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第16-20集1991年)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十六集) 1991/6 加拿大 档名:02-009-0016 请掀开经本四十七面,倒数第四行: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在前面一章,我们很明显的看到,这部经、这个法门是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共同赞叹的,几乎没有一尊佛例外,这一点我们要特别留意。然后你才能够体会,才能够真正认识这部经典,认识这个法门,这是最重要的。所以佛给我们讲,这个法门非常非常的难信。实在讲,大家能够在这一章当中体会到,这个法门就不难信,为什么?是一切诸佛推荐的,一切诸佛介绍的,没有一尊佛例外,我们还能不相信吗?再不相信、不接受,那真的就是佛在这个经上所讲的善根鲜少,这个人少善根、少福德,他不能相信。实在讲,《华严》里面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就是这部经,这部经就是一切经,这个法门就是一切法门。 诸位同修如果很细心的去读诵、去体会,你才能够真正明了,才能够说死尽偷心、万缘放下,一门深入。那就很恭喜你,你这一生决定成佛,这个机缘非常的难得。今天这一段经文,佛要教给我们怎样修往生这条道路。往生的因是什么?往生的条件是什么?都在这一章里头说明了。请看经文: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 这是总说。十方世界当然包括了我们这个世界,也包括了尽虚空遍法界所有的世界,也是一个都没有漏的。『诸天人民』,这是讲六道,六道之外的声闻、缘觉、菩萨,那就不必说了,说了下面的,当然包括上面的,说上面不见得能包括下面,说下面是一定包括上面。也就是说十方世界九界众生,从地狱众生到等觉菩萨,你说这个法门多么广大、多么殊胜。『至心』是真心,是真正发心。什么人才真正发心?是真正觉悟的人。觉悟到什么?觉悟到生死轮回的恐怖,觉悟到生死轮回的难出,不容易超出。对於这一点真正觉悟了,遇到这个法门真正能相信,这个人就死心塌地了,一定是专修、专学这个法门。像哪些人?在我们中国历代净宗的祖师大德是我们的榜样,那就是彻底觉悟的代表。我们看最近的印光大师,印光大师自己修行的小道场,像个小茅蓬一样。现在有许多同修到大陆上,到苏州还能够看到,他居住的寮房还在。一个小佛堂,一尊阿弥陀佛,一本《阿弥陀经》,其他的什么都没有。佛堂当中挂了一个字,「死」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死到临头。一般人是死到临头才著急,手忙脚乱,印光大师天天就看这个字,所以他临终就不慌不乱,为什么?我知道,一天一天接近。这很重要。 真正念佛人,每天躺在床上就做往生想。躺在床上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来接引我往生,天天做这样的想。真的阿弥陀佛来接引了,很欢喜跟他去,我等了这么多天,终於等到了,这才临命终时心不颠倒,才没有恐怖。真正修行人要在这里注意,在这里下功夫。我们在这个世间上,没有任何的期望,就是希望往生极乐世界。不要有顾忌,人家说你是自了汉、人家说你是消极、说你是小乘,不管他怎么说,我统统接受,我还是阿弥陀佛,你说一句,我也一句阿弥陀佛,随你怎么说法。道理在哪里?他不懂西方极乐世界,他不知道。我们今天讲救度众生,有什么能力救度众生?没有能力。你没有能力了生死,没有能力超越轮回,你就没有法子帮助众生。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干什么的?到那里去作佛,哪一尊佛不度众生的?没有这个道理。所以到那个地方去是成佛的,到那里去学本事,学了本事再倒驾慈航普度众生,这就对了。 正如同我早年学佛的时候,我的同学、长官、朋友看到我都摇头,年纪轻轻的,这么迷信,他说我迷信,消极。那个时候人家的指责,我只好低著头一句话不说,现在看到我的时候都说:你这个路走对了!四十年前,你不知道我的路是对的,现在才知道。所以那些人今天说反对我们修净土的,等到再过了多生多劫之后碰到,我们作佛了,他还在六道轮回:那个时候如果明白,你对了,成佛对了。这些人是眼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那个眼前是假的,不是真正的利益,真正的利益他没有看到,只顾今天,不晓得明天,这哪里叫现实?所以他真正忽略了现实。这个地方讲是真心愿生净土。 修因证果,由於因不同,往生的果位也不同,总共有三等,三辈,三辈是大分。三辈当中每一辈又分三辈,那就叫九品,比较再分得细一点。诸位还要知道,九品当中每一品又分九品,这必然的道理。佛就不讲得这么细了,讲这么细,讲得太麻烦了,所以他简单扼要的给我们介绍,本经只讲三辈,《观无量寿经》里面讲九品。所以要知道,细分那是分得很多很多,因为每一个人程度都不一样。大分都是从原则上来著眼,我们看经文。 【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这是『上辈』所具备的条件,我们通常讲上品往生,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都是属於上辈。条件里面第一个要『舍家弃欲』,所以在家同修们一看到这个,完了,上辈我们都没分了,为什么?要出家。诸位如果这个想法、这个看法,你的心就太粗了,怎么说心太粗?这个经文刚刚一开端的时候,我们不就看到吗?「贤护等十六正士」,那十六正士是在家的菩萨,而且都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是上上品,统统是在家的。因此,此地这个舍家弃欲,那就有得讲头了。这个家不是我们所谓的田宅之家,不是这个家。佛在大乘经上常讲,「三界是家」,三界六道轮回是家,要出这个家才行;「烦恼是家」、「生死是家」,最后是「无明是家」。因此,此地讲的舍家,是要舍这些家。我们今天这妻子、田宅之家无关紧要,这个不重要。如果这个要是重要的话,前面「贤护等十六正士」就不可以成为等觉菩萨,就不可能。所以这个要知道,家有这么多种的家,你出哪一种家? 现在我们世间人,出家人很少,为什么?他从他自己父母、妻子那个家里出来,又入了一个家,这个家比他那个家还要大。怎么知道他有家?因为他有所有权状,他有了家,他有所有权。不像从前,从前出了父母妻子之家,住在寺庙的,那真的,寺庙真的不是他的家。寺庙是什么?十方道场,它不是属於个人的。现在寺庙是个人的。还有很多信徒对这个法师喜欢他、拥护他、护持他,他不是没有家吗?赶紧买个房子送给他,让他回家,他就又有家了,这个事情就麻烦大了。所以信徒做了许许多多破坏佛教的事情,自己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功德很大,哪里晓得自己造了无量无边的罪孽,人家好心出家,你又把他抓回来,给他一个家,这个东西怎么得了。 所以道场,信徒们发心在地方建道场,决定正确。道场建立是请法师来做住持,来弘法利生。我聘请你来,期限或者是一年,顶多三年,你做得很好,我继续聘你,做得不好,期满了就解聘,我另外再请别人,这就对了。法师没有家,没有家,他到此地来做,他会规规矩矩做得很好,为什么?不要期满了被人赶跑,这很难为情。如果你把道场买了送给他,他有所有权,他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他没有顾忌,没有人督促他,他也不在乎,这就错了,这犯了很大的错误。出家人自己也不警觉,人家送个道场给我,他还觉得满欢喜,其实上了圈套,不知道警觉。这个实在讲是不读经之过,天天读经,容易起警觉心。 像我在台湾,简丰文居士送个道场给我,所有权状送来了,上面写了我的名字。我就问他:你真送假送?真送什么?你将来再别想收回去了。他说我真送。我说好,我们组织一个财团法人,组织一个董事会,章程里面订得很清楚,财产属於国家的,我们佛教徒使用。我们不使用的时候,将来会解散,所有一切财产是国家的,谁也拿不去。我跟简居士说:你送给我,我不上当!马上就给你解决了,真正成就你做功德的心意。我们决定不能说个人的,有个团体,成立财团法人,有董事会来管理,这就没事了,天下太平。所以,财产也不属於董事会,属於董事会怎么样?董事会争,会争霸财产。财产国家的,那些董事也很乖,大家在那里多做一点好事,为什么?什么也得不到。为什么?国家的,财产属於国家的,章程上订得很清楚,法院里证明,法院给我们做证明,手续很清楚。所以董事们也很安稳,没得好争的,到这里面只有奉献,什么好处都得不到。说好处,就是佛门讲的功德,这个你可以得到,名闻利养是得不到的。所以,同修们如果建道场,像这样的道场是真正如法的道场。权利在董事会,董事会有所有权,请出家人来住持弘法,让他有使用权,他有使用权,他不可以有所有权,这样就对了。这是我们把「家」认清楚了。 「家」这个字不是个好的字样,佛教没到中国来,这个字就有了。我们中国古圣先贤,实在讲在全世界每一个国家民族里面,中国人是有高度的智慧,中国的文字都是智慧的结晶,叫你看到这个字就会开悟,就有警觉,这外国文字里看不到的。这个字是会意的一个字,在「六书」里面讲它是会意,就像房子,你看房子里面是什么东西?这不就晓得了吗?房子里头是一个很愚蠢的小猪,这讲家。家也是「枷锁」的意思,这就不自由了。这从前刑具,枷是木头做的,铁炼锁著,把你的头跟手拷起来,你就不自由了,所以也是枷锁之意。我们现在人讲家累,有这个意思。我们同修不少是从台湾来的,台湾台南有个开元寺,也许有很多人去过。开元寺客堂里有一幅画,我过去去过几次,我对那个画很有兴趣,很欣赏,我还照了好几张照片,但是现在不晓得弄到哪儿去了。那个画就是画了一个家,那个家是什么?是个大车,是个牛车,大车。拉车的是什么人?先生在这边拉车,太太拿个鞭子在赶,旁边有小孩,后头有猪狗牛羊一大堆,这个先生在拼命拉,弯著腰在前面拉,那就叫家。那个图画很能发人深省,要有高度的警觉。 出家在佛法里面讲有四种出,出有四个讲法。第一种,「身出心不出」。身是出家了,心里面还贪瞋痴慢,还搞这个。现在诸位要仔细观察出家人,这四种出家里头,他身出了,心没出,这没用,造罪业,罪业造得更大,这不是开玩笑的。第二种是「心出身不出」。就是在家的居士,虽然身在家,心里面对这个家没有一丝毫的沾染,这就是前面讲的「贤护等十六正士」,他们那些人上上品往生。所以,这一点一定要觉悟。第三种是「身心俱出」,那是佛门里面的高僧大德,身心俱出。第四种是「身心俱不出」,这也是在家居士,对於这个家非常之贪恋,放不下。所以出有四种意思,这里面只有两种是正确的,「心出身不出」或者是「身心俱出」。 大乘法门论心不论事,这个诸位要晓得,小乘法门里面是论事不论心。所以,小乘戒律虽然很严,容易守,大乘戒律没有小乘那么多,没有那么严格,难守。难在哪里?他在起心动念处结罪,他不在事相上结罪,在起心动念。这是讲的心法。所以要知道,家有哪几种家,出有哪几种出,这个重要。在此地,上辈往生的,出是心出,或者是身心都出,这都没有关系,都一样的,都是一样的。家要出三界之家、烦恼之家、无明之家,这个重要,你才能够上辈往生。 『欲』,欲是欲望。世间五欲,财色名食睡,这是五欲。佛在一切经里面常常告诉我们,五欲是地狱五条根。不但修其他的法门,你有这一条,五种里头有一个,你就出不了三界;净土法门也不例外,你要有一条,阿弥陀佛来接引的时候,你被这一个绳索牵在那里,你也去不了。五大类,财色名食睡,决定不能够沾染,这是要知道的。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这都是我们修行大障碍,我们常讲业障、魔障,都指这些。要怎样断?这就说了,你要不觉悟,你怎么可能断掉?要觉!要了解事实的真相,才真正搞明白,觉悟了。我们过去生中,依照佛在这个经上讲的,这个经我跟诸位说过,这个经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实,没有一个字的妄言,十方诸佛给我们作证。对於这个经决定不能怀疑,怀疑是你自己没有福报,你没有这个因缘,那很可惜,所以要真相信,要真正觉悟。我们无始劫以来,多生多劫的修学,都没有能成功,原因是什么?就是欲没有舍干净,没有断得干净。这一生很幸运又碰到了,又遇到这个法门,这一生能不能成就,就看我们的修学符不符合佛在此地所讲的标准,这是要认真去考量。 前面我曾经跟诸位说过,这个法门的修学要专。昨天我在此地,因为经文上有「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这几句我说得很多,特别是皈依。修学这个法门,皈依佛是阿弥陀佛,皈依经是《无量寿经》,皈是回头。从过去,就是我们讲学佛的人,我们过去拜很多佛、拜很多菩萨,我们今天统统回头,专门拜阿弥陀佛,这依靠,从那些地方回来依靠一个阿弥陀佛。从前我们修学很多的经典,我们现在不学了,回过头来依一部《无量寿经》,专精!不但要专,要精,这样的修学才能成就。这个绝对不是说,我这样一回头都不拜了,从前拜的那些佛菩萨,我今天不拜不是得罪他们了?不好意思。很多人有这个想法,我过去有拜观音菩萨,又拜地藏菩萨、又拜药师如来,现在都不拜了,这怎么好意思!他们会不会怪我?会不会找我麻烦?他要会怪你、会找麻烦,他连凡夫都不如。我们世间一个君子都不念旧恶,佛菩萨还会念旧恶?何况你还没有恶,你不过就不拜他而已!他还来责备你、找你麻烦,那就不必拜了,这样的人有什么值得我们可拜的。给诸位说,此地这个十方佛赞,你要懂得这个意思。你今天把一切佛菩萨都不拜,拜阿弥陀佛,十方一切诸佛、所有菩萨没有一个不鼓掌欢喜,你对了,你真正觉悟了! 你从前到处乱拜,诸佛菩萨摇头,为什么?出不了三界,你不专,你心杂,你不能成功。虽然种一点善根,你没有办法成就。你今天能够听话,专门拜阿弥陀佛,专依《无量寿经》来修行,谁不欢喜?谁不护念?眼看你这一生就要成佛了,成佛的法门。不依照这个法门,说老实话,佛成不了,菩萨也成不了;再说个不客气的话,连阿罗汉都成不了,这是真的。你有能力断见思烦恼吗?断了见惑才证得个小乘须陀洹而已。说实在的话,连小乘须陀洹也证不到,你才晓得难。为什么你学这个法门,十方一切诸佛都赞叹、都欢喜,理由就在此地。 所以,喜欢一切法门也是欲,欲望,要舍掉。佛在《金刚经》上说了,「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佛法统统要舍掉,世间五欲六尘就更不必说了。决定不能够贪恋,决定不能够起心动念,这叫做『沙门』。沙门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叫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就叫做沙门。所以沙门本来在印度,是每一个宗教出家修行人的通称,佛教到中国之后,这个名词就专门变成佛教出家人的称呼,这个称呼是一个很谦虚的称呼。我们看古代的早期到中国来弘法的法师都称沙门,连翻经的,像安世高,他都称沙门,这很谦虚的。沙门的意思是学生,我还在学,所以这是真正学佛的人的称呼。这一句是叫你万缘放下,什么都放下,连佛法也放下,然后专修。 怎么个专法?下面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行的方法就这一句。什么叫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蕅益大师讲的,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一心一意愿见弥陀,这就是真正的菩提。菩提是觉,愿生净土、愿见弥陀,给诸位说,这个人是彻底觉悟,那一点话都没得说。唯有彻底觉悟的人,这个人一生才会成佛,菩萨没有彻底觉悟,阿罗汉更不必说了,只有彻底觉悟的人,他才把一切都放下。所以我常讲,莲池大师晚年,我能够体会得到,他晚年是专修净土,一本《阿弥陀经》,一句佛号,他统统放下了。所以他讲「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别人行」。早些年,他通宗通教,也是什么经典他都修学,他都去研究,晚年到这个时候彻底放下,那就是大彻大悟,晓得那些都是错误的,那些都不是究竟法。如果你想修人天福报,行,大小乘经典统统可以帮助你,使你能够达到。如果你要想了生死出三界,要想作佛,只有这个法门,除这一门之外别无二门。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在此地特别强调,并不是说其他大乘法不好,不是这个意思,是我们的根性不够,我们的条件不够。哪一个法门都是直捷成佛的法门,但是我们自己条件够不够?为什么?每个法门都要断烦恼,要断见思、要破尘沙、要转无明。我们今天不要说尘沙、无明,就是见思烦恼我们都没有能力断。你不信自己试试看,你一天到晚那个妄想、胡思乱想,你能够止得住吗?这个只要小小的定功就能把它止住,我们连这一点都办不到。晚上还要作梦,这怎么得了?白天胡思乱想,晚上乱作梦,你就晓得这个可怕了。你在这种情形,你仔细想想,你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自己知道了。死了也就跟作梦一样,这一梦不会醒过来就是了,再继续不断作下去,胡作乱作,很可怕。 所以,回过头来仔细想想,真的,这个法门才是救命的法门,救我的命。我这个条件只有这个法门能救,其他的法门救不了,只有这个法门能救。这个法门不要断烦恼,只要把烦恼伏住就行了,就能往生。上品,这是断烦恼往生的,做得真实彻底,行门没有两样,要「一向专念」,一向专念就是《楞严经》上讲的「净念相继」,这就是一向专念。这一句佛号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绵绵密密这样念下去,专念。 『修诸功德』,功德是什么?功德就是信愿持名。老实念佛这就是功德,决定没有第二念。遇到别人劝人念佛,这是功德。我们自己非常的幸运,遇到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得到了,不转告别人,这不应该,应该尽量的告诉人。人家信不信是他的事情,我们一定要辗转劝告,尽到我们自己的责任,为什么?这才与十方诸佛弘法利生的心愿相应。一切诸佛都劝众生,我们今天得到了,佛劝我们,我们相信了,我们也帮助诸佛劝导一切众生,这不是与一尊佛,与一切诸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 我上台之前拜三拜佛,讲完之后也拜三拜佛。我拜的是哪个佛?第一个拜是拜「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个法门是他老人家告诉我的。第二拜是拜「本师十方一切诸佛」,十方一切诸佛给我作证明的,我才完全相信,不是普通人给我作证,一切诸佛给我作证,使我对这个法门一丝毫怀疑都没有,所以我要拜十方一切诸佛。从前我讲《华严经》不是拜十方诸佛,我这第二拜是拜本师毗庐遮那如来,我指从前。现在这个经搞通了、搞懂了,我把毗庐遮那佛就改成十方一切诸佛。第三拜,拜「本师阿弥陀如来」。我三拜是这样拜的,佛佛给我作证。所以我们劝导一切众生与一切诸佛同心、同愿、同行,这是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我们修因就是修的这个。 世间好事很多,有很多人去做,一切好事当中,诸位要晓得,这叫第一好事。所以我印经都印《无量寿经》。有很多人送钱来给我,「法师,我要印这个经,我要印那个经」,你喜欢印什么经,我都给你。你供养我的,没有说印经的,法师这个钱,供养我的,我决定是印《无量寿经》,我不印别的经,专门流通这部经典。希望这部经典,将来我们全世界每个人都人手一册,我有这个愿。流通读经的录音带,帮助他读诵。诸位能在这些地方,把这些经义、精华能够体会到,那你真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日」,这一点都不假。所以,十方诸佛都祝福你,你很幸运,你终於遇到了,遇到这个就了生死出三界,遇到这个,你这一生决定成佛。这一段讲的修因,底下一段讲的果报,我们看经文。 【此等众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经须臾间。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於七宝华中自然化生。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到这里是一段,这果报。你能够专修,决定得这个果报,这种果报很快就可以得到。我们在《往生传》里面、在《净土圣贤录》里面看到很多专修的,实在讲这专修的,几乎这个往生专修的,恐怕总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些老太太、老太婆,不认识字的。我们看到往生的几乎都是他们,知识分子能往生的很少,为什么?自以为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知识分子贡高我慢,瞧不起阿弥陀佛,瞧不起《无量寿经》,这算得了什么?真的,这是善根、福德很薄,不识货。老太婆心地很老实,这个很容易,学了之后,她一心一意去念,为什么?年岁大了,也活不了几年,认真努力她去念,绝对大多数三年成功,念三年就往生。 在我们台湾就很多例子,你看林看治写的念佛往生的小册子里面记载的就很多。因此,有很多同修来问我,他说法师,这些念佛的人是不是他们刚刚好都三年寿命就到了?我想了想,不对,不可能,不可能三年就到了。为什么都三年往生?三年功夫成就了。功夫成就的人,谁还愿意在娑婆世界受苦?在这里受苦受难。去不了的人是无可奈何,你不受也不行,真正去得了,哪一个不想去?何况念到功夫成就,大概西方极乐世界自己都看到,他为什么不去?虽然寿命还没到,不要了,就先走了。你只要先走,阿弥陀佛一定来接你,功夫成熟了,没有在这个世界再多住下去的理由。功夫真正念成了,要想在这个世界住下来只有一个理由,弘法利生。还有人跟他有缘分,有缘分就是我劝他他能接受、他会相信,这就是有缘分。如果没有缘分,虽然会说法,说了人家不肯接受,不能相信,没有缘,没有缘也就不度了,也走了,佛不度无缘之人;有缘,「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他在这个时候,他清楚、他明了,他智慧开了,他有这种能力。 所以这个时候,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这是佛来接引,佛是一定来接引的,这个诸位要记住。为什么一定来接引?四十八愿里,佛发了这个愿,所以他来接引是他的本愿,佛一定来接引。与诸圣众,这些圣众里面必然有观音菩萨跟大势至菩萨,为什么?这两位菩萨与我们的缘很深,何以见得?我们常念,我们念佛完了也会念三声南无观世音菩萨跟南无大势至菩萨,所以他们两位一定会跟阿弥陀佛一同来的。除此之外,还有菩萨,那些菩萨是些什么人?是我们过去生中的家亲眷属、同参道友,先往生的。那些人早已经往生,现在看到我们缘成熟了,他跟著阿弥陀佛来接我们。诸位要晓得,西方极乐世界的熟人多,十方世界都很陌生,唯有到西方世界不陌生。 我们看到前面的经文,阿闍王子那一段,那一段很重要。阿闍王子与五百长者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那个善根还不够,为什么?他们听到世尊讲《无量寿经》,介绍西方净土,才动一个念头,「希望我将来作佛也像阿弥陀佛」,只动这么一个念,没有发心往生。我们今天听到这个法门深信不疑,发愿往生,我们的善根比他厚,正是经上所讲的,你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不止四百亿。过去生中有这样长久的修行,我们同参道友、家亲眷属一定是不少。他们那些人早相信了,早往生,我们那个时候不太相信,没有认真,所以没去得了。这一次我们的缘熟了,阿弥陀佛来接我们,那些先往生的人统统跟佛来迎接我们。 一生到西方世界,实际上讲还不要等生,就在这个世间,因为佛来接引你,先是佛光照你,佛光一照你的业就消掉了,这时你业障消掉了,你的能力就慢慢恢复了。换句话说,我们讲记忆力恢复了,过去世的事情记得,一看到阿弥陀佛周边那些人,马上就认得出来,这个人哪一生哪一世我们什么关系,那个人跟我什么关系,老朋友这又见面了。你才晓得西方世界熟人多,到那里一点都不陌生。这个世界一转世,就是从前有关系的,统统不认得,没有这个能力,没有宿命通。到了西方世界,佛光一照、一加持,能力都恢复,天眼、天耳、宿命、他心统统都恢复,这种能力多大。 所以说是『经须臾』,须臾是很短的时间,就跟著阿弥陀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是七宝池中莲花化生。这一化生,我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不是一化生像个小孩慢慢长大,不是,那就不对了。一到莲花里面,身相就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这是「清虚之身,无极之体」,永远不坏,这讲金刚不坏身。所以,那里不会是从小孩慢慢长大的,那就有生有灭,那就有变化,西方世界没有变化,建立常然。所以,他一化生就跟弥陀诸菩萨身相完全相同。 『智慧勇猛,神通自在』,这就是四十八愿前面所讲的天眼、天耳、宿命、他心、神足,统统得到,到那里马上就有了。这是讲你的能力恢复,那个时候你的天眼所见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这个法门,世尊如是说,十方诸佛如是证明,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难信的是什么?我们是凡夫,我们烦恼一品没断,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这样的智慧神通。这种智慧神通,佛在一切大乘经里面,什么样的菩萨才有?七地以上,才有这样跟佛差不多相接近的能力。七地以下没有这种能力,虽然有天眼、天耳,不过能够见到一个大千世界、两个大千世界,十个、百个大千世界是可能的,尽虚空遍法界,没有这个能力,哪有这个能力!西方世界一生到那边,他的能力几乎跟佛差不多,所以这叫难信之法。 教下的法师听说,哪有这个话?这都是释迦牟尼佛说来好听的,骗骗你们愚人,叫你们念佛而已。都是这种态度,他不能接受,研究佛教愈深的人愈不能接受。为什么?一切经里头都没有这种讲法。要不是十方诸佛来给我们做证明,我们的确很难相信,真的会以为释迦牟尼佛这是权巧方便,慰勉慰勉那些老太婆,没知识的,安慰安慰他们而已,哪里是真的,你怎么可以把这个当真?我们听了很有道理。幸亏十方佛做证明,释迦牟尼佛说来安慰安慰老太婆,用不著十方佛来做证明,十方诸佛给我们做证明,这就不是安慰老太婆的话了,这要认真考虑了,决定是真实。所以这是难信之法,难信能信,你有福了。佛在这部经上讲得很清楚,读了这个经,我们对净宗才的确把疑惑断得干干净净。佛告诉我们,我们为什么会相信?老太婆为什么会相信?原来人家是多生多劫的善根成熟。现在他一念净信,十方诸佛威神加持,这个不可思议。得一尊佛、一个菩萨保佑都不容易,十方一切诸佛都来加持你,都来保佑你,你有多大的福气!一切诸佛都保佑了,一切菩萨、一切护法神那不必说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统统都加持、统统都保佑。这个善根、福德、因缘不可思议,没法子说。所以因胜果胜。 我今天也是真正明了,所以把一切法统统舍掉。我在年轻的时候,对大乘佛法、儒家、道家的典籍都有很浓厚的兴趣,喜欢读这些东西。现在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知道念那些东西不能了生死,不能解决问题。一切大乘经典是好,也解决不了我的问题,唯独这部经能彻底解决我的问题。所以,其他大乘经典、法门,我是想研究,但是我是等到西方极乐世界再研究。我现在不耽误时间,我现在全心全力求净土,绝对不浪费我的光阴,不浪费我的精力。我把所有的时间来念阿弥陀佛,绝对不想别的事情。我今天晓得古人常讲提起正念,从前晓得,我也会讲,叫大家提起正念。人家问我,法师,什么叫正念?我也不晓得什么叫正念,讲不清楚!现在才知道。正念是什么?忆念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功德,忆念西方世界依正庄严,这个念头是正念。真言,咒是真言,你看在日本还有真言宗,我现在知道了,真言是什么?阿弥陀佛这一句是真言。换句话说,除这一句之外,其他叫假话,真对面就是假。其他统统是假话、统统是废话,只有这一句是真言,决定真实,决定不落空的。底下这一段劝勉我们,释迦牟尼佛劝我们。 【是故阿难。】 『是故』是指前面说的修因证果,往生不退成佛是证果。 【其有众生欲於今世见阿弥陀佛者。】 这就很重要了。假如说有众生要想在这一生当中、这一世当中就见阿弥陀佛,见阿弥陀佛当然就生极乐世界,这一定道理。 【应发无上菩提之心。】 佛在此地劝我们,就应该要『发无上菩提心』。无上菩提心,刚才讲了,是最高度的觉悟,真正的觉悟,觉心是菩提心。决定求生净土,那是无上的觉悟。 【复当专念极乐国土。积集善根。应持回向。】 『专念极乐国土』就是我刚才讲的正念。我们一天到晚会胡思乱想、会起心动念,把胡思乱想,把它转过来,想西方极乐世界、想阿弥陀佛大愿功德,想这个;换句话说,想《无量寿经》,佛在《无量寿经》上给我们讲的,咱们想这个、念这个,这就对了,这叫真修行。『积集善根』,这一句是讲助修。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告诉我们,莲池大师在《疏钞》里头也是这样告诉我们,持名是正行,持名也是助修,正助都是一句名号。因此,此地讲的「积集善根」,这个善根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相续不断就是积集善根。可见这个法门的确是容易简单,一点都不复杂。『应持回向』,我们就以这个回向净土、回向法界、回向实际。