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第26-29集圆满1994年)


 2019/9/3    下载DOC文档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二十六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26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六十三面第一行「边地疑城第四十」。我们看经文:

  【佛告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於此诸智。疑惑不信。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

  这是第一类的。这些地方我们要留意。世尊在这段的开示里面,主要的是提醒我们往生最好不要生在边地,生在边地见佛闻法要耽误五百年这么长的时间。虽然说在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的寿命之中,五百岁的确是非常的短暂,可是我们想想,如果在这个世间要落后五百年,我们一定会觉察到有许许多多后面的同修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超过我们前面太多太多;我们虽生西方,落在他们的后面,必定是这个状况。佛在此地很慈悲的提醒我们。

  这第一段里面是不能够了解佛不可思议的智慧,在这个地方起了疑惑,『疑惑心』;虽然疑惑,他还是『修诸功德,愿生彼国』。这两句很重要,虽然疑惑,他为什么还往生?可见得他修行的确没有落在人后。这里面,修诸功德最重要的就是信愿持名,这是功德!信愿持名是功德。所以他能生西方净土,为什么不能入品?这个品就是九品,为什么不能入品?是因为他『不了佛智』。这句话是总说,哪些佛智?下面给我们说了四种。佛智是总说。

  『不思议智』。佛有不可思议的智慧。古大德把这段经文配在四智里面为我们说明,那我们就很容易懂得了。法相唯识里面讲的四智,这个四智是「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我们也称它作四智菩提。菩提是觉悟的意思,四种觉悟。四智菩提是对迷情的凡夫而说的,因为凡夫迷失了自性,把自性转变成八识。这八识不是觉悟,八识是迷惑才有。觉悟就把八识转变为四智。所以教下就说,修行贵在转识成智,这句话确实说得不错。

  修行,修行的成就是什么?就是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这话说得是没错,可是真正要会转,的确相当不容易。《大佛顶首楞严经》,在中国佛教界里面是很负盛名的,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部经典。自古至今的注解一百多种,可见得大家对这部经的喜爱。这么多人注解,其中权威的注解,也就是大家公认注得好的至少有十几种。明朝末年交光大师,他跟莲池大师是同时代的,交光大师也是念佛求生净土的。我们在他的《楞严经》注解,叫《正脉疏》,序文里面他写他注经的因缘。他是往生的时候到了,也就是寿命到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他忽然想起来,《楞严经》自古以来,虽然有很多注解,并没有把佛的意思说清楚,都在那里猜测、摸索,他要发心给《楞严经》做个注解,向阿弥陀佛请假。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他向阿弥陀佛请假:我把这个经注好之后再往生。阿弥陀佛就点点头,同意了,就走了,他的病就好了,好了以后就做《楞严经》的注解。他这个注子跟古注不同,见解确实不一样。

  古注多半是配合天台家的三止三观,向这个方向来解释《楞严》;而交光大师的见解是脱离了天台,完全就经典里面所说的义趣来解经,解释奢摩他、三摩地、禅那。他们古人把这三种配合在天台家的三止三观。当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提倡的舍识用根,因为古注都没有离开八识。他的看法,《楞严》里面所说的奢摩他、三摩地、禅那是离开八识,决定不用八识五十一心所。这个说法高明,的确与古大德的看法不一样。

  那个解释没错,但是几个人能够舍识用根?这个根是根中之性。譬如说眼根,我们见色是用眼识见色。识是分别,第六意识分别。我们见到这是花,那是叶,这是红的,那是黄的,分别!这个分别是第六意识,意识在起作用;不但分别而且还执著,执著是第七识;还要深深的落下印象,永远不会忘记,这个印象就是第八识。交光大师讲,《楞严经》里面修奢摩他、三摩地、禅那,不用识,用根中之性;也就是说,眼见色要用见性见,耳闻声要用闻性闻,不用六识,用六根当中的根性。性是真心、是本性。那会用性的人,就是明心见性,那见性就成佛!确实符合佛在《楞严经》里面所讲的教义。这个义趣他解释得没错,但是很难!要是依照经典里面的解释,经文也长,也很难懂,很难体会。

  曾经有些同修问我,他说用最简单的话来说,什么叫识?什么叫根?什么叫舍识用根?这问得很好,最简单我们能够体会得到的,从识的作用上去区别,第六识的作用是分别,第七末那的作用是执著,阿赖耶的作用是含藏;阿赖耶像仓库一样,藏识,仓库一样,所有一切五尘落谢影子统统都含藏在这个地方,仓库!所以,我们讲它的作用是记忆。你为什么会记得?因为你藏在阿赖耶识里。怎样舍识用根?实在说,舍识那起作用就是根,不必再去想什么叫根,不要去想这些,想这些又落在意识里面。古德所谓的,只要把妄离开,不要求真,离开妄自然就是真的,你再求真又变成妄了。你有个求的心,那就是妄心,就不是真心。只要把妄舍弃掉,只要把识舍弃掉,你所起的作用当然是自性。

  我们见色要怎样见法?没有分别。没有分别,也看得很清楚,不是说没有分别就看不清楚。像镜子一样,镜子照外面照得清清楚楚,它有没有分别?它没有分别。我们用心要像镜子一样,见色不分别色相,色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用分别心,也不要执著。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给诸位说,你所见的这个色相,一切色相决定是平等的。为什么不平等?因为你有执著,你有分别,它就不平等了;离开分别执著,平等了。决定不落印象,这太难太难!不落印象不用阿赖耶识,不执著不用末那识,不分别不用第六识,这叫舍识!

  舍识之后的作用,我们眼见色是见性见,耳闻声是闻性闻,这就是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这样的境界。这是粗说、略说,我们能够体会一点这个意思;深说广说,那就不可思议。此地再加上不思议智,这个不思议就是成所作智。成所作智前五识,它能够成就一切佛法,佛法是觉悟之法。诸位要记住,佛是觉悟的意思,说佛法就是觉悟之法,说佛学是觉悟之学,要懂这个。在一切境界当中,都能够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

  佛与大菩萨们,在九法界、在六道,特别在三途里面,度化一切众生,他自己不迷;换句话说,他自己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这是不迷、不邪、不染,能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众生的业障习气再重,他都有善巧方便帮助众生。这个开悟不是一天开的,不是二天开的,业障重的人要多生多劫。我们前面经文里头读过,能够念佛发愿求生净土的人,我们原来不晓得,以为这个人叫他念佛,他就念佛了,倒满听话的,不知道这个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这我们不知道。这样深厚的善根现前了,所以他听了才能接受、才欢喜,不是个容易事情。我们看凡夫只看这一段,没看到后面,没看到前面。佛与大菩萨,把这个人过去生中事情看得太清楚、看得太明白了,所以他知道这个人善根成熟,真的是不容易,太难得、太难得!

  这样长的时间当中,阿弥陀佛,诸佛菩萨没有一次舍弃过我们。换句话说,生生世世,时时刻刻在照顾我们、在帮助我们。这一生这个缘圆满成熟了,我们居然发心求生净土,信愿持名,真的是不可思议的智慧,这是成所作智。释迦牟尼佛不跟我们说,我们怎么会晓得?所以一些人对这个怀疑,也难怪!确实是令人怀疑的。

  第二个是『不可称智』。称是称扬,包括著赞叹。没有办法称赞。这是讲妙观察智。观是佛门里面修行的一个重要原则。佛门里面可以说,流通最普遍的是《般若心经》,流通最普遍的,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没有一个人没有念过的《般若心经》。《般若心经》第一个字「观」,你能够观那你就自在了,你不会观,那你当然就不自在。观是什么?刚才讲的不用第六识,不用第七识,不用第八识,那叫观。如果用心意识,那就不叫观,叫情。所以你见,情见,你这个见解里面带著有感情。我们叫感情,佛法叫迷情。

  凡是情都是迷,都不是智慧。情是迷,不是好东西,情见就是迷惑颠倒。观是理性的、理智的。离开心意识,不用心意识,这叫观。观才能够看到事实真相。有了情在里头,就见不到事实真相,为什么?就产生偏见。偏见偏爱,事实真相就见不到,我们俗话常讲「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对他自己没有利害关系,他看得就很清楚;那个当局的,对他有利害得失的关系,所以这个利害得失就把他的智慧蒙蔽了。他观察一桩事情,他先从自己利害得失上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讲这主观而非客观,这是不可称智,就是妙观察智。转第六意识,第六意识不分别,没有分别,那个观察就妙了。

  『大乘广智』,这句就是转末那成平等性智。平等就广了,我们世间人智慧很小,原因在哪里?因为自己的心不平等。本来是平等的,本来这个心量无量无边,现在这个心量变得很小,自私自利,跟什么人都划界线,划了好多界线,就像那个蚕一样,作茧自缚。本来是海阔天空的,自己一定要作个茧把自己关在里面,你说这个多苦?这就是执著,法执、我执。离开一切执著,平等心就现前了,平等心广大无有边际。『无等无伦』。等是没有跟它平等的,伦是没有跟它同类的。这是讲到极处了,最上殊胜的智慧,这是大圆镜智。大圆镜是比喻广大圆满像一面镜子一样,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都照在其中,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五种智都是我们真心本性。

  末后这句是真心本性之体,前面这四句都是讲的作用,所说的作用。『於此诸智』。这就是指佛这五种不思议的智慧,他有怀疑。对於这些佛的智慧生怀疑,我们要能够体谅;真正断疑生信,实在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反而这老实念佛的人不怀疑。那哪些人怀疑?研究教的人怀疑,讲经说法的法师怀疑,为什么?他读的经太多,他佛法了解得太多,再想想佛真有这么大的智慧?可能这是赞叹佛的,不是真的。像我们平常常讲佛万德万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宗教家们赞叹上帝的话;我们赞叹佛也这么赞叹。从前老百姓赞叹皇帝,万岁万万岁!哪个皇帝活到万岁了?做皇帝的人也很笨,你看当著面打妄语,他不制止,他还笑笑,还接受,是不是?当面骗他,万岁万万岁是假的不是真的。因此,教下里面就有很多的法师,大法师、老法师都有,你要向他请教,佛的智慧是不是圆满的?他也会说,佛的确是大智慧,但是也不是真正的圆满。他就怀疑。为什么?佛也有所不能,那佛的智慧就不圆满了。其实佛的智慧是圆满的,佛没有不能的。我们看到好像还有这么多众生不能得度,不是佛没有能力度,不是佛没有智慧度,不是佛没有方法度,而是众生不接受他度,这就没有法子了。

  所以佛讲得很好,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叫无缘?不肯接受,我想帮你忙,确实有能力帮你,你不愿意,不接受,那就没办法。要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不是佛的智慧有问题、佛的能力有问题。特别我们读了这部经之后,这个疑问可以说彻底解决了。

  我们过去初学佛的时候就打过妄想。假如这个人造了五逆十恶极重的罪业,立刻就要堕到地狱,佛有没有能力叫他马上成佛?如果能够叫他马上成佛,那我们承认、没话说,佛的智慧圆满,佛的能力是圆满的,真的是万德万能;如果佛不能叫这个人立刻成佛,佛的智慧不圆满。我们在这个经上看到,确确实实五逆十恶的众生,临终悔过,一念十念就能往生不退成佛,答案在这个经上。我们才了解佛的智慧确实是圆满的!我们对他怀疑,造成自己的障碍。这类的人虽然对佛的智慧怀疑,但是他还是愿意求生,所以他有坚定的愿望求生净土,他也念佛,他也修善,他也积德,他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当然,临命终时,佛还是来接引他,佛不来接引他,西方在哪里他怎么知道?佛还是来接引他。接引他,他就留在边地了。

  实际上这个边地、化城都是比喻。接引他还是莲花化生,但是在莲花里面,见不到佛,听不到佛说法。前面讲过,莲花里面很快乐,就像在夜摩天宫一样,等到他什么时候觉悟了,我错了,我不应该怀疑佛的智慧,他有这个念头起来了,他就入品了,就见佛闻法了,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他对於佛这些智慧『疑惑不信,犹信罪福』。他对於因果报应,往生的这些道理,殊胜的功德利益他相信,所以他『修习善本,愿生其国』。这个地方讲的善本就是念佛。

  念佛至善!超越世出世间一切的善法,没有比这个更善,这诸位要晓得!不念佛真正是经上所讲的「可怜悯者」。为什么不念佛?他的善根没成熟,所以你跟他讲,他也不相信,他也不能接受,他不肯念,老是跟他讲,以后他回头,肯念了,这也很难得了,这是怎么回事?他的善根没成熟,差一点点,外面有好的增上缘帮助他,就把那一点给它补起来了,他就成熟了,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善友善缘,就是好的念佛的环境。念佛的同修他能够常常接触,受他的薰陶,逐渐、逐渐他也明白了、也回头了,这是真正的善知识。这讲第一类生边地的原因。

  【复有众生。积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无等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故於往生清净佛国。意志犹豫。无所专据。然犹续念不绝。结其善愿为本。续得往生。】

  这是第二类的人,第二类生到边地的人。这一类的人对於佛的智慧没有问题,他能够相信,他知道『积集善根,希求佛智』。这个地方讲的『普遍智,无等智』。普遍智就是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无等智就是平等性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就是大圆镜智。对於佛的不思议的智慧,他没有问题,他不怀疑,怀疑自己。自己造的业障太重,造的罪业太深,杀盗YIN妄做了不少坏事情,像我这种坏人能往生吗?对这个忧虑。虽然遇到善友、善知识劝导:没有关系,只要能够忏悔往生还是能得生。他是半信半疑,听说佛这么慈悲,好,我就念,我决定求愿往生。但是对於自己总是疑情没断,没有能够断得干干净净,总以为自己业障很重,罪孽太深。『於自善根,不能深信』。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往生清净佛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意志犹豫,无所专据』。这两句话我们不能够依文解义,依文解义,那就是变成严重的障碍,根本就不能往生,而这种现象是非常的轻微;如果重,他不能往生。只有轻微的状况之下,他底下,『然犹续念不绝』。他佛号不中断,他求生的意愿有,佛号没中断。由此可知,他对於自己的信心确实是有,没有一般求愿往生那么专,那么强烈,那么坚定,他没有;比那些人要差一等,是这么个意思。所以他也能往生,『续得往生』。他也能往生。

  这是说明这两种人,两类。这两类里面,当然里面轻重、广狭范围是非常的深广。由此可知,这个念佛法门一定要深信不疑。这深信里面,一定要包括对佛的智慧要深信。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智慧的建立,佛智所建的,是佛不思议智所立的,是不可称智所成就的,是大乘广智所感应的,是无等无伦最上胜智所发现的,《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是从这个心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大圆镜智里面现出西方极乐世界。由此可知,这是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是阿弥陀佛五种智的成就。我们对这深信不疑。必须明了佛智一直到胜智,五种智慧,这才叫真信;能够生到西方世界见佛闻法。

  从第二类的这些人我们就明了,我们一定要相信自性本具一切智慧,凡圣一如,本来成佛。这是佛在大乘经上常常为我们开示,我们不可以自卑,不可以自暴自弃,虽然造作许多的罪业。为什么会造作?是因为迷而不觉才犯的错误,这一回过头来觉悟了,那就叫真忏悔。什么叫忏悔?忏悔是真正觉悟。觉悟什么?觉悟凡圣一如,觉悟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非常重要,这是把我们的心转过来,念头转过来。由此可知,一定要有决定的智慧,才能有坚定的信心,然后才决定往生。这是我们从这两段当中得到的教训。我们再看经文:

  【是诸人等。以此因缘。虽生彼国。不能前至无量寿所。道止佛国界边。七宝城中。】

  这是往生的时候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没见到佛,好像到那个地方就中止了。『道止佛国界边』。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边界?说老实话,没有边界。七宝池中莲花化生,不过在莲花里面,花也没有开,花里头也没有佛。那个边界是比喻,边界、疑城、胎生统统是比喻,不是说西方极乐世界另外还有一个边地,没有,那就不是平等法界。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所以这统统是比喻。『七宝城中』也是比喻。城,关在里面,不能出去,表示不自由。统统是比喻。

  【佛不使尔。身行所作。心自趣向。】

  这个话说出来了,那是不是阿弥陀佛故意惩罚的?不是的。佛心平等的,这不是佛的障碍,是他自己『心自趣向』。就是他心里还有那一点疑惑变成障碍了。这我们才明白,世尊在大乘经上常说「疑为菩萨最大的障碍」。我们在经上听说这个说法,不知道这个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障碍大到什么程度我们不晓得,这里看到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障碍你不能见佛闻法,这才晓得这个疑确确实实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是根本烦恼之一。贪、瞋、痴、慢、疑,根本烦恼之一,能起这么大的作用。

  【亦有宝池莲华。】

  他也是在『宝池莲华』。

  【自然受身。】

  他是化生。『自然受身』。并不是胎生,还是莲花化生。

  【饮食快乐。如忉利天。】

  前面讲夜摩天,这个地方讲『忉利天』。

  【於其城中。不能得出。】

  他没有办法离开他的范围。不像九品往生的,虽然在莲花当中,得佛力的加持,他可以随意到十方世界去供佛,去闻法;他不行,他不能出去。

  【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随意高大。】

  他居住的宫殿在地面上,不能够浮在空中,不能升到空中,不能随意大小。想住的地方大它就大,想小一点它就小,它不能随意大小,不能够在空中。

  【於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

  他的苦恼就是这个。把它比作胎生,比作边地。边地是什么?没有佛法的地方叫边地,是这个意思。虽然他也在七宝池中,也是莲花化生,但是莲花里面不能见佛闻法,这就是他自己的疑情没有断尽,产生的障碍。由此可知,我们今天念佛,《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大势至菩萨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是现在。现在我们几个人见到佛了?你为什么不见佛?你想想这两种疑惑有没有?如果有,不见佛,这不奇怪,我有障碍!假如这两种障碍确实没有了,现前也能见佛,有感应。

  像过去我们读的传记,庐山远公大师他老人家在一生当中,曾经见过三次西方极乐世界,他为什么见得到,别人为什么见不到?他没有疑,没有障碍,这感应道交!虽然见过三次,从来没有跟任何一个人说过,你就想他的心多清净。说老实话,我们今天不能见佛,一见佛的时候,心就发狂,一定到处讲:我见到佛!我见到佛!你的清净心就没有了。所以阿弥陀佛清楚得很,知道我们的程度不够,受都受不了,所以佛也就不现身给我们看了。像远公那样的人,佛示现了三次,你看,如如不动,心地依然是清净不染,这有资格接受佛的感应。我们今天没资格,不是佛不慈悲,所以不能怪佛,怪自己。我们的疑没有断,我们的心很脆弱,禁不起境界的考验,是这么个原因。远公到往生的时候,临走的时候才告诉大家。临走的时候,西方境界又现前,他说:缘成熟了,我要往生了。这个境界过去曾经见过三次。才说出来。临走的时候才说出来。

  所以见佛闻法,这是无比之殊胜!不见佛,不闻法,就是边地,就是胎生,意思在这个地方。大家不要去想,极乐世界还有一个边地到底在哪里?那你这个疑问就更大,恐怕去都去不了,你的问题就更多了。

  【其人智慧不明。知经复少。心不开解。意不欢乐。是故於彼。谓之胎生。】

  这个好!释迦牟尼佛的解释,不是真的胎生,是比喻。『胎生』是比喻,就是假名胎生,不是真的。是因为这个人智慧不明,就是因为他有疑惑。这个疑情的确是很薄弱,并不很严重,严重不能往生。他能往生,而耽误一段时间不能见佛,他这个疑情是很轻微的。这就在说他智慧不明。

  『知经复少』。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那像我们现在念一部经,甚至於有很多老太婆们,一生只念一句阿弥陀佛,经都不会念,她也能往生,那她是不是都生到边地疑城去?不见得。有很多老太婆们往生,瑞相非常好,预知时至,站著走、坐著走的都有,她怎么会在疑城?此地这个知经复少,少是什么?少是讲的理解太少,是这个意思。就是你解的、理解得太少,你知道得很浅薄,不够深度,不够深广,意思在这个地方。你对於经义要有深广的理解,你的疑才会断。我们讲经听经用意在哪里?就是把道理说清楚,事实真相说清楚,修行的方法说清楚,两土的境界说清楚,都清楚了,断疑生信!目的就在此地。真正相信,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了,这个经听不听没有关系,不重要!重要是老实念佛,这才是重要的。

  所有一切经我没有听的,到了极乐世界,见了阿弥陀佛再听不迟。有疑,那个疑要断掉。这个经的力量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这是佛在《金刚经》上说的。果然信心清净,这个经就不要了。《金刚经》上有比喻,「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佛法。到你信心清净的时候,这个经就可以舍弃了,一心专念,决定得生。这个法门多殊胜、多难得!的确是简单容易、稳当快速,哪要那么麻烦!这些殊胜的地方,就是一切诸佛称赞阿弥陀佛,为佛中之王的道理。佛佛道同,佛佛都平等的,为什么称阿弥陀佛为佛中之王?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方法太巧妙了!

