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64集)
大家有没有觉得现在愈背愈容易背了。好,我们翻到一百五十六页。我们接著看经文,刚刚讲到「直足以慑鬼神而破金石」,她们这种义的精神: 【皎乎如日星之炳而不可及。】 『皎』是皎洁、光亮,就像日月星辰的光芒、光亮,令人很仰慕。『不可及』叫不可企及。当然我们看到这些圣贤榜样,确实我们要「纵去远,以渐跻」,虽然很高远,我们有决心、有毅力,「圣与贤」,还是「可驯致」。所以面对这些榜样,很感佩。 【巍乎若山岳之峻而不可登。】 我们一般说山很高大叫巍巍乎。这个『峻』叫高峻,等於是她们的精神像山岳一样高大耸立,不可攀登。 【浩乎若江海之渊而不可穷。】 精神浩瀚像江海这些深渊不可穷尽。 【懔乎若宗庙之严而不可渎。】 这个是懔然,义的精神懔然,让我们生敬畏的心,像宗庙那种威严不可轻漫、亵渎。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她们的这些风范行为,是因为正义长久的积聚在她的内心。应该是从小的教育就是这样,遇到这些境界,很自然的流露出来。没有考虑,不假思索,从内心发出来的。绝对不是一个偶然、突然做出来而已,也不是从外面好像看到了、效法做一下而已,等於是这些义都是习惯成自然、天性流露的。『非义袭』,不是外面学来的、取来的。 【行有不慊於心。】 这个字念切,『慊』是不满足。其实行为只要不符合道义,内心良心不安,就有点觉得空虚、心虚。假如什么事都符合道义,那就是浩然之气。所以行为只要偏离道义,正气就没有了: 【则馁矣。】 跟著正气就有点萎靡、消退下来了。大家有没有经验,今天做了违背《弟子规》的事情,然后就有点心虚。尤其在做的时候又怕人家看到,有没有?心里很不安。有没有经验?只要违背《弟子规》,马上被人家看到。有这个经验。心里会不会想,真衰。然后进一步还解释一下,我平常都不是这样的,你不要误会了,我只有这一次而已。愈描愈黑,这么一说「倘掩饰,增一辜」,本来已经错了,错上再加错。告诉大家,其实人都不够冷静,人一不冷静,什么是好事坏事分不清楚,好歹不分,一般这里说不知好歹。我们会不会觉得自己不知好歹?可能不会。可是你细细从很多地方看,知好歹那么容易吗?今天你一违背《弟子规》,马上被看到,是天大的好事,代表你祖上有德,马上感应,让你马上警觉。 人为什么会做出终身遗憾的大错事?就是他在小错的时候、耍小聪明的时候都没被发现,他还自鸣得意,「你看,都没被发现」。接著就愈来愈放逸、放纵了,就出事了。你做一点小坏事,马上就被人看到,那你是祖先冥冥当中在保佑你,自己不知道;心里还在那里,真衰。你说这样知好歹吗?所以以后做坏事马上被发现,马上合掌「祖上有德」,都时时在护念你的道业。所以哪一天突然违背《弟子规》,被蔡老师看到了,当下的心情怎么样?要觉得「福报现前」。其实这些教诲,都可以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得到,你这一阵子统统都没有违背道义、没有违背经典,你会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充满了正气。 【至若命之不榖。】 『至若』就是假如,刚好命不好。『榖』就是善,命刚好遇到不善、不幸。 【时与愿违。】 这些形势非常危机,不能顺著自己的意思。 【朱颜无自勉之方。】 『朱颜』指女子。美丽的女子没有办法自我保护了,自我保持贞节了,找不到这个方法。当下: 【白刃岂甘心之地。】 『白刃』是指刀子。可能要面对生死,要遇害了,当然不是自己愿意去死的。可是: 【然而一死之外。】 危急的情况,找不到其他方法了。 【更无他图。则舍生取义。亦足多矣。】 这样的例子也非常非常多。所以古人面对生死关头,还是想到做人的义、做人的原则。所以孟子讲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汉朝,有一个女子叫做吕荣,她是许升的妻子。结果许升染上赌博,赌博很糟糕,会倾家荡产,规劝不听。后来吕荣的父亲就非常生气,我的女儿怎么遇人不淑,就打算把她改嫁。而吕荣看到先生赌博,都是劝到痛哭流涕,也是「谏不入,悦复谏」,从没有抱怨,尽心尽力劝。后来她的父亲要把她改嫁,她委婉的给她父亲讲,嫁给这个丈夫是我的命,而且女子不嫁二夫。这也是她在夫妻当中,她要遵守的义,丈夫可以不义,可是我做人有我要守的原则。