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天:如何在这堪忍的娑婆世界获得身心自在?
《八大人觉经》云:“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这句话说的是,减少欲望,不主观造作,这样就会身心自在。在减少欲望上,其实就是减少弱点,能够长久地坚持,就会形成一种接近完美的状态。 “无为”这个词是非常有趣的,本身是道家里常常用到的词,比如《道德经》、《庄子》都大谈这个无为,但是“大道本无为,若执无为便是有为。” 有一天在搞无遮大会,其中有一位法师,他辩论的题目是“无常”,已经胜了好多场了。 这时来了一位老和尚问这位法师:“你要辩论的题目是什么?” 法师说:“无常”。 老僧过了一会又问:“你辩论的题目是什么?” 答:“无常”,然后老僧就点下头走了。这个时候台上的法师一下就知道自己已经败了,为什么呢?因为你既然辩论无常,题目怎么能是恒常不变的? (一)少欲为什么可以有功德? 执着会使得事物变质,比如说我们本来去做善事,但是非要执着地去做善事,就形成了一种变质的善,这善也就不是纯善净善了。如《了凡四训》中提到的一文钱和千两黄金布施的故事,一文钱的布施比千两黄金的布施更珍贵,这是为什么呢?就是那一文钱的布施是真心的布施,是纯善的布施,没有一点夹杂,没有一点造作,也没有一点点的寄予某种希望念头的净行。而那千两黄金的布施是以有求的心来做,以染污的心来做的布施。这就让我们明白了,善和恶不只分别在事物的本质上,还有造作时的心念因素,所以结果也就大不同了。 少欲为什么可以有功德?是缘于我们为什么目的去做,这个行为的动机决定了有功德还是有福德,或者是有罪业。如果我们为了大众福祉去修持自己,哪怕一点点的进步,这一点点的进步都是有功德的;仅为自己利益考虑,这就和自性状态不匹配了,虽然行做贴合正教,但再多的努力也仅是会有福德;如果只为自己利益考虑,却不顾及其他众生的利益,以伤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利益,这就有罪恶了,不管借口再高大上,这种伤害他人利益自己的行为都是有罪过的。 有天一同修问我:“老师,《地藏经》里光目女救母的例子,为什么她布施供养后,她的母亲最后成了菩萨?”她发愿后佛陀就说,因为你发如是大愿的缘故,我观你母亲,这十三岁的生死结束后会投生到婆罗门家族,去做一位虔诚修行的梵志,能活一百岁然后得生无忧国土。婆罗门女那么努力地行做,但是她的母亲只是得生天道,而光目女的母亲却最后成就为解脱菩萨。解脱菩萨之所以成为解脱菩萨,是因为他自身的努力,当一般婴儿还在啼哭的时候,他已经在寻求如何令自己脱免恶道的痛苦了,这个寻求离苦的心是成就菩萨的源头。 深入去学习才会懂得佛经里有很多细节的东西,但是在文字中并没有交代清晰,这些细节的东西怎么才能明白呢?要靠大家自己的诵念,自己去思维,自己去品读,才会在慢慢地坚持中发现这些问题,当这些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的时候,这就是一个上升的台阶,抓住了就是扶摇直上。 光目女的母亲通过自己现身说法,真正让光目女激发了大乘菩提心,成就了地藏菩萨,也就是成就地藏菩萨的这个机缘是他母亲受苦的事情。这位大菩萨成就的种种功德,都是因为此机缘促成,光目女的母亲虽然彼时没有真实修持,但是因为激发了光目的修持,而得到了无边的功德,这功德加上自己的离苦得乐的愿,通过蒙受福利生人道修梵行,再招感投生无忧国土,最后成就解脱菩萨。 少欲会帮助我们不断地远离恶缘,不断地亲近善缘,乃至得以亲近圣人佛菩萨。如果没有佛菩萨,也可以亲近善知识,这种种的功德利益都是由这少欲而促成的。所以我们能真实地修持自己,这本身是有功德的,但是不要贪求功德就好。 佛陀知道我们刚强难化,没有直接要求必须断除欲望,而是说少欲,就是减少,逐渐减少,一点点地少起来,就在踏上解脱正道了,这里完全体现了佛陀的慈悲方便,体现了不落两边的中道精神。在《楞严经》的四种清净明诲中,就没那么多慈悲方便说法了,完全说大实话,你想通过这条修持自己的道路出轮回吗?要做到什么什么,如果做不到,轮回是出不去的。 所以我们都是在学佛,也都在读佛经,但是要懂得这里面哪些是方便说,哪些是究竟说,方便说是为了接引我们,为了让我们有个过程,有个机缘才说的一种方法。而究竟说就没那么多东西,是直来直去的,根本不会绕弯子。 (二)怎样才能做到身心自在? 因为我们宿世以来都没有断除贪欲,被这贪欲迷惑遮蔽,于是造作了对应的业力。这业力形成牵引,最后成为我们枉受轮回的凭证了。但是轮回的苦是很不好受的,这些苦痛逼迫着我们要寻求出离痛苦,所以离苦得乐这个说法更契合娑婆世界的众生。