“不求解脱一切有情而修行”,他为了自己的解脱来修行,不是为了一切有情而出离。

  “非大乘器”,就是不属于菩萨乘所摄的,不是大乘的法器。他的行蕴界处系属,他想把这个断了。他不管一切有情的忧苦,看一切有情受痛苦了,他都不救度,所以他要住到寂静处,乃至于跟人隔离。他“不求解脱一切有情而修行”,所以说他“非大乘器,由彼系属有系属行”,他这个系属而系到缘念,他所信乐的,就系属,他不信乐的,就排斥。不系属,就是对其他的众生,他不摄受,不肯教育他们,不肯帮助他们,使他们脱离痛苦。“无有慈悲”,为什么呢?他只求自己的忧苦解脱,就叫“有系属”,而系缚“非大乘器”。

  “由彼观他具受众苦舍而不救”,他观一切众生受的苦难很多,不去救度,也就是他不肯说法利益众生,只求自了。不愿意住在尘世,所以“非大乘器”。由他自己断烦恼首,“首”是形容词,就是断烦恼的头,把烦恼断了,断尽烦恼。“不乐断除一切有情诸烦恼首”,不肯断诸众生的烦恼,也不肯帮助众生,不去说法利益别人。所以我们说念经,持咒,礼拜,发愿,回向一切众生,这就是菩萨了。

  声闻乘的二乘人做什么?他只回向自己,绝不会想到众生,乃至于他的六亲眷属,他也不度。所以大家认为出家人是无情的,修行必须像木头、像石头似的。但是这个是不对的。他不肯救度别人,见死不救,因为众生都是在生死苦海当中。他成了道,像他得了六种神通,得了漏尽通了,他应当给众生说法,但他不肯,自己在禅定中享受快乐,所以他非大乘器。

  “不能驭大乘轮趣菩提道”,不能驾驭大乘轮,轮是轮辗的意思,大乘的轮也有轮载的功能。大乘轮就运往到大乘,大乘就是要利益众生。所以大乘跟小乘自证的境界,大致都相同,就是一个肯把自己的自证境界布施给众生,有些他不肯布施,怕落到烦恼坑,他自己都度不成,还要度别人,他就不敢再来了。彼“不能随大光轮趣”,这个大光就是智慧,就是般若的意思。独觉乘的人、跟声闻乘的人,不能乘这个大光轮趣菩提道,而达到究竟涅槃证佛果,所以非大乘器。

  独觉乘很孤独的,他也不结合道友,怎么叫独觉呢?他自己独自静修,观这一切诸法的生灭相,他就从生灭相里头找到不生灭的理,找到不生灭就生住异灭,所以说他非大乘器。但是我们上面讲的两种十依轮,十有依轮,一个声闻,一个独觉。这些法是好是不好呢?是不是我们直接趣向大乘呢?

  “善男子!有诸众生,于声闻乘、独觉乘法,未作劬劳正勤修学,如是众生,根机未熟,根机下劣,精进微少。若有为说微妙甚深大乘正法,说听二人俱获大罪,亦为违逆一切诸佛。所以者何?若诸众生于声闻乘、独觉乘法未作劬劳正勤修学,根机未熟,根机下劣,精进微少,而便听受微妙甚深大乘正法。如是众生,实是愚痴,自谓聪睿,陷断灭边,坠颠狂想,执无因论,于诸业果生断灭想,拨无一切善作恶作,妄说大乘,坏乱我法,非法说法,法说非法;实非沙门,说是沙门;实是沙门,说非沙门;实非毗奈耶,说是毗奈耶;实是毗奈耶,说非毗奈耶。”

  佛就教导说,这是错误的。如果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就让他跑,会摔跟头的。所以有的众生对这个苦集灭道十二因缘,从来没有出过力。“未作劬劳”就是没有出过力,没有好好的用功修行。这个法未修成,大乘的根器还未成熟。如是众生,未修过二乘法,直接学大乘法,这是不可以的。

  “根机下劣,精进微少”,如果今生没有闻大乘法,他会生起谤毁的,根机未成熟,他的根机是下劣的。而且修道的精进心很少,也不肯精进,就是懈怠,贪着世间的五欲,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他对于欲境界贪求,吃住睡觉,一天当中这个时间就占多了。我们想想:忙吃的、忙穿的,疲劳了要睡觉,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去了,你还有多少学道的时间?乃至于念念经,我们所修行的念经,在家人跟出家人当然不能够对比。我们出家人修行五个小时的很少很少,二十四小时你只修五个小时,还有其余的十九个小时做什么?睡觉占去的很多,人的一生为睡眠睡去很多,有些人睡八个钟头还认为不够!

  我们现在拜忏,连拜带圣号带坐也只是一个钟头,完了,大家就聊天。当然这聊天也谈佛法谈什么得的,还要忙吃的。从十点半一直到十一点半,一个钟头,等下休息一回,差不多一点钟,这两个钟头随便就过去了。起来又忙在家事情了,你要把这个时间计划了,确实是精进的很少,这样的人给他说微细的甚深大乘正法,让他去入观,让他去参,让他去修行、体会,这是不可以。说的听的,俱获大罪。

  为什么呢?说者不知根机,他或者生了谤法的罪,这样做是违逆一切诸佛,跟诸佛所教导的不相合。从小到大,你先从了知这个世间苦,这个苦怎么来的?是我们做的业,是集来的,苦集是世间的因果;灭道,要知道寂灭是愉快的,是成就的。你要知道,要观察,这是修道证涅槃,就是出世间的因果,这是两重因果。在小乘说,这个法本来是四谛法,是小乘,但是他去利益众生,就叫大乘了。不仅自己要修道证涅槃,自己不再做业了,不再受苦果了,让众生都知道,那就叫大乘。

  法无大无小,你自己就是受法者。你听到大乘说诸法是空的,善恶因果不存在,根本没有,你就堕入断灭空了。那正好随顺你的五欲境界,这方面好像空了,那方面其实并不空。因此说大乘法,是怕他落于断见,也不落于常见;要是把涅槃当成常见,把空义当断见,这就错误了。

  所以有的一类众生,没有正式修过声闻、独觉乘,没有用过功,没做过劬劳,没有精进过,根机还未成熟。“根机下劣”,只有微少的精进,就别来听受甚深的大乘正法。但他认为自己是大乘根器,自谓聪睿,有智能。但是陷于断灭边,就是断见。这个断见他就说空,一切诸法皆空,哪有什么苦乐可得?实际上本来没有。我们讲《占察经》的时候,下半卷就是讲二边都不立,但是他落于断见边,在贪着五欲境界上,他是很精进的,但是要修六波罗蜜,他又很懈怠,精进微少,这样是坠于“颠狂想”。

  “执无因论”,不信因果。对一切业果,作恶业得苦报,作善业得善报,生天享受快乐,乃至成道。不相信这个因果,就生断灭想,拨无一切的善作恶作,妄说大乘。他学了大乘,就是把大乘法作了断灭想,着空的,执空的,让一切佛法善作恶作,作坏事作好事,都一样。大乘都讲平等,泯却二边。

  在《维摩诘经》上,文殊菩萨问维摩诘居士说:“如何是戒定慧?”维摩诘居士答:“YIN怒痴”。这是什么涵义呢?YIN怒痴,没有实体的,戒定慧也没有实体的,同是一个法身本体,也就是法性的本体。答的是对的。他说这半面,他说那半面,没有善恶的。假使说你没有修行苦集灭道,却证得了这个空义,那就落于断灭空,就拨无因果了。拨无因果,坏乱我法,把佛法说的究竟,“是”就说成“非”,YIN怒痴是非法的,他说是对的,正法说成非法的,非法又说成正法的。

  “坏乱我法”,本来不是佛法,他却说是佛法;本来是佛法,他却说非佛法。本来不是出家人,实非沙门说是沙门,实是沙门又说非沙门,这就是颠倒。实非毗奈耶,不是戒律,像我们东土的佛法,寺庙的规矩,这不是戒律,这是祖师规定的,这叫清规,却说这是戒律。那么佛所传的戒律都不学了,把清规学好了就好了,这都是法说非法,非法说是法,实非毗奈耶说成了是毗奈耶,实是毗奈耶说非毗奈耶。

  “愚痴颠倒骄慢嫉妒朋党之心,于大乘法称赞拥卫令广流布,于声闻乘独觉乘法谤毁障蔽不令流布,不能如实依声闻乘或独觉乘或无上乘舍俗出家,受具足戒,成苾刍性,亦不如实修集一切善法因缘。于我弟子,或是法器,或非法器,谓勤修行学无学行,乃至证得最后极果真善异生,持戒破戒无戒者所,种种毁骂,呵责恼乱,夺其衣钵,不听受用诸资生具,系缚禁闭。”

  “愚痴颠倒骄慢嫉妒朋党之心”,这个庙谤毁那个庙,那个庙谤毁这个庙,这批居士谤毁那批居士,究竟哪一个对,哪一个不对?颠倒是非。他学了声闻乘独觉乘的法,就谤毁大乘,学大乘法的,于声闻乘独觉乘法谤毁障蔽,不令流布,这是小乘法,不让他存在。不能如实的依声闻乘或独觉乘或无上乘,舍俗出家。闻法了之后就要入道,他不能这样做当然是不能出家;就不能受具足戒了,不能成为比丘,不能成为出家人。

  “亦不如实修集一切善法因缘”,集善法的因缘就做好事,一切善法不要因为这个善小,我们舍一文钱给穷苦人,或者庙上法会的捐献,你捐一毛钱也好,这叫随喜。不捐献还要谤毁,就是没有一切如实修集的善法因缘。“于我弟子,或是法器,或非法器”,是法器,就是善学如是修行者,是盛法的器皿。或非法器就是破戒的,破戒的就不是好的,这个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就是四众弟子,不能谓勤修行。勤修行,就是精进的精勤修行。

  “学无学行”,有学位、无学位。无学位就是证了阿罗汉果。有学位呢?就是七位都有学位,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都叫有学位,证得阿罗汉果了。无学位,乃至证得最后的极果真善异生,这就是证得阿罗汉果,断见思惑,这就是法器。

  或者破戒了,“持戒破戒无戒者所”,有的是持戒的,有的是破戒的,有的连戒都没有了,这就是学大乘法的,这个说是真善剎帝利王。真善戍达罗就是四种种姓,对于破戒的比丘、持戒的比丘、无戒的比丘,他不分,同样的呵骂毁骂呵责恼乱,甚至于夺其衣钵不听受用。他一切的资生资具都剥夺了,他还能生存吗?他就不能生存了,甚至于还系闭牢狱。

  “如是拨无一切因果断灭论者,虽在人中,实是罗刹,于当来世,无数大劫,难得人身,宁在地狱受无量苦,不处人中起断灭见。如是痴人,不久便当肢体废缺,于多日夜结舌不言,受诸苦毒,痛切难忍,命终定生无间地狱,于诸恶趣轮转往来,受诸苦恼,难可救济,多百千劫,难复人身。虽过无量无数劫已还得人身,而生五浊无佛世界,生盲生聋,喑痖无舌,种种重病,常所婴缠,或身矬丑,人不喜见,言词拙讷,耳所恶闻,心常迷乱,无所解了,生贫穷家,众事阙乏,不逢善友,随恶友行,乐作恶业,好执恶见,造无间罪,复还重堕无间地狱,轮转恶趣,难有出期。”

  “拨无一切的因果,断灭论者”,这样做我没有错误,不受果报的,这是断灭论者。“虽在人中,实是罗剎”,虽然他是生在人中,但是这是杀人的魔王,也就是罗剎鬼。“于当来世无数大劫难得人身”,今生做了之后,以后经过很长的时间,再想恢复人身,很困难了,他要在地狱里头受无量苦。为什么他要这样破法谤毁僧佛呢?因为他生了断灭之见,他错解了大乘的空义。下面我们会解释这个问题。

  “如是痴人不久便当肢体废缺”,他虽然不信因果,因果却会找到他,找到他的时候,他就受苦了。这种愚痴人没有智能,就他现生的肉体,“不久肢体废缺”,或者生病废缺,或者像现在,出车祸,或者是天灾水灾火灾,都可以使他肢体残缺,而生病的残缺者多。在很长的时间,“多日夜结舌不言”,再也不能说话了。原因是什么呢?病苦使他这么做。业报轮到他头上,这叫起断灭见的报应。使得他痛切的痛苦难忍,很不容易忍受,命终之后一定生到无间地狱。

  “于诸恶趣轮转往来”,恶趣就是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受诸苦恼,难可救济”,经过好多劫?“多百千劫”,不是一个百千劫两个百千劫,而是很多的百千劫,要想再恢复人身,投生人间做人,不容易了。必须经过无量劫这么长的时间,才能够得到人身。这个劫,无数劫,就说小劫,也是多少万万年。无数劫,以人间来计算这个时份,很难计算。“而生五浊无佛世界”,这是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到这个时候,没有佛的世界,就生到我们这个时候。

  “生盲生聋”,生下来就是瞎子,或生下来就是聋子听不见,并不是后来才害病。他一生出就是瞎子,生下来就喑哑无舌,或者舌头短,或者舌头特别大,语言说不清楚,而且害的是种种的重病。或者当婴儿的时候,就被种种的病患缠绕着他,现在有婴孩还没有出生,就让打胎给打了,在母腹里就死了,这就是他过去的宿业。

  “或身矬丑”,是又矮又丑,就是“人不喜见”,人从心里头就不欢喜,不愿看见或者与他说话。“言词拙讷”,讷就是口里头,那个叫结巴。不晓得说什么话,说不清楚,一句话说老半天,还没有把话说清楚,这是结巴。

  “耳所恶闻”,耳朵听不见,意识迷乱,精神分裂。有的从小就精神分裂,我遇到很多,求念地藏菩萨加持他,也有好的,也有念了还是不好的。三五岁的时候也有,或者十几岁也有,因为惊吓等种种原因,使他心常迷乱,什么都不知道,精神分裂了;而且生到那个家庭,一定是贫苦家庭。资生的资具,“众事缺乏”,缺衣,缺食。

  像这样的人,生到这样的情况,再加上种种的因缘,他还能遇着好人吗?“不逢善友”,没有这个因缘了。不逢善友就遇着恶友,交的朋友都是恶友,跟他一块儿作恶事,“乐作恶业”。“好执恶见”,他那个见解,看问题看的非常不对,非常偏,但是执着不舍,这样就造五无间罪。

