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个字,浓缩了佛陀临终前最后的嘱托
《楞严经·卷一》 第15课 宏海法师·讲述 -新解“如是我闻”- 接下来,开始迈入经文,讲题以后再说它的意义,现在开始讲经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属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这里开始讲的第一句如是我闻,就是奉劝大家要修依教奉行的法门,什么叫如是,如何叫我闻呢?讲这部经接下来贯文的时候,后面的法义我们可以概括序分,每一部经典都有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现在我们开始讲它的序分,就是本经的缘起,依照我们讲经的常规,在这段稍微关注,因为有一些常识,或者有一些范轨,我们如果听过讲经的话,很可能一开始就这么贯过,没有听过讲经的这里边的一些内容,大概还心里没有一个底,或者说东一下西一下也没有把它贯穿起来。 所以首先讲序分的证信序,就是第一句话: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这句话所有的经典里面都把他割为六个版块,六种成就,具足了以后,这部经典确凿可信,第一个,如是,信成就,为什么?是佛说的,佛的如来。如来乘如实道,就是这个如;我闻,闻成就,是阿难我亲耳听闻的;一时,时成就,在某一个时刻机感相应;佛是主,成就说法人,说法处叫处成就,在室罗筏城的祇桓精舍;听法众,千二百五十人大比丘,是听法众叫众成就。 有时间,有地点,有说者,有听者,那么这个法是这样的,当时被我听到了,这六种具足了,叫做证信序,每一部经典万变不离其宗,没有这六个具足,没有六种成就,那这部经典不圆满不完善,所以我们现在第一个首推其冲就是四个字,为什么叫如是我闻呢? 每一部经典总少不了一句如是我闻,大有来头,为什么?因为阿难,大家都知道阿难面相好,所以在佛灭度以后,阿难的相好同佛,一旦他升座说法,因为第一次结集经典的时候,阿难作为多闻第一,他读诵出来的,所以一旦他登座说法,大家都会有三种误会:第一个,以为是佛转生又再来,又登座说法了,因为他们相信佛的法身不灭;第二个,以为阿难成佛了,可是阿难确实没有成佛;第三个,以为是他方佛再来,在这里登座讲法。 害怕有这三种误会出现,所以阿难在结集经典的第一句要高唱,如是我闻,我不是佛,这个是佛讲的,是阿难我听的,我就是阿难,说的就是释迦牟尼佛讲的法不是他方佛来的,所以第一个为什么安立如是我闻呢?为了断众疑,害怕大家生起疑情。 第二个,息争论,就是为了评判,现在一个团队,我进来这儿讲法了,多少仰仗三宝之力,说大家不要说话了,还稍微能听点,但如果我这会讲完了嘭的出去,谁说大家不要说话了,哄哄哄就起来了,为什么?争论就现前了,谁也不服谁。 在这种情况下,阿难在集结经典的时候,他还没有证果,为什么呢?当时大家都不当回事,因为聚集了五百大阿罗汉,入到七叶窟里面,集结经典,他自己还没有证果,虽然多闻第一还没有证到果,所以这个时候就不要他,后来阿难急了,受不了了,说我多闻第一,一定要参与,才用了几天时间,七天时间快速的证入初果,用神通入到七叶窟里面。 他要进到里面参与法会的时候,说你既然证了果了就用神通进来,所以都不服气,而且他在比丘里面最年轻,佛成佛的时候他才刚出生,最年轻所以阿难和迦叶就是一个强烈的对比,迦叶出家时候都一百多岁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左右,阿难非常俊美,迦叶就老态龙钟。 因为不服他,你凭什么在这里给我说?这么多的上座比丘,资格老的有的是,你自己又年轻德行也不够,你怎么讲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说这是我从佛那儿听来的,所以冠了一句如是我闻,息争论。大家都知道,不是我说的,是佛说的,我代表佛在这儿说。 第三个,为了有别于外道,异外道。《百论》在开始讲到吉的时候,不是说吉前面冠阿吗?阿沤?所有的外道的经典当时印度,都会在开始冠以阿沤,印度话发音阿沤,阿就是无的意思,沤就是有的意思,外道讲法不是空就是有,他不可以圆融的。 所以为了有别于外道,佛典里面都有一句,如是我闻。最最重要的,如是我闻,是佛亲口嘱托。佛在双树林中灭度的时候,阿难哭得不行,他还那会儿没证果,哭得不行,受不了情见浓。当时证到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就是爱睡觉,被佛给呵斥,后来七天七夜精进就把眼睛给熬瞎了,最后证了天眼通的那位,就说:阿难,你哭什么?哭了有什么用?赶紧有要紧的事问佛。 第一个,佛在的时候,以佛为师,佛灭后以什么为师?问到了以戒为师。 第二个,佛在世的时候,依佛而住,佛灭后依谁为住呢?依四念处而住,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依这个法而住。 