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蔡礼旭: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47集)


 2016/9/19    下载DOC文档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首先,祝大家圣诞节快乐。我在这几年,将近六、七年的时间,好像是五次的圣诞节都在马来西亚。每次都给我有很深的一些感悟,像第一次是二00四年的十二月二十五号,第一次跟我们马来西亚的同胞们一起交流,刚好二十四号好像是印尼的海啸。去年的耶诞节,好像法国到英国的火车,叫做「欧洲之星」,还因为下大雪太大,结果很多旅客被留在地下隧道,长达好像十几个小时的时间。所以这些都属於上天垂象,在耶诞节前夕的这些讯息,到底在昭告世人什么徵兆?这个值得我们思考。

  从我们中华文化当中了解到,这个灾难的根源在人心。「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所以这些徵兆都在提醒人们,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要断恶修善。其实这些徵兆,我们不能把它当灾祸看,要把它当大慈大悲看,它在提醒人们赶紧回头。师长曾经说过,这个灾难为什么会这么大?主要是东方,尤其是中国人、华人,忽略了古圣先贤的教诲,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西方人忽略了宗教教育。这是一句话把根本问题点出来了。西方的宗教对他们的民族影响非常深远,他们是政教合一,政治都受到宗教的这些教化影响。所以当西方人不相信《圣经》,不相信宗教的时候,他人性的堕落也会非常快。我们东方人、华人,假如不重视祖宗的教诲,我们就看到一个事实,短短几十年整个社会风气、人心快速堕落。所以「教学为先」!

  而圣诞节对於世人,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应该是耶稣圣诞,他的教诲可以带给人类和平、吉祥才对。所以圣诞节最重要的事情是学《圣经》。现在一般的人觉得圣诞节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圣诞树。树假如继续思考,树是树立德行,那可以!向耶稣学习,树立像他一样仁慈博爱的胸怀,这个就有意思了。圣诞节还想到什么?放假。可是告诉大家,道德不能放假。道德放假了,放假就是人类堕落最危险、最快速的时候。学校,尤其中学,最怕什么?放假。因为人没有教化,一放假就放纵,很多中学老师担心,孩子来了,很多女孩子要堕胎。你说现在假期到底代表著什么?我们几千年来老祖宗教的「寓教於乐」,所有的艺术都含摄著伦理、道德、因果在里面。思考到这些智慧,不得不佩服我们的祖先。不得不佩服跟思考,为什么汤恩比教授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要靠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所以我们面对这个大时代,这是我们共同要担起的使命。尤其是华人,我们有孔孟学说,我们有大乘佛法。假如我们不带头来落实,给世界走出一条活路出来,那我们这个时代的华人要背一条罪,大家知不知道哪一条?叫见死不救。这一条罪很重,不知道便罢,知道、懂了还不做,良心何在?

  所以师长是我们的榜样,知道老祖宗的智慧好。最近老人家搜集了两套书,一套叫《群书治要》,唐太宗那个时候编出来的一套治国宝典。后来没传下来,传到日本去了,到了清朝,又从日本进贡到中国。非常精辟记录了几千年如何治理天下重要的这些道理。另一套书是《国学治要》,收录了《四库全书》的精华。因为我们有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经验,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效果,不管在治家还是在治国,这都是全世界最高度的智慧。由我们来行道、来做出来,进而给世界信心,向世界弘扬开来。不然你说现在的政治人物他怎么知道怎么治国?他知不知道治国当中「人存政举」,人才是最重要的。这些道理我们没有从古人的这些经典当中,可能一辈子都还没搞懂。

  我记得自己在念高中的时候,我大学联考考得不好。大家对我应该都比较了解,因为我大学联考前一天都睡不著觉,太紧张了,得失心很重。其实得失心很重是近因,比较近的原因。大家知不知道远因是什么?远因就是没有福报。有福报的人怎么考都考得好,没福报的人平常模拟考都很好,正式考试那一场就考不好。为什么没有福报?你看我们现在思考,都会一直往根源,君子务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你们接得好,这样我圣诞节比较不会太难过。「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你看我们几千年的华人思惟,都是从根本去思考问题,而这个态度,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发现。比方医学,「不治已病治未病」;政治,「不治已乱治未乱」。各个行业都务本,强调的都是商道、医道、师道、君道、臣道,都抓本分,都抓根本。

