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49集)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新年好。今天是二0一一年一月一号,这一年的第一天,一年之计在於春,好的心态对一个开始非常重要。当然,新年要新的祝贺,要互相的祝贺、期许,也祝福大家,祝福大家的家庭,岁岁平安,年年如意。 而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好的理想要去追求,我们希望家庭、社会都是平安如意。但是平安如意是结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的求是顺著自然的轨迹、天理来追求人生的幸福。怎么追求平安如意?诸位学长们,大家想一想,现在的家庭跟社会有没有愈来愈平安如意?我们先不要管社会怎么样,请问大家,您的人生有没有愈来愈平安如意?没有反应。有!学了老祖宗的教诲,用在人生当中,应该可以求到愈来愈平安如意。所以「诸恶莫作岁岁平安,众善奉行年年如意」。而要岁岁平安,要能够诸恶莫作,所以我们在新的一年很重要的首先要反思。人一天要反省,一整年也要做一个反省,让我们新的一年学习颜回的精神,不贰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好的习气、做错的事情能够把它淘汰掉,习气淘汰、事情不再犯,要调伏,要淘汰,要改掉习气,我们就能愈来愈平安,愈来愈如意。 所以每一年最后一天,最重要的是静下来反思,才能再踏出正确的一步,踏向正确的一个方向。结果现在的人,每一年最后一天做什么?狂欢不睡觉。他们假如隔天就全明白了去年错在哪,那狂欢没关系。假如狂完欢之后,又睡到中午还没醒,而且身体又熬夜又伤肝,这样可能不是很妥当。而且狂欢的时候不要吵到别人,你吵到别人,人家都没法睡觉了。所以人现在不清楚自己的行为对自己人生有什么意义。我这么做对他人有什么影响?对我的人生有什么影响?好像都没这么想。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讲这句话的人,要负很大的因果责任。人听到这句话,就开始放纵自己,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做任何事情要很冷静,对自己有没有利益?对他人有没有利益?这样的事情去做才有价值,因为人现在错在目标。 人生的意义、目标在哪里?诸位学长,我们人生走了几十年,这个问题有没有深深思考过?目标意义就是我们人生的一个灯塔,我们时时迈向那个目标,走得很清楚、很踏实。假如我们连人生的目标现在都搞不清楚,那每天真的浑浑噩噩,过一天算一天。我记得我在念书的时候,觉得目标就是考试,结果考完高中,目标又变成考大学,大学考完,目标考研究所,研究所考完,那个是不是目标?我们读书的目标在哪里?是学历还是学问?学问也不是目标,我们拥有了学问要做什么?服务社会、利益社会,这个才是目标。我记得我念初中的时候背过一句话,叫「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生活的目的是要利益这整个社会,不管我们从事哪个行业。 而那个动力在哪里?我们服务人的动力就是我们这几个礼拜一直在深入的德目,「忠」、「信」。我们在这个行业,我们尽忠职守、诚信待人。不管在哪个行业,答应别人,一定给人家做到最好,守信尽忠。对家庭有忠信,他一定忠於父母,忠於另一半,忠於下一代。他所承诺的,甚至於是根本没有付诸言语的,他都终身奉行。这就是一个人的责任心,源源不绝向他目标迈进的动力所在。我们现在冷静想想,年轻人他想到要为谁尽忠?他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谁最大?所以现在问题就在人心都变成只想自己了。忠是尽心尽力为他人,「尽己之谓忠」。年轻人有没有想到我必须要实践什么信诺?我对父母应该有什么信诺?我对国家应该尽什么信诺?难道我们读书读了十几年,在读的过程当中从没有提起一念为自己的国家社会吗?这一念起来了,我们要对得起我们这一分信诺,要尽心、尽忠於我们的国家才对。 所以现在人的责任心,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起来。