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佛说清净心经讲记


 2011/1/1    下载DOC文档    

佛说清净心经讲记

净土法门法师讲述
 (1992年美国旧金山大觉莲社 心净记 韩瑛校)

  这部经的题目非常的清楚,内容也很简明扼要。这部经是佛教导我们,如何才能够得到清净心的方法。‘净土法门’,我们都知道‘心净则土净’的道理。由此可知,清净心对修净土宗是非常的重要。

  本经翻译人名叫‘施护’,他是外国人,是南北朝时候到中国来弘法的。

  佛世尊。一时。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比丘众俱。

  这一段经文,上面缺少了‘如是我闻’。这是因为早期翻译经典,没有按照正规的体例。但是,六种成就同样的具足。‘佛世尊’是主成就。‘一时’是时成就。‘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处成就;这个地方我们很熟悉,《弥陀经》也是在此处宣讲的。‘与比丘众俱’是众成就。这六种完全具足。

  第二段就是本经的正宗分。在翻译经典惯例上来讲,凡是经题冠上‘佛说’的字样,就能证明这部经是佛说的,而不是别人所说的。这部经同《弥陀经》完全一漾,没有人启请,是佛自己说的。凡是没有人启请,无问自说的经典,一定很重要。

  在整个佛法的教学当中,实在说,‘清净心’是最重要的课题。无论那一宗、那一法门,只是方法不相同,但修学的目标完全是一致的,那就是要修‘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净土宗所讲的‘一心不乱’,也就是禅宗所讲的‘禅定’,教下所讲的‘止观’,乃至于密教里所讲的‘三密相应’。全都是‘清净心’的别名而已。所以,佛对于教学,纵然没有人来启请,也特别提出来教导。

  佛告诸比丘言。

  这是对出家众说的。

  汝等谛听。

  ‘谛听’就是仔细的听、认真的听。

  若诸声闻修习正行。欲得清净心者。

  首先把教学的题目说出来。‘诸声闻’是指小乘的学者,从初果到四果,完全包括在其中。‘修习正行’,我们知道,小乘人的正行是三十七道品,中心是八正道。实在说,三十七道品不仅限于小乘人,大乘人也不例外。我们看天台大师所著的四念处,是依据藏、通、别、圆四教来讲的。藏教的四念处,当然是小乘;通、别、圆教是属于大乘的。小乘有四念处,大乘也有四念处;小乘有八正道,大乘又何尝没有八正道。由此可知,三十七道品通一切佛法,不仅是大小乘、宗门、教下、显、密,统统圆满具足。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佛的开示既深又广,不限于小乘声闻。这一点,我们要特别的注意到。‘欲得清净心者’,这是一部经的重点。意思是说怎样才能得‘清净心’?对我们修学是非常重要的。

  当断五法。修习七法。而令圆满。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就是‘而令圆满’。如果能修到圆满,以四教来说也就达到了圆教,更不是纯粹的声闻法。佛教导我们要断五法。什么叫做五法?

  一贪欲。二嗔恚。三昏沉睡眠。四掉悔。五疑。此五盖障应当断除。

  ‘盖’是盖覆。‘障’是障碍。换句话说,这五样东西盖覆了我们的清净心。清净心不能现前,完全是被它障碍,而不是没有清净心。因此,这五样东西,一定要把它断掉。接著,我们一一来说。

  第一个是‘贪欲’:‘贪’,大多是对顺境来说的。人在称心如意的时候,无论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顺自己的意思,就起了贪爱之心。‘欲’是‘欲望’,佛家讲的‘五欲’,世间讲的‘七情’。这‘七情五欲’,世间人有谁不贪爱?因为贪爱七情五欲,就出不了轮回。学佛也不能成就;学禅不能‘得定’;念佛,不要说‘一心不乱’,连‘功夫成片’也不能成功;学教不能‘开悟’,原因就是因为‘七情五欲’放不下。