  请问大家,现在各行各业先重视什么道?金钱之道。本末倒置!我们是不是中国人?我们是不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现在空有一个黑头发、黄皮肤,实质上,假如我们的思惟都是自私自利,那我们不是真实的中华儿女。甚至於我们的行为是在侮辱我们这个民族,跟祖先的教诲不同。所以这一生能明白自己的问题在哪,心里比较踏实。所以为什么我大学联考考不好?因为从小看同学考试,看到考得比我好就嫉妒,考得比我差就高兴。那时候也没读《朱子治家格言》,不能幸灾乐祸,无形当中心念就折了很多福,考试就考不上。后来明理了,心念一转,不要自私自利,要处处为人著想,「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念头一转,怎么考都考得还不错。所以祸福在哪?一念之间。

  虽然我大学联考考得不是很好,但是告诉大家,我有一科是全班第一名,大家一定猜不到。这就不用了。虽然是全班第一名,还是考不好,哪一科?三民主义,全班第一名。我那时候考得不是很好,可是我的导师就是教三民主义的,所以他一看到我很高兴跑过来,你是全班最高的,还敬我一杯。但是我总体来讲考得不好。而在读三民主义,它内容里面还包含各个国家、民族,在近代这一百多年的思想,尤其重视民主的发展,重视制度宪法的设计,花了很多精神,不知道投入了多少专家学者在那里研究。请问大家,这个国家跟社会愈来愈安定吗?努力有结果不一定会有好结果。这一句话,大到治国、治天下,小到治家庭。请问大家,这五千年来哪一个时候的父母花最多时间教小孩?我们这一代。请问大家,五千年来,哪一代教得最不好?怎么这样?按照数学来讲,应该成正比,付出的心力应该跟成果成正比,为什么成反比?有句成语讲「本末倒置」。治家的本在哪?治国的本在哪?德者本也,人存政举,有德的人才才是国家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而所耗的时间都在制度上,那个是枝末。只要有好人,他自然就能够用到好的制度,可是没有好人,制度再好,变成政客玩弄的工具。

  所以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古文,学习的是什么?智慧。「治国经邦,谓之学」,这才是真实学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叫学问。不是记一大堆经句跟知识、词汇而已,那是玩弄文章。「安危定变,谓之才」,能够在家庭社会、民族危难之下,他能够扭转乾坤,这个叫才能。我们上次跟大家谈的一个重点,居安思危。我们现在有没有居安思危的德行?有没有安危定变的智慧?要学这个。所以在治国当中,法者国之本也,我们看到各个国家说,宪法是国家的大根大本,没错,法者国之本也。但什么是法之本?人者法之根源也,这些宪法、这些制度是人来用的,得要有好人!所以这个人是指什么?圣贤君子,他来带领人民,这个国家就有福,叫人存政举。我们之前也跟大家谈过「才德论」,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才?里面有提到,「德者,才之帅也」。所有的才能要为什么所运用?为他的德行。这个都是抓到本,人才是本。什么是人才?有德的才是人才。那我们现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没有把教道德摆在第一位?所以能不能扭转,要本末不能倒置!

  这是治国当中要从我们的经典才能真正找到这些根本解决的方法。所以我们华人自己要先深入中华文化,我们才可以去帮助其他不同的民族国家。从哪里开始做?从马来西亚开始做。昨天师父在对大众开示到,马来西亚一千多个华小在学传统文化,六十几所独中在学传统文化,又有全世界最多的净宗学会,然后又有好的国家领导人,纳吉首相也非常重视中华文化,这个叫「政通人和,上下一心」,由这个国家带领全世界来学习五千年的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你们有没有突然觉得肩膀有点重,有没有?没有,你们是用心去领受这句话就不会觉得重。会觉得什么?会觉得很幸福。为什么?这一生没白来,踏实,有意义。人就怕上了年纪,觉得这辈子没干一件有意义的事,那个时候才觉得很沮丧、很没意义。面对这个大时代,从我们开始做起,带头起。

