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得好好活着
有人活了一辈子都不明白, 什么才算是意义的事情。 在很多人看来,自己实在太渺小了, 干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其实一件事,有没有意义, 并不在于这件事的大小。 任何一件事情,哪怕再小, 只要是你该做的, 你用心把它做好了, 这就是有意义的。 大热天,禅院里的花被晒蔫了。“天呐,快浇点水吧!”小和尚喊着,赶紧跑去提了桶水来。 “别急!”老和尚说,“现在太阳大,一冷一热,非死不可,等晚一点再浇。” “该浇花了!”傍晚,禅院里的花已经成了“霉干菜”的样子,老和尚才想起来浇水。 “不早浇……”小和尚嘀嘀咕咕地说,“一定已经死了,浇不活了。”“浇吧!”老和尚漫不经心地吩咐道。 水浇下去没多久,已经垂下去的花,居然全立了起来,而且生机盎然。 “师父!”小和尚喊,“它们可真厉害,憋在那儿,撑着不死。”“胡说!”老和尚纠正,“不是撑着不死,是好好活着。” “这有什么不同呢?”小和尚低着头。“当然不同。”老和尚拍拍小和尚的头,“我问你,我今年八十多了,我是撑着不死,还是好好活着?” 上晚课的时候,老和尚把小和尚叫到跟前:“怎么样?想通了吗?”“没有。”小和尚还低着头。 老和尚敲了小和尚一下:“笨呐!一天到晚怕死的人,是撑着不死;每天都向前看的人,是好好活着。” 每个人都拥有一次生命, 没有谁的生命比别人的更尊贵, 也没有谁的生命比别人的更卑贱。 问题在于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生命的意义, 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 珍惜生命的人,懂得好好活着, 生命对于他来说是恩赐; 畏惧生命的人,撑着不死, 生命对于他们来说反而成了负担。 云林禅师门下有个叫慧智的弟子,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回到了师父身边。 在云林禅师的禅房里,慧智述说了自己在外游学二十年的种种见闻和感悟,最后慧智问道:“师父,这二十年来,您一个人还好吗?” 云林禅师道:“很好!很好!讲学、说法、著作、译经,每天在法海里泛游,世上没有比这更快活的生活了,每天,我忙得好快乐。” 看着年迈的师父,慧智关心地说道:“老师,您应该多一些时间休息!” 夜深了,云林禅师对慧智说道:“你休息吧!有话我们以后慢慢谈。” 第二天一早,慧智就被一阵木鱼声敲醒了。慧智走出禅房,发现敲鱼诵经的声音正是从云林禅师的禅房里传出来的。原来云林禅师每天都是这样早起晚睡,忙个不停。 白天,云林禅师不厌其烦地对一批批来礼佛的信众说禅讲法,一回禅房不是批阅学僧心得报告,便是拟定授课的教材,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 好不容易看到云林禅师刚与信徒谈话告一段落,慧智抢着问云林禅师道:“老师,分别这二十年来,您每天的生活都是这么忙着,怎么都不觉得您老了呢?” 云林禅师道:“我没有时间老呀!” “没有时间老”,这句话后来一直在弟子慧智的耳边响着。 这个故事不由让人想到了几千年前的孔子。《论语》里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这一天就来到了楚国的叶城,叶公沈诸梁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但他对孔子不怎么了解,就悄悄地问子路,子路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他。 孔子事后得知就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么说呢: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不知老之将至”和“没有时间老”虽远隔千年,却有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味道,这难道是佛法和儒学的惺惺相惜?而我更愿意称之为两种文化对于生命感悟的殊途同归。 我们说人生在世一定要好好活着,怎么样才算好好活着呢?“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而已!别闲着,做你该做的事儿去。 活着的最高境界,就是好好活着。 若有信仰,将有前程,有目标。 若无信仰,也只是成人成家, 待老待死,百苦交煎。 有信仰,深信佛,念佛定可得去, 平时所有言行,皆为修行之对境, 是成就菩提资粮的重要途径。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 死亡是新生命的起点, 未来的佛国生活是一片光明。 有了信仰,道德有保障,死亡可看破。 试问这人怎么会不幸福? 没有信仰的人,不知道生命的终极, 不知人生的意义,每日皆为儿孙忙碌, 殊不知儿孙自有儿孙福, 在忙碌中浪费光阴, 糊里糊涂的轮回一世又一世。 南无阿弥陀佛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