  【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

  假设有众生明了深信不疑,『佛智,乃至胜智』。就是前面讲的佛的五种智慧,深信不疑。为什么我们对佛的智慧怀疑会产生这样大的阻力?这里头有一个道理我们要知道。这五种智慧就是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你不相信佛的智慧,就是不相信自性当中有这个智慧,这个障碍力量太大。生佛不二,凡圣一如!真正的道理在此地。所以,佛讲得很清楚,不是佛愿意要这样做法的,也不是佛有意思这样做,自自然然成了一种障碍。所以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跟我们讲信愿行,他把信说出六种,第一个就是信自,第二信他,这个意思我们要明了。念佛成佛要有决定的自信心,我念佛能成佛;我相信阿弥陀佛,相信释迦牟尼佛是相信他们提供我们这些方法,决定帮助我成佛,这是信他。自是主,他是帮助,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佛帮不上忙。你自己有一分信心,佛帮一分忙,你有十分信心帮十分忙。这个人他有九分信心,缺一分,所以佛也只能帮九分忙,那一分还让他自己来,是这么个道理。

  【断除疑惑。】

  前面是「明信佛智,乃至胜智」,就是相信自己。『断除疑惑』,是相信佛力,相信佛的智慧。

  【信己善根。作诸功德。至心回向。】

  要相信自己的善根,特别是佛在本经里面跟我们所说的。我们对於净宗,对於阿弥陀佛,对於《无量寿经》,深信不疑。那就是经上所讲的,无量劫来,你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个善根成熟了,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善根。没有这样深厚的善根,接触到这无上法门,第一法门,你不可能不怀疑;所以一个真正不怀疑的,确实善根成熟了。『作诸功德』。这个时候作功德,绝对不要人劝你,不要人鼓励,决定是自动自发,拦都拦不住!做什么功德?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在修善当中,决定是全心全力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一切大众,做这个功德!

  『至心回向』。至心是真心,没有一点虚假!真心。一丝毫的微善都庄严佛净土,怎样庄严法?大家要晓得,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佛净土。我们劝一个人改过向善,这就是庄严佛净土;我们劝一个人长斋念佛,这就是庄严佛净土。这个社会上多一个好人,多一个不作恶的人,多一个念佛人,念佛是最善的人,庄严这个社会,庄严这个国家,庄严这个世界,庄严佛净土!所以一个人回头,一个人断恶向善,会影响一家;一家人受感动,一家人行善,会影响他的亲戚朋友,他的邻里乡党,那就影响社会。这就是佛在前面教给我们要把佛教育推广。佛所行处,是让我们推广佛陀的教学,让一切众生都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就是至心回向。

  【皆於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

  这是讲九品往生的,没有疑惑的。没有疑惑,相信自己善根,作诸功德,至心回向,这样去往生的,九品往生的,统统都是莲华化生。这经文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都是莲华化生。『须臾之顷』,是讲那个速度之快,我们常讲一刹那、一念之间,就是这个意思。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的『身相』,他的『光明、智慧、功德』,就跟那些大菩萨没有两样。因为,弥陀世尊他弘愿里面说生到西方净土,都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生到那个地方都是七地以上的菩萨,这是说佛愿力加持的,不是自分。经上讲的,菩萨、声闻、天人,那是讲我们自己的功夫有差别,佛力一加持,是一样的,你决定分不出来,没有差别。我们这个地方说老实话,因为我们有分别、有执著、有妄想,世尊随著我们的分别妄想,说有菩萨、有声闻、有天人。你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大家连这个念头都没有。为什么会没有这个念头?平等法界,平等世界,决定没有这个念头。所以那边的人他的观念跟我们不相同,我们都落在意识里头,心意识作主;人家那边不用心意识,完全是跟如来果地上四智菩提相应,不用心意识。

  【弥勒当知。彼化生者。智慧胜故。】

  他有智慧,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怀疑,这就是『智慧胜』。智慧跟聪明不一样,不可以把世间这些聪明当作智慧,那个我们叫世智辩聪,不是智慧,这是智慧。智慧胜故。所以,那些老太婆,不认识字的,经也没听过,问她什么都不会、不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真智慧!大智慧!我们这讲经说法的,好像世出世间法一样的,没智慧!为什么?不相信,不肯老实念佛。所以这个智慧跟聪明不一样,那才叫真正智慧。智慧胜故。

  【其胎生者。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知菩萨法式。】

  这个『法式』是讲修学。不知道西方极乐世界菩萨的修学,菩萨日常生活怎么样修行。

  【不得修习功德。无因奉事无量寿佛。】

  因为他不见佛、不闻法,也见不到这些海会大众,只是在莲花里面去享乐,享这清净之乐。

  【当知此人。宿世之时。无有智慧。疑惑所致。】

  把它的原因为我们说出来,是他过去(就是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前),如果说我们在人道,我们有这个疑惑;或者是疑佛,或者是疑自己,怀疑自己,都造成这样的障碍。下面还继续来解释这一段还没有说完的一些意思,必须要加以解释。那这个五百岁到底是不是一定要需要五百岁?这五百岁到底是我们世间五百岁,还是西方极乐世界五百岁?这都是一些疑问。「惑尽见佛第四十一」。惑就是迷惑,就是那个疑。疑要断尽了,他就见佛了,就闻法了,海会大众他都见到了。

  【譬如转轮圣王。】

  我们看经文,它正好是接著前面的。

  【有七宝狱。王子得罪。禁闭其中。层楼绮殿。宝帐金床。栏窗榻座。妙饰奇珍。饮食衣服。如转轮王。而以金锁。系其两足。诸小王子。宁乐此不。】

  这个生活他快不快乐?用这个比喻,比喻那些生在边地的这一类往生的人,前面讲两种往生的人,用这个比喻来比喻。『转轮圣王』,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没有。佛经上说过,人寿两万岁的时候,转轮圣王出现在世间。人的寿命长,就是福报大!人心纯善,很少作恶,寿命就长了。这的确符合佛在经上常常讲的,我们人的福报、智慧、寿命都是有因果的,寿命为什么长?寿命为什么会短?长短是果,前面有因。杀害众生,吃众生肉,寿命不应该很长。这大家要晓得这不是长寿之因。所以,佛说财布施这是因,得财富是果报;法布施是因,今天大家印经布施,这是法布施,果报是聪明智慧;无畏布施是因,得的果报是健康长寿。由此可知,人寿两万岁,人心地一定非常慈悲,对於一切动物都会爱护,不但对动物都爱护,对植物都爱护。他有这个爱心,他得的寿命就长。所以说,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

  世出世间总不外因果的定律。有些人发财了,你看我很能干,我赚好多好多钱,我们听了,你能干个什么?那我为什么赚这么多钱?你前生修的财布施,这一生得的果报。比你聪明能干的人多,比你机会好的人多,人家为什么不发财?前生没修。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一丝毫都不能勉强。佛把这些道理、事实真相讲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我们细心去想想,佛的话很有道理,我们可以采信。可以采信,里面还有一点疑惑,这是教初学。真正明白了,决定相信,一丝毫都不怀疑,没有疑惑了。

  转轮王不在我们世间,转轮王在哪里?可能我们这个太虚空当中,有其他的星球寿命很长,人的福报很大,转轮王住在那个地方。但是转轮王也常常去巡视巡视他管辖的地区。所以,我那个时候常想,常常有什么外太空不明的飞行物体,什么飞碟,大概就是转轮王来视察。要不是转轮王自己来视察,一定他派的代表到这视察,来看看。因为轮王,为什么称轮王?他那个交通工具像一个轮,圆形的,速度非常快,佛在经上讲,一天一夜他能够巡视四大部洲。这四大部洲要是照黄老居士的话,就是一个银河系,他能在二十四小时把银河系环绕一周,都看清楚。这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飞碟,那个是圆圆的,那个就是轮王的交通工具。所以这很可能!转轮圣王,不是他来,就是派使节来看看,你们这所有的星球都是他管辖的,都在他的范围之内,这个轮宝。

  这比喻他有七宝的监牢狱,什么人犯罪?王子犯罪了,这个念佛的人是阿弥陀佛的弟子,这是阿弥陀佛的弟子犯了过失,要把他关在监牢狱里面,这是比喻不是真的。『禁闭其中』。这个宝狱里面一切的享受,跟在皇宫里头没有两样,就比喻这个边地疑城里面的享受就像忉利天宫,像夜摩天宫的享受一样。这是用这个比喻,饮食、起居都一样。『而以金锁』。这个黄金,那可见得不是平常的手镣脚铐,黄金做的手镣脚铐,把你关起来,你舒不舒服?你自不自在?用这个比喻跟弥勒菩萨说。

  【慈氏白言。不也。世尊。彼幽絷时。心不自在。】

  弥勒菩萨就说:他一定不会快乐,为什么?他被幽禁的时候,何况这个手足还戴了刑具,他怎么会自在?他怎么会快乐?坐牢。

  【但以种种方便。欲求出离。】

  关在监狱里面这些小王,一定也是念念当中,想什么方法赶快出狱,一定是这个念头!怎么会在监狱里头享福?不可能的事情。

  【求诸近臣。终不从心。】

  求这些大臣帮帮忙,这大臣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办法帮助你。

  【轮王欢喜。方得解脱。】

  转轮圣王这高了兴,好,把他放出来,这才行。轮王要不答应,底下那些大臣做不了主。这个地方把轮王比作谁?轮王比作你的清净心。你的心里面真的觉悟了,回头了,疑惑断尽了,你就见佛闻法了。

  【佛告弥勒。此诸众生。亦复如是。】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堕落在疑城里面这些人,就像前面比喻所说的一样。

  【若有堕於疑悔。希求佛智。至广大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由闻佛名。起信心故。虽生彼国。於莲华中。不得出现。】

  这就好比王子被囚禁在宝狱之中一样,这个人堕於疑惑,他的心里头有疑有悔。悔是后悔,悔也是烦恼。所以,有些同修造作罪业,真正想求忏悔,来问我:法师,我要用什么方法来忏悔我的罪过?我就问他,你是不是常常有后悔之心?他说有!我说那你糟了,他说为什么?你每后悔一次又造一次,你这个罪业哪一天能忏悔得了?你们想想对不对?心里头想一次又造一次,我做了坏事,对佛菩萨面前说一遍又造一次,明天在佛菩萨面前又造一次,这糟糕不糟糕!这哪里叫忏悔?佛菩萨没有办法原谅你的!你不断在造,这哪叫忏悔?根本不懂得忏悔的意义,忏悔是后不再造。你身是没有造了,心还在造,那怎么行?应该怎样忏悔法?老实念佛!心里头统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什么罪业都没有了,消得干干净净!我讲他半信半疑,那有什么法子?那就没有办法了,那没有法子了。大家头脑要清楚,一定要想清楚!心里头只有佛,一片佛号,所以功夫成片,罪业消得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他人家念佛往生那么殊胜,道理在此地。

  你造这个罪业时候,每天向佛菩萨求忏悔,我做了什么坏事、坏事,你又造一遍;明天再忏悔,又造一遍,你这个罪业永远造不完,愈造愈深。阿赖耶识里印象,你看愈落愈深,那个罪业哪天能消掉?很愿意求忏悔,不懂忏悔法,把天天在造业当作忏悔,你说冤枉不冤枉!这是要晓得的。忏悔第一殊胜就是念佛,很少人知道。我过去读这个经,读《观无量寿经》,慈云灌顶法师的注解,他在注子里面就写得很好,他说过这个事。世间人造极重的罪业,所有,一切经、忏法都消灭不掉的这个罪业,念佛能消,能够把它消得干干净净。有道理,非常有道理,这是我们要明了的。它的好处就是,『由闻佛名,起信心故』。听到净土法门的殊胜,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他还真念,还求愿往生。他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於莲华中,不得出现』。这就是堕在边地疑城,就用这个来比喻他。

  【彼处华胎。】

  他在莲花里面。

  【犹如园苑宫殿之想。】

  好像他在花园,在宫殿当中。

  【何以故。彼中清净。无诸秽恶。】

  西方世界是净土,莲花里面是净土,决定没有污染,决定没有造罪业的。

  【然於五百岁中。不见三宝。】

  这就是五百年当中,这个五百年是我们世间的五百年,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年月日时。前面讲得很清楚了,给你讲的多少劫数,多少时间,全部都是我们这个地方的说法,不是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年月日时,也没有多少劫。成佛十劫,我们这个地方说的,你就晓得西方人真的清净,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年月日时是从分别执著里面建立的,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哪有年月日时?这我们一定要清楚。『不见三宝』。不见阿弥陀佛,不见海会大众,海会大众是什么?僧宝;不能够听佛说法,法宝。所以,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殊胜的活动他没有办法参加,他没有法子参与,这就是他的苦处。

  【不得供养奉事诸佛。】

  西方世界每个人都是随念,随著自己意念能够到达十方诸佛刹土,供佛闻法,也帮助佛教化有缘的众生。这是我们在《无量寿经》、在《阿弥陀经》里面都看到的,佛都跟我们讲过这些事情。

  【远离一切殊胜善根。】

  这『殊胜善根』,就是指的见佛闻法,供佛闻法,这是无比殊胜的善根,他这个时候得不到。

  【以此为苦。不生欣乐。】

  这就比喻胎生,比喻的边地,是这么个意思。

  【若此众生。】

  指这些人。

  【识其罪本。深自悔责。求离彼处。往昔世中。过失尽已。然后乃出。】

  这就好比轮王欢喜了,把他放出来了,比喻这个意思。这一段就是讲的忏悔,知道自己的过失、毛病发生在什么地方。『罪本』是什么?就是怀疑。一个对佛智怀疑,一个是对自己的善根怀疑。『深自悔责』。深自悔责就是这个时候才一心一意念佛。以清净心念佛,真诚心念佛,清净真诚里头一丝毫怀疑都没有,这个时候他就见佛闻法。九品大众的活动他都有分,他都得到了。

  【即得往诣无量寿所。】

  只要他一觉悟,他的过失就没有了,他就见到佛了,见到阿弥陀佛。

  【听闻经法。久久亦当开解欢喜。】

  还得要听一段时期,因为什么?他是刚刚觉悟过来,这个领悟的能力还不高,还是有一点障碍。他必须要过一段时期,逐渐逐渐恢复到自己能力了,得到佛力的加持。当然这是很快的,不需要很长久的时间,他就能够欢喜、能够开解,佛说法,懂得佛的意思。

  【亦得遍供无数无量诸佛。修诸功德。】

  就跟那个九品往生的人一样,可以飞行变化,分身到十方佛刹供养诸佛,听闻佛法,修积功德。这些全是事实真相,佛不会欺骗我们,我们要相信佛句句话都是真实语。这样殊胜的处所,我们怎能不去?除非是你不知道,你要真正晓得有这么一个地方,什么力量都拦阻不了,决定要去!所以对西方世界了解、清楚,对我们这个世界也清楚、也明白,这个世界假的!人与人之中,那个爱情再深,记住,虚情假意,哪有真的?你要当真,你就可怜了,你要吃尽苦头。所以,晓得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他用的是假心,用的是心意识。心意识是妄心,他不是用的四智,四智是真心。所以世间人都是假心!他用假心,我也用假心,彼此都清楚、都明白,这个日子就好过!不要以为他是真的,我是真的,那苦死了,那叫迷惑颠倒。你果然觉悟了,我用假心,他也用假心,这就明白了。到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心,佛菩萨都是真心,我们用的是真心,真心永远不变,假心,早晚温度都不一样,都有差别,这要晓得。所以自己不可以蒙蔽自己,不可以欺骗自己。这非常重要。

  【汝阿逸多。】

  『阿逸多』,是弥勒菩萨的名字,慈氏是他的姓。有些经上说阿逸多是他的姓,慈氏是他的名字,到底是哪一个?但是都有根据。这就是弥勒菩萨,叫著弥勒菩萨。

  【当知疑惑。於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这句话很重要,我们要牢牢的记住。疑惑为什么会造成大的损害,失掉最大的利益?就是不想往生净土。他有疑惑,不想往生净土,这就是疑惑。如果没有疑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一个菩萨不想求生净土,为什么?因为生净土,见到阿弥陀佛,你自己修行跟度化众生得到圆满的增上缘。我想修行,阿弥陀佛帮助,这太容易!菩萨道上一帆风顺,所有一切障碍都没有了;教化众生,你的智慧、神通、善巧方便得阿弥陀佛威神的加持,就跟诸佛大菩萨教化众生没有两样,哪个菩萨不愿意生净土?哪个菩萨不愿意见阿弥陀佛?只有对西方世界、对《无量寿经》怀疑的人,他的损害太大太大!失掉了很大的利益。所以,佛在此地劝勉我们,『应当明信』。可见得不是迷信,佛不叫我们迷信。为什么相信?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相信了。相信诸佛无上的智慧,当然你就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本愿威神的加持;相信佛的智慧,就相信佛的愿力加持。佛的本愿加持,现在就加持,没到西方极乐世界,我这个信心一生,就得到佛力加持,就得到不可思议的威神。

  【慈氏白言。】

  弥勒菩萨就说。

  【云何此界一类众生。虽亦修善。而不求生。】

  弥勒菩萨当然是代我们问的,他哪有不知道的?我们不晓得!这个世间有不少修善的,这个修善是指学佛修学其他的法门,修学其他的宗派,不求生净土,是说这一类的人。

  【佛告慈氏。此等众生。智慧微浅。分别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乐。不求生彼。】

  佛把原因说出来了,这些修行人,什么原因?『智慧微浅』,没智慧。《弥陀经》上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他的善根少,福德少,虽然有缘遇到了,因为没有善根,没有福德,这就是没有智慧,所以他才打妄想,他才分别执著,西方极乐世界比不上天界!这个天界是指那个天界?你们诸位同修一定很清楚,就是弥勒菩萨那个天界,是不是?兜率天。所以有不少人要求生弥勒净土,你看多少参禅的,他们的目标都是在兜率天。『是以非乐』。这个乐就是不喜欢。不喜欢西方极乐世界,不喜欢往生净土,『不求生彼』。他们没有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

  【慈氏白言。此等众生。虚妄分别。不求佛刹。何免轮回。】

  弥勒菩萨讲的是实话,为什么?说实实在在的,要想往生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不容易,太难了!到不了内院,还要搞六道轮回,那这个损失就太大太大!生兜率内院比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难得太多太多了,弥勒菩萨那个地方水准很高,达不到那个水准进不去。不像西方世界,西方世界水准最低,每个人都有分;他那个地方水准很高,要修唯心识定。你没有这个功夫,你怎么能到得了兜率天?说老实话,我们一般人,世间人修福能生忉利天的人就不多。忉利天上品的十善业道!十善业道至少要打九十五分以上,生忉利天,你就晓得多难。夜摩天,兜率天要修定,没有定功到不了那个境界;内院功夫更高,外院是凡夫天,那个定功比内院差很多很多,内院是很高的禅定功夫。所以,弥勒菩萨这几句话说得非常好,也是一棒把我们打醒,『虚妄分别,不求佛刹』。这个佛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你要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何免轮回』。你怎么能够免除六道轮回?