我们现在的人,他对我不好,所以我要对他不好,这不是义,这是比较、计较、利害的心,不在道义当中。所以人现在与亲朋好友相处,计较的心很重,就是自私自利的反射。把她父亲感动了,也尊重女儿的这分道义。 结果后来她的先生了解这个事情,你看丈人都气成这样,要让他妻子改嫁了,妻子居然是这么讲道义,完全不嫌弃他,还这么尽心尽力为这个家,就感动了。他的先生许升就开始发奋读书,最后有所成就,当地的官员就让他先生当官。后来她先生遇到强盗,结果被强盗给杀害了。所以有时候在一些时代,社会不安宁的时候,其实生活也是很不容易。我们现在这样太平、没有战乱,算是很大的福分,要感恩、要珍惜,要念国家恩。她先生遇害之后,父仇不共戴天,夫仇不共戴天,因为父为天,母为地,古人女子也很尊重自己的丈夫,所以夫也为天,杀害她的丈夫,她跟他也是不共戴天。后来强盗被抓了,吕荣给这个官员讲,她要亲手为夫报仇。你看古人,女子很柔顺,可是至柔也是至刚,她那个刚毅、刚强,也是坚忍不拔,亲手要为她的丈夫报仇。 后来社会比较动荡,吕荣被强盗给抓去了,强盗就跟她讲,你完全听我的,饶你一命,你敢不听我的,我就杀了你。当下她就说到,绝对不能有辱她的名节、有辱她的家庭。后来她不畏威势,就被杀了。所以「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女子的气慨也是做到大丈夫的精神。我们看这个吕荣,她一生经历了这么多的境界,其实不管任何境界,她都是守住她的道义是什么,她从不畏惧困难,义之所当为勇往直前,一个抱怨都没有。面对先生、面对父亲、面对仇人、面对盗贼,义就是她为人处世的标准。这是我们在义篇当中跟大家所作的探讨。 接著我们进入「廉」这个部分。「廉篇」,绪余一开头就讲: 【夫廉。德之节也。】 德行的节操、操守。这个『节』也有节度的意思,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说文。】 当中: 【廉。仄也。从广。兼声。】 这是一个形声字。 【仄。】 是什么意思? 【谓侧边也。堂之边曰廉。】 在我们的堂屋的边上称为『廉』。 【因堂廉之石。平正修洁。而又崚角峭利。故人有高行谓之廉。】 这个堂屋的边墙上,选的石头,都是非常平正,这样比较稳,方方正正的。『平正』又『修洁』,非常洁净,而且又是『崚角』很分明。其实,我们常常讲做人要讲原则,这个棱棱角角其实就是做人的原理原则方正不可以曲、不可以歪。而且等於是面对世间很多的诱惑,都是不为所动、不会起贪恋。所以大家看那个棱角,看那个悬崖峭壁,「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壁立千仞,也表廉洁的精神,等於是任何东西他都不会贪著的,不会随顺任何的私心私情,碰到这些做人的原则,都没得讲人情的。 【故人有高行谓之廉。】 很高的品行称为『廉』。我们看很多清廉的官员,面对权势、面对这些贪官污吏,都是非常耿直,毫无畏惧的为民作主。 【其引申之义。为廉直。】 您看,我们刚刚讲堂廉之石,就是堂屋边墙上那个石头都是平正修洁。所以这个廉又跟什么可以合在一起去彰显它的意义?你看有廉洁、有廉直、有廉平,都在彰显廉的意境。我们首先看『为谦直』,这个「直」是刚直,就是无欲则刚。廉洁的人没有贪念。所以古人又有一句话讲,「俭以养廉」。他首先要节俭,他太好享受奢侈了,他要廉洁也很困难,人家就很容易用物欲去诱惑他。所以这里无欲才能刚直。 【为廉明。】 这个『明』是光明正大。第一,廉洁的人,心里没有做亏心事,所以他心地光明。再来,廉洁的人看事情看得清楚。有一句格言说到:「公生明,廉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我们有时候在面对一些人事问题,奇怪了,怎么很多事都看不清楚,这句话就很提醒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看很多事明明白白?第一个,大公无私,公则不蔽於私,不会被私心好恶给障碍住,看事才会明。您看在家里面,妈妈都听孩子的花言巧语,她看得清楚孩子的问题吗?现在很多妈妈,孩子在学校里表现不是很好,结果孩子回来还说都是同学错,都是老师怎样怎样,这个妈妈还不会判断,还袒护她的孩子,就麻烦了。甚至还在先生面前袒护孩子,这个都是私情私爱太重了,障蔽了自己的智慧。所以「欲令智迷,利令智昏」。而且那种私爱只能害对方,利益不了对方。