  我们祖先里面有没有平天下的智慧?有!大家看唐朝时候,各个种族跟宗教融合在一起,这么和谐。在历史当中记载,唐朝那个时候多到要九个人翻译过来最后才让皇帝听,然后皇帝回答要经过九个人再翻译给那个人听,大家看当时候整个汉文化影响的国家民族有多少。而唐朝那个时候各个宗教都在神州大地弘扬,都没有冲突。我们文化里面兼容并蓄,看我们穿的服装就知道,你看雍容博大,袖子都这么宽,而且是圆的,外圆内方,连衣服都在提醒每个人做人。汉服,男的汉服很挺,代表做人要中正。所以怎么样让天下太平?师长老人家曾告诉我们,宗教与宗教和睦相处,政党与政党和睦相处,种族与种族和睦相处,国与国和睦相处,这四个做到了,世界就能和平。而这个重点在哪?要平等对待,才能和睦相处。不能高下,不能批评,不能瞧不起人。这个道理,大家有听过吧?跟我们有没有关系?

  请问我们自己有没有带动宗教与宗教和睦相处?诸位学长,你们家有没有刚好坐在一个桌上,有基督徒,也有天主教徒,开一个宗教大会。所以宗教与宗教和睦相处,事实上在我们这个时代非常关键。因为宗教徒非常多,而宗教徒有使命感,因为他接受这些经典的教诲,他愿意去承担这些使命。所以宗教和睦了,能带动整个伦理道德的复兴,是一个相当大的关键。可是假如宗教徒之间不和谐,不只不能带动社会这些道德的复兴,甚至於还会产生副作用。为什么?人家不是宗教徒的一看到,你们这个宗教徒说仁慈博爱、仁爱慈悲,结果你们彼此都相处不好。请问,他们会相信宗教徒吗?会相信宗教的经典好吗?那就不相信了。所以宗教之间不和睦相处,那是我们用我们的行为污蔑了宗教这些神圣的教诲,我们不只没有功还有罪过。

  那怎么样宗教与宗教才能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今天怎么这么多问句。我们这个问,都是为了能找到根本,找到下手处,这个问才有意义。下手处很重要!大家看,颜回好学,而且他很会问。颜回问孔子怎么样做到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首先要克除自己这些习气,克除习气是自爱,不能让自己变成欲望的奴隶、习性的奴隶。自爱进而爱人,我们还有这么多贪心傲慢,不要说去爱人,人家跟我们一接触,就被我们伤害了,还爱。所以孔子讲「克己复礼」,一个人克除习气,都能恢复到对人的恭敬、对人的爱心。颜回接著问,「请问其目」。请问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当中,从哪里下手?大家有没有经验,比方听到一个很好的道理,「太好了,道理太好了」,结果一回到家,不知道从哪里做。请问大家,有没有刚好有一个朋友讲了很好的道理,你听了也很欢喜、很佩服。然后你接著跟他说,「请问从哪里下手」,大家有没有这么问过?要学颜回,善学,学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没有虚的东西。孔子回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所以,所接触到的,看到、听到的,只要会影响自己的恭敬心,会让自己起邪念的东西都不能接触。因为一接触这些东西,邪思邪念很多,我们看到哪一个人能对人家尊重?那就谈不上尊重,谈不上爱护了。

  所以,还得从自爱下手,只要会污染自己的东西,都不能碰,要有自知之明。比方说我们今天大家一起学习一个礼拜中华传统文化,一个礼拜之后去看一场战争片的电影,一个半小时。请问大家,一个礼拜学的东西还剩多少?或者去逛百货公司,琳琅满目的商品,七天的道理已经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可能贪念、什么念都起来了。尤其现在男人不好当,最好别去百货公司,因为百货公司女人穿的比较fashion,比较时髦。但这个时代,要记住,不要随波逐流。我们还是要有判断力,怎么吃是对的,怎么穿是对的,不能人云亦云。所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其实任何言语,只要自己已经情绪起来了,最好别讲话。为什么?我们已经没对人恭敬了,情绪用事了,赶紧先离开现场,深呼吸一下,调整调整,觉得心平气和才可以讲话,不然言语也是失礼。情绪话尚且不可,更不能讲伤害别人的话。还有「非礼勿动」,起心动念不可以违背性德,违背性德当下这个念头叫自暴自弃,就不自爱了。我们从颜回跟夫子这个对话,我们举一要反三。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好的道理、好的理念,我们一吸收到,马上提醒自己,从哪里下手,那《论语》这段话对我们就利益一辈子。

