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慧净法师:弥陀同我三约定(一)


 2016/8/11    下载DOC文档    

    延能法师、各位法师、各位宁波来的莲友,

  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首先,抱歉,没有先在这里恭迎大家,请大家包容。

  我们是同种、同文、同语言、同风俗;尤其是同样学佛,专修净土宗,同一信仰,同一念佛,同愿往生,可说“同一念佛无别道”,不只是两岸一家亲,没有隔阂,更是“远通法界皆兄弟”。将来我们要在极乐世界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现在大家预先在这里相聚一堂,共研法义,共叙念佛的心情,可以说,这种缘分是非常深厚。这种缘分比血缘、亲缘更为甚深殊胜。

  延能法师善根、慧性深厚,尤其悲心真切、感人,他一遇到善导大师的净土法门,立刻舍掉从前所学、所修──不只自己转修善导大师的法门,也自行化他,引导有缘的莲友归入弥陀的救度。因为延能法师晓得当今是末法,现在是娑婆,我们都是五浊恶世的罪恶凡夫。

  一般人不一定有“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的深切体会,唯有献身出家,经过几年的刻苦励心修行之后,才会发觉自己根本没有力量修行,甚至没有真心发愿修行。这个时候,只有一个盼望的念头──有什么样的法,能够让我这样没心修行,也没有力量修行,只是躺在那里,等待果报一到就陷入三恶道火坑,这样的无能、无力、卑微、卑贱、造罪、造业的众生能获得救度呢?

  修行人最终只有一个愿望──有哪一个法门能够救度像这样的自己?这个时候所寻求的是救度的法门,不是修行的法门。因为发觉自己外显的是个修行人的身份,可是内心却依然是个贪瞋痴无明的凡夫。

  这样的人,算是内外一如的修行人吗?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是老实的还是欺骗世人?一检讨,甚至连惭愧二个字都不敢自居。也就是说,自己是一个无惭、无愧的人。“惭”是忏悔过往,“愧”是不二过,如果我们有惭、有愧,怎么会天天忏悔又天天造罪,忏了又犯,犯了又忏呢?所以到最后,只能匍匐大地,寻求天地宇宙法界众生的包容、原谅,并且期盼有一个救度的法门。

  转而言之,如果不是过来人,就未必能够当下就肯定善导大师的净土法门,当下就彻底的转入这个法门。

  我从小就跟佛结缘。十几岁曾经一段期间,每天睡觉前诵一部《金刚经》。出家后不久,因为觉得禅、密自己修不起,天台、华严的教理也没有智慧理解,所以就转修净土法门。

  当时所接触的净土教法虽是以念佛为正行,但还要做其他的善事,以累积其他的功德为助行,念佛要念到禅定功夫上的“一心不乱”。让人觉得,即使是念佛的净土法门也是不容易的,心中一样的苦恼、恐惧。只好向常住请假,一个人遁入山中。为什么要到山中?因为希望达到“一心不乱”,即使没能入定,至少也要达到“未到地定”,知道若不入深山去专修,在这里每天要面对种种复杂的人事,一辈子也不能够清净,何况达到一心的禅定呢?因此我就独自进入山中。

  住山不久,有机缘读到日本法然上人的著作(翻译),著作当中都在强调善导大师净土法脉的内容,看到善导大师所讲的法语,其中有一句是解释阿弥陀佛的根本愿,也就是第十八愿的内容──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看到这一段法语,不仅耳目一新,也很赞叹,觉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太容易、修行就有希望了。

  “众生称念,必得往生”,这显示着众生──不管圣人、凡夫、善人、恶人、出家、在家、会不会修行,只要称念这句弥陀名号,无关禅定上的“一心不乱”,无关善事功德多少,都“必得往生”。这样岂不是太容易了!

  往生这件事是白白送给我们的,只要念佛就能往生,就能脱离三界六道轮回,就不会被我们的业障障碍,被冤亲债主牵缠、报复;只要念佛,就必定能往生极乐世界!