  五无间很多,受苦无间,时间无间。受苦的时候很长,不像人间,有病了,还好只有一段时间,那就有间了。有间受苦的时候,住监狱,也可以从监狱出来,刑期满了也可以出来,这都叫有间。无间狱是没有间断的。就像那个地狱里一个大床,八万多里,一个人在那床上受罪,也看到他身满床上,一万个人也是身满床上,这是无间断的意思。造了这种罪,来到人间之后,这样的人寿命还是不长,死了之后又回到无间狱。就这么来回着轮转在恶趣,能够从无间狱出来转生人,还不错;要是转不到人,或者转到畜生,或者转到饿鬼道了。

  “如是愚痴断灭论者,坏乱毁灭我之正法,逼恼谪罚我诸弟子持戒破戒及无戒者,皆令不安修诸善品。由是因缘,多百千劫,没众恶趣,从暗入暗,难有出期。如是众生所有罪报,皆为未求听习声闻独觉乘法,先求听习微妙甚深大乘正法,如是愚痴断灭论者,下劣人身尚难可得,况当能成贤圣法器,尚不能得声闻独觉所证涅槃,况得广大甚深无上正等菩提。如是众生所有过失,皆由未学声闻乘法独觉乘法先入大乘。”

  “如是愚痴断灭论者”,这是断灭论,拨无因果的论者。“坏乱毁灭我之正法”,使佛的正法毁灭了,若毁灭了,就是灭了众生的法眼,大家就没有正法可闻了。他遮止很多人,障人家信佛的道路。“逼恼谪罚我诸弟子持戒破戒及无戒者”,对我的弟子,不论持戒破戒,或者是无戒的,他都不能令他们安修善品,不能相信因果,行道、礼佛、拜忏,这些因缘都没有了。这个恶人由于谪罚破坏佛法,毁僧谤道的因缘,“多百千劫,没众恶趣”,常时在三恶道受苦。“从暗入暗”,从黑暗还是入于黑暗,尽管来人间,他也不是一个完人。盲聋喑哑、颠狂,害种种恶病。

  “从暗入暗,难有出期”,想出离这种苦难,很难很难。如是众生所有的罪报,像上面所说的这么多罪报,所犯的错误,所受的苦、果报,皆因为“未求听习声闻独觉乘法,先求听习微细甚深大乘正法”,这个果报是指这个因,是什么因呢?还没有听小乘正法,没有听二乘的法,就先听大乘正法。

  我还记得最初入佛学院的时候,慈舟老法师他上午讲《四分戒》,下午讲《华严经》,一个是小乘法,最小的小乘法,一个是最圆的大乘法,大小结合。

  学小乘法就是检查你一天所作所为的,身心所作的,你的心想些什么?身体做些什么?是不是跟《华严经》能相结合?不能结合怎么办呢?要忏悔!学小乘法就要忏罪,就是警惕自己的身心,不要放逸,不要狂妄自大;但是这个是不够的,必须要学大乘法才能了生死,才能了二十种断,证佛究竟涅槃。如果是学大乘法的,对于善恶因果,认为丝毫不爽,不能因为学了大乘,把世间因果、出世间因果都泯灭了,那是错误的。如果你学了大乘法,对于声闻乘法。独觉乘法所证的涅槃果,你还是要发扬光大,还要劝一切众生去学。

  我们大家都学了《占察善恶业报经》,上半卷说的跟下半卷说的,简直是两回事,上半卷讲的就是善恶因果。占察善恶因果,看看你是作善多作恶多,你自己占一下。身口意,你都存在好多的恶业。现生你当然知道,过去生你不知道,要占你无量劫前过去生,都做些什么?占你未来生,将来走到什么地方去?这个是在你定业当中,但因为你修行的关系转化了,不在此数。

  占察轮,随时占。今天占的时候,可能你要受苦报。天天拜忏,隔天早上再占,可能罪业消失了,苦报完了,没有了。占察就是这个意思。

  “善男子!譬如坏瓶,多诸瑕隙,盛油乳等,尽皆渗漏,能盛所盛,二俱坏失。所以者何?器有失故,如是众生,于声闻乘独觉乘法未作劬劳正勤修学,根机未熟,根机下劣,精进微少,若有为说微妙甚深大乘正法,说听二人俱获大罪,亦为违逆一切诸佛,所有过失广说如前。譬如世间库藏颓穴,置诸宝货,多有散失。如是众生,于二乘法,谤毁不信,不肯修学,为说大乘,不如实解,因此造罪,轮转无穷,譬如舟船,多诸泄漏,不任乘载泛于大海。”

  “善男子!譬如坏瓶”,坏瓶就是瓶子还没有烧好的,还没做好的,还有一些漏洞、瑕隙,空隙。这样你拿它装油,装牛奶,它不漏吗?“尽皆渗漏”,都漏失了。为什么呢?所盛者非器,那个盛的东西不是好的东西,盛进去也丢失了,这个盛的器皿也坏了,这是器有失故。也就是说受法者,看他是什么根器,就给他说什么法,这样他就能够领受。如果他不是这个根器,他是声闻独觉乘的,不给他说声闻独觉乘正法,反而给他说这大乘正法,这就叫非器。

  举个例子,像中国的禅宗,由于时代的逼迫,没有经论可学,三武灭佛的时候,禅宗独盛,经也不要学,佛也不要念,念佛一声漱口二天,三天都口里不干净。它的涵义不是在这儿,那是纯粹的大乘,不假一点方便;那是参顿悟,明心见性。这会养成什么习惯?从唐迄今,住禅堂的人很少学法,你在那儿讲经,他也不听,念佛堂也不去。他就在禅堂那儿混,除了吃饱瞌睡,还是瞌睡吃饭,就这样混。甚至于上殿过堂,他都要逃避,什么都不信了,这是很危险。还不如在念佛堂念念佛,在学堂里学学教义,还是好的。

  学教义的时候,哪一位法师教你,都是从小到大,不是一上来就学大乘的。你住佛学院,也要说八识,分析分析你的意念,乃至调好你的身口意三业,才能进入大乘。否则就像一个坏瓶子,还要想装东西?瓶子坏了,器皿也失了,所以说众生“于声闻乘独觉乘法,未作劬劳,正动修学”的时候,根机未成熟,根机是下劣的,又没有什么精进力量,若跟他说微妙甚深大法,“说听二人俱获大罪”,说者有罪听者有罪,“亦为违逆一切诸佛”,所有过失,广说如前,前面已经说过了。譬如世间的库藏颓穴,置诸宝货,多有散失。你装货的房子,不但说搁宝石搁粮食也丢了。因为有穴洞,人家也可以进来,已经腐朽了。

  “于二乘法,谤毁不信,不肯修学”,二乘法都不信不修学,跟他说大乘法,他能领略得到吗?领略不到。因为这个造罪,轮转三恶道,受苦无穷。“譬如舟船,多诸泄漏”,船已经漏了,就不是一条好船了。“不任乘载泛于大海”,若驾这条船入大海,你会葬身大海。

  “如是众生,多怀悭嫉,于二乘法未曾修学,妄号大乘,实怀断见,骄慢谄曲,成泄漏身,不堪凭入一切智海。譬如有人,其目盲瞽,不堪呈示种种珍宝,如是众生,骄慢放逸,执着空见,不学二乘,盲无慧目,不任显示无上大乘功德珍宝。譬如有人,其身臭秽,虽以种种上妙香涂而竟不能令身香洁,如是众生,愚痴骄慢,于二乘法不乐勤修,不断杀生,乃至邪见,虽动听受无上大乘,而竟不能解甚深法。譬如石田,虽殖好种,勤加营耨,终无果实,如是众生,于二乘法骄慢懈怠,不乐勤修,贪求五欲,曾无厌倦。虽于彼身殖大乘种,精进勤苦,终无所成。譬如瓮器,先贮毒药,投少石蜜,不任食用,如是众生,于二乘法不肯修学,执无因论,为说大乘,终不能成自他利益。”

  这个学法的人“多怀悭嫉,于二乘法”,他还没有修学,“妄号大乘”,虚妄自称是大乘,实际上是“实怀断见”,断灭见不相信因果。因为声闻缘觉是要讲因果,讲报应的。大乘法则是讲空见的,不过他却是断灭的空见,是断见,不是真正的空见。为什么佛说法,有的时候不说有,说非有,说空的时候不说空,说非空,涵义就是不让你执着,你不要执着有,这个有是非有,也不要执着空,这个空是非空,那么亦有亦空,这叫四句。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这叫四句。佛所说一切法都离四句,这都不是正确的。

  就像瞎子,你给他摆上种种珍宝,他也看不见,不能够接受,不能够领纳。二乘人未修学的时候,以这个泄漏的身想入一切智海,不可能。这样子的人是瞎子似的,连珠宝也认不到。“如是众生”,自己怀骄慢,本来不学无术,他还认为自己了不得,放逸懈怠。

  “执着空见不学二乘”,执着空见,空有很多种。“目无慧目”,不显示这无上大乘的功德珍宝,你给他大乘的珍宝、大乘的法,他认识不到。“譬如有人,其身臭秽,虽以种种上妙香涂,而竟不能令身香洁”,臭秽或者长疮或者流脓,你虽然给他搽好多香水,还是没有办法。

  “不断杀生,乃至邪见”,他说杀生没有罪的。又像有的人说,猪羊生来就给人类吃的,这叫邪见。乃至于说你作恶,你害人,你一定受报的,害人终害己。我们这样说的,他不信,他只看见活人享乐,没有看到死人受罪。他没有那个智能,怎么看得到呢?这都属于邪见。虽然他听大乘听的还是很勤,但是他“不能解甚深法”,不能解到甚深的法义,所以悟不到。“譬如石田”,田地尽是石头,怎么还能种种子呢?你想让这个种下去,结果实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些“众生于二乘法骄慢懈怠,不乐动修”,为什么不乐勤修呢?“贪求五欲”,贪恋五欲境界,他就懈怠了,也不厌烦,也不勤修。“虽于彼身殖大乘种”,你给这些众生,下一个大乘种子,但是他是石田,不会生长的,也不会精勤修学的。“终无所成”,始终没有成就。

  例如我们读《地藏经》,我们认为《地藏经》是大乘是小乘?说大乘尽讲地狱苦,说小乘,地藏菩萨什么都加持你,三乘道果,你都能从《地藏经》得到。那就是非大非小,亦大亦小,就随领受的人,看你是什么思想,是什么法器。

  我们说三归五戒,入佛门的第一步就得三皈五戒。这三归五戒属于大乘小乘?并没有人将三皈五戒判成小乘,也没人把三皈五戒判成大乘。如果你受了三皈五戒,直到发菩提心利益众生,那就是大乘。你受了三皈五戒之后,对世间厌离想求出离,先管自己不管别人,那就是小乘。一切法没有大小,但看用者之心如何!但是在这个次序上面,在佛的教义当中,好像《阿含经》是小乘,《般若经》就是大乘,《阿含经》也有讲大乘的意思,但是我们领略不到。佛说法没有单纯的,并不是小绝对小,大绝对大,没有这样的。法无定法,依心上立,就依我们学者的众生心,来立这个法的大小。

  “譬如瓮器,先贮毒药,投少石蜜,不任食用”,或者一个碗、坛子,或者一个缸,随便一个盛贮的器皿,过去装过毒药,如果你不洗干净,你再投入石蜜,石蜜就是冰糖,虽然你把它化了,还是不能吃,吃了会中毒的。

  怎么能解决问题呢?“如是众生,于二乘法,不肯修学,执无因论”,就不讲因果,无因论。这样的人你给他说大乘,他能够成就自他利益吗?不但不能利益他人,连自己也利益不到。

  “譬如瓮器,先贮石蜜,投少毒药,不任食用,如是众生,精勤修学二乘正法犹未成就,为说大乘,二俱坏失。譬如有人,痴狂心乱,为作音乐,不能了知,如是众生,于二乘法未曾修学,贪瞋痴等猛利烦恼扰乱其心,执着无因,及断灭论,根机未熟,为说大乘,虽经多时,而不能解。譬如有人,不着甲胄,不持刀杖,辄入阵中,必遭伤害,受诸苦恼,如是众生,于二乘法未曾修学,智能狭劣,根器未成,为说大乘,必生妄执,由此展转,造恶无穷,如是痴人,不久便当肢体废缺,于多日夜结舌不言,受诸苦毒,痛切难忍,命终定生无间地狱,于诸恶趣,轮转往来,应知如前次第广说。”

  “譬如瓮器,先贮石蜜”,你给他投少一点毒药,一点点就可以,你还是食不得,吃了照样的毒死。“如是众生,精勤修学二乘正法,犹未成就”,像这类众生修二乘法,因为他懈怠,修什么也成就不了。要是再给他说大乘,二乘坏了,大乘也坏了,两者都成就不了。

  “譬如有人,痴狂心乱,为作音乐,不能了知”,他的心都乱了,你给他弹琴,或者给他唱歌,什么都听不进去了。就像众生于二乘法,没有修学过,贪瞋痴很猛利,烦恼扰乱他的心。他“执着无因”,你说什么他都不听,他执着断灭论。像这样的人,你说什么法都不成,你就算给他说多久的时间,他也不能理解。

  “譬如有人,不着甲冑,不持刀杖,辄入阵中,必遭伤害,受诸苦恼”,这是指当时兴兵作战都得穿上外套披上盔甲,里头还披上甲冑,冑者就内穿的,铠甲是外穿的,我是在西藏看见的。西藏每年到春节的时间,跑马射箭,他们把铁盔铁甲都穿上了,那好重,现在的马根本撑不起。那铁盔铁甲就一百来斤,再加人的身体一百来斤,还得人往上绉着才能上得去,都是真正的铁。我们演戏还只是形容,西藏的演戏是真正的铁盔铁甲,拉弓射箭。如果连这个你都没有防护好,手里没有拿刀没有拿箭,还是用你两个拳头,到兵阵当中去打战,那是不行的。现在更不行,现在是枪炮,跟那个时候又不同了。

  给他说大乘法,不是落于断灭见,就是落于常见的,他就执着二边。由这样的辗转,造恶无穷,就会造很多的过错。像这种没有智能的痴人,不久便当肢体废缺。由于谤毁三宝,眛于因果,“于多日夜,结舌不言,受诸苦恼,痛切难忍”,命终之后,一定生到无间地狱,“于诸恶趣,轮转往来,应知如前,次第广说”,这前面都说过了,在地狱受苦,无穷尽的受苦。

  “善男子!是故智者先应观察一切众心然后说法,先当发起慈心、悲心、喜心、益心、不懈怠心、能忍受心、不骄慢心、不嫉妒心、不悭悋心、等引定心,然后为他宣说正法,终不令他诸众生类,闻所说法,轮转生死,堕大险难。是故如来善达一切众生心相,以无尘垢无取行轮为说正法,具大甲胄一切菩萨摩诃萨众,为他说法亦复如是。由悲愍故,为令断灭诸烦恼故,为令超度三有海故,为诸众生于三乘中,随心所乐,随趣一乘,速圆满故,为说正法,终不令其轮转生死堕大险难。”

