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十七章)03
第十七章多闻如烛助道明03 是非圈多幻想狂 知行使一心无迹 问:祖佛大意贵在心行,采义徇文只益戏论。所以文殊诃阿难云:“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争如一念还原,深谐遗旨? 永明寿禅师讲到这里,有人提出问题。真正的佛法,真正的禅宗、密宗、各宗祖师真正的宗旨,贵在心行,从自己的心行做起。‘采义徇文’,问的人说,永明寿大师啊!你现在写这部书,专门采用经典上摘下来的道理,‘义’就道理。‘徇文’摘下经典的文章加以解释。‘只益戏论’,学问越好,做功夫越没有用,有什么意思?这的确是个好问题。 所以佛经上记载,文殊有一次骂阿难。阿难在佛弟子中多闻第一,佛的演讲都是他记录下来,脑筋很好,道理懂得很多。我们今天能看到佛经要感谢阿难,他不记录就完了!但是文殊骂阿难‘将闻持佛佛’,他说你拿你的功夫、脑筋、耳朵,专门保持佛说的那个佛的作用,光是向外追求道理。‘何不自闻闻’?不知回转来用功,观察自己能够听到人讲话的那个功能,那个东西是什么?自己问自己的本性多好呢?这两句是文殊菩萨责阿难的话,现在引用这两句经文做为问题的结论。‘争如一念还原,深谐遗旨?’你何必写《宗镜录》?只要一念回机,心理一念不起,就把握到佛法的宗旨。这是所提的问题。接著永明寿禅师的答辨。 答:此为未知者说,不为已知者言;为未行者言,不为已行者说。若已知已行之者,则心迹尚亡,何待言说。 他说,你要知道,教育、教化的目的是普及大众的,你懂了可以,还有人没有懂。何况还有人认识字的人呢!佛经很多,尽管你们懂了,后来的人还有不懂的呢!这是为未知者说,你已经知道了不用管。其次,为没有做到的讲,已经做到的不需要讲。不过,‘若已知已行之者,则心迹尚亡,何待言说。’真的做到要四个字。什么字?‘心迹尚亡’。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人,同未悟一样,那可以说是心迹已经没有了。如果还有悟的境界在,俨然有道之士,那没有彻底。 (编案:吕纯阳尝曰:‘凡印心无碍,苟于真常活流时,犹自知自觉,则无碍之体段,尚未尽全。必到此莫知其然,方为无碍上品。’可从并参。) 所以古人说,悟了的人同未悟一样。那悟了同未悟一样,我何必悟呢?嘿!这可不一样,这个道理拿佛法禅宗来作说明很麻烦。翻开中华文化《大学》、《中庸》两部书看看就知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一路下来,中间都是讲修养做功夫,讲完了,最后大圆满成就了,‘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不正与‘则心迹尚亡,何待言说’同一旨趣? 今只为初学未知者,己眼不开,圆机未发,须假闻慧,以助初心;为未行者,但执依通,学大乘语,如虫食木,犹奴数钱。 他说,我为初学的人写这本书。初学的人如同刚生下的婴儿,眼睛还没有张开。 ‘圆机未发’,什么都不懂,所以必须传播佛学的知识,以助初发心者。这是讲,为初学的人要选这部书。再说也为未行者,有许多人研究佛学、听佛理是一回事,行为却又是又一回事。佛理真能配合心理行为起修行作用,那才是真功夫。那些没有做到的人,‘但执依通’。依通是佛学名词,包含两重意义。 首先,要知道,证了道的人有神通;至于算命卜卦灵得很,乃至有些人眼睛看光等等,都叫依通。像这种靠一个东西来推测未来的事,不是真正的神通;第二,像我们靠读书、看经懂了佛学的道理,也是依通,是人家的,不是我们的。我们的知识是老板的,释迦牟尼佛是这方面知识的老板,我们只是依之而通。他老人家把垃圾倒出来,我们捡一点如获至宝。这些人修行没有到达,‘学大乘语,如虫食木’,怎么说‘如虫食木’?下面还有四个字‘偶而成文’。虫子吃木头,有时看似写文字,让人越看越像。有人说,学道的人,在山里搭茅棚,看啄木鸟啄木食虫,如果把啄成如符咒般的文字学会后,指头一画就成就了。 还有人说,端午节五月初五正午时,所有的虫都躲开了,如果在那里抓到一只蛤蟆,赶紧盖在地上,它会画符、地遁。