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法利生
‘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弘法利生是僧信的责任与使命,历代高僧大德,有的以讲说度众,有的以慈悲济世,有的用梵音弘法,有的以苦行示范,所谓方便善巧,随缘度化,这便是弘法利生最佳的写照。今从各个层面列举弘法利生的人物特色及贡献。
在诗、词、书、画方面,历朝人物中知名者众多,例如:唐朝王维的‘诗趣禅机’,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清末八指头陀寄禅的‘洞庭波送一僧来’一诗堪称绝作;宋朝苏东坡的‘焰口召请文’,道尽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情怀;东晋王羲之的行书《遗教经》;南唐李后主的词章凄美,描述世事苦空无常,哀怨动人;唐朝怀素有‘书法草圣’之称,所书《金刚经》一卷,被喻为稀世之宝;唐朝柳公权的楷书《心经》,清末林则徐缮写的‘行舆日课’等,均流传于世。另外,八大山人等明末四大画僧的书画,唐末贯休的‘十八罗汉图’,民国丰子恺的《漫画护生画集》,民国张大千的‘洞窟临摹佛像画’,皆为绘画艺术的瑰宝。
在文学方面,如: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谢灵运的《辩宗论》、唐朝白居易的净土诗词,以及北宋欧阳修的撰文向佛,皆使文学蕴含信仰,启迪人心。
科学方面,唐朝一行禅师制订‘大衍历’,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因而被尊称为中国四大科学家之一;民初王小徐发表〈佛法与科学的比较〉、尢智表以〈一个科学家研究佛经的报告〉,以及李恒钺教授〈向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介绍佛教〉等,在在证明佛学的理论无不符合科学的观念。
在历史方面,有梁代慧皎、唐代道宣、宋代赞宁、明代如惺等所著作的高僧传,合称为‘四朝高僧传’,使佛教僧传史渊远流传。民初汤用彤撰著《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思想史》、蒋维乔编撰《中国佛教史》,这些著作都很有系统的建立了中国佛教史的架构。
在地理方面,有晋朝法显的《佛国记》、唐朝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义净的《南海寄归内法传》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他们在西行求法时传播中国文化,都做了弘法利生最大的奉献,并且改变了世界史地学者对中亚、南海的印象。
在学术方面,民初丁福保编纂《佛学大辞典》,梁启超撰述《佛学研究十八篇》,章太炎、吕澄、梁漱溟、蒋维乔等在佛学上努力的耕耘,为佛教学术留下丰硕的成果。道安、慧远、鸠摩罗什,乃至民国的太虚、月霞、倓虚及大醒、慈惠等诸法师,致力于人才的教育,延续了佛门的法身慧命。
在致力于文字般若传播方面,有发愿刻经助印流通的明朝紫柏、日本铁眼、民初杨仁山及孙张清扬等大德,虽备尝艰辛,却使后代佛子有机缘亲炙佛陀的言教。佛光山为了使经典更加普及,慈怡、永明、永进等为古版的藏经重新标点、分段、编排印刷;首创光碟版的《佛光大辞典》;出版佛教书籍,并翻译成多种语言;慈容成立‘佛光卫星电视台’,使佛法传播无远弗届。从经典书刊的平面弘法,到声光彩电的立体传教,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嘉惠全球,利益法界众生。
此外,也有祖师大德以艺术、文化来宣扬佛法,绵延了佛教无价的精神内涵及跨越时空的宗教生命。创作于外的有石窟大佛壁画:如龙门石窟、前秦乐僔的敦煌凿窟、僧祐的栖霞山千佛崖石窟、昙曜的云岗石窟、道凭的宝山石窟朱砂洞、灵裕的响堂洞,静琬的房山石刻等,皆留下千古的美誉。
在佛法内学的开展上,有将茶道汇入佛法大海者,如:茶神陆羽‘宿栖霞寺,研茶事,着《茶经》’、赵州禅师的‘赵州吃茶’、如宝禅师的‘饭后三碗茶’,以及日本禅僧珠光的‘无心之茶’、千利休‘以茶道谏君主’等。
更有以佛教音乐发挥净化心灵之功者,如三国时代魏国曹植的‘渔山梵呗’、梁武帝的‘忏仪唱颂’、东晋慧远的‘梵乐弘法’等,成为千古传唱。乃至悲智双运,刚柔并济的佛教武术,也是护国卫教的方便法门,历朝有降虎的北齐僧稠、辅佐唐太宗征战的少林武僧昙宗、志操、惠玚,以及清朝时与倭寇作战的月空等。
历代佛教人士于修身律己之外,也关怀民间,福利社会,入世教化;在公益环保及福利事业方面有:植树造林的宋朝明远大师;垦荒辟田的唐朝百丈、普光、永净禅师;凿井施水的吴越德韶、唐朝慧斌、澄观大师;整治河川的宋朝明远、道遇大师;兴建水利的宋朝维溪、师振大师;筑桥铺路的宋朝道询、普足、觉先、道遇大师。此外亦有搭建凉亭、点挂灯火、利济行旅、经营碾硙、设佛图户等,以佛教公益事业纾解国家经济、社会问题者。
在公益活动方面:近年来,国际佛光会为重整道德,举办了‘净化人心七诫运动’、‘反烟毒运动’、‘监狱八关斋戒修道会’、‘慈悲爱心人运动’、‘世界佛学会考’、‘三好运动’等,藉着佛法的力量来净化社会的活动。
在慈善济世方面:有唐朝昙选、鉴源大师的赈灾施粥;有慈愍好施而感动帝王赠粮的隋朝昙延大师;有以劳役做工所得捐助贫苦的隋朝法纯大师;有研究医术,救护病苦的东晋佛图澄、南北朝宝象、隋朝智顗大师等;现代的台湾,有慈济功德会的设立,专职做慈善救济的工作;佛光山的云水医院、急难救助、下乡施药、器官捐赠、冬令救济,乃至养老育幼等老人精舍、育幼院的设立,为人的一生做了全面的照顾,更是圆融佛教六度的慈善事业。
总之,佛教在历代君王、宰官及四众弟子的护持下,得以扎根繁衍,佛陀的思想和教义的实践,得以遍布全球。历朝弘法利生的祖师大德们,证明了佛法不仅具有时代的适应性,更有文化的传承性;这也是佛教‘同体’、‘共生’,‘尊重’、‘包容’,‘平等’、‘和平’的精神表现。因此,身为佛弟子的我们,应当要有‘佛教靠我’的信念来护持正法,在浩瀚的宇宙中,发挥正知正觉的力量,为个人及大众无限的生命留下善美深远的价值。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