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12


 2010/8/4    下载DOC文档    

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二集)  2005/7/27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6-12

  诸位朋友,大家好!「士有百折不挠之真心,方有万变不穷之妙用」,当我们有坚忍不退的愿心,百折不挠之真心,自然而然会有很多好的方法从自己身上领会,从他人身上学习到,方有万变不穷之妙用。我个人在人生的过程历练也不多,在一个单纯的公务人员家庭成长,见的世面很少,到了海口以后也经历很多事情,而我们坚信只要真诚去面对,都能够一一克服。我们最重要的要把信心建立,要把志向设立好,勇敢去做,「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藉口」,当我们有这么坚定的态度,相信很多的困难可以迎刃而解,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是真理。当我们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一遇到一点挫折马上退却回来,马上找藉口,那什么事都很难成就,因为要找藉口可以找到几十个、几百个,而当你决心已下,你会勇往直前去成长、克服。

  人生要不枉此生,不枉父母的教育、老师的教诲。文天祥先生有一句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确实,人从一生下来就勇猛精进往一个方向去走,走向哪里?走向死亡,我们读经典也没那么认真,是无时不刻勇猛精进往那里走,都不免要一死。而如何让这生真正不枉此生,真正能俯仰无愧?就要留取丹心。丹是指红色,就是指我们赤诚、真诚的心,照汗青,汗青是指史册。诸位朋友,这个史册要背起来,因为期中考会考,两分。当我们这样教文天祥这个句子,请问你会尊敬文天祥吗?你会效法他的精神吗?考试把整个教育的意义扭曲掉了。

  照历史,文天祥用他的忠诚照了宋朝的历史。他不只照了宋朝的历史,还照了往后几百年的历史,让多少读书人尊崇效法他,纵使面临生死关头,也不忘这份忠肝义胆,他这份真诚的光芒,超越时空。当我们的人生有这样的价值,也不枉来一遭。文天祥用他的忠诚照了宋朝的历史、中国的历史,而我们要用我们的真诚照谁的历史?诸位朋友,照谁的历史?下一代的历史,来,掌声鼓励。这位朋友有远大的志向,他一照就照到下一代去了,你看,心胸宽阔。除了要照下一代,以至於世世代代子孙之外,还应该照谁的历史?诸位朋友都很有悟性,照自己,人生最怕一路走来,自欺欺人,对不起自己,那就很空虚,就会很无奈。要先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对得起自己这一生的历史,对得起这一生走的每一步。好,诸位朋友,我们回头看看,你的人生过程当中有没有哪一段三年、二年的过程,让你想起来都觉得不枉此生,来,有这种感觉的举手?你们为什么这么有中国人的美德?这么谦卑,我实在太佩服你们了。看得出来,人要视思明,虽然没看到你们举手,我从你们坚定的眼神当中可以判断你们都走出光芒,走出价值。要照自己的历史,照后代的历史。

  再来,还要照谁的历史?父母。让我们父母的一生当中,在他的内心深处,他会感受到我这辈子养了这个女儿真没有白养,养了这个儿子真是太值得了,对我这么孝敬,对兄弟这么关怀,对社会这么有贡献,我真是引以为荣。当我们在父母的人生写下了这一段,您会觉得很安慰,要在父母的人生当中写下历史。来,还要在谁的历史当中?师长,古圣先贤在掉眼泪了,都没有忘记他们。

  好,还有谁?要在他们的人生当中写下我们的真心真意,还要在谁的人生当中写下可歌可泣的历史?同修。我们这梯的层次太高了,都想得这么宽广,在我们同修、同学当中。这位朋友,你的志向是不是「愿将东土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让每个来到我们面前的同修,都要让他成就当生的佛果。有这样的志向好不好?我们有这么远大的志向,每个来到我们身边的人,你都好像如保赤子,好像在保护一个婴儿一样,那样的细腻,每句话、每个动作你都很谨慎,就在这一个动作、一个行为、一句言语当中,你的耐心成就了,你的慈悲心成就了,你的真诚平等心成就了,利益别人是真正真实利益自己。我们有这样的态度,性德的德行很快速就会流露出来。大乘佛法修学的次第,四弘誓愿,第一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对!你这个愿心发起来了,第二个「烦恼无尽誓愿断」,很巧妙的断了,从哪里巧妙?从你念念想著成就别人。当你做了半年、一年之后,突然蓦然回首,我的我执怎么愈来愈淡了!表面上看是我们在帮助别人,真实的义理当中是众人在成就我们的道业。好,这是在同学、同修当中。