  我们都知道宗教和平很重要,我们自己从哪里下手?从不同宗教文化互相学起彼此好的文化。因为我们学习了就会互相尊重、互相欣赏,进而互相沟通,然后和而不同。很和谐,互相学习,互相切磋,但保留不同的部分,这个就是君子处事的风范,「君子和而不同」。而那个共同的部分,可能就是所有学习经典人共同的责任。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都有责任把共同的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弘扬出去,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有学圣贤智慧的,或者是宗教经典的人应该有的使命感。我们互相学习彼此的宗教教诲,刚好今天是圣诞节,我举几段耶稣基督的教诲,我们说了就要具体实践。

  在《马太福音》里面,其实这是师父选的,我是借花献佛,献给大家,但是我们愈读愈觉得,真的是英雄所见略同。当然今天英国人、法国人,他们在学习《论语》、学习中华文化,请问大家,谁受的刺激最大?我们华人!太丢脸了。我上次去英国被刺激得很严重。为什么?到英国去,到剑桥大学去,结果师长要给他们这些研究所跟博士班给他们讲课。结果就看到一个英国人,站在那里用比我还标准的华语做主持人,他的北京话讲得比我还好。然后还了解他们写论文,用《孟子》写,用《无量寿经》写论文。我们在那汗颜摇头。我的心里在那里想,假如有一天,我必须到英国来学中华文化,可能我听课的过程当中头都是抬不起来的。这是很大的耻辱,「知耻近乎勇」,懂得羞耻才有勇气改过、才有勇气奋发、才有勇气承担起民族的使命。

  假如我们东方人,学西方的宗教学得很认真,西方这些宗教徒不好意思了。假如我们佛弟子学习《圣经》,学得比他们认真,他们也不好意思了。大家看师长到天主教去讲《玫瑰经》,讲得很好,他们都印光盘流通学习。现在道教有很多流通师长讲的《太上感应篇》。从这里我们要学到师长胸怀天下的这分心境,见到了,能做多少,尽心尽力,不分宗教,不分种族。而《耶稣基督嘉言录》里面有提到,「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承受土地」。大家要举一反三,这一句话读完,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傲慢的人悲惨了,傲慢的人要接受审判了。这里是温柔的人有福了,脾气大的人没福了,太刚硬的人没福了。「怜恤的人有福了」,就怜悯别人的人,有慈悲心的人有福了。「清心的人有福了」,这个清心寡欲的人,知足常乐的人有福。「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我们一开口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绝不能一开口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冲突,那言语就造孽了。「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你为了道义,还被人家欺负,没关系,人欠你,你们也不配合一下,人欠你怎么样?天还。你们回答的声音,信心不够。我们这几个礼拜都在讲信,这个信有诚信、有信义还有信心。信心是最根本的,人有信心他才能踏踏实实完全没有怀疑的去力行圣贤教诲。

  这里又讲到,「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你们应当欢喜快乐」。你们最近有没有被人家骂?有没有?有就恭喜你,你的业消掉了,福快来了。接著这里讲,「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所以不能瞋恚、不能动怒、不能骂人,都要接受审判。大家看,跟我们老祖宗教的都一样,都是相通的。彼此了解,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就和谐了。这一段又讲,「所有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就恭敬神、恭敬基督,「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恨」,就是还有人怨你。本来要去献礼物给上帝、给基督,还想到你做的事让人家不平、让人家埋怨,「那就把礼物先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再来献礼物」。这个好!能够得福的是什么?是依教奉行的人,不是献礼物献很多的人。所以依教奉行才是真正的供养,意义实质大过形式,我们从西方宗教里面看都是这么教的。「父母不孝,奉神无益」,林则徐先生说的,「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接著还有一句很好,都很好,念几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习的喜悦。「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你看胸怀这么大,「为那逼迫你们的人祷告」。大家想一想,这些宗教徒都深入这些的教诲,现在哪有国家跟国家的战争?哪有那些纷乱?都是不听话造成的。你们能真正爱你们的仇敌,为逼迫你们的人祷告,「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这叫好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的人,也给不义的人」,这就是学习上天平等的慈悲。接著这里还讲到,「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到」,你看这是心法。《朱子治家格言》说,「善欲人见,不是真善」。那是带著名闻利养的心,要发自内心去行善,不是做样子给人家看,那变伪君子了。