  【佛言。彼等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深著世乐。人间福报。虽复修福。求人天果。得报之时。一切丰足。而未能出三界狱中。】

  这段话说得很清楚、很现实!我们现在学佛的人有不少人就是这样学佛的。他学佛修什么?人天福报。他所种的善根不能离相,深深的执著。天天在计算我做了多少功德,做了多少好事,好像还有一个本子记住一样,深怕忘掉了。『深著世乐』。对於世间的享受深深执著,贪图世间的享受,贪图人间的福报。虽然在佛门里面修福,他所求的是人天果,他求这个。求人间的富贵,当然会得到,『得报之时,一切丰足』。修因一定得果。得到果报的时候,在这段期间当中,你修得多,你得的多。前面说过,你财布施多,你这一生得财富就多,富可敌国。那他的富有,可以抵得一个国家,这确确实实的。现在这个世间大富贵人,私人拥有的财产美金达几十亿的,有!前生修得多,这一生得到的多;前生修的法布施,这一生聪明智慧超过别人;前生修无畏布施,这一生得健康长寿。这果报!但是都是人天。

  『一切丰足』。这一切都满了你的愿望,修因得果。不是菩萨赐福,不是天神赐福,诸位要晓得,是你自己修自己得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菩萨怎么保佑我们?佛菩萨把这个道理给我们说明,方法给我们说明,这就是佛菩萨保佑我们,是这么一桩事情。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佛菩萨赐给的。我天天供养佛菩萨,天天拜他,天天香花、水果供养他,误会了。以为我舍一得万报,我今天供养菩萨一万块钱,明天就得一百万回来。殊不知,你那个财得是你过去生中修的,不是菩萨赐福给你的,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佛门里面没有迷信。虽然一切丰足,你要记住你没有超越三界,你没有脱离轮回,你的福报享尽了,怎么办?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几家人得大福报的时候还肯继续修福?所以,真正有大福报的人反而修福修得少。他有一百万的财产,拿一万块钱来修福都痛心,都像割肉一样痛,不肯修福,迷!纵然有修福,说老实话,因为他没有智慧,没有福德,错种了福田,没有种到真正的福田,被人骗去了,以为在修福,被人骗了,假的福田!

  你看《楞严经》上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假福田像恒河沙多,真的福田很少,你怎么会认识?你种福种福统统种到石头上去了,种到砂土上去了,连老本都蚀掉了,是不是?不但没有福,还惹了一身的麻烦,这要知道!很不容易遇到真正的福田。反而贫穷人容易遇到,贫穷人种的福比那个大福德的人种的福多。佛门里面种福,不是算钱财多少,是按比例来算的。你一个月只有一千块钱的收入,你能够拿五百块钱来做好事,你拿出你百分之五十,这个比例多大?太大!你一个月收入十万块钱,你拿出一万块钱是百分之一,人家百分之五十。将来得果报,他这个果报超过你,超过太多太多!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老天爷原来很公平的。富人来生就贫了,穷人来生就富了,不是富的永远富,贫的永远贫,很公平!尤其是那个要饭的,很贫穷的,他要来一块钱、几毛钱,他全部都拿来供佛了,百分之百的供养,他来生得的福报是圆满的,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他的,为什么?他全部的财产都布施出来了,哪个人能比得上?佛在经上讲的不会有差错的。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二十七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27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七十二面第一行,请看经文:

  【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属。欲相救免。邪见业王。未能舍离。常处轮回而不自在。】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佛这段开示都是说轮回的事实,单单依靠修福没有办法出离轮回;经上这些教训,跟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修慧实在是比修福更要重要,而住真实慧就是求生净土。前面说出虽然修福可以得人天的福报,不能出三界。这个地方接著说,即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属』,家亲眷属要想帮你的忙,这种帮忙,我们在日常修持里面能看到的。一个就是我们修持为家亲眷属回向,另外一种是家亲眷属过世之后,我们诵经拜忏给他超度。是不是真能帮上忙?当然是帮得上忙,但是没有办法帮他脱离轮回。而是在六道里面,可以帮助他减少痛苦,帮助他得福报,这个忙帮得上的;要是帮他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这个忙是帮不上的。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白。

  为什么帮不上?此地把原因说出来,『邪见业王』。业就是我们常讲的业力,邪见业力就是恶业。恶业为什么把它称作王?王是比喻,它的力量太大,业力太大,能敌须弥,能深大海,这是《地藏经》上形容的,这个业力太大,原因在此地。『未能舍离』。业没有消掉,福不能救。消业,诸位要知道,慧才能消业,定能伏。定功深把这个业伏住,它不起作用,我们也能够暂时得自在。慧生出来之后,业力就转变了,转烦恼为菩提,转变成菩提。慧要紧,唯有慧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个人没智慧,没有定力,单单靠福不能救他,这就是邪见业王,未能舍离,他的恶业没消掉,是这么个原因。『常处轮回而不自在』。在六道里面轮回,舍身受身是业力支配的,业力在做主;你自己没有办法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想投生到哪一道就投生到哪一道,这个你办不到,业力在支配你。

  【汝见愚痴之人。不种善根。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云何出离生死大难。】

  佛这些教训,不但我们自己得到殊胜的利益,知道怎样修行,同时让我们慧眼发现,使我们能够观察世法里面邪正是非。世间法里面,我们不迷了,更重要的,佛法里面也有真妄,也有邪正是非,我们没有慧眼把假的佛法当作真的,把邪法当作正法。实在说不仅如此,我们没有智慧,甚至於连善恶都不能辨别,利害都不能明了,这就叫愚痴。这段经文我们要多念几遍,要把它记住。愚痴之人。这是佛对弥勒、阿难说,你们看这个世间愚痴人。这愚痴人可能就是我自己,这一点都不假。我们有能力辨别是非、辨别善恶、辨别真假吗?可是要冷静,不要用感情,要用理智细心去观察,不难体会到,因为这里有标准,『但以世智辩聪』。他是用世间的聪明智慧,这就不是真智慧。

  什么叫世间聪明智慧?什么叫佛法真智慧?在外表上来看是辩才无碍,真的不容易看出来,可是仔细一观察不难看出来。从什么地方看?真智慧是清净心里面生的,他那种无碍辩才,他心地清净,心地清净就决定没有贪瞋痴慢疑这些烦恼,没有这个东西,这是真智慧,这是真的。如果贪瞋痴慢还继续在增长,『增益』就是增长。益是添,增也是增加的意思。那这就决定是世智辩聪。世智辩聪不是好事情,我们佛门常讲八难,八难里面就有世智辩聪。这个人就遭难了,遭什么难?不能学佛,不能开悟,也就是说他不能得定,不能开悟。从这个地方冷静去观察,邪正是非不难辨别,明白之后,我们自己心清净。

  不是正法,不是真正的佛法,我们对他的态度敬而远之。因为我们学普贤行,对於邪门外道,对於妖魔鬼怪都恭敬,都像佛一样的恭敬,没有差别,只是不加赞叹。这个不赞叹,不跟他学,这就是远之,敬而远之。敬是礼敬。决定是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恭敬,这就是正法。邪正就从这个地方辨别,佛在此地教给我们的。心不清净,心不平等,心里面贪瞋痴慢这些烦恼、习气还没能断尽,『云何出离生死大难』。这就是六道轮回,他是决定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

  【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

  这样的人在我们世间很多,我们常常看见。特别是在这个世间大富大贵之家,在社会上有崇高的地位,有雄厚的财力,他修布施,他在佛门里面作诸功德,作大福田。

  【取相分别。情执深重。】

  这两句就不行。我们在历史上有个很著名的例子。过去梁武帝在世的时候,他的地位是国王,他有财富,在佛门里做了不少的好事,修福。南朝四百八十座寺庙他建的,他建了四百八十座寺庙,度几十万人出家,他当大护法。那个时候达摩祖师到中国来,跟梁武帝见面。梁武帝听说印度来了一位高僧,是释迦牟尼佛的传人,很尊重,迎请到宫廷里面来供养。梁武帝向达摩祖师请教,他说:我这一生在佛门里面做了这么多的好事,我这个功德大不大?达摩说了句老实话:并无功德。梁武帝这是凉水浇头,兴趣就没有了,所以听了当然不太高兴。吃完饭,达摩走了,从此以后不再理他了。所以达摩祖师没有人护法,跑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才等一个慧可认识他。

  佛门不打妄语、不奉承人,假如那个时候达摩祖师要赞叹:你这个功德大!不得了、不得了。那梁武帝一定是他的大护法。可是佛门不可以这样做法,他做的是什么?福!你看梁武帝心里头、口里面表现出来的『取相分别,情执深重』,功德就没有了。假如他要是问:我的福报大不大?那达摩祖师一定说:甚大、甚大。他修的是福不是功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样,功德能了生死出三界,福德不能,福德只能得人天福报,只能得这个。这是我们一定要辨别得清清楚楚,希望我们要懂得修功德,而不是修福德。

  取相就是著相,做的些好事,念念不忘。你看我们佛门有很多做好事的,在佛门里面现在建个道场,名字一定要挂上去,出了钱,出一根柱子,柱子上要刻个名字,弟子某某人奉献的,要刻个名字,著相!唯恐佛把他的功德忘记了,刻了名字,常常叫佛看见,这是著相、分别。这个不行,这都变成福德。什么叫功德?功是功夫,德是你的收获。持戒是功,得定是德;修定是功,开智慧是德。功是因,德是果报。所以功德别人不能代修,福德可以。我有福可以送给你,我有钱可以送给你用,我有房子可以送给你住;那个功德?我有智慧,我的智慧没办法给你,我有能力,我的能力没有办法给你,那是德。福报可以与人共享,这功德没有办法分给人,一丝一毫都没有法子分给人,一定要自己修。所以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要知道修学。

  所以我们断恶修善不要著相,不要分别,要把情执舍掉。情是什么?感情,感情用事,情要舍掉。用什么?用智慧,要用理智。实实在在说,这个情跟智表现在外面,作用是一样的、是相同的,这很难辨别。表现在外面就是爱。我们佛法讲慈悲,世间人讲爱。如果有分别、有执著的这个爱就是情,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平等的爱、真诚的爱,那就是智慧。所以智跟情是一体的两面。觉悟的情就叫智,智要迷了就叫情,就这么回事情。迷悟不同,说两个名词是一桩事情。迷了叫情,悟了叫智,所以智跟情是一桩事情。诸佛菩萨悟了,他有智。智,说实在话,真的感情,真情!迷人用的那个情,前面跟大家讲,虚情假意不是真的,觉悟是真的,为什么?永远不会变的,迷的那个情是靠不住的,是时时刻刻会变化的。

  【求出轮回。终不能得。】

  这样修福修得再大,像梁武帝那样,要想超越六道轮回都办不到。这诸位要知道。

  【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求生净刹。趣佛菩提。当生佛刹。永得解脱。】

  末后一段佛教给我们应当怎样去修才如法。佛教给我们要离相,不要著相,不要分别,不要执著。不分别,不用第六意识;不执著,不用第七末那识,这就是转识成智。不用第六识,就是妙观察智;不用第七识,就是平等性智。转识成智,六七先转,因地转,五八果上转。所以六七转了,五八自然就跟著转了,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修行贵在转识成智。你要是不能转识成智,你所修的决定是福报,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

  所以我们要练习,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学著不分别,要学著不执著。假如我们的分别执著今年比去年淡了,你就有进步;一年比一年轻,一年比一年淡,这是你功夫得力,功夫在进步。假如你的分别执著妄想烦恼跟过去没有两样,还是多,甚至於比从前还多,不学佛的时候没有烦恼,学佛的时候烦恼愈学愈多,那你就走错路了,你一定是在方法出了问题,或者在理论上出了问题。因为你学的,所得的结果,跟佛法所讲的完全是相反。真正的学佛,你所得到的一定是心一年比一年清净,妄想烦恼一年比一年少,一年比一年快乐,一年比一年有智慧。什么叫有智慧?处事待人接物清楚明白。从前看人、看事都看不清楚,看错了,现在不错了,现在看得很准,那这就智慧现前。所以学佛的好处,在生活里面就能够勘验得出来,这是佛法真实的受用。

  『植众德本』。德本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是无上的德本。德就是你得到的,本就是真如本性,就是成究竟圆满佛。唯有这个法门叫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不空过,决定可以得到。『身心清净,远离分别』,身心清净现在就得到。刚才跟大家讲一年比一年清净,一月比一月清净,到一月比一月清净,可以说你往生已经有把握,你能够每一个月都有进步,月月不相同,你往生决定是有把握的。如果到每个星期都不一样,一个星期比一个星期清净,那就恭喜你老人家,你可以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那个了不起,那真了不起,决定可以自在往生,想多住几年也不妨碍,随时都可以走得了,那生死自在。远离分别。

  分别与执著,有些同修听了,他说:那我对什么都不分别、不执著,那我不就变成傻瓜了?那人家问我,这是什么?不知道,不分别了。这个法到底怎么修法?佛是教我们不分别、不执著是心上,心上不能分别执著,不是讲的事上。事上是什么?这是什么?你们分别执著叫它做毛巾,我也叫它这是毛巾,这个毛巾我没有执著它是毛巾,我也没有分别,是你们分别执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分别你这样说,我是随你说,我心里头绝对不执著它是个毛巾,不执著它是个黄色的,不执著,是你分别,要这个学法。

  所以应用就权智,善巧方便,恒顺众生。自己受用是实质,是真智慧,真智慧里头没有分别执著,身心清净。今天是几月几号?是你们分别几月几日,我不晓得几月几日。你问我,我随顺你们的分别,今天是十一月二十八号,这是你们的分别,我没有分别。现在是几点钟?八点半,你们的八点半,我没有八点半,这样做法就对了,就没错了。所以远离分别是这种远离法,不是事上的。事上随众生,心上决定清净,这叫真正修身心清净,远离分别。

  『求生净刹』。净刹就是净土,阿弥陀佛的国土。我们一定有个强烈的愿望,求生西方净土。『趣佛菩提』。趣是趣向。我们的目标,我们的方向,是无上菩提。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去成就无上菩提,去证究竟圆满的佛果。佛说这样的人『当生佛刹』。他是一定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永得解脱。末后世尊教给我们正确的修行纲领。在这品经里面,我们要记住佛跟我们讲的三类的人不能生净土。第一类贪著世间的享受,求人天的福报。祈求人天福报,贪图世间的享受,这种人不能生净土,念佛也去不了净土。第二种人世智辩聪,邪见炽盛,但对这种人我们要有相当的智慧,很冷静的头脑,你才能够觉察得到;否则的话,粗心大意,你往往把他当作正法,把他当作真正的善知识,那就错了。第三种就是取相分别,情执深重。这三类的人没有法子往生,他所修的统统是福报。我们看底下经文。

  「菩萨往生第四十二」。佛在这品经里面告诉我们,十方菩萨求生西方净土的状况,我们听了、我们看了,有什么感想?如果是具足善根的人,一定会深受感动,激发我们求生的愿望,这也是佛在此地为我们介绍的用意。请看经文:

  【弥勒菩萨白佛言。今此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是个大世界,世尊的教区,是个很大的世界。

  【及诸佛刹。】

  除我们娑婆世界之外,十方诸佛的刹土。

  【不退菩萨。当生极乐国者。其数几何。】

  已经证得不退位的菩萨,这句话他没有说得很详细。不退有三种,到底是哪一种?最浅的一种叫位不退,如果说位不退,这个地位的确不算是高,在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在别教是初住位的菩萨,别教初住等於圆教的初信位,位不退,见思烦恼断了。在小乘是四果罗汉、辟支佛这样身分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人数有多少!如果要是讲念不退,那个地位就高了,念不退在别教是初地菩萨,在圆教是初住菩萨,这个地位就高了,但是此地没有说明、没有说清楚。由此可知,这不退位的,我们凡夫眼光当中决定是圣人,小乘四果罗汉,圣人不是凡夫;大乘菩萨断证的功夫等同阿罗汉,跟阿罗汉是相等的。断烦恼,见思烦恼都断了,菩萨的智慧决定高过阿罗汉,是阿罗汉不能为比的,这样身分的人当生极乐国者,数字有多少?弥勒菩萨代我们提出这个问题。

  【佛告弥勒。於此世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

  『此世界』就是娑婆世界。我们这个世界诸位要记住,不止我们这个地球,这是指三千大千世界。照黄念祖老居士的说法,我们今天讲的银河系,这是很大的星系。一百亿个银河系,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区,教化的范围。一百亿个银河系,我们地球也在这个大的星系之中,所以这是讲这个大世界。不退的菩萨有七百二十亿。从这个数字上来看,大概是念不退的菩萨,不是位不退的,位不退的应该这个数字不止这么多,决定是讲的位不退。位不退的菩萨那就高了。

  【已曾供养无数诸佛。】

  这句我们要记住!前面阿闍王子、五百长者过去生中供养四百亿诸佛,还不能往生,要供养无数诸佛,这个善根太深厚了。

  【植众德本。】

  『植众德本』。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念阿弥陀佛,种这个德本。也许你问为什么生生世世念阿弥陀佛,都没往生?就是前面三种原因,贪恋世间的福报,求人天福。你要不信,你打听打听念佛人,哪个不是为了贪图世间福报念阿弥陀佛的,那这就不能往生了,那这一生还是去不了。第二种就是世智辩聪、邪知邪见,第三种是情执很深,没有法子离开,都是这些毛病。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真的能够做到不分别、不执著、不间断、不夹杂!那这一生就成功了,这一生就功德圆满了,这是真正往生的条件。

  【当生彼国。】

  就是有七百二十亿的菩萨他们往生的机缘成熟。他们会往生,有这么多的人数。

  【诸小行菩萨。修习功德。当往生者。不可称计。】

  还有一些『小行菩萨』,小行菩萨就是没有证得不退位的菩萨。这小行菩萨是谁?诸位在座的统统是小行菩萨。因为你们在六道里头进进退退,你们没有证到不退位的,进进退退也能往生,为什么?因为也是过去生中,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因是一样的,所以这生缘成熟了,你能够不分别、不执著,功夫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你这一生当往生者。那这个人数多,『不可称计』。那个数字没有法子计算,也没有办法说出来,说不出来,无法计算,人数太多太多,指我们这些人,小行菩萨。这段答覆的娑婆世界。弥勒菩萨还问诸佛刹土。这下面是:

