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1992年46-50集)


 2019/8/23    下载DOC文档    

  无量寿经  (第四十六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46

  请掀开经本,六十七面最后一行: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佛在这一品经里面要详细的为我们说明这个世界的状况,劝导我们恶修善,离苦得乐。请看经文:

  【佛告弥勒。汝等能於此世。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

  这一句话非常明显,德行的标准就是在断恶。如果我们没有诸恶,就成就自己的德行了。当然身心有过失,造恶业,『端心正意』就做不到了。这个「端心正意」跟儒家讲的「诚意正心」意思是相同的,儒家德学的基础就是建立在诚意正心;我们这里一开端也是以这个为标准,不作众恶。

  【所以者何。】

  为什么佛给我们说出这个是「德行」(不但是「德行」,是『大德』)的标准?

  【十方世界。善多恶少。易可开化。唯此五恶世间。最为剧苦。】

  这一句话我们听了之后,细细去想一想,能够理解。过去的社会,以我们这个世间来看,过去的社会人口少,风俗淳厚、淳朴,佛法教学的推行比较顺利,信的人多,依照佛法修行的人也多,当然成就也多。看看我们现前的社会跟从前不一样了,换句话说,改变得太多太多了,古人决定无法想像的,孔老夫子所谓是「百世可知也」,大概百世也不知道了,也没有法子知道了,为什么?百世可知是有个标准存在,现在这个标准失掉了。从前什么标准?伦理道德的标准,无论是过与不及,总在这个标准线上下范围之内,不会有大的超过。现在这个伦常道德,世间人都舍弃掉了,所以现在超出就太多太多了,简直是无法想像。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都没有道义可寻,纯粹是讲利害。利害是千变万化,天天不相同,所以这个是难以预料,预料不到了。

  那么看大的这个世界,大宇宙,有许许多多诸佛刹土,『善多恶少』,诸佛菩萨在那边教化众生就容易了。我们这个世界五浊恶世,在这一段里面要给我们讲五种恶,主要的是说这个恶。这个五恶就是戒经里面常讲的「杀、盗、YIN、妄、酒」,这个五种确确实实把世人的心完全迷惑了。『最为剧苦』这是比较其他世界来讲,我们犯的这个过失是最严重,因此众生在这个世间也非常非常的苦。

  【我今於此作佛。教化群生。令舍五恶。去五痛。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

  佛在此地又以善巧方便给我们宣示佛教学的目标。佛教教给我们什么?这也是很具体的一个解答。佛教我们断恶修善,佛教我们如何得到真实的福德。在这个世间示现成佛不容易,所以我们在许多大乘经里面看到十方诸佛对於释迦牟尼佛的称赞,这是很难得、很希有的一桩事情。佛教给我们『舍五恶』,就是「杀、盗、YIN、妄、酒」要把它舍掉,这五种恶是因。『去五痛』,这个「痛」与『烧』是果报,「痛」是痛苦,你造作这五种恶因一定会得苦报,会带来苦报。

  「杀生」带来的是疾病、短命,这是杀生的果报,这个我们要知道。我们要健康、要长寿,健康长寿从哪里来的?从「不杀生」。佛在大乘经典里面劝菩萨不吃肉,不食众生肉,这个真正是健康长寿之道。纵然做不到,决定不可以杀生。戒律里面有开缘,可以吃「三净肉」,什么叫「三净肉」?没有看到杀、没有听到杀的声音、不为我杀。市场里面你所买到的,这个都可以说是三净肉。决定不要买活的自己回来杀,或者是叫人家杀,你看到,叫他给你杀,杀好了带回去,这个是绝对不可以的,这是真正造成重大的罪业。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是「偷盗」。偷盗所得的果报是贫穷。我们要想富有,要想自己的财富能够永远保持而不失去,那你要晓得怎样修因。时时刻刻存著盗心,你的财富就不能保持,决定保持不了多久的。第三个就是「邪YIN」。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庭美满,家族兴旺,要达到这个目的是决定禁止邪YIN,你的家庭会幸福、会美满、会兴旺。它什么样的果报都有个业因在。

  我们在社会上能够得到大众的信任,就会得到社会大众的支援,支持你、帮助你,这一定要言而有信,决定不妄语,你才能做到,才能得到大众的信任,那么你在社会上这个事业就一帆风顺了,得到人家的尊敬,得到大家的信任。

  至於「酒」这一条戒,酒能够迷惑人性,酒醉了对於自己的言行不能控制,往往造作罪业,造了过失。饮酒本身没有罪,酒醉之后乱性会产生严重的过失,所以佛把这一条也列入重戒之一。

  佛法戒律虽然多,最重的就是这五条,叫五戒,从初发心学佛一直到菩萨,统统都要遵守。在这一品经里面主要的是说这一个意思,教我们断恶就是断这五种恶;修善,修这五种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念佛希望求生净土,这个五条要做不到,佛号念得再多,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你要问为什么?很简单,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不善,他们都是善人,这个在一起总是格格不入,善与善相应。这一品经里面实在讲就是祖师大德常常教人「持戒念佛」,这个就是戒律。所以我们关於戒学,不要到别的地方去找了,《无量寿经》里头有现成的。

  这个「痛」是花报,就是现世的果报。「烧」比「痛」更严重,「烧」是果报,就是将来一定在三途,地狱、饿鬼、畜生,那叫「烧」。绝对不是现前这一生痛苦就算了,不是只有一次,后来还苦。这个「痛」就好像先开花,开花之后会结果的。花报好,果报一定庄严;花报不好,果报就可以想像得到了。『降化其意』,「意」就是心,就是妄念,贪瞋痴慢。「降」是降伏。「化」是把它转化,转烦恼为菩提,这叫「化」。转杀害为慈悲,这个念头叫你变化过来,这是佛教学的目标。然后你才很欢喜去持五戒,这个『五善』就是五戒,五戒十善自己非常乐意的去修学,那么自自然然会感到『福德』,像刚才讲的长寿、健康、富有,家庭事业样样美满,一定可以得到,这是现前可以得到的。下面就细说了:

  【何等为五。】

  这个「五善」、「五恶」是哪五条?这一段文很长,也就分为五个段落,第一个段落是讲杀生恶:

  【其一者。世间诸众生类。欲为众恶。强者伏弱。转相尅贼。残害杀伤。迭相吞噉。】

  这是我们今天社会上常常说的,好像这是宇宙之间的真理一样,所谓「弱肉强食」。我们见到这些事实,这是不是一个真理?不是的,那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实在讲叫冤冤相报,是这么一回事情。千万不要错认了,好像那个弱者应该要被强的吃,应该要被强的欺负,不是如此。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话句句是真实,佛讲「人死为羊,羊死为人」,这一生你是人,你比羊强,你杀它,吃它;到来世它变成人了,你也变成羊了,他也宰割你,也吃你,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非常可怕,这些是事实,冤家债主来投胎的很多。

  我早年在台北讲经,每一天都来听经的有个邬老居士,他是宁波人,过去在上海做生意,生意也做得不错,晚年学佛。他告诉我一桩事情,这个事情是真实的,是他的一个朋友,也是做生意人,发了大财,这事是在上海发生的,有一年过寿,大概是过五十岁的生日,来的宾客非常之多。他这个财是怎么发的?是在二次大战之前,他是跟一个德国人,替他做小工。这个人很诚实,就是很老实,守信用,做事情很勤快,他这个主人是个德国的商人,很喜欢他。战争爆发之后,他就回国去了,就把他这个公司托给他经营。他经营得不错,所以之后很发达。这个德国老板抗战之后也一直没回来,以后听说他已经死了,所以这个财产就变成他的了,别人财产变成自己的了。当然这个也不是霸占来的,因为是他委托给他的,但是这个主人死掉了,就自自然然变成他的了。

  他有生一个小孩,小孩这个时候大概是十一、二岁,可能是主人回到德国没多久就死了,那么就投胎到他家里做他儿子,所以这些财产还是他的。在宴客、宴会当中,他突然之间见他那个小孩,那个面貌他一个人见到的,别人没有见到,这个小孩的面貌就是那个德国人。这个时候他也学了一点佛,懂得佛法,他知道了,他晓得他的主人又来了,这财产是他的。这个小孩看他的样子就像个败家子,他说曾经有朋友,他上学的时候身上带了十块钱,那个时候十块钱很大,丢在地下;是他父亲一个老朋友看到,把它捡起来,把他叫过来。他说「来,你叫我一声伯伯,我把这个钱还给你」。这个小孩怎么说?「你叫我一声伯伯,我再给十块给你」,简直不得了的小孩。他也知道,但是就这么一个儿子,也非常疼爱。那么在宴会当中一下发现了,晓得投胎来的,当时就宣布这个财产全部给他儿子,当时就宣布,这是非常聪明的做法。他以后这个败家就少败一点,他会收敛一点。这个老头很聪明,很了不起。这是说明人死了投胎。

  所以讨债、还债、报恩、报怨,这个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父子四种缘分,佛给我们讲的,报恩的,那就是孝子贤孙,都不要教的,他是来报恩的。报怨的,过去你跟他有仇恨、有过节,总会搞得你家破人亡,那是来报怨的。有讨债的,像邬老居士那个朋友的儿子,那就是来讨债的。有还债的。所以没有这一些瓜葛,不会到一家来的。凡是到一家来,就是这四种缘,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既然来了,来了时候,懂得佛法的,要把这些孽缘转变成法缘,这就好了,你要会转变。

  这是说明现在人讲的弱肉强食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冤冤相报的孽缘。这一种报复是愈来愈严重,因为什么?他不会报得恰到好处,他总还想多占一点便宜,人人都有这个心,所以这个果报就非常的惨烈,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所以佛说这个世间刀兵劫,刀兵劫就是战争,战争的起源在哪里?就是杀生。要想世间永远没有战争,佛说了一句话,「除非众生不食肉」,一切众生都不吃肉了,这个世间没有战争。

  【不知为善。后受殃罚。】

  只知道作恶,只知道杀害这些众生,满足自己的口腹,不晓得后果不堪设想。富贵人家我们也见了不少,富贵人家杀业最重,为什么?每一餐都要吃活的,这还得了!果报不要到来生,现前就看到。看到什么果报?就是今天所讲的老人病,那一口气不断,躺在床上,人事不省;一躺,躺个七、八年,十几、二十年都有,他那个福报在那里躺著享,他不死,一天请三班护士日夜照顾他,一年不晓得花多少钱,那就是他在那里享受。一个人得老人病了,一家都不安,精神上都要受刺激,这就是他的花报,这是「五痛」,不知道这个病从哪里来的,现在称老人病。你们仔细再观察,穷人决定不害这个病,害不起!这种病只有有钱的人、富贵人家他才会生这个病。你要是知道它的根源,就是杀业太重。每一餐、每一天都杀害动物,所以他得这个果报。

  在我们佛门里面,在台湾现在戒律修得非常之好,对戒学有研究,也有著书,广化法师,这位法师跟我也是好朋友,没出家之前在军中服务,在军中他从事的业务是军需,管钱财的。手上管钱财就方便多了,他告诉我,他每一天吃一只鸡,吃了不少年,一年三百六十只,三年就一千只了,不少年。以后出家了,修行算相当不错,有一天洗澡,在浴室里面忽然看到这个浴室统统都是鸡,往身上跳,他就东边躲,西边躲,就摔了一跤,腿也跌断了,残废了,坐轮椅。他告诉我,他说我这是学佛持戒重罪轻报。才知道这个因果报应的可怕。如果不学佛,他的果报就非常非常的惨了。还好是学佛,这个业障消除一部分,没有能够消除得清净。

  所以应当要发愿,愿自己往生成佛之后,一定要先度这一些众生。自己杀害的众生,我先度你,你不要找麻烦,不要障碍,你障碍我,我不能成就,你们也在六道受苦,我成就了,一定先度你。所以我们回向偈里头有「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个三途苦里面第一优先得度的,与自己有冤仇的,这一些众生是优先得度。这是讲『后受殃罚』,这个「殃罚」就是讲的「五痛」、「五烧」。

  我们真正通达佛法了,所以一定要常常记住,遇到一些动物,我们都要给它念佛,给它回向,给它祝愿。最普通的就是念阿弥陀佛回向给它,如果会念三皈的,那就更好,给它们念三皈,跟我们普通三皈念法不一样,「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旁生」,「旁生」就是畜生。对三恶道的众生,我们念这个三皈,后面是这三句话。遇到一切动物都可以给它念佛回向,给它念三皈。

  【故有穷乞。孤独。聋盲。瘖瘂。痴恶。】

  这个『痴』就是我们常讲的白痴。

  【尪狂。】

  『尪狂』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精神分裂,人疯疯癫癫的。这一些都是过去杀害众生太多了,所得的这一些果报。这些果报都是属於「痛」,这还不属於「烧」,「烧」在三途。

  【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为善。】

  这一类的人我们今天在社会上看到很多,所谓是残障,都是属於残障,值得我们同情与怜悯的。学佛的同修对於这些人应当以平等、慈悲心来开导他,让他自己觉悟,让他自己明了,真正忏悔,对於这一些障碍都可以有转机的。换句话说,他这个忏悔的力量是不是勇猛?信心是不是坚定?果然勇猛、坚定,感应不可思议,这个在学佛传记里面,历代都有记载。失明的人,眼睛能恢复;失听的人,能够恢复听觉,这是要靠自己真正修持的功夫,医药上不可能做到的,这个感应不可思议。问题就是他肯不肯相信,不肯相信那就没法子了,所以这个信心非常非常重要。你要说明它的原理,那就是大乘经上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心是主宰。心善、行善,这个身体自然正常健康。

  【其有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勇。才达。】

  这是世间我们看到善的果报。前面所讲是不善的,不善是因为『不信道德,不肯为善』,作恶多端所感的。我们看到善的果报从哪来的呢?

  【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

  今天我们在社会上看到享受好果报的,这是前生修的。回头想想我们自己,我们的前生没有修大善,也没有作大恶,所以我们的果报很平常;这个六根没有缺陷,身体算正常;在社会上也没有很高的地位,也没有很高的财富,这就是过去生中没有大恶,也没有修大善,这是我们的果报。我们明了这个事实真相了,晓得恶的果报很可怕,知道可怕,决定不作恶。善果是可以求得到的,应当积德修善,自自然然就能得到。

  像明朝袁了凡居士就是一个最好的榜样。其实像袁了凡这种人在中国很多很多,不过没有文字写出来给他宣传而已,那种人太多了。了凡居士是因为自己把他自己的遭遇、经验、修持、因果写出来,告诉他的儿孙,希望世世代代都明了这个事实,认真去修学,改造命运,所以他这个小册子流通得很广。

  在民国初年,印光法师一生就是做印送佛经善书,劝勉世人断恶修善,老实念佛,对於《了凡四训》、《感应篇》、《安士全书》这三样东西,他老人家一生是极力提倡。信徒送给他老人家的供养很多,他把这些钱在苏州办了一个「弘化社」,就好像佛经流通处一样,印了很多很多的书,有完全赠送的,有半价流通的,有成本流通的。他是看你有力量买的,你就拿钱来买,这个钱拿来了,做印经的基金;你很需要,没有钱,那他就送给你。对於刚才讲的这三种书,老和尚印送得最多。

  我在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经,住在中华佛教图书馆,那个里面收藏的「弘化社」的书收藏得不少。我常常翻到后头版权页,这个书有印到二十多版,每一版少的是一万册、两万册,多的是五万册、七万册,不得了!我给它稍微略略统计一下,它这三种书,老和尚在世一生至少印超过三百万册以上。我那个时候知道这个情形也吃了一惊,任何经典流通量没有这么大,这三样东西都不是佛经,为什么印光法师这样的注重,大力的来流通?以后才想到老和尚的苦心,如果人不能够深信因果,学佛也没有用,也得不到真正利益。所以佛法建立在深信因果的基础上,他对於这三样东西不遗余力的来推广、来宣传。我从香港回到台湾之后,在台北、在高雄,我就开讲《了凡四训》,讲《感应篇》,讲《阴骘文》,讲了不少遍,这个可以说都受了印光老法师的启示。要学佛,要从这个地方奠定基础,懂得『修善积德』,对於今世来生都有决定的好处。

  【世间有此目前现事。】

  这讲世间眼前我们看到这些事实,这些事实随时随处都可以看到。

  【寿终之后。入其幽冥。转生受身。改形易道。故有泥犂。禽兽。蜎飞蠕动之属。】

  前面讲的『穷乞』、『孤独』,那是花报,那是这一生的痛苦。现在这里给我们讲果报,这「五烧」。『寿终之后』,恶心一定感得恶道。『幽冥』是指饿鬼、地狱,到这里去受苦了。『转生受身』,这里死了之后就到恶道里面去。『改形易道』,「形」是身体的形状。如果到畜生道投胎,他就变成畜生身了;在饿鬼道里面,他得的是饿鬼身;地狱道是地狱身,身的形状不一样,「改形」。这一生在人道,来生到三恶道去,这个「道」也不相同了。

  『泥犁』就是地狱,这是梵文的音译,梵文的音称「泥犁」,翻成中国意思就是地狱。『禽兽,蜎飞蠕动』,这是讲畜生。三恶道,说了地狱,说了畜生,饿鬼道在当中,当然就包括了;地狱、饿鬼、畜生。那么这三恶道从哪里来的?恶念恶行所感的,所变现出来的。这个事情也是真有,不要以为这是假设的,是人们的幻想,那就错了。

  民国初年章太炎老居士在世的时候,章太炎是民国初年国学大师,知道他的人很多,读过他的文章的人很多,他的女婿朱镜宙老居士,晚年在台湾度过。我认识朱老居士的时候,他是七十一、二岁的时候,那时候我才二十几岁,他老人家圆寂的时候好像是九十一岁,在台中圆寂的,他跟李炳南老居士同年。我学佛,他帮助我很多。他讲他老岳丈的事情,那个时候像讲故事讲给我们听,以后他写在书上,他有一本《八大人觉经》的讲记,这个故事写在里面,诸位将来有机会能看得到的。

  他说章太炎在世得罪了袁世凯,袁世凯那个时候做大总统的时候。怎么得罪他呢?就是不肯骂他。袁世凯很坏,人家都骂他,他不骂,人家问他为什么不骂?不值得一骂。这个话就传到袁世凯,袁世凯听了非常生气,也没有什么罪名,有什么罪名?但是把他抓去监牢狱里头关他一个月。

  他说他从监牢狱出来之后,也就遇到了鬼,做东岳大帝的判官。他说到晚上就有小鬼抬了个轿子,那个时候还坐轿子,抬轿子来送他去上班。到第二天早晨天快亮的时候,我们大陆上讲鸡叫的时候,这两个小鬼又把他抬回来,送回来。他很辛苦,日夜都不能休息,晚上要到阴曹地府上班,但这个事情是真的,但是那个时候朱镜宙老居士对这个事情都不很相信。他说确实,他晚上睡觉跟死人一样,摇都摇不醒的,普通一般人你叫他的时候,他会醒过来,他不会醒的,一定要到第二天早晨他才会醒过来,确实他去上班去了。他说有一天他说试试看写个请假条,请一天假看看行不行,他就用黄纸写了个假条,在门口烧掉了,果然那一天晚上小鬼没有来了。

  东岳大帝管五个省,管五个省里面这些生生死死,他都管。他也常常把阴间里他所看到这个事情给这些朋友们说。他说大致上来讲,阴间跟我们阳世很相似,不过唯一一个现象就是阴间里面看不到太阳,天气永远是阴天,见不到太阳,也见不到月亮、星星,都见不到。寿命长,他在那里见到还有唐朝、宋朝的鬼,见到的,因为他是个读书人,读到古人的文章,到那里都见面了,所以鬼道的寿命比人间长。