  来,还有没有?你的小孩在哭泣,不,这里有后代。让你的孩子,当他二十多岁踏出社会与众人相处之后,他深刻感觉我父亲小时候给我管得这么严格,真是对我太大的恩慈,让我现在为人处事的分寸清楚明白,多少其他的同学、同事都没有这样的根基,把自己的生活、事业搞得一团混乱,我让这样的父母生到,真是一生最大的幸福。希不希望孩子往后对你是这样的评价?要在下一代当中写历史。

  还有没有?太太、先生。你看,我们又重新印证一个道理,最难的都摆在后面,要在你另外一半。当你的先生出去的时候,他会告诉他的朋友,我这辈子做对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哪件事?你们怎么知道?娶对了老婆,本来应该很没福分,娶了一个老婆时时刻刻相夫教子,把我人生很多的悬崖勒马的情况把我拉回来,把孩子照顾得这么好,让我毫无后顾之忧,有这样的太太,真是最大的福分!当你的先生这样珍惜你,你也会觉得不枉此生。这是先生说的。那太太怎么说?太太会说,应该也差不多。好,我们学贵立志。

  立定志向之后,「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要从眼前第一步跨出去,所以学贵能够力行。很多流传千年的故事它都有很深的哲理,我们不可等闲视之,应该时时观照自己。在唐朝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叫白居易,他晚年接触了佛法,有问题的时候他会上山请教高僧大德。那时候有一个高僧叫鸟窠禅师,白居易爬上山到佛寺,古代有一句话叫「无事不登三宝殿」,因为佛寺都建在高山上。当白居易见到鸟窠禅师,就请教他:禅师,怎么学佛?禅师对他说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当白居易听完以后哈哈的笑,他说三岁小孩都知道,禅师回答八十老翁做不得。从这段故事当中,真实的学问不在你能记多少你能讲多少,重要的在你落实了多少。师长的指示,八十岁还没学过《弟子规》都要从《弟子规》开始学,因为那是根基。

  有一个六十来岁的长者,他上完第一天的课,很感慨也很激动,刚好我们要吃晚餐,这位长者站在我们的桌旁对著讲课的老师说到,我修行几十年,功夫就是不得力,今天听完课,我终於知道我的问题出在哪,因为我的孝道没做扎实。孔夫子说「夫孝,德之本也」,你地基没有盖好,怎么可能可以盖二层楼、三层楼?师长大声疾呼从《弟子规》学起,背后是多大的慈悲,多大的愿心!希望我们每个人已经躬逢圣教,绝对不要当面错过。

  我们一开始就学大乘佛法,就好像直接盖第三层楼,第一层、第二层没盖,拿了两支竹竿撑上去,盖第三层也盖得很努力,每天都读经读好几个小时。有一个朋友读《无量寿经》读了三千遍,读完以后就去问师长,我已经读三千遍了,接下来要怎么样?师长说再读三千遍。当一个人在读诵这三千遍的过程,他真正读诵,记住了,受持,他一定会做出来、演出来,为人演说。师长讲三千遍是希望我们把这些教诲要能时时提起,那你提起以后当然是落实在生活。真正落实在生活了,念了三千遍还会不会去问接下来怎么做?那就是没有落实。当我们站在三楼撑著两根竹竿,很慈悲的善知识在一楼喊道你赶快下来,从一楼盖起,我们会说我都已经爬到三楼了,你还叫我下去,你是不是嫉妒我?善知识是怕我们怎么样?盖得愈高跌得愈惨。