  【不但我刹诸菩萨等。往生彼国。他方佛土。亦复如是。】

  除了我们娑婆世界之外,他方诸佛国土,这他方就是指十方世界。世界无量无边,往生的人是无量无边,不晓得有多少!佛在此地举几个例子,为我们说明。

  【从远照佛刹。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萨摩诃萨。生彼国土。】

  底下答覆的,给诸位说,全是不退菩萨,怎么晓得?『菩萨摩诃萨』。大菩萨是明心见性的菩萨,不是普通的菩萨。所以这是不退菩萨,都是指不退菩萨来说的;小行菩萨数字太多,就不提了,『有十八俱胝那由他』。

  【东北方宝藏佛刹。有九十亿不退菩萨。当生彼国。从无量音佛刹。光明佛刹。龙天佛刹。胜力佛刹。师子佛刹。离尘佛刹。德首佛刹。仁王佛刹。华幢佛刹。不退菩萨当往生者。或数十百亿。或数百千亿。乃至万亿。】

  佛总说,不能一个一个说,一个一个说,说不尽,举几个例子。这不退菩萨的功德我们也要略略的明了,如经中所说。第一个供养无数诸佛。无量劫来供养无数诸佛。我们今天怎么办?佛不在世间,我们怎样去供养诸佛?你们有没有办法,有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来?你们实在想不出来,我就教给你,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就是供养无量诸佛,为什么?一切诸佛都讲《无量寿经》,我们念《无量寿经》,一切诸佛听到都欢喜,这就供养他;一切诸佛都劝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我们接受佛的教诲,认真念佛求生净土,没有一尊佛不欢喜,没有一尊佛不护念,这就所有一切诸佛统统供养到了。

  普贤菩萨教给我们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法供养说了七条。第一条就是如说修行供养。我们就用这个如说修行供养,供养一切诸佛!所以我们做得到,不是做不到,我们大家天天在做,不知道!你说冤枉不冤枉,问你有什么方法?说不出来,实际上已经在做了,你都不知道。每天在供养无量诸佛,自己不晓得。除此之外,我们要全心全力把这个经、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一切众生,以种种善巧方便,让这个地球上所有众生都知道,都接触到,这是供养无数诸佛。

  第二要植众德本。这个植众德本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第三得不退转。我们有坚定的信心求生净土,绝对不会被其他的法门、其他的宗教所影响,所转变,这就不退转了。在听了参禅的又想去学禅,听了学密的又想去念咒,那你就退转了,这个不退转你得不到。无论听哪个法门,无论跟什么人接触,我绝对不会被外境动摇。信心清净,信心坚定,一心向往极乐世界,这就是不退转,我们这一生就成功了。许多不能成就的人就是退转,看到有一些修学其他法门的,表演一点感应,表演一点神通,了不起,马上就去了,阿弥陀佛不要了,这样的人就退转了,就不能往生。所以他不晓得那些神通感应就是障碍你,就是来破坏你,不让你这一生往生,不让你成佛,把你拉回来,送你到六道轮回,还去搞三恶道。他愚痴、他没有智慧、没有福报,就被他们拉走了,这是我们也看得很多的。第四个条件要智慧勇猛。这是能保证我们不退。我们有理智,不是感情用事,所以才不会被外境所转。

  还有一个条件,一定要趣向一乘;就是我们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西方极乐世界。正如同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经.上品上生章》里面所说的,(这一章就是这段经,我曾经特别讲过一次,留的有录音带)。善导大师说了很多比喻,讲得很好。今天我们遇到净土法门,你发心念佛求生净土,如果你遇到一个真正得道的高僧,来劝你净土不究竟,我还有另外法门比这个更好,成佛更快,你动不动心?你不动心,信心很难得。你遇到一个证阿罗汉果的,他来跟你说,你动不动心?还不动心,小乘的,不动心。再遇到一个明心见性的大菩萨,你还动不动心?这就难讲了;或者遇到一个等觉菩萨,地位跟观世音、大势至平等的,来劝你去参禅,劝你去学密,你还动不动心?一个人信心坚定决不为所动。佛要来了,来劝你,我还有另外一个法门比这个净土法门还好,你怎么办?释迦牟尼佛来了也不动心,这才行。善导大师举了很多例子,信心坚定,要坚定到什么程度?十方诸佛来劝你都不动摇,我还是决心求生净土,还是决心要见阿弥陀佛。诸佛如来来劝我都不动心,都不改变念头,这个人才叫真正信自己,真正相信阿弥陀佛,相信本师释迦牟尼佛。所以有了这样强烈的信愿,依照本经的理论方法修行,决定能得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

  【其第十二佛名无上华。】

  这句里面又说得比较详细,『第十二佛名』。古德从前面经文上顺下来看,这个地方应当是第十二佛刹,前面讲了十一佛刹,华幢佛刹是第十一,按照顺序,『无上华』佛刹应该是第十二,所以说是其第十二佛刹。加一个佛刹,那个意思就更清楚,「佛名无上华」。

  【彼有无数诸菩萨众。皆不退转。智慧勇猛。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具大精进。发趣一乘。於七日中。即能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斯等菩萨。皆当往生。】

  这段就是我刚才跟诸位综合不退菩萨必须具备的这些条件,我们一定要学习!念佛要认真,没有比念佛更要紧的事,没有比念佛更大的事。我们要把念佛当作我们一生大事业去办,其他事情可以缓一缓,这个事情决定缓不得;其他事情可以暂时停一停,这个事情一时一刻都不可以停。『七日之中』,我们结七念佛就是从这儿来的。《弥陀经》跟我们讲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所以佛七就是从这儿来的。这七天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我们今天这种佛七是佛七法会,是做一种仪式,大家在一块共修念佛应该是怎么个念法。提倡念佛,举行一个念佛的模式,提供给大家做参考。真正的打佛七不是这个样子。真正打佛七,这句佛号日夜不能断,就是念七天七夜不可以中断的。念七天七夜,诸位想想看身体差的人不行,年岁大的人不行,所以修行要年轻、要年少,七天七夜不睡觉,精神还是能挺得起来的。参加佛七的人数多少?不可以超过十个人。为什么?主七师,十个人以上他的精神贯注不了,他照顾不了。所以真正打佛七,人数不能超过十个人。但是这样的佛七,我并不希望大家去试验,为什么?有危险性,如果不如法会著魔。我们现在这个佛七法会非常稳当,绝对不会著魔,这非常安全,非常稳当。

  所以那种真正佛七,主七师是真有本事,能够降魔,每个念佛的同修他的状况、他的境界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稍微有一点不对,马上就把他纠正过来,所以人数多了就没有法子,就贯注不了。我们现在这个是提倡念佛,这是做宣传的作用,不是做别的,大家都来演戏、都来表演的,是不是?给广大的这些还没有学佛的同修们看,这么多,这么庄严念佛,大概不错,都来了,是这么个意思,所以说目标、性质都不相同。

  真正结七念佛,这七天七夜那个缘一定是非常殊胜。所以这七天当中,就能『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大士是菩萨,哪种菩萨?我们常常念的是菩萨摩诃萨,摩诃萨就是大士。在一般称呼一定是初地以上的,不是三贤位的,十住、十行、十回向这称菩萨;初地以上叫大菩萨、大士,所以大士是对摩诃萨的尊称。他们百千亿劫所修的坚固之法,这个念佛的人七天就修成功了,你能相信吗?难信之法。我们修七天超过他百千亿劫,给诸位说,这是真的。你要不是这样殊胜的超越,你这一生当中念几年佛,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当阿鞞跋致菩萨;人家修百千亿劫还没有见到阿弥陀佛,还不知道有西方净土,真的超越。你才晓得这个法门是真实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赞叹决不是偶然的。他们这些不退菩萨统统都求生净土。

  【其第十三佛名曰无畏。】

  这是第十三佛刹。前面讲十二至十三,一定是从远照佛刹,远照是第一个,第二个是东北方宝藏佛刹,一直到这个地方他按这个顺序排的,这是第十三。十三个佛刹,举的例子,佛名无畏。

  【彼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

  『大菩萨众』就是讲的不退菩萨。

  【诸小菩萨及比丘等。】

  这就是讲的小行菩萨。往生的人:

  【不可称计。皆当往生。】

  世尊在此地为我们略略的举了十三个佛刹,后面这句总结。

  【十方世界诸佛名号。及菩萨众当往生者。但说其名。穷劫不尽。】

  不必说他们,就是讲佛刹的名字、佛的名字、往生的菩萨,说一劫都说不完。就像这个说法,简简单单的说法,说一劫都说不完,你就晓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些不退菩萨有多少人。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要求生净土?必有道理,必定有大利益,有真正的好处,人家才肯去。我们看了能不动心吗?看了还是不动心,那这个人业障深重得就很可以了。业障障住他不动心,这个障要是浅一点的人看到这个样子,一定会动心,一定去问为什么?他也要求愿往生,这都是事实真相。你说释迦牟尼佛劝我们往生,十方一切诸佛劝众生往生,这是证明;这在三转法轮里面讲作证转,拿出证据来给你看,这么多往生的人。本经三转法轮,有理论、有比喻、有证明,这段是证明。本经的正宗分就到这个地方,正宗分讲完。往下第四十三品以下是本经的流通分。

  《无量寿经》经文的确不长,一本小册子经文不长,它这个架势摆在这里,真的是大经的姿态,跟《华严》、《法华》没有两样,为什么?序分长,流通分长,不像一般经典的序分、流通分只有几行经文,它都很长,所以这是大经的架势。有不少人误会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是自了汉、小乘人!我们自己对净宗没有研究,听到人家这样一批评,想想没错,他学大乘,我学小乘,我不如他。算了,我不学净土了,不念佛了,跟他学大乘去了。这是对於净宗不了解、不认识犯的过失,自己造成障碍,造成严重的损失。佛在此地明明白白告诉我们「非是小乘」,这个法门不是小乘!

  【佛告慈氏。】

  叫著弥勒菩萨给他说。叫著他的名字,下面就有重要的开示,提醒他注意。

  【汝观彼诸菩萨摩诃萨。善获利益。】

  这句是总结前面一品。十方世界菩萨往生极乐世界的,你看看那些『菩萨摩诃萨』,看他们,『善获利益』。关键的字眼就在善,善获什么?他们会!他们会获得利益。最巧妙、最殊胜的这个方法,这个善,善到什么程度?你们诸位能不能答得出来?答案都在经文上,就是能於七日之中,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这是善,这是真正不可思议。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这是佛说了假设有善男子、善女人。

  【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

  你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听到很欢喜,能生这一念心。

  【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为得大利。】

  这个『大』,没有法子形容。我们无量劫来不能脱离生死轮回,无量劫来供养无量诸佛,种植善根,想想看今天还是这个样子。这念佛一往生,从我们凡夫地一下就拉到七地、八地菩萨,比坐直升机还快!这个利益还得了!照一般的讲法,我们凡夫真的把见思烦恼断尽了,如法修行修到七地菩萨要用两个阿僧祇劫,我们几天就成功,你说这个利益大到什么程度?经上讲的大到底有多大?我们心里要有个概念,不能含糊笼统,才能知道它真实的利益。这里面这两句非常重要,『归依瞻礼,如说修行』。你能不能得这样大的利益,从凡夫地一下就超越去当七地、八地菩萨,关键就在这两句。只要把这两句搞清楚做到了,你这个利益诸佛如来看到欢喜,所有菩萨看到你,佩服!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你,那些大菩萨拍拍你的肩膀,你真了不起!为什么?他修了三大阿僧祇劫才得到这个地位,你怎么一下就得到了,他怎能不佩服?像五十层的大楼一样,他是爬楼梯一步一步好辛苦才爬到顶上,你坐电梯一下子就上去了,他怎么能不佩服?真的佩服,你这个速度太快!这叫一步登天。

  所以归依,这是第一个条件。归是回头!从六道轮回回头,依西方极乐世界;六道轮回的事情我不干了,我统统把它舍弃掉,一心向往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依靠,我依极乐世界!从一切诸佛菩萨回过头来。我从前拜这个佛、拜那个菩萨,拜了一大堆、一大堆的,现在我都回头了,专拜阿弥陀佛,我要依阿弥陀佛,依一尊。从前我念好多经典,什么《华严经》、《法华经》、《金刚经》,是一大堆、一大堆的,现在我统统都不念了,专门依靠《无量寿经》。你要晓得从哪里归?依什么?你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从世出世间法回头,不但世间法、出世间法统统回头,专依无量寿佛,专依《无量寿经》,这个叫皈依。

  又念阿弥陀佛,还不能忘记本师释迦牟尼佛,感情深厚不能忘掉他;又不能忘掉观世音菩萨,我有难的时候,他不来救我了;药师如来也要念了,害病的时候还有办法,还有人帮忙。你把诸佛菩萨一个人分做一桩事情,得罪一个不行,对我生活有关系,统统要念,这就念杂了、念乱了。这就是没有归也没有依,这个不行。诸位要晓得,特别是你念阿弥陀佛,所有一切诸佛都尊敬你,你要是有病,药师佛怎么会不来?阿弥陀佛的学生赶快去!你念他,他倒未必,你巴结我,算了,我不受你的巴结,他还不帮你的忙;你念阿弥陀佛他非帮忙不可。阿弥陀佛的学生,一切诸佛如来都尊重,一切诸佛如来都护念,阿弥陀佛的学生了不起,诸佛护念、龙天拥护,所以你要懂得皈依。

  瞻礼就是念佛。身礼敬阿弥陀佛,身礼敬。这个礼敬,前面我也曾经跟诸位说,不一定是每天要拜多少拜,不是这个意思。你有时间拜佛当然很好,没有时间也没有关系。礼敬是你真诚恭敬心,对阿弥陀佛、对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礼拜,这就是礼。瞻就是念,口称名,心里面观想,心里头想阿弥陀佛,口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身礼敬阿弥陀佛,三业恭敬。

  如说修行,「如说」就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的这部《无量寿经》,依照这部经典的理论、方法、教诲去修行,把我们错误的思想行为,以《无量寿经》的标准修正过来,这叫做如说修行。我们就明白了,能这样的做,我们的心、我们的愿、我们的解、我们的行都跟阿弥陀佛一样,这叫真正学佛,学哪一尊佛?学佛中之王的阿弥陀佛。以阿弥陀佛为榜样,阿弥陀佛典型,我们依照这个模式来修自己,把自己修得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那怎么不成佛?怎么会不往生?这个人得的利益大,大到连佛都说不出。

  【当获如上所说功德。】

  他一定能够获得像前面所说的功德、利益,他能得到。

  【心无下劣。亦不贡高。】

  这个「心不下劣」就是我们现在一般人所谓的自卑感。他不会有自卑,他也不傲慢,他的心清净。因为他明白佛所说的道理。知道生佛平等,知道性相一如,所以他对於一切法都不分别、不执著。他心是平的,清净平等觉,所以自卑跟傲慢都没有了。

  【成就善根。悉皆增上。】

  他所成就的善根天天在增长。『增上』就是增长的意思。由此可知,他不退转,天天在进步。

  【当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我们读了这一句经文,感到无比的欣慰,我们不仅是在学佛,我们是阿弥陀佛的第一弟子。世尊在此地为我们授记的,只要我们做到前面四个字,你就是阿弥陀佛第一弟子。皈依瞻礼,如说修行。你只要把这八个字做到,释迦牟尼佛在此地就是给你授记,你是如来第一弟子。你要是真的清楚,真的搞明白了,你能不干吗?弥陀第一弟子,你想想看,哪尊佛不护念你?哪尊护法神不保佑你?你现在在这个世间,还没有往生到极乐世界,我深深相信,你已经得自在无碍,已经是事事如意。因为诸佛护念你,一切诸法善神都保佑你,你怎么不如意?你怎么不自在?都因为你是如来第一弟子。

  这句经文跟本经第一品里面,证信序里面,你看列在上首第一个人憍陈如。「尊者憍陈如」,憍陈如是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第一个证阿罗汉果的人。把那个第一证果的人摆在经典最前面,这个地方说的是,『当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前后呼应。由此可知,这部经就是如来所说的第一经,这哪里会有差错?我们印这个经书的时候,我刻了一个图章「如来所说第一经」印在上面,就是根据这个地方讲的。搞了这么多年,这才识货,以前不识货,是不是?那么多经典不晓得哪个第一,这才认真的把它认出来了。这本经是第一经,这个法门是第一法门,依照这个法门修行的是如来第一弟子!

  哪尊如来认你做第一弟子?当然本师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决定承认的;不仅他们两位承认,所有一切诸佛如来都承认你是他的第一弟子。第一弟子是最听话的学生,最喜欢的学生,为什么最喜欢?因为你马上快要成佛了,他怎么不喜欢!这一往生就成佛,决定一生成佛,是这么个道理。你们诸位想想看,还有哪部经典、哪个法门有这样殊胜?我在世法、在佛法里面都是很会挑剔的人,不是最好的我决定不要,我要一定要选最好的,挑到别的更好的,底下就马上就丢掉了。你看我过去搞《楞严》、搞《法华》、搞《华严》,到接触到《无量寿经》,那就统统都丢掉了,都不要了,我清楚了。我很会挑!这句非常非常重要,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的经句,我们要认识、要珍惜,以后人家再要说你是修小乘的、修自了汉的,你把这段经文念给他听听。

  【是故告汝天人世间阿修罗等。应当爱乐修习。生希有心。】

  这段经文是世尊劝导大众依教修行,不当疑惑。『是故』。因前面所说这个缘故,佛才告诉与会当中的天人。『天人』愚痴、迷惑,不识货、不知道这个法门是第一,不知道。『阿修罗』,提到阿修罗就晓得与会大众当中有八部鬼神,这些都是六道凡夫。所以佛在此地特别劝勉他们,『应当爱乐修习』,应当爱这部经典,乐是喜欢这个法门,就像佛前面所说的皈依瞻礼,如说修行。『生希有心』。这句话说得非常之好。古德常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这个经典确实如此,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你不要小看了。我们现在遇到了,很容易遇到的,《无量寿经》印了这么多,到处在派发,不是很容易遇到的吗?不容易,太难太难了,无量劫中难得遇到一次,所以要生希有之心。

  【於此经中。生导师想。】

  『导师』是佛,引导我们断烦恼、证菩提,引导我们了生死、出三界,引导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引导我们往生净土、证究竟佛果,导师!这个老师是谁?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我们的导师,《无量寿经》就是我们的善知识,是我们的善友;我们每天把它念一遍,就是接受老师的教导。老师慈悲教导,我们要信受奉行,我们要相信不能怀疑,要接受,要如说修行。奉行就是如说修行。这是自修,自利。

  【欲令无量众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转。】

  我们还有慈悲心。我得到利益、得到好处了,看看还有许许多多众生,包括我们自己家亲眷属、朋友,他们还没有得到,我们希望他们统统都能得到。『欲令无量众生,速疾』,就是快速都能得到,都能像我一样安住得不退转,身心安稳住在不退转地。这个不退转地前面说得很详细、说得很明白,决定不为世法所动,世法里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为它所动;不为佛法里面任何一部经典、任何一个法门所动,死心塌地,一心一意专求净土,这是安住不退转地。

  【及欲见彼广大庄严。摄受殊胜佛刹。圆满功德者。当起精进。听此法门。】

  这是我们要想帮助众生,帮助他们,怎么样帮助?一样要劝他听这个法门,劝他读《无量寿经》,劝他听《无量寿经》。这第二句里面利益尤其殊胜,为什么?想见西方极乐世界『广大庄严,摄受殊胜』。摄受殊胜这四个字现在我们读了有点印象、有点概念了,殊胜到什么程度?前面佛所讲的十方无量无边的佛刹,每个刹土里面有无量无边的菩萨,统统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这是摄受的殊胜,都是不退菩萨去往生的。

  『圆满功德』。十方世界修行虽然有无量功德,但是没有圆满;如果圆满了,那何必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读《华严经》,《华严经》上看到文殊、普贤、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还要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为什么?如果在毗卢遮那佛的会上,华藏世界也能够得圆满功德,这些人那就没有发愿求生西方净土的必要!没有必要;他还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说明西方净土是圆满功德,究竟圆满。所以连毗卢遮那佛旁边的两个大菩萨文殊、普贤还要求生极乐世界,道理在这个地方。

  我们看到这个事实,能不求生吗?能不见阿弥陀佛吗?一定是道理搞清楚了,事实真相统统搞明白了,自然会生精进心要来研究这个法门,研究这个经典,要来深入。唯有断疑,我们的清净信心才能生的出来,你才会有真心念佛,真心求生。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少。为什么念佛人多,往生人少?念佛人不是真心,为什么不是真心?道理没搞清楚,事实真相没清楚,所以他虽然念佛,虽然求生,他的心愿不恳切。如果现在有别的利益现前,他马上就去了。今天晚上可以赚一百万美金,你会不会来听经?不听,我赚钱要紧。你看看一百万美金就把你的殊胜的利益断掉了。赚一百万美金还是要搞生死轮回!小利,太小了,这是大利。可是你不认识,你不知道这是大利,你把这个看小了,把那个看大了,叫颠倒妄想!立刻就迷惑颠倒了。世间这样的愚人很多,可能自己也是的。你们今天晚上为什么来听经?今天晚上没钱赚。不容易,实实在在不容易。

  【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

  『为求法』,真心。真心、真意不会退屈,不是虚伪、不是假心。你要认为你真心,我刚才这个比喻是很现实的。如果这个利益摆在面前,你马上动心了,你才晓得你的心是『退屈谄伪』,你根本就不是真心。但是这个你自己不知道,你自己以为你很真心,诚心诚意在学佛了,你那个诚心诚意禁不起考验,为什么?名闻利养一诱惑,马上就原形毕露,禁不起考验不是真心。所以真心,什么这个世出世间法摆那里绝对不动摇。你看这个底下几句比喻。

  【设入大火。不应疑悔。】

  纵然是猛火叫你去跳,我也不怀疑,我也不后悔。考验你的真心,你真诚究竟到什么程度,能不能够在这一生当中往生不退成佛?

