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慈诚罗珠堪布:功德、福德、福报有什么区别


 2019/3/14    下载DOC文档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新一期的《慧灯·问道》。学佛过程中,不管是初入佛门的新人,还是修行多年的老师兄,经常对一些词汇不太理解,容易混淆。请堪布为我们大家详细辨析一下以下这些相近的词组。

  第一组词:发心、发愿、发誓。

  慈诚罗珠堪布(下文简称“堪布”):这些词在佛教词典里都可以查到。首先是发心,所有佛教徒都说发心,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的动机就是发心。比如我要去打坐,那么打坐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才有了要去打坐、要去做这件事的想法。产生了这样的动机,就是发心。所以我们平时讲“发菩提心”“发心做什么”等,都是这个意思,比较容易理解。

  其次是发愿,发愿实际上就是许愿。发愿与回向不一样,回向也是许愿,但不同之处在于回向是当我们行善结束后,希望这个功德能够让众生幸福、快乐、健康。此时,他已经有一个“善”做基础,并希望以自己的善行让大家获得某种好处,这个叫作回向。发愿就不一定了,即使在我没有行善的情况下,也可以随时随地许愿让所有的众生健康、幸福、快乐,等等。这个叫作发愿,简单地说就是许愿。

  发誓就更严肃了,就是我要做一个决定,我一定要做一件什么事,我一定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我一定要这么去做。这与世俗词汇里的发誓是一个意思。

  这三个词的大概意思就是这样。佛教里,前面两个词是高频词汇,佛经里面经常能够看到。

  主持人:好,谢谢堪布!

  第二组词:功德、福德、福报

  主持人:第二组词:功德、福德、福报。

  堪布:功德和福德,在佛经里有时没什么区别,功德也是福德,福德也是功德;但有时就分得比较清楚。福德就是修福所得到的结果。比如说我们行善,如果这个善行是有漏的(有漏就是我们还没有证悟般若空性的情况下,去布施、持戒、忍辱等,包括做一些慈善等善行),这类有漏的善行就叫作福德。

  而功德是无漏的。无漏的意思:从自身的角度来讲,证悟后就没有执著了,达到了空性的境界;虽然自己没有执著了,但还要为众生去行善、做好事。

  无漏的善叫作功德,有漏的善叫作福德,可以这样简单理解,这是一方面。另外,福德的内容比较窄,功德的范围比较广,用得也比较多一点。

  但是功德怎么理解,还要看它的语境,以及用在了什么地方。有时候,我们会讲一些佛的功德。佛的功德是什么呢?它包括佛的智慧、佛的慈悲、佛度化众生的力量,这些都包含在功德里面。这不是我们普通人可以修的,是佛特有的,这叫作功德。而平时我们讲的功德无量是与福德差不多的,所以功德的内容就比较广。福德基本上指的都是行善、修福。

  功德和福德,有些时候是一个意思,有些时候则有“有漏”和“无漏”的区别。具体什么意思要看它们的语境,要看它们出现在什么地方,再来理解。

  福报和福德是什么关系呢?福报,后面加了“报”这个字以后,就是福德的果报、结果。福德是福报的因,福报就是福德的果,它们两个之间有因和果的关系。

  这三个词汇的差别大概就是这样,它们在佛教里属于高频率的词,经常都会出现的。

  第三组词:火供、烟供、火施

  主持人:下一组词汇:火供、烟供、火施。

  堪布:火供和烟供,佛教里面是有的。除了火供以外,可能没有火施,火施应该是火供的一个不同的翻译。

  火供在藏传佛教的密法里比较常见。在印度教里,早期的婆罗门等修行人会把火供作为他们日常一个不可缺少的功课、仪式。藏传佛教密法里的火供从形式上来讲,也是用火烧一些东西,但两者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在火供方面大家要注意的是:现在很多的师兄经常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火供,但我个人认为,现在很多所谓的火供根本就不是火供,所以我建议不要过多去参加这类所谓的火供仪式。

  火供本是密法里非常好的一个仪式。但它不仅仅是把食物倒在火里面烧,在这之前有一系列的本尊修法,火供其实是本尊修法的一个附属修法。一个本尊修法修完后,再修一个附属的火供修法,通过火供修法能够让这个本尊修法更加圆满。所以它是一个补充的、附属的、附加的修法。

  但现在外面做的这些火供,并没有这些本尊修法,只是一个形式而已。我们把这些形式的东西搞得太隆重以后,把真实的东西最后就丢掉了。我们并不是不需要这些仪式,仪式、形式是可以有的,特别是对某些人来说,仪式、仪轨的确比较重要,尤其把它作为一种引导的方法,这些是没有错的。但我们如果不追求佛教的精华,而一直停留在火供、烟供等方面,这些反而会变成我们真正学佛的阻碍。大家会认为火供、荟供、烟供等就是学佛,我这样做就已经学佛了,实际上却不知道真正的佛教含义是什么,真正的学佛学什么。

