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法师:听经拜佛为什么会流泪?
上一节我们讲的菩提心跟声闻乘出离心之间的关系。虽然在《法华经》当中表述了菩提心的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声闻乘确实是不够究竟,但是我们的表述方式应该理解到声闻乘是菩提心、菩萨道的前置条件。因为一个自我不会游泳的人,你想他怎么能够去救掉在水下溺水的人?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但是在一般的修行或者弘法过程当中,大部分人因为过于强调菩提心,从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声闻解脱的重要性。 这里再讲一下菩提心的重要性。我自己出家的时候,觉得自己要发大心大愿,要尽形寿去弘扬佛法,把自己的青春供养给佛菩萨。记得那段时间在大殿里面拜佛的时候,每每看到佛菩萨,自己都会流眼泪,觉得自己为什么这么障深慧浅,不能为佛教再多做一些事情。后来再过一段时间学佛,在弘法过程当中又觉得自己的能力实在太微薄了,为什么自己做一点事情总是招致这么多的困难,总觉得自己能力不够,看到佛菩萨还是流眼泪。这个流眼泪就不是想为佛菩萨流眼泪,而是觉得自己确实太无能为力。 再后来在学佛过程当中,觉得自己能做多少算多少,只要努力就好,然后随缘能够为大家解答佛法的教义,作为佛教里面的一个钉子钉在哪里,就能够去发挥自己放在那里的作用,应该是这样讲。自己心里坦然了很多,但是读经的时候自己还是会流眼泪。因为我觉得,佛菩萨们太慈悲、太不容易了。 这几个转变,我觉得对我来讲,一个是情感上的,一个是行动上的,一个是理解上的。虽然不同的时期自己拜佛都会流眼泪,但是眼泪确实是不一样的。另外说一句,有很多人到了寺院里面拜佛的时候,哗哗哗地流眼泪,那个眼泪根本止不住,而且他自己也意识不到为什么这么会流眼泪。这种情况大部分是自己内心当中压抑了很长时间的情感,到了寺院的比较有佛法的氛围之下,自己身心完全放松下来,看到佛菩萨以后,就如同流浪的儿子看到爸爸妈妈一样,终于有了回家的感觉,所以他自己内心当中释放了,这也是很多学佛过程当中不奇怪的问题。 只是我是个相对比较偏理性的人,没有那么哗哗哗地流眼泪。我是一个人站在不起眼的角落,默默地流泪这种。菩提心,对于任何一个学佛的人来讲,都是重要的。我觉得它不只是跪在佛前,我要为佛教弘法,我要成为一代大师,我要像菩萨一样去荷担如来家业,它不只是一句话,是一句话,一辈子坚持不懈,然后始终如一。这个始终如一,我们现在讲的比较多的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这个意思。 我们这里所要讲的就是,菩提心它不只是一个心愿,而是有很多个层次。比如:凡夫的菩提心是要觉悟,修行的菩提心是要从愿力当中获得力量。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菩提心,就是需要承担,需要使命,需要忍辱负重。任何一个做事的人,任何一个能够去做成一件事的人,他的胸怀虽然一开始可能不够大,但撑着撑着就会变得很大。 为什么?不得不容受,不得不忍耐,不得不委曲求全,能够去使佛法表达得相对完整。更重要的是,佛教需要大师,这里的大师不是一代宗师的大师,而是需要像有大师精神、有格局、有宽阔视野,能够带领佛教走向人间、走在社会前沿的人和人们。所以它不是一句空话。 情绪与修行 许多学佛的人,他搞不清佛法与心灵鸡汤之间的区别。大家知道佛法与心灵鸡汤有什么区别吗?在心灵鸡汤当中,它表达的是当下就很好,你不需要努力,你只要知足,你只需要放下,一切都会很好。在这个语境当中,这个当下它就是结果,一切都是刚刚好,这就是心灵鸡汤。在过去、现在、未来,在因果上,这个心灵鸡汤表达的刚刚好,这个心是什么?这个心是结果,说无论多少努力,只要你能够当下心情愉快,那都是很好了。 可是在佛法当中不是这样表述的。它说心是一扇门,打开了,你就能看到世界,不是所谓的心,一切都是刚刚好,而是打开你的心扉,去心包太虚,去容受你的世界,感受你的世界,感受你的自在与解脱,感受你的担当。还要问自己,你做对了吗?你足够努力么?你有愿力、你有计划吗?佛教对你来说是你的生命还是你的情绪?它是讲这个。 在心灵鸡汤的表述当中,好的情绪是结果。在佛法的修行当中,不管是好情绪、坏情绪,心是开始,不是结束。心如果是结果,那心是结束,可是心是开始,无论是你好的心情,还是不好的心情,你都要开始,你都要走上一条路。 走路,你只要脚在走就好了,跟心情是没有太大关联的。当然心情如果更好,你走得会更轻松、更自在,但心情不好,它并不妨碍你走路。被情绪困顿的人们,我们总觉得,大家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情绪的好不好上,对做事的人来讲,你没有时间难受,没有时间痛苦,你只有尽心尽力去做事,因为生命太短暂,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如果不努力,错失了,自己终将悔恨到底。 人生其实不是生活在苦乐的情绪当中,是生活在价值当中。所以心灵鸡汤的表述是在于表述情绪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要把它平复好,平复好了,我们人生就好了。而佛法的修行说,人生跟苦乐、跟情绪没关系,跟价值有关系,跟你的价值是建立在你自我之上,建立在家庭之上,建立在一切众生之上完全不同。 你到底是为自己活着还是为他人活着?你的行动到底是什么?你说的跟做的是否一样?你做的是否有结果?它跟情绪没有关系。所以发愿、菩提心,它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脚踏实地的修行,所展示出来的生命状态。有一天有个人说:你身上有光,你的魅力怎么如此强大,你身上怎么这么多的能量,那说明你是很好的学佛人。有的人说:你的状态很好,姿势很优雅,但是心态、内心可能不一定是一样的。 所以这一讲我们最主要是讲菩提心,它不是一句空话,它是行动力,它不在心上面。如果在心上面,它也不是心情,它也不是你的念头,它是由念头而有的行动。由行动导致的正确结果,由结果导致的大的结果,这是我们大家在修习、在练习过程当中需要去仔细去体会的。 至少我们这一讲要提醒大家的,大家能够明确感受到的就是,我们不要去学心灵鸡汤的佛教,我们要学有行、有愿、有结果的佛教。不要注重自己的感觉,不要注重自己的开心与否,而是要注重你做的事情是否有价值,能否给众生带来利益,能否传递正确的佛教,能否帮助佛法传递得更远一些,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弘法的最重要的核心。 南无阿弥陀佛!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