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了怎么办?
在网络上,有网友问:“您是修行人,您现在还会生气吗?”我回答:“会的,但比过去来说轻多了。” “我不敢言修行,只是皈依十多年了。您说我有修行我明白,有修行指的不是不生气,而是能在生气的当下看到嗔心,并练习去对治它,让它由强转弱。从有意压抑到不刻意压抑,进而能接受与观察生气,时间长了就能调伏自己的嗔心了”。网友说:“我脾气不好,明知生气不好,可我还是控制不住,每发一次脾气,自己就后悔一次,但下次还这样,我因此常常烦恼。您说的我理解,具体点好吗?”我说:“这个问题要想多说一点,我还是给您写信吧,这样可能全面一点。”
下面就是末学写给那位网友的,因末学修学有限,下面的调伏嗔心的方法中多数是对我来说很受用的,今将之发到这个论坛上,愿能对见此文的网友们有一点参考,愿我们共同努力远离这只有欲界才有的嗔心之毒。
一、生气是怎回事
我们每个人当事情能顺自己的心意时,心里便会欢喜,当不顺己意时就不高兴。由于人生不如意者八九,因此每个人都吃足了生气的苦头。人在生气时,就好象有块阴云盖在我们心头,愈想驱散它,愈驱之不走。其实没有人喜欢生气,但一遇到境界现前,却没有办法不生气,而且是越想越气的不得了。由于我们众生的习气不同,有人是沾火就着,有的人看起来似乎不会生气,但是心里却是暗自生闷气。沾火就着者,火消的多很快,而表面平和者,内火消的反而很慢。对同一事,有的人就会生气,而有的人就不会因这个事生气,反过来也是这样;有的人对这个事气大,有的人对这个事就气小。
只要是人就会有烦恼,在佛法里,这烦恼的根源就是我们无始以来的贪、嗔、痴三毒。贪嗔痴这三毒会被列为根本烦恼,是因为它们会引发、生长出其它的种种烦恼。我们所说的生气就是人的嗔心之毒,嗔又称作嗔恚、嗔怒、恚、怒,它是我们世人怨恨心的精神作用。当我们遇到了违背自己意愿(不顺心)之事时就生起憎恚,自己的身心不能平静下来了,所产生的忿、恨、恼、嫉、害的这种现象就是嗔。嗔心是我们修学佛道上的最大障碍,在《大智度论》中有:‘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
二、嗔心的危害
三毒中的瞋是最毒的,可以说是“毒之根”。因为人发嗔心不但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到别人,是双重的罪恶。
1、诸恶业多是由嗔心起
这嗔心的危害性非常大,它是我们修行者最大的麻烦。我们可以看到:一切人际关系里头,小到家庭不和,社会上人与人的冲突;大到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人类的互相屠杀,也可能因此引起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毁灭,归根到底都与这个嗔心有关.。因此而造成诸多恶业的因缘多是由嗔心起
2、火烧功德林
学佛人皆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嗔恚之热恼如火,所以也叫它嗔恚火。我们在修行中所建造的为善之功德林,往往会因我们一把无明之火而烧光。遗教经曰:‘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决定毗尼经曰:‘宁起百千贪心,不起一嗔恚,以违害大慈莫过此故。’往生要集中曰:‘或处经云:能损大利无过嗔,一念因缘悉焚灭俱胝广劫所修善。’
3、有嗔心的人修行如沙炒饭不得解脱
我们学佛之人皆在想跳出三界,离苦得乐永离轮回。而在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中嗔只属于欲界所具有的烦恼,于色界、无色界则无。我们如果不息灭这嗔心之火,就是连欲界都出不去,何能成就佛道呢。增一阿含经曰:‘诸佛涅槃,汝竟不遭遇,皆由嗔恚火。
在佛法里,贪嗔痴这三毒会被列为根本烦恼,是因为它们会引发、生长出其它的种种烦恼。这也是为什么佛教对调伏嗔心这样重视了。
学过物理的人都会知道三极管与二极管的原理,三极管能将外来的信号无级放大,而二极管只能过一个方向的信号,再经过其它器件就会将波峰起伏的交流电变成一个方向的直流电。当我们生气时就是那三极管,将外界的信号无级放大而使我们的心不得安宁,学佛人要学那二极管,只接受好的信息,不接受另一方不好的信息,经过我们的戒定慧的调伏将之变成平和的信息不乱我们身心,这样就不会起嗔心了。
三、嗔心的对治方法
可以说,每个人都知不生气好,但却找不到赶走嗔的方法。下面末学例举的这些方法在对末学来说皆很受益,但对某些人来说,其中的一法或几法共用就可对治嗔心,而对某些人可能有其个人自己对治嗔心的其它方法就也很受用。因此末学列出的调伏嗔心的方法仅供诸网友参考。
1、修忍辱法
在南传的《法句经》说:“于此世界中,从非怨止怨,唯以忍止怨,此古圣常法。”忍是很不容易的,心上一把刀,唯有难忍能忍,才能成为大丈夫。