《华严》上讲的三种回向,就用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圆满了。 【由此见佛。】 因为你这个修因,你这一生当中一定见佛。 【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 『无上菩提』是成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退成佛,一生当中圆满。念佛人往生,功夫好的人,福报大的人,福报大,临终没有病苦,清清楚楚,告诉家里人,「我看到了,佛来接引我了,我跟他走了」。这个人真正往生,一点也不错的,这是福报大的。福报差一点的,佛来接引他,他也告诉家里人,嘴巴在动,没有声音,他没有气力。实在讲,他是在告诉家人,他看到佛了。他很欢喜,面带笑容,嘴里在动,没有声音。实际上他是见到佛了,佛来接引,他告诉家里人,这是福报差的。由此可知,我们在有生之年不可以不修福。 福报更胜的是预知时至,没有病苦,那个果位都很高,那都不是在中下品以下的,大概差不多都是上辈往生的;他不生病,知道哪一天走,站著走的,坐著走的,这个品位都很高。所以要晓得,许许多多老太婆能做到,我们看到那个样子要生惭愧心,我们能不能有她那个样子?一生富贵荣华,那是过眼云烟,昙花一现,假的。唯有临终预知时至,站著走、坐著走,没有病苦,这一著是真的,几个人能比得上。所以,真正觉悟的人,真正聪明人,修什么?就修这个。这个例子我们看得太多了。 香港畅怀法师到这儿来过两次,他是倓虚法师的学生。倓老在香港也住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他自己亲自告诉大家说,他一生看到念佛人,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预知时至,他看到二十多个,亲眼看到的。他说听到的人还不算,那更多了,亲眼看到的二十多个人。你看他在《念佛论》里面,我们这个大本子后头附的《念佛论》,《念佛论》里面讲的三个往生的,这三个往生有两个是他的皈依弟子,都是预知时至,自在往生。一个修无师,是他在传戒期间当中来帮他忙的,是个出家人。这个出家人没有念过书,没有出家之前是个做苦工的,生活很清苦。出家之后,因为没有念过什么书,也不懂得什么经教,人家劝他念佛,他就老实念佛,他走得干净俐落,你们看后面的传记就晓得。 戒坛里面还没有开戒,他就向老法师,那个时候倓老是住持,定西法师是当家师,他就向他们两个人告假。倓老有涵养,定西法师涵养功夫不如倓老,一听说他要告假就责备他,就骂他,「你这个人真是发心没有恒心,你既然发心来帮忙,戒期也不过两个月,完了再走,何必戒子还没有来,你来了没几天就要走了,太没有长远心了」,责备他。修无师就说,他说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一下子一听楞住了: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你哪一天走?他说不出十天。他说请法师慈悲,给我预备几百斤劈材,准备往生的时候火化。说了他就回寮房去了。这是大事,不是小事情。到第二天他又来说了,又来了,他说法师,我今天就要走了。准备都来不及,赶紧到寺庙后面还有一个空房子,打扫一下,临时搭了一个铺。他要求找几个人替他助念,送送他,这样大家有很多人发心就给他助念。助念,人家就跟修无师说,修无师,你今天往生,听说从前往生的人都会作几首诗,留几首偈子给我们做纪念,你也应该给我们一点纪念。修无师说:我是个老粗,不认识字,我什么也不会作,不过我有一句老实话说,「能说不能行,不是真功夫」。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得很有道理。念了不到十五分钟,人家坐在那里就走了。 所以谛闲法师,得戒和尚,来看他,佩服、赞叹得不得了,他说这才是真正出家人的榜样。平常寺庙里面做苦工,他什么都不会,他就是一面做工,一面念佛,他没有一个妄念,走得那么自在。这是《念佛论》里第一个,就是修无师。这是倓老法师亲眼看到的,这个东西能假吗?别的可以作假,死可以作假吗?活活的人,说走就走了,他又没有害病,这个东西不能装假的,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要知道。所以倓老法师虽然是天台宗的一代祖师,谛闲是他的老师,谛闲老法师也是念佛往生的,倓虚也是念佛往生的。你要问问,为什么天台宗这些祖师都念佛往生?他看到修无师往生,这亲眼看到的,能不念佛吗?这不是假的。所以他的戒坛就非常殊胜,戒坛有这样一个好的人在这里示现成佛,往生不退成佛,这还得了。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其中辈者。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随己修行。诸善功德。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 到这个地方就是讲『中辈』的修因,这种修因比前面那个要差一等,所以往生的果报也差了一等,中辈往生。他『不能行作沙门』,也就是说舍家离欲不能像前面那么样的干净,前面是心里面确实没有一丝毫挂碍,心地真正清净。修无师是出家做了个榜样,在《念佛论》后面有两位,郑锡彬居士是在家的男居士,还有一个张氏,是在家的女居士,那两位是在家的榜样,给诸位说,都是上品上生。他虽然身在家,他心出家,所以走都是预知时至,不生病,走得都非常自在。郑锡彬跟张氏这两位,他们也是坐著走的,都是不生病,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走。 舍家弃欲没有前面那两种人的干净,「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尽心尽力将这个法门普遍的推广介绍给一切大众,这是大修功德,这一点做不到。那应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一定可以做到的。所以三辈往生都是要遵守这个条件,就是一定要专念,要真正觉悟,要专念。佛在此地又告诉我们,他所要修的是『随己修行』,换句话说,随分随力要修行,修行『诸善功德』。随分随力的修,不像前面,人家是有这殊胜因缘,就专修。底下举几个例子。 『奉持斋戒』,一定要持戒、要守法。斋是心清净是斋,我们现在一般人以为素食就是斋,这个观念错了。素食不是斋,斋是什么?斋是过中不食,叫做斋。我们有些人讲持午,那也错了。午是什么?午时,十一点到下午一点都是午时。他是过中不食,就是日中。日中每一天的时间都不一样,每个地区也不一样,地区我们晓得有时差,不一样。要依什么?以日晷为准,从前测量太阳的,以这个为准。现在方便多了,现在是天文台所测的,测得很准确,只要我们有一本天文日历就行了,晓得每一天日中是几点几分几秒。过中就不能吃,过中以后可以喝水,喝一点糖水可以,蜂蜜可以,在经典上讲的是不可以有沉淀。像果汁有沉淀,牛奶会沉淀,豆浆会沉淀,凡是沉淀的东西吃了就破斋了。所以斋是很严格,不是吃素。 佛当年在印度,出家人都是托钵,托钵,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所以斋是过中不食,过中不食叫斋,不是过午。我们现在有很多人把这个观念搞错了,认为是过午。我还遇到有个法师,还很怪,他持午持得很严,结果那天是很晚吃饭,吃饭他也吃了,他合掌在那里观想,我们在达拉斯,他观想洛杉矶的时间,那里没有过中,这里过中,那里没过中。我说如果这样观想的话,永远不会过中,为什么?时间再长一点,我们观想台湾,这真是大开方便之门。实在讲他很聪明,他想到,我们想不出来,我没有想出来还有这一招。他不管什么时候吃都不会过中,为什么?你看看全世界哪个地方还没有过中,我们就观想那个地方时间。所以斋戒要清楚,戒就是守法。 斋这桩事情要告诉诸位,也不必勉强修。饮食是能量的补充,我们这个身体,每个人身体状况都不一样,能量的消耗不是相同的。就像汽车一样,有耗油的、有省油的,它不一样,性能不相同的。大概百分之九十五的消耗都在妄念上,妄想愈少,他需要就愈少。佛陀在世,那些出家人那个时候妄念真少,他一天吃一餐足够了,他消耗得少,所以他补充的当然就不需要那么样繁忙,要明白这个道理。如果我们的妄念很多,一定勉强去学,那就很可怜,耗油的车偏偏油料加不足,他就有病苦就来了,那不叫修行,那叫自找麻烦,那要不得。所以我们要想饮食少、简单,先要把妄念断掉,妄念少了自然就少了。所以你吃一餐吃一点点,你的工作能力,精神、体力绝对不会影响,那就是正常;如果吃得少,感觉体力都不够了,那就一定要吃。这个事情不要勉强,勉强是错误的。 『起立塔像』,像是造像,造佛菩萨的形像;塔,塔跟寺是连带的,这个地方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建道场,这个意思就是建道场。道场建立是要劝导一方人学佛,正法久住。正法的道场,我可以说从一出家就提倡,常常讲经都说到。所以有很多法师对我都不太喜欢,为什么?因为我主张道场要让在家人去管理,出家人不要操这个心。出家人一心念佛,一心研经弘法,事务上的事情统统不要管,让这些在家人他们去操心,他们去管。所以,出家跟在家要合作,界限把它分开,好像办学校一样,出家人做校长、做教员,在家人做董事长、做董事、做总务,管里面的事务。事务方面,在家人去做,法务方面,出家人来做,这样我们的正法就能够兴旺,就能兴起来。所以出家人决定不可以管寺庙。我一生抱定一个宗旨,绝不改变,我是不管事、不管人、不管钱,所以我很自在,我称我是三不管。我那个道场有人去管,他要是不管,我马上走掉,我才不当傻瓜,我才不干这个烦恼的事情,这个要知道。所以这是讲建道场。 请法师,请法师最好的期限,按照佛法的规矩,我们中国古时候丛林的规矩,任期都是一年,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腊月三十总辞,再聘请新的执事,任期是一年,好,非常之好。我们请法师在这里住,弘法,期限是一年,一年讲得好,我们大家很欢喜他,再继续一年。这样一来,出家人就真正有道心了,他在此地讲得好,受大家欢迎,离开此地,别的地方会很欢迎,就邀请他,去礼请他。如果这个地方大家希望他能够在这里长住,一年一年继续的聘请,不要叫他管一点事情。可是现在有很多出家人说,我不管事,那我没有权了。他要权,权是烦恼,害死人,不是好东西,应当把这个统统都舍掉,舍得干干净净,这样就好,这是自己真正得利益。心地清净,真正得大自在。 造像,佛像的功德很大,一切众生见到佛像,他阿赖耶识里面他就落种子,就落佛的种子。有这一颗佛的种子,纵然现在不相信,甚至於现在毁谤,都不要紧,多生多劫以后,这个善的种子会起现行,他会学佛,他会成就。因此,造像的功德就很大。 『饭食沙门』,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供养出家人,出家人他不从事於生产事业,专门修行弘法,就像社会上的老师。现在的老师跟从前老师不一样,现在老师都有固定的薪水,有钟点费,这是固定的,从前没有。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到清朝,老师都没有。老师教学生,学生供养是随他家庭的环境,家庭富裕一点,会供养多一点,清寒一点,供养少一点,就给老师送点礼物;还有很清苦的,老师不但不收他的供养,还要帮助学生。所以老师在社会上有很崇高的地位,他的确是为社会贡献,而没有索取的,不求报答的。这是在中国历史上被整个社会所尊敬,他虽然很清苦,清高!清是贫寒,但是他高。 佛法也是如此,出家人生活所需是要靠在家同修的供养。佛在世的时候,供养只限於四事,就是四事供养。这四个,第一个是「饮食」。他每天出来托钵,他虽然吃一餐,一餐也要吃,所以你遇到出家人的时候要供养他一钵饭。这个菜饭也不必特别,你吃什么就供养他什么,不要特别为他做,所以这就很方便。第二个是「衣服」,衣服破旧了,不能再穿了,供养他一件衣服。第三个是「卧具」,他晚上要睡觉,睡觉要有铺盖,供养卧具。第四个是「医药」,他生病的时候供养医药。只限於这四种,叫四事供养。 现在由於社会形态不一样了,这个四事统统用金钱做代替,这金钱一代替,麻烦就来了。法师钱愈来愈多,心都在钱上,道忘掉了。所以,这个年代不能出高僧,谁要负责任?你们在家信徒要负责任。本来各个都是高僧,都被你们害了。我说话都说的真话,你们造罪业把出家人害惨了,你们都不知道,这个要晓得。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摆在面前不动心,那功夫已经差不多了,刚刚出家没有这个功夫,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说都堕落了,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佛在此地告诉我们,「饭食沙门」,知道怎样供养,真正有欠缺要帮助他,没有欠缺,不必要,生活清苦应该的,他愿意出家嘛! 不要说出家,就是在家的,我跟著李老师,台中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他的生活是苦行僧,他在台中,我跟他十年,没有看他做一件衣服,别人有做新的衣服送给他,他过两天就送给别人,他还穿旧衣服。他送给我有好几件新衣服,我到现在还没穿,留在那做纪念。他穿旧的,不穿新衣服。他的收入也很多,全部都做慈善事业。住的小房子一点点大,你们到台中可以看到,正气街九号,很小的一个房子。吃饭自己烧,到九十岁还自己烧饭,每天吃的饭跟菜是一锅,一小锅,带把子的,锅也是它,碗也是它,菜、饭统统在一起,很简单。到九十岁他还是过这个生活。 我们今天到大陆看黄念祖老居士,老居士今年七十九岁,他的生活跟李炳老一样,也是自己做,衣服自己洗,家里所有事统统一个人自己来的,没有人照顾他。原先我还以为他女儿照顾他,结果没有。他吃饭还是自己做,在家的高僧,我们出家人看了这个惭愧。我们今天在外面接受居士们供养,还要问,合不合口味?这个好不好吃?问得我们都流汗,不可以,实在是不可以。比起我的这些老师,比起这个真正善知识,我们享受的福报超过他太多了,这些地方要觉悟、要回头。 『悬缯然灯,散华烧香』,这两句合起来讲,拿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宣传。佛教是非常著重於品德修养的一个教育,绝对不会自我宣传,自己给自己宣传,这个难为情,这是不可能做的。佛教怎么样推广?学生们应该做,特别是在家的学生,你要去做宣传工作,把佛教介绍给人。所以老师,师道一定要遵守,「只闻来学,未闻往教」。这样一个好老师谁知道?学生接受他,要介绍,「某个地方有好老师,你要不要去学?」你接引他来,不能在外面撒广告,撒广告是错误的。所以从前「悬缯」,就是幡幢,因为寺庙前面有旗杆,旗杆上挂的幡幢就是告诉外面人,今天寺庙里头有讲经的活动。他看到了,喜欢来听,他就来了,他不喜欢,也没有关系。所以不拉人,告诉你,不拉你来,不告诉你是不对的,要拉你来也不对,拉来是勉强来的,这没有恭敬心,一定要有恭敬心才能够学得到东西。这两句意思统统是宣扬佛教,介绍给那些还没有接触到佛教的人,用这种方式。当然现在的方法更多了,比从前更广泛,像现在打电话通知,寄个明信片,这都是方法。在从前没有这些东西,现在可以用这个来代替。 『以此回向,愿生彼国』。这是举几个例子,像这些自己总常常有个意念,我要帮助别人觉悟,我要把这个最殊胜的法门介绍给我的亲戚朋友、邻里乡党,要存这个心,要用种种方便的法子去做,这些都是属於这一类的。像现在印经,前面讲造像,现在造像容易,可以印佛像,印佛的名号,现在用贴纸很好,这都是普遍把这个殊胜法门介绍给大家。到这里是一段,下面这是讲果报。 我们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明天我们继续来讲。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十七集) 1991/6 加拿大 档名:02-009-0017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八面,倒数第三行,第四个字开始,我们把经文念一段: 【其人临终。阿弥陀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前后围绕。现其人前。摄受导引。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无上菩提。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前面说过中辈往生的因行,因地修行当然是很多,佛在经典上给我们讲的都是原则,对於细节统统没有说,说了个原理原则。因此,我们要懂得他的意思,要能够举一反三,晓得在现前生活当中,应该要怎样做法才能够如法,就是不违背原理原则。 前面有两句怕同修们有疑问,在此地再略略的解释一下。悬缯,缯就是丝绸一类的纺织品,在此地,这个字多半是指幡幢,幡是扁形的,幢是圆形的。好像我们这个地方这是幡,这是扁形的,是幡。在佛门里面一般的习惯,如果做法会,我们都悬幡,如果是讲经就悬幢,幢是圆筒,有一点像飞机场上风筒那个样子。也许诸位到大陆去参访,有很多寺院还有。在从前在台湾很少见到,现在台湾有些大的寺庙也有了。幢是这个道场今天有讲经法会的一个讯号,它挂在旗杆上面,也是属於旗帜一类的,是佛教一种特殊的旗帜。一般人在外面看到旗杆上悬著有幡幢,就晓得今天道场里面有什么活动,就是用这种方式告诉大众,所以这个今天来讲就是宣传。现在实在讲,幡幢只可以做个纪念品,挂在佛堂两边作纪念,实际上已经不能起作用。因为现在无论在传播、在通讯技术上比从前进步太多了,现在可以用广播,甚至於可以用电视广告、海报,这从前都没有的,不可能的事情。通知、电话,这些就是此地悬缯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诸位要晓得,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做法。 然灯,灯是代表光明。我们供佛像,佛像前面要燃灯,灯是代表智慧光明,同时还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最能够表现这个意思的就是蜡烛跟油灯,你看蜡烛慢慢烧,自己烧掉了,照别人,油灯也是照别人,油慢慢的就干了。电灯很不容易,不容易看出有这个表法的意思。所以要诸位晓得,佛门这些东西,用现代的术语来讲就是道具,这些道具都是表示很深刻的义理,你要了解它,这绝对不是迷信。所以,灯不是佛享受的,佛有无尽的光明,还用得著灯吗?用不著。是提醒我们自己,佛法里面所有一切设施,全是提醒自己觉而不迷,就是这个意思。时时刻刻要想到,我要像佛菩萨一样,牺牲自己,成就别人,这就是然灯的意思。 散华,华代表因,先开花后结果。花在佛门里面,就代表无量修行的法门、修行的方法,因为你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将来可以证果,所以花代表因。在大乘,它代表六度万行,在小乘,代表了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它代表这个意思。所以一看到花,我们就要想到,我们要以什么法门来修行。 香,香不要烧得很多,如果不好的香,烧多了空气污染了,对我们人的身体有害处,没有好处。香是烧一枝,烧好香,这个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它代表什么?代表信香。《华严经》上说得很好,「信为道元功德母」,你想入佛门,想学佛,你要没有信心就不能成就,香代表信。为什么代表信?在古时候,烟是唯一通讯的信号。你们到长城去看,长城每隔一段有个烽火台,烽火台是什么?烧狼烟的。如果有警报了,敌人来进攻了,怎么样通知后面?烧狼烟。狼烟,狼粪烧起来它的烟不容易散,是直的,升得很高,很远的地方就看到。看到这个就晓得那个地方有警报,我们后面人马要去支援他,所以它是一种信号。我们佛前烧这个香,我们跟佛的信号,取这个意思,取信的意思,香叫信香。所以你要知道它的含义,否则的话,那都迷信了。佛何必还要闻这个香?泥塑木雕的佛,实在讲那个身体上并没有神经系统,他哪里闻得到?他闻不到的。所以诸位一定要知道,表我们自己的信心。同时,香又表戒定真香,它含有这个意思。它代表戒、代表定。戒定是我们佛法,无论是大乘、小乘修学的最高纲领。还代表五分法身香,五分法身就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五种。所以我们见到香、闻到香就要想到戒定,要想到五分法身。修净土的人要想到信愿行,净土是最著重於信,三个条件当中,信是第一,信愿行。因此它是表法的。 佛前面通常我们供一杯水,这个地方没有,这里就省略掉了。水代表什么?代表心。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的干净,一尘不染,要像水一样的平,平等,不要有波浪。烦恼就是波浪,知见就是波浪,分别执著就是波浪,统统舍下,心要像水一样干净,一样的定,它表这个意思。 这些诸位统统都要晓得,晓得这个意思,你才晓得佛家所有一切的设施,都是含著有很深教学的意义在其中,决定没有迷信,是属於一种艺术的教学。你才真正能体会到,佛教里面智慧之高,方法之巧妙,确实令人尊敬。寺院里面就是个艺术的宫殿,如果用现在话来讲,就是佛教的学校与佛教的博物馆混合在一起,是这么个机构,学校就是博物馆,博物馆就是学校。不像我们一般世间博物馆跟学校是分开的,它是混合在一起。这些意思要懂得了,才晓得「以此回向」怎么个回向法,你就明了了。能够时时刻刻,样样东西都提醒自己,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一心向道,这就是功德,以这个功德求生净土。 这个人在临终的时候,弥陀不违本愿,他的大愿里面有接引众生往生,只要哪个发愿往生,他都来迎接。所以『阿弥陀佛化现其身』,化佛来迎接你,『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佛这个分身、化身无量无边,佛的身相跟真佛完全一样,无二无别。『与诸大众』,这个大众就是菩萨。前面跟诸位说过,在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眷属、朋友、同参道友,已经往生的人会随阿弥陀佛一同来接引,这就是『与诸大众前后围绕,现其人前』,往生的人看得清清楚楚。一般人看不到,往生的这个人看到,可是一般人如果心地清净,心地清净就有感应。心地真诚,比如说往生的时候帮他助念,以真诚心、清净心助念,他可能见到光、可能闻到香。闻香是最普遍的,为什么?阿弥陀佛、诸菩萨身上都放香,他能够闻到异香,这是比较上平常的事情,一般很多人都有这个感应。其次是光,见到佛光。 『摄受导引』,佛来接你,来引导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即随化佛往生其国』,这是讲往生时候的状况。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住不退转,无上菩提』,这就是受用跟上品没有两样,这是平等世界,没有两样。智慧、功德比上辈的要差一点,除这个之外没什么两样。为什么说智慧、功德差一点?因为智慧、功德是从清净心起作用,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果报,实在讲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的,我们得到这个受用。不是自己的能力,自己能力要享受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如一般大乘经上所讲的,至少是七地菩萨,七地菩萨不容易证得。所以这个要知道,这是弥陀本愿功德的加持,是我们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再看下面经文。 【其下辈者。假使不能作诸功德。】 『下辈』,就是业障比较重一点的众生,他没有能力、没有时间、没有机会,也许受生活的压力,或者其他种种的限制,他没有办法作。换句话说,想对佛教做一点贡献都没有这个缘分,这一类就属於下辈的。 【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这一句三辈统有,所以我们才晓得,这一句是往生西方世界必定要修的一个科目。这就是我们俗话讲的「老实念佛」,上辈老实,中辈也老实,下辈往生还是老实,老实念佛是决定不能够更改的。 【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以至诚心。愿生其国。】 这个不能像前面那些人,他们那些人有福报、有机缘,能修很多的功德,他没有。他虽然没有,他对於佛所讲的这个法门、经典,他相信、他喜欢。『信乐』,乐是喜欢。『不生疑惑』,他真正相信,一点疑惑都没有。『以至诚心,愿生其国』,至诚是真诚之心,没有一丝毫怀疑,真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的人也能生。 【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这个人行,他能往生,他在往生的时候,『梦见彼佛』,这个梦见不是我们平常讲的下意识的作梦,不是的,这是佛来接引,他自己彷佛是在梦中见到的。其实是不是梦?不是,自己彷佛以为在作梦。也就是说临终的时候,他神识不像前面那两种人那么样的清楚,虽然有一点昏沉,并不严重,佛来接引的时候,他还是看到,还是清清楚楚见到,见到就是彷佛在梦中,是这种情形。当然,佛也是与菩萨大众现在他面前,接引他往生,他也是一念顷随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那种种受用没有差别,我们在四十八愿里面看到,那是平等的。他没有说下辈往生的,一切神通道力要差一点,愿文上没有,愿文上都讲「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包括上辈、中辈、下辈,统统包括。所以这个我们应当要理解,经文很多地方省略了。 这个地方就是讲通常三辈往生,除三辈往生之外还有一类,从前善导大师说过,专修这个法门的,也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善导大师讲,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往生,一千个人修一千个人往生,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的。这是什么?专修。除这个专修一类之外,还有一类杂修的,他不是专修,他修其他法门,他回向求生净土,这行不行?行,底下一段就说这个。慈舟大师判作「一心三辈」,他不是专修的,不是专修那的确要看他的功夫,往生品位不定。但是诸位要知道,这一类修行人往生不是一百个修一百个去,善导大师讲,一万个人难得有四个、五个,这个比例就很少了。所以这一点我们要清楚。 譬如像古时候,马鸣、龙树他们不是专修净土的,他们是在临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人家真有功夫,马鸣、龙树都是地上菩萨,他证得果位。在中国,像智者大师,智者大师不是专修的,他临终念佛往生,他也真的往生了。根据中国历史上记载,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这是来示现的。他临终往生的时候,学生还问他,老师,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多高?天台宗一代祖师,了不起的人物。他告诉学生们,他说我因为领众,领众就是做住持,要管人、要管事,换句话说,很操心,不能专修,所以往生只有五品位,这地位就不高,生凡圣同居土,五品位。智者大师自己说他是五品位往生,换句话说,这个意思就含著,如果不管人、不管事,不做当家住持,专修,那品位就高了。这叫做「一心三辈」。 像近代的,我们所熟知的像谛闲法师、倓虚法师、宝静法师,这是近代天台宗的祖师们,都是一代祖师。居士当中像江味农居士,江老居士的女儿在纽约,不晓得现在,我很多年没有跟她联络,不晓得现在在不在?如果要在的话,也八十多快到九十岁了。我在纽约跟她见面的时候,大概就是八十一、二岁的样子,江味农的女儿。江味农一生研究《金刚经》,作了一本《金刚经讲义》,他那个《讲义》可以说是研究《金刚经》的权威注解,他用了四十年的工夫在一部经上。他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他也真的往生了。像这个都不是专修净土的。 不是专修净土,你要有真正往生的本钱才行,你要没有这种功夫,不是万修万人去,是万分之四、五,这个要知道。像我们自己想想,业障太重,没有人家那个本事,也没有人家那个学问道德,还是老实念佛靠得住。我们找万修万人去的路子,那个万分之四、五的等於中奖一样,很难,我们不冒险,不干这个,我们要专。好,我们看底下这一段,他们这些人要具备些什么条件。 【若有众生住大乘者。】 这就是修学大乘佛法的人,大乘佛法范围非常的广泛,除了净土宗之外,在中国大乘总共有八个宗,净土除外,还有七个宗,这七个宗都是属於大乘。为什么他不说小乘?小乘人没有分,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小乘。小乘人要想往生,回小向大,把小乘舍弃,专门来念佛,念佛是大乘,不是小乘。这是指一般大乘的学人,他往生的条件,说实在话还是信愿行,这个基本条件是决定不能够违背的。 【以清净心。向无量寿。】 这就是信,以清净的信心,对於西方极乐世界、弥陀本愿功德、极乐依正庄严,决定没有怀疑。这个是三个条件,信具足了。 【乃至十念。】 这是行。 【愿生彼国。】 这是愿。所以信愿行这三个条件,他统统具足。他不是专念,乃至於十念,他也往生,这个十念是什么?是早晚课诵,早晚课诵里面加十念法。