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蔡礼旭: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69集)


 2016/10/12    下载DOC文档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明天是母亲节,首先祝福全天下的母亲都能身体健康,幸福美满。我们接下来的德育故事,要讲的单元是「耻」的部分。我们读圣贤书首先要尽孝道,「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一生要以自己的德行让父母感到光荣,这个才是有耻,这个才没有辜负父母的养育、教育之恩。我们先翻到一百五十九页,「耻篇」的绪余。耻是八德最后一个德目,但是非常重要。所以开头就讲到:

  【夫耻。德之基也。】

  成就德行重要的基石、重要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成就不了德行。所以:

  【说文。】

  里面,《说文解字》讲到:

  【耻。辱也。】

  不能成就德行,觉得是耻辱;不能完美人格,觉得是耻辱。所以:

  【从心。耳声。】

  这个耻是人心理的作用,人本身性德里本有的羞耻心。耳朵听到自己的过失,不好意思;或者听人家赞叹自己,过誉了,自己很难为情。所以这个耻字它是:

  【会意。】

  就是我们看到这个字,能理解它的意思。

  【取闻过】

  『闻过』是用耳朵听。取他听到自己的过失、缺点:

  【自愧之义。】

  自己心生起惭愧、羞耻的一种心,这样就表耻的意思。所以耳闻过,心马上生羞愧感,这个就是耻表的意思。

  【凡人心惭。则耳热而赤。】

  心生惭愧了,耳朵会发热、发红,脸也会,『赤』就是整个脸红起来。

  【是其验也。】

  这是羞耻心呈现出来的效验。

  【乃教人知羞免愧。归乎天良也。】

  这是我们人很自然的反应。我们思考看看,现在人家讲我们的缺点,我们的耳朵热不热、脸红不红?这个脸红是不好意思,不是怒发冲冠那个红,不是恼羞成怒那个红。所以这个是自然现象,假如现在人家批评我们的不足,我们脸都红不起来,那就有点不正常。所以现在有一个说法,常说脸皮太厚了,厚得很难提起惭愧的心境。所以这个耻心让人知羞耻,然后懂得收敛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回归,叫『归乎天良』,回归天良本性。其实从小孩来看,小孩一做错事,他的神情就不一样。他第一次说谎,第一次犯哪个错误,父母很明显的就察觉,他整个身心的展现就很不一样,看他的脸色就知道一定做坏事。您看那是不是他的耻心在作用,做错事情浑身不自在。为什么要陪伴孩子成长?因为陪伴的时候,孩子只要一犯错,马上你就察觉,就可以修正他,让他记取教训,后不再犯。你陪他三年、五年,他整个德行的根就扎下去了。

  现在家长麻烦了,都没有陪伴孩子成长,什么时候孩子有一个很严重的缺点,自己都没有察觉,等到很严重的时候,都比较难改了,积重难返。所以教育、陪伴孩子,这是父母的天职。父慈子孝,这个慈爱就在能重视孩子的教育,树立孩子健全的人格,因为这是他幸福一生的基础。而不是拼命赚钱,后来他奢侈浪费,你的钱都不够他花,这个就没有远见、没有智慧了。所以当父母的也要有轻重缓急来衡量,不能自己很忙就觉得很为孩子了,为孩子还是要教育摆在第一位。现在学校也常常找父母沟通学生的情况,尤其初中生状况会比较多。其实初中生的状况,应该什么时候就开始埋下病根?可能三岁、五岁那个时候就开始了。

  有一位初中老师跟我们在沟通的时候,他就讲:有一个孩子,有一个女孩,她行为很不好,你们都说孩子的行为跟父母有关系,可是她的父母什么都很好,就只有忙一点而已。大家听有没有道理?什么都好,就只是忙一点而已。你看,「忙」变成了合理的藉口。而一忙,请问,孩子谁陪她成长,谁纠正她的错误?父母一忙,谁教孩子?大部分保姆教。坦白讲,保姆给谁教?保姆把孩子给电视教、给电脑教。电视、电脑是魔王,里面多少污染的东西误导孩子。所以现在很多家庭,面对初中的孩子,一个头两个大。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那么忙?这些问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人不重视孩子的教育,等到发现问题了,他后半辈子就很麻烦,得要花更多倍的时间、精力,来导正孩子的行为、过失。

