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佛教的提倡者、中国佛教现代化的奠基人:太虚大师
太虚大师简介 太虚大师(1890-1947),俗姓吕,名淦森,浙江崇德人,出家之后,法名唯心,字太虚。 他被誉为是人间佛教的提倡者,中国佛教现代化的奠基人。 太虚法师出世未久,父丧母嫁,等如孤儿,与外祖母相依为命。13岁时当百货店学徒。1904年,从苏州平望小九华寺士达和尚出家,是年冬,从天童寺寄禅和尚受具足戒后,即至宁波三官堂依歧昌法师座下,专门研读《楞严》《法华》及《四教仪》等经论。 1907年,18岁时,由圆瑛法师介绍,大师至慈溪县汶溪西方寺阅《大藏经》。《般若经》快要读完时,“忽然失却身心世界,泯然空寂中,灵光湛湛,无数尘刹焕然炳现,如凌虚影像,明照无边。座经数小时,如弹指顷;历好多日,身心犹在轻清安悦中。”豁然开悟。 1913年,寄禅和尚圆寂,大师在静安寺追悼大会演讲提出佛教的教制、教产、教理三大革命之说。同年,任中华佛教总会会刊《佛教月报》总编辑。 1914-1917年,大师于普陀山掩关,印光大师为其封关,有“一夜,在闻前寺开大静的一声钟下,忽然心断。再觉,则见光明无际。从泯无内外能所中,渐现能所内外,远近久暂,回复根身座舍的原状。心空际断,心再觉渐现,符起信、楞严所说。”这是大师第二次悟境,之后便宗于《大乘起信论》和《楞严经》。 1917年,28岁时,于唯识又有领悟,他说“曾于阅述记至释《假智诠不得自相》一章,朗然玄语,冥会诸法离言自相,真觉无量情器一一尘根识法,皆别别彻见始终条理,精微严密,森然秩然,有万非昔悟的空灵幻化堪及者。”这是大师的第三次开悟。 1918年,大师于沪上创立觉社,主编《觉社丛书》,并赴武汉弘法。1920年,《海潮音》创刊,大师赴武昌、香港、长沙等地讲经弘法,并发起成立汉口佛教会。1922年,大师创办武昌佛学院并出任院长。 1923—1925年,大师在庐山发起并召开世界佛教联合会,当年,又率中华代表团赴日参加东亚佛教大会。1928—1929年,大师开启全球弘法历程,经香港、越南、星洲(今新加坡)、锡兰、埃及,出访法国、英国、比利时、德国、美国,多有演讲,并联络各国学者、信徒筹设世界佛学苑。 1929年6月出席中国佛教会第一次执监委员会,被选为常务委员,11月,在南京正式成立中国佛学会,任会长。1930年成立北平世界佛学苑柏林教理院。1932年亲自主持重庆北碚缙云山汉藏教理院开学典礼。 1932年,太虚应邀出任奉化雪窦寺住持,辞去南普陀寺住持。雪窦寺为弥勒道场,太虚法师深受影响,除弘扬人间佛教外,太虚大师还以唯识学作为理论基础并宗奉弥勒信仰。 他确定“慈宗”名义,提出“慈宗三要”,编辑《慈宗要藏》,而《弥勒上生经》则是他一生讲述最多的经典。实际上,太虚法师的一生,也宗奉弥勒菩萨,求生兜率弥勒内院,弘扬弥勒净土法门。 1937-1945年,抗战全面爆发。大师指导筹组训练僧众救护队。并受聘为佛教访问团团长,出访缅甸、印度、锡兰、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国,联络东南亚国家佛教徒感情,争取各国对中国抗战之同情。在此期间,大师还常驻汉藏教理院,推动佛教交流与深层次的佛学研讨。 1947年3月17日,大师于玉佛寺圆寂。4月,举行茶毗典礼。5月,举行全国性追悼会。6月,国民政府颁褒扬令。1949年,大师灵骨入雪窦山舍利塔,武汉、厦门、香港等地分别建舍利塔以纪念。 太虚法师一生深入经藏,著述等身,《太虚大师全书》已于1948年编竣,计700余万言,他构建了人间佛教思想及其理论体系,是著名的佛学理论家。同时,他还积极创办佛学院,组织佛教会,出版书报杂志,并推动教制之整理、教产之改革、教理之弘化,以培养僧才、团结信众、弘扬佛教文化,因而他又是一位伟大的佛教实践家。不仅如此,太虚大师还是一位放眼全球的宗教领袖,他采真日本、游历欧美并弘法南洋,促进了佛教的国际化,并为世界佛教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