把蛤蟆文字学好,你就会土遁。这类说法,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一般学道的专门搞这个玩意的很多。好多年前我还住在基隆山边,有一次端午节,有个学生抓著一只蛤蟆拼命跑来,一身大汗:‘老师!我抓到一只蛤蟆,十二点正盖起来。’‘好,盖起来。’等一下一打开却没有了,‘怎么没有了?’我说:‘刚才你把它盖上,我就把它放掉了!’‘老师你怎么放了?’我说:‘万一它不画个符,你打开来多失望呢!早点放了不是蛮好?’他说:‘哦!我等了好久,好几年都抓不到。’ ‘如虫食木,偶而成文’就是以前的比方‘瞎猫撞上死老鼠’,那不算数。永明寿禅师说这般学佛的,偶然也撞到一点境界,以为自己对了,‘如虫食木,偶而成文’。靠不住! ‘犹奴数钱’,给老板管帐。佛学讲得高明,那是老板的;孔孟之道讲得好,那是四书五经的,同我们不相干。所以他要写这本《宗镜录》。 乃至尘沙教门,皆为此之二等,因玆见谛,如说而行。具智慧之光,如日普照。多闻之力,犹膏助明。 ‘乃至尘沙教门,皆为此之二等,因玆见谛,如说而行。’他说,再者佛法如恒河沙之数。一粒沙代表一个法门,而世界上有数不尽的尘沙。教化的目的,就是为这两种人,一个是圆机未发,见地、知识不到的;一个是心行、行为功夫不到的。有些人功夫做得好,智慧没有开,那个功夫没有用;有些人理论、学问知识非常好,一点功夫都没有,也没有用。他说,世界上一切教育就是为这两种人。‘因玆见谛,如说而行’,希望他们懂得这些道理,照著去修行。 ‘具智慧之光,如日普照。’智慧非常重要,佛法是智慧之学,不是聪明知识。智慧之光像太阳普照一切一样;后天的知识则如二百、三百烛光的灯泡,范围有限。聪明一点的人,电灯光亮一些,小聪明小亮光。佛的智慧、悟道之人的智慧则不然,不是一点一点地照,而是如同太阳出来一样,整个大地普放光明,是同时的。也就是说,一悟百悟,一了百了。年轻同学注意!禅宗所谓明心见性悟道,是一悟百悟统统懂。如果你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那还差远了!‘如日普照’,是太阳普照,统统明白了。 ‘多闻之力,犹膏助明。’但是你不要忘了学问,学问有同等的功能。学问就是多闻,犹如蜡烛,油越多越亮。《大般若经》专讲空性智慧,即有如此的比方。按照佛教的比丘戒,出家人不准看闲书,只准看佛经,而且只准学一门修道、成道,不要乱七八糟浪费时间。然而依照大乘菩萨戒律,要无所不知、无所不通,二者是不是矛盾?有人提出来问佛,佛说,大乘菩萨的智慧就像孔雀一样,孔雀喜欢吃毒,像蛤蟆、蛇、蜈蚣……,毒品吃得越多,孔雀开屏越漂亮。大乘菩萨多闻的智力像孔雀一样,毒越吃得多,越学得多,智力就开得越大。但是小乘根器的人,一点毒药就吃死了。 以劣解众生从无始来,受无量劫洞(疑为炽)然之苦,只为迷正信路,失妙慧门,狂乱用心,颠倒行事。 永明寿禅师说,我们一般人在佛的眼睛看来都是劣解众生,智慧见解(不论世间、出世间学问)不够。从无始以来,受无量劫的炽然之苦。人世间生命、生活过程如同火烧一般煎熬痛苦,因为他找不到自己心性本性的正通道路,失去真正大智慧、妙慧的门路,一切都在狂乱当中用心。我们一切作为自己认为是正常、是真量,在佛眼看来是狂乱、颠倒。‘颠倒’两字用得非常妙!人是颠倒得很厉害,颠倒的事更不可胜数。这里不去发挥了;要发挥起来,有许多滑稽的事可谈。 何乃盲无智照,翻嫌真实慧光;贫阙法财,更袪多闻宝藏! 嘿!我们这位大师最后结论都在骂人,因为上面有人提出问题,禅宗明心见性多简单,你这么啰嗦,还把佛经拿来注解。他说,我们这些人同瞎子一样,没有智慧照明,‘翻嫌真实慧光’!他说,我花那么大的精神,集中所有佛经的精华跟你讲,你反觉讨厌。真正光明给瞎子,瞎子却反觉讨厌。‘贫阙法财’,无知得不得了,我送那么多无上法宝给你,‘更袪多闻宝藏’,你看到反而怕了! 下面开始引用大乘佛经重要理论,等于佛学大纲。学佛的人光靠打坐做功夫,不深入佛经教理,禅定功夫做不好的,光靠佛学教理,没有真实禅定功夫,也没有用的。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