  当时虽然了解文字的意思,但心中却颇为怀疑,也跟同参道友互相讨论:“哎呀!‘众生称念,就必得往生’,真的是这样吗?怎么那么容易?”可是自古以来,弘扬净土的大德们,不论著书立说,或者演讲、阐释,都没有下这种铿锵有力、斩钉截铁的断言,说“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那个时候因为还没有全面性地深入善导大师的教理,所以对善导大师这段解释,虽然觉得很喜欢、很可贵、很难得、很赞叹,但总是打一个问号──为什么“念佛就必定往生”呢?因为事关重大。

  往生极乐世界关系到生死轮回的解脱与否,对我们修行人来说,往生极乐世界这件生死大事只可成功,不许失败──成功就是解脱,不成功就是继续轮回,而且是地狱有份的,所以是无比重大的事情。为了要了解真的“众生称念,必得往生”这个教理,为了更深入正确地掌握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因此那个时候就默默的发一个愿:直接到日本去探究真相吧!

  在此之前,也就是尚未请假离开常住时,当时台湾佛教界密宗逐渐被看重,很多人都风靡密宗,密宗也有一个“破瓦法”,我就想,要了解密宗,与其在台湾学,不如就到源头(西藏)学密,那西藏不能过去,就到尼泊尔,因此也曾经在一九八五年春天到尼泊尔喇嘛庙住过一个月,在灌顶受法之后,觉得这也不容易、不殊胜,还不如念佛。

  后来也曾经到泰国(泰北)一个月,参访了解小乘佛教的修行方法,觉得不如大乘,还不如念佛。所以回到台湾后就进入山里,专修念佛,那个时候还没遇到善导大师的法门。遇到善导大师法门之后,想及玄奘大师为取经而发愿“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向东土一步生!”,以死立誓,非往印度不可,这样经过三年,步行到达印度,经过八百里河沙,上看不到一只飞鸟,下看不到一根青草,像他那样,都能坚心立志,最后到达印度了,何况要到日本,比去尼泊尔、泰国方便,而且不用步行,只要坐飞机二个多小时就能到达,没有不去的理由。

  那个时候,我也请了一本日文的法然上人传记漫画,请我父亲翻译给我听(父亲懂日文),当他翻译到法然上人小小的年纪,十岁左右就出家,十三岁(也有传记说十五岁)从他的家乡到京都比叡山修行。从他的家乡走路到京都比叡山至少要一、二个月,那时候法然上人的母亲非常不舍与担忧,这么小的年纪,就要走那么远的路途,日月风霜,而且路上难免有种种危险,可是法然上人却说:“要做一个伟大的和尚,必须行走遥远的路途。”这句话给我很深刻的印象。

  我想到,要深入善导的法门,必须前往日本。当然,那时候只是一个念头要往日本,至于住哪里?真能居留下去吗?这些细节都没有想到。可是因缘巧安排,一位近七十岁的老人家,他是日本京都龙谷大学毕业的,这个老人家的太太是净土真宗寺院的女儿,太太的弟弟又是龙谷大学的教授。这位老人家知道我一心想到日本去参学,就介绍我到龙谷大学去就读,凭他这样的关系,我立刻打电话到日本,经由老人家的顺利疏通,一切就办妥了。隔几天老人家就亲自带我到日本去了。也因为有这个学生的身份,才能前后四年多长期在日本居留。

  在日本期间,当然不是观光,也不是为了安逸,而是为了这个法,一有时间就去找有关的书籍,去参访有心得的莲友。这一些,都因为一个因──“众生称念,必得往生”是真的吗?就像玄奘大师,他在中国内地看到经书,也有所怀疑,想到必须更正确、深入地了解,所以必须到源头印度一样。

  当然以我的卑微,根本不能跟玄奘大师相比,不过玄奘大师给了我们很深的启发:为了要了解善导大师的思想,就必须到日本,但是日本还不是源头,源头当然在我们中国。可惜的是,中国唐末以后,千百年来善导大师这一系法脉的书籍已经不存在了。当时在台湾所看到的书,无非就是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还有《净土十要》《印光大师文钞》,以及当时台湾几位净土宗大德的演讲和著作,几乎看不到有关善导大师的法语或者教理内容。那个时候,不管是中国内地或是台湾,几乎看不到流通的善导大师的著作,当然更没有人讲演,因此非得到日本不可。