  他有一次就想到这个地狱里头有一种刑罚叫炮烙,炮烙是什么?是铜柱把它烧红了,人就抱那个柱子。他说这个刑罚非常残酷,他也就发了个慈悲心给那个东岳大帝建议,能不能把这个刑罚废除?东岳大帝听了也不说话,就跟他说,「你去看看,你到现场去看看」。「好哇!」东岳大帝派两个小鬼带他到现场去。他走了很远,小鬼告诉他到了,他看不见,所以这一下才想到佛经里面所讲的,业力变现的。他自己本身没有这个业,见都见不到,这才明了。

  所以地狱,《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只有两种人能见得到。一种人是有业力去受罪的,这地狱从哪来的?业力变现出来的,你没有这个业力,在面前也看不到。第二种是菩萨,要到地狱里面度众生,菩萨能见到,普通的人决定见不到。所以这个是晓得不但是地狱道,六道、十法界都是自心变现的境界,真的像《华严》所说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大乘经上常讲,这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佛把宇宙的来源,一句话给我们交代得很清楚、很明白。

  【譬如世法牢狱。剧苦极刑。】

  这是比喻,实在讲比喻是比喻个彷佛。这个地方像世间的『牢狱』一样,你犯罪了,判了刑罚了,关到监牢狱去了。现在监狱里面刑罚少了,从前监狱里头用刑用得很重,所以『剧苦极刑』。

  【魂神命精。】

  这个『魂神命精』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人的灵魂。

  【随罪趣向。】

  随著他在生造作的罪业自然变现出这个境界,他要去受这个果报。

  【所受寿命。或长或短。】

  寿命的长短也就是他受罪的那个期限。他受罪是受得长,或者是受得短,都是由他前生所造作的罪业的轻重。他造得轻,他所受的那个罪就短,也就能早出来;造作得很重,那他受的罪就很长,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佛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力量是相等的。佛能不能救这些众生?佛没有能力,但是佛知道这个原理,佛晓得方法。有缘遇到佛法,你能够相信,能够依照这个方法去做,纵然堕地狱,也能够立刻超出,怕的是你不肯相信,不肯回头,那就没有法子了,那这个罪业就很重,而且很长。

  【相从共生。更相报偿。】

  这一句话就是冤冤相报,互相的残害。

  【殃恶未尽。终不得离。辗转其中。累劫难出。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这几句说明了恶道里面感受极苦的状况。你的罪没有受尽,你就没有办法出来。地狱罪受尽了,到饿鬼道受罪;饿鬼道受尽了,再变畜生去还债。你过去杀害的畜生,你今天以命去偿,欠命的还命,欠钱的还钱。你如果真正把事实看清楚了,你就真的明了我们在这个世间,人与人之间,说哪个人占了便宜,哪个人吃了亏,没这个事情,绝对没有,为什么?后来有报偿的。我这一生侵占了别人,来生还要还他,俗话常说「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佛眼睛里面看得清清楚楚,告诉我们『痛不可言』。这世间人愚痴,迷惑颠倒,造这些罪业。

  【天地之间。自然有是。】

  这个就是说明因果不虚,必有报应。这个报应是自然的,没有人主宰,不是佛菩萨在做主,也不是上帝,也不是阎罗王,自自然然感召的。像我们常讲「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心地很厚道、很善良,他作的梦是好梦;心胸险恶、狭窄,作的梦都是恶梦。这个境界从哪里来的?不是别人变现给你,是自自然然而有的。六道里面的果报就像这个样子。

  【虽不即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

  我们现在正在造恶业、造善业的时候,果报现在没有报,现在没有报,过一个时候就报了。所以看你造的这个心、你造的这个行,如果很猛、很强烈,果报这一生就看到,晚年就看到。如果不是很猛、很强的,果报在来世。所以像了凡居士那样,他知道命运是自己造的,自己可以改,他就对於善特别加强,他善的果报不要到来生,这一生就现前了,他就得到这个好的果报了;善恶都是一样。如果我们真正知道了,刻意去断恶、去修善,就能改变我们晚年的环境,这个是真正智慧,真正的聪明。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下面一段是讲盗恶,前面是讲杀生恶,这个在给我们讲偷盗恶。

  【其二者。世间人民。不顺法度。】

  『法』是法律。『度』是节度,要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讲,就是礼节。礼是有节度的,不能超过,也不能不到,它有一个标准,像这个度量衡一样,它有标准。法律就是我们生活规范的标准,他不遵守法律,这就犯法了。

  【奢YIN骄纵。任心自恣。】

  这句讲的是超过了法律,超过了道德,这就是造罪业了。盗恶范围非常广泛,不仅仅是指我们去偷盗别人东西,这当然是盗。佛家讲的盗是「不与取」,物有主,主人没有同意,你把它得来,这个叫盗。得来的方法很多,或者是主人自己亲自送给你的,但是不是他甘心情愿的,那也叫盗。你是用其他的方法逼迫他,他不能不给你送礼,不能不来贿赂,绝对不是他甘心情愿的,这统统叫盗,所以它的范围就非常非常之广了。下面给我们举几个例子:

  【居上不明。】

  这个『上』是领袖,在从前是帝王,现在是国家的元首。如果他糊里糊涂的。

  【在位不正。】

  这是讲他的官僚、官员贪赃枉法,心术不正,不是为老百姓谋福利,想尽方法榨取老百姓的劳力、财物来供养自己,这个是大盗。

  【陷人冤枉。】

  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就很多了,现世不论,在历史上看到很多。为什么要陷害他?为了要夺取他的权位、夺取他的财富、夺取他的眷属,统统是盗心。

  【损害忠良。】

  这统统都是盗业。

  【心口各异。】

  这就是口里说的跟心里想的不一致。心里想的是夺取对方的利益,口里面用一种欺诈,这种方法。

  【机伪多端。】

  『机伪』是指他的用心,机心诡诈。

  【尊卑中外。更相欺诳。】

  『尊』是尊长,欺骗尊长。尊长都有产业,希望自己得到,用种种方法欺骗他。『卑』是下人,『中』是自己家人,『外』是自己家里以外的人。换句话说,无论对「尊」、对「卑」、对家人、对外人统统欺骗,为了自己的利益。

  【瞋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贪多有。利害胜负。结忿成讐。破家亡身。不顾前后。】

  这把因果都说出来了。用这些不正当的心理,不正当的手段,试问你得到的是多少?你能够占有几时?他没有考量这一个事实。如果考量这一个事实,自自然然他就放手,就不肯去做了。要知道得来的很有限,而且得到的必定是命中所有的,命里没有的偷不来。那个小偷今天偷了多少东西,命里有的,你命里头没有,你去偷偷看,你看你偷得来、偷不来?冤枉,真是冤枉。所以古人讲「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你用什么手段得来的,统统是你命里有的,命里没有的时候,你决定得不到,只是造罪业而已。命里有的,当小偷、当强盗的,他一样享福,没有被警察抓去;命里没有的,才偷一点,马上被抓去了,就去坐监牢狱了,命里没有嘛。这个东西不是管运气好、运气不好,不是运气的事情,是你命里头有没有?你能享多久?

  凡是用这些不正当手段,无论是得来的财富、地位,都不能保持长久,他不是从积功累德上得来的;积功累德可以保持长久,用这一种机伪奸诈所取得的都保持不久,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这都是非常非常愚痴,迷惑颠倒,自私自利。

  『欲自厚己』,他心里所想的都是自利,都是自私自利。『欲贪多有』,贪而无厌。『利害』是讲他所得到的。『胜负』是他的骄慢心的流露,样样要胜过别人,在地位上、在财富上、在种种上,他要超胜别人,这样自自然然与许许多多人结怨结仇,为什么?伤害别人太多了,伤害别人太深了。他的福报享尽,后面这个苦报就现前了。『破家亡身』,我们所谓是家破人亡,这是「痛」,花报。『不顾前后』,这个「前后」是前因后果,他不晓得前因后果,所以他敢作敢为,到果报现前,后悔来不及了。

  【富有悭惜。不肯施与。】

  这在世间人也常见的。富贵人吝啬、悭贪,不愿意帮助别人。

  【爱保贪重。心劳身苦。】

  这是形容我们中国俗话所说的守财奴,一生当中把这个财物看得太重了,不会运用他的财物来修福、来积德,他不会。而且财物多了的时候,因为他不会运用,反而造了很重的罪业。所以『心劳身苦』,操心,如何保护财产不失掉,如何保护财产不贬值,实在讲统统都是错用了心,为什么?他的寿命有限,这能带得走吗?一样也带不走,大限到来,全是别人的,没有一样是自己的,这个就是他迷惑。

  【如是至竟。无一随者。】

  到他命终的时候,一样带不走,没有一样跟著他走的,这就是古德常讲「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一生所造的善业、恶业会跟著你走的,这个世间一切功名、富贵、财物是你一样都带不走的。真正觉悟的人、真正聪明人要晓得,带得走的我要好好的修它,我要珍惜它;带不走的不必理会,不要在这些上面多费精神,这是错误的。

  【善恶祸福。追命所生。或在乐处。或入苦毒。】

  这是说你一生修善积德,你所得的是福报;你一生作恶多端,利己损人,你必定得灾祸。这个业力一定支配你,善人生在『乐处』,得人天福报;恶人一定入三途,『苦毒』就是指的地狱、饿鬼苦,地狱毒,「苦毒」是指三恶道。

  【又或见善憎谤。不思慕及。常怀盗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给。消散复取。】

  这个地方所讲的盗业,往往我们疏忽了。嫉妒、瞋恨,经过佛这么一提示,我们仔细去思惟一下,确实也是『盗心』。为什么会嫉妒?不愿意看到别人比自己好,这个就是不正常的心,希望别人都不如自己,都是属於「盗心」。见到善人,见到善事,心里面不欢喜,或者加以毁谤,加以批评。如果是个善人,那他的态度就不一样了,善人见到善人、见到好事,他生欢喜心,不但欢喜,而且他知道随喜功德,所以尽心尽力去帮助他、成全他,为什么?这一个善人在这一方是这一方人的好榜样,善事必定能够利益大众。成人之美就是成就自己的德行,换句话说,妨害别人、障碍别人,正是自己在造极重的罪业。「常怀盗心」,希望别人的好处自己来受用,受用完了,再想办法去找,换句话说,享受现成的,这就是属於「盗心」。

  【神明尅识。终入恶道。自有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这个地方所讲的『神明尅识』,这个「识」念破音字,不念识(ㄕˋ;shiˋ),念识(ㄓˋ;zhiˋ),「识」(ㄓˋ;zhiˋ)就是记载的意思,跟言字边那个志愿的「志」是一个意思,古时候这两个字通用。这个「神明」就是讲的天地鬼神,你造作的善恶,天地鬼神那里有记载,这是说这桩事情。天地鬼神是不是真的有记载?真的有,这个不假。

  我们在《高僧传》,是哪一位法师我记不得了,《神僧传》里头也有。他那个神通真的是不可思议,他是遇到一个秀才,这个秀才会写文章,大概是写的总是对於世间善人的批评,恶意的毁谤,也是泄忿。写完之后就算了,就烧掉了。遇到这一位法师,这位法师就跟他讲:你心术不正。他说:你怎么知道?他说:我知道,你从前写过这些什么东西。他死都不承认。不承认,从口袋里摸出来,给你看,是不是这个?吓死了,还在,明明烧掉了,他怎么从他口袋里摸出来?

  所以说实在话,我们的一举一动、起心动念,就像那个电脑里头统统有记录存在,不是天地鬼神他去记,他们有办法看到我们的档案,我们的档案他全都有,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起心动念,佛给我们讲「阿赖耶识」就是档案库,不但这一生的,过去生生世世统统在那里头。这「阿赖耶识」叫「藏识」,「藏」像仓库一样,所有一切资料统统在那个里面。有能力的人会把那个档案打开来的时候,再赖也赖不掉。这是佛法给我们说出这个原理。

  所以通常世间法里面讲阎罗王那里有生死簿,阴曹地府有业镜台,这一些都不是虚妄的。如果我们很冷静的去想一想,是非常可能,可能它是事实,不是一个虚构的。所以我们起心动念就要谨慎。真正修行在哪里修行?在起心动念之处,不许可有一个恶念,念念利益众生,绝不侵害众生,绝不伤害众生,这才真正成就自己的「大德」。这是「神明尅识」。

  『终入恶道』,最后必定是堕三恶道。三恶道从哪来的?『自有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这一句话跟前面讲的『天地之间,自然有是』是一个意思,言语上说得不一样,意思、境界完全相同。「辗转其中,累劫难出」,这就指恶道的循环。地狱道罪受满了,到饿鬼道;饿鬼道受完了,再到畜生道,恶道循环『痛不可言』。唯独佛与大菩萨,「现量」,就是现前,亲眼看到这个事实,告诉我们真实的状况。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  (第四十七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47

  请掀开经本第六十九面。我们这里有两种本子,旧本子是六十七面,新的本子是六十九面。看最后一行:

  【其三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寿命几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常念YIN妷。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费损家财。事为非法。所当求者。而不肯为。】

  这是这一品经里面的第三段。前面的两段给我们说明这个杀生恶、偷盗恶。这是所说的五种恶业,五种恶业翻过来就是五戒。这个第三段是讲邪YIN恶。一切重罪里面最重之罪无过於「杀生」,对於修道最大的障碍无过於「YIN欲」,所以这是两大严重的障碍,我们要知道。

  佛在戒经里面,无论是在家戒跟出家戒,第一条都是不杀生,可见得这个杀生是大恶,不但是「性罪」,而且招来的是冤冤相报。这个冤冤相报是非常之残酷,一世一世的报复,而且报复一世比一世严重,非常可怕。我们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即使对於蚊虫蚂蚁,我们也不能够伤害它,不要看到它很小,它一样有瞋恨的意念,一样的贪生怕死,这个我们要知道。

  如果要修,要超越世间,那就是YIN戒放在第一了。YIN欲不断,不要说是超越三界了;三界里头有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想到色界天、无色界天都办不到。换句话说,这一个意念要不断,你往来的就是欲界天以下,就这么个范围。所以禅定功夫深的人,他这些烦恼没断,虽没有断,他的定功伏住了;这个定里面,心是清净的,烦恼虽然有,它不起作用,它不起现行,因此他能够到色界、无色界天。如果要想修行证果,那就一定要断。决定没有说是这个YIN怒痴,就是我们讲的贪瞋痴,YIN怒痴没断,而能证「阿罗汉果」的、证「斯陀含果」的,没有这个道理。说证果,是一定要断。诸位从这个地方就了解超越三界之难,真正不容易。

  净土法门讲「带业往生」,这比较起来就容易太多了。「带业」是什么?不断。不断,我们有把握了,但是不断,要「伏」,换句话说,就是有能生到色界天这个能力就能往生了。色界天是靠定功把烦恼伏住,我们今天用一句佛号也把烦恼伏住,你能伏得住,你就能往生;你伏不住,那这一句佛号是来生再学佛的因缘,这一生不能成就,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就是我们这一生想不想到极乐世界去?对於经里面讲极乐世界的殊胜、依正庄严相不相信?喜不喜欢?如果你相信,真喜欢,真想去,那么这一句佛号必须把「YIN怒痴」要能够伏住,这往生就有把握了。如果伏不住,念佛念得再多,那就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只是跟阿弥陀佛结一个善缘,种一个善根,这一生不能成就。那么你要问了,那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成就?这很难讲,怎么很难讲?你到哪一生再遇到这个法门,阿弥陀佛这一句弥陀名号真的把这个烦恼伏住了,那你就去了,你哪一生伏住就哪一生去,伏不住就不能去,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因此,要真正发心求生净土,要认真,要真干。这一段一开头就指出妄念邪YIN。

  『世间人民,相因寄生』,这一句话要用现代话来讲,就是世间任何一个人在世间不能够独立生存,要彼此互相依赖,这就是这个意思。「相因寄生」,这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态现象,没有办法独立的,要互相依靠的。『寿命几何』,在我们现前这个环境里寿命不长,古人常讲「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一般看到好像医药发达了,寿命有延长的现象,这个看法不尽然。佛给我们讲这个寿命是讲我们这一个世间人平均的寿命。这个环境好,有福报的人都生到那里去了;那边环境恶劣,没有福报就生到那一边去了。我们看看非洲,多少饿死的,多少在婴儿时代就丧命的,所以这个年龄平均一下,真的还到不了七十岁。这就是人,他有共业、有别业;他个人修福,寿命延长。那么纵然活到一百岁,实在讲也非常短暂,一百年弹指就过去了。这一句话是叫我们提高警觉,要知道事实的真相,然后才晓得如何来取舍,哪些事情我们应该做的?哪些事情不应该做?自己就有智慧来抉择、来取舍。

  『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这是说(要用佛法来讲)烦恼业障习气很重的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这个「邪恶」就是邪YIN,不是正当婚配以外的,这叫「邪恶」。底下『常念YIN妷』,这个是即使正式夫妻,YIN欲过度也戕害身体,也不可以,换句话说,也必须要节制。这个两句话,它的含义不相同。『烦满胸中』,这是讲欲火,像猛火一样在里面烧。『邪态外逸』这一句是指外面所显现出来的。

  底下这是讲现前的报应。『费损家财』,所谓是败家子、浪子。『事为非法』,这个李老师小注这里讲「破人名节」,在古时候,这是社会上非常重视的,现在大家对这个不太重视了,但是绝对不是一个好事情,绝对对於道业有障碍,不但对道业有障碍,对於社会安全、对於自身的幸福都有妨碍。如果我们真正相信因缘果报,你自然就明了了。

  『所当求者,而不肯为』,这是佛一句很感叹的话。就是应当求的,应当要做的,反而不肯去做。佛对我们说的话,应当求的是求永生,永生这一条路也就是真正超越生死、超越轮回,这是应当求的。生死轮回非常非常的痛苦,佛为我们指出这一条超越的道路,我们能信,我们遵照这个道路去走,决定能够满愿。

  那么底下这个几段也是略举几个例子。「YIN妷」对於身家,乃至於对於社会国家的伤害,这些事情我们在历史上往往能见到的。在中国历史,几乎每一个朝代亡国的君王都犯了这些罪业,都犯的很严重。远,我们看夏、商、周,夏桀不是不能干,殷纣王也是了不起,文才武略,都是贪爱YIN欲而国破家亡。那么就到明朝末年,清军入关,大家都晓得吴三桂把清军引入关,吴三桂为什么?为了陈圆圆,这是在中国近代所看到的,对於整个社会国家带来了灾难。

  【又或交结聚会。兴兵相伐。】

  这些原因都与女子有关系,都与贪瞋痴关联著。

  【攻劫杀戮。】

  这是讲带来的战争。战争的起因,由於女子,在中国、在外国历史上,我们都曾经见到的。

  【强夺迫胁。归给妻子。】

  这是讲战利品,战胜的战利品,回来的时候供养妻子。

  【极身作乐。众共憎厌。患而苦之。】

  『众』是指社会的大众。百姓遭殃。

  【如是之恶。著於人鬼。神明记识。自入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这一段是讲的果报。他既然造的有业因,一定像前面所说的一样:第一个,「阿赖耶识」落的这个种子永远不会消失,天地鬼神也看得清清楚楚,这一笔帐他也记得清楚,到他运衰的时候,那就是算帐的时候。在他运鼎盛的时候,他造作恶业,鬼神也要避他三分,这是在他气盛的时候。但是他那个气不是永远盛,它会衰,衰了的时候,这冤家债主统统都来了,那就得要报偿了。