他有他本宗的修行课诵,课诵完了之后,他念十句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个十念是一口气,尽一口气叫一念,这一念当中不拘多少,不要去计数。随著每个人气的长短,你念佛的快慢,那都不要紧,尽一口气,譬如讲我们平常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一口气,这叫一念,念十口气,可见得这个时间不要很长。 我们一般就是专修净土的同修,如果你的工作很繁忙,没有时间做早晚课诵,你也可以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叫定课,定课是一天都不可以缺少的。从你发心修净土一直到你往生,一次不缺,一天两次,早课、晚课一课都不缺,这能往生,为什么?这个符合一向专念,念得不多就是了。换句话说,养成一个念佛的习惯,早晚一定会想到念佛。平常有时间就念,计数不计数没有关系,那叫散念。早晚课这叫定课,定课是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有时间、有功夫,你定的课就可以定得多一点,没有时间,你功课就可以定少一点。但是诸位要晓得,不能先定得很多,慢慢减少,这个不好,这是什么?这是你退转了。宁可先定得很少,慢慢增加,那是什么?那是你进步,你往上提升了。有很多同修他不晓得这个道理,一开头发心非常勇猛,定了很多很多功课,到最后做不完,慢慢减少,减到最后就完了,什么都不做了,这样的人我们看了很多。我们中国俗话说「欲速则不达」,这是错误的。所以学佛要有耐心,要有长远心,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来,不要操之过急。 这个十念就是非常好的方法,再忙的人都不碍事。早晨起来洗洗脸,刷牙之后就可以做了,做完了再吃早饭,再上班。晚上回来的时候,在睡觉之前,洗个脸洗干净的时候,念十念,再去睡觉,怎么会耽误时间?什么时间都不耽误。这是这个法门的殊胜处,所以说是人人能修,人人能成,无论你从事於哪个行业,男女老少统统没有障碍。你家里有佛像,你在佛像面前做早晚课,没有佛像,经上讲得很清楚,面向西方合掌念佛就行了。有没有佛堂、有没有佛像,统统没关系,这个法门的确是方便,真正广大,所以它能够度一切众生。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闻甚深法。即生信解。】 这一句实在是很难,『甚深法』就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过去我在台中的时候,李老师很感慨的告诉我,他说对於佛经,任何经典请他去讲,他都不觉得困难,唯独《弥陀经》难。他讲《弥陀经》非常非常慎重,如果他今天讲经,他一定用一整天的时间不见客,所有一切杂事统统放下,这一整天在那里读经,在那里研究,晚上他讲这一个小时,一天的时间,一生都是那么样的谨慎,从来没有疏忽过一次。他告诉我,这个经是一切经里面最难讲的经,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看起《弥陀经》好像很容易,你看看莲池大师的注解、蕅益大师的注解,就不简单了。我早年到美国,在美国讲经,最初到美国来,这边的同修轻视净土。我们也要恒顺众生,所以头三年都不讲净土,头三年我讲过《坛经》、讲过《金刚经》,天台、贤首、唯识的几乎都讲过。当然,这个大经不能全讲,取它的经义,或者做概要的介绍,逐渐逐渐引导大家归到净土。我介绍《弥陀经》的时候,我说诸位不要小看这一本《阿弥陀经》,我在台湾讲过两遍,第一遍没有留录音带,那个时候我自己还没有道场,在别人道场讲的,我们就没有录音。第二遍是我们景美图书馆成立之后开讲的,总共讲了四年圆满。因为不是天天讲,有的时候还要到国外去,就停止,四年圆满。这部经留下一个完整的录音带,总共九十分钟的带子三百三十五个,一部《阿弥陀经》,大家一听都呆了。 我讲完之后,没有人敢问我净土,没人敢问。以为《弥陀经》很简单,我现在讲第三遍,第三遍还没讲完,要讲完,这个录音带四百个以上,这次讲得比上次清楚,讲得详细。哪有那么简单?不容易!《金刚经》我过去在大专佛学讲座讲过一遍,没讲完,讲了一半,一半讲了多久?我记得好像是讲四年。我跟大家说,这一部《金刚经》讲完,八年,在中国跟日本打仗,八年。哪有那么简单?所以经的意思,实在讲其深无比,我能讲的出来的,是大海的一滴,我没讲的出来的是大海。尤其是净土经典,因为净土经典是精华,是整个佛法的精华。这不是我说的,是唐朝时候古大德所讲的。我们再看到有记载的,头一个讲这个话,做这个比较的,还是日本的法师,在我们中国留学,亲近智者大师,亲近善导大师的。所以,净土宗在日本相当发达。善导寺是日本人建的,日本人对於善导大师非常崇敬,善导是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所以你只看到善导寺,一定是修净土的,这是以祖师的名号来做为寺庙的名称。 这是古大德做了个比较,一切经,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做个比较,是《华严经》第一,这是大家公认的。《华严经》跟《无量寿经》做个比较,《无量寿经》第一,把《华严》比下去了。说实在话,《华严经》确实是《无量寿经》的注解,整部《大藏经》,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注解。然后你才晓得这部经在整个佛法里面,它占的是什么地位,就知道了。古人比到此地,我们再深入一层,再来比,再来比一比,这部经有四十八章,哪一章第一?我跟诸位说过了,第六章第一,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有四十八条,哪一条第一?第十八愿第一。这样一比较,就是把整个佛法的尖峰把它找出来。十八愿是十念必生,这才真正是第一,这才真正是普度,叫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必定成佛,就是第十八愿。这一点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哪一个法门保证我们在一生当中决定成佛,这才是第一法门。用这样的方法,才把佛法真正的尖端、真正的精髓找出来。 这个经是释迦牟尼佛介绍给我们的,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劝我们修学,十方恒沙诸佛来给我们作证明,诸位想想,这还会错吗?释迦牟尼佛介绍,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例外的,来给我们作证明。你要是不相信,一切诸佛都摇头,这个人善根太薄,业障太重了,缘还没成熟。不能说你没有缘,你没有缘,你这一生当中听不到,你就是听一次,有缘,缘没成熟,慢慢再等,等到哪一生哪一劫,不晓得。听了能信,听了能够欢喜,像此地讲的「欢喜信乐,不生疑惑」,愿生净土,这个人就成熟了,根性成熟了,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 所以这个法是「甚深法」,这一点不假,一切佛法里没有这个深。这个法门可以说是诸佛如来都说,「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都不能搞得很清楚,完全清楚明了他都做不到,只有成佛了,才能彻底了解这个事实的真相。这些学大乘的这些大德们,无论在家、出家,他听了这个法门,他能够相信、能够理解,这是善根非常非常深厚。 【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於彼佛。】 这就是我们讲的一念、十念,一念、十念最重要的关键就是在『一念净心』,这一句很重要。如果你有疑惑,你心就不清净。这是对那个学大乘的,他学得很多、学得很杂,用那种心来念阿弥陀佛,不行,不能感应。但是他每天虽然念十念,他念十念的时候,他把一切放下,也就说他这个时候,十念时间很短,他专心、他专一。十念这个时间,他是一念净心,用一念净心来念这个十念,这行,这个有效,这个能成功。所以,我们念佛号的时候,最大的忌讳就是夹杂,这是没有感应的,一定要心地清净『念於彼佛』。 【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他们往生究竟是上辈、中辈、下辈?不一定,看他的功夫,看他的道行,要从这上去看,不一定是在哪一品。这是说明,除上面正规的三辈往生之外,还有这一类的。我们再看底下这一章。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前面这一章,主要是说往生后的位次,三辈九品,对於往生的因行说得很简单,说得不多,上辈、中辈、下辈都说得不多,略说。这一章做补充,在修因上的补充。修因,有因当然有果,果就是前面讲的三辈,三辈九品就是它的果,补充的这一段特别著重在因。所以,这一章非常重要。 【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刹。】 我们先看这段。此地『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就是要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才是弥陀会上的善男子,善女人。这三个条件不具足,换句话说,这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没有分,那怎么能称善?称善是这一生决定有分。此经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包括《阿弥陀经》,这诸位要知道。《弥陀经》跟本经是同一部,莲池大师讲大本、小本,内容完全一样,只是讲得详细一点,简单一点,它是一部经。所以,此经就包括了《阿弥陀经》。 『受持』,受是完全接受,对於经典里讲的理论、方法、境界完全不怀疑,能信,这叫受;持是保持,不会失掉。不是我今天信了,明天就不信,那就虽然受,后头没有持。一定要能够保持,永远不会失掉,依教奉行,要去做,这才叫受持。现在有很多人认为每天把这个经念一遍,我就受持了,这是假的,这不是受持。你念一遍,完全没做到,哪里叫受持?受持是要把里面的教训做到,才叫受持。接受了,接受就照做,把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见解、我们的行持、我们的生活,样样都要与经训相应。也就是要让我们生活在《无量寿经》当中,《无量寿经》就是我们生活的写照,这叫受持。不是把它念一遍叫受持,这个同修们要牢牢的记住。 『读诵』,对著本子叫读,离开本子叫诵,诵就是背诵,你念得很熟了,不要看经文也会念了,那叫背诵。经文要熟,诸位想想,不熟你怎么能做到?所以学佛第一步的功夫就是要读诵,要读熟。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人、遇到事、遇到物,起心动念,马上就想到经上教我怎么做。你经不熟,经不熟没法子,你做事情没标准,这是我们修净土宗的标准。我们起心念动想一想,佛是不是准许我们这样做法?如果这个念头,佛在经上是教我们这样做的,我们欢喜去做;这个念头,经上教我们禁止,不准我们做的,我们这个念头就要息下去。所以经一定要熟。熟,对年轻人行,年岁大的人怎么念也背不出,这个事情可麻烦了。怎么办呢?平常读经的时候,你去写一点笔记、摘要,对一对我哪些常常犯的毛病,把那几句写出来,把那几句念熟。平常一犯毛病,就想到佛教我这样做法,就是哪些应该做的,哪些不应该做的,你在经典里面把它写出来,这就方便多了。 特别重要的当然是四十八愿。所以我们专修净宗的人,早课就是用四十八愿。平常我们自己做早课,不跟大家在一起,仪式就可以省略。早课,三称本师释迦牟尼佛,然后就念经题;经题念完了之后,就念第六章;第六章念完了念佛,念佛号,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一百声或者念一千声,多少不拘;念完佛号回向,三皈依就行了。这个课诵,个人在家里修很简单,不要念全经。晚课,念本经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念这五章,这五章是什么?这五章专门讲我们毛病的。念了之后,想一想哪些我又犯了,要改过自新。所以诸位要知道,早课是提醒自己,我们的心、愿要跟佛一样,心同佛,愿同佛。晚课,反省、检点自己的过失,展开经文对照对照,我今天哪些想错了,哪些问题看错了,哪些事情做错了,要把它改正过来,明天我不犯这个错误。所以晚课是反省,是改过自新。 诸位要知道,早晚课念的经、咒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佛菩萨不要听的。我怎么知道佛菩萨不要听?我不要听,我都不要听,佛菩萨还要听?所以要晓得,早课提醒自己,晚课反省、改过。早晚课的功德就很大。不可以不做,你要不做,自己一身的毛病不知道,自己不晓得。看别人的毛病很容易看出来,自己的毛病看不到,别人要给你说了还不高兴,怎么办?读经。读经把这些毛病都念出来了,这是个很好的方法。早晚课这样去做,这才叫修行。因此,读诵很重要,不能够记诵的,就是记不住的,平常读经,哪些句子写出来,把它记住。 『书写』,书写就是流通。你多写一本,我们这个世间就多一部经,多一部经,这一部经不晓得度多少人,这个功德很大。佛法要重流通,我们自己得了好处,怎样报佛的恩?佛是什么都不要,佛只希望你把这个法门再介绍别人,只有这个方法叫报佛恩,除这个方法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这是我们要知道的。现在科学发达,不要写了,现在就印。从前写一部,诸位想想,这么大的经写一部要写多少天!现在你有力量,印一千部、印一万部,轻而易举,不难。一个人没有力量印,大家集合力量来印,都好。我们印经流通,就是此地讲的书写。如果你的书法写得很好,我劝你还是书写,为什么?这是高度的艺术品,你写这个经,可以影印,印出来流通,原本可以送到人家图书馆、博物院做为纪念,留传后世,这很有意义,这个功德比任何艺术品价值都高。艺术品可以供人欣赏,不能叫人了生死出三界,这一点要知道。 我今天上午到UBC去参观佛教摄影展览,里面的图片差不多我统统都见过。宏勋法师在大陆上照的,他照的那些东西统统都给我看过,这个展出是一部分,不是全部,他手上东西太多太多了。我今天很感慨的给这边负责的同修、居士们说了,佛菩萨的希望,是希望把这些佛像印在每一个众生的阿赖耶识里,给他做得度的因缘。可惜的是什么?现在这些东西都是「版权所有」,这一句四个字就是将来阎罗王判你下地狱的证据,证据!为什么?你把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给断掉了。他跟我讲,他说不是我们不肯给人翻印,给人照像,他说人家拿去卖钱的。卖钱也好,你能够帮助别人发财,这是你的大福报。人家拿钱买去了,他买去的时候,他一定天天去看,这个佛的种子落在他阿赖耶识里头,你不要管人家怎么卖,佛法要弘扬、要普遍,这个重要。你要是一道封锁了,这是断佛慧命,这个问题大了。 这次演培法师到台湾,住在我那个地方,他知道我印送的经书非常多。我就跟他讲,我说,去年我印送《大藏经》送大陆上每个寺庙送一部,我说你的《谛观全集》我就不能印。他说为什么?后头「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他看了、听了之后,就楞住了。他说我这个是那个书局里头,版权是他的。我说是啊!我一本也不能翻印的。我说你的东西很适合於现代人读诵,现代众生没有福报,读不到你的东西。当然,我不好意思说就是他没有福报,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不能流通,不能供养大众。最后又送了两、三本书来,这个书没版权,我说好,没版权,我给你印。我说我们学佛的人守法,持戒、守法,只要看到后头版权所有,我是决定不印。为什么?免得麻烦,我们自己要做个守法的榜样。所以诸位要晓得,佛教的东西,后头印上「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将来就是阎罗王判罪的证据,赖都赖不掉。他把你送到阿鼻地狱,凭什么?就凭这八个字。你有什么法子?证据十足,这个要知道。眼前得一点利益,小利,你得一点这个利小利;你能够把这个普遍供养天下人,普遍利益天下人,你那个福报不晓得有多大,无量无边。 我这么多年来,统统布施掉了,一样都不要。我今天什么都不缺,要什么有什么,就是不要而已,什么都不缺,多自在。人家出去旅行,身上要带钱,什么都要自己去花,我出去旅行身上可以一分钱不带。走到哪里,机票什么东西都人家去买好,一切都招待好,我身上的钱,说实在话没有地方用,用不上。你说我要想去买个东西,给你们说,你们马上就给我买来,钱对我来讲没用处。没用怎么办?只好印经,除印经之外没有第二个用途。所以要晓得,福报,你要是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你念通了,你就晓得「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命里有的,怎么丢丢不掉,命里没有的,想尽方法去求也求不到。不知道这个因果,所以尽量保护什么自己的权益,那都是妄想,愚痴。 佛法里面,你看经文明白告诉我们,「惠予众生真实之利」,我们人生什么最有意义,什么最有价值?对於一切众生真正有利益的事情多做一点,这是有价值,这个有意义。不要专为自己,起心动念都为一切众生,这是佛法,这是佛弟子。念念还要讲求自己的权利,自己的利益,不能被别人侵犯,给诸位说这是冒充的佛弟子。你虽然皈依了,受了戒,甚至出家了,佛菩萨学生名册里没有你的名字,你是冒充的、假的、犯法的;冒充佛弟子,一切鬼神他会抓你的。这些地方真的要清楚、要了解。这是讲到书写流通,真正佛弟子尽心尽力去做。 『供养』,《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里面讲「广修供养」,虽然说得不多,也说了一个原则,我们要去体会这个意思。普贤菩萨明白的告诉我们,「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第一。经上给我们说了七条,这也是举例而说的,「所谓如说修行供养」,第一种供养就是依教修行。佛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样做,这就是真正供养诸佛如来,这就是供养一切众生,这个要晓得。第二是「利益众生供养」。於众生有利益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应当要多做。我们知道,最大的利益是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了生死出三界。我们今天读这个经知道,帮助众生认识净土,帮助众生深信净土,发愿求生,那就帮助他成佛了。这种供养是无比的,没有办法比拟的,哪有这种供养利益更大! 「摄受众生供养」,这是要讲求的善巧方便,诱导他。有一类众生刚强难化,需要用智慧,需要用巧妙的方法来诱导他,让他欢喜,让他接受,渐渐产生信心。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最后回归到净土,所谓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这种方法就是属於摄受众生的供养。其次讲到「代众生苦供养」。众生有苦难,我能代吗?代不了的。佛经上常说,因缘果报,自作自受,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代替。又在比喻上说,譬如父子上山,各自努力,谁都不能帮谁的忙。但是代众生苦还是有具体的方法做到,譬如我们生活很富裕,我们能够俭省一点,我俭省一点,这一点可以贡献别人多一点。 早年我印《无量寿经》,印小本的,早年印的,现在价钱一年比一年高。我最初印的小本经,一本六块钱,台币六块钱。你要知道,我每用六块钱,我就想一想这个钱能不能省,能省六块钱就多一本经书。我生活过得苦一点,我多一点经书送人,这是我的供养,我受一点苦,我这个苦是代众生受的。我能减一分,佛法就增一分,只要你有心,只要你肯受苦。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其中五年,我一天吃一餐,有很多人对我赞叹,法师你很了不起,日中一食。我说我哪有什么了不起,我没有钱,我要有钱,我一天吃五餐。我是逼著没有办法,那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一天吃两餐、三餐,没有那么多钱,吃不起。那种清苦的生活,别人看起来苦得不得了,我们自己觉得非常自在、非常快乐,为什么?我还是比不上李老师。李老师一天吃一餐,一天两块钱,我一天吃一餐,我年轻吃得比他多,我要吃三块钱,两块钱,那个我没办法过去,我不如他。我一个月生活费用要九十块钱,他只要六十块钱。 为什么?少、省,不求人。不求人,我说话的声音就亮,我不看你的脸色说话,我不要你钱,我也不要你恭维,我句句说的是真话,对得起你,对得起佛菩萨,为什么?无求於你。有求於你,那要看你颜色说话,不好听的话不敢说,怕你明天不来了,怕你的供养不送到我红包里来,他有这些顾忌。我什么顾忌也没有,我跟你说的句句是真话,你有福气,你听了相信,你得利益,於我不相干;你听了不相信,不相信是你善根没成熟,来生来劫再说。所以要明白这个道理,代众生苦,我们可以做得到的。李老师一生「代众生苦」,他收入挺多,为什么生活那么清苦?所有的收入全部拿到台中莲社做慈善事业去,做佛教事业去了,他叫人出钱出力,他第一个带头,做榜样。除了最低的生活费用,那不能少的,这大家了解,大家都做不到,他可以做得到,全部拿出来。所以李老师一生不生病,他在台中四十多年从来没生过病,讲经说法一切活动从来没有一天缺席过,真了不起。你要问他为什么不生病?没有医药费。你们都准备有一笔医药费,那不生病怎么可以?不生病那个钱怎么花?所以一定会生病。他把这个统统布施光了,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他怎么能生病?生病没钱治,这个要懂得,这才叫真正觉悟,这叫佛法。所以代众生苦供养。 我们在物质生活上种种清苦,都是为了利益众生,都是为了弘扬佛法。信徒的钱不是容易赚来的,他送给我了,我就常常想,用得不妥当我有罪过,佛门里面常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要还债的。我相信因果,我很怕还债,我这一生决定不敢负债,负债的事情我不做,当然我就怕还债。所以人家供养我这个,我除了最低生活之外,统统印经布施送人,我不了道,还债有那些人代还,我也不要还。这些事实真相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搞明白。所以,「代众生苦」确实有具体的做法。 第五「劝修善根供养」。修积善根,世间善根,不贪、不瞋、不痴,出世间的善根,勇猛精进,这是供养,这是真正的供养。第六个是「不舍菩萨业供养」。世间一切人都有事业,菩萨的事业是什么?是教化众生。像本经前面讲的世间自在王佛,当年在世,为一切大众说经讲道,为大众说经讲道就是菩萨事业。流通佛法、弘扬佛法这都是菩萨事业,我们要学习,我们要随分随力去做。在家同修随分随力,出家的同学是尽心尽力,这是菩萨事业。第七条是「不离菩提心供养」。菩提心就是觉心,决定不迷惑。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其中的因果,所谓因缘果报,统统清楚,决定不迷惑,这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觉心,真正觉悟,这是供养。佛就希望我们觉而不迷,我们果然做到觉而不迷了,佛欢喜、佛安慰。 这是普贤菩萨给我们举了七个例子,教给我们怎样去广修供养,特别著重在法。这七条都是属於法供养,为什么?经上又说「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重法的。「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佛法能普遍弘扬,正确的介绍给大家,大家听了能信,依照这个方法修学,他都会成佛。所以,菩萨要能够修法供养,这才真正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这是普贤菩萨在「行愿品」里面有这么几句经文。这是讲到第四条供养。 『昼夜相续,求生彼刹』,昼夜是不断,就是受持读诵,书写供养,这种心念、事行都不断,尽心尽力去做,这叫做学佛。我们整个的生活就是学佛,学佛菩萨的生活方式,学佛菩萨的处事待人接物,以诸佛菩萨做为我们的典型,做为我们的榜样。他是存什么心,他怎么待人,怎么做事,佛菩萨虽然不在,他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统统在经典上。所以,我们只要依据经典修行,就是学佛。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发菩提心。持诸禁戒。坚守不犯。】 这是严持戒律。 【饶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 经文到这个地方,如果我们把它归纳一下,在这段里面有五桩事情:第一个教给我们受持本经,第二个是求生净土,第三个是发菩提心,第四个就是严持戒律,第五个是『饶益有情』。这是讲第一类往生净土的正因。后面还有一句很重要。 【忆念西方阿弥陀佛。及彼国土。】 这句很重要,这就是念佛,老实念佛。我们仔细看了这六条,这六条实在上讲,跟《观无量寿经》的「三福」旨趣完全相同。佛在《观经》里面给我们讲了三桩事情,这三桩事情是非常非常重要,不仅是修净土不能少,任何一宗、任何一个法门都不可以少,换句话说,是佛法的基础教学,没有这个基础,什么佛法都谈不上。因为《观经》一开端,是韦提希夫人遭了灾难,这才发心求生净土,求佛给她讲往生净土的方法。佛在没有讲修行方法之前,先教她修三福,明白的告诉她,他说这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句话说得很严重,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净业的正因,这三条。所以它是属於根本法,是基本法。 第一福里面四句,第一是人天福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第一条。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句,第二条。第三条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四句。这是学佛的基本法,有没有做到?就好像盖房子一样,没盖,打地基,基础!有这个基础才能学佛,没有这个基础,什么也谈不上。所以,佛法是建立在孝道、师道的基础上,不孝顺父母的人不能成就,孝亲尊师。我们这一代,学佛的人看起来很多,成就的人没有看到,原因在哪里?乱学,不晓得从哪学起!几个人从孝顺父母学起?从尊敬老师学起?这是根本的根本。这两条没有,「孝亲尊师」这四个字没有,就没有佛法了。所以,黄念祖老居士批评台湾的佛教,说台湾没有佛教,台湾佛教是假的、是样子,台湾一个修行人都没有。这个话传来,传给我,我听了我点头,一点没错,样子!这三福第一条就做不到,第一条做不到,有第二条?没有。第二条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你们哪个受了三皈?一个也没有。那个受三皈是假的,形式上的,三皈是什么不知道。皈,从哪里归?依,依什么?都不晓得。皈依证是拿到了,可是究竟是皈什么,依什么,不知道。糊里糊涂受,糊里糊涂的去修,修到最后还得了一个糊里糊涂的果报。所以你将来学佛得什么果报,你就了解了,得个糊涂果报,这是真的。 所以佛法,你看佛一生在世,四十九年,天天跟大家讲经说法,没有一天休息的。我们在《大藏经》上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哪一天带我们念一天佛,没有。有没有听说佛打个佛七、打个禅七,有没有?没有,在经上找不到的。讲经说法,是把理事方法讲明白,至於怎么修、怎么做是你的事情。你只要把道理、方法、境界搞清楚了,你爱怎么修就怎么修。所以,修行是个人的事情。佛陀在世,修行是个人,没有大家在一起共修的。佛法传到中国来,早期也是各人修各人的。什么时候才开始有大家在一起共修?给诸位说,马祖、百丈这两位和尚提倡共修。所以,真正共修的开始,是他们两个人提倡的。他们两个人为什么提倡?看到佛法渐渐变质了,对於讲演都喜欢,怎么呢?会说不会行,每个人都懈怠、懒惰,不肯修了。他们两个看到这个样子,著急,大家在一块共修。共修怎么样?一个看一个,你不好意思不修,用这种方法对治懒散,则提倡共修。 早年的人,心地淳厚,他做事情都认真负责,所以各人都会修行,就用不著共修。到懒散的时候,懒惰散漫,做什么事情不认真,祖师看到著急,所以提倡共修。共修是叫依众靠众,彼此互相监督,互相看著,采取这个方法,这个方法确实成就了很多人。众生真的有惰性,没有这个方法监督,他会偷懒的。佛陀在世,那个时候没有,大家自己都会修行,都会很用功,所以用不著共修,这是诸位一定要知道的。 『忆念西方阿弥陀佛,及彼国土』,这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讲的「忆佛念佛」。实在讲的是「大势至圆通章」里头只有两句话最重要,「忆佛念佛,净念相继」,这八个字是他的核心,非常非常的重要。这是讲的修因,这是第一类,第一类也就是补充前面的上品上生,第一类。 【是人命终。如佛色相种种庄严。生宝刹中。速得闻法。永不退转。】 这个人他将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前面讲过了,这个地方补充一点,就是一生到西方世界,他的色相就跟阿弥陀佛一样,这是前面没有的,此地补充出来。