  【何以故。彼无量亿诸菩萨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不生违背。】

  佛说的,十方世界往生的这些不退菩萨,他们为什么成就?他们是真的求这个法门,是真求。这个法门是无上第一的微妙法门,超出一切经论之上!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之经,《无量寿经》统统超越,所以它真的是如来所说第一经。这不是我在此地,我修净土夸净土,所谓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不是的!事实如此。样样依事实来说,绝对没有夸张,它真的就是这样的。你要认为我在这儿夸张,好,我修净土在赞净土,夸张净土,这未免说得太过分了点,你带著疑悔之心,那你就错了。所以诸位细细去读经文,细细去体会、去揣摩,你就晓得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那些菩萨在接触的时候都尊重听闻,唯有尊重听闻,尊师重道,对老师尊敬,为什么?重道,这样听闻他得利益。

  过去曾经有人请教印光大师,学佛有没有秘诀?这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写的,印光大师答覆他:有,诚敬二字是学佛的秘诀。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尊重听闻就是诚敬。人如果能够有十分诚敬,听经会开悟,听经为什么不会开悟?诚敬的心不够,所以一般人听经的诚敬之心,只有一分、二分,所以得的利益并不多,能有九分、十分的时候就会开悟。这些菩萨十分的恭敬,不生违背,不生违背这句里面就含著前面所讲的皈依瞻礼,如说修行。他不违背,他统统做到了,所以他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见阿弥陀佛,见佛闻法,圆满功德,是这么回事情。末后这句是给我们一个很大的警惕。

  【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

  这是真的。为什么有许多菩萨想听这个经听不到?菩萨要知道有这部经,哪有得不到的道理?是菩萨想最好有个经、有个方法,能叫我们快点成佛,不要三大阿僧祇劫,不要搞无量劫,不要搞这么长、这么麻烦,想有没有这个经典。他不知道,没听说过,无缘、没有这个缘,所以『欲闻此经而不能得』。不晓得有多少菩萨?这个人数比那个往生的人数,不知道又多了多少倍。

  【是故汝等。应求此法。】

  因为这个缘故,你们今天有缘,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个时刻当中,这三个条件统统具足。佛在这里劝我们应求此法,你们应当认真的求生净土,皈依瞻礼,如说修行,这就对了。佛在此地多少次的劝告我们,劝我们求生净土。今天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二十八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28

  请掀开经本,一百八十面第一行「受菩提记第四十四」。请看经文:

  【若於来世。乃至正法灭时。当有众生。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我们先看看。这里面为我们讲的佛法,在这个世间有四个时期。这是佛灭度之后,佛的法运总共有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经文上说『若於来世』。这句话的意思是佛灭度之后。『乃至正法灭时』。这就是佛灭度一千年之后,这是像法时期以及末法时期,末法是一万年;换句话说,我们现代这个时代正好包括在其中,也就是说这个经正是为我们大家所说的。

  『当有众生』。这是说有缘的众生,什么样的因缘?这个因缘深了,真的是无限的深广。『植诸善本』。这里面最要紧的一句就是称念弥陀名号,这是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在这里我们看到缘之深、之广,无量诸佛实实在在没有方法计算得出来,这称之为无量诸佛。这是他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是善根福德深厚。『由彼如来加威力故』。彼,不仅仅是西方世界阿弥陀佛,是你曾经供养无量诸佛,这些诸佛如来都以本愿威神加持你。你今天接触到这本经,接触到这个法门,你听了才会生欢喜心,才会兴起信愿求生净土。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样深厚的基础,纵然你遇到这个法门也很难相信,你也不容易接受,这就是诸佛所谓的「难信之法」。为什么难?我们看这段经文就晓得那个难的原因,是他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不够。深深培养这个善根福德。『能得如是广大法门』。这个法门,世尊释迦牟尼佛称赞,这个法门是一切法门当中最广大的法门。怎么个广?怎么大?前面两品我们都读过了,都看到这个事实。

  【摄取受持。】

  『摄取』,是阿弥陀佛接引我们。摄取就是接引的意思,他来欢迎我们,迎接我们。『受持』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要接受,我们要保持,不能把它失掉,这个殊胜的功德利益自然就得到了。

  【当获广大一切智智。】

  这是说你必定能够得到的,得到什么?如来果地上的智慧。『一切智智』就是一切种智;两个智,一个是讲根本智,一个是后得智。这上面有个一切,这就是如来果地上两种智慧圆满。

  【於彼法中。广大胜解。】

  『彼法』就是指净土法门。净土法门,释迦牟尼佛在大经里头常说「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只有成了佛的人,他才真正彻底的明了。等觉菩萨如果不得诸佛威神加持,也不能究竟圆满,可见得这个法门真的是甚深、甚广!我们今天接触到这个经典,读诵、听讲似乎不难,我们也能理解,这是什么原因?是由彼如来加威力故,你才能明了。同样一个道理,我坐在这能讲,也是诸佛如来威神加持,要不加持,我也不能说,你们也听不懂;现在我能说一点,你们也听懂了,统统是过去生中供养无量诸佛,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的效果,所以我们能解。不但能解,『胜解』。胜是殊胜,也就是说我们理解有相当程度的透彻,不是泛泛之知。

  【获大欢喜。广为他说。常乐修行。】

  能得真正的法喜充满,这个欢喜心,所以才喜欢到处劝勉别人,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这就是『广为他说』。自己非常喜欢依照这个经典的理论方法去修行。这后面两句决定不是勉强的,是自自然然你一定会这样做,要问为什么原因这样做?就是前面於彼法中,广大甚解,获大欢喜。你是真的明白了,真的透彻了,真得到真实利益,一定会这样做。

  【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於是法。若已求,现求。当求者。皆获善利。】

  前面佛所讲的这段话,这是一个大前题,说明像法以后的状况。像法以后,正好是佛法传到我们中国来,佛法传到中国,恰好是佛灭度一千年。这是在后汉时代传到中国来的,汉明帝永平十年传到中国来的。这一千九百年中,从汉明帝算到今天一千九百多年,将近两千年,在中国历代,我们从历史记载里面所见到的,确确实实如经所说,净宗的弘传每代都有许许多多的人,不仅是祖师大德们。今天读这段经文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人过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缘都是无比的殊胜。自己积德深厚,现前得佛力加持,自己有成就,能将这个法门尽心尽力的推广,这是前面所说的。

  这段佛说了『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这两句里面包括四众弟子,在家二众、出家二众。净宗的弘传,出家人的确占了很大的优势。尤其是在末法这个时代,你看许许多多地方都有莲社的建立,而主持莲社在家人比出家人多,主持莲社的。像这个地方居士林,你听听这个名称就晓得是在家居士主持的,非常符合本经所说。我们在这个经序分里面所看到的。世尊为我们列出与会的上首,在家居士就有十六位,出家大德只列了五位,在家有十六位,这就是这个法门真的是以在家同修为主。你问为什么?在家同修过去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是这么个道理。

  出家人真的是少数,是担任弘传的工作,这就是历代的祖师大德们,他们负起弘传的责任。四众弟子,善男子、善女人就是四众弟子,『能於是法』。是法就是专指《无量寿经》,专指净宗法门。『若已求』。已经发心求愿往生,或者是现在求,或者是当来求,当来是将来。末法还有九千年,末法是一万年。照中国历史上记载,末法第一个一千年已经过去了,现在是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所以这是往后发愿求生净土,只要真正发心,依照这部经典的理论方法去修学的人,『皆获善利』。皆是平等的。都能够获得最善的利益。善是善好,用现代的话讲最好的利益。什么叫善?善的标准在哪里?实在讲就是指这部经里面所说的种种殊胜的利益,你全都能够得到;不仅仅是将来往生不退成佛,现前能够得到大自在。

  我们这个世间人常常祝福人说,祝你事事如意,事事称心。实在讲称心如意是恭维的话,不是事实;唯独依照这个法门修学,你能得到。凭什么得到?凭诸佛如来威神加持。佛加持你什么?加持你开悟,你读经明理,这是佛力加持。道理明白了之后,你晓得你应该怎样做人,应该怎样处世。我们古人所讲自求多福,那是要你自己修的,你自己要不肯修,佛没有办法加持你。这是我们前面曾经读过的,就在前一品里面「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你只把这句话做到了,你在这一生当中事事如意,那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佛教给我们的。佛教就是加持,佛教就是保佑,这里面没有迷信。

  有些同修告诉我,他的事业做得很成功,赚了不少的钱,自己以为很能干,我说你能干的什么?你以为钱是你赚来的?他说那不是赚来的那是哪来的?我辛辛苦苦赚来的。错了,你前生修的因,这一生得的果报,因缘果报,丝毫都不爽!哪里是你赚来的?佛在经上把这些事实真相跟我们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财富,你得到财富是果报,果必有因,你前生肯财布施,财布施是因,这一生得到的财富,这果报。你能够行法布施,你就得聪明智慧;你能够修无畏布施,你就得健康长寿。财富、聪明、健康长寿是果,三种布施是因,佛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我们,这就是保佑我们,这就是加持我们。我们觉悟了、明白了,我就肯修因,我真肯做,你肯做你才能得果报。你布施,布施得很痛快,布施得很欢喜,你今生得来的财富也很容易、也很快乐,一点都不操心。你赚钱,钱赚到了,赚得好辛苦,那是什么原因?前生修财布施,布施的不痛快,布施的不欢喜,布施像割肉一样,好难过;那你今生就得很辛苦才赚到。什么样的因,什么样的果,因缘果报丝毫不爽。这部经就是诸佛如来、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加持,也就是说这个经就是诸佛如来、阿弥陀佛对我们的保佑!他用这个经典来保佑我们。我们认真去读,认真去学习,你就得到了,一切利益你统统得到了。

  【汝等应当安住无疑。】

  你要把心安住在这个经上,这个经就是我们一生修学的根本,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的指南,起心动念一切造作都不违背经典的教训;前面说了,这个人就是如来第一弟子,所以你安住这个经教上,决定不怀疑。

  【种诸善本。】

  『种诸善本』。不仅仅是信愿持名,一定要把经上讲的教诲要做到,特别是五戒十善,前面三十五品所说的。

  【应常修习。使无疑滞。】

  应当常常,这就是决定不能间断。『修』是修行。我们过去许许多多想法,对自己、对生活环境、对人、对事,那些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错误的做法,都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习』是学习。依照经典里所说的道理方法去学习,重新做人,经上告诉我们「洒心易行」,这句话就是我们重新做人。过去都是做六道轮回业,都是在那里做三恶道业,非常可怕;今天我们改头换面,我们要学佛,我们要学菩萨,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善人,这一生当中决定脱离六道轮回,往生不退成佛,这就是修习。『使无疑滞』。我们认真这样去做,无论对理、对事我们没有怀疑、没有障碍。滞就是障碍。阻碍就没有了。

  【不入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

  牢狱,当然我们看到很恐怖、很害怕,谁愿意跑到牢狱里去?牢狱是什么?三界、六道就是牢狱。牢狱里头有苦也有乐,苦的是什么?三恶道是受苦的牢狱;三善道特别是天道、阿修罗道,那是珍宝牢狱。你愿不愿意去?世间有不少人想生天,天上快乐,寿命很长,这是一切受用都自然,不要很辛苦的去经营,天福是很能诱惑人的。我们明了天并不究竟,寿命长就像长寿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这是凡夫里面寿命最长的,八万大劫。八万大劫要跟无量劫去比不长,也很短暂;八万大劫到了之后,还要轮回、还要堕落,为什么?他已经爬到顶头了,不能再上去了,那寿命一到,只有往下堕落了。《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四禅天、四空天寿命尽了的时候,多半都堕三恶道,很苦很苦。你要问什么原因?我也不多说,你们去念《楞严经》就晓得。『一切种类珍宝牢狱』。就是指的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提醒我们天不究竟。天上享乐就像珍宝牢狱一样,你不能出三界的。

  【阿逸多。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广大异门。由於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一段是说不听这个法门,不能相信这个法门,不能接受这个法门,很难不退转。那个不退不容易。佛叫著『阿逸多』,阿逸多就是弥勒菩萨。叫著他的名字,提醒他注意,底下的话就很重要。『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这句是指对於净宗,对於这个法门不怀疑。信心清净、信心坚定,指这一类的人。如果我们对这个法门很清楚、很明白,确确实实不会被任何境界所动摇,那你就是此地所讲的大威德者,你有大威德。这样的人『能生佛法广大异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有资格,他有能力入净土法门。佛法广大叫异门。异是特别。这个法门不是普通的法门,普通法门就是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讲的「法门无量誓愿学」,普通法门。这个法门,古德常讲的叫门余大道。就是所有一切法门以外的一个成佛的大道,成佛的捷径,称为异门,跟普通的法门不一样,所以必须是大威德之人他才能生。

  『由於此法不听闻故』。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因为一些菩萨们,行菩萨道的,没有听到这个法门,或者是听到了他不能相信,他不能接受,不愿意求生净土,这是听等於没听,遇到等於没有遇到,不能生到极乐世界,就难免要退转。果然没错退转了,他要不退转,说老实话,成佛哪里要三大阿僧祇劫?要这么长的时间,就是进进退退,退得多,进得少,所以修行这么难。菩萨退转,既然当了菩萨,退转不会退成凡夫,这个诸位要晓得,他退有个底限,不会退到凡夫位。你看小乘须陀洹就位不退了,是小乘就位不退了;他证到二果、三果,可能又会退到初果,但是不会到初果以下,不会退到凡夫。所以他的确是进进退退的。

  小乘证得须陀洹之后,佛告诉我们,天上人间七次往来证阿罗汉果,七次往来。人间寿命短,天上寿命长,成个阿罗汉相当不容易,就是他退得很多。那菩萨成佛就更难了,退堕的因缘非常之多,所以能求生净土,保证我们永远不退,这是太难得、太希有了。我们在四十八愿里面读到,四十八愿最后的五愿,是阿弥陀佛特别加持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们的。菩萨对於这个净宗能够深信不疑,欢喜赞叹,依教奉行,特别加持那些人的;那些人就有机会听到这个法门的。菩萨没有听到这个法门,那就退转了。

  『有一亿菩萨』。一亿菩萨不是指十方世界的,是指我们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的事情,所以这是指娑婆世界。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心一退转,诸位要晓得,如果是见思、见惑断了的,见思烦恼、见惑断掉的,他就退到初信菩萨位;假如见惑没有断的又退转当凡夫了,在六道里头又去搞轮回了,这样的人很多。这样的人到底是哪些人?我们在座诸位同修个个都是。为什么?经上讲得很清楚,你是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现在还混到这个地步,那就是退转了。是没有把见思烦恼断尽,又退转搞轮回。

  你看看成佛是三个阿僧祇劫就成就了,我们已经搞了无量劫,无量劫混到今天,混得这个样子!你要问什么原因?於此法门不听闻故。我们今天有没有听闻?这个经明天可以讲圆满,这二十九天你们天天都来听,一堂也没缺,听闻了没有?不见得,为什么?你是不是真的听懂了?你是不是真的觉悟了?是不是真的真实相信了?是不是能够如说修行?这二十九天果然做到真正「归依瞻礼,如说修行」。那就恭喜你,你是听闻了,你听到了,你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了。如果你对於世间还要贪恋,还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你於此法不听闻故,还要继续搞六道轮回,这一生不能往生。这就是什么?听而不闻,闻是讲开智慧,听了没有觉悟。说得好听一点,就像前面所讲的阿闍王子、五百长者听佛说《无量寿经》,他们听了很欢喜,我将来成佛也像阿弥陀佛一样,要不要发愿往生?还不肯发愿往生。那样的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这个地方的人是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比四百亿多得太多!所以没有这样深厚的善根,听也是不闻,你才晓得一切诸佛说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这个话说的有道理,的确不容易。

  【若有众生。於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於须臾顷为他演说。劝令听闻。不生忧恼。乃至昼夜思惟彼刹。及佛功德。於无上道。终不退转。】

  这段是讲信受奉行,修行不退。这是这一生当中善根福德因缘成熟,我们想一想,我们是不是这一类的人?『於此经典』。的指本经,如果要把范围扩大一点就是指净土三经,或者我们现在所讲的五经一论,都是专门说净土的,专门劝人往生的。『书写』就是流通。古时候印刷术没有发明之前,经本都要靠手写;现在不必写了,现在我们印经,印经流通。这个经典在这个世间愈多,就愈多人有机会接触,愈多人有机会得度。过去大慈菩萨讲,你能够度一个人往生,能够度二个人真正往生了,就比你自己一个人修行那个功德就大得多;你能度十几个人,那你就是菩萨。这十几个人统统往生,能度十几个人往生的,那你就真正是菩萨。我们印一万本经书流通,希望有十个人能得度到西方成佛,那就不得了。不要以为我这一万本书,就有一万个人去成佛,那不可能的事情;一万本书去流通,能够有十个人得真实利益,那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议!所以经书一定要多多的去流通。

  『供养』。就是奉献的意思。供养里面,前面跟大家说得很多,实实在在讲最殊胜的供养两种:一种是「如说修行供养」,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我们统统把它做到了,这是真正供养,这是自利。第二个就是以这个佛法供养给你的亲朋好友,供养给一切大众,以最真诚恭敬的心送给他。现在不但印经,录音带、录影带这些流通都是最殊胜的供养。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婚丧喜庆各种节日,与亲戚朋友往来都会送一点小礼物,什么礼物最好?《无量寿经》,没有比这更好了。前面讲这宝,真正的珍宝!有些人说中国人习俗过年,大家都赌博,玩玩想赢钱,送书给他,书就输掉了!这个忌讳,不好送书。我送的是《无量寿经》,你要不要无量寿?你要不要的话,那寿命没有了;那经要不要?那经跟黄金的金意思是一样的!是不是?我送《无量寿经》,最珍贵的礼物。应当送这个,我们才真正有帮助人的心,真正像佛一样普度众生,所以要存这个心,要认真去做,认真努力去做,这是讲供养。

  『受持』是讲修行。我们要接受,完全接受,以真诚心、以清净心、以恭敬心来接受,依教修行这叫受持。『读诵』。读诵是自利利他。在历史上有个很明显的例子。我们看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惠能学佛的因缘是什么?是他卖柴的时候,有个人在念《金刚经》,他在旁边听,听了,你看就把惠能度出家成佛了,所以读经是自利利他。要读出声音出来,自己听得很清楚,让别人也听得很清楚,叫读经。这个读要讲求抑扬顿挫,叫别人听得不但清楚,他能够生欢喜心。像我们平常一般念经,敲著木鱼一个字、一个字平平的,不但听不清楚,而且叫人听到恐怕、叫人厌烦,为什么?这是超度死人的,好像很不吉祥,造成很大的误会。所以不能那个读法,那个读法在现在行不通,那是古时候的,那时代已经过了。我们现代人你看看现代一般朗诵,他是用什么方式来朗诵的?跟古人吟诗唱曲不一样,腔调不一样。我们是现代人要用现代的方式念出来,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念得很好听,让人家听得也很舒服,他愿意听,他能听得懂,自利利他。

  『於须臾顷』。这是讲时间的短,时间无论长短,现在人所说的机会教育,抓到机会就讲。平常在应酬当中跟大众接触,找到机会就劝人念阿弥陀佛,就跟他讲《无量寿经》。这部经你不会讲,你懂一句就讲一句,懂两句就讲两句,就好!像《金刚经》上讲的四句偈。偈,四句就叫一首偈,任何四句,两句就是半偈,你能给人讲四句、跟人讲两句都好。所以经天天读,读得很熟,很容易就会为人演说!