他不是以责任服务为人生的目标,变成什么?享乐。赚了钱做什么?享受。所以人生就会觉得很麻木,找乐子。因为他内心不充实、很空虚,然后一有时间,没事干就找乐子。我记得我之前在学校带班,校外教学,孩子们要出去校外学习,应该是寓教於乐。所以我给他们推荐很多博物馆、植物园,让他们可以增长很多的见识,讲了半天他们都没兴趣。我前面讲了好几个地方,我把最后放什么?游乐园。我前面讲半天,我看他们眼神都比较呆滞,小学六年级。突然,最后我没办法了,只好把最后一个拿出来,游乐园,眼睛都发亮。没办法,学生要去,我得陪,就跟著去了。到游乐园,我都看傻眼了,因为我太多年没有去过这种地方,不食人间烟火,不知道现在的人都是这么玩的。所以看他们那个机器把人拉到好高,然后直接掉下来,然后你就看到所有的人在那里啊!请问大家,这么啊!对人生有什么意义?我们的时间都花在这些毫无意义、把自己吓得半死上面,然后说好刺激。这五千年来,我在书上没有看过,说快乐是好刺激得到快乐,怎么我们这个时代的快乐创出这么多东西出来? 我看他们玩,都是笑著的,我想真的这么有趣吗?我自己没有尝试看看不能感同身受,我就挑著一个比较没有那么恐怖的。他们那个高空弹跳,还有空中飞船,那个依我的年龄有点挑战性。所以我就挑了一个,一个像转盘一样,那个圈应该差不多两公尺大,这样的圈,然后差不多二、三个人坐在上面。然后它圈一翻,人就跳在上面去,待会就他下来你上去,就这样,就这么玩的,然后就一直绕、一直转。我就上去玩,感受一下,体察一下民情是什么样子。结果转下来之后,告诉大家我在上面叫都没有叫,我实在叫不出来。结果当我绕完之后走下来,东西南北我都搞不清楚,真的,假如不是还有一点定力,可能就吐了。因为绞得东西都快翻出来了,忍著不吐出来,差不多过了五、六分钟,才稍微搞清楚方向。 请问大家快乐吗?这种快乐绝对比不上我们今天从事小学教育,尽心尽力把课教好,看到学生坐在底下在那里点头。他听明白了,回去之后真正帮父母分忧解劳,他的父母打电话来,「老师,我的孩子最近比较懂事了」。当我们听到父母这么说,那种高兴,觉得人生很有价值,做这个事情很值得!那种快乐是持久的,是充实的。所以快乐只要会消失的,那种快乐叫刺激,不是真正的快乐。什么叫刺激?就是暂时把痛苦忘掉。就好像吸鸦片一样,暂时忘掉,可是药效没了,痛苦还是来。所以大家看,游乐园愈来愈多,乐了吗?怎么忧郁症的人愈来愈多?所以人明理了,心才能安,做有意义的事,心才不会空虚。明理,有智慧了,知道怎么解决人生问题,他才不会钻牛角尖,才不会烦恼愈来愈多。所以我们这几节课谈忠信,是真正树立人生目标之后,拥有源源不绝的动力。我们假如尽本分、做哪件事,觉得没动力,忠信的心出问题了。 我们翻到《古文读本》一百四十八页,我们深入忠信,让我们每一年都是充满著动力,来创造我们人生的价值。刚刚跟大家念的那一句,「生活的目的是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我们在每一个行业尽心服务大众。而现在很多的企业家,这几年大部分在大陆比较多,发现这些企业家很不简单。他们虽然是不同的行业,可是他们把伦理道德、传统文化带到他的企业,利益他的员工;又把这些好的传统文化教诲,又给予所有的客户。他们是人饥己饥,他们觉得现在的人,假如不明这些道理,活得很痛苦,所以能做多少,尽力做多少。像胡小林董事长,他给他的员工谈话的时候说到,你们可以生意没有做成,但经书不能不送出去。把《弟子规》,把这些经典、儒释道的经典,一定要送到家家户户,你们就是有孔孟的精神、利众的精神。所以现在在祖国大陆,胡总他们公司印的法宝,那都几千万不止了,这是利益大众的悲心。所以不只是用他那个行业服务大众,还把最重要的思想观念智慧,尽力送到每个有缘人的家庭里面。 包含之前也有到我们中心来跟大家分享的刘芳总裁。她所有的这些员工,在帮这些女客户服务的时候,这些女客户都是躺在那里不动,乖乖的听。有时候你要去给人家讲,人家还听两句就跑了。这么听话,在那里躺两个小时不动。而且来的很多是有钱的人,高官的太太或者官员很多,他们的烦恼比一般人多。救人危急,他们最痛苦的时候,赶紧把这些甘露送给他们。包含我们新疆有一位侯总,他做铁门的。结果他自己带领他这些主管办幸福人生讲座,让社会大众来学,他那些总经理、经理做义工。当然也是他带头,感动了他这些主管。结果他们现在,我听说他去年的业绩超过百分之百,一年!结果都做到半夜十二点,做不完,人家都要找他。为什么?信任他。