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法师:所以弥陀本愿并没有任何的条件
请问:第一、过去早上念《无量寿经》四十八愿,晚上念三十三至三十七品,再念佛号,有定课,现在的定课怎么做?第二、到了极乐世界,还要回来度众生,不如现在赶紧多学,到极乐世界还学,这种想法不知对不对? 答:定课因人而异,有时间诵《无量寿经》也可以,或者四十八大愿也可以,或者诵《阿弥陀经》也可以。不过你如果了解本愿的道理之后,不必诵经,专门念佛就可以了,早晚课都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其它经典不用念。 有时间可以去了解本愿的意义,经典主要是让人了解意义,依教奉行的,主要不在读诵。读诵如果不懂经义,得到读诵的一点点功德而已。像《无量寿经》在说弥陀的救度,如果诵了几千遍还不晓得弥陀救度是什么,这一句六字名号的来源,它的原理通通不懂得,那就枉费了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本怀,也辜负了阿弥陀佛五劫思惟、兆载永劫的苦行呀!阿弥陀佛岂不在那里伤心流泪?他站在那里十劫,手伸了很久,就是为了呼唤我们、救度我们;我们还在那里诵经,不晓得他的救度。 所以早晚可以通通念佛,其它时间再去看《无量寿经》,或者看阐述本愿法门的著作。这个解释第一点。 第二点、本愿法门是来回票,往生到极乐世界一定还会自自然然地到这个世间来救度众生。 而你那个观点认为:我们到极乐世界还要再学,与其到那里再学,不如在这里先学一点,这有点不正确,不是这样的。 本愿法门是点铁成金的法门,尽管我们在这里很愚痴,甚至不认得几个字,可是到那里立刻佛性现前,无量的慈悲、智慧、愿力、辩才,百千陀罗尼、三明六通,通通具足,不假借你现在要学什么,累积多少,不用。 你现在就按我所讲的有时间就念佛,或者看这法门的教理。然后自信教人信,就是最大的报佛恩,就是这样的。 一般所说的到那里是最好的学校、最好的校长、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同学,所以进步比较快,那是自力法门,化土的果报。 我刚才说,随个人的根机不一样,有时间的人多念一些,没有时间的人少念一些。因为念佛是被阿弥陀佛救度,信心的流露,救度的法喜;而不是作为往生的条件、规范,所以你念多念少对往生一点没有障碍,你念一声不少,你念十万声不多。为何?因为一声一声都是从你内心的「信」所流出来的,而那个「信」就是弥陀的「至心欲生」,也就是弥陀本身,也就是弥陀六字名号进入我们心中,使我们口中不知不觉念出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比如说我们吃了一粒妙香丸在肚子里面,一呼一吸出来的口气就有香味。你一呼吸就有一口香味出来,从早呼吸到晚,所出来的香味就很多,可是没有离开肚子里面的香丸。名号就好比香丸,我们每一声称名,就好比呼吸出来的一口香气。千万次呼吸的香气也就是这一个香丸,千万声的称名就是这一句名号,就是这个名号香丸让我们往生。名号香丸显现出来就是称名,所以一次称名一次往生。 不是说我们里面空空的,然后才靠我们今天念了多少声,灭多少罪,增长多少功德,同时对往生有多少把握,不是这样的。 当然信受的人,对他来说世间最重大的事情,就是弥陀的救恩,所以他就会自然地去忆佛念佛,其它的事情就会反而淡了。 如果不是这样,他怎么会寻求救度呢?他怎么会了解世间都是虚假,让我们造罪造业、受苦受难,要离开它?而极乐世界才是真实的,永恒的,平安喜乐的,所以,要求那个真实的极乐世界呢?如果没有基本认识的话,怎么会寻求弥陀的救度呢? 如果以为这个世间是真实的、可乐的,如果贪图这个世间的话,那等于以世间为重不以法为重了。有句话说:「道念浓厚,俗念就淡薄;世念浓厚,道念就淡薄。」所以追求、信受弥陀救度的人自然会忆佛念佛。理解弥陀的救度的道理,以后就不会因为念多就安慰,念少就不安,就不会这样,这便是「乃至十念」的真意。 阿弥陀佛本来观察十方的众生,知道有一种人可以念多,有一种是可能念少;因此弥陀发愿说:「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众生根机各不一样,并没有规定任何一个条件,他如果规定任何一个条件,我们都不能往生了。如果说规定一天即使不能十万声,也要念一万声,那没有时间不能念的人,就不能往生了,所以弥陀本愿并没有任何的条件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