  ‘性德’是本性显露,本性的起用就叫‘性德’。‘本性’是圆满的,‘性德’也是圆满的。性德中的戒、定、慧三学,‘戒学’就是说样样都守法。所以,我们要了解,大乘佛法里面讲的戒定慧三学,单说‘戒’,就绝对不是仅拘束在五戒、八戒、十戒、比丘戒、菩萨戒。圆满的戒学是讲佛对我们的一切教训,都是戒学,都要遵守,也是性德的流露。换句话说,处世、待人、接物,如理如法。如果存有‘贪欲’,就是不如理不如法。因为有‘私心’,性德就不能现前。因此,佛教我们要断除贪欲、私心,说起来蛮有道理,而且很容易,但是,要断掉是很难的。因为,有‘我执’没有打破,起心动念都是为我——我贪、我痴、我迷。要断除欲望,首先要‘放下’,放下的凭依是‘看破’,能‘看破’,自然就能放下。

  学佛有两种人决定有成就。一种是非常聪明的人,佛门里常讲的‘上根利智’。这种人一听佛法,马上就能觉悟。而后,能够真正依教奉行,这种人一定能成就。另外一种人,是‘善根深厚’,这种人对于佛菩萨的教训,必然会认真的去奉行。他并不见得会理论,只是依著佛的教导去做,这种老实人能成就。老实人并不简单,往往上根利智的人都比不上。老实人何以会有那样的成就呢?我们看过大经大论而后才明白,原来这些人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积无量的善根,在这一生因缘成熟,对于佛菩萨的教诲,不折不扣的依教奉行,而得成就的。上根利智、绝顶的聪明智慧不是学得来的,但是,学老实人,我们应该可以学得到。老实人为什么那么听话?我们为什么不听话?我们听了佛在经中的教训,总是要打很大的折扣,所以不能成就。人家能够完全依教奉行,这一点,我们要记住,要认真去学习。

  所以说,我们生生世世被‘贪欲’害得非常苦、非常惨。这一生,如果还不能把它舍弃,对我们将来求生净土,必定有障碍。一个人要真正成就,对于世出世间法,决定没有贪心。‘少欲知足’,欲望要少,常存知足的心。人活在世间,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就已足够。佛法有无量无边的法门,但是,我只取一个法门;一切经典,我们只学一部经典,这就叫‘少欲’。莲池大师到晚年,完全放弃经典,就只有一本《弥陀经》、一句佛号,其他统统不要。这样才能把少欲知足做得很圆满。如果,对很多法门、经典,东也想学、西也想学,学起来很苦,而且不容易成功。

  我再告诉诸位同修,给大家定定心,为大家做个证明。我们常听佛门讲:‘一经通,一切经通。’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绝不虚假,我也是在今年才入这个境界。以前,我不管在那里讲经,我自己要带一个经本,经本上有些自己的小注,今年这些小注的经本都不用了。所以,你们找我讲经,大藏经随便抽一本出来,我就可以为大家讲解,我也不要预备,这就证明古人所讲的‘一经通,一切经都通’是千真皿万确的。要是学得很多很多经典,因为太繁琐、太杂,恐怕这一生一部经都不可能通。为什么不把精力集中起来,一门深入呢?古圣先贤所讲的话,一点都不错:‘不当贪欲’。

  第二是‘嗔恚’:嗔恚是对于逆境——不如意的境界而言。人事也好、环境也好,不喜欢的、不如意的事情,心里就不高兴。‘嗔恚’不但是障碍‘性德’中圆满的慈忍(慈悲、忍辱),而且,‘嗔恚’是地狱道的业因;‘贪欲’是饿鬼道的业因。舍弃贪欲,本性中的大圆满布施供养、持戒,都能现前,如果不能舍弃,不但性德不能现前,还要到饿鬼道去做饿鬼。这个果报的差距,不只是天上地下,是任何都没办法去比的。断除了嗔恚,大圆满性德里面的慈悲、忍辱,自然流露现前,不至于再堕三途、再堕恶道。

  第三是‘睡眠’:睡眠是懒惰、贪睡,提不起精神来,所谓是‘意识昏沉’,精神不能振作,眼、耳、鼻、舌、身,这五根的作用,自自然然的衰退——眼见能力衰退,耳听也衰退,障碍了性德中大圆满的‘精进’。在我们凡夫位,睡眠不能没有,尤其是睡眠比饮食还重要,一餐饭不吃,还没有关系,如果睡眠不好,精神不振,就没办法做事情。所以,睡眠要睡得好,但是,时间不要太长。

