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慧净法师:《易行品》概说


 2016/6/16    下载DOC文档    

  《易行品》 出自龙树菩萨所撰述之《十住毘婆沙论》第九品,鸠摩罗什三藏法师翻译,收藏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

  龙树菩萨以一百二十八句赞叹阿弥陀佛本愿他力之救度,并吐露自己至心归命的真情。

  整篇《易行品》也在说明龙树菩萨由难行道转入易行道的艰苦心路历程。

  〈十方十佛章〉未出弥陀名,似莲实包于华中,如「为莲故华」之貌,有「为实施权」之意。

  〈十方诸佛章〉出弥陀之名,并为诸佛之代表者,如「华开莲现」之貌,有「开权显实」之意。

  〈西方一佛章〉(弥陀章)不言诸佛之事之德,唯赞弥陀一佛,如「华落莲成」之貌,有「废权立实」之意。

  古来对《十住毘婆沙论》并不看重,但却特别重视其中之《易行品》。此品目的在于举出难易二道,并单说弥陀易行。弥陀本愿救度的对象极低--下劣众生,而给予的功德极高--不退转地;下劣众生但能「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实时获得不退转的功德,《大经》谓之「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学佛目的在于成佛,虽未成佛,若能进入必定成佛绝不退转之地位,则虽尚未成佛,亦无怖畏;因为不退故,假以时日,必定成佛;若未入不退转地,则虽才高学博,勇猛精进,然将来于多生多劫中,犹不免有退堕之虞。是故,十地中最重要地位即是「初地」(欢喜地、不退转地),但能入此地位,则只有升进,绝无退转,岂不成佛可期。

  众生根机万差,故往不退转地之道路亦有多途,龙树菩萨于此《易行品》中,将所有一切至不退转地之法门大判为难行道与易行道二门。难行道是全靠自力,或半自力半他力的修行,此即是指净土宗本愿法门之外的各宗各派所有法门;而易行道则是全靠他力(此他力单指弥陀本愿力而言),不假自力。如人溺水,头出头没,挣扎痛苦,既不会游泳,也无方便可到彼岸;忽蒙弥陀大悲愿力,抱救于愿船中,乘此愿船,安稳自在;此人既不用也没钱付船票,同时也不用帮忙驾驶;安全快捷到彼岸。此即《易行品》中所言之弥陀本愿法门,所谓「是诸佛世尊,现在十方清净世界,皆称名忆念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易行品)故龙树菩萨将此本愿法门譬喻为「乘船」的法门,而其它一切难行道法门喻为「步行」。「乘船」乃是显示自己尽管有何力量,在此也无用武之地,也置于无用之地;何况就是因为毫无力量,才会堕落,才蒙救度。

  昙鸾大师形容弥陀本愿船谓之「不退之风航」。诚然,一旦乘此风航,即得不退;不用步行,速到彼岸;虽无自力,易得佛果。简而又简,捷而又捷,此皆是弥陀本愿力,亦即此《易行品》之宗旨。

  此品不只是龙树菩萨净土教思想的典据,也是影响广大净土思想之形成的基柱。南北朝之昙鸾大师于其《往生论注》冠头开宗明义之处即率先单独引用《易行品》之难易二道判,突显他力,明示信心;而后之结论也引用经文证明他力,劝导信心。前后呼应,使难易二道的分辨更加明确,净土教的立场为之确定之后,其影响力更成为决定性。后之道绰禅师继承鸾祖思想,立圣道、净土二门,更使净土教理朗然独照,方针不紊。

  如是,圣道净土,自力他力,难行易行等二门、二力、二道之论理,整然齐备。因此除了《往生论注》是净土宗正依经论之外,此《易行品》也是正依之经论。

  此品文字不长,凡有志于净土之行者,应该阅读,知其要义。

  二、《易行品》难易二道图表

  净土门是「信念佛」而非「修诸行」之教,是依靠信受弥陀本愿「救度」之教,而非依靠自己修行「六度」万行之教。

  弥陀业已成就往还二种回向,赐与众生,众生信受之,当下获得「往生」、「成佛」、「度生」之身份;虽尚无此能力,然如太子诞生,长大必继王位;信者皆是佛子,往生即证佛果。《大经》言:「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异译亦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令如佛。」又言:「说经行道皆如佛。」

  信本愿(被救)之人,不假修持之造作,日常生活,唯任运称名便可。《大经》言「乃至一念」(短在一念);又言「乃至十念」(长在一生);《小经》言「若一日乃至若七日」。此等经文皆谓:闻说阿弥陀佛之本愿,一念信心称名发起之时(当下被救,即得往生)开始,一生之间,唯执持名号之称名念佛;此之称名亦是无造作,所谓「念佛以无义为义」,亦即「僧俗善恶不简择,时处诸缘无拘碍」,此即「以信方便,易行疾至」、「信心称名」、「名号独运」之义。

  天亲菩萨《往生论》所言之五念门(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是此信心自然之发动相;亦即此信心之具德,名「相发五念」。

  善导大师《观经疏》所言之五正行(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供养)是以「称名」为正定业,此称名亦是「乘佛愿力,定得往生」之信后任运自然不造作之称名。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言:「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信佛因缘,皆得往生。」「愿往生者,皆得往生。」「愚哉!后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又于《赞阿弥陀佛偈》言:「乃暨一念……愿生皆得往。」「下至一念……闻阿弥陀不复退。」

  此《要义》分为(一)与(二)两部份,(一)乃节译自稻城选惠所撰《龙树教学之概要》一文;而(二)即是节译自安井广度所撰《龙树之教义概要》一文。两文互有详略,同时译出,彼此齐观,融会贯通,更能深得其意。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