因为他办很多课程,利益了不少人,这些人就要来找他做生意。然后他就很不好意思,他说我办课程,没有意思要跟大家做生意,你们不要因为我办了这个课程,你们就一定跟我买。可是因为他办这个课程,人家就觉得他真心为人好,这样的人值得信任。 所以「信义为立业之本」,一个人诚信、守信,又非常有道义,这个人做事业一定成功。所以我们要把信义的根扎在我们孩子的心中,不管他干哪一个行业,铁定有成就。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刚刚讲了,企业家这么做了,诸位学长,我们能不能做?我又没做生意,我是公务员每天坐在办公室,见不到人。你身边的都不是人?不是,你身边没有人?讲话要谨慎,谨言慎行,不然自己不小心得罪人,都不知道。包含你的亲朋好友这么多,都可以把这些无上的智慧、经典送给他们。要过春节了,以前春节聚会就是打麻将。转,习惯转了,命运就会转,变成讨论中华传统文化。不过不要操之过急,假如你评估一下客观状况,一下扭不过来,可不要逞强,不然到时候人家过年都不找你,不想跟你一起吃饭,就不好。假如真的扭不过来,麻将继续打,没关系,但是麻将桌上多讲几句《弟子规》,多讲几句经典,多讲几句五伦大道。然后突然打了两圈,听你这么一讲,我看就别打了,你刚刚说哪个光碟很好,拿过来放,我们先接著看。这个叫顺势而为,不可操之过急。 我们接著来看《信篇.绪余》第二段,上次讲到第一段。 【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这段话还有,接著是「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个『道』是治理的意思,『乘』是兵车,所以拥有千匹以上的兵车,这是大的国家。治理大的国家要做到什么?『敬事而信』,对於每一件国家的事情,非常恭敬去处理、慎重去处理,而且讲求诚信,不失信於人民。我们换个角度,今天上位者,恭敬谨慎又诚信来做事情,必然人民会非常欢喜,而且信任他。所以「敬事而信」就能取得人民的信任,团结在一起为国家而谋福利。我们之前有讲到「子贡问政」,子贡问,孔子讲治国要「足兵、足食、民信之」。大家的表情好像第一次听。 诸位学长,新的一年,过去的东西,烦恼要放下,恩怨要放下,该放下的要放下,不该放下的别放下。还有,新的一年,该感恩的要感恩,不只要反思,还要感恩,感恩家人的付出,感恩整个团体同仁主管的照顾、栽培,下属的尽力配合。还有要感恩国家,各行各业的尽力,国家各个机关团体的尽忠,才能让我们整个国家社会运作得很平顺。国家恩不可忘,现在没打仗,人,这个国家恩没那么深刻。其实国家的恩是随时随地都在,尤其面对自己的国家社会,想起美国一位总统讲的,好像是甘乃迪总统,「不要问国家为我做什么,要问我为国家做了什么」。所以「敬事而信」,就像子贡问孔子,孔子讲的「民信之」最重要。国家人民没有互相信任,可能内乱就要发生了,那就更谈不上其他的发展。所以可以去兵,可以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所以我们身为一个团体的负责人、领导者,也要反思我们做事有没有「敬事而信」,对人诚信,做任何一件事承诺的守信。 「节用」,这个节用就是不奢侈。很多公司赚很多钱,老板很会花,花到最后,这个公司也垮掉了。甚至於领导的奢侈,带动下属也是非常奢华,造成下属的德行都被这个领导者带坏了,这就对不起下属,也对不起他的家庭了。所以应该是节用勤俭,这样就能足食,财物不缺乏。「爱人」,而「使民以时」,这样就能团结民心,你去爱护他,「爱人者,人恒爱之」。所以「足兵」,这个兵不只是武力强,包含国家的凝聚力强。在二00八年五月十二号汶川大地震,伤亡比较严重,短短的时间,整个大陆的力量,政府的、民间的力量全部都汇集过去,那种凝聚力震动非常多世界的国家,觉得那个凝聚力相当强。所以一个团体、一个国家的凝聚力也是相当相当的重要。尤其在面对危难的时候,可以看得出来。而这个很重要的,在平常政府领导者能够爱人,才能积累这个凝聚力。甚至於国家遇到战争的时候,人民可以舍身忘死、保卫国家。所以这个「足兵」也是从爱人。 而且「使民以时」。因为国家有很多建设,包含军队要锻炼,人民,尤其一些男众也都要,虽然不是军人,也要常常保持锻炼。所谓居安思危,他们也要做好准备,假如国家发生战事了,个个都能够上战场。所以锻炼武力,包含为国家的这些重要工程去付出,得要体恤人民的生活。