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二十八章)02


 2019/8/31    下载DOC文档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二十八章空心具足八万门02

  心尘若了入无生

  又若不见一尘,则无持无犯。故云“若觅戒三毒,疮痍几时差,辱境如龟毛,忍心不可得,精进心不起,无法可对治,内外心不生,定乱俱无寄,悉入无生忍,皆成般若门。

  这是永明寿大师引用另一位禅师的语录,讲持戒的问题。真正到了一念心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不是理论上,修持功夫真证到此境,那就无所渭[谓]持戒,无所谓犯戒。因为真正到了一念心空‘本来无一物’,昼夜都在空的境界上,用不著持戒,当然也没有犯,所以‘无持无犯’。凡夫在还没有成道以前,贪嗔痴三毒,有如身上的毒瘤,假使证得一念空,就不怕这个东西了。那么也无所谓忍辱了。有—个心去忍辱已经不是真正忍辱,真正证到空,无所谓辱与忍辱。

  ‘忍心不可得’,忍心是对忍辱的事相来讲。碰到一件事,我们心里非常难受,要拼命忍,这是忍境;忍到把这件事解脱了,这是忍心,一个是心的境界;一个是事的境界,他说忍辱也不可得。

  ‘精进心不起,无法可对治’,真达到空的境界,本来就在精进中。没有成道以前,精进是为求进步,进步到最后那个空的境界,既然达到空的境界,也就无可进步处,所以说‘精进心不起,无法可对治’。不过,这句话要注意,自己没有到达空的境界而想偷懒,然后拿两句话念念说,已经到达这个境界,那是自己在造业。

  ‘内外心不生,定乱俱无寄’,真达到了无可得的境界,内心、外境都不起了,无所谓修定,也无所谓散乱。既不散乱,何必修定?修定是因为有散乱心,有三毒烦恼,真到了无散乱心,无烦恼无妄想的境界,何必修定!为什么呢?因为本来在定中嘛!所以说‘内外心不生,定乱俱无寄’。六度都不行而自然到达这个境界的,叫菩萨得无生法忍,‘生而不生,不生而生’谓之无生。‘悉入无生忍,皆成般若门’,自然而然达到般若境界,这就是大智慧的成就。这是引用经论‘心外无法’的道理。

  问:本宗大旨举意便知。何待敷扬劳神述作。答:一切施为无非佛事,尽堪悟道皆是入门。

  永明寿禅师写到这里,有人提出问题了:‘问:本宗大旨举意便知,何待敷扬劳神述作’?这两句是一个问题。有人问:大师啊!您所提诸佛菩萨心中大要的宗旨是什么?心中大要就是指《楞伽经》的‘无门为法门’,真正的佛法没有一个方法,以无门为法门,佛以心为宗,本宗大旨,您大概一提我们就知道了!‘何待敷扬劳神述作’,何必要您来啰嗦,还写个《宗镜录》干什么呢?用现代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何必要你老和尚啰嗦什么!还写那么大一部书!’

  ‘答:一切施为无非佛事,尽堪悟道皆是入门’这是永明寿禅师的见地,文字般若的境界。年轻同学们尤其要留意文学,白话文学也是一样的,宏扬一种教化的宗旨,文学的功劳往往占了十之七八,文学如此重要。永明寿禅师以宋体的骈文写书,文字美极了!他把简单的道理;用美妙的文学手法来表达:‘一切施为无非佛事’,依据大乘佛教佛学的道理,一切作为都是佛事,这句话包含很多意义。譬如念阿弥陀佛是不是佛事?当然是;打坐、参禅、放焰口、念经、叩头、拜拜是不是?也是;挑葱卖蒜做生意也是。出家一切作为固然是佛事;在家一切作为也是佛事。在家作为是佛事出于何处呢?出于《法华经》和《维摩经》。《法华经》说:‘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法华经》是大乘中的大乘;《维摩经》也说真正的学佛是入世不是出世,非入世不能成道,所以《维摩经》比喻高原之地不生莲花,把自己弄得太清高、太高超,离开人世一切,等于把莲花种子种在山顶上,永远不会开莲花。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必须种在低级的烂泥臭水中,出污泥而不染,反而更清净、更芬芳,这就是佛法的精神。

  ‘一切施为无非佛事,尽堪悟道皆是入门’,永明寿禅师这八个字一句的古文,虽然推开了佛经的用语,却包涵了大乘的义理。这两句也是很好的骈体文对仗句,你们做佛法生意,开个素菜馆什么的都用得上这些好对于,《宗镜录》这些对子多得很。不管哪个佛法,能够使我们悟道的,就是佛法的入门方法。