  『自入三途』,「三途」就是指的地狱。地狱里面,这个李老师在这个小注里头,有炮烙,炮烙怎么来的?就是这样感召而来的,不是阎罗王设的这个刑罚,不是的。地狱里头所有的刑罚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没有人在那里设立的,自己变现的,自己在那里受这个罪,真的叫自作自受。阎罗王很慈悲,也没有办法救他。地狱罪受完之后,再到饿鬼、畜生。畜生里面,它这个习气还是不能永远消除,所以有「雀鸽鸳鸯报」。这像鸟类里面这个YIN心重的,雀鸽鸳鸯,堕落在这一类的畜生之中。

  所以『无量苦恼,辗转其中』,这个恶道实在讲进去很容易,出来很难。我们凡夫粗心大意看不出来,佛给我们说了,我们也体会不到。如果是深入经藏,心地比较清净,这个境界渐渐能体会到一些,你体会得愈深,你感觉到这个问题严重,感觉到这个果报非常可怕,佛所说的一点都不错。

  【其四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不孝父母。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

  到这里是一小段。底下这一段是第四个大段,是妄语恶。这个地方说得详细,妄语里面包括口的四种过失。妄语是不诚实,人如果不诚实,那当然这个修道是不可能成就的,为什么?修道是要用真诚心。你的言语不诚实,你这个心是妄心,妄心怎么能成就道业?这是决定不可能的。即使在世间,你的言语没有人相信,换句话说,在社会上就难以立足了。『妄言』总会被揭穿,欺人能欺骗一时,不能欺骗长久,这个要知道。儒家的教学把「信」摆在第一位,人无信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生存,佛法对於这一点也非常重视。这是告诉我们『世间人民,不念修善』。『两舌』是挑拨是非,『恶口』是说话粗鲁。「妄言」是妄语,欺骗别人,说话不诚实。『绮语』是花言巧语,说的话很好听,目的还是在骗人,在诱惑人。

  『憎嫉善人』,「憎」是憎恨,「嫉」是嫉妒,对於这个社会好人好事,他看到都容纳不下,都会生瞋恨嫉妒心。『败坏贤明』,贤善,这是社会上贤人,是有德行的人;「明」是有智慧的人。有道德、有智慧,这样的人,他自能够影响一方,移风易俗,他的功德很大;在这一方上受人尊敬,是一方人的表率,一方人的榜样。对於这样的人要嫉妒瞋恨来障碍他,这个结罪不是对某一个人的,而是对这一方的,所以他这个罪就重。对一个人,这个罪轻;他是用对一方人来结罪。

  『不孝父母,轻慢师长』,这个也必然的道理,如果孝亲尊师,那他一定会修善,他就不可能作恶了,必定是不孝亲、不尊师。『朋友无信』。父母对自己有养育之恩,应当要尽孝,「世出世法」都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今天大家都晓得佛法衰落了,可以说衰微到了极处,佛法还能不能像过去一样兴旺起来?很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现代的教育把孝亲尊师这一个教学舍弃掉了,没有人极力提倡了。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社会上人大家不讲孝道了,佛法就没有基础了,像盖房子一样,地基没有了,怎么可能再兴旺?这就难了。不像其他宗教,其他宗教立足点不是在孝道上,佛法是立足在孝道上。所以什么时候这个世间真正认识孝道的重要,国家社会普遍的提倡,佛法自然就兴旺了。我们在现前这个社会还看不到这个迹象,谈论孝敬的人很少,甚至於有些场合当中你谈到孝亲尊师,别人还耻笑这个思想落伍不合时代了。这是什么一个时代?这个时代不要孝、不要敬,这就是现在社会动乱的根源。为什么会这样动乱?动乱的根源在这个地方。

  「朋友无信,难得诚实」,他连亲恩、师恩,自己的智慧、技能得自於老师的教导,这都是有大恩德於自己,父母师长的恩德都不顾了,哪里还有朋友?那个朋友相交往来不是道义,而是利害。今天於我有利,这就是好朋友;明天没有利益了,甚至於就变成冤家仇敌了,这个变化完全是由利害而来的,这是非常非常的可怕,没有道义存在了。现前这个社会确实是如此,人与人之相交,大的是国与国之相交,都没有道义,完全是看利害。

  【尊贵自大。谓己有道。】

  这个字是自己的『己』,它这里是一个「已」字。这是佛法里面讲的贡高我慢,因为他傲慢自负,所以轻视父母师长;认为父母师长都比不上他,都不及他,都没有他能干,所以对於尊长的态度傲慢。

  【横行威势。侵易於人。】

  就是我们常讲的作威作福,常常是侵犯别人。

  【欲人畏敬。不自惭惧。】

  他的目的是希望别人怕他、希望别人尊敬他,所用的这些手段,目的不外乎是希求别人对他的敬畏。『不自惭惧』,「惭」是惭愧,「惧」是恐惧,「惭愧」这两个字在佛法里面是属於「善心所」。「惭」,我们中国人讲良心责备,「愧」是舆论的指责。「不自惭惧」,那就是自己没有良心责备,这个人天良丧失了;舆论的指责他也不在乎,视若无睹,所以他敢胡作妄为,自以为是。

  【难可降化。】

  『降』是降伏,『化』是变化他、改造他,不容易,很难。

  【常怀骄慢。】

  态度骄傲,就是贡高我慢。

  【赖其前世。福德营护。】

  这两句是说明他的因缘。这样一个恶人,为什么在这个社会上他还有地位、有财富、有势力?还在作威作福?他还没遭到报应呢?这就说明他前世所修的福报,现在他在那里享受。这个佛法常讲的了,「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他现在享受这个福报是前世所修的善,这一生中所造的恶还没有成熟,果报没有现前,这个果报是来生。「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们这一生的造作就是来生的果报。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个一定要知道。因缘果报是真实的,决定不是假的。那么他是前世修的福修得多。

  所以佛常常教给我们要重视修慧,不要单单修福。像这些人,这作恶多端的人,福报都很大,没有福,他造作的恶也妨碍不了别人。前生修大福报,没有修慧,所以很容易被外境迷惑,内里面贪瞋烦恼很重,外面五欲六尘的诱惑力量强大,这是他造作罪业的原因。如果我们福慧双修,自然果报就圆满。享福他有智慧,他能辨别善恶、能辨别是非、能辨别利害,那么他起心动念、一切造作自然有分寸了,所以修慧是非常重要的。

  修定、修慧非常重要,但是福报也不能不修。所以成佛,佛称为「二足尊」,「足」就是满足,就是圆满的意思;「二」是两种,一个是智慧圆满,一个是福报圆满。佛是「福慧二足尊」,佛是我们的榜样,所以修福修慧要并重。我们现在在凡夫位,还没有成菩萨,凡夫位里面最好是慧多一点,福可以少一点,这就更好,不会迷失了自性;福报太多很容易迷失自性,不是一桩好事情。下面这就说到果报现前,福报享尽的时候,他果报就现前了:

  【今世为恶。福德尽灭。】

  他过去生中修了大福报,本来这个福报,譬如说能享一百年的,因为他造恶,结果就打了折扣,五十年就享尽了,这是福报递减了。为什么减掉呢?这个减,绝对不是天地鬼神在那里做主宰,对他的惩罚,不是的,还是属於自己的业力。这个恶的业力强大,善的这个业力逐渐逐渐微弱,善业抵不过恶业,所以这个恶业果报愈来愈强烈,这是强者先报,强者先牵,是这么一个道理。

  【寿命终尽。诸恶绕归。】

  这是到他命尽的时候。真正到命尽,这个恶报现前,还算他这个前世的福报大,如果没有那么大的福报,不要等命尽,晚年的时候就有病魔缠身了,自己就做不了主宰了,就受这个恶业的牵缠。这个『诸恶』,这是讲命终之后,这是讲的恶道了;以及这一生当中,再加上过去生中,冤家债主,欠命的,他要来讨命;欠债的,他要来讨钱,这个事情就非常非常的麻烦。

  所以念佛人知道这个事实的状况,为什么我们把自己修学的功德、布施的功德,一生当中所做大大小小的这个善业,都回向给「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上报四恩是回向给与我们有恩德的人,下济三途苦是回向给我们历劫的冤亲债主。我一生一世修的,还债,有恩的,供养他们;有欠债的,这就是还给他们。那个有恩的就不必说了,有怨的,这怨气总得把它减轻,对於自己道业上就少了许多的障碍了,所以这都是事实的真相。真正明了了,勇猛精进,这个勇猛精进的力量从哪里生的?就是四重恩、三途苦这个地方来的。他们在后面逼迫,我不用功不行,不用功,生生世世就是讨债、还债、讨命、还命,这个麻烦大了,你尽干这个事情,你在六道里头干什么?就干这些。勇猛精进,这才能超越三界。

  我们今天这个路子是一条非常稳当的道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一条路稳当,古德给我们说「万修万人去」,是决定能够成功的,决定能够去得成的。到了西方世界,生生世世与我们有恩的人才能真正报答,我们有能力报答他;生生世世给我们结下冤仇的那些众生,我们也有能力帮助他成就佛道,总比这个生生世世的报复那要好得太多了。所以说与一切众生把这个怨结解开,也只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能真正把它解开。所以你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你就不能不用功,不敢再懈怠了。

  【又其名籍。记在神明。殃咎牵引。无从舍离。但得前行。入於火镬。身心摧碎。神形苦极。当斯之时。悔复何及。】

  在造作恶业的时候,口业最容易造;身业,缘不具足,难!不容易。口业最容易造,「妄语」、「绮语」、「两舌」、「挑拨是非」,有意无意都在那里造,非常可怕。自己不知不觉在造这些罪业,并不知道后果的严重。所以古人教给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这个很有道理,尽可能的用多念佛少说话来避免口过。这个念佛,那是真实的善业,用这个方法来杜绝口恶。

  那么这一段是讲他的这些罪行也记在天地鬼神,这都有记录的。由於这个业力,这个恶业的牵引,业力总是在前面支配著你。九界众生,九界是包括了菩萨、声闻、缘觉,再下面是六道。九法界众生这一切因因果果不外乎两种力量,一个是业力,一个是愿力。三界圣人,阿罗汉以上的,化身到我们六道来帮助我们,度脱众生,他是愿力来的,乘愿再来。六道众生自己做不了主宰,是受业力支配的。我们没有能力想到哪一道就到哪一道去投胎、去受生,做不到的,业力在主宰。

  我们晓得这个事实,知道这个真相,佛菩萨教给我们要发大愿心,这个大愿心能超过业力。像这个《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讲的,你要是真实发这个十种大愿,这个十大愿王,临终的时候,愿力导引你就到西方世界去了。这些作恶的人,他没有愿力,他是业力,恶业力,恶业力引导你到哪里去?就到三恶道去了。善的业力引导你就到人天善道,恶的这个业力引导你就到三恶道去了。这是讲恶业力在牵引,这个力量你怎么样也摆脱不了,它在你前面引导你,引到哪里?

  【入於火镬。】

  这个『火镬』就是我们一般俗话讲的油锅,下油锅。上刀山,下油锅,这油鼎,这是刑罚。刀山、油鼎,受这种罪:

  【身心摧碎。神形苦极。】

  在这个时候你后悔,后悔也来不及了。实在说,他受这一种刑罚的时候,真的他还不知道后悔,你就晓得他那个前面讲的「尊贵自大,不自惭惧」这一个意念非常坚固,所以他在地狱受这个罪。如果他起一念后悔了,跟诸位说,那他就很幸福了,他就可以脱离地狱了,因为那一念后悔是一念善心,一念善心生就离开地狱了。离开地狱,纵然到饿鬼道受罪,比地狱也好得太多太多了。畜生道之苦比饿鬼道要轻,饿鬼道比地狱道又要轻。所以这个悔罪是善心,佛常教我们要修忏悔,十大愿王里头「忏除业障」。

  【其五者。】

  这个第五,在五戒里面是「杀盗YIN妄酒」,我们看这个经文,它的排列也是如此,也是这五大段,前面「杀盗YIN妄」,这个经文非常的明显。但是后面这一段,这是讲「酒」的这一段,虽然它的经文里有,它的意思比这个还要广,意思里面实在包括了「意」的三种恶,意三恶就是贪瞋痴。所以这一段经文,我们把它看作五戒没有错,把它看作十善也不错。十善,前面「杀盗YIN」,这是身三业;这个第四段妄语里面,它也很清楚,有「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所以这口的四种过它讲得很清楚。身三、口四,后面这一段有「贪瞋痴」。所以这一段实实在在讲就是五戒十善。所以在《无量寿经》里,这一章可以说是戒经,是戒律,我们依照这个修学就是持戒念佛,那就没有不成就的。

  【其五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怠。】

  这个『徙倚』,这是汉朝时候常用的一句话。这个言语会随著时代改变,有些古时候讲的话我们现在听不懂,譬如前面讲「若曹」,「若曹」就是大家,我们现在这个字都不用了,这个话听不到,如果不说清楚,我们就很难懂。这个「徙倚」也是的,徙倚的意思就是你的心摇摆不定,犹豫不决,摇摆不定的意思。『懈怠』,这个好懂,「懈怠」是懒惰,人没有主见,懈怠、懒惰。

  【不肯作善。治身修业。】

  这个两句实在的意思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讲的不务正业。放逸,苟安放逸,过一天算一天,这样一类的这个心态,懒散成了习惯。说这些话,实在讲就与酗酒有关系了,都是属於这一类的人了。

  【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负恩违义。无有报偿。】

  对於父母的教训,他听不下去,不但听不下去,而且还要反抗,这些事在从前社会里面有,但是不常见、不多见;现在这个社会,无论在中国、在外国,可以说是常常能见到、常常听到,社会变了。今天不但是酒带来了许多的灾难,更严重的,现在所谓吸毒,古时候还没有,在佛经里面还没有看到这个,可见当时社会还没有这些毒品,这个比酒就更严重了。沾上了毒瘾,什么样的恶事他都做得出来,这非常可怕。这是讲忘恩负义,沉迷在酒色之中,在我们中国俗话常讲这一类叫败家子。

  【放恣。游散。耽酒。嗜美。】

  『嗜美』是指的美食,就是好吃,对於饮食很讲求。

  【鲁扈。抵突。不识人情。无义无礼。不可谏晓。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不能忧念。】

  这一段是讲的贪。『放恣』,「放」是放逸,「恣」是指纵情所欲。『游散』,前面讲的不务正业,好吃懒做。『鲁』是鲁莽,『扈』是跋扈。『抵突』就是很容易与人冲突,我们今天讲使性子,很容易跟人冲突,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礼义,也不能接受别人的劝告,只顾自己享受,家里面的生活,亲戚朋友都不能够照顾。所谓『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他们的生活状况『不能忧念』,这就不是一个正常的人。在中国社会,正常的人,自己生活还常常想著父母兄弟、亲戚朋友,逢年过节都会问候一下,有力量帮忙都是尽心尽力去周济,这是礼义之邦,这些他完全不懂

  【不惟父母之恩。】

  『惟』是思惟,没有想到父母养育之恩。

  【不存师友之义。】

  『存』是存念,没有念到老师、同学这些道义。

  【意念身口。曾无一善。】

  这是都造作恶业,身口意三业没有一丝毫善行。

  【不信诸佛经法。不信生死善恶。】

  这个两句是讲的「愚痴」。佛是天人之师,是大圣人、大智慧人,九法界的导师,句句话真实,他不能相信。「经典」是佛的教训,「法门」是佛的引导,引导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他不相信、不接受,这是离苦得乐的因缘当面错过。『不信生死善恶』,不相信轮回,不相信果报,所以他才敢胡作妄为。如果知道果报是真实的,轮回是实有的,那么他起心动念他一定有约束,为什么?知道你所造作的恶业,后来必定要承受果报,没有说造作之后没有果报的,那是他自己想错了。所以这个两句是说的痴毒。下面再说瞋恚心:

  【欲害真人。】

  此地这个地方的『真人』是修道之人。下面讲:【鬬乱僧众。】

  它有这一句,那么前面这一句的「真人」是指修行证果之人,指的是菩萨、罗汉、祖师大德,因为下面它有出家人,这是僧团。『鬬乱僧团』就是「破和合僧」,破坏僧团,这是瞋恚。

  【愚痴蒙昧。自为智慧。】

  这个是破坏佛法,破坏好的教学,这个是『愚痴』到了极处,这个罪业比前面的罪业不知道要重多少。你杀人只不过是断人的身命,你杀一千人,欠一千人的命;杀一万人,欠一万人的命。你把这个佛法至善的教育破坏了,这个结罪比杀业不知道要重多少,等於说是把整个社会大众的善根给拔掉了,大家不知道修善,这还得了!所以这个罪业就大了。所以前面没有说「愚痴蒙昧」,在这一句后面加上这一句「愚痴蒙昧」,这个罪过太大太大了。他还自以为智慧,怎么自以为智慧?不迷信,认为佛教是迷信,孔孟是落伍,都在欺骗人。

  所以中国祸乱的根源,当然这个因素非常复杂,但是决定性的是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这是决定性的关键,把中国几千年来这样美好的教学毁弃掉了,提倡白话文,这都不得了。大家不读文言文了,不读文言文就是中国自古以来列祖列宗的教训断掉了。

  我们的祖先对於后世的子孙设想得实在是无微不至,这个恩德是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里面找不到的。我们的祖先晓得言语会随著时代变,会随著地区变,以这个言语没有办法传持久远,所以才发明了文言文;就是我们的文字跟语言是走两条路,言语随它怎么变,我文字不变。只要你懂文言文,几千年前人写的东西,我们现在来读来看,懂他的意思,他的智慧、他的经验可以提供我们做参考。白话文是跟语文是一致的,文言文是跟语文是分开的,这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这是我们祖先对於后世子孙的爱护,中国历代,智慧、才艺、技能靠这个方法来传递。我们现在人不念文言文了,以为文言文难,其实文言文比白话文容易。为什么难呢?你不念它就难,你不学它。如果我们看看民国初年那些小学生,十一、二岁小朋友写的文章,你就晓得不难。十一、二岁普通小学写出来的,现在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不但写不出来,念都念不懂。你要问他学几年?没学几年,他就能写。

  我们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佛,李老师对於国文、历史要求很严格,因为经典最晚的翻译是在宋朝,宋以后翻译就很少很少,宋朝以前完成的。你对於国文没有基础,文字是障碍,你经典看不懂,所以对於国文很重视。他老人家告诉我们,国文没有别的诀窍,背诵。他指定我们的课本是《古文观止》。《古文观止》你能够背诵五十篇,你阅读文言文能力就有了,能背五十篇,你就有阅读的能力。你能够背诵一百篇,你就能有写作的能力。难什么?从前小学生一个星期背一篇,一年就背五十篇,两年就背一百篇,他怎么不能写!这不难。你看民国初年,白话文写得好的都是文言文的基础,没有文言文的基础,白话文写不好。所以中国要强盛,中国要复兴,一定要恢复文言文。

  诸位要知道,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典籍,清朝时候做一个总的整理,编成一套《四库全书》,这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财产。《四库全书》现在在台湾印出来了,我们拿来有没有用处?拿来看不懂,那个文言文就是一把钥匙,《四库》的钥匙,我们要认真努力在文言文好好的念上两年,这把钥匙就拿到了,你就有能力阅读。

  诸位要知道佛经跟中国的古文有很大的差距,佛经的翻译是当时的白话文。所以有人说佛经这么好,为什么不翻成白话文?是那个时候的白话文,不是现在的。如果翻经的大师在现在,那就翻成现在的白话文。所以佛经的文字比古文浅,要浅很多。