这个「时」就是你要在适当的时候,调他去做这些工作,为国家社会付出,不要在他很忙的时候找他。比方说,古代几千年来以农立国,他刚好正忙著农耕,你还把他调去工作,他就没饭吃了,他就不能谋生计了。他日子都过不下去了,他怎么为这个国家?从这里再延伸到,所有上位者要体恤底下的人他的生活工作情况。他家里刚好有事,你还给他一大堆事,把他给压垮了。你了解到,最近他母亲住院,常跑医院,这个时候你能体恤他,甚至告诉他,这阵子你别挂心公司这边的事,专注照顾你母亲。他感觉很受体恤关怀,这个都是凝聚力量,都是从爱人,都是从使民以时,处处体恤他。 当然有时候也会发生团体遇到了很急迫的事情,这个时候又不得不让整个组织调动起来的时候,也要充分的跟组织里的人讲清楚,说现在是什么情况,所以必须要这样。这个时候一来是让大家了解情况,他才不会觉得好像怎么都找我,都增加我的工作量?是不是特别关注我?怕他误会了。而且把情况跟大家讲清楚,大家也比较有团队大局的一种见识,时时能够站在整个团队的情况去著眼、去思考。其实这样也帮助底下的人,看事情站在比较高的一个高度,想事情都能为全局来想。他常常能提起这样的态度,他以后很快就是主管的料了。所以一个人能担多大的责任跟他的心量成正比,跟他能体恤的范围成正比。而纵使不得已要在,比方已经下班的时间,他已经很忙的时候,还得要请团体的同仁协助,我们也要表示感谢。哎呀,多亏你了,谢谢你。不能那个态度好像是应该的,他做好,应该的。这样就会让人家感觉受委屈了,做了这么多,连点肯定、连点鼓励都没有,甚至都觉得理所当然,这样就会让人心感觉没人情味了。接著讲到: 【中庸云。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 『上焉者』是指天子、国家领导人,他提出了一些好的政策,或者是他要制礼作乐,对於国家这些重要的政策,『无徵』,虽然他提的政策很好,没有历史的验证。我们看我们这个民族很注重历史,就是这些思想、这些做法,在这整个历史当中有没有证明它是可行的。假如没有的话,没有历史的验证,甚至於这些东西无可考证,老百姓会怀疑、会不信任。所以『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不相信,人民他很难去非常欢喜尽心的去配合。大家假如看一些历史,包含像「贞观之治」,这些历史记录,臣子在跟君王谏言的时候,常常都会论完一个道理之后,理讲完了,举事,就从以前的历史当中挑例子过来,印证他讲的道理。皇帝一听到,对,以前宋朝、汉朝是这个样子的,就很容易接受他谈的这个道理跟建议。假如没有历史验证,不可考究,这个信的基础,可能怕就不够。所以做一件事不容易,要方方面面要具足这些条件。 【下焉者。】 就是他不是天子,不是国家领导人。 【虽善不尊。】 尊贵的『尊』。就好像孔子,他不是国家领导人,他不是天子,可是他是圣人的智慧,他很善,可是他没有那个位置,『不尊』。 【不尊不信。】 没有那种尊位,很难号令天下。所以: 【不信民弗从。】 他还是没有办法帮国家制礼作乐。所以像制礼作乐,周公制礼作乐,每一个朝代开国的元首制礼作乐,也只有他们能做。所以这些句子都在展现「信」是成就一个事情重要的基础。 【是君臣之间必以信。而君民之间亦必以信。】 所以君臣之间互相为国谋福祉,也要互相信任,才能做好这些重要的国家政策。而「信」的反面是怀疑,国君假如怀疑忠臣,可能国家的危难就来了;国君信任忠臣,国家的福祉就来了。我们看唐太宗用了魏徵,整个国家兴旺几年就办到了。所以尊贤很重要,尊敬这些有智慧、有德行的人,他能带动整个国家政府良善的风气,进而又能够推出人民最需要的政策。而我们之前一起学习过的「谏太宗十思疏」,其中有提到「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怕会有谗言,担忧会有人进谗言,更重要的端正自己的德行,自然这些邪的人就不敢靠近。所以「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有德行的人感来就是好的臣子,这是从根本去解决问题。所以谗言,说实在的是疑心感召来的。所以「谗不自来,因疑而来」,因为疑心起了,才会感来谗言。离间的话,「间不自入,乘隙而入」,离间的话不是自己进入的,因为人与人之间有一些隔阂、嫌隙,人家才能够进这些离间的话,而且有时候这个离间的话很难觉察。 