  怎样才能离开睡眠?实在说:修行人在修行功夫不得力,得不到法喜的时候,就懈怠懒惰,就会有这个障碍,俗话常讲:‘人逢喜事精神爽。’如果要遇到高兴的事情,连睡眠都忘掉,也是不可以的。我们学佛、念佛修行,得不到法喜,觉得修行很痛苦,愈修愈困难,愈觉得苦闷,一定会堕落。何以会有此现象呢?就是刚才讲的,没有得到法喜,原因就是所用的功夫不如法、不得力,就是这个道理。

  以念佛来讲,念佛功夫要得力,愈念会愈欢喜;如果感到很疲倦,念几声佛号,精神就会振作起来。因为这里面有义味:‘义’是‘义理’;‘味’是‘法味’,所得到的‘义理、法味’是最高的营养。就是在上供的时候,所念的供养咒‘禅悦为食’。‘禅悦’就是禅定里面得到的法喜,那是最好的养分;‘清净心’是更好的营养,能得到这种营养,其他的什么都可以不要了,大家的精神饱满、体力充沛。实在讲,一个人学佛,要学得一年比一年精神好、一年比一年强壮,这样学佛,功夫得力又如法,才能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如果眼前这种利益都得不到,要想将来,得到好的果报,这很难叫人相信。佛法里讲花报和果报,我们现前得到的都是花报,将来的是果报,花开得不好,果又怎么会结得好?学佛要求如理如法,这是当前最重要的课题。

  这部经是佛当年在世,对于出家人所说的。出家人的睡眠是四个小时,就是中夜,在印度当时是分成昼三时、夜三时。古印度一天是六个时辰,中夜就是夜晚十点钟到二点钟,这是他们睡眠的时间。两点钟起来做早课,一天只睡眠四个小时。现在,我们的业障重,西洋人提倡睡眠是八小时,超过八小时,就不如法;如果能够减少一、两个小时,我想六个小时,应该是很够了,一分光阴是一分命光啊!世法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光阴比什么都重要,应该把握宝贵的光阴,认真来修行。

  第四是‘掉悔’:说到‘掉’和‘悔’是两桩事情,‘掉’就是我们常讲的‘掉举’,就是心不安,心里面妄想很多,像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有这个现象,是坐禅的两大障碍,我们念佛人打佛七,止静的时候,就会发现,当止静时,大众坐在那里,不是心里七上八下,就是打瞌睡(昏沉)。心里定不下来,妄念纷飞,这是‘掉举’。‘悔’是‘悔过’,‘悔过’本来是个好事情。如果是对于过失后悔,这是好事情。假如做些好事情也后悔,就不是好事情。何况,佛教我们不要后悔。因为,我们要想消罪业,自己又把罪业再想一遍,意业又多造一遍罪业,又怎么能消得掉呢?

  凡是学佛的同修,无论是初学或是老修行,绝没有别的事情比要求消业障、消灾免难,这个问题看得严重。总是想著:‘我有很多业障,我要想办法消除。’这个愿望是好的,但是,往往做的错误(方法不对),消不了业障。有时候又搞错了,不但消不了业障,还增加了业障,原因是‘愚痴、迷惑’,没有找到正法。事实上,所有一切经法皆是消业障的。但是,如果业障很重,所有一切经法都失效,罪业不能消除,还有别的办法可以消。

  过去,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慈云灌顶法师,这位法师在中国佛教史上很出名,他留给我们后人很多东西。他曾说过:‘一切罪障消不了的,最后,只有念“阿弥陀佛”可以真正消灾。’这一句话,他在《观无量寿经》注解《观经直指》里面讲的。从这里,我们才真正了解这一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但是,知道的人很少。这些年来,我讲《无量寿经》,偶而,也看看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他的注解很好,是一本《无量寿经》大辞典,里面所解释的可以说都是古今中外一些祖师大德们所说的。其中,也引用到隋唐时代的高僧大德们,对于整个佛法的观察,它的结论是:释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来作一个比较,那一部经属于第一?大家公认《华严经》第一。又说《华严经》和《无量寿经》作个比较,大家承认《无量寿经》第一,《无量寿经》超过了《华严经》。为什么《无量寿经》是第一呢?因为,《华严经》到最后的圆满,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不能导归极乐世界,《华严经》就不圆满。《无量寿经》就是极乐世界,是《华严经》的归宿,这才知道,《无量寿经》第一。古人只比到这里,如果再往下看,《无量寿经》有四十八品,那一品是第一?当然是‘第六品’第一。第六品是四十八愿,是净土宗根本的依据,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全经中,这一品最为重要。又四十八愿当中,又是那一愿属于第一?关于这一点,古德公开承认‘第十八愿’第一。第十八愿是‘执持名号’,这样比出来,才晓得,原来‘阿弥陀佛’四个字是第一。这才知道,为什么所有经论消不了的罪业、灭不了的障碍,只有一句‘阿弥陀佛’能灭、能消,也证实了慈云灌顶法师所讲的这一句话。