所以对孩子、对下属、对学生,都要大公无私,才能真正把家治理好、团体治理好、学生教得好。所以我们的智慧、明白是被私心给障碍住了。「廉」为什么明?因为没有贪心,就不被私心给障碍住。 诚生明,真诚,不虚伪,就容易把事情看明白。从容生明,其实你很真诚,就感应别人真诚;你都是应付应付,人家也给你应付应付。所以人与人相处,相交感。你言语很诚恳,人家一听很感动,就跟你推心置腹;不真诚,讲话绕半天、讲半天,人家皱著眉头,你到底要说什么?其实人不真诚,还跟前面那个没有大公无私有关。你都不为自己,有什么话要绕半天?有所求了,才会讲话这么不直率。坦白讲,人生有什么好求的?什么也带不走,瞎忙半天,而且把处世待人搞得太复杂。简单一点,真诚无私,心里亮堂。再来,人有时候会很看不明白,浮躁、急躁,忘东忘西、慌慌张张。所以从容心才定,才看得明白事情。 我们几千年的教育,孩子从小就教稳重,有板有眼,做事情绝对不慌慌张张。「事勿忙,忙多错;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宽为限,紧用功」。你看,做什么事情都是很从容,不急躁。所以我们现在学中华文化,为学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定,不能再急了、再浮了。首先从讲话开始,「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讲话一字一句讲清楚,讲的时候心里不急不躁,很真诚,不要愈讲愈快,不要劈里啪啦的,讲得如入无人之境,对方已经听得不明白、皱著眉头了,你还愈讲愈快。其实人讲话快,是心的反射,是心里太急了,所以从练讲话开始。你也不要一下子好慢一点,然后突然讲话讲得非常慢,讲了三句人家都睡著了,那也太过分。凡事要适中,中道。坦白讲,你讲得很快的人,一下子要调很慢,我看也没那么容易;一下子你假如调得太慢,我心脏病。尽量要提醒自己,慢慢要缓过来。 大家看我的身材,就知道我很急,小的时候动不动牙齿摔断了。我记得有一次回外婆家,跑得快,到浴室,以前的浴室是水泥地,又有水,很滑,砰!前面牙齿都撞掉了。还有一次跟姐姐、跟表哥去海边玩,我从小就是在海边出生的,我父母都是海边的人。结果慌慌张张下水,一踩下去,被贝壳划三公分,流血,跑去给医生看。那个医生口德不好,我都已经流血了,他还在那里讲风凉话。结果我就有点不能认同他的态度,然后他还找我麻烦,在那里用话激我。最后,你看我这个人个性还是很刚强,不屈不挠,不跟他妥协,他不给我打麻药,我就一针一针让他缝,然后看著他。从小个性还是满倔强的,就这样给他缝,就不屈服於他,结果现在这个痕迹都还烙在脚上。所以那个疤痕会对我讲经说法,代表性格浮躁,撞东撞西的。很奇妙!学了中华文化之后,这个情况就愈来愈少了。所以人的灾祸从哪里来的?自己心招感来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你的心一转,变得平和了,很多灾就不感应了。不然我小时候真的是常常挂号的,出什么事都有我的分。 还有一次在树上,抓金龟虫,从树上掉下来,结果那个手,啪!掉下来,地上一块玻璃正中血管,回去擦药,这叫恶有恶报。老祖宗讲要慈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万物都要有爱心,还抓,一把一把抓,坏小孩。大家看,在这里有一条痕,也在为我说法,教我要仁慈博爱。所以心浮躁,就会感来这些问题。学了之后,心慢慢在调柔、调平稳,不急躁。尤其我以前讲话很快,看不出来。人说实在的,什么习惯你都不要把它当真,你愈把它当真,「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你就愈改不过来。我这个人就是容易担心、害怕、退缩,你都把你的习气当真的了,叫认烦恼贼当父亲。认贼作父愿不愿意?大家愿不愿意认贼作父?不愿意。什么时候不愿意?right now,当下不愿意再认烦恼贼作父亲。 我举个例子,我还没教书以前,我拿筷子是错的,拿了二十几年错的。后来师长常说行为世范,你一举一动都要给人家做示范,要做对的。在小学教书,小孩子你要教对,连拿筷子都拿错不行,好,要改。所以我当下决定拿正确的。第一天拿正确的,龙含珠、凤点头,拿著夹菜。刚刚为什么会讲错?心还是不够平稳。结果菜夹不上来,夹得都有点发慌,有点沉不住气了,前一、二天很难过,二十几年都拿错了。