他的生活环境也跟阿弥陀佛一样,这是讲『种种庄严』。这才是真常,不坏,因为他没有生灭,他是化生的。所以,一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像一个小孩慢慢慢慢长成,不是这样的;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身相跟阿弥陀佛一样,就相同,居住环境、生活方式跟弥陀统统都相同。他的神通、道力,像前面讲的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都跟大菩萨完全一样,不是慢慢慢慢恢复的,不是,他一下统统得到。所以,这个法门叫不思议法门,真正不可思议。 实在讲,佛确实其他经典里头没有这个说法的,一切诸佛世界里头没有这个事情,佛从来没讲过。所以西方世界真正是个很特别的世界,跟一切诸佛世界都不一样,不可以拿普通的常识来衡量它,它是个极其奇妙的世界。你到了『宝刹』之中,宝刹就是极乐世界,到那个地方之后就『闻法』了,弥陀就跟你说法。说什么法?就是头先跟诸位说的,你想听什么法,他就跟你说什么法。我也就因为看这一句,才放心大胆的把所有一切法都舍掉了,为什么?我只要到西方,到了西方以后再学。实在讲,这个世间释迦牟尼佛讲的这些法门我统统都想学,可是我现在不学,现在学,怕将来往生去不了。为什么?善导大师讲的,学很多法门,虽然修十念发愿往生,一万个人只有四、五个,这比例太少了,万一我不是那四、五个,不就完了。这个帐要好好的算一算,这是冒险的一条路,投机冒险这个事情我们不干,我们做稳稳当当的。所以,把一切法门暂时放下,也不过是放下几十年而已,到西方极乐世界我就接著再干。 那个时候就不怕了,寿命无量,有最好的老师,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十方如来是老师,同参道友都是诸上善人。上善是指等觉菩萨,这样的菩萨跟我们做同学,我们占便宜就多了。什么样的疑惑,什么样的疑难,同学都能帮我们解决。我们要用什么样的资料,样样都不缺,一切随心所欲,不像此地,找一部经书都很不容易找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切受用应念就现前,这才是真正求学的理想的环境。我们要认识清楚,决定不能够放弃,所以『永不退转』。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是第一类。这一章经跟前面段落相同,也是分四段,上辈、中辈、下辈、一心三辈,都分这个四段,做为补充说明。我们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十八集) 1991/6 加拿大 档名:02-009-0018 请掀开经本第五十面,第二行,从第二句看起: 【复次阿难。若有众生。欲生彼国。虽不能大精进禅定。尽持经戒。要当作善。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YIN欲。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瞋。十不痴。如是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志心归依。顶礼供养。是人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 这是第二类。这一章是前面一章三辈往生的补充,所以经文也很明显的分为四段。第一段就是上辈往生,这个地方补充了六条,第一个是受持本经,这很重要。第二,一定要求生净土。第三,要发菩提心。第四是严持戒律。第五,饶益有情。第六个是忆佛念佛。这是前面的第一段。今天第二段,第二段跟我们讲了三桩事情,这三桩在这段经文里面很明显的看出来,第一个要修行十善,第二要昼夜念佛,第三个要『志心归依,顶礼供养』,这是第二类的。我们将这段经文简单介绍一下。 一开端佛给我们说出来,因为一切众生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有些人工作很繁忙,现在讲悠闲的人已经不多了,除非是年老退休了,他有时间。在没有退休之前,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很繁忙的工作,要求他依照经教来修行往往有困难,因此佛在这部经里面给我们讲了许多的方式。像此地所讲的,比前面一章就不一样了,这是对於比较上忙碌,修行缘分不十分圆满的人,可是这些人也希望这一生能够求生净土。虽然『不能大精进禅定』,精进就是纯一努力,禅定就是心地的清净,就是禅定。在念佛法门里面讲的一心不乱、功夫成片,都是属於禅定,这个我们要晓得。『尽持经戒』,前面说一定要念《无量寿经》,我们现在没有时间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经》行不行?行,《阿弥陀经》是简略的《无量寿经》。我们也常常提倡,这部经没有办法念完,我念一章或者念个两、三章,这样也很好,这都是不能够「尽持经戒」,不是不持,不能完全持。这是一个说法。 另外一个说法,我跟诸位同修报告过,这个经念熟了之后,要去照做,照做我不能完全做到,我只能做到经里面的一部分;不能完全做到,这也是不能够尽持经戒。如果把经里面所讲的百分之百都做到了,给诸位说,那一定是上上品往生,你统统做到了。我们打个折扣,我可以做到百分之九十,还有百分之十做不到,这样往生就上品中生。如果说百分九十我还有困难,大概我可以做到百分八十,打八折,这样往生只能够说是上品下生。这样慢慢往下降,降到下品下生也要做两成,两成都做不到,往生就靠不住了,这是同修们要特别记住的。当然开头做很困难,开头我们做一成、做两成,慢慢的提升,慢慢做到三成、四成、五成、六成,这就好了,这样子叫做精进。所以经典要记熟,昨天告诉同修,如果不能够背诵,年岁大的人,重要的教训写在笔记本上,牢牢的记住,我们要照做的。 像这个地方所讲的十善,这十条总得要记住。第一个『不杀生』。这个事情也很难,有不少同修来问我,家里蚊子、苍蝇,这在国外少一点,国外这个的确是很少。但是有像蜘蛛,像小爬虫爬到房间里面来了,怎么办?你说不杀它,它也妨碍我们,这个房子里面跑进一个蛛蛛来了,你这一晚也睡不好觉,唯恐它爬到你身上来,那个东西有毒,怎么样办?你要问我,我怎么办法?我买了个小吸尘器,桌上小吸尘器,那个很管用。甚至於在美国,美国的苍蝇都很笨,没有台湾那么聪明,台湾抓,抓不到,美国的苍蝇飞到窗上、玻璃上,用吸尘器一吸它就进去了,拿到外面去放掉。我们抓很不好抓,那个很好,很有效果,这是我提供诸位一个方法。 还有的是平常我们要注意、要防范,环境的卫生整洁,要注意这些。凡是有些小虫容易进来地方,要特别注意到这些地方,像我们用药粉,甚至於杀虫的药水,就喷在那些地方。不是等你看到再喷,我一个星期喷个两次,绝对不会有小虫进来,这是预防。不是见到的时候再用,没有见到的时候,拐拐角角小洞口,你就喷喷洒洒的,那就不会有,这是属於防范。我也听有个同修告诉我,他说院子里种树,尤其是果木树,果木树甜分很浓,容易引小虫。他说摘的时候用旧报纸把它围上一圈,小虫它就不会去,油墨的味道它怕,这也是个好办法。懂得这些预防,我们对於杀生就可以尽量的减少。所以这个要知道防范。再小的生命,它也是一条命,它也是一个神识,我们千万不能够疏忽,不与众生结这个冤仇。 第二是『不偷盗』,不偷盗这一条也非常难持。不偷盗在戒经里面的解释,它的定义叫「不与取」,这个东西是有主,主人没有答应,你就把它拿过来了,这就叫偷盗。因此,它的范围就非常的广泛。譬如我们讲税收,国家的,这个主是国家的,我们想偷税、想逃税,这就是偷国家的。偷国家的税收比偷一个人的罪要大,偷一个人的,将来我还债我只还他一个人。如果偷国家的,这个国家的一切设施、财物是这一国家的国民所纳的税,将来你要还债要还这全国的国民,你都欠他的,这个事情太麻烦了,还不清。这是我们要知道的、要明了的。所以这个戒好难持,不容易。你说在公家做事情,或者私人公司行号里面做事情,当然有印的信纸、信封。私人行号还小,为什么?欠债就欠一个人的,顶多欠他董事会的,也不过十几二十、三十个人而已。如果是政府机构,这麻烦大了,这是全国的,它那个信纸、信封是给公家公务上用的,你要拿来私人写信,就是盗公物,就犯了盗戒。所以这条戒律非常微细,很难受持,必须要真正理解。 这样一来,这个事情麻烦了,尤其是做生意,在工商界里面的这些学佛的同修,听到这个都摇头,我们如果要不想方法逃税就不赚钱,要赔本,这怎么办?实在说,佛法是智慧的方法,是智慧的学问。大乘佛法,论心不论事。现在许许多多政府不懂得佛法,不晓得弘法利生是第一大福报,政府如果能弘法利生,全国人受福。那怎么办?如果有机会多偷国家一点的财物来替它做点好事,这是应该的。古人有例子,永明延寿大师在没有出家之前,他是个小公务员,管出纳的,就是国税局里管出纳的。他就盗国家的钱财,盗钱财,而且盗得不少,常常盗,盗来干什么?盗来放生。以后被查出来了,查出来这是死刑。但是他这个钱没有自己用,都放生了,办案子的人就不太好办,就把这个事情报告国王。国王听了也奇怪,盗国税的款去放生,好,照样要去杀头。但是国王下个命令给监斩官,让他绑赴法场杀头,看他害不害怕?如果害怕,就把他杀掉;如果不怕,不要杀,带来见我。这就绑到法场去杀头,他面不改色,监斩官就问,你不怕吗?他说我不怕。他说为什么?我以一条命救了千千万万的生命,值得了。监斩官把这个事情就报告国王,国王就赦了他的罪。召见,以后问他,你愿意做什么?他说我愿意出家。国王就成就他,做他的大护法。所以他做了一代国师。 做生意买卖人要知道这个故事,心里就有数了,你可以做菩萨商人,你可以替国家积大功德。如果说为自己,这就有罪业,如果说为社会、为众生、为国家,国家不知道做,我们来替它这样做法,这有很大的功德。所以,佛法通人情,也很讲道理。因此,没有一条戒律是死板的,每一条戒律都是活活泼泼,看你怎样居心,看你怎样行事,这样才能谈到圆满功德,这是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的。 所以戒律相当不容易,不容易在哪里?你不容易明了。现在讲经的法师还有,讲戒的法师没有了,为什么法师不讲戒?这一讲戒,讲得很难过,恐怕自己条条都犯了,所以算了,马虎一点,不要讲了。为什么?自己没做到。但是一定要晓得,真正找到通达的人,多请教、多问问,有好处。 第三是『不YIN欲』。YIN欲并不专指男女,你看看这个YIN字,三点水的YIN字,这个YIN欲,欲是欲望,YIN是过分。你在物质上享受过分都叫YIN,超过了,超过你自己的身分地位,这就超过,过分了。我一个月收入一千块,我过一千块的日子,这是本分;我收入一千块,我想方法过两千块钱的日子,这就过分了,这就犯了这条戒。所以雨水太多了叫YIN雨,凡事过分都是属於这一条。人要知道守本分,本分里面能够节俭,那是大德。我一个月有一千块钱的收入,我过五百块钱的生活,另外那五百块钱去帮助别人,那是大德。那就是经典常讲的积功累德,他过他本分以下的这种生活。这个一般人就比较困难,那是真正有学问、有道德眼光深远,他所看的不是眼前这一世,他能看到生生世世,这是积德。这三条叫身三业。当中有四条是口四业,都是属於言语。 第四个是『不妄言』,妄是欺骗人。第五,『不绮语』,绮是比喻,就是花言巧语。说得很好听,目的是害人,是叫别人上当的,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骗人、诱骗。妄言是说假话,这是欺骗人,花言巧语欺骗人。第六是『恶口』,恶口是说话粗鲁,使人听了很难听。第七,『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这是口的四种过失,四种过失里面,这个不难懂,但是也很难做到。佛法这个三业,实在讲很注重口业,因为口业太容易犯,不知不觉他就犯了,没有相当高度的警觉心,很难说不犯这四种过。绮语,尤其像现在从事於娱乐这一类的行业,像电视、电影可以说统统都是绮语。现在唱歌,歌词也都是绮语,内容是什么?是诱惑你去造作杀盗YIN,诱惑;换句话说,提醒你、劝你去干这个事情去。这个罪业很重很重,往往被我们疏忽掉了。 后面三条是意业,就是我们的念头,贪瞋痴,这也叫做三毒烦恼。所以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讲的世法的三善根,就是不贪、不瞋、不痴;不贪、不瞋、不痴这是三善根,一切善法都是从这个地方生出来的。这叫十善业,一定要遵守的。 《观无量寿经》里面跟我们讲修行的基础,昨天也跟诸位报告过了,「三福」。佛说得很明白,这三条是「一切诸佛净业正因」,你看这个多重要。三福里面第一条就有「修十善业」,就有十善,可见得十善是佛家的根本修持。无论是哪个法门、哪个宗派,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所以十善不能不讲求,不能不修,非常重要,千万不要疏忽。可是诸位想想,这一条一条去修,一条一条去做,很难,很琐碎,也不容易。净宗教给你最好的方法,教你「净念相继」,一天到晚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你们想想这十善有没有?统统在里面。这一句阿弥陀佛是真言,不是妄语;这一句阿弥陀佛,自他圆成佛道,不是绮语;阿弥陀佛让人听了很舒服,听了很欢喜,不恶口、不两舌;这里头并没有贪瞋痴,所以统统具足。一句佛号可以说把无量无边的法门统统都包括了,你才晓得这个法门简单容易。这是所有行法的总纲领,我们抓到了就行了,所有一切法统统在其中。这是讲的十善,日常生活当中,要依照这个原则去做。 『如是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这就是忆佛念佛,想佛名号功德,想佛依正庄严,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不要想别的。想别的都是妄想,想别的都是搞六道轮回,实在讲不值得,非常不值得。因此,真正学佛人,怎么样也得抽出一点时间,把《无量寿经》念熟,这是我们一生当中第一要紧的大事。为什么?念熟之后,我们起心动念就能想到经典里面所讲的种种功德,种种庄严,能够把所有一切妄念取而代之。念头一起来,就想极乐世界,就想阿弥陀佛,忆佛念佛,这是真实的功夫。 「志心归依,顶礼供养」,志心是真心,我们讲诚心诚意,我们依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在我们面前,我们怎么依靠?经典就是阿弥陀佛,经典里面所讲的是阿弥陀佛的心愿,阿弥陀佛的行持,阿弥陀佛种种功德。你读经典就是亲近阿弥陀佛,这个经念一遍就等於阿弥陀佛给你开示一遍。一遍念不完,我念一段、我念几句,都是阿弥陀佛直接给你说经讲道,我们要用这样的心态来接受。家里面有供养阿弥陀佛像,很好,在弥陀像面前来读经,就如同亲自接受阿弥陀佛给我们开导。没有供佛像,我们面向西方,求感应,这很重要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净宗,皈依是皈依阿弥陀佛;皈依法,法就是这本《无量寿经》;皈依僧,僧是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提倡专修专弘,第一个人就是大势至菩萨,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的,大势至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成佛之后再教化众生,就是这一门,没有第二门。他真是专到了极处,这也很稀有、很难得,从初发心到圆成佛道。 其余,「顶礼供养」,顶礼是礼拜,这是表我们的恭敬。所以念佛人,每天最好能够也抽一点时间拜佛。拜佛,特别是中年以上,对於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拜佛是一种非常好的运动。但是拜佛不能用拜垫,用拜垫那就收不到效果。要平拜,就在平地上拜,在国外家里都有地毯,平拜是非常非常的好,五体投地。你拜的时候,每个动作你都做到,你做得很确实,你全身每个部位都运动到。实在讲比打太极拳还好,同时与佛感应道交,心地清净,身体在那里很柔和的运动,非常之好。一天能够拜上三百拜最好的,不能拜三百拜,至少也要拜一百拜,一百拜时间只需要半个小时。最好是在早晨,清早起来的时候,念佛、拜佛,晚上也可以,晚上睡觉之前拜佛也很好。供养前面讲过,此地就不要重复。这是修因,后面这是果报。 『是人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这一段要跟诸位说明的就是「不惊不怖,心不颠倒」这两句。不惊不怖是定,心不颠倒是慧,定慧最重要的时候,就是在临命终这个时候,这个时候有定、有慧,这个人决定往生。一般人到这个紧要关头,所谓是手忙脚乱,恐惧害怕,死到临头害怕。真正念佛人不怕,但是说起来容易,到那个时候是真不容易。因此,这桩事情平时要练习,也就是平时常常演习,到时候就不怕了。平时怎么演习?每天晚上上床睡觉,就作我要死了。真的那一天来了,我天天都是这样的,这很平常,这就不怕了。所以说平常要练习,躺在床上,我就是眼睛看著阿弥陀佛来接引我,天天看也没看来,这一天果然来了,这多欢喜,没有恐怖,这个好,都在平常练习。为什么?我们学这个法门,唯一的一个念头就希望阿弥陀佛来接我。天天这样想,总有一天会把他想到,我们净宗就学成功了。 到那个时候如果不是阿弥陀佛来接引的,那麻烦可就大了。不是阿弥陀佛,谁来接引你?家亲眷属,你家里头过世的人,过世的那些亲人到这时候都来了。你看看在病院里头,病重的人,他告诉旁边的人,「什么人在门口,我都看到了,他来了」,那些人来了。那些是什么人?你念念《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晓得,冤家债主,变现你的家亲眷属来诱惑你,诱你过去了,就来报复你。《地藏经》上讲,不是真的你的家亲眷属,不是真的,是你的冤家债主变那个样子来诱惑你,这就六道轮回去了。所以这一天终归要到来,见到阿弥陀佛来这最好,何必要这些冤家债主来?这个事情是大事。 我们真正讲,讲老实话学佛为什么?就是为了这桩事情。其他的世间事情都是鸡毛蒜皮,都小事,不值得一道的,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这才真正叫现实。一般人只看到眼前,没有想到后来有这一招,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后悔也来不及,那无可奈何。所以平时要准备,要学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再看底下一段,下面是第三段。 【若多事物。不能离家。不暇大修斋戒。一心清净。有空闲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不当瞋怒。嫉妒。不得贪餮悭惜。不得中悔。不得狐疑。要当孝顺。至诚忠信。】 这是第三类。第三类里面综合起来有两种行法,第一种是修行世间的善法,第二教给我们忙里偷闲。这是对於一般工作相当忙碌的人来说的,他们没有时间像前面那些人的修学。所以『若多事物,不能离家』,不能够参与道场大众的共修,甚至於也没有时间来听经闻法。现在实在讲比从前方便,现在不能来听,我们讲经都有录音带、录影带,这是方便太多了。经书的注解由於印刷的发达,印的数量多,价格很低廉,有时间常常能看到,随时随地都能够看到、都能够听到,比从前是便利太多了。从前很困难,不要说很久,我们刚刚到台湾那个时候就不容易。我最初学佛,得一本经书很难很难。最初学佛,有不少的经书,我们都到寺庙里借藏经来抄,为什么?没有得卖。不像现在,现在几乎你想有的统统都可以买得到,而且印刷都非常好,在这一点来说,现在人比我们这一代福报就大了,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可是仔细看看,这福报还是不行,为什么?学佛的虔诚心不及我们。我们抄来的是得来不易,非常珍惜,他今天得来太容易,对於经典不知道珍惜,不晓得用功;物质上样样不缺乏,虔诚的心不够,学习的意念不强。也许正因为这样,佛菩萨大慈大悲,在大量的提供,如果没有这些,他根本就不想学了。现在人叫他去抄一部经,不可能的事情,不要说大经,就这《无量寿经》不算大的,你叫他抄一遍,恐怕他都不来了。 所以世间善法,这是讲的前面提出一个纲领,那就是『一心清净,端正身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这是修行的纲领,也就是说我们在世间做人、做事的心态,要守住这几个原则。总之,最重要的是清净心、慈悲心,要能够把物质的享受放下,「绝欲去忧」就是把物质享受要放下。物质生活清苦一点没有关系,精神生活丰富,这样就好,那真是乐在其中。 『不当瞋怒』,这就是劝你不要常常发脾气。三毒烦恼里面,瞋怒、嫉妒特别严重,佛在经上常常比喻作「火烧功德林」。功德之多就像森林一样,修积不容易,要很长的时间积功累德,像造林一样,造得很辛苦,费的时间很长,可是一把火就烧干净了。什么火?发脾气,一发脾气你的功德都完了,就没有了。所以你要小心。你要想想,你有多少功德?想想看从什么时候没发脾气到现在。为什么?发一顿脾气,以前那个不算,都没有了。如果你今天早晨发一顿脾气到现在,你的功德只有几小时,太可怕了。所以,学佛的人常常要提起高度的警觉心,凡是能够诱惑你发脾气这个境界现前,你马上要觉悟,他不怀好意,他劝我烧功德林,我偏偏不烧,你就能保全了。这个要警觉。 不高兴的人、不如意的事,遇到之后很容易,那就叫魔障,魔在那里劝你。为什么?你的功德魔王嫉妒,但是他没有办法毁掉,他就劝你,劝你发脾气发脾气,赶快烧赶快烧,你就中了计,很听话就把它烧掉了,你说多可惜。学佛这叫真功夫,绝对不烧自己的功德,绝不干这个事情。可是如果在办事上需要发脾气,可以用的,为什么?手段,不是我心里发,我唱戏,在表演,我这一表演,事情就办成功了。心里有没有?心里一点也没有,那个行。像唱戏,剧本上写的,叫他什么时候哭,他就一定要哭,叫他什么时候笑,他就得要笑,不是他自己要笑要哭,是剧本上叫他到这个时候一定要哭、一定要笑,不是有本意。所以,菩萨在世间叫游戏神通。你办事,有的时候不发脾气,事情办不成功,桌子一拍事情就办好了。心里有没有瞋恚?没有,一点也没有,心地清净如如不动。你才晓得,佛法里面全是活用的,不是呆板的,活活泼泼。可是你内心里头确实不能动瞋恨心,外表怎么表演没有关系,那倒无关紧要,内里确实不能动一丝毫这个意念,内心一定要清净。所以你该笑可以笑,该哭可以哭,该生气可以生气,该怎么样你就怎么样做,统统是表演,统统是办事,这样才能把事办得圆圆满满。内心清净,决定不受外界的染污,这样就对了。 『不得贪餮』,贪餮,我们今天讲的贪吃。贪的范围很大,贪吃的确是相当严重,哪一个人不喜欢美味?这个要戒除。贪心是很大的麻烦,一定要把它断掉。不管什么东西,你只要贪爱,你的麻烦就大了,死了以后,这个业力特别强,牵著你去投胎。譬如说房屋,华丽的房屋住起来很舒适,舍不得离开,贪爱它,死了以后那怎么办?如果你已经退休了,老夫妻两个死了,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这里头又不能生男育女,到哪里投胎?这里头有老鼠、有蟑螂,就投胎这个,他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风景很美丽,喜欢风景的,投胎什么?投胎做小鸟、做松鼠,他喜欢这个环境,他离不开。喜欢什么东西,那个东西就牵引你。书,书也不能喜欢,书喜欢将来怎么样?做蛀虫,麻烦大了。 你要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之后,佛教给我们一切物质不要去贪,很有道理,我们才能在万物当中得大自在,什么都要放下。有的时候可以很自在的运用,可以享受,享受里头没有贪心,为什么?随时可以丢掉,丢掉一点烦恼都没有,这才自在。无论对人对事对物统统要这样,这就对了。这个就是正念现前,这就是觉而不迷。一念贪心起,迷了,迷了才贪,觉悟怎么可能贪?觉悟不可能的,迷了才贪。 『悭惜』是吝啬,自己有的舍不得,这还是属於贪心所范围之内的。『不得中悔』,悔是后悔。当然特别是对於学佛,学佛学了一半,后悔了,全功尽弃,可惜。『不得狐疑』,这两句都是对於圣教,对於圣人的教诲。在世间法里面,我们对於古圣先贤的教训不怀疑,认真去学习不后悔。有些人说,学古人的东西不是落伍、开倒车了吗?很多人迷惑颠倒。佛法不落伍,怎么晓得不落伍?佛法讲精进,进是进步,天天在进步,它怎么会落伍?孔孟也不落伍,孔孟讲得很清楚,「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它天天新,天天新这是进步,这哪里落伍?所以,儒、佛没有去接触、没有去研究,就说人家是落伍的,这是错误,这是严重的误会。现在因为大家都不学了,这个误会就愈来愈深。 我们看到中国古老的预言,说这个世界什么时候恢复到正常的秩序,现在是天下大乱,什么时候回到正常秩序?几时大乘佛法跟孔孟的教学能够普及到全世界,天下就太平,就能恢复正常秩序。我们中国古老的预言里面所说的。在近代,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曾经在日内瓦国际会议里面,有一次谈到这个问题,那都是国际上名流学者,那个会议我不晓得叫什么会议,我们台湾于斌主教参加这个会议。汤恩比告诉大家,他说要想得到世界真正的和平,他说只有中国的儒家学术与大乘佛法。他的影响力很大,所以于斌主教回到台湾的时候,才提倡祭祖。罗马天主教受到这个影响,才提出向佛教,他不是叫学习,是向佛教,也就是好像往来,提出这样一个口号。因此,于斌在台湾以亚洲主教团的名义,在台湾办了一个「东亚精神生活研习所」,里面的学生是神父、修女,那都是很高级的,请我去教佛学。我在他们研究所给他们讲佛经,佛教的精神生活,我在天主教台湾最高的学校里面教过,所以还有不少神父是我的学生。他们很好,的确尊师重道,对我很尊敬,对佛教很景仰、很佩服。 我那个时候上课的时候,上到一半,中途好像有十多个修女退席,再也不敢来听了。同学们以后告诉我,他说她们听到佛法讲的道理的确是好,听了之后信心动摇,不敢来听了。我说这个情形我能够理解。他们研究所的学生不多,只有十二个人,旁听的多;旁听的,他们的修女、神父来旁听的大概有二十多个人,学校学生来的多,学生来旁听的差不多将近有一百人。所以,我上课需要一个很大的讲堂,因为他的研究所在多玛斯修道院,就在辅仁大学的后面。 儒、佛连外国的真正学者都认识到了,我们中国人不晓得,所以我们在外国要努力,让外国人都学佛了,中国人再请这些人去教,他就相信了。因为中国人总是看外国的月亮圆,一切都是外国好,外国人学了,那才是真好,外国人不学,大概这个不值得。对老祖宗东西怀疑,让外国人去发掘,这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的悲哀,这一代中国人对不起祖宗。所以这是对於圣教。 『要当孝顺,志诚忠信』,「孝顺」对父母,「志诚」对师长,「忠信」对大众。这是讲我们在生活当中处世待人的准则,要遵守。你能够这样做,决定不吃亏,不但不吃亏,一定有好处。所以孝道比什么都重要,学佛的人千万不能疏忽,为什么?佛法是师道,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一个人不孝顺父母,就决定不可能尊敬师长,不能尊师重道,这个老师再好、再慈悲,方法再善巧,他也学不到东西。特别是儒、佛的教学,印光大师讲得很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两分诚敬得两分利益,十分诚敬就得十分利益,你得利益多少,不在老师,是在你自己诚敬之心,是在这个。并不是老师要你恭敬,你认为是老师要你恭敬,你就想错了。诚敬的心是你吸收的能力,你愈诚敬,老师知道你吸收的能力愈大,所以要尽心尽力帮助你。你没有诚敬,换句话,你没有接受的能力,给你再多也是枉然,没有用处。因此,诚敬等於说是人的身体吸收养分的能力,要懂这个道理。如果老师要希望学生对他尊敬,这个老师就不值得我们尊敬,为什么?老师名利还没有舍掉,心地并不清净。所以这些一定要懂。佛教我们要对佛菩萨尊敬,也不是佛菩萨要人尊敬,佛菩萨说老实话於一切法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他要什么?是要你在佛法里面得到真实圆满,必须要有这个能力,要有接受的能力。这是我们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 【当信佛经语深。当信作善得福。】 佛经给我们的是甚深的智慧,我们要相信。佛的经典纯粹是智慧,为什么?因为佛当年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言语、教训,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流出来的。真如本性的智慧是广大无边,其深无底,所以这部经里面的意思无量无边。这部经要去讲,说老实话,讲无量劫也讲不完,这是真的。我们学佛在这些年当中深深体会到,从什么地方去看?譬如说一部经我讲过很多遍,遍遍不一样。假如这个经的意思只有一个,应该遍遍都一样,那才对!遍遍不一样。不但遍遍不一样,再跟诸位同学说,是天天不一样,我每天念这个经,每天都有悟处,天天都有,经的意思没有止境。佛书如是,儒家的书也如是,所以称之为经。经,现代人讲是真理,超越时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到哪个地方它都是准则、它都是标准。儒、佛的经典确实是这样的,这才真正了不起、真正是伟大。你要相信,相信你去修学,才能够证实,天天启发你的智慧。 『当信作善得福』,福德大。我们世间人都想有大福报,大福报从哪来?大福报从修善得来的。你不肯修善,哪里来的福报?一定要知道修善。善里面第一善是什么?劝人孝亲尊师,劝人学好,劝人学佛,这是第一善,没有比这个善更大的。一生专门劝人善,劝善规过,有两个代表的人,我们都看得清楚。在中国,孔老夫子,孔老夫子一生生活也很清苦,日子也不很富裕,勉强可以度日而已。天天教学,劝人行善,这个功德多大。