  尤其是末法时期的人业障深重,只有净土法门能救。一句阿弥陀佛涵盖了无量无边一切法门:宗门、教下、显教、密宗,统统包括在里面。这一句佛号是大圆满、大总持的法门。所以,它真的有效果。受持的人,依照此法,死心塌地,决定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用功得力者,三个月就能见到效果。是什么效果呢?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体质改变’,言行举止、身体、面貌,统统会改变,快则三个月,慢则半年就见效。

  所以说,睡眠是可以减少的。认为睡眠不够使得身体不好,是不太可能的事。如果因为睡眠不够,而身体感到不好,就快看医生,是否生理上有了问题?经上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人为什么会老?就是因为大家怕老,而又天天在念老;天天在怕病而又念病,就真的会生病。为什么不去想健康?不想心地清净?祖师大德有很多睡眠很少而精神很饱满的。诸佛菩萨、天人,据经上说都不要睡眠,精神都很饱满,我们不能学他们不睡眠,但是不要过于贪睡,我们必须把这个观念转换过来,因为‘一切法皆是因心想而生出来’的。

  第五是‘疑’:疑是‘疑惑’。最大的疑惑,就是对于佛菩萨的教训怀疑,不能够深信,不能够决定信;疑惑能障碍智慧。

  总结以上,佛所说的五种障碍。第一‘贪欲’:是障碍自性大圆满的布施、持戒。因为有贪欲心,必定没有布施心;有贪、嗔、痴三毒,心地必不清净;心不能清净,又谈什么持戒?第二‘嗔恚’:是障碍自性大圆满的慈悲、忍辱。第三‘睡眠’:是障碍自性大圆满的精进。第四‘掉悔’:是障碍自性大圆满的禅定。第五‘疑’:是障碍自性大圆满的智慧。我们要想得到圆满的六波罗蜜,就非要去掉这五种障碍不可。所以,佛说:‘应当断除。’我们修行也就从这里修起。

  另外,有七条要我们修习的:

  何等七法。一择法觉支。二念觉支。三精进觉支。四喜觉支。五轻安觉支。六定觉支。七舍觉支。如是七法。应当修习。

  ‘修’是‘修学’;‘习’是‘实习’。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所必须修习的。这是三十七道品里面的七菩提分,也叫七觉支。在此地,不是同三十七道品连起来讲的,所以,它的意思就非常的圆满、广大。

  第一、‘择法’:‘择’是‘选择’;‘法’是‘法门’。我们学佛,首先要晓得学佛的目标。如果是为了身心健康、家庭美满为目标,那就要选择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的法门。但是,这些法门里面,必须要注意,选择正法才能达到,选择邪法就达不到。特别是在末法时期,《楞严经》上说得好,我们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现在的人,学佛多半是以发财、求平安为目标。于是,就有很多法师、大德们,乘机教导发财的法门,结果发财变成破财,并没有发财。这真正是颠倒。世法常说:‘破财消灾。’而今,是破了财,也消不了灾。所以说选择法门的邪、正,要特别注意。

  学佛的人,通常是求自己的功德利益,而目标更远大的,想要来生生天,不愿享人间福报,要享天福,那就要专修生天的法门。天有二十八层,每一层天都有它的修学方法。还有眼光更远大一点的人,会想到纵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也是出不了轮回。天福享尽,还要轮回、还要堕落。于是,要求出三界的法门。凡是一切大乘经典,都是教我们超越三界,了生死的法门。虽然法门决定平等,都可以达到同样目标和效果的。但是,我们的根性不相同,假如法门不对根性,对于我们修学有困难,在这一生当中,就不见得有成就。因此,就要选择法门。这是一生当中,修行成败关键的所在,就看选择的法门恰当与否?适不适合自己修学?如果要求生西方净土,那就选择净土法门。在今日之下,每一个法门都有邪正、都有真假(有的得一半的利益,有的得圆满利益),这是要注意的,要懂得这些方法。