  我觉得大家一定要分清楚:火供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现在做的那些所谓的火供其实不是火供。我重复一遍,建议大家不要过多参加这类活动。我们本来就没有太多时间,这个时间是不能浪费的,如果我们稍微有一点时间,却用在这些事情上,就太不划算了。我们的时间应该用到学习、修行,实实在在的这些方面。我们学佛应该追求的是慈悲心和智慧,这两个才是佛教的精华。

  十多年前,火供不是很多,很少听到,几乎没有。即使藏传佛教偶尔会做一些火供,但这个前面是有一系列本尊修法的,修了七天、八天、十天,最后一天有这么一点补充的附加仪式。后来我们内地的学佛人慢慢开始搞火供,当然这也是我们藏传佛教的一些上师带动大家去做的。这方面我刚才讲了,正确的火供是没问题的,但现在做的很多都不是。我们直接把火烧很大,然后把太多的食物扔到里面烧,很浪费。有时候火太大、太猛,消防车都开来了,以为着火了,这对我们佛教的形象不是很好,所以大家不要去参加太多的火供。如果一定要参加,那就先去学习本尊的修法,然后可以适当地做一点。

  烟供就没有那么复杂了,它是布施给饿鬼道众生的,我们适当地做一点是可以的,但不要让隔壁邻居产生各种各样的烦恼。因为烟供时,食物在火里面燃烧,这种味道可能会影响其他人,很多人不喜欢,他们不欢迎小区里有这样的味道。所以我们还是不要搞得太多了。如果一定要烟供,那就千万不要影响到隔壁的邻居。

  烟供没有太多复杂的仪轨,比较简单。我们可以烧饼干之类的食物,量不需要太多,象征性的很少一点就行。然后念仪轨,仪轨当中核心部分就是念观音心咒——嗡嘛呢巴美吽,这个多念一点。最后回向给六道轮回中的饿鬼道众生,对它们有帮助。

  我想火施可能是火供,要不然就是烟供,可能是不同的翻译。如果不是这种情况,那就不太清楚这个火施是什么了。

  主持人:还是要强调自己的发心,而不要一味地强调形式。

  第四组词:开悟、证悟、解脱

  主持人:看下一组词:开悟、证悟、解脱。

  堪布:开悟和证悟是一个意思。“证”就是我们体会到了自己内心的本质,意思就是说,这不是理论、推理,而是亲身体会到了。“开”就是打开我们的智慧,也就是证悟。打开的方法也同样不是学习理论,不是推理,而是自己亲身体会到心的本性就是佛教讲的如来藏、光明、佛性。我们把智慧打开后,就证得了心的本来面目,这就叫作开悟和证悟,实际上这两个是一个意思。开悟和证悟这两个词,平时汉传佛教、藏传佛教;显宗、密宗都使用。

  “悟”字前面加个“顿”,就是顿悟。这是禅宗比较常用的词,也是藏传佛教大圆满用得比较多的词。“顿”就是说不需要经过太多的、繁琐的仪轨,就是用一个直接的方法直指人心;用一种非常善巧的方法,一条快捷的路,立即就能恍然大悟,这就叫作顿悟。

  顿悟就是立即、突然间就证悟了;还有一个词叫作渐悟,就是渐渐地,经过一段时间的修行才证悟。比如说我们先修四加行、五加行,一步一步这样修,最后就证悟了,这是不同的证悟方法。证悟和开悟是一个意思。

  解脱这个词,大家对它的大概意思应该比较清楚,但要深入了解还是比较难的。简单说,解脱就是当我们内心中,所有的烦恼以及烦恼的根源全部铲除后,人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自在,这就叫作解脱。

  对解脱这两个字的理解,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有不同的深度。我刚才的解释,是大家都认可的,再进一步了解,就会涉及比较深奥的东西。大乘佛教尤其是密法,对解脱的理解是什么呢?密法等大乘佛教非常深奥的佛经里,对解脱两个字的解释是,我们每一个人本来就是解脱的,从本来的面目讲,我们无始以来就是解脱的,所以没有必要再解脱。现在只需要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所谓明白,就是你开悟和证悟了,就能明白我们本来就是解脱的。从本质上讲,没有束缚自然也就没有解脱,所以烦恼、解脱都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它本质上是不存在的,这个是密法对解脱的大概理解。

  我想,对于一般的学佛人来讲,前面的解释比较容易理解。我们把所有人的生老病死以及所有的烦恼,从本质上铲除就是解脱。实际上,让我们特别不自由、不自在的东西,不是一个外在的东西,而是我们内心的一个东西,永久性地不让我们解脱和自在。这个东西打破后,就能真正达到一个非常自在和自由的境界,这叫作解脱。无论是小乘、大乘还是密法,对这一点都是认同的。这样解释,大家可能也比较容易理解。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