中国历代帝王,不管是谁,改朝换代,没有一个不尊敬孔子,连外国人都尊敬。他家的子孙,子子孙孙一直到今天,我们一听说孔老夫子的后代,没有不尊敬的。孔德成有一年到了旧金山,外国人听说孔老夫子的后代来了,特别礼遇。沾祖宗之光。 佛法里面,释迦牟尼佛,他不错,他是生长在富贵之家,他能舍弃,统统丢掉,出家修行,每天是三衣一钵,到外面去托钵,过这种清苦的生活,天天跟大家说经讲道,劝人为善,大福报!今天你看全世界多少寺院道场供养释迦牟尼佛,我们还对他那么样尊敬。大福报就从这个地方修的,所以我们要知道,要晓得怎样去修学,怎样去培福。我们世间人对於子女非常爱惜,照顾得无微不至,哪里晓得最妥善的照顾就是你自己积德修福。你积德修福,你的后代会受整个社会大众的尊敬,尊敬接著供养就来了,这一定的道理,这才叫真正照顾得周到。所以我们中国人讲,如果留财产、田地给子孙,不如积德给儿女。积德,真正是什么样的灾难,他有福,他都能够避免;财富靠不住,一个灾难来了,也许统统丢干净了。 【奉持如是等法。不得亏失。】 这是佛在此地教诫我们,一定要像前面所讲的去做。『亏』是做得不圆满,做得不够,『失』就是根本没有做,听听,不肯去做。要照做,要认真努力去做。 【思惟熟计。】 『思惟』是叫我们平常要多想一想。『计』是叫我们去计算计算、计划计划。 【欲得度脱。】 想什么?想我们要怎样超越生死轮回,这才是真正的觉悟。要怎么样去超越生死轮回?怎么样才能真正的离苦得乐?在所有一切法门里面,佛告诉我们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最简单、最容易、最方便、最稳当、最快速,只要你认真修学,没有一个人不成功的。其他法门不是不好,是我们根性不够,也就是我们的条件不够,学起来有困难。像禅跟密,这在中国大乘里面也是很特殊的法门,非常殊胜。像禅,倓虚老法师讲的,他一生他见过的人多了,这是近代天台宗的祖师,他不妄语,他所见过参禅的人,他说得禅定的他见过,开悟的他一生当中一个也没见过,没见到过。禅宗不开悟,不能了生死,得禅定就很难得了,譬如说一入定,可以能够入定十天半个月,可以能够入定两个月、三个月,这样的定功我们看起来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你要晓得,不能出三界。他将来到哪里去?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到这儿去了,色界天去了,果报在这个地方。没有明心见性,不能出三界,你就晓得多难。密宗,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们,整个大陆这四十年来,从密宗里面成就的,六个人,你就晓得不容易。 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我们自己想想,自己是什么根器?自己有什么条件?我是在大乘佛法转了一圈回来的,那些大乘经典,哪个宗派的经典我都会讲,我也讲过禅宗,讲过不少年,口头禅,要晓得,很不容易。所以,他们那些宗派里面的理论、方法、境界,我都知道,我自己做不到。这样回过头来死心塌地,再也不搞别的了,专搞这个,为什么?这个我有把握,我知道我决定成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不说假话,我们要相信,「如来」,像《金刚经》上讲的「是真语者、实语者」,真是不假,实是不虚;「如语者」,如语是讲得恰到其分,不增不减,没有的不会说,不会多说,有的也不会少说,说得恰如事实,这叫如语;「不诳语者」,诳语是妄语,骗我们,佛不骗我们;「不异语者」,异是没有两样讲法,只有一种讲法。所以我们看这个经典,看四十八愿,确实所讲的跟四十八愿都一样的,没有两种讲法的,我们要相信。佛不会骗我们,不相信佛说话是自己有业障,是自己头脑有问题。 我们要常常多反省反省,多想想,佛教给我们这些於他有什么好处?可以说於他一点好处也没有,他是一片慈悲,是希望我们好。我们不好,他也没有损失一点点;我们好了,也没有给他添一点点。为什么这样苦口婆心的教我们?希望我们在这里面去体会,去认识他,他教给我们决定真实。我们自己真正觉悟、真正明白了,依教奉行,是我们自己有福、自己有智慧,没有迷惑颠倒,这一生才能够真正解脱。所以佛在此地真是苦口婆心的教给我们: 【昼夜常念。愿欲往生阿弥陀佛清净佛国。】 教给我们执持名号,这一句佛号,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一直念下去。 【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 这是念佛法门里头又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十日十夜』,或者『一日一夜』,也就是说从一日一夜到十日十夜,看你的时间。譬如像现在,在国外工作非常忙碌,没有时间念佛,你一个星期有一个假日,现在在外国休息两天,星期六放假、星期天放假,你就念一日一夜,平常就不要念,念一日一夜,念二十四小时。不能每个星期念,一个月念一次,这就是此地教给我们的方法。我在美国达拉斯提倡的是一个月一次,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星期五晚上,大家下了班开始在一块念佛,念到星期六晚上九点钟圆满。我们是星期五晚上八点钟开始,念到星期六晚上九点钟回向,二十四小时,一个月一次,很好,非常殊胜,这就是用这个方法。 这个方法在旧金山有一位同修,她平常不念佛,但是她一个月会念一次,一次大概是三天三夜,她是这样念法的,平常不念,念得很有感应。她那个人本事很大,也很怪,她可以三天不吃饭,她有这个能力。她一餐大概吃人家两、三倍的样子,吃一餐可以三天不吃。是一位在家的女居士,没有结婚,四十多岁了,工作很繁忙,她是在美国政府担任一个主管,她每个月一定会找个时间念三天三夜。她也不到寺庙,她在自己家里念,她的妈妈护法,念佛的期间一切都不打搅,也不见客,也不听电话,什么都没有。吃的东西,她妈妈给她准备好,她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这就是这种念佛法,从一日一夜到十日十夜,这个念佛法。她专心,她这里修一心不乱,修功夫成片。这种修学法,『寿终皆得往生其国』,可见得念佛方法很多很多。 这个方法实在讲就是以一个月为期,通常我们一般打佛七也是这个意思。打佛七是七天七夜,如果只有白天没有晚上,那不叫佛七,就变成法会,变成热闹了,不是真正修行,真正修行是日夜功夫不间断。由此可知,修行人愈年轻愈好,年岁大了不行,容易昏沉,七天七夜受不了,一天一夜都受不了,年轻可以,什么都要年轻。所以,年轻人千万不要「现在学佛太早了,等到老的时候再学佛」,老了就没法子学了,学佛是愈年轻愈好。我当年学佛的时候二十六岁,我有很多长官对我很爱护,他说佛教是好,学佛是好,太年轻了,这是四十以后的事情,你怎么这么年轻就学,搞这个东西?好像太消极了,不晓得替国家服务。我回答他,我说我太晚了才知道,我早些年知道,就不是这样子了,知道得太晚了。早些年知道就少造很多罪业,知道得太晚,二十六岁才晓得。所以世间人对於佛教的误会实在讲是太深太深,不知道这是个非常好的教育,应当是愈早愈好。世间一般学佛的人,他还觉得这是老年人的事情,不是年轻人的事情,这年轻人应当到社会上多造一点业,到晚年来忏悔,忏都忏不掉。所以这些都不是真正懂得佛教。 我那时候学佛,我学佛七年出家,出家之后见方老师,只有他一个人赞成,他说你这个路子走对了。我只听到他一个人这么说,其他什么长官、同事、朋友见了面都摇头,「你怎么搞成这个样子,怎么这么消极,受到什么挫折、打击?」都是反对,看我都是很轻视。现在这些人碰到我,「你的路子走对了」。他现在才知道我走对了,看到我什么?看到我逍遥自在。尤其看到我不老,这是他们最羡慕的。他们现在退休了,退休之后,我过去在军队,职业军人,社会上是隔行如隔山,退下来之后,拿到退休金,有的做生意,做不到一、两年统统败掉了,完了。所以这些人的生活都非常穷苦,比较聪明一点的是拿八成薪,日子过得很苦。看到我现在这样逍遥自在,而且是满天飞。问我在哪里住?我说我不知道,我在哪里我自己真的不晓得,不知道我在哪里。问我要地址,我印了个名片,上面有十几个地址,他一看,你到底在哪里?我说我不知道我在哪里。这个时候才晓得这条路对,当年你为什么不跟我走这条路?这就是我们眼光要看得远。 我在年轻二十几岁的时候天天读书,因为我失学很早,我学校教育是初中毕业,我知道失学之苦。有时间,公余的时间我读书,我书念得很多,学校的学历很低。我初中毕业,我在文化大学教了五年,我那个学经历,人家拿去看很奇怪,初中毕业,大学教授。真的大学教授,不是假的,研究所还教过两年,真的。所以这个学历很奇怪。在台湾,那是早年的时候,我所去的地方两个地方,一个书店,一个图书馆,其他地方我不去。所以同事们看我,叫我做书呆子,这个人没出息,书呆子。有一些好的同事,我就告诉他,我说我不是不喜欢玩,你们天天在玩,我不是不喜欢,不是不羡慕。我说我是把时间换一换,我年轻的时候多学点东西,我老年时候来玩。我的想法很正确,我真的做到了。他们是年轻时候玩,老年的时候受罪、受苦、受难,我今天到全世界到处地方去玩,我的话统统兑现了。 眼光看远一点,不要看得太近,看得太近总是吃亏的。所以帐从小就要算的,仔细算算,年轻吃一点苦头,不在乎、不觉得,老年苦那是真苦,那才叫苦。纵然有孝顺儿女,还是不容易,你到老年,几个人陪伴你?几个人照顾你?我年岁愈老,照顾的人愈多,围到旁边都是年轻的,都是些小朋友。眼光要看远,要看得深,我们自己一生,该吃苦的时候吃苦,该享乐的时候自然有享乐,不必去忧虑。所以,佛法确实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快乐。你们不要以为我是出家了,在家一样,李老师在台中,照顾他的人多少?冯老居士,冯公夏老居士,在此地弘法利生,照顾他的有多少?这大家看到的。无论在家出家没有关系,只要你真正的一切放下,弘法利生,你能照顾别人,就有人照顾你,你照顾的人愈多,照顾你的人也愈多。我在香港讲经,香港有些同修来告诉我,他说法师,你要到大陆去,那照顾你的人可太多了。我大陆上没熟人,可是真的,走到大陆,每到一个地方,所有一切预备他统统给我预备好了。预备的有车,还有人陪我去玩,哪些地方去的时候都有人带我去、介绍去,住的地方、吃的地方样样都给你安排的很周到。最好的是什么?他们不问我要钱,这个很好。 大陆这个寺庙要建筑,那里要造佛像,都要钱,他知道我没有钱,所以不问我要钱,没有一个开口问我要钱的。问我要书、问我要录音带,他知道我印的书很多,这个没有问题,统统都送。所以是广结善缘,在佛法里讲广结法缘,这是一个真正快乐的道路,真正幸福的道路。我们再看末后这一段,末后这段就是一般修学大乘回向净土的,这一类的。 【行菩萨道。】 这是讲的一般各宗各派的大乘的修行人。 【诸往生者。】 这是讲果证,讲证果的。 【皆得阿惟越致。】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能证到这样的果位。这个果位,李老师在旁边有个小注,「七地以上」,这很不可思议,这在菩萨位上真正是高级的菩萨,不是普通的菩萨。七地上去,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就成佛了,距离成佛很近。 【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当作佛。】 『三十二相』这不必说,为什么?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统统是三十二相,统统是金色身,没有例外的。下面讲: 【皆当作佛。】 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说实在话,就是皆当作佛,这是不可思议。 【欲於何方佛国作佛。从心所愿。】 到哪个地方去成佛,不是自己的意思,为什么?到那个世界心都清净了,决定没有分别执著。作佛是看缘,就像《普门品》里所说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就这个意思。那个世界众生跟我有缘的,成熟了,应该以佛的身分去度他,我就到那里去现佛身。所以一切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统统可以去,绝对没有障碍,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有这个能力。 【随其精进早晚。求道不休。会当得之。不失其所愿也。】 这个『其所愿』,自己的愿是要成无上正等正觉。十方去作佛,有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那个佛很多,等级很多;自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只有一个目标,去证究竟佛果,就是圆教佛。圆教佛什么时候能证得?你决定会证得,但是证得迟早不同。为什么迟早不同?与你精进有关系。你要是勇猛精进,你得的就早,你很早就得到;如果你精进不十分勇猛,你得到的时间比较晚。早晚就是早迟的意思。你是决定会得到,但是得到确实有早迟不同,这就是与你自己精进有关系。 可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一切的受用,供养诸佛,化导众生,这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这个能力,这不要等到你证到无上菩提,你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这个能力。由此可知,这种种方式、因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每个人的因行并不是完全相同,可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果报、智慧、功德确实是一样的。由此可知,我们无论在什么环境,顺境、逆境都不妨碍。家里面修行,甚至於你在上班也可以修行,道场也可以修行,都没有拘束。时间多,每天《无量寿经》恭恭敬敬的念一遍,没有这个时间,我这部经分做两天念、三天念都可以。或者不念全经,像我们这个道场做早晚课的方式,我们早课就念第六章,念四十八愿这一章,晚课念三十三到三十七这五章,就念这一段,其他的我们就省掉,这也是一个方式。要紧的就是决定不能间断,定下这个功课是天天要做。 实在很忙,用「十念法」,十念如果再加上一个月能够有一次就是一昼夜的,一天一夜的,这很好,非常殊胜。一天一夜的,你自己一个人做也好,一个人怕有的时候精神提不起来,懈怠,最好共修。共修的人不能多,多了达不到效果,最多不能超过十个人,最大的限度,不可以超过,最理想的是五、六个人,最理想。现在像在国外,你们家里房子都很大,客厅也很大,五、六个人一个月一次共修。但是共修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到,二十四小时当中只有一句佛号,一句接一句、一句接一句,不能有一个杂念进去,有个杂念就夹杂了。 因此,念佛的时候要注意,念的时候有什么事情要跟同参道友商量一下,这就坏了,为什么?夹杂了。商量什么?最普通的,吃饭,肚子饿了,你要不要吃饭?你想想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想不想吃饭?」这是很难。所以最好有个护法,他把所吃的东西,到吃的时候他给你准备好,一份一份准备好。不要叫,你肚子饿了,你自己去吃,不要招呼别人,吃的时候还是念佛,吃完之后有人给你收拾。如果说没有人的话,预先做好,放在冰箱里面,一份一份都做好,哪个想吃,自己到冰箱去拿,到微波炉上热一下。就是这个二十四小时当中,决定不要跟任何人交谈一句话,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这才符合经上讲的标准。不能睡眠,决定不能睡眠,一定要把精神提起来,这个很重要。通常要是有老师、善知识在那里帮助你、提醒你,善知识是管什么?睡眠拿香板就打,到你精神提不起来,这板就打下去,把你打醒,他是干这个事情的。一天一夜,先这样做法,这个做法很有效果。三、五个同修,五、六个人最好,七个都嫌多了,一个月一次。诸位同学真正发心,这是真修行。我们看后面总结。 【阿难。以此义利故。】 『义』是道理,是这个道理,『利』是利益,好处。因为这个道理,这样的好处。 【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无有等等无边世界。诸佛如来。皆共称赞无量寿佛所有功德。】 因为有这样的好处,这种真实的利益,所以十方三是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尊佛不赞叹阿弥陀佛的,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不讲《无量寿经》的,因为讲经就是赞叹。像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这部经,这部经就是赞叹阿弥陀佛本愿功德、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像释迦牟尼佛这样的赞叹,所以这部经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小本《弥陀经》上就是这个经题,这是大本,「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你要是依照这个经修行,实在讲就是一切诸佛所护念之人,一切诸佛护念你。你不照这个经典修行,一切诸佛想护念你护不上,你自己有障碍,把他隔住了,得不到诸佛的加持。所以,我们要想得到一切诸佛护念,得到一切诸佛保佑,你就依照这部经修学,一定不错,决定能够得到的。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十九集) 1991/6 加拿大 档名:02-009-0019 请掀开经本第五十一面,倒数第三行: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这个以下是要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大众们日常生活活动的状况,这当然也是我们很希望知道的。请看经文: 【复次阿难。十方世界诸菩萨众。为欲瞻礼。极乐世界。无量寿佛。各以香华幢幡宝盖。往诣佛所。恭敬供养。听受经法。宣布道化。称赞佛土功德庄严。】 这是一段长行,叙说十方世界的菩萨,经常不断的往来西方极乐世界,到那个地方去参访,向阿弥陀佛请教。从这个地方来看,西方世界也是相当的热闹。首先,经文里面跟我们说得很明白,这『十方世界』当然也包括娑婆世界,娑婆世界菩萨众里面知名度最高的观音菩萨、文殊、普贤、弥勒菩萨、地藏菩萨,可以说都经常不断的往返西方世界。供养就不必细说了,见佛总要带点礼物去供养,『香华幢幡宝盖』这举几个例子。供养品当然也很多、也很丰富,确实都不是世间所有的,非常的奇妙。 我们注意的,就是他去干什么?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他们到那边去是『听受经法』,也就是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他们去听经的。听完之后,再回到自己所居的国土,再去宣传、流布,把弥陀所讲的经典到其他地方去宣扬,这就是此地讲的『宣布道化』,宣就是宣传,布就是流布。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流通佛法,把所听得的辗转介绍给一切众生,不仅自己得利益,也要叫十方一切众生都得到弥陀的教化。 『称赞佛土功德庄严』,这就正如同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这一会当中,对於弥陀弘愿、西方世界依正庄严的赞叹,就像讲这个经一样的。从这一段经文我们就能够理解,这部《无量寿经》不但十方诸佛常讲,就是连所有的菩萨都不例外。可以说从前我们晓得没有一尊佛不讲这个经,现在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到,没有一尊菩萨不讲这部经,真是一切诸佛菩萨共同宣扬的一部经典,这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下面一共有十七首半的偈颂,这个偈颂是五言颂,四句是一首。 【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这是用偈颂的题材来给我们叙说这些状况。首先有八首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赞叹这些十方的菩萨,赞叹他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听经,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东方诸佛刹。数如恒河沙。】 先说世界之多,没法子计数的,像恒河沙一样的。 【恒沙菩萨众。】 菩萨就更多了,绝对不是说一个世界一个菩萨,一个世界里面就有恒沙菩萨,所以菩萨就太多了。 【往礼无量寿。】 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礼拜阿弥陀佛、去供养阿弥陀佛。 【南西北四维。】 南方、西方、北方,四维。 【上下亦复然。】 这就把十方统统都说尽了。 【咸以尊重心。奉诸珍妙供。】 这是讲十方菩萨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礼拜阿弥陀佛、供养阿弥陀佛。这个地方的供养属於财供养,就带了一些礼物去供养无量寿佛。下面第三首很重要,这是属於法供养,我们知道佛法里面常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最殊胜的是法供养。我们看他怎么供养法。 【畅发和雅音。歌叹最胜尊。究达神通慧。游入深法门。】 这是第一首偈,是通赞佛德,就是赞叹阿弥陀佛的大德,以歌舞来赞叹,歌颂。『歌叹最胜尊』,最胜尊就是指的阿弥陀佛,前面我们读过,弥陀乃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究达神通慧,游入深法门』,究是究竟,达是通达,在一切诸佛智慧、神通里面,弥陀显得特别殊胜。深法门就是指穷彻性海法源,用现代的话,就是整个宇宙的本体与现象,他是彻底明了通达,一丝毫都没有迷惑。 【闻佛圣德名。安隐得大利。】 这两句是专门赞叹佛号的功德,这也是弥陀无比殊胜的真因,一切诸佛都不能为比的。他接引众生就这一句名号,这样简单,这么容易,能够令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这是真正不可思议。『圣德名』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指的这一句名号。『安隐得大利』,这是我们要记住的,我们执持名号就能够安安稳稳的一生往生不退成佛,这是最大的利益,没有比这更大了。任何一个法门不能够保证你一生成佛,唯独这个法门,安是安全,隐是稳当,决定没有差错的,这是值得诸佛如来赞叹的。 【种种供养中。勤修无懈倦。】 这就是如说修行供养。我们怎样供养阿弥陀佛?依照阿弥陀佛的教训努力去做,就是信愿持名。『勤修无懈倦』也就是前面一再给我们讲的日夜称念,不夹杂、不间断,就是这个意思。 【观彼殊胜刹。微妙难思议。】 这两句是赞叹西方国土依报的庄严。它这个国土,刹就是国土、就是世界,太殊胜了,太微妙不可思议,是十方一切诸佛世界不能为比的。 【功德普庄严。】 『功德』是赞叹阿弥陀佛的大愿大行,四十八愿普度众生,五劫修行成就庄严的世界,是赞叹这个功德。底下『普庄严』是赞叹依正庄严。 【诸佛国难比。】 一切诸佛国土都比不上它。 【因发无上心。愿速成菩提。】 这两句才说明菩萨的愿望。当然菩萨在此地勉励我们,我们如果把西方极乐世界的因果、事实统统明了、统统认识了,哪有不愿意求生净土的道理?不但愿意,总是愿意赶快往生,就是此地讲的『愿速成菩提』。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就有了保障,而且非常快速。这是世尊赞叹十方菩萨。世尊之赞叹立刻就得到了回响,我们佛门讲的感应道交,就得到感应。 【应时无量尊。微笑现金容。光明从口出。徧照十方国。回光还绕佛。三匝从顶入。菩萨见此光。即证不退位。时会一切众。互庆生欢喜。】 到这个地方这是一段。佛赞叹之后立刻得到了阿弥陀佛的感应,『无量尊』就是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微笑现金容』,弥陀德相显现出来。我们看到阿弥陀佛在微笑,微笑是表示欢迎的意思,欢迎十方菩萨到西方世界来。不但表示欢迎,也表示予他们受记的意思,这就非常的殊胜。怎么晓得是为他受记?因为底下这首偈非常明显的说出来了。『光明从口出』,这是放光加持十方来的这些菩萨们。『徧照十方国』,口出光明是表大智的言教,佛跟我们说法,法音就是口中所出的光明。但是他这个地方确实是放光的,而且这个光又绕回来,照遍十方之后这个光又回来,回来之后『从顶入』,从佛顶又入进去。这个表示为一切众生受至高无上的顶法,顶法就像密宗里头灌顶受记这个意思完全相同。 『菩萨见此光』,这是说大众根熟了。如果不是根熟,见到这个现象你得不到利益。所以说个实在的话,今天佛菩萨他确实是放光明,为什么我们见不到?说实在话,见到也没用处。为什么?见到你也不开悟,不但不开悟,见到了迷得更深。这种放光现瑞是要对根熟的众生,他一见到光、一见到瑞相他就开悟、就证果了,那个放光现瑞才有用。我们凡夫,怎么给你讲都讲不通,放光有什么用处?我们世间也懂得以光明作佛事的,你看你们开车,走到十字街的路口,那里也放光,绿的光一放,你就晓得要通过了,红光一放就晓得车要停住,不能走了,你们知道。你如果到中国大陆乡村里找一个人来,他就不晓得,你要跟他讲那个光什么,讲半天他都不懂。 所以佛放光是对菩萨们说的,他们一见佛光,你看『即证不退位』,不退位是圆证三不退,就是前面讲的阿鞞跋致的菩萨,七地以上。我们见了光,愈迷愈深,见了光,这是神通,不得了,反而是把你的贪瞋痴慢都给勾起来了。不能证不退位,是证贪瞋痴,证这个东西。你说诸佛菩萨怎么可以用神通光明作佛事?这个要知道。这是说阿弥陀佛还没有说法,先放光,菩萨们根熟的、根利的他就证果,见到光明就证果。『时会一切众,互庆生欢喜』,皆大欢喜,与会的大众没有不欢喜的,证果的人欢喜,没有证果的人见到证果也替他欢喜。 第九首以下,有五首是弥陀赞叹十方菩萨,前面这是本师的赞叹,现在我们看阿弥陀佛也赞叹这些菩萨。 【佛语梵雷震。八音畅妙声。】 这两句是赞叹阿弥陀佛的说法。此地这个佛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说法,音是清净音,言是决定没有染污的言语,我们称他做梵音。『梵』是清净无染的意思。『雷震』,雷的音声振动可以使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得到。这个意思也就是十方皆闻,取这个意思。 『八音畅妙声』,八音实在讲就是最圆满的音声,音声之美好决定没有欠缺。通常在经典里面,八音给我们说的,第一个是「最好」,这音声最好听,听起来很悦耳。第二个是「容易明白」,就是他所讲的,就像我们中国古人所说的标准,简要详明。他不罗嗦,他说得很简单、很扼要,我们一听了就明白,他这个言语就这样好。第三个「调和」。第四个是「柔软」。调和拿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使我们听了能够觉悟,能够断烦恼、生智慧。柔软,音声不恶、不粗,不像一般人说话言语粗鲁,说得很难听,佛的言语没有这些。第五种是「不误」,误是错误,佛的言语决定没有错误。第六种是佛的言语雄壮有威德,你喜欢、尊敬又有敬畏,他有威德在里面。第七个是「智慧」。第八个是「深远」。这种叫做八音,可以说这样的说法,这音声才叫是圆满。我们世间一般人说话,能够具备这八个条件的人实在是不多,诸佛如来是圆满的具足。这是形容弥陀音声之微妙。 【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 下面是阿弥陀佛所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世尊转述就如同弥陀亲说没有两样。『正士』是菩萨,我们在第二章里面看到「贤护等十六正士」,这是对菩萨的称呼。『吾悉知彼愿』,吾是弥陀自称,阿弥陀佛说,我对於你们十方来的菩萨,你们的心愿我统统都知道。这些菩萨是什么愿?这是我们要注意的了。 【志求严净土。受记当作佛。】 就是这两句,这两句是菩萨主要的愿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参访阿弥陀佛,为什么?就是为了这个事情。『严』是庄严,每一尊菩萨都曾经发愿要庄严净土,我们早晚功课念回向偈,也「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菩萨那个愿是真的,我们每天念这个愿不见得可靠。怎么不见得可靠?每天早晚课在那里念「庄严佛净土」,还要天天跟人吵架,还要每天给人生烦恼,还要制造脏乱,这哪里叫庄严佛净土,这不是口是心非吗?可见得,我们每天早晚念,没有去做,不要说做到,根本就没有想去做,只是看到经文照念念而已,的确是有口无心,这个没有用处的。所以,一定要能够去照做。净土在哪里?就是自己生活的环境。要怎样庄严?一定要依教修行。佛在经上教给我们这些教训,我们统统要把它做到,使我们身心清净、环境清净。庄严佛净土是从本身做起,从我们家居做起,住家做起。 『受记当作佛』,到西方极乐世界求弥陀给他作证明,为他受成佛之记,这是菩萨到西方极乐世界唯一的愿望,弥陀统统知道。所以底下也真的就给他们受记了,下面这是弥陀说法。