  『劝令听闻』。劝人家要读这个经,把这个经的好处、功德、利益要介绍给人。譬如现在一般人,你想不想发财?你想不想聪明?你想不想健康长寿?这都想,我有个方法,《无量寿经》。他要不相信,你看看我现在发财,我很聪明,我健康长寿,我就是念《无量寿经》的。自己要做一个证明给人看,他就相信了,劝他读,劝他听。现在录音带非常方便,法师讲经不容易,但是录音带流通非常广,劝他听,劝他读,劝他学习。

  『不生忧恼』。忧是心,恼是身,烦恼!忧虑、烦恼都舍离了。不生忧恼,人就快乐、幸福了,这正是一切众生所追求而追求不到的,这经上有理论、有方法。『乃至昼夜思惟彼刹』。这是念佛,昼夜不断,这是观想念佛。这句里面含摄观像、称名。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经念得很熟的人,提起佛号就会想起佛陀发心、求学、修道,以及成佛度生种种说不尽的功德庄严;提起佛号你就会想起来。『及佛功德,於无上道』。无上道就是往生不退成佛。『终不退转』。决定不会退转。跟前面不闻此经退转的菩萨,正好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真的是不退转。

  【彼人临终。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

  这句话对我们现代人讲非常契机。现代这个时代科技虽然很发达,带给我们的灾难、忧患真的是无穷无尽。假如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就是核子战争,核子战争那就是满中大火。在这个大灾难当中,念佛不退心的人都能顺利往生,都能蒙佛接引,所以这个灾难害不了他,这个灾难现前正是他往生机缘成就。

  【是人已曾值过去佛。受菩提记。一切如来。同所称赞。】

  这个人就是佛所说的这类的人。希望我们在座的同修,都是属於这一类的。他的深因不可思议,为什么?过去生中已经遇到无量无边诸佛。『值』就是遇到。遇到佛,哪有不供养的道理?曾值,曾经遇到、曾经供养过去无量无边诸佛。『受菩提记』。诸佛如来曾经给他授记。『一切如来,同所称赞』。诸佛如来称赞他,也就是诸佛护念。

  【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

  佛的确是无尽的慈悲,末后再次的叮咛、嘱咐,我们应当专心,要接受、要依教奉行,要每天读诵,如说修行。如说修行里面这个「说」,还包括著劝导别人,要为别人说,为别人介绍。再看底下这一品。

  【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

  这段是说明世尊圆寂之后,弟子们修学的状况。『吾』是世尊自称,释迦牟尼佛自称。今天为大家,『为诸众生』,这是包括当时以及后世的众生,像我们都包括在内。有机会读到这部经、听到这部经的,都包括在这一句当中。为诸众生,众生有当时的、有后世的。『说此经法』。说《无量寿经》,念佛往生净土的法门。『令见无量寿佛』。说这个经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发心去见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及其国土』。就是极乐世界。『一切所有』。就是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前面都曾经说过。

  『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所当为者,为是造作。应当要做的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是菩萨所当为者,都能在无量寿佛那个地方求到,而且会得到圆满;前面讲的圆满的功德。佛像这样的开示,在这个经里面真的说得很多很多,不止一次、二次。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出世尊对我们的爱护,对我们的关怀,真正是大慈大悲,超过父母师长。『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不可以,千万不可以因为佛灭度了,佛不在世间了,佛不在世间,经典还留在世间!佛不在了,我们对这个经也不相信了、也疑惑了,那就错了。后世确确实实有不少这样的人,佛在世的时候相信,不能不信;佛灭度之后就不相信了、就怀疑了,烦恼、业障就现行了。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

  这底下这段含义很深很深,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当来之世』。是指将来。『经道灭尽』。经是经典,道就是修行的理论跟方法,在这个世间逐渐逐渐消失了。这是指什么时候?佛的法运到最后的时候,末法一万年,一万年到尽的时候,佛法没有了,这个世间再没有佛法了,这个时候人很可怜,为什么?出离六道的机会没有了,对於宇宙人生真相没有法子明了;真妄、邪正、是非乃至於利害都没有能力辨别,造业受报就非常之苦。可是佛还是很慈悲,留这部经,所有一切经都不在、都灭了,单单这部经最后灭,它还在世间住一百年。这个一百年是释迦牟尼佛他的愿力、他的威神加持的,所以这佛的法运变成一万二千零一百年,最后一百年是释迦牟尼佛愿力加持的。

  这里面含的意思很深,深在哪里?这就告诉我们佛法为什么会灭?佛法是真实法,真就不是假,真就不会灭,必然是常住在人间。佛法兴、灭都是缘,众生有缘,什么缘?能信、能愿、能行,佛就出现在世间;众生不信、不愿、不肯修行,佛就灭度了,经也没有了。由此可知,佛的法运不是在佛那边说的,是在众生这边说的。众生像前面所说,佛灭度之后,众生造作五恶、五痛、五烧,久后转剧,这个问题愈来愈严重。到最后所有一切经法,世间人都不相信了,还有极少数的人;就如同前面经文上所说的,过去生中他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得一切如来威神的加持。他接触到这本经,这是缘,他的善根福德成熟了。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很慈悲,一定把这个经法教给他,这就是成就他的因缘,使他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同时具足,在最后的一百年听到这部经,还是能得度。

  【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最后的这一百年,遇到这部经都能满你的愿望,看他的善根福德浅深了。有人发的善心,想得人天福报,能得到;有人想生天,有人想证阿罗汉果,有人想证菩萨果,你得到这部经典的时候,统统能够如愿以偿!那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那是善根圆满的成熟,他证的是究竟之果,跟前面所讲的那完全不同。所以是『随意所愿』。就是每个人发心不一样,愿望不一样,都能帮助他满愿;『皆可得度』。意思都能帮助他满愿。由此可知,一切经中度众生效果、威力最大的无出此经,我们读这一段你要体会这个意思!才真正明了这部经在一切经当中第一。

  所以慈云灌顶法师说得好,一切众生造作极重的业障、恶业,什么样的经,什么样的修行方法,都没有办法灭他的罪,都没有办法消他的灾,唯独这部经,唯独这个名号行,有力量消除他的灾障,消除他的罪业。显示出这个经、这个法门是第一当中的第一。念佛人有大福报,念佛人消灾灭罪比修什么方法都来得快,尤其是专心念佛。我们这些年来在这个世间许多国家地区劝人念佛,有不少接受了,真肯念了。念了半年、一年告诉我,真有效;身体健康了,容光焕发,家庭也很美满,事业很顺利,眼前的果报都得到了。烦恼妄念少,心清净,智慧增长了,半年、一年就见效,这么快!修其他法门,修了几十年还没见到效果,这个法门,几个月当中就能见到效果,可见得佛说的是真的话,祖师大德所见到的也不假。只要你能信,只要你真的肯干,你就能得这个殊胜的功德利益,确实皆可得度。

  那我们现在距离法灭尽的时候还有九千年,这个时间还长得很!由此可知,我们今天遇到这个经典,遇到这个法门,这是多大的福报,比起后面的人,我们的福报殊胜太多太多。不但我们比后人有福,说老实话我们比前人也有福,当然前人那已经往生的人那是例外了,他们福报比我们大。比哪些人有福?听到这个净土法门没有想往生的,我们比他有福报,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听到这个经本,没有见到这个经本。过去所翻译的本子,经义都不圆满,因为这个经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多次宣讲,不是一次说的,说了很多次。传到中国来就有很多不同的原本,这个梵本的原本不止一个;在中国翻译总共翻译了十二次。这十二种的译本里面出入都很大,这就证明佛是多次宣说。所以你看一个本子,你没有办法了解圆满的意思,你要把这些译本全部都看到,在古时候简直就是不可能。

  宋朝王龙舒居士,这个人的确有财富又有地位,又有聪明智慧,他前世的因修得好!他做一个会集本,唐朝所翻译的这个本子他就没有见到过;这些原译本当中,他只见到四种本子,其他的本子他都没有见到。你就晓得古时候经本流通量很少,得到经本非常非常的困难;不像现在印刷术发达,流通量很大,我们得到很容易,这是现代人比从前人有福报。不要讲这个年代久远了,比我就有福报。我学佛的时候四十年前,我二十六岁学佛,我那个时候学佛,台湾经本就很少,全台湾卖佛经的书店只有三家,而且数量很少很少!我们想看经书怎么办?到大的寺庙里面,它还有《藏经》,像台北的善导寺里面还有一部完整的《大藏经》,我们到那里去借来抄。而现在没有人抄经了,我们那个时候要抄经,不抄没有!那现在多方便,现在有影印机,现在人的福报比我们就大多!那比我以前的人当然更艰难、更辛苦。所以现在人有福,一定要珍惜你的福报,珍惜你的因缘。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到经的价值,经的功力,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如来兴世。难值难见。】

  底下这段是佛显示无尽的感叹,佛出现在世间太难得了。『难值』。值是遇到。不要说是跟佛的同一个时代。『难见』,你见不到佛。这句当中包括了整个佛的法运,就是一万二千年,佛虽然不在世了,经典在这个世间如同佛住世;我们能依教奉行,跟佛当年教诲没有两样,所以这很难得遭遇的。譬如说释迦牟尼佛,一万二千年过了之后,这世间没有佛法了,佛法灭了。释迦牟尼佛是贤劫当中第四尊佛,在他以前有拘留孙佛,这第一尊,他灭了之后,第五尊佛弥勒佛。弥勒佛什么时候到这个世间来成佛?《弥勒下生经》上告诉我们,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这个数字我们听起来天文数字,这么长的时间这个世界没有佛法,可见得有佛法的那个时间实在非常短暂。你怎么刚刚好就生在这个时期,遇到佛的经典这比中特奖都难!我们今天中奖了真不容易,所以要珍惜这个因缘。

  弥勒佛下生,大概每尊佛他的间隔大致上都是这样的,从什么地方晓得?因为补处菩萨都是住在兜率天,兜率天是欲界第四层天,兜率天人的寿命是四千岁。但是兜率天的一天是人间四百年,人间四百年兜率天一天,所以兜率天人看到我们人好可怜,你看没几个小时你的一生就完了,这人有什么意思。所以你们自己去算,这个时间能算得出来。一年也是三百六十五天,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再乘上四千这个数字就出来了。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过去这几尊佛,出现在世间大概也是这个样子,也是这个情形。第二尊拘那含牟尼佛,第三尊迦叶佛,释迦牟尼第四尊,弥勒是第五尊。因为他们没有成佛之前作补处菩萨都是住在兜率天,所以这个情形大致上是相同的。

  这个世界有佛的时间很短,没有佛的时间很长、很长,这就是如来出现在世间,『兴世』就是出现在世间很难遇到。要我们刚刚好在这个世间得人身,因为六道里头只有得人身,学佛的机缘最容易;天人福报太大,享福就不肯修行。在三恶道太苦了,劝他学佛也非常不容易。正像经上所说的「富贵学道难」,学佛的、听经的,这个富贵人家不听经。富贵人学佛是怎么学佛?做大法会的时候,他来上一支香就走了,前呼后拥威风得不得了,是这样学佛的;在庙里出钱、出一点力,实际上出的钱很多,在他那个财富比例九牛一毛!还要作威作福,叫他来听经他受不了,富贵学道难,他就跳过去了,去玩去了,去搞这个去了,他不干这个。「贫穷学道难」,三餐饭都吃不饱,你叫他来听经,这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六道里头三恶道是贫穷,天人是富贵,人是小康,日子过得去,勉强过得去,也不算太富有也还行,这样的人学道容易。所以六道里面,佛常常赞叹「人身难得」,人身最可贵,就是很容易接触佛法,接触之后容易信受奉行,道理在这个地方,这是机缘难。

  【诸佛经道。难得难闻。】

  这是讲佛经。我们得人身,现在这个世间得人身的多少?得到人身能够在一生当中遇到佛经,遇到修行的方法,也是占少数不是多数。以新加坡这个例子来说,新加坡有三百万人口,你看我们这个地方听众才一千多人,一千多人跟三百万来比很少、很少!你就晓得『诸佛经道,难得难闻』。很不容易。这个地区还算是多的,其他的国家地区,我们讲经听众都没有这么多人。偶尔搞一个法会,人会很多;经常不断的讲经,连续讲一个月,天天有这么多人来听很希有,很少、很少,证明诸佛经道,难得难闻,这是第二难。

  【遇善知识。】

  这是第三难。哪里能够遇到一个善知识?古时候善知识的标准是修行证果的人才是善知识,当然他修行证果,对这个经教所讲的不会有差错,他本身证明了。现在没有了,修行证果的人没有了,能够肯依教修行的人已经就不多了,善知识到哪里去找?不遇善知识,我们虽然遇到经教,意思不能够通达,不能够明了,正是大经里面所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聪明智慧要想解佛经的意思是不可能的,什么道理?佛所说的一切话是从清净心里面流出来的,是从真实心里面流出来的。语言文字都是从真实心、清净心流出来的;世间人妄想执著没能离开,如何能解如来真实义?所以这世间人解释佛经,往往错解了、曲解了,用自己的妄想分别来解经义,这不可能。所以一定要求善知识,善知识难遇,不容易。

  【闻法能行。】

  这第四难。所以底下一句是总结。

  【此亦为难。】

  两种,这是第四难。好,我们听清楚、听明白了,能不能照做?如果不能照做,那就真可惜。第一殊胜的利益我们得不到,真叫当面错过,那多可惜,所以这给我们说了这四个难。底下还有一个。

  【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第五难难在这个经上。前面是讲诸佛经道,一般大小乘的经典都这么难,这个经难上之难。『斯经』是本经。你能够听到《无量寿经》,或者是《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这净土三经,你听到之后你能够相信,要是你很喜欢。『受持』是如说修行,真的佛怎么讲你就照做,那叫『难中之难』,没有超过这个难的了,这是达到顶点了。如果这个难你要是没有了,那就恭喜你了,你就不是人,你是极乐世界的菩萨,那不是凡夫,极乐世界菩萨。现在虽然没有去,极乐世界已经注册了,已经有名字了,很快你就要去了,所以你已经不是娑婆世界的人,真正是弥陀诸佛第一弟子。所以你就想这个多难,做弥陀诸佛第一弟子,那不是容易事情,确实是无过此难。

  【若有众生得闻佛声。】

  这个『佛声』是指念佛号的音声。我们听到有人在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是念阿弥陀佛,听到这个念佛的声音。

  【慈心清净。】

  听到这个音声就起了慈悲心,心就清净了。这就是听到佛号的时候,你心里面忧虑、妄想、烦恼都止住了,都息掉了,一心在缘佛号,生欢喜心。

  【踊跃欢喜。】

  非常的欢喜,欢喜到手舞足蹈,形容那个欢喜心的样子。

  【衣毛为起或泪出者。】

  『衣』是你踊跃的时候,这个衣飘起来了。『毛』是你的寒毛竖起来了。这是指欢喜的程度,无比的欢喜心,这是一种现象。另外一种现象,『或泪出者』。不是这个欢喜的相,他哭起来了、流眼泪了,两种现象。这两种现象都是感动而生的,怎么感动?

  【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

  前世读过这个经,学过这个法门,临命终时一个妄想耽误了没有往生,这一次遇到了,很受感动,就有这个现象现前。所以他不是普通人,过去曾经学过这个法门。这种现象,我们在道场当中、同修当中,有时候真的见到了,我们见到不晓得是什么缘故?有些人一听到佛号他就哭,痛哭流涕,他说感动的;有些人听到佛号手舞足蹈非常欢喜,我们不晓得什么原因,以为什么?以为著魔了。今天我们读这段经文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一个原因,这个感动是他心有所感,他自己也不晓得什么缘故,为什么?过去生中的事情他忘掉了,虽然忘掉,他阿赖耶识里面有种子,所以一有这个缘,他种子起现行,是这样一个冲动,才有这样的现象。所以这个现象是个好现象,不是坏现象,不要因为这个现象,而有所恐惧、有所怀疑,那就错了。

  但是要值得注意的,这个现象要常常有,那就著魔了。最初接触的时候,最初听到佛号的时候,有个几次没有关系,这就是经上所讲的。如果每一次都是这样的,那就是《楞严经》上讲的魔附身。《楞严经》里头有欢喜魔、有悲魔,欢喜魔就现这个欢喜踊跃,悲魔就天天痛哭流涕,听到这个就这样,那就真的叫著魔了。所以如果不是经常有,那就不是著魔,这是最初听到、最初接触会有这个感动,到以后正常没有了。又有人奇怪是不是我退心了,是不是?从前有感应,现在怎么没有感应?其实这是正常的。感应只能有个一、二次,不能很多,这是自己阿赖耶识里面种子现前。另外一种就是佛力的加持,帮助你善根发现。

  有善根的人要没有缘的触动,很难发现。初学佛的人见光,闻到异香,见到瑞相,他触动了,他真的相信了,这都是外面的缘,佛菩萨加持的,帮助他启发信心;他真的相信了,以后这个境界就没有了,不是退心。有一些同修,我初学常常闻到异香,我心里好欢喜,现在好多年都没有了,法师我是不是退了心?殊不知那是正常的现象,那不是退心。如果常常有这个现象,那就是妖魔鬼怪在作怪了,那不是佛菩萨,所以这是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的。我们再看最后这一段。

  【若闻佛号。心中狐疑。於佛经语。都无所信。皆从恶道中来。宿殃未尽。未当度脱。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假如听到佛号怀疑,这个我们也看到很多很多的人,读到这部经不能相信,听讲这部经也怀疑,也不能够接受,这就是『於佛经语,都无所信』。这什么原因?业障,或者是说得不客气,罪障!罪业深重,障碍著他。这我们在外面不可以这样讲法,我们心里知道这样讲很伤人,所以讲经讲到这是没有法子,那不能不讲,在平常的时候决定不能这样说。一切众生都有他的自尊心,你不能说你从恶道当中来,我们不好说这个话;实实在在讲从恶道中来,不仅佛在此地是提醒我们这一句,我们在大乘经典里面看得太多太多!