不过有个声音告诉我,为孩子好,要下功夫,一个礼拜过去了,可以拿了。再过几天,突然想个念头,我以前是怎么拿错的?想不起来了。你说那二十几年的习惯,真的还是假的?假的,你一放下不就没了。所以所有的坏习惯都是假的,你别把它当真。正念现前,邪念就污染不上来,正气够了,邪气就被你逼走了。 这个讲话慢,最主要得力於师长,因为老人家讲话很平稳,一个字、一个字很清楚。我们又非常仰慕老人家的道德,很欢喜跟老人家学习,所以每天听经,听著听著,很熟悉这样的速度。太熟悉了,每天耳朵都是听这些教诲,你无形当中以前怎么讲话也忘了,就是以这个速度。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有没有为人著想。讲话是干什么的,要跟人沟通,要让人理解,听得懂,又不是自己喜欢怎么讲就怎么讲。所以讲的时候要看著对方的眼神,我们的速度他听起来完全明白、可以领会,那是适中的。你讲得很快,他都听不清楚了,你还继续讲,那都没有体恤对方,这个也是自私的表现。念念为人著想,才是仁慈的落实。当然,假如我讲著讲著,大家在那里梦见周公了,这个时候我就会「从前、从前有一个故事」,大家一听到故事,眼睛又大起来。所以讲话要随时感受到对方的状况,做个调整。所以这个从容生明也很重要,时时不要浮躁,从容不迫,很稳重的去应对事情。「君子不重则不威」,你浮浮躁躁的,人家很难信任我们,毛头小子,太毛躁了。「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天要塌下来了,他都稳若泰山,先别急,坐下,慢慢说。 您看历史当中,像晋朝,苻坚几十万大军压境,当时的宰相谢安,在那里下棋,很稳,以静制动,以缓制急。旁边的人都急得像热锅的蚂蚁了,你看他如如不动,最后好像是八万对几十万的悬殊,都不知道多少倍,击败苻坚的军队。所以稳重重要!才能应对很多的变化。有一句教诲,叫做「定其心,应天下之变」。所以心的稳重,心的平和非常重要。人一急躁、一情绪化,铁定把事搞得更糟。所以还要「平其心,论天下之事;大其心,容天下之物」,没有不能包容的人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每天一切人事物都能见贤思齐。善学的人,面对每个人,甚至贩夫走卒,都能从他的行为当中学到他的优点,然后见不贤而内自省,这善学。面对一个人,他的优点你能完全去效法,他的缺点你能反观自省,这个善。你不能一个人有个缺点,你就一直盯著他的缺点,每天愤愤不平,然后他的优点你都学不到,这个就是没有办法掌控自己情绪的人。而且我们这么处世,紧盯著人家的缺点,跟人家一定对立冲突。所以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不只不同的人是这样,同一个人,你能好的跟他学,不好的反省自己,有这样的态度,这样的德行、修养,都能感动身边的人。好的你跟他学,不好的你不批评,还反省自己,慢慢的德风就感染他了。所以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诸位学长,今天你遇到哪些人事物,你学到他的好了没有,有没有?你们刚刚听这么多故事,都没反应。刚刚讲那个故事的好,你领纳在心上没有?还是全忘掉了。所以学习要用真心,去跟这些圣贤交感。「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你看我们刚刚在讲赵苞、讲王陵之母,马上就下大雨了。这些精神真的是「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他们都不怕死,这个精神传了几千年了,后人还在仰慕效法。「潜其心,观天下之理」,所有万事万物的这些道理,都要我们潜心修学,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才能够贯通。不能半瓶醋,学点记问之学,就常常议论东、议论西的,看人家长短,这个就不好了。要潜心修学,上善若水,水往低处流。我们接著看,刚刚是讲「为廉明」,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为廉能。】 廉洁为什么他的才能能兼备?其实人没有自私自利的时候,他的德能就没有被这些私欲障住。所以一个人大公无私,他学什么都很快,学得好。因为他肯学,肯为公尽忠。