  所以人的智慧在哪里展现?在人生的取舍,人生的轻重缓急,他能很明白。所以少赚一点钱,多陪孩子成长。那可能有人就要说:那我少赚的钱,蔡老师你要不要负责?告诉大家,你假如真懂道理了,你这一辈子该是你的福分跑也跑不掉;不是你的福,你纵使一天十六个小时,赚了之后也不见了。要不开车在高速公路当中爆胎了,修理汽车什么的,一大堆别人都没有的,都跑你身上来了。那个就是没有福,你钱是留不住的。包含奢侈,那更留不住钱。所以福田还是靠心来耕。而羞耻心对每一个人,对孩子的人格特别重要。《弟子规》里面讲到,「德有伤,贻亲羞」。一个人有孝心是他羞耻心的根,他怕以自己的行为羞辱自己的家庭、羞辱父母,他就有羞耻感。包含《弟子规》上讲的「过能改,归於无」,他自己有过失了,养成习惯,勇於认错、勇於改过,这个都是在扎他的羞耻心。接著文章讲到:

  【盖人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

  【习而为恶。】

  但因为习染而形成一些坏习惯,行为不善,所以「苟不教,性乃迁」。

  【天能使人性有善而无恶。】

  『天』,其实就是真理、就是真相。人性是可以到纯净纯善而没有恶的。孔夫子非常好学,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你们没反应,这个月刚好是古文课满一周年,大家要配合一下,一周年要考试。「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您看,不逾矩,一言一行、起心动念都符合圣贤的教诲,符合自己的性德,那是回归到纯净纯善。《大学》开篇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我们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明德是本有的本善,这个明字就是让我们恢复、彰显明德。我们可以透过修学恢复到性本善,但是得要自己肯努力。假如自己随顺习气,沾染上很多坏习惯,那就很难不退步了。所以下一句提到,天也:

  【不能使人有习而不为恶。】

  天助自助者,天救自救者,天弃自弃者,自我放弃了,那老天爷帮不上忙。所以天地万物所有善的力量对我们都是一种辅助,帮助我们。但是要我们肯接受帮助、肯受教,这些力量才使得上来。比方从我们最近的,父母的话我们肯听,父母才帮得上忙;我们求学过程当中,老师的话我们记在心上依教奉行,我们就得很大的利益。我们今天打开《弟子规》、打开《论语》,至诚的心来受持这些教诲,就像孔夫子在我们面前,那夫子就帮得上我们的忙。可是人自甘堕落就很麻烦,不能使人有习染而不做恶事。所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有很高度的警觉。而人的性德当中刚好就有这个耻心:

  【故赋以羞恶之心。】

  赋予人非常羞愧做恶事,不愿意做恶事。羞愧做恶事,人就会期许自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善心、善行,他就不会堕落。所以在《了凡四训》当中有讲到,改造人生的命运要改过迁善。人不改过,每天还在造孽,那要改变命运就不可能了。而改过当中要先发三个心,首先就是发耻心,羞耻心;再来,畏心,敬畏的心,举头三尺有神明。而且过能改,可以归於无;过不改,生命一结束,留臭名於世间,甚至亲人朋友都不敢提跟我们的关系。去世之后灵性堕落,都不知道要堕到哪里去!警觉到改过要趁还有这一口气的时候赶紧改。而这个羞恶的心愈强烈,人的勇气、决心就能够出得来,「圣与贤,可驯致」、「勿自暴,勿自弃」。「彼何以百世可师」,他们可以做整个民族世世代代的老师;「我何以一生瓦裂」,死了之后化为黄土也没有任何人记得。所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应该让自己的精神、德行,能够长存在自己的家族,在自己的民族里。