  又讲到了,「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你看这不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吗?用《弟子规》讲,叫「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因为,你们怎么论断人,也必怎么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这个就是因果的道理。《大学》里面讲,「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你讲骂人的话出去,过不了多久,收回来的就是人家骂你。所以曾子就讲明白了叫「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你爱心出去了,因缘成熟人家的爱心就回到你身上;你的怒气出去了,时节成熟人家的拳头就挥回来了。所以有一句俗话叫,「打人就是打自己,骂人就是骂自己」,这个很有道理。

  接著又说,「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见人家不好,为什么你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梁木就是很粗的木头。就是我们都是拿著放大镜去看别人的缺点,然后都是拿望远镜看自己的缺点。其实可能我们比人家不好,还尽挑别人毛病。我们老祖宗讲的,「工於论人者,察己必疏」。很会论断别人的人,反而看自己的问题看不清楚。我们之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子贡口才最好,有一天子贡批评人,「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子贡,你很贤德了吗?「夫我则不暇」,夫子说,我对治自己的毛病时间都不够了,哪还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论断别人的长短?夫子这些教诲、心境很值得我们学习,夫子没时间去乱批评人。夫子说他「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每天担心的是道德、道义有没有做到,自己的缺点有没有改过来,这是圣人用功的地方。

  这里又讲到,「你们愿意人怎么待你们,你们也要怎么待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秘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我们接一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而且《大学》又讲,「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最明显的地方在哪里?最隐秘的时候人就装不出来,全表现出来了,最微小、微细的地方人也装不出来,从一些小动作就看到一个人他内在的状况,骗不了人。而俗话又讲,「举头三尺有神明」,那更骗不了了。这里又讲到,「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有人问耶稣这个问题。你们有没有问过长辈,他得罪我了我可以饶恕他几次?到第七次可以吗?接著耶稣就讲,「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四百九十次,不简单!包容人四百九十次,我看浪子都回头了,顽石都点头了。你能包容一个人,包容四百九十次。

  《德育故事》里面,张公艺先生家里九代同堂,这么和谐。皇帝问他,你怎么治理这个家的?他在纸上写了九十九个字,九十九个「忍」字。他回答了皇帝的问题,意思就是说,实在家里的人做的事情忍不住了怎么办?忍,真的忍不住了,再忍,能忍九十九次,我看事情早解决了。忍到第九十九次,忍辱波罗蜜就差不多,那个功夫已经修到什么事都忍得了,都包容得了。接著这里讲到,「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说:我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你看很准!要讲最重要的时候连麦克风都配合,刚好没电。这要求这么圆满的果,因是什么?应该做什么事情?「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以善事问我?只有一位是善的,就当遵守诫命」。哪些诫命?「不可杀人、不可奸YIN、不可偷盗、不可做假见证。当孝顺父母,又当爱人如己」。你看完全是我们儒家讲的孝道、仁爱之道,而且包含什么?五常。我们刚刚看的,不要杀人,仁;不要偷盗,义;然后,不要做假见证,信;不要奸YIN,智,礼、智都包含在里面。跟佛家讲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同样都是相应的,确实是英雄所见大略都是相同的。愈了解,还在那里互相不信任、互相批评就没有道理了,那也是造口业。

  所以从我们开始落实,跟不同的种族、宗教,互相学习他们好的文化,赞叹他们的文化,尊重他们的文化,很多纷争就没有了;再共同来向社会推展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孝经》里面也讲,「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耶稣基督,则基督教徒悦;敬圣母玛利亚,则天主教徒悦;敬阿拉,则回教徒悦。你们都会举一反三,我就不再讲了。你看这些经典很活,无量义在里面,从我们能真正对一切人礼敬做起。而我们今天学习传统文化,每个人的收获不同,根本在哪?在我们心真诚恭敬决定的。愈真诚恭敬,收获就愈大。所以我们同时读经、同时听课,收获决定还是在我们自己的态度、心境上面。所以我们一起学习古文,这些都是千古文章,我们要带著诚敬的心来感激,来领受老祖宗的教诲。

