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慧净法师:殊胜的净土法门


 2016/5/3    下载DOC文档    

  我们这个法门称为「易行道」,之所以称为「易行」,是因为这个法门在「教理」的理解是浅显的,在「行持」的方法上是容易的,在「往生」的证果是快速而殊胜的。如果一个修行法门只是简单容易却不殊胜,还必需假藉其它方法,就称不上是「易行道」。「易行」的本身必须含有殊胜的功能,我们这个法门易行的本身就具有殊胜的功能。

  对我们凡夫来讲,之所以「教理」、「行持」、「往生」容易而殊胜,当然是因为背后有阿弥陀佛的功勋。这个法门的原理在那里?就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往生的功能在这句名号,到极乐世界证果也在这句名号,甚至到极乐世界回转到十方世界度众生也在这句名号。所以善导大师说:「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阿弥陀佛本愿之意在那里?在令十方众生──不论上等根机、中等根机或下等根机,只要专称这句弥陀名号,都必定往生,而且平等的往生,平等的证果。

  一切众生的根机概略分的话就是「上辈」、「中辈」、「下辈」,细分的话就是九品、八十一品、无量品……,可是不管根机差别、高低,阿弥陀佛本愿之意都是要我们「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不因为根机高,修其它的法门,到极乐世界就比较快速、殊胜;也不因为根机低,往生就品位低、证果慢。因为所有的功能都在名号里面,而阿弥陀佛救度众生都是主动、平等、没有差别的。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都是为众生发的,善导大师说:「一一誓愿为众生」,四十八愿当中,有建设极乐世界的愿、有完成阿弥陀佛佛身的愿、有救度众生使众生到极乐世界的愿。完成阿弥陀佛本身的愿有三愿:十二愿──光明无量愿,十三愿──寿命无量愿,十七愿──十方诸佛咨嗟称扬弥陀名号的愿。救度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愿也有三愿: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十八、十九愿是「当机愿」,二十愿是「结缘愿」,也就是说,依第十八、十九愿今生就能够往生;至于听到名号,也向往极乐世界,可是心不很迫切,这样这辈子当然不能往生,这就不是当生愿,只是结个缘。但即使这样,阿弥陀佛也不放弃,只要他曾在阿弥陀佛的本愿中结了缘,阿弥陀佛也跟随着他、调摄着他,不使他堕入三恶道,而且使他快速地在下辈子或下下辈子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二十愿──「果遂愿」的内容。有了第十八、十九、二十愿,所有众生统统一网打尽,都在阿弥陀佛的本愿大网中。就好像是很大的捕鱼网,一旦放进大海,大鱼小鱼都会被捞进来。

  第十八愿是「根本愿」,也就是「称名愿」。为什么称名是「根本愿」?因为「名即体」,这句六字洪名就是阿弥陀佛本身的功能力用,只要「愿生称名」,就跟阿弥陀佛结合为一,这就叫「机法一体」。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的人,他一辈子跟阿弥陀佛就分不开,阿弥陀佛之中有他,他之中有阿弥陀佛,所谓「佛念众生,众生在佛心内;众生念佛,佛在众生心中」,一体不离。这样的念佛人,已经是「平生业成」,不必等到临终,在平生之时,已经确定必生极乐。

  第十九愿是「修诸功德」回向往生的,虽然这不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可是阿弥陀佛也要接引他。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修诸功德,五戒是诸功德之一,十善也是诸功德之一,三学、六度、四谛、十二因缘都是修诸功德之一,各个都有其因所感召的不同的果,如果不回向往生,当然就不能往生极乐世界,第十八愿「称名念佛」则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不过,如果一个人称名念佛只求来生福报或上升天堂,当然也不能往生,所以第十八愿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要真正信受弥陀的救度、真正愿生弥陀的净土,此后只要专称这句弥陀的名号,这就是「乃至十念」。

  「乃至十念」即是「平生之机,上尽一形;临终之机,下至十声、一声一念」之念佛,这个叫做「本愿称名」。

  完全依凭第十八愿往生极乐世界就直接进入涅槃境界,这是在哪一愿呢?就在第十一愿。第十一愿言:「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已经成佛,愿愿都已成就,所以往生极乐世界就获得了第十一愿的利益,完全没有品位阶级。所以这个法门是横超的,不必经过初信、十信、十住 、十行、十回向、十地,如果需要经历这些,就有品位阶级,不是获得第十一愿的利益。弥陀的愿当中有力,力本身就是功能与功德,所以往生之后都「必至灭度」。