  在《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说到,「置身於千古圣贤之列,不屑为随波逐浪之人」,不愿再随波逐流、同流合污,希望自己能跟圣贤人一样成就道德学问。大家有没有曾经听到哪一句教诲,结果晚上睡不著觉的,在那里翻来覆去;或者是看了哪一个圣贤人的传记,当天晚上觉得好像非常的振奋,然后翻来覆去,心里想一定要效法、学习这个圣哲人。大家有没有这个经验?你们都没有反应,那麻烦了,「天能使人性有善而无恶,不能使人有习而不为恶」。奇怪了,希圣希贤是人本有的这种羞耻心、向善的心,怎么我们年纪愈来愈大,反而提不起这分振作、勇猛心?我记得有一个大学生,我在课程当中讲到范仲淹先生的事迹,下课,大学生不到二十岁,下了课我都还没吃饭,然后他就急著要跟我讲,把我请到旁边去,他说:「蔡老师,我要做范仲淹。」你看,我听了马上头皮发麻,被他这股正气所震动。一个范仲淹对社会、民族的利益有多大!从他的眼神我们可以感觉到他是真心的。所以我就把范仲淹的光碟借给他看,我尽点心力,台湾刚好有拍范仲淹先生事迹的光碟。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我们学习传统文化要有大志,有志就像树有根,它有生机,它不断吸收阳光、空气、水、土壤。我们有志,就能跟所有圣贤的教诲相应;没有志,这些经典对我们来讲没生命,它只是几个字、几行字。它只是知识,它的精神没有办法入我们的内心,因为我们觉得圣贤是圣贤、我还是我。所以要先立志,要下决心不愿为随波逐浪之人。下了这种志向,就以耻不如圣贤、耻不如至圣先师的态度,「德比於上则知耻」。这句话出现好多遍,记住没有?又没反应。记住了,记在脑里还是放在心里?记在脑里不保险,一个礼拜就忘了;放在心里,这一生、甚至生生世世都不忘。所以教诲可贵在哪?入心。入了心,时时刻刻都不忘记,叫「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所以这个羞恶之心,羞耻自己作恶,但这个恶有高标准!我们今天开始定哪个标准?跟孔夫子不一样就是恶。这个羞恶之心调到跟孔夫子比,不如孔夫子了,马上觉得很丢脸、很惭愧,马上修正,这个才是耻。不能人家在劝我们,我们还说「我比张三好多了,我比李四好多了」,那就很麻烦。所以德要比於上,向至圣先师学习。

  一说到至圣先师,请问大家,你的脑海里浮现了夫子哪个榜样?大家不要告诉我一片空白。你看,你假如一片空白,孔夫子很伤心,麦克风都没声音了,连麦克风都伤心。假如一句也想不起来,一个影像也想不起来,要觉得很羞耻!我们学了一年的古文,夫子的教诲这么多,都没印在心上。我相信是有,哪个影像?温、良、恭、俭、让。温和、柔软,绝不跟人起冲突,绝不跟人情绪化,绝不给人脸色看,温和。善良、厚道。善良在哪里看到?处处替人著想,善心,处处能看到别人的好,那是善良。恭敬,对人、对事、对物都是恭敬的态度。省水、省电,俭。这个俭当中,我能节省资源给全天下的人用,他时时胸怀天下的安危。让,时时能礼让、能忍让、能谦让。以这个为标准,羞恶之心就时时可以提得起来。

  【俾起一恶念。】

  羞恶之心起作用,是使人一起『恶念』:

  【则惊。】

  『惊』就是很警觉,我怎么可以起恶的念头?我怎么可以起对立的念头?甚至起伤害人的念头?这个不可以起。

  【行一恶事。则恐。】

  做一件不好的事情,会觉得很惶恐。

  【既惊且恐。则必速止其恶。】

  这种惊恐的态度,督促自己要马上停止,叫速止这个恶的行为,进而改正这个行为。

  【以返於善而性乃不为习所夺。】

  这个人就不会被习气污染、控制,让自己沉沦下去。这个耻心,其实我们讲到这里,反观人的一生,德行是在提升还是在下降。我曾经在大学跟大学生分享,我请教他们,「你们觉得你们是小学的时候德行好,还是现在德行好?」大学生也很直率,他们连想也没有想,他说「小学的时候德行好。」我们看,他还没出社会,德行一直降降降到大学,再出社会,那个大染缸会怎么样?那就很严重了。所以这个耻的教育,在家庭、在学校当中都要摆到最重要的位置。不然人真的这一生都是沉沦的分,日沦於禽兽的行为。

  【故耻大有功於性。】

  所以羞耻心对於保护自己的本善性德是有相当大的功劳、作用。

  【耻心发现。】

  这个耻心一起作用:

  【即是天良。】

  就是天性良知启动、警觉了。

  【即是明德基本。】

  即是恢复明德、恢复本善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这颗耻心。

  【孟子曰。耻之於人大矣。】

  羞耻对一个人的人生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个『大矣』就是影响太大、太重要了。

  【不耻不若人。】

  『不若人』就是比不上人。样样比不上人都不觉得羞耻,甚至於人家劝的时候还生气,或者说要你管,我就是这样。「不耻不若人」,不以赶不上人、赶不上古人为羞耻的话:

  【何若人有。】

  『若人』,就是那怎么能像人的德行一样好?甚至於是这个「若人」假如是跟古人比,那就差得更远了。不若人就是比不上人。『何若人有』,怎么可能会比得上人,怎么会赶得上人?而我们这一代人的德行,比起五千年的圣者,甚至读书人,确确实实差得太远。我们曾经在处世当中有想到,人家孔子是怎么做的,孟子是怎么做的,我怎么差这么远?然后哭了半个小时的,有没有?这是耻起作用。我们现在羞耻用错方向了,那不是真正的耻。真正的耻是有恶念、恶行,警觉,改过;现在误会了,好面子以为是羞耻。比方人家长这么漂亮,我没她那么漂亮,很难过,还要去整容。请问大家,整容是不是羞耻?是不是有羞耻心?不是,那是好面子,爱虚荣。他不相信我,我好难过,是不是羞耻心?不是,那是得失心。我们觉得好丢脸,大部分都是虚荣心在那里觉得丢脸,把羞耻体会错了。

  比方说有一次考试考不好,难过好几天,我以前就是这样,好面子,患得患失。有一次考英文,初中的时候考九十八分,哭了两个小时,最后打电话给我爸,我爸还在上班,下午的时候,「爸,我考九十八,差两分,很难过。」因为初中的时候都要编班,编什么特优班,找那些成绩都考很高的,然后把他们编在一班。我就很在意,一定要编进去,所以对少一分就很难过。这个患得患失的心起来,麻烦,污染人的性德。就像一滴墨汁滴到水里,很快,不到一秒钟,咚,就进去了。请问把墨汁从水里请出来,要花滴进去几倍的时间。几倍?不知道多少倍,难算!所以为什么叫童蒙养正?蒙以养正这是最神圣的工作任务。因为不让孩子污染这些习性,他从小根基就牢,他有免疫力,这些邪的东西进不了他的身。一进去,要再去掉这些习染,真难!

  搞了几十年,还没去干净,得失心还是很重。所以每次礼拜六的时候,中午就睡不著,因为待会要讲课,而且跑厕所的次数增加,肠胃马上反应,今天礼拜六到了。所以你看那个得失心一起,很麻烦!幸好父母没有这分得失的态度,常常我得失心起作用,都是父母安抚我。慢慢的我就觉得,怎么常常都是我在大惊小怪,父母都平常心对待,渐渐的也效法、学习父母处世的态度。所以耻不如尧舜,耻不能提升德行,这是羞耻。假如觉得这些才华、外在的这些享受比不上别人,那不是羞耻,那是虚荣心作祟,那是攀比心作祟。

  我们接下来看一篇文章,让我们对耻有更好的领会,就是曾文正公写给他六弟的一篇家书。我们把经文打出来给大家看一下,我们看经文:「六弟自怨数奇」,刚好他的六弟参加了县的考试,结果没考好,所以他六弟那阵子心情很不好,然后埋怨,这个数就是他的运数乖舛,就是很不顺,与时运不合。「余亦深以为然」,他这个当哥的人,我也深深感觉确实如此,你刚好碰到这个运数不理想。当然哥哥讲深以为然,也是等於安慰、同情他的弟弟,这叫情理法,先从情感当中、情绪当中安抚一下他的弟弟。「然屈於小试,辄发牢骚」,小试就是县的考试。屈就是委屈,考不好了发牢骚,觉得很委屈。牢骚就是觉得自己很不平,被压抑,所以发牢骚。「吾窃笑其志之小」,这个窃就是私下,文正公讲到,我私下暗笑弟弟你的志向不大、志向太小,「而所忧之不大也」,所忧患的事情格局不大。

