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书:北京龙泉寺沙弥日志(55):出家.幻想.理想
沙弥日志(55)
“我希望的生活是一座小庙,一小块地,在深山老林里,没事种种菜,念念经,就这样过一辈子。” 我这已经是好几次听到这样的说法了。以前听,觉得也是挺好的理想,现在听,就有点警觉,因为,早期有个师兄下山回家前,他跟我讲过这番话,意思是,现在所经历的宗教生活和他想象的不一样,所以,最终选择了离开。 这位师兄很苦,他在离开寺院之前,有一天下午,忽然坐在座位上失声痛哭。我去安慰他,他就告诉我他没事。 其实,怎么能没事呢,他在世间所遭遇的苦楚我也私下里耳闻一些,确实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承受的。 往年,还有一个师兄在临剃度前选择了离开,离开前我们有过一次长谈,其实,我们只是一面之交,我还是一个居士,那一天很凑巧,在走廊里遇到了,他说,他要跟我谈谈。 于是,我们就谈了很久。 他讲了很多他的理想,他的痛苦,他对人生的认识,对佛教的理解,以及对佛陀指引我们走上解脱之路的深信不疑,很多讲的都非常有道理,我很赞同。他也谈到了类似的关于一座独自在小庙修行的说法。 不知道他如今是否已经如愿以偿找了他心目中的小庙,过独善其身的修行生活去了。 不管怎么样,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是为了自己理想而操劳一生,有的是为了一个家庭,有的是为了一份事业,有的是为了一份情感,有的是为了一份工作,有的是为了孩子,有的是为了祖国,有的是为了信仰。 以前,我在公司里自己过宗教生活的时候,有一个体验,早上四点多起,上早课、洗澡、念佛、背书、读书、沏茶、写文章。 周而复始的生活,其实,也挺好的,至今偶尔我还会怀念清晨的月光从大玻璃窗照进办公室的佛堂的情景。我自己独自坐在椅子上,感觉很清静。诵经似乎也有一些感应。 没有事情,我绝不会轻易下楼,也不见客人,办公室在二十二层,楼高二十四层,偶尔上楼顶看看满天的星星和楼下、远处的万家灯火。 那样的日子确实很好,但是,有一个问题会困扰自己,那样过下去的终极结果会是什么?现在想起来,很庆幸自己有了一个突破性的选择,可能那个动力来自对恩师的信心,直觉告诉自己,那可能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贪恋而已。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修行。 当然,这么讲,是马后炮,当时没有这么清晰的想法,就是觉得要跟从恩师出家,所以要尽快地抛弃掉这种生活。因此,并没有怎么贪着,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个生活确实很诱人。 但是,过于奢侈,且有危害,关键是我对他人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虽然公司里有很多年轻人,大家在一起做功课,但是,对生死大事一无所知使得自己断然决定要从中走出来。 果然,出家以后,发现,内心的烦恼大把大把,选择了一种自己心仪的生活方式,无非就是一种逃避而已。 这么讲,可能有一些过分。 这是针对我自己讲的,绝非是评价别人,因为我自己当时的内心状况就是要选择一个不与人交往的生活方式,选择一个烦恼没有机会现行的生活方式,而且,我能做到。 如果真的就那样做下去,就不可能有出家后的内心种种的变化和突破。 其实,出家是挺苦的,要出坡劳动,要搬石头,要挖淤泥,要盖房子,要干很多事情,但,我相信,这一切劳作指向的是智慧的开启和福德的增长。 而且,在劳作中尝试不断地突破自己,精神乃至肉体。尝试着不断地放下那些束缚,肉体、衣着、对知识和时间乃至名利的贪着。 有一天掏新盖的楼底下的管道淤泥时,一个人钻进去,黑洞洞的有一些恐惧感,特别是手脚伸不开的时候,然后尝试克服掉恐惧感,接着是担心衣服弄脏,然后尝试克服掉对衣服的执著,爱咋地咋地,然后是胳膊和腿的酸累,然后尝试着克服掉这个恐惧和担心。 渐渐地,人就无所畏惧了。 我想,无论是在什么环境中,人要做到的是在他人面前学着越来越谦卑,在困难面前学着越来越强大。摧毁我们的不是困难本身,而是对困难的畏惧和逃避。 我不知道今生有没有机会住小庙。但是,有一点,很早我就知道,我们不能被承载真理的那个文字和意境给骗了。 在龙泉寺的修行是可以写的很优美的,可以写成一个个绝美的小散文,但事实上不是这样,事实上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凡夫在吃喝拉撒睡和干活劳作、读书做事中对治自己的烦恼,尝试开启自己的智慧,试图获得解脱,当你看到一群僧人穿着僧服在风景区里排队干活觉得浪漫的时候,那是妄想。 我个人觉得,一点也不浪漫,你看见一个出家人从地沟里满身泥巴钻出来的时候,更不是什么浪漫的事情,如果说有什么价值的话,就是他内心的那些变化和体验是有价值的。就是上面提到的无所畏惧。 如今我不怕搬石头,也不怕填土,有点怕热,但不严重,也不怕弄脏衣服,不怕吃的差,也不怕手头没钱,也不怕别人都超过自己,不怎么怕别人呵斥自己,也不怎么怕死,等等。 有文字或绘画能力的修行人到了一定的境界,喜欢以景拟境,但这个境界不能成为我们妄想的对象。 有人问咸泽禅师,什么是咸泽家风,禅师答,一朵白云,三间茅屋。 这个段子,我能写,也能画,但境界绝对是不懂的。因为不懂,所以也不会被一朵白云,三间茅屋的境界勾跑。 生活经验告诉我,真要给予一个幻想住一个小庙过安静生活的人一朵白云、三间茅屋,估计要不了多久,这个人就住不下去,跑掉了。 心没有安住,哪里都安不住,能有一朵白云的地方,就没有什么人烟了,也没有网络,也没有方便面,没有电话,没有移动信号,啥享受和好玩的都没有,鸟屎倒有几泡,三间茅屋冬天挨冻,夏天巨热,种点地,能把人活活累死,种地是件多么辛苦的事情啊。一个人没有克服困难的能力,绝无可能住在这样地方。 我觉得,似乎都是幻想而已。 这一点,西方人比较老实,像鲁滨逊,他漂流到一个荒岛上,谁能过那样的生活,不仅没有死掉,还创建了自己的生活。换我,我不知道能不能做到。但我想我肯定会去做。 西方的文学家没有把鲁滨逊的经历写成浪漫历险记,所以,一般就不太会听到有人说,哎呀,我向往鲁滨逊那样的生活。真把一个人放到荒岛上,还不立马就哭爹喊娘求人家把自己赶紧带走。 东方人写文章会写的美一点,也不是为了哄人玩,我觉得是因为东方文化涉及的心灵高度是鲁滨逊的作者所无法企及的。 把艰苦的修行读成浪漫的理想那绝对是自己的问题,跟文字工作者也没有什么关系。 出家应该不是享清闲的,也不是临时的生活避风港,更不是逃避苦难,而是面对困难,战胜苦难,战胜烦恼。 通过对意志的磨练,超越那些所需要超越的,最终获得应有的智慧和福德。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