  我到深圳去讲课是三月十五号,讲课以前他们那里的老师说到,可不可请一个老师来讲《论语》、《孟子》?他们听说这个老师只会讲一部经,叫《弟子规》,那些老师想这是小孩学的,不过「无鱼」怎么样?不无小补,叫他来。当然,我本来的打算,讲两天就赶快回家,既然人家有请,我们没有应的话,礼上讲不通。我真的打算两天就回来,因为觉得自己太多不足,因为你愈上课愈感觉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当我在上第一天的时候,从在座很多人的表情我就可以感觉他们很惊讶,一开始来,想说《弟子规》真的能讲吗?听到最后,他们会感觉圣贤经典就在哪里?生活的点滴,一举手一投足都是道,他们很惊讶。

  听了几节课以后,有一位老师过来跟我讲,他说蔡老师,我还没听《弟子规》以前,深深感受我是大乘根性,善根深厚,因为读经的时候我们读到「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闻」,我都是无量劫来供养十方一切诸佛,觉得自己根性很好,听了几节课以后,他说到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好。诸位朋友,哪个境界比较好?是觉得善根深厚好还是觉得自己啥都没做到好?后者。学贵自知!而我们师长把修行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什么叫修行?修正行为,把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加以修正,这叫真修行。不是到山上每天坐在那里打坐,那是形式。什么叫开悟?发现自己的过失叫开悟,改正自己的过失叫真修行。诸位朋友,这段话我们有没有时时放在心上去落实?

  当我打开老和尚的教诲,很多书前面都会有一段话,「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这段话是老和尚几十年来修学的精髓所在。对於师长这么宝贵的教诲,我们可不能等闲视之,要拿起来奉行。而老和尚在这短短的文字当中,早就告诉我们修行的真义,也告诉我们修行要依据基础是三福,待人依六和,处世修六度,要遵普贤愿,佛之教化能事毕矣。把释迦摩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最纲领的教诲、修持的重点帮我们拣选出来,我们省了多少力。人生的幸运莫过於遇圣教、遇明师。而修行依三福为基础,请问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落实在哪里?落实在《弟子规》的教诲之中。

  我到澳洲去修学,最大的收获就是两年打根基,依三福打根基,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教诲。所以回来以后我以弘扬《弟子规》为一个使命,我们也是要依教来奉行。我们时时要提醒自己有没有落实经典教诲,不然到最后很可能犯了像白居易一样,哈哈笑三岁小孩都知道,但是八十老翁做不得。大舜与我们的差别在哪里?大舜在还没有听到圣贤教诲以前他是住在深山之中,跟山石(大山、石头)、跟鸟兽、野猪为伍,直到大舜闻一善言、见一善行,他看到人家善的行为,听到人家善的教诲,他整个善心被点燃,听一句他一定全心全意做一句。孟子形容大舜那种为善的状态,就好像洪水要溃堤了,谁都挡不住他改过迁善的决心。只要我们求学问的态度,闻一善言、见一善行都如大舜这种实践的态度,相信学问一定能成就,一定可以移风易俗。

  大舜做到一句很重要的教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他从不责怪别人。孔子在《中庸》里面用射箭比喻君子的态度,提到「射有似乎君子」,射箭就好像君子之道,「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个态度是儒家的心法。这个态度其实也能契入一真法界,这个态度看一切人皆是老师,只有一个人是学生,自己,别人都没过失,是我做的不够好。孔子讲到一个人射箭,箭射出去了,正鹄是目标,目标没射中,第一个念头是什么?诸位朋友,我们做事没达到目标,第一个念头是什么?都是他害的。第一个念头,箭没有射到,看旁边这么多观众,有点不好意思,马上说这支弓箭是哪里生产的?怎么品质这么差,害我没射好,这支箭不好,这支弓也不好,这个角度弯度不够弯,害我失常,做不好事一味往外面推。这个态度就跟道渐行渐远。当我们能自我反省是我做得还不够好,处处反省自己,这样的精神能够唤醒他人的惭愧心。

  你看,你遇到的父母有没有比大舜的父母还要苛薄?来,有的举手?那你没有比大舜还惨。大舜遇到这么困窘的境界,他处在逆境之中时时检讨自己,这个逆境成就了什么?成就了他的学问、道德,这个逆境成就了他的孝心,这份孝心感动了邻里乡党来做他的臣民,来效法他的孝行,感动了尧帝把天下让给他,后来他的父母良心也发现了。不怕他人不回头,只怕我们的真心不足,我们的困难度又没比大舜困难,更应该突破困境。