所以大家可以去观察,欲望愈低的人,反而学什么东西比较容易契入。 【为廉静。】 这个『静』,心很清净,他没有这些私欲、这些念头,比较容易安静下来、清净下来,而且不染著。 【为廉洁。】 清廉的『廉』,人心地洁白、纯净。 【为廉平。】 这个『平』是平正、公正。有一段话讲到,这个我们之前好像也有跟大家提过,「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这个吏是指下属官员,这些下属官员不会服我的严格,而是服我的清廉;老百姓不佩服我有多高的才能,而是佩服我的公正无私。「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廉洁有一种正气,底下的人不敢欺瞒、怠慢。所以「公生明,廉生威」,人的威严,绝对不是说硬装得很凶、吓人,都是来自於大公无私、廉洁的这种风范。所以「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他都是公正无私的。 【总言之。不外乎气节清高。】 的人称为廉。 【品行峻洁。】 『峻』是高山,让人仰望。『洁』是无染著,洁白一生。 【而无利蔽之私。】 你看,他不会被私心所障蔽。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 古人他在面对事情都是考虑符不符合道德标准,再来还要考虑长远的影响。所谓「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这个都是很可贵的态度,他不是只看一时而已;「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也不只看眼前,看到后面有没有副作用,看起来符合道德仁义、道德规范,还要考虑这些点;「不论一身,而论天下」。比方说,在《了凡四训》当中,子贡在其他国家看到鲁国人被卖去当奴隶,他把他赎回来。鲁国法律规定,把自己国人赎回来,国家会把赎金还给你,代表你时时都想著自己国家的人民。结果子贡把人赎回来之后,国家给他的赎金他不拿,不拿好像不贪财,很廉洁。 又有一件事,子路有一天走在路上,看到一个人溺水了,快灭顶了,他没有第二念,马上跳下去把他给救起来。那个人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得到子路的救度,上来之后太感激他了,我们全家都感谢你,把自己的牛就送给子路,子路接受了。以一般世间人来看,子贡之不受金为优,子路之受牛为劣,好像比较差,孔子不这么看,孔子肯定子路,指责子贡。所以古人有见识的人,他考虑事情不是看一个点,他看整个面,甚至时间空间都要考虑。时间,以后呢?孔子分析给他听,子贡你虽然不拿赎金,但你有没有考虑到鲁国人穷困的人比较多,他本来就没有钱,现在遇到自己国家的人在外面当奴隶,他本来想把他赎回来。可是自己没什么钱,赎回来又想到人家子贡都不拿赎金,你还拿,他有顾忌了,他有担忧了。就在那里犹豫的时候,可能有很多人就没有救回来了。那你无形当中可能害了很多人没有办法被救回来。这是从整个社会的情况去分析。 我们平常会不会这样考虑事情?我高兴就好了,只要我喜欢就好,这个都不对。读圣贤书的人格局要大,视野要深远。孔子又说,子路受了那头牛,全社会都在传,「救人一命,会有好报」!善有善报的风气不就传递开来了吗?所以「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所以这里讲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尤其我们遇到一些境界,拿好像可以,不拿也可以,而且要取、要拿的时候,首先就得要冷静看适不适合拿,符不符合伦理道德,接著还要考虑什么?刚刚讲的这些角度。还有一点,考虑避嫌,古人这一点也很重要。你绝对没有那个心,可是有可能你做的时候,一般的人看到会误会,也要避开这个嫌疑。 在《常礼举要》里面有一句话,叫「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在瓜田,你不要蹲下来绑鞋带,人家主人远远一看,那个人要偷我的瓜。其实你哪有要偷,你只是绑鞋带,但这个就要避嫌。李下,李树底下,李树不高,你可能拔得到那个果子,你还在那里整你的帽子,他远远一看,你在偷我的。延伸出来,君子立身处世,都要考虑到众人的眼光,也要避嫌。