  李老师以前给我们的标准是要读五十篇古文,我们《无量寿经》一共四十八品,等於四十八篇,差两篇,也差不多了。所以我常常劝人,把这一本经当作古文来读。你能够把这一部经读熟了,能背过了,对你读中国的古文就会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国外,对你们自己的子弟,你们家里有小孩,要教他念这个。念这个有四种好处,第一个中国的文字不会忘掉,会认识中国字,中国的语言不会忘掉,换句话说,中国话、中国文字他能够认识。第三,文言文奠下基础了,这个经是过去翻的,是很浅显的文言文。中国的「语言」、「文字」、「文言文」。第四个是「佛法」,佛法是道德的教育。一举四得,应当要教你家里小朋友好好的去念。我再跟诸位说一句话,等你们家小孩长大了,这个世界上最强盛的是中国,可能那个时候中文是世界的语言,现在不学到以后要吃大亏,这是真的。

  要想世界和平、社会安定,唯有中国文化,特别是孔孟的学说、大乘佛法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普遍流行,给全世界人做成一个共识,世界就和平了。欧美真正有学问、有见识的人都看到这一层,因为只有儒家的学说跟大乘佛法,胸襟是开阔的,没有偏见,没有成见,温和的,不伤害人,是一般人都可以接受的,这是世界的公论。我们把这个机会错过了,那到以后后悔就莫及了。

  【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

  『生』从哪里来?『死』往哪里去?不知道。

  【不仁不顺。】

  『仁』是仁慈,『顺』是佛家讲的恒顺众生。

  【希望长生。】

  他还愚痴,还希望他能长寿。

  【慈心教诲。而不肯信。】

  这是真正对他爱护的人,父母、师长对他的教诲,他不相信。

  【苦口与语。无益其人。心中闭塞。意不开解。】

  老师、朋友、真正爱护他的人,苦口婆心劝导他,他不能接受,听不进去,这是『心中闭塞』。对於善法、正法不能领悟、不能理解,这是痴到了极处。

  【大命将终。悔惧交至。】

  死到临头,这时候恐惧了,这个时候恐惧没有用,为时已晚。

  【不豫修善。临时乃悔。悔之於后。将何及乎。】

  『豫』是预先,不晓得当自己身心强壮健康的时候应当努力修善。人实在说觉悟得是愈早愈好,为什么?少造恶业,多积善功,所以觉悟是愈早愈好。愈早,换句话说,你这一生愈幸福。人真正的享福是在晚年,而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晚年确确实实是靠这一生所修的。

  从前一般看相的人常讲相貌是福报,四十岁以前这个相貌与前生关系密切,换句话说,四十年前的那个享受决定是前生所修的,四十岁以后的就牵带这一生,换句话说,相貌会变,不但相貌会变,整个体质都会变。四十岁以前,这个身体整个体质是前世所修的,修福修善得的这个果报,四十岁以后是今生所修的。纵然前生修的福不多,这一生生活很苦,遭遇不太满意,如果这一生努力修善,晚年统统都改过来了,容貌、体质都变了,那这晚年有福叫真正有福,不受罪了。实在讲,世间哪一个人不求呢?求不到,为什么求不到?不懂这个道理,不晓得求的方法,那就没法子了。佛家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只要你懂理论、懂方法,如理如法的去修,决定是有求必应。经典里面把这些理论方法都告诉我们了,《无量寿经》的好处,经文不长,理事完备,面面都讲得很周到,我们这一生受用不尽。所以要知道预先修善,早早的修善,前半生,事事不如意,后半生会事事如意,要靠自己的努力。再看末后这段文: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天地之间』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宇宙之间。宇宙太大太大了,有人类的不止我们这一个地球,这个太虚空当中有人类、有高等生物的星球无量无边,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们活动的场所。『五道』就是通常讲的六道,前面已经介绍过了,此地就不多说了。六道轮回完全是『善恶报应』,「身语意」三业善的,生三善道;三业恶的,则堕三恶道。

  『祸福相承』,人在受苦报的时候,往往他一念善心生,所以祸里面有福之因;人在享福的时候糊涂了,又造恶业了,所以福报里头有祸之因,「祸福相承」,非常的复杂。那个果报、责任完全是自己承当,没有人能代替,佛菩萨对我们大慈大悲也没有办法替我们代替,世间对你最恩爱的人也没有办法替你承当,自作自受。知道这一个事实真相,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不敢不谨慎。这个绝对不是佛菩萨在这里说这些话吓唬我们,不是的,句句都是事实,都是事实的真相。佛决定没有一句话是妄语,完全是事实真相。我们能相信,能接受,能改恶修善,那是自求多福;不相信,那就是「祸福相承,身自当之」,都是自己的事情。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  (第四十八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48

  请掀开经本第七十一面,最后的两句看起:

  【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谁能知者。独佛知耳。】

  这是这一品经最后的劝勉。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上一次没有能够讲到一个段落,只讲到「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这是紧接著这一段经文来的。

  『善人』心善、『行善』。善与恶的标准,我们一定要牢牢的记住,凡是对人有利益的都是善,凡是对自己有利益而不利於他人的,这都是恶,这是善恶的定义,我们要辨别清楚。利益自己也能利益别人当然是更好;利益别人,不利於自己的,那也是善。佛法讲这个利益要讲长远的利益,如果眼前有利,将来不利,这个不是善;眼前不利,将来有大利,这是善,所以佛法的眼光确实比我们一般世人要看得远、要看得深,从这些地方看。存心利益众生、利益社会,这就是菩萨行,所以他的果报就非常的殊胜,这是『从乐入乐』之因,将来得「乐」的果报。『明』是智慧,所谓是智慧增长。

  『恶人行恶』,这个心恶、行也恶,谓之自私自利。实在讲这个善恶果报,这里是总结,前面都说得很详细了。虽然佛没有能把一切这个生活当中的细节给我们说出,但是许许多多重要的原则、纲领都给我们说出来了,比一般戒经讲得还要具体、还要详尽。所以这一品经文确确实实是要牢牢的把它记住。「恶人」心恶、「行恶」,不知悔改,所以他造的「苦」因一定得「苦」果,得的这个「苦」报。

  『从冥入冥』,「冥」是愚痴、糊涂。那么这些事情就是六道里面的因缘果报,谁知道?谁看见了?『独佛知耳』,唯独佛对於这一些事情知道得非常的彻底究竟。菩萨也知,罗汉也知,他们所知没有佛那么透彻。这个天地鬼神也知,所以讲有些小神通,那个能知道的就更有限了。唯独佛才晓得透彻,所以佛给我们讲得就非常的详尽了。

  【教语开示。信行者少。生死不休。恶道不绝。如是世人。难可具尽。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辗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这个是恶业恶报的总结。『教语开示』是佛教给我们、教导我们、告诉我们这一个事实的真相,开导指示真正是苦口婆心。可是能接受的、能够相信的、能够依照佛教训去做的,毕竟是少数。为什么有人能信、有人不能信?哪些人能信?哪些人不能信?佛又何尝不知道,知道得太清楚了。能够信的人,这善根深厚,善根成熟,一听到佛的教训,他会想想,「很有道理」,他就接受了,就相信了。善根薄的人,机缘没有成熟的人,听了笑一笑而已,他不能相信,他也不能接受,根本就做不到,这业障很重。对这些人佛讲不讲?佛照讲,照讲做什么?薰习。这善根怎么养成的?生生世世接受诸佛菩萨的教导。那么由此可知,我们今天遇到佛法能生欢喜心,依教奉行,这就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那个薰习,这个根差不多了,今天接触才会生欢喜心。我们看到有些人接触,这个欢喜心生不起来,不能完全信仰,就知道他还在薰习之中,他今天的情形就像我们过去生中那个状况一样,就是这么一回事情。

  所以佛度众生把众生分做三等,第一等就是「根熟」,根熟的人就是他的善根福德成熟了,这一遇到佛法,遇到佛法是因缘,遇到这个因缘他就相信,他就能死心塌地念佛,他这一生决定往生成佛,这叫根熟的,这是最可贵的了。第二种就是「根没熟的」,没熟的,他能听,他不能接受,或者能接受,他不能奉行,对於这个世间种种贪恋没有法子放下,这是根没熟的。没熟的,帮助他成熟,就是不断的薰习。第三种,「没有善根的」,完全没有善根的要给他种善根,给他这个机会种善根。所以众生大别分做这个三类,三类,诸佛菩萨是普度,并不会偏重在哪一方面,一定是以平等心、清净心、大慈悲心为众生开导。

  正因为众生业障习气太重,所以『生死不休』,「休」是什么?是停止,这个「生死」永远没有休息、没有停止。「生死」,给诸位说,不是指一个人出生、死亡,那是大的段落,你看得明显,其实这个「生死」是讲生灭,生灭是「刹那生灭」。现代人这个科技发达,比从前一般人的常识丰富,我们这个身体里面这是细胞组成的,这个细胞是刹那在新陈代谢。我们走进这个讲堂,离开这个讲堂,这个身体消灭的细胞不知道有多少,新生的又有多少,所以这个生灭的现象是刹那在生灭,永远不停,这个苦。这是讲「生死不休」。

  『恶道不绝』,为什么有三恶道?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三恶道不是佛菩萨设立的,也不是上帝、不是阎罗王去造的,都不是的,是自己恶业变现出来的,业力变现出来的。他恶念、恶行「不绝」,所感到的这个三恶道也就不绝了。

  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没有三恶道?不但三恶道没有,三善道也没有;这个天、人、阿修罗是三善道,他那里也没有。我们要是懂得这个理论,这一桩事情就决定没有疑惑了。那一边人不造恶,那一边的人也不造善,换句话说,六道里面的善业、恶业,他们都不造,他没有因,哪来的果报?道理在此地。西方世界人所造叫「净业」,这个「净业」就是心地完全清净。心里有恶念,心不清净;心里有个善念,还是不清净。所以他善恶念统统没有,这个清净。

  那我们要问,他造不造善、恶事?跟诸位说,造,他为什么造善、恶事?度众生。要用善的方法来度就用善的,要用恶的方法度就用恶的,善恶在他是度众生的手段,所以他那个善也不能说他真的善,不是的,他作恶也不是真恶,所以他那个叫「清净业」,这个心里面没有善、恶这些念头。众生应当用什么手段去度他就使用什么手段。就跟戏台上唱戏表演一样,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我们凡夫就样样都当真,没有一样是看到是假的。佛菩萨所谓是游戏神通,游戏在人间。无论是以善法、是以恶法,总而言之,他的目的是教众生觉悟、是教众生回头、是教众生认真学佛,他目的在此地,所以这个叫「净业」。

  『如是世人,难可具尽』,这感叹世间人业障习气太重,不但没有看到减少的现象,仔细去观察这个世间众生,恶念、恶行、恶业是天天在增长,岁岁在增加,这个事情佛都感叹。

  『故有自然三涂』,这感得的恶报就是地狱、饿鬼、畜生。《楞严经》上,佛跟我们讲得很明白,《楞严》是一切经里面对世间法讲得最详细的。我们这里常看到的是五趣,一般大乘经上常看到是六道,《楞严经》讲七趣,六道外面还加一道,加什么?加神仙,所以讲得很详细。《楞严经》上的结论是告诉我们七趣本无,本来没有。五种阴魔,学佛的人一定要预先认识它,认识它,才不会受害。那个魔为什么会害人?你不认识它,你要亲近它,这个麻烦就来了。你对它很了解、很清楚,对它敬而远之,它对你也无可奈何,它没有你办法的。所以《楞严》确确实实是帮助我们认识环境。这个古人讲「开智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说得是很有道理。那么这个『三涂』是业力变现出来的,你没有这个业,换句话说,就没有这个境界,真是见都见不到。人没有贪欲、没有瞋恚、没有嫉妒,这个饿鬼道跟这个地狱道,你见不到的,也就是说你没有这个业力,这个境界不会现前,如果你有这个业力,这个境界会现前,这是业力变现的,所以叫「自然三涂」,六道都是属於自然的。

  这个里面有『无量』的『苦恼』,诸位要念念《地藏菩萨本愿经》就知道了。经典里面所说的实在说真是叫挂一漏万,地狱那个苦的状况怎么能说得尽!不过是略举几端而已。那个略举几端,我们仔细去思惟,已经就觉得受不了了,何况有说不尽之苦。这苦从哪来的?都是恶念恶行所感得来的。

  『辗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这是讲「辗转其中」,就是在恶道里面轮回。实实在在说,只要在三界之内的所有一切众生,佛给我们讲老实话,我们今天得人身,或者生到天上,这个时间都短。天上时间虽然长,寿命长,比起三恶道,那他就不算长了,他就是短,所以时间最长的是三恶道。三恶道进去很容易,出来很难,出来是业要消尽,人的心向善,人心向善,知道自己错了,这才能回头,所以这相当不容易。

  虽然地狱、饿鬼、畜生道里都有佛菩萨在那里教化,佛菩萨也是讲经说法在那里劝导,能接受、能相信的那就更少了,更为希有了。那是什么人能相信、能接受?差不多他的罪在那里受得快满了,他这个有悔过的意思,能对於这个善法能稍稍能听得进去,这个才能够离开恶道。离开恶道,这又得人身了,得人身,假如没有缘分,遇不到佛法,那个事情就又麻烦了。这个社会上恶的人多,恶的环境多,必然被薰染,这一接触,无始劫里面那个恶习气的种子又现行,又做错事,所以《地藏经》讲头出头没,地藏菩萨好不容易劝你回头了,这生到人道了,没几天又回去了,这是真的,而且太多太多。菩萨实在讲真正慈悲,你再回去,他也不怪你,还是慢慢再劝导你。由此可知,真的要脱离太难太难了。

  那么由此可知,如果我们这一生这个缘,可以说是无量劫无量劫,今天这个缘是第一殊胜,这个自己要知道。遇到这个缘,我这个问题可以总解决了。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问题解决了,永远脱离六道轮回了。但是这个法门虽然容易,你要能把这个世间能够摆脱掉,你才能去得了。如果对这个世间还有丝毫牵挂,这都是麻烦,这是必定要觉悟的。凡是障碍往生的,我们统统都要把它舍掉,都要把它断掉。

  哪些事情是障碍往生的?这个经里面讲得太清楚了、太明白了。所以经,我劝大家读要读熟。我在一般场合都是劝人要念三千遍,三千遍念熟了,一般大致上都可以背诵。读经,给诸位说,不能往生,要修行。三千遍熟了之后,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在这个世间总归纳起来不外乎对人对事对物,这把我们的生活范围全包括了。我们的起心动念会想到佛经上教给我们,「这个事情我能不能做?」这叫修行。佛教我们要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佛教我们不能做的,我们连这个念头都不能生,这样才能往生,这叫修行。「行」就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些行为,要跟佛教导我们的一致。换句话说,三千遍之后,我们的重点是在修行。

  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我们思想、行为的准则,我样样要符合它,这就了不起。因为这个经典里面所说的是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的愿、阿弥陀佛的行,你以阿弥陀佛为标准,你统统做到了,那么你就成了阿弥陀佛了,那哪有不到西方世界的道理!必定上上品往生。这是诸位一定要知道的。

  所以其他经典都可以放下了,为什么?太多了,多了就贪多嚼不烂。不熟,对於自己的思想言行是一点帮助都没有。我们死心塌地守住这一本就够了,这个分量不多,很容易修学;在这一个世界、这一个社会非常适用。所以经本,我们除了印大本之外,还印了很多小本,小本是便利你们携带,你们钱包口袋都可以放,便利携带,时时不离开身体,这样才能够决定得生,那就是决定永远脱离六道轮回了。纵然将来再回到这个世界来,回到这个世界来度众生,那叫乘愿再来,那个时候不管你作善作恶都叫净业,不是善恶业,为什么?那个善恶是度化众生的手段,决定不是业力,因为你的心清净、平等、慈悲,所以那是手段而已,决定不是事实。

  【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譬如大火。焚烧人身。】

  这是比喻。『五恶』是你在造恶因,就是前面讲的「杀盗YIN妄」,末后的第五段说「酒」也可以,因为它里面有说。说成十善,这个「意业」的「贪瞋痴」也可以,因为经文都非常的明显。那么此地讲的「五恶」实际上就是讲五恶、十恶,你造这个业,你就得的『五痛』。「五痛」,我们讲是花报,俗话讲现世报,你这一生你所受的就不自在,这是现世的果报。『烧』是来生三恶道的果报,这个三恶道比人间受的那就更苦了,就好比『大火焚烧人身』,这是比喻。

  【若能自於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可得长寿泥洹之道。是为五大善也。】

  这是劝我们,如果我们能够回头,能够从五恶、十恶回归过来,那这就是『大善』了。这个回头最重要的,就是此地第一句话所讲的『若能』,我们如果真正能自己在心中『一心制意』,这句话是关键。「意」是什么?念头。不好的念头,恶念,我们能在这里下功夫,把这个恶念控制住,这个「制」就是克制,制伏住,不许自己起一个恶念。

  恶念起来的时候怎么办?这恶念会起来的,因为习气,这个恶的习气太深了,时时刻刻它会现前,有的时候自己会现前,有的时候接触到外面境界它会现前,你一定要知道警觉,这是生死轮回的根本,这是大患。如果不能把它控制住,我们来生还是要搞六道轮回,出不了轮回,决定长时间在三恶道。想到恶道苦,想到轮回的恐怖,那个恶念自然就没有了,就消失了,这个是要觉悟,这是真实之事,一点都不假。

  本宗它妙,妙在这个佛号功德不可思议,恶念才起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把它转过去,它恶念就没有了,所以这个比其他宗派用功夫,那要殊胜得多。其他宗派,用观想、用定力,用其他的方法。我们这是一句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马上换掉,我们可以想阿弥陀佛的功德、阿弥陀佛的庄严、阿弥陀佛在因地里面的修行,建造西方极乐世界,帮助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永离苦海、圆成佛道,我们常常想这些事情。

  你要问这些事情怎么想呢?这经上所讲的全是这些事情。你经读熟了,常常想经里面所说的,把其他所有一切妄念都断掉,都把它止住,专想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就对了,这叫真正的修净土。到这一个功夫真正得力,到这个境界,这才是永明大师所讲的有净土,你心里头真的有净土了,有净土就决定得生净土。修净土,如果心里头没有净土,还是不能往生。要紧的是心里头真的有了,念念都有阿弥陀佛,念念都有西方净土,这心里头真有。所以一定首先要「一心制意」,把这个妄想克服住。

  『端身正念』,身体真正能做到不杀生、不偷盗,至少要做到不邪YIN,这是在家,那么能够做到不YIN欲,这是最好了,那是最上乘了,你心才会真正清净。『言行相副』,身端,口也端。『所作至诚』,「所作至诚」才是真正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真诚之心。无论是念佛,无论是思惟弥陀「依正庄严」功德,都是用的真诚,乃至於日常生活对人对事对物,无一不真诚,这才叫「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这一句话要紧。我们看世间人,他们所造作的,他们作恶,我对於这个事实真相看得清楚、看得明白,我决定不跟他一样去作恶;他作恶,我做我的善,这必须把这个理事环境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才能做得到,才不会受环境的动摇。现在你要是做一点善事,人家都说你是傻瓜,甚至於你的想法都落伍了,不适合这个时代了,这一概不管,你合你的时代,我合我的时代,要有这个认识,要有这个毅力、决心。『身独度脱』,我们知道他所造的、所行的,以及将来他所得到的是什么,我们清楚;我今天所想所做,我将来得到什么,我也明白。