  第二、‘念’:是指用功的时候,要懂得调理身心。每个人身心的状况都不一样,要是遇到一个高明的老师,就好像大夫给病人诊断病情,知道要用什么方法来调养身心,可使我们得到真正健康、强壮,修学才有本钱。假使我们没有一个好的身体,要想念佛,一天一夜就没精神,谈修行就办不到。严格来讲,修行要靠年轻,年轻人有体力、有精神,是真正有本钱的时候;年岁大了体力衰,比起年轻人总是差一些。因此,我们要珍惜光阴。

  夏莲居老居士(从五种原译本会集《无量寿经》)的传人,黄念祖老居士,时时提示后学:‘今天,真正修行,“同修贵精,不贵多”。’我们要想真正有成就,必须要牢记这句话。

  第三、‘精进’:在这里,特别提醒同修们要把这三个字看清楚。‘精’是‘精纯’,纯而不杂;‘进’是‘进步’,进而不退。我们一般学佛的人,天天在求进步。但是,大家都不是真正的‘精进’,而是‘杂进’。因为,学的东西很多、很杂,所以说是杂进。因此,功夫不得力,白白浪费了光阴,很可惜!不懂得佛对我们所讲的道理l——‘精进’两个字,是成功的秘诀。诸位同修必须要记住的,世出世间法的成就,都在‘专精’。我们看西方那些大科学家,一生当中也是专攻一科,所以他能够突破,有发明、有发现;要是他学的很杂又很多的话,决定没有很高的成就。能够成为一代的权威,无一不是专攻一个科目的。

  我们修学佛法,经论很多,选择定了之后,就要懂得一门深入。在我们中国历史上,一些有成就的大师们,像清凉大师,一生就专弘《华严经》。他讲《华严经》,一生讲了五十遍。过去我讲过《华严经》,讲了十几年,只讲一半。这要依钟点来说,一部八十卷的《华严经》,要讲三千个小时。如果每天讲八个小时,一年可以讲一部圆满。从前讲经,确实是每天讲八个小时。在寺院里讲经上课,上午四个小时,下午四个小时,一年一部,五十年就是五十部。清凉大师长寿,活了一百多岁,这大概就是‘专弘’的功德吧!

  清凉大师的学生宗密大师,是跟清凉大师学《华严经》的。但是,他自己不晓得那一部经契合自己的根性,就到大藏经面前去拈□,求佛菩萨给他指引,结果他抽到《圆觉经》,他就一生在《圆觉经》上下功夫,将《华严经》用在《圆觉经》上发挥。他为《圆觉经》写了五种注解:《圆觉经大疏》、《略疏》、《大疏之钞》、《略疏之钞》...,一直到今天一千多年,后人讲《圆觉经》的注解,都是采用宗密大师的注解,真正是权威。这就是‘专精’,唯有这样才有成就。

  又像莲池大师到了晚年,就是一部《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而且是念四个字,不念六个字。《竹窗随笔》上有一段记载,有人问莲池大师:‘你教别人念佛,如何教法?’他说:‘我教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你自己又是怎么念的呢?’‘我自己念“阿弥陀佛”四个字。’别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别人未必真的有心在这一生当中求生净土,所以加上“南无”,客气一点。“南无”是印度话,翻成中文意思是归依、礼敬,这是客气话。而我自己发愿这一生决定往生,所有一切客气话都不必要用。《弥陀经》上说‘执持名号’,‘名号’就是四个字。因此,我们晓得莲池大师愈到晚年愈精进,所以他才有那样殊胜的成就。