  所以「君子之立志也」,君子立定他人生的志向是怎么立的?大家有没有看过哪一个圣贤人他立志是县考考得好,有没有?还是进士能考上?好像几千年来,没有听过留名青史的人是这样立志的,都是很远大的志向。我们对眼前的这些目标,得失看得很重,那个都是志向不大。哪件事没做好,哪句话没说好,哪个课没讲好,难过老半天,这个都是志向不远大,所忧之不大。「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这个量是气量、胸襟。民胞物与,这是北宋张载大儒的一句名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这是张载先生的原话。所以叫民胞物与,典故就是从张载这句话来的。人民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同胞,万物都是我的好朋友,这个与就是朋友的意思。

  「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当然一开始强调心量,一个人一生多大的成就也跟他的心量有关系,而要成就的是内圣外王的功业、事业。内圣就是成就自己的德行,能契入圣贤的境界,叫内圣;外王,有了好的德行,这个王是平天下的态度。这个王,其实王是给天下做好的榜样。假如是一个国家的领导者,他外王,他让国家昌盛,自己整个治国的经验智慧,又可以为其他国家民族学习,那就是王天下。当时候唐朝唐太宗成就了「贞观之治」,那个时候全世界好多的国家都来朝贡、都来学习。在史书上记载,来朝贡的国家要跟皇帝沟通,几个人翻译?透过九个人翻译,最后翻成中文;然后讲中文,也要再翻九个人,然后再翻到他那个国家的语言,这样来沟通。您就看那个时候,整个神州大地对世界的影响有多大,这王天下。

  而现在全世界最急迫的就是中华文化。汤恩比教授讲的,「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要靠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所以只要能落实中华伦理道德教育在自己的家庭、社区、单位,甚至自己的国家,这些经验很快的也会传播到全世界去,因为现在媒体很发达。所以只要能真正做出榜样,都可以利益到全世界。现在王天下的事业谁能做?我们学习圣贤的经典,不能学老半天,一学,某某人做,那是他的事,这个经文里面从来没有一句是我的事,那就很不相应,很难得利。学问要能成就,时时面对圣人教诲,都觉得是讲给我听的,都是我要落实的,我就是最重要的当机者,讲给我听的,这样句句都会有收获。不能边学边分别、边执著,都不自我期许,那不行的。

  现在其实要让中华伦理道德教育,普遍的让全世界接受,最重要的是要先起信心,要做出来才能让人家有信心,叫「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们四月份办了一次校长的课程,很难得,八十位华小,以至於还有泰国的校长,泰北李校长。他们那里比我们这里难太多了,都很不疲不厌、尽心尽力在办学,把传统文化传下去。他们说在他人的国度当中,他们也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也要坚持把自己老祖宗的文化传承下去。包含也有独中的校长一起来参与。而我们邀请到我们槟城钟灵独中的吴校长,来分享他们学校落实的状况。我看很多华小的校长听完了很振奋、很受刺激,觉得人家可以做得这么尽心尽力,那我也要来做,我也要更加油。所以您看,一个好的榜样让人有信心,而且把人的羞耻心调动起来,人家做得到,我为什么做不到,我也能做。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藉口。

  而吴校长他们的经验,我们之前台湾的东森电视台还有来拍,透过媒体这样传播出去,有很多地方到他们学校去参观学习。所以只要真正做好了,都能利益天下。人能弘道,真正做出来就能弘道。包含跟大家有提过,我们台湾三重耕心莲苑,他们在一个社区落实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做得非常好。台湾政府以他们社区的经验,启动全台湾的社区学校。而美国有一些州立大学学生,他们跑到台湾耕心莲苑去吸收、学习,他们做和谐社区的经验。所以只要把伦理道德落实在家庭、社区、单位、企业,或者是行政区、国家,都能够起到利益天下的作用。所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带头来做。

