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文言文的可贵


 2010/6/15    下载DOC文档    

(文:转载)

现代中国的家长非常的重视孩子的英文学习。有的儿童在学龄前就开始接触,从字母到简单对话,通过不厌其烦地重复背诵而慢慢熟悉起来。英文,在当今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世界性的语言交流工具。家长如此重视并非没有道理。但是,还有一种承传智慧、文化的语言工具却被忽视了。她就是「文言文」!

中国古圣先贤,对我们后世的人,真正是照顾得无比周到,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所没有的。中国人的智慧是世界第一。我们的老祖宗发明了文言文,才能把几千年前他们的智慧、才艺、累积的经验、成果,传递给我们。文言文是智慧与文化承传的工具,因而决定不能放弃!如果有人教你放弃文言文,你听信了他的话,就是上了大当,这等于是放弃了几千年祖宗留给你的遗产,那是无尽的智慧宝藏。 

我们中国祖先知道语言是会随着时代变迁的,所以语言跟文字如果一致,经过几百年语言变了,从前人写的东西,你一定看不懂。西方人就没有文言文这样的工具。像欧洲,拉丁文是他们古老的文字,还有印度的梵文,现代人几乎无人能看懂,只有一些极少数的考古学家、专家,才能理解一部份,而且并不能完全理解。经过时代的变迁,语、文同步所产生的弊端已显露无遗。

中国老祖宗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把语跟文分开,言语不管你怎么变化,文则不变,通晓文言文的人念《四书》,就像跟孔夫子面对面谈天一样,就如同跟他书信往来一样,他的意思,完全能够理解,这就是因为“文”不变。中国历史文化,如果还想延续到千年万世,就必须要保留、普及文言文。

全世界唯独中国有这么巧妙的工具,把思想经验保存下来,传给后世。中国古圣先贤怎能不令世人赞叹和佩服?从文言文这个工具的发明和延用看,我们的祖先真是对得起后世子孙,但后世子孙如果不念文言文,便是断送了老祖宗承传了几千年的、高度智慧的灿烂文化。

文言文现代人看起来好像很难,其实比学英文容易多了,为什么感觉困难呢?难在不肯学啊!如果我们能够通晓文言文,文字这一关的障碍没有了,就有能力、有资格接受祖宗留下来的遗产――世界上最丰富的遗产。

其实文言文的学习并不困难,秘诀就在熟读与背诵而已(学好英文也是如此),尤其年纪越小越容易栽培,这个工具要是拿到了,就掌握了一把开启宝藏的钥匙,几千年古圣先贤智慧经验的累积,都提供你作参考了,这是我们应当努力的方向。作为中国人,不会使用则太可惜了。

学文言文从哪里学哪?要从背古文下手,举例来说,如能背诵五十篇《古文观止》,就有能力阅读古文,如果能背诵一百篇就有能力写文言文。文言文是简要详明的文字,人的言语修养经由文言文的学习可以获得很好的提高。真正有见地的父母,要是能教导、勉励儿女熟读文言文,能用两三年的时间督促他们,虽然孩子们现在感到辛苦,将来会一辈子感激父母,感激不尽啊!

在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博士发表的《父亲与我》一文中曾经特别提及过一件事:“我九、十岁的时候,父亲已经知道我学数学的能力很强。到了十一岁入初中的时候,我在这方面的能力更充分显示出来。回想起来,他当时如果教我解析几何和微积分,我一定学得很快,会使他十分高兴。可是他没有这样做;我初中一与初中二年级之间的暑假,父亲请雷海宗教授介绍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我《孟子》。雷先生介绍他的得意学生丁则良来。丁先生学识丰富,不止教我《孟子》,还给我讲了许多上古历史知识,是我在学校的教科书上从来没有学到的。下一年暑假,他又教我另一半的《孟子》,所以在中学的年代我可以背诵《孟子》全文。”

在他的自传中又写道:他在中学阶段念书时,父母要求他背诵孟子。当时的他没有选择说不的权利与勇气,只好勉为其难,把整本孟子装进记忆中。他上大学后,学习自然科学,一路走来极为顺利,并获得国际的肯定。但是,说来奇怪的是,他幼年时所背的孟子,在成年之后,居然成为他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换言之,孟子的话在他心中形成一套价值系统,每当他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都会提供明确的答案。因此,影响他最深的,并不是他所专长的物理学,而是两千多年前孟子的思想。

杨振宁博士在科学研究中重大思路的形成也得力于中国古代文化理念:我之所以怀疑O.Laporte的奇偶不灭定律,这和我在西南联大读《易经》的心得有关。《易经》中既有阴、阳相似的道理,同时却也有阴阳消长或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剥久必复,否极泰来的道理。

类似杨振宁先生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就是文言文传递的中国古圣先贤智慧经验所蕴含的潜在力量!其重大的社会意义还不仅仅于此。一九八八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法国巴黎集会,会后发表的共同宣言中提到:“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重视文言文的学习,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传承……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首页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一页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