  有智能的人应当先观察众生,观察他的心念是什么?这必须得有他心通,有宿命通。如果不具足又怎么办呢?你应当先发心,“发慈心”。慈心就是施予众生一切快乐,拔除众生的痛苦。“大悲心”,看众生的痛苦,就像自己的痛苦一样,这就叫发菩提心。具足这么多心,生起欢喜心,对法欢喜,对众生欢喜。生益心,一定有益于众生。“不懈怠心”,修法说法都要精进,能忍受众生的恼害,种种的毁谤,他能忍受,因为消灾了。“不骄慢心”,像众生跟我都平等,如果脱离众生,你就不能够成佛。

  那天我跟大家说报四重恩,知道四重是什么吗?我们只知道父母、佛,不知道众生恩。报四重恩,第一个就要报众生恩,没有众生,你成不了佛,慈悲喜舍是对谁?众生是成就你佛道的。能忍受不骄慢,还要不嫉妒,不悭吝。

  “等引定心”,要具足这么多心,由定力引发你的身心愉快,身心安静,身心安和,这叫“等引”。然后为他宣说正法,说大法,不令他闻所说法,轮转生死。只要闻了法,使他能断绝生死之路,起码要断绝三恶道苦。

  我以前是讲华严、讲法华的。当初学法的时候,待过两个佛学院,前五年是学华严,在鼓山。后五年是在湛山寺,倓老法师是学四教,是以法华为主的。到了美国之后,改学地藏,就讲《地藏三经》。谁要是能念《地藏经》,信了《地藏经》,见着地藏菩萨像,供地藏像,三涂绝对断的,这些险难都没有了,这是佛说的。我认为讲这个,众生就不会再轮转生死,堕大苦恼。完了有时候再给讲讲〈普贤行愿品>,讲讲《华严经》的三品,也就是讲讲文殊菩萨怎么样教我们善用其心,我们只要会用心就好了,善用其心断一切恶。你得会用心,见什么发什么愿,愿一切众生都成佛。

  “如来善达一切众生心相,以无尘垢无取行轮,为说正法。”以下是佛轮,这几段经文很深,大家要注意听。

  “具大甲冑一切菩萨摩诃萨众”,他在众生里头不受众生的沾染,在战阵当中他穿了盔甲不受伤害,这是大菩萨,这样才给他说法。这是“由悲愍故,为令断灭诸烦恼故”,悲愍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断除这些烦恼,“为令超度三有海”,欲界色界无色界,叫三有。一般的三有是指这个说的。

  “为诸众生于二乘中随心所乐,随趣一乘”,就是普遍说法,三乘都说。这个众生于那一乘有缘,他就学那一法好了,所以大中小三乘都说。“速圆满故”,如果随机说法,他应机而得度,这样子使他很快圆满。“为说正法,终不令其轮转生死,堕大险难”,说法的目的就使众生离苦得乐,不再堕于险难,险难就是三涂的险难。

  “云何名无尘垢行轮?无尘垢者,谓说法时,不为有蕴,不为有处,不为有界,不为有欲界,不为有色界,不为有无色界,不为有此世,不为有他世,不为有诸行,不为有受,不为有想,不为有思,不为有触,不为有作意,不为有无明,乃至不为有老死,不为有行及不行故。为诸众生宣说正法,唯为一切诸蕴处界,广说乃至行与不行,皆寂灭故,为诸众生宣说正法,以是义故,名无尘垢。行者,所谓为能永断死此生彼,为诸众生宣说正法,为能永断诸蕴处界,广说乃至为能永断行与不行,为诸众生宣说正法,是名为行。轮者,所谓如满月光,清凉无碍,遍满虚空照触一切无障境界,如是如来及诸菩萨,所有神通记说教诫三种胜轮作用无碍,遍诸世界,利乐一切所化众生,令诸众生不异归趣,不共一切世间众生,不共一切声闻独觉,能令众生断灭生死诸苦恼法,证得安乐菩提涅槃,是名为轮。如是名为诸佛菩萨无尘垢行轮。”

  这叫无尘垢轮,这是空义。刚才说是堕这个断灭见,但是这个是讲法的微妙,不使他堕断灭见。

  “有”就是色法,包括心法。“有蕴”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不为有处”就是十二处,“不为有界”就是十八处。又单一个别的说,“不为有欲界”,“不为有色界”,“不为有无色界”,是指三界。“不为有此世”,“不为有他世”,此世就是今生,不为他世就是未来。“不为有诸行,不为有受,不为有想,不为有思,不为有触,不为有作意。”这是受想行识。

  “不为有无明”,乃至于不为有老死,这是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明,行行缘名色,名色缘六处,乃至于老死。

  “不为五取蕴”,五取蕴,色受想行识十八界,十二处不有作意,思、想、受、行,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如梦幻泡影。乃至于无尘垢行,乃至于有行及不行,这些就是显中道义,不落断常二边。

  下文又重复说。为什么要重复说呢?因为这个义不好懂。佛说法是清净的,清净轮尘垢就是所作的、所行的、所说的教化,都是清净的。在说法时,不执着此,也不执着彼,一切无着,不执着,无有彼此,彼此都叫对待的,有对待就有尘垢,所以是无对待法的。离二边显中道,离四句绝百非。

  要断生死,要行这个无尘垢轮,让一切都寂灭,都是清净的。上面我们所念的这些都是寂灭故,给众生说的是正法,以是义故,名为无尘垢。行者,要是这样去做,能够永远断死此生彼,这就叫行。无尘垢就必须得到永断生死,证到究竟涅槃,这是正法,究竟的正法,永断诸蕴处界,五蕴十二处十八界。

  要是广说起来,一切行与不行,都要断绝。没有行也没有不行,这才叫无尘垢轮。无尘垢轮就是这样,没有行也没有不行,行即无行,不行即行。佛所说的法都是无始终的,所以叫圆。你在那儿去找源头,没有,找结尾,没有,是圆义。现在用这个显无尘轮。这有十种的甲冑轮。

  这个轮是譬喻说的。譬喻什么呢?譬如法。说这个轮子,轮子底下能够摧毁一切障碍物,那么用佛教讲,佛所说这个轮,就像十五的月亮似的,那光明照的很普遍。如果是夏季,晚上月光一出来就很清凉的。譬如光明的意思,就是它无有障碍。光明就是现在那个空中,没有障碍的,也就是无障碍的境界相。那是形容着佛与那些大菩萨,他们所有的神通记说教诫,这三种殊胜轮的作用也是无碍的。

  至于神通,在佛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都变成神通。那么天眼、天耳,都加个天,天者,就是自然的意思。当你证得了,明白了,开悟了,恢复你原来的本体,这些被迷惑的境界,障碍境界都消失了,就有神通了。神通就是你的智能本性,神通的体是智能的。神就是不假思议的,人家看见一件事说这人真神,真神就像变戏法的,都感觉他神。

  或者吞刀吐火,你感觉很神,因为你不能做。你看他做的,你感觉很神。佛的神通是很自然的,他一看见众生,他就知道众生相,知道众生的过去生,应当给他说什么法,使他能够开悟。“记说”,大菩萨诸佛,他对于众生心里所思念的,他记得住。因他所记的,因他心的作用,而给他说法,叫记说。

  “教诫”,凡是佛说的法都叫教诫。像我们跟着上师求教诫的时候,就是诫勉你,教化你的意思。教诫就是说法的意思。这个本来是说戒律的教诫师,教你怎么样去做。那么,这三种殊胜的法轮,他的作用是无障碍的,作用无碍,不是对某一个众生度,对另一个众生不度,对某一个世界度另一个世界又不度,这就有分别。所以说利乐一切众生,利乐所化度的一切众生,令这众生,不异三乘同修,只要佛所说的教法,从三皈起,你修行就好了,用大乘信来修三皈,那你所归的所依的,就依着你自己心,归你自己的心,这叫究竟。

  一切法到了究竟处,就是你现前的一念平常心,这就是最究竟。归趣,就归依到你这个心,归趣三乘道果,或者归依佛果,这是跟一切世间众生不相共的。这是专指诸佛菩萨,不但跟世间众生不共,跟出世间的声闻、缘觉乘的众生也不共,佛的大慈大悲、无量慈悲喜舍,是不跟二乘人共的。为什么不跟他共呢?

  以下就说二乘人。二乘只为自己,不为众生。像众生的痛苦,他是不管的,他也不去救度。因为佛菩萨能令众生断灭生死一切诸苦恼,生死是因众生烦恼而起的。在生死轮回的当中,众生有无量无边的苦恼,让他停息了、断灭了生死苦轮,不在六度轮回所转。那么证得什么呢?证得安乐菩提的涅槃。菩提就是觉,因为觉悟了,因为不生不灭了,涅槃是不生不灭了,得到究竟的安乐,是名为轮。我解释这个“轮”字,这是指是法说的,这才叫究竟,到了无尘垢。无取行,行,没有能行、所行,就是无取,这个叫证得。这样安乐,这就叫“如是者名为诸佛菩萨无尘垢行轮”。

  “云何名为无取行轮?谓于诸法无所挂碍,犹如日光普照一切,三乘根器,随其所宜,宣说正法,无所执着。谓诸如来为诸众生说如是法,犹如虚空无差别相,以无量定游戏自在庄严住持,为诸众生说微妙法无所执着,具大甲胄。一切菩萨摩诃萨众,为他说法亦复如是,谓说诸法非有非空,非即色空,非离色空,乃至非即识空,非离识空,非即眼空,非离眼空,乃至非即意空,非离意空,非即色空,非离色空,乃至非即法空,非离法空,非即眼识空,非离眼识空,乃至非即意识空,非离意识空,非即欲界空,非离欲界空,乃至非即虚空无边处空,非离虚空无边处空,非即识无边处空,非离识无边处空,非即无所有处空,非离无所有处空,非即非想非非想处空,非离非想非非想处空,非即四念住空,非离四念住空,乃至非即八支圣道空,非离八支圣道空,非即缘起法空,非离缘起法空,非即三不护空,非离三不护空,非即四无所畏空,非离四无所畏空,非即十力空,非离十力空,非即十八不共法空,非离十八不共法空,非即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空,非离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空,非即涅槃空,非离涅槃空,是名如来及诸菩萨为诸众生宣说处中微妙王法。”

  “云何名为无取行轮”呢?这两个是合说的,现在分开了。先说无尘垢的行轮,完了,再说无取行轮。

  “谓于诸法无所挂碍,犹如月光普照一切”,前面用月光形容,是消除我们的热恼;现在用日光形容,是消除我们的黑暗。日光是普照一切的,所有的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他应以何法得度者,就跟他说什么法,随其所宜。什么法与他相应,就跟他说什么法。一切众生乃至声闻缘觉,都有执着。声闻缘觉的我执没有了,他断了我执,但是法执还在。我是假的,法是真的。

  所以在《金刚经》上,佛对须菩提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你知道我以前给你所说的法,是让你度过生死的,就像那过河的船一样,河已经过了,船就不要了,还执着它做什么呢?

  所谓正法者,对机说的法都是正法,使他得度了,就叫正法。不对机,你就算说再多的正法,去不了执着,去不了苦恼,也不是正法。因为他没有理解,这就是让众生不要执着。

  诸佛如来为诸众生,说如是法,什么如是法呢?就是以下我所说的如是法。“如是”是指法之词,就是指什么东西。如是法是什么法呢?这个法就像虚空似的,没有差别相,相是在虚空之内建立一切的,虚空本身没有差别相。所有三乘诸道的众生,佛说了无量的定。定有无量种定,定不是坐着不说话,六根不动,才叫定,并不是那样的,他是一切的行动都在定中。

  诸佛菩萨看到幻化的众生,佛所说的法也是幻化的法,度众生的时候就像我们游戏一样的,游戏什么呢?“自在庄严住持”,就是佛说的法住持,住持在法上,庄严这个法,但这个法实际上是没有的。

  “为诸众生说微妙法,无所执着,具大甲冑”,具大甲冑是跟众生的烦恼战争的时候,无所畏惧,不会被众生所染污。如果工夫不深,没有这个定力的话,本来是度众生,最后反而跟众生一样,就被众生的染污所染着。

  在法上要是起执着,在众生上要是执着众生相,就不是究竟了义。在初步的时候,这样是不得行的。要知道在什么时候说什么法!

  无尘垢轮是什么样子?佛行无行轮,无行轮是无取行轮,不取一切法,就是在他运动当中,行就是运动,在所有一切作用当中,方便善巧的智能不是根本的,那是幻化的,这种方便善巧是微妙的法。

  什么是微妙的法呢?下面就解释微妙法了。什么都不执着,无所执着。具大甲冑,这个大甲冑是什么呢?空义,一切无作。所以说一切的菩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菩萨摩诃萨,摩诃翻大,度众生、利益众生的时候,就是他的慈悲喜舍心最大,乃至于法大,称体相故。众生能够明瞭自己的心,自心体相,给众生说法,就是这样的说,亦复如是。

  “说诸法非有非空,非即色空非离色空,乃至非即识空非离识空。”佛所说的法,不执着相。说有,众生就执着有;说苦,这真苦,三苦八苦无量诸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你所求的事达不到目的,苦死了;每个人都有求不得的苦。

  生苦病苦,生苦都忘了,生的时候那个痛苦让你都昏了,记不得了,来回轮转的苦,记不得了。又说这是有法,要一说有,众生就执着了。佛不说有,在大乘教义里都说非有。这个有非有,非有不是空,非空,非空不就是有,不是的,这是说空义。这个空不是像你所执着的那个空,对你执着说非空,这个有对你所执着那个,叫非有。

  一切诸法有空二边,非有非空,就是中道。不说决定有,又不说决定空;空即是有,有即是空。空在有中,有在空中,这才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就是总说。总说所谓诸法非空非有。

  以下就分别说了。先说色、受、想、行、识,我们不讲五蕴。五蕴法也是空的。色本身就是空的吗?离了色,在色上说空吗?是离了色说空呢?在色上说空,本来是有的,譬如这朵花,我们说这朵花是空的吗?空是有,但是不实在,没有自体。说它非有,在有上说非有,说非有就是空,非空。现在有具体事实在,怎么是空的呢?在这个问题上你要悟,去参!