  第四、‘喜觉支’:‘喜’是‘法喜’。学佛最初得的利益,就是这个境界,一定会觉得轻安、自在。平常因为我们烦恼很重,所以身体就显得很重,但是,功夫能得力,身体就轻安。烦恼愈少,智慧就会增长,身体也会轻松,走路都不会累,特别是爬楼梯,爬得比别人快。过去,台中李炳南老师办的慈光讲座,寒暑假都举辨郊游——带著学生去爬山,李老师在那个时候,七十多岁,学生才二十几岁。爬山时,老师是第一名爬上山顶的,学生在后面喘气,比不上老师,原因是老师身体轻。我在那个时候,身体也很轻,还能够追得上老师,这就是‘轻安、法喜’,只要修喜觉支,一定会得到这样的境界。但是,一定要记住,得到这样的境界,不要生欢喜心、不要生傲慢心,觉得自己有点功夫,就很了不起;特别要注意的,是要真正觉悟,不可以颠倒,不能从这里再生烦恼,而又堕落下去。所以,第四‘喜觉支’和第五‘轻安觉支’两条可以合起来看。

  第六、‘定觉支’:‘觉’是‘觉悟’。我们这个道场叫‘大觉’道场。七个觉支合起来,才是圆满的大觉。每一个法门,都叫觉支,也就是觉的部分。‘定’是修行的枢纽,在戒、定、慧三学中,戒学的目的是得定。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是目的,是我们真正要求的。‘慧’是从‘定’中产生的,所以说‘定’是修行的枢纽。要想得到‘定’,就是要‘守法’——世间人所说的守规矩。守法的人,他的心会安定,决定不会犯法,不作亏心事;不守法的人,心就不安定,天天要想些坏点子——如何逃避法律制裁——于是身心就不安。佛法修学,也离不开这个原理。所以说,学佛一定要修戒学。但是,有很多人持戒很好而得不到‘定’的,追其原因,这是在戒学里面有过失。比如说:看到别人没有持戒,就很烦恼,心里不痛快;看到有人破戒,也很烦恼;或者是认为自己修持得比别人好,因而生起了是非人我、贡高我慢的心,而不能得定。

  关于定功,六祖大师讲得很好,因为禅宗的修学,禅定是它主要的修行目标。六祖教诫学人:‘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样持戒就能得定,因为没有看到世间人的过失,所看到的都是自己的过失,这种修行人才会得到定功。如果认为自己没过失,样样都如法,都依教奉行,而看到别人的所作所为都是过失,像这样怎么能够得到真正的定功呢?像这漾修戒律得的是人天福报,如果人天因缘也没有修好的话,只有到恶道去得福报。像美国的畜生就很享福,他们养的那些猫、狗,真有福报,照顾得无微不至,死了之后,还有坟墓,常常还到墓上插个花。

  另外,饿鬼道里也有有福报的,看那些鬼王,如山神、土地神,在台湾还有五府千岁、王爷公的,这些都是有福报的鬼神。有许多人去祭拜,供养祂,这就是鬼道的福报。因此,我们必须要知道,如何修‘定’,才能得到‘正定’。

  念佛人得‘定’,此是‘念佛三昧’,也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念佛三昧’几乎是古大德们共同承认的三昧中王。听这些话,不会生怀疑心,因为我们修净土法门,晓得净土法门是末法时期的第一法门,是无比殊胜的法门。只要一心念佛,所得的‘念佛三昧’,当然是三昧中之王。尤其世尊在《无量寿经》里赞叹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所以,‘念佛三昧’是真正的不可思议。要怎样得到‘念佛三昧’?在念佛堂里,主七和尚常常有一句口头禅说:‘放下万缘,提起正念。’‘正念’就是一句佛号。换句话说,放下身心世界,什么都不去想。今日末法时期,唯有一句‘阿弥陀佛’,对我们最为重要。除此之外,什么都不要,世间一切是非人我,与我都不相干。把自心里的一切分别、执著、忧虑、牵挂统统放下,自然能得到‘念佛三昧’。而且,一定要这样修学,才能得到大自在、大轻安、大法喜。除了念佛三昧以外的种种禅定三昧,都不容易得到,正如倓虚老法师在香港打佛七的开示所说的,他一生当中,见到过学禅的人得定;但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他一个也没见到。能得禅定相当不容易,像盘腿面壁而入定一星期、两星期,甚至有几个月不出定的,这种功夫相当的深。他们将来在那里呢?老法师讲,是在‘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在色界天。色界天还没有出三界,也不能出离六道轮回。初禅天是色界而不是欲界。前面佛对我们讲的‘五盖障’,也就是五欲(财、色、名、食、睡)。对五欲不动念,才能到色界天。假如,有禅定功夫,能够禅坐几星期、几个月,还存有五欲的意念没断干净,将来的结果还是在欲界天,上不去色界天。欲界天上面四层,都要有禅定的功夫,单凭五戒十善,只能到忉利天(欲界的第二天)。再往上去,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四层天都要有禅定功夫。所以说,要得禅定,没有断除五欲,还是在五欲的境界里。由此可以知道,要得禅定是多么难的事情。我们自己冷静的想一想:有没有能力修禅定法门?五欲摆在面前,是否能真的不动心?如果做不到,就赶快回过头来念‘阿弥陀佛’。要了解念佛法门是带业往生的,这是我们真正可以修学的法门,可以依靠的,真正在这一生当中可以成就的法门。末法时期选择净土法门是最恰当的。‘三昧’,有无量三昧,三昧也即是禅定。所说有无量的三昧,一定就有无量的禅定。修学贵在一门深入,选择了一门,就要精进,才能有成就。