所以孔子也有提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这一段话是重复两次,「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这是比喻,这个谮、愬,谮、愬其实就是进谗言,离间的话。这个就好像什么?我们看衣物去沾到水,它很快的水就一直湿润起来了,不知不觉。皮肤,请问大家,你现在皮肤上面有没有灰尘?有没有?它什么时候上来的?知不知道?不知道。每天洗澡的时候才知道,这么多,都没发现。所以就比喻水慢慢慢慢渗透上来了,灰尘慢慢慢慢沾上来了,马上可以察觉的,「不行焉」就是马上可以察觉这些是谗言的,这样是很明白的人、很清明的人、很觉察的人,「可谓明也已矣」,而且是看得很深远,知道听谗言对家庭、对团体的负面影响太大了。 这个「肤受之愬」还有另外一个讲法,「肤」是表面,就是说这些谗言,事实上它都只讲事情的表面,它没有把实情讲出来。有时候我们听一个人谈这件事情的情况,我们会觉得怎么会搞成这样?可是你再去问一个真正比较了解状况的人,其实也还好,没那么大的事。有没有这个情况?因为他只看到表面,然后就要去讲一些谗言。其实根源不在那一件事,在当事人自己内心有一些贪心,或者是有一些怨恨、有一些情绪,他藉事想要达到他的目的,这样就不妥当了。所以谗言很考验一个人的理智跟觉照。 唐玄宗,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大家一讲到唐玄宗想到谁?杨贵妃。不要净记坏的,要多记些好的。唐玄宗还没有遇到杨贵妃以前挺好的,开元之治。能当一国之君,当到盛世,一般人做不到,那也是要很有见识,很有学问才做得到。当时开元之治有很多好的臣子,韩休、张九龄常常都给唐玄宗谏言。结果因为常常纠正唐玄宗哪里不对,唐玄宗对他们还挺害怕的。有一次唐玄宗又想玩乐玩乐,「玩物丧志,玩人丧德」,不行。告诉大家皇帝好不好做?皇帝在历代旁边都跟著史学家,史官,叫左史记事,右史记言。你只要讲话就要记,你做的事,马上左史就把你的事记下来。所以《左传》、《左传》,那就是左史记下来的。大家现在想像一下,你现在每走到哪里,就有左右二史站在那里等你,你敢干坏事吗?这样的日子,大家过得了吗?试看看三天,你还沉得住气吗?你们都给我走开,受不了了。你看当皇帝责任多重,战战兢兢,左史记事,右史记言。所以一做什么坏事,史官要记,这些大臣都要看著,都会纠正他。 结果他才要玩,突然良心不安,韩休知不知道?他话才说完,旁边的近臣,报,韩休的奏章来了,马上批评他不可以这样。所以他就变得做坏事都很害怕。结果后来就比较消瘦,瘦下来了。旁边的人就说,「皇帝,这个韩休、张九龄太不像话,让皇帝都瘦了好几公斤」。这样的话是不是谗言?是!这么好的大官,你还在那里煽风点火。所以这些近臣没有远见,都用好恶在论事情,喜欢皇帝,然后看这些人就不顺眼,这不对的,这些人都是为国为民。结果唐玄宗不简单,他跟这些大臣之间没有什么隔阂,他还欣赏这些大臣的正直。假如这个皇帝被这几个大臣劝了以后,「好,你们给我记住,改天我找个机会,非给你们好看不可」。他假如有这个心,旁边的人再一煽风,会怎么样?就出状况了,忠臣可能就危险了。所以「谗言慎莫听,听之祸殃结,君听臣当诛」,国君听了以后,这个忠臣就有危险了。所以唐玄宗就不简单,他还说「瘦了我一人,肥了天下人」,值得。要记住,以后讲唐玄宗,就讲这个故事给人家听,让大家记他的好的,不要只记杨贵妃。大家想一想,从这个故事,我们有没有唐玄宗这样的胸怀?牺牲自己,肥了天下人,这是我们要跟他学习的。 所以从这里再延伸开来,不只是君臣关系要信任不能有嫌隙,家庭里面也不能有嫌隙。孩子把父母哪一件事记怨在心上了,旁边枕边风一煽就出状况了。兄弟里面,兄长假如记了什么不愉快了,朋友进一些谗言,兄弟就要打架了。所以孔子在《论语》里面赞叹,没有任何人可以离间闵子骞家人的感情。这句《论语》我们听过了,给了我们人生什么启示?大家有没有信心,任何人不能离间我亲人的感情?你们不能无辜的看著我,这个得要我们自己真正去做到,那个心境要到位才能有这样的境界。我们有没有信心,任何人都不能离间我团体的感情、信任?那我们读这句《论语》就很有收获了。 现在要翻过来,再看另外一个角度。现在身边的亲人跟下属、同仁,会进谗言、会批评,有时候是他根本不懂道理,批评人习惯了,他也不是有害人的心。有时候养成习惯,尽看别人的缺点,看不到优点,这个时候我们另外有一个责任,教导亲人、引导下属要改掉这个坏习惯。不然这个专看别人不好,专讲别人是非的习惯,一定会毁了他一生。