  像我们这个肉体,有吗?确实有。这个人名字形相,都是有的。但是他不是实在的东西,可变化故,无自体性故。我们的肉体是四大种合成的,地水火风。在《楞严经》上讲七大,再加上空根识,地水火风成就的肉体,没空不行。

  大家可能说我的肉体怎么会有空?你腹内的五脏六腑都是空的。每个器官跟每个器官,它们中间有空隙,要是没有空隙,就会粘到一块,各个作用都失掉了。地水火风离开了,如果腹内没有空气,你还能生存吗?没水没什么都可以,要是没空气你马上就断气了。

  人到最后死亡的时候,他也没吃,也没喝,还能活几天。气断了,那就死了。所以地水火风空根识,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还有一个识,肉体虽然坏了,八识不坏。

  所以一切诸法,先举色法,色法是空的吗?是有的吗?色法不是空的,也不是有的。是色即是空,还是空即是色呢?两个颠倒的。这个色是不是就是空?还不能这样说。色不即是空,空也不即是色,空是空,色是色;色是色,空是空。不只色法如是,受想行识,受想行这三个就略去了,“乃至”,就是超略的意思。

  “非即受空,非即行空,非即想空”,这个就不重复了。色受想行识,都如是。说蕴,非蕴即是空,也非空即是蕴,就是这个涵义,这就是五蕴色法。

  即时空,还是离时空?即也不对,离也不对,非即非离。眼耳鼻舌身意,又说六根,那么非即眼空,非离眼空,“乃至”又超略了,非即意空、非离意空。超略什么呢?超略中间的四个,耳鼻舌身这四个超略了,这“乃至”就过去了。每个都这么套一下。《大般若经》六百卷,就这么说来说去,来回这么转。所以他不简略,没有“乃至”,六个都摆出来,一个一个摆。所以经文的文字就多了,是这个涵义。

  在其他的经上,他用“乃至”两个字就都略了。所以这一段文字,你懂得其中一个意思就都懂了,不即不离,这就是中道义。即也不是,离也不是。你读大乘经典,离四句,绝百非,怎么说都不对。四句的意思就是,有、无、非有、非无,这叫四句。即色是空不对,离色是空也不对,离识是空不对,即识是空也不对,这叫离四句的意思。

  “非即色空,非离色空”,乃至“非即法空,非离法空”,为什么又要说一道呢?不说色心法,先说色法,后说心法。心就是法,说心法,也都是不即不离。完了又说六识,“非即眼识空,非离眼识空”。以下又超略了,乃至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乃至非即意识空,非离意识空”,离不可以,即也不可以,也就是非即非离的意思。

  “非即欲界空,非离欲界空,乃至非即虚空无边处空”,这个超略就多了,欲界、色界、无色界都超略了。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都超略了,就说到四空天了,也就是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空无边处天。四空天,也不是空的,也不是有的。四空天建立空中,应该空的,不是的,因为他有住在那个天的,有意识。他以为没有了,实际还是有的。无所有处,本来没有,但是加个“处”字就有了。

  无所有就没有,加个“处”字,他以为生天还是有个处所,好像我们有住居的地点。这个四空天就是外道天,但是阿罗汉果,也居住四空天。所住天是不同,他入那个定,他就在正定当中,那些在四禅八定,在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他入在哪个定就到哪一天,这叫九次第定。

  在有法当中,举了这么多的例子,这是举圣道。佛所说的法,四念处、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八正道,三十七道品,这都是菩提圣法。即四念处空,或离四念处空。以下的“乃至”就超略了,八支圣道空,离八支圣道空就超略了。

  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都超略了,就不详细说了。佛所说的法,也如是;不但世间诸法是空的,佛所说的法也是空的。但是不能偏于空那一边,偏于空就落断见了,偏有就常见了,不是执常就是执断,不是执有就是执空,这都是般若义。

  本来《十轮经》是讲有的,是讲苦的,要你厌离。每一部经要绝对判为大乘、小乘是不可能的,他里头涉及各个部分;像这就是《般若经》,这些都是从无有无空的当中去体会。举这些相,因为佛说这些法,世间有这些相,三界二十五有,都有这个相。要把这个即和离弄清楚。就是在色上说空,在空上说色。离色空,即色空,离开这个四念住空,或者即四念住空,都不对。懂得这个意思就行了,这就叫妙法。所以学佛法的人应该知道圆满的意思。你怎么执着都不对,这是破执着的,给他说执着的法。

  我们经常讲缘起法,诸法缘起,缘生无自性。缘起法是空的,是有的。那么“非即缘起法空”,不是缘起法本身是空的,也不是“离缘起法空”。懂得性空缘起了。这都是讲性空的,说了很多都是性空。为什么有缘起?缘起是各种因缘,多种缘成的,少一缘,这法不成,就是这个涵义。

  你要是懂得缘起性空的道理,这些道理都懂了。专讲缘起性空,就有好几部经。缘起法,即缘起法是空的,离缘起法是空的。每一法上都加个“非”字,你所说的“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言说的法不是法。离开言说就有?离开言说还有什么显?那显不出来。说到真如,说到究竟,没有言说的。

  “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只要说出来,说什么不是什么,不是这个,不是妄语。别理会这个,那不是说假话,不是的。你说什么不是什么,说说那个东西是一个表示,一个符号。

  像我们说火,火绝对不是火,要是火的话就把你给烧了。应该懂得这个涵义,你说什么并不是什么。你或者说张三,张三就代表,这个张三不是那个本人的张三,而是他的符号。符号,张三也可以,张四也可以,改张五也可以,改个什么都可以。符号是可以随便改变,不是实体,你从这个上可以体会到。

  我们本心、真心,一切言语都不能显示出来,这叫离真如。〈大乘起信论〉,大乘经典都叫离言真如,离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想要思议观察,没有,一观察就错了,百非就是这个意思。你只要一动意念,错了,这个意思很深的,不是我们这部经的本义。

  三不护,只是指佛说的,佛的身口意三业是纯善的。随便怎么做,身怎么做都是善的,那就达到真善美了,究竟清净了,永远离过的,不需要再加上防护。护是防护的意思,佛就不要护了。阿罗汉、菩萨,他还要防护,身语意还要注意,身语意还有微细的无明,微细的习气。

  在印度的时候有一位尊者,他无量生以来的习气非常重。因为无量生来不是做国王,就是做大长者,染成说话的无量劫习惯,称人家都是小婢,他并不是骄慢,而是习惯。他见了佛,闻了法,证了道。他有神通有力量,龙王天龙鬼神都护持他的。他过河的时候,过不去,他喊:“小婢断流!”要那龙王给他断。龙王知道他是证得阿罗汉的,就断了河让他过去,他也没说个谢字就走了。这个龙王就跟佛告状,说这位尊者他太不客气,太骄傲自满。佛就跟他说,他没有轻视心,他是过去的习气,虽然证了阿罗汉果,只能断见思惑的现行,粗惑断了,细惑他没断,他的习气还在。

  我们要断习气是很难的,多生累劫带来的习气,修道者一看,就知道你的习气;各人要了解各人的习气,改习气很难。佛就跟他说:“好我让他给你道歉,让他对你忏悔。”就叫这位阿罗汉来跟他忏悔。这位阿罗汉又说:“小婢莫瞋。”哈哈!他当着佛面前还要说小婢,佛说这是他的习气,没有办法改。他改了这个习气,就当了大菩萨。

  我们有很多问题,各人都不同,各人有各人的习气。一母生九子,九子各别,各人是各人的习气,种子相同的,习气不一样的,绝对不一样。所以修道者要防护三业。这叫三不护。

  “三不护空”,三不护是没有的,佛的三业是没有的。不即也不空,也不离,离了三不护说空。你说什么空呢?离开实体了,还说什么空呢?即三不护空,三不护空是佛的身口意三业。佛的身口意三业是清净的。所以四无所畏、十力、十八不共法,乃至大慈大悲四舍都如是,乃至佛证得涅槃,涅槃不生不灭是空的吗?是即涅槃空,是离涅槃空,即也不可以,离也不可以,涅槃本身就是不空不灭,不生不灭的,非染非净的。

  这就是一切如来跟大菩萨给众生宣说的微妙王法,这叫无尘垢轮。随着执着,就不是清净了,有尘垢。所以诸佛菩萨度众生不见众生,终日度众生无众生可度;终日说法,没有说法,没有说一句,就是这个涵义。这不是顿义,顿义是离言说的,但有言说都不是顿教,以这个无取行轮说微妙法,一说到微妙法,即也不可以,离也不可以,说空不可以,说有也不可以。

  “善男子!如是如来为诸众生,以无尘垢行轮说法。如满月光清凉无碍,遍满虚空,照触一切无障境界,乃至广说。又以无取行轮说微妙法,于一切法无所罣碍,犹如日光普照一切,三乘根器,随其所宜,宣说正法,无所执着。谓诸如来为诸众生说如是法,犹如虚空无差别相,以无量定游戏自在庄严住持,为诸众生说微妙法无所执着,令于三乘随宜趣入。具大甲胄一切菩萨摩诃萨众为他说法亦复如是,令诸众生闻此最胜甚深法已,于三乘中,随其所乐,随趣一乘,种种善根皆得成熟,随于一乘极善安住,终不令其于生死中增长种种恶不善法,令于涅槃坚固不退。”

  以无尘垢行轮,像月光一样的。满月的清凉无碍,月光遍满虚空,照触一切无障碍境界。月光照耀,月即无意照耀,自然如是。受者也无意的受,也不是有意的受。微妙法,于一切法无所挂碍,不执不着,无挂无碍,就是非有非空即有即空,都不可以。

  “犹如日光普照一切”,太阳出来,大地的黑暗都消失了。佛对三乘的根器,声闻、缘觉、菩萨,随他所依。佛说法不是佛想说法,而是众生的需要,根机成熟了,就得宣说正法。每一个说法都是不请不说,都有因缘的。因为请,佛才说,又有助缘,诸大菩萨来助化,文殊、普贤、观音菩萨,他们不需要闻法,他们是来助佛扬化的,来证明他们之所以成道,就是因为修行证得来的。

  “无所执着”,对一切法无所执着。为“诸众生说如是法”,如是法,就是“犹如虚空无差别相”。佛所说的法,我们知道有世间因果,出世间因果,善恶果报,这都是应机说的。虚空里头,没有这个相、那个相。有相,是那相的本身。

  “以无量定游戏自在庄严住持”,就是用无量定庄严自在住持。住持什么呢?住持这个妙法,无住持的住持,“庄严众生实非庄严是名庄严”,这是套用《金刚经》的语句。在这个段文字里头都不要执着。解脱,有缚才说解脱;无缚,解脱也说不上;无缚无解,没有束缚也没有解脱。

  众生断烦恼证菩提,有烦恼可断吗?没有烦恼可断,哪有菩提可证呢?张无尽居士说这么两句话,“断除烦恼重增病”,说你想断烦恼又增一层病,增个什么呢?断烦恼,这个断就是病。“趣向真如亦是邪”,邪知邪见,你要趣向真如证实相求实相都是邪见,那是到究竟了义。只要一开口就错了,离四句绝百非,无言说就对了?佛又为何苛责哑羊僧?哑羊僧究竟该怎么做呢?入了才知道。

  这都是要你证大乘了义的实相义。妙法的意思就是要你无所执着,要达到这么一个目的,让众生闻什么都不执着,对什么都不执着。佛一说法的时候,有无量亿众生来听法的。有人问我说:“法师!那时候在印度好多人口?”我说:“我也不知道,我怎么知道印度好多人口?起码没有现在多就是了。”他反问:“佛说法那个法会上有那么多的人吗?”我说:“那些不是人。”他问:“不是人是什么?”“天、菩萨,他方世界来的,在虚空中。” “那这个世界容得下吗?”我说:“那是你的看法。”这样理解完全是错的,这叫执着。佛是在虚空中说法,所说的法音遍一切处。

  有一位法师说法,只要五个人以上,他就不说了。我们在法源寺,那些老和尚说戒的时候,五六十个一坛,时间还来不及,这都是不合法的。一般的是一对一。

  你看我们那些大德如实开悟的,都是一对一传戒。戒师会就问他,单对他的机说。我们没有佛的三根普被,没有那个本事。在佛陀时代,佛说了一段法,就有好多人开了悟,证了果,乃至于发了菩提心。我们说了好多次也没有谁发菩提心,就是发了,你也不知道,但是发也不是真的。到了初住才能发真正菩提心,这叫做随宜说法。

  “为他说法,亦复如是,令诸众生闻此最胜甚深法已”,最殊胜甚深的法,这就是心法。上面所说的这些非即非离,不要在文字上去想,这就达到我们的心。你说你的心,真正的心是什么样子?思惟不是那个心,离开思惟,我的心又在那儿?你要离开心意识去参!参了,就开悟了。用分别心,你到老和尚那里,请他开示,你一生起分别心,他就打你,这有甚深的妙义。

  像俱胝和尚,人家一请问他,不论谁请,就是一指禅,那来的人就开悟了。不论谁请法,他都给你伸一手指头,来的人就明白了,在那里就开悟了,就给他叩头礼拜道谢。有一天他不在家,只有小徒弟在家。别人来问法,说师父不在,这个人就请问:“如何是祖师西来大意?”这位小徒一伸手,哈!那人又高高兴兴给他叩头礼谢,走了,开悟了。他师父回来问说:“有没有人来?”徒第说:“有人来请法的。”师父又问:“你怎么答复他?”小徒弟就说:“我就学你,他一问如何祖师西来大意,我就这么……”师父又问:“他什么表示?”他叩头道谢,说他开悟了。俱胝和尚说:“那你悟没悟?” “我不知道。” “好,我问你,如何祖师西来大意?”他就一指手指,他师父一刀就把这位小的手指砍去了,痛得他又嚎又叫。“你不要叫,来来来再来!”那小师父忍着痛,俱胝和尚又问:“如何祖师西来大意?”他就开悟了,也不痛了 。

  大家悟没悟?悟到什么?前面是有,后面是空,非空非有;非有,没了,说空,空还说什么?已经没有了还说什么空?我们慢慢参吧!我们在上面着墨,说了很多理由,这是没有理由可讲的。要是一讲,就落到第二义、第三义去了,那就永远耽误了,悟不了。怎么办呢?就按着教义,按着经本上去看!那样子很辛苦,又是读诵又礼拜又忏悔。如果是真正有本事,一下子就豁然大悟,虽然悟了,还得从头学起。悟了还没有本事,还不是佛,这叫悟得的“理即佛”。