  下面这是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获其福德』这个「福德」就是往生,往生是一切福德当中第一大福德,没有比这个更大了,佛门里面任何的福德都比不上往生。诸位要知道,这一往生就等於成佛,所以说它是第一大福德。往生不退,一生决定圆成佛道。『可得长寿泥洹之道』,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世界第一德就是无量寿,到那边寿命无量。「泥洹之道」就是成就无上菩提,圆教的佛果。我们讲成佛,佛有四种:藏、通、别、圆,以圆教佛是最究竟的、最圆满的,这是讲的圆教的佛果。

  『是为五大善也』,我们只要能够从这个五恶、十恶回过头来,知道这个五恶、十恶是决定不能犯,你要是犯了,果报决定在三途,决定障碍往生,你这个佛号念得再好也没用处。佛号念得好,口善;心不善、行不善,不能往生,所以它变成了严重的障碍,必须口善、心善、行善。西方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在此地培养我们的善根,培养我们的善行,那么自自然然跟西方世界就相应了。你是这么一个善人,六道里头找不到这个环境,你到哪去?六道之外,西方世界是这个环境,自然就入他们的俱乐部去了,志同道合,你看到他们欢喜,他们看到你也欢喜。所以不善怎么行?这非常重要。我们再看底下一品: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这一品经还是紧接著前面经文的。要告诉我们,恶因恶果,一定要明白、要清楚、要戒慎畏惧。经文末后劝我们正心诚意,不忘修学的功夫,才保证在这一生圆满的成就。我们看经文:

  【佛告弥勒。吾语汝等。】

  『吾』是佛自称,告诉你们大家,『汝等』是大家。

  【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辗转相生。敢有犯此。当历恶趣。】

  这个经原来没有分品的,这个品就是段落,这个段落是夏莲居老居士分的。但是也不是他一个人开端的,我们在古本里面看到的,最初会集分这个段落的是王龙舒居士,这宋朝时候的,他的会集本里面就分这个段落,每一个段落加一个小标题,原来的经上没有的,所以这个经文是衔接的、紧接的。但是佛在说经的时候,在说法的时候,叫著当机的名字,下面这几句话就特别重要。他叫著名字是提醒你注意,底下这几句话就非常重要,这真的给我们提出了严重的警告、真实的教诫。

  『五恶』:杀、盗、YIN、妄、酒,实际上包括了「十恶」,身业,「杀、盗、YIN」;口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业,「贪、瞋、痴」,我们在前面一品统统读过。『五痛』,「痛」是花报,我们这个本子是李老师的眉注,他上写的「因、花、果」,造恶是因,你在造因;五痛,花报是现世报;先开花,后结果,这个花不好,果就不好。所以这不好的花与果是比喻恶报,好的花果是比喻善报,比喻在三善道的果报。

  『辗转相生』,怎么「辗转相生」?他造恶的时候不相信因果报应,受到果报的时候,他又不服气,这一不服气,那个心行更恶了,换句话说,将来果报是愈堕愈严重,它不会消除,慢慢愈来愈轻的,不可能的,是愈堕愈重,愈陷愈深,这个很可怕,很不容易回头,「辗转相生」。

  我们很冷静来观察现前的社会,甚至於不要看别人,就看自己,自己学了佛之后,那是明了了,想到我没有学佛之前,没有学佛之前一肚子怨天尤人,看不到自己的过失,都看到自己不错,别人都不如我,为什么我所得的不如人?怨天尤人。学佛之后才晓得原来不是这么一回事情,「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个「前定」就是因缘果报。这个事实明了了,一肚子的怨气就没有了,就化掉了,心情就舒服多了,就开朗多了,心也清净多了,烦恼少了,智慧就增长,这是佛法的好处。如果不学佛的时候,不知道又做多少罪业。这个叫「辗转相生」。

  『敢有犯此,当历恶趣』,这一句是佛给我们提出的警告,教我们特别要留意。只要犯了这个,他也往生,生三恶道,不是西方世界,这个事情要搞清楚。念佛也得要到地狱去。我是早年初学佛没多久,第一次读《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的疏钞,是慈云灌顶法师的,这个本子我们印了不少。那时候在李老师的会下,念到了这个法师注解末后里头说念佛人的一百种不同的果报。其实念佛人果报无量无边,各个不同,他把它归纳成一百类,头一条就是堕地狱,我对这个事情非常怀疑,我说念佛再不好,怎么可能会堕地狱?我就把这个事情拿去问李老师,我说我对这个疑惑,我想不通。李老师一看这个,「这是大问题」,他说我不跟你一个人说,我讲经的时候会跟大家讲。

  为什么会堕地狱?就是此地讲的,念佛人他也造「五恶」。造五恶,这一句佛号没有办法帮助他不堕地狱,他照堕不误,还是要堕地狱。也正是古德所说的「心口不相应」,口里面念佛,心里头有恶念,心口不相应,「喊破喉咙也枉然」。真正念佛人要把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用这一句佛号把它变成自己的本愿功德,这叫念佛人。我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存的什么心,我的心跟他一样;阿弥陀佛发的什么愿,我的愿跟他一样;阿弥陀佛是什么行持,我的行持也要跟他一样,这就对了,这叫做「会念佛」,这种人叫真正念佛。心口不相应,那是假念佛,那个不算数的,没有用处的,所以这一句话是很严重的教训,必须要记住。这个五恶、十恶是决定不能犯,如果我们想这一生真正往生的话,不可以犯,犯了的话,决定对往生产生障碍。

  【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众见之。】

  下面就是说明「当历恶趣」,再给我们做详细的说明。「敢有犯此,当历恶趣」,「恶趣」,先讲花报,也就是先讲现世报,这个现世报是你在这个现在世,在世的时候你得了重病,这个重病是『死生不得』,求生不能生,求死,他也死不了。李老师在旁边这个注解里面举了一个例子,「悟达禅师,人面疮事」,李老师在旁边写了这几个字,举一个例子。实在讲这个事情太多太多了,不好说,说了都得罪人,所以把古人拿出来,让大家好好的反省反省。

  悟达国师,传记里面记载他是唐朝时候人,这个人道行很深,道德、学问、修持都好。你想想看,皇帝拜他作老师,这称国师。有一天,皇帝送他一个沉香宝座。沉香,真正的沉香见到的人不多。台湾这些年富有了,这些名贵的香在台湾已经有得卖,在从前很难。真正沉香一两,现在台币大概要好几万。你说那一个宝座,就是太师椅,那多重!沉香是沉香木头放在水里头会沉下去的,你想它的重量很重,不像普通这木材它浮在上面的,它这个沉水的,叫沉水香。

  他接受了皇帝送的这个沉香宝座,他就生了傲慢心了,觉得自己确实很了不起了,皇帝对他这么恭敬。这个念头一起,护法神就走掉了。本来真正修道的人是有护法神日夜保护,诸佛护念,冤家债主找不上门来,沾不到边的。这护法神走了,冤家债主来了,膝盖上长了个「人面疮」,膝盖上长个疮,那个样子像人脸一样,叫「人面疮」,这个是古书上都有记载的。他这个病是冤家债主找到他头上来,实在讲他这一生当中该遭这个难。

  在他没有发达的时候,做小和尚的时候,曾经在路上遇到一个也是一个出家人,非常可怜,生病,一身都是脓血,躺在路边。他看到之后,他心里生了一念慈悲心,来照顾这个生病的和尚。这个脓血他用舌头去舔这个疮口,所以那个法师也很感激他,他说你很难得,就告诉他「你将来有大难的时候,你来找我,我住在四川」,地名告诉他,「我住在那个山上,那个山上有两棵树长在一起的,你到那个树边去喊我的时候,就能找到我」。这个事情他也没有在意。到这个时候长「人面疮」,这是皇帝的老师,国家一流的医生都请到了,束手无策,他忽然想起从前他曾经帮助过这个和尚。实际上这个和尚是示现的,看看他有没有慈悲心的,那是个阿罗汉变化的,觉得他还是有一点道心,还真正有一点慈悲,别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得到。所以也就知道他将来有这个难,那么这是告诉他。「人面疮」之后,束手无策,想到了,就跑到四川,果然找到这个山,找到这个地方。

  这个因缘就遇到了这个阿罗汉,是迦诺迦尊者。我们这个世间「凡圣同居土」,那个山是一片荒山,什么也没有,他到那个树上一摇的时候就看到里面有宫殿、有楼阁,这现出来了,他进去了,见到迦诺迦尊者。那么这位阿罗汉就给他治这个病,就告诉他这个因缘,就说你是十世的高僧,修行十世,十世高僧没有破戒,你今天才有这个地位,有这个声望。你接受沉香宝座,你一念傲慢心生起,你戒破了,护法神都走了,冤家债主找来了。这个冤家是谁?晁错,汉朝时候的。他们两个人都是大臣,诬陷了他,把他杀掉了,这个冤魂跟了他十世,时时刻刻要报复他,但是他有护法神保护,始终没有办法接近,他是穷追不舍,这一下护法神走了,这就来报复要他命了。所以迦诺迦尊者给他说法,等於调解,对方接受了,就离开了。用三昧水给他洗这个「人面疮」。「慈悲三昧水忏」,在台湾常常拜这个水忏,这个水忏就是迦诺迦尊者给悟达国师治病的这个忏法。

  所以这个杀业之中,特别是人,他这个怨恨念念不忘,这是人不服屈死,不该死,屈死。畜生也如此,我前面跟诸位报告的,我们台湾广化法师,鸡吃得太多,现在也是病得很重,不亚於悟达国师。悟达国师还遇到迦诺迦尊者给他治好了,广化法师就遇不到阿罗汉,遇不到佛菩萨来给他治病。所以这一些重病,生死不得,都是恶业。千万不要以为这个恶业没有报,报到你头上了,你后悔莫及了,那个时候就迟了。

  知道这个事实真相,现在就要防范。我过去造的恶业,从今天起,我决定不造,真正不造,缘就断掉了。过去造的是因,你现在再继续造是缘,有因有缘,果报就很快现前。虽有恶因,我现在没有恶缘,我现在心善、行善、口善,我没有这个恶的缘,纵有恶因,不会受恶报,所以现在一定要把恶缘彻底断掉。像这些事情我们在现前社会常常可以看到,看到别人就要想到自己,他是已经报了,我们这个恶业还没有成熟,还没有报在现前,足以值得我们警惕。再看底下这一段:

  【或於寿终。入三恶道。愁痛酷毒。自相燋然。】

  这也是现世报。前面这个现世报是得病,这个是在命终,命终就是我们讲的死得不好,死得非常痛苦,这就不是好事情。好死决定好生,死的时候非常好,神智非常清楚,干干净净,没有痛苦,纵然不学佛,也不堕『三恶道』,必定得人天福报。死的时候非常痛苦,那个样子非常难看,决定入三途。这是在临终时候你所看到的现象,这个现象就是果报。

  【共其怨家。更相杀伤。从小微起。成大困剧。】

  这几句话是佛从因行上来劝勉我们、提醒我们。这些痛苦的报应从哪里来的?从杀生,冤冤相报。往往这种仇恨这种心是从很小的、微不足道的这个小怨开始。『成大困剧』,「困」是困苦,「剧」是剧烈的报复,这是我们要看破的,要想开的。与人往来不要太认真、不要太执著、不要太计较,受一点小委曲,算了,这个冤家就到此为止了,决定不能存报复之心,那就错了。

  欠债的,这个在社会上是常见的一桩事情。学佛的人,学佛是要学觉悟,人家来向我们借贷,我们首先就自己衡量,我有没有能力借他?有能力借给他,还也好,不还也好,要用这个心态,这个交情才能保全。本来都是好朋友,由於债务的纠纷变成了冤家对头,冤冤相报,这又何苦来?没有这个能力,我就不借;借给你,我绝对不想你再还给我。还给我,很好;不还,我早就没有意思要你还,这个多自在!你一生就快乐。别人对我有误会,让时间慢慢来证明,不一定要去争执,努力修善就好。心善、行善,三宝加持,护法神保佑,我们身心安稳。生活清苦一点好,把多余的帮助别人,这叫真正修福,以真诚心去帮助别人。底下也举了几个具体的例子:

  【皆由贪著财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无复曲直。痴欲所迫。厚己争利。】

  人与人间那个纠纷,「因」也从这儿来的,「缘」也从这儿来的,「果报」还是从这儿来的,真的要看破,绝对不是好事情,所以这个东西是祸害。五欲七情都是祸害,遇到了要提高警觉,小心谨慎,它不是好事情。世间人贪著,他愚痴,换句话说,不知道利害,这就是糊涂,就是愚痴,是非、邪正、利害都不能够辨别。这个「利」,古人有比喻叫「刀口舐蜜」,那个刀刃上涂的蜂蜜,很甜,去吃它,甜头尝到了,舌头也完了,所以这一定要把它认清楚。认清楚,你对这些事情,你看得自然就淡,自然就不执著,就不受它的害。

  『财色』,下面还有「名利」,这就省略掉了,财色名食睡、名闻利养,这些东西,两个字全都代表了,都包括了,没有一样是好东西。『不肯施惠』,这就是独占、占有,不能退让,不肯让给别人。『各欲自快』这个「快」,实在讲时间很短暂,你能占有多久?你能够快乐几时?何况这个极短暂的「自快」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得不偿失。说实在,这个世间迷惑颠倒的人多,真正觉悟清醒的人很少,迷惑的人常常耻笑这个清醒的人,说他消极、迷信,不知道享受。我们学佛常常会被人家骂,被人家责备,不知道享受,其实过几年之后,他才晓得我们才是真正懂得享受。

  我那个时候年轻学佛,我的同事、长官、朋友都骂我,都说我消极,「年纪轻轻的,你看搞这个,肉也不吃,皮鞋也不穿,好衣服也不穿,那一点薪水都拿去捐掉,何苦来!」都耻笑。但是现在见到我的时候,态度不一样,「还是你的路走对了」。我在那个时候,我也告诉他,我说我不是不知道享受,我也很会享受,不过我把享受时间给它调动一下,你们享受在年轻,我希望我的享受在晚年,我讲这些话他们都听不懂,现在知道了,来不及了。

  所以人一定要有深远的眼光,我年轻吃一点苦,不觉得,没有觉得在吃苦,天天欢欢喜喜、自自在在,老年受苦那叫真苦。老年人,我们看到多少老年人,在美国看住老年公寓的,谁照顾他?纵然有儿孙,儿孙也不能天天伺候他;纵然你有钱,你想请一个人照顾你,说实在话今天也没有人愿意做下女来伺候你,没有了,美国这边找不到,台湾也找不到了。现在有钱,到大陆上可以,还能够请到人照顾,其他地区已经相当困难了,不容易。所以为什么不把享福推到后面去,我现在有福报,我不享,怎么不享?把我的福报布施,送给别人,这个福报留在晚年享。

  一定要相信佛的话。我们在这个世间,任何一个人,古今中外这都没有两样的,求财富、求智慧、求身体健康强壮不生病,外国人也求这个,求得到吗?真求得到。财布施,你一生在财用上不会缺乏;法布施,你头脑会清楚,不会老化,不会老年时候糊里糊涂,有智慧,清清楚楚;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个无畏布施里面最基础的,「不吃肉」。你不吃众生肉,众生看到你不害怕,你不会害它。「放生」、「帮助疾病的人」。这个害病的人,帮助他医药费。他在这个清苦的时候,需要用医药的时候,帮助他。你把医药费都帮助别人了,你自己就不会生病。

  所以在美国常常都是买医药保险,那个医药费存在那里,这个观念就是准备将来有病要用的。你有这个念头,你将来一定会生病,否则的话,那笔钱不能开销。如果你的念头转一转,那就变成菩萨了,我每个月捐出这些是帮助那些有病的人,只要这个念头一转,你就不生病,为什么?你没有医药费了,我这个医药费是帮助那些生病的人,就是念头上转一转就不一样,果报就不相同。同样付医药保险,为什么不把念头转过来?为什么自己一定要生病,去享受它?何不把它布施掉、把它舍掉?自己就不生病了。转念头很重要,觉迷就在一念之间,凡圣也在一念之间。所以在美国这个社会,念头一转都是菩萨,都超凡入圣;念头不转,全是为自己的利益,殊不知那才叫受罪。

  『无复曲直』,这是愚痴,是非曲直颠倒了。『痴欲所迫』,追究其根源就是对於真妄、善恶、是非、利害完全颠倒。『厚己争利』,现在这个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好像不『争』就不能够生存,要想活在这个世间就一定要「争」,一定要争,争到最后就是三途出现了,就争到那里面去了。真正明了事实真相,「於人无争,於世无求」,照样活下去,还活得很痛快,何必去跟人争!这个要觉悟。

  以我们现前民主国家政治的例子,中外都一样,要出去竞选,听说竞选要花很多钱,为什么不把那些钱拿来布施造福社会?所得到的真实功德利益。听说选上了会发财,选不上就破产了,这叫大赌博,就跟这个经上完全一样,「无复曲直,痴欲所迫,厚己争利」,那是大赌博,所以真正头脑清醒的人、真正聪明人决定不干这个傻事。所以在这个社会只要能够吃得饱、穿得暖,安居乐业,这是真正的幸福。尤其是遇到佛法,一心在道,决定能出离,这个利益也只有佛知道,除佛以外,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知道的人不多。我们能够信佛语,能够接受佛的教诲,依教奉行,这是真实大福德之人。

  尤其是遇到这一部经典,这是非常非常难得,因为这个经典夏莲居老居士会集到今天还不到五十年。会集成之后,因为是个新的本子,新的本子出来总有不少人批评阻碍,换句话说,这最近几年才真正流通。我们提倡这个本子,到处宣扬介绍,是在八二年开始,没有几年,所以能够遇到这个本子,这个缘分、福气超过过去一切人,古今人都超过,因此我们更要珍惜这一个因缘。确实像夏老居士所讲的「佛言难信真难信,万亿人中一二知」,比武则天写的开经偈,「百千万劫难遭遇」还不容易,所以一定要珍惜这个因缘,认真努力来读诵、来探讨、来修行,依照经典的教训修正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这叫真正修行,功德利益必定像经上所说的。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  (第四十九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49

  请掀开经本第七十三面,我们从第二行念起,从第二行第二句:

  【皆由贪著财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无复曲直。痴欲所迫。厚己争利。】

  昨天讲到这个地方。我们今天接著往下面看:

  【富贵荣华。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务修善。威势无几。随以磨灭。天道施张。自然糺举。茕茕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

  那么这个一段还是接著前面就因果,这是佛特别举出来说明可悲可伤之事。『富贵荣华』是世间人所追求的,但是必须要有节制,如果没有节制,它的副作用就非常可怕。真正懂得节制,这是真实的学问。我们在前清看到,这个清朝一代,官职第一显赫的无过於曾国藩,诸位要读清朝历史能看到。曾国藩他曾经做四个省的总督,清朝一般总督是管两个省的,他曾经做四个省的总督。他自己是个读书人,对於「富贵荣华」很了解,所以他自己的书房题的名字叫「求阙斋」,一般人求圆满,他说我要求要有一点欠缺,因为「满招损,谦受益」,他懂得这个道理。人生在世不要样样都圆满,样样圆满是决定不是一个好事情,欠缺一点好。所以这个地方的时候,佛在此地也教给我们要『忍辱』,「忍辱」是菩萨「六度」之一,它真正的意思就是要忍耐,不能够过分。