所以真正爱护他,还要反过来提醒、教导他。夫妻之间也是这样,「领妻成道,助夫成德」。今天另一半在批评自己的父母,你可要规劝他,看到父母的好,记父母的恩,放下那些怨恨。这是真正利益另一半,从根本上利益。一个人连父母都怨,这一生不可能有真正的快乐。 在《德育故事.悌篇》里面,应该跟大家讲过这个例子,我们复习一下。崔少娣嫁到苏家,她前面已经有四个大嫂,她要嫁过去以前,这四个大嫂已经吵架吵到拿家伙要打架了。所以要嫁过去以前,她们家里的人很担心,过去怕凶多吉少。可是崔少娣的信念非常坚定,她至诚相信没有人是不能感化的。这也是信,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所以她都从自己要求起,尊重爱护她的大嫂,爱屋及乌,关心她们的孩子,爱护她们的孩子,有好东西都先让给她们。这也是赢得信任,对我这么好,慢慢的家里人都信任她。然后本来那个风气是互相传这些是是非非,结果她的仆人跑来跟她传是非,她训斥她,然后带这个仆人去给她大嫂道歉。诸位学长,当你听到这里的时候,感觉怎么样?这么严格,这么凶。但是你想一想,她是不是很苛刻的人?不是!她很有爱心,所以她底下的人,应该她也是很体恤照顾她们。可是为什么遇到这个情况这么严格?因为那个好论人是非的习惯,你得要给她当头棒喝,让她记住,不要再犯,所以要严格。这个时候严格是真慈悲,这个时候放纵了是不慈悲。「慈悲多祸害」,你反而让她的坏习惯都没有警觉、都没有改过来了。而且这些女仆以后还要嫁为人妇,这个问题不解决掉,她以后不会幸福的。这是教育下属、身边的人,这个也非常重要。 这里提到「君臣之间必以信,而君民之间亦必以信」。而信任不是求来的,信任是自己做到让人家很自然信任我们。人有时候没把这些道理想清楚,好多不必要的烦恼会产生。比方难过在哪?他都不信任我,他都说我坏话;领导都不重用我,怎么都没看到我的能力?我们看很多都耗在这些心情上面、情绪里面。其实,人真正要觉得羞耻的,不是别人不信任我们、别人不重用我们,是什么?我们有没有做得让人家值得信任。这个才是值得羞耻的事情、去反思的事情。所以「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羞耻自己没有真正的修养、修行,不羞耻人家污辱我们。其实人家污辱我们,不也是考验我们的修养到哪里吗?人不知而不愠。而且人家污辱你,他怎么不去找别人,专找我,为什么?那以前上辈子欠他的!骂完了,还债了,无债一身轻。所以人真正把道理想清楚了,当下就过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的日子。你看这句话可以让我们悟到这一点,被人家骂完要高兴,还债了,愈来愈身心轻松。大家这几年,有没有被人家骂完以后好高兴,有没有?都没有,那我们还没用上。所以理得心安,理得心就平了。 假如一个人骂你骂得很凶,连续骂了三个月,你还保持笑容,我保证他一定学《弟子规》。他说天底下还有修养这么好的人,到底是什么来历?所以真正我们用这种真理去处世,处处都能为人演说,让人家觉得很不一样,这个人很有修养。所以从今开始,以后被骂要想起是好事,是还债了,很高兴。举一反三,以后被打了,以后被人家占便宜了,都要做还债想。做还债想是要求自己把真理提起来。而事实上就是这样,真理就是这样,「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羞耻自己没有做出值得人家信任的行为,不羞耻人家不信任我。「耻不能,不耻不见用」,羞耻自己没有真正好的能力来担起重任,真正有这个能力,而人家不用,也可以处之泰然,「不耻不见用」,这个才是看到修养处。孔子那个时候对颜回讲,「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他们都有圣人的德行跟智慧,但没有人用他们,他们还是能够乐天知命,这才是修养处。 【岂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间。】 这个『岂』就是难道。因为一开始举的是君臣、君民之间,接著又说到这个信不只是君民之间、君臣要信,难道『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间』: 【而可不信乎。】 所以『信』贯在五伦当中都要信,才能和谐圆满五伦之道。