  第七、‘舍觉支’:‘舍’是‘舍弃’。世间法要舍,出世间法也要舍。我们自己修学所得到的境界,也要舍;所得到的法喜、轻安,统统都要舍。如果不舍,容易生起贪爱和执著。譬如我们上一栋高楼,上到第二层,要把第一层舍掉,才能再上第三层。每上一层,都要舍掉前一层,才能继续向上走。‘舍’,就是这个意思。等觉菩萨要不舍掉他所证入的境界,就不能圆满成佛。所以,佛一再对我们讲‘舍得’——要能‘舍’,才能‘得’。

  我们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就决定往生。‘功夫成片’是最浅的念佛三昧。假如我们把念佛三昧分作九品来讲,下下品的念佛三昧,就决定往生。功夫再稍微增进一点,往生就能自在,就能了生死,就是佛法所说的‘生死自在’。

  西方极乐世界有四土,‘凡圣同居土’是西方世界四土当中最低的,每一土都有九品,下三品就往生自在。这也就是说明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修得到的。再想往上去,方便土、实报土、常寂光土,这三土,实在讲我们未必有能力去,虽然这一生未必能成功的往生上三土,但是,凡圣同居土,我们绝对有能力做得到。

  台中李老师以前教导学生们说:‘生死自在,我可以做到,你们也可以做到。’他自己现身说法,给我们作证明,证明佛在经上教导我们的话,句句真实,绝不虚假。但是,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放下万缘’?谁能舍得,谁就能得到。得到得不到,权利在我们自己手上,不在别人或是佛菩萨手上。舍得愈干净愈好,愈干净就愈专、愈精,得到成功的机会就愈大。

  对于修学法门,抉择之后,绝不后悔。选择了念佛法门就选定这一句‘阿弥陀佛’,绝不要其他的法门。假如有人告诉你,还有一个法门比这个法门还好,成就还要大,这时候要自己下定决心,告诉他,我已经决定了这个法门,其他再好的法门,我也不要了,要有这样的信心和决心,这才决定成功。

  通常我们讲‘修行’,就是修正错误的行为。过去我们不会选择,现在我们学会选择,这就是‘择法’。进而依教修正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做法,叫做‘修’;今后照正确的想法、看法、做法去实行,这叫‘行’。读诵大乘经典是初学者相当重要的科目,因为我们一身的毛病自己不知道,读了佛经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就是开悟。能悟到自己一身的错误、过失,才叫作‘真开悟’,这才是真佛弟子。‘知错就改’,‘改’就是修正行为;修正之后,保持不再犯错,这叫‘修习’。‘修习’跟‘修持’的意思是完全相同的。以上就是佛把修清净心的方法,全部都教给了我们。

  诸比丘。所言清净心者。当知即是心解脱增语。慧解脱增语。

  这一段经文,佛对我们讲,什么叫‘清净心’?这两句话用最简单、最浅显的言词来说,‘清净心’就是心里解脱。心解脱了,慧也解脱了。但是,这个心怎么解脱呢?解脱是形容、是比喻。譬如:一个人被重重绳索捆绑,不自在、不自由,现在有人把它解开,马上就得自在。我们现在心不能自在,就好像被很多绳索捆绑一样。这些绳索就是妄想、烦恼、忧虑、牵挂,绑得我们的心不能自在,而‘慧’是‘心’的作用,心不自在,就没有慧;心得自在,慧就现前。