  而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当中,我们最熟悉的五经、十三经,其实十三经就是五经再展开来的。五经当中最悠久的是《易经》,六十四卦,用六十四个天地之间的一个表法来教化我们。之前有跟大家提过,比方是「鼎卦」,三足鼎立。但是我们假如没有量力而为,这个鼎可能足折掉了,整个菜肴就翻掉了。这一卦里面还提醒我们做什么事情要度德量力,不可硬撑,不可轻诺,从鼎当中启发人生的道理。包含「泰卦」,泰卦是地天卦。从这个卦象我们体会到什么?天在上、地在下怎么这一卦是地天卦?地在上、天在下。什么表天,什么表地?在夫妇关系里面,男子表天,女子表地。这一卦就是告诉我们,太太站在先生的角度想一想,先生站在太太的角度想一想,互相设身处地就通了,叫阴阳相济,就沟通了,就不会隔阂了,叫「否极泰来」。

  「否卦」是什么?叫天地卦。天都是想著他自己,地也想著他自己,没办法沟通。所以有一位太太,以前就常常抱怨她的先生,觉得我付出这么多,怎么先生都不多体恤我一点。结果有一天她转了个念头,先生不能是说我的先生,我的是占有!先生他的角色不是只有我的先生、我的丈夫的这个角色,他还有哪些角色?他还是人家的儿子、人家的大哥、人家的弟弟、人家的父亲,可能他还是人家的领导、人家的老师,各种角色,他都得去尽他的本分,怎么可以要求他只做到我这个部分,只专注到我这个部分?要能体谅到先生的不容易,甚至是夫妻一体去成就彼此的德行跟他的本分。念头这么一转,从抱怨就变成体恤了。这个就是一念之间,否卦就变泰卦了。

  所以诸位学长,否极泰来在哪里?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当中。请问大家,现在内心里面还有没有对哪一个人有怨?你们没有反应,你们都不敢反应。看大家的脸色还有,人假如内心里统统没有埋怨,任何一个人都不怨了,笑起来应该跟许哲女士差不多,像婴儿般的笑容。你看小朋友,你才刚骂完他,过三秒钟,他就跟啥事都没发生过一样。我那时候在小学教书,刚训完学生,刚好下课,他回去收拾书包,才过了三十秒左右,他看著我老师拜拜,我还转不过来,还笑不出来。所以他心里没有去装这些拉里拉杂的东西,人那种天真、纯朴就表现出来了。所以《易经》里面的义理给人生的启发非常大。

  上一次刚好跟大家谈到「曹刿论战」,上个礼拜好像没有说要背哪一篇,背哪一篇?「曹刿论战」。哎!让我太感动了,要流几滴眼泪,我只是说《左传》的文章这么好,要背而已,大家居然这么主动。所以自古至今,成就道德学问都是主动的人,而不是被推的人。好,我们待会来背。而这篇文章里面,一开头曹刿要去见君王,他的乡人就说「肉食者谋」,你干嘛去凑热闹?他说「肉食者鄙」。所以就提醒我们,人在顺境当中,在福分当中,很难守得住,容易堕落。其实好多篇文章,我们最近学的,都表现出这个精神出来。包含上一篇,我们复习一下。「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所以人习气一起来,傲慢一起来,他就要败了,他的败相就露了。所以怎么样才能永保吉祥,这学问要不要学?

  孔子有一次,鲁国国君问他,我听说把房子往东边盖不吉祥。孔子实在是尽忠到极处,哀公就问个盖房子东边延伸出去不吉祥,孔子就把治国的大道告诉他,抓住每一个机会。孔子说,我只听过,圣贤人讲五点不吉祥,没听过房子往东边盖不吉祥。哪五点,「损人自益,身之不祥」。一个人自私自利就折福了,他的灾祸很快就来了。「弃老取幼,家之不祥」。一个家庭里面忽略老人,不孝顺老人,都围著小孩转,宠爱他,家之不祥。大家看,现在人的行为思想都落在这些不吉祥,怎么可能说社会不会乱、灾难不会来?「释贤任不孝,国之不祥」。贤德的人不用,都找那些谄媚巴结,只会说大话的人,国之不祥。尤其民主国家选人要选什么人?会选吗?所以民主国家首先投票的人要先接受如何选出一个好人,不然他投票投错了。投票投错了,你选出来的国家领导人,你要负因果责任!到时候阎罗王会把这个档案调出来。所以我们在民主国家投票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你选出来的国家领导人贪污,你有罪过;选出来的国会代表打架,自己要背因果责任。