这里有『昆弟』,「昆」是指哥哥,我们称人家兄弟,你们贤昆弟,这是对人家兄弟的尊称;看到人家夫妻称贤伉俪;看到人家父子来了,称贤桥梓。兄弟是贤昆仲;夫妇贤伉俪,我们常说伉俪情深,这个都是指夫妻;贤桥梓,一般这个桥也可以把木字旁省略,桥是指父亲,梓是指子道。这有一个典故,就是周公的儿子柏琴,去拜见他的父亲。结果进去,他父亲打他,觉得他做的不对。结果见了三次,三次都被打。他也很聪明,被打一定是有错,赶紧去请教贤者。当时候有一个尚梓,他就问为什么被父亲责罚?后来这个尚梓就让他去看桥树跟梓树,桥树长得很高,高而仰;梓树长得很低,低而俯。他看完了,也挺有悟性的,他自己也悟到了。高仰是父道,我们从小都觉得父亲很崇高,我们听从父亲的教诲;儿子要恭敬,要礼拜父亲,是低俯,这是子道。这个父子之理是很有道理的。你说今天一个儿子,他长得比他爸还高,跟他爸讲话的时候,站这样,他爸得这样跟他讲话,你说怪不怪?就很奇怪了。 不过这个也要会变通。刚好有一次,我们有个朋友,他刚好遇到一个长辈,结果那个长辈坐下去了。《弟子规》说,「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那个长者没叫他坐,他就一直站著,他又挺高的,长者比较矮,又坐著,然后就一直这样跟他讲话,讲到脖子酸了才说,你为什么不坐下?所以这个就是学得不会看看情况,这个长者这么讲话,等一下脑充血怎么办?赶紧看她讲得这么吃力了,你就顺势阿姨,我可不可以坐一下,不就赶紧坐下来了吗?学,不要学成书呆子了,会变通一下。这些其实还是顺乎自然。当我第一次给我父亲拜年,请我父亲坐、母亲坐,然后我们当儿子的这样跪下来,才知道跪著比站著舒服多了。不知不觉,跪下来的时候,就想到父亲这几十年对我们的照顾栽培,提起来了。人都高高在上的时候,都不懂得感恩,真正屈下来的时候才知道感恩。所以这是贤桥梓,它的典故。接著: 【欧阳修曰。尝读周郑交质篇。】 『欧阳修』他曾读过周天子跟郑国国君交换人质这篇文章。其实读到了,都觉得很叹息。天子是君,他郑国是臣,哪有说要求跟自己的君交换人质?所以那个时候情况还是非常不理想,没有守君臣之道了。而且真的交换人质: 【信不由衷。】 信用也不是出於真心,这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看现在的契约是愈来愈多,人的信用提升了吗?现在的法律愈来愈多,人犯罪减少了吗?所以法律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它能遏止一些问题,但是不可能减少这些问题,甚至於会愈来愈严重,它也没办法。比方说青少年犯罪,现在哪一个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敢站出来说,我敢保证,明年青少年犯罪率下降。有没有人敢?所以这个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另一个德行重点,叫「礼」。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礼是防范於未然,让人从小懂规矩,他就不会去做坏事,防微杜渐。法律是很具体的一些刑罚执行,看得到;礼教是在人的生活点滴当中,不见得会被很凸显它的重要性。可是大家一看,现在没有礼教了,人心堕落得多快!行为偏颇得可能我们听到一些事情,都忍不住要摇头,人的行为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所以真正都要发自内心,有德才重要。 我也跟大家分享过,曾经看到线装书,有一个老人,他收藏的。我们觉得很珍贵,要向他借回去看。他给我们叮咛再三,希望我们好好爱惜。后来我们看他不放心,有一个同仁就说,那写张借条吧。当下这个老人眼睛瞪得很大,看著我们,你刚刚说什么?你说的是人话吗?就是人退到还得用契约才能证明自己的信,其实已经是退步得很严重了。大家记不记得小时候,我们去买一些东西,忘了带钱,那老板,「下次拿来就好了」,人与人都是互相信任,所以这个要发自真心。而这里提到: 【质无益也。】 就不是真心出来,人质抵押也没有用的。 【不禁反覆思之。】 他反覆的思考。 【窃谓信必由衷。】 这个『窃』就是他私底下思考,认为信必须从内心发出来。 【自信始可以信人。】 自己做出诚信的行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当然这个自信,首先要不自欺,就不欺人。