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轮回中的众生,都是贪玩的小孩。所以,我准备了这个,愿你回家


 2019/6/1    下载DOC文档    

用三句话,陪你长大

 

01.

“ 我 们 爱 你 ”

  《孝经》中说:“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

  “亲”是爱的意思。孩子的爱心、孝心从哪里来?“生于膝下”,在孩子年幼,还不到父母膝盖的时候,就要引导他产生一种爱和慈悲。所以这个阶段,爱的教育很重要。

  很多科学家、人类学家也认为,1-7岁是重要的教育阶段。

  在过去,通常由母亲扮演教育者角色,如果母亲有爱心,孩子就会很有爱,父母是爱的源头。在这样的家庭中,随着父母把孩子养大,孩子对父母的爱也会“日严”——日日增长,智慧、慈悲不断成熟、圆满。这些都离不开父母爱的灌输和言传身教。

  而今天的家庭,普遍看重知识和技能,逼着孩子学英语、学画画、学钢琴……却从没想过教他德行,教他学习爱。

02.

“喜欢,不一定要占有”

  按照传统文化的说法,尤其要让他知道,不能太自私了。

  我看到很多孩子,如果想要什么玩具,父母没有满足,就放声大哭。父母见孩子哭了,也赶紧哄:“宝宝不要哭,马上买给你!”一直迁就。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在世间一旦得不到满足,也会马上报以怨恨。

  这是很普遍的教育问题:对孩子没有适度的关爱,完全随顺。小时候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哭来解决;将来在生活上、工作上、感情上遇到问题,也只会大声哭泣,但到了那时候,父母也许已经不在人间,谁来满足他?

03.

“你是独一无二的,但其他人也是”

  父母在世的时候,要什么有什么;长大后,你以为全世界都是这样,只要自己喜欢的,就可以拥有,结果失恋了、失业了,此时哭得再大声,也没有人再跟你说:“宝宝不哭,马上去买”了。

  到了这种境地,人生的确很遗憾。

  父母想着“孩子不哭就行,要什么就给他什么吧”,觉得是对孩子的爱,但实际上,这种爱是错误的。现在你可以随顺他,但将来他要生存的这个世界,并不会随顺他;他要面对的所有人,并不都会像你这样爱他。到那时,他的人生或许会更痛苦。

  所以《孝经》说:“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

  圣人因为对父亲的敬,而能教别人敬畏;因为对母亲的爱,而能教别人慈爱。由从父亲那里获得的智慧,和从母亲那里获得的慈悲,圣人可以教给别人智慧与慈悲。


6.1 儿童节


  《印光大师文钞》里有一封大师讲怎么调化学生的书信。

  印祖的一位弟子在信上跟大师讲,说有时候学生们不听话,他就非常恼火,气的几乎肺都要爆炸了。

  印祖就对他说,你不应该这样生气,小孩子不听话,跟你自己的行持有很大关系。

  印祖说,你平时在学生面前,自己言行必须要非常稳重,平时不能跟他们嘻嘻哈哈的,你不自重,他们肯定就不会敬畏你了;如果平时你能多注重自己的言行,学生见了你就会如临师宝,敬畏参半,这样你有威德之相,才能去调服他们。

  印祖在这封信的后面还说:

  调教人的时候必须有慈悲心,然后还要有调教的方便智慧,这样他们对你起敬重心,才能真正调服他们。否则,他们不听话,你气得要死有什么用,他们不肯受你教化,你再怎么气,他们还是这个样子,你就是气死了都不管用。

  印祖当时给这位居士的信里还讲了自己几十年前的一件事情,告诉这位在家弟子怎样去用方便调服这些不听话的小孩子。

  印祖讲他年轻的时候,在一座寺院里有一位小和尚,很不听话,非常调皮,什么人都拿他没办法,他师父也拿这小孩子没办法,知道印光大师修行非常了不起,就请印祖帮忙调教他的弟子。印祖就答应了。

  印祖首先就对这个小和尚讲道理,说你应该怎么样,不要怎么样,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把道理跟他讲明白。道理讲完了最后告诉他,你如果不听话,肯定要受惩罚的。

  当时讲了以后,这小孩子面无人色,非常害怕。看到印祖的长相就很害怕,所以当时讲完了这小和尚老实了几天。

  

  但是他终是没尝到滋味,心里想,我想干什么就去干吧,也可能不要紧。他终究是小孩子,有一种侥幸的心理,所以有时候不知不觉又不听话,调皮起来了。

  不听话之后,印祖就把他叫来,让他站在那里,开始惩罚他,就打他。

  我们佛门里面有时候就用这种方便,有这种不得不打的情况。

  现在世间很多的学校说绝对不能打学生,甚至连老师稍微惩罚一下学生也不行,马上就被投诉,要写检讨,要扣工资,我想这也不一定对。现在的孩子在家里是小霸王,到了学校还是小霸王,是不是太惯了他们,毕竟有时候不打不行啊!