  怎么选好人?依《论语》来选,依经典选。《论语》第三句就讲,「巧言令色,鲜矣仁」。结果很多人都喜欢挑口才一级棒的,很好的,骂人骂得很凶的,把他选出来。结果在国会里面骂人骂得特别凶,下一代很难教,因为他们是公众人物。《论语》里面第二句讲,「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你要挑好人,挑仁爱的人,要看他孝不孝顺父母,友不友爱兄弟。所以古人懂,他举孝廉,孝则有德行的根本,廉就不贪污,孝廉是做人做事的大根大本。所以以后大家投票,先去了解一下他的家庭背景。尤其是媒体,应该从这些地方去做才是务本。第四点提到,「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整个社会的风俗为什么不吉祥?因为上一代没有责任把这些伦理、道德、因果教给下一代。最后「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圣贤的教诲没人学,这些功利主义、小人的思想横行,「天下之不祥」。

  所以我们怎么转变灾祸,就要从承接这些智慧开始。我们都清楚习气一起来,人的灾祸就要来了。那怎么样保持这一生完全没有灾祸都是吉祥?《易经》六十四卦里面只有一卦是全部都是吉祥的,六爻皆吉,就是「谦卦」。「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所以从这一句当中,我们体会得到谦虚、恭敬、谨慎才能不招感灾祸,才能吉祥。所以礼让、忍让、谦让,这些德行是一个人能趋吉避凶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接下来看几篇文章,来体会一下谦虚、谨慎的重要性。六十二页,我们《古文读本》六十二页。这几篇文章都是从汉朝《说苑》节取出来的。《说苑》是刘向他们搜集了汉朝以前很多圣贤留下来这些教诲,把它收录在一起,很精辟。我们看到这里讲到:

  【存亡祸福。其要在身。】

  『存亡祸福』,它最根本关键在哪里?在一个人的修身、修养。比方人贪财、贪色起来了,他祸就来了;他能洁身自爱,他祸就避开来了。包含傲慢祸就来了,谦虚福就来了,所以『其要在身』。

  【圣人重诫。】

  所以圣人的教诲,特别重视自我的警戒,自我提醒,别人的提醒有限,自己能时时提醒自己,重要。提醒自己到什么程度?每个念头都要谨慎。所以观心为要,观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因为每一个念头就像一个种子,善念是善种子,恶念是恶种子,这个种子只要种下去,这个念头只要起来,以后一定会招感来结果、果报。因为有种子,因缘一成熟,它就发芽,它就成长。所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个道理真明白了,人的谨慎到什么程度?不起邪念,不起妄念。这样的警觉性,功夫就很高。

  之前听钟博士讲《朱子治家格言》的时候,有举到一个例子。美国有一个男子,在一个酒吧喝酒,看到两个年轻漂亮的女孩进来,就起邪念,就跟她们搭讪谈话。才起邪念,结果不知道过了多久,喝著喝著他就糊里糊涂了,因为那个女孩在他的饮料里面放迷幻药了,就让他昏过去了。结果他醒来的时候是躺在浴缸里,泡在冰水里面,他两个肾脏被那两个女孩子取走了。两个肾脏都没了,他之后不知道怎么活,我也很难想像,肾脏被挖走了。就因为起个邪念,还没有邪行,招感来的果报就这么惨。所以我们从小教孩子非礼勿动,连念头都不能妄动。所以『圣人重诫』:

  【敬慎所忽。】

  非常警惕、谨慎,不敢疏忽。

  【《中庸》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这个话里面表现出来就是没有比隐密黑暗处更容易显现。其实就是人在没人看到的时候最容易看清他的道德到底到哪里。没人看见,他可能就松懈,就放肆了。『莫显乎微』,没有比细微的事物更显著的。因为细微的地方他注意不到,他的习气就很容易流露在那里。我们今天恭敬学到多少?我们强调一个人学习,他的收获跟他真诚恭敬成正比。而什么时候提升自己的恭敬心?《曲礼》开始就说「毋不敬」,这个「毋」就是代表没有人不恭敬。一个人看到领导恭敬,看到下属傲慢,这种恭敬也是假的,它不可能是真的。那个恭敬叫谄媚,不叫真恭敬。所以我们对有钱人恭敬,对没钱的人傲慢,这个恭敬都是表相的东西。所以人的恭敬在哪里不断提升?在对一切的人上,不只对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品,都在提升自己的恭敬。这个就是善学的人,善於提升自己境界的人。