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 这一首前面两句是智慧,这是对菩萨说的,菩萨都是明心见性了,这不是普通的菩萨,所以他真正觉悟、真正明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响是山谷里面的回音、回响,就跟《金刚经》上所讲的「梦幻泡影」是一个意思。一切法皆是因缘所生,相有体无,相有,像我们作梦一样有相,是不是事实?不是事实,这是要真正觉悟,我们眼前所有一切物相就跟梦幻泡影完全相同。所以我们对人、对事、对物不要执著、不要认真,假的,不是真的。今天我们在此地聚会这一堂,明年还有这个聚会吗?如果说明年再想到明年再聚会,那就叫作梦。缘聚缘散,绝不做重复的想,我们的心多清净。缘就这一次,开悟不开悟也就在这一次,下一次再遇到那是另一个因缘,这个要懂得。你如果真正明了,你心就自在了,就会得解脱。所以《金刚经》上说这个话,说得非常有道理,比喻得太好了,没有一样是真实的。你要在这一切幻相里面以为它是真实,这就苦了,这就是迷;你真正能够觉悟,晓得一切法如梦幻泡影、一切法了不可得,这是真正觉悟,这才知道一切法的真相。 虽然知道一切法是梦幻泡影,我们要不要修行?要修。前面两句不著有,后两句是不落空,空、有二边都不执著,这叫中道。不是说,一切法是梦幻泡影,好了,我今天什么事也不要做,那就错了,完全错了,你落空了,你又执著空。所以他还要『满足诸妙愿』,诸妙愿像四弘誓愿,像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菩萨还要发愿,还要认真的修学,一定要把他的大愿统统做到。『必成如是刹』,如是刹是指西方极乐世界,你们如果像弥陀一样发愿、修行,将来成就的佛国土也像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可见得他是空、有二边都不落。再看底下经文。 【知土如影像。恒发弘誓心。究竟菩萨道。具诸功德本。修胜菩提行。受记当作佛。】 这六句很重要。诸法空,仍然发愿求生净土,这就是讲不落二边,妙契中道,这也是净土宗的宗旨。《维摩经》上也说「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於群生」,跟这个意思完全相同,这都是圆宗事理无碍,不可思议的境界。弥陀在此地为我们宣说,菩萨都是依这个理论的基础成就无上菩提,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李老师在小注上面说,他说「法执并无,心光实净」,不但我执没有,法执也没有了,我们心地光明才真正清净。他这个地方有个比喻说,如电影镜头一尘不染,方能离相显彰。这个比喻也很好,他比喻电影镜头一定要干净,要是有灰尘、肮脏,银幕上就不清楚了,一定要很干净的,把这个比喻我们的心,心光。 『究竟菩萨道』,这是讲修殊胜的大行。前面讲诸妙愿,指的是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可以说是一切诸佛菩萨在因地里面所发的大愿,把它归纳起来,总出不了这四大类,「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所有一切大愿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四种,弥陀四十八愿归纳起来也是这四愿。所以,这四愿就变成了根本的大愿了。一个学佛的人,叫你发菩提心,四弘誓愿就是具体的菩提心。我们今天讲学佛,叫你发菩提心,发菩提心第一个就要度众生。如果令一切众生生烦恼,这叫度他吗?大乘经上常说,「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我们要叫人家生烦恼,已经就不是菩萨了,菩萨的心念念利益一切众生。菩萨自己修行,从断烦恼开始,贪瞋痴慢疑恶见,恶见就是一切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恶见是错误的见解,从这里下手,认真去做,这叫真正修行,这是修菩萨道。贪瞋痴慢不断,就不是菩萨道。此地讲「究竟菩萨道」,在本宗里面来说要从三福开始,三福、三学、六和、六度、十大愿王,这是净宗菩萨道的纲领。 『具诸功德本』,功德本就是这一句名号,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这一句名号就把前面的诸妙愿、菩萨道统统都包括,这一点我们要注意。我们平常念这句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里面有没有?如果要有妙愿、菩萨道,我们这句名号才真正有功德,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如果只有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除了这个音声之外什么也没有,这一句名号没有功德,这句名号跟小孩唱歌一样,有口无心,他会唱,唱,他什么也不知道。像我们用录音机,录音机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它也会念,它里头决定没有功德。如果它有功德,那录音机会成佛,它成不了佛,是不是?就是说它没有心,它这句名号里头没有妙愿、没有妙行,它没有行愿。所以,我们念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里就包括了四弘、四十八愿,就包括了三福、六度、十大愿王,真的在这一句佛号当中。因此,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也常常讲名号功德,人家问你名号有什么功德?你要能说得出来,它真正具足不可思议的功德。 『修胜菩提行』,胜是殊胜,最殊胜,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最殊胜的觉行,就是三皈里面讲的不迷、不邪、不染。不但於世间法不迷、不邪、不染,连佛法也不迷、不邪、不染。所以,佛法常常用莲花来表法,代表佛法的意思。莲花根生在泥土里面,生在污泥里面,泥的上面是清水,莲花开在水的上面。佛用这个来比喻佛法,泥土比喻的是六凡,比喻六道;上面的清水比喻作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法界。把泥跟水比喻作十法界,花开在外面,不但世间法不染,佛法也不染,代表这个意思。世出世间法统统不染,你真正觉悟了,如果你被佛法染污了,说老实话,你跟被世间法染污有什么两样?统统是染污,不过换一个染污的东西而已。佛实在讲使我们由衷的佩服,五体投地,就是什么?就是他不染污我们,高明在此地。 佛教给我们皈依佛,不是皈依他那个佛,是皈依自性佛,这个我们要搞清楚。如果是皈依他的话,我们不就被他染污了,怎么能超越十法界?十法界最高的是佛,还要超过佛法界,连佛都不染,何况菩萨以下的?这一点希望同修们要记住。你真正在佛法里修行,被佛法染污了,你就晓得你这是迷、是邪、是染,你所修的不是佛法,佛法绝对是离开迷邪染的。所以一定早晚都要想一想,我今天是不是在行菩萨道。菩萨道的标准很简单,不迷、不邪、不染就是菩萨道,迷邪染就是六道,决定不能超越六道轮回。所以,我在此地特别向诸位同修提醒,不要被佛法染污了。现在同修被佛法染污的很多,这很可怜。我皈依三宝就被三宝染污,皈依那个师父,被那个师父染污了,为什么?分别执著,心胸窄小不能容忍。皈依这个师父,这个师父才是我的师父,其他都是仇人、都是敌人,这增长贪瞋痴,这还得了!破坏佛法,这个要不得。所以一定要讲清楚,皈依是皈依三宝,皈依觉、正、净,不是皈依哪一个人,不是皈依哪一尊佛,这个一定要搞清楚。 对於诸佛菩萨、一切众生要以平等心恭敬,十大愿王,特别《华严》是了不起,《华严》是以最极清净平等心修一切恭敬,「礼敬诸佛」,谁是诸佛?一切众生都是佛。不但有情众生是佛,无情众生也是佛,无情众生有法性,《华严》上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我们要以最极恭敬心,像礼拜诸佛如来那种心态对人、对事、对物,这才叫「礼敬诸佛」。所以华严十大愿王很难修,你有分别执著是决定入不进去的,它是最极清净平等的境界。所以这修殊胜的菩提行,要记住。 『受记当作佛』,这一句是讲的成就,这是弥陀为十方菩萨受记,他们决定成佛。殊胜的菩提行,严格的讲就是普贤十大愿王。我们知道,不修普贤行决定不能成圆教的佛果。连普贤菩萨在《华严经》上自己也说,他的十大愿王怎么样才修圆满的?到西方极乐世界才修圆满的。由此可知,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十大愿王都没有法子圆满。你要问为什么原因?你念了这一章应该知道,极乐世界实在讲是广大无比,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生到十方一切诸佛刹土,普贤行愿他才真正能做得到,才兑现,不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个能力,没有法子兑现。这就是连普贤菩萨为什么也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理由在此地,我们这才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 【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 这一首是教给我们离相专修,这是讲专修净土,跟阿弥陀佛一样。『通达诸法性』,这是讲二空智慧,人空、法空。『一切空无我』,空也空,这就讲到三空,人空、法空、空亦空,也不能执著。这是教我们离一切相,於一切相都不要去执著。我们今天修行实在讲,最大的障碍,也就是我们通常讲业障深重。什么是业障?分别执著。我在平常接触许许多多同修,这个人来问,我这个事情要怎么做法?那个人问,我那个事情要怎么做法?全是分别、执著,都放不下。 今天周居士告诉我,他希望我们讲完经之后,留个五分钟、十分钟来答覆同修的问题。你们同修所有一切问题我统统知道,什么问题?妄想、执著,四个字把你们的问题全部都包括了。我也用一句话来总答覆你们,你们不管提什么问题,提出来之后,我阿弥陀佛,就解决了,还有什么问题?碰到阿弥陀佛全都解决了。就是说你那些问题全部都放下,老实念佛,没问题,有什么问题?有问题就坏了、糟了,你还放不下!所以,净宗用一句阿弥陀佛,把你所有分别执著妄念给打掉。禅宗是用香板,你问题一提出来,老师板子打下去,狠狠的打,把你那个问题打掉,妄想执著。所以,要在此地用很多时间答覆诸位的问题,说实在话,你们在那里打妄想,我在这儿胡说八道。 心才真正清净,到一切都放下,放下万缘、放下身心世界,然后才能『专求净佛土』,净佛土是先净心,专求心地清净,心净身就清净。所以有的人念佛,身体许许多多毛病、业障都念掉了,恢复到健康,精神饱满,心清净了,恢复到心清净。今天你疑虑、问题一大堆,你什么时候能念到心清净?永远不可能,你要想这些问题去求答案,找遍了《大藏经》你的问题都解决不了。为什么解决不了?是因为你不肯放下。你一放下,什么问题都没有,你的心马上就回归到清净。清净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菩萨行,然后才能往生不退成佛。这是我告诉诸位的一句真话,绝对不骗你,不是说我在这偷懒,你们很多问题想问我,不答覆你,不是的,不是偷懒,我告诉大家真话。我们继续看经文。 【闻法乐受行。得至清净处。必於无量尊。受记成等觉。】 经文从这一首以下,这是他方诸佛所说的。弥陀本师所讲的法只有四首半,就是从「十方来正士」到「必成如是刹」,这一段是阿弥陀佛所说的。所以这个偈子当中,前面一段是释迦牟尼佛讲的,当中是阿弥陀佛说的,后面是十方诸佛说的,本师转告我们。『闻法乐受行』,十方菩萨听到弥陀说法,没有一个不欢喜,没有一个不接受,这就是我们常讲信受奉行。『得至清净处,必於无量尊,受记成等觉』,什么叫清净处?心清净,心清净才是真正清净,清净心就与西方极乐世界感应道交。无量尊就是无量寿佛,必定得佛受记成等觉。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这是得三不退的利益。『无边殊胜刹』,这是指十方诸佛刹土,其中第一殊胜、无比殊胜的就是弥陀的佛刹。弥陀佛刹没有离开华藏,华藏是一个极大的世界,我们娑婆也在华藏之中。诸位要是念《华严经.世界成就品》,你就晓得娑婆跟极乐在华藏世界同在一个层面,二十重华藏世界,我们在第十三层,这两个世界都在十三层,可见得距离的确是不远。但是这个大世界里面,最极清净的就是极乐世界,为什么清净?实在讲前面都曾经跟诸位报告过。极乐世界,佛清净,所有一切往生的人清净,他不是清净心就不能生;换句话说,他那个条件就是这样的。像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移民一样,它有移民的条件,如果这个国家移民的条件是清净心,心不清净我就不收你,这个国家的人各个清净了。 十方世界要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只有一个条件,清净心就能去,心不清净就不能去。所以它是一个最极清净的国土,它的人民统统是十方世界移民过去的。我们要想到西方世界去,侥幸的心去不了,投机取巧的心去不了,巴结巴结阿弥陀佛、观音菩萨,讲讲人情也去不了,一定要清净心,诸位同修要好好的记住,没有办法侥幸、投机取巧的。你只要身心清净,『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你只要心地极清净,你一定可以在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它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所成就的。闻名欲往生,这是讲你信愿行,具足这三个条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这就是自致不退转。 【菩萨兴至愿。愿己国无异。普念度一切。各发菩提心。舍彼轮回身。俱令登彼岸。】 十方菩萨大愿弘扬、宣布,普遍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听到这个法门、修学这个法门,得到最殊胜的利益。『至愿』是至高无上第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大家求生净土。『愿己国无异』,这是十方世界的菩萨希望自己国家的众生与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两样。『普念度一切,各发菩提心』,这是辗转教化。如果不发愿求生西方世界,换句话说,就不容易超越六道轮回,这是个事实,我们要特别注意到。假如你有能力超越轮回,你说你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还能说的过去;没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不学这个法门,叫大错特错。唯独这个法门是安安稳稳的叫我们永脱轮回,一生成就。诸佛菩萨对於这个事实的真相清楚明了,因此没有一个不宣扬,没有一位菩萨不劝人求生净土。 【奉事万亿佛。飞化徧诸刹。恭敬欢喜去。还到安养国。】 这首偈是说明辗转教化。再到别的、其他的诸佛刹土,我们在四十八愿里头最后五愿里面看到,菩萨如果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见一次阿弥陀佛,就好比我们现在到外国留学去镀金一样,到阿弥陀佛那去镀一下金,他就有能力跟西方世界的菩萨一样,可以能够任意供养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他有这个能力;要是不到西方,不见阿弥陀佛,他没有这个能力。这是弥陀大愿的加持,就跟西方世界的人一样,没有什么差别,统统获得这样大的能力,所以他才能『奉事万亿佛』。『飞化徧诸刹』,就是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一个不漏,他统统都能到达。这是菩萨为什么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理由,有这么好的殊胜利益,他不去就不能够有这样的能力。 『恭敬欢喜去,还到安养国』,他到十方世界去供佛、闻法、度生,然后再回到西方极乐世界来,这样子来来往往辗转教化。西方世界菩萨、十方菩萨往返西方极乐世界,从这里看到他们生活的状况。所以,唐朝善导大师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善导大师不是个普通人,真正是一代高僧,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伟人。历史上记载,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阿弥陀佛再来,他说的话就是阿弥陀佛说的。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多数人都知道的,弥陀化身,善导是一个,永明延寿是一个,永明延寿是弥陀化身来的,国清寺的丰干和尚是的,这是我们晓得的,不晓得的就不知道了。所以,诸佛菩萨在中国化身实在是很多,身分露出来的人不多,不露身分的人很多。善导大师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诸佛如来为什么出现在世间?出现在世间真正的目的就是讲《无量寿经》,就是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这是诸佛出现世间第一个目的,「唯说弥陀本愿海」。我们要是能够体会祖师这两句话,你对於这个法门就会深信不疑,死心塌地去修学,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我们再看底下一章。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佛语阿难。彼国菩萨。承佛威神。於一食顷。复往十方无边净刹。供养诸佛。】 前面所讲的,前头一章是讲十方世界菩萨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供养阿弥陀佛,听阿弥陀佛说法,然后再回到本国,再又到十方世界,再回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子来来往往,这个状况。这章要讲极乐世界的菩萨,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这些人。『彼国菩萨』,彼国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这是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承佛威神』,这是承阿弥陀佛愿力威神的加持,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这个能力。前面说了,十方菩萨那的确具备相当功夫才能去的,极乐世界,像我们这样去的,凡夫,烦恼一品也没断,这样带业往生,生到凡圣同居土是下下品往生,也是这个能力。 『於一食顷』,就是一餐饭的时间,这时间不长,就能够『复往十方无边净刹,供养诸佛』,能够往来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供佛再回来也不过是一餐饭的时间。这跟小本《阿弥陀经》里面所说的,「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一食顷),还到本国,饭食经行」,一样的意思。的确佛没有两样话,说的是一样的,就是《弥陀经》上讲的这桩事情,跟十方菩萨的能力没有两样。十方菩萨那都是明心见性的菩萨,不是普通人,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品烦恼没有断,居然有他们一样的神通能力,这不可思议。 【华香幢幡。供养之具。应念即至。皆现手中。珍妙殊特。非世所有。】 当然你去供养佛,佛有这么多,见佛总要带点礼物,礼物到哪里去办?随念即至,那就方便了。你每天去供养十万亿佛,要办十万亿佛的礼物很简单,也不很费事,一动念已经在手上,而且都非常的『珍妙』,非常的奇特,不是世间所有的。这是礼物,具备礼物可以随心如意。 【以奉诸佛。及菩萨众。】 这就是应念供养。供养佛,当然佛以外还有菩萨,不能说我这个礼物只送佛,很多菩萨就不顾了,这也不好意思,总是要广结善缘。所以是统统都供养到了。 【其所散华。即於空中。合为一华。】 这是说你去『散华』,散华也是供养。散华散在空中,这个花好像是有灵性一样,自自然然它就结成一个花盖。我们把这段文念下去。 【华皆向下。端圆周匝。化成华盖。】 『盖』就是宝盖,花自自然然集成像一个宝盖。 【百千光色。色色异香。香气普薰。】 这是形容华盖的色相,华盖之美,图案都是自然成就的,比你设计的还要圆满。我们精心设计也设计不到那么样的好,它是自然变化所作,这是性德的成就。 【盖之小者。满十由旬。如是转倍。乃至徧覆三千大千世界。】 这一段是讲宝盖的大小。这个华盖就像我们这个世界的云彩一样,布在空中它不会掉下来,它的花确实是像云彩一样,非有非无。我们的云彩也是非有非无,你看到确实有,你接近就没有了。西方世界的花也是如此,换句话说,我们看的花云,非常之美,空中的庄严。 【随其前后。以次化没。若不更以新华重散。前所散华终不复落。】 这一段讲辗转更新。前面这个菩萨去的,他散的华结成华盖,后面来的菩萨又用华供养,怎么办?前面那个就没有了,自然就化掉了,新的华盖就形成了。如果后面菩萨没有来供养,散华,他这个华盖永远不落,这非常之美。极乐菩萨统统可以能够做得到。这是在一切供养具里面举出一种。 【於虚空中共奏天乐。以微妙音歌叹佛德。】 这是天乐赞德。 【经须臾间。还其本国。】 这就是前面讲的一食顷,『须臾间』就是一食顷。极乐的菩萨到他方世界去供佛、闻法,听完佛法再回来,回来再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你每天干些什么事情?都是听经、听法、供佛,到外面去教化众生,都是干这个事情,除这个事情之外,没有别的事情好干,这个生活很自在。生活所需,无论在物质上的受用、精神上的受用都是应念圆成。不像我们这个世间活得很辛苦,活在恐怖之中,这是我们要真正觉悟的。取西方世界实在讲真正不难,人人可以做得到,问题就是你肯不肯修。这回来了,回来之后: 【都悉集会七宝讲堂。无量寿佛。则为广宣大教。演畅妙法。莫不欢喜。心解得道。】 回来再听弥陀说法,出去听十方诸佛说法,回来听本师说法,这就是四弘誓愿里头的「法门无量誓愿学」。所以诸位一定要清楚,「法门无量誓愿学」是要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现在不要学。现在学,我们一心专念就不能专,不能专就不能去了,这个事情麻烦就大了。现在在我们世间,四弘誓愿前面两条在此地做,现在做,后面两条到西方世界做。前面两条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要发这个心,要发大心,「烦恼无尽誓愿断」,要断烦恼。一句佛号就把什么烦恼都断掉了,我心专一了,一切妄想执著都不生,就一句阿弥陀佛,所以什么烦恼统统断掉,这个总是要记住。 学法门呢?千经万论看了都喜欢,到西方世界学,不在此地学,为什么?绝不耽误自己的宝贵光阴。我今天全心全力要求净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再学法门、再成佛道。所以四弘誓愿我们把它分成两个部分,后两句到西方极乐世界圆满成就,前面两句是在现在成就,你这样就决定不落空。如果在这个世间就想学法门,学不成功,成佛道也成不了,往生西方世界也没去得成,还要搞六道轮回,岂不是大错特错!我们想想祖师的话,「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这很有道理,这叫真正彻底觉悟了。我现在在这里讲经,有的时候提起这个经上讲的,那个经上讲的,你们都马上去找。我看到这个样子摇头,这是什么?你已经被我迷了,我在这里讲经说法,你听了不开悟,愈听愈迷,愈听愈执著。也许说我说这个话靠得住靠不住?去找经上查证去。实在讲,这个都无关紧要,要认真念佛,要真正放下,这就对了,一句弥陀念到底。 我们看民国以来,有不少位念佛往生净土的,他们能够预知时至,不生病,走的时候是坐著走、站著走的。那些人你要仔细去问一问,他什么经也没念过,甚至於连佛法一次也没听过,一生没有听过一次经,也没有念过一本经,他只会一句阿弥陀佛,往往三年功夫就成就了。我们这个大本后面《念佛论》,《念佛论》是倓虚老法师所讲的,举这三个往生的。这三个人除了郑锡宾之外,那两位都是不认识字的,只知道念一句阿弥陀佛,你看人家往生多自在。《念佛论》这后头有英文翻译的,我不懂英文,这是因为到国外来弘法,所以我们就把这个本子印出来了。前些年我来的时候,我们周居士告诉我,这个英文他叫我们以后不要印了。他说这个英文翻的外国人看不懂,中国人也看不懂。所以我现在印的时候,那个取消了,我不再印。翻译不容易,没有好的翻译,外国人没福,中国人有福,外国人没福。什么时候才能正确的把这些大法翻译成外国文字,让他们都能够看得懂,都能够理解,这也是我们应当要尽心努力的一桩事业。 【即时香风吹七宝树。出五音声。无量妙华。随风四散。自然供养。如是不绝。】 这段话是描写西方世界无情众生闻法供养。那些诸菩萨、天人他们听到法,感谢佛,会供养,这是讲树木花草,它们听了阿弥陀佛说法,它也供养。天乐盈空,『自然供养』。你想这个世界多祥和,不但人与人之间和睦,花草树木都有了感情,都能跟人融成一片,这是真正美好的世界。经上称庄严,这两个字的确是圆圆满满。 【一切诸天。皆赍百千华香。万种伎乐。供养彼佛。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前后往来。熙怡快乐。】 这一段是说的诸天闻法供养。极乐世界哪有诸天?纯一菩萨世界,哪来的诸天?诸天是六道里面的。我们读《华严经》,《华严经》的境界是法身大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达不了这个标准,华严会上就没分。但是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有诸天,还有鬼神,连山神、树神都有,这是怎么回事情?诸位要晓得,是法身大士变化所作,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讲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示现什么身。他示现的,实际上他本身是法身大士,西方世界的诸天亦复如是,就好像表演。我们听老师讲经说法非常感动,我们来化妆表演,让老师欢喜欢喜,来跳个舞、化个妆。什么人干的?都是些菩萨干的。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到答案了,是菩萨变化的。 另外一个解释,就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为什么?西方世界有很多众鸟都说法,那些众鸟不是畜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所以,那个世间决定没有三恶道,决定没有六道众生,也没有声闻、缘觉,纯一菩萨法界。不但是纯一菩萨,还不是普通菩萨,纯一普贤菩萨法界,菩萨里面最高级的,最圆满的菩萨。这个我们要知道,不要看到这个经文产生了怀疑。 【此皆无量寿佛本愿加威。】 这是总结一切功德庄严之所以的道理,所以然的道理说出来了,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加持的,才有这个现象。 【及曾供养如来。善根相续。】 这是讲极乐世界这些大众,每天他们到十方世界去供佛、闻法,这个功德无量无边。所以这是善根相续。 【无缺减故。】 这是供佛善根。 【善修习故。】 他们的修行善巧方便。 【善摄取故。】 这是帮助佛教化众生,劝导大众念佛求生净土。 【善成就故。】 『善』字在此地,它真正的含意就是不执著,一切修学成就都不著相,这就善了。我们今天这个修行不善,怎么不善?执著。我今天做了多少好事,我又拜了多少佛,念了多少经,清清楚楚,一点没忘掉,这就不善了。人家「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叫善。可是我们初学还是记数的好,不记数的时候忘掉了,没做了。我们程度不够,还是要老老实实按部就班的来,到他们那个地方,是人我、法我统统都舍弃掉,那才叫真正的善。 我们再看底下一章: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这一章特别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二大士,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佛告阿难。彼佛国中。诸菩萨众。悉皆洞视。彻听。八方。上下。去来。现在之事。】 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前面的几愿,我们都看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人他神通的能力不可思议。『洞视』是天眼,尽虚空遍法界他看的清清楚楚。『彻听』,也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的言语、音声他都听得见。所以我们要跟人说悄悄话,以为人家没有听到,西方人全部都听到,瞒不了人。