佛教说我们的这个世界是娑婆世界,这娑婆是堪忍之意,因此娑婆世界也就是堪忍世界。这修忍辱的方法就是佛教我们的六度波罗密中的修忍辱波罗密,但是佛教讲的忍辱与世间上说的忍辱完全不同。这与社会上讲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完全是两回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是把嗔恨心深深地埋藏在内心,等待机会来报仇。这在历史上最著名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一般都认为他很能忍辱,其实这种忍辱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是冤冤相报,无法了结的。佛教讲的忍辱是建立在因果观、慈悲观这个基本观点上的,是从三世因果来看待这个问题的。所以,对待别人无缘无故的侮辱我们、加害我们,是以偿报和悲心来看待的。我们应该受,甚至愿意牺牲自己。佛教最好的典型就是佛对歌利王砍了他的膀子,第一个念头是,如果我成佛首先度你。我们遇到别人给我们难堪、过不去的时候,应该想一想,他还没有砍我的膀子嘛,砍膀子都要度他,给点难堪算什么?这样一想,心量一下子就扩大了,就包容下去了。
2、修观幻法
如果我们深入观察这嗔心,会发现我们平时都是太在乎自己的利益、面子、得失心,使得即使是芝麻点的小事,为了自己这个面子,也要和人一争短长。就会发现它其实是我们的执我之心在做怪,我们的色身是四大假合的产物,因为放不下自我,总会认为我们的身体是实在的。虽然我们的嗔心很多是由贪引起来的,但我在这里只先谈去嗔的方法。以观幻的方法就是对治我们嗔心的方法之一,只要我们学会了这种观法就会得到受用。
当我们遇到违缘之事而心里刚要不平静时,我们就问一下自己“是谁在生气、生气是我吗?”经过如此层层观照,因为心念不再执着烦恼,所以嗔火就不再生起。
3、修缘起法
修佛教我们的十二因缘观,也会很好的对治我们的嗔心。长阿含卷载,“缘痴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入,缘六入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死、忧、悲、苦恼大患所集,是为此大苦阴缘”。在此十二支中,前者为后者生起之因,前者若灭,后者亦灭,所以经中以“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之语,说明其相依相待之关系。即一切事物皆具有相依性,皆由因、缘所成立。如果我们对外境的一切不受不取,那后面我们的嗔心就不会生起了。
当我们听到我们不想听的话时(如挨骂),如果听到的是熟悉的中文,我们马上就会感到不舒服,如果听到的是我们不熟悉其它方言或外语,因为听不懂或看不懂,就不会起情绪反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听到的是熟悉的中文,就会与我们头脑中的知识相对号,这就是受取,而对听不懂的就不会受取。如果我们这样来观察,语言是由一个个字组合而成,而我们的生命也是五蕴组合成的“假我”,那么就不会因为执着语言,而将骂人的话不当做实话,当成是他只在骂这个假我色身、只在骂这个假网名,与我何干,就不会对“假我”产生伤害,这样嗔心就不会起了。有人会说,这不与自欺的阿Q精神胜利法差不多吗?这是否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一样,请大家自己观察分析。
4、修空见法
缘起性空,这个道理凡学佛之人皆在理上明白。在我们生气的过程里,身心的变化速度非常快,会发现到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都知气总有消的时候,当我们情绪有转时这个嗔心就不在了,当我们在不生气时观一个我们生气的原因,就会发现生气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从种种形成生气的原因中,找出最主要的问题去对治,下回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知道该如何处理,不需要再生气了或再生气了也没有原来的火气大了。
5、持名号法
观察我们平时在生气时是越想越气,这是因为我们专注在了生气上,而我们在平时中却是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心念是散乱的。这时如果提起一句佛号,不管是念阿弥陀佛还是观世音菩萨或是其它佛菩萨名号,就能让心由外境回到内心,意识到自己在生气,并且以心的力量截断生气的念头。或因一时之气而要恶口时,想到圣号心中就会生起惭愧,火气就会减小或者消失了。
5、修禅定法
有些人知道上面的忍辱、观幻、灭缘、空见、持名五种对治嗔心的方法,但还是遇境时起嗔心,或是当时能压下火气而不发作、离开这个境、忍住先不说或生气就想对别人诉说进行缓解等等,但还是常感到我这样做多亏的心之不甘,虽然是暂时的调伏了自己的嗔心,但会感到这些方法不是能让人心底恢复平静。这个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定力不够,修习禅定也是调伏嗔心的方法之一。凡是定力修的好的人,外境来时而不动其心,就是动一下也能马上平复。凡具有定力的人,在挫折面前,具有冷静的头脑,先忍受心中的痛苦与不快,再能审察情势,检讨反省。在现实生活中修习禅定有助于对治嗔心,一个有定力的人是不会随便生气的。在这里末学就不说修定的具体方法了,修习禅定也是非一日之功,只要我们天天不辍地修习,定力会一天天增长的。
上面说的都是对治嗔心的方法,其实佛法更提倡的是对优良情绪的培养,如对四无量心的慈、悲、喜、舍等优良情绪的引发。慈,就是希望众生欢喜受乐、受人爱敬的“与乐心”;悲,就是拔除众生痛苦的深度同情心;喜,因众生享受喜乐幸福而自感欣喜快慰的欢喜心;舍,舍弃我执我慢,等视自他的平等心,及舍弃财物等的布施心,舍弃自心过度的爱憎及烦恼的平等心。四无量心的修习,先从自身观起,然后推己及人,平等普覆一切众生。在修定的过程中,如修不净观对治贪心,修慈悲观对治嗔心,修因缘观对治痴心。这都是通过禅定培养道德素质,改变人格结构的好方法。禅定的具体修习方法网友们可根据情况找师傅或经典自己学习,末学就不多说了,学禅定要先学会放松的,下面只简单介绍二个小方法----放松法与呼吸法。