  “于三乘中”,随其所乐,“随趣一乘,种种善根,皆得成熟”,过去所种的善根都成熟了。“随于一乘,极善安住”,哪一乘都好,极善安住,就是他能够断惑证真,安住于不动,再不受生死轮回了。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为断无量无数众生生死流转为他说法,声闻独觉但为自断生死流转为他说法。菩萨摩诃萨为令无量无数众生度四瀑流为他说法,声闻独觉但为令己度四瀑流为他说法。菩萨摩诃萨为除无量无数众生诸烦恼病为他说法,声闻独觉但为自除诸烦恼病为他说法。菩萨摩诃萨为断众生诸蕴烦恼习气相续令尽无余为他说法,声闻独觉但为自断诸蕴烦恼习气相续有余不尽为他说法。菩萨摩诃萨为成大悲等流果故,大悲为因,为他说法,声闻独觉不为大悲等流果故,无大悲因,为他说法。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有所顾念而为说法,声闻独觉于诸众生无所顾念而为说法。菩萨摩诃萨为息一切他众生苦为他说法,声闻独觉但为自息己所有苦为他说法。菩萨摩诃萨为满一切众生法味为他说法,声闻独觉但为自满己身法味为他说法。菩萨摩诃萨为诸众生得胜法明为他说法。声闻独觉但为自己得胜法明为他说法。”

  我们经常讲二乘人也托钵食,人家请他说法,他也说法。但是他的目的,只是为自己断生死,把生死流转停了。他说法,不是令众生来断生死的,这就是二乘人跟菩萨的差别。他所做的一切事是为他自己,不是为了度无量众生,生死流转的苦轮而来说法。菩萨摩诃萨是令一切无量无数的众生度四瀑流为他说法。

  四瀑流,四种的生死根本,乃至最后的是无明瀑流。声闻独觉不是,他只是为度自己的四瀑流。他给别的众生说法,说法的目的,纯为自己,不是为他人。

  菩萨说法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菩萨的一切事都是为了度众生。我们念〈普贤行愿品〉,念〈净行品〉,他遇见一件事情,他一想到佛法就想到众生。但愿众生得成佛,每句都如是,一遇到什么事都当愿众生,愿他断烦恼证菩提,都是愿他众生截生死流入一切智,都是这样。声闻独觉就不然。

  菩萨摩诃萨为了去除无量无数众生的诸烦恼病,为他说法。菩萨说法的目的,为了众生都断惑证真,不再在生死中轮转。“声闻独觉但为自除诸烦恼病为他说法”,菩萨是为令众生除烦恼病说法,不为自己;独觉声闻是为了自己除去烦恼病,为他说法。“菩萨摩诃萨为断众生诸蕴烦恼习气相续令尽无余为他说法”,或者是虽然自己未成佛,他让众生都成佛。

  地藏菩萨一直在菩萨位,但是他所度的众生,有很多都成佛了。《地藏经》里那些十方来的诸佛,就是地藏王菩萨度化的,教化成佛的。他自己还是菩萨,这是大菩萨的种性。不但令众生断烦恼,断诸蕴,色、受、想、行、识五蕴的烦恼,还要断习气,不让习气相续,不让烦恼相续,令他一切的烦恼都尽无余,这样的给一切众生说法。

  “菩萨摩诃萨为成大悲等流果故”,大悲为因,为他说法。菩萨,他的大悲心是平等的,“流”是同类为流,让一切众生跟他一样,都成就圆满的菩提。他是大悲心为因,希望一切众生都发大悲心,度一切众生,给他说法。声闻独觉,他的说法不是为大悲等流果故。他不是为等流,等流就是让一切众生跟我都是平等,都成为一类,“流”者一类。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有所顾念而为说法,“顾念”就是加庇加持摄受,用大悲慈悲喜舍摄受众生。这样摄受他,给他说法。

  那么“声闻独觉”呢?他为了自己,他没有大慈大悲心,没有顾念,不像佛。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遇到哪位大菩萨,都嘱托他们,我如果涅槃之后,在我这个末法当中的弟子,一个别剩,都给我度了,让他们离开生死。他对每位大菩萨都是这样子嘱托的,不论观音、地藏、文殊、普贤,都是这样嘱托的。

  同时,设了种种方便法,给你说缘念佛法僧三宝。声闻缘觉,他没有这种顾念。菩萨为了息灭一切众生的苦恼,息灭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他说法,让他得到清凉。声闻独觉,他是为息灭自己所有的苦,他给别人说法,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他自己,有所为而为,就是这样子。为谁呢?为自己。

  “菩萨摩诃萨为满一切众生法味为他说法”,我们吃东西都是要贪个口味,法有法味,法的味道。诸大菩萨教导我们都要使你能够学法精进,欢喜愉快,你得到法味了,就得到清凉了。得到清凉了,就去除你的热恼,就去除你的饥馑。一有法味了,我们就有法了,菩萨是这样说法的。声闻独觉,他自己满足于他自己的法味,不是为众生,是为他自己满足法味而给众生说法。

  “菩萨摩诃萨为诸众生得胜法明”,在法上,产生殊胜智能的光明。明就是觉悟,觉者就是明的意思。三觉圆明,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三觉,我们现在只求自觉就好了,我们没有明,力量不够。菩萨给众生说法的时候,令一切众生都得到殊胜法,能够产生智能光明,是这样给众生说法。声闻缘觉,但为自己得胜法明,为他说法。

  “善男子!以要言之,菩萨摩诃萨无量律仪,普为除灭一切众生大无明暗,大怖畏事,一切衰损,得大光明及大名称,如实觉悟一切智智,为他说法;声闻独觉少分律仪,但为灭除自无明暗,得小光明及小名称,如实觉悟少分法智,为他说法。善男子!声闻独觉,无有于他实怀顾念,无有于他实怀悲恻,无有于他实不轻弄,无有于他实为利益,无有于他实为拔济,无有于他实行荐举,无有于他实欲称叹,无有于他实无谄曲而行赞美,无有于他不顾己身令彼安乐,无有于他不起误失身语意业。善男子!住大乘者无有于己实怀顾念,广说乃至无有于他发起误失身语意业。”

  一切智智就是指佛,唯佛才能称一切智智。“以要言之”,就是扼要的说。总说菩萨摩诃萨所遵行的无量律仪,律是戒条,仪是四威仪,行、住、坐、卧四威仪,仪是律的方便。那么他的一切法,一切的律仪,目的是除去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乃至使众生永远没有恐怖。

  人在黑暗当中,容易产生恐怖,在光明当中就不会产生恐怖。如果有了大智能,不管任何事情都看得破,不会有恐怖感。如果看不破,没得智能,在黑暗当中走路还得摸索,前面是不是坑,你都不知道。走路就会生起恐怖,就有怖畏事,乃至于损减。那就是善业恐怕损减,恶业恐怕增长。

  闻法的目的就是使自己能够得大光明,乃至名称好。我们社会上讲,名是第二生命。你要是有好名称,谁见了都恭敬,都赞叹,都随喜;恶名遍布,你就行不通。如实觉悟一切智智,让一切众生都能觉悟成佛。这样给他说法,菩萨是想让一切众生都成佛。那个黑暗、无明,让它渐渐的衰损;智能光明、名称,让它觉悟,究竟增长到成就一切智智。

  声闻独觉的少分律仪,我们只知道菩萨的戒条,是十重四十八轻,《梵网经》说,这是菩萨律仪。比丘戒二百五十,八万细行,意就有八万,根本戒就有二百五。如果认为菩萨戒很少,比丘声闻缘觉戒条很多,这样理解是错误的。

  《梵网经》一条戒,就包着无量无数的戒。除了止,还有作。比丘在律仪方面有很多是作持,应该作的事情。所以要知道菩萨律仪,他们一发了菩提心,就受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所有律仪都包括了。只要佛所说的,不许可做的事都叫律。摄善法戒,佛要做的,应当叫你做的你都要做。利益众生的事业,一切善法你都要去做;不论十善法,乃至三皈五戒,乃至声闻法,你都要去做,一切法只要是善法都要做。最难做的是饶益有情戒,让一切众生得到利益。声闻缘觉不是这样子,单为自己,灭除自己的无明暗,灭除自己的无明,得小光明。因为他心量不大,所以得到的利益很小。

  “小名称”,名称不大。大菩萨三千大千世界,他方国度,像文殊师利、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无量世界都知道,这叫“大名称”,不是我们世间这个名称,世间这个名称是很小的。“如实觉悟少分法智”,他不是一切智智,而是一切智。少分法呢?苦集灭道十二因缘,这个法的智能他有了,他是这样的来给众生说法的。

  “善男子!声闻独觉无有于他实怀顾念”,声闻独觉,他没有关心众生,只关心自己。“无有于他实怀悲恻”,恻隐之心人皆有之,那是大悲心。声闻,他对待众生,只为了自己的生死,不关怀众生。“无有于他实不轻弄,无有于他实为利益”,为于他实不轻弄,菩萨是不恼害众生的。罗汉不然,就心理上说,他对众生不如实说法。不如实的培育他人,而是如实培育自己,一切修法功德专为自己回向,而不回向他人。我们有好多的道友,念完经,或者拜完忏,他只回向他自己,让他回向法界众生,他说:“等我自己度完了之后再说吧!”

  我遇见很多这样的人,我都回向他们,我又得到什么呢?辛辛苦苦的念,辛辛苦苦的拜,我都回向给他们。不能够这么回向,就是小乘心。但是他也知道回向,回向自己的未来,这对别人有什么利益呢?没有!他也知道,好比人家供养他饮食,乞食,他也给人家回向,那是佛教导的,不回向是不行的。他也要问,你供养我饮食,你有什么要求,你想做什么?你一说出来,他就给你说法,他就给你回向,这是罗汉。菩萨就不是这样的,菩萨受了你的供养,他一直的回向,直到你成佛,不以得少为足的。

  “无有于他实行荐举,无有于他实欲称叹,无有于他实无谄曲而行赞美”,这是声闻不做的。“无有于他不顾己身令彼安乐”,我们经常说,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是大菩萨,愿无虚发。还有普贤的十大愿王回向众生,愿代一切众生受苦。就是他坐监狱了,“我去坐,你出来!”你害病了,“我替你害,你得健康。”那些大菩萨他确实做得到的。

  我们有好多道友发了这个愿,后来就引火烧身,你发愿替他害病,你就害,他就好了。害的时候,你可别抱怨,这回我行菩萨道成功了,行菩萨道成就了。不然,你想代,恐怕还代不到。

  大家都知道宣化上人,他是东北人,十七岁的时候他母亲死了,就在他母亲坟墓守孝三年,那时候,东北大雪好冷,在我们年轻的时候零下二三十度。他是五常县的人,在哈尔滨北部,很冷,他在那墓守着,有很多的感应。所以在哈尔滨一带,好多县份都知道他叫白善人。到了四六、七年,在东北才入了佛法。

  这就是为他人,虽然是为他自己的母亲,自己的母亲也是他人,而自己不顾自己的身体,令别人安乐,这就是菩萨。什么事不为自己着想,我有什么好事都让给众生,不论是谁;特别是我的仇人,我就让给他,他以后就不给你结仇,你跟他的冤业在这儿就消失了。不管他接受不接受,你跟他的冤业已经消失了,这叫行菩萨道。

  “无有于他不起误失身语意业”,身口意要让别人欢喜,让别人快乐,身口意绝不伤害他别人,不起不犯这个错误。真正是大乘的菩萨,对自己从来不会照顾自己,尽是照顾他人,自己身语意业,对自己可以有误失,对众生绝不能有误失。我们在这点上犯的很多,特别是对最亲近的人,犯的特别多。对自己最亲的人,夫妇最容易犯,对待子女更容易犯,“你是我养的,你是我儿子,你是我女儿,你不听我的,听谁的?”这就对众生误失身语业。打、骂,更不可以。

  “复次善男子!有诸众生禀性暴恶,言辞粗犷,实是愚痴,怀聪明慢,不断杀生,乃至邪见,于他所得利养恭敬,世所称誉,深生嫉妒,常自追求利养恭敬,世所称誉,曾无厌倦,恒自赞誉,轻毁于他,不自防护身语意业,常乐习行一切恶行,内行碜毒,无有悲愍,无惭无愧,喜触恼他,于诸福田,好简胜劣,于归我法诸出家人,常乐伺求所有瑕隙,才得少相,未审真虚,即便轻毁呵骂谪罚,其心刚强,很戾迷乱,常憙触恼诸出家人,不省己过,念讥他阙,虽闻赞叹大乘功德,发意趣求,而心好为诸重恶事,曾未寂静,诳惑他故,于大乘法,现自听闻,教他听闻,现自读诵,教他读诵,为自荐举,陵伏他故,于大乘法恭敬赞美,自于大乘诸行境界,不曾修学,未能悟解,而自称号我是大乘,诱劝他人,附己修学,规求名利以自活命。”

  邪见就是愚痴,就是无明,都用邪见代替了。“复次”,佛又继续说,有的众生生性粗暴,恶性不改,很粗暴,言语无状,经常要动手打人;骂不过人,或者别人反弹骂他,那就不受。他骂人,别人要是反骂他,他会动手打人。

  “于他所得利养恭敬,世所称誉,深生嫉妒”。这就是没有智能的表现,他有嫉妒心,也很聪明;聪明慢,就是由从此而来的。看别人得到一点好处,或者得到好名声,或者得到供养、做生意得了利,他就想方法破坏。如果是同行的,那就是冤家。

  “常自追求利养恭敬”,他所求的就是名闻利养。“世所称誉,曾无厌倦”。这个事,他精进得很。虽然别人不赞誉,他自己也来赞誉自己,赞自毁他。对自己的身口意,他不防护,看人家的身口意,说人家话没说对,身体作的不对,就对别人的身口意常时纠正,对自己的身口意他不防护。

  这些人他所希望的、所行习的是什么呢?一切恶行,尽作恶,不作善事。内心碜毒,这个“碜”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丑恶混乱,这是毒。什么毒呢?就是恶行之毒,一点悲愍人的心也没有,愍是次一点,就是怜愍别人。悲是大悲,就大一些。我们经常这样形容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不尽然,有些人他暴行粗暴惯了,从来没有恻隐之心。不但对外人,对他自己妻女、子女,都这样,无惭无愧。他那个心里头,他喜欢什么呢?惹别人生烦恼,尽要人家受苦恼,要是有点好事,要作福德事,他就拣别。有很多人这样,拿别人的钱去做好事,功德他是没有的,他认为自己占了便宜,其实他是做罪。在大陆上叫善虫子,专门吃和尚,吃居士的,这种人叫善虫子,叫寄生虫,善事上的寄生虫;拿别人的利益,当做他自己的利益。

  有一个人标榜自己是孝子,他母亲生病了,他要割肉疗养他母亲。不过,他不割他自己的肉,他在厕所等着,人家解手的时候,他一刀就把人砍了,人家不叫喊吗?他说:“你别喊,割肉侍亲就是最大的孝,你怎么还叫喊呢?”大家听听这个是什么涵义呀?虽然这是笑话,但确有其人。在一切福田上,他就拣别哪个好的,我该去做,那个不好的,我该不做。这个福德已经减轻了,这个善根很小,那个善根很大,大的我该做,小的我不能去做。