  其实哪有困境?是我们心中的分别、执著不愿意放下,是我们时时检讨别人,没有检讨自己。有一句话说到,「各相责,天翻地覆;各自责,天清地宁」,天翻地覆跟天清地宁就在一个态度的转变。今天太太把先生的衣服一大早拿去洗,太太很用心,洗完以后把它晾了起来,先生还在睡觉,突然先生醒了过来,走出房门,走到阳台看了一下,原来他的衣服里面有名片,一看已经湿掉了,有点烂了,他追著太太说:你洗衣服以前为什么没有把口袋先看一下?太太要怎么接?那你要把衣服放下去的时候为什么不先自己拿起来?我帮你洗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天翻地覆就是这样来的。而且我们对人付出是本分,不要常常放在心上,常常在那里邀功,这样你很累别人也很累。做了都应该做的,心安理得。时时只想著,我要怎么做才能让事情更圆满,这样吃亏吗?哪有吃亏?这样你的能力会不断增长,智慧会不断彰显,绝对不吃亏。

  这位太太跟她先生说道:对不起!我下次帮你洗以前我会小心先看看口袋里有没有东西。她这么一说,她先生的态度马上就转了,反而不好意思,不知道怎么讲了。所以很多的战争根本是不需要的,只要我们时时存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家庭的和乐不远,团体的和睦也不远。当我们在带班当中出了一些状况,假如老师首先认错,学生会很惊讶,学生也会很佩服,因为忏悔、反省是一个人的德行,一定可以感动他人。我们学一句做一句,首先第一句,行有不得,你就受持这句就好,其他的排在后面,这句话你能守三个月,完全奉行,保证你遇到朋友他会说你有没有发烧?相不相信?

  我们有一个朋友,他从新疆到大庆听课,那路途真是几千里,先要飞到北京,因为没有直达的,再从北京坐火车上大庆。他是一个艺术学校的老板,上完课以后他回去处理一些事务,跟一些生意伙伴打电话,他说一天当中有四个朋友跟他说:你还好吧?本来讲话都很冲的,现在变得彬彬有礼,所以每个朋友都很不习惯。确实,当我们改变愈大,将是身旁亲友很大的福音,他们会从你身上看到圣贤教诲的威力所在,所谓为人演说,演得漂亮就已经在讲经说法了。这个力行的态度我们要时时放在心上。

  不只自己要重视力行,我们在教孩子,一开始就要把这个做学问的态度牢牢的扎在他的心中,他会终生受益。力行不扎好麻烦,「不力行,但学文」,会怎么样?浮华。有个孩子读经已经读了一年多,有一天犯错了,他母亲跟他说你这里做得不够好,那个孩子对他母亲说到,妈,你有做到孔老夫子的温良恭俭让吗?现在很多家长都很担心我都说不赢我儿子,他背的比你多,他引经据典你还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假如你没有做到温良恭俭让,那你也没有资格说我。他读经是拿来炫耀,拿来要求别人。

  这个孩子,后来刚好我三月十五号到了深圳,三月十六号早上跟这群幼儿园小朋友上一堂课,我一走进去:诸位小朋友,我们今天来学《弟子规》。所有的小孩异口同声跟我说:老师,《弟子规》我们学过了,我们都会背了。在讲这段话的时候头抬得高高的,代表什么?傲慢,「长浮华,成何人」。现在当老师没有两把刷子还真不行。我们不要著急,境界来了脚步站稳就好了,马步扎好。你看布袋戏,以静制动,他们怎么出招你就接招,布袋戏看太多了。

  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字「道」,我跟小朋友讲,全世界只有一种文字把人生的智慧在文字当中流露无遗,就是中国字,这个字是用会意造的,看了这个字就能领会它背后的深意,右边一个首先的首,左边一个辵部,这个辵部代表行进、代表实践。你看前进的进怎么写?只要有辵部的,都跟力行、都跟行走有直接的相关。首先能把道德做出来的、能实践的,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而我们读经就是要做一个有道德之人。读书志在什么?圣贤,读书不是志在能背多少经。