你看他的范围是『八方,上下』,『去』是过去,『来』是未来,『现在』;去来、现在是讲三世,所有一切事,我们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起心动念,说老实话,西方世界人没有一个不知道,我们能骗谁?诸位要知道,你要想欺骗人,西方世界没分,去不了。 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为什么往生那么少?自己口里念阿弥陀佛,心里面想坏事,贪瞋痴慢没有断,阿弥陀佛到临命终不来接引你,为什么?你起心动念、一切造作他都知道,不清净,不够格。他那个地方要身心清净,欢迎你移民,你条件不够,暂时还不来接你。我们要想这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知道心地正大光明,不自欺,不欺人。在这个世间虽然有的时候「我要是对人真诚,我处处都要吃亏上当」,吃亏上当不怕,马上就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我这个世界不要了,我要离开了,再大的亏也无所谓,几天要走了嘛!你要是不肯吃亏上当,那好了,再搞六道轮回,慢慢来吧,你生生世世有得搞,西方世界去不了。 所以,要想往生西方世界,什么亏都愿意吃,什么样的当都可以上,不在乎,我只有一个愿望,求生西方净土。这样的人才能去得成,这是诸位同修要牢牢的记住。不要把经上这个话,好像这是威胁我们的、是劝勉我们的,那就错了,统统是事实。起心动念,诸佛菩萨、西方世界无量无边的人天没有一个不知道,不止「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不止,太多太多了。怎么可以欺人?怎么可以自欺? 【诸天人民。以及蜎飞蠕动之类。心意善恶。口所欲言。何时度脱。得道往生。皆豫知之。】 这是讲他们的他心通。十方世界的『诸天人民』,『蜎飞蠕动』是畜生道,六道里面所有的众生起心动念他们统统晓得。何时得度?你因缘成熟,他晓得,缘成熟了,佛菩萨来度你。什么时候往生,他也晓得。往生是你真正发心想求生净土,这是往生的机缘来了。虽然想生,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听到这个经上讲的的确是很向往,又舍不得这个世界,这个没法子,这不能往生,这一生往生的机会还没到。真正求往生,这个世界要统统放下、统统舍掉,决定没有留恋,这样才能够得生,这是诸位一定要知道的。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我们人间常讲,如果像这样说起来,念佛人都是无情无义,实在念佛人是不迷、不邪、不染,他有真正的情义。你世间人有情有义,怎么样?有情有义统统在六道搞轮回,大家一起受罪,永远都出不了。你能够头脑清醒一下,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的家亲眷属你天天看到、天天听到,只要机缘一成熟,你马上就来度他,就把他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这是真正的情义。这是我们一定要把它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再看底下经文: 【又彼佛刹诸声闻众。身光一寻。菩萨光明。照百由旬。】 这是讲『身光』,身光是常光,西方极乐世界人身上统统有光明。『一寻』是八尺,通常讲一寻,是我们两个手伸出来,这个距离叫一寻。这样的说法是最合理的,因为西方世界的人高大,跟我们这边不一样、不相同,不能拿我们这里的度量衡尺寸来比较。就是他有这么大的常光,平常都有这样的光明,身上都放光明。『菩萨光明,照百由旬』,这也算是一种常光,一般都是有这么大的光明。 【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这两位菩萨非常特殊,是阿弥陀佛的助手。 【阿难白佛。彼二菩萨。其号云何。佛言。一名观世音。一名大势至。】 这是把两位菩萨的德号给我们介绍出来了。 【此二菩萨。於娑婆界。修菩萨行。往生彼国。常在阿弥陀佛左右。】 这两尊菩萨跟我们的缘特别深,为什么?是我们的同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他们原来是在娑婆世界的,是我们的同乡,所以对我们的照顾特别亲切了。大势至菩萨的经典只有一种,在《楞严经》里面,「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印光大师把它收在净土五经之中。大势至菩萨只有一种。因为他是专修,专修一种就对了,两种就不专了,这是他所代表的。专精,就是一句佛号,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他什么经论都不要,什么法门都不要,就一句阿弥陀佛。成了佛之后,度众生还是用这法门,真是专中之专,精中之精,专精到了极处,所以他只有一部经。 观世音菩萨有三部经,同修们常常念的是《法华经》里面的一品「普门品」。除这一部之外,《华严经》上有一品,善财童子去参访观世音菩萨,他是代表第七回向,就是五十三参第七回向这一章,是观世音菩萨的经。《楞严经》上在第六卷,「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这是观音菩萨的经。所以观音有三经,「普门品」是说观世音菩萨度众生的经典,专门讲他度众生;《楞严经》上是讲观世菩萨自己怎样修成佛道,说他自己修行,自行,「普门品」是讲他化他;《华严经》上这一章,自行化他都说到。所以诸位要想认识观音菩萨,这三经就一定要读,读这三经一定要读注解,读经文比较困难,一定要读注解。尤其是《楞严》这一章,他所讲的意思非常之深。 【欲至十方无量佛所。随心则到。】 这是说这两位菩萨不仅仅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帮助阿弥陀佛,在我们娑婆世界普度众生,实在讲观音、势至在十方世界,十方世界所有一切众生念佛求生净土、供养西方三圣,都是这三个人。所以西方三圣是普遍法界的,是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统统都供养的,才晓得西方三圣不可思议。 【现居此界。】 『现』是示现。在我们中国,观音菩萨示现在普陀山,大势至菩萨,我们近代的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他老人家是住在苏州灵岩山,建立念佛的道场。 【作大利乐。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 所以念「普门品」的人多,就是这个道理。世尊在这里也教给我们,当我们有急难,遇到大灾难的时候,执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可以免除灾难,可以得救的。但是诸位要记住,这是告诉一般人。专心修净土的,遇到灾难把阿弥陀佛丢掉,念观音菩萨就不对了,这是要知道的,这是给一般人讲的。观音菩萨代表的是大慈大悲,也就是说一定要把自己的大慈悲心念出来,与观音菩萨感应道交,这个灵感是特别的强烈。好,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还有没有问题?五分钟,五分钟没有问题,我们就散会。 你请坐。他问的问题大意是说,不求人天福报,也不求二乘的果报,是不是想求无上菩提?无上菩提就是成佛,还不是普通的佛,是圆教的佛果。因为成佛在天台家讲,藏通别圆四教都成佛,但是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都不是无上菩提,他是正等正觉,唯独圆教佛才是无上正等正觉。如果我们直接要想求无上正等菩提,成圆教的佛,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只有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决定成就。这在《华严经》上,文殊、普贤都是圆教的等觉菩萨,他们两个在华严会上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看到了,我们就会要问,圆教等觉菩萨为什么还要求生西方?他求生西方为什么?非常明显的,他就是求无上菩提。由此可知,无上正等正觉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完成,这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也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模范。所以,他们两位大菩萨带头,以身作则,劝我们求生西方,完成这个大愿。 还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我们就散会了。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二十集) 1991/6 加拿大 档名:02-009-0020 请掀开经本第五十六页,第四行: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这一章给我们说明,西方世界的菩萨们『愿力宏深』,决定证得一生补处,也就是说一生决定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虽然生在极乐世界,他也并不离开十方浊恶的国土,像我们娑婆世界这里面的一切众生,极乐菩萨是时时关怀,念念要来帮助我们,辗转度脱,无有穷尽,这是这一章的大意。我们看经文: 【复次阿难。彼佛刹中。所有现在。未来。一切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 这一开端是赞叹西方极乐世界,『彼佛刹中』就是指的西方极乐世界。『现在』,那是已经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未来』是谁?未来就是指我们,我们现在念佛要想求生西方,还没去,这就是未来的。未来也在这个经文上给你记上了,我们统统都有分。底下这句话很重要,『皆当』,那就统统都有分,没有一个是例外的,『究竟一生补处』,我们要特别留意这一句。假如说只讲一生补处,要依天台、贤首家的讲法,佛有藏通别圆,补处菩萨也有藏通别圆。即使是别教的补处菩萨,在圆教里面来讲也不过是初行位的菩萨而已,这并不圆满。他加上一个「究竟」就不一样了,「究竟」决定是圆教的等觉菩萨,他所成就的是究竟圆满的佛果,是成圆教佛。 我们在《华严》上看到,普贤、文殊都发愿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在这个地方我们就知道这两位大士为什么要到西方世界去。唯有到西方世界,普贤大愿才能够究竟圆满,这个道理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了。 【唯除大愿。入生死界。为度群生。作师子吼。擐大甲胄。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虽生五浊恶世。示现同彼。直至成佛。不受恶趣。生生之处。常识宿命。】 这段文就是四十八愿第三十六愿「教化随意愿」的说明。有些众生慈悲心很重,他说要我等到我成佛再度众生,众生太可怜,那要等到什么时候?他发心,我不要成佛,我现在就要度众生。现在度众生又没有能力,这就事在两难。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把我们这个疑难解决了。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纵然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能够蒙佛威神加持,使我们的愿望都能够达到,这就是慈悲度化恶道众生的愿望。如果不是这个悲心特别恳切,换句话说,到西方世界没有一个不成佛的。这一类的众生他不想很快成佛,他想立刻去度化众生。『唯除大愿』,这个大愿就是度众生的大愿。他要『入生死界』,生死界就是指三界六道轮回。他再回到这六道里面来,来干什么?绝对不是业报,他从西方世界打个转回来,就叫做「乘愿再来」,就不是业报身。他这个功德利益真的就不可思议,就像此经所说的一般,他是来度众生的。 『师子吼』是比喻说法,宣说如来正法,正法比喻作师子吼。我们中国人常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世间有许多邪师说法,《楞严经》给我们讲的,现在这个时代,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有这么多。邪正如何辨别?没有说正法的人,你就没有办法辨别。如果有人宣说正法,大家听了之后,心里自然有数,自然就明了了,并不难於辨别。这是菩萨再回到恶世来宣扬正法,教化众生。 『擐大甲胄』,这句是比喻,比喻勇猛精进。恶世度众生相当不容易,你看佛在《地藏经》上跟我们讲「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阎浮提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众生确实刚强难化。诸位如果细心冷静去观察,现代人听骗不听劝,劝他他不听,骗他他很喜欢接受,他听骗;认假不认真,跟他讲真的,他不能接受,说假的,他一听就喜欢、就接受。所以,菩萨到这个地方教化众生要很大的耐心,甚至於遭受许许多多的侮辱,这要忍耐、要忍辱。「擐大甲胄」就是比喻坚忍,他有坚固忍耐的功夫。 『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即使众生毁谤、排斥,宏誓功德是什么?广泛的来讲就是四弘誓愿,以这个来庄严自己,帮助一切众生的心,绝对不会因为众生误会、众生排斥而退心,认真的去断烦恼、学法门,这是宏誓功德。『虽生五浊恶世,示现同彼』,我们现在这个世间是五浊恶世,五是说五大类,每一类里面有多少就没法子说了。浊就是染污,我们今天所讲的环境染污,每个人都知道这非常严重,如果再不能够保护地球的生态,恐怕再过个五十年,这个地球上,人类就不适合生存,染污已经到这样的严重程度。可是诸位要晓得,世间人只注意到环境的染污,还没有注意到心理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见解的染污,这太可怕了。佛在经上就是给我们讲这许许多多的染污,所谓是见浊,见就是见解,见解的染污。烦恼浊,烦恼浊是心理染污。本来是清净心,现在心里面充满了贪瞋痴慢,严重的染污,一直到命终。生命的染污,这是综合物质、精神的染污。恶世,所谓恶,人他不修善、他不思善、他不行善,专门作恶,里面充满了贪瞋痴慢,言语,妄语、两舌,造这些口业,身造杀盗YIN妄,搞这些,这叫恶世。我们把佛经仔细的念一念,再和我们当前社会对照一下,才知道佛在三千年前所讲的五浊恶世,我们今天是很容易、很明显的体会这个意思。 在这个环境里面,西方世界菩萨来了,「示现同彼」,来到这个世间示现跟世间人完全一样,因为他要在这里面帮助一切众生,唤醒一切众生,从一切染污回归到清净,一直到他成佛,这时间相当长。『不受恶趣』,不受恶趣就是决定不受世间的业报,为什么?菩萨心地清净。如果我们讲他造业,只可以说他所造的是净业,净业在六道里面没有果报。六道里面三善道是善业的果报,三恶道是造恶业的果报,净业在六道里头没有果报,净业的果报在西方极乐世界。虽然示现的和光同尘,跟大家一样,人家身心清净,一尘不染,因此他就不受恶趣。 『生生之处』,生生是讲他示现,菩萨有能力在六道示现,在诸天示现,示现天人就教化天人,人间示现就教化人类,畜生道示现就度畜生,要度饿鬼要现饿鬼身,不现同类身就度不了那一类的众生。在国外有些佛事,比台湾少的太多了,现在大陆上寺庙佛事也很多了,在外面侨居的同胞,回到大陆往往都喜欢做超度的佛事。超度佛事里最平常的是放焰口,焰口是什么意思?焰口是饿鬼道里面的一种。鬼的种类很多,唯独焰口鬼最可怜。焰口鬼,焰是火焰,从口里面喷火,什么东西都吃不到,一到口边上都被烧掉了。所以在饿鬼里头是最苦的,最痛苦的。 放焰口就是以佛法的功德来消除他的业障,使他能够得到饮食。换句话说,放焰口拿我们现在话讲,就是供斋、请客,请那些饿鬼来吃饭,一面请他吃饭,一面给他说法,就是这个意思,这是种普度的意思。放焰口,焰口台对面,有比较考究的,用纸扎一个鬼王,青面獠牙,样子看起来很恐怖,在焰口台的对面。那个人就是焦面大士,焦就是火烧焦了,面孔,焦面大士,什么人?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在鬼道里要度鬼,他就要现鬼王身,现鬼身。在我们人间现人身,在天上他现天身。所以说观音菩萨如是,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菩萨他们的能力跟观音菩萨没有两样。所以此地「生生之处」就是在六道里面任何一道,他来示现。 『常识宿命』,常识宿命是他不迷。不像我们凡夫一投胎,前生的事情统统不知道,迷了。菩萨来化身的,他知道,他知道他也不讲,他装迷,他实在不迷,他是装的、假装的,他实在不迷。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会不会告诉你?给诸位说,不可能的,绝对不会告诉你,没有理由告诉你。只有一种状况之下,他可以告诉你,他把身分暴露,告诉你他就走了、就往生,不再住世,这可以。如果说告诉你,他还在,还没走,诸位同学要记住,这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骗人的;跟你说了他的身分,马上就走了,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它主要的道理,暴露身分再住在这个世间,就要招摇生事。那是什么菩萨,我们赶紧去拜他,招摇生事!这就破坏了弘法的精神与态度。所以不可以露身分,他的确知道。下面我们再看第二段。 【无量寿佛意欲度脱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皆使往生其国。悉令得泥洹道。作菩萨者。令悉作佛。】 这一段是阿弥陀佛的大愿大行,菩萨深深体会,我们既然是未来一切菩萨之一,现在就要体会这个意思,要把弥陀度生的大愿发扬光大。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我们在前面看过了,没有一尊佛不称赞阿弥陀佛大愿功德,没有一尊菩萨不宣扬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像本师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无量寿经》、讲《阿弥陀经》、讲《观无量寿佛经》,甚至於在一切大乘经中,时时刻刻给我们介绍西方净土,劝我们发愿求生,我们要体会这个意思。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太多了,真正不可思议。这一段经文就给我们讲得很清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能够『得泥洹道』,泥洹就是大涅盘。换句话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去成佛的。所以说『作菩萨者,令悉作佛』,他一定会把你向上提升。我们有些人自己很谦虚,不敢想作佛,我作个菩萨就好了。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说:何必?还是成佛吧!赶紧叫你成佛去了。 【既作佛已。转相教授。转相度脱。如是辗转。不可复计。】 这些菩萨作佛了,佛又度众生,众生又成佛,佛再度众生,这样子辗转无有穷尽。所以今天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都在这里辗转劝化一切众生往生净土不退成佛。 【十方世界。声闻菩萨。诸众生类。生彼佛国。得泥洹道。当作佛者。不可胜数。】 这段是讲他所度众生,证果的数量无有穷尽。『声闻菩萨,诸众生类』,这八个字就是我们常讲的九界有情,声闻里面就包括缘觉,菩萨这是三界,诸众生类是指六道。六道加上声闻、缘觉、菩萨,九法界众生,统统是他度脱的对象,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证得大涅盘。『当作佛者』,在西方世界的身分是等觉菩萨,哪个世界与他有缘,他就到那个世界去作佛。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那个世界的众生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他就到那里去示现作佛给他们说法。应以菩萨身得度者,他就示现菩萨身分为他说法,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就示现什么身。《楞严经》上说得很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菩萨现身不是菩萨自己想,我要现个什么身,菩萨还有这个妄想,那就是凡夫,不叫菩萨了。菩萨没有心、没有念,随众生心,众生心怎么想,菩萨自然就现了。这是度九界众生。 【彼佛国中。常如一法。不为增多。所以者何。犹如大海。为水中王。诸水流行。都入海中。是大海水。宁为增减。】 这也是一些众生的疑问,佛知道,不等我们问出来已经给我们解答了。因为有许多人看到我们地球上人口不断的增加,生产粮食有限,人口不断增加,将来怎么办?再想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每天十方去往生的那么多,这人能容纳得下吗?这大问题!这都是讲凡夫之心,他不晓得西方净土跟我们这个世界完全不同,我们无法想像。我们这个世界是业报土,唯识宗里面所讲的,这个世界变化的过程是「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个世间物质是三细相之一。三细相,第一个是「无明业相」。见分是精神,我们今天讲的精神,心理的作用是见分。所有一切物相、物质是属於相分。见相同源都是从自证分变现出来的。所以物质跟精神可以互相转换,精神可以变化成物质,物质可以化为精神。现在一些科学家逐渐发现到这个理论,但是怎么转变不晓得。西方极乐世界转变随心、随念,得大自在。西方世界是法性土,跟我们这边不一样。我们这个地方的物质是从识里面变出来的,他是真如本性变现出来,所以这是大大的不一样。 世界广大无边,人口多到没有办法计算,可是那里住起来还非常舒适,一点不显拥挤,这是从理上讲。如果从事上讲,我们也应该要明了,十方去往生的人很多,可是每天离开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也很多,进进出出。那些菩萨为什么离开?他到十方世界去度化众生,就像学校一样,每年有招生,新生进去了,每年也有毕业,有出去的。西方世界也是如此,天天有人进去,天天有人出来,所以那个世界不增不灭。大家千万不要忧虑,忧虑人口太多,我们去到那里恐怕不像经上所说的这么殊胜,这是你的妄想,你完全想错了。所以经上给我们讲『常如一法,不为增多』,这就是弥陀国土常然独胜,特别超胜。佛在这里举了个比喻,这个比喻我们不难体会,他比喻像大海,我们晓得所有江河里面水都往海里头流,每天不知道流进去多少,没有看到海水漫起来,没有看到。这个比喻,江河水往海里流,就等於好像十方的众生都往生西方世界,西方世界就像大海一样,无论去多少人,没有看到西方世界有人满之患,看不到。 【八方上下。】 这就是十方。八方是四方、四维,再加上上方、下方,这是十方。 【佛国无数。】 诸佛国土无量无边。 【阿弥陀国。长久广大。】 在一切诸佛国土,我们晓得,连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的娑婆世界有成住坏空,是无常的。十方诸佛国土跟释迦牟尼佛的国土大致都相同,换句话说,也是无常的。如果说差别,可能说时间长短有差别,成住坏空这个现象有长短的差别。除此之外,不可能永恒存在,这个不可能,都是有生有灭、都是无常的。唯独西方世界很特别,刚才说了,因为它是法性土,所以建立常然,『长久广大』,那个地方一切法都是不生不灭。经上给我们讲的,人的身体是清虚之身,无极之体,永远不会坏,不病,不会生病,不会坏。他不需要饮食,需要饮食,这个身体决定是无常的,他不需要饮食。 【明好快乐。最为独胜。】 这是跟一切诸佛刹土做个比较,光明、美好、快乐是一切诸佛刹土不能为比的。 【本其为菩萨时。求道所愿。累德所致。】 后面总结告诉我们,西方世界依正庄严这样美好,为什么?道理在哪里?世尊给我们说出来了。是阿弥陀佛从前作菩萨的时候,就在因地修行的时候,『求道所愿』,这我们在前面读过、看到过。他发愿求学,无量劫中积功累德,才有今天这样殊胜的成就。 【无量寿佛。恩德布施。八方上下。无穷无极。】 这是我们每位同修都能够体会得出来的,他对我们的『恩德布施』是什么?他的布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他把极乐世界布施给我们,恩德是一句六字洪名,只要你相信、发愿、执持名号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你的,他就布施给你了。我们今天在世间找哪一个大施主能够布施这么样一个好环境给我们,找不到。所以在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当中,阿弥陀佛是大施主,任何一尊佛都不能跟他相比。诸佛只有劝我们求生西方净土,一切诸佛只不过做个介绍人而已,功德主是阿弥陀佛。这是他对我们的布施恩德,的确是『无穷无极』。 【深大无量。不可胜言。】 这是赞叹到极处,无法赞叹他,句句都是真实,没有一句是虚妄的。 我们接著再看底下一章。 【菩萨修持第三十】 这一章里面有许多句子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这部经从二十八章到三十二章,都是说极乐世界菩萨的智慧德能。这一章特别介绍极乐世界菩萨的修行,修行是因,智慧德能是果报,因此修因我们要特别的重视。 【复次阿难。彼佛刹中一切菩萨。】 这句话要注意,『一切菩萨』是讲从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上上品往生,华严会上的普贤菩萨、文殊菩萨那是上上品往生的,像我们这样身分,甚至於比我们还差一点的,造五逆十恶,我们还没造这么大罪,地狱众生去往生的,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一切菩萨包括了这么多所有的菩萨,换句话说,他们修行是修平等心,没有例外的,这个了不起。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修行是不平等的,人天是人天,声闻是声闻,缘觉是缘觉,菩萨是菩萨,不平等。唯独西方世界,享受平等的,神通道力平等的,修行也是平等的,所以这个法门就叫难信之法,查遍《大藏经》没有这种讲法。 佛给我们讲十方一切诸佛世界里面也没这个情形,仅有、独有的就这么一家,他这一家是修平等法,就在经题上就已经给我们显示出清净平等觉。他是以平等法度一切众生,九法界众生用平等法来得度,到西方极乐世界用平等法叫大家统统成佛。什么平等法叫我们都成佛?这一章所说的就是平等法,大家统统修这个法门。 【禅定。智慧。神通。威德。无不圆满。】 特别的就在这一点,你要说『禅定、智慧、神通、威德』,当然十方世界诸菩萨统统都修,虽修不圆满。西方世界大家都修,就统统都圆满了,带业往生去的人圆满了,等觉菩萨去往生也圆满了,总之到那个地方去都圆满了。 【诸佛密藏。究竟明了。】 这两句尤其不可思议。『诸佛密藏』是什么?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名号功德没有人能知道,世尊在经里面告诉我们,「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这句名号功德就是诸佛密藏。因为你证到圆满的果位,这时候你也彻底明了。彻底明了,换句话说,就成佛了。到这个地方是讲他所得到的。 【调伏诸根。身心柔软。深入正慧。无复余习。】 这是讲到所断的,所断的是烦恼,四弘誓愿里所说「烦恼无尽誓愿断」。极乐世界菩萨还学这些,我们现在就要很重视,要学。『根』是讲的六根,六根要调和,要把它伏住,『伏』就是我们今天讲要克服,不要让它放逸。我们眼想看,就要限制它,正当的可以看,不正当的不准它看,叫伏,调伏,就把它伏住。耳要听,法音可以听,世间靡靡之音不可以听,要把它伏住。六根里头最重要是意根,意根胡思乱想,意根要伏住了,外面的五根,眼耳鼻舌身,自然就伏住。所以说擒贼先擒王,王是什么?王是意根。 会修行的人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根本是心,修心。修心怎么个修法?你每天去读经,每天念佛,二六时中想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度众生的功德,我想这个,想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种种庄严。经念熟了就想,想这个经,就想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就不胡思乱想了。你要不想经中的境界,你决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的果报是六道三途。你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想阿弥陀佛宏愿功德,决定生西方,要这样的调伏诸根。 