  佛常常在大乘经里面对我们说到‘五浊恶世’。的确,在今天这个社会,可以说浊恶到了极处。《无量寿经》上面所说的‘剧恶极苦’,也是指我们现前这个社会状况。‘浊’就是‘污染’。实在讲,今天我们的心所遭遇的,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染浊。心里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乃至于身体、饮食的污染,这个世界,还有什么乐趣可言!现在,大家都在讲环境保护,所谓的‘环保’,是永远达不到目标的。佛在经上讲:‘依报随著正报转。’环境是依报,人心是正报。人心不清净,环境怎么可能清净!要想环境清净,要先求心清净;而要达到人心清净,惟一最有效果的方法就是佛法。佛法确确实实能够净化身心,叫我们的心能得解脱。清净心就是心解脱,清净心起作用,就是真实智慧。

  由贪染污。心不清净。由无明染污。慧不清净。

  这一段经文是‘一语道破’,把我们的病根说出来。今天我们讲环境保护,聪明人就应该知道从这里下手。又怎样能把心地的贪染、无明的染污去除呢?要去除这些污染,一定要依照佛在前面对我们讲的‘应当断除五盖。应当修习七法’做起,这是非常具体,句句话都落实。

  若诸比丘。断除贪染。即得心解脱。断除无明。即得慧解脱。

  在前面修学七法里面,我对同修们所推荐介绍的是念佛法门。因为,念一句佛号,不但是断除五种盖障,同时,也破无明。专心在念这一句佛号的时候,五种盖障都不会现前,而一句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不堕无明。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又诸比丘。离贪染污得心解脱者。是名身作证。

  何谓‘身作证’?‘身作证’就是健康、长寿、不老、不病,不需要吃药,也不用进补;那些补药、补品,都会带来染污和疾病的,唯有‘清净心’是最有营养、最有效果的。‘阿弥陀佛’是最好的补品,能老实念佛,就是天天在进补。夏莲居老居士在《无量寿经》前面的几首偈子中讲到:‘佛说难信真难信,亿万人中一二知。’真的一点都不假,摆在面前这么好的法门也没人知道的,真是可惜!今天,我也带给诸位最好的补品、营养品——‘清净心’。如果你们的心能清净、身清净,身心清净,怎么会衰老、生病呢?所以,我常常讲:‘这个法门是不老、不病、不死的法门。’说不死,是因为往生的时候,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跟著阿弥陀佛走,是活著走的,不是死了才走的。

  前年华盛顿D·C,周广大居士的往生事迹。此次我又到华盛顿,遇到当时那批为他助念,亲眼看到他往生的同修,他们告诉我,周居士才念三天佛就往生了。因为他从前不信佛,就是在临命终的前三天,才遇到龚振华居士劝他念佛。他当时听到了就接受,叫他太太、女儿们统统帮助他念佛求往生,不要求病好,这是真正觉悟。另外,D·C那边的同修们也帮他助念,念到第三天,见到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周居士说三圣从云端下降接他往生。他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走了。所以说往生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才去的。这个不死的法门,就叫作‘身作证’。

  断除无明。得慧解脱者。是名无学。

  这‘无学’,就是没有可以再学习的,智慧圆满,毕业了,也就是教下讲的‘大开圆解’。在小乘法里面,小乘人的无学是‘阿罗汉’;大乘法里面的无学是‘法云地菩萨’,十地菩萨叫做无学。这是讲果报,修因证果。

  永离贪爱。了知真实正智。

  这一句经文很重要。‘正智’是佛知佛见,《法华经》上讲的‘入佛知见’,就是‘正知正见’。我们要知道,‘贪爱’就是障碍正知正见的根源,离开贪爱,正知正见就得现前。

  现前取证自果。尽苦边际。

  ‘现前’就是不要等来生,现前就证果,证的是圆满之果。就是我们常讲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苦边际’是讲六道轮回,‘尽苦边际’就是永脱轮回,不再生死流转,超越了三界,成为法身大士。最后,佛再劝勉我们:

  诸比丘。如是所说。汝等应学。

  ‘如是所说’即是前面所讲的,如理如法,句句话真实不虚。整个佛法就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人生’就是自己,就是说我们自己和我们生活环境的真相,一切经典就是说这些道理。‘汝等应学’,我们应当好好的来学习。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