  我感觉这个时代,女教特别缺乏。这个女教很关键,有贤妻良母才能出的了好的子孙。女教也要靠女子落实得好,然后让人来效法、学习。现在女人感觉上愈来愈强,女子应该是温柔、贤淑、善良。我感觉全球的华人,目前最温柔的是马来西亚的华人,我是有考察过的。包含我记得好几年前,我们中国大陆的参赞他也这么讲。你们听了不要只是高兴,要把弘扬中华女教这个大旗、责任,要把它扛起来,OK?这样才对得起人家的肯定。这是本,没有女教就出不了人才。所以诸位女同道,同道中人,期许自己要做现代的孟母、圣母,出圣贤的后代,这个都是内圣外王的事业。诸位同道,假如您觉得和谐社区这个理念非常好,我愿意在我的社区来做,我这边有陈瑞珠老师他们和谐社区的资料,可以送给您,您有下决心了再来跟我拿。我想今天可能有学长晚上回去睡不著觉,翻来翻去,明天一大早到中心来要资料,下了决心勇往直前,百折不挠,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这样「而后不忝於父母之所生」,人有这样的心量跟这样的功业,才不辱、才无愧於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愧为天地之完人」,可以成为天地之间完美人格的人。这样读起《三字经》才有底气,「三才者,天地人」。

  记得第一次,几年前到马六甲,我们很幸运可以拜访就教於沈慕羽老先生,在孔教会里我们看到老人家的墨宝。那个墨宝,你静静的去看都能看到一个人的精神,都含摄在那个墨宝当中。老人家写到,「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这都是有志之人,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这么大志,又期许自己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以他所忧患的就跟一般俗人不同。「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怕自己的德行不如舜王、周公这些古圣先王。「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这个可贵!以孔子为榜样。孔子反省自己,「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夫子时时勉励、督促自己,德行不断修养、提升,学问不断深入、讲究。这个深入讲究,最重要的是知行合一,解行相应,体会了一定要去把它做到,做了之后体会得更深。闻义不能徙,听到了恩义、情义、道义的道理,马上去做到、去奉行。不善不能改,假如还有不善,发觉了不去改,夫子非常恐惧担忧,赶紧去对治、去改过来。所以他们忧虑的是自己的德行不够。

  再来还忧虑什么?「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顽劣的人民不服从教化,他会担忧,因为以教化人民为自己的责任。因为古人为官期许自己是父母官,父母就有责任教好人民,而且是代国家来教化人民,也要对得起国家的信任。所以从这里我们看到,这些都是知识分子、读书人的气概。我们是公务员,以没有服务、照顾老百姓为忧;而不是时时只考虑到自己的薪资、福利,这个都不是士大夫的气节。应该是重义,时时我应该尽的道义是什么,考虑到。包含假如是从事於老师的工作,以不能教育好学生感到忧虑,赶紧想好的方法,赶紧提升自己的德行,来更好的教育孩子。所以所忧虑的都是道义,而不是个人的利害。

  「蛮夷猾夏则忧之」,蛮夷是四方文化落后的民族,猾夏就是侵略、侵扰我们的国家,华夏就是指中国,则忧之。确实,当时候清朝中叶以后,很多民族、国家对我们有侵略,这是身为读书人应该忧虑的。「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国家或者一个地方的政府,小人在位,政治就不能清明。贤才否闭就是阻隔不通,受到排斥、排挤而感到忧虑,怎么来导正这个政局、风气,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匹夫匹妇是指一般老百姓,这个被就是得到,得不到自己的恩泽而感到忧虑,时时想著怎么利益到老百姓的人生。「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这个悲就是哀怜当时候的社会不幸,怜悯老百姓的困苦、困穷,这是君子之所忧也。而这个忧也就是说,假如面对所担忧的事情,不能够尽心尽力,君子是觉得很可耻的。没有尽到本分、尽到心力,对不起圣教、对不起国家的信任,良心也感到对不起。这个都是读书人一种气节、一种处世的态度。

  我们读完这一段,反观我们自己每天在忧虑的是什么事情,跟曾文正公所谈的一个读书人应该忧虑的方向、目标一不一样?了凡先生在《了凡四训》当中也有一段,也是读书人应该有的胸怀,「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大家很茫然的看著我,诸位同道,师长说《了凡四训》要多读,要读熟,这个理才会通达。「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现在整个社会大众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都能够关注、体恤到,「内思闲己之邪」,闲是杜绝,这是学问从根本的起心动念下功夫,杜绝自己的邪思邪念,成就德行。这个思是常常思惟、检讨自己有没有努力做到。您看读书之人,时时都想著家、想著祖先、想著国家、想著人民。我们现在学历都很高,有没有这样的胸怀?有这样的胸怀才叫知识分子,不是学历高就可以称得上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有使命感,才叫知识分子。所谓「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都知道这一生的使命在哪里。