  我们看「谨」,整段话当中「朝起早,夜眠迟」,恭敬生命,恭敬时间。「晨必盥,兼漱口」,要恭敬自己的身体。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恭敬,爱整洁,也是对所有接触我们的人的恭敬。自己脏脏兮兮的,人家一接触我们吓坏了。「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所以谨慎、恭敬延伸到什么?对一切物品恭敬,不浪费,不乱放。每一个物品它背后有很多人的劳力付出才有这个物品,「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各行各业付出了,才有这些用品给我们。所以我们看到每个东西,用心的话,还会带著一分感恩心来用这个东西。比方说我们读经典,那是每一代圣贤人把它传下来的,那是圣人教诲,哪一代人不传,我们现在都看不到。而且经典成就了一代一代的圣贤,这个时候我们哪有对书不恭敬的道理?而且我们接触圣贤的教诲,往往这个书都是免费的,那背后都是多少善心人士欢喜成就我们的德行、学问,我们怎么会对书不恭敬?包含我们家里的物品,不都是我们家人辛勤付出赚来的钱去买的吗?怎么可以不恭敬!所以真正恭敬的人,是去领受这物品背后的爱、物品背后的付出,他没有不敬的。

  所以要看我们修养好不好,从一个家庭来讲,看厨房,厨房很干净,这个家的修养不错。再来看厕所,他能把厕所都刷得很干净,那这个恭敬是真功夫。再来看房间,房间现在西方特别重视隐私权,人在这个角落里面就是「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所以现在这些态度都跟经典不相应,这是我隐私权谁都不能管,好,你自己管,管成什么样子?德行愈来愈差。所以老祖宗是提醒我们:

  【故君子能慎其独也。】

  在独处的时候更加的谨慎,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修养。所以我们「慕贤当慕其心」。曾子是宗圣,我们学习他在哪里?「毋自欺,必自慊」,音切,没错。我们大年初七一起来学习ㄅ、ㄆ、ㄇ,现在很多经典注解得特别好的都有ㄅ、ㄆ、ㄇ,大家会了之后,以后自己自学很方便。我听说陈老师为了教大家ㄅ、ㄆ、ㄇ,他目前准备的幻灯片,就是PowerPoint,已经五百张了。所以大家看,这些老师们,他们来给我们分享讲课,台上三分钟,台下可能是他一辈子的经验。所以「讲论得之最速」,一个人从别人一生经验当中所讲的内容去获得是最快的。但快还要珍惜才好,不珍惜可能这个好的缘就少了。

  不可以自欺,因为人要提升道德首先要打破自欺。人,真的见到好的教诲,尽心竭力去奉行。发觉自己有习气,赶紧就像被毒蛇咬到一样,宝剑抽出来就把手给砍下去了。不是真砍手,马上就对治那个缺点。这样的人他觉得每一天对得起自己,他就能自慊。这个「慊」就是自足,自己觉得很踏实,不会虚,不会沮丧,不会觉得苟且偷安。但是下手的地方在哪里?慎独。所以圣贤人的快乐,都是在立身行道。孔子的快乐在哪?「不怨天,不尤人」。孔子下手的地方,好学。「下学而上达」,下学这些五伦人事的道理,了解到它的根本,进而通达它的天命,通达天人合一的学问,那就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我们看颜子的快乐,「不迁怒,不贰过」,下手的地方在克己。子思,传《中庸》,他能「不援上,不陵下」,他下手的地方在居易。居易就是守好自己当下的因缘跟本分,不去贪求、攀求。「不援上」,就是不去巴结、谄媚领导,尽自己的本分。真正好的领导要用人,是看你这个人实不实在,而不是去讲好话的。「不陵下」,就是不欺负底下的人,还爱护他们,教育他们。这是居易。孟子,「仰不愧,俯不怍」,是孟子的快乐,他下手的地方在哪里?集义。孟子说他善养浩然之气。怎么养出来的?起心动念一言一行都符合道义,能符合的他就是养浩然之气。

  诸位学长,这五个圣人的智慧德行融入了我们生命没有?Hello,你们怎么抄得都不看我了?有没有当下不怨天,不尤人;仰不愧,俯不怍;毋自欺,必自慊;不援上,不陵下?把这些圣贤的心法领纳在心中,那每一天都有很大的收获。好,这一节课我们先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