  所以普贤佛国,以瞪目为佛事。南阎浮提,以音声为佛事。乃至山海亭台,衣服饮食,语默动静,异相施为,一一提宗,皆入法界。

  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能应机成就根器不同的众生,普贤佛国是以瞪眼睛的方式开悟众生,有人问什么是佛法?佛菩萨用眼睛瞪你一下,你就悟道了。在中国这类作略的禅师很多。像布袋和尚肩背布袋,人问什么是佛法,他把布袋一放,朝你面前一站,是嘛!本来我们一切放下,放下布袋就成功了!你不懂,他把布袋一背,又走了。

  又如‘鸟窠吹布毛’的典故,鸟窠禅师住在杭州,自己在大树上搭一个小棚,有鹊鸟筑巢在旁边,很乖驯,因此也有人称他为鹊巢和尚,唐朝名诗人白居易见过他。他收了一个小徒弟,服侍他很多年。有一天小和尚向鸟窠告假准备辞职,鸟窠问为什么?小徒弟说本来出家是为了要成佛,看老人家有道,服侍多年,也没有传他一点佛法,所以要到别的地方求佛法。鸟窠禅师叫徒弟等一等,从身上穿的破旧衣服上找到一根布毛,用嘴一吹,小徒弟悟道了,这就叫‘鸟窠吹布毛’,跟瞪眼睛的道理一样。我们也用扫把扫了好多布毛,怎么不悟道?

  成就者一切事都是佛法,‘所以普贤佛国以瞪目为佛事,南间浮提以音声为佛事’,南阎浮提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以音声为佛事,此语出于《楞严经》《观音菩萨圆通章》:‘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我们这个南阎浮提世界,以观世音菩萨最流行,众生容易因声音而悟道,并不是别的声音,因此佛要说法四十九年。在其他佛国并不一定要开口的,有的佛瞪一下眼睛你就悟道了;有些则招一下手就悟道。我们看有些佛像,手势各有不同,阿弥陀佛的手相就是大施印,他把手一摆,什么话都不讲,让人一看就悟道。

  ‘乃至山海亭台、衣服饮食、语默动静、异相施为’,各种不同的现象都是接引众生的妙法。

  ‘一一提宗’:没有哪一点不提示心法的宗旨。

  ‘皆入法界’:世间任何一个动作、任何一种现状、音声都可悟道,都可进入法界。法界一词引自《华严经》。

  花飞钏动悟禅心

  但随缘体妙,遇境知心,乃至见色闻声,俱能证果,华飞钏动,尽可栖神。

  又是文采风流的句子。

  ‘但随缘体妙’:只要随缘体会那个妙用。

  ‘遇境知心’:碰到任何的境界都可以明心见性。

  ‘乃至见色闻声俱能证果’:随便你看到一切色、听到一切声音,都可以证果。

  ‘花飞钏动’:风一吹,花飞了!钏是手镯子,尤其女孩子喜欢戴手镯子,一碰叮叮当当响。

  ‘尽可栖神’:都可以悟道。‘栖神’二字一时虽难解释得清楚,他引用道家名词来写。正统的道家,非旁门左道,这个‘神’字,近似于佛学里的‘心’字。

  讲到这里,我们也可以说,永明寿禅师写《宗镜录》,充分显示出他佛学学问的渊博。我们平常看经典,没有读完三藏十二部是看不到的,他在这里引用出来,不需要我们读完三藏十二部经典。接下来引用一部经论:

  如论云:有国王观华飞叶动得辟支佛。

  这是印度的故事。佛过世后的像法时期,这一阶段证得罗汉的弟子还不少。他说有一位国王看到花飞叶落,悟道了!因此不当皇帝出家了,所谓出家并不一定剃头,而是出世去了!所谓‘辟支佛’,是在佛过世后,自己无师自通,因因缘而悟道的‘独觉佛’。

  钏动者。禅经云:有国王令宫女摩身,为镮钏闹,令渐渐减钏,乃至唯一,则不复声,因思此声,从因缘生,悟辟支佛。

  鸠摩罗什翻译的禅经说,也是像法时期,另有一位国王,每天晚上命一宫女为他按摩方能入睡。宫女手戴一串手钏,一按摩即叮铃当当响,国王觉得吵闹,命宫女每天除一只手钏,最后只戴一个,当然不会发出声音,国王由这个因缘而悟道。由此可见学佛处处反省。‘因思此声从因缘生’。国王警觉到突然一反省,这个声音从因缘而生,好清净!当两个东西一碰当然发出声音;讲话也是一样,少了一瓣嘴唇就发不出声音,一切音声皆因互相摩擦有之。譬如风无声,但是一碰到东西便发出声音。国王因此悟到万法皆因缘生,相对而起,依他而起,因此悟了道,证到辟支佛果。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