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法师:弥陀同我三约定(二)
不管任何众生只要“至心信乐”,都决定能够往生进入阿弥陀佛的境界。 “至心”,若是以佛来讲,就是佛的清净心。佛心清净,真实不变化,永远不改变。 以凡夫来讲,就是真正的心,什么是真正的心呢?就是真诚实意,真正相信阿弥陀佛的救度,真正愿生阿弥陀佛的世界,真正要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说,我们念佛出自内心念佛,我们愿生极乐世界也是出自内心想要往生极乐世界,我们相信有阿弥陀佛,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的救度,这就是凡夫的“至心”。这种心是任何的人都做得到的,甚至他临终时才知道有阿弥陀佛,才开始念佛,那时候他念十句、一句,或是嘴不能念佛了,嘴念不出来,只能用心想而已,也照样往生极乐世界。 不过,以我们来讲,我们是“平生”的根机,不是“临终”的根机,所以在平生之时就强调念佛的心,愿生极乐世界的心,信受阿弥陀佛救度的心,都要真,不要假,这叫做“至心”。 “信乐”就是相信有阿弥陀佛,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的救度,有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归属,到极乐世界可以快速成佛,有这种的相信,自然就有那种的欢喜心,这叫做“信乐”。信受、快乐,喜乐。 “欲生我国”,这是站在阿弥陀佛这方面来讲的。阿弥陀佛拜讬、希望众生往生他的极乐世界,这叫做“欲生我国”。阿弥陀佛主动为我们发愿,主动为我们修行,目的就是呼唤十方众生让他救度到极乐世界,所以“欲生我国”是阿弥陀佛的愿心,是阿弥陀佛呼叫的声音,并不是我们拜讬他、请求他,他才答应的。不是,是阿弥陀佛发愿在前,修行在前,建设极乐世界在前,成佛在前,我们才知道有这一尊阿弥陀佛,才有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可以称念,有极乐世界可以作为我们生命的归属。总而言之,“欲生我国”是阿弥陀佛的愿心,是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呼唤。 了解第十八愿阿弥陀佛的愿心呼唤,我们就随顺、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来愿生彼国,此后就“乃至十念”。 “乃至十念”就是乃至临终的时候才知道,而只念十句或是一句,或是起一个念头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以此来显示我们现在就开始念佛,就愿生极乐世界,这样更加决定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用“乃至十念”来显示阿弥陀佛的救度是没有条件的,没有门槛的,“乃至十念”的众生都可以往生,更何况其他的众生怎么不能往生呢? 阿弥陀佛挂保证,约定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是这样不能往生,那他不成佛,必定使我们念佛的众生百分之一百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他才成佛──这就是第十八愿,就是四十八愿之中的根本大愿──念佛必定往生的誓约。 在《无量寿经》也好,《阿弥陀经》也好,都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既然阿弥陀佛已经成佛,这样我们念阿弥陀佛就决定能往生极乐世界;如果念南无阿弥陀佛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这样阿弥陀佛所有的愿岂非都是虚假的,如果那样,他就不可能成佛。因此,阿弥陀佛发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愿是非常非常深切的,这种大爱心、大慈悲、大誓愿、大平等,可以说大到没有一个边。 因为若是一个圣人,阿弥陀佛救度他到极乐世界,这虽然是爱心、慈悲、有力量,但是因为只有救圣人,慈悲爱心力量还不够大;若是善人,阿弥陀佛救度他到极乐世界,也可以显示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但慈悲愿力还没大到无边无量。以凡夫众生来讲都是恶人居多,《阿弥陀经》说我们都是五浊恶世的众生,阿弥陀佛对这种众生全部都要救,所以弥陀的爱心是无量无边的慈悲,力量是不可思议的愿力。反之,阿弥陀佛若是舍弃这种众生,或不能救度这种众生,这样就不是阿弥陀佛了。 所以,我们相信第十八愿,相信阿弥陀佛的救度,这样的相信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大信,非常深的深信,而且是对真理的深信。 为什么?佛心就是无缘慈救度一切众生,这种佛心就是真理,我们相信真理,所以说这种信是非常高深、非常殊胜的信,非常有功德甚至不可思议功德的信;假使有怀疑阿弥陀佛的救度,认为念佛不能往生,这样不只怀疑阿弥陀佛,也是怀疑释迦牟尼佛,而且也怀疑十方诸佛。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就说,执持名号,临终阿弥陀佛与其圣众必定现在其前,迎接他往生极乐世界,十方诸佛同时异口同音自动为释迦牟尼佛作证明,所以说“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金刚经》说佛是“真语者、如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所说的称为《经》,“经”就是千古不变、四海皆准,就是宇宙真理,不管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可以作为标准,都是实在的,所以佛出广长舌相所讲的就是《经》,就是真理,不可能虚假。因此我们若是相信念佛必定往生,就是相信阿弥陀佛的愿力,相信释迦牟尼佛的佛说,相信十方诸佛的保证,这种的信就是大信,功德非常大,因为决定往生成佛。