  真正聪明人,纵然自己得到荣华富贵,他自己不享受,把自己这一份荣华富贵让大家来享受,那这就很了不起了,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宰相范仲淹实在讲是一个最好的榜样。范仲淹做到宰相,一生他的生活都是过从前念书、做秀才时候的生活,在物质受用上从来没有改善过,这个官愈做愈大,收入愈来愈多,他把这些钱养了三百多户人家,从自己的亲族,就是亲戚朋友,扩展到社会大众,今天我们讲做慈善救济的工作。办义学,家境清寒这些童子有能力读书的,他来教养,所以他的果报实在讲是非常殊胜。他五个儿子,其中有两个官职做的跟他一样,做到宰相,一个是做御史大夫,要用现在的话来讲,两个儿子曾经做过行政院长,一个儿子做过监察院长,一门显赫。但是真正能够「忍辱」,过一个清苦的生活,所有的收入都贡献给社会,范仲淹死的时候,棺材买不起。他家里子子孙孙代代相传,到民国初年,八百年不衰。我们一般世间人能够看到三代不衰就很难得了。范先生八百年不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二家。

  第一家是孔老夫子的家,孔老夫子两千多年,现在他的这个后裔孔德成先生在台湾还享受很高的地位,到美国来,美国人都尊重他,孔老夫子的后裔,两千五百多年这个家不衰。什么原因?积功累德,断恶修善。这些人是真正有智慧,不是以财富给子孙,是真正的以福德给子孙。子孙也好,世世代代能够守住自己的家风,能够致力於社会大众,不单独自己去享受荣华富贵。

  所以印光大师,你看在《文钞》里面时时赞叹的,这中国有史以来是三个人,第一个是孔子,第二个是范仲淹,第三个是清朝初年的叶状元,一直到清末的时候,他的家是三百年不衰。这确确实实值得给我们做榜样的,这才叫真正有智慧、真正有学问。

  刚才我们提到曾国藩,曾国藩也相当了不起,我们读他的家书,读他的家训,虽然在当时那样的显赫,他对於他家庭里面的子侄的教训非常严格,所以他的家也不错,这个曾宝荪现在在社会上还是受人尊敬,这是曾国藩的后裔。

  佛在此地这个经文里头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警觉,要知道「富贵荣华」是不能常保的。因此,得到的时候一定是战战兢兢,小心谨慎,那就对了。保持理智,不能够迷失了方向。可是真正享受荣华富贵头脑清醒的这种人毕竟是不多,那就跟经上讲的了,「不能忍辱」。『不务修善』,这就像前面所说的,人在这个环境里面容易迷失自性,容易造作罪业,不能忍,不肯修善。

  『威势无几,随以磨灭』,这「威势」确确实实时间是短暂的,是不能够长久保持的。你的地位、你的财富一旦失去了,那怎么办?这个我们在社会上常常看到的,有「威势」的人下台之后,他「威势」就失掉了。有财富的人,他这个财富倒闭了,他也失掉了。在现在这个不景气的社会里面,我们看到就愈来愈多。佛在此地给我们讲的这个经典是文字,我们睁开眼睛看这个社会种种状况,那是活活泼泼的经典,就摆在我们眼前,一定要知道警觉。那么这个地方讲的完全是事实的状况。

  下面这是说的无形当中有业力在支配,有业力在主宰。『天道施张,自然糺举』,这两句话就是我们俗话常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果报是自然的,不是由鬼神、上帝、佛菩萨在那里主宰,不是的,自自然然有这些事。那你要问为什么自然有这些事?这个道理就很深很深。佛在许多大乘经典里面给我们说得非常详细,像《华严》、《楞严》、《法华》这些大经,把这一些理论、事实、现象都说得很清楚、很明白。

  「糺举」,这也是比喻,如果浅而言之,我们世俗人常讲良心。常常做善事的人,心善、行善,晚上常常作好梦;常常作恶的人,心恶、行恶,是天天晚上作恶梦。我们要问他这个好梦、恶梦是谁在那里做主的?那就是此地讲的了,是「天道施张,自然糺举」,没有人在那个地方主宰的,完全是自己善恶业力变现出来的境界。我们从这个比喻能得到一点启示,实际上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整个六道轮回就是这么来的,并没有主宰,如果说主宰,那自己才是真实的主宰。

  『茕茕忪忪』这四个字是形容词,形容这个恶的果报现前的时候,那一种惊慌失措的样子。这就是惊慌失措的样子,没有依靠,神魂不能够安稳。『当入其中』,这个「其中」就是三恶道之中。『古今有是』,这个「是」就是有这么一桩事情,地狱、饿鬼、畜生确确实实有这个事。没有造这个业力的,这些事你永远见不到。造作恶业的,他能够见到,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这个病人,病得很重,将要死的人,这是我们看到很多。他躺在病床上,告诉自己的家亲眷属,说某个人来了,他看见了,某个人在什么地方,某个人在门口,我们看不到,他看到了。他所讲的那些人,全是已经过世的人,或者是与他有恩的人,或者是他的冤家对头。他那个时候是不是神识失常了呢?在那里胡说乱说呢?不是的,他确确实实见到,就跟此地讲的一样,他确实见到。造作恶业重的人,临命终时看到地狱,地狱相现前,饿鬼道现前,种种不善的境界现前的时候,这个时候没有法子了,所以见到那个境界会惊慌失措。

  而临终所见到家亲眷属,跟诸位说,都不是真的。他所见到那个样子是真的,但是确确实实不是家亲眷属来接引他。《地藏本愿经》里面讲得很清楚,是些什么人?冤亲债主,这个时候来诱惑他。如果是冤亲债主的样子现前,他不会跟他走,他要现他的家亲眷属,他一看是亲人,就跟他去了,去了之后,那就要算帐了,那麻烦就来了,《地藏本愿经》上告诉我们的。

  所以念佛人临命终的时候,西方三圣来接引,这就没错了。西方三圣叫本尊,这是邪鬼邪神、冤亲债主虽然他也会变化,他决定不敢变本尊。念佛人临终,释迦牟尼佛来接引,这就是假的,这不是真的,这个是妖魔鬼怪变现的。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临终来接引,不是的,或者是药师佛、或者是释迦牟尼佛、其他的佛菩萨,那就不对了。

  前几年这个D.C.周广大居士往生的时候,在头一天见到地藏菩萨,这个都是不相应。好在他旁边有龚振华居士,那是个善知识,提醒他,如果不是阿弥陀佛来,什么佛菩萨来都不要跟他走,这一句话非常非常重要,这是很难得的一个提示。所以到第三天,他看到阿弥陀佛了,这个就对了。

  所以这个所有一切现象确确实实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在佛门里面,是菩萨的愿力,自己的愿力,现的净土的境界。这不念佛不求往生的人,是自己一生的业力,还有自己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业力,哪一个业力力量强大,先「现行」就先受报,所以这个善恶报应确确实实是很难讲的。但是一般在缘上来论,一生能够断恶修善总比较要好一点,稳当一点,但是还不能够保证,为什么?这个六道轮回决定的关键是在最后一念,那一念力量特别强大,那一念的时候决定来生,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所以平常念佛修善就跟练兵一样,临终那一念是打仗,胜负是在临终一念,不在平时。可是平时你念得愈熟,换句话说,临终就愈可靠,就愈有把握,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不能不谨慎的。再看底下经文:

  【汝等得佛经语。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终身不怠。尊圣敬善。仁慈博爱。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当离三涂。忧怖苦痛之道。】

  那么这是佛教给我们,我们已经认识三界六道的状况,对於这个环境已经了解了,知道这个地方很苦,生死疲劳,轮回可怖。怎么样才能够免除?佛在这里教给我们的方法,只要能够对佛所说的,我们能信、能理解、能体会,依著这个方法去做,生死轮回不是不能够超越的,是可以超越的。如果不能超越,佛纵然说得再多再清楚,又有什么用?无济於事。一定要真真实实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佛给我们这个教诲就有价值了。

  佛法不迷信,这里首先教给我们,『汝等得佛经语』,这是你有机缘遇到佛法,看到经典了。看到之后,要『熟思惟之』,这个「熟思惟之」就是要真正明了、要理解它、要懂得佛所讲的真实义。所以佛法这个修学,古德教导我们「信、解、行、证」。不是说信了就行了,信了没有用处,你信得再诚恳,不理解也是没有用处,那叫迷信。一定要能理解,理解了,你这个信是有理论的基础,这个不叫迷信,这叫正信。正信是明理,不是感情的信,是理智的信。信了以后才真正肯接受佛的教训,佛教给我们应当怎么做,我们会遵守、会奉行。

  『各自端守,终身不怠』,要把佛的教训统统做到,尽可能的把它做到,精进不懈怠。『尊圣敬善』,对於世出世间的圣贤人,我们尊敬他;对於世间善人善事,我们也要尊敬他。「敬」是性德的流露,这是真正的善行。在《华严经》里面讲的「随喜功德」,它的效果能断自己无始劫的嫉妒、瞋恨的烦恼。一般人看到好人好事生嫉妒心,那个就错误,那就造罪业了。佛教给我们见到好人好事要生欢喜心,要能够随喜,更进一步的要能尽心尽力的去帮助他,成全他的善行,成全他的善事。他修善,他修德,我们能随喜,果报等同,没有差别,所得的善果是相同的。

  『仁慈博爱』,这「博爱」两个字是出自佛经里面的,外面说这两个字的很多,这两个字从哪里来的?这两个字从佛经里面来的,出在佛经里面。「仁慈」也有等差的,世间人的仁慈是基於爱心,是感情的,他喜欢他,他对他就「仁慈」,不喜欢就不「仁慈」了,就不会用慈悲心对他,所以叫做「爱缘慈」,他是建立在这个情爱的基础上,这是世间法。佛法讲到菩萨的慈悲是建立在「法缘慈」,比这个爱缘要看得真切,知道万法平等,对众生的慈悲应当和对自己一样,所以它这是有更深更真实的理论做基础。到佛的慈悲叫「大慈大悲」,这个大慈悲完全是从清净心、平等心、同体之心,他知道。这个是我们中国古圣也曾经说过,没有佛说得那么清楚,像老子所讲「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个跟佛法的这个大慈大悲就很类似,佛法说得详尽。这个是叫做真实的「仁慈博爱」,一定要把自己的心量拓开,「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

  『当求度世』,这个世间法佛劝我们不要求,为什么不要求?因为它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它不是永恒的,它刹那刹那在变化,苦多乐少。这个话说起来是方便语,如果给你说真实话,那是唯苦没有乐,哪有乐?这世法里头没有乐,所以教我们求真实法。真实法是什么?不生不灭,永恒存在。这个东西有没有?有。在哪里?在我们自己身上,在我们生活周边,我们「六根」所接触的没有一样不是。只要你能够认识,你能够明了,这是佛教我们求的。

  在我们自己身上是什么东西?「真心」。真心是不生不灭的,所以大乘经典里面常说,叫「常住真心」。我们现在用的这个心,「妄心」,妄心是什么?妄心是念头。念头,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叫「生灭心」。生灭心不是真心,但是诸位要知道,它不是真心,它也离不开真心。佛经古德有一个比喻,真心像水,比喻作水;妄心、生灭心比喻作波浪。你想想看,这个波浪能离开水吗?波浪就是水,水就是波。所以真心跟妄心是一个心,真妄不二。佛要我们认真,要修真,不要修妄。什么是真?当你一念不生的时候,这个心是真心,有念就起波浪了,还是这个心。心迷了才动,觉了不动,觉跟迷不相同的地方就在此地,觉心不动,迷的心就动。迷,佛法里面讲无明,无明是个动相,觉性是不动的。

  所以佛法修行,它的总纲领就是「禅定」。不管修哪个法门,可以说只是方法不一样,手段不一样,你问修什么?都是修「定」。我们念佛,我们用的方法是用执持名号,单单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目的在哪里?目的在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所以你就晓得佛法宗派多,法门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也不过就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门径,不同的手段,修什么?统统修「定」,目的是恢复自己的真心。

  真心是常住的,真心就超越世间,因为这个世间法不仅是讲六道,连「十法界」都包括在其中,是妄心变现的。真心清净,六祖大师说得很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本来无一物」是真心,有一物就动了,就是妄心。真心做主宰,心是定的,心是清净的。这个清净心的用处,那就不可思议了,清净心像一面镜子一样,现在的事、过去的事、未来的事,统统照在里面,叫「照见」。这个「见」是真正的见,真正清楚,不是推测,不是理想,是你真正见到了。这个心一动就见不到了,你所见到就有限、就有范围、就有障碍,能力就失掉了。

  真心在我们这个身体上,这心是一个,随著我们器官的不同,它产生不同的作用,就如同我们讲电一样。电是一种,那么在灯,它就放光;在这个地方,它可以录音。所以随著器官不相同,它产生不同的作用,其实是一个,所以在眼叫见,在耳叫听、叫闻,在鼻叫嗅,在舌叫尝,在意叫知。「见闻嗅尝觉知」,这是器官不一样,在真心在这里头起的作用不一样,就这么一个道理。

  我们现在是在迷位,因为心不清净,所以这些作用都局限在某一个器官,不能够贯通。如果修行修到相当的程度,这个程度是什么?心地清净,一般讲「得禅定」,在念佛人讲「得一心不乱」。那就像《楞严》上说了,他六根可以互用,眼可以见、也可以听、也可以嗅、也可以尝,六根可以互用。耳本来是听,耳也可以见。为什么?原以一精明。它原来的里面东西是一个,所以它这个器官可以互用,是做得到的,不是做不到。我们今天是迷,是有障碍,所以六根不能互用。到六根互用的时候,我这个身体也能见,这个眼睛四面八方都见到,不一定这一边,后面也看清楚了,可以互用的,这要有相当的定功。

  那么这是佛教给我们,凡是生灭法,凡是不是能常住的,刹那在那里变幻的,生灭的,我们不要去注重它。这个东西有没有?有。有这些事,不要去重视它、不要去执著它、不要去贪爱它。要知道虚妄之外有真实。六根的根性是真实的,一切万物法性是真实的。这个「相」是有差别,是有生灭,「性」无差别,没有生灭。如果我们会用「自性」,那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见性」就是成佛了,这个佛是「分证佛」,不是究竟圆满的,在这个大乘经里面讲「圆教初住菩萨」就见性。初住菩萨就有能力示现「八相成道」,就是《普门品》里面讲的了,哪个地方那些众生应以佛身而得度者,菩萨到那里就示现成佛来给他说法。初住菩萨就有能力示现八相成道,像释迦牟尼佛过去在我们这个世间降生成道一样,他有能力示现。所以说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成这样的佛,不是究竟圆满的佛,离究竟圆满佛还早。

  『拔断生死众恶之本』,这个「生死众恶」的根本是什么?经论里面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叫「根本烦恼」。根本烦恼有六种,这个要知道的。第一种就是「贪」,贪是生死根本。第二种是「瞋恚」。贪爱、瞋恚、愚痴、傲慢,对於圣人的教训怀疑,他这个「疑」不是普通的疑,对於圣教怀疑,不相信。最后一种叫「恶见」,就是错误的见解。这总共有这六大类。六大类如果嫌多,再把它归纳一下,那就归纳成三类,这三类叫贪瞋痴,所以贪瞋痴叫「三毒烦恼」。这三类实在讲还可以归纳,归纳成一个,这一个是什么?就是贪,所以这个贪是毒中之毒。六道怎么来的?轮回怎么来的?苦难怎么来的?统统是从这个根里头生出来的。所以佛跟菩萨制定修学的方法也有六种,叫六度。六度里面第一个就是「布施」,布施是干什么用的?度贪爱,针对这个,这叫「拔除生死根本」。

  所以佛法修学的纲领总归纳起来不外乎三学六度,三学就是「戒、定、慧」,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佛法里面讲修学的纲领就全了。戒、定、慧也就是对付贪、瞋、痴,戒学对治贪心,定学对治瞋恚,慧学对治愚痴。六度就说得更详细,六度,布施对治悭贪,忍辱对治瞋恚,般若对治愚痴,这个都是教给我们「拔断生死众恶之本」。小乘人修行偏重在三学,大乘菩萨重在六度,六度是三学的拓展、展开,所以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前面一章,就是第三十五品里面跟我们讲的「五恶、五痛、五烧」,我们要细细的去读,深刻的去研究,然后下定决心依教奉行,对我们今生来世有真实的利益。

  『当离三涂,忧怖苦痛之道』,这个「道」叫三恶道,「三涂」是指的地狱、饿鬼、畜生。畜生道,我们看得见,这个没有问题,大家相信了。饿鬼道,我们看不见,地狱道就更看不见了,有没有?所以这个地方你就对圣人的话,你相不相信?圣人会不会欺骗我们?这个欺骗人总有欺骗的理由。没有理由却无缘无故的骗人,那这个人神经一定不正常。佛,释迦牟尼佛本身是王子,这世间的,经上讲「富贵荣华」,他都得到了,古人常讲「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他这个「富贵荣华」是圆满得到了,他不需要再去求,何必骗人?没有理由骗人。何况他既得荣华富贵,他统统舍弃掉,他去修道去,哪有骗人的道理?这不可能。刚才说了,那无缘无故欺骗人的话,这神经不正常,神经不正常的人能够说出这么多经典,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你从这些地方冷静去观察,诸佛菩萨没有理由骗人,句句话是真实的。

  他告诉我们,这个世间有鬼道,这个世间有地狱。实在说,跟鬼接触的人很多,跟地狱接触的呢?那的确就没有。那就像经上讲的,地狱只有两种人见到,一个是罪业堕到地狱里头,他见到了,另外一个是菩萨到地狱里面度苦众生,他可以见到。《地藏经》上说,除这两种人之外,见不到地狱,所以地狱确实没有机会见到。那么见鬼的事情太多了,这个医院里的医生相信有鬼,荣民医院有几个主治的医生,主任级的,跟我是同学,我们碰到一块,问他相不相信?相信,真有,这些人相信,为什么?常常见到,真的见到。

  当一个人生病,在病重的时候往往也见到。是去年,不是今年,去年的我们中国农历年初一,大年初一早晨九点钟,我们这个韩馆长接到两次电话,鬼打来的。我们「台北华藏图书馆」我们不作佛事,我们那里只有讲经没有佛事,但是我们每一年有三次法会,这个法会是超度祖先。我们超度祖先不是超度某一家的,我们是超度中华民族百姓祖先。我们供的祖先牌位,从百家姓写的,我们是以清净、平等心普遍的来超度。大概这个法会都做三天,这一年三节,清明一次法会,中元一次,冬至一次,就是一年三次超度。平常是我们的同修,常常来听经的,很熟的,那么他的家亲眷属过世,请求我们,我们随喜给他做,不主动作佛事。那么过年这个期间,就是同修们我们也不答应,这过年嘛,不做这个事情,这是一律不准的。

  前年大年初一早晨九点钟,馆长在家里,突然来了个电话,这个电话的声音非常凄惨,非常痛苦,哀求馆长,她说她想到图书馆去。馆长以为是开玩笑,鬼叫鬼叫的,叫得那么苦、那么凄惨,就狠狠的凶了她一顿,「这个大年初一装神弄鬼,小心,我不会饶你的」,跟她凶了一顿,这把电话就挂下了。过了一会儿,这个电话又来了,来的时候她一听又是这个人,她的儿子高贵民,他说我来接。他一接之后,一听,他就给他妈妈讲,他说这个不是开玩笑,他说听这个声音大概是十一、二岁的小孩,是个女孩,音声非常悲惨,他说不是开玩笑。馆长就觉得非常奇怪,对电话讲「图书馆你要去,你喜欢去,你就去好了」,电话挂了,然后就回到图书馆来上班。