  刘备托孤的时候,告诉刘禅,要记住两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别看这件事是一点点小的,虽然是坏事,很小,不会有什么影响,你也不要做。“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因为这个善是很小的,就不去做,你要是做了,生起的功德就大了。一样的施舍人家一点儿钱,一块钱,一毛钱,你一个慈悲心,恭敬心,亲手递给他,功德无量。如果是国王,如果是大臣,布施这个穷苦的,讨口的,亲手安慰;不论钱的多少,他的功德胜于供养恒河沙诸佛,《地藏经》是这样说的。

  于我法的出家人,常乐伺求所有的瑕隙。他不做别的,就追求伺求,看着出家人的过,他得到一点儿,“才得少相”,他没有审查是真的是假的,他就“轻毁诃骂谪罚”,这就错了,这是大恶。这种人还不听人劝说,其心刚强,难调难伏。“很戾迷乱”,凶狠凶狠,心是很迷乱的。所以他的目的就是“常喜触恼诸出家人”。看这和尚出家人烦恼,他高兴,他的目的就是常想找出家人的过,使你烦恼,使你修行不成,这就是魔鬼。魔王波旬的子女来到这儿恼乱出家人,完了他还要出家,穿了出家衣服,他就是不做佛事,他更进一步的破坏。

  这类人很多,当善虫子当不成了,就到了里头,吃里扒外。到了佛教来破坏佛教,毁灭佛教,永远不想自己的错误,总是讥毁别人,毁谤他人,找人家的缺点。听到赞叹了大乘的功德,他也知道这是好事,人家一听到赞叹大乘功德,他也发心要想去求大乘,想去求。但是他心里头所好的,杀盗YIN妄,他从来没有寂静过,没有停止做恶过,静不下来,散乱得很。为什么?业使他迷乱了。业障!业障!这叫真正的业障。你看那些人,业障很重,可不能劝他,你要是劝他,他就跟你发脾气,使你触恼。所以释迦牟尼佛跟阎罗王说,这个娑婆世界众生,刚强难调难伏,习气深重得很。做重大的恶事,从来没寂静过,欺骗诳惑别人,尽作假相。

  “于大乘法现自听闻”,于大乘法,他自己听闻了,也想教别人听闻。“现自读诵,教他读诵。为自荐举,陵伏他故。于大乘法恭敬赞美。自于大乘法诸行境界,不曾修学,未能悟解,而自称号我是大乘,诱劝他人。”引诱劝他人,附己学习。前两句,你听的是好的。后面就不是,别有用心,那个心用的不对。他说:“我听闻了,这部经很好,你跟我去听。我现读诵某经,你有读诵吗?推荐指引你,但是你得听我的。”这就是欺负人家。

  陵伏他故,为了降伏别人。对大乘法,赞美恭敬,这是假相,假的赞美恭敬。他对于大乘法的那些行为、境界相,从来不修学,学也学不进,更谈不上悟解。怎么能明白呢?但是他自己可会吹嘘,我是大乘学者,我是大乘人,劝别人都跟我一块儿学,听我的。其实是假这个来“规求名利”,目的是想求名求利,以自活命,这就叫邪命自活。大乘法是他的幌子,在这个幌子底下,他就追求名利。一个人不行,还得拉一班谤党,朋党结私。

  “譬如破戒恶持律师,自犯尸罗,乐行恶行,为名利故,诱劝他人,令勤修学毗奈耶藏。如是谄曲,虚诈众生,下贱人身尚当难得,退失善趣二乘涅槃,况得大乘,终无是处,当堕恶趣,难有出期。诸有智人,不应亲近,而无惭愧,于大众中,自号大乘,如师子吼,为名利故,诱诳愚痴,令亲附己,共为朋党。譬如有驴,披师子皮,而便自谓以为师子,有人遥见,谓真师子,及至鸣已,皆识是驴,咸共唾言,此非师子,是食不净,真弊恶驴,种种呵叱,皆共舍去,我说如是补特伽罗常乐习行十恶业道,烧灭一切人天种子,尚退声闻独觉乘法,况于大乘能成法器,愚痴骄慢,自号大乘,诳惑他人,招集利养。”

  “譬如破戒恶持律师”,律师是假的,但是他破戒了,恶持就是持恶,持恶法不行戒法,这样子律师自己犯了戒,犯了尸罗。“乐行恶行”,为了名利,还诱劝他人,“令勤修毗奈耶藏”,劝他勤修戒律。表示我是一个学戒的,劝人家都要学戒持律,自己却是犯尸罗的。完了,谄曲不实。“如是谄曲虚诈众生”,虚而不实,诈骗众生,像这样的“下贱人身尚当难得”。想得个下贱人身,一失了人身,再想得个下贱人身很难。古人说:“地狱门前僧道多”,涵义就在此。他不是真正的僧人,也不是真正的修道者。

  为什么呢?他拿这个作名利,作欺骗的幌子。佛把末法看得清清楚楚,在正法的时候,成道者多;但是末法,成道的你看不见。这样的人,你眼睛不睁开就看不见,睁开你就看见了。但是对于我们自己来说,看见了就当没看见,要忍受,把他当圣僧看,你照样得到福德,得到圣僧的福德。你把圣僧当成凡夫僧看,当成破戒比丘,你什么也得不到,纵是圣僧,你也得不到。所以就像济颠那样,遇见这个破戒的和尚,你什么也得不到,因为你没有那个心。

  所以这样的人,终究要堕恶趣。“难有出期”,下贱人身得不到。为什么呢?下地狱去了,再来做人的时候,就得个下贱人身,肢节不全。或者是得个丧心病狂,或者六根不具。“诸有智人不应亲近”,有智能的人不应该亲近这些人,这些人是无惭愧的。他在大众里头“自号大乘”,像“师子吼”一样的,其实只为名利。“诱诳愚痴,令亲附己”,令人家跟他一样亲近他,以他为朋党,他要作头。

  他自己没有修行,也没有理解,没有智能,就是为了名闻利养,使人家亲附于他,他的目的就达到了。佛说个比方,这类人就像畜生的驴子,驴子什么技术都没有,过去说黔驴之技,黔者是指贵州省,有人在别的地方,买了一只毛驴运回来了。贵州的老虎没看见过这只驴子,庞然大物的,老虎就害怕,不敢去惹他。久了,它看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没有什么本事,就试试毛驴,老虎就拿尾巴撩取它。那毛驴拿蹄子就踢一下,老虎一看说,技至此尔,你的本事就这么大,老虎就把驴子吃掉了。

  这个不同,这个无有惭愧,又不肯学,认为自己是学大乘法的,乃至给人解说,认为自己也是师子吼,跟佛一样也师子吼,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为名利,不为名利,他也不会这么做。如果为名利,那就是错误的。引诱别人,他引进来的那些人都跟他差不多,都是愚痴,甚至比他更愚痴。“共为朋党”,就像现在结成一帮派的朋党,跟那驴子有什么差别呢?自以为是真师子,没有真师子的本事,等到他一叫喊,及至鸣已,驴子吼跟师子吼,两个差太远了。

  “此非师子,是食不净”。“食不净”可以有两种解释,我们按佛教解释,他所做的都是不清净的,不是清净的行门;那是装扮的,是假的,是丑恶的驴子。大家认识了它之后就呵叱它,不跟它他作朋党,舍他而去。

  “我说如是补特伽罗常乐习行十恶业道”,佛说这种众生,他过去的习染很深,他所做的事情都是十恶道的事情,他喜欢做十恶道的业,口里喜欢说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心里想的是贪瞋痴,身体所做的是杀盗YIN,这就是十恶业。把一切做人的种子,乃至生天的种子都烧毁了。人天亦不可能做,还能有什么声闻缘觉法呢?或者是他过去生,学的有缘觉,学的有声闻法也都退失了,什么都没有。于大乘,他不是成大乘的法器。

  他自说大乘,就证明他不是大乘,他所有的就是“愚痴骄慢”,自己伪装的。现在不论是四众弟子,总认为自己学的,不论显法密法,认为很了不得,可是并没有真修。从现象上看似乎好像是修,现在当然都是大乘,都是自号大乘,现在不论那一位都是圆融的,没有谁说我是修苦集灭道的,很少。

  现在另外有一个原因,他一出了家之后,就脱离教义;一入寺庙,他所接近的师父,特别是大陆上禅宗的寺庙,或者净土宗的寺庙,连大乘都不承认。其实这是因为各个祖师过去这样说,他们也是学了又说的,说念一句阿弥陀佛,竖穷三界,横盖八教,什么都具足了,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好了。

  刚出家、刚发意的这些菩萨,他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念一句阿弥陀佛,那样就很骄傲了。我念一句阿弥陀佛,跟你学好多年《华严经》有什么用处?学《法华经》,没有必要。我念一句阿弥陀佛都有了,但是《弥陀经》不是这样说的,《无量寿经》也不是这样说的。所以他既不学教,也不深入;真正要念到一心不乱,阿弥陀佛的功德确实是不可思议的,可是做不到。

  另外有很多坐禅坐的人,什么也不知道,很骄傲,脾气很大。因为他没有修,没有入定,就随着个性的发展。不学习教义,有这种缺陷,他既不认识自己,也不认识别人,更不知道佛所教导我们、教授我们的是怎么一回事。佛所指责的,就是这种愚痴慢。自己号大乘,认为了不得,而且还诳惑别人,他的目的是招集利养。

  “譬如痴慢无手足人,欲兴战伐入于大阵,徒设功效,终无克成,诈号大乘亦复如是,信手戒足无有一全,不自崖揆所堪行业,欲兴战伐烦恼大阵,徒设功效,终无克成。我说是人不护三业,专行恶行,妄号大乘,实于三乘皆非法器,而欲破坏一切众生勇健坚牢烦恼大阵,欲皆显示一切众生八支圣道,令入无畏涅槃之城,终无是处。所以者何?善男子!夫大乘者,受持第一清净律仪,修行第一微妙善行,具足第一坚固惭愧,深见深畏后世苦果,远离所有一切恶法,常乐修行一切善法,慈悲常遍一切有情,恒普为作利益安乐,救济度脱一切有情所有厄难生死众苦,不顾自身所有安乐,唯求安乐一切有情,如是名为住大乘者。”

  譬如有一个人手脚都没有了,他还要去参加战阵,要去打仗。“欲兴战伐入于大阵”,这有可能吗?什么本事都没有,空空的,什么功效都没有,这能成就吗?“终无克成”,你不可能战胜敌人,只有被敌人消灭了。就像自己不学无术,连最浅的见思惑烦恼都不能断,怎么能去利益一切众生呢?这就是诈号大乘。

  现在学佛的人,跟谁作战呢?自己跟自己作战,你要跟你的烦恼,跟你的习气作战。先由我们色声香味触,财色名食睡,这个五欲境界,你克服不了,人家骂你两句,你火冒三丈,这是很小很小的,你都对治不了,怎么能够利益一切众生。乃至把我见摆到第一位,什么都为我着想,那么,你怎么能了生死。说是大乘,连了生死都不可能。你想断烦恼能够清净一点,连个很粗浅的,你都得不到。很浮燥,很燥动,很暴燥;一天就在散乱当中,这个大乘谁会信?谁也不会信。

  “信手戒足无有一全”,信心就比喻手,持戒就比喻脚,那么你没得信心,又不持清净戒,就是无手无脚。没有信心又没有戒行,一样你都不具足。“不自崖揆”,因为自不量力,自己忖度自己,你有什么功德,你有什么德行?不自量力,你对于自己所堪的行业,你对于学的这行,或者声闻乘,或者是缘觉乘,你能不能做得到?人家说“聪明不过衲子”,衲子,就是指出家人说的,你不要看出家人没做什么事,他学什么会什么,非常聪明。世智辨聪,一学就会。如果他有点儿定力加持他,无论学什么,他会的很快。如果连这点智能都没有,你干什么事都不会,随便作点什么事,笨手笨脚的。

  清代的玉琳国师在拈花寺,就是我受戒的寺庙,他在那庙里当方丈,皇帝到庙里来拜访他,他留皇上在那儿吃斋。可是吃斋的斋房窗户纸破了,风吹的呼呼的响,玉琳国师就把碗里的饭粒挟到桌上,这个小沙弥就过去把这个饭粒拿出来,弄张纸就把那个洞沾上了。乾隆很叹息,真不得了,“聪明不过衲子”。玉琳国师就赞叹皇帝,“伶俐不过帝王”。

  这虽然是个故事,你看小和尚,有好多我们想不到事,他为你做的很好的,这叫外表的聪明。另外,要有真智能,有的和尚表现蠢笨得要死,相貌长得很丑陋,有很多和尚是异相,你看他很丑,就像道安禅师的。在晋朝时候,他小时候十几岁就进庙,他师父看不起他,又丑又矮又麻,不但黑,脸上一脸麻子,个子又矮,大众的师兄庙里的人都看不起他。他只跟着种地,去了很久。有一天他跟他师父说:“师父也该给我一本经念一念。” “你要念经,好。”顺手拿一本很薄的经书给他。到田地里还得干活的,大概在干活休息的时候,就停一下拿着念一念。晚上回来跟他师父说:“师父你给我换一本。”“你看了没有?”他说:“我看了,我都看完了。”他师父也懒得跟他说,又拿一本个厚的,比之前多了三倍,他又拿去了。第二天晚上,他回来了,又跟师父说:“你再跟我换一本。”他师父觉得很奇怪:“你为什么一直换?”他就说:“我都读了。”他师父就拿那个经本在后边问他,随便问那段经文,他都倒背如流,他师父才发现他的奇特之处。道安法师是中国最早最有成就的一位大德。

  人不可以貌相,但是他确实有这种本事。他不但信心坚定,戒行也清净,都是真实材料,但是自己很谦虚。凡是真正有德行的人,都很谦虚,他不认为自己很了不得,绝不会的。因为距离佛还远得很,连佛都很谦虚。佛是以一切众生为师,大家看到〈普贤行愿品〉,若没有众生,一个佛也成不了,要报众生的恩,所以要度众生。如果没有这种本事,自己连手脚都没有还想打仗?你还没有发起信心,对三宝还没有信敬的心,戒也不持,这样你还说大乘?小乘都没有,人天乘也保不到。

  这种人,不爱护自己的身口意,随便身口意放逸,放逸就是专行恶行,专做坏事。他自己还虚妄的称说大乘。学大乘法,声闻缘觉乘三乘皆非法器。他不是一个学法的人,但是他要破坏别人学法。他结的朋党,能帮助他,他的道友,他的弟子,他能给他们去除烦恼吗?众生的烦恼,就像摆一个军阵那样子,那个烦恼坚固勇猛的,就像大阵似的,你要到这里头作战的时候,你虽然没有完全失败了,你也是在烦恼堆里头。