相反的,若是怀疑念佛不能往生,这样就是怀疑阿弥陀佛的佛心,怀疑释迦牟尼佛的言语是打妄语,怀疑十方诸佛的保证是假的,这样怀疑之罪就非常非常大。 所以,对净土法门来讲,“信”与“疑”的差别非常大,“信”的功德大到不可思议,“疑”的罪业也是大到不可思议。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八个字,可以说是阿弥陀佛将我们众生看做是他自己,他的成佛就是要让我们成佛,他建设极乐世界就是要让我们去那里得到永恒的生命、安乐的生命、离苦得乐的生命,他一切的付出都是为了我们,我们若不能往生,他就不能成佛,所以阿弥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愿可以说震动大千,感彻天神。 《无量寿经》中如何形容法藏菩萨的愿心呢? 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华。 意思是说,我这四十八大愿,尤其是第十八愿若能达成,愿这三千大千世界震动,而且尽虚空所有的天神都降天花来作证明。这时候释迦牟尼佛就跟阿难尊者说:法藏比丘发这个愿之后,即时大地六种震动,天上降下种种妙花来作证明,虚空之中也出种种微妙的音乐来赞叹他,而且也有声音说“决定必成无上正觉”。这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誓愿、约定,所以这种愿、这种约定非常令人震撼感动。 所以善导大师说:若是了解这个法门,我们要感动的流血泪,趴在大地上呼号,感动的哭叫,而且累劫粉身碎骨还不能报答阿弥陀佛的恩。因为有阿弥陀佛这个愿,才可以使我们离开六道轮回,若没有这个愿,我们累劫、无量劫、大劫、小劫、恒河沙劫都在轮回里面,那种的痛苦是无法形容的。因此,阿弥陀佛的愿、阿弥陀佛的恩对我们来说就非常深、难以报答。所以若是善根具足的人,他听到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他就会出自内心的感动,而且也认定唯有阿弥陀佛是他的救度者,唯有阿弥陀佛是他离开轮回、离苦得乐的救度的主人,他将永远都不会改变的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决定让阿弥陀佛救度到极乐世界。 因此,若有人听到第十八愿而生信心,就表示这个人善根、福德已经成就了。这样讲起来,要具足善根、福德也是简单、容易之事,因为以净土法门来说就是信受弥陀救度。 若不是信受弥陀救度,我们要经过戒、定、慧,而且经过一世、二世、无数世,一劫、二劫、无央劫去累积,但也不一定可以成就善根、福德。所以祖师就说:“声闻独觉,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但我们只要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我们就具足成佛的善根(菩提心)与清净的福业,就具足福、慧两足。为什么?善根也好,福德也好,戒定慧、六度万行这都在“南无阿弥陀佛”里面了,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戒定慧、六度万行就都全部具足了。 净土法门强调要信、愿、行,“至心信乐”就是“信”;“愿生彼国”就是“愿”;“乃至十念”就是“行”。 信、愿、行都具足在“南无阿弥陀佛”当中,“南无”就是信、愿,“阿弥陀佛”就是“行”,所以我们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自然就可以表露我们的信、愿、行;所以信也好、愿也好、行也好,最后都是归属在“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里面。 因此,对我们来说,我们就是时时刻刻念念南无阿弥陀佛,有时间就念佛,想到就念佛,可以念佛就尽量念佛,将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当作我们的生命,将念南无阿弥陀佛当作我们的生活,这样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因为“念佛必定往生”是阿弥陀佛的保证、阿弥陀佛的誓约。 《无量寿经》中, 释迦牟尼佛解释第十八愿说: 若有众生闻其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 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这也是释迦牟尼佛代替阿弥陀佛为我们作保证、作说明,只要我们念佛,愿生彼国,这样就“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意思就是,我们现在已经是决定往生的身分,已经不是轮回的凡夫,这叫做“凡夫菩萨格”,现在是凡夫,还没离开六道轮回,不过却已经不再轮回,一定往生极乐世界。从现在看未来,从因说果,我们已得菩萨资格,不是凡夫,因为不再轮回。 《无量寿经》又说: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意思是说:阿弥陀佛的本愿力之故,只要有人听到他阿弥陀佛名号,愿意往生极乐世界,他现在是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的身分,而且现在也是“不退转”的身分。 释迦牟尼佛的微妙解释,使我们非常安心、安慰。释迦牟尼佛的解说也等于是在为我们授记,授记念佛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现在已经得到往生的身分,而且是得到不退转的身分。 《庄严经》也说: 若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生。 法藏菩萨说,我不成佛便罢,我若成佛,佛名为无量寿,十方众生不管任何人,听到这句名号都可以使他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之后都跟阿弥陀佛一样,具金色身,也跟阿弥陀佛一样具足三十二微妙相,而且跟阿弥陀佛一样,有大慈大悲的心去利益十方众生、救度十方众生。