  一般造作罪业堕地狱,地狱出来之后还要变饿鬼,饿鬼道罪受满之后,还要变畜生去还债,那个债还完了,才能得人身,得人身的时候还有余殃,还有余习、习气没有断。所以在这个世间,他障碍比一般人多得很多,於真正的大乘佛法,他很不容易接受,所以你就晓得造作罪业是多么多么麻烦。虽然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当作佛,他这个障缘太深了,佛纵然是无尽的慈悲都帮不上忙,这是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决定不能造作恶业,造作恶业苦报无边。所以他不能接受,不能够相信,这就是『宿殃未尽』。宿殃未尽是说他这个习气在,习气没有能够断掉。

  『未当度脱』。他这一生,这是我们读这个经读得这么多,听了这么多遍数,一定要晓得,这个度脱是成佛。不是普通的经典法门,帮助你生天得天福,帮助你证阿罗汉果,帮助你成菩萨,这个不是,这个经是直接叫你成佛。你想想看哪一个人这一生当中像成佛的样子,我们照照镜子像不像佛?这个经典、这个法门是帮助你在这一生当中得道成佛的,这个得道就是往生不退,果报是成佛,究竟圆满佛。不是藏教佛、通教佛,藏通佛比这个,那就容易太多了,这是究竟圆满佛,你就晓得那是多大的福报。宿殃未尽,未当度脱。他成佛的机缘没成熟,所以遇到这个经典,遇到这个法门,他心里头就起疑惑,他不能相信,不能一向专念,他做不到。今天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二十九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29

  请掀开经本「勤修坚持第四十六」,从四十六品看起,这品经是咐嘱流通。请看经文:

  【佛告弥勒。诸佛如来无上之法。十力无畏。无碍无著。甚深之法。及波罗蜜等菩萨之法。非易可遇。能说法人。亦难开示。坚固深信。时亦难遭。我今如理宣说如是广大微妙法门。一切诸佛之所称赞。付嘱汝等。作大守护。】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段是世尊咐嘱弥勒及与会的这些大菩萨们,应当要护法,护念一切众生。首先佛就为我们宣布,『诸佛如来无上之法』,是指诸大乘法。『十力无畏,无碍无著』,都是如来与大菩萨们果地所证的。『波罗蜜』,是总指菩萨的修学,如六波罗蜜、十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意思是究竟圆满。这大乘佛法很不容易遇到,『非易可遇』。不是容易遇得到的。『能说法人,亦难开示』。会说法的人也很难把大乘佛法讲清楚、讲明白,为什么?第一个是境界达不到,自己没有证到这个境界当然说不出来,不但说不出来,连体会都难。第二大乘法深广无尽,纵然是诸佛与大菩萨宣讲,众生业障习气很重,也很难理解。有这么多的事实,所以说是『亦难开示』。『坚固深信,时亦难遭』。这是讲闻法的人、受持的人,能有坚固的信心,这也是很不容易见到的,也非常希有的,时亦难遭,难遭遇。这以上统指大乘法门。这下面说到本经,那是难中之难。

  『我今如理宣说如是广大微妙法门』。这是指《无量寿经》,也包含了《观无量寿佛经》跟《阿弥陀经》,净土三经。这三部经是广大微妙法门,超过前面所讲的大乘之上,超过!不仅如此,这个法门就这三部经是『一切诸佛之所称赞』。这句话重要,一切诸佛之所称赞。你要是明了这个事实,依照这部经典修行的人,必定也得一切诸佛之所称赞,一样的道理。现在把这个经『付嘱汝等』。交代给你们,传授给你们,『作大守护』。护法、护人。护持经法、护持依照这个经法修行的人,嘱咐这些大菩萨要保护他们,这是世尊在法会里面明白的开示。我们今天依照这部经的理论方法来修行,就知道必定得一切诸佛护念,诸大菩萨护持,这是世尊嘱咐他们的,他们一定是依教奉行。

  【为诸有情长夜利益。莫令众生沦堕五趣。备受危苦。应勤修行。随顺我教。】

  这段是嘱咐,如果要护念众生,那就不能少这个法门。菩萨是六度心,常常存著度众生的心,念念希望一切众生跟自己一样圆成佛道,这是菩萨心。所以为一切『有情众生长夜利益』,长夜是无明没破,不能超越三界,这就是六道轮回的苦。菩萨帮助这些人,『莫令众生沦堕五趣』。不要叫众生在六道里面轮回。五趣就是六道。六道里面太苦太苦,所以菩萨要帮助这些众生了生死出三界。那要怎么做法?『应勤修行,随顺我教』。我教就是指的这部经。这部经里面所教导你的,你能够随顺,能够依教修行,就能在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离苦得乐。

  【当孝於佛。常念师恩。当令是法久住不灭。当坚持之。无得毁失。无得为妄。增减经法。】

  第一句是教我们要『孝於佛』。佛对我们的恩德超过父母,佛在世间为我们建立大乘,为我们建立净土,我们才能够得度。『常念师恩』。这是代代祖师大德把佛法承传下来,我们才能得到;如果没有这些祖师大德一代一代的相传,这样殊胜的法门我们怎么可能遇到?所以对於传法的老师这种恩德我们要常常念在心里面,这是传法之人。『当令是法久住不灭』。法如何能久住?第一个我们要依照这个方法修行证果,第二个要广为流通宣传,这个法就不灭了。『当坚持之』。用坚定的信心持而不失,所以『无得毁失』。要把这个法保持得完完整整,一代一代往下传。『无得为妄,增减经法』。这句话在此地我们读到了深有所感。在末法时期现代人改经的很多,随意就把经文改动了,古时候很少,现在很多。佛在此地这一句提醒我们,如果真正护法,对於经典不可以更动一个字,不能增加一个字,不能减少一个字,一定是原原本本代代相传,应当尽形寿信受奉行,做佛的第一弟子!

  本经过去有王龙舒居士的会集本,有彭绍升居士的节本,有魏源居士的会集本,这三种本子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都有批评,原因在什么地方?就是有增减经法。他们的会集有时候把原文改动了,实在讲他改得很好,改得使我们看起来更容易明白。但是那个原文,如果他们开了这个端,开了这个例子,他们可以改,我们后人觉得王龙舒可以改,我也可以改;那每个人都改几个字,这个经典传下去,那就面目全非了。所以印光大师是对於这个是很深的责备,喝斥他们这是很大的错误。因此夏莲居会集这个本子,这个本子我们有不少同修,把这五种原译本找出来对一对,确实他没有改动,每个字、每句都是原文,就是重新排列、重新组织就是了。字字句句都是原文,没有改动一个字。所以这个本子可惜印光大师没有见到,他这个本子会集成功,印祖已经往生了,要不然印祖看到这个本子也许他会点头,这个本子还差不多可以流通,这个本子的确是非常非常的难得。

  【常念不绝。则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来所行。亦应随行。种修福善。求生净刹。】

  后面这一句意思的确是很深很广,这里面有禅的味道。『常念不绝』,就是指念佛法门,包括行、解、求生。你得道即是快速,你在一生当中往生不退成佛。『我法如是,作如是说』。这两句实实在在是全经的总结,也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的总结。我法如是,作如是说,跟经一开端「如是我闻」意思前后一贯。如是,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事实真相。佛所说的法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只是把这个真相说出来而已;换句话说,也没有加一点,也没有减一点,真相是怎样我就怎样说。所以佛说的一切经不是他自己想像的,不是他自己猜测的,不是他的预言,不是的,完全是事实真相。像《法华经》上讲的「十如是」,如是体,如是相,如是用,到如是因缘果报,佛不过就说这个而已。所以一开端「如是」,佛说什么?佛就说那个如是,四十九年就说个如是,你要把如是两个字懂得了,所有佛法你都明白了。

  『如来所行,亦应随行』。这里面的意思也非常深广。我们今天专修净土、专求往生,这很正确。如来的心广度一切众生。假如我们有这个能力,对自己往生没有妨碍,这点特别重要,如果对自己往生有障碍就不行,没有障碍的话,可以随行,随喜功德!因为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善根福德不一样,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智慧不相等,生活环境不相同,文化背景不一样,於是他的思想、见解、欲望、希求就各个不相同了;因此世尊恒顺众生,演说无量法门,让一切众生各个都能满愿,这是大慈大悲。我们今天在无量法门当中,真的是非常幸运能够遇到第一法门,这个第一是,我一生依这个法门决定永脱三界六道圆证佛果,这就是第一。可是对於根性不成熟的人,需要用其他法门来诱导,这就是诸佛所行。我们有能力,我们自己往生有把握,也可以随行,可以用其他法门帮助不同根性的众生,但是这一定不妨碍自己往生,这很重要;所以它叫随行,没有说是一定要行,随喜去做。

  『种修福善』。要种福、要修善,种福修善虽然对我们求生净土也并不见得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我们也要认真去随行,为什么?给一切众生做个好榜样。众生在这个世间太苦、太苦了,为什么这么苦?没福,为什么没福?他没有修善。善是因,福是果,不肯修善哪来的福?特别是我们现前这个时代,许多众生不但不知道修善种福,心里面充满了贪瞋痴慢。这贪瞋痴叫三毒。心里面已经充满了毒素,他还能得什么好处?学佛的人对於这桩事情应当是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在这个经里头教给我们洒心易行,就是要把三毒洗干净,培养、恢复我们真诚的心,清净的心,平等心、慈悲心,那你就有福了,福是从这来的。三毒里面决定没有福,三毒里头有苦,无量无边的苦。

  现在这个世间众生苦恼,苦恼的根源就是三毒,毒哪有不苦?所以一定要懂得把它洗得干干净净。我们学佛的人给世间人做一个好榜样,不仅是我们劝他要种福、要修善,我们自己做给他看,做个榜样给他看,教化众生,求生净土。求生净土这是究竟圆满的福善,若不能求生,不能生净土,这个善与福都不是究竟的。也可以说世尊说经说到这个地方,教化众生的能事就可以说是达到圆满了。末后这个结论结得太好、太好了。下面一段是偈颂,这个偈颂是重颂,把前面的意思重复用偈颂的体裁再说一遍。请看经文「福慧始闻第四十七」。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闻。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

  这偈颂总共有八首,这是第一首。第一首告诉我们真相。可见得我们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个经典,实实在在不容易。若要不是过去生中,『往昔』是过去生中修福修慧,往昔,我们在前面经文读过,时间太长、无量劫。因为你曾经供养了无量诸佛如来。由此可知,这个时间非常非常的久远,要不是这样深厚的善根福德,『於此正法不能闻』。这句就是指《无量寿经》,不指其他的法门,专指《无量寿经》、净宗法门。你没有那么深厚的福德根基,你遇不到这个法门。我们听了这个话要冷静的去观察。你看这个世间,现在这个世界将近五十亿的人口,这五十亿人当中有几分之几在一生当中曾经接触到佛法、曾经听过大乘经典的?又有几分之几听过《无量寿经》?这样一层一层的淘汰到最后,没有剩几个人了,你才晓得佛讲这个话有道理。

  『已曾供养诸如来』。正是前面经文上所说的阿闍王子供养四百亿佛,才欢喜信此事。真正能够接触到这个法门,听到这个经典生欢喜心,能相信,差不多也跟阿闍王子一样,你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如果你要是发愿,这一生当中决定求生净土,那你的善根福德决定超过阿闍王子、五百长者,决定超过他。所以《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个不少到底是怎样一个标准?我们在这个经上看到了,它这个标准不是普通标准!你看看能够听到这个经典,听到之后能够喜欢,不容易!但是我看看你们大家听到都很喜欢,这都不容易。

  【恶骄懈怠及邪见。难信如来微妙法。譬如盲人恒处暗。不能开导於他路。】

  这首佛为我们说出一些业障深重的人,换句话说,这生当中往生的机缘他还没有;换句话说他还不能往生。哪些深重的业障?佛在这里举了几个例子:第一个是恶,造作十恶业这样的人不能往生。这十恶业里面,身造杀盗YIN,口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贪瞋痴。如果造作这十恶业的人不能往生,这是障碍。第二骄,骄就是贡高我慢,这很自大,瞧不起人。经题上给我们讲的清净平等觉,傲慢自大的人心不清净,绝对不平等,那哪来的觉?这样的人业障也重。第三个懈怠,懈怠懒惰,不肯用功!虽然没有前面这个恶业,这一懒惰就糟了,所以菩萨六度精进就是对治懒惰的。懒惰的人这一生不能往生。往生要勤快念佛!如果是你因为生活、工作繁忙,实实在在没有时间,你也得忙里偷闲,要精进不懈。「三辈往生」里头说得很清楚,一定要精进,不能偷懒。累了就想休息一下,这不是好事情,要认真努力去念佛,所以懈怠是很大的障碍,不要把它看轻了。

  还有一个是邪见。这个倒是真的麻烦,这个可以说是很重很重的障碍。邪见对於这个法门怀疑,不能相信、不能接受。『难信如来微妙法』。微妙法就是指净宗的法门,就是指的本经。这些人难以相信,他不相信,当然他不会发愿求生,他也不肯念佛。下面比喻『譬如盲人恒处暗』。盲是眼睛瞎了的人。眼睛瞎的人,又在黑暗的地方,暗中加暗,比喻前面这类的人。这是世尊举几个例子,我们从这个例子里面去联想,这一切怀疑、犹豫,对这个法门怀疑、犹豫,烦恼习气很重,都会造成往生的障碍,是我们应当要警惕的、要警觉的。

  『不能开导於他路』。盲人自己都不能够认识路了,怎么能够指引别人的道路?这个意思是告诉我们,自己怀疑的人还障碍别人,看到别人念佛求生净土,还要劝他净土法门靠不住,哪有那么容易事情,劝他去学禅、学密、学其他的法门,就是这个意思。以盲引盲,这个罪过就重了。你自己不认识路走错了,堕落、吃苦了,这是自作自受,还情有可原;别人走的是一条正路,没有走错,你去障碍他,把他拉回来走一条错路,这要负因果责任,这个罪过就重了。

  【唯曾於佛植众善。救世之行方能修。】

  底下两首佛为我们说明真正能往生的,应当具备的是哪些条件?第一个是唯有、唯独曾於佛种善根。这就是过去生中的,前面讲的已曾供养诸如来,这是过去无量劫的善根。这句话里面意思是双关的,现在又遇到佛了,遇到释迦牟尼佛。虽然释迦佛没有住世,释迦牟尼佛的经典留在世间,我们遇到这个经典就跟遇到佛没有两样,只要能够依照经典的理论方法去修行,跟当年亲近佛陀是一样的。遇到阿弥陀佛、遇到释迦牟尼佛,我们有一个强烈上求的愿望,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下化众生就是底下这句,『救世之行』。这个行是现行。『方能修』。我们能够帮助世间人,世间这个时代大众急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想想现在这个时代的人,哪一个病病得最重?贪、瞋、痴、慢这个病最严重。我们走了许许多多国家地区,我们所见到的,人的贪瞋痴是一年比一年增长;他不是衰退,他在增长!贪而无厌,这不得了。这不仅是给社会带来动乱,会给社会带来毁灭的灾难,为什么?人人都去争利去了,这还得了,这很可怕的一个现象。

  我们知道这个病根之所在,知道后果不堪设想,挽救之道就是要把人心唤醒。他为什么会有贪瞋痴慢?他迷。如果真的觉悟过来了,他就晓得这个东西是三毒烦恼,一切苦难的根源,这个不拔除就不能离苦。人生活在这个世间,原来就是要求乐的,求快乐的、求幸福的,用贪瞋痴去求怎么可能得到幸福快乐?那要用什么方法才能够得到幸福快乐?用三学六度去求,你才真正能得到。三学是戒定慧。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就是戒定慧的扩展,应用在生活上就是六度,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得到幸福、快乐、美满。因此我们这个救世之行就知道从哪里做起了。

  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那就是在这个大时代当中,唯有净土才能救世。净土的经论简要详明,简单扼要也相当详细明白,现代人可以接受的。这大经大论,人家一看那么厚一本书,他就不想看了,阅读的意愿就没有了;现在的人心浮躁,所以你给他东西愈少愈好,愈有效果,太多、太复杂了,反而收不到效果,所以要简单、要扼要。因此这个净宗经典非常契合於这个时代,这个念佛法门简单明了。处事待人行门里面的纲领,我们订得也非常简单,三福、六和。我们修行从哪里修起?从三福修起,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从这修起。世尊所说的那些障碍习气,我们统统都没有,然后三皈五戒,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我们从这下手。可见得这是很踏实的行门,我们真正能得福,真正能得自在。

  【闻已受持及书写。读诵赞演并供养。】

  前面说得很多、说得很详细,佛这样教导我们,『闻已』,听到这部经典。听了之后要接受、完全接受,不能接受几分,要完全接受。《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以及过去大德附加的「普贤菩萨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五经一论,都是《无量寿经》的补充。佛祖唯恐我们对这部经不能够透彻的理解,读诵大乘,这个读诵其他的四经一论,使我们对於《无量寿经》更深入、更透彻的理解,这是让我们全部的接受,百分之百的接受。接受过来之后就要依教奉行,不但是尽形寿的依教奉行;这个尽形寿,我活一天我就做一天,我们要发大誓愿,生生世世依教奉行,绝不违背,这不只是一生一世。发这样的大誓愿,给诸位说,那就跟大势至菩萨同志。大势至菩萨生生世世就修这个法门,所以这叫持,永远保持。

  『及书写』。书写是流通。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把这个法门辗转流通,使这个世间一切众生都有机缘遇到这个法门,都有机会读到这部经典。我们给他机会、给他因缘,这个功德无量无边,所以这个经书我们要大量的印,不断的去印。现在不必书写了,书写很不容易。你看加拿大张老居士写的《无量寿经》,写一本花了十个月的时间,才写一部,非常难得。他是个当代的书法家,那字写得实在是好,比我们古时候流传的小楷《灵飞经》还写得好;你们那个字帖本比较一下,他比《灵飞经》写得好,这是高度的艺术品。所以他写的经我们都把他印出来了,我们印了很多、很大的数量。像这样的艺术家,的确他写得很好,永远保存流通,让人家看到这个经本都能生欢喜心。这是无量功德,我们每个人都有流通的责任。