释迦佛选择的帮助我们出离痛苦轮回这个契入点是非常好的。 想出离轮回要知道掉进轮回的原因,死是因为生了,不解决为什么生的根源问题,就会不断地生身受身,不断地轮回下去。所以佛陀在宣讲小乘要义的部分中,非常多的强调了这些为什么轮回、为什么受生的部分。一定要在经文中看到修持的方法,如果修持的方法看不到就得不到根本利益,因为不知道怎么走,就算勉强去走了,结果也不免要撞墙的。有的人有九牛不回之力,他撞墙的结果只能是撞死在墙上,就像被拍死在墙上的蚊子一样没有意义。 这句“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给出的修持方法是先要认识到苦痛的来源是多欲,多欲是根源就解决多欲的问题。对应的手段就是少欲,这少欲行做下去得到的结果是自在,这一条就清晰圆满了。有要解决的问题,有对问题原因的分析,有提供可用方案,也给出了真实行做后的确实效果。这完全符合了佛陀宣讲苦集灭道四圣谛的要义。为什么先宣讲的是四圣谛法呢?因为这世界真是太苦太苦,这些苦围绕我们排遣不去,挥之不去,像影子一样如影随形。就算你非常努力地逃离这个影子,最后还是发现他就在你的脚下,根本没有离开。 在没有佛法的时候,众生根本没意识到这么多的苦是可以避免的,很多人即使在受苦,也只是在忍受着。佛陀来了,告诉大家人道的苦,有的人说现在还可以承受;继续说了三恶道的苦,这就让我们不能承受了,太苦了!怎么办?需要实际的方法了,四圣谛就露出水面了。 娑婆本名就叫苦,也就是说娑婆世界就是苦的世界,只是因为我们傲慢心太重而且信心也不具足,所以没这样说,说叫做堪忍,也就是勉强能忍的一个世界。大家想想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要我们咬牙切齿地忍着呢?这不是苦的世界是什么? 我们知道有种种苦,认识种种苦,知道了这些苦发展下去会绵延出更严重的苦。也就会想:虽然我现在还勉强可以忍,但是以后的路是如此苦啊,有什么方法让我不受这些苦呢?于是集谛就出现了。仔细地研究这些苦到底是怎么来的,研究发现是因缘汇聚和合而生,找到根源了,还要找到助缘。找到了导致苦的源头,也找到了那些煽风点火的家伙,可以把煽风点火的家伙先给弄走,这个助缘解决掉了,就像鱼儿失水,鸟失天空,这些苦的因也就没有依托,不会起现行了。 我们光找到源头和外缘还不够,因为苦还是没解决啊,就像我们知道有一种物质可以治理某种污染,并不代表已经把过去的污染治理完毕了,还要真正的去实行,才能验证是否真的可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必须要找到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找到症结也并不代表就能马上解决问题。所以还要我们在如是基础上踏实行做,才能真正地解决这些问题,并要通过行做来验证找到的根源正确与否。这是前文说到理通和事通的道理,如果只是理上通了,没有事上的验证,这个理是否通?就根本没有发言权,想有发言权,得通过自己的行做去验证,真正走通了,你才有发言权。 灭谛其实就是真实地行做去解决问题。如果真的解决了,就可以解决类似的其他问题,这就见道了。如果解决不了,还要再去努力,重新寻找原因和解药。我们要解决某问题,就像去看病一样,医生要知道这个病是什么病,也要知道这个病是因为什么而得,还要对症下药去治疗,最后才能通过一系列的执行把病苦解决掉。 能解决这一个苦就可以解决第二个苦,也就可以解决以后的所有苦,这才是真正的见道,而不是解决一个问题就可以。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其实就时刻都在用这个四圣谛的方法在解决问题,只是没有上升到解决生死大事的问题上来。 这四圣谛若学明白了,用来考试都是绰绰有余。为什么说学佛的人可以很聪明?因为能抓到佛陀给我们的法宝,这些法宝是百试不爽的,如果不去试,那就是一文不值,如果去试,那可能千金不换了。 我们可以试着用这四个次第来解决问题,看一看是否真的能找到答案,真的解决问题。如果没有解决问题,就说明这三个部分中一定是有的地方有偏差。就像有人眼睛有飞蚊症,你让他用治疗近视眼的方法去治疗,会不会有效果呢?都是眼睛有了问题,但是用错了手段,根本不会有良好回馈的。苦是真苦,半点不虚;集是汇聚,招感助缘;灭是真修,对症下药;道是自在,可得解脱 。而我们找根源准确与否?这就又关系到戒定慧的深度了,所以佛法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各个法门间会相互补充和完善,这依然需要我们长久的熏修学习。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