  接著我就问他:诸位小朋友,我们做到多少?来,《弟子规》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没做到,「父母命,行勿懒」,没做到,「父母教,须敬听」,没做到。本来头抬得很高,孩子很受教,你道理讲得明白,他佩服你。小孩内心很清澈,他内心有一股正气,确实当场就反省。但是假如跟大人讲,要做到才行,他想「父母呼,应勿缓」,没做到,「父母命,行勿懒」,没做到,头不肯低下来,低下来多没面子,他撑著也要不承认。所以要成就一个人的学问,首先要把一个东西卖出去,什么东西?我的皮包没有拿过来,不然就给你们买一下,你们就打五折卖给我。面子害死人!面子让你的孩子无法打从心里佩服你,面子害得我们学问不能成就,面子害得所有亲朋好友都在背后笑你,面子有什么好处?没好处。

  孩子头低下来受教,我就一句一句给他讲,有个孩子回去以后,就是这个跟母亲讲「你有做到温良恭俭让」的这个孩子,在他的日记本上开头就讲,今天蔡老师教我们《弟子规》,蔡老师说《弟子规》是拿来做的,而不只是背而己。他写在日记本的第一行,代表他的印象怎么样?我们跟他讲这个道理才五分钟,这五分钟对他的人生有多大的影响?一辈子的影响。不只影响了他,这个态度他能贯彻始终,他将是多少人的模范、榜样。

  这个孩子有一天去参加活动,他们大楼底下办的活动,有很多游戏的关让孩子去尝试,通过了就打一个「ˇ」,累积几个ˇ可以颁一个奖品。其中一个关是摇呼拉圈,呼拉圈可能规定比方要摇五十个,五十下才通过,这个孩子差标准还二三个不到,守关的阿姨就说:没关系,才差二三个,拿来我帮你打ˇ。这个孩子缩了回去:不行,我没做到,不能打ˇ,要诚实。你看,他落实了。有一天冬天天气很凉,刚好他有一个同学的拖鞋坏掉了,他的老师对他说,他说你把你那双还可以穿比较旧的鞋子借给这个同学穿。他自己已经买了一双新的鞋子,满保暖的,老师知道他还有一双旧鞋没扔,这个孩子满惜福的,不舍得扔,老师就交代他把这个旧的鞋子借给同学穿。当天下午他的老师发现他自己脚上那双新的拖鞋在谁的脚上?在他那个拖鞋坏掉同学的脚上,而那双旧的鞋子正穿在他自己的脚上。当我们教到这样的学生,内心很安慰,他是真正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他这个动作做出来以后,所有的同学都尊敬他、都效法他,他变成所有同学的榜样。学贵力行。

  这个孩子刚好跟海口一个小孩也认识,两个人一见如故,刚好海口这位孩子的母亲带著海口这个小朋友送给他的礼物还有一张卡片,卡片上写著对於深圳这个小朋友的祝福,写到「祝你德日进过日少」。当海口这位小孩的母亲要回去的时候,礼尚要往来,这个深圳的小朋友拿了个礼物、拿了张卡片也要回送回去,他的母亲看了看这张卡片,卡片上写到「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论语》里面讲的见贤思齐。你看,假如我们的下一代彼此的祝福都是以圣贤的教诲,那下一代多有希望。要扎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贵力行。

  接著学习也要重视次序,「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读书的先后顺序在《三字经》当中有开显,只是我们把它忽略掉了,《三字经》至今已经流传快千年了,里面提到「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我们现代人犯了一个毛病,都觉得我可能想的比古人还要好。在北京看到很多书籍为《论语》下注解,我跟杨老师翻了几本翻不下去了,感受犯了一个毛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圣人在二十层楼,可以看到二十层楼的景物,我们才爬到二楼,只能看到二楼的景物,结果孔老夫子讲的是二十层楼的景物,我们抬起头来,孔子,你说错了,来,我告诉你真相在哪,把孔老夫子从二十层楼拉到几楼?二楼来,你的程度就是这样,跟我差不多。我们看了实在也很伤心,因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现在学问成就的人寥寥无几,我们要切记依法不依人,这个法是千年传承下来,是真理,不容任何人轻易更动。会更动的是邪师,要谨慎对待。好,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