  『读诵』。读是对著经本,我们每天要读;诵是背诵,不要看经本,我能背得出来,背诵。读诵要用什么样的态度?要用真诚清净恭敬心接受佛的教诲。经典就是佛的教训,我要用恭敬心、真诚心、清净心接受佛的教训,这样才能得真实的利益。这样读诵会开悟,所谓是诚则灵!你心诚它就有感应,何况这部经,你念一遍,密宗里面讲灌顶,就是诸佛如来给你灌顶一次,你念二遍就是给你灌顶二次,一天念十遍就十次灌顶,比那些喇嘛、仁波切高明太多了,这要知道。灌顶的意义要懂得,不是在你头上洒几滴水那叫灌顶,那是个样子,那是表法;如果洒几滴水是灌顶,你们新加坡这边天气很热,每天冲多少次凉,你看那不都灌了,这大灌顶!所以这个灌的意思是慈悲加持。顶就是最高的法门,灌顶的意思就是佛以大慈悲心,把最高无上的大法传授给你,这个意思叫灌顶。这个经我们晓得是如来所说第一经,顶法,没有比这个更高的,真的是顶法。我们恭敬读诵就是一切如来为我们灌顶一次,这是密宗的大法。

  『赞演』。赞是称赞、称扬;演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把它做到。演是表演!我们把这个经里面教训统统在生活上都做到了,让大家统统都看到,这是演。做给别人看。你看看读诵、赞叹这是言教,演是身教。底下『供养』。演并供养是身教。我们做出榜样给别人看。供养里面一定要遵修普贤菩萨,法供养;至少要把法供养的七句都能够做到,尽心尽力去做。这七句里面最重要的「如说修行」,佛怎么样说我们就怎么样做,这句是总纲领;同时我们以供养的心,供养诸佛的心供养一切众生。

  【如是一心求净方。决定往生极乐国。假使大火满三千。乘佛威德悉能超。】

  『如是』像前面所说的善根福德因缘,一一回向西方,求生净土,这就是『一心求净方』,我们要全心全力去做。在这个世间我们活一天,我们就做一天,自己求生净土,帮助佛接引众生。佛弟子在世间就这么两桩事情;无论是出家、是在家,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哪种行业,我们都要存这个心,都要有这个意念,把正法传播弘扬,尽心尽力的介绍给别人。经里面的句子,好的句子太多太多了,我们可以把它做成小卡片,经济实惠,小卡片到处送人。你送一本经给人家,不学佛的人他不接受,你送他一张很精美的卡片,看看这个很不错,很喜欢,上面印的几句话,他就落在八识田中。我们有这个心,我们经常这样做,这非常有意义,与佛的教诲完全相应,这样才能保证,决定我们这一生当中生到佛国,往生极乐世界。后面这两句,前面长行文里面我们也念过,所以这是属於重颂。

  【假使大火满三千。】

  这是遇到大的灾难。佛在经上跟我们说,这个大的灾难,有小三灾、有大三灾,这是讲的大三灾。小三灾是什么?是刀兵劫,刀兵就是战争,瘟疫传染病,第三就是饥饿,这个人没有东西吃,饥饿,小三灾。佛告诉我们小三灾来的时候,刀兵劫是七天七夜,七天,瘟疫是七个月七天,饥饿是七年七个月七天。在从前我们在经上看到这个都想不透,自古至今在历史上发生的战争不知道有多少,过去我们跟日本人打了八年,那都不算是刀兵劫。十几年前我到日本去访问,到长崎广岛去看了一下,才恍然大悟,原来佛说的小三灾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核子战争大概这个战争只有七天,七天就结束了,带来的原子尘,这辐射尘的后遗症就是传染病;七个月七天之后你要不死的话,那你还能活著,一般在这个时间决定不能避免。如果你被它这个光线照过之后是很难存活的,核子弹炸过的地方,确实八年之后这个地上才长草。所以核子弹炸过的地方,核子尘落下来的地方,这个土地草木不生,要过七年七个月地上才会长草,人活活的饿死了!所以原来世尊讲的小三灾就是指的核子战争。你看三千年前他就说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

  大三灾那是整个宇宙的灾难。像星球跟星球的对撞,那个麻烦就大!所以佛跟我们说水、火、风,第一个是火灾,火烧到初禅天,这叫劫火,就是很多星球都消失掉了,都毁灭掉了。水淹二禅,风吹到三禅,到四禅,四禅没有三灾,四禅天的福报大了,四禅叫做福天,这是讲大三灾当中的火灾,火烧到初禅。『假使大火满三千』。这是举的比喻。念佛的人、行善的人、修福的人都能够得佛力加持往生净土,不会受这个灾难。世间有这个灾难,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这两句给诸位同修们说明,我们可以把它看成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对我们开的保证书。保证我们不遭难,保证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我常常讲我有把握往生,人家问我:法师,你为什么有把握往生?你的功夫到什么程度」?我没功夫,为什么有把握?因为保证书在此地,你们大家手上拿到保证书,你不识货、不认识,我识货,我有这保证书在手,决定得生。只要你能够深信不疑,依教奉行,没有一个不能生的。过去善导大师讲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的。

  【如来深广智慧海。唯佛与佛乃能知。声闻亿劫思佛智。尽其神力莫能测。】

  这底下两首是叹佛智慧深,佛的德行高,如果我们对这桩事情不能够认识清楚,不能够肯定,你就免不了要怀疑;怀疑正如前面经上所说,那是菩萨最大的障碍。这部经是如来深广智慧海究竟圆满的显示,这部经。在实体上,就是指的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是如来深广智慧海中所现的境界,这是『唯佛与佛乃能知』。所以十方一切诸佛赞叹阿弥陀佛,十方一切诸佛称扬阿弥陀佛,十方一切诸佛都劝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包含了等觉菩萨,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什么原因?就是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是如来深广智慧海中所现的境界。这本经当然也是智海里面所现的这个经文,唯佛与佛乃能知,我们要深信不疑。

  「声闻」。前面经上所讲的像舍利弗、目犍连尊者神通广大,他们这些人是亿劫,这是讲长时间,要想想佛的智慧,他也办不到。前面我们在比喻当中读过,佛的比喻我们要细心体会。佛说了,目犍连的智慧,能够在一天一夜将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的数目他能够算出来。三千大千世界,这是阿罗汉的能力。假使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都证到辟支佛果,能力都像目犍连,大家共同来计算,算西方极乐世界人数,算阿弥陀佛的寿量,给他千亿劫的时间,他也算不出来,这个话我们能相信。如果从一般理论上来说,我们相信、决定相信,为什么?因为佛度众生是缘分,佛之出现就像《普门品》里头所说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阿弥陀佛在西方世界现佛身,跟阿弥陀佛有缘的人在十方世界无量无边!阿弥陀佛在那里成佛,要把这些人统统都得度成佛,他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度得完?无量劫,寿命无量。所以你从这个地方去想,那个无量寿,那个寿命那就真长了,那就不是假的,确确实实如佛所说。『声闻亿劫思佛智,尽其神力莫能测』。尽他神通的力量也没有办法测度。过去李老师讲到这个地方,他老人家说:如果修学其他宗派的,对於净宗这个事情,他没有法子理解。

  【如来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开示。】

  诸佛果地上证到究竟圆满的佛果了,那个功德他自己知道,一切诸佛知道,等觉以下的菩萨都不知道,何况阿弥陀佛。所以『唯有世尊能开示』。这个意思就是说菩萨能说法,阿罗汉能说法,祖师大德也能说法,这些能说法的人要讲到如来果地上的功德,他也没法子说,他也说不出来;除了佛力加持他,佛要不加持,他一点办法都没有。诸位想想,这部经就是如来功德,前面讲是如来深广的智慧,也是如来的功德;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以及净土三经都是如来的智慧功德,我们能说、能闻、能解、能信,全是诸佛如来威神的加持,得不到如来威神加持,菩萨都没有法子说,我们哪有这个能力?

  【人身难得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

  这个事实我们要常常记住,常常用它来警策自己、勉励自己。得人身非常不容易,佛在经典里面许多的开示,许多的比喻,得人身真的不容易。人身失掉非常容易,人身是难得而易失,很容易失掉,失掉之后,再得人身太难了。得人身要遇不到佛法,实在讲也非常可惜,人身之可贵就是遇到佛法容易开悟、容易接受,佛法很难遇到,『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你闻到佛法,你能够相信,你能够开智慧,你能够依教奉行;底下这个信慧闻,这个「闻」是菩萨的闻慧,包括闻思修。闻思修是一而三,三而一,难中难,太难太难了。这些难我们都突破了,这些难关我们都突破了,我们都得到了,这才知道这是何等的幸运。

  【若诸有情当作佛。行超普贤登彼岸。】

  这句实在说到了极处了。前面跟我们讲的修普贤行,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行普贤道,那已经是登峰造极;这个地方超普贤,超过了。怎么超过的?依照这个法门修学。依照这个法门修学的人就是当作佛,佛超过普贤菩萨。我们是不是这样的人?就是是不是真正皈依瞻礼,如说修行。只要做到这两句,这个人就当作佛。

  他『行超普贤登彼岸』。登彼岸,往生不退成佛。所以必定有这个法门,你才能真正超越;不但超越一般大乘菩萨,连普贤菩萨都超越了。这真的是赞叹到极处,没有法子再赞叹了。我们听佛这样的说法,再要不相信,再要不发愤、不认真努力,那怎么对得起佛?怎么对得起历代祖师代代承传?真的对不起,也对不起自己。无量劫来希有难逢,遇到这部经典,无量劫当中,能遇到一次就不容易,这次遇到了,遇到了要知道珍惜,要认真努力。下面佛劝勉我们。

  【是故博闻诸智士。应信我教如实言。】

  这句是佛劝勉一些利根的善友、这些菩萨们。他们是博学广闻,有广大智慧的这些菩萨、声闻;换句话说,修学一切其他大乘法门的人,佛劝他回头、劝他念佛。就像《华严经》上,普贤菩萨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普遍的劝导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念佛求生净土,就是这个意思,应当要相信。『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相信我教,这次的教导。『如实言』。这次教导是真实的。换句话说,那这次之外的?之外是方便说,这次是真实说。世尊在法华会上曾经说过「法华开权显实」,《法华》以前佛的方便说,《法华》是真实说。这个经跟《法华》一比,《法华》是真实说,这个经是究竟圆满的真实说。学《华严》、学《法华》也要回过头来归《无量寿》。文殊、普贤做了一个好榜样,我们怎能不皈依?怎能不回头?佛在此地这样的劝导。

  【如是妙法幸听闻。】

  末后这个四句偈是总结,总结全经。这个『妙法』就是指的《无量寿经》。我们很幸运、无比的幸运今天能够听到,一定要听得清楚、听得明白,里面的道理、方法、境界都清楚了。

  【应常念佛而生喜。】

  这是自己的受用。你要是真的听清楚、听明白了,底下这句是必然生起的现象。你一定会念佛,不要人劝你,不要人教你,你一定会念佛。而且你一定会有法喜充满;换句话说,你在现代这个生活里面,你一定会生活得非常快乐、非常欢喜。现在得的果报,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了。这个乐现在就得到,现前的快乐,你所有的这个忧悲、苦恼统统没有了。为什么?开悟了,悟什么?六道轮回清楚了,西方极乐世界也清楚了,我下定决心舍离六道,取西方极乐世界,这叫开悟了,真正觉悟了。这个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了,真正的觉悟,所以他生大欢喜心,这自己得度了。就像前面跟诸位说的,我们西方世界已经注册、报名了,决定有分,他怎么不欢喜?世间没有任何事情比这个更欢喜的,这个事情是真的。

  【受持广度生死流。佛说此人真善友。】

  上面这一句是化他,利益一切众生。「应常念佛而生喜」,自利,自利必定有利他。我们『受持广度生死流』。在这六道里面轮回生死的众生,我们用这个法门、用这个经典来帮助这些人,使他们一个个都能够脱离生死苦海,往生不退成佛,这就是行菩萨道。我们能这样去做,以这部经典自行化他,佛说这个人是真善友。善友就是善知识,是真正善知识。善友出自於《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所参访的都是善友;因此善友就是菩萨的别名。那个五十三位善友都是法身大士,他们所示现的是圆教初住菩萨到等觉菩萨,都称之为善友,这真善友,华严会上善财童子所参访的善知识,再看末后这一品「闻经获益」。

  【尔时世尊说此经法。】

  这是把这部经说完了。这品是集结的人就是集结经的人他的记载,记载佛说经这个盛况。『尔时』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经的这个时候,说这部经。

  【天人世间有万二千那由他亿众生。远离尘垢。得法眼净。】

  这是与会大众,有人、有诸天,有他方世界来的菩萨、声闻众;经上所记载的与会的这些四众弟子,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这四众弟子有二万人,这个法会上有二万人;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菩萨、声闻、天龙八部,那个数字就不知道有多少,参与这一次的法会。所以阿难尊者在这里记载的,这些大众根性不相同,得利益不相等,这段是讲的小乘人得小乘的利益。天上人间,『有万二千那由他亿众生』。这个数字也是天文数字。『远离尘垢,得法眼净』。尘垢是烦恼的代名词。远离尘垢就是见思烦恼断了。断多少不一样,有人断得多。见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听了这个法门之后,多少都会断一些,断得多少个个人不一样。断惑就得法眼净,心地清净。

  【二十亿众生。得阿那含果。六千八百比丘。诸漏已尽。心得解脱。】

  这还是小乘,从这个地方看,这得法眼净应当是初果须陀洹。『有二十亿众生,得阿那含果』。这是证小乘果位的。有『六千八百比丘,诸漏已尽,心得解脱』。这是证四果阿罗汉的。四果阿罗汉诸漏已尽,见思烦恼断尽了,心得解脱,这是证小乘果位的。小乘根性的人听到这个法门也得利益。下面这是大乘根性的,所得的利益超过小乘人。

  【四十亿菩萨。於无上菩提住不退转。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

  这是得不退的利益。菩萨有三不退:第一个是位不退,第二个是行不退,第三个是念不退。这个地方是至少他得到了行不退。所谓行不退,决定不会再退到二乘,生生世世行菩萨道;何况在这个经典里面,要是发了心,一定得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不但是行不退,必定也达到念不退。这我们从四十八愿,从本经这个开示上,我们能够得到这样一个结论,菩萨决定能得这个三不退。

  【二十五亿众生。得不退忍。】

  这是讲得不退忍的利益。忍是心定在这个法门上,承认这个法门,不会怀疑,依照这个法门修学不会退转,这就是得不退忍。底下这段好像就是说的是我们大家,所以我们也包含在这个法会之中。

  【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於无上菩提未曾发意。今始初发。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

  你看我们是不是这个?我们在没有接触佛法的时候,没有发菩提心,接触佛法之后,也没有发菩提心,这个菩提心就是成佛的心。你们有没有发心我在一生当中要想成佛?你有这个念头,那你就是发菩提心了。怎样成佛?念佛往生净土,你就成佛了。一点都不假,发这个心才叫发菩提心。那过去没发,学佛之后也有没有发,现在听了,发了,你们发了没有?没发,现在发。一定要发成佛的心,这一生当中决定要成就,有坚决的意念。『今始初发』,现在才发。『种诸善根』,就是信愿持名。本经里面教给我们的一向专念,菩提心发了,现在接下去一向专念,那就是种诸善根,如说修行,一向专念,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见到阿弥陀佛,我们的愿就满了。这下面佛就给我们授记。

  【皆当往生彼如来土。】

  这个佛给我们证明,你能够发心,能够这样做,你们都当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彼如来土』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国。

  【各於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

  这是讲我们娑婆世界有这么多人初发心,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了。世界无量无边,哪个世界与你有缘,你看看那个世界的众生,应以佛身而度脱之,你就到那里现佛身,到那里去成佛,去度那边众生。这尊佛叫什么名字?叫妙音如来,同名,『同名妙音如来』,所以我们的皈依,皈依证上那个妙音的法名,就是从这来的。你们拿到皈依证「妙音居士」,你看你们的名字在《无量寿经》上,这还假得了吗?这不假,名字在《无量寿经》上,这你们将来都成佛了,这就是妙音如来,现在都做妙音居士,因果相应,我们的法名是从这来的。由此可知,这个经与我们多密切,这个经就是佛给我们自己说的,不是给别人说的;所以这是皈依法名的来源就在此地,妙音出在此地。那妙音是什么?妙音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个音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依这个音声,往生不退成佛,还有哪个音比这个更妙?我们要知道,常常把这个音念在口上,让一切众生都听到,妙音就是念佛的音声,不是指别的,就是指这个音声。

  【复有十方佛刹。】

  这再说普遍的利益,利益真的是无量无边。

  【若现在生。及未来生。】

  『现在生』,是现在往生的。『未来』,是将来遇到这个缘,念佛往生的。

  【见阿弥陀佛者。各有八万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记法忍。成无上菩提。】

  这是世尊告诉我们,十方一切诸佛刹土这么多人去往生的。由此可知,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讲《无量寿经》,没有一尊佛不劝人念佛求生净土的。我们想想这个状况,思惟这个境界,才略知这个法门,所谓「广大不可思议」,我们才能略知一、二,实实在在是一切诸佛境界都不能为比。

  【彼诸有情。皆是阿弥陀佛宿愿因缘。俱得往生极乐世界。】

  这句是世尊为我们做十方世界众生得度的总结论。此界他方一切念佛往生的人,都是过去生中跟阿弥陀佛结了有缘,现在因缘成熟了,所以这个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果,从这个地方显示出因果不虚。如是因得如是果,我们忆佛、念佛之因,一定得见佛往生之果,因果相应。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并现种种希有神变。放大光明。普照十方。】

  下面是阿难尊者记载法会圆满,示现种种不思议的瑞相。第一个瑞相就是大千震动。这个大千不是我们这个地球,不是世尊讲经这个地区,『三千大千世界』。这震动有『六种震动』。这六种震动,经论里头常说,读经的同修常常见到,假如不晓得这个意思,你就会怀疑,不但怀疑还恐怖,为什么?那个地忽然起来,忽然落下去了,忽然一摇动了,这大地震,这还得了?这不得了。这是比喻,是指人心震动。佛为我们说这个成佛的法门,从来没有听说过,兴奋的意思,感恩的意思,是说人心。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听到佛说这个话,没有不感动的、没有不动心的,是这个意思,有这个意思。第二种『种种神变』。这个神变,都是一些护法神变现的种种瑞相庄严道场,这是警觉人心。『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光明普照,佛光注照的地方就是佛法所在之处。特别是这个经典、这个法门,是十方一切诸佛共同弘扬的、共同称赞的。所以佛说这个经就感动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光光互照,尽虚空遍法界都在佛光之中,而这个光显示《无量寿经》,显示诸佛智慧功德不可思议。

  【复有诸天。】

  这是天人赞叹、供养。

  【於虚空中。作妙音乐。出随喜声。乃至色界诸天。悉皆得闻。叹未曾有。无量妙花纷纷而降。】

  这是天人在道场闻法,以天乐、天花庄严道场,赞佛、赞僧就是称赞三宝,这是法会无比的瑞相。

  【尊者阿难。弥勒菩萨。】

  这两位是当机者,是法会的当机者。阿难要负责承传经典。弥勒菩萨在本经受佛的嘱咐,要护持经典、要护法,要护持依照这个法门修行的那些人,要护法、护人;这是释迦牟尼佛嘱咐给他的。所以我们修净土的人,念佛求往生的人,必定得弥勒菩萨与诸大菩萨的拥护。

  【及诸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我们要效法、要学习,要像当年参加法会的大众们一样,听到佛说了这部经之后,当然生大欢喜心;重要的是决定相信,完全接受,依教奉行,就是前面所说的皈依瞻礼,如说修行,那就行了。我们法会到今天圆满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