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世界文化遗产:普宁寺


 2007/8/2    下载DOC文档    


  您好,各位听友,欢迎收听《畅游中国》。

  我们所在的北京虽然在北方,但夏天也还是比较炎热的。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在北京周边找到清凉避暑的地方,今天我们一同到达的地方就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河北承德。

  因为有大名鼎鼎的避暑山庄,承德作为中国北方的一个旅游城市,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不过今天我们不是去避暑山庄,而是避暑山庄之外的一个寺庙,号称外八庙中最重要的寺庙之一的普宁寺。

  其实,所有游览承德避暑山庄的游客,都不会错过外八庙。什么是外八庙呢?所谓外八庙,指的是在承德避暑山庄外面,东部和北部围绕着避暑山庄的十二座藏传佛教寺庙,俗称喇嘛庙。因为这十二座寺庙都建在高于避暑山庄的山丘上,像众星捧月一样,拱卫着避暑山庄,按照著名学者余秋雨的说法,他说外八庙就像是围绕着避暑山庄外围的一圈罗圈椅的椅背一样。

  可既然是十二座,为什么称为“外八庙”呢?这是因为这些寺庙都是在清代建立的,当年,并不是所有的寺庙都住有喇嘛,只有其中的八座寺庙住有喇嘛,而喇嘛的管理直接由中央政府负责,日常的用度也由中央政府直接拨款,并在北京设有常驻喇嘛的“办事处”。所以,数量上就只说八座寺庙。

  那么这个“外”字,指的是不是避暑山庄“之外”呢?还不是!指的是北京的古北口之外,所以称“外八庙”。这古北口,是北京东北边的一个长城关隘,居高临下,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北京的东北大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人进行的英勇悲壮的“长城抗战”,就发生在古北口长城。

  所以,这“外八庙”即“古北口口外的八座寺庙”之意。久而久之,“外八庙”便成为这十二座寺庙的代称。1994年12月,“外八庙”同避暑山庄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那么,这些寺庙是谁建起来的?作为藏传佛教的寺庙它们跟西藏本地的寺庙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差别?这些寺庙都有什么精彩的看点呢?下面我们还是一起到外八庙之一的普宁寺去看一看:

  普宁寺位于“外八庙”的十二座皇家寺庙的中间位置,其余的十一座寺庙分别排列在它的东南和西南两侧。从承德市区沿着避暑山庄宫墙的东侧一直向北走,来到一座坐北朝南的开阔的山坡之前,在一片碧海松涛之中簇拥着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这就是普宁寺。带领我们游览普宁寺的是承德当地的导游小林。小林告诉我们,要游览普宁寺首先当然先要了解“外八庙”建成的原因。

  “当时,康熙皇帝为了团结蒙古和西藏等少数民族,一共修了四十座喇嘛庙,因为藏传佛教在西藏和蒙古人民心中是非常神圣的,所以当时乾隆皇帝说过,修一座庙,胜比十万兵——修一座庙来安抚少数民族比派十万大军去镇压他们效果还要好。清朝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是安抚政策、民族政策,用修庙来安抚少数民族,也是皇帝的一个政治目的。”

  以宗教寺庙来代替军事防备,这就是满清皇帝的高明之处。因此在后人看来,这些香烟袅袅的庙宇古刹,它的作用就像抵御军事进攻的万里长城一样。

  “满族人一入关就发现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就是中原太大汉族人太多,满族人和汉族人的比例几乎是1比100,他想统治我们这么大个中国,不能光靠汉族,否则可能会被汉族给吞没了,因此他还团结了两个跟他比较好的民族,即蒙古和藏族,所以他把蒙古和西藏当作是他的左膀右臂,清朝皇帝为了安抚这些少数民族,就开始给它们修庙。一共修了四十个,其中有三十二个是在北京,有八个在承德,因为承德在长城以外了,所以我们称长城以外的八个庙为‘外八庙’。”

  乾隆皇帝修建的这些藏传佛教的寺庙,如今我们在北京城里所能看到的最著名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就是雍和宫了,它的英文名字翻译过来就叫喇嘛庙。在“外八庙”的十二座寺庙中普宁寺当然是最重要的寺庙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规模宏大,更关键的是它的建成见证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我们再来听听导游小林的介绍。

  “咱们这座寺庙建于1755年,乾隆二十年,到现在250年的历史了。建庙当时正是满清时期最强大的康乾盛世,可是在这个时候,我国西北部有一个叫准噶尔部的少数民族发动了叛乱,乾隆皇帝在一个叫阿穆尔萨那的少数民族首领的帮助下派兵平定了准噶尔叛乱。可是这个阿穆尔萨那在平叛之后不满足于乾隆给他的封赏,想做准噶尔的总首领,于是没有去北京,直接回到了准噶尔,乾隆皇帝得知此事极为震怒,认为准噶尔这个民族不易驯化,于是多派了一倍兵力去平定阿穆尔萨那叛乱。