意思是说,他若成佛,他的佛名叫阿弥陀佛,凡是听到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的人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外貌也好,内心也好都跟阿弥陀佛一样,跟阿弥陀佛一样无量慈悲、无量智慧,跟阿弥陀佛一样以四十八大愿,大愿力、大平等来救度十方众生。 现在是末法时代,释迦牟尼佛在《大集经》里就预先说明,末法时代的众生,修任何法门,都不能成就,唯有依靠念佛才能脱离生死轮回。现在是末法、是五浊恶世,若没有靠念佛不能离开六道轮回,何况只要念佛,阿弥陀佛跟我们约定、保证决定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我们要相信阿弥陀佛“念佛必定往生”的约定,这是第一点。 第二,光明摄取的约定 “光明摄取的约定”是记载在《观无量寿经》,但是在《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经文里也有记载。 《观无量寿经》说: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这二段经文十六个字也是第十八愿的阐释。“光明遍照”,“光明”是指谁呢?就是第十八愿所讲的“设我得佛”的佛;“十方世界”就是第十八愿所讲的“十方众生”的世界;“念佛众生”就是第十八愿所讲的十方众生的众生,“念佛”二个字就是第十八愿所讲的“乃至十念”的念佛。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摄取”就是救度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从始至终,是百分之百的,必定的、必然的,不可能有差错;如果不能够往生的话,阿弥陀佛是不能成佛的。所以“摄取不舍”,就是第十八愿所讲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由此可见“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也是在阐释阿弥陀佛的根本愿。而且因为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才能够有这遍照十方的光明来摄取念佛的众生,如果阿弥陀佛都还没有成佛的话,遍照十方的光明哪里来呢?摄取救度十方念佛众生的功能又哪里来呢?因此,这“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同样也是阿弥陀佛的生命,也是这一句名号的内涵。 有关这一段经文,善导大师分为二科,作二种解释: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显示光明的无量、无障碍;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只要是念这句光明名号的人,当下就会获得“摄取不舍”的利益。摄取不舍有什么利益呢?有现当二益--现世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消业障,增福慧,万事如意,事事吉祥等等,这是现世的利益;将来则迎接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成就佛道,这是当来的利益。 由这些阐释可以看出,这一句“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有三种含义:除了善导大师的二种解释之外,另一种就是前面所讲的,这十六个字也是属于第十八愿的内涵,可以说是第十八愿已成就所呈现的结果,是第十八愿完成之后的利益。因为如果没有第十八愿的成就,就不可能有摄取不舍的功能。 由于第十八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成就了,才能够使念佛的众生必定往生极乐世界。因为阿弥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已经成就,所以能够摄取念佛人永远不舍,显示这一句名号的含意就是摄取念佛人。 阿弥陀佛成佛了,是成为一尊什么样的佛呢?是光明无量的佛,也是寿命无量的佛。那么这个光明的存在有什么作用与目的呢?《阿弥陀经》中释迦牟尼佛就亲自作了解释: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阿弥陀佛之所以名为阿弥陀,之所以名为光明无量的佛,是因为光明能够遍照十方尽虚空的法界,不受任何障碍。 我们凡夫的眼睛,一张纸隔着就看不过去了,一片薄板隔着就走不过去了,可是阿弥陀佛的光明,不受障碍。不受有形的高山、墙壁、铁围山的障碍;也不受天魔、外道的障碍,不受冤家债主的障碍,也不受贪瞋痴以及旷劫以来业障的障碍,所以说是“无碍”。这无碍的光明,作用在哪里呢?就是《观无量寿经》这一段所讲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遍照十方法界无所障碍的光明,目的就是为了救度、保护念佛的众生。因此善导大师把这二段经文融合而作解释说: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 阿弥陀佛这尊佛为什么名为“阿弥陀佛”?因为这尊佛是以“光明”来观照、寻找、保护、接引、救度念佛的众生,因此这尊佛才叫做阿弥陀佛。所以从阿弥陀佛的名号当中,就可以了解阿弥陀佛存在的目的、功能,以及与念佛人一体不离的亲密关系。 善导大师在《观念法门》就说: 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 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由这一段法语晓得,念佛众生,虽然现仍在在这娑婆世界,还没有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已经先以他的光明来保护我们,直到往生极乐。所以这一段法语,光明摄取等于约定,显示现当二益。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