  印祖要打这个小和尚的时候,还没动手,这小和尚就在那里躲避。

  于是印祖就跟他讲,这是第一次,就算了,你如果再逃避的话,我一定要打你,你必须老老实实站在那里不能动。

  最后他就没办法了,知道如果再躲避的话,那后面的惩罚可能更重。他就老实了。

  最后,印祖打他时,小和尚就跟木头一样的任由打。

  这样惩罚了以后,半年之内不用跟他高声说话,轻轻的讲一句他就乖了,没必要自己气得要死。

  印祖后面跟他这个在家弟子讲,要如何调服这些众生的方便:

  首先自己要非常稳重,另外一个平时要慈悲摄受,而且要有智慧,要有方便。一般有说观音菩萨表慈悲,大势至菩萨表智慧,智慧也是一种大力量,不是单单靠这种管制的力量,而是要融合智慧方便的力量,才能调伏众生。

  还有一个印祖怎么调教小孩子的公案。

  有一对夫妻,都是印祖的皈依弟子。一次,他们带来了一个几岁的小孩子来拜见印祖,印祖当时就问他:“你喜不喜欢吃肉啊?”

  那小孩子就答:“我很喜欢吃肉。”

  印祖就跟他讲:“你现在这么喜欢吃肉,那你现在吃别人的肉,将来别人就要吃你的肉,这个你考虑过没有?吃你的肉,你受得了吗?这个痛苦你能忍受得了吗?”

  跟他道理讲完了,印祖就把这个小孩子的手拿起来,把他手指头塞到他嘴里,说你吃吃看。

  这小孩子就拼命地拒绝:“吃不来,吃不来。”

  但印祖还是说:“你吃自己的手指头看看。”

  印祖硬要把小孩子的手指头往他自己嘴里送,他拼命的叫着“吃不来,吃不来”。

  这小孩虽然年纪小,但印祖用这种方便调化了以后,他可能以后就一直记得,回去以后他妈妈叫他吃肉,他也要考虑到刚才发生的事情,这个能不能吃的问题。


一休的故事

  一休禅师(公元1394——1481年)六岁投安国寺出家,是日本室町时代临济宗奇僧。

  一休从小聪慧过人,他在像外鉴禅师当侍者时,有一次,一位只有七八岁的小师弟为师父打扫房间,不小心将师父心爱的茶壶打碎了,小师弟知道闯下的大祸,吓得哭起来。

  一休得知这一情况后,给小师弟擦干泪水,安慰道:“没关系,等师父回来,我跟他说,包不会受惩罚。”

  然后,一休用白布将碎陶片包好,自己在蒲团上坐下来,好像静思默想的样子。不一会儿,像外鉴禅师回来了,他口渴得很,一进门就找茶壶,没看见,便大叫一休。但叫了几下,也无人应声。

  师父走到外面一看,发现一休正坐蒲团上,好像睡着了的样子,就走过去,把他推醒,批评道:“我不是早就告诉你了吗?打坐睡觉是个坏习惯。”

  一休说:“师父!我没有睡觉。我在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所以没有看见您回来。”

  “噢!什么问题令你这样着迷?”

  “我在想,”一休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世间什么东西是永久不坏的呢?”

  师父笑道:“佛说无常,也就是没有一件东西是永久不坏的。”

  师父刚说完,一休便把茶壶碎片拿出来,嘻嘻笑道:“师父您说得太对了,瞧,您的茶壶归天了。”

  像外鉴禅师看看碎片,认真地说:“一只茶壶能不碎吗?”

  一休忽然感受到,师父的话时蕴藏着电光石火般灿烂的禅机,这种智慧,与他的小聪明有天壤之别。

  从此,他更注重禅修了,最后终开悟,成为一代高僧。

  一休以无物不坏为打碎茶杯辩解,只是小聪明而已。因为物坏各有定数,不能用不小心的行为加速其坏,就像人人都会死,但不小心打死人却也不行一样。

  像外鉴禅师面对心爱之物的毁坏,如此不动心,把不小心失误也看成定数,不予计较,这就是虚怀若谷的大智慧。


输与赢

  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 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

  一休知道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一定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

  于是,一休说:“是死的。”

  武士马上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

  一休淡淡一笑,说道:“是的,我输了。”

  一休输了,但是他却赢得了一条实实在在的鱼。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