  这一进图书馆,徐居士带了有夫妻两个人来见馆长,见馆长就要求,他的女儿昨天被车压死了,车祸死了,馆长一听的时候,她说是不是女孩?他说是的。她多大?十二岁。她就知道了,刚才两次电话就是那个小孩打的。她的儿子不相信鬼神,这回相信了,接到这个电话相信了,真有鬼。上午九点钟打电话来找人,来到图书馆作佛事,这馆长不能不答应,所以给她立牌位。馆长来跟我讲,她说「奇怪,她为什么找我?」我说「图书馆你做主,找任何人也不行啊,她不找你找谁?」

  类似这个事情,这些年当中,我们遇到很多次。但是像她这种显著的,上午九点钟打电话,我还第一次遇到的。那么看到鬼来听经,这个有好几次。已经死了很多天了,但是我们不知道,听经的时候看到他在座,我们同修,馆长有的时候很熟,还跟他打招呼。过了几天说这个人死了好多天了,一想起来,前两天来了。但是一想的时候就觉得有问题,为什么?虽然跟他打招呼,他没有理会,有的时候去碰碰他,碰碰他的时候当时不知道,以后想一想,是落空,好像不是摸到一个人,这样的事情也有两、三次。鬼真有,不是假的,确确实实有。那么这是讲的是恶道,三恶道非常之苦,这是「忧怖苦痛之道」。末后这一段教给我们怎样端正身心、修学净业:

  【若曹作善。云何第一。】

  一切善行里面『第一』善,佛法跟世法的观点不相同。世间讲善,总是要利益社会大众,这个是世间善法;佛法里面讲「第一」善,是修「清净心」,为什么?你能够永脱轮回。唯有永脱轮回,圆成佛道,才能够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这才叫「第一」善。佛在此地告诉我们:

  【当自端心。】

  『端』是端正,简单的讲,心地要正大光明,学佛从这个地方学起。落实在「事相」上来讲,就是真正学佛人,这一生所做的行业,没有一桩事情不可以告人的,这是心地纯善。什么事情不能告人?恶事不能告人。好事怎么能不告人?当然可以告诉人的。那么在我们中国古代也有好榜样,司马光就是一个。司马光自小就诚实,以后他也是佛门里面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自己说他一生没有一桩事情不可以告人,真诚!这是此地讲的「端心」,心地确确实实正大光明,没有一丝毫隐私。

  佛在此地这个「端心」是不是就讲到这个境界?不止,这个境界是世善,决定不堕三恶道,但是不能出三界。出三界要清净心,这才能超越三界,学六祖「本来无一物」才行。这个虽然诚实,一生做的事情可以告人,但是里面还有不少物,还没有到无一物,所以这个依旧是染污的心,不是清净的心。恶染污,善也染污,善恶都染污,所以善业生三善道,恶业堕三恶道,总而言之,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佛在此地这个「端」跟世间的意思不一样,心要清净,唯有清净心才能够超越三界。心是主宰,心清净了,这个身、语、意没有一样不清净。心正直了,六根自然皆得其正。所以心是主宰,首先教给我们要「端心」。

  【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

  底下讲的这是身相。在初学的时候,外面境界会影响内心,所以佛教初学人特别重视戒律、威仪,帮助你「端心」,道理在此地。心真正清净了,这个耳、目、口、舌、身自然都端正了。在修学历程之中,禅家特别著重在「端心」。它对外面形相它不重视,它从根本修,心正了,没有一样不正。禅宗以外叫「教下」,教下里面有一个律宗,这是专门从外面修到里面的,禅是从里面修到外面,它是专从外面修到里面。戒律清净能帮助你得清净心。除这两宗之外,其它各宗都要从戒律上下手,渐渐的培养清净心、真诚心。

  【身心净洁。与善相应。】

  这个地方讲的『善』不是善恶之善,善恶之善,那个善也不善。此地所讲的这个「善」是本性本来就没有恶,本来无恶,善也是恶,这个诸位要知道的。清净心中善恶都没有,那就叫真「善」了。儒家讲「止於至善」,至善也是这个意思。凡是有相对的就不是真的,所以这个意思非常之深。身心完全离开相对,那你就得大自在,得真正的清净端直了,这是真正得到。

  【勿随嗜欲。】

  『嗜』是嗜好,『欲』是欲望,这些是烦恼,这不是真实的,为什么?这些都叫生灭法,这是妄想、妄念,决定不能随它,这个要有高度的警觉心。有这一些妄念生起,立刻就警觉。

  【不犯诸恶。言色当和。】

  这个李老师在旁边这个小注,他注的「身、口、意」,也说得很好,这个也很踏实。「意」就是「贪、瞋、痴」。这『不犯诸恶』,「身」是「杀、盗、YIN」。「言」是口业,「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总而言之,这个三句就是总结前面的三十五品所说的,这一句就把它总结了,决定不犯十恶,决定遵行五戒。

  【身行当专。】

  这一句话非常重要。世出世间法,无论是做学问,无论是从事任何的事业,出世间修行证果,关键都在这一句,要专要精,才能够成就。佛法法门很多,各随根性,真的跟世间法一样,对於许许多多的学术、许许多多的行业,你喜欢哪一种,你就可以选择哪一种。你在这一行业里面要有成就,必须要专心、要专注,那才有可能。

  佛法修学也是这个原则,大分,在中国佛教有十个宗派,「小乘」两个宗派,「大乘」八个宗派,一个人专求一宗,他一生当中会有成就。如果样样都想学,那要特殊的天才,不是人人可以能够做得到的。我们古人讲「通家」,他样样都通,那是非常了不起,特殊的才赋,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一般人不是不能成功,专一就一定成功。譬如我们学这个经典,我用十年的时间我学一部经,这一部经一定可观,下了十年功夫,现在讲专家了。我十年学十部经,这十部经都学得勉勉强强,一部也不能成为专家,跟人家比一比差不多,不能比人强。十年一部,我别的不如人,这一部人不如我,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一定要专精。

  现代人根性远不如古人,从什么地方说?就是专精、老成比不上古人。古人一生当中从一门深入,他有耐心,他愿意做,现在人不肯。现在人一下手就要博学多闻,学了一辈子一样也没学通,这就可惜了。所以我们看到历史,在佛门里面看到这个《高僧传》、《居士传》,读这些传记,我们常常会受感动,为什么别人修学,少的三年、五年,人家就开悟了,就有成就了,纵然是多的,也不过是十年、二十年,他就有成就了。我们跟人家比一比,我们的聪明、智慧、才华,说实在话不输於古人,为什么我们不能成就?追究其根本的原因,他专,我们杂,弊病就在此地。他专精,我们是杂修乱修,所以用的时间比别人多,讲到成就是大大的比不上古人,这是我们应当要痛戒的。所以我在很早就提倡,劝勉年轻的同学们,下定决心用十年的时间学一部经,专精一部。

  我早年在佛光山,星云法师请我去的时候,那个时候是民国五十七年、五十八年的时候,佛光山是刚刚开山,办一个「东方佛教学院」,有一百多个学生,请我去做教务主任。我就跟他建议,一个学生学一部经,专攻一门,我们来辅导他。他听了我的话也很赞成,但是不能接受,什么原因?他说这种课程就不像佛学院。我说是的,是不像佛学院,但是决定成就人。你一百多个学生,打个对折,能有五、六十个人成就的话,各个是专家,那今天佛光普照全球!讲《阿弥陀经》的,有阿弥陀佛,这十年功夫下去,他专家了!哪一个能比得上?你要听《普门品》的,那一位是观音菩萨,专门攻《普门品》的。各个都是专家,不要做通家,去做专家。

  我过去跟李老师求学的时候,李老师对学生的教学就是「专」。我们那时候学生不多,只有二十几个人,但各个都成就了。我们教学的方式是采取中国古老私塾的教学。他也没有办佛学院,台中莲社叫经学班,专门学讲经的叫经学班,有二十几个学生跟李老师学讲经。他的方法,每一个人学一部。你想学两部,他就不教你,只可以学一部,专精一部就能够通了。所以我受的这个教育还是私塾教育,不是佛学院的教育。佛学院的教育很难有成就,为什么?心是散乱的,太多了。一天这个钟点上这个课,那个钟点上那个课。学生一个学期下来,我都常常问学生「学了什么?」「不知道学什么。」说得好听一点,学一点佛学常识,佛学皮毛,什么都不会。

  我们在李老师的会下,那就不是这样的,一个月要会讲一部经,你一个月要不能学一部经,就被淘汰掉了,但是他那里所教的经是小部经,没有这么长的。一部经最长讲十次,最短的讲三次,他要求学生的这个普通的标准是讲五次到七次,就是你学会到外面,有人请你讲经讲五天,讲一个星期。这个经典一个月要学会,一个月要学会一部,专攻啊!这个方法比现在一般佛学院的教学好,好得多,确实有成绩表现,这是他老人家的教学方法。

  虽然能成就,我在那个班上出来的,不够精,粗枝大叶懂了,没有真正深入。如果这一部经用十年的功夫入进去,那就不得了,那真的成为专家了。像我们学《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是五次到七次讲圆满,这初学啊。学熟了,我在台北讲《弥陀经疏钞》,那个带子不晓得此地有没有,我是第二次保存的一套完整的录音带,总共好像是有一百三十多个,一部《阿弥陀经》。一次跟现在的一样,九十分钟,好像是一百三十五个带子,也是一部《阿弥陀经》。《阿弥陀经》三次可以讲完,三百次也还讲不完,可浅可深,可长可短,要深入啊!真正深入了,样样通达,所以一经通一切经通。虽然一切经通,还是专讲一样,专学一样,专弘一样,给后学人做一个模范,做一个典型,使人知道有一个入门之处,这个非常重要。这是『身行当专』。

  【动作瞻视。安定徐为。】

  这就是我们讲日常生活当中一举一动要稳重、要大方,这是属於威仪,应当要学习的。

  【作事仓卒。】

  这个『仓卒』,「卒」(ㄗㄨˊ;zuˊ)念「卒」(ㄘㄨˋ;cuˋ),是古字。

  【败悔在后。】

  『败』是失败,『悔』是后悔。不能成功的。

  【为之不谛。】

  『谛』是真实,你做得不踏实,你做得不认真。

  【亡其功夫。】

  那么你这个是失败的。无论是世法与佛法,这个修学成败关键在哪里?我们不可以不知道。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  (第五十集)  1992/6  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  档名:02-012-0050

  请掀开经本,第七十三面第一行: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佛在这一章、这一品经里面要跟我们说善因善果,勉励我们精进,务必要断恶修善。请看经文:

  【汝等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

  我们先看这一小段。『广植』,「植」是培植,就是培养的意思。『德本』有两个意思,在一般的说法,大乘菩萨修学的纲领就是六度,六度是万德之本,如果说小乘,则是三学「戒定慧」,这个是小乘德本,大乘则是以六度。要是以本宗来说,那就是「执持名号」。这一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但是名号一定要相应,那就是万德之本。如果不相应,光是口、嘴皮上念这一声佛号,这个心与口不相应,这就不行,那就是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一定要相应。

  怎么叫相应?前面一品讲得最好,顶重要的,端正自心。心端正,身自然就端正了。换句话说,这一句佛号一定要唤醒自己,使自己的心愿同佛,解行也同佛,那个名号功德完全显露无遗,这个是万德之本。由此可知,执持名号两种人相应,一种人对於经典非常熟悉,这一句佛号就把经里面所讲的义理、教训统统唤醒了,自己起心动念决定不敢违背教训,这是一种人。第二种人,虽然对於经教不熟,甚至於没有读过也没有听过,但是他能够老实执持名号,那也行,这一句名号使他妄念不生,这也是符合「德本」的意思,能够破一切妄想执著,使他的心恢复到清净光明。

  这是佛在此地教给我们,「广植」就是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这个境界就是我们讲的顺境、逆境,不管是顺境也好、逆境也好,这一句佛号不能中断。这个精进念佛,实在讲就是平时的培养,养成一个念佛的习惯,要把这个习惯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当然你在道场念佛,因为有护持的人,有人照顾,没有人来打搅你;平常在你生活当中,你遇到许许多多的事,应该怎样善巧方便来应付,使自己的功夫不间断,这样就好。

  『勿犯道禁』,这个「道禁」就是指的戒律。佛为我们初学的人、为老修行人,制定了许许多多的生活规范。这个禁戒,就是戒律,它的作用无非是防微杜渐,也就是防止我们犯过失,防止我们迷失本性,防止我们丧失清净心,它的作用在此地。所以佛家常说「因戒生定,因定开慧」。由此可知,这个戒律在佛法里面是属於手段,必须依这个手段才能够达到禅定,那么在我们这个本宗里面讲就是「一心不乱」,必须要持戒。在我们这一部经里面,前面几章都是说的禁戒,这个地方教我们「勿犯」,就是一定要遵守。佛在前面教给我们的这些禁戒一定要遵守。

  『忍辱精进』,「忍辱」在此地是讲的耐心。在世间处事待人接物要有耐心,决定不能够急躁,决定不能够仓促,前面讲「作事仓卒,败悔在后」。要有耐心,要有敬心,要小心谨慎,这些意思都包括在「忍辱」里面,就是要忍耐。学佛更应当有耐心。念佛法门在所有法门里面比较起来的确是易行道,那个易行道也不是我们想像当中那么容易,那你就错了,是跟其他法门比较,容易。一定要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也不是一蹴就能成就的,所以要有耐心去念,要有长远心去念,不要急躁。俗话常说「欲速则不达」,你要想求很快成就,不可能,决定达不到。那个求快成就的心,很勇猛,很急躁,容易著魔。这个念佛人,说实在话,遭魔障这个机会比较少,很少见到;这个最容易见到的是「禅」跟「密」,这是非常容易惹魔障的。净宗在精进念佛的时候,这个心太急、太躁了,也会遭到魔障,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所以学佛无论学哪个法门都要用平常心、平等心、清净心、长远心。这个平常心是这样讲法的。这就叫做「忍辱精进」。

  『慈心专一』,人真正到「忍辱精进」,他对人对事自自然然就流露出慈悲了。慈悲,简单的讲就是利益众生之心,确确实实能够舍己为人。对自己看得非常淡薄,没有执著,所以他能够全心全力的帮助人、成就人,这是「慈心」。「专一」前面说过,这个地方特别是在道念上,就是前面佛教给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就是「专一」。真正发愿希望这一生决定得生净土,我们就老实持名,这就「专」了、就「一」了,是以执持名号为我们主修的法门。

  【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这是佛在经上给我们说的。这一句话要善於体会,否则的话,会错了意思,这麻烦就大了。这会错意思,「原来在我们这个地方修行,修一日一夜都胜过西方极乐世界的一百岁,那还是不要去了」,要这样看法就错了。佛在此地讲的话有没有错?没错。这个话是一种勉励的话。为什么我们这边修行会超过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环境好,只有善,没有恶,只有善人,没有恶人,只有善事,没有恶事,在那边修行容易,容易就不希奇了。我们这个地方修行不容易,人事环境恶劣,物质环境也恶劣,在这样一个恶劣环境当中能修善,这个不容易,这是值得奖励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说这个地方是真正不容易,诱惑的力量非常非常之大,这是我们要认识清楚。

  所以我们修西方净土,在这个五浊恶世环境里面,以短短数十寒暑奠定求生西方净土的根基,这就对了。如果不求生净土,这一转世就有「隔阴之迷」,就有「退转」,这个是事实。「隔阴之迷」,前生所修的就忘得干干净净,纵然遇到缘,还得要从头来起,这叫「隔阴之迷」。「退转」,遇到退缘决定会退转。我们在前面看到阿闍王子与五百长者,那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这些人在过去生中曾经修菩萨道,这经讲「住菩萨道」,那么换句话说,他是菩萨的地位,现在这一世做王子、做长者,这从菩萨退下来,这退转了。算他过去善根相当深厚,他过去曾经供养四百亿佛,这个退转还没退到三恶道,退到人间还算不错,还有荣华富贵可享,过去生中善根深厚,这「退转」,这些事情不能不知道。

  古德对这一句经文也有个比喻,比喻得也很好。他比喻,譬如说布施,贫困之人布施供养一块钱,很难得,真不容易;那个家财万贯的,布施个一万、十万,那是九牛一毛,一点不希奇,佛菩萨对他不赞叹,对那个出一文、一块钱的,对那个赞叹,为什么?不容易,太难得了。难得是难得,这一块钱能做多少事?做不了事情。那个大富长者布施那些钱,虽然不值得赞叹,对他来讲太少太少了,可是有用处,它是一笔相当的数字,能做一些事情。这就把西方极乐世界修行比喻那个大富长者的施舍,我们娑婆世界修行是贫困的施舍,难能可贵,这我们一定要晓得。

  知道难能可贵就更要认真努力精进,但是目的一定求生净土,决定不能动一个念头,「我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修行就好了」,不会如你意的。你生生世世在这个世界修行能不退转,那真的就不必到西方极乐世界了。这是决定保不住的,决定有隔阴之迷,决定有退转,还是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这一定要认识清楚。所以佛讲的话是非常正确,没有讲错,我们不能够把意思会错。

  【所以者何。彼佛国土。皆积德众善。无毫发之恶。】

  这我刚才讲了,西方极乐世界修行容易,积功累德是不足以为奇。

  【於此修善。十日十夜。胜於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

  这个『他方』国土是指「他方」某些国土,不是全部的。因为他方世界有不少其中情况跟我们娑婆世界差不多,还有一些世界还不如我们娑婆世界。比我们好的有,不如我们的也有,跟我们差不多的也有。这是说比我们殊胜的,比我们好的这些世界。

  『十日十夜』,这个念佛法门,佛教给我们精进念佛的方式,有一天一夜、两天两夜,到七天七夜,这是我们讲打佛七,七天七夜。这个经里面跟我们讲十天十夜,还有一些经里面跟我们讲的三个月,就是九十天,这是时间长短不定,时间长短各有好处。时间短的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时间短,他这个精神力量凝聚集中,功夫容易得力;时间长也有时间长的好处,他能够在十天,或者在一个月、在三个月,这么长的时间守住一心不乱,这个也非常之难得。

  但是佛给我们说的这一些,我们怎么个做法,总在缘分,没有缘分,这个不行,时间愈长,缘愈殊胜。因为有道场、有善知识领导,还要有一些真正发心的道友来护持。这个闭关叫护关,念佛叫护七,也就是说他们这一些人在旁边照顾,这都是非常之难得,这照顾的人很重要。念佛堂里面要人照顾,念佛堂外面也要人照顾,外面是什么?不能让别人来打搅。我们在这里念佛,譬如说念佛七天,这个七天闲杂人决定不能进来,你进来了,这个道场就破坏了,所以一定要有「外护」。还要照顾饮食起居,生活上要照顾到。「内护」,就是佛堂里面,这个「内护」多半是出家人,居士们自己护持也可以,也一样。

  这个护七的人不是念佛的人,护七的人不念佛,他念佛就不能护七了。护七的时候要看到每一个念佛人的状况,他昏沉了,要去提醒他一下,不准讲话,用什么方法?在佛堂用幡,那个小小的幡。你昏沉的时候,譬如你坐著念佛的时候打瞌睡,点头了,这个幡在你脸上碰一下,让你警觉,不能说话,你自己警觉把精神提起来。如果实在不行,你就起来绕佛,或者起来拜佛,换一个方式。因为彼此都不讲话的,这个佛堂里头一句闲话不能讲。所以这个内护的人就要看每一个人的状况,这叫巡幡。每一个的人状况要看得清清楚楚,要照顾他们用功,用功要如法,要得力。所以缘不足就很难了。