  清军在戈登堡一带大败叛军,最后阿穆尔萨那只带了七个人跑到了暗中支持他的沙俄政府,而当时非常强大的中国向沙俄政府展开了的外交攻势,要求把阿穆尔萨那交出来,最后沙俄在中国强大的政治压力下妥协了,同意把阿穆尔萨那交出来。可这时,阿穆尔萨那已经得天花死了。乾隆迁怒于准噶尔人,对其施行灭族政策,当是准噶尔有60万人,乾隆一怒之下全部杀了,从此准噶尔民族在中国消失了,只剩下一个新疆的准噶尔盆地,。那么,这座寺庙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建成的。寺庙建成后,乾隆皇帝说,通过了两次战争,两次平叛,以后都不会再打仗了,老百姓将‘安其居,乐其业,永远普宁’,所以他给这座寺庙题名为‘普宁寺’,意思是普天安宁。”

  “普天之下永远安宁”,非常吉祥的一个名字,有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故事,我们就再来看看这个故事的主角乾隆皇帝在普宁寺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什么记录和文字。

  “大家请看,这边就是普宁寺碑亭的汉文,那么这四种文字都是谁写的呢?都是一个人写的,乾隆皇帝的御笔。乾隆皇帝一生博学多才,六种少数民族语言都非常精通,书法上也很有功底。这个碑就是乾隆皇帝写的,《平定准噶尔勒铭伊梨之碑》,对准噶尔的第一次平叛;那边那个碑,《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梨之碑》,对阿穆尔萨那的平叛;中间才是普宁寺的建庙碑记,建于1755年,乾隆二十年,建庙的目的是‘雪山葱岭,永远普宁’。”

  随着导游小林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三块由乾隆皇帝亲自书写的石碑非常完好的保存在普宁寺的碑亭里,所有来到普宁寺游览的游客都可以听到导游非常生动细致的介绍。

  由于清王朝政府尊重各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把各个民族团结放在了首要位置,乾隆皇帝更是秉承了“修建一座庙,胜养十年兵”的祖训,而普宁寺也就成为了西藏、蒙古各个部落与清王朝政府在宗教与政治方面直接联络的一个主要地点。当年,西藏的六世班禅来朝见皇帝时就下榻在普宁寺。蒙古喇嘛教最高首领哲不尊丹巴图克图以及各个部落的王公、贵族也都定期来普宁寺朝拜。而普通僧侣信众,更是长途跋涉到普宁寺礼佛进香。普宁寺可谓是成为了民族团结的产物,清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的纽带。

  “这座寺庙属于一座汉藏结合的寺庙,前半部分是汉式的,我们管它叫‘伽蓝七堂’式建筑,哪七堂呢,咱们进来的这是山门,后面要遇到的是钟、鼓二楼、天王殿、东西配殿、大雄宝殿,这七组叫伽蓝七堂,中国所有的汉式庙宇都是这种格局。”

  尽管普宁寺是一座藏传佛教的寺庙,但它的建筑风格上却采用了汉、藏两种风格的结合,前半部分是汉式,而后半部分是藏式。导游小林刚才提到的“伽蓝七堂”,这个“伽蓝”是古印度语梵文的音译,伽是单人边加一个加减的加,蓝是蓝色的蓝,意思是僧园或僧院,也就是僧人所住的地方。七堂就是寺院的主要建筑,包括寺庙的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法堂、罗汉堂等等。因此伽蓝七堂就成了佛教建筑格局的术语。而中国汉族地区的伽蓝七堂又带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色,一般是由几间四合院组成,中间有中轴线,两边配殿对称,主要的殿堂采用“庑殿式”或“歇山式”的中国传统建筑形式。

  (贴心小提示)

  承德距离北京不远,乘汽车从高速公路从北京出发的话,大约6个小时可到。

  提示:门票价格:50元人民币。

  普宁寺位于承德市郊,因为承德市不大,所以,从避暑山庄乘出租车前往,10元即可。

  尽管很多人选择夏天到承德去,但是,除夕之夜,普宁寺的送吉祥活动是隆重的节日庆典活动之一,届时,耀眼的灯光、五彩缤纷的霓虹、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挂满寺庙内外,寺内将举行诵经、敲钟、功德塔募缘、结缘锁、上香伴佛乐、献花礼佛等佛事活动,以求信众和万民增福延寿,聚财祈福.....

  春节期间,敲响新年钟声,祈求幸福平安已成为当地人们一种节日特有的民俗习惯。所以,当地的许多民众会争相在新年的第一天来普宁寺点燃一柱吉祥香,为家人和亲朋祈求幸福和平安。

  另外,由于香客众多,在普宁寺的周围,逐渐形成了非常热闹的商业街,许多小店铺经营着各式各样的旅游小商品,还有佛教纪念品,花样繁多,琳琅满目,也逐渐成为游客游览普宁寺之后的一个闲逛的好去处。

  其实,在外八庙所有的寺庙中,普宁寺的香火是最旺的,您知道为什么吗?另外,我们说普宁寺的建筑风格是汉藏结合的,那么,它后半部分的藏式风格建筑又有什么样的看点?还有,普宁寺为什么会与避暑山庄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呢?如果您感兴趣,就请下期节目与我们一同游览普宁寺。

  好了,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最后进入我们今天的有奖收听环节,我们的问题是:我们今天介绍了承德外八庙中的哪一座寺庙?它的名字是什么?好,感谢您收听这一期的《畅游中国》,下周再会!

  (钟庆采编 乔卫签8月2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佛教寺庙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