所以「可以取,可以无取」,但很冷静的思考,取假如伤了廉洁,就不能取;或者会让人误会不廉洁,也要考虑流弊。这个原话里面,「可以与,可以不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这个都是在抉择、取舍当中能够判断。 【又曰。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 伯夷、叔齐,他们是商朝一个叫孤竹君的孩子,两个人都很有操守。当时武王要讨伐商纣王,他们两个人站在大军前面阻止,你们不可以这样做,你们这样以下犯上。当时士兵听了很不高兴,可能都要动气了,姜太公看到这个情景,「这些都是仁德之人,不可无礼」。所以太公都看得出来这些人的德行。后来武王伐纣成功了,他们两个觉得自己是商朝的臣子,不愿吃周朝的粮食,就在首阳山饿死了。他们廉洁的风范很令人动容,很有气节,他守住为人臣,他觉得是商朝的臣子,他不吃周朝的粮食,为了气节,饿死都在所不辞。诸位学长,我们做得到吗?三天不吃饭投降了,你要我做什么都可以。那不行,「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以像一般顽贪的人,贪心很重的人,听到伯夷、叔齐的风范,都感动,能变得不贪,廉洁。 【盖廉者。耻於贪冒而不为。】 觉得贪心去占有人家的东西是很羞耻的,绝不做。 【故俗习专以不贪为廉。】 一般世俗都觉得不贪就是廉。其实: 【不贪。特廉之一隅也。】 其实只是廉洁的一个部分,这个贪,其实它还有除了不贪以外的角度。我们刚刚讲的廉直、廉明、廉能、廉静、廉洁、廉平,所以整个廉它还有其他不同道德的展现。 【谓廉为德之节。】 『廉』为德行的操守节度、德行的气节。 【须如劲节之不可屈耳。】 『劲节』就是不可屈服的气节,很坚韧,不为所屈、不为所动。古代很强调俭以养廉。范纯仁先生,范公的二儿子,最后是正宰相,他曾经也有讲到:「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这些话都是他人生智慧的总结,肯听一句,受用无穷,可不是抄一抄回去就没了,抄也要抄在心上。惟恕,这个恕,设身处地、宽容,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态度。恕是落实仁爱的基础,孔子强调仁爱,「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孟子继续诠释孔子的教诲,「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强恕就是我们还是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完全放下,就要勉强、时时期许提醒自己要念念为人著想。这个恕就是如其心,设身处地,包容宽恕。其实人最难的就是能真正推己及人,完全站在对方的角度看事情。一般一谈论什么,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论断别人,不是设身处地,只要不设身处地,讲出来的话都有失厚道。所以人能时时勉强自己念念宽恕,念念设身处地为对方著想,这样的心态慢慢的就跟仁慈的境界相近,最后就可以契入了。所以能时时守恕道的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离仁不远了。所以这些都总结得非常好。 「惟俭可以助廉」。孟子也讲,「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有恭敬心的人,不侮辱人;节俭的人他没有贪念,他不会去跟人抢夺权利、财物,不会跟人斗争。「人君恭俭」,为人领导者恭敬、节俭,「率下遗风」,他是所有团体的表率,转变他整个团体的风气。「人臣恭俭」,我们一个臣子、大臣或者下属,能够恭敬节俭的处世态度,「明其廉忠」,我们在人群当中恭俭,明眼人一看,这个人一定廉洁、忠诚。因为节俭则廉,恭敬则对人尽心尽力,不会冒犯、不会冲突。所以廉洁、节俭,对於成就道德非常重要。大家在抄的时候,都觉得好像第一次抄,应该之前都有讲过没有?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幸好我刚刚没怎么紧张,一紧张又记不起来,一定下来就想起来了。这是我们一起学过的诸葛亮「诫子书」。