  那段时间,我一心在寻找、等待一个救度的法,一看到“众生称念,必得往生”这个救度的法门,当然很兴奋,也要紧紧的掌握,并且确认它是否真实,因此就到日本。也因为到了日本,善导大师这个纯粹、纯正的净土法门才能重回故国。

  今天要跟大家研讨的题目是“弥陀三约定”,阿弥陀佛对我们念佛人,三种约定。

  阿弥陀佛跟念佛人的约定很多,归纳起来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种约定;再归纳就是以三种约定来含盖。哪三种约定呢?

  第一,必定往生的约定。也就是说我们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必定往生,不可能不往生。所以第一个约定──“必定往生”,首先让我们有希望──得救的希望,让我们彻底地安心,从今以后可以过安乐的生活,这都奠基于必定往生的约定。

  第二,光明摄取的约定。将来必定往生,而现在就保护我们过着平安、喜乐的生活。

  第三,临终来迎的约定。临终不是我们孤家寡人,单独一个走向净土,是阿弥陀佛主动、亲自、欢喜地,不等待祈求、拜托,早就预约好临终一定会率领着清净海众,浩浩荡荡前来迎接我们。

  第一,必定往生的约定

  “念佛必定往生的约定”是记载在《无量寿经》中。《无量寿经》这部经所记载的主要有四点:

  第一点,阿弥陀佛成佛之因;

  第二点,阿弥陀佛成佛之果;

  第三点,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正因,

  第四点,往生到极乐世界所得到的果报。

  《无量寿经》内容主要就是这四种。但是归根究底就是在说明阿弥陀佛成佛之因,因为如果没有因就没有果,只要有因就必定有果,这个因就是四十八愿当中的根本愿,也就是第十八愿,简称“本愿”。

  这第十八愿可以说是弥陀积极、主动、平等、毫无条件地发愿要救度众生,而且以救度众生为阿弥陀佛成佛的内容;以救度众生为阿弥陀佛发愿的根本,也以第十八愿的救度众生做为阿弥陀佛的佛愿。

  第十八愿总共是三十六字,因为第十八愿一方面是经文,一方面也是阿弥陀佛的根本大愿,也可以说是阿弥陀佛的生命;因为第十八愿已成就,所以我们依据第十八愿念佛,就可以离开轮回,往生成佛。这样说起来,第十八愿也是我们的生命。第十八愿说: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前面二十八个字,叫做“摄取门”,后面两句八个字,叫做“抑止门”。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阿弥陀佛警告我们不要做“五逆、谤法”的滔天大罪,但假使这种人回心转意,改邪归正来念佛,阿弥陀佛也照常无分别、平等地救度他。

  所以,阿弥陀佛所救的对象,确确实实是十方众生,任何对象都救度,没有一位众生是被阿弥陀佛所舍弃的。

  第十八愿说:“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意思就是说十方众生,不管圣人或凡夫,善人或恶人,出家或在家,在阿弥陀佛的眼中都是一律平等,一视同仁,平等看待的。为什么?一方面是佛的大慈悲心,在他的眼中无不包容,无不宽赦,进而无不救度;另一方面,修行人若真已到达成佛境界,他看待十方众生就好像他自己,佛跟众生就是一体不二,将我们众生看做是他身体的一部分,将我们众生当做他的生命那样看待、爱护、珍惜。

  就众生来讲,我们的心念非常多,都是贪、瞋、痴、妄想杂念;以佛来讲,佛没有贪、瞋、痴,那佛到底是什么心呢?就是清净、没有起心动念的心,如果说他有心,那就是爱心,佛的心就是自自然然的爱心,清净、无我的爱心,对一切众生平等、无差别的爱心,这就是佛的心。就如《观无量寿经》所讲: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佛心就是大慈悲,大慈包含大悲,大悲也包含大慈。“大慈悲”一般解释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就是平等,不讲条件,没有任何差别,没有高低、上下、好坏、亲疏、敌我的差别,这就是“无缘大慈”。