第三个,佛在世的时候,有恶性比丘,佛能收拾得了,佛不在了,他就开始出来乱窜,佛灭度的时候,当时有一个不知好歹的比丘就说,这老头子终于死了,再以后没人管我了。所以这就是迦叶尊者听了以后心里伤心了,才聚集了五百比丘,结集了经典,害怕佛法散失掉,或者被弄偏了。所以佛就说, 默摈置之。就是恶性比丘,大家不要理他,不与他共语,不与他共住,现在恶性居士也是这样的,如果居士里面有一个来闹腾的,天天在这儿给扰乱,不与共语,不与共住,就可以了。你千万别跟他抬扛,你抬不过他。 最后说,一切经典怎么开场?说冠一句如是我闻,所有的经典都离不开这句如是我闻。 这就是这里的信成就,有的人后来也提出来异议了,说阿难每一部经典都有如是我闻,可是佛成道二十年以后,阿难已经二十岁了才开始出家的,出家十年以后,又跟着佛学习经典,出家十年以后,才把他命为贴身侍者,这三十年的经典他怎么听到的呢? 后来菩萨说了,有四种情况:一个是辗转闻,就是阿难在佛僧团里面有其他的比丘曾经三十年前听佛讲的法,他辗转又从师兄弟里面听到了。第二,还有一些佛重说的经典,就是佛不一定以前说的再就没有说,可能在某一个环境下,又同样的根基,同样的时节,他就会再重说一遍这部经典,被阿难又听到了。 第三,还有说阿难是自通的,有一部经典叫做《金刚华经》里说,阿难得到法性觉自在三昧,所未闻经,自能忆持,就是说他没有听佛讲的话,他证到三昧以后,自己就能够忆持起来,这部经典的法义。 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都对这个上面不要有异议,因为的确有的人提出每一部经典都如是我闻,阿难三十年以后才亲近的佛,亲近佛统共也就十年左右。他怎么能够遍闻呢?而且阿难是大权菩萨所示现的,清凉国师为了解释这个就说过,大权菩萨示现的时候,一代时教,他不在这个国土闻,可能在那个国土闻,他不在这一时闻,可以在另一时闻,所以阿难这里叫如是我闻。所有的经典。他一耳耳根全部有。 如是,什么叫做我闻呢?就是我这阵头抬起来,脖子仰在那儿,耳朵噌噌噌就听见我说话了吗?谁的手机一响,大家噌就弄过去了,那你的手机为什么要响?为什么要动众生的道念呢?宁动千江水,不动听法心,关个手机都有这么难,你能够信受得了这句,如是我闻吗? 所以众所周知,佛法的根本在于破除我执,了去我的烦恼,所以佛门里面才有一切法无我。有假说我法,《金刚经》里面说,无我相,人相,众生相,为什么这里还要安立自违其说,说我闻呢?既然阿难已经证圣果了,破除我执了,为什么在这里还要说我闻呢? 所以这里有一个了别,第一个,随顺世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随顺世俗谛的时候呢?我们这个世间有一个你,就会有我,你我同听法,就在这儿闻,虽然在真如理中,为什么这里说我闻,而不是耳闻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用耳根听声音,耳是什么?我是怎么来的? 照见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再铺开来,无非眼耳鼻舌身意,色身香味触法,我就是这么组合来的,这里圣人说法有密义的,如是我闻,明明是耳闻,而说为我闻,就是我是什么来的, 眼耳鼻舌身意,恰恰显的是无我之法,以总摄别,以总的来讲,我们无非一个色受想行识,色中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但是以总摄别在无我法中,随顺世间,假说有名字我,虽然有我的这个名字,又不违第一义谛的真如实相,这个我是假我。 如果真我是用耳闻的,既然眼耳鼻舌身意,色身香味触法组合的,那他就是临时的,假的,所以我闻这里大有密义,废别从总,以总带别,所以这里叫做我闻。虽说我,但是实则暗藏了,暗显了,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没有一个概定永恒实在的我,唯有我闻,恰恰体现的就是无我无我闻,因缘之我,幻象而闻,这叫做我闻。 所以第一个,随顺世间而说我闻,虽有我闻,但不违出世无我第一义谛,这叫我闻。 再一个,有时候为了破邪见,我,一个邪我,邪我是什么意思?就是邪知邪见的人,他说没有因果,他不相信轮回,所有的这些知见都属于邪见,拨无因果。还有一个慢我,比如:修行修的好了,也相信因果了,但是我慢他放不下来,我执他破除不了。再一个就是名字我,因缘合和的一个假我,一般世俗人有邪我和慢我,修行人知道慢我和名字我,只有圣者最后证到名字我。 如是我闻就只是一个名字我闻,而且一般的凡夫听法,听说有我,就执着我,听说无我,又执着无我,所以这里虽然是无我真实情形,但不妨假说有我。不但让我们不执着我,还不会执着无我,故而种种因缘随顺世间。说到如是我闻,虽然真如法中非我非无我,但是随顺世俗,假名字我,不妨在这里称性宣说。 这叫做如是我闻。所以说从总的意义上来讲,这句就是标信顺之辞。信,信为道元功德母。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