  我们接著看下一段讲到,「若夫一身之屈伸」,若夫就是至於,至於自己这一生命运的浮沉,这个屈伸,屈就是委曲,伸就是发达,就是自己命运的起伏。「一家之饥饱」,自己家有没有吃得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社会上亲戚朋友之间给我们的荣辱得失、贵贱毁誉这些境界。「君子固不暇忧及此」,没有那个闲工夫为了这些事情在那里患得患失。他心量大,考虑深远,不会为了个人得失荣辱在那里郁郁寡欢,不会这样子的。我们读到这一段,就反思自己是君子,还是心胸比较小的一般俗人。「六弟屈於小试」,因为县考考得不是很理想,自己觉得很委屈,便「自称数奇」,称自己命运不好。「余窃笑其所忧之不大也」,我暗笑所忧虑的格局还是不够大,太小了。格局大一点,福报更大,祖先冥冥当中都在护佑。所以你们假如有晚辈考试还是工作不顺,有一个方法可以改命,你就跟他讲,你对天立誓,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你就会考上了。可以介绍他这个方法,但是发了以后就要真做,不然失信於祖先那可不行。他假如可以接受,有这个志气,祖先会保佑他、会护念他。

  我们其实在读这一篇文章,也可以感觉到曾文正公的胸怀就是这么样的宏大。而曾文正公他令后世佩服的地方是他学问很好,而且他在从政的过程当中,能把这些学问都能用在他的政治生涯当中,他是活学活用,他不是读死书的。所以他强调做学问四个重点,有一个重点是他额外提出来的。在清朝,整个儒学最鼎盛的时代是桐城派方苞、姚鼐这一些大儒。桐城派就在安徽的桐城、舒城,还有庐江这一带,称桐城派。大家一听到桐城派应该很有感情,为什么?第一个,师父的故乡是庐江,再来,师父第一个老师,方东美教授是桐城人,就是方苞嫡传的后代,正统的。方苞是桐城派的创始人。所以我们今天能学习,跟桐城派很有关系。桐城派强调做学问,义理、考证、文章。而文正公他强调跟整个桐城派是相应的,因为文正公他的整个学问、文章也都是效法桐城派。等於是桐城派的一个分支,叫湘乡派。因为文正公是湖南湘乡人。他强调有义理之学,这个学问有义理之学;有考据之学,考据其实就是考证;有词章之学,词章就是代表文章;还有加一个经济之学,而经济之学重要的就是经国济民。

  经世济民就能够利益到当代的人心、当代的社会,学问的目的在这里。所以有一句格言讲到,「竭忠尽孝谓之人,治国经邦谓之学,安危定变谓之才」。这段话很有味道,大家听过没有?Really?真的没听过吗?「竭忠尽孝谓之人」,有没有恢复一点记忆了?古人都讲老实话,不讲好听话,直心是道场,才能成就学问。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能竭忠尽孝已经不算人了,做人的资格都没了,不尽忠尽孝行为本身就不符合人格。「治国经邦谓之学」,真正能利益到人民、天下人,这个才是学问。不是研究老半天,拿个博士学位,谁也没利益到。连自己身边的家人都利益不到,那是搞研究,不是学以致用。「安危定变」,面对国家、社会,甚至自己家庭、家族的这些危机,突然来的一些考验,都能沉得下气,用智慧把它化解,「谓之才」,这个才是真正的才能。不是表演一下,让人家鼓掌,那是小才能。真正的才能,要能够扭转乾坤,化险为夷,这才是才能。

  所以我们刚刚看这篇书信,文正公他都是做到的。其中有提到「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这个情况对国家来讲是非常危急的。我们记得孔子说的「五不祥」,其中「释贤而任不肖,国之不祥」。他身为国家重臣,他一定尽全力能够让贤才,能为国家、社会服务。他大力倡导要重视人才、培养人才,他觉得没有让国家有更多的人才,这是他的耻辱。所以我们下节课一起来看曾文正公「原才」这篇文章。这也是文正公大声疾呼,振兴整个当代朝纲的一篇文章。我们先休息一下,谢谢大家。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