  这段经文的意思就是这个涵义,佛说这段话是比方的话。说有些人,妄自称大乘,自己连苦集灭道都没有断,都没有修,世间因果都没有修,一天就在做恶行,就是集,集就是召感,召感的苦果,他根本没有修持二乘道、出世之道。不但没修,信心也不具足。

  有了信心,他不敢做罪,随时会防护他的意念,他不敢起坏念头,他还敢做事实吗?他看见眼前的利益绝不对贪的,因为知道贪了那是不好受的,你消不了灾。他连这个心都没有,八圣道、七菩提都没有,想入涅槃城是不可能的。终无是处,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可能做到。

  真正是大乘的法器,他行持清净律仪,就说菩萨比丘,不只比丘戒清净,菩萨戒也清净。或者受比丘戒的比丘,二百五十戒是清净了,受菩萨戒的不容易,因为十重四十八轻,是梵网戒。梵网戒,他要求的很深,很广。梵网戒是什么地位菩萨受持呢?是登地菩萨,从欢喜地,到法云地。说戒的时候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是卢舍那佛说的,是报身佛说的。卢舍那佛说这个戒的时候,是给一千尊释迦牟尼佛说的,大化身就是卢舍那佛,坐的是个一百叶一千叶的莲花座,一个座一个叶,一个叶一尊释迦牟尼佛,他有百亿国土,百亿小化的释迦牟尼佛,这是大化。那么,毗卢遮那佛说梵网戒给千释迦说的,千释迦每一释迦他所属他所化的,就是千百亿释迦,有百亿一百亿的释迦佛。那么他又给百亿释迦佛说梵网戒,这百亿释迦佛又到他化的国土,像我们阎浮提释迦牟尼佛在这儿说梵网戒。

  所以持梵网戒的,能够持十重四十八轻。见了法性的,心念跟你自己本身的法身、法性相合的;有一分相合的,才能持到戒。三贤位都不敢说持清净,特别是在利益众生,度众生方面。方便善巧慧,没有具足,那就不敢说是受持的清净戒。这个说受持,不但持清净,而且第一,比一般的受持的都是超出的。不但是信位,而是住位、行位、回向位、登地了,到了这样才能受持清净戒。他所作的一切善行是微妙的,那么持清净戒就是三聚净戒的摄律仪戒。

  微妙法,就是摄善法戒。佛说的一切法,不只佛说的一切法,世间的一切法,他都是第一。要工、巧、明,菩萨有工巧明。

  持清净戒学微妙法,很不容易。微妙善行,为什么不容易呢?要使这个众生能够得度,机缘成熟时,要度化他,有时候示现逆行来度他,像杀盗YIN,这是逆行,要做逆行来度他。没有智能没有证到,你观不了他的机,你拿不稳。你要是还这样做,就犯了戒,这叫微妙。

  如果说菩萨不能喝酒,更不能卖酒,卖酒的比那个喝酒的罪恶很大的。有时候菩萨为利益众生,他就喝酒。济公总喝酒疯颠,以酒度人,他喝酒来度人,我们就做不到,这叫菩萨微妙行,他这样做是持清净戒的。

  “具足第一坚固惭愧”,坚固惭愧是不容易。有两种清净,一种是坚固不犯,坚定不犯,这就清净的,根本清净。另一种,犯了就忏,随犯随忏,就是不护自己短,随时发露,具足惭愧心,感觉自己没智能,没有德,过去没有修,总感觉自己要向众生忏悔,向诸佛忏悔。要是做坏事,他见到的苦果是非常可怕,堕地狱苦。“深见”,他见的很深,见到好多劫的事情。“深畏”,看见众生在那个地狱里头受苦难,他自己不敢做坏事。

  “远离所有一切恶法”,一点点的小恶,他也离开不去做,而且距离得很远。“常乐修行一切善法”,这就是摄善法戒,这里头就具足了佛所说的菩萨三聚净戒。摄律仪戒就是清净律仪,饶益有情戒就是用微妙法,来度脱一切众生,深畏后世的苦果。饶益有情是常乐修行一切善法,慈悲常遍一切有情。慈悲是平等大悲,心里没有差别念。我们的差别心很多,这个人很聪明,就愿意多教化;那个人很愚痴,就不想教他,他太笨,教一百遍他还是不会,而且还很啰嗦,你或者就厌烦了,这就不是菩萨了。菩萨第一个就有爱心,非常的慈悲,有大悲,大悲的涵义很多,有慈、有义、有体、有相,那才叫真正的大悲。

  “慈悲常遍一切有情,恒普为作利益安乐”,让一切众生都得到安乐,都得到快乐。救济度脱一切有情所有的厄难生死众生,去除众生的一切苦。当众生受苦受难的时候,这个时候最好度。你说,他肯信,那么到监狱说法,到医院跟临床的病人说法,他在痛苦折磨的时候,你要他念观世音菩萨,他肯念;念地藏菩萨,他那时候正很苦,他试验也要试验一下。但是这里头有个危险,你不能考虑自己的安乐,你一考虑自己的安乐,你就度不成他。有时候你去那个地方很危险,到病人那里,可能把病带回来,你要替他受苦,你就真得替,这不是说假的。如果你的愿很真,你确实能替得了他,但是要到你的身上,你可别懊悔。

  我们不说大的,在纽约好多助念团体,谁往生,他就去参加。当然这里头有的是佛弟子,有的不是佛弟子;或者是他本人是佛弟子,他的亲属要死了,请来助念团,助念团也发了这个愿。去了,往往就把那个人的冤业带回来了。本来要找那个人算账的鬼,就来找他算账的。他回来就发高烧,或者怎么了。因为他并不是天天自己念,也不是怎么修行,没有力量抵抗。所以你参加助念行菩萨道,得先考虑考虑你的力量如何。二乘人为什么不敢做?他晓得自己的力量不够,不敢发大心。我们好多道友是慈济的道友,就去布施,你不要嫌人家脏,或者那地点又很不好,不清洁,你到那儿去了,就得行菩萨道。

  《地藏经》第十品,地藏菩萨请示佛,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布施的福德差别那么大呢?佛就说,你是用什么心去布施的?当你行布施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态?你用什么态度?这跟心态、作风、说话都有关系。当然你给那个人东西了,那个人打心里头欢喜,心里也得到救度。有时你给了人东西,对方很不高兴,因为你瞧不起他人。到了讨口的时候,他还是有自尊心。你要很尊敬他,把东西供给他在手上,完了,还说几句安慰他的话。如果是佛教徒,你再说几句佛法给他,那更好。

  所以在众生有苦难的时候,你不要顾虑自己的安乐。菩萨发的愿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个涵义就是这样。“唯求安乐一切有情,如是名为住大乘者”,这是真正的住大乘,真正的菩萨。

  “善男子!有何等相名声闻乘?谓诸众生常勤精进,安住正念乐等引定,离诸谄诳,信知业果,不着五欲,世间八法所不能染,修善勇猛,如救头然,常审谛观诸蕴界处,恒乐安住所有圣种。具此相者,名声闻乘,如是众生尚未能成独觉乘器,况复能成大乘法器。善男子!有何等相名独觉乘,谓诸众生具上声闻一切功德,复能于彼五取蕴中,数数安住随无常观,数数安住随生灭观,普于一切缘生法中,能审谛观皆是灭法,具此相者,名独觉乘,如是众生非大乘器。”

  什么叫声闻法?什么叫住声闻乘呢?这个声闻乘是说学小乘道的,学阿罗汉果的。他的心量不大,但是他有正念,他有正乐,他有定力,能够从定力引发出来快乐。对各种定平等引发出来的快乐,他没有谄曲心,没有欺诳心。他知道善恶业果,信得很恳切。有的时候听起来好像是笑话,事实上是确实是这样的。

  在纽约,我们有位道友,他看到路边上有二十块美金,不晓得是谁掉的,他就想:“我捡起来,这不犯偷盗罪!”他就想捡,捡完了之后想:“这二十块我怎么安排?万一犯了错误呢?”他就没有捡,就过去了。后面那个人也看到了,后面那个人以为他没看见,其实他看见了,只是没捡。后面来的人就捡起来,这道友又感觉到失掉了,就回头说:“那是我掉的。”

  后来他来跟我忏悔。他说:“师父!我说我掉的,就是错误的。我就是想讹过来。”捡又不捡,信心不坚定,要真正一切无所顾虑了,走路的时候什么都不看,有利益没利益都不看。他就说了:“后来就想了几种,我捡起来拿它给个穷人,不很好吗?我又做了功德。”我说:“没什么功德,那是丢的人的功德。”

  遇到境界的时候,你就知道是不是虚假的,那信心是不是真的?你要能信了善恶果报,对于财色名食睡,你不会贪恋的。大家早上起床的时候,爬不起来,还想睡一下,起码要赖一下,五分钟也好,不是一醒了马上就起来。从来没感觉自己睡觉睡很多,总感觉睡觉睡的不够,这就是欲望。吃的时候,瞅着那东西尽着吃,不好吃的看都不爱看,这都是五欲。

  女道友也是爱逛街的,我们去香港,有几个女道友同行,就爱逛街。一逛逛了一天,回来总是提一包一包的,看了就想买,逛街本身就是贪心。眼根,引起你的意识贪恋,百货公司都搬到你家,还是满足不了的。因为再过一年两年,物质衣服都变了,你以前搬进来的都不对了。开百货公司的,都不能存货,存了货就赔钱。因此五欲境界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们若认为信心很好,信佛很诚恳,到了欲境现前的时候,你捉摸不定,能不能不着五欲境界呢?我们拜忏时天天念的世间八法,你的妄心不为所动,而世间八法,称讥苦乐爱憎毁誉,四个好的,四个坏的。称赞你,讥讽你,毁谤你。

  苏东坡以前在他的案头上写着“八风吹不动”,佛印禅师到那儿看,给他写个“放屁”二字,他回来就冒火。他的府衙住在杭州的西湖的这边,净慈寺在西湖的另一边。苏东坡放不下,就坐船到江外,找佛印禅师去了,到了那儿跟佛印禅师吵架。苏东坡问:“八风吹不动,你为什么写个放屁?”佛印禅师:“是吗?”苏东坡:“怎么不是,你还赖得掉吗?”佛印禅师就说:“是倒是,你八风都吹不动,我放个屁就把你打过江来。”苏东坡就没话可说了。八风吹不动,放个屁还是假的,还不是真的,只是文字上的,要是真的,你该怎么办呢?有些人自己认为道力好像很深,八风都吹不动。不用八风,随便骂你一句,你马上就火了。

  “常审谛观”,常时审思察考,对照一下。诸蕴界处,拿什么对照呢?五蕴、十八界、十二处,当识与色的时候,有入声的时候,你应当对照一下。好的声音,或者骂你的音声,或你不喜欢听的音声。例如我们坐禅打坐的时候,汽车的声音,你会厌烦的。坐禅是找寂静处,你没有这种定力,你会觉得声音吵闹。住闹市总想住到山林里去;山林也不清净,山林的声音很多,兽叫的声音。你在山林住洞的时候,你连长虫叫的声音,蟋蟀叫的声音,各种虫子叫的声音,你会都听到。特别是夏天的蝉,你感觉吵死了,简直坐不下去。这是你的心不安,你在那儿也躲不了,那个风声,风吹那树响,特别是冬季,吹那个干树叶子干枝子,哗、哗、哗的,要是夜间听见,你以为鬼来了,如果你对一切声音都不执着,声音不会干扰你的。

  有副对联,“风声雨声钟磬声,声声自在。”不到那个境界的时候,你在庙里也烦。一天的敲钟,那个大庙就有幽冥钟,昼夜二十四小时都要打。以前在显宗寺里头有一个老和尚,他负责打钟,打了四十年,他就在那个钟旁边搭了一个铺,就睡在那儿。黑夜白天他都在那里睡觉、打钟。我问:“你一天能睡好多?”他说:“我都在睡觉。”我又问:“那个钟呢?”他说:“钟也在打!”他成了习惯了。他那儿睡了觉,他那个钟也是“当!”,他知道随那个钟声,等那个声音停了,他又拉一下,声音一停了他又拉一下,叫幽冥钟。

  “恒乐安住所有圣种”,离开了蕴界处,安住圣种,知道是无常的,知道一切法都是苦的,空的。这个空是二乘空,法不空,我空,这叫圣种。圣种是指什么说的呢?“具此相者名声闻乘”,有人说自号大乘轻视小乘,那是声闻乘法,我不需要学,你连声闻乘的影子都还没有得到呢?到了这个境界,只是罗汉境界,声闻乘比独觉乘又差一点。而“尚未能成独觉乘器”,只能是声闻乘的法器,不是独觉乘的法器。连独觉乘法器都不够,怎么能成大乘法器呢?