  但是现在实在讲比古时候有方便之处,会用心的人不亚於古人。现在我们可以用录音带,可以用念佛机。这个念佛机比录音带还好,录音带还要翻带子,很麻烦,这个不必翻带子,自己在家里面就可以用功。如果同参道友,两个人、三个人都行,都很好。两、三个人在一起,一个月念一次,念个一天一夜,人数不要多,最多不要超过五个人。家里面念佛,三个到五个是非常理想。这是讲「十日十夜」,这个在现代人是比较上难了,大概在一年长假期间可能有这个时间。有这个时间,还要你家里面得闲,抽出这么长的时间来念佛。这个叫有道场、有助缘才能够如法。这是说明我们这个世界浊恶,修行之难。他方世界比我们殊胜,那一边的众生修善的多,作恶的少,不像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这个世间造恶业的多,修善的少,这就显得非常非常的困难了。这底下就说了:

  【所以者何。他方佛国。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

  所以修行容易。我们这边难,难,所以才说胜过他们,这样恶劣的环境当中能够独自修善真正是不容易。

  【唯此世间。善少恶多。】

  就自己本身来说,我们如果认真反省一下,在没有接触到佛法之前,我们起心动念是善念多还是恶念多。学了佛之后,果然认真依教修行,逐渐逐渐我们起心动念、造作言行,慢慢的善多了、恶少了。恶还是有,不是没有,少了,善多了,这个是境界慢慢的转过来了。那么我们再看这个社会,看本国、看外国、看全世界,这是看大家的共业,佛讲的这个没错,善少恶多。

  【饮苦食毒。】

  这个是事实。说的是比喻,『苦』是什么?「三苦、八苦」,这是果报。『毒』,贪瞋痴三毒。

  【未尝宁息。】

  这一句说从来没有停止过。正因为如此,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八苦、三毒环境里面,他能够断恶修善,能修清净心,这个不容易,这是诸佛菩萨所赞叹的。佛在此地说这些话都是劝勉我们,我们在这个环境当中要知道回头。

  【吾哀汝等。苦心诲喻。授与经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

  佛对於世出世间的状况,也就是真相,看得太清楚了。看到我们堕落在轮回之中,起惑造业。「惑」是迷惑,迷惑就是对於自己本身、对於自己的生活环境的真相,完全不了解。因此,我们平常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也做错了。错了,后面有恶报,这个报应还是要自己去承当,没有人能够代替你,这是苦不堪言。佛看在眼里,今天缘成熟了。什么叫缘成熟了?我们能够相信佛的教训,能够接受佛的教训,这佛菩萨就来了。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人也不会舍弃。要缘成熟,这能信、能愿、能行,这成熟了。

  我们遇到这个经典,佛哀怜苦难的众生,苦口婆心教诲,晓谕我们。『授与经法』,「经」是经典,「法」是方法。经典给我们说明事实的真相,方法是教给我们如何离苦得乐,如何超越六道,如何圆成佛道。这个圆成佛道,换句话说,就是真正得到究竟圆满之乐。

  那么佛既然把经典、方法给我们了,我们应当『悉持思之』,「悉」是完全接受,百分之百的接受过来,不但接受,要保持,永远不能够把它失掉。「思之」,常常能够思惟,能够想念,如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我们要常忆常念,这就是「悉持思之」。

  『悉奉行之』,佛在经典里面的教诲,佛教我们要断的,我们真的要把它断掉。譬如前面给我们讲的五恶、十恶,这个是要断的,佛说要断,我们就把它断掉。五善(五善就是五戒)、十善,佛教给我们要做的,我们就照做。西方极乐世界佛劝我们去,我们就去,毫不犹豫;娑婆世界佛劝我们离开,我们就离开,没有留恋,一切顺从佛的教诲,这就是「悉奉行之」,这才是佛的真正弟子,这才是经典上常讲的根熟众生。这个人根性真的成熟了,他确确实实是依教奉行,没有犹豫,没有怀疑。

  【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语。】

  不但我们自己要遵从佛的教训,依教奉行,而且要尽心尽力去劝别人。我们的周边,『尊』是家庭里面的尊长,父母、长辈。『卑』是儿女、子侄,是晚一辈的。我们自己得到佛法真实殊胜的利益,不能把这些人忘记掉,要把佛法介绍给他们,劝勉他们来学习。『男女,眷属』,这是讲自己的亲族,从一家到一族,再到你的亲戚『朋友』。『转相教语』,他们得利益了,他们也会教别人,这才能真正报佛恩,把这个真实之法,互相的劝勉、互相的介绍推荐,扩展到一个乡、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再扩展到世界,社会才会祥和,世界才有和平。佛在此地教我们用这个方式把佛教教育推广,这是真正的上报四恩,下济三苦,否则的话,每天念这个回向偈,口里是念了,没有去做。怎么做法?这一段经文里,佛就具体教给我们做的方法。所以回向这个偈子念了,要兑现的,不能空口说白话的,要认真去做,去影响别人。

  【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

  这个三句说得非常好,不但我们自己修行,把佛法推荐给别人,不仅仅是有言说,而且有身教。我们自己给他做一个榜样,你把佛法介绍给别人,他才会有信心。如果我们说佛法怎么好怎么好,自己没做到,那别人听了未必肯相信。自己要做到,这样帮助别人启发信心,这就对了。所以『自相约检』,「约」是约束,「检」是检点,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动作,都要根据经典的教诲,要知道约束自己,要知道检点身心。

  与大众相处要『和顺』,「和」就是讲的「六和敬」,讲的六和,「顺」就是「恒顺众生」。「和」与「顺」不是以感情做基础,是以理性的,所以叫『义理』,这个非常重要。恒顺众生是有理论做依据的,不是感情的,感情的那还得了,众生要做「杀盗YIN妄」,你也跟他随顺,那就不得了了,那这个世界就大乱。所以说它是理性的,是智慧的,在恒顺里面启发对方,转变对方,那就对了,这个就可以顺从了。不能令对方觉悟回头,这就不能够随顺。

  『欢乐慈孝』,这个是处事待人最基本的要求,是佛菩萨对我们的要求,我们也必须真正的做到。正是大乘经上常说,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欢是「欢乐」。菩萨决定没有伤害众生的念头,当然更没有伤害众生的行为,所以才能够得到「欢乐」,自己欢乐,人人见到都欢乐。慈悲是大慈大悲,这个慈悲里面没有分别执著,是平等的慈悲,清净的慈悲。

  「孝」这个字,这是修学的大根大本。我过去讲《地藏经》,去年还讲了好几遍,就是讲一个「孝」字,整个的佛法就是孝道的发扬光大。这一个字在中国字汇里面,「六书」里头属於「会意」,上面是个「老」字,下面是个「子」字,这就给我们说明了上一代跟底下一代是一不是二,你要看作二,那就错了。所以西洋人有代沟,我们中国没有,中国要一有代沟,「孝」字就没有了,分了家,就没有了。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佛法所说的「过去无始,未来无终」,这就是「孝」字的意义。

  外国人对於中国祭祖宗,他永远不了解为什么要祭祖宗,那就是他永远不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他不晓得。这个「孝」字就是说:竖穷三际,过去、现在、未来。横的就是十方,整个宇宙就是自己一个人,就是自己的一体。所以这个慈悲爱心哪有分别!哪里有异见!不但没有分别,连知见都没有,所以这个叫大慈大悲。佛度众生,佛需要众生感激吗?不需要,绝对没有这个意念。为什么要帮助众生?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自己帮助自己还要感谢吗?所以这个字的真正意义,知道的人不多。

  中国的文字充满了智慧,我们连远祖,没有见过面的,听也没听说过的祖先,还要祭祀,还要纪念他,眼前父母,哪有不敬、哪有不孝的道理!这不可能的。所以儒家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这一句话虽然说的在形式上,理论极其深广。「民德归厚」,这是讲风俗人心淳厚,这是讲祭祀的效果,殊不知这个效果是有非常深广的理论基础在。它不是一种对付一切人的一种手段,你这样想法它就错了,它实实在在是有原理的依据,那就是天地万物与自己确确实实是一体。

  我们佛法里面讲「三身」,「三身」里面最重要的讲「法身」。「法身」是什么?法就是一切万法,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一切现象统统包含在其中。这是什么?这就是自己的本身,真身。谁知道?如果你知道了,认识了,那就叫你证得了清净法身,你证得了。我们这个身也是「法身」里头的一部分,不是在「法身」之外,是「法身」一部分,这个意思很难懂,很难体会。

  所以古来的祖师大德常常以梦境来做比喻,让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因为梦境,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梦的时间很短,醒来的时候还记得很清楚,这个好比喻。当我们在作梦的时候,梦中当然有自己。什么人曾经作梦,梦里头没有自己,这是不可能的,梦中决定有自己,还有别人,有山河大地,也有虚空。醒过来之后好好去想一想,想什么?想那个梦从哪来的?整个梦境是自己心变现出来的,那个境、相是虚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能现相的那个不虚妄,所现的相是虚妄的。能现相的是你的心,这就讲「全妄即真」,那真的是心。整个梦境是妄境,整个梦境就是你的心。「全心即梦」,整个心就变成梦中的境界。我们要问,梦中哪一样不是自己?梦中自己是自己,梦中所有的人还是自己,自己心里变现的,梦里面山河大地还是自己,梦里头捡一块石头也是自己,没有一样不是自己。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一法可得,这个容易体会。

  以小来立大。我们眼前山河大地、宇宙太空,哪一法不是自性变现的?统统都是的。哪一天你要承认了,所有一切众生、山河大地全是自己,恭喜你,你成佛了,你证得了「法身」。证得「法身」,当然「报身」、「应化身」全都得到了。现在明明就在眼前,你死都不承认,这个没有法子了,死不承认,这叫迷惑颠倒。诸佛大菩萨跟我们有什么差别?他承认了,他明白了,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他才能尽孝。这个孝要真正做到圆圆满满,成了佛才能做到,不成佛,决定做不到。不成佛的时候,你做得是非常非常有限,非常非常窄小,因为你只承认了一点点,这一点点之外,你统统不承认,所以这个孝道、孝慈就不能做到圆满了,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为什么诸佛菩萨能够大慈大悲,我们做不到?道理就在此地。

  【所作如犯。则自悔过。】

  过失是决定免不了的,古人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贤人之中,在佛法讲是大圣才能够免除过失,贤人以下还是在所不免,哪能说没过失!「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最大的善就是改过,改过就是圣贤之道。人能够自己知道自己的过失,佛家讲的开悟、讲的自觉。自己觉悟了,自己知道了,知道自己的过失,这叫开悟了。悟后要紧的是修行,修行是什么?修行是改过,改过是修行。知过是开悟、是觉悟。知过改过就是真实的功夫。这一些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了,不能把意思会错。

  凡夫过失就太多太多了,自己不知道,不会发现的,所以叫迷惑颠倒。读经、读圣贤书,目的何在?目的是读这些书会发现自己的过失,藉著圣贤教诲、藉著经典善书,帮助我们开悟。藉著诸佛菩萨、圣人的教诫,帮助我们修行,这就是能够:

  【去恶就善。朝闻夕改。】

  觉悟要快,改过要快,这个要讲求时效的。不能说今天知道过失了,「不要紧,再过两年再改」,那就坏了,那这问题就严重了。发现过失马上就改,这是真正修行,这叫真精进。

  【奉持经戒。如贫得宝。】

  这是叫我们把『经』、把『戒』要看重,为什么?「经」帮助我们开悟,「戒」帮助我们改过修行,没有这两样东西,我们就永远在迷,永远都在错,所以对於「经戒」就像贫人得到珍宝那样的爱惜。

  【改往修来。】

  以往过去了,知道过失,我将来就不会错了。

  【洒心易行。】

  『洒』就是洗刷,刷心。心里面污秽、肮脏的是什么?是烦恼、是妄想、是执著。把这些东西把它洗得干干净净,恢复到自己清净心。『行』是行为,像前面所说的,身「杀盗YIN」,口「妄语、两舌」,这一些不善的行为,「易」是把它换过来、改过来,断恶修善。

  【自然感降。所愿辄得。】

  一个人真正觉悟了、真正回头了、真正改过自新,与诸佛菩萨、天地善神,它就起感应的作用,所以『自然感降』,感应降临。佛家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为什么有求必应?感应不可思议。『所愿辄得』,你的愿求没有一样不圆满。底下一段是具体给我们说出来有求必应,这一段文很重要,很难得,古大德在许多著述里面常常引用这一段文:

  【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

  这一句是总说。『佛所行处』,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佛所到的这些地方,佛反正到这个地方没有白来的,一定在那个地方讲经说法,教化一方,没有白来的。说来了就走了,没有这回事情。我们明白这个意思就晓得这一句话真正的意思:是佛陀教育推行普及的这个处所。我们用这个讲法,大家这个意思就很清楚了,就不会模糊了。是佛教教育在这个地方推行,在这一个地方传播,在这一个地方教学。

  『国』是国家,『邑』是都市,『丘聚』是村庄。这个意思就是说:大,是一个国家;小,一个城市,或者一个村镇,只要有佛教的教化,有佛教的弘扬,那么这个地区就会蒙佛的教化。这个『化』是讲教学的成果。

  古时候教育的目标跟我们现在不相同,我们现在教学的目的都是希望得一种技能,将来在社会上能够谋生,它目的在此地。我们中国古人教育的目的不在此,佛家教育目的也不在此。古人教学的目的,目的是变化气质,是希圣希贤。读书做什么?读书志在圣贤,做圣人、做贤人,目的在此地。佛法呢?佛法目的在超凡入圣,这叫「化」。我们凡夫,从凡夫一变化就成了圣人了,这个是教学的目的。所以儒家最低的标准是君子,再往上,贤人、圣人,它教学的目标是三个等级。我们佛法教学也是三个,阿罗汉、菩萨、佛。这叫「化」,变化气质,这是教学真正有了成就了。那么再说得简单一点,化恶为善,这些人过去都是恶行,现在统统感化了,全都断恶修善,化凶为吉,化祸为福,化暴戾为祥和,这个是它教学的目标。

  【天下和顺。】

  『和』是和睦,『顺』是顺而不逆。这个「顺」具体来说是人人明理、顺理,人人守法、顺法,这个社会当然祥和。

  【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

  这个四句就是前面所讲的「洒心易行,自然感降」。这是说的什么?说的是自然现象,我们今天讲的自然生态,自然现象包括了自然生态。现在人不相信,认为这些东西与我们没有关系。你跟他讲有关系,他死不承认。有没有关系?有关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刚才讲了,山河大地一切万物是自心变现的,心要善,外面环境就好,风调雨顺;心不善,心不善就天灾人祸,什么都来了,这一些灾祥(灾祸、祥瑞)统统是人心。

  现在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环境污染是非常严重,这个大家都知道。科学家在那里推测,如果要不加强防止污染,五十年之后这个地球上不适合人居住了。换句话说,人也像从前恐龙一样,从这个地球上绝迹了,不适合生存。所以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政府都要加强环保。我们要问有没有效?我们学佛的人可以断然说一句,没有效果。为什么没有效果?环境的污染是从心地污染感应来的。如果要防止环境的污染,从哪做起?从净化人心做起。人心清净了,外面环境自然就清净。现在人心那个染污的程度比环境污染不晓得严重多少倍,但是大家不觉悟,不知道如何来防范心理的污染,这个不得了!

  我们佛法,经典上佛常说「依报随著正报转」,依报是环境,正报是人心,环境是随人心转。我们中国古代,大家读读历史就晓得,凡是国家有大灾难的时候,天灾人祸,从前皇帝都要斋戒素食,来认真反省我有什么过失,为什么遭这样大的难,这个有道理。在遇到灾难的时候,他会反省、他会思过,努力的断恶修善、改过自新,希望回转天意,就是这个自然的灾害,这很有道理,这个绝对不是迷信,非常合理的。但是现在人不相信,这是最可怕的一桩事情。

  人人能够接受佛的教学,依教修行,「洒心易行」,这个自自然然天下和顺。人和,人和之后才能得到天和,大自然也和顺了。『日月清明,风雨以时』,风调雨顺。需要雨水的时候,这个雨下得恰到好处,不多不少,这是人心之所感。你们在这个世间上,你要问,现在这个世界将来遭大灾难,哪个地区不受难?你从哪里去观察?不要迷信,那个什么风水算命、预言都不可靠。真正明理的人从哪里观察?哪一个地方的人心好,那个地方就安全,那个地方就不遭灾难。这一个地区的人善良,不造恶业,人民和善,这个地方决定是好地方,不会遭到大灾难的。居住的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人心不善,将来大灾难的时候,他也逃不了。

  『灾厉不起』,「灾」就是灾难,天灾人祸。『国丰民安』,「国」是国家,「丰」是这个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裕安乐。

  【兵戈无用。】

  没有战争。

  【崇德兴仁。】

  『崇』是崇尚、遵从。『德』是道德。每一个人都崇尚道德,都能够以仁慈的心待人接物。『兴』是兴起,就是心里面发出来都是仁慈。

  【务修礼让。】

  『务』是务必,一定的。讲『礼』。彼此互相都能忍『让』,这就没有争执了。

  【国无盗贼。】

  前面是没有天灾,这里没有人祸。战争跟『盗贼』都是人祸,这没有了。

  【无有怨枉。】

  『怨枉』是冤屈。这个冤屈与底下一句有密切的关系:

  【强不凌弱。】

  『强』的欺负『弱』者,这就有冤枉了。这个势高的人,地位高、势力大,以势欺人,或者有财富的,以他雄厚的财富去侵没别人,这个都是社会不平的根源,也是社会动乱的根源。那么这些现象,在一个佛教育盛行的地区里面,因为大众都接受佛的薰陶,这些恶念、恶行都改过来了,都没有了,所以这个地区没有冤枉的,没有「强凌弱」的这些事情。

  【各得其所。】

  人人都得到安居乐业。所以说「富贵者安於富贵,贫贱者安於贫贱」,这很不容易。今天大家都晓得,这个社会动乱的根源是什么?贫富不均。一定要贫富均了,这个社会才不会动乱了,给诸位说,贫富永远不均,为什么永远不均?每一个人造的善恶业不相同,那怎么能均!要社会祥和,需要教育,人人知道事实真相:他富贵,他前生修的布施多,他应该收得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种得多,他收得多,应该的,我没种,没种就没得收。我看到他多得,我也不会嫉妒他,也不会怨天尤人,晓得什么?知道因果,知道事实真相,所以他心就安了。所以「富贵安於富贵,贫贱安於贫贱」,各人心都安了,富有的人家会布施帮助那一些清寒的。

  中国这个几千年的历史,我们的社会是长时期的安定,动乱的时间不多。动乱就是改朝换代,动乱时间都不长,长治久安的时候长、多,什么原因?教学,儒家的教学,从汉朝以后再加上佛法的教学。而中国过去对於教育是非常重视,在行政组织里面,教育列在第一位,在国家施政的项目里列为第一位,从前六部里头,第一个部是礼部,礼部是教育部。中国从汉以后是双重教育,宰相底下,这个礼部教育是推行孔孟的教育;直接归皇帝管的,这是佛教教育,要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社会教育。因为他是皇帝,自己负责来推行,所以他这个教化的面,广与深度都超过了孔孟的教学。

  所以大家彼此相安无事,大户人家欺负弱小的有没有?有,毕竟是少数,不是多数。因为这个富贵人家读书的机会就比较多,读书就明理,知道应该怎么做人、怎么处世,读书在明理。如何保全自己的富贵?如果是不仁不义,纵然有富贵荣华,那个时间非常短暂,很容易消失掉的。懂得如何来保持,他才能够传多少代,这个一定要明理。儒、佛这个教学对於世道人心的影响非常之大,对於这个社会的安全、人民的幸福有真实、直接的贡献。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