而且这个自信当中也可以提到,要相信自己「人之初,性本善」,才能相信别人也是性本善。我们都不相信自己改得了习气,我们相信身边的人能改习气吗?「小人以其所不能不信人」,自己做不到就不相信别人做得到。所以这个信的深度、广度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 【吾人持身涉世。】 我们,『持身』就是修养自己,『涉世』就是处世待人。 【全赖信为维持。】 全都要赖信用、信任来立足,在人群当中立足。包含这个持身是修养自己,也要靠信任自己,才能够不断突破自己的习气。假如不相信自己,那就兵败如山倒。 【盖信居五常之后。】 仁义礼智信,信居后。 【而贯八德之中。】 孝悌忠礼义廉耻都要信。我们失信於父母,哪有孝?失信於兄弟,哪有悌?失信於领导、同仁,哪有忠?失信於他人,就失礼了,不恭敬人了。失信於人,就没有义,无廉无耻了。而其实廉耻之人,值得人家信任;无廉耻之人,谁都不敢用。所以『而贯八德之中』: 【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 信贯五常、贯八德、贯五伦。所以: 【非信无以成其德而笃其伦。】 没有诚信,没有信用,不可能成就德行,也不可能笃实和睦五伦关系,伦常关系。 【若谓信专属朋友。犹不足以尽信之量也。】 假如说信只有朋友之间要信,那就不能够真正把信的精神意义深度、广度把它真正了达通透,对信的理解就很狭隘。所以我们看这个信,诚信、信任、信义、忠信,这样的心境应该是要对一切人,这是举一反三。我们用心去体悟了,就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家用这个态度对我,我很难接受,我也不应该用这个态度去对人。人家失信於我,我很难过,我也不应该去失信於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常用这样的心境去体会一个道理,那就能体会到每个道理无量的含义在其中了。每一个好的教诲,真的贯五伦、贯五常。 比方节俭,节俭是美德。而一个人有节俭的心,他很多善良会产生。比方他节俭了以后,能把多的帮助别人,布施。所以节俭能培养一个人仁慈的美德,「俭而能施,仁也」。节俭,他不贪求,叫「俭而寡求」。他寡求,他廉洁,他不会乱贪污,义也,「俭而寡求,义也」。他节俭,把它当自己家庭的家训,「礼也」。这好的、俭的生活习惯变成他的家道了,他用节俭来教育他的后代,「智也」,他有智慧了。勤俭为持家之本,勤俭也为服务之本,一个人又勤劳、又节俭,他才能真正去做好他的工作,去尽他的本分。一个人不勤劳又奢侈,他到任何一个单位,给人家添乱的。不勤劳,在那里偷懒,败坏风气。不节俭又奢侈,到时候又贪污。 「俭以养廉」,所以我们之前跟大家交流到「训俭示康」,强调节俭「德之共也」,有德者共同的德行。「侈者恶之大也」,一个人一奢侈,很多坏的习性就来了。但是节俭要跟仁义礼智相应,假如跟贪心相应,那这个节俭就麻烦了。「节俭而吝啬,不仁」。你看一个节俭,你用心去体会,对人与人的关系,还有对人心的影响非常大。你们有没有看过很节俭的人,但是是守财奴?有!他不仁慈了,守一堆带不走的东西,最后临终的时候,眼睛都合不下来,不好死。而且大家要注意,积财丧道,留了那么多钱,看到该帮忙的人,都没有伸出援手,伤自己的仁慈之道。所以「俭而吝啬,不仁」,悭吝不仁。「俭而多求,不义」,他很节俭,但是很贪心,很节俭,公司里有的东西,他需要,拿回家里来,这不义。节俭到奉养父母都很抠、都很吝啬,就无礼,无礼於父母。 所以真正节俭的人是自己很省,对於应尽的道义很慷慨。很多人很节俭,但是只要兄弟需要,几年积蓄全部拿出来,一点都不心痛。为什么?他心里没有利的念头,只有义,他没有被利污染。所以对父母的奉养反而吝啬了,这就是无礼。节俭以后想著,我就是要把这些财物、房子统统留给我的后代,这叫没智慧,「俭而无智」。为什么?俭以遗子孙。所以有句话讲到,「毋以嗜欲杀身,毋以财货杀子孙」,毋以坏习惯伤身还有败德。「毋以嗜欲杀身,毋以财货杀子孙」。这节课先跟大家谈到这里。谢谢大家。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回上一页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