  “同体大悲”,就是将所有众生──不管是超凡入圣的圣者,或者还在六道造业造罪轮回的众生,乃至三恶道的众生,对佛来讲都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所以将他人、将众生看做他自己,爱护对方超过爱他自己,这就是“佛心”。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种佛心,它的作用,就是“拔苦与乐”,这是大慈悲的功能力用,对任何苦恼的众生,都可以拔除他的任何苦,让他离苦得乐。

  众生的苦,主要就是六道轮回的苦,对阿弥陀佛来讲,救度我们离开六道轮回的苦,是天性自然、不用勉强,也不用祈祷、拜托、请求,这是天性自然,而且效果神速。只要我们接受阿弥陀佛的救度,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救度,不受任何的障碍,所以说“佛心者大慈悲是”。

  佛是大觉者,无上正等正觉,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而佛的心是大慈悲,可见大慈悲就是真理,真理就是大慈悲,离开大慈悲,没有真理,要追求真理,只要好好思惟大慈悲的内容,证悟大慈悲的境界。

  我有出一本书叫做《无条件的救度》,“以无缘慈摄诸众生”就是无条件救度众生的意思,净土法门就是阿弥陀佛无条件救度十方众生的法门。一般修行都要经过戒、定、慧的过程,而且要时常忏悔自己的罪业,使自己领悟佛性的内容,再以佛性的内容去修行,这就是“见道、修道、证道”的过程。要达到断除烦恼,才能离开六道轮回。

  但是净土法门不是讲这个,而是阿弥陀佛直接将我们救度到极乐世界,离开六道轮回,我们不用经过“悟道、修道、证道”,也不须以戒定慧断除烦恼、时常忏悔业障,这是因为佛的慈悲,知道众生的忏悔都是假的,时常忏悔时常犯,犯了又忏,忏后又犯,这就是凡夫众生。真正情形即是如此,若说凡夫能持戒清净,那是不可能的,持戒既然不会清净,就不可能有禅定,没有禅定就不可能开发智慧,当然就无法“悟道、修道”而“证道”。

  阿弥陀佛就是看出众生不可能以自己的力量经由戒定慧来断除烦恼、离开六道轮回,所以为我们发愿,为我们建设极乐世界,为我们成就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来让我们称念;只要我们念这句名号,阿弥陀佛就跟他“约定”,为他保证──决定往生。

  念佛是修行吗?可以说是修行,也可以说不是修行。主要原因是为它超越戒定慧的过程,不像一般法门,经常以拜忏来忏悔,也没有经过参禅、打坐,或是深入经藏的一般修行方式,所以说“不是修行”。而另一方面,念佛一法所有的人都可以念,有嘴巴就可以念佛,有心就可以在心内念佛,不管是出家、在家,或是士农工商,或老人、年轻人,在何时、何处、何种情况之下,都可以想佛、念佛,就只这样,阿弥陀佛就跟他保证,与他“约定”,一定往生。事实如此,岂不是念佛就可以得到脱离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成佛的因?有这种功德,岂不是念佛本身就是大修行!

  若依一般通途的修行,即使大修行人也不一定能离开六道轮回,但只要念佛,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佛的境界,不往生便罢,一往生当下就进入“一生补处”,决定成佛;我们的无明到极乐世界就当下断除,成为佛的无量光明。

  娑婆世界本来就是六道众生依其共业所显现的生死轮回的境界,因此才叫做“众生”。娑婆众生都是共业而来,所以共同在这娑婆世界造罪、造业,永远轮回。而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经过五劫思惟,思惟出四十八大愿,又经过兆载永劫累积菩萨无量德行所成就的世界,因此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清净佛性、清净愿心以及兆载永劫无量德行所庄严的,也就是说,是以阿弥陀佛的福、慧两足所成就的极乐世界,它不是众生业报的世界。

  佛的境界本来不是还没断除烦恼的凡夫所能进入的,必须要初地以上的大菩萨才能进入佛的境界,但是我们凡夫却可以进入阿弥陀佛的境界并且快速成佛,这完全是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的功德。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