大家要复习复习,我还打算给我们师长汇报,我们学习快满一周年了。学的情况如何?假如学得好,大家水平有很大提升,想建议看师长能不能批下来说,「马来西亚学古文水平很好,我看接著就学《群书治要》好了」,治国宝典。大家也要展现可以学治国宝典的样子,不能一问三不知,包含我们之前讲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您看这些句子当中都可以彰显我们这个民族特别重视历史,鉴往知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不管是家族还是朝代,成都是因为勤奋、节俭,败都是因为奢侈,这个就彰显勤俭才能持国、持家。所以勤俭为持家之本,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相。所以古人对「俭」特别的重视,了解它对心性有很大的深远影响。而且看一个人有没有勤俭,就可以断他这一生的命运。 商纣王,有一次吃饭,拿著象牙的筷子吃饭。以前的圣贤人,他见微知著,看到一个细微的地方,就可以判断以后会是什么结果。箕子很有学问,他一看商纣王拿个象牙筷子,就说商朝必亡。诸位学长,您现在看自己的小孩,能不能看到他以后的成就?你们怎么无辜的看著我,你们要有这个判断能力,现在要深植他们什么习惯、德行,以后才有大作为。我们刚刚讲的要稳重,包含信义为立业之本,他的道义、诚信有没有扎下根。古人他们很敏锐,他们能够很细腻的推断出事物的整个发展轨迹。我们现在人粗心大意,很多事情体会不到,看不清楚,先做再说吧,最后问题一大堆。都能防微杜渐!大家想一想,拿一个象牙筷子,请问拿什么碗来吃?拿什么酒杯来盛酒?拿个犀牛角杯来盛酒。拿什么盘子来装菜?会不会拿免洗碗筷?不会,那配不上,可能都是拿金盘来装菜。请问,金盘装什么菜?青菜豆腐吗?山珍海味!吃山珍海味,穿什么衣服?大家都感受到那个情境了没有?绫罗绸缎。再来,穿著绫罗绸缎吃山珍海味,在哪里吃?小木屋吗?雕梁画栋,甚至还歌舞升平,全部都要钱。谁的钱?民脂民膏,难怪老百姓说,我跟你拼了。亡国之君,从一个筷子,人家箕子就看到了。所以廉明、廉洁的人,寡欲的人,推断这些事,很有智慧。 在我们儒道释当中,儒家治世,佛家治心,心地功夫,佛家讲得透。佛陀规定他的学生,睡觉在树下睡。他们以前人身体很好,可以在树下睡。我们睡一天就加护病房,身体受不了。人家那个时候一身正气,体质很好。不能连续两天在同一棵树下睡觉,什么意义?一棵树这么严重吗?为什么?你今天在这棵树下,好爱这棵树,明天也来,后天也来,产生贪心。一个人的贪心、习性上来很快,要改,改老半天!所以这个防微杜渐这么细微。包含这些修行人去给人家托钵,这些老百姓给他东西吃,规定不能连续两天去同一家托钵。一来,昨天很好吃,我今天还去,贪心又起来了。再来,对他人体恤备至,你今天去,明天又去,后天又去,人家见你就烦。所以有学生就问,佛陀,为什么不能连续去那一家人?佛陀没有直接回他话,佛陀说,「你看那一条狗,人家给他饭吃,你现在过去把它的饭挖一点过来吃」。那个学生过去了,把那个狗的食物挖一点过来,那个狗「哼哼」。第二天,「你再去给它挖一点」,结果那个狗就「汪汪」,就不高兴了。第三天,他还没走过去,只看到他动,就开始汪汪一直叫。你每天都去,他刚好没有了,他不就很生气、生烦恼了吗?所以在人情上体恤得很细微。这些都是学问,我们要善学就体会得到。所以这个对心念观照得很细腻。 刚刚讲的,箕子看到纣王奢侈,这个国家就要灭掉了。历览前贤,都是从历史当中得到教训。而俭有三个好处,第一、安分守己,不求於人。他所需很有限,他就不会去巴结、谄媚人,所以可以养廉。减我身心之俸,我少吃一点没有关系,把积累下来的东西,去帮助最穷困的人,可以养德,可以养仁爱之心,可以广德。现在少花点,以后你就更宽裕,这个叫福后。人要有有后的观念,年轻的时候很会享受,老了就没福;年轻的时候省吃俭用,人的福气要在什么时候享,晚年。人生要倒吃甘蔗,苦尽甘来,福在老年享好。你到老年了才歹命,才又病又苦又贫,那就麻烦了。所以我们的人生规画都是培福、造福,晚年享福。享什么福?享清福。晚年不贪,什么都好,知足常乐,清心寡欲,又能够学习圣贤,修身养性,这一生善终。这个就是很好的人生规画。善终者,好死,好超生。 好,今天就跟大家谈到这里,谢谢大家。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