身,我只要有时间我拜佛,我专拜阿弥陀佛,这是调伏身根。口,一天到晚念佛,劝人念佛,不说杂话,为什么?除了念佛这一句佛号是真言,其他的都叫假话,都叫废话,说不说都没有关系,废话。所以真正念佛人,真正想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管人家问你什么问题,你回答「阿弥陀佛」,不管什么人跟你讲话,「阿弥陀佛」,这个人决定往生西方。为什么?口口是真言,没有一句假话。你想西方极乐世界,念西方极乐世界,这叫正念,就是八正道,正念、正思惟,你没错。所以,调伏诸根要晓得怎么个调伏,从哪里调伏起。 诸根调伏,身心当然柔软,身心自在,健康长寿。看看人家往生,不生病,预知时至,可以站著走、坐著走,我们念佛往生要是躺下来往生,就很惭愧了。那些人是榜样,我们要向他看齐,他有什么本事?本事都在这个几句,人家能调伏诸根,一天到晚不胡思乱想,不胡作妄为,不胡言乱语,这个重要,非常重要。『深入正慧』,你能够每天读经念佛,思惟经义,自然就入了正慧。深是功夫,功夫一天一天加深。『无复余习』,习是习气,其他的习气慢慢统统断尽了。习气都没有了,当然烦恼是完全没有了,你习气都断了。 【依佛所行。】 这一句是我们修行的依据。修行这两个字一定要认识清楚,行是行为,修是修正,你的行为错误了,把它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行为很多说不尽,佛把它归纳,归纳成三大类,叫三业行为,你的行为再多,出不了这三大类。第一种,身体的造作,叫身业行为。第二种,言语,叫口业的行为。第三种,念头,起心动念叫意业行为。身、语、意这三大类就把你所有的行为都包括了,一条都漏不掉。换句话说,我身体的造作错了要把它修正过来,我说话说错了,也把它改正过来,我念头想错了,也要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所以诸位同修要记住,绝对不是每天念经,敲著木鱼,拜佛,那叫修行,你把修行看得太窄小了、太狭小了。 修行在哪里?在起心动念。这个念头起来,马上就晓得我这个念头是正的,还是错误的。如果知道这个念头是错误的,你能够发现你的念头错不错,给诸位说这叫开悟,你悟了;念头起来,不辨邪正,迷,你的心迷了。所以,教给我们觉而不迷,起心动念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这一念是错误的,赶紧修正过来。用什么方法修正?方法很多,佛经里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统统是修正行为的方法、门道。净宗可以说第一殊胜方便,他的方法就是一句佛号,譬如说我动个妄念了,知道这个念头错了,阿弥陀佛,把你念头马上换成阿弥陀佛,就没错了,这个方法方便。一句佛号提起就是觉,就不迷;佛号提不起,妄念继续增长,那是迷,决定是迷。所以,我们要『依佛所行』,特别是依一切诸佛当中最殊胜的这一尊佛。我们前面也念过,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不学别的佛,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到哪里去学?《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以《无量寿经》做标准,这就是学阿弥陀佛。诸位果然学成了,你就成佛了,成了阿弥陀佛,你跟阿弥陀佛无二无别。 所以曾经有不少人问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品位怎么修法?我没有依照《观经》上讲,《观经》上讲也讲不清楚,讲清楚了你也未必会修。我是直截了当告诉他,这本《无量寿经》你要能够把它完全做到,百分之百做到,你上上品往生,百分之百做到了。你要是打了个折扣,百分之百做不到,我可以做到百之九十,你就是上品中生。再说百分之九十也很困难,我做不到,我大概可以做到百分之八十,你就是上品下生。你做百分之七十就是中品上生,这样一直降下来,你要做到百分之二十,就下品下生。百分之二十都做不到,来世再说,这一世没分了,只有等到来生来世又碰到这个因缘,那就再来修。换句话说,最起码的标准,你要做到百分之二十。当然你做得愈多愈好,我们古人常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就仅得乎下,如果取法乎下,一旦去不了,这麻烦了。所以你要问怎样有把握真正往生,我劝诸位,你能够做到一半,做到百分之五十,可以拍拍胸脯,我有把握往生。不必完全做到,能做到一半就有把握了,你的信心就十足了;一半做不到,可以说把握不大。所以说至少要做到一半,要认真的去做,目标是要把它完全做到。依佛所行,佛行都在这本经上。 所以我们净宗好,有的人说佛教,佛教经典太多,从哪里学起?佛教经典多什么?这么一晓得,比基督教圣经少太多了。简单、明了、容易、快速、稳稳当当的成就,一本就行了。《华严经》上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就是这本经,一切就是大藏经。无量无边的经典,这个经是无量无边经典的精华,你抓到这一部,统统都抓到了,不要再去搞了。像我跟大家所说的,要学其他的法门,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学,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在此地就一心一意学阿弥陀佛,到了西方世界再去学无量无边的法门。 【七觉圣道。】 这都是讲的纲领。『七觉』就是七觉支、七菩提分,『圣道』就是八圣道。本经,佛这样告诉我们,在《弥陀经》上,佛也是告诉我们,《弥陀经》上讲他们那边修行,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一样。可是诸位要晓得,七觉圣道都是讲的原则纲领,各宗有各宗的讲法,并不一样。譬如我刚才讲的正念,净宗的正念就是念弥陀宏愿功德,就是念四十八愿功德,念西方世界依正庄严,这是正念。要是换成禅宗,禅宗是一切妄念都没有才叫正念,你要是想阿弥陀佛就坏了,就不是正念。每一宗有每一宗的讲法,不能搞错,一定要符合本宗的教义。 就好像学校科目一样,比如像国文,国文是一个科目,教的内容不一样,小学、中学、大学程度、层次不相同,科系也不一样,为什么?他要选择符合於你所学的,他选的教材不相同,浅深不相同。你就晓得,七觉支、八圣道就跟国文、数学那个科目一样,每个宗派它的内容不相同,每个层次浅深不相同。譬如说声闻所修的、缘觉所修的,菩萨所学的,浅深程度不相同;各宗派所修的,里面内容不相同,名称是一个,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不可以混合一谈。我们净宗那样说法,将来你在别的书上看到不是这个讲法,你怀疑了,那是各宗有各宗的解释,它的内容不一样。 【修行五眼。照真达俗。】 『真』是诸法的本体、诸法的自性,就是我们今天哲学上所说的宇宙万有的本体。『俗』是讲现象,宇宙之间森罗万象。本体与现象,你统统都能够通达明了。什么是五眼?底下有: 【肉眼简择。】 我们都有肉眼,肉眼最殊胜的功能就是你会选择,你要不会选择,邪正不分、是非不明,这肉眼就迷了,肉眼就不觉了。所以,要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一切法里面选择最殊胜的法门,选择什么叫做最殊胜?自己修学是决定成功,这就最殊胜。因此这个法门对我殊胜,对你不见得殊胜,你认为很殊胜的,对我不见得很殊胜,各人根性不相同。所以选择法门总要适合自己程度、适合自己的根器、适合自己现在的生活环境,这样修学就方便、就容易了。选择这个法门,选的太深了,我程度不够,你说这个多苦恼,跟我的个性、生活都不相同,学的就很辛苦、很难成就。法门在原则上讲是平等的,好像这一个大厅四面开了许多门,不管从哪个门进来都一样。佛的大殿八万四千个门,随便你从哪个门进来,法门平等,无二无别,没有差别,只要你进得来就行了。所以我站的这个地方,这个门对我很近,我何必绕圈子走他的门,用不著,这就要善於选择。如果这个法门选的不对自己的根性,你这一生的修学就非常困难,不容易成就,一定要选对了,这是非常的幸运。 在你决择之前,可以多方面去探讨一下,去了解一下,去认识一下。但是这个地方要特别注意的,不可以先入为主,先入为主你有了成见,你的选择就不一定正确。要完全没有成见,我们今天讲客观,我还没有选择,我了解,我多看看,样样都看看,看了之后,哪一个我喜欢,觉得我学很方便,我再下决心来学它,这就对了,这是求学、学佛良好的心态、良好的态度。不先入为主,不是我先听哪个人,这个就是标准,以后不管遇到是什么样的经教统统都拿这个标准来衡量,这就错了;没有标准,多看、多听。选择之后,成功的秘诀就是专精,一门深入,不管哪个法门,决定之后,一门深入是决定成功。成功的秘诀在精进,精是精纯不杂,进是向前精进,不退转,这就决定成就。这是『肉眼简择』。 【天眼通达。】 天眼没有障碍,天眼从哪里得?从定当中得。所以天眼通不要去修,佛不主张我们去修神通,原因在哪里?神通是可以修得的,得到神通无济於事,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你何必去学这个?而且学神通容易误事,因为你得到神通之后,往往就起傲慢心,别人没有,你有,你有好像特殊的能力,就起了傲慢心。傲慢是烦恼,贪瞋痴慢,从这个慢会连带,连贪瞋痴都增长,所以决定没有好处。佛不要我们学神通,佛要我们学戒定慧。但是定要是得到了,决定有神通。神通露不露?往往不露,虽有若无,还跟没有一样,不露的,绝不轻易用神通。因为如果用神通作佛事,对於佛法的弘扬会产生很大的伤害。 这个伤害是什么?因为妖魔鬼怪都有小神通。他假如也来出家,这很多,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魔王波旬劝释迦牟尼佛,你弘法利生已经四十多年,够了,不要再讲了,赶快入般涅盘吧。释迦牟尼佛就答应他,释迦牟尼佛还可以住世,因为答应他了,当然要兑现,佛不妄语,答应魔王的启请,魔王劝他入般涅盘。魔又告诉他,我将来要破坏你的佛法。佛就笑笑,我的法是正法,没有任何人可以破坏的。波旬就讲,到末法的时期,我叫我的子孙,魔子魔孙统统出家,都披上袈裟,来破你的佛法。释迦牟尼佛一听流眼泪了,一句话不说。这个比喻说「譬如师子虫,还食师子肉」,就是指的这个。所以《楞严》后面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些邪师从哪里来?魔子魔孙。用这种手段,今天我们讲渗透,魔王用渗透的手段来灭佛法。我们怎样护持?不容易。所以佛是严禁神通,就是这个道理。 你说魔,叫他讲经说法,说正法,他不会,他要会了他就变成真正的佛,那是弘法,不是灭法。他不会讲经说法,用什么?用神通、用法术,这个人很喜欢。所以,如果佛菩萨也用神通、也用法术,这就混淆不清,到底是佛、是魔分不出来。如果佛统统不用神通,统统讲经说法,魔不会讲经说法,他就没有办法了;换句话说,没有法子来渗透,人家很容易认清楚,这就是为什么有神通而不用神通。佛菩萨除神通之外有智慧,妖魔鬼怪有神通,没有智慧。妖魔鬼怪是什么?用感情,情很深,情不是好东西。往来,喜欢,他就很爱护你,翻脸了,就是冤家对头、仇人,他要想法子来整你;不像佛菩萨,佛菩萨没有情,佛菩萨有智,智永远不变的,以智的基础,诸佛菩萨是理智的。这完全不相同,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 【法眼清净。慧眼见真。佛眼具足。】 这上面跟《金刚经》上讲的五眼完全相同,如来有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五眼圆明,到西方极乐世界统统都得到。 【觉了法性。】 这也是概略说他们修行的纲领。从这个纲领里面,我们能够体会到,西方世界人修行非常著重在邪正是非的辨别。我们今天修行,这个事情摆在面前,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邪法?什么是真佛?什么是假佛?我们一定要把它分得清清楚楚。 【辩才总持。自在无碍。善解世间无边方便。所言诚谛。深入义味。度诸有情。演说正法。】 下面是讲菩萨如何利益众生,这是讲利他行,前面是自利,是培养自己如何帮助别人,帮助别人要『辩才』,辩才最重要的要『总持』。总持就是我们今天俗话讲要能抓到纲领,要简单、要扼要,总持就是这个意思。不要讲得太繁、太罗嗦,叫人家听了许许多多,不晓得你讲些什么,那就不行了。总持就是抓纲领。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法,我们今天总汇起来称为大藏经,大藏经是四十九年所说的全部佛法。这么多的法里面有没有一个总纲?有。哪一部经是它的总纲?这在我们中国历代祖师大德大家都承认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总纲。所以说,《华严》是一切法的根本,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叫枝叶,好像比一棵树一样,《华严》是根,根本,一切的佛法都是树枝树叶,你能把根本抓到。 古大德又说,《华严经》跟《无量寿经》做一个比较,《无量寿经》是根本,所以古人称《无量寿经》叫中本华严,因为它分量小。八十卷的叫大本华严,这在中国讲的,叫大本华严。这部经叫中本华严,诸位想想,中本一定还有小本,小本是什么?《佛说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那你就能够明了了,总持,《无量寿经》是总持,《阿弥陀经》也是总持。所以总持法门就变成三经,这是我们古人讲的大本、中本、小本,三本华严。经文在文字上有多少不同,内容、义理没有差别,可以说完全相同,这个诸位要晓得。自己修行或者是劝导别人,你要把纲领抓到,然后就自在无碍了,抓不到纲领就不自在,纲领抓到了就真正自在。 可是这部经是著名的难信之法,因此年轻的同修我劝你们从《华严》下手。这是从前弘一大师教人,教人从哪里入门?从《华严经疏钞》入门。清凉大师的《疏钞》,从这儿入门,因为你从这个地方一入门之后,以后不管你读什么经,不管你研究哪一宗哪一派都轻而易举,为什么?纲领抓到了。实在讲《华严疏钞》真正念通了,你对於这个经就会看成它是无上宝藏,你会一生相信它,一生修学,决定不会放松。所以你要想认识《无量寿经》,要有《华严》的基础,你才会真正认识。否则的话,我跟你讲,你听了半信半疑,这个情形我知道,你们不说我清楚。为什么我清楚?我是过来人。 从前我老师李炳南老居士劝我,我是半信半疑,一直到我讲《华严》讲了十七年才真正明了,真正承认这是《华严经》的精华,是《华严经》的归宿,是《华严经》的总结论,这才明了,才死心塌地相信。《华严》不要了,为什么?过了河,船就不要了。《华严》是船,这个经是彼岸,我到这个经,那就不要了。你们因为还没到,所以我劝你那个船很重要;如果你们已经到了,那个船也不重要了。就是对於这部经没有能够死心塌地的深信,最好是读《华严疏钞》。那个经实在是太大了,讲一遍至少要三千个小时,那还是要快讲,不能细讲,细讲至少要加一半,你说还得了,不像话,这是真的。 从前清凉大师在世,讲《华严经》,一年讲一部,一天讲八个小时,一年一部,他老人家讲了五十多部。就是一年讲完了,第二年从头再讲,讲了五十多遍,在我们中国历史上,称他作华严菩萨。我那个时候刚刚学佛,对清凉大师崇拜得五体投地,我也要想学他。结果实在讲,我是有心有愿,没有缘分,我愿意讲,没人听。我一天讲八个小时,你们谁来听?没人听。一天讲一个小时要八年,摇头,难!一天讲一次,来听的人都很困难,他没时间。我在台北讲的时候,一个星期讲三次,一、三、五讲三次,一部《华严经》要讲几十年,这怎么行?这不行!所以我讲了十七年,的确是不容易。 清凉有福报,他在寺庙里面,都是出家人,他也不走的,就跟学生上课一样。所以一听经八个小时,这很有福报!一年听一部,第二年从头再听一部,听个十部八部,哪有不开悟的?决定开悟。真正道场,这样才叫做道场,这是我非常羡慕的,也是我出家之后心心所向往的,希望将来这个世间出现这样的道场。像我们中国过去的丛林寺院一样,一个寺院主修一部经,主讲一部经,喜欢学这部经的都到这家来。譬如说这个道场专门讲《华严》的,天下喜欢《华严》的人都到我这儿来。那个道场是讲《法华》的,喜欢《法华经》的到他家去。各个都第一,没有第二的,法门才平等。绝对不会彼此嫉妒、彼此攻击,没有。门门都第一,这样会有成就,也就是每一家都是专科的、都是专业的。 我在台北,我的道场是专门讲《弥陀经》,《弥陀经》、《无量寿经》,就讲这两种,讲完了从头再来,永远不换的。听众还奇怪,还愈来愈多,不会说听了一遍下次不来了,听众会少了,愈来愈多。实在讲是每一遍都不一样,遍遍都有新的悟处,我在此地讲这一遍,跟我从前讲《无量寿经》都不一样,这次有很多意思从前没讲过的,遍遍不相同。所以台北那边等这边的录音带。有很多同修来给我说,法师!你要给《无量寿经》作个注解。我说怎么注?你说我怎么注法,天天不一样,天天看的意思不相同,不能写。这个注解只有将来我自己往生了,让后人把这所有录音带拿来去作会集本,去会集,找到各种不同讲法,统统会集起来,确实只有这个做法。天天不一样,我天天念,天天都有新的意思发现。所以,经典味道无有穷尽,你愈念愈欢喜,愈讲愈欢喜,无量义!但是得要用清净心,清净心对这个经本才能生无量义。你心里有东西就生不出来,一个意思也生不出来。为什么?心里有东西,这个心是迷了,心不清净,心染污了。心要清净,心要干净,什么都没有,对著佛经生无量义,所以这才能是『自在无碍』。 『善解世间无边方便』,方便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方法、手段、技巧,有这些东西你才能够表达,表达得非常适合,让大家听了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接受。『所言诚谛』,这两个字特别重要,这是这一句里面的中心,心地要真诚,谛是实在。谛是要真诚、要实在,不可以有一丝毫的虚假,虚假与佛法决定不相应,是你学佛的障碍,不可以有一丝毫虚假。所以学佛能不能入门,关键就在这两个字,唯有真诚能够入佛门,唯有真诚能够体会佛的意思。佛经的经义,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只有「诚谛」才能解如来真实义。这底下接著,『深入义味』,味是法味,义是义理,唯有诚谛才能够深入。 『度诸有情,演说正法』,度,拿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帮助一切有情众生,帮助他、协助他,把佛法推荐给他、介绍给他,这就叫做度众生。演说正法,注意演字,说是言说,演是要做到,要做给他看,演是表演,身体力行,做给他看。假如只说,自己做不到,听的人会怀疑,你说得这么好,你为什么不做?譬如说,我劝你们念佛,我不念佛,你们会相信吗?你们就不会相信了。恐怕是骗我们的,你看他不修这个,他自己修另外的法门,他劝我学那个法门,这个人不怀好意,不能相信。自己一定要做,说到要做到。 但是,有能说不能行的,只要他说的是正,不偏不邪,我们也要照学。邪正的标准是经论,他所讲的东西与经论决定没有违背,我们可以接受。天台家给我们定了个标准,「能说不能行」,说的是正法,「国之师也」,国师,老师。他做不到不要紧,他讲的是纯正的,我们要学。「能说又能行,国之宝也」,国宝比国师要高一级,国宝是能说能行的,国师能说未必完全能行,当然他也行,行得就不是那么彻底、不是那么圆满,行得彻底圆满是国之宝也。 【无相无为。无缚无脱。无诸分别。远离颠倒。】 这四句是教化众生,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心态,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来接触社会大众,这个很重要。为什么?有许多发心度众生,没多久就被众生度跑掉,很多,自古以来都不少,被众生度跑掉。那就是他没有遵守佛这个教训,能够遵守这个教训就不会了。与一切众生形象上接触,心理上没有接触,心地干净,没有染污。这是佛,实在讲就是《金刚经》上两句话,「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就这两句话。在此地是四句,要晓得『无相无为』,无相是不著相,无为而无所不为,无为就是现在话讲不居功,不要认为我做了多少好事,念念不忘,就错了;做了等於没有做,你的心才清净。我度了多少众生,我布施多少,你天天念这个,你心就不干净,你是有为,你不是无为。这样才干净。『无缚无脱』,缚是烦恼,用现在话讲就是感情,不动感情。脱是解脱。既然没有烦恼,哪里还有解脱?烦恼的对面是解脱,烦恼没有了,解脱也没有了,这叫真自在。『无诸分别』,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分别它干什么?不要分别、不要执著。『远离颠倒』,颠倒就是妄想执著,这个东西统统都是修学的障碍,我们要把它离开。 你常常记住这个,你游化在世间就不会生烦恼,你就会得真正的自在,真正帮助人而自己不会受害。如果这四句你没有,你要想度众生,可以说必定被众生度跑掉。众生供养你,钱财供养你,你被贪心度跑了,为什么?贪心增长,将来要变饿鬼。人与人相处很麻烦,是非长短决定免不了,你度众生你会接触到广大的群众,你认识人很多,认识人多,是非就多。是是非非里面你要去计较,你就会有瞋恨心,瞋恨心,你就被地狱度去了。所以自己度不了众生,反而被众生度跑掉,这个很重要。下面这是讲游刹,有这样的良好的态度、智慧、方便、善巧,可以教化众生。 【於所受用。皆无摄取。徧游佛刹。无爱无厌。亦无希求不希求想。】 『希求不希求想』,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得失,没有得失,没有爱憎,哪个喜欢,哪个讨厌,没有。如果还有这个,你还是有分别、有执著,你还是在迷邪染,你心不清净。所以学佛的人,我前面曾经跟诸位同修说过,早课提醒自己,晚课是反省,你要是经念熟了,这都是反省。我今天对人、对事、对物有没有分别,有没有执著,有没有起心动念?还有,我还是迷、还是邪、还是染,我不清净。我学的是什么?我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是念的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我们修行的三个大原则。专修净宗信愿持名,信愿持名,信、愿、名号里样样都是觉正净,信是觉正净,愿是觉正净,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当中还是觉正净,这就对了,否则的话,就大错特错了。 【亦无彼我违怨之想。】 这就跟人家做冤家做作对头,这个人跟我过不去,那个人对我很好,你还有这种念头,你脱不了生死轮回,你决定是凡夫,西方极乐世界没分。前面也曾经说过,西方极乐世界条件,我们是移民到那边去,移民的条件就是心要清净,他没有多,就这么一个条件,心清净了,西方世界都欢迎你;心不清净,这人不能要,为什么?不能把清净世界扰乱。人家心都清净,你的心不清净,哪里能到西方世界去?现在虽然很向往西方,没错,我知道你向往,你心不清净,阿弥陀佛也在那里等待,暂时不要来,等到哪一天心清净了,他一定来欢迎,欢迎你来。向往是一桩事情,事实上又是一桩事情,这都要把它搞清楚。所以说『彼我违怨』这是大障碍,这就是爱憎。 【何以故。彼诸菩萨。於一切众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舍离一切执著。成就无量功德。】 这是极乐菩萨,世尊在此地给我们说出,人家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可以跟他比较比较。他们各个都是有『大慈悲』,各个都是要利益一切众生,起心动念都是利益众生。我们今天没有慈悲,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是唯利是图,这完全不相应。我们是一切执著,人家是一切都不执著。 【以无碍慧。解法如如。】 这一句意思就更深了,这是真实智慧,晓得一切万法无有一法不如,如就是真如。如,第一个『如』是讲的自性,是讲的本性,第二个『如』是讲的现象。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性相一如,理事不二。所以他的心才清净、才平等,才与一切法不执著不分别。我们古德解这一句,因为这句很难懂,所以用比喻来说,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黄金,金,第一个如就是金,第二个如就是器。器是什么?你做戒指、指环、手镯、项炼,那是器,器就是金,金就器,它是一,不是二。一切万法就是自性,自性变现一切万法,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如如。 【善知集灭。音声方便。】 这是讲我们现在所讲的教学法,教学的方法、讲演的方法非常有技巧。 【不欣世语。乐在正论。】 这个世间一切的言语叫废话,他们对这个不说的。与一切众生接触,总是帮助他觉悟,帮助他觉悟就是『正论』,绝对不会帮助他迷惑。『世语』就是帮助人迷惑,你已经迷了,希望你再迷深一点。你看,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是叫你迷,不是叫你觉,你心地染污,希望你多染污一点,它不是把你染污清除,恢复清净心的。世法跟佛法,正论跟邪论,差别就在此地。 【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烦恼。二余俱尽。】 『余』是讲习气,这两种都断干净了。『生身』是果报,『烦恼』是业因,因与果都尽了。晓得一切法空寂,就像《金刚经》上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於三界中。平等勤修。究竟一乘。】 菩萨在三界之内,没有离开三界,虽在三界不染三界,本事就在此地,虽在三界不分别三界,所以他平等,他真修。真正努力修什么?修『究竟一乘』,究竟一乘就本宗来讲,就是求生净土,求生西方净土才是真正的究竟一乘。 【至於彼岸。】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退成佛。 【决断疑网。证无所得。】 『疑网』是於世法、於佛法,所有的疑虑统统都断了,心地才清净,才决心抉择这个法门。『证无所得』,《心经》上讲的「无智亦无得」。我们凡夫最大的一个障碍,使我们不能够觉悟的,就是得失心太重,不知道一切法是无所得的。 【以方便智。增长了知。从本以来。安住神通。得一乘道。不由他悟。】 这是赞叹菩萨修学,德行真正到了究竟圆满。『方便智』就是后得智。「证无所得」那一句叫根本智,《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证无所得就是无知。然后又告诉我们「无所不知」,从无知起作用就是无所不知,就是讲的方便智。最后,『得一乘道,不由他悟』,可见得佛法的修学要靠自己。佛提供我们经验,提供我们方法,给我们做参考,真正努力修证全要靠自己。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同修们还有没有问题? 问:无量寿佛即是阿弥陀佛,为何下面三部经文有分别?第一部是《无量寿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在《观无量寿佛经》上说,《观无量寿经》也是王舍城讲的,「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弥陀经》上,《弥陀经》是「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上说的,也是「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三部经的开始各略有不同,各部经文的内容也有不同,是何原因? 答:这个我在前面好像也曾经介绍过,这三经叫净土三经。《无量寿经》是净土的概论,它讲得最完全,把西方极乐世界的缘起,它怎么来的,缘起、历史、因果、依正庄严,可以说是说得非常详细,全部都介绍到了。因此,它是净宗最主要的一部经典。因此,听众就很多,「万二千人俱」跟《法华经》相同。《法华经》也是在这个地方说的,《法华》是大乘,圆教一乘,圆教一乘经一般讲只有两部,《华严》跟《法华》,经中之王。一开头这种架势摆起来,跟《法华经》相等,跟它平等,你就晓得这部经的分量。在表法里面,它是用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这两位菩萨摆的顺序跟《华严》也完全相同,这个架势跟《华严》平等。它的序分里面,这个经的地位跟《法华》、《华严》完全是平等的,它用意在此地。 《观无量寿经》是《无量寿经》的补充说明,它不是整个介绍西方净土的。它里面最重要的是补充三点,第一个是理论,西方净土理论的依据《观经》上讲得很清楚;第二个是因果;第三个是品位,这九品。这九品也是属於因果,什么样的因证什么的果位,九品因果。这个比《无量寿经》讲得详细,《无量寿经》里面只讲了三辈,所以在《观经》补充,三辈里面还有三辈,每一辈三辈,就变成九品了。九品当中,我们就可以推想,九品里面每一品又有九品,你才晓得,它确实程度差别是有的。但是它的受用的确是没有两样的,这是《观经》作了一个详细的补充。 至於《弥陀经》,它的用意是劝我们修行,所以《弥陀经》里面三大段,劝信、劝愿、劝行。蕅益大师判经是判这个三分,莲池大师也是这三分,信、愿、行,就是劝我们求生西方净土。所以内容虽然是完全相同,它有详略不相同、用意不相同,这个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所以三经要合起来看才圆满。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