  善导大师对凡夫往生报土特别设了问答来说明:「问: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土高妙,小乘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答: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极乐世界高妙报土我们贪瞋痴的凡夫当然不可能到达,可是因为有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作为我们的强缘,所以不但菩萨能去,小乘也能去,凡夫也能够去。「五乘」就是「人乘」、「天乘」、「声闻」、「缘觉」、「菩萨」,由于乘托佛愿,所以「五乘」都能平等进入阿弥陀佛的报土境界。所以善导大师说:「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到那个地方统统没有差别,统统一样的进入不退、灭度、涅槃,这就是「本愿称名,凡夫入报」。

  如果不了解这个道理,势必认为虽然精进念佛可以往生,但往生之后还有一大段路要走,还有好多学分要修,不如现在先学看看,修一分是修一分,到了那里就少修少学。如果抱着这种观念,就是不信机、不信法。善导大师说:「一者、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即使自己再怎么有智慧才华、广学多闻,在弥陀的本愿船当中也无用武之地。何况凡夫内心都有贪瞋痴,五蕴尘劳厚重,即使是精进修行的根性,偶有寂静的心境,但根本无法降伏贪瞋痴;自以为能降伏而淡薄,能够清净、轻安,甚至能到未到地定,可是这对解脱生死轮回是没有用的。旷劫以来,我们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比刚才所讲的那些更深的功夫我们都学过、修过,但是一直没有离开生死轮回,所以反反复覆,有时候转生为高僧,有时候转生为一般凡夫,就算现在能够入禅定,也还是一个凡夫。即使非想非非想处天那么深的禅定,有大神通,还是脱离不了生死轮回,寿命到时还是随业流转。既然有阿弥陀佛的本愿,我们还需要什么?还有什么不满足?我们既不能完成很高的功行,也不需要我们去完成,阿弥陀佛名号之中都具足了。

  所以,如果了解自己(机)──深信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无有出离之缘;而且深信佛语(法)──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是为了众生,乘彼愿力定得往生。如能这样,我们一生就会专称这句佛名,不论什么因素,也不会摇动自己的信仰,不会认为自己根机锐利,可以修怎样的法门、达到怎样的境界,不会好奇,也不会杂修杂行。

  这个法门的特色是「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本愿称名」是我们这个法门可贵之处,「称名」每个人都做得到,即使哑吧也可以在心中念佛,临终昏迷了,心中还是可以念佛,「本愿称名」很容易、很殊胜,所以很可贵、很难得!

  「凡夫入报」,我们是贪瞋痴具足的凡夫,不管在家、出家、男众、女众、会修行、不会修行、是善、是恶、清净、不清净,都平等往生,所以说「凡夫入报」。

  「平生业成,现生不退」,现在就是平生,现在我们往生的功能已经具足了,现在就已获得往生的身份,不是等临终。一般净土法门都讲临终,认为现在是前方便,所以尽力累积诸善万行,希望临终有福德因缘;或是现在念佛,期望达到功夫上的一心不乱,认为这样临终才能正念现前;或是认为临终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这样才会往生决定。所以现在还不敢说、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往生?

  我们这个法门不一样,我们是「平生业成」,往生之业现在就已经成就了!因为阿弥陀佛要成就我们往生的是在这句弥陀名号,我们只要愿生称名,现在就可以决定是往生的身分了。因为既然临终能往生,岂不是现在就有决定性?既有现在的决定,当然就有临终往生的决定,所以是「平生业成」。

  「现生不退」,若依照华严、天台、禅宗、唯识、三论的解释,要到极乐世界以后才不退转。我们这个法门不这样认为,我们法门的特色是「平生业成,现生不退」,现在就已经得到不退转了,不隔时、不隔日,就像《无量寿经》所讲:「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我们这个法门是当生成就的法门!

  这个法门实在是难信之法,因为它不是我们凡夫的思惟逻辑可以推论、想象的。玄奘法师翻译的《净土经》说这个法门是「极难信法」,《无量寿经》说:「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那怎么办?我们只有信受奉持,依教奉行。因为等自己理解了才肯依教奉行,那岂不是又再轮回了?如果这样,就像《无量寿经》所讲的「易往而无人」了。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本愿之法更是难中之难,今生有幸遇到,表示我们过去世宿善特别深厚,跟阿弥陀佛的缘特别深厚,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掌握这个法门。而对于他人不同的看法,我们应该抱持尊重的心情──合掌令欢喜,不要互相评论,因为一落入评论就一定会起诤论与是非。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手机学佛网首页法师开示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