  独觉乘的法器又是什么样子呢?“谓诸众生具上声闻一切功德”,声闻的功德你都具足了,但是你所进入的比他又深了,能够在五取蕴上“数数安住”。能够在五取蕴上安住,就可以知道一切诸法无常的,色受想行识的五蕴,都是无常法,他不取着,不执着。

  无常观就是观诸法无常,他也能深入的观照。随生随灭,无常观,不是断见,跟外道不同的。随时的生灭,这是生灭法。一切诸法五取蕴都是生灭法,都是无常的;但是无常当中,他又缘一切诸法,缘起的他能够认到他的理,缘起诸法这性是空的,体是空的。能审谛观察都是灭法,灭就成了道,这样子才能够得到独觉乘,比声闻进了一步,但是这个众生不是大乘。你看看声闻乘是什么样子?独觉乘是什么样子?你证得了吗?你连声闻乘的法器都够不上,连独觉乘的法器都够不上,又怎么说你是大乘呢?就是这样涵义。

  “尔时世尊重显此义而说颂曰:

  若真善人刹帝利 乃至真善戍达罗

  修信等十有依轮 于声闻乘速成器

  求独觉乘三业净 具足惭愧怖诸蕴

  知过乐静住空闲 念守诸根心寂定

  善观缘起修静虑 诸蕴界处巧能观

  具此十行有依轮 成胜乘器度有海

  修共三乘二乘轮 自求解脱烦恼苦

  不度有情不舍习 此人俱非大乘器

  愚痴懈怠根下劣 于二乘法不勤修

  定不能具大乘轮 故非大乘广大器”

  “若真善人剎帝利,乃至真善戍达罗”,真善剎帝利,真善婆罗门,真善筏舍,真善戍达罗,这四种性“修信等十有依轮”,这个十有依轮,除了信进念定慧之后,还要修。这是信位的前五信。

  这个有依轮里头,有十法,要修这十轮,才能与声闻乘速成法器。

  再进一步求,求独觉乘的三业清净,具足惭愧,对于一切的诸蕴起恐怖感,不去起贪着。知道自己的力量如何,自己要住闲静处,住于空寂,随时思念着,守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使你的心能够寂定。就独觉乘的法,修无明缘行行缘名色,乃至生老死苦,要善观缘起。

  独觉乘跟大乘的不同,大乘缘起是知道一切诸法因缘起的,因缘起的因缘灭,缘起法无自性,自性的缘起法当体即空。这是大乘的空义,跟二乘人的空义不一样的,这只是善观缘起修定、修三昧。静虑就是定,就是你静下来思虑,这思虑最初还得经过寻伺,还得经过很多过程,你才能定得下来。

  像这部经所说的数息观。你要修数息观,善观缘起来修这个定,诸蕴界处巧能观,观五蕴,观十八界,观十二处。就是有了善巧方便慧来观察,观察这些法都是缘法的。一切的五蕴、十八界、十二处都是缘起法,缘起的性空。

  性空就是大乘,缘起的就是缘觉,观缘法,也达到空义。那个空跟那个大乘的空不一样的,那空非空,这个空是真空,真空证得真空的一半;菩萨那个空叫非空,非空不是空,不空是什么?是妙有,妙有不是有,非有,那就是真空。真空的涵义,包含着利益一切众生的意思。

  二乘,他达到空义,他就在这儿安乐了。他为自己求安乐,住在一个静虑当中,住这个定中中。那是不同的。这个是度了生死海,度脱三界,他是胜乘器,是殊胜的二乘。那比人天乘高多了,能够度有海,修共三乘的三乘轮。这是三乘共道,他只能修到二乘轮,大乘轮修不到。

  “自求解脱烦恼苦”,又怎么能知道他是二乘轮呢?他只求自己的解脱。解脱什么呢?解脱烦恼,能够除了烦恼。他见什么不起分别了,乃至于意念对法尘,也不起分别了。断了思惑,意念不起惑,这就叫解脱了烦恼苦,烦恼的苦没有了,生死苦也没有了。

  但是他的缺点是什么呢?“不度有情不舍习”,习气还存在,见思惑没有了,尘沙惑还在,习气像微尘像沙那么多,很难断,就因为他不舍习气不度众生,所以他非大乘器,那么的声闻独觉都不是大乘的器皿。

  “愚痴懈怠根下劣,于二乘法不勤修,定不能具大乘轮,故非大乘广大器。”不发菩提心,佛呵责二乘人,就是他懈怠下劣的根器。二乘法都不能修,又怎么能求大乘呢?他连二乘法都不勤勤修行,不去证二乘果,就是他的根下劣,怎么能求大乘呢?佛就说,我们要依照教义来断定他,他不能具大乘轮,他乘不上那个车子,乘不上那个轮。轮是车辗之义,乘就是运载的功能。乘有大乘小乘。小乘,他所坐那个车子,是个小车,就像《法华经》里讲羊车,羊车力量很薄弱。中乘是牛车,比羊的力量大,是那个鹿车。大白牛车是大乘,在《法华经》中比喻,大乘的轮跟二乘的轮相距悬殊,所以说他非大乘的广大器皿。

  “愚痴独一求解脱 劣意下行无慈悲

  乐着断见向恶趣 弃舍正法说非法

  毁谤二乘舍律行 受具足戒号大乘

  破乱我法惑众生 由此人身难复得

  恼乱我法诸贤圣 谪罚被赤袈裟人

  呵骂遮夺衣钵等 长时退失人天趣”

  “愚痴独一求解脱,劣意下行无慈悲”,佛就批评二乘人,愚痴没有智能,不求菩提道,只为自己求解脱,不为他人解除痛苦。别人有痛苦,他根本不关心。他那个发心很下劣,劣不殊胜,行为不广,没有慈悲心。

  “乐着断见向恶趣,弃舍正法说非法”,大乘是什么?他希望大乘那个空义,诸法皆空,无修无证,他取的是断见,他不知道菩萨利益众生的时候,一切法都要修。要是乐着断见,死了就完了,还何假修呢?他把大乘很多的话,拿来作为自己的门面。例如《楞严经》说:“何藉劬劳,肯綮修证?”修证都是假的,何必费功夫,他就用这句经文认为“他已证得”。那是人家已证得法性的大菩萨,直接悟得法性,晓得缘起诸法皆无实性,缘起诸法就是本身就具足实性。缘起性空,他只取性空,这叫断见,断灭见。这样说大乘是不可以的,他是恶趣的,向三恶道堕落,向地狱堕落。

  “弃舍正法说非法”,二乘法是正法,十善道是正法,十善有深有浅,声闻缘觉也行十善,大菩萨也行十善,诸佛都行十善,三不护就是佛的身口意,完全清净了,再不用护持了。二乘人菩萨还要护身口意,随时护着身口意。身口意就是十业,随时护持十业,不让他做错了。毁谤二乘舍律行,不持戒了。二乘专讲持戒,二百五十戒持清净了,证得阿罗汉果。若我们没有持清净就证不了,这种毁谤二乘法的,他就不学二乘戒律,不去受持戒律,乃至受了具足戒,还没有持;受了具足戒,刚受戒,他说自己是大乘。

  “破乱我法惑众生”,这是迷惑众生的,佛的正法让这些人给毁谤了,给破坏了。“由此人身难复得”,这样的毁谤落到断见的,乃至破乱佛法的,这些人把这个报舍了,再想得个人身很难,得不到了。

  “恼乱佛法中诸贤圣,谪罚被赤袈裟人”,诃责被袈裟人,乃至于毁谤恼乱,这里头有圣人有贤人。阿罗汉没有入定之前,他跟凡夫僧共住,何人是圣人?何人是凡人?何人证了圣果?你不知道的,分不清楚。所以恼乱佛法中的诸贤圣,“贤人”,是指七个位子说,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七位。证了阿罗汉果,才叫圣人。在这二乘法里头是这样说的。所以要是呵骂、谴责、污辱那些被袈裟的人,这里面有贤,也有圣。要是呵骂他们,乃至遮夺他们的衣,遮夺他们的钵,把他们的衣钵都给夺了。“长时退失人天趣”,他想再生到人道、生到天道是不可能的。

  “是故若欲复人身 不患舌吣而舍命

  常乐值遇诸佛者 普应弘护三乘法

  欲得三乘最上乘 应善观察三乘法

  欢喜为他普开示 当得成佛定无疑

  破戒悭嫉怀骄慢 自赞毁他号大乘

  舍离此人依智者 定当成佛度三界

  于三乘器随所宜 慈悲为说三乘法

  随愿令满无悭嫉 当得成佛定无疑”

  “是故若欲复人身,不患舌吣而舍命”,你想还复人身,有两种情况,虽然还复了人身,很不容易具足个全身。一种是舌,舌头会得短,或者舌头长,说不出来话;口里不能言,口不能言,这叫。或者是舍命,到了人间没好久,就死了,把人身又舍掉了,舍掉了又下地狱去了。要是得了舌,寿命还长一点,没得舌,生命短一点。

  因为他继续作恶,刚从地狱出来,善根很难成长的,那个作恶惯了,习气很不容易改正,断见思惑还容易断,习气很难;破戒忏悔就可以改,破见是没办法的,佛都不能救他。见就是知见,他看问题总跟人家不一样,特别偏,特别狭窄,总是不合法;把正法谤成非正法,把非法又说是正法。有这种见解是不容易度的,见的习气,是无量生带来的。“常遇值乐诸佛者”,如果你想常时遇见诸佛,你就弘扬三乘法。

  “欲得三乘最上乘,应善观察三乘法”,你要想得到大乘法,你就好好观察观察三乘法,三乘法究竟都说什么?欢喜为众生普开示,这个“普”就是不要拣别,不要只对有钱有势的人才开示,没钱没势的人就不开示。我们有时候看见畜生,劝大家给它念个三皈,以为它不懂就没有作用吗?你受灌顶,你懂吗?你为什么要去受灌顶?这叫种个种子。

  有好多人受了灌顶,根本不懂。受了真正的大灌顶,他还不知道。每一个灌顶都有个主咒,受了灌顶一定得要念咒,起码你得念十万遍,常受持,就多念。有人受完了灌顶,我问他说:“你有没有受持?”他说:“受持什么?”我说:“你受持什么灌顶?” “我不知道。”这样有没有功德呢?有一 点,种个种子而已。

  无论哪一类的畜生,你给它念受个三皈,你对狗,乃至于对放生那个鱼,他都瞪很大眼睛瞅着你,你给那狗说三皈,那狗就瞪眼瞅着你,不管它懂不懂,你给它种个种子,就是这样意思。一定要这样做,应善观察三乘法,“欢喜为他普开示,当得成佛定无疑”,能够这样做的人,这才真正大乘,一定能够成佛。

  “破戒悭嫉怀骄慢,自赞毁他号大乘”,不但不是大乘,小乘也不是,没有入佛门,连佛法的边都没有沾上,这种人不要理他。“舍离此人依智者,定当成佛度三界”,像这个破戒悭嫉又怀骄慢,赞叹自己毁谤别人,凡是毁他的,就含着赞叹自己的味道。舍离此人依有智能,一定成佛度脱三界,超出三界。

  “于三乘器随所宜,慈悲为说三乘法”,对于三乘的人,他是那类的根机,宜是应当的意思,他应当受什么法,你就慈悲的给他说什么法。“随愿令满无悭嫉,当得成佛定无疑”,随他的愿,令他满足,令他欢喜,千万不能悭嫉法,对法悭贪嫉妒,你会得吣舌之报,说不出话来。

  “知蕴界处皆空寂 无所依住譬虚空

  说法等摄诸有情 当获妙觉无边智

  破戒意乐怀恶心 闻说大乘胜功德

  诈号大乘为名利 如弊驴披师子皮

  我今普告一切众 若欲疾得胜菩提

  当善修持十善业 护持我法勿毁坏”

  五蕴十八界十二处,都是缘起的、没有自性的,他的性体是空寂的。空者没有住相,无来无去。知道一切的五蕴十八界诸法,是空寂的,这得用功夫。你若能学学〈唯识三十论〉,能把五蕴十八界十二处分辨清楚了,都不容易。完了,你再观,观想什么呢?这些法根本上是没有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是虚妄的,如梦幻泡影的。外面所对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也是空的,虚幻的,如梦幻泡影。根对尘就是十二处,都是寂静,无来无去,不生不灭,本性常寂静故,诸法如幻故,都无依止。因为无依止故,虚空依什么?虚空什么都不依,说这种法来摄受诸有情,这才是大乘的妙义。使一切众生都获得妙觉无边智能,获得空慧,这个空就是般若,就是观自在菩萨用来照见的五蕴皆空,十八界皆空,十二处皆空。般若这个空,空非空,空非空,是照的。

  “破戒意乐怀恶心”,凡是犯戒的破戒的,他的心不是善良的,一定是恶心。听到人家说大乘的功德大,他自己也诈骗人家说:“我也是大乘。”诈号为大乘。

  大乘功德大,大家都心向往之,特别是我们都欢喜向大的、向密的、向圆满,向究竟的。要是说这个法不究竟,我不学这法,我要学究竟的。不错,学究竟的,志向是不错了,但是不是那个根器,那是为名利的关系。

  “如弊驴披师子皮”,就像我们前面说过的譬喻,那只很蹩脚的驴,它披着狮子皮,假装狮子,被人识破。

  “我今普告一切众,若欲疾得胜菩提”,我现在跟大家说,你若想很快证得菩提果,当善修持十善业,好好修习十善业,十善业修成了,就能够使佛的法不被毁坏。

  “我昔诸余契经说 应求大觉行大乘

  舍离声闻独觉乘 为清净者说斯法

  曾供无量俱胝佛 断恶勤劳修净心

  我为劝进彼众生 故说一乘无第二

  今此众具三乘器 有但堪住声闻乘

  心极忧怖多事业 彼非上妙菩提器

  有痴乐静住独觉 彼非上妙菩提器

  有堪安住上妙智 故随所乐说三乘

  具净功德乐解脱 闻说大乘堕恶趣

  如病痰癊教服乳 此增毒害非除疾

  如是非器声闻乘 闻说大乘心迷乱

  便起断见坠恶趣 故应说法审观机”

  “我昔诸余契经说,应求大觉行大乘”,我在别的经上这样说,劝大家劝一切众生都要学大乘,行大乘法,大觉求成佛。“舍离声闻独觉乘”,不要学声闻法独觉乘,我说这个法是为清净人说的,“为清净者说斯法”。这就答复了金刚藏菩萨的疑问。以前在其它的大乘经典里头是这样说过,都应当学大乘不要学声闻独觉乘,那是我给那批人清净者说的。因为那些人都是供养无量俱胝佛。“断恶勤劳修净心”,净心已经修得相当成就了。“我为劝进彼众生,故说一乘无第二”,《法华经》上这样说的,“只此一是实,余二则非真。”是给那些人说的,是对机说法。

  “今此众具三乘器,有但堪住声闻乘”,现在我只给三乘人普遍的说,《大集十轮经》是三乘普说。现在这些大众,有的只能够住在声闻乘,有的他心里怖畏很多的事,他不是上妙菩提的根器。住静的独觉,“彼非上妙菩提器”。“有堪安住上妙智,故随所乐说三乘”,有的人他喜欢大乘,他是这个根器,他可以住在大乘,有这种妙智能,我就给他说三乘的大乘法。

  “具净功德乐解脱,闻说大乘堕恶趣”,这句话是反过来说的。他想求清净解脱,他闻了大乘,反而堕入恶趣。

  下面有个比喻,“如病痰癊教服乳,此增毒害非除疾”,他只想求离三恶道苦,或者他只想求离三界苦,他所具足的是持二百五十戒的功德,他想解脱什么呢?解脱人间,求得二乘的寂静。假使我给他说大乘,他不但不接受,还要生谤毁,他一定堕到恶道。如果他病害痰症,癊痰症就是喉咙不舒服。又给他喝牛奶,他的喉咙更起火,痰更重,那就是毒害,并不是去除他的疾病。喝点黄莲水还差不多,那样就对症下药。

  “如是非器声闻乘,闻说大乘心迷乱”,对于不是大乘的法器,要是给他说大乘,他一定会迷乱。不是二乘法器的,要是给他说二乘法,他也不会证入的,这个是指大乘器皿。

  声闻乘的法器,我要给他说大乘,他听到了,他的心会乱,连声闻乘也得不到,反而生起断见,堕恶趣空,不但领悟不到空义,还堕到恶趣空,堕到恶趣。“故应说法审观机”,说法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一定要好好观机。

  有依行品 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