放松法:
世人活在当今的时代,社会节奏与竞争日加剧烈,人人觉得活的都很累。如果身体累与头脑累也就算了,但最累的是心累,总是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下。这样就更需要我们平时学会放松法的。我们可以觉察一下,凡是我们生气时,身心都处在更加紧张的状态下,放松法是要我们觉察出紧张的来源,之后再想办法放松。放松就是接受自己,包括接受自己生气的当下,并高兴发觉自己生气,之后再解决生气的问题。另外,一个放松的人,会视每个当下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即使生气也是如此。我们要努力的是加入改善的因缘,而不是自责,抱持这样放松平静的心态,不仅免除了不接受自己的心累,也较能看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呼吸法:
在现代心理治疗中,常用深呼吸来减轻压力,如《摆脱压力》一书的作者,心理学家纽伦伯格博士说:“许多与压力有关的抱怨,不论是生理、心理或是情绪--皆因不正确的呼吸所造成。但是幸运的是这类的抱怨,通常只要学习正确的呼吸法即可解决。”而佛陀将数息观作为习禅的最初入门,称为“二甘露门”之一。如果数息在《六妙法门》与《佛说安般守意经》中都有详细的修法,请网友们自看。
当我们心情不愉快时,提起双肩,深深吸满一口气,当吸满时,迅速吐气并放下双肩,这样二三次,就可缓解的。
6、修慈悲观法
嗔心对修行是一种严重的障碍,佛说有嗔心的人修行如沙蒸饭。大乘佛教首先要有菩提心,修道的三个要点: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修菩萨行必须有菩提心,菩提心的生起必须有慈爱心、布施心,有嗔恨心的人不可能有慈悲心。嗔心重的人较不会想利益他人,而与菩萨道慈悲利他的精神相背。反之,如能调伏嗔心,不但能增长戒定慧三学,且能利益众生,广结善缘。
因此只有修学慈悲观才能彻底断除我们的嗔心,在前面所说的一些方法是在对治嗔心,就如扬汤止沸一样,都是在压制我们的嗔心,这样的结果如果有一天一时不慎,将会燃起更大的嗔火。而慈悲观的来调伏嗔心就如釜底抽薪一般,这才能真正地息灭我们的嗔心。我们平时不高兴其实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如果能以同情心、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则也较容易生起慈悲心,便不会常常生气。
人生难免有不如意的事情,有些嗔心重的人,特别容易生气。其实,难以解决、不如意的事情,就会因为你生起了嗔心就会解决吗?嗔心只有增加事态的严重,这样想一想,就会冷静下来,不要动那些无用的嗔心。我们对别人不理解,也很容易生气,于是佛陀说要“慈悲”,就是要从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心中想:别人这样做是有自己的理由。只要我们是俗人就会用分别心来看世间的一切,从而有了的不同的知见,我们既然是凡人就不可能自己的知见就都正确,我们就要同情地理解别人,这个世界上应该有不同的见解存在,你也应该允许别人的存在,如果能理解别人,我相信肯定不会生嗔心。慈悲与忍,都是所以在见解上的治疗。
在末法浊世,人们有许多不愿意却又不得不承受的痛苦,而且烦恼和分别念也非常粗重,难以安忍。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自己的父母因我们的顽皮打骂我们,我们会起嗔心吗?我想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的,因为知道这是父母为了我们好,这是对我们的管教,这是一种慈悲。当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有什么事情时,我们都会放在心上,他们高兴我们就会高兴,他们不开心我们也会不开心。那我们再观想一下,为什么别人打骂我们就会生嗔心呢?我们今天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人身,是无始劫以来的流转,众生皆可能都当过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我们继续观想,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些老母亲所能获得的安乐都象沙漠中的水滴一样稀少,而他们所遭受的痛苦却是无有边际。当这些众生暂时得到如草头露许的安乐,如拥有饮食等的一些简单的安乐,这时,我们为何不生起欢喜心呢?我们怎会对他们生起嗔恚心呢?我们确实应该生起欢喜心啊!对治嗔心主要就是修欢喜心和大悲心。
最后末学在这里引用寂天菩萨的偈颂:“遭遇任何事,莫扰欢喜心;若己不济事,反失诸善行。若事尚可为,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愿我们共同提起正念,发菩提心,走菩萨路。欢喜慈悲,永断嗔心。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